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2014年修订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3 21:18:22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学习网

出版社:圣才教育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2014年修订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2014年修订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试读: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中国人民大学

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331社会工作原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社会服务

2.社会组织

3.残补型社会福利

4.社会融合

5.社会建设

6.社会支持网络

7.社区照顾

8.社会救助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简述社会民主主义者的主要政治立场、社会福利和社会政策主张。

2.简述专业性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

3.简述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及其主要内容。

4.简述依恋类型及其特点。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试论述再分配及其对社会福利和社会政策的意义。

2.试论述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体系。

参考答案:

中国人民大学

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331社会工作原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社会服务

答:社会服务是指以劳务为主要形式向有困难的社会成员,特别是社会弱者提供的改善其处境的活动。它是将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传至有需要社会成员的过程。社会服务与营利性商业服务有本质区别,它是社会福利服务。

2.社会组织

答:社会组织是次级群体的表现形式,现代社会是高度组织化的社会。对社会组织一般有两种理解:①广义的组织,即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②狭义的组织,即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也可称之为正式社会组织。它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3.残补型社会福利

答:残补型社会福利又称剩余性的社会福利,是指当家庭和市场等常规机制瘫痪时,国家的干预必不可少,从而满足公民的社会需要,解决社会问题。这种福利带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排他性,同时多数福利项目也需要通过家计调查的监督与评估手段来完成。

4.社会融合

答:社会融合又称社会整合,是指社会利益的协调与调整,促使社会个体或社会群体结合成为人类社会生活共同体的过程,简言之,就是人类社会一体化的过程。

5.社会建设

答: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的、持续的社会工程,主要是指在经济增长和政府改革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发展社会事业,改善社会治理,增进社会融合,保障社会的可持续性,从而全面提升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福利水平,实现社会和谐与永续发展。社会建设的核心内涵是发展社会事业以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政治与文化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协调。

6.社会支持网络

答:社会支持网络是指一个人可以从社会中获得情感支持、物质援助和服务等方面的支持系统。一个人的社会支持网络越是强大,他所拥有的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也越多,也就更能够应对各方面的挑战。

7.社区照顾

答:社区照顾是指在社区内对那些身体和精神有需要的人(如:老人、儿童、弱能者和残障者),整合全部社会资源,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社会服务系统对其给予援助性的服务与支持。社区照顾的任务与内容主要包括:①将社区内有特殊困难而自己不能解决并需要长期照顾的服务对象留在社区内接受服务;②使有困难的社区居民(个人或家庭)所需要的家庭照顾社会化,减轻家庭的负担;③挖掘社区的各种人力资源,建立社区支持网络,使社区居民建立起互助、互帮的责任意识,实现社区成员之间的高度互动,形成社区内居民的良好的人际关系。

8.社会救助

答:社会救助又称社会救济,是指社会成员因受自然灾害及其他社会、经济原因导致他们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由国家或社会按法定的标准而给予的物质帮助。社会救助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经常性的社会救助工作、紧急救助制度、临时性的救助、支持倡导开展社会互助活动。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简述社会民主主义者的主要政治立场、社会福利和社会政策主张。

答:社会民主主义者的主要政治立场、社会福利和社会政策主张分别表现为:(1)社会民主主义者政治立场是主张以改良的方式实现社会主义,他们不再把推翻资本主义社会作为行动目标,而是把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作为自己的任务,也作为自己争取工人群众和更广大的新中产阶级成员支持的手段。社会民主主义学派仍然强调人道主义精神;致力于政治民主化的追求,为工人阶级合法地争取权利;继承马克思主义社会平等的思想,倡导全民福利的思想。(2)社会民主主义认为,必须推动和强化国家、政府来承担责任,发挥作用,以此改善社会经济状况,提升劳工阶级的福利水平。(3)社会民主主义者在推动各种改良性质的社会政策方面也产生了积极效果,如最低工资、义务教育、社会保险、累进税等等。

2.简述专业性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

答:专业社会工作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工业化的时期。如果说以往社会工作的产生主要是针对社会上存在的贫穷问题,那么l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社会,不仅仍存在着贫穷问题,而且又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其为专业社会工作的产生提出了客观要求。

与此同时,社会工作也在原有的志愿性工作基础之上产生出了受薪的行业性工作。而促成这种行业性工作出现的主要是三方面原因:(1)当时面临的众多社会问题需要受薪的人员来解决。(2)1877年布法罗慈善组织会社在美国的成立,该会社在成功地使用了数年“友善访问员”之后,这时开始使用受过训练的人去和案主建立联系。(3)1886年睦邻组织运动在美国的兴起。

由于这三个方面的原因,促使社会工作在志愿性的基础之上产生出行业性。而随着行业性社会工作的发展和行业协会的成立,作为一个行业的社会工作和许多关心社会福利的志愿群体区分开来,并为专业社会工作的产生提供了进一步的条件。

正是在这种状况之下,人们开始感到再依靠以往的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工作人员,凭着爱心、善心、慈悲心和乐于助人的双手去解决这诸多的社会问题,无论在人员的数量上,还是在服务的水准上都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人们开始呼吁建立专业的社会工作。

3.简述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及其主要内容。

答:家庭生命周期又称家庭生活历程,是指家庭自成立之日(夫妻缔结婚姻关系)起,经历一系列发展阶段,并分裂出新的家庭,原家庭消亡的全过程。在家庭生命运行之中,家庭成员完成人生任务,家庭得到延续,母家庭孕育了子家庭。

家庭生命周期有不同的划分方式,主要内容如下:(1)美国学者杜沃从家庭满足家庭成员需求的角度,即生理上的需求、文化规范以及个人的抱负与价值体系几个方面,来区分家庭的幸福感与满足感。他将家庭生命周期划分为八个阶段:新婚未生育期(2年);老大出生至老大两岁中(2.5年);家中有学龄前小孩,老大2岁至6岁(3.5年);家中有学龄中小孩,老大6岁至l3岁(7年);家中有青少年阶段的小孩,老大l3到20岁(7年);孩子陆续离家(8年);家庭空巢到退休(15年);退休到夫妇两人死亡(10--15年)。(2)我国家庭生命周期的划分因国情不同及家庭生活模式的特殊性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①新婚期(2年左右),婚姻系统的形成及整合,夫妻角色的认定,姻亲关系的协调。

②育儿期(5至6年),父母角色的认定,家庭财政、家务劳动的分工或协作,职业与家庭之间的精力分配。

③教育期(15年左右),亲子关系的调整,夫妻情感的深化发展。

④向老期(20年左右),接受子女已独立、离家的现实,婚姻关系的再调整。

⑤孤老期(10至15年),面对自己及配偶的衰老与死亡,安排晚年充实的生活,体味人生的煮义。

将家庭生命周期概念运用于家庭社会工作实践,可以使工作者为家庭提供服务时与家庭一起讨论生命周期各阶段面对的不同生活内容,提醒家庭清醒地调整自我认知能力与婚姻生活能力。因为家庭生命周期各阶段相互连接,两阶段间的转折与过渡可能会面临问题,每一转折期是家庭需要投入精力、学习和调整的时期,也是家庭社会工作者介入家庭的机会。

4.简述依恋类型及其特点。

答:依恋的类型包括三种: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和焦虑矛盾型依恋。其特点主要表现为:(1)安全型依恋的人具有较高的自尊和自信水平,具有安全感,容易跟人接触,能够积极的应对各种挑战,会合理的袒露自己等。(2)回避型依恋的人具有对自己评价很高,独立性较强,难以与人相处等特点。(3)焦虑矛盾型依恋的人的特点是自尊心不牢固,不安全感强烈,具有情绪化倾向,担心被拒绝,充满敌意等。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试论述再分配及其对社会福利和社会政策的意义。

答:再分配是国家和政府通过对社会资源和财富的第二次分配,实现所有社会成员在结果上的平等。

对于再分配对社会福利和社会政策的意义,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观点:(1)一种认为再分配是实现社会福利和社会政策目标的重要手段,该观点认为一个国家或社会仅仅在获取社会资源和利益的机会方面保持公民权利上的平等是不够的,只有进行再分配实现结果平等才是真正公平的社会,国家和政府在实现公平方面承担主要责任。(2)与此相反的观点是,实现公平必然要以损害效率为代价。原因有两个方面:

①从理论角度来看,公平可能会被人们片面地理解为平等,而实现平等又往往导致社会追求绝对的平均,造成平均主义的错误;

②从实践角度来看,人们由于自身能力和社会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在一次分配中实现绝对公平,因而必须涉及税收等二次分配手段,而赋税的过重必然使得社会财富创造者的积极性受挫,社会由此陷入停滞不前的境地。

因此,应该引入效率优先的观念,让社会资源的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目标。摒弃社会政策及其对公平的追求,不仅可以提升公民的福利水平,还可以实现社会的财富增长和长远发展。

2.试论述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体系。

答:根据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的国际的普遍性原则,结合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实际情况,社会工作的基本的专业价值观体系应包括敬业、接纳、自决、个别化和尊敬人。(1)敬业

敬业是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和实践的根本态度,是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的基础。社会工作专业的敬业,不仅涉及该专业的性质、信誉和科学精神,而且涉及社会工作者对工作、案主、机构和社会的关系原则。(2)接纳

接纳不仅包括非判断的态度,而且积极地追求对当事人的理解。作为一个积极的动词,接纳意味着接受、相信和尊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总是要同意其他人的价值或我们要放弃自己的价值去支持另外某一个人的价值。(3)自决

自决即自我决定。在社会工作中,自决更多的是针对社会工作者而言的。由于其地位关系,社会工作者很容易替案主决定,犯越俎代庖的错误。自决就是提醒社会工作者要尊重案主的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力。(4)个别化

个别化是一种分别逐一对待的方法,体现了传统的社会工作价值。它把每一个人看作是唯一的、不同的实体,应该受到不同的对待。个别化原则体现了对个人的尊重。个别化处理体现在方方面面。(5)尊敬人

作为社会的高级价值,它认为在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能比人更宝贵和值得崇尚的了,每一个人都是值得尊敬的。作为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它并不是孤独的,对许多专业和对大部分文化与社会而言,它是共同的。社会工作的三种价值,即个别化、自决和接纳都是和尊敬人有关的,事实上它们是从尊敬人这个基本价值推导出来的。

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中国人民大学

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437社会工作实务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小组生命周期

2.社会工作督导

3.接纳

4.社会工作评估

5.社区矫正

6.社区康复

7.家庭雕塑

8.代币疗法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简述“人在情境中”所包含的主要观点。

2.简述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的伦理困境。

3.简述宏观社会工作方法的主要内容。

4.简述社会工作者在建立专业关系时所应用的技巧。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依据当前的政策背景,论述政府购买服务对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影响。

2.假设你是一名社区工作者,社区中学生网络成瘾,令家长和老师们束手无策。要求针对社区中学生网络成瘾,制定一份服务计划书。

参考答案:

中国人民大学

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437社会工作实务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小组生命周期

答:小组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包括原始期、形成期、中前期、重整期、中后期、成熟期、结束期等。小组为达到小组目标而形成,那么也必然因为小组目标的实现而结束。

2.社会工作督导

答:社会工作督导是专业训练的一种方法,是由机构内资深的社会工作者,对机构内新进入的工作人员、一线初级工作人员、实习学生及志愿者,通过一定的程序进行持续的监督、指导,传授专业服务的知识和技术,以增进其专业服务技巧,进而促进他们成长并确保其服务质量的活动,可以在一个小组中实现,也可以在一对一的基础上实现。

3.接纳

答:接纳意味着接受、相信和尊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总是要同意其他人的价值或我们要放弃自己的价值去支持另外某一个人的价值。当案主的行为违反一般道德,或当案主的价值观与社会工作者的价值相左时,接纳方面的问题便会产生。拒绝接待,或在接待中用明确的道德判断或价值判断来标定案主,都是违反接纳原则的。

4.社会工作评估

答:社会工作评估是指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系统地评价社会工作的介入结果,总结整个介入过程,考查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与目标的过程。社会工作评估具有持续性、互动性、逐步深入、知识指引性等特点。

5.社区矫正

答:社区矫正是指与在监狱执行的“监狱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它是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

6.社区康复

答:社会康复是指从社会的角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为残疾人创造一种适合其生存、创造、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的活动,其目的是使残疾人享受与健全人同等的权利,达到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目的。

7.家庭雕塑

答:家庭作为社会环境的一种,对家庭成员,尤其是青少年的成长、塑造有重要的影响。家庭中,家庭成员的行为方式、互动手段、亲属程度、交往方式都会对青少年产生影响,此时家庭就体现出雕塑功能。

8.代币疗法

答:通过某种奖励系统,在案主做出预期的良好行为表现时,马上就能获得奖励,即可得到强化,从而使案主所表现的良好行为得以形成和巩固,同时使其不良行为得以消退。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简述“人在情境中”所包含的主要观点。

答:“人在情境中”包含的主要观点如下:(1)个体的发展受到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人在情境中”,即把求助者放到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去认识,通过了解求助者所处的环境把握求助者的问题。求助者所处的环境一般涉及家庭、亲属、邻里、朋友、学校和工作单位等。(2)导致求助者的人际关系失调和心理困扰的原因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①求助者早年未被满足的欲望或者未被解决的情绪冲突压抑在心中,经常干扰求助者当前的生活,妨碍求助者的人际关系的适应。

②当前的社会环境的压力过于强烈,使求助者早年未被解决的问题表现出来,从而导致求助者的行为出现偏差。

③求助者的问题还与不良的自我功能和不良的超我功能相关,在这些不良的自我功能和超我功能的影响下,求助者对外部环境的认识能力以及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减弱,最终导致心理困扰和人际关系的失调。(3)强调人际沟通的重要性,认为求助者的自我功能的强度、自我防卫机制和知觉等都是影响其人际沟通技能的重要因素。(4)认为每个求助者都是有价值的,他们都具有发展自己的潜能,只是未被开发而已。

2.简述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的伦理困境。

答: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的伦理困境如下:(1)接纳。接纳意味着接受、相信和尊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总是要同意其他人的价值或我们要放弃自己的价值去支持另外某一个人的价值。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接纳在实践中有时是困难的。当案主的行为违反一般道德,或当案主的价值观与社会工作者的价值相左时,接纳方面的问题便会产生。拒绝接待,或在接待中用明确的道德判断或价值判断来标定案主,都是违反接纳原则的。(2)自决。自决就是提醒社会工作者要尊重案主的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力。自决更多的是针对社会工作者而言的。由于其地位关系,社会工作者很容易替案主决定,犯越俎代庖的错误。但当事人的自决必须有两个前提:①当事人绝对清醒,有自决的意志和能力;②自决的方向和后果对当事人绝对无害。在这两个前提下,尊重当事人的自决权,就是尊重当事人的自由人权。不具备上述两个前提条件,社会工作者则要为当事人负起一定的责任,即在表面上违背自决原则。(3)保密。应当对案主的基本信息及相关信息,给与保密支持,不可随意泄露给他人。只有当案主生命面临威胁时,才可适当泄露以保护案主的生命权。

3.简述宏观社会工作方法的主要内容。

答:宏观社会工作包括以下:(1)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法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的社会制度。其目的是保障社会成员不因基本生活受损而招致危险,并进一步达到社会的稳定。社会保障是通过政府立法而确定的,基本上属于政府行为。(2)社会福利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面对广大社会成员并改善其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一切措施。狭义的社会福利基本上指对社会弱者所提供的带有福利性的社会支持,包括物质支持和服务支持。(3)社会服务是以劳务为主要形式向有困难的社会成员,特别是社会弱者提供的改善其处境的活动。它是将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传至有需要社会成员的过程。

4.简述社会工作者在建立专业关系时所应用的技巧。

答:社会工作者在建立专业关系时所应用的技巧如下:(1)同感。同感是指个案工作者能够体会案主的感受,也能够敏锐地、正确地了解这些感受所代表的意义,并且能够把这种了解传达给案主。同感要求工作者能够从案主的语言与非语言沟通中推断出其内心的感受、信念和态度。(2)“无条件的尊重”是促使案主产生建设性改变的一个重要条件。尊重是无条件的,就是说这份尊重并不决定于案主的行为,因为当我们接纳一个人时,是整体地接纳,不但包括他的长处,连短处也都一起包括在内。(3)真诚。真诚是指工作者在专业关系中能够以真正的自我出现,也容许自己的感受适当地在个案工作过程中表现。一个真诚的个案工作者,不会有防卫式的伪装,不会将自己隐藏于专业角色的后面,同时,更不会像一个技师一样完成例行工作。相反地,工作者会很开放、很自由而又个人地投入整个关系中。(4)简洁具体。简洁具体的意思是指我们在治疗过程中,用字措辞不但要适当,还一定要简单清楚、具体明确,要避免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用语。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依据当前的政策背景,论述政府购买服务对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影响。

答:(1)社会工作服务,是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运用专业方法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包括困难救助、矛盾调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试、资源协调、社会功能修复和促进个人与环境相适应在内的专业服务。政府购买服务,是政府利用财政资金,采用市场化、契约化方式,面向具有专业资源的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2)影响

①可以扩大社会工作者的人才队伍。政府购买服务,对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投入大量资金,可以推动相关项目的开展,吸引社会工作人才进入该领域,减少专业人才流失。

②可以全面提高社会工作机构的整体素质。政府购买服务,财政支持社会工作机构开展相关项目,推动社工机构的各种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并扩大其影响力。

③可以促进社会工作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政府购买服务,促进相关项目的开展,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可以总结出经验和教训,为社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

④可以扩大社会工作专业的社会影响力。政府购买服务,支持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高效开展,扩大社会工作服务的社会影响力,刺激政府的购买热情,实现良性循环。

2.假设你是一名社区工作者,社区中学生网络成瘾,令家长和老师们束手无策。要求针对社区中学生网络成瘾,制定一份服务计划书。

答:

关于在社区内戒除中学生网瘾的服务计划书

一、网络成瘾现状及原因

社会的发展,互联网已进入千家万户,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一定的烦恼。如,中学生的网瘾问题。

互联网给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中学生沉溺于网络,影响学习、影响视力,甚至到来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二、在社区开展戒除网瘾工作的必要性

1、在社区有利于戒除网瘾工作的顺利开展

2、在社区,将方便找出形成网瘾的原因

3、社区的介入,有利于从根本上帮助中学生戒除网瘾

4、社区的介入,可以使工作开展更直接、更有效。

三、在社区开展戒除网瘾工作的具体项目安排

1、活动形式

在社区中建立戒除网瘾志愿者工作站,为小区内有网瘾的中学生提供服务。如:开通热线咨询电话,进行当面访谈。建设戒除网瘾的专业网站和专业书刊;开展网瘾青中学生的强制矫治工作等。

2、活动目标

①为网瘾中学生及家长提供专业咨询服务;

②开展活动,引导和教育中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③对网瘾青少年给予引导和救治,使其走出网络;

④加强对社区网吧规范化管理

3、活动内容

在社区内建立戒除中学生网瘾志愿者服务试运营活动站。据社区内网瘾中学生规模而定设立服务站的个数,每周六开展一次,实行推广期为一年。

①建戒除网瘾工作室,开通服务热线,进行个案咨询工作

②在社区内发放戒除网瘾的书刊和报纸

③在社区中建立家庭互助支持小组,开展一系列活动

④开办相关培训课程和讲座

四、资金预算(一个工作站一年预算)

1、基本设施费

电脑及打印机:5000

书柜、桌椅:3000

电话及费用:1000

摄像机:6000

照相机:3000

复印机:10000(总计:31000)

2、运作费及活动费

打印、纸墨:2000

报纸杂志图书:1000

办公费:5000

宣传册、刊物:3000(总计10000)

3、值班人员补贴:70(元)*3人*4周*12月=10080

4、工作人员及义工交通费:5000

5、其他:3000(总计:35080)

XXX小区戒除网瘾工作室

联络人:王先生

电话:XXXXXX

邮箱:XXXXXX

地址:XXXXXX

2013年武汉大学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武汉大学

201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专业学位)

科目名称:社会工作原理

科目代码:331

注意:所有答题内容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凡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

1.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

2.社会工作的正价值和反价值

3.社会工作的“增权”理论

4.我国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和专业伦理

5.小组工作的目标模式和治疗模式

二、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

1.合理的社会流动为什么能够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

2.社会学有哪些考察社会的角度?

3.简述社会越轨的内涵及其类型。

4.简述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历程及其特点。

5.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主要有哪些表现形式?

三、论述题(共1小题,每题30分,共30分)

1.试分析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变革与社会工作发展的关系。

参考答案:

武汉大学

201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专业学位)

科目名称:社会工作原理

科目代码:331

注意:所有答题内容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凡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

1.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

答:社会工作者是指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和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运用个案、小组、社区、行政等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他们是有一定专业知识并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在有些国家,社会工作者的身份比较容易确定。这些人一般受过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并获得社会工作的硕士或学士学位,他们在社会福利机构或设施中专门从事社会服务,并被社会工作专业组织所认可,被雇主认为是社会工作者。

志愿者是自愿贡献自己的时间、精力、财富和智慧,为弱者和公众提供服务而不求回报的人员。这些活动一般是社会认可的、以利他为目的的。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志愿活动是制度化的和有一定组织性的,即志愿者也有一定的组织形式——他们在一定的组织中登记、接受培训并接受考核和监督。志愿者的活动是对社会的奉献,志愿服务是公益服务和社会服务的组成部分。

2.社会工作的正价值和反价值

答:社会工作的正价值指的是社会工作价值在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与机构的关系以及社会工作者之间的关系中发挥的积极作用。相应地,社会工作的反价值指的是社会工作的价值在这些关系中的消极作用。

社会工作的价值取向既有积极的意义,又有消极的意义。有价值存在,就必然有反价值存在。之所以使用“反价值”这个词,目的是为了唤起人们对由价值所投下阴影的注意。反价值的问题,既存在于社会工作者与案主的关系之中,又存在于社会工作者与机构的关系之中,同时也存在于社会工作者的相互关系之间。从理论形态而言,社会工作的反价值包括操纵和家长作风。

3.社会工作的“增权”理论

答:社会工作的增权理论是从马克思主义变通而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马克思主义希望通过大规模的社会变革来解决现存的各种社会问题。然而现实中许多可行的社会工作却是与个体、家庭、群体或小型社区有关的。为了能给这些小规模的社会工作实践以理论上的指导,将这些小规模的社会工作实践与社会变革的大目标协调起来,一些倾向或同情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工作者提出了“增权”或“倡导”理论。这种理论主张在宏观的社会变革未发生之前,社会工作者应协助服务对象为了他们的利益向现存的社会结构争取权利,促使现存的社会结构做出一些有利于服务对象的制度或政策安排。

4.我国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和专业伦理

答:(1)我国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包括:

①敬业。敬业是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和实践的根本态度,是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的基础。敬业也是一种人生态度,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②接纳。接纳意味着接受、相信和尊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总是要同意其他人的价值或我们要放弃自己的价值去支持另外某一个人的价值;

③自决。自决即自我决定。自决就是提醒社会工作者要尊重案主的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力;

④个别化。个别化是一种分别逐一对待的方法,体现了传统的社会工作价值。它把每一个人看作是唯一的、不同的实体,应该受到不同的对待。个别化原则体现了对个人的尊重;

⑤尊敬人。它认为在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能比人更宝贵和值得崇尚的了,每一个人都是值得尊敬的。(2)我国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

专业伦理是指社会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操守。它们是受社会价值和专业价值决定的。我国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参考了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规定的社会工作的伦理,具体包括:

①社会工作者的行为举止;

②社会工作者对当事人的伦理责任;

③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伦理责任;

④社会工作者对雇主和雇用组织的伦理责任;

⑤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

⑥社会工作者对社会的伦理责任。

5.小组工作的目标模式和治疗模式

答:(1)小组工作的目标模式。目标模式也称社会目标模式,它以关注社会整合和人参与社会的责任感为工作重点,通过人的能力和意识的提高去影响和改变社会。这种工作模式利用小组过程发展小组成员的民主意识和参与社会变迁的责任心,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并提高其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在这种工作模式中,小组被看作是一个统一体,通过小组集体的力量达致社会变迁,社会责任得到鼓励,领导能力得到发展,民主的概念在小组过程中也得到充分的实践。(2)小组工作的治疗模式。治疗模式也称临床模式,认为小组是一种为治疗个人问题或矫正个人有问题的行为或态度的手段,治疗模式以行为修正理论和社会化理论为基础。小组是进行治疗的媒介,社会工作人员运用专业知识与技巧,在促进小组成员的沟通和互动过程中,增进自我认识,实现行为的转变。治疗模式关注的是个人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矫正而不是社会,其介入的重点是为个人提供一个小组的治疗环境,为个人提供心理康复和行为指导,帮助小组成员达到适应社会生活的最佳状态。

二、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

1.合理的社会流动为什么能够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

答:(1)社会流动的含义

社会流动指的是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社会流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流动就是个人社会地位结构的改变;狭义的社会流动常常指人的职业地位的改变。社会流动有合理不合理的区别,合理的社会流动是那些促进社会良性运行的社会流动。(2)合理的社会流动能够促进社会良性运行,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下述方面:

①合理流动能够形成开放、动态的分层结构以取代封闭、固定式分层结构,有助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

②合理流动能够拓宽社会各层次之间的接触界面,有助于各层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联系,加强了社会整合程度;

③合理流动能有效地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开拓进取精神,给社会系统注入活力,从而推动实现高水平的社会良性运行。

2.社会学有哪些考察社会的角度?

答:社会学从以下几个角度考察社会:(1)宏观社会与微观社会的角度

①宏观社会指社会的整体结构,是较大范围的社会关系,如人口结构、民族结构、阶级结构、职业结构等等;

②微观社会指社会的个体结构,即表现日常生活中人际互动的模式。如民族的或阶级的个别成员之间的互动,职业群体的人员(每一个个人的)构成等等。(2)个人关系、群体关系和社会制度的角度

①个人关系,指日常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直接联系或互动,它是一种较低层次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常常是非正式的,没有什么固定的要求,更没有通过法律、法规、规则、规章等形式固定下来,因而它常常是不稳定的、变动不居的;

②群体关系,指在社会的群体或组织的层次上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它是社会关系的中间层次,与个人关系相比,群体关系具有稳定性、持久性。它受到社会群体的规则规范的约束;

③所谓社会制度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之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在社会关系中,社会制度占据最重要的地位,因为,社会制度是社会关系的综合体系,也是社会关系的最高层次。社会制度是一种固定化的较为持久的社会关系。(3)血缘、地缘和业缘的角度

①血缘关系,它是指以血统的或生理的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②地缘关系,地缘关系是指人类社会的区位结构关系或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人类要生存就必须占有一定的空间或位置,由此形成了人们之间的地缘关系;

③业缘关系,它是指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复杂的社会关系。与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不同,业缘关系不是人类社会与生俱来的,而是在血缘和地缘关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简述社会越轨的内涵及其类型。

答:(1)社会越轨的含义

社会越轨(social deviance),亦称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现存社会规范的行为。社会规范的功能是制约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和规定社会活动空间,它本身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由于人们社会行为的复杂性、社会成员自身素质及阶级地位的差异性,因此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偏离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越轨行为在任何社会都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2)社会越轨的类型

①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是指违犯法律规定的行为,犯罪行为是违法行为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是指触犯刑律而应受到刑法处罚的行为;

②违警行为。违警行为是指违反有关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安秩序的规则、规定、条例的行为,严重的违警行为有可能转化为违法行为;

③违规行为。违规行为是指一切不按常规办事的行为,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社会越轨。年轻人的标新立异、奇装异服以及不随俗等均属于此类行为。

4.简述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历程及其特点。

答: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历程如下:(1)解放前社会学传人中国

①西方社会学的传入。西方社会学创立之际,正值中国从封建大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时,国力衰微达于极点。中国的有识之士在这个危机的关头,将社会学从西方引进中国,成为当时维新派用来扭转“万马齐喑”的时局,实现社会正常运行和协调发展的一副良药。主要渠道:一是翻译出版西方社会学著作;二是通过教会学校的授课。

②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随着十月革命的炮火传人中国。

③社会学在中国的成长发展。20世纪20年代之后,社会学在中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表现为:教育本土化与研究领域的拓展;中国社会学团体成立并创办刊物;开展本土化的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活动。(2)解放后中国社会学走过的艰辛与发展历程。

①1952年社会学专业相继被取消,社会学学者遭受迫害;

②1979年社会学专业得到了党和国家的支持与鼓励,恢复重建,并取得可喜的成绩;

③社会学在中国始终进行着本土化的探索与发展。无论是人才的培养、教材的编纂,还是社会学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无不浸透着几代中国社会学者的心血与艰辛,而且这种探索还将是一个未终结的进程。

5.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主要有哪些表现形式?

答: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无效的文化传递;二是使人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化。(1)无效的文化传递。所谓无效的文化传递,是指上一代的文化知识和规范因故未能有效地传递给下一代。无效文化传递的一个显著后果,是造成反社会的人格。青少年犯罪便是无效文化传递的典型表现。反社会人格需要通过再社会化进行矫正。  (2)使人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化。除了无效的文化传递外,还有一些社会化过程最终使个体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在我国,户籍制度长期存在,使农村青年和城市青年在入学和就业的机会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就是一种不利于农村青年社会化的机制。还有,在“应试教育”的观念下,很多学校将学生分为“好生”和“差生”,区别对待,这样一种社会化模式对“差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容易使他们今后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  这些都是社会化过程中的偏差。

三、论述题(共1小题,每题30分,共30分)

1.试分析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变革与社会工作发展的关系。

答:(1)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①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施了计划经济模式,同时在社会福利方面也形成城乡二元体制。在城镇建立了以就业为基础的单位社会福利制度,而在农村则实行以集体经济为基础的有限的社会保护机制;

②1978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家庭收入增加,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开始大量向城镇转移,对城市就业和社会管理等提出了新的课题;

③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加快了市场经济改革的进程,社会保障制度有了相应改革,社会福利的发展也呈现多元化的局面,国家进一步加大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并加速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福利体制,民政体制和社会福利服务的改革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这一阶段,“社会福利社会化”成为政府发展社会福利的主要政策纲领,多元化不仅体现为社会福利服务管理体制的变化,也表现在福利单位所有制、资金来源、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等方面的更大弹性上;

④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快了完善市场经济、法律和社会管理制度的改革进程,并提出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政府行政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体制。随着“建立和谐社会”的国家发展和建设纲领的提出,中国社会福利和社会政策发展出现了新的机遇,但与此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2)当前中国处在急剧的社会转型过程中,新出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需要对社会福利体制和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方向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从20世纪90代以来,中国的社会转型速度日益加快,这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的速度加快,其改革方式也日益多元化;

②私营经济的主导性增强,对劳动力就业市场、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③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频繁增加,对城市就业和社会服务管理产生明显压力;

④市场机制对公民社会生活影响很深,居民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受到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传统观念逐渐淡化,社会需要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

⑤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老年人口增加速度较快,核心家庭已经成为主流家庭模式,未来家庭养老和老年保障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难题。

快速的社会转型带来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包括国有企业发展不景气造成的职工下岗(失业)、城市贫困、农民工就业与生存保障的缺乏、收入差距加大和社会不公平等问题。这些问题客观上要求对传统的福利制度进行改革。(3)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与社会工作发展的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不断涌现的社会问题和日益增加的社会需要对既有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政策体制产生了压力,也在客观上推动了政府对社会问题干预的动机和实践,并成为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②我国政府把大力建设和谐社会、推动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科学观作为政府工作的核心指导方针,强调经济发展中的社会公平与社会保护,这些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发展社会政策和专业社会工作的重要契机。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专业实践和职业化体系建设的任务正变得日益重要;

③随着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兴起,政府也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和努力。近年来,政府提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针,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社会工作服务,资金、设施、政策方面给予广泛支持,专业的社会工作机构如雨后春笋,社会工作服务和社会工作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这些客观上促进了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变革和社会福利服务的完善。

2013年武汉大学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武汉大学

201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专业学位)

科目名称:社会工作实务

科目代码:437

注意:所有答题内容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凡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直接介入

2.儿童社区工作

3.人生回顾疗法

4.医务社会工作

5.社会康复

6.社会弱势群体

二、简述题(共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通用过程模式如何分析人与资源的互动?

2.简述签订社会工作服务协议的技巧。

3.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念和原则是什么?

4.简述性别敏感的家庭社会工作的概念、特点、应用及其评价。

三、案例分析题(共30分)

案例:张女士今年52岁,10前与现在的丈夫组建了一个家庭,这个家庭比较特殊,双方都是再婚家庭。13年前,张女士因为前夫有外遇而离婚,单身了三年之后,与现任的丈夫认识。当时,丈夫带着一个12岁的女儿小丽。因为张女士没有生育能力,所以一直没有孩子,就把小丽当亲生女儿来看,但10年时间过去了,小丽从来没有叫过她一声妈妈,小丽小时候还经常给张女士找麻烦。即便如此,张女士现在还给小丽张罗了一个男朋友,但小丽似乎并不领情,这个矛盾一直僵持到前一段时间,在男朋友的问题上,张女士让小丽考虑考虑,可小丽却与张女士吵起来,并说这不是张女士的家,让她不要瞎当家,并且张女士的丈夫也不替张女士说话。为此,张女士非常伤心,她觉得这么多年的辛苦付诸东流了,希望社会工作者帮助她。

问题:从社会工作专业的角度,简要分析张女士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并简要陈述介入策略。

四、方案设计题(共30分)

假如你是一家老人福利院的社会工作者,针对福利院老人的需求,拟定一份机构服务方案。

参考答案:

武汉大学

201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专业学位)

科目名称:社会工作实务

科目代码:437

注意:所有答题内容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凡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直接介入

答:直接介入,指以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为关注对象,针对他们所采取的行动,重点在于改变服务对象家庭或群体内的人际交往,或改变个人、家庭和群体与其环境中的个人和社会系统的关系和互动方式。

2.儿童社区工作

答:儿童社区工作,指的是儿童社会工作者在有关儿童社会工作及社区工作的价值理念的指导下,运用儿童社会工作的方法,在社区中为开展儿童工作提供资源的保证,为儿童在社区的成长、学习、娱乐提供必要的条件,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和福利的提升。社会工作者在社区中开展儿童服务时,除了开展需求调查,开设假期小组活动以外,还需要对重点儿童予以关注,并在恰当时开展个别服务。例如,可以积极地与属地学校的驻校社会工作者取得联系,了解社区儿童在学校的表现,并对其中出现偏差(学习、行为,心理等)的儿童在社区内的表现进行评估,以便对其状况确认或者修正。帮助贫困儿童申请补助,对长期与隔代长辈生活的儿童予以必要的协助辅导。

3.人生回顾疗法

答:人生回顾疗法是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之一,其重点是引导老年案主对于过去一生的历程进行回顾,这种回顾既有一生中的正性事件,也有负性事件。它的目的是重新建构老年人对人生历程的看法。人生回顾不仅是要更好地了解老年人的一生,重要的是通过回顾获得领悟,使老年人摆脱过去的阴影,生活得更满意,更有建设性。所以建立评估的基线很重要,它可以让社会工作者和老年人在工作结束的时候能评估介入的成效。

4.医务社会工作

答:医务社会工作是在健康照顾工作中实施的社会工作实务,目的是协助那些受到实际的或潜在的疾病、失能或伤害影响的服务对象、家庭和群体,增强、促进、维持和恢复尽可能好的社会功能。由于机构宗旨、服务场所和对象需要的不同,医务社会工作服务可能是预防性的、发展性的或补救性的。

5.社会康复

答:社会康复是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和基本模式,是指从社会的角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为残疾人创造一种适合其生存、创造、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的活动,其目的是使残疾人享受与健全人同等的权利,达到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目的。社会康复工作的内容主要通过各种康复机构来实现,康复机构中开展的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主要由社会工作者承担。它过建立有利于残疾人康复的社会条件来对残疾人进行帮助。它与医疗康复、职业康复、教育康复共同形成全面康复的基本内容。社会康复的措施有些是针对残疾人及其家庭的,以个案工作为主,以小组工作为辅;有些则涉及法律和制度,涉及残疾人离开医院、康复机构后的生存环境,因而同社区康复相联结。

6.社会弱势群体

答:社会弱势群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02》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界定是:社会弱势群体是一个在社会资源分配上具有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承受力的脆弱性的特殊社会群体,他们依靠自身的力量或能力无法保持个人及其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活水平,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

二、简述题(共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通用过程模式如何分析人与资源的互动?

答:(1)通用过程模式的概念“通用社会工作实务过程模式”是对“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和方法”的提炼和概括,也意味着适用于帮助各种服务对象和解决各种问题的社会工作的步骤、过程和方法是通用的。(2)通用过程模式分析人与资源的互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过程模式通用的社会工作对问题产生根源的认识,不是简单地归结于个人,而是认为,人之所以产生问题,根源在于人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的互动。更进一步说,就是人与环境中资源的互动;

②通用过程模式关注的不是“谁”有问题,而是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怎样相互作用,从而影响了人们在完成生命任务过程中对问题的处理;

③通用过程模式分析人与资源系统的互动时,将这种互动关系分为三种类型:人在资源系统中的互动,人与资源系统的互动和资源系统之间的互动。这三种互动已超出了简单的“人和资源系统”这样的二分法观点,而是关注到互动各系统之间连接的性质以及人与他们的各种资源系统之问的关系。

比如,在居民区设立了一个社区医务室,可是很少有居民来看病。那么,问题是出在居民不愿意使用它,还是因为医务室并不适合这个社区居民的需要?如果是因为居民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医务室,那就需要通过居委会来做宣传工作;如果是一些老人因为行动不便不能到医务室来,那就要考虑送医上门。其他影响居民对医务室态度的原因可能还有:以前他们在医务室就医时有过不愉快的经历,或者是因为医务室设立时没有征求他们的意见而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等。可见,通用过程模式首先关注居民与医务室这两个系统的互动过程,然后是致力于加强两个系统的连接。

2.简述签订社会工作服务协议的技巧。

答:(1)签订社会工作服务协议的概念

签订服务协议的过程在本质上是整个社会工作介入行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确认需要和问题、共同协商工作目标,以及决定采取何种协议方式的过程,因此需要特定的工作技巧。(2)签订服务协议的技巧具体如下:

①认定服务对象对问题的看法

签订协议过程中,服务对象对自己问题的看法、对问题的认定是最重要的。所以,社会工作者要成功与服务对象签订协议,一个重要的技巧就是由服务对象自己来认定问题,社会工作者根据他们的看法与其进行讨论,从而达成共识。例如,一位母亲因儿子的网瘾问题求助,社会工作者在认定问题时可以从母亲的描述和看法开始:“我们谈了半天了,我觉得你非常担心儿子的网瘾问题,担心他的学习,你想让我来帮助他,是这样吧?”

②与服务对象讨论对问题的看法

当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对问题和介入目标与行动有分歧时,为了达成协议,社会工作者需要与服务对象讨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避免服务对象有不被重视的感觉。例如,社会工作者对求助母亲说:“从你对孩子网瘾的情况介绍来看,孩子沉溺网吧的问题是从你和丈夫闹离婚开始的,你认为孩子的问题是否与父母有关系?”这种分享为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达成对问题的一致看法做了铺垫。

③描述介入工作要解决的问题

描述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共同努力要解决的问题,目的在于为双方后续工作提供依据,也是双方签订协议的基础。因此,对问题的描述要尽量具体详尽、清楚、简洁、易懂。例如,社会工作者可以这样对求助母亲描述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已经看到,您孩子的问题表面上是沉溺网吧,实际是您和丈夫的婚姻问题影响到了孩子。在帮助孩子的同时,我建议您和丈夫一起来,看看怎样调整你们的关系,同时让孩子明白你们,您看这样好吗?”

④确定目的和目标并说明行动的具体策略

与认定问题一样,对于目的和目标的协议也需要服务对象的参与,而对介入策略的协议则需要社会工作者详细说明双方的角色和任务,以及介入策略所包含的具体方法、所针对的问题,实现目标的时限,以便使服务对象明白介入策略与自己问题的关系,愿意投入行动。

⑤总结和强调协议的主要内容

运用上述技巧,社会工作者完成了与服务对象签订协议的过程,最后社会工作者需要与服务对象一起对协议进行总结,提醒服务对象承担履行协议内容的责任。

3.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念和原则是什么?

答:(1)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概念

残疾人社会工作是针对残疾人和其他身心障碍者开展的社会工作。它不同于一般的残疾人服务,而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各种环境障碍,重新回归社会生活的专业活动。其领域包括许多方面,在医疗、就业、教育、文化体育、维权、社会救助、辅助用品用具等方面都需要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性服务。(2)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念

对开展残疾人社会工作而言,坚持人道主义的价值观至关重要。人道主义承认人的价值或者尊严并把它作为衡量一切事务的尺度;从人道主义对人的本性持乐观的态度来看,人类被认为是有尊严、有理性的,拥有追求真理的内在动力;人道主义把天赋的社会的个人自由赋予极高的价值,人道主义宣称,向人们提供了机会和自由,他们的潜能就会释放出来;人道主义主张通过宣传社会改革,减轻困苦,推动人民发展的机会及促进个人的人权。

总之,在人道主义价值观的指导下,社会工作者在开展残疾人社会工作的过程中,尤其需要对残疾人的潜能抱有充分的信心,更加秉持残疾人同样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体的价值至高无上。同时,更加需要积极地寻求改善残疾人的生活,提高他们的权力和确保他们的尊严。(3)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原则

以人道主义等价值观为基础,形成了一整套社会工作的实务原则,它们包括:尊重、接纳、守秘、个别化、非批判、当事人自决、有控制的情感投入、正常化,等等。其中,接纳、个别化、非批判、有控制的情感投入和正常化等原则,在开展残疾人社会工作的过程中更加需要高度关注和持守。具体如下:

①接纳。坚持接纳的原则,意味着社会工作相信每个残疾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尊严和价值,所以当面对残疾人的时候,无论对方曾经有什么经历、背景,无论他们的问题因何而产生,无论他对自己的问题必须承担多少责任,或者服务对象犯有严重违规行为,社会工作者都认为对方是有尊严和价值、有能力去改善自己和改善生命,在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里,都需要把他们/她们视作一个人看待和予以毫无保留的接纳并值得社会工作者予以大力帮助。

②个别化。信守个别化的原则,意味着社会工作坚信每个残疾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有着与其他人不同的遗传、个性、经历、环境、知识等特点。这些差异导致每个残疾人即使在相同的境况下,也会有不同的思想、感受和行为。因此,社会工作者必须理解残疾人、残疾人小组,以及小组和社区内的各个成员的个别特性和个别需要,灵活地运用社会工作的原则、方法和技巧,以提供相应而有效的服务。

③非批判。所谓非批判的态度是指社会工作者不应该对残疾人的个人做出对与错、是与非等等结论性或倾向性的意见。社会工作强调社会工作者与残疾人共同努力去解决问题,双方处于平等地位,所以社会工作者无从去批判残疾人。尽管如此,社会工作者坚持非批判的态度并不等于不需要判断力。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