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你自己的学习模式(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3 09:46:10

点击下载

作者:姚建明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开启你自己的学习模式

开启你自己的学习模式试读:

第1章 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学习是人类的本能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不断地学习能让你获得无穷的智慧低层次的学习是为了生存和适应环境一般水平的学习是为了成熟和获得技能高水平的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终身学习——是为了实现自我!我们需要学习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学习?怎样才算是“多才多艺”、怎样才能获得高效率的学习?存在“人生的起跑线”吗?我们的人生时时处处都是我们的起跑线!只要你注意“事实、习惯、态度”的学习和养成只要你遵从终身学习的理念!你就会切身地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许多人做事喜欢从“三个W”开始。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他们应该属于那种思维缜密,做事认真,爱学习的人。我们这本讨论学习的书,就是为爱学习的人准备的。按道理说并不是只有他们才热爱学习。但是,对待学习,态度是第一重要的。所以,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人,缜密思考、态度认真就是学习开始的第一步。“三个W”,即“Why、What、When”。针对学习来说,就是:我们为什么学习?我们需要学习什么?我们在什么时间(时候)学习?我认为,这三个问题很好回答,而且、似乎并不需要回答。因为,不学习就不能生存;不管学习什么,只要你抱着认真的态度,都会是一种收获;至于什么时候,什么时间学习?回答就是——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终身学习。

你可能会说,这样说太笼统,太“口号”了吧。是呀,对于“明白人”我们不需要解释太多,本身“明白人”就是因为很好地学习了,才变明白的。但是,这个世界上能有多少“明白人”呀?有彻底明白的人吗?没有!所以,我们还是要慢慢地、细细地讨论“三个W”。

1.1 何谓“学习”,为什么要“学习”

有胆有识是成就伟大事业的基础,它们是永不磨灭的,所以也能够让你不朽。一个人掌握了什么样的知识,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真的学识渊博,任何事情都难不倒他。无知的人就如同把自己困在一个没有光明的世界里。知识和勇气就好比人的双眼和双手,只有知识没有勇气的人,是不会有所作为的。——《智慧书》(4)

我把这章的题目表述为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也就可以说,学习是为了快乐,快乐是为了生活,快乐的生活就是人生的全部意义。

1.1.1 学习是人的本能

刚出生的马驹要站起来。它用力把前面的两条腿伸直,支撑起身体的一部分。它开始活动后腿,用力一蹬,不但没有站起来,还来个“马趴”。它喘着气,重新爬正,前后腿一起用力,啊!站起来了,晃晃悠悠地站起来了!踉踉跄跄地站起来了,迈着步,走着,跑着,蹦着。这是一幕多么显明的学习、成长过程,又是一幕多么生动的生命本能活动。

人有意识,人的学习是人类超越生物的本能活动之一。如幼儿学走路时,他心里已有了许多大人自由走来走去的活动情景,他很想知道走路的滋味。在大人们的鼓励和召唤中,他站在那儿往前探着身子,刚一迈步,噗的一声来个“马趴”,他也许摔疼了,哭了,但扶起来,他还要迈步!刚一迈步又来个“屁蹲儿”,孩子坐在那儿“琢磨”着,那眼神、那表情太有趣啦。孩子终于在跌跌撞撞中走一步、两步,直到学会跑步(图1.1)。

幼儿们的这种学习一直被人赞赏和羡慕,它体现了人类最本源、最和谐的天性。他们真是随时随地地学习,运用所有感官、能力、思想、情绪去学习,向周围的一切学习。他们毫无顾忌地吸取一切信息,不怕疼痛和失败,反复地练习。图1.1 婴儿的学习能力是最令

本质上来说,学习就是身体的条件人赞叹的反射和大脑记忆的结合,因此可以把学习归为本能,这也是生物进化的一种方式。

然而,条件反射和记忆仅仅表述了先天性学习的需求。准确地讲,我们可以把学习分解为先天性学习和后天性学习两种。先天性学习以生存为单一目标,身体的条件反射和对环境的适应是它的主要特征;后天性学习以改善生存环境为目的,是通过积累、观察、整理和归纳而进行的。所以,先天性学习属于人和动物共有的本能,而本能是属于先天性行为;后天性(学习)行为,是需要对事物进行逻辑分析、判断,还需要对已掌握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所以,只有高智商的人类才能做到。

1.1.2 学习是生存和适应环境的手段

动物要在后天环境中求得生存和种群延续,首先要依靠先天遗传的种群本能行为,但这种先天本能只能适应相对固定或变化较小而缓慢的外界环境。所以,动物和人为了生存下去,还必须通过学习获得个体经验。这种后天习得的行为经验可适应相对迅速的变化,与先天本能相比,其意义显然要重要得多。譬如,一只小羊羔通过不断地向羊妈妈学习,知道了哪里可以寻找到丰富的食物,知道了怎样躲避狼的追捕。如果小羊不学习,就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也就无法生存下去。

然而,学习对个体生活的作用和重要性的程度,在各种动物之间的差异很大。越高等的动物,生活的方式越复杂(图1.2),本能行为的作用也越小,学习的重要性就越大。在低等动物中,习得的行为很少,获得的速度也很慢,学习对其生活可以说不起什么作用。例如原生动物刚出生不久,其一生中的大部分动作就已出现了,后天所需要的反应也已大都具备。它们学习的能力很低,保持经验的时间也很短,因而学习的结果对它们生活的作用是很小的。图1.2 越高等的动物,生活的方式越复杂,就更需要学习

人是最高等的动物,生活方式极为复杂,固定不变的本能行为最少。人类行为的绝大部分是后天习得的,学习的能力以及学习在人类个体生活中的作用也就必然是最大的。人类婴儿与初生的动物相比,相对来说,独立能力低,天生的适应能力也低。可以说,离开父母的养育,婴儿是无法生存下去的。但是人类却有动物不可比拟的学习能力,可以迅速而广泛地通过学习适应环境。如,种植谷物,获取粮食,靠的是学习;战胜毒蛇猛兽等天敌,对付可怕的瘟疫,靠的也是学习。总体来看,人和自然界的其他动物如狮子、老虎甚至麻雀相比,很多方面都处于劣势,人能够成为万物之灵,靠的就是学习。有句国外的名言,叫做“不学习就灭亡”。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发表著名的研究报告,题为《学会生存》,就把学习同生存直接联系在一起,可见学习对人类的重要性。

有时候,为了向学生强调学习和智慧的重要性,我会问他们一个问题:人跑的没有驯鹿快,人的力量没有大猩猩大,人跳的没有猴子高。那为什么我们是哺乳动物圈里的“领袖”呢?!大家都会下意识地去指指自己的大脑。好吧,难听的来了……是呀,人是凭借高容量的大脑,才体现出比其他动物的“高贵”。可是,如果一个人不去使用他的大脑,那就只能是——连“畜生”都不如。

1.1.3 学习可以促进人的成熟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生理和心理会逐渐成熟。但成熟并不是完全脱离环境和学习影响的纯自然过程。学习对成熟的影响作用,首先得到了动物心理研究的支持。许多心理学家的实验研究发现,动物,尤其是初生动物的环境丰富程度,可以影响其感官的发育和成熟,也会影响其大脑的重量、结构和化学成分,从而影响其智慧的发展。

一个具体的实验是这样进行的,实验者将幼鼠分成三组:对第一组给予丰富刺激,使它们的反应越来越复杂;让第二组在笼中过着正常的生活;第三组与环境刺激完全隔离。80天之后对三组幼鼠进行解剖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在大脑皮层的重量和密度方面,第一组最优,第三组最差;在与神经冲动的传递密切相关的乙酰胆碱酯酶方面,三个组也呈现重大差异,第一组含量最丰富,第二组次之,第三组含量最少。第一组和第三组相比,在4~10周的实验中,前者大脑皮层的重量与厚度增加,神经胶质细胞数量增多,神经突触增大或增多,乙酰胆碱酯酶含量更丰富且活动提高,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的比率也有所改善。

关于人类学习对成熟的促进影响,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可以通过技能的练习来促进儿童的成熟。“儿童年龄渐长,自然及社会环境影响的重要性将随之增加。”

关于对初生婴儿眼手协调的动作训练的实验研究说明了学习和训练对成熟的促进作用。经过训练的婴儿,平均在3.5月时便能举手抓取到面前的物体,其眼手协调的程度相当于未经训练的5个月的婴儿的水平。这就说明了学习、训练对成熟的促进作用,学习促进了潜能的表现和能力的提高。有学者的研究表明,在婴儿出生后的四五年里,除了营养条件外,缺乏适当的学习训练或教育不当,也会给脑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有人研究聋哑人死后的大脑皮层,发现控制视听器官的部位趋于萎缩;对先天盲人复明后进行测验,发现他们眼运动不规则,难以集中注意于一点,不能精确地区分圆形和正方形。印度狼孩卡玛拉回到人类社会时虽然大约已七八岁了,但智力水平仅相当于6个月的婴儿;她死时大约16岁,可只相当于三四岁幼儿的智力水平。所有这些研究与事实说明,早期的学习、训练以及相应的文化环境,对人的感觉器官和大脑等机体功能的发展是有着一定影响的。

据此,对儿童的帮助,要以其成熟程度为依据,又绝不能等待成熟。应该在合适的“生长点”上将恰当的学习内容、合理的训练方法和教育方式结合运用,促进其生理和心理的成熟。

人文素质和文化修养是人的成熟的标志之一,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文化修养。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大量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特别是精神文化,如文学、艺术、教育、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成果尤其需要我们通过学习去获得,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缺乏一定文化素养的人不能算作真正健全的人,现代社会的新型人才必须是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人。

心理成熟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学习可以优化人的心理素质。一个现代社会的新型人才,应该具备诸多方面的良好心理素质,如高尚的品德,超凡的气质,敬业的精神,目标专一的性格,以及坚韧不拔的意志,等等。现在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不就是:你的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IQ)要高,这是必需的,更必需的是你的情商(Emotional Quotient,EQ)也要高。这些都可以通过学习来达到。正如萨克雷所言:“读书能够开导灵魂,提高和强化人格,激发人们的美好志向,读书能够增长才智和陶冶心灵。”

1.1.4 学习是文明延续及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美国著名民族学家,原始社会历史学家摩尔根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可概括为三个时代,即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在蒙昧时代,人类世代地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的森林中,以野生果实、植物根茎为食,还有少部分栖居在树上。随着地壳的变化,气候的改变,人类不得不从树上移居地面,学会了食用鱼类、使用火、打制石器、使用弓箭、磨制简单工具等生存的本领,世代相袭。到了野蛮时代,人类又学会了制陶术、动物的驯养繁殖和植物的种植。这一时代的后期,还学会了铁矿的冶炼,并发明了文字,从而使人类历史过渡到文明时代。

由此看来,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就如同一场规模宏大而旷日持久的接力赛(图1.3):前代人通过劳动和生活获得维持生存和发展的经验,不断总结,不断积累,不断提高,形成知识和技能,传给后人;后辈人在学习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丰富和提高,以适应时代与环境的变迁。如此代代传递,便形成了一部人类文明延续发展的历史。图1.3 学习是人类知识传承的重要手段

显而易见,野蛮时代的人类如果不世代相袭地向先辈学习使用火,就只能像自己的祖先一样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文明时代的人类如果不世代相袭地向先辈学习畜牧业和农业,也只能像自己的远祖一样靠现成的天然产物为食。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人类文明在一定意义上存在加速发展的趋势,所以学习活动对人类社会的作用更加明显。

18世纪的技术革命以蒸汽机的出现为标志。那时,格里沃斯、纽科门、瓦特等革新能手,通过学习,掌握物理学、机械学等知识,设计、制造、试验,最终发明了蒸汽机。19世纪的技术革命以电力为标志。而这一新生产力的创造是无数人学习、创造的结晶。奥斯特发现电生磁,法拉第发现磁生电,建立电磁感应定律,麦克斯韦又建立电磁理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德普勒研制出高压输电技术,等等,从而促使人类进入电力时代。20世纪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空间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又一次证明学习的巨大促进力。当前的信息时代,我们只要考虑一下这个事实:以极便宜的价格买到性能优良的个人电脑,自由地在网上漫游,不出门而立知天下事,就不能不惊诧于科学技术给现实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不能不心悦诚服地承认学习对我们人类的文明与进步的重要作用。

1.1.5 推动学习的四种力量

进入21世纪,人类和社会的发展速度都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学习对我们的作用更大、学习也变得更加重要、更加受欢迎。它们最强烈的体现在推动学习发展的“四种力量”——新知识、新闲暇、新失业和新个人道德。1.获得新知识

知识的更新程度早就令很多人“瞠目结舌”了,广播电视、互联网、报纸杂志都在反复地强调。人们正在越来越快地发现前所未有的、令人震撼的事实真相。各种新鲜事一天天与日俱增。没有人能阻止它,也没有人能深刻领会它。

你读过莫言先生最新的作品吗?使木材马上具有防水和防火功能的新型化学物质怎么样?在远离亚马孙河上游源头处发现的石油如此丰富,甚至所有南美国家的政治都将因它而改变。如今人们在说,是震动引起了恒星的形成和分解……你愿意和自己的同代人保持联系吗?如果愿意,就必须学得更快更多。不出一年,你就会揭开比亚里士多德一辈子了解的还要多的事实真相!2.享受新闲暇

海量的信息传递、不断提速的交通能力、更高效率的工具,都在为我们创造出更多的“新闲暇”。我们已经对此并不陌生,甚至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现象。然而,它也变成了一件多么令人难以理解的奢侈品!愕然、惊奇、讨厌,这都是人们对“新闲暇”的态度!在休闲方面的多数问题,社会传统都无法提供满意答案。

从手工劳动者到工业巨头和大学校长,工作日都正在缩短,假期延长了。人的智力不过才刚刚开始向文明社会渗透,而一个独立的想法就能自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整个世界弥漫,一转眼便能改变商业、制造业、信息产业、人类社会……许多事物威胁和破坏着社会的进步,新闲暇就是其中之一。而正是这些社会特征,使文明人处于比原始人更高的层次。据说,“衡量文明的标准,就是放弃眼下享乐留作将来备用的能力”。但是,已经从世世代代劳动者和思想家身上得到回报的新闲暇,几乎看不到眼前有什么值得为之奋斗的东西;因此它便停下来,沉湎于短暂的欢乐。而一辈子沉湎于这种闲暇似乎是不值得提倡的——即便是对一头猪也是如此。为了躲避这一灾难,从长远来看只有一种办法可以解脱:必须在勤奋地工作和有益的娱乐之间“调和”出自己优秀的品格,这就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地学习。3.应对新失业

第三种力量即新失业,它似乎还没有在现代社会中整体地显现出来。但是,新时代的来临,使得各个行业都在发生着深远的变革,使工程师每天都在失去工作岗位,而他们曾经是这些领域的行家。文明的社会也给我们带来了“文明的”发现:要想雇用那些在工作中能充分显示才华、欣然承担责任、甘愿付出体能的人,已经越来越难了。工业化的发展导致了所谓的“技术性失业”,现在,我们又必须加上时代发展速度的提升导致的“发展性失业”。看看那些知名企业的招聘广告,几乎都有一条赫然在列——有工作经验的优先考虑,怎样才能有工作经验呢?什么工作才最适合我们,或者说什么工作才需要我们呢?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经验、训练新技能,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就不得不去学一门新的职业(图1.4)。4.培养新的个人道德

第四种力量是新的个人道德。这听起来有些奇怪,但它代表的东西能立即获得你和大众的认可。越来越“平等的”社会,意味着每个人越来越具备个性化的发展和个人道德。大众化的“社会进图1.4 要在每个碗里都有我们步”、虚伪的爱国主义、哗众取宠的体育的“肉”金牌、只是代表“什么的”GDP。越来越被看成是整体的社会道德败坏。我们总是渴望能有一批批的“社会精英”具备高尚的社会品质,这样我们就需要相信:想真正活着的人,必须竭尽全力培养最高尚、最优秀的个性特征。构成社会的个性基数。总之,要想充分发挥潜能,首先必须搞清自己的爱好和天赋。这是一个人必须做的,只有系统地、愿望强烈地这样做,才能最大限度巩固你的优点。于是,我们开始学习,越来越多地渴望培养独立个性、在某些行业领域得到最大乐趣、取得最大成就的人,正在受到知识的感化。

1.2 “学以致用”真的那么“现实”吗

多才多艺,拥有许多优异才能的一个人,抵得上许多人。他把生活的乐趣传递给朋友圈里的人,从而丰富别人的生活。众多优异才能给生活增添了快乐。从一切美好的事物中受益是一门伟大的艺术。既然自然让人类浓缩了它的精华,发展至最高层次,那么就让艺术培养人的品位、训练人的才智,在他们身上创造出真正丰富多彩的微观世界吧。——《智慧书》(93)

比陆地宽阔的是大海,比大海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人的内心世界。我们总爱说——知识的海洋,你现在打开电脑,随便找一个搜索引擎,去搜索一个你需要的知识(点),迎面扑来的信息何止于海洋。所以,信息社会的学习更注重于知识的“选择”,而不在于知识的“积累”。我们从几个有趣的小故事开始。

1.2.1 九则小故事

1.三个旅行者

三个旅行者早上出门时,一个旅行者带了一把伞,另一个旅行者拿了一根拐杖,第三个旅行者什么也没有拿。晚上归来,拿伞的旅行者淋得浑身是水,拿拐杖的旅行者跌得满身是伤,而第三个旅行者却安然无恙(图1.5)。于是,前面的旅行者很纳闷,问第三个旅行者:“你怎会没有事呢?”第三个旅行者听后笑笑说:“当大雨来时我躲着走,当路不好时我小心地走,所以我没有被淋湿也没有跌伤。你们的失误就在于你们有凭借的优势,认为有了优势便少了忧患。”图1.5 我们需要学习什么?态度永远是第一位的!

三个旅行者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先学习对待事物的态度。机遇总是倾向于有所准备的人,而心态的准备永远是首要的。2.赢得起,也输得起

一次残酷的长跑角逐。参赛的有几十人都是从各路高手中选拔出来的。然而最后得奖的名额只有三个人,所以竞争格外激烈。一个选手以一步之差落在了后面,成为第四名。他受到的责难远比那些成绩更差的选手多。“真是功亏一篑,跑成这个样子,跟倒数第一有什么区别?”这就是众人的看法。这个选手若无其事地说:“虽然没有得奖,但是在所有没得到名次的选手中,我名列第一!”“重在参与”?我不想说这句话,一是这也太阿Q了,二是人生的机遇有限,我们不能都只是“参与”。有句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经验是成功之基。我们要说锻炼了意志、获得了经验。关键是告诉我们:人生中,输和赢都是需要学习的!3.不被接受的礼物

佛陀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那人用尽各种方法诬蔑、诋毁佛陀。最后,佛陀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呢?”那人答:“当然属于送礼的那个人。”佛陀笑着说:“没错。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不就是在骂自己了吗?”于是,那人摸摸鼻子走了。

只要心理健康,别人怎么想、怎么看都影响不了我们。若我们一味地在乎别人的想法或说法,为人处世就会失去自主性。所以,要学习如何正确地看待自己以及正确地看待别人的评价。4.每秒摆一下

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放在了两只旧钟当中。一只旧钟对小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可是我有点担心,你走完三千二百万次以后,恐怕便吃不消了。”“天哪!三千二百万次。”小钟吃惊不已。“要我做这么大的事?办不到,办不到。”另一只说:“别听他胡说八道。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滴答摆一下就行了。”“天下哪有这样简单的事情。”小钟将信将疑。“如果这样,我就试试吧。”小钟很轻松地每秒钟“滴答”摆一下,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它摆了三千二百万次。

要学习做事,学习做“小事”,学习“一步步”地做事。5.为何而学

某机关有个人老是闷闷不乐好像很难过。办公室有个新来的同事,觉得很奇怪,便问他为什么难过。他说:“我怎么不难过?年轻时,我的上司爱好文学,我便学着作诗、写文章,想不到刚觉得有点小成绩了,却又换了一位爱好科学的上司。我赶紧又改学数学、研究物理,不料上司嫌我学历太浅,不够老成,还是不重用我。后来换了现在这位上司,我自认文武兼备,人也老成了,谁知上司喜欢青年才俊,我……,我眼看年龄渐高,就要被迫退休了,一事无成,怎么不难过?”

经常听到某个人(同学)诉说某门功课没有学好的理由:不喜欢那个老师,不喜欢那个课本,不喜欢……我们究竟为什么而学习?学什么?小目标而言是为了我们自己,学习生存的技能;大目标而言是为了社会,学习是人类知识传承的必要手段!为了别人“高兴”或者“不高兴”,而学什么、不学什么,他首先就不具备独立的人格。6.变如果为“马上”

美国有位心理医生,在他退休的时候著作的病例就有3000多种,医生的成就让人钦佩。可他的所有学生们不愿让他离开,请求他做最后一次演讲。这位心理医生没有说太多,他说:“我们人人都是自己的医生,我们就是太放纵。”人生最大的障碍就一句话:“如果”,人们总在说: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将会如何如何,如果我要不那么做就好了,等等,根治这一疾病的处方就是把“如果”改成“下一次”,下一次我一定如何如何,下一次我会做好的。人生路很漫长,唯一没有的路就是回头路,我们要把上一次的挫败当作下一次的经验,这样才能走出人生的辉煌!

现在是中国的又一个“马年”,我想,我们是不是更“激进”一点,心理医生说把“如果”改为“下一次”,我们统统改为——马上!7.和尚过河

老和尚携小和尚游方,途遇一条河,见一女子正想过河,却又不敢过。老和尚便主动背该女子趟过了河,然后放下女子,与小和尚继续赶路。小和尚不禁一路嘀咕:“师父怎么了?竟敢背一女子过河?”一路走,一路想,最后终于忍不住了,说:“师父,你犯戒了?怎么背了女人?”老和尚叹道:“我早已放下,你却还放不下!”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心胸宽广,思想开通,遇事拿得起、放得下,才能永远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心灵净化的学习尤其重要!8.授人以鱼/渔/欲?

一位游人旅行到乡间,看到一位老农把喂牛的草料铲到一间小茅屋的屋檐上,不免感到奇怪,于是就问道:“老公公,你为什么不把喂牛的草放在地上,方便它直接吃呢?”老农说:“这种草草质不好,我要是放在地上它就不屑一顾;但是我放到让它勉强可以够得着的屋檐上,它会努力去吃,直到把全部草料吃个精光。”很多人持有“便宜无好货”的观点,明明是物美价廉的优质商品,如果你免费赠送给他,他可能怀疑这是假冒伪劣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图1.6)。图1.6 授人以鱼/渔/欲?

这个故事我们听过了不知有多少次,多少个“版本”。一直对怎样才能授人以渔,感觉不是能很好地做到。现在的这个太好了,授人以“渔”是很难做好,但是授人以“欲”,“忽悠”别人,大家都很擅长吧。我们要培养学习的欲望!9.跳上月球

有个妈妈在厨房洗碗,她听到小孩在后院蹦蹦跳跳玩耍的声音,便对他喊道:“你在干嘛?”小孩回答:“我要跳到月球上!”你猜妈妈怎么说?她没有泼冷水,骂他“小孩子不要胡说”或“赶快进来洗干净”之类的话,而是说:“好,不要忘记回来喔!”这个小孩后来成为第一位登陆月球的人,他就是阿姆斯特朗。

人的一生一定要努力避开一种人,那种时常泼你冷水的人。“热忱”就是一种热情,一种对人的热情、对事情的热情、对学习的热情,还有对生命的热情。人的热忱如果被浇熄了,真是很可惜的事。

这个故事是“编”出来的吗?听说,贴在哈佛图书馆的“校训”就是“编”出来的。这些我们不用去管,我们只是知道学习能让我们热情地去学习我们想要的东西就可以了!

1.2.2 人生的起跑线

别让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这句话,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提了。可是,它依然是“忽悠”了很多人。第一次听到这句话,就让我想起了一件事情。西方星占学的生辰占星术中,分有两个派别,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如何确定人的生辰时刻。一种是从“你”进入妈妈肚子开始,也就是计算受精的时刻;另一种是“你”从妈妈肚子里出来开始,就是计算“出生”的时刻。我想,历世几千年的“星占学”都不能精确地确定人生从何时开始,那某些人是如何“规定”人生的起跑线的呢?话又说回来,我们的人生有起跑线吗?如果说有,那就应该说,人生的每时每刻都是我们的起跑线;如果说没有,那就应该说,我们是每时每刻都要跑在人生的正确的道路上。

这样就带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尤其是针对少年儿童,究竟什么该学?什么不该学?!

有些人学习是因为别人都在学,有些人是因为天生喜欢,有些人是为了安身立命。孩子们是什么都不懂的,漫长的学生时代,大多的选择由家长作出。家长们满怀着各种希冀,为孩子思前想后、百般操劳。他们的种种苦心,最是能让人感动连连。然而善意不一定能结善果,在做选择的时候,满腔的爱是不够的,弄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为了什么,才能更好地达到目的。

那我们应该学什么呢?孩子们应该学什么呢?

首先是态度。前面的故事是不是都很值得回味?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人生的态度决定了人生的高度。孩子们的态度怎样培养?答案是——习惯!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的一生中,超过90%的时间、经历是由习惯所支配的。行为心理学家甚至做过一项测试:大多数人的某个“习惯”,不管是好的习惯还是坏的习惯,只需经历26天就可以养成。换句话说,一件事情你重复做26天,第27天你不做了,你会感觉到——不习惯!所以,每当学生的家长咨询到我(尤其是小学生),孩子上学时应该注意什么?我的回答就是培养他良好的习惯——学习的习惯、生活的习惯、待人接物的习惯。具体到学习就是那三句老话: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对待考试。

其次是技能。学习(教育)的首要目的是教会孩子立足社会的本事。学习不是为了找到工作,但学习了那么多年找不到工作养不活自己,确实是大大的悲哀。学校给了孩子一方净土,以便他们修炼成才,往后在社会里闯荡。一个人需要有谋生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自我保护的能力等,这些都是学习(教育)的任务。

再次是丰富的感觉。孩子们得学会感受生活。所谓君子不器,没有家长会愿意自己的孩子将来过着机器般的生活。一个人活得精彩,心灵的富足很重要。美丽的图画,优雅的音乐,甚至是数字的规律,语言的抑扬,都能给予人美好与快乐(图1.7)。有些快乐是出于本能体会到的,更多的快乐却是通过学习才懂得欣赏的。博学之人活得丰富,他们或兴趣广泛,或情有独钟,却总能在所爱、所钻研的事物里获得快乐。生活中的许多点滴,也需要我们有一颗善感的心。学习(教育),也要让孩子们爱上生活,去发现人世间的美与好。图1.7 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

再者就是爱思考的头脑。神奇的自然规律,规矩的社会法则。大到宇宙,小至水滴,都充满了奥妙与哲理。太多的事情需要思考。思想和意识是最难以驾驭的,但它们是最珍贵的。不是每个人都要成为哲学家,但每个人,都应该有自我,都应当有自己的生活。学习(教育)给了孩子寻找自我的途径。

最后是人格。能活出自己风格和人格的人是少数。可我们依然觉得学习(教育)可以发现、改变、提升一个人的人格。

听起来有点玄乎,似乎很空洞。但是,时光一去不返,关于孩子的每一次选择,都需谨慎,更应及时。分数、名次、荣誉很重要,真的很重要。如今的教育体制让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东西的重要性。然而,一切过后,当走出校园后,真正剩下的是什么?不会有人追究你过去风光与否,不会有人关心你当年怎样过关斩将,大家只能感受到眼前的你,你的性格、你的能力、你的态度、你的风度。教育不是培养做题机器、考试天才。题目只是手段,不断地学习才是整个人生。

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明显的学与教,也有潜移默化的教与学。知识是教不完的,也没有教完的必要。能力和态度,才是核心。只不过这两者过于抽象,既没有分数予以量化,也排不出名次分不出高下,便渐渐成了形而上的托词。其实,如果孩子开朗、健康,对生活充满向往,会为了自己渴求的付出,他的学习一定是成功的,他受到的教育一定不是失败的。

我们需要学的很多,多得天花乱坠,渐欲迷眼。然而剥去层层外衣,最本质的,也就是几个简单而质朴的字:学会做人。

1.2.3 多才多艺

我们这一节开头的《智慧书》中提到:多才多艺的人,会给自己和他周围人的生活带来快乐!

那么怎样才会被称为多才多艺呢?字面的解释是:文武双全、全知全能。实际上,多才多艺本身就有着很大的相对性,比如,一个小学生的眼里,大学生的哥哥、姐姐当然是多才多艺啦!再有,具备多少才艺才称得上“多”呀!这些个可以说都没有定论,然而,如果你能持续地、多方位地、努力地去学习,相信你就是众多人眼里“多才多艺”的那个人!“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老夫子似乎告诉了我们多才多艺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

数理逻辑、语言、空间感、肢体运用、音乐、个人内省和人际交流,被称为人类的“七种智能”。

我们是不是有了方向!能够完全具备其中智能的人是少之又少,但是,我们每一个人从出生开始以下的六种技能或称之为学习艺术是应该学习的。

人类在婴儿时期要学习肌肉运动,走来走去并触摸周围的物体。这就带出了我们应该最早学习的两种技巧(技能):第一,学习最低身体层次的自我管理艺术;第二,学习操纵客观物体的艺术。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育,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用符号(通常为语言表达)来交流。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领会很复杂的抽象联系,而且要具有概括能力。这是我们都要学习的第三种人所特有的专门艺术。可惜,从来没有人能完全掌握它,带给我们的经常是措辞混乱和造成尴尬的局面。不过,这也促使我们去不断地学习。

发展语言交流能力的同时,我们也在学习(发展)我们的人际交流能力。这是我们都要学习的第四种专门艺术。它会涉及一个人对自身的态度、话语能力和情感持续时间的控制技巧。这可以称之为是一门运用到极致的社会工程艺术。从来没有人能炉火纯青地运用它,在这门艺术面前我们所有人都是“小儿科”、“小学生”。学习和掌握这门艺术,要涉及社会学、心理学等多方面。

第五种被称为“普通的抽象联系艺术”,比如数学中出现的抽象关系及其在工程学中的运用方式。它们涉及对物质世界的科学思考和艺术体认的学习,会通过观察、统计分析和严格控制的测试来达到学习的目的。

第六种也是最后一种(其实并不是最后要学习的)艺术,就是对特定艺术的学习,如诗歌、雕刻、绘画、音乐等。此时的学习趋向于专门化,所以,并非一定人人都要掌握它。

不过,七种智能也好,六种学习艺术也罢,感觉还是有一些抽象、空洞。能具体一些吗?告诉我们最需要学习什么?!这个,真的不能,或者说是很难的。因为,第一,学无止境;第二,人各有志;第三,每个人的主观条件、客观条件的差异可谓大矣!一定要说出一些什么的话,我们可以列举出,三种长期存在的东西和三种有益存在的东西。三种长期存在的东西:地理学、心理学、数学;三种有益存在的东西:一种体育锻炼手段、一门艺术、一门外语。

为什么一定是这六门“功课”呢?真的不为什么。我想它们所体现的应该是人(类)的一些共性的东西。不过,最新的“脑科学”研究表明,这六种“东西”的学习能够很好地促进脑发育、脑健全。

我们总是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呀,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越来越体会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起码,你如果三天两头地跑医院,你还有时间做别的事情吗?再有,我们总是说,人需要“精、气、神”,神清气爽学习的效率也会提高。

一种锻炼手段,哪一种呀?这完全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只要能起到锻炼身体的效果,哪怕你参加的就是大妈们的“广场舞”呢(但愿不扰民)!一般来讲,对身体锻炼最能起到均衡效果的运动有两种,即游泳和爬山(图1.8),它们尤其适合于想锻炼身体、减肥,而又怕锻炼“过度”使身体“畸形”的爱美人士。图1.8 参加一项体育锻炼,最好是集体项目

锻炼身体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坚持。这真的是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坚持呢?三点要注意,第一,选择一种你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比如,学生选择篮球就比较合适,一是看完“NBA”,你会不由得产生到球场打球的冲动;二是,打篮球,很容易找到志向相投的“小伙伴”。如果能组织起一支自己的球队,如果还能经常战而胜之,相信就能坚持下去。第二,参加一项“最”适合自己的,这里的“最”我们指的是你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如果你就住在山脚下或者大海边,你最应该坚持的锻炼方式不就很清楚了吗?第三,人都是有从众心理的,尤其是男人。所以,你可以去参加某一个健身俱乐部、某支球队、某一个团体,让自己的集体荣誉感产生效应。

学习(掌握)一门艺术(图1.9),广义地来看,可以开发个人的学习潜能。即便是为了即时可行的目的,也可以掌握一种自娱自乐,甚至表现自我能力的一种手段。教育家为我们总结了艺术教育会给人们带来的10大好处。图1.9 学习(掌握)一门艺术(1)想象力和创意的开发:艺术的表现形式开朗奔放,艺术教育鼓励人勇于创新,学习以不同的角度思考和做事,想法不受传统束缚,适应激烈转变的社会和智慧型经济体系的人才需求。(2)提高毅力和解难能力:艺术能提高人的毅力,人们在学习艺术时会不断地尝试新的方法以达成目标。(3)专注力的培养:艺术创作对人有很强的吸引力,在色彩和不同材质的引导下,会慢慢培养出专注力。(4)延迟满足的能力:艺术创作需要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我们在过程中看见自己的作品一步步地走向完美,从中学习到延迟满足的耐性,而非要求什么都要立刻取得。(5)与社会沟通互动的能力:艺术创作鼓励交流,共同创作,同时增强人的表达能力,利于培养我们在社会上与其他人沟通和互动的能力。(6)达成目标能力:所有艺术和手工艺的创作过程都能够促进我们达成目标的能力,学会不半途而废。(7)计划性:绘画艺术里运用到大量几何、对称图形的运用;形体艺术讲究全身心的协调合作;表演艺术提高我们对自我和环境的协调、掌控能力。都会有效地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条理性等。(8)自我表达:艺术作品是人们表达自己情感体验与生活经历的最直接的途径之一,创作过程是利用非语言性的工具,把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感知,还有潜意识内被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全部都呈现出来。(9)开阔的视野:艺术开放自由的特色,让我们勇于面对评判,接受别人的意见,利于建立开阔的视野。(10)自我形象的建立:在艺术的领域里好与坏的界限很模糊,创作的成果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自信,更好地认识自我。

学习一门外语(图1.10),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更加显而易见了。就拿英语来说吧(据说,掌握了一门外语,再去学另一门,相当容易),考试、求职、升职、旅游都少不了它。粗略来看,起码有五大好处。图1.10 学习一门外语1.知识和信息通道

当今社会,最明显的体现在以下的三个方面。(1)互联网

互联网上大部分的网页都是使用英语。每天都在传播着无限的信息,其中一些要求读者会英语才能理解。熟练的英语可以让你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在聊天室里交谈,发邮件和享受其他服务。(2)新闻

我们收听到的国际新闻一般都是用英语广播的,比如CNN和BBC,其每天的更新速度比局域网还要快。如果你懂英语,那么就可以迅速掌握瞬息万变的世界。同样地,世界上很多国际性报纸也是用英语来书写的。(3)科技

几乎90%的科技期刊都是用英语撰写的。因此,如果你想了解现在的科技世界,先把英语学好吧。对于精通行业英语的专家们而言,能够和全球的同行无障碍交流领域知识将是多么有益。2.职业

外语能力和职业的关系,下面的两个方面相信大家都有体会。(1)提升你的职业生涯

如果你想在商界一展拳脚,英语绝对是一件制胜法宝。我们都要同那些说英语的国家互通贸易,因此英语也作为一种通用语言而被大部分国家使用。墨西哥的工程师通过英语从他的中国朋友那里得到了技术帮助,这种事情现在已经很普遍了。如果你精通英语,那么你就可以从美国的技术人员和专家那里得到对公司有益的支持。你也可以与那些把英语作为商业语言的国家做生意。现在很多公司都把员工的英语水平作为薪水的支付标准。(2)求职

英语是块敲门砖,帮助你获得很多来自全世界的公司提供的好工作。同时,如果你会英语,在你自己的国家里找工作并不是一件难事。拥有双语技能会让你的简历看起来更有吸引力。如果你能说一口漂亮的英语并且读写能力很强,你获得工作机会的几率将会比别人大得多。3.娱乐

英语很好,起码可以欣赏“原版”的美剧吧!(1)书籍

懂英语的人可以看美国人写的书,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人写的书,根本不需要翻译直接就可以享受原汁原味的文化。很多经典小说也是用英语写的,比如莎士比亚的著作。(2)杂志

世界上一些著名的杂志比如《Time》和《Cosmopolitan》都是用英语出版的。(3)电影

看原版英文电影不需要看字幕了。很多好莱坞电影的名字和英语电影对白经过本国语言翻译以后都失掉了它原有的味道了。这也是为什么总是好莱坞大片获得奥斯卡大奖?电影英语也是一门艺术。(4)音乐

学会了英语,你就可以理解那些你喜欢的英语歌曲到底在唱些什么。美国和英国的音乐是世界上最流行的音乐了,一些音乐家们还是想通过歌词来表达思想而不仅仅是音律本身。4.旅行

学会英语以后,你就可以去那些说英语的国家旅行了,比如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当然,你也可以用英语跟欧洲和亚洲以及全世界国家的人们进行交流。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说英语,在有些国家英语还是唯一的交流语言。能够说英语,问路就不再是一件难事了。另外,去一个陌生的国家旅行,旅行手册能帮你大忙,但是,旅行手册大多是用英语写的。如果你能听得懂别人说的话,理解周围发生的事情,那么你的旅行将会更有收获。有什么比在一家高雅餐馆里看不懂菜单里的牛排更令人觉得尴尬呢?5.个人满足感

学会一门语言的确使人感觉有满足感。直接看英文电影、英文小说本身就是一种“自我陶醉”。如果一位来旅游的英语国家朋友需要你的帮助,然后你用英语准确地告诉他一些重要信息,这些难道不令人觉得高兴吗?告诉你的朋友你正在听的一首英文歌讲述的内容,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吗?

在一个英语国家旅行时,能够用英语无障碍交流会让人觉得满足。当你结束一段谈话,潇洒地离开并对自己说“哈哈,那家伙说的什么我都知道”,这个时候你会觉得自己是多么酷!

如果告诉你,在校大学生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分辨不清方向,尤其是女生,你会感到吃惊吗?很不幸,这是事实。我开设“天文知识基础”的选修课已经12年了,每个学期的学生都过百。每个学期最少有2、3次我要带他们去“辨认星空、熟悉星座”。当我说到太阳、星星的东升西落时,总是有人在问:“老师,哪边是东呀?”最初我的感觉是,你好调皮,这个时候和老师开玩笑。然而,可悲的是,他(她)是真的不知道……我只能说,麻烦你每年的春分、秋分两天早点起床,去看看太阳从哪里升起,那里就是东……

地理学的重要性很容易被大众忽视,实际上,我们留意一句话,你就能明白我们大家都应该学习、学好地理学。记得那句话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就是说的地理,由此延展开来的,就是人文,就是社会,就是人生。我经常给人推荐一本书《房龙地理》,去读读吧,那根本就是地理、人文、历史、社会、政治、经济的“大杂烩”。而且是你一定喜欢吃的“大杂烩”。

而地理学并不是简单的辨识方向,它包含了整个的地球科学(图1.11)。相信人们对“2012年世界末日”还记忆犹新吧。如果你了解地球,熟知地理学,你就不会相信(或者是将信将疑)那些骗人的把戏。地理学能够让你了解地球,地理学能够让你了解世界,地理学还能够让你了解身边的东西——为什么你身边的水土养育了你这样的人,地理学还能让你成为“博学之士”,有句话不是说“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吗!图1.11 学习地理学可以让你成为“博学之士”

如果说地理学让我们认识地球、大自然。那么心理学就会带领我们去认识人类。许多人都忽视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心理学研究的东西,是人类学研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实际上,从普通的意义和范围上讲,学习心理学几乎不需要人来鼓励。所有人都习惯性的忏悔自己的罪过,忏悔自己对人性无知的罪过。由于觉得深刻理解人性太有现实意义,因此他们宁愿去忍受痛苦。因此而带来的误区就是:他们认为学懂了心理学就了解了世界,认为就解决了一件相当长久、相当绝对的事情。是的,只要地球和人类继续存在,人就必须和人相处。因此,学习人的艺术,要作为一件永恒且必不可少的艺术加以学习,而不是一劳永逸。

心理学能够告诉我们的,要比它表面让我们看到的东西多得多(图1.12)。生活中,许多的误解、野蛮行为和刚愎自用都是出于人们对个性研究的无知和自我的愚昧。你也许通过记忆能够掌握玩扑克遵守的游戏规则,却仍然玩不好,这是因为你不能摸清对手千变万化的个人伎俩和出牌习惯。你也许熟知各种礼节,知道什么时候鞠躬、握手、打手势,怎样使用筷子、刀叉和勺子,却仍然给那些在社交场合遇到的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因为你没有很好地了解这个人的癖好以及与他们打交道的方式。

你也许熟知法律和各项有关条文,可还是打不赢一场官司。你也许对政府行为理论方面的知识耳熟能详,但是,当你成为行政长官时,你却不能做到令行禁止。一切都由于你没有能深入地研图1.12 心理学究人,从而懂得这样一个事实:说到底,许多人仅仅是想通过控制个人来控制群众,然而,只有控制人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控制个人,对人的控制从来都不是从外部世界开始的。

我们每天遇到的,并不是人类学中概括的人性,而是社会中处处存在的个性,是具体到每一个人,每一句话,每一个心理活动和行为表情的东西。所以有人预言,就像我们这一代人在学习地理学、数学方面远远超过我们的先辈一样,我们的后辈,在对个性的学习方面会大大地超越我们。

数学的定义和作用相信大家都很清楚,我们就不需要再行总结了。但是,有几句“口号”性的话语我们还是要提,以提醒你对数学的注意。

我们的文明首先以数学为基础。基础数学的知识与运用是个人与团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基本概念的精练早在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及古印度内的古代数学文本内便可观见。

一切有关人性的知识都是数学。

一切行业知识都是数学。

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是数字、统计、规划、数学。

苏格拉底说:任何问题都能转化为哲学问题,任何哲学问题都能转化为数学问题。

高斯说:数学是科学的皇后。

中国关于命理的说法自古有天数、定数、易数、变数。

中国一切文化的起源太极或者说无极指的就是一种数量关系: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如此推演组合,繁衍宇宙万物(图1.13)。图1.13 太极生两仪

1.2.4 事实、习惯和态度

有的时候我会对朋友说:我宁愿去啃一本厚厚的书,也不愿意去了解一个简单的人。人是一种太复杂的动物,人的需求那就更复杂啦!不过,针对学习、学习什么本身,有一个人类通行的东西,就是,不管你想学什么,不论你的学习兴趣何在,我们都要从三样东西学起,那就是:事实、习惯和态度。

事实必须先学,因为不首先了解世界,不了解世界运转的原则、世态的沉浮与变迁,谁也不知道哪种习惯和态度更合理。无数个世纪以来,学校一直将教学任务集中于讲解事实上——这是对的!因为人们通过了解世界、适应世界,从而形成自己的习惯。正如苏格拉底所想,知识并非美德;但是,知识却导致许多高尚纯洁的行为发生,这不过是人渴望与人和谐相处的结果。至于态度——在怎样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方面,一直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所有人都如此!

因此,关于学习的艺术(方法)也许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进行细分。既存在学习事实的专门艺术(方法),也存在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艺术(方法)。每一种学习都要求采取适合自身的独特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某种特殊的途径、特定的分析、独特的实践模式。在具体学习时,必须优先地把这些方法清晰地整理、剥离出来。

我们这本书,本质上就是对学习方法、学习模式的探讨。细心的读者可能注意到,从开篇一直到现在,我们才刚刚简略地谈到了学习方法。一直是用大量的篇幅讲述知识和态度,我们不是偏离了主题,而是因为,太多的人只注重学习方法、学习模式,认为找到了学习的捷径。而我们要说,相对于学习方法、学习模式,了解事实和端正态度是永远需要先行的!而且,学习方法、学习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习惯!

1.3 “见缝插针”“无时无刻”“终身学习”

聪明且勤奋。勤奋可加快实现你反复考虑过的计划。蠢人常因匆忙而失败,他们无法掌握要领,行事缺乏准备。而智者则不然,他们常因拖延而失败,他们深谋远虑,再三斟酌,这种耽搁往往让他们无法及时作出正确判断。但是,做事敏捷就是好运之母。讲求效率,事不隔夜,可成就良多。“忙里偷闲,缓中带急”,确是金玉良言。——《智慧书》(53)

什么时间学习,我们说过了,这不是一个问题。我们并不是只能在专门的“学习时间”才能学习。所以,我们这里应该讨论的是:什么时间的学习效果最佳,怎样利用每天并不连贯的学习时间,怎样和我们大脑的时间周期合拍,以及怎样坚持不懈地把学习进行到底!

最终你会发现,把握学习的时间,还是态度的问题。

1.3.1 什么时间学习效率最高

说到效率,我们就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任何事物都存在它本身的周期性。春夏秋冬、月圆月缺(图1.14)、日升日落是大自然中最明显的周期性变化,我们生活周边小的环境周期、我们自己本身的生理周期等,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学习。而且,它们还会相互影响。充分地认识到我们学习的环境周期、身体和心理周期,学习效果肯定是会“事半功倍”的。

最新的人体科学研究也告诉我们:第一,人的生理机能尤其是脑功能还远远未被开发;第二,我们的学习,包含有意识的学习和无意识的学习两种,而我们接触和掌握的知识中的绝大部分是通过无意识学习获得的;第三,人类的学习是一种“全脑”的学习,但其中大图1.14 月缺是思、月圆是念,“周期”的作用无处不在脑也会存在一些“偏好”,也就是针对某一些学习内容,大脑的某些部位、某些机能会参与(运用)的更多。这样就似乎在告诉我们,首先,常态化的学习并不会造成脑疲劳,脑的功能开发是无止境的;其次,大脑是始终处于“开启”状态的,我们可以随时输入信息;再次,大脑也可以“轮休”啦!比如,解开一道很难的数学问题之后,我们可以展开画布;背诵了一段课文之后,我们可以欣赏一会莫扎特乐曲,或者有些专家告诉我们,某些事情干脆就可以同时进行。因为我们的大脑无论是输入信息,还是加工信息等,都是多通道、全方位的。1.大脑的“运行”周期和一天中四个学习的高潮期

可无论怎样,太阳落山了,鸟儿也会归巢,我们也会“犯困”。大多数神经学专家也都同意,我们的大脑远不是学习的机器,它更像是一大片生机勃发的丛林,每时每刻都在受生物节律的影响。

最明显的是24小时的太阳周期,也有研究表明人类的生理节律更接近于25小时的月亮周期(图1.15)。也就是说,如果你真的找到了你每天学习的最佳时间点,那要记住,这个时间点,你要每天向前“跳动”一小时。图1.15 最明显的影响是白天和黑夜,可是月亮的影响更加神秘甚至作用更大,太阳、月亮的双重周期控制学习的大脑

我们的大脑在运行时,存在两个明显的学习周期。第一个是高低精力周期,第二个是放松紧张周期。它们分开或者共同的作用显著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与知觉。学习者常常在上午后半段和黄昏精力集中,而在下午中后段比较悲观。我们的思维在一定的低时间段里会莫名其妙、不切实际地消极,而在周期的高时间段里会表现积极。这些脑运行模式或“学习节律”似乎与众多的脑研究者所描述的昼夜节律一致。

但是,它们也存在有个性的差异。比如,内向性格的人认为,他们在一天最初三分之二的时间里紧张度更高,效率更好;而外向性格的人则认为,他们的“良好时间”是在一天的后三分之二时间段。不过,专家的研究也提示我们,通过改变睡眠、练习、控制饮食和调节暴露在阳光下的时间,可以改变这些节律。

生理学研究认为,一天之内有4个学习的高效期:如果你使用得当,可以轻松自如地掌握、消化、巩固知识。

清晨起床后,大脑经过一夜的休息,消除了前一天的疲劳,脑神经处于活跃状态,没有新的记忆干扰,此刻大脑的认知、记忆都会很清晰,学习一些难记忆而必须记忆的东西较为适宜,如单词、定义、事件等的记忆。你会发现即使“强记”不住,大声念上几遍,记熟的可能性也强于其他时间,这是第一个记忆高潮。

上午八点至十点是第二个学习(记忆)高效期,体内肾上腺等激素分泌旺盛,精力充沛,大脑具有严谨而周密的思考、认知和处理能力,此刻是攻克难题的大好时机。

第三个学习(记忆)高效期是下午六点至八点,这是用脑的最佳时刻,不少人利用这段时间来回顾、复习全天学过的东西,加深印象,分门别类,归纳整理。也是整理笔记的黄金时机。

入睡前一小时是学习与记忆的第四个高潮期,利用这段时间来加深印象,特别对一些难以记忆的东西加以复习,会不易遗忘。

当然,学习的时间规律,对于不同的人来说,理应是不同的。我们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时间规律和习惯。但是,作为人类共性的东西还是可供我们借鉴。为提高学习效率,要善于发现并充分利用自己独特的最佳时间段,同时,要养成在固定的时间进行学习的习惯。2.生物钟可以改变我们的记忆和认知

从人体内部的生理变化来看,人体在一天中,矿物质、维生素、葡萄糖和激素水平的变化程度高达500%。它当然会深深地影响我们脑的效能和学习效率。这一点我们很容易理解,比如说,人生病了要吃药,医生就会告诉你什么时间吃什么药、怎样吃。据说,最佳服药时间是在白天血压节律峰值之前两小时,服药量可以比血压降至低点时减少三分之一,几乎是“事半功倍”呀。学习也是如此,每个人也有自己身体的生理(生化)节律或“时钟节律”。是不是在效能峰值时操作与学习,不仅能影响到你做什么,还能影响到你做得好不好。就记忆而言,一般来说,我们的短时(表层)记忆在早晨最好,下午效率最低,而长时(深层)记忆则相反,一般是下午最好。

在一天之中,我们的体力和注意力会时高时低,大脑也是一样。大脑的一个关键的时间周期之一约是90分钟。我们的大脑在低周期段时,收到的信号是“沉住气,我需要休息、整理”。所以,我们不妨身体(整体)也休息、整理个5到10分钟。而且,大脑的这个90分钟周期是左、右半脑交替兴奋的,这也提醒我们,在安排学习时要注意类似语言的学习和分析推理类的学习应该要交替进行。有研究指出,一般人的学习节律具有以下的时间架构:

上午9时至11时,大脑完成短时记忆的有效性要超出平均值15%;

上午9时到中午12时,具有最佳学习效率的学习任务是机械学习、拼写、问题解决、测验复习、撰写报告、数学、理论和科学;

中午12时至下午2时最适合运动、定向任务、文书工作、操作、音乐、计算机工作、唱歌和艺术;

下午2时到5时,最适合学习文学与历史,以及运动、音乐、戏剧和手工熟练任务。

当然,有些人属于早起的“布谷鸟”,而另一些人属于晚睡的“夜猫子”,学习者的最佳学习时间存在着2到4小时的变化。3.最好的学习状态——flow(畅快)

根本上来说,我们的大脑并不是为了学习而生的,它是为了人体本身“应付”生存而存在的。也就是说,大脑的第一作用是为身体预警、示警,然后打开身体的信号传递系统去解决生存中所遇到的问题。或者这样说吧,你对大脑的刺激“过度”,它就会认为它的主人——我们的身体出现了生存危机,它所启动的就是一系列的“应急”措施;而如果你不去刺激你的大脑,它当然不会高效率地工作,它会“休眠”以节约能源。而这些都不能够使我们的大脑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那么,大脑更喜欢在什么样的状况下工作呢?

研究表明,大脑/边缘结构的激活和抑制是获得好的学习效果的关键。积极的、建设性的学习氛围可以减少大脑的“警觉度”,使得大脑甚至整个人体都处于放松状态。这在生理学方面与激活5-羟色胺(促使人体精力旺盛)系统和压抑儿茶酚胺(控制人体的应急激素)系统紧密关联。

对于大脑和人体来说,最好的学习状态我们称之为flow(畅快)状态。可以说,这是一种“迷失”状态,处于这种状态时,所有的自我意识和对于时间的知觉都逐渐消失,剩下的只是纯粹产生快乐地痴迷于经历本身。儿童、青少年和运动员比普通成年人更会经常地发现自己处于这种状态之中。当你的技能、注意、环境、意志和时间节点都一致时,这种flow状态就更可能出现。而就学习而言,当你面对的挑战和你的掌握处于同样水平时,这种状态最容易出现。

一般认为,当挑战比你的能力更强时,你会产生焦虑;当你的能力超过挑战时,产生的是厌倦;而当挑战和能力相匹配时,会产生有力的撞击——你会获得惊人的成功!记住这样的时刻,让自己明白自己怎样才能进入flow的状态,那你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就会很容易。下面的一些建议,应该有助于你进入flow状态:(1)不太简单也不太难的学习材料,但要真正具有挑战性(最好是学习者自己挑选的,以便于和个人相关联);(2)低到适当的应激,总体放松(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应激);(3)沉浸于专注学习和做事的“单一”状态(而不是自我意识或处于低评价层面上);(4)好奇和期待(当学习者对于特定学科、特定事件发生兴趣时,最容易在此基础上产生注意,激发最好的学习状态);(5)迷惘(只是短暂的、不连续的,可能会是一个触动flow开关的因素)。4.大脑需要“整理”和休息

要求学习者长时间集中注意将会事与愿违,因为许多的学习任务需要大脑进行有意识的加工,必须经历大脑中深刻的内部加工才能获得“意义”。这种在每一新学习经历之后的“停工时间”也是大脑在强化记忆中“刻印”的时间。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可以将间歇休息结构化,也就是有意识地安排诸如分散活动、内容停顿或其他学习的替代,可以进行同伴学习、绘制学习“心理地图”或进行实体的项目工作。更可以深呼吸或做一些有利于身体和大脑放松的活动以保持精力旺盛。我们从各种器官接收的信息每秒钟何止千万,它们刺激神经并促使大脑对其加工,为了整合、处理数据,学习者必须集中注意力,如果从外部持续输入的信息超过某一个量值,我们的大脑会下意识地转移注意,以便于处理已输入的信息。所以,此时我们应该做的是停下来,让脑筋休整一下,实际上,往往是在这个时候许多最好的想法会“突然跳出来”,让我们灵机一动(图1.16)。我们把这种时间称之为深入的学习或叫做创造时间。

根据学习材料的不同,这种停顿、加工的时间和方式也不同。主要是考虑两个变量,一是学习材料的新颖性和复杂性,高度复杂和新颖性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加工时间;二是学习者的背景知识,所学知识的低背景当然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时间。大致的流程为:图1.16 学习中,适当的停顿下来思考(冥想)往往会产生灵机一动的效果

而且,我们的大脑还需要进行适当的深度休息。当我们(大脑)处于比较低级别的学习状态时,会更容易出现疲劳,学习效率低下。促使大脑出现疲劳的原因很多,生活中的高应激状态,焦虑的情绪和长期处于某种威胁之中时,最容易产生脑疲劳,也就不适于学习。一个常常被人忽略的问题就是睡眠的缺失会极大地造成脑疲劳,人在睡眠时,我们的大脑也在休息,而且,它是我们最需要的一种深度生理的休息——就像是“死去”那种。至于多少睡眠时间是我们所需要的,这个是因人而异的,最重要的是你的睡眠最好能进入REM(做梦状态),据说,这样的睡眠使得大脑有“整理内务”的时间——重构通路,清除不相干的心理碎片,加工情感事件等。这很像是你的电脑在“清理桌面”,删除不必要的信息,让电脑(大脑)变得更快、更加有效。你可能也会说,古人不也有“头悬梁、锥刺股”吗?那不是在剥夺睡眠时间吗?似乎也有效果呀?好吧,我们可以告诉你,睡眠时间短的学习者在要求机械记忆的学习环节里表现得较好,但是在要求耐力、创造性和高水平问题解决的情况下,睡眠时间长的学习者要有优势得多。5.性别与学习周期

依据身体激素对脑的影响的研究,女性的月经周期可以影响该月的学习效率(图1.17)。较高的雌激素似乎能够转化成较好的语言和好的运动技能。图1.17 女性的体温变化和月经周期,研究表明它们与身体激素变化和学习注意能力呈“正相关”

雌激素可以促使脑细胞更活跃,增加身体的敏感意识和脑的灵活性。在前半个月经周期里(14或15天),女性的学习会变得更有效,因为当身体充满这种荷尔蒙时,脑会经历愉快、性唤起、生存状况良好、具有热情和强烈的自尊感。这会带来良好的注意和记忆能力。然而在后半个月经周期,黄体酮会随雌激素一起出现。黄体酮能引起大脑血流、氧和葡萄糖需要减少,产生迟钝和无动机行为。它也负责安静与接纳的感觉。尤其是在月经前的最后5天,雌激素和葡萄糖水平都下降,没有有效的雌激素以促使生存状况良好感,没有葡萄糖以平静焦虑不安的情绪,学习会受到负面的影响。

有趣的是,研究发现男性也有类似女性的荷尔蒙周期性的变化。也就是说,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感觉某一周学习好像是处于高操作水平,而下一周却“脑子死了”并非不正常。不过,这样的一周里,会给你带来较高的空间感应能力和较好的音乐欣赏能力。还有,与女性同居的男性,会显示出与同居伙伴月经周期同步的体温周期,就像女性的荷尔蒙涨落一样,也会影响到他的性能力、注意力、免疫力和学习效率。

1.3.2 “见缝插针”“无时无刻”

合理的学习,科学的用脑,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和最好的方法。我们反对头悬梁、锥刺股(图1.18),可是,在某些必要的时段,必要的场合,我们也需要具备强迫自己进入学习状态的能力。但是,最根本的还是要学会利用时间。比如,时间的合理分配;在有限的时间里拿出我们最好的学习状态;以及,锻炼身体、磨炼性格,使我们能够更有效率地学习、工作。图1.18 头悬梁、锥刺股违背合理学习原则,但是真的需要进入状态时怎么办?1.强迫自己进入学习状态

手头的工作必须完成;明天就要考试了,各种原因造成自己没有太多的时间准备;马上就要开始教授一门新课,自己似乎还没有绝对的把握等。我们知道应该绝对避免出现这样的状态,可是,各种原因、各种的条件不具备,我们还能怎么办呢?亡羊补牢吧,利用自己手头的时间,使用一切合理的手段让自己清醒,让大脑处于高度灵敏状态。实在不行,现代版的头悬梁、锥刺股你可以试试?这里我们为你提供一些尽快集中注意力的手段。(1)设定积极的目标、运用心理的力量

这里的含义是什么?就是当你给自己设定了一个要自觉提高自己注意力和专心能力的目标时,你就会发现,你就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并做到专心致志。(2)相信自己的自制力、培养对专心素质的兴趣

相信自己具备足够的控制自己的能力,不受自己和他人的不良暗示干扰。平时注意多做一些短时间集中注意力的训练。找到一些让自己迅速进入状态的独特手段(适合你自己的)和方法。(3)善于排除外界干扰

要在排除干扰中训练排除干扰的能力,这是可以做到的。(4)善于排除内心的干扰

在这里要排除的不是环境的干扰,而是内心的干扰。排除一种骚动、一种干扰自己的情绪活动、一种与学习不相关的兴奋等。这个时候,自己要首先身体进入状态,再逐渐带领自己整体进入状态。(5)节奏分明地处理学习与休息的关系

张弛有道。永远不要熬时间,善于在短时间内一下把注意力集中,高效率地学习。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也同样针对学习状态。(6)空间清静

你开始学习,一坐在那里,书桌上与此无关的全部东西清理干净,大脑中不相干的内容置之脑外,这就会高效率。(7)对感官的全部清理、训练

我们清理了自己的书桌,顺带还可以清理我们的视觉、听觉、感觉等方方面面的东西。平时这种感觉上的专心训练也是进行注意力训练的有用的技术手段。(8)不在难点上停留

也许这个难点只是暂时的,逐渐深入的、连续的学习就能够克服。如果不太影响理解后面学习内容的东西,可以先放一放,但是内心里是要时刻留意的。

还可以注意一些小细节、小手段。比如:凉水洗个脸、站起来做做体操、给自己做一个局部按摩;同时告诉自己,我能行!我有能力,有毅力;还有,如果任务完不成,那就……死定了!2.充分利用时间,让大脑“左右逢源”(1)掌握学习的最佳时间

要学会利用时间,首先要学会“在最合适的时间,做最合适的事情”。我们前面向大家介绍过大脑的最佳学习时间,熟悉它们。关键是最佳的学习时间针对每一个人是有差异的,这就需要你花一点时间和精力,找寻、总结一下自己的最佳时间,加以充分合理的应用,一定会事半功倍。(2)把学习时间“量化”

假设这个学期你有7门课程要学,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作一个表格,把7门课程针对自己的相关情况“量化地”表达进去。具体来说,就是把7门课程进行“排队”,根据它们排队的情况,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比如:

A—数学、B—外语、C—语文、D—政经、E—科学、F—美术、G—计算机,然后我们可以设置影响自己学习时间的相关因素,如:重要性、喜好程度、强弱度(是否自己的强项)和紧迫度(考试的难度或距离考试的时间等)等。最后按照1~7的顺序给予量化,列出表格(表1.1)综合考虑。表1.1 学习时间“量化”安排表

表1.1当中,紧迫度是按照是否需要考试而排名的。现在看来,数学的学习时间要长一些,而政经的时间就要相对给得少一些了。(3)学习项目的有机组合

不管人类大脑是否具有左、右分类的特点,我们每个人在学习时都是有所偏好的。比如说,学习物理学会让许多女孩子头疼,而上美术课对某些人来说就像是玩一样等。我们就可以利用我们的个人特点,做一些学习的组合。可以先做一个小时的数学题目,然后完成一幅美术作品;也可以背诵几十个英文单词之后,抄写一课作文;还可以演算完物理定律之后,唱一会歌,或者干脆就出去走走。总之,始终让自己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和学习状态。也是在合理和科学地利用我们的大脑。(4)琐碎时间用来做琐碎的事情

关于利用时间,曾有一个极妙的比喻:使用时间就像打包货物一样,任何一个小空隙都不要放过。

生活中有许多琐碎的事情要做,比如削铅笔、整理房间、收拾书包等,这些琐事占用的时间虽然不多,但累积在一块儿也是相当可观的。如果把这些事情都攒在一起做,必定会占用大块的时间,影响学习。解决的办法就是:利用琐碎时间,分别完成。比如,利用学习间隙的休息时间削削铅笔、整理一下书桌等,不仅不会占用正常的学习时间,而且,由于在做这些事时,大脑得到了良好的休息,将会使之在接下来的连续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效果。(5)适度的“浪费”是为了更好地利用

有的人从早到晚地学习,除了吃饭睡觉的时间,几乎不离书桌半步。这种方法看似十分珍惜时间,实际上,这些人的学习效率还不如那些经常到室外蹦蹦跳跳的人们。因为再聪明的大脑也会有疲倦的时候,只有依据大脑的生理规律充分的调整和休息之后,才能保持旺盛的精力,开足马力,高效地学习。因此,不妨适当地“浪费”一些时间,到室外去活动活动,这样不仅能提高学习的效率,也充分地利用了时间。3.状态化、模式化学习能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

这里所说的状态化、模式化的学习,就是让自己进入某一个特设的学习环境,利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专做某事。这个思路是受到我的一位同学的启发,当时他正在准备英语的TOEFL考试,本来是一个赖床的家伙,可是在参加考试之前的一个月,他是每天定点起床,梳洗准备,早餐吃好,到考试的时间一定会坐在书桌前,按照TOEFL考试的程序一步步地做下来(做一套模拟题)。结果他理所当然地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因为,他的准备可以说是全方位的:身体的、心理的、模式的,使得他完全适应了考试环境,或者说,到了那个点,他、他的身体、他的大脑,就都明白去做什么,该做什么……

我们的大脑对长效记忆是更有效的,这就是“习惯”支配了你。所以,程式化、模式化的学习环境更容易得到短期的、立竿见影的效果。

1.3.3 “题外话”的项目会带来额外的效率

我是儿子学校家长委员会的委员,很难得的呀,因为全校2000多学生,只有6个委员。难得的不在于人数少,而是说除去我之外,其他的5个人都是“当官的”。我曾经就此问题问过校长,她的回答是,你本人是教师,我们希望你可以成为学校和家长之间沟通的特殊的桥梁。所以,我经常遇到家长们的咨询。问题最多的,还不是小孩子如何带,如何让小孩子学习。最多的问题是小孩子的空闲时间怎么样安排、管理。也是呀,现在国家、教育部强调“减负”,学生们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怎么安排呢?1.多读书、读好书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无车毋须恨,书中有马多如簇。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读六经。

这首诗对读书的好处说得很明白、很实在。而且,它的作者还是宋真宗赵恒。你会说“过时”了,不对,是你“OUT”了,没有从广义的角度去理解。如果现在让大家谈谈读书的好处,相信都会是“滔滔不绝”的。(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动物,一个根本的区别就在于有书籍可以作为我们可靠的文化传承。读书是将人类浓缩几千年的科技、文化快速习得的最佳方式。(2)知书达理。读书能帮你树立正确的三观,通过阅读,你能够与先贤们博古烁今,你能够与文人骚客们煮酒论歌,你能够从无数正反面的故事中,吸取教训,增长见识,去粗取精,形成具有正面导向性的三观。(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图1.19)。多读书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写文章就才思敏捷;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只要熟读深思,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了;读书可以使自己的知识得到积累,君子学以聚之。图1.19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4)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读书能帮你开阔视野,你不再局限于小小生活中的一隅,你可以无拘无束地畅游古今中外,学识遍布四海,随着读书范围的扩大,你也会练就出广博的心胸与远大的理想和信念。(5)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可以提高你的层次,提升你的综合素质,通过阅读,你不仅可以学会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方法,也能在无形中为自己增加一抹书卷文艺的气息,让你的气质更加出众。

我们不仅需要多读书,还要读好书。因为好的书籍就像飞机场的跑道,能帮助我们的思想起飞。2.看有益的电视节目,远离电脑游戏

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对我们的吸引力自不必说。实际上,看电视应该是一种更好的、更直接的学习,研究表明,信息的视觉输入占到了总输入的90%。关键是,我们看什么,怎么看?

看什么,人有七情六欲,兴趣越大的节目,当然是越有吸引力。然而,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我们应该做的是,逐渐地、有意识地培养我们的兴趣,让我们的兴趣尽可能与我们的需要更接近。比如说,我喜欢地理,中央电视台10套的《地理中国》栏目就对我有很强的吸引力。相信你也可以找到你的最爱。

怎么看?这是问题吗?当然是,如果你不能有计划、有节制地去看电视,你就会“陷进去”的。你可以给自己规定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设定要看的节目。学会规范性地管理自己的“电视时间”,你就会在看电视这件事情上获得正能量。

还有游戏,这个应该是绝对禁止的。原因只有一个,开发游戏的人,最大的愿望就是想让玩家上瘾,不然他就不“称职”。而一般情况下,你是会上瘾的。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和玩游戏有关。一个朋友的父亲,是中国科学院的院士,是我们崇敬的对象,但是有一次我们发现,老先生专门向单位请了两天假,在家里整整玩了两天的游戏,他说,他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一定要把这个游戏“迷惑人”的地方搞清楚!所以,至于我们常人,还是远离游戏吧,除非在长假期间。3.体育锻炼每天必不可少

7+1>8,这一观点现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是教育部部长给我们的提示,也是我们每个人需要坚持的。

而且,最新的研究表明,怀孕的女性每天在跑步机上运动20分钟,每周坚持几次,就会增加孩子出生时的体重。而出生时体重较重的孩子长大后比出生时体重较轻的孩子更聪明。目前还不清楚,这种聪明是否与智商的高低有关,但是,起码来说体重较重的孩子当然也就更健康,加之大脑容积与体重有关,这样的孩子也就可能聪明一些。

锻炼不仅对小宝宝和准妈妈们有益,实际上能够使每个人都获益。锻炼多的肌肉群会促进神经元的生长,至少进行锻炼可以增加大脑的供血量。即使很大年龄才开始锻炼也会对学习和智力发展有好处。有实验表明,和不经常锻炼的老年人相比,经常锻炼的老年人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持续更久。

不要强调你每天忙,没有时间锻炼,那就是你还没有真正地理解7+1>8的道理。排好每天的日程吧,坚持26天,你会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的。4.无时无刻地培养我们的性格和“非认知能力”

许多人都会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差不多相同的受教育水平,工作和生活的环境也是大同小异,那为什么某些人成功,而某些人会不成功呢?

我们知道,对智力成长进行早期干预,已经形成了多种的科学理论。人生最初几年对儿童大脑的健康发育的确太重要了,它们对于孩子未来的决定性作用是无与伦比的。但相对于干预大脑,以情感、心理和神经学路径为对象的干预方式对儿童发育晚期也会有效,而且相对而言比认知(智力)干预效果更好。人类智商的发育被认为在8岁左右会完全停止。但是,即使是进入青春期,甚至是成年阶段之后,执行功能以及应对压力和控制强烈情绪的能力依旧可以继续完善,而且有可能出现明显改善。

也就是说,你之所以能够成功,并不只是智力的因素,而更可能是——性格的力量!而且专家已经为你总结出来了成就你的未来的七种性格和五种“非认知能力”。

生理学家研究发现,在我们的大脑中,受环境影响最大的部位就是前额皮层,这里是心理和认知等各种自我调节活动的中枢。它直接连接着人体的“HPA——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系统,这一系统负责调节外部压力。当大脑和身体察觉到潜在的威胁存在时,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就是下丘脑。它控制着人的非意识生理特性,比如体温、饥饿和口渴。威胁来临时,下丘脑会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触发脑下垂体中的受体;随后,垂体释放代表信号的激素,刺激肾上腺素;继而,肾上腺又发出反应外界压力的糖皮质激素,引导身体做出一系列的防御性反应。这些反应,有些是我们可以察觉的,比如心跳加速、打冷战或口干舌燥等。而有些变化我们是不能够察觉的,比如神经传递素开始活跃、葡萄糖水平提高、心血管系统向肌肉注入更多的血液,血流中的炎性蛋白大幅增加等。生理学家把身体的这一系列应变过程,称之为“应变稳态”,研究表明,这一过程会对人体造成损耗。如果身体的压力应对系统超负荷工作,那么,它必然会在压力之下越来越虚弱,直至崩溃。更可悲的是,这一系统并不能区分不同类型的威胁,为了应对威胁,它会同时激活所有防御体系。

这就像一只弹簧一样,不断地压它、压它,它就会逐渐失去弹性,或者是造成弹簧的压力“阈值”过低,极容易产生反应。人体的压力系统也是如此,经常处于压力之中的孩子,往往不容易集中注意力,甚至不能安静地坐下来(多动症),也很不容易摆脱失望情绪造成的阴影。当然也就不能很好地学习。

所以,我们应该在从小培育智力发展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对自我控制能力、应对外界压力能力等的培养。也就是性格的培养。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都认为,影响人成功的七种最重要的性格,包括:勇气(courage)、自控力(sense of self control)、热情(enthusiasm)、社交能力(diffuse skills)、感恩(feel grateful)、乐观精神(optimism)和好奇心(curiosity)。

除去这些,为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尽早尽快地取得成功,我们还需要注意“非认知能力”的培养。它们包括:学习能力、工作习惯、时间管理技能、寻找帮助的行为习惯以及解决社会/学术问题的能力。

1.3.4 终身学习的理念

人生的问题,世界的问题。对于不断进步的人类来说,实际上就是不断学习和认识的问题。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适应社会发展。根本的手段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所以,认识世界就是学习世界,也是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要想与时俱进,不被社会所抛弃,我们就必须接受和理解终身学习的理念。

终身学习是一种理念,它源于“终身教育”的提法。20世纪70年代,以富尔为主席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发布了以《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为主题的报告书,第一次强烈地提出了当代教育所面临的危机、挑战和面向未来的重大主题,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念与走向学习化社会的目标,以及信息时代的学习。“学会生存”、“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等观念传遍世界。1973年,美国卡耐基高等教育委员会发表了《迈向学习社会》一书,描述了学习社会的构想,解释了从传统学习向新的学习方式转变的原则。1979年,罗马俱乐部发表题为《学无止境》的研究报告,提出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问题的新方案在于改革面向传统或面向现在的“适应性学习”,实现面向未来的“创新性学习”。这种“创新性学习”是以满足未来为目的的“前瞻性”和各个层面的“参与性”为两个基本的特征。1990年,世界全民教育大会通过《世界全民教育大会宣言——满足基本学习需要》。它告诉人们,当人类社会已经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时,它得以维系的基本前提是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应有的教育。这个全球性社会唯一不能浪费的资源,就是人的智力、创造力和想象力。进入20世纪90年代,欧盟发布《教与学:迈向学习社会》的白皮书,用以指导1996年欧洲终身学习年的各项学习活动。到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委员会发布德洛尔报告,即《学习:内在的财富》,提出学习的四大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以及“学会生存”。这份报告通过宣扬终身学习和学会学习,全面阐述了国际社会对未来人类学习问题的理解,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份学习宣言。

理念就是一种信仰。苏格拉底认为:“理念作为模型存在于自然之中”,“每个理念只是我们心中的一个思想,所以只有单一的理念”,“而所谓理念正是思想想到的在一切情况下永远有着自身统一的那个单一的东西”。在中国“理念”被认为是“理”的存在,所谓“理”,它表现为:①理是天地自然万物的本体或存在的规律;②理是事物的规律,是一切事物之根源;③理是宇宙论及价值论的解释及根据;④理是主体意识;⑤理是道德伦理观念、原则、规范。我们则把“理念”理解为:人们经过长期的理性思考及实践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精神向往、理想追求和哲学信仰的抽象概括。

终身学习就是要每一个人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适合其需要的学习机会和学习兴趣,就纵向而言,包括家庭环境下的学习、学校环境下的学习与社会环境下的学习的衔接,就横向而言,是正规体制的学习、职业学习与非正式教育体制的学习的协调(图1.20)。图1.20 终身学习是一种理念

终身学习的社会强调人的全面发展、重视个人自由、使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扩展人生的意义与目标。

通过终身学习我们希望实现:每个人都有学习的权力;每个人都有接受良好品质教育的机会;每个人的学习及成就都要被认可;每个公民都必须尽到终身学习的责任。

实现自我的终身学习就是承诺了自己会有一个开阔的人生和光明的前程。

而且,终身学习的意义在于,它告诉了我们:(1)学习是持续一生的历程。每一个人在任何生命发展阶段均须不断学习,学习不再是儿童或青少年特有的活动,成年人也要不断学习,才能有良好的适应性以跟上社会的变迁与时代潮流。(2)学习的渠道和方式是多元且弹性的。终身学习体系的建构涵盖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且各种形态的学习必须具有弹性、要协调统一,以满足不同阶层民众的需要。此外,不仅是学校,家庭、社区、社团、工作场所等均可作为终身学习的场所,学习方式也不再限于面对面的讲授,传播媒体与各种通信网络也可进行学习。(3)学习强调自主的精神(即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重视自发性学习,也重视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培养。所谓自发性学习意指学习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而自我导向学习的能力则代表一个人不但要为个人的学习负大部分的责任,且要知道如何学习。(4)学习内容无所不包,是一种“全人”发展的教育。终身学习的内涵必须是能帮助一个人成长,增进各方面的知识、技能与态度。在学习内容的广度上不仅学习新知识与职业技能,道德伦理、体能健康、人际交流、美学艺术等生活文化教育也同等重要。(5)学习是一项权利而不是特权。在终身学习的社会里,所有的公民在一生之中皆应有同等的学习机会,不论其出生、性别、种族、收入或居住地区等。传统的教育制度多为英才取向,越是高等教育,提供的机会越少,于是高等教育的学习便成为少数人的特权,这不但容易阻碍民主政治的发展,更剥夺了许多国民的学习权利。因此,终身学习倡导注重全民的学习权,尤其是弱势族群,其学习机会应受到保障。

我们强调终身学习。强调科学的学习理念,正是学习理念、学习方式和学习目标进步的一种体现。

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读书更是让我们乐在其中。南宋著名的思想家、理学家朱熹,用他的一首《四时读书乐》为我们这样描述了读书之乐: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拨琴一弄来熏风。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宋代翁森更是兴致盎然,为我们留下了他“发展”的《四时读书乐》:春山光拂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夏修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晖。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谂读书趣。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秋昨夜前庭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不觉商意满林薄,萧然万籁涵虚清。近床赖有短檠在,对此读书功更倍。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冬木落水尽千岩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第2章 学习是一门艺术

学习是需要用脑的大脑是为了我们的生存而存在的,不是为了学习学习需要环境,大脑也需要舒适的条件你知道存在许多不同的学习者和不同的学习风格吗?最常见的学习方法大致有12种你更接近哪一种?学习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系统的体系它是由学习者、学习引导者、学习媒介三方构成的每个人都需要学习,天才会除外吗?你相信天才是天生的?基因决定的?牙买加人怎么就跑得那么快,长跑我们就跑不过肯尼亚人原因何在——是“G×E”,而不是“G+E”

说到艺术,首先跳入脑海的就是一种很美、很享受的感觉。其次,艺术本身有着极强的规律性,艺术训练也很严谨;而且,艺术天才恐怕是最容易让人认识到并予以接受的。这些特点都适合描述我们的学习!第1章我们已经为你展现了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可以为你带来美的感受。这一章,我们会让你认识到:学习是一门艺术,认真的读书、严谨的训练、缜密的思考,学习的方法都需要“艺术训练”。我们还要谈谈天才,就是那些“神童”,他们真的是天生的吗?相比普通人真的不需要付出特别的努力吗?

我们会从人类脑科学的研究说起,为大家介绍学习的艺术。学习需要良好的环境,需要明白自身的特点去适应和创造学习环境。如何科学地、艺术地去学习,如何利用各种内在(我们的大脑)和外在(学习环境)的条件更有效的学习,是我们这一章的主旨。我们还会为你介绍各种各样的学习者、学习方式,为你在确立自己的学习模式“预热”。最关键的是,不论哪一种学习方式,都应该是学习者、学习引导者和学习媒介三者之间有机的结合,所以,我们为大家介绍“三位一理”的学习模式。最后,我们针对是不是存在天才,给出我们的想法。

2.1 基于脑的学习

依赖你的内心。尤其是当它被证明值得信赖后,更要如此。一定要倾听内心的想法。它是你家中的先知,常预测各种的事情。许多人都因疑虑自己的内心而致毁灭。但是,只是疑虑而不寻求更好的补救措施,又有什么用呢?许多人天生就拥有一颗忠于自己的心,总能给他们以提示,发出警告之声,提醒他们避祸免灾。追逐祸害是很不明智的,除非你想征服它们。——《智慧书》(178)

进入文明时代以来,人们一直试图破解人脑的内部机制。科学家们绘制脑的运行图,关注大脑中电流的流动,揭示右旋糖的代谢过程,测量脑中各个部件的大小,甚至跟踪神经元的生长过程。然而,我们的“思维器官”足够的复杂,使得研究者们一直也没有找到对脑机制的有效解释。他们把大脑的运行和存在比喻为水利系统、电话交换机、巨大的城市或是强力计算机,每一种比喻都代表着当时脑科学研究的最新成就。但是,似乎这些比喻又都不是很恰当,不能说明问题。

那么,神秘、机警的大脑像什么呢?丛林,雨林莽丛。大脑就像是一片还未被完全开发的丛林(图2.1),那么有活力、那么安静,又总是能迸发出无穷的生命力。图2.1 我们的大脑就像是一片神秘、安详、充满活力的热带雨林

丛林和大脑都有一套会受光照与天气模式影响的,存在于自身内部的生物钟系统;丛林在自己独特的生态系统中繁衍生息,需要土壤、空气和水的滋润,还需要地表、溪流、低矮植物、灌木和森林华盖之间的相互依存。大脑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系统,需要提供能量,需要血液和信息,掌管着我们的思维、记忆和情绪系统,在生存、性、呼吸和适应性、创造性之间相互协调;丛林法则就是生存法则,而我们的大脑的存在,从根本上就是为了我们身体的生存。

2.1.1 左脑和右脑

最早令人们注意到大脑的左右分区功能的,是美国心理生物学家斯佩里博士,为此他获得了1981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认为,正常人的大脑有两个半球,由胼胝体连接沟通,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在正常的情况下,大脑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工作的,来自外界的信息,经胼胝体传递,左、右两个半球的信息可在瞬间进行交流(每秒10亿个位元),人的每种活动都是两半球信息交换和综合的结果。大脑两半球在机能上有分工,左半球感受并控制右边的身体,右半球感受并控制左边的身体。

深入的研究表明,我们的大脑并不只是简单地左右分开。在我们的脑中,能量也沿着纵轴上下传输,从脑干到大脑皮层上下往复(图2.2)。我们的脑的确是从左半脑到右半脑进行空间变量加工,但加工时间变量(从过去到未来)时却是从后到前,神经肽通过血液进行循环影响我们整个大脑对思维、行动与反应的控制。图2.2 大脑的结构和各分区功能

不仅仅是前后左右,我们的脑同时在意识的许多水平上在运作,同时一次加工大量的颜色、运动、情绪、形状、嗅觉、声音、味觉和触觉等信息。大脑调集模式,理清意义,对于来自几多线索的日常生活经验进行分类、加工。也就是说,大脑进行的是一个复杂的多通道学习过程。即使看上去我们似乎是在有顺序地思维——想好一件事再想另一件事——这一错觉与脑的真实操作系统相去甚远。我们同时做着生物学的、物理学的、智力的和情感上的许多事情。事实上,大脑根本就不能进行单通道加工!脑不停地进行知觉登记(每小时超过36000个视觉刺激),监控我们的生命指征(心脏、激素水平、呼吸、消化等),不断地更新现状(匹配新的学习与已有表征)。另外,脑赋予每一件事和思想以情感,形成有意义的模式以建立大的画面,推断出有关所获信息的结论。这一切,都是在全脑进行的。

我们的大脑是全方位、并行工作的。所以,任何按顺序的、连续进行的学习模式都是违背脑科学的。尤其是许多教育者无意中用极端线性的、结构的和可预测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极大地抑制和限制了脑的学习能力。其结果往往是使学习者感到厌烦和挫败,永远也不能发挥出学习的潜力。

而且,科学家已经证实,一个人的脑就像指纹一样是全世界唯一的。每个人的大脑的体积和重量各不相同,受环境和先天、后天影响的差异变化也很大。所以,固定步骤、流水线式的学习违背有关人脑的关键发现——每个人的脑不仅都是唯一的,而且都以自己的速度扩展。如果,邻居家的小孩子3岁就可以进行常规阅读了,而你的宝贝都6岁了,读起书来还会磕磕绊绊,不要着急,这是完全正常的。思维和学习能力正常的发展在学习者之间可以存在着三年的差异。

左脑和右脑的简单区分是过于刻板了,并不是左脑就控制了身体右边的50%;而右脑就控制了身体左边的50%。一方面,大脑的功能是全方位的。另一方面,我们的两个半脑是不对称的。左脑负责了大多数的事情。想想看,我们的身体实际上是存在着许多的不对称的,我们有功能优势手、眼和耳。甚至于连疾病如肿瘤(胸、肾、鼻、卵巢和睾丸部位)都是更常生在身体的左侧。

这样看来,学习者中左右半脑的区分可能也是有一些道理的。一般认为左半脑通过有序的思维和变化模式使我们更有创造力,也就是思维脑;右半脑通过直觉了解许多富有逻辑的事物,更多地从直接的、情感的角度认识问题,视为情感脑。下面是一些左半脑和右半脑学习者经常表现出来的区别,我们姑且作为学习时的参考吧。

左脑支配的学习者可能:● 更喜欢有序的事物;● 从部分到整体学习得最好;● 更喜欢个体语言阅读系统;● 喜欢词汇、符号与字母;● 宁可首先阅读主题;● 思考时要汇集相关事实信息;● 更喜欢详细有顺序地教学;● 更关注内在经验;● 做事情需要结构性和可预测性。

右脑支配的学习者可能:● 更喜欢随机事物;● 从整体到部分学习得最好;● 更喜欢整体语言阅读系统;● 喜欢图画、图像和图表;● 宁可首先看见或经历主题;● 思考时要汇集有关事物之间关系的信息;● 更喜欢自然的、随波逐流的学习环境;● 更关注外部经验;● 做事情需要开放性取向、新意和意外。

2.1.2 学习情绪和心态

当某一种记忆是和我们的某一种情绪链接在一起时,我们的印象最为深刻。生理心理学家说:“情绪驱动注意,创拟意义,并有着自己的记忆途径”。极为畅销的《情绪智力》一书的作者告诉我们:“深信情感妨碍多数适应性选择的理性主义者完全使事情倒退。只依靠逻辑而没有情感能力会引导大多数人做出许多更为愚蠢的事情。”

从古代文化聚焦情绪(实际上忽略逻辑),到现代文化重新发现情绪的价值,我们走完了一个完整的循环,切实认识到情绪会赋予我们的逻辑以活力。而仅仅在几十年前,甚至就是当代的某些人的头脑中,都认为一个人展现自己的情绪是一种软弱的标志。强壮的男人不展现情绪,而同样的思维逻辑认为,柔弱就应该属于女人。这似乎导致了人和事的非此即彼。学习的过程也被认为是这样的,直到我们充分地认识到大脑中“杏仁核”的作用是专门用来加工注意、控制和储藏情绪的,而它接下来的步骤就是打开与“海马体”的连接开关,并将情绪内容带入记忆。难怪我们带有情绪的记忆印象最深。1.学习中情绪的作用

学习并不是一种纯智力活动。学习者包括教育者的情绪和态度对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情绪会影响我们身体的内分泌,而内分泌会严重影响我们的认知、记忆和意义的过程。态度可以是我们对世间万物的态度,对社会的态度,而最直接的当然是我们对学习过程本身的态度。

而且,态度与情绪密切相关。心理学家就认为两者相互统一,基本上就是一回事。态度是萌芽时期的行为。态度是神经和肌肉的内在体现,产生态度时,就像跑步运动员听到“各就各位,预备……”时一样。只要往前跑,他就再也没有了态度,他就是在做自己着手去做的事。因此,意愿促进的每种行为都体现出一种态度。这种态度与某种充满感情的腔调结合在一起。了解其中一个后,便了解了另一个。

情绪也不是孤立的,它存在于理性的神经网络之中,尤其集中于前额叶(两侧)和杏仁核中。情绪会促使大脑“唤醒”,而唤醒在人的所有心理功能中是最重要也是最先开始的一环。情绪唤醒显著地贡献于注意、直觉和问题解决。事实上,没有情绪唤醒,我们就不会注意到正在发生的事情——不会注意细节。但是唤醒太多也不好。如果过度唤醒,我们会变得紧张、焦虑和没有效益。更深入的研究也证明,我们的大脑并不是情绪加工的唯一区域,情绪不只是在脑中,而是在整个身体中运行。情绪状态或心境(图2.3),是由各种附属于细胞的神经肽(和神经递质)所产生的。我们作为情绪或情感的主体所经历的,是一种通过我们的脑和身体激活特殊神经元的机制过程,并由此刺激我们的生理器官,产生我们的行为。图2.3 情绪——心境——状态

而关于学习的神经元存在于大脑的中部神经系统。它是一块既不能读也不能写的原生脑,却为我们提供什么是切实存在的、真实的和重要的感觉判断。也就是说,它必须感觉到“真实”之后,才打开一系列的开关。2.最好的情绪状态

学习是一种心理、身体和情感共振的过程。在认知和记忆过程中,逻辑帮助我们设置目标、理清路线;而情绪方面则为不屈不挠的努力提供热情。当某一结果使我们感觉良好时,我们自然要选择它,而不去选择使我们不好的结果。我们允许负面情绪被加工,积极情绪被歌颂。我们会将情绪和学习内容的掌握和技能的学习放在同等地位。

最好的学习范式认为:有心理、心境和身体参与时我们学得最好。学习者准备得越充分,效果就会越好。身体生成感觉数据,传递给脑,然后将其与情绪和智力整合以形成用于最佳操作和决策的“三位一体思维”。某一方面的过于依靠或是依靠不足都会损害思维的质量。3.怎样利用(培养)情绪和情感的释放

情绪通过创造模拟有差异的身心状态来影响学习者的行为。一种良好的状态或者是有害的状态都是由特殊姿势、呼吸率和体内化学平衡所组成的一种精确凝固的“时刻”。去甲肾上腺素、抗利尿激素、睾丸激素、5-羟色胺、黄体酮、多巴胺和数十种其他化学物质的存在与否极大地改变着我们的心身结构。你也就看得出状态有多重要!它可以是我们所拥有的全部:情感、愿望、记忆和动机。我们由情绪驱动,我们做任何事情的动机都是情绪激发的。

这样也就会造成我们的情绪有有利和有害之分,那怎样才能保有良好的情绪和状态,摒弃和克服不良情绪对我们的影响呢?这里的关键就是:情绪培养和情绪释放。(1)情绪的培养● 大脑对情绪事件是优先加工的。● 当强烈的情绪出现时,大脑会被过度激发。● 情绪使大脑变得更加活跃,使之受到化学意义上的刺激,促使记

忆更佳。● 杏仁核唤醒越强烈,记忆痕迹越深。(2)情绪的作用(利用)● 情绪会激发或者约束学习。● 帮助我们确定什么是真实的,我们相信和感觉什么。而只有我们

的大脑“感觉正确”时,真正的学习才会开始。● 活跃的杏仁核和神经肽激活广泛的化学物质,触发和激活长期记

忆。● 通过运用非意识和“情感”水平判断,帮助我们更快地作出决

定。● 情绪会决定我们的价值观,而价值观的参与会帮助我们做出质量

较高的决策。(3)情绪的释放● 创设一种肯定和激发大脑状态的学习气氛。● 承认心身的作用,承认化学物质对于行为的作用。● 不否认情绪和情感的重要性,并给予重视(情绪和情感是有区别

的。基本的六种情绪是:高兴、害怕、吃惊、厌恶、愤怒和悲伤。

情绪由生物学的自动途径生成,情感则是在我们的文化和环境下

发展起来对于环境的反应,基本包括:担心、预期、挫折、玩世

不恭和乐观。情感的传播较慢,回路较多,而情绪总有通向大脑

的“高速公路”)。● 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有意义的项目,以及更多的个人选择,以“平衡”我们的情绪。● 经常参加某些活动或者仪式,用来调节我们的心身状态。● 尽可能地保持没有威胁,没有高度应激,提高人为底线的阈值。● 确保你的学习资源足以满足你的学习要求。● 建议开展小组学习和同伴复习、反馈方式。● 尽可能地应用无威胁的自我反馈评价工具。● 建立团队意识,提倡与他人一起学习、工作和解决问题,并建立

良好的沟通。

2.1.3 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最少应该包括心理环境、物理环境(光、声、色等)和学习者环境(视觉、温度等)。我们并不是强调学习环境,而是强调在尽可能的境况下,促使我们的学习效果达到最佳。1.视觉环境——颜色

多项研究证实了大多数人的感觉,丰富(学习)环境的关键因素是我们的视觉氛围。我们的眼睛每小时能记录36000条视觉信息,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感觉?你闭上眼睛想一下,这几乎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呀,或者,这样告诉你——把36000张100元的钞票铺在地板上,我们的大脑能在一小时之内记录它们每一张的信息(图2.4)!在我们的大脑所吸收的信息中,有80%到90%是通过视觉通道的。事实上,视网膜负责联结脑的全部神经纤维的40%。你现在可以理解,我们讨论环境对学习的影响时为什么会优先研究视觉的因素。

而颜色作为一项有力的学习媒介,一直被低估了。在关于言语线索和颜色线索在学习和记忆中的价值作用的测试中,学习者对颜色造成的效果感觉更好。甚至于改变记忆意图也不会影响颜色记忆的效果,说明“颜色记忆”可能是一种大脑的直接记忆。

为什么会是颜色呢?想想看,颜色图2.4 哈哈,这些都是我的啦,我全能“记住”它们!会对我们的嗅觉、味觉、视觉都产生直接的影响,那么,通过这些进而产生促使我们的眼睛从视场使我们焦虑、脉搏变化、唤醒和血流气中实际理出意义的主要成息的变化,也就是理所当然的。分是对照、倾斜、弯曲、

颜色属于电磁辐射中的可见光波线尾(视觉残留)大小和段。波长从400~760纳米每个波长都对颜色。这些成分,甚至在应着一种颜色,而颜色对我们的影响是我们有意识地理解它们之显而易见的。最常见的事例就是交通信前,我们的大脑就已经接号灯,红色示警,让你迅速停住;绿色收了。它们为我们的脑提给人安全感,告诉你可以顺利通行。春供对比和生动活泼的影像天到了,许多人都去郊游——也叫做以促进我们的学习。因此,“踏春”,实际上,从某种角度来说,“踏当老师或者学习的引导者春”就是“踏眼睛”,让我们的眼睛深度进行具体的、生动的比喻休息,恢复最佳状态。为什么?还记得时,我们的印象最深;改你去看眼科医生时,他会对你提什么建变学习材料的颜色可能会议吗?第一,安全距离读书,这个我们让你更深刻地记住它;学可能能够保持一段时间,很难坚持;第二,多看绿色,它对眼睛是最适宜的颜色(波长550纳米),而这种颜色充满了春天的田野;第三,多看远处,去郊游,视野开阔促使你远眺,这也就是保养你的眼睛。所以,“踏春”就是“踏眼睛”。学习当中颜色的“力量”也是不容忽视的,下面的内容有可能会给你一些有益的提示。

红色是参与和情感的颜色。它会使焦虑的学习者更为烦躁,使安静的学习者更加兴奋。它会触发脑下腺和肾上腺释放肾上腺素。可升高血压和加速呼吸,并刺激食欲和嗅觉。可说是餐馆的最佳颜色选择。

黄色是大脑易于辨认的第一颜色。与紧张、谨慎和理解相联系。黄色刺激乐观、希望与平衡的整体感觉。极适合用于教室。

橙色具有介于红色和黄色之间的特性。它是一种刺激学习的最佳颜色。

蓝色是使人宁静的颜色。它会使人感到安静,增加生存状况良好的感觉。当看到蓝色时,你的大脑释放11种放松身体的神经递质,可导致体温降低,出汗减少,胃口降低。蓝色会使得大多数学习环境和学习者产生稍微有点过于安静的感觉。

绿色也是一种安静的颜色。可引起血液组胺水平升高,导致对于厌恶事物的敏感性降低。学习效果类似于蓝色。

棕色促进安全感。容易让人放松,减少疲劳。是相对比较容易让人接受的颜色。

一般来讲,深(暗)色会降低紧张,增加平和感;亮色如红、橙和黄色会激发精神和创造力。但也会增加人的攻击性和产生神经质行为。灰色作为中间色调性能影响介于两者之间。

为了最佳地学习,应选择黄色、亮橙色、米黄色和黄白色。这些颜色似乎可激发人们积极的(学习)情感。当然,事情都是因人而异的,你需要尝试,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颜色”。2.动态生动的形象会产生深刻的记忆

什么是向我们的大脑传输信息的最好方式?阅读材料、小组讨论还是通过计算机?研究结果显示,这些传输媒介都不是。对于我们的大脑,具体而生动的形象是最有影响力的(图2.5)。神经生理学家告诉我们,这可能是因为:①大脑对于高对比和新颖性有注意偏向;②大脑感觉输入的90%来自视觉资源;③大脑对于符号、画像和其他简单的形象有立即和原生的反应。图2.5 高对比的、动态的形象最容易“打动”我们的大脑

想想看,想到父母的辛劳,是不是很多人脑海中出现类似“父亲”那幅画一般的图像;对于冬天的记忆,你眼前出现的可能就是小伙伴打雪仗的情景或者是脖子里雪团冰凉的感觉;提到动画片,我们就会“看到”猫和老鼠的追逐。

当与一组相似物体有不同时,大脑能更加迅速地从中识别出该物体。脑可以并行地加工诸如位置、形式、颜色和重量等的差异,这来源于原始的确保我们生存条件的优越性的认识。因此,在创造学习环境时,运用工作模型、基于实际项目的作业、信息媒介的变化(即计算机、录像、书籍、照相机、书写器等)和系列艺术品有利于我们快乐而丰富地学习。

对于我们可以触摸和操作的具体视觉的事物,我们记得最好,也做得最好。这就提醒我们,学习时要尽可能地多利用“外围学习设备”。我们的大脑会在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多种水平上,从外围设备吸收信息。

颜色、装饰元素、声音、嗅觉或其他刺激都是大脑优先加工的。这些要素都应在最佳学习环境设计时予以重点提示,具有积极肯定形式的外部(学习)设备、学习者的作品和他们描绘的变化、成长与美丽的图形可能都是强有力的表达载体。

或者这样讲,教师只用直接教学(讲授),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和记忆水平会直线下降,但结合差别化、生动的外部设备,无须大家做出其他特别的努力,学习效果和记忆持续时间就会显著提升。3.季节 光照 温度

由于我们的学习活动大多在室内,所以,影响学习的季节因素主要是光照的变化。阳光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吗?肯定的。太阳光的照射时间长短和亮度的强弱会影响我们体内的褪黑素和激素水平,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下丘脑(位于中脑区域)的一部分,生理学家称之为SCN(视交叉上核),直接从眼睛获得信息,设置我们体内的生物钟。会影响到我们的情绪、精力和注意力集中。而且,这里的每一个过程都会影响我们的心理状态,能不影响我们的学习吗?

季节光照影响比较明显的事例,表现在一种叫做季节感失调(SAD)的特殊疾病。病患者一般会产生抑郁症而强烈地影响学习。这种病的起因就是在冬季的月份缺乏阳光照射所致,一般女性患病的几率大于男性,离赤道越远患病的可能性越高。这也就是说,适合于学习的最好时间(季节)是日照时间最长的——北半球的六月到八月,南半球的十二月到一月。而这两段时间恰恰又是大多数学校放假的时间。所以,光照的季节因素对学习造成的影响(图2.6),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比如,在光照较少(较暗)的冬季月份里,我们可以通过人工的方法改进光照就能改进我们的学习。可以在学习时间、地点等方面做一些取舍和改变。图2.6 研究表明光照的时间和强度都影响我们的学习

然而,人工照明也会强烈地影响学习,起码从影响我们的视力的角度来看起到了影响学习的作用。这方面的研究者在学校里进行了照明影响学习的实验。他们将教室里原来照明用的荧光灯全部替换为全光谱光源(模拟自然光),然后比较更换前后的学生因病缺席率。在全光谱灯光教室里学生的缺席率比荧光灯教室少了65%。专家的解释是:普通荧光灯会提高血液中的皮质醇水平,这会造成抑制身体的免疫系统的结果。而且,荧光灯灯光有闪烁特性和刚刚能被听到的嗡嗡声,这些都会对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烈的影响。我们的大脑则会通过不断地(过度地)眨眼睛和明显提高血液中的皮质醇含量(克制紧张感)来应对这种视觉和听觉的刺激。

通过一项对160000名学龄儿童的研究显示,光照是影响学生健康和学习的一个主要因素。儿童到了六年级有50%以上会出现与光照有关的学习问题。在改变了学生的光照条件之后,同样的一批孩子,经过六个月的调整之后,视力问题降低了65%,疲劳降低55%,疾病传染降低43%,学习姿势问题降低25%。几乎所有的儿童学业成绩都有提高。

更为需要注意的是,长时间观看电脑屏幕和电视,也会使眼睛紧张。尤其是孩子们,人小眼球软,易变形,对视力尤其是对眼睛的伤害更大。而且,保持眼睛盯着屏幕会使身体非常紧张,容易疲劳。近距离持久盯着看比远距离放松地观看对眼睛的伤害要大得多。即使在学习时,强光也容易使学习者焦虑和烦躁不安。而低水平的光照对人有安静的效应,尤其是对年龄小的学习者。调整一个适度的光照环境,对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

环境和身体的温度也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高温环境会降低人的注意力、敏捷程度和速度。在人类的进化中,直立行走被认为是人脱离低等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另一个标志是人的大脑的容量变大。最近的研究表明,两者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大脑容积的增加也会增加大脑的温度,为了尽可能地降低大脑的温度,直立的行走姿势可以使我们离地面更远(地表的温度比较高)。

只需要一到三度的脑温变化,就会大大地干扰我们的脑功能。一般认为,太冷要比太热好,当然,温度适中最好。让我们的学习环境都像春天般的20℃如何?也不尽然,关键还是在于个性化,更关键的是学习者要明白,温度是影响学习的,而温度环境的调谐相对是比较容易做到的。4.植物和嗅觉 音乐和听觉

你经常在空空的(缺少植物)教室或是学习室看书、思考吗?有没有感觉到学习状态平庸或是兴奋度不高,是不是随时都想出去在草地上走走,换换空气。是的,那是因为你的学习环境需要植物的装点,它们会使你振作精神。研究表明,一棵植物可以影响周围10平方米左右的空间,可以帮助我们去除空气中的污染,增加空气中的负离子,使空气中更加饱含氧气。根据对宇航员的实验,利用植物提高室内的含氧量,可以增加创造性达10%。还有,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每次呼吸仅仅能用到10%~25%的肺容量。这样不好,因为不流通的空气会使我们的大脑“饥饿”,所以,不要忘记尽可能多地去做“深呼吸”,尤其是当你感觉到紧张或压抑时。我们的学习环境需要新鲜的、无污染的、含氧和负离子多的空气,最好湿度保持在35%~65%之间。这些都可以由植物来为我们提供,一般的选择可以是:棕榈树、竹棕榈、橡胶树、非洲雏菊、黄菊、垂叶榕、喜林芋属植物、白边铁树及和平百合等。

植物的清香或者花开的香气还可以激励我们有更高的创作欲望,能够接受更大的挑战,也能促使我们更好地与人相处(图2.7)。研究表明,环境中的气味可以影响我们的心情和焦虑水平、害怕、饥饿、压抑性欲。在对小白鼠进行的试验中,将薄荷气味注射入去甲腺素受体中,它们会始终“沉浸于学习状态”中。图2.7 花香会使人陶醉

一位研究者声称:“闻某物或某一物体的动作显然像思维的动作,你能感觉到心要去做……特别的香味甚至可重新有效引起特殊的最佳学习状态”。据认为,从嗅觉和味觉接收器输入大脑的信息,影响主要的脑功能,这些功能影响再生成行为、学习、记忆和情绪状态。香气足以促进学习、减少食物摄入、增加创造性和帮助放松。起码香味可以激发我们的愿望和平静我们的神经。

一股薄荷香气飘过,你感到变得有活力了吗?脑子更加清醒了吗?如果周围散发的是巧克力的香味、南瓜饼的气息或是新鲜出炉的面包的香气,你会感觉怎样?如果没有别的因素影响,那就试试你喜欢的气味吧!什么能够让你双眼放光?一些推荐可能对你有用:

薄荷、罗勒、柠檬、桂皮和迷迭香能够促使心理敏锐;

薰衣草、春黄菊、橘子和玫瑰可以镇定神经,鼓励放松。在学习场所播放音乐或者自己为自己制造一个音乐的环境,也会促进学习。不过,虽然大多数人都认可音乐对于学习的有利作用,但是,效果还是因人而异的。比如,一些学习者就需要绝对安静的环境,而约20%的低年级小学生喜欢在嘈杂的环境中学习。有些人喜欢读书时伴随着古典音乐,而另一些人就喜欢听爵士乐、流行歌曲。影响音乐效果的变量很多,文化背景、学习方式偏好、人格类型和先前的经验。而音量大小、音乐风格和乐器特色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这些都需要我们就像为自己挑选植物,环境颜色一样,精心选择,体察效果。音乐最起码可以帮助我们冷静下来;为学习做一些热身准备(身体的、心理的、头脑的),让我们放松,轻松的音乐还为我们增加快感,增加我们的创造力;在大城市里,它还可以克服噪声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噪声的环境下人的创造能力会损失8%,尤其是对于听力比较好的女性。最新的研究还告诉我们,音乐不仅能改善我们的学习环境,还可以改善记忆、认知、注意力和创造力。5.最佳学习环境

良好的光线、让人愉悦的色彩、适宜的温度、清新的空气伴着花香,还有悠扬的音乐回荡在室内,这样就可以造就一个积极的、让人充满创造力、能够提高学习效果的学习环境了吗?这样的环境就可以称之为最佳的学习环境吗?

最佳的学习环境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它包含了学习者内在的和外在的诸多因素。涉及心理学、团队合作、理论结合实践、学习材料工具和学习的情绪、物理氛围等太多的方面。更重要的,这些条件会因人、因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的学习状态而异,所以,很难一致性地界定一个最佳的学习环境。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在广义的界面上为大家提供一些建议:(1)学习环境必须与学习者的个人目标相一致(学习的心理环境)。这意味着学习环境必须是一个学习者能够达到他或她自己的个人目标的场所。(2)学习环境必须与学习者的生物特点、社会环境和认知方式相一致。这意味着如果在日光灯照明、坐得满满的、竞争的教室里进行抽象学习,对于一个需要空间和偏好合作工作的学习者来说是极不适合的。(3)学习环境必须为学习者提供所需要的资源(学习的物质环境)。除去学习材料、提醒、工具、运输工具和给养之外,必须向学习者提供足够的时间、支持和情景反馈。(4)学习环境必须提供一个支持性和积极性的情绪氛围(学习的外部设备和人文环境)。信任、温暖、安全和同伴接纳的感觉是关键所在。

2.2 五花八门的学习者和学习方式

事物本身及做事的方法。只注意事物本身还不够,还需注意做事的方法。坏的方式会毁掉所有的事情——哪怕你是有道理的和正义的;好的做事方式可对事情有所补益,可让“拒绝”冠冕堂皇,让真相更喜闻乐见,甚至让苍老的面孔增色一点。如何做事,至关重要。礼节可获得人们的好感。良好的风度给生活增添乐趣,令人愉快的表达助你轻松地摆脱困境。——《智慧书》(14)

学习环境的选择最终还是要取决于不同的学习者。学习者的类型不同、学习的目的和目标不一样,就会造成学习效果极大的差异。学习是一个能力、方法和效率“适量对接”的过程,既不能小马拉大车,也不能大马拉小车。所以,学习的艺术更多的是选择的艺术:学习目标的选择、学习态度和情绪的选择、学习环境的选择和学习方法的选择。

2.2.1 不同的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风格

每一个学习者都具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学习风格就是一个人经常采用的学习和认知方式,它是由你的人格特征、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所决定的。人格特征主要包括意志力、成就动机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性格取向;学习策略就是我们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所采取的一系列步骤,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学习方法;而学习倾向则包含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的选择偏好等。这三种因素造就了不同的学习者。1.学习风格的生理因素

不同学习者的生理差异会影响学习过程中的知觉风格(学习环境选择)、信息加工模式、记忆风格、思维倾向和情感控制能力等。(1)知觉风格

知觉就是人们认识周围世界的整体感觉。从学习的角度来说,大多数人的知觉风格分为两种,依据对外在学习条件(环境)的依赖程度,分为“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的学习风格。

场独立性的学习者往往倾向于以内在参考而不是外在参考来知觉事物,即主要以(也能够)自己独立的标准觉察、判断事物;而场依存性的学习者则较多地依赖外在参考来知觉事物,或者难以摆脱环境因素以及他人的影响,不能从复杂的情境中区分事物的若干要素或组成部分。

人们对于知觉风格的研究较早,也较为有成果。这是因为,相比较其他表现要素,知觉风格要更明显、直接,对其表现行为的测量手段也比较完善。更重要的是,它构成了认知风格的总体框架,其他的认知风格都对其有外延性。知觉风格学习者的主要特点见表2.1。表2.1 知觉风格学习者的主要特点(2)信息加工风格

对信息的加工,人们一般采取两种处理方式——同时加工和继时加工。两者没有什么优劣之分,而且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对于某一种事物进行处理时,两种加工方式是同时进行的。只是学习者存在一定的偏好而已。

学习者在同一时间内对多个信息进行加工,并将它们联合成整体,从而获取事物的意义。其本质特征是在同一时间把握事物的整体和系统。擅长同时加工的学习者能根据所了解到的信息预示或推知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变化,条件是他需要有很丰富的经验积累。继时加工是指学习者对外部信息逐一地进行加工从而获取其意义。长于继时加工的学习者倾向于按部就班、以线性方式处理信息。组织、归纳信息的能力较强。

每个人都具有对信息进行同时加工和继时加工的能力,但出于种种原因往往较多地依赖一种而较少地运用另一种。偏爱其中一种而忽略另一种,往往受早期形成的生活习惯的影响而难以改变。学校教育较多地强调继时加工,要求学生按部就班地感知、思维、学习,使得继时加工在学生的认知发展中占有优先地位。然而,无论是在学习、生活还是工作中,两种加工方式的共用和适时的交替运用才能获得最好的结果。(3)记忆风格

趋异和趋同是记忆的两种方式,不同的学习者也存在着不同的偏爱。总体来说,年龄较小的学习者更倾向于趋同;而年龄较大的学习者更倾向于趋异。这可能与知识的积累和分析推理能力的提高有关。

趋异者更喜欢精确地知觉新的信息,能察觉出新旧信息的细微不同和变化,从而能精确地回忆(一般记忆力较强,图2.8);而趋同者则喜欢很快地将新信息同化入原有的信息中,而不做精确的分析,从而在脑中保持较为模糊的印象,不能进行精确的回忆。

趋异和趋同只是学习者个体的偏爱,它们并不存在很明显的优劣之分。这就像语言学习时一样,精读每一篇文章固然是好的,但是,我们有那么多的时间做到每一篇文章都去精读吗?对于不同种类和需要程度的文章,我们有必图2.8 咦!小蚂蚁的脑子有多大?它们是怎样记得回家的路的要同样对待吗?尤其是当今的信息时呢?代,某些信息知道了就好,所以也就不需要下那么大的工夫去理解、精细的记忆。存储在脑子里,需要的时候去做一些“深加工”也是可以的。从脑功能的角度来看,趋异更适于大脑对差异性、新颖性更敏感的特征。但是,我们一直在讲,学习新的知识最好的办法就是用类同的旧知识去同化“消化”它,这符合人类思维的同化理论。所以,理性思维较强的学习者,应该更强调趋同;而实践能力、空间感较强的学习者则更倾向趋异。

学习者记忆力的强弱也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它是可培养、可训练的。怎么样训练呢?记得有一位哲人说过:要想记住什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讲出来给别人听!有道理吧?你能讲出来,那一定是经过你的大脑加工、整理、思考过的,还能记不住吗?对于记忆训练似乎有专门的手段,在这里我们可以为你提供一些记忆策略:

①采用分段学习法,以使每一时间段中所识记的材料相区分,增加首次记忆和最近(末尾)识记的频率。一般来说,对一段材料的记忆,首部和尾部的记忆效果较好,而中间的记忆效果较差。

②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记忆的过程实质上是原有观念同化新知识并将新旧观念明确区分的过程,因此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必须具有清晰性、巩固性和稳定性。如果原有观念不清晰、不巩固、不稳定,则不仅不能为新的学习提供适当而有力的固定点,而且会影响新旧观念之间的辨别程度,即使学了新知识,也难以得到准确的检索。这就需要在新的学习之前,就像体育锻炼一样做些必要的复习巩固和准备练习。

③通过不同的颜色、符号或其他各种方法突出重点或所要记住的部分,使新知识与旧知识的不同点明细地区分开来,有利于自己初次识记的准确无误。在原有知识清晰、巩固、稳定的前提下,又突出了新旧知识之间的差异,则你的记忆就容易是趋异的了。

④运用必要的记忆术,使本来难以记忆、缺乏逻辑联系的材料赋予人为的意义,帮助记忆。比如说,联想记忆。(4)思维风格

就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而言,可以说是千差万别。整体来说可以从三个维度去衡量一个学习者的思维:分析问题的细节性和整体性差异;发散型思维和集中型思维以及对信息进行归类处理时的宽、中、窄之分。就学校的学习者而言,似乎细节性思维、集中型思考问题以及信息归类窄的学生学习成绩更加优异。但是,从社会需要和人们日常生活的整体而言,也不尽然。现在看来,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思维和处理手段,应该是最好的思维风格。

一般认为,细节性的思维者习惯于在脑中把认识的概念、观念或问题分解为若干部分、特征或方面,而整体性的思维者基本上很少强调细节。哪个更好呢?习惯上都是更喜欢前者,但是,我们看来,注重细节和问题的分类,应该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最初级阶段,对待较为“线性”发展的事物,优点明显;而如果到了头绪繁多、信息杂乱、干扰因素增多的社会生活之中,可能就是整体性的思维者占据优势,因为他们更有能力、能更快地解决问题。

处理信息归类的宽窄,也和细节与整体的问题一样,应该看问题本身的特性。我们都想对我们接收的信息“细细地”分类、“一点点地严格地”处理,可是,时间允许吗?所有的信息都有着相同的价值吗?所以,还是要结合使用多种归类方法。

倒是发散型和集中型的两种思维方式,值得我们多加注意,因为它们的个体差异很大,两种思维方式产生的结果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发散型思维强调从多角度、各方面去分析和考虑问题;而集中性思维是将已掌握的信息尽可能地整合到一个方向,延伸、拓展,去追求一个确定的答案。听起来前者像一个社会工作者,而后者就像一个科学家、某一个学科的科研人员。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显示:发散思维者更具冲动性、广阔性,热情、兴趣较广,可靠性差,女人气息明显,想象力丰富,喜欢选择人文科学尤其是文学、现代语言学作为自己的专业或职业;而集中型思维者则倾向于谨慎,情绪冷淡,兴趣不广,可靠性强,想象力不够丰富,男人气质明显,喜欢选择自然科学作为自己的专业或职业。(5)解决问题风格

沉思与冲动反映了个体加工信息、形成假设和解决问题的速度和准确性。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很明显的优劣之分。沉思性学习者会运用充足的时间考虑、审视问题,权衡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从中选择一个满足多种条件的最佳方案,因而只要他们做出反应,往往是正确的。而冲动型的学习者则倾向于根据问题的部分信息或未对问题作透彻的分析就仓促做出决定,反应速度较快,但容易发生错误。

研究表明,低年龄的学习者,冲动类型的较多,这也符合人类成长的规律性。实际上,就算是成年人,大家也都是希望自己是沉思型,而不是冲动型。所以,问题的关键是,在思维和处理问题时,怎样约束和培养自己“沉思”的习惯和风格。分析表明,这方面的培养和作为与人的性格有关。2.个性类型与学习风格

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与学习者的个性有着极大的相关性。而且,个性一旦形成就会严重地制约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和倾向,使学习风格更加鲜明化。

人的行为并不是随机产生的,会有一定的思维和心理倾向。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就认为人是可以分为四种“心理类型”的,即两种知觉过程:感觉和直觉(图2.9);两种判断过程:思维和情感。图2.9 跟着感觉走

感觉:通过感觉的方式觉察事物的存在,但不指示是什么事物。

直觉:在缺乏现实资料的情况下个体对事物的意义、关系、可能性做出预感。

思维:判断所知觉的是什么,给予命名,并合乎逻辑地作出决定。

情感:根据个体主观的价值系统对事物是否为个体所接纳作出判断和评价,决定该事物对自身有何价值并表明自己对该事物的态度。

荣格进一步对人的个性进行了三个维度的划分:知觉维度(感觉——直觉两极);判断维度(思维——情感两极);心理活动能量倾向维度(外倾——内倾两极)。并根据它们的组合,产生了八种人格分类(表2.2)。表2.2 八种个性类型及其特征3.学习过程决定学习风格

有关学习过程,孔夫子认为是由学、思、习、行四个阶段构成,也就是博学、慎思、时习、笃行;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学习过程包括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俄罗斯学者将学习过程分为感知、理解、巩固和应用四个环节。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柯勃认为学习过程由具体经验(Concrete Experience,CE)、沉思观察(Reflective Observation,RO)、抽象概括(Abstract Conceptualization,AC)和主动实践(Active Experimentataion,AE)四个相互连接的环节构成。(1)具体经验(CE)

本阶段强调个人经验和情感体验在学习中的作用,倾向于更多地依靠情感而不是系统的方法解决问题,学习时较多地依赖自我的坦诚和灵活的适应能力。其主要特征是,由情感体验和实际经验而导致学习,善于与人打交道,对情感领域和人际关系较为敏感。(2)沉思观察(RO)

本阶段的学习者能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境。学习较多地依赖学习者的耐心、对客观事实的仔细判断,而没必要作出实际的行动。也可能依靠自己已有的思想情感形成新的观点。其主要特征是通过看和听来学习,决定作出之前仔细观察,能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事物的意义。(3)抽象概括(AC)

本阶段的学习者运用已有的观点进行逻辑推理,而不是通过个人情感理解学习材料。通常主要依靠制定系统的计划、产生新的思想和观点去解决问题。主要特点是通过动脑思考而学习,强调对思想观念进行逻辑分析。(4)主动实践(AE)

学习者在本阶段采取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式进行学习,即主动地影响和改变环境。与观察情境相反,学习者将注重实践并关注所学东西产生的实际效果。主要特征是通过行动、检验来学习新的东西,并对他人或事件产生影响,富于冒险。

尽管对每一个学习者来说,学习过程都必须经历上述四个环节,但不同的学习者对这四个环节的偏爱程度和所投入的精力是有差别的。有些人重视情感在学习中的作用,有些则更重视观察,还有的偏爱思维或行动。学习过程的四个环节构成了两两对应存在,即具体经验(情感)与抽象概括(思维)相对应,沉思观察(观察)和主动实践(行为)相对应。这就造成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偏爱,也就构成了因学习过程的选择不同而形成的学习风格(表2.3)。表2.3 四种学习风格的优劣和训练策略

以抽象概括和主动实践两环节为主的集中型风格;

以具体经验和沉思观察两环节为主的发散型风格;

以沉思观察和抽象概括两环节为主的同化型风格;

以主动实践和具体经验两环节为主的顺应型风格。

至于你是哪种风格的学习者,我们会在第9章中帮你分析。4.学习风格的性别差异

男女之间的学习风格显而易见地存在着差异(图2.10)。但是社会的进步,信息时代的来临,似乎某些差异正在逐步地缩小、在消失。我们能够认识到的差异主要存在下面几个方面。图2.10 男女之间的差异——谁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1)男女学习的认知风格

①知觉风格

在知觉类型上,似乎男女的差异比较明显。一般来说,女性长于听觉和言语知觉,而男性则长于视觉和空间知觉。

在知觉方式上,男性更倾向于场独立知觉,而女性则较倾向于场依存知觉,这一差异在青春期后表现较为明显,这可能与性角色期待和模仿以及性成熟有紧密关联。在知觉速度上,无论是知觉速度本身还是知觉准确率,都是女性优于男性。

②记忆风格

从记忆类型来看,女性比较擅长形象记忆、情感记忆和运动记忆,而男性则比较善于逻辑记忆。

记忆一般分为识记、保持、回忆三个基本过程。男女之间的记忆差别主要体现在识记过程中,而这一过程也是记忆的主要过程。从整体来说,女性的记忆风格更偏向于无意识地、机械识别记忆,而男性则多进行有意识的、获得意义的记忆。

③思维风格

关于思维风格的性别差异,存在着很多的争论。可以说差异并不明显,或者也可以说差异只是存在于青少年成长的某些阶段,而成年之后的思维性别差异不是很明显。

概念、判断、推理是最基本的思维形式。在对我国中学生的抽样研究中发现,在概念方面,初中阶段男生优于女生,其他阶段无明显差异;在判断方面,女生的判断力比男生好,最明显的体现也是在初中阶段。这些差异似乎与青春期发育有关。而在推理方面,无论是哪个阶段,男女生之间均无明显差异。

就思维类型而言,女性较偏向于形象思维,更习惯或倾向于形象、具体地解决问题,而男性则偏向抽象思维,更习惯或倾向于推理、认证。

而就思维品质而言,在思维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和敏捷性,男性从整体上稍稍优于女性。(2)男女学习的情感风格

①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者对客观知识的一种积极的带有情绪色彩的认知倾向,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地发展变化。就中小学生而言,男生对理科方面的兴趣稍大于女生,女生对文科方面的兴趣稍大于男生。这种偏好一般从小学四年级开始,逐渐地差异性增大。

②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指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成就达到目标的一种愿望,是推动一个人完成某项任务的内部动力。在心理学领域,对成就动机的测量,一般是让被试者针对某一组图片讲述一个故事,然后有测量专家根据故事内容和故事的叙述过程给出被试者成就动机的得分。一般来讲,女性的成就动机普遍低于男性,而且,在竞争环境下,女性表现出明显的逃避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倾向。

很有意思的是,在测试过程中,测试者的指导语对不同性别的测试结果会有影响。在中性条件下,即告诉被试者这不过是一个游戏,使测验在轻松的气氛中进行,这时,女性的成就动机分数高于男性;而如果告诉被试者测验是测量一个人的组织领导能力,这时,男性成就动机分数就会急剧提高,而女性的成就动机分数变化不大;但假如指导语说测验将测量人被其他社会成员所接纳和欢迎的程度,这时,女性的成就动机分数增长较高,而男性则增长不多。

③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学习者在参加考试前和考试期间的一种紧张情绪。适度的焦虑有利于学习者的复习准备和考试时的快速灵活作答,但若焦虑过度,甚至产生“怯场”,则会严重影响考试结果。

一般看来,女性的考试焦虑普遍要比男性高。但是,从学校层次和学生年龄来看,中学时男女生之间的考试焦虑差异不大;职业技术学校(院)水平,女生的焦虑性反比男生低;在大学生中,女生的考试焦虑症状明显高于男生。(3)男女学习行为的差异

由于男女生在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决定了他们在学习行为和结果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①知识掌握

从整体来看,中小学生阶段,小学时女生的学习成绩明显优于男生;初中时,优势消失;到高中时总体成绩明显不如男生。

文科(语文、英语)成绩是女生好;理科(数学、物理)成绩是男生好。

不论是文科还是理科,学习成绩的离散程度男生比女生要高一些。尤其是两端,也就是学习成绩特别好的和学习成绩特别差的人数是男生多于女生。

②学习能力

在言语学习能力上中小学男女生没有明显差异,在数学推理方面,从初一开始男生的能力渐渐超过女生。而女生在初三时往往会出现一个言语学习能力的加速期。

从学习能力的发展来看,无论是言语能力还是数学推理能力,男女生都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强,符合学习能力发展的顺序性。需要注意的是,小学4~6年级和初中的1~2年级学习能力的提高程度比较明显,其他时间则增长缓慢。这可能与升学考试的复习有关。

③动作技能训练

对于操作事物和动作技能的学习,一般我们从动作技能学习、操作速度、操作品质和动作调节能力上加以衡量。无论是操作学习的哪一个阶段,都是女生比男生好。这主要是,女性的注意分配能力较好,可以“眼观六路”;女性的运动记忆能力较好,比较容易在大脑中形成动作的映像;而且女性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更善于模仿、从众和受暗示。

在操作速度和操作品质方面,女性表现的速度快、准确度高,灵活性和协调性都优于男性。尤其是一些不太需要用力,而灵活程度较高的工作,如打字、接线、编织等,女生的优势明显。

从操作活动的调节能力来看,女性的内部感觉(动觉、平衡感和动作体察)比男性更为敏锐,她们能较多地依赖于动觉刺激调节活动,使动作技能较快地达到自动化。而男性因长于视觉,他们在开始练习时往往更容易依靠视觉控制动作技能(尽管此时也有动觉的控制),从而延缓了动作技能自动化的进程,因为练习活动必须由视觉控制转化为动觉控制,才能使动作技能达到自动化。

2.2.2 最常提到的12种学习法

说到学习方法,你现在应该明白,每个人、每件事都是特别的,都有它们独有的方式、方法。你说你有固定的学习习惯,但是在遇到不同种类的问题时,在处理问题的不同阶段,你所采用的方法也一定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这里要做的就是将最常见、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大家。请大家自己鉴别、整理,为自己所用。

不过,在介绍各种学习方法之前,可以提醒大家一个“学习总要”。所谓总要就是不管你采用什么方法,都应该遵循下面的三条宗旨(原则):(1)最现实的学习目标就是——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2)最佳的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地用旧的知识来消化新的知识;(3)最合理的学习模式就是——有情感参与的“三位一理”的学习模式。

大脑中时刻切记这三条,学习一定是有效率的。1.联想法

所谓联想(图2.11),就是由当前感知或思考的事物想起另一事物。心理学强调,联想反映了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在人的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过程中,联想都是一个重要的过程。联想到鲜明的场景、人和事物的记忆都是属于效果最好的长效记忆。图2.11 联想的世界可以无限高远

当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运用联想时,经常被考虑的有四种类型的联想:(1)接近联想,运用事物之间空间上的接近、时间上的连接或连续产生联想;(2)类似联想,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着许多的相关性,无论是在本质上,还是在现象上,都很容易触发我们的类似联想;(3)对比联想,事物之间差异的特征是最容易被我们的大脑所注意的,由当前研究的事物对比我们以前所接触、所认识的事物,帮助我们解决问题;(4)因果联想,前因后果、内在外在、纲举目张,我们很容易由一件事物的原因而想到后果,这个符合我们的正常的逻辑思维。

至于具体怎样产生联想,那真是各有各的高招。(1)故事联想法。就像看电影一样,只要看过电影的剧情,就能回忆电影的细节,类比电影可以触动我们的听觉和视觉,而且讲故事的效果总是很好的。(2)图像联想法。能把你接触的事物或知识想象为图像,你的大脑就已经接收了这件事物的信息了,可以说联想到图像的过程就是一个知识再消化的过程。(3)两两事物(图像)联想。这就是将图像联想构成更多的连接,让我们从一个事物“自然”地就想到另一个事物。你喜欢吃樱桃冰激凌,那你每当看到樱桃时,就会自然地想到冰激凌。(4)声音联想法。除了声音本身的特质,如音色、音质、音量可以当做联想的线索外(比如人的声音低沉,我们可能会联想到这个人很沉稳;尖而高的声音可能联想到紧张、恐惧的情景等),谐音和译音也可以成为联想的素材。(5)韵律联想法。也叫做节拍联想或是旋律联想,最好理解的事例就是,听到Rap的旋律,你会想到什么呢?(6)口诀联想法。和节拍联想有异曲同工之处,是运用关键词、押韵、节奏、图像等联想的元素组成的“鸡尾酒”联想法。比如我们为了记忆我国各省的简称而编的口诀:陕甘宁青云贵川、两湖两广两河山等。(7)自然联想法。Natural是自然,Concept是概念,这就是自然而然的联想。比如提到运动你会想到什么,有人会想到健身,有人会想到锦标,有人就会想到运动伤害,想到什么主要和我们的生活与学习背景有关。2.比较法

我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在进行着各种比较。它是一种通过认识事物的现象来找出事物的规律的一种方法(图2.12)。图2.12 用“比较法”学习有关亚洲象和非洲象的知识

一般常用的有同类比较和同异比较两种方法,同类比较便于我们找出事物的规律性,而同异比较有利于我们的记忆。

常常被我们用来做比较的具体方法有:(1)纵向比较,主要是对同一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比较。比如,某某小同学比上学期进步了。(2)横向比较,把同时进行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比如,同样是1980年出生的,怎么姚明就能长得那么高呢?(3)同类比较,就是将两个或两类性质相同的事物所具有的特征进行比较,以找出它们的相同点。比如,蚂蚁和蜜蜂都属于勤劳的群居性动物。(4)相异比较,就是将两个或两类性质相反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正反两方面加以比较,以认识它们共同的或者是各自存在的规律。3.程序法

程序学习法也叫做编序学习,是美国的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把学习材料编排成符合自己的学习速度和习惯的序列,从而能够较容易地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习习惯和矫正我们在学习上的一些不良行为(图2.13)。图2.13 排序学习可以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利用程序学习法时四个需要注意的方面是:(1)学习者要有一定的积极反应。一方面,学习程序一定要自己排定,另一方面,要时刻观察学习效果并做出积极的调整。(2)在观察到学习效果之后要立即强化,如果强化迟缓,效果会显著减弱。(3)小步子,一步步来。因为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基础。(4)整体速度和自己的速度。构成学习法的完整步骤时不要太急,要注意一步步之间的联系和衔接,更重要的是要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思维速度及能力。4.利用图形

利用图形,可以理解为在自己的头脑中建构对事物理解的结构图。它是一个组合重建的过程,当然会引起我们极大的注意。

一般来说,我们平时面临的事物和环境,可以区分为自然的、场景化的和人工的三种。拿语言来说,自然的就像是我们的母语,从小就耳濡目染;场景化的就像我们的职业语言,在一定的场合下产生效果;而人工的相当于我们每个人“自造”的语言,是经过自己深刻理解之后而产生的。所以,利用图形进行学习的过程,就是一种将所学知识的“再构造”,符合我们“将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的学习原则。5.SQ3R法

S-Q-R-R-R——分Surve(概览)、Question(问题)、Read(阅读)、Recite(叙述)、Review(温习)五个步骤,从五个方面考虑问题的一种学习(读书)方法。(1)Surve:首先阅读所学材料的章节要点、概要、学习目的列表、序言、结论等,对整个资料做个概览,来获得对整个材料的整体把握。(2)Question:通过概览,最好是提出自己的问题,应该在仔细阅读之前把问题写下来。问题可以集中三类:①我已经知道了什么?②学习材料(作者)想告诉我什么?③我能(想)得到什么?(3)Read:这是读书(学习)的最重要的阶段。阅读中需要注意的是:①要带有问题地去读,问题可以是前面提出来的,也可能是读书过程中新产生的,问题越多越好;②尝试去解决问题,同时比较一下你的方法和作者的区别,也考验一下你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尽可能地培养自己快速阅读、回读、重点阅读的习惯;④主要概念的地方、细节,你所关心的段落要做一些“眉批”、划出重点,但是要注意重点不能太多。(4)Recite:叙述、复述材料,这一过程可以帮助学习者明确自己对学习材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实施复述的过程中,你应该将内容大声地朗读出来,更好的办法是,找一些小伙伴,相互讲述、提示、问题对答等,效果最好。(5)Review:温习(应该伴随着评论),这是记住自己所学内容的必要阶段。通过重新回顾和反思,能够让自己注意到材料的不同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以及它们是如何被整合到一起的,有助于学习者对学习材料的全景式认识。而且,Review也是大脑将情景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重要过程。6.学习语言的“五步读书法”

这可以说是S-Q-R-R-R学习法的具体应用,主要可以针对外语和文言文的学习。重点有五个步骤:(1)预读:读准字音,准确停顿,把握节奏。重点在整体上把握学习材料。(2)抄读:熟悉文章(课文),自学存疑,明确重点和难点。(3)解读:通过语言(句子)分析,具体地感知文章的内容,从内容到形式深入具体地把握文章的观点、态度、写作方式和表达的内涵。(4)品读:就思想内容、章法结构、表现技法、语言艺术、艺术风格等方面对文章进行文学和美学的鉴赏性阅读。(5)诵读:加深理解,强化记忆,丰富语言,积累材料,训练语感,培养专业素质。7.钩玄提要法

唐代的文学家、思想家韩愈对于钩玄提要法是这样描述的:“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簒言者必钩其玄”。“提其要”就是抓重点,“钩其玄”就是掌握本质的东西。

主要矛盾抓住了,“其余如破竹节,皆迎刃而解也”。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就是在一千多万字的读书笔记的基础上整理出来的。大家都公认毛泽东博览群书,他的读书(学习)方法,也借鉴了钩玄提要法的精华——做内容摘要、加标记符号、写很多的读书日记、做旁注批注,而且还要改错纠谬,还写了许多的评论文章等。8.薄厚互返法

这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推荐的读书(学习)方法。也就是说,学习(读书)的过程先要“从薄到厚”博览群书或是掌握全书的概要,是一个学习、接受的过程;然后是“从厚到薄”,是消化、整理、提炼、为我所用的过程。

第一阶段,扎扎实实地读每一本书,积少成多,积累知识和素材,由薄到厚;

第二阶段,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提炼、概括、综合、理解和消化,由厚到薄。《围城》一书的作者钱钟书的读书方法也类似于此。他主张先博后约,由博返约。即先广泛涉猎,博览群书(图2.14),然后再在此基础上提炼吸收,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9.“鲸吞”与“牛食”“鲸吞”与“牛食”可以说是事物的两个方面(图2.15),类似于我们平时说的“泛读”和“精读”。图2.14 “蛀书虫”最大的福音图2.15 变态的“鲸吞”与“牛食”

鲸鱼是海洋中最大的动物,食量也很大。但是它的进食方式也很特别,张开大网一样的大口把所有的东西,通通地“吞进”,然后再过滤、消化。这也是一种读书、提高能力的方法。不是有句话讲: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吗!“鲸吞”的好处就是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利于知识(材料)的积累,同时能够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学习兴趣。

牛的进食和消化食物的方式也很特别。牛是反刍动物,有四个不同作用的胃,吃进去的食物需要不断地返回到口腔里反复咀嚼,然后再消化吸收。读书(学习)也需要“反刍咀嚼”。有些书的内容读一遍是不能完全理解的,或者是理解不深,这就需要“反刍咀嚼”;有些书的内容当时认为理解了,过些时间可能发现理解错了,没有真正理解,也需要“反刍咀嚼”;有些书内容虽然理解了、记牢了,但经过“反刍咀嚼”又会促进我们前后贯通、举一反三,达到加深理解、真正掌握的目的。10.资料卡片法

资料卡片法就是用卡片来摘录有关资料的学习方法。

每一张卡片一般只记一个问题,可以简略记述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内容,一段精辟的话,一个典型生动的例子,一个论题,甚至是某篇文章的出处或文章作者的介绍,还可以将自己看书或思考问题的“一闪念”,或某个疑难问题写在卡片上。我们可以分门别类地把几十种、几百种资料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放在一起,便于进行对比和研究。

优点是灵活,便于整理、查找。所以,卡片积累到一定数量就要按内容、性质分类编目。卡片使用后要注意放回原处,以方便查找和整理。

这一方法的要点在于循序渐进、有纲有目、不间断地积累和整理,养成良好的习惯。11.温故知新法

温故即温习以前学过的知识,是指不忘;而从这些旧的知识中获得新的知识或见解,则谓之知新。“温故”是“知新”的基础和前提,而“知新”则是“温故”的进一步发展,也是温故的重要目的之一。

新知识的理解、接纳,取决于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即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策略。而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则是学习者对以前知识加工、理解程度的体现。不断地温故知新就能不断地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发展空间。

温故知新的迁移表现就是思维通达,思路辐射广,触类旁通,利于学习者思维品质的提高。但是,一旦学习者离开原有的知识经验或方法,对原有知识不“温故”,而一味地追求新知识新能力,就违背了“温故知新”的学习基本原则,造成知识量不足,学习不能深入,难以理解和认知水平受限等一系列问题。而如果只温习旧的知识,没有创新的目的,则也只能停留在原有的知识水平上。12.模型建构学习法

这样的学习方法已经很接近进行学科研究了,适合于解决某一项具体问题,训练自己某一种专项技能,完成某一次重要的考试,或是弥补自己某一个重要的缺陷。总之,它是一种目标明确的、时间集中的、强化式的、极容易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法。

首先的一步是要建构学习(读书)的模型,可以按照三个W模式进行,也就是:

Why:我为什么要进行这一次强化学习?应考,补缺还是完成任务;

What:我要解决、强化的具体问题是什么,采取什么样的具体方法;

When:我需要多少时间完成这一次学习,每天的时间怎样分配。

接下来,就要像做数学、物理的应用题一样,把自己的已知条件、未知条件、需要求解的东西一项项地列出来。也就是,要解决目前的问题,我手里有什么东西、资源;我缺少什么东西、资源,这些没有的哪些我可以得到,用什么办法,哪些不能够得到,怎么办等;然后,就要考虑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自己掌握的方法,自己没有掌握的方法,怎样去学习掌握等。

在构建了学习模型之后,我们还要不断地实践、检验、反馈、修正,一步步地接近目标,直到完成。

2.2.3 古人读书十二法

开卷有益。书,人人都需要读,但是许多人读书读不进、读不懂、读不通,甚至越读越糊涂。这就是读书不得法,找到好的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很重要。因为这涉及是一个“良性循环”还是一个“恶性循环”的问题。书越是读得好,收益也就越大,就越喜爱读书;越是读不好书,就会心烦气躁,甚至于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从而放弃读书学习。所以,需要我们认真对待。这里,我们介绍古人读书十二法,看看你是否能得到启发。1.“思·问·习”读书法

这是孔子(图2.16)主张的方法。图2.16 孔夫子,弟子三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重视思考。在学习过程中,要动脑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

不懂就问。读书就是要求知识,不懂又不问是求不到知识的。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论语·八佾》

孔子是一个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自己就是不懂就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当发现问题时,就要设法解决,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外乎问人或者去读有关的图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学习时,要经常巩固、复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创新,你也可以做别人的老师啦!2.“假物”读书法

这是孔子的学生荀子所主张的。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荀子把“假物”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就是说要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来学习。他认为人们的天资并没有多大差别,只要恰当、充分地利用客观条件,就能缩短成才的时间。3.“精至”读书法

这是王允(图2.17)提出的读书方法,强调要用心专一地读书。图2.17 东汉末年大臣,著有《论衡》85篇,天文地理人文都有涉猎传曰:“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宋之庖丁学解牛,三年不见生牛,所见皆死牛也。”二者用精至矣,思念存想……《论衡·订鬼》

专一而至,心中的一切都会改变。这正是读书人需要达到的境界。4.“不求甚解”读书法

这是陶渊明(图2.18)提出来的读书法。要求读书时要抓住要点,去繁就简和独立思考。图2.18 陶渊明的“励志诗”

明代状元郎杨慎评价说:“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是不为两汉以来经书中的繁琐考证所左右,而是能够保持自己的独立见解。”

陶渊明的“不求甚解”就是要抓主要矛盾,忽略枝节的东西。尤其是那些不一定可靠的材料,而应该有目的、有辨识、有分析地读书。但是读书也要避免囫囵吞枣,更不能一知半解。5.“提要钩玄”读书法

这是韩愈提倡的读书方法。旨在抓重点,明主旨,以便直探本源,提取精粹的内容。

韩愈勤于读书,注重方法。他在《进学解》中有两句话概括了他的读书法:“记事者为提其要,簒言者必钩其玄。”这我们在前面的常见学习12法中已经提到。韩愈认为做到“钩玄”“提要”之后,对书中的浓郁之处和英华部分,必须反复涵咏,不断温习,才能把文章的妙义要道化为己有。6.“计字日诵”读书法

这是欧阳修(图2.19)统计应读的总字数,再分配为每天的页数,作为当日读书的进度,长期坚持的读书方法。图2.19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其代表作——《醉翁亭记》《秋声赋》

欧阳修的“计字日诵”读书法是这样进行的:他根据自己的需要,精选了《孝经》《论语》《诗经》等十部书总字数为455865个字,然后规定自己每天熟读300字,用三年半时间全部熟读完毕。每天背诵150字,只要七年时间就背熟了。他说:“虽书卷浩繁,第能加日积之功,何患不致?”这是经验之谈,表明熟读背诵的重要性。每日定量计字,细水长流,积少成多,则是欧阳修实践过并且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7.“一意求之”读书法

这是苏轼(图2.20(a))提倡的。图2.20 苏轼和朱熹

苏轼认为:“人的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学者每次做一意求之。”这种“一意求之”的读书法的最大特点是“求一”,即阅读经典著作,每读一遍,只围绕一个中心,侧重一项内容,抓住一条线索,解决一个问题。这样的读书做学问,好像打仗一样,把敌人化整为零,各个击破。为了避免精力分散,在阅读中凡与“求一”、“主攻”对象无关的,一概不加涉及。这样的定向阅读很多时候是可以采取的。8.“体会·循序·精思”读书法

这是朱熹(图2.20(b))所提倡的。

关于“体会”。朱熹说:“为学读书,须是耐烦细心去体会,切不可粗心,……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又说:“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求义理,须反来就自家身上推究。”“观书以己体验,固为亲切,然亦须遍观众理而合其趣乃佳。若只据己见,却恐于事理有所不周,欲径急而反疏缓也。”

关于“循序”。朱熹说:“以二书言之,则先《论》而后《孟》,通一书而后及一书;以一书言之,则其篇章之句,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乱也。”又说:“量力所至,约其课程而谨守之。字求其训,句索其结旨,未得手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于此,则不敢志于彼。”

关于“精思”。朱熹说:“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又说:“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意。若读而不思,又不知其味;思而不读,纵使晓得,终是杌陧不安。……若读得熟而又思得精,自然心与理一,永远不忘。”9.“五类四别”读书法

这是以唐彪(清代教育家,著有《家塾教学法》一书,是我国第一部以教学法命名的教学专著)为代表所提倡的读书法。

唐彪把书分为“五类”:“有当读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熟读之书,有当再三细读之书,有当备以资考之书。”他认为分类读书有利于处理好精与博的关系。这种“五类”读书法与古代有些学者所提出的“四别”读书法相类似。“四别”指的是分出“目治之书(只看一遍即可),口治之书(不仅要看而且要背),必治之书(不仅要背而且要认真思考研究),手治之书(不仅看、背且要摘其要而记下来)”等四种类别的书。10. “五要”读书法

这是蒲松龄(图2.21)从时、书、法三方面保证读书顺利进行的读书法。图2.21 蒲松龄的“励志诗”和他的《聊斋志异》

一要天天读

蒲松龄自己钉了一个本子,每天清晨起床后,就在本子上标出一天中读什么书,写什么文章。如果日期下面出现了空白,他就会愧疚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