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伦敦新闻画报》记录的民国1926~1949(全四册)(第四册1939~1949)(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3 06:17:10

点击下载

作者:沈弘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伦敦新闻画报》记录的民国1926~1949(全四册)(第四册1939~1949)

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伦敦新闻画报》记录的民国1926~1949(全四册)(第四册1939~1949)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遗失在西方的 中国史 :《伦敦新闻画报》记录 的民国 1926 ~ 1949(全四册)(第四册 1939~1949)作者:沈弘排版:亦木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时间:2016-05-01ISBN:9787569908046本书由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 限公司制作与发行。—·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Feb. 18, 1939中国军队练习预防空袭的疏散和伪装:在轻机枪射程内击落敌机的一场成功演习Chinese Troops Practise Dispersal and Camouflage as Air Raid Precautions: A Successful Manoeuvre Which Brings the Attacking Defense Aircraft within Range of Light Machine-guns《伦敦新闻画报》1939年2月18日,第242-243页。

相比中国空军有巨大优势的日本空军最近频繁轰炸华中和华南。日军轰炸机从2月4日开始对广西宜山进行的轰炸持续了72小时,几乎把那个城市夷为了平地,并且炸死了成百上千的平民。除了许多其他城市以外,广东的临时首府连县也受到了袭击,死亡总人数达到了2000至5000人。这种空中的优势沉重地打击了中国军队,后者在开往前线的途中不断地受到空袭,使其遭受了重大伤亡,直至他们发现了自我保护的方法。中国军队目前正在训练这种防空战术,即听到预告空袭的号角之后,立即疏散到道路两旁的田野之中,进行隐蔽。士兵们全都随身携带可用作伪装的网状编织物——包括青草、树枝和稻草——每当敌机俯冲到可以识别潜伏军队的高度时,他们的轻自动武器和机关枪就一起开火,在很多情况下都可以击落敌机,获得全胜。用编织了青草、树枝和稻草的网进行伪装,以防被敌机发现:一支中国步兵队伍在行进中该图显示一挺重机枪和用网状编织物进行伪装的两位射手一挺用作防空武器的轻机枪:中国士兵对敌机空袭严阵以待准备在敌机俯冲侦察潜伏军队时开火:一个经过伪装的中国机枪哨位随时准备赶走俯冲低空扫射的日本飞机:一位中国重机枪手站在他安装在防空支架上的武器旁能使枪炮口提升到足够高度,以打击俯冲飞机的开放性炮塔:一辆奔赴前线的中国装甲车

May 27, 19395月3-4日对于中国战时首都的可怕轰炸:扔在重庆的烈性炸弹和燃烧弹——对于日本轰炸的目击报道The Terrible Air Raids of May 3 and 4 on China's War-time Capital: High-explosive and Incendiary Bombs in Chungking—An Eye-witness Account of the Japanese Attacks《伦敦新闻画报》1939年5月27日,第922-923页。【作者】A.W.法默

5月3日和4日,即在中国展开大反攻,将军队推进到了广州附近的三个星期之后,日本对于重庆实施了可怕的轰炸。本期中我们刊登了一篇刚收到的有关日本最近对重庆实施空袭轰炸和中方实行防空预告的目击报道。媒体对于伤亡人数的估计在4000-10,000之间。重要的是,人们必须意识到,假如没有空袭预防措施的话,伤亡人数将会比现在要大得多。英国、美国和法国就此次轰炸重庆对日本提出了抗议,然而引用《泰晤士报》5月9日的导言:“日本空军似乎并不想躺在自己的桂冠之上,而是保证要在最近的将来实施规模更大、效果更好的轰炸。”《泰晤士报》记者继续写道:“有些军事设施是在郊区……而在重庆市的住宅区(即被轰炸的区域),就连会给人造成借口的工厂和火车站都没有。”

中国的战时首都重庆位于长江上游1500英里处,每年有一半的时间它都被笼罩在四川山区的云雾之中,千百年以来,那儿都是被废黜皇帝和被打败军阀的避难所。虽然目前日军从陆地进攻该城市还不太可能,但是一英里宽的长江就像导航器一样在恶劣天气下仍然将它暴露在敌机的空袭威胁之下,日本飞机从最近的汉口机场起飞,距离重庆只有600英里的路程。作为华西传教活动中心和价值300万美元的英美华西协合大学校园所在地的成都位于四川省的更深处,但是在1938年11月,它也经受了轰炸的洗礼。重庆的众多防空警报器是直到1939年1月14日才真正拉响的。那一次,只有三颗炸弹击中了重庆城,但伤亡人数却达到了200。防御重庆的中国空军中队和苏联飞行员们对日本轰炸机群发动了如此猛烈的攻击,致使大部分炸弹都被扔进了长江或落在了江边的滩涂上。

直到5月3日,重庆的防空警报才再次被拉响。重庆防空指挥部充分利用了轰炸前这段宝贵的时间来布置各项空袭预防措施。他们组织了来自各行各业的16,000名志愿者。经过整整一个月的训练,这些重庆市警察局、宪兵队和救火队的辅助人员们被编成了十个分队,并被派到了这个大城市的各个方面去执行营救、救火、急救护理、防毒气、工程、交通指挥、消毒和开急救车等任务。

由于人们从战区逃难到了大后方,重庆从和平时期的20万人口一下子就增加到了至少70万人口。通过张贴其他城市遭受轰炸可怕场面的宣传画和强制执行,中国当局力图将重庆城里的流动人口迁移到乡村地区。但是这样做违背了中国人的心理和一种高度发达的群居本能。这些“下江人”(来自长江下游的人)拒绝离开城市,因为在经历了艰难的千里跋涉,逃难来到了这个他们以为可以获得安全的地区,他们的忍耐力和财力都已达到了临界线。本地人更是不愿离开自己的家业和行当。对于他们来说,轰炸是一种不可知的恐惧。这场持续了22个月的战争已经证明,中国人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放弃自己家的炉灶。政府拨了一百万元钱来帮助赤贫者撤离重庆市。四大政府银行开展了一个建立乡间模范村的计划,以吸收无家可归者,并帮助他们学习一门手艺和开办自己的店铺。但是这项计划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兴趣,直到政府开始在全城不同的街区之间设立消防车通道来进行隔离,以防止燃烧弹所引起的大火,并且使八辆现代化的“火龙车”能够到达那些人口稠密、窄巷纵横、过去只有靠轿子等传统运输工具才能通过的区域。政府为1500个房屋被拆毁的家庭提供了经济补偿和乡村的房屋。英国政府的财产被毁于重庆的烈性炸弹:这片废墟原来是英国领事馆仆人们的住房

在重庆并行推出的战争和重建措施的双重政策在城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成千上万名劳工不分昼夜地辛勤劳动,往地下挖掘和放炮,以建设防空洞;从这些地下迷宫里挖出来的石头又被用以建造工厂、店铺和随处可见的私人住宅,全然不顾空袭将会造成的后果。这样的防空洞数目现在已经达到了1000个,但是它们仍然不能满足重庆密集人口的需求。有一条四公里长的隧道从城市的一端缓慢地向另一端延伸,当它在今年八、九月份建成时,将能为城里三分之一的人口提供保护。战后,这条隧道还将成为中国的第一条地下铁路。当这条隧道不断向前挖进时,全城都被整夜不断的隆隆爆炸声所震撼,但是被惊醒的人们心里还是有一丝安慰,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将来的安全已经有了保障。

战争为重庆,以及在日本轰炸机航程之内的所有城市,全都引入了一种新的、尽管并不是那么高雅的建筑设计。为安置难民家庭而建的成百上千座新房都是按照同一个模式建造的:墙和屋顶可以用木头或泥来造,但是地基必须要用岩石,而且用四道石墙筑成的小型地下室成为一个理想的家庭防空洞。所有的政府办公楼、大型私人企业和富人的家里都有专用的防空洞。在遇到空袭时能获得邀请去这样的专用防空洞避难,就像获得白金汉宫舞会入场券那样受欢迎和困难。像中国基督教青年会这样的市民组织拥有昂贵的防空洞,其建造费用是靠向其成员出售50元一张的防空季票来募集的。重庆最复杂的是苏联大使馆所拥有的,这个花费了15万元建造的防空设施装备了浴室、寝室、酒吧、办公室和空调设备,可以使人们一天24小时地待在地下。在重庆的防空警报被解除之后:人们手里拿着凳子,从山上的一个防空洞里出来

除了警报器之外,防空警报还通过手持红旗和蓝旗的交通警察来进行发布。当第一次警报拉响之后,他们会同时挥舞红旗和蓝旗,以表示有空袭的危险。红旗表示有紧急警报。他们会不停地挥舞红旗,直到警报解除,这时他们就会挥动蓝旗。在重庆,以及自由中国的任何一个其他城市,交通警察和宪兵们就是在炸弹落下来的时候也会坚守岗位。有许多人为此在执勤时被炸死。最近,在重庆的人行道上出现了一些洞穴,美其名曰“大象的陷阱”,直到它们都装上了铁盖。它们是专门挖来保护警察的。

空袭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在4月3日的轰炸中显示了出来,当时有45架飞机袭击了这座“山城”。这无疑是中日战争爆发以来单次派遣出来执行空袭任务的最大一个轰炸机群。这样一种机枪火力的聚合非常有必要,因为轰炸机的航程远远超过了歼击机的航程。炙热的阳光穿透了薄雾,这是一种实施空袭的理想天气。袭击者来自北方,在离城里人口稠密的商业区还有一英里处便开始扔炸弹。炸弹把长江边无人居住的群山山头都炸飞了,并在江中小岛的周围激起了巨大的浪柱。岛上有一个商业机场,飞机不断地从那儿起飞,直接飞往英国、苏联、美国和澳大利亚航空公司的接驳机场。炸弹最终落到了城里,有一些直接命中目标的炸弹因点着了一些易燃材料而立即燃起了地狱般的冲天大火。炸弹继续往前走,落在了长江的拐弯处,将一些到乡下避难的城里人炸得粉身碎骨。有一架轰炸机从天上坠落下来,机尾拖曳着一道浓烟和血红的火光。三个小黑点立即绽放成巨大的蘑菇云。其中有一个降落伞落在了江里,漩涡将那位飞行员吸入了江底,后者几秒钟前还冒着被火烧死的危险,转瞬间便溺死在水里。对伤者进行急救包扎:重庆空袭预警队的女队员在为一位伤员进行包扎,旁边一位全国救济署的代表在填写一张卡片,准备将他送到一个临时避难所去

巨大的火光包围了一个军事司令部,然而那座建筑本身却安然无恙。有一颗落在50码之外的炸弹将英国贵格会的一座房屋化为了灰烬。火苗舔着了英美会那座房子的屋顶。有三颗炸弹落在了路透社办事处的50码范围之内。还有一颗完全炸毁了一个法国轮船公司的炸弹只是炸裂了与其毗邻的英国太古洋行的窗户,后者是跟前面法国轮船公司竞争长江上游船运业务的对手。从倒塌的房屋里传出尖利的叫喊声。转瞬间,烟雾弥漫的大街上便挤满了那些刚刚躲过了空袭,现在一心想要从大火中抢出一切可用物品的人们。

在日本飞机上的机关枪声还没消失之前,重庆的急救站服务便开始行动起来了。在半小时之内,训练有素的急救车司机们就把大部分的伤员们送往了英国、美国和中国的医院。警察、士兵和志愿者们在抽水,拉救火车上的喷水管,并且与正规的救火队员们一起肩并肩地救火。童子军队员们在废墟中把被埋的人挖出来,年轻的女向导们在对伤员进行急救处理。潇洒英俊的军校学员们在控制拥挤的人群,迫使后者为急救车、救火车和担架队员们让出通道来。五层高的石砌建筑物被炸弹掏空了中间部分,墙壁倒下来时又压死了一些人,但是因屋内储藏的化学物品而引起的熊熊大火已经得到了控制。重庆的急救服务运行良好,急救人员不知疲倦地昼夜工作,效率很高。长江边一处贫民区就像木料场那样燃起了冲天大火,没有任何力量能够解救那个场所。有两个可怕的悲剧使死亡人数过千。有一座鸦片瘾患者诊疗所被炸毁,死了数百人。另有250名富人死于尚未建成的中国银行防空洞倒塌,因为有一颗烈性炸弹直接命中了该银行建筑。否则的话,死亡人数将会减少很多。当天晚上,大量的重庆市民和难民便立即开始撤离城市,而此前政府的所有努力都归于失败。

第二天(5月4日)晚上,27架日本飞机用烈性炸弹和燃烧弹对重庆进行了暮光突袭。它们排列着整齐的队形扔下了炸弹,开启了一道两英里长的火墙,烈火吞噬了近五分之一的城区。空袭的猛烈程度表明,日本的军事计划中并没有包括占领重庆。没有任何一个其他城市——甚至包括去年的广州——都没有经受过如此重大的损失。被烈火烧死、被房屋压死、被防空洞活埋,还有更为仁慈地被弹片杀死的人数又超过了一千。当德国领事馆的职员们彻夜抢救自己的房屋,以及栖息在40英尺高的城墙上时,他们听到了城墙下面那些被烈火吞噬的房屋里传出的尖叫声。天亮时,他们看见了一块面积为五英亩,已被化为灰烬的废墟——这儿原本是城里一个人口稠密的住宅区——在他们的脚下躺着150具因痛苦而被扭曲了的男子、女子和儿童的尸体。落在英国、法国和德国领事馆门前的炸弹没有爆炸。烈火包围了英国贵格会的驻地,但没有造成毁坏和伤亡。虽然炸弹震落了法国天主教巴黎外方传教会驻地楼房墙上的每一块石灰,并震碎了窗户上的每一块玻璃,弹片杀死了院子里的20多人,并且使得一面围墙倒塌(第二天早上可见到围墙废墟中被压死人伸出的肢体),但是该驻地的主楼却完好无损。重庆的空袭预警队员们彻夜在抢救废墟中的伤员,天亮时他们精疲力竭地躺在废墟上,跟身边的那些尸体简直难以区分。自然的神明对于这个被炸的城市显示了仁慈之心。雨水浇灭了大部分的灰烬,并使得日本轰炸机不能再出来肆虐,给了无数难民至少一天的时间撤离到农村里去。但是重庆仍然沉浸在痛苦的焦虑之中,因为日本飞机撒下的传单留下了一个恶魔般的警告,即宣称他们只要再来轰炸四次,就可以把重庆夷为平地。在本文发稿之际,这些威胁要实施的空袭还没有被执行。

May 27, 1939重庆的骷髅地:在5月3日和4日的空袭之后The Calvary of Chungking: After the Raids of May 3 and 4《伦敦新闻画报》1939年5月27日,第922-923页。在5月3日重庆第一天遭受轰炸之后:成千上万的难民们聚集在靠近城市的长江边在重庆一个较为富裕的住宅区:有些房屋仍然屹立着,而其他房屋则变成了一片废墟在重庆一条主要街道上救火:有幸经过周密准备和严格训练的救火队员们在重庆的废墟和满目疮痍之中:一名警察在执勤,但除了行人,已经没有什么车辆可以指挥重庆先前最繁荣和忙碌的一条大街:督邮街(Tu Yu Kai)的废墟日本燃烧弹的幸存者:他们在贫民区的家已经被身后的大火所吞噬,废墟上浓烟弥漫

Jun. 24, 1939日本人的封锁:天津的带电栅栏The Japanese Blockade: Electrically-Charged Fences at Tientsin《伦敦新闻画报》1939年6月24日,第1148页。

本篇上的照片非常有趣,因为它们拍摄于今年3月份,即使在当时,日本封锁英、法租界的准备就已经做得非常充分了。6月9日,日本陆军高层宣布,“为了防止不幸事件和不必要的牺牲”,长达31英里的环绕外国租界铁丝网将被充上220伏的电压。日本人要求英租界当局交出四名中国人,后者被控犯有反日恐怖主义罪行。当这一要求被拒绝时,日本人便于6月14日封锁了英租界。法租界由于紧挨着英租界,所以也同时被封锁。被军事管制的还有海河。铁丝网栅栏的七个出口由日本哨兵们所看守,所有要进入租界的人都要由他们搜身。有报告说,英国公民的尊严尽失。英租界的边界由坐在卡车里的达勒姆轻步兵支队巡逻,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才制止了一伙受唆使的中国暴民于6月15日闯入英租界。英租界当局于6月16日发表声明,宣称日方发言人已经提出了“更为严重的问题”,并且表明是否交出那四位中国人已不再是制裁英租界的理由。日本人采取极端措施,以迫使天津的英租界当局交出四个中国人:围绕英租界的铁丝网和带电栅栏今年3月份日本在天津采取的军事行动:日本军队在法租界边界线的铁丝网外面巡逻。整个法租界都被这样的铁丝网围着铁丝网上带有220伏电压,“为了防止不幸事件和不必要的牺牲”:法日租界边界上的铁丝网栅栏一角天津英租界的俯瞰图;显示出维多利亚公园、维多利亚路、中央大街和中路背景的市政厅总部位于日本人军事管制下的海河拐弯处:占地250英亩的法租界俯瞰图

Jun. 24, 1939天津的“严重形势”:外国租界地图The "Grave Situation" in Tientsin: A Map Showing the Concessions《伦敦新闻画报》1939年6月24日,第1149页。

就像中国南方的上海一样,天津是华北最重要的港口城市。它离北京有80英里,离直隶湾的大沽陆路有35英里,另外还有海河相连。考虑到天津租界所代表商业利益的价值之大,日本人封锁天津的英、法租界被视为侵犯了外国列强在华的条约权利。英租界创建于1860年,当时清政府将靠近海河的一些低洼沼泽地租借给了英国和法国。最初的英租界地图还是由戈登将军绘制的,当时他是英国皇家工程兵的上尉。目前的英租界包括了美租界,后者与它合二为一。整个英租界占地950英亩。那儿的主要街道是维多利亚路,海河的堤岸上有一个轮船码头。法国租借紧靠英租界,并由于这个原因也遭到了封锁。它占地250英亩。1900年,德国和日本也在海河的右岸获得了租界,而俄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比利时则在海河左岸获得了租界。德国租界于1918年被中国政府收回,此后便成为一个特区。目前它已处于日本人的控制之下。天津英、法租界地图

Jul. 1, 1939一个唐代(618-907)塑像的颜色:根据一片出土陶器上的颜料痕迹所复制The Colour of A T'ang Figure (618-906 A.D.): A Reconstruction Based on Traces of Pigment Found on a Piece of Pottery from a Tomb《伦敦新闻画报》1939年7月1日,第1页。一个唐代塑像的复制品(根据英国赫伯特·英格拉姆爵士的一个藏品所复制)

本报中对于唐代塑像感兴趣的读者无疑经常想要知道那些放在坟墓里的塑像究竟原来是什么样子的,以及在这个疆界曾经最为辽阔的中华帝国中,朝廷命官和仕女的衣服颜色究竟是什么样的。幸运的是,上面这件复制品所根据的原型身上仍然保持了原有颜色的痕迹,使得我们能够重现几乎跟原来一模一样的颜色。从原件身上各个部位的衣服式样所留下的痕迹来看,我们可以想象那衣服上的刺绣图案是多么的丰富多彩。这位仕女无疑是某一位亲王的嫔妃或宫中职位很高的女官,而且跟它从同一个坟墓出土的那些塑像身穿着几乎是一样的服装,头上也有十分相似的头饰。据我们所知,还有几个跟它类似的塑像存在,包括尤莫福波罗斯先生收藏中的一个塑像和大英博物馆收藏中的另一个塑像。这位仕女在宫中所担任的职位我们至今仍然一无所知。

Jul. 1, 1939在日军攻击下一位英国牺牲者的葬礼The Burial of the British Victim of A Japanese Attack《伦敦新闻画报》1939年7月1日,第23页。R. M.廷克勒先生的葬礼在虹桥举行

7月6日被日本海军陆战队员用刺刀刺伤的英国人R. M.廷克勒先生于7月7日去世,他的葬礼于7月10日在虹桥陵园举行。在英国人拥有的浦东顺崇工厂骚乱发生之后,廷克勒先生被日本人所逮捕。并且在他的刺刀伤口经过简单缝合之后,被移送到黄浦江对面的上海去动手术。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向日本政府提出了严重抗议。

Jul. 15, 1939战争如何影响了中国的教育:学校里的玩具武器How War Affects Education in China: Toy Armaments in Schools《伦敦新闻画报》1939年7月15日,第105页。

在中国领土上目前正在进行的战争刺激下,中国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都已经经历了彻底的改革。手工训练首次被普遍地引入了学校的课程。中国的儿童们正在熟悉那些长期以来一直是西方儿童手中玩物的工具和机械玩具。当中国儿童的兴趣被突然释放之后,他们自然而然地会转向在他们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土上正在进行的那场灾难性的战争,以表达他们新发现的手工能力。给我们送来本页这些有趣而独有照片的白修德(Theodore H. White)先生写道,这些照片是最近在成都的小学里拍摄的,成都是四川省的首府和英国传教活动在中国西南部的一个中心。“我认为,”白修德补充道,“它们比来自中国的大部分图片都更为有效地显示出,战争对于中国人的思维和生活方式所产生的根本性变化。”成都离最近的前线有一千英里的距离,但是在目前这场战争中,成都一直是日本长途轰炸机攻击的一个目标。战争对于中国儿童心态影响的鲜明体现:一群年龄都在10岁以下的小学生在制作炸弹、飞机和大炮的模型用微型机关枪瞄准和测试一辆看上去很有效率的坦克模型:成都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训练自己的战争技艺日本轰炸的一个便利目标,尽管是在离前线一千英里的大后方:成都一个小学操场上,男孩子们正在给一辆坦克做最后的修饰日本长途轰炸机的连续奔袭已经使中国的年轻一代产生一种战争心态:制作完成的武器模型——男孩子们站在坦克模型里面比培根原意更广泛的“命运的人质”:当一位中国男孩在移动一个模型飞行中队的飞机时,周围的儿童都全神贯注地看得入迷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