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果花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3 03:50:52

点击下载

作者:赵京献

出版社: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林果花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

林果花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试读:

前言

本书是国家林业局中央部门预算林业科学技术普及项目之一。

为了切实加快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普及力度,国家林业局专门开辟了“林业科学技术普及”专项,用于资助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普及工作。2013年和2014年,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为了加快自身成果的转化力度,加强与林果花基层工作者对接,承担了一项国家林业局的林业科技成果普及项目,负责编著一部面向基层的林果花专著。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组织有关专家结合自己的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审定的新品种、专利技术、制定的标准,在参考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编写了此书。

本书共分五章。第一部分是林果花新成果,主要收编了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自2009年以来的科技创新成果39项,从林业、果树、花卉三个方面加以论述;第二部分是林果花新品种,均为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近几年培育和引进的林果花良种,共37个,如杨树、金叶榆、花椒、枣、核桃、山杏、萱草等,也分林木、果树、花卉三个方面编写,同时增加了良种审定与新品种保护申报材料的编写和申报程序等部分内容;第三部分是专利,主要收编了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近年来撰写的各项专利技术,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共44项;第四部分是标准,主要收编了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自2007年以来制定或修订的现行林业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共计28项,同时增加了如何实现林果花标准化、产业化的部分内容;第五部分是林果花实用栽培技术,重点突出苗木繁育、栽植管理、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和实用技术。 本书面向农民和农村基层技术人员,力求内容实用,通俗易懂,真正成为广大农民发展林果花生产的好帮手。

需要说明的是,论著中提到的各项成果、新品种、专利都具有保护权,编著者在每项成果后都做了注明,各位读者在开发应用前,需要与所有权人联系,获得授权后才能应用,以避免造成侵权行为。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国家林业局科学技术司、河北省林业厅国际与科技合作处、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领导和有关同志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受客观条件和编著者水平所限,本书难免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编者2015年10月第一章河北省林果花新成果

本章收集了自2009年以来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通过鉴定的科研成果39项,其中林业成果19项,果树成果15项,园林花卉成果5项。第一节林业新成果一、新型彩叶乔木——金叶国槐的推广应用

本项目由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组织完成,2009年由河北省林业局组织鉴定。

该项目根据当前城镇高品位绿化美化的需要,进行了彩叶植物新品种——金叶国槐的推广。在推广应用中,通过进一步的区域试验,扩展了推广范围,确定该树种在东北的沈阳,西北的呼和浩特,东南的上海,西部的甘肃酒泉表现良好。

适宜生长区域为北纬41°8′~34°5′,东经98°31′~121°43′。发明了“免解绑嫁接新技术”,研究探索出了增强该树种观赏性和延长观赏期的管理技术,金叶国槐的绿化配置应用技术,乔、灌苗木培育和造型技术;研究提出了该树种最佳嫁接时期和破袋放风时间。金叶国槐在13个省(市、自治区)进行了示范推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友情提示通讯地址:石家庄市学府路75号邮政编码:050061联系人:黄印冉联系电话:18132618865二、新型彩叶植物——中华金叶榆的应用及快繁技术推广

本项目由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组织完成,2009年由河北省林业局组织鉴定,成果水平国际先进。

该项目根据当前城镇高品位绿化美化的需要,进行了彩叶植物新品种——中华金叶榆的推广,在推广应用中,通过进一步的区域试验,扩大了推广范围。本试验确定该树种能够在东北的黑龙江伊春、西北的乌鲁木齐、西南的四川阿坝州、东南的上海市和南方的广东中山表现良好,适宜生长区域为北纬47°10′~22°11′,东经133°56′~79°55′。发明了“中华金叶榆摘叶促芽调控技术”“中华金叶榆带根埋条扩繁新技术”“中华金叶榆彩色造型新技术”,研究了叶片黄色机理,在国内外率先鉴定了金叶榆叶片的主要呈色物质是类黄酮类化合物。该项技术已在全国的中华金叶榆产区、工程示范区得到了应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友情提示通讯地址:石家庄市学府路75号邮政编码:050061联系人:黄印冉联系电话:18132618865三、中华金叶榆(美人榆)繁育及应用技术研究

本项目由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组织完成,2011年由河北省科技厅组织鉴定,成果水平国际先进。

将中华金叶榆引种到全国28个省、自治区进行区域试验,确定了适宜生长区域、全国的生长边界和主要推广应用区域。完成了中华金叶榆抗逆性各项指标的测试,为其应用推广提供了指导。开展了18项中华金叶榆的繁育和应用技术试验;在提高苗木嫁接成活率、苗木商品价值和景观效果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在全国14个省、自治区推广繁育中华金叶榆7.7万亩,在全国500多个大中城市应用中华金叶榆灌丛苗2.13亿株、乔木苗1678.75万株,为我国苗木产业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效益明显。提出了彩色植物的应用分类新方法——坐标分类法,在彩色植物的应用和育种理论方面进行了创新。在中华金叶榆繁育和应用技术领域取得了创新,“中华金叶榆摘叶促芽叶色调控方法”等5项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从5个方面,对8种国内外的黄叶园林观赏树种进行了应用价值评价,为彩色树种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友情提示通讯地址:石家庄市学府路75号邮政编码:050061联系人:黄印冉联系电话:18132618865四、中华金叶榆(美人榆)造型技术研究

本项目由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组织完成,2014年由河北省林业厅组织鉴定,成果水平国际先进。

课题针对中华金叶榆在河北省园林绿化中造型单一的现状,开展造型技术研究。其主要成果与创新点:(1)将中国传统的盘扎造型和园艺修剪技术与西方景观艺术元素相结合,创新集成中华金叶榆艺术造型培育技术体系,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成功开发了地接球、悬空球、悬空柱、多层造型、艺术草书等20多种造型产品,获国家外观设计专利6项,提高了中华金叶榆产业技术水平。(2)首次利用白榆新品种“阳光男孩”和“阳光女孩”作为中华金叶榆专用中间砧,提高苗木商品价值20%以上。(3)以中华金叶榆和其他白榆良种为亲本,优选出多个派生彩色无性系,丰富了彩色榆树优良种质资源。中华金叶榆(美人榆)造型苗是目前我国稀少的彩色造型品种,解决了造型苗木应用领域缺少彩色树种的问题,为我国北方这些地区实现“红、黄、绿”色彩完美配置,为园林绿化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条件。友情提示通讯地址:石家庄市学府路75号邮政编码:050061联系人:贾宗锴联系电话:18132618847五、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生物处理与生态利用技术

本项目由河北新星林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共同完成,2009年由石家庄市科技局组织鉴定,成果水平国际先进,同年获河北省山区创业三等奖。

该项目主要测定污泥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及重金属含量,通过好氧堆制、生物淋滤技术使污泥得到无害化处理;根据植物对重金属的反应及器官中重金属的含量,筛选金属富集植物;研究在不同立地条件下,污泥施用时期、施用量对树木及环境的影响,提出污泥应用于造林和林地的施肥技术。(1)研究了污泥堆制技术,并确定了利于氮素保护的污泥与富碳材料适宜的碳氮比。污泥与富碳材料混合体的初始含水率50%~60%,C/N在(15~37)∶1利于氮素的保护。(2)研究了污泥应用于造林、林地的施肥技术,确定了毛白杨、金丝垂柳和廊坊杨林地高效安全施用量。(3)试验研究了高镉含量污泥的生物淋滤去除技术。生物淋滤是利用嗜酸微生物特别是硫杆菌的生物氧化作用,将污泥中难溶性重金属从固相中转入液相,通过固液分离加以去除。(4)筛选出红花景天为镉富集植物;千头椿、蔷薇、金叶连翘、构树、金叶美国梓、红花景天为铅富集植物。

污泥的利用不仅促进了林木的生长,还提高了农民收入,改善了生态环境。友情提示通讯地址:石家庄市学府路75号邮政编码:050061联系人:毕 君联系电话:13833168756六、美洲南蛇藤育苗及栽培技术引进

本项目由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组织完成,2008年由河北省林业局组织鉴定,2009年获河北省林学会林业科学技术一等奖及河北省山区创业三等奖。

经过6年的引种试验、驯化栽培,研究提出了适宜我国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美洲南蛇藤育苗及栽培技术。(1)引进了美洲南蛇藤优良种质资源,丰富了我国南蛇藤植物资源种类,填补了我国美洲南蛇藤植物资源空白。(2)研究提出了美洲南蛇藤的组织培养技术,确定了美洲南蛇藤组培苗分化增殖的条件以及适宜试管苗瓶内生根及移栽的基质,在短时间内培养出大量整齐一致的苗木。(3)研究提出美洲南蛇藤扦插育苗技术,解决了美洲南蛇藤扦插成活率低的问题。在美洲南蛇藤广泛应用的北美,扦插生根的技术始终没有解决。该项目采用不同基质、不同浓度的多种外源激素进行处理,在繁殖材料有限的条件下,使得美洲南蛇藤得以快繁,为生产上大量应用创造了条件。(4)通过扩大栽培范围与寒区驯化试验,在坝上地区引种初始成功。解决了坝上没有木质藤本资源的问题。

在适宜地区结合生态林业工程,推广应用美洲南蛇藤种苗及其栽培技术,对于山区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产生了积极效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友情提示通讯地址:石家庄市学府路75号邮政编码:050061联系人:邢存旺联系电话:18132618857七、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主要乔灌良种及其造林配套技术示范

本项目由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组织完成,2007年由河北省林业局组织鉴定,成果水平国际先进。2009年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该项目紧紧围绕国家“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针对坝上高寒地区干旱沙地适生树种少、造林成效低的现状,在周边地区和环境近似区域现有良种资源的基础上,筛选了华北落叶松、樟子松、桦树、柠条、山杏、沙棘等6个乔、灌木树种的优良家系、种源30余个,杨树优良无性系3个,良种使用率达100%。营造了落叶松与桦树良种混交2等7种模式的示范林400hm,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提供了高标准良种示范样板。全面整合优化了适合当地条件的造林模式和传统实用技术,综合应用了华北落叶松遗传改良及育种资源综合利用配套技术、落叶松速生丰产林营造及可持续经营技术、樟子松常年造林技术、退化草牧场造林技术等5项技术成果,使造林成活率达95%以上、保存率达90%以上、植被盖度达90%以上。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明显。友情提示通讯地址:石家庄市学府路75号邮政编码:050061联系人:支恩波联系电话:18132618863八、京津风沙源区生态和谐发展研究

本项目由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组织完成,2011年由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组织鉴定,成果水平国内领先。

本项目在生态和谐宏观理论指导下,首次通过文献资料分析与调查统计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专题研究与综合研究相结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把可持续发展理论、协调发展理论、生态系统理论、系统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及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理论等多种理论与学科进行融汇与交叉,是对跨理论与跨学科研究的一次有益尝试,使研究成果达到了理论性、科学性、前瞻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统一。通过研究提出了京津风沙源区生态和谐发展战略的主要对策:一是扩大实施范围,构建完整的京津生态安全体系。建议国家将涞源县、涞水县、迁西县、遵化市、青龙县等5个县(市)纳入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实施范围;二是国家作为投资主体,进一步加大投资规模,提高投资标准;三是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四是建立政府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五是加大综合协调力度,提高工程管理效益;六是深化体制改革,创新运行机制。友情提示通讯地址:石家庄市学府路75号邮政编码:050061联系人:王玉忠联系电话:18132618850九、冀北沙化土地生物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本项目由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组织完成,2009年由河北省林业局组织鉴定,成果水平国际先进。2010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该课题以河北省宣化黄羊滩、康保和丰宁为重点研究基地,在沙化土地立地类型划分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适宜冀北的防沙治沙植物材料,揭示了不同沙化土地类型土壤物理化学特征和风蚀变化规律,构建了以生物技术为主导的沙化土地治理技术体系。其主要创新点:一是对风蚀沙地土壤理化性质作了全面研究,将黏粒、胶粒与有机质三个因子确定为风蚀沙土的特征因子,作为地力调节的指标因子,为风蚀沙地植被修复过程中土壤改良提供了量化指标。二是采用的活沙障固定流动沙丘技术、生态垫覆盖造林技术在防沙固沙方面作用显著。提出的紫穗槐生物再生沙障固定流沙技术,通过深埋、围草、截梢等技术措施,促使沙障成活,达到利用植物固定流动沙丘的目的,防护效果好。三是提出了“根据植被退化阶段采取动态治理”的技术措施。按照植被进展演替的自然规律,分阶段选择先锋种、长寿种、顶级种,作为指导治沙造林的长期方针,能够达到科学治沙的目的。该项目将对河北省及周边地区防沙治沙工程高质量完成、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态意识发挥巨大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友情提示通讯地址:石家庄市学府路75号邮政编码:050061联系人:邢存旺联系电话:18132618857十、轻型缓释育苗基质研究与应用

本项目由石家庄市永生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和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共同组织完成,2012年由石家庄市科技局组织鉴定,成果水平国际领先。

以树皮、菇渣、花生壳、污泥、醋糠等有机废弃物为原材料,配制了33种复配基质并测定了其理化性状,筛选出了适合不同花卉、园林绿化与林木树种生长发育的最适复配基质组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轻型缓释育苗基质生产技术体系。其创新性为:(1)树皮部分替代进口草炭适宜栽培竹芋类盆栽室内观赏花卉。20%~40%树皮与丹麦草炭的复配基质栽培的飞羽竹芋,比使用纯丹麦草炭的株高增加20%,冠幅增加15%,叶片数增加2.4%,叶面积增加55%~65%。(2)树皮部分替代丹麦草炭的基质更适于栽培绿巨人,花生壳也是绿巨人的适宜栽培基质原料,用50%树皮替代丹麦草炭栽培绿巨人效果优于纯丹麦草炭,株高比纯丹麦草炭增加21.9%,冠幅增加19.4%,平均叶面积增加34.6%。(3)50%花生壳+50%丹麦草炭复配基质栽培也门铁效果好,优良株率达100%。课题研究示范作用明显,可广泛用于花卉栽培、园林绿化及林木育苗生产中,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友情提示通讯地址:石家庄市学府路75号邮政编码:050061联系人:王春荣联系电话:18132618832十一、河北省黄连木资源调查选育及示范基地建设

本项目由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组织完成,2013年由河北省林业厅组织鉴定,成果水平国际先进。2014年获河北省山区创业三等奖。

摸清了河北省黄连木资源分布现状和规律,确定了其适生范围与分布界限。黄连木资源以太行山区最为集中,多分布在海拔400~700m的石灰岩山地阳坡和半阳坡,总面积为42万亩,数量总计3000余万株,其中片林15万亩,以中龄林和老龄林树木较多。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黄连木优良性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筛选出了早实、丰产、含油率高、抗病虫害的黄连木优良类型4个、优良单株28株。应用黄连木种子去除外种皮,再用草炭土揉搓种子,播种时覆盖地膜和覆土深度1cm均可显著提高种子的出苗率。采用树干输液技术,在黄连木种子小蜂羽化前,用40%氧化乐果乳油进行树干输液,可有效防治黄连木种子小蜂危害。本项成果在河北省太行山区进行推广,既解决了黄连木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可促进当地农民增产、增值。友情提示通讯地址:石家庄市学府路75号邮政编码:050061联系人:刘巧哲联系电话:13803115930十二、秸秆炭(固)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本项目由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组织完成,2013年由河北省科技厅组织鉴定。

该课题针对目前秸秆炭化、固化生产中存在的能耗高、效率低等问题,对秸秆炭化、固化生产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其创新性为:(1)集成出秸秆炭化、固化技术体系各1套,制订了“秸秆炭质量分级”“多功能粉碎机”技术质量标准2项。(2)改进了炭化、固化设备及生产工艺,能耗、成本分别降低15%和30%;研制出吊火高度可调式生物质炊事炉,炊事热效率达36.8%,比传统炉灶热效率15%提高21.8%;炭化窑原材料装填量由原来每窑6吨增加到12~18吨,产量提高2~3倍。(3)研发了生物活性有机肥、多功能粉碎机、吊火高度可调式生物质炊事炉,取得“一种生物质炊事炉”(专利号:ZL 2012 2 0406398.5)、“一种秸秆高效粉碎机”(ZL 2012 2 0463111.2)专利2项。该项目的完成明显解决了农村秸秆焚烧和促进村容整洁的问题,净化空气质量。友情提示通讯地址:石家庄市学府路75号邮政编码:050061联系人:支恩波联系电话:18132618863十三、林业容器微灌技术

本项目由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组织完成,2013年由河北省林业厅组织鉴定。

主要针对林业的特殊要求,特别是树木之间相对独立分散的特点,采用容器微灌对树木进行节水灌溉,每个微灌容器都自成一个独立的灌溉系统,独立安置在每株树木的根颈周围,依靠容器内的水分自压,通过容器充水、缓释、根系吸收、再充水这样的水分循环过程,满足树木对水分的持续需求,保证水分长效和持效。此项技术,节约用水达40%以上,苗木移栽成活率达到92%以上。尤其适用于干旱缺水地区的节水灌溉,可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经济林栽培以及生态林业工程等方面。目前,已经具备了产业化生产和推广的条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友情提示通讯地址:石家庄市学府路75号邮政编码:050061联系人:马增旺联系电话:18132618856十四、粘虫胶系列产品防治农林相关害虫技术

本项目由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组织完成,2014年由河北省林业厅组织鉴定,成果水平国际先进。

该项目针对应用粘虫胶系列产品防治农林相关害虫的需求,进行了生产工艺的改进、系列产品的研制,并开展了相关防治技术的研究。其主要成果与创新:(1)粘虫板、粘虫胶生产工艺及产品的研制:①国内首次设计生产了一套全自动粘虫板生产设备。②研制了一种与粘虫板配套使用的粘虫胶,无毒、安全、无腐蚀性,经济高效,简便易行,质量稳定,持效期长。(2)研究提出防治不同农林相关害虫系列技术:①针对具有沿树干爬行上树危害习性的草履蚧和春尺蠖,用粘虫胶在树干涂抹3~4cm闭合粘虫胶环,能有效控制其为害,效果明显好于药带阻隔法;对于春尺蠖还有二次防控(孵化的幼虫)的效果。②用杏黄色粘虫板防治梨茎蜂诱捕效果显著,悬挂最佳时期是3月下旬至4月上旬,悬挂高度在树冠中部为佳,密度以每亩30张为宜。③应用黄色粘虫板防治食用菌害虫,如菇蚊、菇蝇类,每亩20cm×30cm规格的粘虫板10张能达到防控效果。(3)获实用新型专利3项;制定河北省地方标准1项。友情提示通讯地址:石家庄市学府路75号邮政编码:050061联系人:赵志新联系电话:18132618854十五、河北省都市观光农业探索与实践

本项目由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组织完成,2014年由河北省林业厅组织鉴定,成果水平国际先进。

调查了国内外观光农林产业发展的历程,提炼了观光农业的概念、功能和特点,系统地总结分析了河北省观光产业的现状、问题和优势条件,明确了发展方向、建设目标,提出了具体措施,丰富了观光理论研究内容,对河北都市观光产业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提出了观光农业要实现的目的:一是满足城市人采摘、品尝、娱乐、休闲、度假、恢复精神和体力的目的,即满足城市人的七情六欲的需要;二是满足农民增收、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即要实现比一般农业更多的收入。总结了八有十六可,六美,十结合的都市观光农业的建设目标。本研究成果指导了以“怀来县官厅湖滨温泉葡萄生态庄园”为代表的河北省13个观光项目的规划与建设,均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可为河北省乃至全国都市观光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友情提示通讯地址:石家庄市学府路75号邮政编码:050061联系人:刘 俊联系电话:0311-86813811十六、金属矿山废弃地植被重建技术研究与示范

本项目由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组织完成,2014年由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组织鉴定,成果水平国际先进。

在对现有金属矿山废弃地类型划分、生态退化特征和生态退化程度评价基础上,开展了金属矿山废弃地的分类治理研究。针对尾矿库和排岩场,研究提出了5种植被恢复模式,筛选排岩场适宜的耐性植物10种;以冀东铁矿为研究背景,建立了矿山废弃地后评估技术体系,总结提出了34种生态治理模式。通过课题实施,节约了造林成本,项目区矿山废弃地生态治理率明显提高,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对红花景天、107杨、千头椿等21种植物重金属铅、锌的耐性和富集能力进行了评价。友情提示通讯地址:石家庄市学府路75号邮政编码:050061联系人:毕 君联系电话:13833168756十七、山杨、白桦良种选择、引进及繁殖技术研究

本项目由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组织完成,2014年由河北省林业厅组织鉴定,成果水平国际先进。

课题针对河北省山杨、白桦种质资源少的现状,开展了山杨、白桦的种质资源引进、良种选育、繁育及造林技术研究。其创新点为:(1)引进山杨优良无性系7个,选育出适合冀北地区的山杨优良无性系3个。从本地的27个山杨无性系中筛选出9个优良无性系。引进白桦优良家系81个,选育出适合冀北地区白桦优良家系15个,从本地白桦中选育出5个优良家系。(2)创新了山杨埋根育苗技术:①埋根土采用1∶1的草炭田园混合土;②埋根方式采用斜埋,即根中部在土下5cm,与水平方向约成15°角;③埋根前根部用50mg/kg吲哚乙酸处理10min;④根条粗度在1.5cm以上。(3)集成了以造林季节、苗木处理、栽植深度、栽植方式和修根为主要内容的冀北干旱山区白桦的造林关键技术,并制定了“河北省白桦育苗造林技术规程”和“苗木质量分级 白桦”两项地方标准。为成功营建混交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友情提示通讯地址:石家庄市学府路75号邮政编码:050061联系人:支恩波联系电话:18132618863十八、飞播造林种子包衣技术研究

本项目由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组织完成,2014年由河北省林业厅组织鉴定,成果水平国际先进。

针对飞播造林中存在的种子下落漂移严重,易遭鼠、鸟危害,发芽率、成苗率低等问题,进行了林木种子丸粒化包衣技术研究。通过对包衣材料的理化性质和黏结强度等指标测定,研究和筛选出林木种子丸粒化包衣适宜的胶黏剂、包衣粉剂、成膜剂材料及应用技术;创新了适于垂直甩盘式丸粒化包衣机的生产工艺,形成了林木种子丸粒化包衣技术体系;研制出促进油松种子发芽的包衣粉剂配方,并获国家发明专利;提出了油松种子包衣适宜的引动预处理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发芽势和发芽率。在张家口市林场进行了林木种子丸粒化包衣的批量生产,制定了河北省“林木种子丸粒化包衣标准”。经丸粒化包衣处理的种子,抵抗不良环境及鸟害、鼠害的能力显著增强,可提高飞播后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在未来国内荒山绿化、荒漠化治理、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友情提示通讯地址:石家庄市学府路75号邮政编码:050061联系人:张金香联系电话:18132618846十九、华北落叶松2.5代种子园营建及种子园优质丰产技术研究

本项目由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组织完成,2014年由河北省林业厅组织鉴定,成果水平国际先进。

课题为了提高华北落叶松种子园的遗传增益,建好2.5代种子园,开展华北落叶松优良无性系选择和良种繁育技术的研究。其创新点为:(1)对华北落叶松2代种子园27个优良无性系的子代进行了多地点遗传测定。分别选出适合承德坝上坝下和张家口坝上坝下的优良无性系12个、13个、3个和10个,材积增益分别达到27.53%、77.09%、45.06%和101.78%。(2)通过对华北落叶松初级种子园、二代种子园各无性系球果、饱满种子数及雌花量等的调查分析,总结出了华北落叶松无性系结实能力的变异规律。(3)利用2代种子园无性系雌花量调查数据、各无性系子代在当地生长表现(材积),选出生长、雌花量均优的无性系10个,入选率为37%,选择后的系号子代材积上达到了整体均值的1.21倍,在雌花量上则达到整体均值的1.53倍。嫁接这些无性系,营建了华北落叶松改良2.5代种子园。(4)将环割等促花、促结实技术引入华北落叶松种子园树体管理,筛选出最佳环割技术体系,显著提高种子园母树的结实能力,结实量提高300%以上。(5)制定了“苗木质量分级 华北落叶松”“华北落叶松育苗技术规程”“华北落叶松造林技术规程”三项地方标准。第二节果树新成果一、无公害优质鲜食葡萄栽培技术研究

本项目由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组织完成,成果水平国际先进,2010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项目针对河北省鲜食葡萄主栽品种生产存在的问题,开展无公害优质栽培技术攻关研究,经过连续6年的试验,进行了无公害药物残留一项测定;完成了气候条件、产地环境两项评估;开展了施肥、限产提质、果实套袋、病虫害防治、鸟害防治五项技术研究,针对砂质壤土提出了改秋季沟施为春季铺施有机肥的新方法,并形成了无公害优质鲜食葡萄配套生产栽培技术,建成了示范基地5.125万亩,产品达到了优质无公害绿色A级标准。创新点:(1)提出了铺埋结合的施肥新技术,改进了传统的施肥方法,提高了土壤养分利用率,改善了土壤结构,保证了养分均衡供应,实现了优质稳产,为沙质土壤葡萄园施肥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是半干旱砂质土壤条件下施肥方法的创新。(2)通过控制摘袋时间调控葡萄果实着色技术,对红色品种(红地球)延迟摘袋时间,延缓着色;对绿色品种(牛奶)提前除袋,促进上色,提高了葡萄等级,是控制上色技术的一次创新。(3)通过限产提质技术研究,明确了红地球葡萄每平方米有效架面留梢8~10个,留果枝4~5个,使叶果比控制在(40~45)∶1,叶幕系数1.8~2.0;在怀来盆地,红地球葡萄冬前修剪方式以中短梢结合修剪为宜;剪口粗度应控制在0.8~1.1cm为宜;留果量控制在50~70粒,每亩留花序2000~2500个,产量在1500kg/亩左右较为适宜。(4)制定完成了河北省“无公害果品 红地球葡萄”和“无公害果品 红地球葡萄生产技术规程”两个标准。(5)利用防雹网进行防鸟,一网多用,是人工防鸟的新举措,为人工防鸟开辟了新途径。友情提示通讯地址:石家庄市学府路75号邮政编码:050061联系人:刘 俊联系电话:0311-86813811二、葡萄防雹防鸟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本项目由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组织完成,2011年由河北省林业局组织鉴定,成果水平国际先进。

在系统调查葡萄雹害、鸟害和风害发生规律的基础上,筛选了最经济、实用、耐用的三网材料,优化了最佳网目规格,研制出葡萄防雹防鸟网4个新产品,其中3个获实用新型专利,并研发了“一网三防”“三网三防”6项配套技术;制定完成了河北省地方标准“葡萄防雹防鸟网架设技术规程”;研究了冰雹撞击正四边形、正六边形网目防雹网的网线概率,建立了防雹网对光照及其葡萄光合作用影响的数学模型;阐明了防雹网防雹机理,推导了冰雹从高空降落地面的动量,测定了冰雹对葡萄不同器官造成伤害的临界压强,发明了主支撑网格的复式防雹网;测定了葡萄产区红地球、牛奶、龙眼等鲜食葡萄品种及赤霞珠、梅鹿辄等酿酒品种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研究了架网技术对葡萄环境因子特别是光照强度的影响,从生理角度解释了架网不会对葡萄生长、结果、品质造成影响的原因。友情提示通讯地址:石家庄市学府路75号邮政编码:050061联系人:刘 俊联系电话:0311-86813811三、葡萄避雨防寒高效栽培技术

本项目由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组织完成,2014年由石家庄市科技局组织鉴定,成果水平国际先进。

根据石家庄市独特气候条件,以及设施栽培特点,开展优质无公害设施葡萄栽培技术研究,为石家庄地区葡萄栽培中出现的病害和裂果严重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措施,同时,通过防寒材料筛选,改变葡萄传统埋土防寒方式,不但节约生产成本,还有效减少了环境污染源。设计建设葡萄避雨集雨设施3种,分别为连栋避雨设施、单行避雨设施、双行避雨设施,同时修雨水收集池一个;引进葡萄品种9个,其中巨峰栽培面积占2/5,其他品种占3/5;集成了以适度修剪、合理负载、果实套袋、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为主要内容的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果品质量超过河北省地方标准规定的指标;葡萄设施避雨栽培技术与露地葡萄栽培相比,霜霉病病情指数降低了30%以上,裂果率降低了80%以上;通过设施防寒技术研究,筛选出防寒被和黑膜加玉米秸两种防寒覆盖材料,两种防寒方法均可满足葡萄正常越冬,降低防寒成本12.37%。友情提示通讯地址:石家庄市学府路75号邮政编码:050061联系人:刘 俊联系电话:0311-86813811四、京津风沙源区葡萄园固沙栽培技术研究

本项目由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组织完成,2014年由河北省林业厅组织鉴定,成果水平国际先进。

研究了京津风沙源区葡萄园内关于固沙和防寒的栽培新技术。对不同品种砧木及红地球自根苗进行了抗寒性研究,确定贝达为比较理想的抗寒砧木。提出了“深沟小阳坡”栽培新方式,可有效地提高定植沟内土壤温度,促进葡萄生长。对葡萄越冬免埋土防寒材料进行筛选,确定膨胶棉被和黑膜+30cm玉米秸为理想的免埋土防寒材料,可对葡萄园内生态环境起到有效保护作用,且降低生产成本。对葡萄园内间作草种进行筛选,确定马蔺和小冠花为最优良草种。提出了固沙栽培新架式,可提高葡萄前期单位面积产量,并使其在冬季下架操作更为简便。葡萄园附近设置防护林防风固沙效果明显;四周架设风障可有效降低葡萄园内风速,筛选确定高粱秆风障的防风固沙效果最好,显著降低了对葡萄叶片及果穗造成的危害;架设防风网可有效降低葡萄园内风速,最高可降低40.3%。采用避雨栽培措施,葡萄裂果率和霜霉病病情指数分别比露地栽培降低6.12%和50%。在砂砾地葡萄园,采用防渗栽培,年灌溉量可降低34.4%,能够有效地起到节水效果,并且可改善漏肥现象。适用于沙化区和埋土防寒地区。友情提示通讯地址:石家庄市学府路75号邮政编码:050061联系人:刘 俊联系电话:0311-86813811五、都市观光葡萄产业链技术研究与示范

本项目由河北新星林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完成,2013年由石家庄市科技局组织鉴定,成果水平国际先进。

针对农民增收的新问题,开展都市观光产业技术研究。将气象因子、植被、空气质量、交通等环境条件作为都市观光园建设的主要评价指标,为观光产业的基地选择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通过引进葡萄优良品种建立了观光葡萄采摘园、葡萄长廊和酿酒葡萄园;设计并建造了酿酒、储酒、品酒一体化的观光型酒堡,进行了自酿研究和生产;设计建成了彩色植物园、钓鱼池、农家饭店为一体的观光配套设施,将葡萄观光产业各个节点有机联系在一起。将西方葡萄酒文化和中国“菊”文化元素相结合,研发出菊花与葡萄混合发酵为最佳添加方式的菊花葡萄酒酿造新工艺;开发、生产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国人口味的菊花红葡萄酒、菊花白葡萄酒和菊花晚采红葡萄酒等系列产品。通过试验示范,建立了集观光、采摘、酿酒、餐饮、娱乐等于一体的都市观光葡萄产业体系,完善了观光葡萄种植产业链,带动周边葡萄发展350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友情提示通讯地址:石家庄市学府路75号邮政编码:050061联系人:刘 俊联系电话:0311-86813811六、观光小酒堡关键技术示范与推广

本项目由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组织完成,2014年由河北省林业厅组织鉴定,成果水平国际先进。

开展了观光小酒堡关键技术的示范与推广,提出将温度、湿度、植被、空气负氧离子、交通等环境条件作为评价指标,为观光产业的基地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对河北省林科院与市区作对比进行评价后,设计并建造了集酿造、园林、观光为一体的酒堡一座,年葡萄酒生产加工能力15吨,同期对酒堡周围景观进行规划设计,实现看美景、尝美果、品美酒相结合的目的,为都市观光产业增添了新亮点。在河北省林科院内进行了不同成熟期葡萄引种研究,结果表明在石家庄地区引种欧美杂交葡萄品种均能适应该地区气候条件正常生长,而欧亚种葡萄因降雨量较大,病害较重,应采用避雨栽培措施,其中酿酒葡萄品种马瑟兰和小芒森由于气候条件限制,果实品质虽能达到优质果水平,但含糖量与优势产区相比较低,不建议在冀中南区域大面积种植。将中华茶文化引入葡萄酒中,通过对菊花添加工艺的研究,研制了菊花红、菊花白、菊花晚采3种特色葡萄酒,使葡萄酒的风味特征、营养特征得到丰富与加强。可在交通便利、靠近城市、环境良好的地区依据当地特点进行观光小酒堡的建设,市场前景将十分广阔。友情提示通讯地址:石家庄市学府路75号邮政编码:050061联系人:刘 俊联系电话:0311-86813811七、枣疯病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本项目由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组织完成,2010年由河北省林业局组织鉴定,成果水平国际先进。

针对枣疯病危害严重、防治困难的实际,选育高抗枣疯病品种,研发枣疯病防控综合技术。从太行山枣区主栽品种婆枣中首次选育出高抗枣疯病、抗冻能力强的枣树新品种“阜星”(冀S-SV-ZJ-008-2009)、“唐星”(冀S-SV-ZJ-009-2009),并研究总结出其配套丰产栽培管理技术。探索出利用除草剂草甘膦根除疯枣树及其萌蘖的技术措施,总结提出太行山区枣疯病防控综合技术体系,并在易县、阜平县、唐县、行唐县等地进行了大面积示范推广,取得了明显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课题研究对提高山区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条件,提高枣农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加快太行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步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友情提示通讯地址:石家庄市学府路75号邮政编码:050061联系人:王振亮联系电话:18132618860八、冬枣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创新与应用

本项目由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组织完成,2013年由河北省林业厅组织鉴定,成果水平国际先进。

课题选育出短枝、大果、易管理、综合性状优良的短枝型冬枣芽变新品种“沧冬1号”和“沧冬2号”。开展了冬枣日光温室高效促成栽培关键技术研究,明确了冬枣在日光温室不同时期适宜生长结果和提高品质的温度、湿度指标,提出的熟期调控技术使冬枣采摘期提前40~67天。研发出新型枣树保花坐果剂和果树伤口愈合保护剂,并分别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910227817.1、ZL200910227816.7),使用保花坐果剂后果吊比提高50%以上;果树伤口愈合保护剂使甲口愈合率达100%,皮暗斑螟为害株率由30%降到0.4%。枣树保花坐果剂可减轻干热风对枣树坐果的影响,克服了目前单一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缺点,是一种长期应用于枣树坐果的新型制剂,可广泛应用于冬枣、金丝小枣、婆枣的生产过程中,应用前景广阔。友情提示通讯地址:石家庄市学府路75号邮政编码:050061联系人:王振亮联系电话:18132618860九、冬枣储前臭氧去感染技术

本项目由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组织完成,2012年由国家林业局科技司认定为成果。

通过控制适宜的臭氧浓度、处理时间以及选用适合的处理方法对果品表面进行瞬间灭菌,去除各种感染,同时能消除乙烯、乙醇等有害气体,帮助果品自行愈合伤口,具有高活性、无残留、高渗透性、低成本等显著优点,且分解不会留下任何有害物质,为贮藏创造有利环境,从而延长果品储存期,保持其原有的新鲜度与风味。冬枣(半红期)入库前,用一定浓度的臭氧进行处理,用保鲜袋和纸箱包装,放入-1~1℃,湿度为80%~90%的保鲜库,保鲜时间可达4个月左右,较普通储藏时间延长1个月,而且能较好的保存冬枣的维生素C含量,储藏4个月时,测定冬枣的维生素C含量为177.2mg/100g,风味好于目前生产上常用的白熟期冬枣,且好果率达80%以上。臭氧去感染技术不仅可用于果品储藏保鲜,而且还可用于蔬菜和农产品的保鲜生产。友情提示通讯地址:石家庄市学府路75号邮政编码:050061联系人:李梦钗联系电话:18132618860十、皮暗斑螟性信息素及应用技术

本项目由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组织完成,2008年由石家庄市科技局组织鉴定,成果水平国际领先。

2004年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对捷方寄送的有关样品进行了分析测定,初步找出了性信息素的2种组分,人工合成了10种异构体,配制了30种引诱剂,2005年在河北省进行了林间引诱试验,诱捕到较多的雄虫。因此,本项目在立项之前已经初步弄清了皮暗斑螟性信息素活性成分,有了较好的研究起步基础。主要创新点:(1)弄清了皮暗斑螟在河北的成虫生殖生物学规律,为该害虫的防治提供了生物学依据。(2)实现了2项技术创新。①首次将GC-GC/TOFMS分析技术应用于昆虫化学生态学研究。解决了普通气相色谱(GC)及气质联用(GC-MS)分析方法对超微量性信息素分析中分离能力不够,低含量组分定性定量不准确的问题,为昆虫化学生态研究和害虫防治提供了一种新技术手段。②根据昆虫化学生态学习性,应用性信息素结合诱捕器诱杀其成虫,或对雄蛾进行迷向,使其找不到雌蛾而丧失交配机会,从而大大降低下一代虫口密度,为该害虫的防治提供了有效手段。(3)发明了1项新产品,申报1项发明专利。本项目首次应用GC-GC/TOFMS、GC-EAD分析技术,测定出了严重危害枣树甲口的皮暗斑螟性信息素2个组分,人工合成10种不同异构体的性信息素,通过7年的试验研究,筛选出了经济高效、配制简便的性信息素(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0510048241.4),为该害虫的预测及防治提供了有力工具。(4)总结出一套科学实用的测报、防控技术,由于皮暗斑螟大部分时间在皮下坑道中生活,危害隐蔽,一般药物难以触及,对树体坑道内活动的各虫态害虫的防治造成很大的难度。本项目总结出了科学实用的应用该性信息素测报和防治皮暗斑螟的技术方法,解决了常规防治效果差,防治时机抓不准的难题,极大地减轻了果农劳动强度,对减少环境污染,促进果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首次将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应用于昆虫化学生态学领域,其分辨率高、图谱分离清晰、定性定量准确、易于观测的优点,势必将给昆虫化学生态学研究带来积极的影响。友情提示通讯地址:石家庄市学府路75号邮政编码:050061联系人:刘满光联系电话:18132618860十一、无刺花椒标准化栽培技术及系列产品研发

本项目由河北新星林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完成,2014年由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组织鉴定,成果水平国内领先。

集成出一套标准化、无公害、经济高效的栽培技术,降低管理成本70%。制定了河北省地方标准“无刺花椒育苗技术规程”(DB 13/T 1570-2012)及林业行业标准“花椒栽培技术规程”;开发出花椒新产品“无刺椒芽菜”及其制作工艺,研发出“低温+保鲜剂”保鲜法,保鲜期达到320天;开发出花椒新产品“青果腌菜”,研制出花椒“青果腌菜”制作工艺及其贮存保鲜方法,贮藏保鲜期达到210天;开发出花椒调味油、椒目仁油等系列新产品,通过了河北省产品质量检测。该成果经示范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友情提示通讯地址:石家庄市学府路75号邮政编码:050061联系人:赵京献联系电话:18132618831十二、梨果贮运及货架保鲜、防病关键技术研究

本项目由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组织完成,2014年由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组织鉴定,成果水平国际先进。

该项目探明了河北省梨树主栽品种黄冠、鸭梨及雪花梨不同采收期对贮藏保鲜期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变化规律的影响,并依此推断出了各品种适宜贮藏的最佳采收期,即黄冠梨最佳采摘期为8月10~17日,鸭梨和雪花梨最佳采摘期为9月21~28日;研究提出了预防贮藏期黄冠梨花斑病的关键技术措施。通过控制适宜的入库温度、降温速度和贮藏温湿度,可有效预防贮藏期花斑病3的发生;用30mg/m臭氧处理,0.01mm聚氯乙烯膜包装,贮藏于(0±1)℃冷库内,黄冠梨花斑病的发病率为6.6%,较对照降低83.94%,且可预防出库后花斑病的发生;研究提出了延长黄冠梨货架寿命及降低货架期花斑病发生率的技术方案。不仅延长了梨果贮藏保鲜期和货架保鲜期,还提高了果实品质和商品价值,更重要的是解决了困扰多年的黄冠梨贮藏运输过程中易发生花斑病的技术难题,大大降低了果农的经济损失。因此,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友情提示通讯地址:石家庄市学府路75号邮政编码:050061联系人:赵京献联系电话:18132618831十三、太行山区优势果品节水抗旱及无公害栽培技术

本项目由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组织完成,2012年由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组织鉴定,成果水平国内领先。

研究形成了适应市场机制的太行山区优势果品“四统一,三禁止,两保证,一必须”的标准化、产业化管理模式,即统一配方施肥、统一进行病虫害防治、统一田间管理、使用统一的品牌;禁止使用劣质肥料、禁止使用高毒高残农药、禁止污水灌溉;保证产量适中而稳定、保证质量不作假;每一种优势农产品必须统一购销,预防互相压级压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形成了“农业防治与杀虫灯、粘虫胶、粘虫板、性诱剂和糖醋液及生物农药”为一体的果树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体系,使示范区绿色无公害防治效果达到95%以上,节约成本75%以上。形成了“雨水集流、穴贮肥水、生草覆盖”的太行山区果树旱作栽培技术体系,雨水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该项成果经过在适宜地区的示范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友情提示通讯地址:石家庄市学府路75号邮政编码:050061联系人:毕 君联系电话:13833168756十四、红国光苹果选优与集约化栽培技术研究

本项目由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组织完成,2014年由河北省林业厅组织鉴定,成果水平国际先进。

在河北省国光苹果主产区怀来、承德两县进行红国光苹果选优和集约化栽培技术研究。经过7年的研究,通过初选、复选、中试和区域试验,选出了红光系列4个优于现主栽国光品种的苹果优系,果实端正,着色面积80%以上,单果重120g以上,可溶性固形物16%以上,可滴定酸0.7%以上,口感酸甜适口,丰产性强,抗寒、抗旱、抗病性好。制定了“红光”苹果的苗木生产、建园、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综合管理的配套栽培技术。在怀来、承德两县适应性较好,随机调查各优系病虫害发病情况,果树主要病害为叶片斑点落叶病,树体发病率80%,病情指数8.9%,果实主要危害为冰雹砸伤和鸟害,受害率4.3%。通过随机调查和走访示范栽培用户,各优系的着色、丰产性状表现稳定。友情提示通讯地址:石家庄市学府路75号邮政编码:050061联系人:刘 俊联系电话:0311-86813811十五、石门核桃系列良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本项目由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组织完成,2014年由河北省林业厅组织鉴定,成果水平国际先进。

确定了“石门核桃”种群在遗传关系上是相对独立的栽培群体。通过对山西、北京、新疆和河北主要核桃产区核桃资源的RAMP-PCR检测与聚类分析,可将34份参试资源划分为4个类群,“石门核桃”资源全部集中在一个类群。据此确定,“石门核桃”群体是一个与其他地区核桃遗传距离较远的相对独立的资源群体。制定了“石门核桃”良种选育指标体系。根据“石门核桃”的特点、国内外市场及生产需求,制定了突出种仁品质、适当增加坚果壳厚指标和注重种壳完整程度、抗逆性的“石门核桃”选优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坚果感观质量、内在质量(脂肪、蛋白质等有效营养物质含量)、丰产性、抗逆性4个方面。在初选阶段,只考虑坚果外观质量、丰产性、抗逆性3个指标,通过初选后,再进行种仁内在品质对比分析。3个指标满分为100,其中,坚果感观质量权重分为45;丰产性权重分为35;抗逆性权重分为20。在坚果感观品质评价中,将最优种壳厚度指标由≤1.0mm,提高到1.0~1.2mm,增加了种壳完整程度指标(5分),提高了种仁品质指标值(占12分)。友情提示通讯地址:石家庄市学府路75号邮政编码:050061联系人:毛向红联系电话:18132618827第三节花卉新成果一、冬季宿果植物园林观赏品种筛选及其繁育技术研究

本项目由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组织完成,2009年由河北省林业厅组织鉴定,成果水平国际先进。2010年获河北省山区创业三等奖。

该项目针对我国北方冬季植物景观单调的问题,根据现代园林向色彩多元化、季相丰富化发展的需要,创造性提出了利用冬季宿果植物丰富冬季景观的理论,并从树木应用分类方面对其进行了阐述,填补了园林树种应用分类领域的空白。

项目组利用河北省山区植物资源丰富,某些树种具有宿果的特性,以乡土树种选育为主、国外引种为辅,从宿果性、观赏价值、抗逆性等方面建立指标,筛选出了包括“华北卫矛、平枝栒子、小叶栒子、欧洲火棘、北美海棠、南蛇藤、欧洲花楸、花楸、北海道黄杨”冬季宿果优良品种13个;进行嫁接、扦插、组培试验,研究出具有亲和力好、操作性强的高系数繁殖技术,当年繁殖系数可达1∶700,并进行了应用示范;并在该研究领域首次依据果实观赏性、宿存时间、宿果量等指标,建立了冬季宿果品种评价体系,为品种的筛选和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3年中,为河北省十几个山区县市培训了上千名苗木生产技术骨干,扶持发展了二十多家苗木龙头企业,引导了山区农民利用现有林木资源改良品种致富,促进了山区从传统林业向现代多元化方向发展。随着宿果植物的应用,丰富了城市冬季植物景观,引领全国绿化朝着“四季常绿、三季有花、两季有果”的方向发展。友情提示通讯地址:石家庄市学府路75号邮政编码:050061联系人:黄印冉联系电话:18132618865二、观赏草的引进及其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研究

本项目由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组织完成,2012年由河北省林业局组织鉴定,成果水平国内领先。

课题引进观赏草品种2科15属26个品种。掌握了观赏草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筛选出适合河北省立地条件的优良观赏草品种13个。分别是禾本科芒属的细叶芒、斑叶芒、花叶芒、悍芒、奇岗、大油芒、须芒草;禾本科羊茅属的蓝羊茅;禾本科画眉草属的画眉;禾本科狼尾草属的狼尾草、小兔子狼尾草;禾本科野古草属的野古草和禾本科芦竹属的玉带草。确定了狼尾草、小兔子狼尾草种子繁殖的发芽势所需的天数为7天;经NAA浸泡处理2h后种子发芽率最高,均达到93.33%。确定了悍芒、细叶芒、斑叶芒和花叶芒4种观赏草的分株繁殖方法,其成活率均达100%,为上述几种观赏草在河北省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筛选出的观赏草品种适宜在河北省各种立地条件下正常生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十分显著,推广前景十分广阔。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