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心理魔法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2 22:10:54

点击下载

作者:赵丽荣

出版社: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职场心理魔法书

职场心理魔法书试读:

前言

职场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当我们踏进职场的第一天开始,就注定要披荆斩棘,为梦想和成功奋斗。如何跟同事融洽相处?如何搞定上司?如何摆平客户?如何顺利晋职、加薪?如何在职场上面对明刀暗箭,保护自己……从心理学角度上讲,任何人做事都是有原因,有目的的。明白行为背后的心态,远比匆忙决策来得更理智。工作在职场,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懂得一些心理学效应,方能从容面对一切,淡然处之。

当你面对咄咄逼人的同事时,会领悟到南风法则的效用;当你遇到难以沟通的上司时,会知道反馈效应的妙处;当你想要出类拔萃时,除了工作成绩优秀外,还要做好韦特莱法则的注意事项,超出上司的期望。此外,二八法则决定了带给你效益的客户群;蝴蝶效应会提醒你不要漠视任何一件小事;鲶鱼效应会让你的团队充满斗志;牢骚效应和肥皂水效应则让你学会直面下属的不满,学会技巧性的批评。

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不可避免会充满各种矛盾和摩擦。职场更是如此,要想纵横其间,自如进退,快速成长,提前成功,《职场心理魔法书》就是送给你再合适不过的礼物了!

第一章 快乐魔法:好心态决定好未来

激活热情,一切大不同——杜利奥定律

美国自然科学家、作家杜利奥曾提出,没有什么比失去热情更令人觉得垂垂老矣,精神状态的不佳,将导致一切都处于不佳状态中。这个理论,被称为“杜利奥定律”。

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也曾经讲过这样一则故事:塞尔玛陪伴当兵的丈夫驻扎在一个沙漠的陆军基地里。丈夫经常外出执行任务,把她一个人留在军队的铁皮房里。因为不认识周围的人,语言又不通,没有人陪她聊天,而她对沙漠燥热的天气也不适应,所以,她就给父母写信,告诉他们自己不想待在这个鬼地方。父亲接到她的信后,只回了她一句话: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出去,一个看到了泥土,一个看到了星星。塞尔玛反复读着这封信,体会着父亲的意思,她终于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决心要在这片沙漠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星星。于是,她开始试着同当地人交流、做朋友,学习当地的纺织、制陶;作为回报,当地人也表现出了他们的友好,把平时储存的、不舍得卖给观光客的陶瓷、纺织品送给她。渐渐地,塞尔玛对周围事物有了兴趣,对沙漠的动植物也有了研究的兴趣,研究仙人掌的物态,学习关于土拨鼠的知识。兴致来时,还观看沙漠的日出与日落,寻找几万年前当沙漠还是海洋的时候留下的海螺壳。原本很是烦心的环境,最后变成了令人兴奋和流连忘返的景色。

这个故事中,沙漠还是那片沙漠,周围的人也没有变,环境依旧,是什么改变了塞尔玛的认知?正是心态,她正视生活的心态让她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探索欲望,激励她把原来恶劣的环境变成了有趣、美丽的住所。这就是“杜利奥定律”的作用。

职场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我们不能保证随时都激情澎湃,也不能肯定自己永世都默默无闻。当你面对波澜不惊的生活,或者一时之间无法应对的环境时,难免会有厌倦之感,继而会想逃避。

这个时候的你,就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工作平淡无奇,你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多方充电;任务老套无味,你可以拓展自己的人脉,了解其他行业的情况;面对一时解决不了的事情,你可以换个思路,另辟蹊径。消极的等待和自欺欺人的无视都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或局面的破解,只会增加你的沮丧感。

既入职场,就注定了你的不可逃避。因此,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积极地面对各种问题。无精打采、目光呆滞、不停地抱怨、悲观失望,这些都是职场禁忌。不用去理会这些,命运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心态决定思想,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趣语妙句

积极乐观的心态,注定了成功速度的快慢。

找个足够吸引你的理由——雷尼尔效应

在美国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里授课的教授,大部分都拿着比较低的薪水,但他们却从没计较过这个,因为与薪水相比,他们更喜欢这里美丽的自然风光。西雅图市位于太平洋沿岸,被评为“全美最佳居住地”,常年被青山绿水环绕。而且,从校园向远处眺望,还能看到美洲最高的雪山——雷尼尔山峰,如果开车出去,还能够看到“美国的富士山”——圣海伦火山。面对如此优美的湖光山色,大学教授们宁可放弃高薪,也不愿意离开这里。华盛顿大学教授们的这种偏好,被大学里的经济学教授们戏称为“雷尼尔效应”。

在职场上,很多时候我们也需要找到一个足够吸引自己的理由劝自己坚持和努力下去。企业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会采取多种方法,或者提高薪水待遇,或者改善工作条件,或者提供培训机会,或者增加出国次数。我们在一个环境中愿意长久地停留,甚至有时还放弃更好条件的诱惑,是觉得在目前的环境中享受到了某种独特的、其他环境所没有的价值和服务。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当我们看中这种价值和服务时,就得忍受或习惯这个环境中的某一项或几项“不完美”。表妹玉洁是一家公司的会计,不知不觉她在这家不大的公司里已经待了10年,成了名副其实的“老员工”。在这10年中,不是没有机会跳槽到其他规模又大、待遇又好的企业中去,但她都放弃了。我曾经不解地问过她:“你们公司老板的脾气又坏,薪金待遇又不算太高,规模也不大,为什么就不愿意离开呢?”她笑了,回答我说:“你不明白,虽然这家公司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我喜欢这里融洽和睦的工作氛围,大家都很敬业,充满了热情;老板虽然脾气差了点,但对员工很关照,愿意与员工一起分享企业成长的结果。外面有几家公司能做到这些呢?”

同样的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结论就会不同。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认同企业文化,追随企业的发展战略思想说起来似乎很空洞,有时候却恰恰正是吸引员工留下来的理由。所以,企业与员工在看待彼此的时候,都不要以偏概全,学会欣赏彼此身上的优点。

趣语妙句

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尽快度过磨合期——磨合效应

战国时期,廉颇和蔺相如是赵国的中流砥柱,廉颇为武将,征战杀伐,战功赫赫;而蔺相如为文官,位居国相,足智多谋,利用机智在外交上让赵国免受奚落。当时廉颇很看不上蔺相如,认为他是靠着伶牙俐齿、口舌之功位居高位的,跟自己简直没法比,就想着找个机会好好羞辱一下他。蔺相如知道后,就尽量避免跟廉颇碰面。时间一长,蔺相如手下的人看不过去了,认为自己的主人太软弱,应该想办法反击廉颇。蔺相如劝慰大家说:“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哪个更厉害呢?”手下人说:“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就说:“我在秦国朝堂上,大声呵斥秦王,羞辱他的群臣,现在怎么会惧怕廉将军呢?我只不过是顾及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是因为我和廉颇同在的缘故,如果我们两个人争斗起来,势必会两败俱伤,给秦国可乘之机。因此,我先考虑国家利益,而后才是个人恩怨。”不久之后,这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听后感觉很惭愧,于是有了“负荆请罪”这个成语故事,留下了“将相和”的典故。

廉颇和蔺相如的关系,就是在磨合中融洽的。有“磨”就有“合”,不打不相识。这就好比一台新机器,通过一定时期的使用,把表面上的加工痕迹都磨光了,那么就变得更加密合了。

在现代群体心理学中,人们把新组成的群体相互之间经过一段时间磨合而产生更加协调契合的现象,称之为磨合效应。廉颇和蔺相如的“将相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人处职场,与人接触、打交道势不可少。就一个普通的办公室来说,跟同事、跟上司,就存在一个磨合效应。不“磨”不“合”就不会和谐。刚进一个单位,什么都一无所知,不知道公司的工作程序,不知道上司的脾气秉性,也不知道同事的办事风格。没办法,除了多看多听外,还得多问,努力尽快适应自己所处的环境,跟上公司的步伐。

其实,新车最讲究“磨合”,有很多讲究,如要尽量让新车行驶在不同的路况下(颠簸陡峭的路面除外),这样车子才可以达到40千米/时、60千米/时、80千米/时等不同的时速,尽量避免在同一车速下行驶太久。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各个挡位的齿轮得到充分磨合,有利于减低油耗;起步时,切忌“轰空油”;时速变化过程需要平稳地过渡,防止急加速或是急减速、急转弯等。甚至还有人总结出了“宜缓不宜急,宜轻不宜重”的口诀。

新入职场也如同“新车”上路,需要注意和调整的方面有很多。调动周围的各种条件,熟悉公司流程、工作规则,明白上司要达到的目标,懂得自己应该做到的程度。尽力用最短的时间通过职场的磨合期,尽快融入到企业内部,让自己与企业运转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趣语妙句

要想达到完整的契合,双方都须作出必要的割舍。

思考和执行都很重要——格瑞斯特定理

在一个安静的小岛上,住着一窝儿勤快的蚂蚁。突然有一天,小岛上飞来了一群凶狠的蝗虫,不但抢走了蚂蚁们的食物,还要求蚂蚁们在秋天之前为它们准备好过冬的食物。为了避免遭受灭顶之灾,面对凶狠强壮的蝗虫,瘦小的蚂蚁们只能答应蝗虫们的无理要求。夏天很快就结束了,但是蚂蚁们仍然没有准备好食物。蚂蚁们各个愁眉苦脸,这时候,一只小蚂蚁向大家建议:用树叶做一只大鸟,蝗虫们是怕大鸟的,这样等蝗虫来的时候,就可以把它们吓走。反正左右都是完不成任务,要受到惩罚,不如尝试一下这个新点子,也许就成功了呢。大鸟做好了之后,蝗虫们正好也来了,看到大鸟后蝗虫们果然非常惊恐,正掉头逃走时,不巧一只小蚂蚁不小心碰到了连接大鸟的绳子,顿时大鸟散了架,成了一片片树叶。蝗虫们恍然大悟,也更加恼怒,纷纷张开翅膀,露出獠牙,对着蚂蚁们飞了过来……

蚂蚁们的想法是无比美好的,计划得也很周到,但是败就败在执行力上。美国企业家H.格瑞斯特曾经说过:“杰出的策略一定要有杰出的执行才能奏效。”这是他经过多次成与败的实践后总结出来的定律,人们把这个定律称之为格瑞斯特定理。

也许每个人都会有好的想法,但是有的人实现了,有的人忘记了,有的人错过了。剔除掉其他外在因素,这里边最关键的就是执行力的问题。没有好的执行力,你的想法和计划就不会有完美实现的可能性。

公司聘用员工是创造利润的,当然,老板也希望你能有自己的想法,能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但更希望的是看到所有决议的结果。好的想法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开花结果,为公司的发展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才是老板最盼望的。

当年神州数码从联想分离出来时,曾经请麦肯锡公司为其制订了未来5年的发展战略。仔细比较了三个方案后,神州数码从中选择了一个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根据麦肯锡公司的推测,只要按这个方案做下去,神州数码就一定能够在资本市场上达到若干倍的价值增长。但是,现实情况的执行却远没有想象中的好。神州数码的转型并不顺利,由于缺少核心竞争力,公司整体业绩后来不但没有上升的迹象,反而当年的营业额还在下滑。

成功不是想出来的,而是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做出来的,这其中每一步要是执行不到位,就会带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所以在职场,当你没有决策权时,领导就会看重你的执行力;当你有决策权时,领导就会注重你团队的执行力。没有思考就没有进步,没有执行就没有前途。

趣语妙句“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每一步都必须按计划走好,大成功是由一个个小成功组成的。

学会赞扬他人——阿伦森效应

一位住在西雅图的老人,退休后想自己一个人舒舒服服地待着,就在湖边买了一所房子,搬进来的头几周,一切都很平静,老人感觉很舒服。可是不久后,就有一群小孩子开始在湖边玩耍打闹、乱踢垃圾桶、乱喊乱叫,吵得老人无法忍受。但是,老人又不能直接撵走这群孩子,以防激起他们的叛逆心,做得更加过火。思考几天后,老人终于想到一个办法。这天,他对这群玩耍的孩子们说:“你们玩得真开心,我喜欢这种热闹,如果你们明天还来玩,我将给你们每人一美元。”孩子们很高兴,每天玩还能得到一美元,太划算了,玩得就更加疯狂了。两天后,老人对孩子们说:“这两天的养老金发放不太及时,我只能给你们每人五美分了。”孩子们有些不太高兴,想想还是接受了,只是勉强玩耍一会儿,就都走了。又过了两天,老人对孩子们说:“我没有多少钱了,所以以后只能给你们每人一美分了。”孩子们听了,立刻不高兴了:“一美分?我们才不会为了这点钱而在这儿浪费时间呢,再也不来玩了。”从此,孩子们再也没有来过,老人又过上了清净、惬意的生活。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阿伦森曾经指出:人们都喜欢那些不断增加对自己表示出赞赏态度或行为的人和事,而反感那些不断减少对自己表示出赞赏态度或行为的人和事。也就是说,人们喜欢那些对自己表示出喜欢、赞赏、奖励的人或者事情,相反则会对这些人或事情产生出厌倦或者憎恶的心理,这会使他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产生厌恶和挫折感,这种感觉的增加,让他不能承受。这种现象的产生,心理学称之为“阿伦森效应”。

阿伦森效应的运用,遍及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只要巧妙使用,就会收到意料之中的效果。曾经有人做过阿伦森效应的实验。找到四组人,分别对某一个人给予不同的评价,借此观察某人对哪一组最具好感。第一组人始终对他褒奖有加,第二组人始终对他贬损否定,第三组人则先褒后贬,第四组人则先贬后褒。这个实验先后做过很多次,发现绝大多数人都对第四组人最具好感,而对第三组人最为反感。

这就告诉我们,身在职场,我们要尽力避免由于自己表现不当所造成的他人对自己不良印象的出现。同时,也提醒我们在形成对别人的印象时,不要受某一方面的影响而对别人形成一个错误的态度。

趣语妙句

大多数人喜欢褒奖不断增加,批评不断减少。要善用褒贬,学会先贬后褒。

有人批评也是一件好事——吉尔伯特法则

大学毕业后,A去了一家外资公司上班。从校园走出直接来到这个让人羡慕的公司,A非常满意。所以,他工作起来很投入,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能量和知识都用上。几个月以后,慢慢适应了环境,他再也没有了当初的激情,因为他已经能够熟练应付所从事的工作,其他的想法也就慢慢地淡下去了。与A一起进公司的,还有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开始时,A觉得自己相差人家很多,但是半年过后,A认为自己的能力跟他也不相上下了。正当他沾沾自喜的时候,上司的一句话,点醒了他。上司跟他说,自己当年是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参加工作时才华横溢,仿佛一切都在掌握之中。跟自己一起工作的有几个是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开始时,他自我感觉非常好,但时间一长,跟几个年轻人混熟了,学会了抽烟、喝酒、打麻将,再也不愿意进取,几年下来,就跟对方退步到同一个水平上了,自己退得更快一些。因此,要时刻保持警醒,积极进取,不然总有一天会后悔当初的懒散。上司的话,给了A很大的启发,因此他决心保持住自己的工作激情,继续深造。两年后,A考入了研究所,再后来,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A终于创立了自己的公司。

有人说,职场就是战场,在你看不见的硝烟背后,有很多陷阱和荆棘,也有很多鲜花和掌声,你要有所选择,有所取舍。当你处在一个环境之中,很可能会犯当局者迷的错误,这时候,如果有人站出来提醒你,一定要虚心听取,诚心改过。

英国人力培训专家B.吉尔伯特说过这样一个法则:工作危机最确凿的信号,是没有人跟你说该怎样做。当有人教育和指点你时,意味着还有人关注你,对你有要求;当没有人乐意答理你时,你已经被排除在运程之外了,看似自由,实则危机四伏。

职场中最不缺的就是批评和指点,上司对你工作和做法不满,指出、批评、引导、纠正,告诉你怎么做,这说明上司注意到了你,愿意让你往上走,在帮助你少走弯路。同事劝导你,帮助你,或者提醒你,这说明你的人缘还不错,大家愿意相信你。你如果听了,做了,就会受益匪浅。

当你听到、看到的全是“一团和气”式的套辞和做法时,你就该冷静下来仔细反省了。“忠言逆耳利于行”,“忠言”也不是逮谁跟谁说的,再大的镜子也只能看到人的一面,另一面得依靠别人去看。

一个人悟性的高不高,往往表现在对不同意见和逆耳忠言能不能听进去。学会虚怀若谷,容下别人说你的不是,同时还要把这个意见当做一面镜子照出自己。

趣语妙句

一个人最致命的缺点就是认不清自己的面貌,一个人最糟糕的陋习也就是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站高才能看远——隧道视野效应

美国有一个摄制组,想拍摄一部关于农民生活场景的纪录片。于是,他们来到一个山村,对一位村民说:“我们把你果园里的1000个柿子都包了,要求你配合一下,在你采摘和贮存柿子的过程中我们要全程拍摄,你看如何?”村民一想这事不难啊,我天天干这个。于是就答应了,作为报酬,他将得到20美元。谈妥后,村民找来了家里人和两个帮手,开始采摘柿子。找到成熟的柿子后,就搬来梯子,爬上柿子树采摘,太高的地方,还要拿绑有弯钩的长杆子把柿子打下来。就这样,树上的人采摘,树下的人捡拾,时不时地大家还话着家常。摄制组非常满意这样的场景,接着又拍摄了贮存柿子的过程。拍摄完之后,摄制组如数付钱并准备离开时,却被村民拦住了:“你们花钱买的柿子不要了?我们可不管送货的。”摄制组的人笑了,说他们买柿子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让村民自己看着处理吧。有意思,村民看着1000个柿子,再看看摄制组,心里想,世界上还真有这样的傻子,花钱买了东西却不要。

村民不知道,对于摄制组来说,拍摄采摘和贮存柿子的纪录片已经完成,而且只花了很少的成本,这部纪录片面市后所得到的利润,远大于为这1000个柿子的付出。相比于村民自己得到的好处来说,摄制组得到的利润绝对不是村民能够想象到的。这个现象,就是著名的隧道视野效应。它是说,如果一个人身处隧道,他就只有前后非常狭窄的视野,产生不了高瞻远瞩的决策。

眼光的不同决定了利益的差异,视野越开阔,看得越远,收获就会越多。如果眼光短浅,贪图小利,只被眼前的利益所吸引,最终不会有大的收益。所以,一开始不要要求公司太多,老板只肯付给与你能力和经验相当的薪水。高薪和高职是凭时间和经验兑换的,视野在哪里,位置就在哪里。

职场上常见有人天天叨叨:公司怎么怎么发展,老板怎么怎么有钱,怎么就不肯多给我点?凭什么干着一样的活,他就上去了我就没上去……确实,同样在一条起跑线上的人,几年后却大相径庭。一入职就规划好自己发展路径和思路的,或积极进取或充电不息,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做个“有心人”,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而入职之初就懵懵懂懂,随波逐流的大都碌碌无为,委屈满腹。除了眼前这点事,永远看不到远处迥异的风景。

从工作到行业,无一不是处于“隧道”之中,要想出人头地,干出一番事业,并拥抱成功,就得打破眼前的困境,多交流,多思考,确定自己的长远目标,预测可能发生的后果,然后坚定不移地去做。视野开阔了,你看到的东西就多了,在自己眼睛所不能及的地方,有更多精彩。不要贪恋于眼前的小利。

趣语妙句

一件事情,重要的不是现在怎样,而是将来会怎样。

有欲望才会有动力——马蝇效应

美国前总统林肯手下有一个叫萨蒙·赛斯的财政部长,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一心想坐上总统宝座。当林肯当选总统后,他就退而求其次,想当上国务卿,不想事与愿违,只得到了一个财政部长的职位。也因此,赛斯对这件事一直耿耿于怀。当时,《纽约时报》的主编亨利·雷蒙特就在一次采访林肯的时候,告知了赛斯的一些作为,认为赛斯为了让自己当总统,上蹿下跳地做了很多事。林肯听后,微笑着对亨利说:“亲爱的朋友,你不是在乡下长大的吗?那么你一定知道什么是马蝇了。有一天,我跟弟弟在肯塔基老家的农场耕玉米地时,我在前面牵着马,弟弟在后面扶着犁杖。那匹马很懒,一直都是慢悠悠的,但是有一段时间它却跑得飞快,差点把我甩掉,到了地头,我发现有一只很大的马蝇叮在了它身上,我立刻就把这只马蝇给打飞了。我弟弟对我说,你为什么要打飞它呢?正是这个家伙才使得马跑起来的。”林肯意味深长地说:“现在正是有一只叫‘总统欲望’的马蝇叮在了赛斯的身上,只有它能使赛斯不停地奔跑,而我是不想再去打落它的。”

这就是心理学上说的“马蝇效应”。人的需求千差万别,只要有所求,就会有所行动。有的人看重的是金钱,有的人看中的是权力,有的人则看中的是荣誉和尊重。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需求,外部人要投其所好,用那只“马蝇”去激励他,更容易使他作出一些成绩来。

一个人一旦有了目标,就会调动自身能够组合的资源,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或跟从领导,协助同事;或有奇思异想,独自开发,不断地挑战更高的工作目标,不断地创造更大的绩效。因此,人们说,出色的领导都深谙激励之道。肖强是一个对权势和官职看得很重的人,刚入职时HR经理就发现了这一点,并如实地写在了递交总经理的鉴定书上。总经理饶有兴趣地面试了肖强,对这个年轻、充满热情的小伙子产生了好感,当下拍板留下了他。在他上班一个月的某一天,总经理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跟肖强谈了话,照例问过工作情况后,总经理暧昧地暗示了一下:市场部有一个片区经理的位置空缺,公司准备拿出一年的时间在内部年轻人中挑选一个。肖强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离开总经理办公室的,当下满脑子都是“机会”这两个字。此后,肖强展示出了过人的进取心和勤奋,任务也总是完成得干净漂亮,在人际关系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口碑。最后,事情就如他所愿:他成了公司最年轻、升迁最快也是最有激情的片区经理。

把目标变成“马蝇”,有可能是自己不经意而为之,有可能是外人刻意而为之。但不管是哪种情况,正视它,用它来激发自己的潜能,总是件让人高兴的事。

趣语妙句

越有能力的员工越容易成为“刺头精英”,大凡卓越的领导,都深谙激励之道。

别以个人好恶定标准——投射效应

林瑜挨个通知了自己的同学:本周五晚上,将以小组的名义宴请导师杜老师吃饭,地点和具体时间他定好后会群发告知。刘涛很高兴,大家都很喜欢杜老师,早就盼着能有机会再跟杜老师一起见个面,好好聊一聊。地点选在了离杜老师家不远的地方,尽管下班后赶去赴约不太顺,但刘涛还是很兴奋。却不料,整个宴会上,大家跟杜老师没能聊上几句,倒是林瑜滔滔不绝地几乎说了一个晚上,谈他毕业后的工作环境、薪水待遇、感情经历……最令大家无奈的是,杜老师也没能插上几句话,同时因为不能不听林瑜的演讲,所有人都没怎么吃东西。在提前送杜老师回家的时候,刘涛悄悄对身边的人说:“就算能吃,今天我也得饿着。因为我根本就不能吃辣的。”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心理特征,如个性、好恶、欲望、观念、情绪等,归属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具有同样的特征,如自己喜欢说谎,就认为别人也总是在骗自己;自己自我感觉良好,就认为别人也都会认为自己很出色等,心理学家们就将这些现象称之为“投射效应”。

所谓的投射效应,就是指以己度人。我们常从一个人对别人的看法中来推测这个人的真正意图或心理特征。由于人都具有一定的共性,都有一定的欲望和要求,所以,有时候我们对别人作出的推测相对来说,会比较正确,更多的时候会忽略掉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从而引发误解或得出一个根本就是错误的结论。

一般来讲,投射效应分两种:一种是感情投射,即认为别人好恶与自己相同,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通常是以自我为中心,自己喜欢的别人应该也喜欢,自己不喜欢的别人应该也憎恶;如果不能表现出共同的兴趣和热情来,就会认为别人是瞧不起自己或者不给自己面子。另一种是认知缺乏客观性,即对自己喜欢的人和事看到的全是优点,导致赞誉过度;而对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事看到的全是缺点,导致指责过度。这种客观性的缺失,在人际交往中,会使自己陷入偏见和孤立的泥潭。

如果想要在职场上获得别人的支持和称赞,就要避免出现这种投射效应。客观地评论人或事,你才能在职场上走得更远。

趣语妙句

人心隔肚皮,兴趣各不同,莫以己心度他心。

耳朵总比嘴巴知道得多——斯坦纳定理

小猫已经慢慢长大,一天,猫妈妈对小猫说:“你要学会自己找食物了,不能再依靠奶水生活。”小猫很是疑惑地说:“那我怎么知道应该吃什么?去哪里找食物呢?”猫妈妈认真地说:“你可以去听听人们的对话,你将学会很多东西。”第一天,小猫来到一家房顶,听到一个妈妈对她的孩子说:“记得把你吃剩下的牛奶和蛋糕放进冰箱,以防被猫吃掉。”第二天,小猫躲到了一家的门后,听到一个男子对孩子说:“把鱼缸里的水弄少些,不然让鱼蹦出来会被猫吃掉。”第三天,小猫藏在了一个空箱子里,听到一个男子说:“把这些剩下的鱼干和肉松都收起来,放在架子上,不然晚上会让猫糟蹋了。”小猫很是兴奋,跑回家告诉猫妈妈它听到话,并说:“您说得真对呀,我通过他们的谈话,已经知道了我该吃什么,以及到哪里去找食物了。”

这个寓言故事生动地阐述了美国心理学家斯坦纳所提出的观点:在哪里说得越少,在哪里听到的就越多。人们把这个现象称之为斯坦纳定理。也就是说,为了能够更好表达自己的想法,你最好要先听听别人的意见。为了能够多方面听到有关信息,那就必须要少说。运用这个定理,可以让你在职场上少犯错误,直达目标,一鸣惊人。因为,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既然在一起工作,就表明这是一个集体,一个团队,那么有意识地跟从团队,吸取团队中合理的、有益的成分,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就会减少损失,取得成绩。

英国联合航空的总裁兼总经理费斯诺曾经对员工说:“人有两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巴,这意味着人应该多听少讲。”他就是强调倾听不同的声音的重要性。励志大师戴尔·卡耐基也说过:“在生意场上,做一名好听众远比自己夸夸其谈有用得多。如果你对客户的话感兴趣,并且有急切想听下去的愿望,那么订单通常会不请自到。”倾听已经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种目的的起源。

倾听别人的意见,不要因人而定,因为别人的地位不如你,或者文化层次不如你而产生抵触,古人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要想能够全面地了解一件事,就必须获得多的信息。

不能只喜欢听人讲家长里短,要多学习成功者经验,多跟业务能力强的同事学习取经,多跟同事或者上司沟通工作业务,听听前辈们的工作心得。少说一些抱怨的话,少说一些对某人的人品评定的话,不要八卦同事或者上司的新闻,让自己的言行始终一致,不胡说,不乱说,对没把握的事情不说,对没有根据的事情不瞎说。让同事喜欢你,让上司放心你,让客户信任你,这样你才能夺取职场上最终的发言权。

趣语妙句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要总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而目空一切,听不进别人的忠告。

第二章 升迁魔法:上司的事就是你的事

紧跟你的直属上司——手表效应

森林里住着一群猴子,一天猴王捡到一块手表,在猴子群体中四处炫耀,大家羡慕不已,纷纷按照这块表的时间作息,听从猴王的号令,甚至另一群猴子知道后,也纷纷要求遵从这个猴王的作息。猴王很高兴,更加关注于捡手表,果然有一天,猴王又捡到一块手表,但没兴奋几天,烦恼却来了:因为两块手表的时间不统一,猴王也不知道该按照哪块手表的时间来统领猴群了。时间一长,猴群中怨声四起,有的甚至不再听猴王的,开始按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来安排自己的生活,再后来,猴王的话一点威信都没有了,最后不得不走下王位,让别人来做新的猴王。

这就是关于心理学中“手表效应”的寓言故事。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在犯着同样的错误。同样一个任务,当两个前辈告诉你的答案不一样时,你会不会觉得无所适从?同样一只股票,当两个股友分析的结论不一样时,你会不会决定放弃购买?

在职场中,这样的效应也并不少见。拿破仑曾说过,宁愿要一个平庸的将军带领一支军队,也不要两个天才同时领导一支军队。既然都是领导,当然都希望下属能听自己的命令,但是,如果两个人对同一件事,彼此意见不一致,一个要说往东,一个要说往西,那下属该如何办呢?作为职场中还无法掌控局面的人物,要选择好自己听从的对象,归谁管,就听谁的。越级汇报、越级申请的行为,都是职场上的禁忌,不遇到特殊的事情,或者是紧急的事情,一般都不能作出这样犯禁忌的事情。

俗话说“县官不如现管”,在你的直属上司与其他部门主管或者更高级别的领导就某件事情发生争执或者表述不同时,一定要坚定地跟在自己直属上司后面,尊重他,用自己的行为来证明自己对他的支持。因为,职场上他就是你用来校准工作成就的“手表”,你才华的展现、薪水的高低、发展的空间在很大程度上都决定在直属上司向上汇报的嘴里。

趣语妙句

认清目标,确定方向,坚定不移,不去做“偷鸡不成反蚀把米”的事。

藏芒守拙,表现忠诚——自己人效应

美国前总统林肯参加竞选时,他的一个对手对他的贫穷出身大加攻击,林肯却用巧妙的回答反击了他。林肯说:“有人问我有多少财产,我告诉大家,我有一位妻子和一个儿子,都是无价之宝。此外,租了一个办公室,室内有一张桌子,三把椅子,墙角处还有一个大书架,书架子上摆放的书值得每一个人读一读。我本人既高又瘦,脸很长,不会发福。我实在没有什么可依靠的,唯一可依靠的就是你们。”这是一场精彩的反击,选民们爆发出了热烈的欢呼。

毫无疑问,林肯的演讲赢得了选民的心,他选择了一个很好的角度,就是把个体带入到群体之中,让自己成为听众的一员,使其产生了一种自己人的感觉,从而马上就接受了自己。这就是“自己人效应”的应用。

所谓自己人,就是指对方把你与他归于同一类型的人,这会让你所说的话听起来让对方更加信赖、更容易接受。

在人际交往中,彼此都会相互影响,这种影响有时是无意的,有时则是有意为之的,就是一方对另一方有意识地施加影响,以便矫正对方某种行为。这种有意影响的技巧很多,而“自己人效应”则是其中之一。

要想在职场上走得更远,就得发挥自己人效应,要让他人确认你是“自己人”,对上司尤其如此。自古以来,没有一个上司会喜欢有一个对自己不忠的手下,上司对下级最看重的一条就是下属对自己的忠诚度。忠诚度考验过了,上司就会把一些重要的工作放心地让你去做,关键时刻也会对你另眼相看,提携有加。

上司在工作中出现失误时,不要幸灾乐祸或者冷眼旁观,这会令对方很寒心,能承担责任的就承担一些责任,能改变的就努力去改变一些,什么都做不了的,适时说几句宽慰的话,或者默默递上一杯热茶,都能让上司感觉到你的关心和体贴。难关过后,你自然就和上司成功地站在了一起,上司也很自然地把你归于“自己人”的队伍里。

另外,多方了解上司的兴趣、性格、爱好等,这样你在跟上司交流的过程中,就能很好地理解上司的意图。比如,有的上司非常在意员工的守时,只要迟到,就会非常不高兴;有的上司注重诚信,如果你汇报工作时,言过其辞,过分夸张,就会让他很讨厌;有些上司则看重绩效,达不到既定目标他就会很恼怒……

准确地找出上司的偏好,在工作中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态度加以配合,这样你就可以慢慢得到上司的认同,逐渐成为上司的心腹,成为“自己人”。

趣语妙句

一滴蜜比一加仑胆汁能够捕到更多的苍蝇,人心也是如此。假如你要别人同意你的原则,就先使他相信:你是他的忠实朋友,即“自己人”。

你想要的,就是我要做的——沃尔森法则

日本尼西奇公司目前是国际上很著名的生产婴幼儿尿布的企业,原本这家公司只是生产雨伞的小企业,在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中,尼西奇公司董事长多博川看到了一份当时最新的人口普查报告,从报告中得知,日本每年有250万婴儿出生。他突然意识到,尿布将是一个巨大的消费产品。他粗略地计算了一下,即使按照每个婴儿每年最低消费2条尿布计算,一年也要500万条,如果加上周边产品的开发和国际市场的拓展,潜力是非常巨大的。于是,尼西奇公司抛弃了雨伞的生产,开始钻研大企业不屑一顾的尿布生产,结果一鸣惊人,畅销日本,走向世界。如今该公司的尿布销量已占据世界总销量的1/3,多博川本人也因此成为享誉世界的“尿布大王”。

多博川的成功,印证了“沃尔森法则”的正确。这个法则是由美国企业家沃尔森提出来的,他认为把信息和情报放在第一位,金钱就会滚滚而来。多博川就是从一份普通的人口普查报告中得到了有效的信息,从而获得巨大的商机,取得了成功。

情报信息的获得,在商场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知道的信息越多,得到的信息越准,对于一个作决策的人来说,就越具有决定成败的意义。因此,不但你自己在平时要多关注自己竞争对手及行业内外的信息,更要有心归纳总结,以便在合适的机会提交相报告,为上司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森宇成为总经理的助理不过是最近几天的事,妻子很奇怪,因为森宇进公司不过才两年工夫,怎么就升得这么快?森宇笑了笑,喝了一口茶:“老婆,你哪里知道,我的准备工作从入职前就开始了。我们公司总经理在行业内以决策果断、手段灵活著称,做他的员工当然也得机敏多变才行。我每天都在搜集关于竞争对手、市场变化、行业动态的资料,并自己加以分析看与他的判断是否一致,然后再找出原因。入职后,我就更用心了,所以在上周开的全公司行业动态通报大会上,我才有机会把我平时的努力表现出来让他注意到。当然了,凑巧他也刚好在场,天时、地利、人和啊!”妻子“噢”了一声,接着问:“就这么简单?”“这还简单?”森宇差点没把一口水喷出来:“你知道光搜集这些资料得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吗?关键是得清楚他想知道什么,想听到什么样的答案,想得到什么样的结果,怎么去办这件事。他不一定希望你比他聪明,但肯定希望你比他更能把这件事办得漂亮,不要让他费心。”

森宇基本道破了职场中上司最想要和最愿意听的东西,问题是你愿意花多少心思去了解你的上司头脑中的所想和所要,并给他一个大致满意的答案。替他分忧解难,他才能替你铺路搭台。

趣语妙句

你能得到多少,往往取决于你能知道多少。

表现避免大起大落——贝勃规律

一位心理学家做了一个长期的实验。他找到两对恋人,他们的家庭背景、性格、年龄段等基本条件都差不多,并让两个男孩都送自己女朋友玫瑰花,以便观察各自不同的表现。具体是其中一个男孩每周末送女朋友一束玫瑰花,而另一个男孩只在情人节的时候送给女朋友玫瑰花。结果显示,每周都会收到玫瑰花的女孩,在情人节时收到男孩的玫瑰花时,表现得很平常,没有惊喜,甚至还会评价一下花束的包装是否有点土。而另外一个女孩,在情人节收到玫瑰花时,则很快表现出了惊喜,幸福感陡升。随后竟然旁若无人、欣喜若狂地与男友紧紧拥吻在一起。

同一种行为,两种不同方式,得到了两种不同的结果。这种现象被人称为“贝勃定律”。在心理学上指当人经历了强烈的刺激后,再施予的刺激对他(她)来说也就变得微不足道。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随时可见。比如当一份报纸从5角钱突然涨到5元钱的时候,你就会抱怨甚至抵制,但是如果是一个价值50万的汽车,上涨了500元甚至5000元时,你会平静地接受。

在职场中,这样的情况也不少见。很多人在刚开始工作时,由于陌生和不安,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而当慢慢熟悉了环境,能自如应对工作时,就会松懈下来,慢慢变得懒散。周围的人看到后,都会对这个人产生一种“原来如此”的感觉,认为他以前的表现都是装给领导看的。相反,当一个新人一开始就显得懒散和莽撞,等他慢慢熟悉环境后,开始遵守公司制度,并勤奋工作时,周围的人就会觉得这个人表现很好,因为他“恰当”地表现出了自己的上进心和进取心。尽管可能前者做的实质性工作远大于后者。

在公司里,上司和你是处在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是一种战略伙伴关系,上司业绩的完成往往是通过若干个你的目标的达成来实现的,当若干个你的业绩表现优秀时,上司的业绩也同样会表现优秀。上司往往会对业绩一贯表现优秀的手下产生信赖和依托感,他会尝试把一些更重要的任务交给你,对你产生更大的期望,你的上升之路就更加顺畅了。

如果,你不幸成为让人无法掌控和预测的“定时炸弹”,表现出来的业绩总是忽上忽下,捉摸不透,上司的心就会为你一直悬着,因为你关系到了整个团队的业绩和表现。你能待多久,那就得看你上司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多强了。所以,聪明的你,应该使自己发挥平稳。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找到让上司提高业绩的办法,及时跟上司沟通,主动去交流,把上司变成你的战略合作伙伴。

趣语妙句

耳朵并不总是忠于现实,眼睛也并不总是忠于感知,故此,人不可武断。

你好,我就好——共生效应

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

白蚁以木材为食,但它本身不能消化纤维素,必须依靠肠内鞭毛虫分泌的消化纤维素的酶,才能将纤维素分解,分解后的产物供给双方利用。

海葵和小丑鱼之间也存在着这种关系,小丑鱼是唯一一种能够抵抗海葵毒性的鱼类,海葵保护着小丑鱼,让它可以毫发无损地穿过海葵群捡食鱼儿留在海葵这儿的残余食物,为它们清理垃圾,保持清洁。

鲨鱼是凶猛的海洋生物,一向被认为是独来独往的“独行侠”,冷漠、无情、杀戮、血腥一直是它的代名词。但是每次遇到鱼时都会表现得很温驯,因为鱼可以在鲨鱼大餐之后,为其清理牙齿缝中的零星肉末,令其牙齿清洁,同时还为其清理身体表面的寄生物。

人们把这种自然界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事实上,不但自然界存在着共生效应,人类群体中也会存在这种效应。

一个杰出的人来到你的周围,那么就会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来到这个群体,大家之间的相互交流、信息传递、相互影响往往都会促进个体和群体素质的提高。比如英国卡迪文实验室从1901年至1982年先后出现了25位诺贝尔获奖者,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中央美院高才生冷风推掉了很多优秀广告公司的邀请,执意进了一家规模并不大的公司,不为别的,就为了在被广告界奉为“创意无限”的设计总监林茑手下学习两年。他非常清楚,跟最优秀的人待在一起,更有利于快速提升他的能力和价值,甚至为自己超越前辈、创造新天地打通一条最佳的道路。林茑心知肚明,却也并不排斥,在欢迎冷风的会上,他说:“聪明、热情、有野心的人才是我们团队所需要的。能力是偷不到的,只会越来越强。我非常愿意与优秀的人一起共事,那对我们团队而言,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上司并不希望自己的手下都碌碌无为,无所建树,那样的话,一是他自己的工作量和劳累度会成倍增长,二是公司在核定他工作成绩时就会给个不及格。忠心、有能力的下属是所有上司都渴望拥有的,并且也愿意为这种下属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方便。对于下属来说,上司的荣辱成败直接关系着整个团队的去向和前途,共生效应由此产生。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单枪匹马闯世界的个人英雄只存在好莱坞的电影里,不跟上司抢功,上司前途光明时自然不会忘记提携你;主动为上司承担责任,上司在你犯错的时候自然会出来为你说话,或者跟你一起扛。聪明、优秀的下属会给上司脸上增光,宽容、灵活的上司会给下属更广阔的天空。

趣语妙句

和狼生活在一起,你只能学会嗥叫;和那些优秀的人接触,你就会受到良好的影响。

勇于做别人都不做的事——韦特莱法则

刘志浩这个周末过得极不踏实。他不断地在想下周一自己去上班时,需要以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上司。上周五按惯例召开公司产品讨论会,会上,自己的上司拿出了一个新产品的设计方案,说实话,刘志浩也觉得非常好,但细心的他还是发现了这款设计中致命的一个缺陷。说还是不说,趁休息的空当,他侧面地问了几个同事。有根本就没仔细听的,也有发现问题的,但大家都对他摇了摇头。上司是老板最喜欢的“红人”,当面指出岂不是跟自己的职业生涯过意不去?可是万一设计通过投产的话,那可将是上百万的损失。刘志浩最终还是站了起来,表达了自己不一样的看法。上司的脸一下子就沉了下来,老板则面无表情。周一还是不可避免地来到了,刘志浩怀着一颗忐忑的心走进了老板的办公室。正如所料,上司也在那里等着他,他的心沉了下去,低着头等着宣判。“从下个月开始,公司决定提升你为产品研发部的经理。”老板顿了顿,“因为,我们欣赏你的勇气。”

说出事实,有触犯权威,使自己利益受损的风险;装装糊涂,跟大多数人一样保持沉默可暂时维持自己的利益。相信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时常面临着这两个选择。成功,无疑是每个有追求人的梦想,然而在现实的打击面前,大多数人都会慢慢地失去勇气,随波逐流而把自己归入平凡人的行列。其实,所谓的成功者,与其他人的唯一区别就是,别人都不愿意去做的事情,他去做了,所以他成功了。其他人所缺少的,就是成功者一往无前的勇气。

美国有位管理学家韦特莱把它总结了一下:成功者所从事的工作,是绝大多数的人不愿意去做的。于是,人们把这个法则叫做“韦特莱法则”。

职场上,面对上司的我们,如何才能在众多同事中脱颖而出呢?这里所需要的就是你要从做其他人都不愿意做的事情出发。每个上司都对下属有一定的期望,有时他会直接或者间接说出来,而大部分的时候,上司则在内心希望下属能够做到他的期望。

身为下属的我们,如何才能达到上司的期望,甚至要努力做到超出上司期望值,带给上司一个意想不到的超好结果,是你工作的重点。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

趣语妙句

先有超人之想,后有惊人之举。如能不落俗套,便可不同凡响。

主动沟通,及时告知——反馈效应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总裁松下幸之助有一次在一家餐厅请客人吃饭,吃完后,他对助手说:“麻烦你把主厨的厨师叫来,不要找经理。”助手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也许是觉得味道不太好?他注意到松下幸之助面前的一块牛排只吃了一半。他也没问什么,就遵照吩咐把厨师找来。厨师很紧张地站在“经营之神”面前,忐忑不安。没想到,松下幸之助是这么说的:“你做得东西真得很好吃,但我是个80岁的老人了,胃口不行了,所以只能吃一半。请你来,是怕你误会后心里难过。”

为了怕名不见经传的厨师误会而难过,一个大家眼中神一样的松下幸之助居然会为了半块牛排而特意跟人解释一下,这种温暖的及时反馈,相信会给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留下深刻的印象。

心理学家赫洛克做过一个著名的反馈效应心理实验:参与实验者被分成四组,每组完成任务的条件各不同。第一组为激励组,成员每次完成工作后都给予鼓励和表扬;第二组为受训组,成员每次完成工作后,都会为其不完美而受到严厉的批评和训斥;第三组为被忽视组,成员每次工作后不给予任何评价,只让其静静地听其他两组受表扬和挨批评;第四组为控制组,让成员与前三组隔离,且每次工作后也不给予任何评价。

实验结果表明:成绩最差者为第四组(控制组),激励组和受训组的成绩则明显优于被忽视组,而激励组的成绩不断上升,学习积极性高于受训组,受训组的成绩有一定波动。这个实验表明:及时对学习和活动结果进行评价,能强化学习和活动动机,对工作起促进作用。而且适当的正面激励明显优于负面的批评,而负面的批评比不闻不问的效果好。

职场中,面对上司,我们也要养成及时反馈信息的习惯。在你努力做事的时候,把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传达给你的上司,让上司知道你在做什么,想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有什么困难,需要什么样的帮助等。上司只有了解你的工作进度,才能给你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这会显得你很尊重他。

向上司反馈信息要及时,也要分清轻重缓急,突出重点。上司的时间也是有限的,最好的上司一般都会主动要求你提供反馈,并明确指出哪些反馈对他会有帮助。你及时向上司反馈工作情况,并且表示是按照上司的要求去做的这件事,那么上司反馈给你的信息也是积极的,对方就会很容易地接受你的意见和成果。

默默地做事,期待着被人主动发现,这种行为已经过时了。现代社会发展太快,职场变化也快,要发出你的声音,及时跟上司反馈你的工作进度,让他记住你,了解你,发现你的能力,进而欣赏你,你的机会就来了。

趣语妙句

鼓励很重要,但不能夸大;批评要及时,但不能嘲讽。鼓励和批评双管齐下,不可偏废。

学会面对上司的训斥——踢猫效应

某公司董事长为了重整公司业务,立志以身作则,承诺会早到晚回。有一天,因为看报纸入迷而耽误了时间,为了赶时间,他在路上超速驾驶,结果被警察拦截下来开了罚单,最后还是迟到了。董事长感觉自己食言丢面子了,心里很窝火,为转移视线,他把销售经理叫到自己办公室里没有理由地训斥了一顿。销售经理莫名其妙地挨完骂后,心里也不爽,走出办公室后挑剔了一番秘书的不是。秘书无缘无故地被人数落,把一肚子气撒在了前来送货的快递员身上。快递员敢怒不敢言,回到家后对着自己的儿子大发雷霆,儿子受了一通骂也不高兴,便将自己家里的猫狠狠地踢了一脚。

这个事情的最终结果,就是大家都不高兴,而这种不高兴引出的后果,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最后只能由最底层的人或物来承受,心理学上把这个现象称之为“踢猫效应”。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由于各方面压力的增加,人们不由自主地就会产生一种神经紧张状态,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会随之到了脆弱的极限,稍微有些不顺心的事情,就会让情绪一落千丈,怒火万丈。

企业中,上司要面临着老板的要求、公司的业绩、客户的挑剔、下属的情绪等诸多因素,力求活得在老板面前有面子,在下属面前有威严,在外人面前有地位,每天需要平衡很多关系。如果不巧你正好碰到了他的坏情绪,就会承受他雷霆大怒的后果。

在职场上,受到上司的批评是在所难免的。任何人都会犯错,或者无错而被上司故意找碴儿的。有的人受到批评后忍气吞声,私下里生闷气;有的人挨了批评后,一气之下一走了之;有的人认为上司批评自己是对自己的看重,批评意味着进步的机会等。

面对上司的训斥,如何把握自己的心态,是正确处理事情的关键。如果是你错了,那就分析自己问题的根源所在,自己分析好,然后再向上司承认错误,把自己的分析说给上司听。但是切记,是分析而不是开脱。最后说出改进的办法,作出自己的承诺,并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承诺。

除了分析自己的问题外,在面对上司的训斥时,也不要把上司的批评看得太重,不要认为上司的批评就是故意刁难自己,更不要意志消沉。面对上司的训斥,不找借口,不过多解释,不推卸责任,不牢骚满腹。自己有错,就承担责任,自己无错就一笑了之。上司的训斥,只不过是让他的威严得到尊重罢了。

当然,有时候在公开场合受到上司的批评指责时,让自己会感觉到很难堪,特别是你感觉上司的指责没有任何道理的时候,在众目睽睽之下,你可能感觉很丢面子,如果失去冷静,对上司的指责给予激烈的反驳,这样做的后果会让上司加倍地动怒和斥责,最终受伤的还是你自己。

趣语妙句

不要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有效控制情绪,正确对待错误。

多看上司的优点——视网膜效应

小乙结婚第二年,跟丈夫商量要个小孩子,两人做足了准备后,终于怀孕成功。每天挺着大肚子的小乙都会下楼遛弯儿,每次回到家,都会跟丈夫说,今天又看到了好几个孕妇,为什么每次出去都能碰到孕妇,原来没发现小区有这么多孕妇啊?而丈夫则摇头说,压根就没看到有多少孕妇,倒是自己上星期在外地特意买了个鸭舌帽,感觉很特别,家里这边应该没有这个样式,结果这个星期一看,在大街上发现了五六个戴着同样款式的鸭舌帽。小乙嗤之以鼻地说:“你点高,跟人家‘撞衫’了呗,我怎么没发现有戴你这样帽子的。”

小乙和丈夫都没有看到对方所注意的人,都认为对方是凑巧,这种彼此视而不见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叫做“视网膜效应”。视网膜效应的意思是指,当我们自己拥有一件东西或者一项特征时,我们就会比平常人更会注意到别人是否跟我们一样具备这种特征。

戴尔·卡耐基曾经提出过一个论点,他说,每个人的特质中大约有80%是长处或优点,而20%是自身的缺点。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的缺点是什么,但又不知道发掘优点时,“视网膜效应”就会促使这个人发现他身边也有很多人拥有这样类似的缺点,进而促使他对自己的缺点越来越容忍,自然改正机会越来越小。“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与人之间相处,应该更多关注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你欣赏他,他就尊重你,你敬他一尺,他就有可能敬你一丈。上司在日常工作中,往往会紧盯住自己认为会出问题的地方,在政策和配置上就会对某一方面有所倾斜,时时关注,加以维护,消除或减少危机出现的概率。上司关注缺点的时候多了,就会不自觉地关注周围人身上的缺点,不容易发现个人的潜力。

那面对这样的上司,你该怎么办?成功学中有一句话,改变缺点不能导致成功,发挥优点才能导致成功。要尽量发挥你的优点,让上司看到,并时时强化优点为公司或者在工作中所带来的益处,避免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同时,也要注意一点,当我们能够发现自己的优点时,也要以包容的心态来欣赏和接纳周围的人。尤其是你的上司,他能坐在领导岗位上,自然有他的长处。一时不能察觉你的优点,也不是他的错,不要就此心生怨恨,在背后乱说上司的不是,多生是非。要多关注上司的长处,学习他与众不同的思维与处事方法,时机一到,自然就有你的机会了。

趣语妙句

改变缺点不能导致成功,发挥优点才可能导致成功。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