异想,天开:极富创造力的人做的10件与众不同的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2 21:00:10

点击下载

作者:[美]斯科特·巴里·考夫曼,[美]卡罗琳·格雷瓜尔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异想,天开:极富创造力的人做的10件与众不同的事

异想,天开:极富创造力的人做的10件与众不同的事试读:

推荐语

《异想,天开》是创意人士的宣言,书中充满了智慧,不断引发读者的共鸣。考夫曼和格雷瓜尔对创造性人格的研究会让你一遍又一遍地说“那就是我”。——苏珊·凯恩(Susan Cain),安静革命组织(Quiet Revolution)创始人,《纽约时报》畅销书《安静》(Quiet)的作者

卡罗琳·格雷瓜尔和斯科特·巴里·考夫曼用前沿的科学和永恒的智慧,阐明了有助于我们发掘出最深层创造力的习惯、实践和方法。——阿里安娜·赫芬顿(Arianna Huffington),《纽约时报》畅销书《从容的力量》(Thrive)的作者

这是一本关于创造力和天赋的必读之作。斯科特·巴里·考夫曼整合了来自各个领域的科学发现,这些领域涉及大脑、心理生活和杂乱的情绪世界,一下子把我们带到了人类最高成就的最前沿。——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宾夕法尼亚大学积极心理学中心主任

有很多书告诉读者为了更有创造力,他们应该做什么。在很大程度上,这些建议是编造出来的,因为它们没有科学事实作为基础。这本书与众不同,它的独特性不仅在于解释创造力是什么,而且在于科学地告诉人们如何能释放和发展他们的创造才能。如果你对释放自己的创造力感兴趣,你会想读一读这本书。——罗伯特·斯滕伯格(Robert J. Sternberg),康奈尔大学人类发展学教授, 《成功智力》(Successful Intelligence)的作者《异想,天开》是一次穿越创造力科学的绝妙旅行。创造力最被珍视,但往往不可言喻,这真令人沮丧。考夫曼和格雷瓜尔在书中将创造力研究与对伟大创造者的生活描写交织在一起,帮助我们了解创造力,并为每个人提供了在生活中拥有更多创造力的规则。——戴维·爱泼斯坦(David Epstein),《纽约时报》畅销书《运动基因》(The Sports Gene)的作者

考夫曼和格雷瓜尔利用科学和讲故事,揭示了富有创造力的头脑的内在运作方式。这是一本引人入胜、很有启发性的作品。——罗伯特·格林(Robert Greene),《纽约时报》畅销书《掌握自我》(Mastery)的作者

我最喜欢的思想家之一和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珠联璧合地写出了这本书,这本书涉及的是我最喜欢的主题之一 —— 创意。书中的内容非常丰富,读起来吧。——瑞安·霍利迪(Ryan Holiday),《困难就是出路》(The Obstacle Is the Way)的作者

终于有了一本可读性很强、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关于创意的作品了,它没有为了传情达意而牺牲科学的精确性。书中有很多故事和逸事,是不可不读的佳作。——詹姆斯·考夫曼(James C. Kaufman),《创意101》(Creativity 101)的作者

这本书是我所认识的最富创意的心理学家之一对创造性思维生动而深刻的探讨。不要错过哦!——安吉拉·达克沃斯(Angela Duckworth),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性格实验室(Character Lab)联合创始人兼科学主任,曾获2013年麦克阿瑟奖《异想,天开》探讨的是创意背后人格科学的现状,它厘清了富有创意者杂乱的头脑。——亚当·格兰特(Adam Grant),《纽约时报》畅销书《给予》(Give and Take)的作者

在《异想,天开》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关个人创造力以及创造力背后的心理行为的分析,这些分析非常综合,可读性强。考夫曼和格雷瓜尔帮助我们了解我们“杂乱的头脑”,这是提高创造潜能的第一步(既包括我们自己的创造潜能,也包括我们的孩子的创造潜能)。——米歇尔·卢—伯恩斯坦(Michele Root-Bernstein),《创造想象的世界》(Inventing Imaginary Worlds)的作者,《创意天才的思维方法》(Sparks of Genius)的合著者

这本书将改变创造的方法,将改变培养孩子创造力和让人在一生中保持创造力的方法。它引人入胜,是重要的科学贡献,讲述了创意人士如何使用整个大脑富有创造力地处理生活中的快乐与困难。——伯·汤姆森(Bo Stjerne Thomsen)博士,乐高基金会(LEGO Foundation)研究与学习部负责人

创造力的秘密被两位杰出的思想家发掘出来了。读者将在书中看到最前沿的科学、非常棒的故事以及对多种方法的新洞见,这些方法有助于实现最有价值的人类努力。——托德·卡珊登(Todd B. Kashdan)博士,乔治梅森大学(George Mason University)心理学教授,《允许自己不快乐》(The Upside of Your Dark Side)的作者

为了应对这个时代的紧迫挑战,我们的生活比以往更需要创造力。斯科特·巴里·考夫曼和卡罗琳·格雷瓜尔对创造力的很多方面进行了精彩的描绘:那是看似相互矛盾的心理状态的融合,它既清晰又杂乱,既明智又疯狂,既令人快活又令人痛苦,既可以是自发的,也可以源自持久的训练。它始终令人着迷。——马修·李卡德(Matthieu Ricard),博爱主义者兼佛教僧侣,《利他主义》(Altruism)的作者《异想,天开》不仅读起来有趣,而且提供了大量信息。几乎没有关于创造力的书能将这两者如此好地结合在一起。——迪恩·基思·西蒙顿(Dean Keith Simonton),《威利天才手册》(The Wiley Handbook of Genius)的编辑

斯科特·巴里·考夫曼是一流的研究者,我相信他将提出有关创造性思维如何运作的新范式。这本他与卡罗琳·格雷瓜尔合作完成的杰作为此奠定了基础。——彼得·西蒙斯(Peter Sims),硅谷指南公司(Silicon Guild Inc.)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小赌注》(Little Bets: How Breakthrough Ideas Emerge from Small Discoveries)的作者

这本书为创造力领域带来了非常新颖的视角,几十年来这个领域都在莫名其妙地挣扎着努力“创造”新观点。基于有关想象、白日梦、[1]直觉和正念的科学研究,本书为思考人类这种至关重要的能力开辟了新道路。对于科学家和任何对创造力的“内部世界”感兴趣的人来说,这都是一部不可错过的作品。——雷克斯·荣格(Rex E. Jung)博士,《剑桥创造力的神经学手册》(Cambridge Handbook of the Neuroscience of Creativity)的编辑

斯科特·巴里·考夫曼是创造力研究领域开创性的学者,卡罗琳·格雷瓜尔是才华出众的科学记者,他们阐释了人类精神最神秘的现象之一:创造力。《异想,天开》是一本令人爱不释手的书,它巧妙地融合了最前沿的研究和真实事例,这些事例涉及历史上和当代的艺术家与天才。它鼓励读者发掘他们自己的发明精神。——艾玛·塞帕拉(Emma Seppälä)博士,《幸福的轨迹》(The Happiness Track: How to Apply 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to Accelerate Your Success)的作者,斯坦福大学同情与利他精神研究与教育中心的科学负责人[1]  英文是mindfulness,本书作者将它等同于佛教术语“正念”,所以本书统一译为正念(虽然著名心理学家埃伦·兰格认为她所说的mindfulness不同于佛教的正念)。——译者注序当“艺术家”活在某人身体里时,无论这个人从事什么

工作,他都会变成独出心裁、敏锐大胆且善于自我表达的生

物。他会变得对别人感兴趣。他扰乱、颠覆、启发、开辟更

好的理解方法。当“非艺术家”的那些人想要合上书时,“艺术家”会打开书并证明可能还有更多的内容。——罗伯特·亨利(Robert Henri),美国画家富有创造力的天才既是天真的,也是学识渊博的;既愿

意接纳原始的象征,也愿意接纳严谨的逻辑。与常人相比,

他更拙朴,也更有教养;更具有破坏性,也更具有建设性;

时而更疯狂,但肯定更明智。——弗兰克·巴伦(Frank X.Barron),心理学家兼创造力研究者

几年前,斯科特对一名很受欢迎的科学说唱歌手进行了大量人格测试。这位加拿大艺人巴巴·布林克曼(Baba Brinkman)当时正出演外百老汇的一出音乐剧《进化的说唱指南》(The Rap Guide to Evolution),用说唱的方式来纪念查尔斯·达尔文及自然选择理论。在演出中,活泼的布林克曼精力充沛地跳上舞台,脱口说出类似这样的押韵诗句“弱的和强的,谁会继续下去?我们在黑暗中生活得太久!”“未婚先孕,真是个悲剧。这显然也是个繁殖巧计。”他是斯科特所见过的最大胆、最有吸引力的舞台表演者。

布林克曼的测试结果令人困惑,显示了充满矛盾的人格。一方面,斯科特注意到布林克曼在“快语”(blirtatiousness)方面得分很高,具有这种人格特质的人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但同时,布林克曼在舞台下看起来并不外向。

然后他发现虽然布林克曼在自信方面的分数很高(这是外向人格的一个标志),但他的热情分数只比平均值高一点(热情是外向的另一个重要指标)。这位看起来充满活力、魅力非凡的表演者在幕后时的表现力怎么会只比平均水平高一点?斯科特更深地挖掘数据,试图搞明白布林克曼令人困惑的人格。“演出后和我一起闲混的人总是会这样说,”布林克曼对斯科特说,“‘你这么安静,舞台上那个家伙怎么了?’我来到一群人的前面,我冲锋陷阵,这就像‘我打算让每个人都投入进来’。这样就出现了巨大的分裂。大多数时候我的性格是温和、稳健的,除非我登上舞台,开始工作。这像是欺骗。”

当斯科特更加深入地探究布林克曼的内心时,更多的矛盾显现出来。其中一个是,他发现布林克曼的自恋程度比较低,而在演艺圈中自恋是非常普遍的特质(说唱艺人往往尤其自恋)。但是布林克曼确实具有构成自恋的某些单个特性。他在表现欲和优越感上的得分很高——这是自恋的两个方面,这可能对他的艺人职业有帮助,但在自恋的压榨性和权利感方面他的得分很低。布林克曼在几项积极特质上的得分也很高,它们无疑有利于他的音乐事业。这些特质是情商、社会意识和管理压力的能力。斯科特还注意到布林克曼既倾向于短期的风流韵事,又表现出了维持关系的强大能力。

布林克曼的人格是创造力研究历史上最著名的发现之一中的一个案例研究,这项研究是“富有创造力的人有着杂乱的头脑”。

富有创造力的人还倾向于有着混乱的过程。

☆ ☆ ☆ ☆ ☆ ☆

毕加索在创作著名的画作《格尔尼卡》(Guernica)时,经历了非常混乱的过程。

毕加索被邀请为1937年世界博览会的西班牙馆创作一幅壁画,他花了3个月的时间拼死拼活地寻找创作灵感,后来灵感伴随着悲剧而来。在西班牙国民军的授意之下,纳粹轰炸了一个巴斯克人的小镇,毕加索由此得到灵感,开始描绘西班牙残酷内战的暴行。

轰炸发生的仅仅15天后,毕加索创作了多达45幅草稿。在11英[1]尺乘25英尺的画布上动笔之前,他煞费苦心地为每个将出现在油画中的形象画出了很多版本,包括公牛、马、战士、哭泣的女人和怀抱着死去的孩子的母亲。

毕加索为每个形象勾画了多个不同的版本。这些草稿通常没有表现出清晰的前后顺序,有时候最后出现在油画中的形象是他最早画出草稿的形象之一。在最终的作品中,怀抱着死去的孩子并哭泣着的母亲形象非常类似于他最初草稿中的两个版本,但是后来他又创作了两个非常不同的母亲形象,在被废弃的草稿中,母亲抱着她的孩子,爬上一架梯子。即使转到在画布上创作之后,毕加索依然继续尝试着新的形象,这常常使他不得不返工。他还进行了一些富有创造力的尝试,比如长着人头的公牛,但他最终没有采用这个形象。

尽管在接受这个项目的时候,毕加索已经创作出很多杰作,是有着几十年丰富经验的画家了,但他创作《格尔尼卡》的过程,看起来更多是混乱的,而不是有控制的;是冲动的,而不是线性的。毕加索产生的过剩创意和草稿并没有表现出逐步导向最终作品的清晰进程。这个过程的特点是一开始犯了几个错误,正如一些艺术历史学家注意到的,他画的很多草稿对最终作品来说似乎是不必要的。

探索和看似盲目的尝试对毕加索的创作过程很重要。他不是通过绘画来反映自己早已存在的世界观,而好像是通过创作过程积极地构建并重塑自己的世界观。虽然毕加索可能有粗略的直觉,但他并不很清楚自己的目的地,直到他到达那里。

毕加索对自己的创造过程是这样描述的,“一幅画不会事先就被考虑清楚并确定下来。在创作的过程中,它随着想法的改变而改变。当完成后,它依然在随着观看者的心理状态而改变。”

通过毕加索为《格尔尼卡》打草稿的过程,我们能够一窥他的想象力,这非常吸引人,但它引发的问题和提供的答案一样多。画家在多大程度上对他正在做的事情有略微的构想?如果他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那么我们怎么理解他的创作过程,或者怎么从更普遍的意义上理解他的创作过程?

尝试分析毕加索的人格无助于回答这些问题。无论是作为艺术家还是一个人,他都是变化无常的。有人曾把他说成是性格怪异的人,既热情洋溢又非常愤世嫉俗,“某一刻是富有创造力的卓越天才,下一刻是有虐待狂倾向的操纵者”。毕加索自己曾暗示过他生活与工作中的这些矛盾,他说“我总在做我不能做的事情”,并把创作活动描述为一种破坏。

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复杂的创造过程和人格呢?它始于理解一些非常混乱的矛盾。[1]  1英尺=0.30米前言杂乱的头脑我和我自己矛盾吗?好吧,我和我自己相矛盾,我是巨

大的,包含众多方面。——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

有关《格尔尼卡》创作过程的争论反映了我们在理解创造性思维上的巨大分裂。创造力科学研究的历史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它始于1926年流行的创造过程理论,这条理论为心理学家几十年的争论搭设了舞台。

英国社会心理学家格雷厄姆·沃拉斯(Graham Wallas)在他的书《思想的方法》(The Art of Thought)中概括描述了创造力的“四阶段模型”,这个模型曾被广泛应用。

通过观察和研究杰出的发明家和创造者的叙述,沃拉斯提出创造过程包括以下阶段: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创造者获取尽可能多的相关信息;酝酿阶段,在这个阶段,创造者让知识混在一起发酵,然后无意识思维开始发挥作用,进行爱因斯坦所说的“组合游戏”;豁朗阶段,在这个阶段,洞见上升到意识中,这是“一连串有效联系”自然而然的顶点;验证阶段,在这个阶段,创造者充实那些洞见并把它们的价值告诉其他人。

要是创造过程如此整齐、有条理该多好啊!虽然心理学家不断热烈地争论着创造力的工作方式,但大多数人都认为传统的四阶段模型太过简化。1950年,美国心理协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主席乔伊·保罗·吉尔福特(J. P. Guilford)在就职演讲中号召心理学家们更细致地研究创造力。他排斥四阶段模型,认为“从心理学观点来看,它是非常肤浅的”,因为它几乎没有解释创造时的心理过程。

当心理学家继续把艺术家放在显微镜下,仔细查看创造过程时,他们发现的依然远远不是清晰的、一步一步的过程。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富有创造力的人会在思维过程之间迅速转换,具体表现为以下这些过程几乎同时存在,如从产生新想法到拓展并弄懂这些想法,到重要的反思,再到与自己的工作拉开距离,直至从旁观者的角度来思考。

当然这些过程在不同类型的艺术家之间会有所不同。在创作小说时,作家会展示出他们自己的复杂过程。对一组小说家进行的研究把写作小说的过程描绘成一段“发现之旅”,以“种子事件”(即促使人着迷和探索的事件或观察)开始它们会成为创造力的沃土。种子事件通常会颠覆寻常思维,为作家创造出新意义。作家对这些事件的形容可以证明这一点,他们会用“动人的”“有趣的”“令人不解的”“神秘的”“让人无法忘怀的”和“无法抗拒的”来形容这些事件。一位作家在评论成为故事的种子的家庭事件时说,这个事件似乎“充满了我尚未理解的意义”。

伴随在种子事件之后的是在不同的创意世界之间摸索一段时间。在这个阶段,作家在“写作领域”和他们自己创造的“虚构世界”之间摆动。“写作领域”是隐退之地,在这里作家可以计划并反思已写的内容。“虚构世界”是想象出来的地方,随着故事的展开,作家在这里与虚构的人物交往,参与虚构的事件。例如,当一位作家以“我是只贵宾犬”开始他的故事之后,他会在想象中把自己变成狗,“让自己沉浸在狗的世界的听觉、视觉和嗅觉中”。然后他会转换思路,返回写作领域,认真地评价和改进已写的内容。虚构世界由想象和幻想构成,它是与写作领域截然不同的领域,因为在写作领域中发生的是反思性思考和理性的深思熟虑。不断在想象思维与理性思维之间切换说明写作小说的过程比四阶段模型更复杂、更加非线性。

对富有创造力的作家的进一步分析依然否定了一步接一步的创造过程描述,而暗示着写作是相当不受控制的。另一项研究聚焦于当代小说家对意义的寻找和在表达特定体验上的努力,强调写作过程往往是在小说家不完全清楚作品的发展方向的情况下进行的。当作家慢慢了解到自己的前进方向时,他会开始更审慎、清晰地写作。这个过程反映了《凯文的幻虎世界》(Calvin and Hobbes)的创作者比尔·沃特森(Bill Watterson)对创造力与生活的看法,“事实上,大多数作家在到达时才发现自己所前往的目的地。”

心理学家迪恩·基思·西蒙顿对艺术、科学、人文和领导等领域的创造力天才的职业轨迹进行过广泛的研究,他得出了非常类似的结论。基于对托马斯·爱迪生的发明事业进行的详细案例研究,西蒙顿指出,即使对天才来说,创造依然是“混乱的事情”。即使对天才来说,创造依然是“混乱的事情”。

鉴于创造过程的复杂和不断变化的性质,富有创造力者出现头脑混乱便不足为奇了。非常富有创造力的作品以最新颖或最不寻常的方式将不同元素和影响混合在一起,这些涉及面广泛的状态、特质和行为常常在富有创造力者的头脑中互相冲突,在整个创造过程中引发大量内部和外部的紧张状态。

创意作品最吸引人的方面之一是它将这些相互冲突的元素和谐地组合在一起。在某种程度上每个人都具有相互冲突的元素,富有创造力的人是多种兴趣、影响、行为、特性和观点的中心。通过作品,他们设法把这些不相干的元素整合起来。创造力之所以如此不可言喻,原因之一是它同时是很多不同的事物的结合。著名的创造力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Mihaly Csikszentmihalyi)用30多年的时间对各个领域富有创造力的人进行了访谈,他说:“如果我不得不用一个词来说明他们的人格与其他人人格的区别,那就是复杂。他们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和行为倾向在大多数人身上是分离的。而他们包含着相互矛盾的极端,他们不是‘单个的’,而是‘众多的’。”

一个恰当的例子是才华横溢的记者戴维·卡尔(David Carr),他是许多矛盾的载体,是变化无常的善变者(如果存在这样的人的话)。据说他常常反思自己一生中所具有的众多自我,从吸毒者到媒体名人。“为了确定构成我的自我,我曾花时间研究我的过去,是恶棍还是居家好男人,答案是都不是,”他思考着,“惠特曼说得对,我们包含众多自我。”

另一个混乱的创造性头脑的典型是爵士乐时代的标志性艺人约瑟芬·贝克(Josephine Baker)。人们永远会记住她在《黑人活报剧》(La Revue Nègre)中穿着香蕉短裙跳舞的样子。这个住在巴黎的著名美国人不仅是歌手、舞蹈家兼演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她还是法国间谍,民权活动家,12个从世界各地收养的孩子的母亲(她的“彩虹部落”)。她是几千个男人和女人的绯闻情人,在非常熟悉她的人的描述中,她脾气古怪,时而深情脉脉,时而反复无常。贝克的养子让—克劳德·贝克(Jean-Claude Baker)在自传中这样描写她,“我爱她,我恨她,我非常想了解她。”

脱去贝克众多面具的努力似乎只是带来了更多问题。女性研究学者阿莉恰·索温丝卡(Alicja Sowinska)解释了贝克的复杂性:如果她在舞台上饰演一个泼妇,在街道上她会表现得像

个淑女。如果饰演男人渴求的性感尤物,她会穿上男士西装,

扭曲性别的界限。如果被称为“黑色维纳斯”,她会戴上金

色假发。当人们认为她非常优雅时,她会在香榭丽舍大街遛

她的美洲豹。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David Foster Wallace)对于试图理解他的人来说,同样令人困惑。在评论家的描述中,这位《无尽的玩笑》(Infinite Jest)的作者既非常脆弱,又意志坚定;时而属于政治上的保守派,时而是极端的自由主义者;他的散文有时非常严谨,有时非常笨拙;既可以写得大雅,也可以写得大俗。华莱士的传记作者D · T · 马克斯(D.T. Max)说,这位作家人格中“狂暴的程度”令他很吃惊。不过他说,“另一方面,他也是个坦率且容易动感情的人,他会哭泣,深爱着自己的狗,这一切集于他一身。”

或许正是这种微妙的,有时极端的矛盾之舞引发了强烈的创造内驱力。20世纪60年代,弗兰克·巴伦的研究检验了这种基本动机。在这项历史性的研究中,巴伦邀请一些著名的创造者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校园里住几天,其中包括杜鲁门·卡波特(Truman Capote)、威廉·卡洛斯·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弗兰克·奥康纳(Frank O’Connor)以及一些一流的建筑师、科学家、企业家和数学家。他们提着手提箱来到校园,要在之前的大学生联谊会会堂里小住几天。他们互相交流,被研究者观察,完成各种各样对他们的生活、工作和人格进行的评价。这个过程还包括心理疾病测试和创造性思维测试,这些测试要求他们回答一些非常个人的问题。

巴伦从这些非常有创造力的人身上发现了什么不同之处?很清楚的一点是,虽然智商和学术才能是相关的(轻微程度的相关),但它们无法解释创意火花。因此巴伦提出创造力不同于智商,在当时这是一个非常具有颠覆性的观点,因为它有违长期以来的假定,即智商是创意天才的独特配方。在20世纪上半叶,许多学者认为智商测试是研究创造力的最佳途径,但是即使他们自己的数据集也显示其他人格特质同样很重要,巴伦的发现为怀疑者提供了更多的理由。

伯克利的研究还发现,创造力的构成要素太复杂、太多元,无法被简化为单一的一个因素。这些发现说明创造力不仅仅是专业技能或知识,而是源自一整套智能、情绪、动机和伦理特征。超越所有创造力领域的共同组成部分是对内在生活的开放性,对复杂和模糊的偏好,对混乱和无秩序的高度容忍性,在混乱中发现规律的能力,独立性、反传统以及冒险的意愿。

这种看待创造力天才的新视角呈现出了令人着迷、令人困惑的矛盾。在对作家的研究中,巴伦和唐纳德·麦金农(Donald MacKinnon)发现富有创造力的作家在精神病测试的所有指标上都处于总体人口的前15%。但同时存在一个反向发现:富有创造力的作家在心理健康的所有指标上得分非常高。

作家们在精神疾病的指标上得分很高,但在“自我力量”上得分也很高。“自我力量”的特点是“生理稳定而健康,具有强烈的现实感,感到自己有能力、有活力,在道德上具有宽容性,没有种族偏见,情感自发而外露,有才智”。在巴伦的研究中,创造者的适应性非常强,非常善于随机应变,但另一些测试的结果显示他们也是病态的。他们似乎是一堆矛盾和混乱的松散结合体。为了搞明白这些作家怎么能比平常人心理更健康的同时也更病态,巴伦开始质疑测试本身的价值,质疑我们给个体人格所贴的标签。

当巴伦开始理解他的观察时,他逐渐发现了富有创造力的人所共有的关键特性,也就是这些人似乎和他们自己更亲密——他们敢于探究内心深处,即使是自我黑暗和令人困惑的部分。可能正是对全系列人生的好奇和开放,包括好的和坏的、黑暗的和光明的,使得作家在某些与心理疾病有关的特征上得分很高,而这也会使他们更接近根本,更自知。

在真正面对自己和这个世界时,富有创造力的人似乎在健康的和“病态的”行为之间实现了不寻常的综合。随着体现这些深刻矛盾的证据的增加,如今科学家普遍赞同创造力不是单一的特征,而是一个特征系统。许多理论在强调创造力多层面的性质,这些理论突出了创造力的特征,其中包括与能动性有关的一般智力功能、知识和能力,创造技能和思维风格;诸如信心、毅力和冒险意愿的心理资源;内在动机与对工作的热爱;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复杂组合,以及环境因素,比如能够接触到领域的把关者和重要资源。

为了拥有创造力,你不需要在每个特征上都取得高分。与其说创造力是多个因素的总和,不如说它是它们的乘积。这是什么意思?充分利用一个维度的优势(比如动机和毅力),可以弥补另一个维度(比如智商)的低分数。确实,久而久之这些因素会互相作用,为彼此提供给养。这能够扩大创造力的产出量。

富有创造力的人不仅会培养各种各样的特性,而且能够充分利用已经拥有的特质和技能实现适应,甚至蓬勃发展。灵活地适应不断改变的环境的能力体现在人格的3个主要“超级因素”上。这3个因素与创造力密切相关,它们是可塑性、发散性和聚合性。可塑性的特点是倾向于探索并参与新观点、新事物和新情境。对体验的开放性,非常有活力和富于灵感等特征是相互关联的,它们构成了促使探索的驱动力的核心。发散性反映了不墨守成规的思维模式和独立的思考,它与冲动性、低宜人性、低尽责性有关。最后,聚合性指的是遵从的能力,为了实用性而付出必要的艰苦努力的能力,以及确保观点站得住脚的能力。聚合性包括高度的尽责性、精确性、毅力、批判意识和对受众的敏感性。这些多种多样的特性单独或共同促进了创造力的发展和表达。

在创造过程的两大阶段中,这些特征开始起作用。这两大阶段分别是“产生”和“选择”。在产生阶段,想法被创造出来,人们追求着新颖性和独创性。在选择阶段,人们找出适当的想法,使它们对社会有价值。在产生想法时,与可塑性、发散性有关的特征比较重要。在想法被确定下来并达到无懈可击的阶段,聚合性非常重要。创造力包含新颖性和有用性是很有道理的。虽然探索和独立思考能够促进新颖观点的产生,但聚合性比较实际的特点有助于让它们变得有用。

发散性和聚合性只是与创造力有关的许多看似截然相反的倾向中的两个。这正是要点所在。富有创造力的人,作为人,至少存在某种程度的这些特征,他们可以根据当时什么是最有益的而灵活地切换。富有创造力的人看起来特别擅长在广泛的人格特质和行为范围内操作。根据不同的环境,他们既可以是内向的,也可以是外向的;在创造过程中,他们既学会了利用专注,也学会了利用走神。正如契克森米哈所说,“支配他们行为的不是严格的内在结构,而是他们与他们正在从事的领域之间进行互动的要求。”许多创造力网络

今天我们在神经层面上看到了这种复杂性的证据。事实证明创造力不仅涉及一个脑区或一侧大脑,现实中并不存在我们所相信的创造力的右脑神话。创造过程要用到整个大脑。创造过程要用到整个大脑。

这个复杂的过程包含许多相互作用的认知系统(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和情绪,在应对每个任务时,不同的脑区会被调用,像团队一样合作完成任务。

最重要的网络之一是大脑的“默认网络”,或者如我们对它的称呼,“想象网络”。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被许多认知神经学家认为是一个令人激动的发现,这个发现被说成是幸运的意外。多年以来,认知神经学家将内在体验的主观领域仅看成“噪音”,认为它只有在与更“有成效的”心智活动进行比较时才有用,这些心智活动涉及感官知觉和与外界的交往。但是一些看似游手好闲的认知神经学家开始疑惑当大脑没有从事外界指示的任务时在做什么,这时这个网络的重要性变得清晰起来。

即便如此,它的重要性可能依然被低估了。一些科学家认为这个大脑网络的发现不亚于认知神经科学领域中的范式改变,从聚焦于外部、以目标为导向的任务执行改变为更含糊,但更普遍的内在体验现象。正如认知神经学家卡利娜·克里斯托夫(Kalina Christoff)所说,“这种范式的转变有助于我们把走神看成正常的,甚至是必要的,是我们心智存在的一部分,甚至使我们能够试着以有创意、有趣的方式利用它。”

想象网络在做什么?让我们先从它不做什么说起。首先,当我们承担着专心完成任务的领导角色时(与专心发展关系的领导角色相反),当我们思考实际物体时(“我在想如果滑板的轮子能转360度,那会发生什么”),或者当我们想象另一个人对某事有什么了解时(与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状态相反),这个大脑网络不是很活跃。看出这些活动的相似点了吗?所有这些活动在某种程度上都与头脑之外的有形直观世界有交互,这个世界构成了我们生活的很大一部分。

然而,外部的重点只是创造力之谜的一个部分。创造性认知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来自想象网络,它占据了我们心智生活的一半之多。与这个大脑网络有关的过程使得每个人都很独特,并有助于在生活中注入意义。事实上,想象网络的功能构成了人类体验的核心。当我们参与研究者所说的“自生认知”时,它的3个主要成分——个人意义建构、心理模拟和视角选取,常常共同发挥作用。额叶、顶叶和颞叶内侧面的很多脑区参与了想象网络,它使我们能够从体验中构建出个人意义,能够回想过去,展望未来,想象其他视角和场景,领悟故事,反思我们自己和其他人的心灵状态和情绪状态。

近年来,研究者还发现与这个大脑网络有关的想象过程和社会过程对发展健康的同情和共情非常重要,对理解我们自己、从经历中创造意义和构建线性的自我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想象大脑网络的活动不仅能够为我们最个人化的想法提供信息,而且能为我们最富创造力的想法提供信息。

富有创造力的想法不只产生于想象网络。另一个大脑网络——“执行注意”网络在这里同样很重要。这个脑区帮助我们指挥注意力,通过帮助我们慎重地规划未来的行动,记得使用各种创造力策略,记录我们已经尝试了哪些策略并排斥最显而易见的想法。执行控制过程为创造性思维提供支持,它还帮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想象上,阻挡外界干扰,使我们感受到内在体验。每当我们不得不评价个人信息时,从规划未来到留心社交信息、评价某个创意、计划和实施某个项目,想象网络和执行注意网络都会互相合作。

当我们产生新想法时,这些网络,连同突显网络(salience network)(负责动机)都参与了这种复杂的舞蹈。通过对从事个人创造过程的人进行大脑扫描,研究者已经观察到了这种进行中的“认知探戈”。被研究的创造过程包括志愿者为日常物品(比如砖头)想出富有创意的用途,诗人创作出新诗句,爵士音乐人和说唱艺人即兴表演。最初,他们的大脑状态类似心流的状态,即完全沉浸在任务中。想象网络和突显网络非常活跃,而更聚焦的执行注意网络相对来说比较安静。当他们进一步改进他们的作品或者开始和其他人合作时,执行注意网络变得活跃起来。

富有创造力的人在激活这些大脑网络和降低它们的活性方面特别有灵活性,而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些网络通常彼此格格不入。因此富有创造力的人能够巧妙地应对看似矛盾的思维模式——认知的与情绪的,刻意的与自发的。即使在神经学层面上,创造力也是杂乱的。更有创造力地生活

在这本书中,我们将把创造力作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和一种与世界交往的风格来探讨。追随心理学家乔伊·保罗·吉尔福特、弗兰克·巴伦、E·保罗·托伦斯(E. Paul Torrance)、罗伯特·斯滕伯格和亚伯拉罕·马斯洛的脚步,我们将论证所有人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天生要创造的,而且人们的日常生活呈现了无数练习和表现创造力的机会。创造力的形式可以是以新方法解决问题,发现美,形成并坚持自己的观点(即使它们不受欢迎),挑战社会规范,冒险或以很有个性的方式表达自我。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人天生都是要创造的。

我们可以利用很多不同的方式展示创造力,从发现新观点或新体验的个人经历,到通过言语、照片、姿态和日常生活中的其他创造来表达我们自己,再到超越时代的著名艺术家的作品。所有这些创造力的类型都基于相同的基本思维过程,即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性的存在方式。在这本书中,我们将探讨培养它们的10种思维习惯。

在应对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挑战时,多种形式、富有创造力的自我表达是特别有力的工具。很多人存在这样的误解,那就是心理疾病或精神痛苦是创造力的一个条件,但正如我们将在本书中看到的,虽然创造力与痛苦之间存在着有趣的联系,但这并不说明痛苦是创造力的充分或必要条件。当然,创伤是人类条件的一部分——正如佛教徒很久以来就指出的,生活有“万千喜,万千悲”。虽然创造力(即在日常生活中表达独创性和意义)本身不需要痛苦,但富有创造力的工作对正在经历困难的人非常具有治疗性。富有创造力的生活方式会让人思想更开明,更有想象力,更好学,更有活力,更外向开朗,更持之以恒,更具有内在动机。富有创造力的生活方式可能体现为做白日梦,只为了好玩拍照片,充满激情地谈论个人目标,给朋友和家人写体贴的卡片或信,写日记或创业。相对于较少从事这些日常创造行为的人,生活富有创造力的人有更强烈的幸福感和个人成长感。

专门抽出时间并在特定的地点进行创造性思考和工作的人(比如每天清晨起床,在静谧的时光里写作,或者在绘画前冥想),在创造潜能的指标上会取得更高的分数。与之相比,比较急于形成最终产品的人(指赞同诸如以下说法的人,“有最后期限时,我能发挥出最大的创造力”“如果我没有完成什么实际的东西,我会觉得自己很失败”)在创造潜能和内在动机方面的得分会比较低,而在压力和外在动机方面(以回报为导向)的得分会比较高。从创造行为中获得乐趣并感到对创造过程有控制力的人比只专注于工作结果的人更有创造力。

类似于幸福,你越是努力地追求创造力,你得到它的可能性就越小。创造力没有办法被装进瓶子里出售,也不能随意取用,它以看似神秘而矛盾的方式运作,很少就我们的方便。但是学会接受并享受创造过程本身,包括它的高峰和低谷,你便能获得巨大的个人回报和公众认可的奖励。对于我们应该珍视并奖励什么类型的特质和过程,这些观点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我们想大规模地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那么在童年期开始培养这些能力并在一生中继续这样做是很重要的。

为了培养这些能力,我们必须鼓励冒险和独创性,给予人们决定自己如何学习和创造的自主权。我们必须给他们提供进行反思、做白日梦和进行内心探索所需的时间。我们必须让任务对他们的个人目标来说更有意义,帮助人们发现和发展他们独特的目标与个性。对于培养创造力,很重要的一点是建立人们掌握新信息和应对逆境的信心和能力;通过让他们从事适当水平的挑战,使任务有利于产生心流体验;帮助他们建立具有支持作用的、积极的社会关系。

遗憾的是,我们的社会支持使用社交媒体和看电视这些被动的活动,支持用标准化测试进行评价的肤浅学习,这使得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误入歧途。标准化测试只会增加外在动机,常常以内在的热情为代价。

这对我们是有害的。学习解决21世纪复杂的世界问题并确定问题之所在,需要创造性的特质,比如独创性、好奇心、冒险和对模糊性的容忍。不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问题必然存在模糊性。当然,传统智商意义上的知识、技能和智力也很重要,但对于创新来说,它们是不够的。要想具有创造力,便需要培养平衡的能力,包括学习和记忆能力,也包括将自己从知识,从习惯性的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的能力(想象各种从未想过的可能性)。创造力科学的发展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有关创造力的研究显著增加。自20世纪6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有9 000多篇有关创造力的科学论文发表。自1999年至2009年,从各种心理学角度和其他不同领域论述创造力的文章多达10 000多篇,这些角度包括生物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组织心理学,其他领域包括经济学、教育和艺术。如今创造力研究得到了全面发展,已经有了它自己的学术期刊和美国心理协会的专门分支。亚马逊网站上与创造力有关的图书多达21 000种,无数博客在分享如何让生活更有创造力。

20世纪90年代末,以马丁·塞利格曼和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为先锋的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对我们理解创造力也做出了巨大贡献,积极心理学揭示了创造力如何有利于心理健康和幸福的多种方式。积极心理学是严谨的科学,它从20世纪中期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演化而来,聚焦于“滋养自己最好的部分”。积极心理学强调全人概念,强调个人成长的多种途径。

在为写这本书做准备的时候,我们研读了从过去到当下100多年的科学研究(包括斯科特和他的同事实施的新研究),并提取出人类历史上的杰出创造者在思想与生活中的共同点。科学与艺术使我们能够一窥非常富有创造力的人以不同的方式所做的很多事情。虽然这个清单绝非很全面,但生活富有创造力、富有意义的人会做清单中的很多事情,几乎没有人一件也不做。

2014年3月,卡罗琳发表在《赫芬顿邮报》(Huffington Post)上的文章“创意人与你不同的18种做事方式”像病毒一样快速传播,几天之内浏览量达到500万,脸谱网上的点赞数量超过了50万。这篇介绍斯科特的研究的文章探讨了富有创造力的人所具有的一些性格特点和习惯,在创意圈中它被广泛分享和交流。这篇文章成为本书的基础,本书更深入地探讨了相同的问题。

正如你将看到的,本书呈现了很多矛盾——专注和走神,开放性与敏感性,孤独与合作,玩乐与严肃,直觉与推理。这些矛盾体现了共同存在于富有创造力者身上的两极,当创造者通过创造过程,用内在体验和外在体验创造出意义时,矛盾得到了调和。富有创造力的人学习根据环境的要求驾驭各种各样的能力、行为和思维方式,将它们以新的、与众不同的方式整合起来,产生出新颖的观点和产品。

本书的目的在于阐释创造性头脑令人着迷的混乱,鼓励读者接纳自己的矛盾和复杂。为此,读者要向更深层的自我理解和自我表达敞开心扉。

正如我们将提出的,这种将自我置于其全方位的美好中的能力正是创造性成就与创造性实践的核心。在这里我们怀着对创造力、个人特性和意义之间深刻而复杂的联系的诚挚敬意,开始探讨富有创造力者所做的与众不同的事情。极富创造力的人做的10件与众不同的事1充满想象力的玩耍你看到一个孩子在玩耍……这非常类似于看到画家在作

画,因为在玩耍时,孩子会无声地表达一些东西。你可以看

到他如何解决问题,看到他有什么做得不对。年幼的孩子尤

其具有丰富的创造力,在自由玩耍时,他内心的任何想法都

会浮现出来。——艾里克·埃里克森(Erik Erikson)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时,宫本茂(Shigeru Miyamoto)还是个小男孩儿,生活在日本乡村,他总是在自己的想象中创造奇幻的世界。他用木头和细绳自己做玩具,还制作了木偶并用木偶进行表演。他画漫画,探索村庄周围的大山和河谷(村庄位于京都西北面的大山里)。

男孩儿渐渐长大,他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时间越来越多。在8岁左右时一个无忧无虑的夏天,宫本茂偶然发现一个隐藏的山洞。那年夏天,他在这个黑暗的山洞里度过了很多快乐时光,这让他的想象力自由地翱翔。在后来的生活中,这些户外探索为他最有影响力的作品提供了灵感——他创作了标志性的电子游戏《超级马里奥兄弟》(Super Mario Bros)。

小时候生活在自己创造的想象世界中的人长大后会将这些想象与世人分享。宫本茂常被称为电子游戏界的沃尔特·迪士尼,他不仅设计制作了《超级马里奥兄弟》,还设计了轰动性的游戏《大金刚》(Donkey Kong)、《赛尔达传说》(The Legend of Zelda)以及Wii家用游戏主机,而且还担任了任天堂公司400多款游戏的监制。

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雅达利公司(Atari)走向没落之后,经典游戏《超级马里奥兄弟》复兴了现代电子游戏产业。在《超级马里奥兄弟》中穿着工装裤的意大利大胡子管道工必须和他的得力助手路易吉(Luigi)冒险穿过蘑菇王国,拯救碧奇公主。通过《超级马里奥兄弟》和其他经典游戏,宫本茂成为游戏玩家们崇拜的对象,也在全球激起了人们立志成为电子游戏设计师的渴望。他设计制作的电子游戏被广泛认可为最伟大的(最赚钱的)游戏之一。

宫本茂想象出这些全球最受喜爱的游戏的秘诀是什么?作为任天堂的灵魂人物,他努力让自己不要因为逐渐变老而失去玩乐的心态。据《模拟人生》(The Sims)的创作者威尔·莱特(Will Wright)说:“他以玩乐的心态对待游戏,这看起来好像是显而易见的事,但大多数人不是这样做的。”

对宫本茂来说,童年时的玩耍为成年期丰富的创造力铺设了道路。正如记者尼克·鲍姆加登(Nick Paumgarten)在2010年《纽约客》(New Yorker)中的文章里所写的那样,宫本茂一直在重新创造童年时他在游戏中所体验到的惊叹感。你可以在他非常富有想象力的创作中明显地感觉到这种像孩子一样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莱特说:“在玩他的游戏时,你会觉得自己是个孩子,来到后院的泥土地上玩耍。”

宫本茂的哲学是任何事都可以被转化为趣事和游戏。他不断地从童年生活中吸取创意灵感,同时也将他个人的兴趣和着迷的事情引入到工作中。例如Wii家用游戏主机的设计就源于他尝试着把自己的减肥努力进行游戏化。宫本茂发现化平凡为玩乐能够帮助人们从日常活动中获得更多乐趣,无论是锻炼,在《赛尔达传说》中闯关,还是在学校里学习新课程。“任何非实用的事情都可以是玩耍,”宫本茂在接受《纽约客》采访时说,“那是除了像动物一样维持生命所必需的事情以外的事情。”从童年时的玩耍到成年期的创造力

像宫本茂一样,艺术与科学领域中的很多杰出的创造者在童年时进行过富有想象力的玩耍,他们在成年后的工作中依旧保持着这份年轻的玩乐心态。心理学家拉里萨·莎维妮娜(Larisa Shavinina)研究了大有前途的年轻企业家、创新者和科学家的生活,发现像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沃伦·巴菲特和比尔·盖茨这样的商业创新者在童年时便表现出了企业家的行为(例如布兰森12岁时创办了圣诞树农场)。她还发现家庭在科学才能和创新才能的发展上具有重要的作用。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父母大多对孩子充满鼓励和支持,重视教育,从事与科学有关的职业,而且藏书丰富,家里有可以让孩子做实验的科学玩具。莎维妮娜还指出,几乎每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上学时“至少有一位杰出的老师”。

乐高基金会实施的研究支持了这种玩耍对创造力和认知发展具有重要性的结论。在观察儿童用物体进行建造和玩耍时,研究者看到儿童常常投入到寻找个人意义的过程中,这是持续不断地理解他们自己,理解他们与环境的关系的过程。对儿童来说,他们会通过运用内在的好奇心,将不熟悉的事物转变为熟悉的事物,而玩耍则成为试探物体意义的方法。

对培养创造力很重要的一点是,在儿童成长的家庭环境中,成年人的互动能够支持孩子们以这种方式玩耍的天生意愿。研究显示如果父母经常和孩子说话,给他们读书或讲睡前故事,给他们解释大自然中的现象或社会问题,孩子更有可能玩假装游戏。研究还发现,无论在学校的课堂上,还是在休息时间,鼓励假装游戏都能提高想象力和好奇心。

成年人同样需要这种对梦想和玩耍的支持。利用不同的材料,比如个人记忆、幻想和情绪(它们既是玩耍的对象,也是有形的物品),许多非常有创造力的人进行了大量富有想象力的玩乐。对这些富有创造力的人来说,创造本身就是一种玩耍。英国教授布莱恩·波伊德(Brian Boyd)在他2009年出版的书《故事的起源》 (On the Origins of Stories)中这样写道:“一件艺术作品就像头脑的游戏场,是视觉、听觉或社会模式的秋千、跷跷板或旋转木马。”诗人斯坦利·库尼茨(Stanley Kunitz)强调写诗时探索情绪的作用,他说:“诗歌一定是饱含冲动的,那意味着深入到体验的基本构成中。如果缺失了这个要素,诗歌怎会不变得寡淡无味?”

富有想象力的玩耍尤其是很多艺术家的童年的重要组成部分。小说家史蒂芬·金(Stephen King)对童年最早的记忆是把自己想象成“玲玲马戏团的演员”,而马克·吐温会和朋友们表演他根据各种书改编的故事,比如《罗宾汉》(Robin Hood)。艺术家兼雕刻家克拉斯·欧登伯格(Claes Oldenburg)因创作了比原物大很多的日常物品的复制品而闻名,他甚至宣称,“我所做的一切完全是原创的,当我还是个小孩子时就创作了它们。”

对欧登伯格来说,这很可能是真的。7岁时他创造了“纽伯恩”(Neubern)——位于非洲与南美洲之间的一个想象出来的岛屿。这些早期经历带来了更多的想象力,他调皮地将材料和物品组合起来,进行混合,调整尺寸和形状,直到普通的东西被放大,变得令人震惊。正如欧登伯格所说,结果是“符合幻想标准的现实的对应物”。哲学家斯坦尼斯塔夫·莱姆(Stanistaw Lem)、小说家C·S·路易斯(C. S. Lewis)、地质学家纳撒尼尔·谢勒(Nathaniel Shaler)、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和杰罗姆·辛格(Jerome L. Singer)、神经学家奥立佛·沙克斯(Oliver Sacks)都曾说过童年时他们会在头脑中创造出幻想王国。

对于很多艺术家来说,尤其是作家,这种重要的“体验的基本构成”来自年幼的时候,发掘早期记忆和情感深井的能力能够促进他们的创作。弗兰纳里·奥康纳(Flannery O’Connor)说过一句名言,“任何有过童年的人都有比他们所需要的多得多的生活素材。”约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说过类似的话:“人生头20年的记忆、印象和情感是大多数作家的主要素材:之后的记忆、印象和情感几乎不会再如此丰富,如此能够引发共鸣。”

研究告诉我们,富有想象力的玩耍,无论是探索物品、想法、情感,还是幻想,对各个学科的创造力都很重要,从科学技术到富有创意的写作、音乐和视觉艺术莫不如此。临床儿童心理学家桑德拉·拉斯(Sandra Russ)说:“正是在童年的假装游戏中,发生了对创造力非常重要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拉斯认为假装游戏本身就是富有创造力的行为,因为“儿童从无到有地创造事物,就像艺术家那样”。与之类似,创造力学者米歇尔·卢—伯恩斯坦(Michele Root-Bernstein)指出,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在私密的思维王国里,你幻想着事情的样子以及它们可能的样子。你进入想象中的王国,塑造出另一种时间和空间。我们在不同程度上都会这么做”。认真对待玩耍在一个小时的玩耍中你对一个人的了解比在一年的交谈

中还多。——柏拉图

20世纪很有影响的心理学家,比如皮亚杰、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认为玩耍在儿童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俄罗斯发展心理学家利维·维谷斯基(Lev Vygotsky)更进一步指出儿童的玩耍正是创造性想象的发源地。确实,如果玩耍存在一个基本功能,那就是它有助于灵活的大脑的成长,这是在为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做准备。

通过观察儿童进行富有想象力的玩耍,我们能够看到天生创造力的源泉。他们编造、表演故事,轻松快乐地承担起作家、演员和导演的任务。这是自然而然地发生的,没有人指导或引领,大约从两岁半开始,一直会持续到9岁或10岁左右。在巅峰阶段,这种玩耍会占据儿童20%的时间。在玩假装游戏时,儿童采取多种视角,淘气地操纵情感和想法。儿童心理学家桑德拉·拉斯解释说,“儿童基于他们对环境的了解来编造故事,但也会基于他们对环境的希望……他们在玩耍中努力战胜自己的恐惧。他们在玩耍中排练。”“在富于想象力的玩耍中,儿童以象征性的方式运用日常物品。”香蕉变成了电话,毛绒动物变成了婴儿宝宝,乐高汽车和后院变成了魔法王国。这种象征性的行为不仅包含想法,也包含情感。当儿童玩耍时,他其实在对观点、概念和情感做实验。

遗憾的是,我们的文化并没有从积极的方面看待玩耍。自从1955年以来,儿童的自由时间一直稳步减少。虽然这可能为有价值的活动创造了更多时间,但它不仅剥夺了孩子纯粹玩乐的乐趣,也剥夺了发展很多关键技能的机会,这些技能是创造力所必需的,它们包括控制冲动,计划,组织,解决问题,读写能力和语言发展,象征手法,理解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概念,数学能力,好奇心,发散思维(“如果……将会怎样”的思维),对各种各样内容的认知整合,灵活性,情绪调节,减小压力,认知与情绪的整合,共情,尊重,社会谈判,合作,对他人宽容——这是被半途而废的一整套重要技能。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担忧的父母、教育者和激进组织提出了“玩耍战争”的观点,很多人发起了保护日渐减少的童年游戏时间的运动。研究者认为他们发现了真正的问题。有些研究还发现年幼时的直接教育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使孩子失去好奇心。事实上,新西兰的心理学家发现在童年较晚时候开始学习阅读的孩子在阅读理解上会取得更高的分数,这说明让儿童很早开始学习关键能力并不总是有益的。证据一清二楚:玩耍的时间和好奇心有利于学习。

在瑞士森林幼儿园,4~7岁孩子全部的在园时间都用于在外面玩耍。无论下雨还是阳光普照,孩子们在树林里奔跑,一起玩游戏,用能够找到的物品搭建想象中的建筑,探索周围的大自然。对孩子们的期望和他们要达成的目标非常小,比如学会在地上写自己的名字,直到上一年级时才开始学数学和阅读。幼儿园首要关注的是,让孩子学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