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远平衡针治疗颈肩腰腿痛(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3 14:28:58

点击下载

作者:王文远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王文远平衡针治疗颈肩腰腿痛

王文远平衡针治疗颈肩腰腿痛试读:

王文远及平衡针简介

“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础,失衡是疾病形成的诱因,修衡是通过针刺外周神经靶点,复衡是在中枢神经靶位调控下,达到机体新的平衡。”这就是北京军区总医院专家组专家王文远教授经过40余年潜心研究,上万次针感体验,提出的平衡针灸学的核心理论。

王文远,男,汉族,1945年3月出生于山东临沂市。主任医师。1961年师承于鲁南名医刘春启。荣立二等功2次。为全军中医药工作先进个人,北京军区文职干部标兵,育才有功专家,优秀共产党员,科技先进个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传承先进个人,北京市精神文明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王文远教授兼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民间传统诊疗技术与验方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平衡针灸学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军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兼针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钓鱼台养生保健中心特聘专家。

先后开展新技术500余项,获得军地科技进步奖18项,全国4000多家医院的临床推广,治疗国内外病人60余万,所治病症包括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骨性膝关节炎、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症、面神经麻痹、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痛风、帕金森病、莱姆病、顽固性失眠、慢性前列腺炎、过敏性疾病、神经性耳鸣、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脑血管病后遗症等800余种。平衡针弟子分布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办了《中国平衡针灸平衡医学杂志》和平衡针灸网站,成功召开了7届全国与国际平衡针灸平衡医学学术会议。

平衡针灸跨越了2500多年的传统经络体系,直接进入现代中枢神经体系,提出了特异性、交叉性、对应性的取穴原则。发明了位于外周的神经靶点(如降压穴、降脂穴、降糖穴、肩痛穴、颈痛穴、腰痛穴、心痛穴、肝病穴等38个平衡穴位),在大脑中枢靶位调控下,使机体达到新的平衡。在平衡针灸学的基础上又推出了平衡心理学、平衡保健学、平衡推拿学、平衡火罐学、平衡药物学、平衡膳食学等平衡医学系列。

1995年12月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批准在292医院成立“全军平衡针灸治疗培训中心”。2002年10月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针灸专科。平衡针灸技术2001年中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中医药标准化招标课题;2005年被评为卫生部十年百项农村与基层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项目;2006年被列为钓鱼台国宾馆养生保健中心保健项目,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向全国农村与社区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并被列为北京军区“十一五”部队训练伤招标课题;2007年中标国家“973”计划中医理论基础研究项目招标课题,被列为“十一五”民政部老年学研究招标课题;2008年中标民政部老年医学研究招标课题;2009年中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招标课题。

平衡针灸网站:www.pinghengzhenjiu.com自 序

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在与疾病和自然界斗争过程中,不断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通过历代医学的传承,经数千年形成一门中国特有的医学模式——中医学。这是中国人发明的东方科学,也是中国人创造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间奇迹!

怀着对中医的深厚感情,怀着对中医的无限热爱,怀着对中医的无私追求,怀着对中医的坚强信念,自然而然地铸造了我终生学习、终生探索、终生实践,创新于伟大的中医事业。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的一名中医,传承中医已经成为我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我16岁开始就迈入了伟大中医的殿堂,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中医师带徒学生,从此我的一生便徜徉于中医传统文化的博大海洋,孜孜不倦,乐此不疲。“创新中医,匹夫有责”,在这种持之以恒的信念下,从赤脚医生到军旅郎中,一直坚持在临床第一线。在军内外首长的支持下,国内外专家的帮助下,深入全军两千多个连队,治疗训练伤达10万余人,深入边疆、革命老区、农村社区义诊8万多人次,40多年门诊量突破60万人次。百年奥运,国际军演,维和部队,国庆阅兵,海峡两岸,中医中药军营行等重大活动中都有平衡针灸学科的参与。我在继承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吸收现代科学理论,终于成功地创立了平衡针灸学。从神经上发现了大脑中枢靶位调控下的位于外周神经上的38个靶点,这38个靶点可治疗机体800余种疾病。特别是用11个平衡穴位就能治疗全身所有部位的训练伤,用8个平衡穴位能治疗所有的颈肩腰腿痛,用11个平衡穴位可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多种重大疑难病。平衡针灸学的创新关键是把几千年的经络体系引进到现代神经体系,通过中枢调控,基因修复,靶点靶位三个核心理论进一步阐明了中医阴阳、脏腑、气血、经络的科学性。

平衡针灸绿色安全,简便价廉,一人一针,一穴多病,3秒钟见效(90%以上),已经形成了中医的技术特色。迎合了社会的需求,迎合了老百姓的需求。先后被列为国家973重大基础理论研究课题,国家卫生部第二批十年百项农村与社区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农村与社区适宜技术推广项目。

为了使平衡针灸技术更好地造福于广大患者,特别编写了这本《王文远平衡针治疗颈肩腰腿痛》。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时间仓促,难免有错误之处,恳请同道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修订提高。

我相信“疗效就是中医的生命”,“发展才是硬道理”,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东方医学的崛起必将给人类带来更加迷人的春天!东方医学也必将成为21世纪国际的通用医学!王文远2010年9月学习《内经》感悟平衡阐释生命科学钥匙平衡破译生命调控密码平衡启开生命早亡之源平衡发现生命长寿之本——王文远第一章 平衡针灸学概论

平衡体现的是一种文化,平衡代表的是一种生存理念,平衡反映的是一种天人相应的客观规律,平衡孕育着中医学的创新与文明。平衡属于哲学的范畴,平衡是自然社会的法则,平衡是生命之根,平衡是生存之本,平衡是针灸之源,平衡是养生之魂。中医认为生命之本是阴阳(图1-1)。图1-1 阴阳平衡示意图“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础,失衡是疾病形成的诱因,修衡是通过针刺外周神经靶点,复衡是在中枢神经靶位调控下,达到机体新的平衡!”

按照生命科学来讲,人体就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自我平衡系统,这个平衡系统定位就是大脑中枢(图1-2)。大脑中枢按照遗传基因程序通过周围神经实施对内脏的科学管理,因此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础。一旦人体内的平衡机制被破坏,就会启动各种疾病的发生,所以失衡是形成疾病的诱因。复衡就是利用针刺外周神经上的特定靶穴,在大脑中枢靶位调控下达到机体新的平衡。以下重点从平衡针灸学的定义、理论核心、理论来源、理论定位、技术特点、作用原理、取穴原则、针刺方法、针刺手法、注意事项等方面分别阐述平衡针灸创新理论。图1-2 生命的最高平衡系统在中枢第一节 平衡针灸学定义

平衡针灸学是研究人体生命科学自身发展的规律,利用针灸调节人体大脑中枢对各器官系统生理功能修复的一门现代针灸医学。

平衡针灸是在继承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吸收现代科学理论而创新的一门现代针灸学。是以中医心神调控学说和西医神经调控学说为理论基础,以“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为理论的核心,形成了针灸与心理、生理、社会、自然相适应的整体医学调节模式。第二节 平衡针灸的一个理论核心

平衡针灸突出的一个理论核心就是心理平衡。心理平衡是生理平衡的基础,生理平衡又是心理健康的标志。现代生物医学认为:致病因素与人们的生活习惯、遗传、社会、生态环境有关(图1-3)。平衡针灸学认为,平衡心理贯穿于人生的整个生命过程之中,每个人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质量。因此,心理平衡是人类健康长寿的核心(图1-4)。图1-3 生存环境是健康的基础图1-4 心理平衡是健康的核心一、心理活动的定位在大脑

从人类的进化论来说,生命的起源就已经伴随着心理活动与大脑的功能结构、神经系统的功能反射紧密联系在一起。心理学的产生,心理学的定位已经形成,心理是人类遗传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的平衡与否直接影响着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二、七情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

人的心理活动是大脑中枢神经从生理进化过程中对客观生存环境的表达形式。人心理反应的产生不限于现在的事物,还涉及过去经历过程形成的综合性反应,由心理的主动性上升到主观能动性。《黄帝内经》明确提出,心理功能的表现形式为“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反映的是每个人对生存环境的认知态度,对事物认知的一种客观表现。正常的“七情”称为心理平衡,不正常的“七情”称为心理失衡。从中医来讲,心理失衡(“七情”)是造成功能性、器质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作为一名医生,从健康人群的养生保健到有病群体的自然医学干预,从从事养生保健的上医,到从事临床医学的下医都是围绕着心理与生理、生理到病理、病理与生理、生理到心理的整体调节平衡过程。

因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具有高级的心理行为能力,参与社会活动,从事生产劳动,也同时具有自身适应家庭、社会、自然生存环境的平衡能力。这个平衡能力体现的就是心理健康,就是心理平衡。作为一名针灸医师,主要任务是通过针刺的心理与生理调节达到机体新的平衡。三、针刺的定位在神——即大脑中枢

从生命科学来讲,每个人的内脏都是被大脑中枢来按照基因程序实施科学的管理。“凡刺之针,必先治神”,充分阐明了针灸的核心定位并不是有病的脏器部位,而是负责管理脏器的大脑中枢。如负责心脏的心跳中枢、血压中枢,负责呼吸的呼吸中枢,负责血糖的血糖中枢等。平衡针的定位不管是功能性还是器质性疾病定位都在大脑。本人通过40余年的潜心研究,成功地从外周神经上发明了中枢靶位调控下的降压穴、降糖穴、降脂穴、心病穴、肺病穴、肝病穴、肩痛穴、颈痛穴、腰痛穴等38个平衡穴位。第三节 平衡针灸的两个理论来源一、心神调控学说

心神调控学说来源于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的中医理论体系。中医讲的“心”不仅代表了我们生理上的心,更是代表了我们的“生理上的大脑”。充分阐明了“心神”在脏腑中的统帅位置,明确了“心神”主宰脏器的功能定位。(一)心神调控学说依据

1.心神调控的定位在“心”。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心主神志”,“心脑同源”,“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为君主之官”(图1-5),充分阐明了“心”的定位不但包括生理的“心”,更重要的是包括了我们的大脑。图1-5 心神调控的功能定位

2.心神调控的定位是“神”。中医认为,脏腑、气血、经络、阴阳都是由“心”来管理。中医的“心”是生命的核心,是管理的中枢,是人体的司令部,我们的一切脏器都是按照“心”的功能程序来运行。(二)健康来源于心神平衡

1.只有心神平衡才能保障生理健康。心神平衡是天人合一,形神合一,阴平阳秘的充分表现。健康的来源主要来源于每个人的“心”理健康,只有心理健康才能保证五脏六腑的和谐统一。

2.心神失衡是启动重大疾病的主要原因。中医认为,内因致病为“七情”,七情致病的核心为“气生百病”。一旦心理失衡,出现盲区,就会引发“心”主统帅的最高指挥系统发生紊乱,就会引起各脏腑功能的紊乱,促使各种疾病的发生(图1-6)。图1-6 心神是生命的主宰二、中枢调控学说

中枢调控学说实质上就是传统医学提出的心神调控学说,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阐述一个生命的核心定位问题。可以肯定地讲,两千多年前提出的“心神”定位就是现代医学的大脑中枢。因此大脑中枢系统是我们心理活动遗传基因所在地,平衡与否也是标志我们生命健康的重要依据(图1-7)。图1-7 中枢调控管理程序(一)中枢调控学说依据

1.心理活动的定位在大脑。我们的心理定位在大脑中枢,因为大脑是我们人类思维、情感、记忆等心理活动的最高定位系统。

2.遗传基因程序的最高管理系统定位在大脑。人类的遗传基因程序的最高管理系统在大脑,中枢按照遗传基因程序来科学地管理我们的内脏机体。(二)健康的标志来源于大脑中枢调控系统的动态平衡

1.生老病死是生命科学的自然规律。生命科学的规律就是按照遗传基因程序来完成生老病死的自然程序。这个自然规律首先来源于大脑中枢管理程序的平衡,大脑中枢的平衡才是健康的标志(图1-8)。图1-8 大脑中枢是人体的最高管理系统

2.心理失衡是改变遗传基因程序的致病根源。能够改变遗传基因程序的原因很多,按中医来讲就是一条“气生百病”,实质上气生百病就是“心理失衡”。因为心理的定位在中枢,遗传基因程序最高定位在中枢,因此心理失衡是改变基因程序的主要原因。第四节 平衡针灸的三个理论定位一、平衡针灸学的治疗定位在大脑高级中枢(一)大脑中枢是人类最高的自我平衡系统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自身的调节功能,按照遗传基因程序,人体本身就可以自我调整,自我修复,很多疾病不需要看医生,通过自身调节、自我修复就可以使机体达到平衡。(二)平衡针灸针对的是大脑中枢

平衡针灸就是利用人体内的自我平衡系统的整体调节原理,针刺的不是病变部位,而是中枢负责管理病变的地方(图1-9)。具体来讲:针刺平衡靶穴实际上是针刺中枢神经反应在体表神经上的密码定位,将医生的指令性信息通过传入神经反馈于病人大脑高级中枢,依靠病人自己来调节修复遗传基因程序,让病人自己去治疗自己的疾病,改变了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标原理,是采用了头痛医脚、脚痛医手的异向思维的治本原理。图1-9 平衡针灸治疗定位在中枢

大脑中枢本身就有科学分工和整体调节功能,如调节心脏、呼吸、体温、运动、血压、血脂、消化、颈、肩、腰、腿等内脏肢体的各个中枢。平衡针灸的治疗定位不在病人的病变部位,而是在于调整病人的大脑高级中枢。通过针刺特定的靶穴,在大脑高级中枢靶位的作用下,实施对子中枢、子系统的调节作用。不管是功能性疾病还是器质性疾病定位均在病人的大脑中枢(图1-10)。图1-10 靶点靶轴靶位理论模式(三)心理性疾病器质性疾病治疗定位均在中枢

因为心理定位在中枢,所以平衡针的治疗定位在中枢。内脏的最高管理系统在中枢,所以平衡针的治疗定位在中枢。二、疾病定位在大脑高级中枢(一)器质性疾病定位在中枢

从现代科学来讲,大脑中枢有分工负责血压调节的血压中枢、分工负责心脏功能的心跳中枢、分工负责糖代谢的血糖中枢等,虽然病变反应在不同的部位、不同的脏器,根源是在大脑高级中枢的最高管理系统。因为人体遗传基因的最高管理系统定位在中枢(图1-11)。比如缺血性或出血性脑中风病人,右侧肢体发生瘫痪,病变不在右侧,是左侧大脑运动区病变影响到对侧所致。腰椎间盘脱出症病变表现在腰部,根源却是大脑中枢中的运动中枢对腰部的管理程序出现了问题。图1-11 中枢调控的功能定位(二)心理性疾病定位在中枢

因为器质性疾病的形成来源于心理失衡,心理失衡导致的生理失调、病理形成是形成器质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因为人的心理、情感、记忆、情绪等定位在大脑,所以心理失衡首先引起的是心理性疾病。三、病因定位在大脑高级中枢(一)致病的因素是心理失衡

中医认为,致病的因素有内因、外因、不内外因。内因起关键作用,外因只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发病。剖析致病之本,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明确提出“七情”为致病因素。七情是什么?七情是我们心理活动的正常反应。(二)心理失衡超过自身的承受阈值会发病

因为人的心理定位在中枢,遗传基因程序定位在中枢,因此心理失衡提前启动重大疾病的基因程序还在中枢(图1-12)。因为人的心理情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调控阈值,如果反复超过自己的承受阈值,必然引起大脑中枢系统的紊乱、失调,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启动心理性疾病,严重时可以由心理性疾病启动器质性疾病。图1-12 启动重大疾病的基因程序在中枢(三)心理疾病过渡到生理疾病的程序

一般情况下,心理失衡引起生理失衡一般需要10年左右的亚健康状态逐步过渡到病理性状态,造成血压升高、血脂升高,引发毛细血管痉挛,血管壁硬化,脂质代谢紊乱,免疫功能下降。再经过10年左右的病理改变,必然累及到心脑血管系统,引发冠心病、脑血管病,甚至肿瘤等重大疾病(图1-13~图1-17)。图1-13 病因定位在中枢,平衡针定位在中枢图1-14 心理失衡阶段图1-15 生理失衡阶段图1-16 病理形成阶段图1-17 疾病形成阶段第五节 平衡针灸技术作用原理

平衡针灸技术的作用原理,主要通过针刺外周神经上的神经干、神经支特定靶穴,给予患者一种良性刺激信息,这种良性信息即不针对病原体,也不直接针对病人的病变部位,而是针对大脑负责该脏器该部位病变的中枢靶位,通过中枢靶位的应激性调整,使失调紊乱的中枢系统瞬间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再通过大脑中枢的整合效应,调动体内贮存的能量物质——中枢递质,按照生命基因程序进行应急性再分配再调整,提高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镇痛效应,增强机体炎症吸收功能,使原来失调的功能状态和紊乱物质代谢的程序,恢复到一个崭新的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的形成是利用针灸外因刺激手段激发恢复病人机体内新的平衡来实现的。

实质上平衡针灸的作用原理是通过针刺来激发、调整和完善病人的平衡调控系统,对其出现的病理状态进行自我干预,达到自我修复平衡之目的。可以讲,平衡针灸的作用原理是在大脑高级中枢的参与下完成的自我修复过程。一、提高机体的镇痛效应

疼痛是人类疾病症状中最为痛苦的一种。痛觉是大脑接受机体内外刺激的一种本能反应,也是机体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引起的一种较强的心理与生理构成的复合感应。针刺镇痛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机体内发生的一个从外周神经到中枢神经,从中枢调控到病变部位修复,从失衡到复衡,产生的相互抑制、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的动态平衡过程。具体讲,疼痛是刺激机体感受器产生的酸麻胀痛感信号,其通过中枢神经传入通路的传导系统进行信息传递,进入大脑皮层的意识思维领域。除大脑皮层外,丘脑、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边缘系统、顶叶皮质、额叶皮质等都能接收参与疼痛传递与中枢介质的释放功能。

人体内客观存在一个能量源,由于中枢司令部管理程序出现了问题,对镇痛物质的释放程序失控,体内镇痛物质释放障碍,导致疼痛。

平衡针灸的作用原理是一个由大脑皮层、尾核、丘脑、脑干网状结构、脊髓背角等多渠道、多水平、多层次的中枢神经调控的综合过程。通过现代基础研究证实,神经高级调控中枢当接收医生给予的指令性信息后立即调动体内所管辖的各级中枢系统的功能,释放大量的镇痛介质参与镇痛效应。由内源性的镇痛物质代替外源性的镇痛物质,由内源性吗啡代替外源性吗啡。(一)乙酰胆碱在针刺镇痛中的镇痛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乙酰胆碱主要存在于植物神经的节前纤维、交感神经节、脊髓前根、运动神经等。针刺后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乙酰胆碱来激活5-羟色胺(5-HT)神经元而产生镇痛效应。(二)5-羟色胺在针刺镇痛中的镇痛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中5-羟色胺主要存在于丘脑内侧核、下丘脑、脑干、嗅脑和新纹状体等部位,尤其是在下丘脑、脑干和松果体更为集中。更多资料证实,5-羟色胺在针刺镇痛中具有关键作用,针刺可提高中枢5-羟色胺转换率。(三)肾上腺素在针刺镇痛中的镇痛作用

中枢中的肾上腺素、正肾上腺素神经元胞体集中于延脑和桥脑,由此发出上行和下行纤维。下行纤维大部分交叉到对侧,终止于脊髓胶状体、侧角和背角。上行纤维到达同侧前脑,纤维分背腹两束,支配中脑、间脑、端脑边缘系统和桥脑等。背束上行到达全脑,特别是大脑皮层、海马和小脑皮层等处,也支配杏仁核及丘脑下部前区。针刺可以促进正肾腺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吗啡镇痛作用增强。(四)多巴胺在针刺镇痛中的镇痛作用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多巴胺(DA)既是正肾上腺素的前体,又是一种独立的介质。它们之间有许多共同的代谢途径。据韩济生教授报道证实,当中枢多巴胺能系统功能减弱时,吗啡的镇痛作用增强。当中枢多巴胺能系统的功能增强时,则痛觉过敏,吗啡的镇痛作用减弱。许绍芬教授等观察到,从乙酰胆碱和多巴胺的合成、释放和降解等方面都提示尾核胆碱能系统有利于针刺镇痛,而且尾核胆碱能系统和5-羟色胺能系统在针刺镇痛中具有协同作用,然而尾核多巴胺能系统则对针刺镇痛有对抗作用。(五)γ-氨基丁酸(GABA)在针刺镇痛中的镇痛作用

γ-氨基丁酸是神经系统中传递抑制性冲动的一种神经递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具有普遍而强烈的抑制作用。大部分贮存于黑质、苍白球、大脑皮层、小脑齿状核等部位。实验证明,脑中的γ-氨基丁酸系统是电针镇痛和吗啡镇痛的对抗剂。(六)脑啡呔在针刺镇痛中的镇痛作用

我国对内啡呔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实验结果表明,大脑和垂体中的β-内啡呔参与针刺镇痛的含量与针刺镇痛效果呈现相关变化。提供了β-内啡呔在针刺镇痛的新证据。针刺临床有明显镇痛效果者,β-内啡呔含量显著增高,提示脑内β-内啡呔在针刺镇痛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放射免疫法测定针刺镇痛时大鼠各脑区和脊髓中甲硫氨酸脑啡呔(MEK)与亮氨酸脑啡呔(LEK)样免疫活性物质的含量结果显示,针刺组大鼠尾核和下丘脑内的甲硫氨酸脑啡呔(MEK)和亮氨酸脑啡呔(LEK)显著升高。丘脑下部脑干和脊髓的含量基本不变。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是保持机体内相对平衡所产生的识别与清除机体自身代谢变性的物质和外来抗原物质的一种生命源。大量临床与实验研究资料证实,针灸具有调整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针灸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控定位于大脑高级中枢,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组成的调控中心来完成。有学者认为,下丘脑是核心结构,通过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而作用于免疫细胞上各自的受体,另一方面下丘脑通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ORH),使垂体释放AOTH,并可伴随β-内啡肽的分泌,AOTH、内啡肽可通过淋巴细胞表面受体而发挥免疫效应。

此外,针灸还可引起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促使释放儿茶酚胺及阿片样物质,并作用于相应的淋巴细胞的受体引起免疫效应。因此,针灸对机体的免疫功能调整是通过神经内分泌释放的递质所发挥的免疫效应。三、提高机体的消炎退热功能

临床观察证实,针刺感冒穴、痤疮穴、咽痛穴等对细菌性和非细菌性引起的感冒发热具有良好的退热作用,好转率达90%以上。对急性肺炎、脑膜炎、急性扁桃腺炎、腮腺炎也有一定疗效。实验室检查,可使白细胞、炎症细胞下降。改善炎症区微循环和淋巴循环,减少血液和淋巴的淤滞,减轻或消除炎症水肿,促进炎症病灶的愈合。四、提高冠脉流量,改善微循环

临床常见的冠心病出现的供血不足、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衰等,针刺胸痛穴、降脂穴具有改善冠状动脉血液循环,促进心肌缺血性损伤的修复,调节心肌缺氧状态,减低血脂及血液黏稠度,调节心率等功能。五、调节机体的血压功能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动脉压持续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针刺降压穴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能抑制交感神经收缩血管中枢的紧张性,激活内阿片肽、5-羟色胺和γ-氨基丁酸系统。此外,还可增加血中心钠素和前列腺素,增加尿钠排出量,调节钙离子通道,增强钙离子转运能力,刺激新陈代谢,继而引起血压下降。

高血压不是病,是一种生理到病理过渡的必然产物,是形成冠心病、脑血管病、肾病等疾病的病理基础。是毛细血管痉挛、毛细血管收缩引起的血压升高。临床观察发现,治疗心脏的供血问题可以起到降压效果。从本质上讲,血压是为心脏这个泵服务的。一旦心脏这个泵的压力不够,心脏出现供血不足时,中枢按照基因程序的自我调控机制,给予心脏这个泵采取加压状态,这就形成血压升高。因此调节血压必须从心脏从中枢来进行调节,这才是对高血压的根本性治疗。

低血压病也是一种血容量不足或失血性休克等,导致血压下降,引发各种病症的统称。针刺提免穴具有升压、抗休克与预防休克作用。六、调节机体血糖功能

血糖升高及出现尿糖是糖尿病主要诊断依据之一,是一组病因不同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主要是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和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质、脂肪及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临床证实,针刺降糖穴一个月,可使90%以上病人血糖下降。针刺的作用原理并非单一的治疗效果,而是大脑高级神经中枢综合调整的效价原理。平衡针灸可能通过丘脑、垂体、肾上腺等实施对胰岛素分泌的调控作用,使之进入正常程序。从临床疗效观察看,糖尿病是一种复合性疾病,应从整体从中枢进行治疗。七、对各系统的调节作用(一)循环系统

针刺心病穴、提免穴,可使心率51次/分以下者心率增加,心率在75次/分以上者减慢。以心电图为指标,可使P-R和P-P间隙延长,Q-T间隙缩短, QRS波群变窄。同时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强,改善心肌缺血的兴奋状态。(二)呼吸系统

针刺正常人的肺病穴、提免穴、过敏穴,可使通气量增加61%,最大通气量增加20%。原苏联学者还报道感染及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者经针刺治疗一个疗程后,有60%~80%的病例出现呼吸功能指数的正性动力学改变。研究认为,针刺治疗对于肺这一气体交换器官的功能状态和参与呼吸调节的中枢结构都具有显著的影响。(三)消化系统

通过针刺,在X光透视下可见痉挛的胃弛缓,蠕动弱者转强,蠕动强者转弱。对小肠的影响主要是针刺后可以起调节作用,使小肠活动增强。针刺可使血液中的氢化皮质素、17-类皮质类固醇显著增加,组织胺含量亦趋上升,同时尿中17-酮类固醇和17-羟类固醇的含量相应增高。动物试验观察到,针刺能使耐糖曲线原水平高的下降,原水平低的升高。从以上可以看出,针刺对迷走神经-胰岛素系统也有双向调节作用。(四)神经系统

在疾病状态下,针刺能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使之恢复正常的生理平衡。有人研究后认为,针刺对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五)泌尿系统

临床观察发现,针刺肾病穴、过敏穴、提免穴可使心性浮肿病人尿量增加,尿比重下降,可使紧张的膀胱张力降低,也又可使松弛的膀胱张力增高。有人以尿流动力学方法观察压力性尿失禁,证实针刺能有效地增强膀胱基底部及尿道括约肌收缩功能,使尿道功能长度增加,尿道阻力升高。

通过大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针刺对人体各系统的功能和作用,必须经过大脑高级指挥系统的参与才能完成。据报道,针刺正中神经支配的降糖穴产生的镇痛和升压效应,在切断支配该穴的正中神经后消失。第六节 靶点靶轴靶位学说一、平衡针的作用机制

平衡针灸创新点是在外周神经上发现了大脑中枢靶轴调控下的靶点(靶穴),通过针刺外周神经靶点,利用人体传入信息通路神经至中枢神经,使失调紊乱的中枢系统瞬间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在中枢靶轴整合后,再通过传出信息通路神经完成对病变靶位的应急性调整,依靠病人自己达到机体重新恢复新的平衡。二、生命科学本身就是平衡

人体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平衡系统,具有自身的调节修复功能。按照遗传基因程序,在大脑中枢调控下,通过周围神经实施对各系统的科学管理。通过血管保障系统实施对系统的物质管理。若大脑中枢平衡系统发生失调,就会启动各种疾病的发生。平衡针就是利用人体内的自我修复调节平衡原理,给予病人一个良性信息,达到机体自我平衡。第七节 平衡针灸技术特点一、突出人体自身平衡(一)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平衡系统

人体本身就是一个自身平衡系统,这种自身平衡系统的实质就是人体内的大脑高级调控中枢系统。平衡针灸就是利用人体内的自我平衡系统来激发、调动机体内的物质能量,促进机体在病理状态下的良性转归。(二)人体具有被动加强的特性

人是高级动物,能够接收外界给予的合理的良性信息和良性刺激,使身心愉悦,抵抗力增强。相反,如果接收外来信息是不良的、恶性的、刺激性的,就会干扰大脑中枢程序,人体就会出现心理性疲劳、心理性疾病,发展为生理失调及病理改变等,这些均为人体内平衡调控系统失衡的反应。(三)人体本身具有自我修复功能

平衡针灸的目的不是去直接治疗病人的疾病,而是把针刺作为一种人为的外因刺激手段,通过患者自身调整达到恢复机体的平衡,间接地依靠病人自身来治疗自己的疾病。平衡针灸充分地发挥了机体自身调节平衡的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二、突出人体信息系统

人体的信息系统现代医学称为神经系统,平衡针灸就是通过直接针刺神经干或神经支,将针刺神经的良性信息反馈到大脑高级中枢,通过大脑中枢的整合作用达到对机体各系统的调节修复功能。(一)信息系统定位神经系统

人体信息系统就是神经系统,大脑中枢主要通过周围神经完成对内脏的指挥与管理。平衡针就是通过针刺感受器或针刺神经干,将术者的信息载入人体神经“高速公路”,以最快的速度反馈于大脑高级中枢。因为人的大脑高级中枢是当代最尖端、最完善的高级自动控制系统,对来自不同的信息和对一切事物的认识及处理后再通过神经信息“高速公路”来完成对机体各系统的调控作用。(二)神经——人体内的高速公路

据有关资料报道,针刺神经干的传导速度为每秒钟100米,针刺经络(感受器)传导速度为每秒钟0.1米。因此平衡针灸首先选择靶穴的定位——神经。除了神经信息通路以外,可能血管体液系统、肌肉骨膜系统及细胞等也参与了信息的综合反馈功能效应。但是有一点必须要明确的是,治疗要的是快,是时间,因为时间是生命,所以平衡针的定位首先是“国家级高速公路”——神经。(人体内的“省级高速公路”——血管体液系统,“县级公路”——肌腱骨膜系统,“乡级公路”——细胞传统系统,均是以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时间不同的速度向大脑高级中枢指挥系统传递良性信息)三、突出单穴疗法

单穴疗法的特点是一病一穴,一症一穴,90%以上的病症均可采用一个穴位。因为平衡针灸的目的不是直接去治疗患者的疾病,而是利用一种人为的外因刺激手段间接依靠患者自身不断修复、不断完善,恢复患者机体的内平衡。四、突出快速针刺

快速针刺亦称三快针法,即进针快、找针感快、出针快,整个针刺过程控制在3秒钟之内。如果人体解剖层次清楚,针刺穴位准确,针感到位即可出针,不用3秒。由于病人的个体差异,穴位选择定位不一定都准确,因此留出3秒钟的时间通过提插把要求的针感扎出来。因为不同穴位有不同的针感要求,只要把要求的针感扎出来即可出针。五、突出即时效应(一)即时效应定位3秒见效

即时效应亦称即刻见效,一针见效。要求90%以上的病人3秒钟见效。3秒钟见效不是3秒治愈。对发病时间短、症状轻、体质好、年龄小的病人经一次性治疗即可临床治愈;对发病时间长、症状重、年龄大、体质差的病人,必须按疗程系统治疗;对一些晚期病人、疑难病,通过治疗也可使症状改善,减少病人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病人生存时间。(二)临床疗效取决于病人

平衡针灸的疗效不是取决于医生,而是取决于病人自身的平衡系统调节能力。其中发病时间的长短、病情的轻重、年龄的大小、体质的强弱直接决定疗效的好坏。六、突出针感效应

针感是反映平衡针灸疗效的重要标志,也是针刺的核心技术。因为针感产生于效应,效应来源于针感。不同的穴位有着不同的针感要求,只要将不同穴位要求的针感扎出来即可产生临床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讲,有了针感就有了疗效。七、突出离穴不离经

平衡针灸不过于强调穴位的定位,而是要求针刺到相应神经。因为神经分布有它一定的客观规律,不可能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线,一条线所管理的功能区又构成一个片。在临床中不可能对每个人的取穴都十分准确,所以针刺穴位的部位只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针刺在神经支配的区域均能产生即时效果。八、突出穴名通俗化

平衡针灸的穴位名称是作者在几十年的临床中不断摸索,不断否定,不断发现,根据自己的经验以穴位分布的部位、功能、主治来命名。如治疗头部病变的平衡穴位叫头痛穴,治疗腰部病变的平衡穴位叫腰痛穴,治疗胸部病变的平衡穴位叫胸痛穴,治疗糖尿病的平衡穴位叫降糖穴,治疗半身不遂的平衡穴位叫偏瘫穴。九、突出针刺安全

安全是平衡针灸最根本的要求。只有病人安全,医生才能安全,病人的利益高于一切!平衡针灸突出穴位定位安全,针刺方法手法安全!十、突出临床实用性

平衡针灸来源于临床,产生于临床,服务于临床,应用于临床。先有临床实践,后上升到科学理论,然后根据这种平衡理论再指导临床。先后经过40余年的临床研究,国内外的推广应用,证明平衡针灸是一门经得起重复,深受患者欢迎的实用临床针灸。第八节 平衡针灸技术优势一、突出安全

1.平衡针灸的穴位分布安全。学科创新于临床,发展于临床。穴位均分布于安全部位,不会刺伤脏器。平衡针灸不在病变部位施术,不会使病情加重。

2.平衡针灸的技术安全,时间安全(3秒钟),针刺手法安全。学科起源于部队,定位于农村与社区、部队基层。经过10万多部队训练伤病人、60多万门诊病人、8万多乡村社区病人的义诊证明安全。

3.国内外20余年的大面积推广证实安全。

4.通过北京医科大学动物试验证明安全。二、突出疗效

平衡针灸特别强调3秒钟见效,形成了中医的重大技术优势,对发病轻的病人可一针治愈。经对10万部队训练伤病人疗效统计,一针见效率占98.88%,一针治愈率占38.33%。

平衡针灸疗效不是决定于医生,而是决定于病人。一是发病时间的长短,二是病情的轻重,三是体质的强弱,四是年龄的大小,这些因素直接决定疗效。三、突出简便

1.不需要特殊治疗环境。平衡针灸临床操作简便,不需要特殊的治疗环境、医疗设备、医疗条件,在农村、社区、训练场、工地、操场及火车、汽车、飞机、轮船上均可实施及时有效治疗。

2.不需要特殊医疗设备。平衡针灸技术实施过程只需一根针,操作实施过程不超过3秒钟。四、突出价廉

平衡针灸技术临床只需一根针(要求平衡针灸针必须使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一个棉球,即可达到理想治疗效果。虽然资金投入少,但技术含金量高。因为针刺的是神经,必须具备有一定的医学解剖知识才能有助于神经靶点的针刺疗效。平衡针灸适合于广大农村、社区和缺医少药地区。第二章 平衡针操作规程第一节 平衡针使用的针具一、无菌性针灸针

平衡针灸要求所有平衡针灸师必须使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中医进入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一)平衡针灸针具是在毫针基础上改进而成

基本构造是由穴位探测系统——针尖,信息传递系统——针体,针感显示系统——针柄三部分组成。(二)平衡针灸针规格

传统针灸毫针规格是以寸为单位,平衡针灸针具长度是以厘米为单位。分为1厘米(平衡针1号)、2厘米(平衡针2号)、4厘米(平衡针3号)、6厘米(平衡针4号)、8厘米(平衡针5号)。直径以毫米为单位,分为0.30毫米、0.35毫米(图2-1)。图2-1 平衡针灸所使用的毫针(三)平衡针暂用针具

在未制造出平衡针具之前,临床要求还是采用无菌性毫针。二、针灸注意事项(一)针具选择

平衡针针具要求应是对机体绝对安全的一次性无菌消毒针。(二)针刺前检查

针刺前应对针尖、针体、针柄进行检查,对针体弯曲、针柄松动者应立即停止使用。(三)据情施针

在针刺时还应根据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病情、胖瘦、针刺部位来选择不同型号的针具。对体质肥胖的病人,穴位在肌肉丰满部位可选用稍粗稍长之针,相反则取稍短稍细之针。为了安全起见,刺入1.5厘米可选用2厘米(平衡针1号)针具,刺入7厘米可选用8厘米(平衡针4号)针具。第二节 平衡针针刺体位

正确的体位是保证针刺安全有效的关键,是防止发生滞针、弯针、折针、晕针的有效措施。现将临床常用的针刺体位简述如下:一、正坐膝直位

正坐膝直位主要用于下肢部的平衡穴位。如降脂穴、过敏穴、肩痛穴、癫痫穴、腕痛穴等(图2-2)。图2-2 正坐膝直位二、仰卧位

仰卧位主要用于头面部、胸腹部、上肢部、下肢部正侧面的平衡穴位。如急救穴、痛经穴、胸痛穴、头痛穴、降压穴等(图2-3)。图2-3 仰卧位三、俯卧位

俯卧位主要用于头颈部、脊背部、下肢部的背侧面平衡穴位。如臀痛穴、调神穴、乳腺穴等(图2-4)。图2-4 俯卧位四、仰靠坐体位

仰靠坐体位主要用于针刺头面部平衡穴位,如腰痛穴、胃痛穴等(图2-5)。图2-5 仰靠坐体位五、俯伏坐体位

俯伏坐体位主要用于针刺头后部及颈后部的平衡穴位,如臀痛穴、乳腺穴等(图2-6)。图2-6 俯伏坐体位六、侧伏卧体位

侧伏卧体位主要用于针刺头部侧位上肢及下肢侧位的平衡穴位,如耳聋穴等(图2-7)。

图2-7 侧伏卧体位七、正坐体位

正坐体位主要用于针刺上肢、头顶部平衡穴位,如颈痛穴、感冒穴、偏瘫穴、提免穴(图2-8)。图2-8 正坐体位八、正坐肘直位

正坐肘直位主要用于针刺前臀部位的平衡穴位,如胸痛穴等(图2-9)。图2-9 正坐肘直位九、正坐曲膝位

正坐曲膝位主要用于膝关节部位的平衡穴位。如肘痛穴等(图2-10)。图2-10 正坐曲膝位第三节 平衡针取穴原则一、特异性取穴原则

特异性取穴原则主要是指全身性疾病不能从某个或某几个脏器部位来定位,而是通过大量临床实践反复验证终于发现了一些治疗疑难病的特定的靶点,这些特定的靶点实质上是通过刺激外周神经,将信息传导到中枢靶轴,依靠自身调控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如感冒穴、降压穴、降糖穴、调神穴等(图2-11)。图2-11 特异性取穴原则二、交叉性取穴原则

交叉性取穴原则主要是指左右、上下大交叉的一种取穴方法。是针刺上肢的平衡穴位通过中枢调节对侧下肢的病变。上肢的疾病取下肢对侧相应的平衡穴位。如治疗臀部疾病取对侧臂丛神经支配的肩关节部位的臀痛穴,治疗膝关节病变取对侧桡神经支配的肘关节部位膝痛穴,治疗踝关节病变取对侧腕部的踝痛穴,治疗肩关节病变取下肢对侧坐骨神经支配的肩痛穴,治疗肘关节病变取下肢对侧膝部的肘痛穴,治疗腕关节病变取下肢对侧踝部的腕痛穴等(图2-12)。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