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智慧潜能营造多彩童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竹园幼儿园教育教学成果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4 20:55:13

点击下载

作者:徐燕华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开启智慧潜能营造多彩童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竹园幼儿园教育教学成果集

开启智慧潜能营造多彩童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竹园幼儿园教育教学成果集试读:

结构游戏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

(代序)

◎徐燕华

我们竹园幼儿园于2001年开展幼儿结构游戏研究,几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得到周边社区居民、幼儿家长和专家、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初步形成幼儿园结构游戏的特色课程。近年来,根据二期课改的要求,我园又赋予结构游戏以现代的教育理念,将结构游戏“主题化”,充分利用多种结构玩具以及身边的废旧物品和乡土材料,以幼儿熟悉或者在教育过程中生成的主题为线索,整合利用美工、绘画、搭建等多种手段,共同建构某一建筑群的一种游戏。

我们之所以选择结构游戏研究作为幼儿园具有引领作用的课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认识到结构游戏不仅能促进幼儿动手能力和结构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使幼儿在协商、谦让、交换的游戏氛围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尝试开拓与创新,体验成功与挫折。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具有合作精神对于人一生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现阶段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在家缺乏伙伴,人生经验中比较缺乏合作和分享的体验,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为严重,因此在幼儿园的活动中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这是我的,你们不要动”“我不和你玩了”等。如果在幼儿时期不能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对孩子一生的成长极为不利。因此,我们认为开展有利于培育幼儿合作意识和经验,增强幼儿合作体验的结构游戏,对幼儿的终生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一、创设有利于合作的结构游戏环境

1.营造浓厚的合作氛围

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老师,幼儿园环境创设对于幼儿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在幼儿园社会环境的创设中,强调的是创造宽松和谐的有利于幼儿自主发展的空间。在结构游戏活动的主题确定以后,我们要求老师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设计结构图纸,并且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自由组合,自主分工,并且将合作的名单以图画的形式进行记录,以便于让幼儿萌发合作意识,感受到合作成功是一种快乐。例如在“美丽的新浦东”这一主题结构游戏中,幼儿必须通过协商讨论才能明确“新世纪的浦东应该是怎样的”,由谁来建构车辆、高楼、大桥、马路及两旁的设施等内容,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构图和内容上协调一致。在具体活动中,也只有通过相互合作才能建构出他们自己的“美丽的新浦东”。由于结构游戏规模较大,不是一个人或少数人能够完成的,因此促使幼儿不得不采取相互合作的态度,共同商量,互相配合,友好相助。在整个建构活动中,我们给每一组幼儿都提供了合作制作的场地,创设了与同伴共同分享的展示区。随着结构游戏不断深入,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尝试根据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不同,为幼儿提供不同难度的合作机会,如幼儿在建构“我们的竹园幼儿园”这一综合性的主题结构游戏活动中,他们就根据自己能力的强弱选择工作的类别,力气大的幼儿就搭建楼房、滑梯等,力气小的就搭建桌子、椅子等,整个活动的建构,既体现了力气大小的合作,同时也让幼儿体验了分工合作带来的快乐。

2.有目的地投放诱发幼儿合作意识的材料

在主题结构游戏“百宝箱”中,我们尽量多提供一些半成品的材料,让幼儿在以物代物的过程中享受更多的协商与合作的机会。比如要建造一个宽度、长度相等的楼梯时,幼儿首先找了许多相同的牙膏盒,为了体现“楼梯”的层层台阶,就需要将盒子摆成立体的楼梯形状,然后一一黏住。但是这项工作靠一个幼儿单独完成是非常难的,于是他(她)就要寻找支持,从而产生了合作的机会,在同伴的协助下,困难克服了,任务顺利完成了。同时,在投放材料过程中,我们还适当地增加了一些难度,让幼儿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多发生一些波折,多产生一些难题,使孩子们在活动中不得不协商、分工与合作。又如在“我们的社区”的主题结构游戏中,有一项活动是要制作汽车,教师有意识地提供了大小、色彩各不相同的“车灯”“车轮”以及长短不同的“保险杠”,功能、用法不同的粘贴“工具”,增加了汽车制造难度,使孩子在制作的过程中不得不协商与合作。通过这样的难度较高的活动,使幼儿逐渐具备合作是一种需要的观念。

3.建立控制和调整幼儿合作行为的游戏规则

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因此,当老师投放结构材料时往往会出现你争我抢、互不相让的现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要求老师在提供材料时,必须做到两点:一是首先进行分工,然后根据分工提供各种材料,让孩子明白材料是为活动的需要准备的,不是越多越好;二是教会幼儿以商量的口气讨论材料的分配,教会他们说“请你把这个物品借我用用好吗?”同时要及时表扬那些具有谦让精神的幼儿。二、设计需要合作才能成功的主题内容

每一个主题结构游戏都包含许多结构内容:一幢幢高楼大厦、一条条马路、一排排植树林等,这都不是个别幼儿能独立完成的。比如设计“我们的竹园小区”主题,结构就非常复杂,有“花坛”“超市”“假山”“街树”“高楼大厦”。这些建筑物的“建造”,需要幼儿长期的合作。因此,在这一结构游戏过程中,幼儿往往会自然而然地进行角色的选择和分工合作。三、选择适宜的方法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

合作是一项复杂的心理活动,对幼儿而言合作的难度远远大于成人。因为幼儿的许多合作是被迫的,而不是他们真实意愿的体现。因此,为了培育幼儿合作的主观意识,我们还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

1.交流讨论法

在主题结构游戏开始前,教师先围绕某一主题组织幼儿展开讨论。比如:教师在制作的公共汽车的区域内提供了一些新的辅助材料;在创作的区域中只投放了一卷泡沫胶,如果有三个小朋友都想用同一个盒子制作公共汽车,又同时需要用泡沫胶,那该怎么办?老师就要引导幼儿采取某一种分配形式,按照一定的规则,确定使用者的先后次序。又如,在园林工人工作的区域,老师给幼儿提供了一张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的大树背景,然后尝试让幼儿商量如何来合作完成,等等。总之,老师要让幼儿在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围绕主题分工、合作、协商分配角色后再开展游戏,同时,老师要让幼儿逐渐懂得,合作既要谦让,又要确立一定的规则。

2.观察引导法

在进行结构游戏时,幼儿有时会对活动失去兴趣或不知如何去合作。这时教师应有目的地施以影响促使幼儿产生合作行为,在实践中提高合作能力。如在建构“城隍庙的湖心亭”中,闻闻、天天、杭杭面对一堆废旧材料和稻草,翻翻这个,摆摆那个,不知如何下手。老师就问:“你们打算建造什么呀?”天天说:“我们发现城隍庙的九曲桥里有一个湖心亭,供游客休息的,我们也想建一个。”于是老师又接着引导幼儿讨论“可以用什么样的材料搭建喷水池、雕塑?”“酸奶瓶、筷子、易拉罐、纸盘、纸板、小石头等这些材料可以怎样进行组合修建栅栏,搭建亭子、小路呢?”通过师生不断地探讨、商量和尝试,融进了合作和分享的意识。最后,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确定结构主题,形成明确分工,通过合作,在共同完成作品的同时,体验到了合作过程的快乐。

3.鼓励肯定法

我们还在主题结构游戏讲评时,尽量让幼儿相互欣赏,讲述作品的内容,共同分享体验合作的快乐。对有点滴进步的幼儿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强化反馈机制,如“这是你们一起完成的,真棒!”等。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竖起大拇指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而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养。四、有效评价合作体验,深化合作精神

游戏结束后教师有效、及时、公正的评价能使幼儿得到心理满足,从而增强幼儿的合作意愿,更好地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在幼儿做结构游戏时,教师应细心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对幼儿展现的合作意愿和行为,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以充分激发幼儿的合作欲望,并通过活动后的肯定性评价,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

幼儿之间的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游戏完成、友谊增强、构建成功。这时老师应组织幼儿对游戏过程进行回顾,让幼儿再次阐述活动过程中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分享合作成功的快乐。这对巩固幼儿的合作精神,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是极为重要的。老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合作设计、制作的作品来进行环境创设,在班里开辟作品陈列区或者与同伴合作作品的照片,让幼儿经常看到、感受到与同伴合作是多么快乐,使他们在内心深处感受到合作带来的愉悦和欢欣,从而更愿意多与同伴合作,共享快乐。

要鼓励幼儿在结构游戏中提倡“你有困难吗?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好吗?”的合作风气,让幼儿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启发,相互帮助,相互调整,从而完成合作任务。如当小朋友表现出合作行为时,老师应及时捕捉和即时记录,并在主题环境中进行展示。强化幼儿的视觉,使小朋友从心灵深处感受到合作是一种愉悦。使幼儿逐步克服以自我中心意识,而将注意力转移到感受自己与别人的差异,加深对同伴情感的体验和认识上的共鸣。因此,只要精心设计,抓住各种契机,在结构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协商能力是大有益处的,也是很有成效的。

总之,在结构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是一种有效的途径,通过结构游戏,幼儿既懂得了沟通、互助、分享,又充满了温情和友爱,增强了互助和竞赛精神。同时,幼儿能在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同时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与欣赏,对其终生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理论追求·课题引领

“结构游戏中培养幼儿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组一、问题提出

近期,日本、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幼教纲要的基本思想和原则都体现了幼儿教育观念变化的世界性趋势:幼儿教学是有计划有组织的,但不能按学科教学的方式进行以教师为主导的系统教学,教师要创设符合儿童兴趣和需要,能激发儿童主动活动和学习积极性的情境来开展教学;教育内容和要求必须适应不同年龄和不同个体的发展水平。日本的幼教纲要指出:教学目标和内容主要通过游戏活动综合性地实现。日本幼教纲要的解说书《幼儿园教育指导书》(1989年)对游戏作了这样的解释:“这个时期的游戏与成人社会中的那种与工作和学习相对而言的游戏是不同的,它指幼儿带着兴趣,自主地积极地作用于环境,动脑动身,创造和展开活动的整个动态。”苏联的《学前教育构想》(1989年)对“教学—训导模式”中的游戏作了批判:那种“游戏仅仅被作为获取大纲要求所规定的知识的‘补充’教学手段。教师常常像组织作业那样领导儿童游戏:确定有教育价值的题目,指定每个参加者的角色和地位,规定游戏动作,评价他们正确与否。结果是幼儿园的游戏走了样,俨然成了面向全体的作业或外部强加的活动”。而个性定向模式中的游戏是儿童创造性自我实现的手段。因此,将幼儿作为学习的主体,这是世界幼儿教育在理论上的主要趋势。

我国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可见,游戏在幼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我国教育先知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方法要采用自动的方法,启发的方法,手脑并用的方法。”结构游戏的操作性、艺术性、创造性,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在搭建过程中他们的自主性、探究性、体验性、合作性等学习方式得以释放,同时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个性品质等方面会得以展现。“游戏在幼儿教育领域中,从来就不是纯粹的‘自然’活动,而是负载着一定的教育理念的教育活动”,在这种“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并加以适时的引导,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结构游戏中培养幼儿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的制定和开展符合国内外幼儿教育趋势,也体现了国内外幼儿教育研究趋势的价值所在。

新课程倡导树立活动教学观,重视儿童个体各项能力的发展,归根到底就是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心理学者认为:学习方式是个体接受和保持新的经验(信息和技能)所采用的方法和活动形式。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可以把儿童学习方式分为学习形式和学习方法两部分来理解。儿童的学习形式可以分为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自选活动等。学习方法有观察学习、操作学习、模仿学习、倾听与表达学习、交往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探索发现学习等。在儿童实际学习活动中,上述学习方式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儿童要完成活动需要同时采用多种学习方法。结构游戏是使用各种结构材料,通过想象和手的造型活动构造建筑工程物体的形象。幼儿在堆砌、排列和组合的活动中,认识各种材料的性能,区别形体,学习空间关系知识和整体部分的概念,发展感知觉、目测力、操作能力及创造性;形成合作,同时磨炼幼儿的意志,培养做事认真、坚持到底的品质。皮亚杰认为这种游戏“既包括了感觉运动的技能,又包括了象征性表现”,甚至认为结构游戏是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规则游戏等特点的结合。中国幼教研究会专家林茅老师认为,“结构游戏活动方式的可操作性,使它对幼儿产生强大吸引力”。因此,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结构游戏就犹如鱼和水的关系,鱼儿在水中才能自由快乐地游行,幼儿在结构游戏的活动过程中可以“变成他自己”,发挥出自身的发展潜能,体现出自身独特的个性特点。我园在开展结构游戏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在《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和《上海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指南》的指引下,在结构游戏开展过程中遵循幼儿发展的培养目标,即健康活泼,好学探究,友好合作,自主自信,创新求异。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在对教师教育观念和行为提出新的要求的同时,也带来了幼儿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让幼儿在自主、探究、体验、合作等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感到,在结构游戏的过程中,能充分体现出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育方法可以与幼儿喜爱或擅长的学习方式相适应,且可以自然、巧妙地引发出幼儿的主体性学习方式。结构游戏在拓宽教师教育方法的同时,也使幼儿体会到无穷的学习乐趣和产生无尽的学习动力,成为开启幼儿教育活动主体性的一把金钥匙,是培养幼儿自主、探究、体验、合作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之一。二、研究概况

1.研究对象

竹园幼儿园小、中、大各年龄班幼儿。

2.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在开展结构游戏的过程中,研究引发幼儿学习方式的途径和策略,注重进行实录,不断进行反思与调整。

经验总结法:通过对结构游戏中引发幼儿自主、探究、体验、合作学习方式的教育经验进行实践、反思、总结,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使经验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推广与应用。

案例研究法:根据研究内容,选择典型的活动案例,从不同的角度撰写案例记录,侧重于对各个活动的剖析,通过镜头实录,提高教师科研和反思的能力。

3.研究过程(1)准备阶段

①总结积累开展结构游戏的有关经验,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②成立课题组,落实课题组人员的具体分工。

③召开课题组实践教师会议,完善实施方案。(2)实施阶段

①召开教师会议,让全体教师了解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②根据研究总体方案操作运行。

③定期进行课题组活动,及时反思与调整计划。

④认真总结研究情况,进行经验总结,深化课题研究。(3)总结阶段

①撰写与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②请有关专家对课题成果进行鉴定,推广研究成果。三、研究实施(一)结构游戏中培养幼儿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的目标

通过结构游戏的开展,研究培养幼儿学习方式的途径和策略,总结归纳在结构游戏过程中引发幼儿自主、探究、体验、合作学习方式的教育方法。(二)结构游戏中培养幼儿学习方式的途径

1.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

结构游戏是幼儿比较喜爱的活动,因为结构游戏的多动、多变符合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结构游戏玩具材料的具体性、可操作性,使幼儿能乐在其中。据于这一特点,我们进行了尝试。首先我们尝试使之与集体教学相融合,发现结构材料、场景以及结构搭建的融入,增强了幼儿参与集体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如传统的数活动方法缺乏动感的图片、磁性教具等,幼儿容易感到枯燥和疲劳,结构游戏搭建的材料以其特有的鲜艳色彩和立体呈现,给幼儿带来全新的感受。在数活动“送小动物回家”中,利用了结构搭建的立体房子后,幼儿能够按照门牌和房间号准确地送小动物回家;又如,在音乐活动“机器人之舞”中,通过用积木搭建四肢摆动的机器人,帮助幼儿理解机器人机械的动作,同时也增加了模仿机器人动作的兴趣;再如,在语言活动绘本故事《巨人的花园》中,通过帮助巨人装扮花园,用不同的结构材料搭建美丽的花朵,体验了帮助别人的快乐情感。

区角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游戏,我们每个班级充分利用空间,创设了结构区角。同时通过对我园幼儿在家、在园结构游戏发展水平的现状调查,发现幼儿对此活动非常感兴趣,在家中也经常摆弄结构方面的玩具,但幼儿园创设的结构环境对幼儿有更强的吸引力,幼儿更愿意参加幼儿园的构建活动,于是我们开展“结构性区角游戏促进幼儿多种能力发展的研究”,教师们主要是根据各班开展的主题活动进行结构区的环境创设,选择合适的建构材料,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主体结构搭建。幼儿在区角中进行结构活动的过程,从活动的形式上看是孩子动手操作的过程,而从本质上来说,它是孩子自主探索的过程、情感体验的过程、表达表现的过程,也是孩子开放学习的过程。这种游戏的过程融入了孩子的情感、生活、知识经验,蕴涵着孩子丰富的想象和创造的潜能,这将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益。

角色游戏也是幼儿非常喜爱的,在角色游戏场景创设的过程中,结构材料发挥了很多作用,娃娃家的小床、理发店的梳妆台、甜品屋的杯子、马路上的红绿灯等。这些游戏场景用结构材料进行搭建,色彩鲜艳,立体逼真,同时又是幼儿自己搭建的,增加了亲切感,因此需要替代物品时,幼儿往往会想到用结构来搭建。

为了提供更大更宽松的搭建环境,我们还创设了专用结构活动室,里面无论是场景提供、材料投放,都能满足各个年龄段幼儿结构搭建的需求。每个场景的创设,我们都提供了不同层次的材料,如搭建“我们的城市”活动中,大班幼儿可以搭建一些大型的上海的建筑,中班幼儿搭建高架桥,小班幼儿搭建小汽车在高架桥上行驶,增加了各年龄段幼儿之间的互动与学习,同时也增加了游戏的乐趣。

除此以外,我们还利用大活动的形式,把特色课程与之相融合,如“巧手小当家”活动,提供小车和大型积木,鼓励幼儿扮演造房子的建筑工人,通过运送积木造房子,体验建筑工人工作的辛苦;又如“搭建乐趣多”活动中,各班订立搭建主题,准备好场景以及搭建材料,然后老师带幼儿参观各个教室的搭建主题,最后进行互动式搭建活动,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进行搭建,同时结合大带小形式,鼓励大哥哥大姐姐带领小弟弟小妹妹一起搭建,大大地增进了幼儿之间的情感体验。

2.亲和的家园教育渠道《纲要》中指出: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家长认同、支持、参与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怎样使家长理解并积极参与我们的课程开发呢?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如亲子搭建活动,活动前和家委会成员共同商量亲子搭建的主题,然后进行海报宣传,邀请家长和我们共同搜集搭建材料,使我们的结构搭建材料更加丰富,最后是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搭建,并进行评比和颁奖。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就是通过这样一次次的亲子大活动,家长逐渐从了解、喜欢到积极参与。其次我们还开展家长的义工义教活动,鼓励部分喜爱搭建的家长,来幼儿园和幼儿一起上课,讲讲积木搭建的技巧,并和幼儿一起搭建。通过家长来幼儿园参加教学这种形式,家长也了解了我们特色课程能够真正促进幼儿多种能力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参与搭建的积极性和乐趣。(三)探索结构游戏中培养幼儿学习方式的策略

1.环境创设与材料提供

通过研究尝试我们发现要为幼儿创设适合自主、探究、体验、合作学习的环境。(1)为不同层次幼儿提供相适宜的材料。每个班级中幼儿的建构水平参差不齐,整齐划一的材料容易使一部分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失去尝试的兴趣,因此应该提供多种材料供幼儿选择,如班中提供雪花片,可以有大小之分,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搭建小的、色彩多的雪花片,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可以搭建大一些的、颜色品种少一些的雪花片,老师可以根据需要在大小、颜色上加以选择,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2)根据不同建构主题选择适宜的材料。在幼儿搭建的过程中,他们的兴趣会随着主题、外在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如在开展“有趣的动物”主题中,幼儿对动物感兴趣了,萌发了搭建动物的兴趣,而现有的材料又不适宜建构动物,这时老师应该及时地调整建构材料,以满足幼儿对创造性搭建的兴趣。选择材料搭建时,首先,利用材料本身的特性,如:管状积木孩子们会利用弯管的弧形建构有角的动物,例如牛、羊等,造型逼真;利用学童积木的半圆形两个相接,然后在它的齿轮处接插小管子,一只狮子就出现了;利用花片的多角度接插孔雀的尾羽。其次,利用材料的相似形进行变化接插,如:用学童积木建构了小猫,前面接插一个小管子就变成了小马,再加长脖子就变成了长颈鹿。只要利用好材料就会建构出比较相似的物体;此外孩子们对这一阶段电视上的动画片感兴趣,动画片中的场景或者人物成为幼儿关注的热点时,老师也要及时捕捉,调整建构材料。(3)适时地投放辅助材料,推动幼儿创造性表现的发展。在实践中我们还发现一些废旧材料,如旧纸盒在幼儿搭建的过程中,能起到发挥想象力的作用,孩子们堆高并进行构建、装饰,由于盒子没有固定的大小,形状也比较单一,幼儿就可以充分地想象,搭建自己喜欢的物品。幼儿用纸盒建构各种房子、车子、机器人以及宇宙飞船等,外形逼真,还可以接插积木及其他废旧材料,只要稍加变化,就能够搭建出不同的物体。然后当幼儿用积木搭建好作品的主要部分后,添加一些辅助材料,马上就能建构出新的作品来,如小班幼儿用花片搭建了电视机,再选择一张有颜色的纸,把它对折成小山状,放在电视机上就成了一间漂亮的小房子。但是老师在提供辅助材料时也要进行筛选、归类,方便幼儿选择合适的材料。(4)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搭建活动,一开始幼儿往往是盲目性的,无意识地摆弄各种材料,把许多插片混乱地插到一起又不知在插什么,一会儿将积木堆高、加宽,一会儿又将自然形成的东西推倒。活动的目的性差,意愿表达不明确,更缺乏稳定的建筑主题。这时,教师不能操之过急,结构搭建的主题是不能强加给幼儿的,教师应适时引导,通过示范欣赏,提供特定场景,渲染某种游戏的气氛,在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上,帮助幼儿产生建筑主题,将孩子无目的的游戏动作变为有目的的行为。

2.形成自主建构的过程(1)让幼儿在自主搭建的过程中产生合作、探究、体验的需要。结构游戏突出幼儿在玩中学,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想象力创造兴趣明显提高,且非常投入,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们始终以游戏的方法引导幼儿参与区角结构活动,设计了“汽车加工厂”“我们的小区”“浦东新貌”“儿童乐园”等形象,生动、有趣的游戏环境,这些游戏充分吸引了幼儿的参与,并使幼儿产生强烈的想象、创造兴趣,突出了幼儿在玩中学,在玩中成长。同时这些主题搭建中需要幼儿之间的互相合作、共同商量解决问题,同时也体验了合作的乐趣。(2)善于观察与捕捉,启发幼儿的自主、探究、体验、合作品质。时代发展对人提出的要求,也是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发展幼儿的自主性是早期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结构游戏是幼儿个别化、自主化的活动方式,在结构游戏中,幼儿主动地与材料互相作用,充分体验运用自己的能力去完成结构作品,体验自己支配自己行动的自主、自由感,克服困难而产生的成就感等,对孩子来说,搭建的整个过程都融入了孩子的情感,他满足于结构的过程,并非是结果。而当孩子面对新材料或者新的结构主题,孩子又有了一个新的自主探索过程,通过操作构建,孩子们将自己的故事融入结构作品中,成功的作品极大地满足了孩子探索欲望,更激发孩子下一次探索的愿望,这种良好的学习动机在构建活动中逐渐稳定。也就是说,幼儿的每一件作品,都是他自主探索,自我构建的结果,都蕴含了一个生动的故事,在故事里,有孩子丰富的所思所想,教师应当耐心地去读懂每一个孩子,理解每一个孩子,要学会等待,要走近孩子丰富的结构世界。

3.多元的评价方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四部分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评价结果是制定教育目标的依据。在结构游戏的开展中,教师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判断,得出评价结果,并依据评价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适合幼儿发展的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实施相应的教育策略,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我们的评价表有多种,有针对教师指导与幼儿发展的“考评表”,也有各年龄段的“幼儿结构活动评价表”。同时我们还鼓励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如给自己搭建的作品一个小花,表扬自己的进步,同时还创设展示架供幼儿展示自己作品;同时我们还鼓励幼儿之间的评价,如介绍你最喜欢的结构作品,鼓励幼儿说说喜欢同伴作品的理由,这样可以让幼儿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最后我们还有家长参与的评价,在“迎新年灯笼搭建制作大赛”中,家长和幼儿一起搭建制作,并有家长投票参与评选,这种评价方式,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同。(四)发现结构游戏中培养幼儿学习方式的意义

1.促进幼儿情感

在结构游戏中,幼儿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进行操作和构建,同伴间可以合作、讨论,共同克服困难,在完成作品后,可以继续向自己提出新的挑战,在自己不断创造的“最近发展区”里,通过一定的努力去发现和创造,在整个活动中,孩子没有失败的压力和恐惧,没有沉重的心理负担,他们不断地为自己搭出新作品感到自豪和骄傲,面对成功的作品向大家介绍,这是他们最高兴的一件事。幼儿在向同伴介绍作品的同时,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其他幼儿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也受到了启发,丰富了想象,提高了审美能力,增强了自己的亲自动手参与创造活动的愿望,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均衡的发展。

2.促进幼儿智能发展

俗话说,心灵手巧。结构材料是单一的,但是通过幼儿的小巧手使它们变成了一件件可爱的作品。幼儿在结构区中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搭建,搭建中幼儿间的言语交流非常丰富,即便是小班幼儿的独自搭建,往往也能听到从幼儿小嘴里发出“嘟嘟”“呜……”“轰隆”等声音,这是幼儿和作品的一种互动,也是内心愉悦的表现。作品完成后,可以通过讲评来介绍自己的作品,要求语言体现完整的思路,且语言连贯、完整,因而对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有突出的功效。此外,老师还根据作品的不同内容来创设展示的形式,如链接积木搭建完成后,由于比较柔软,可以弯曲,幼儿就把它们挂在身上作装饰,走在T台上,各个显示出自信。在搭建物体的过程中,幼儿的数经验、对实物的模仿与对比的能力,以及立体想象的空间技能都有所发展,在游戏中使幼儿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自我探究、自我表达的机会。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活动,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和发展需求。

3.促进幼儿个性品质发展

结构游戏是一种富于变化的游戏,为此,需要幼儿在游戏中勇敢地面对现实,克服困难,增强自我认识,是活动的根本。无论是小班还是中大班的幼儿都非常喜欢游戏,在游戏时,请他们动脑筋,看谁的手巧,搭一间和别人不一样的、漂亮的房子送给自己喜欢的小朋友。虽然他们中有些搭得很简单,但是他们还是非常的高兴,互相说着房子里有什么,送给谁。这时,教师要给小朋友以赞美和鼓励,特别是一些平时较不愿动手的幼儿,这样,幼儿的自信心、独立性在游戏活动中便悄然建立起来了。在游戏中幼儿的自信感受来源于成人对他的尊重与诚挚的认可和夸奖,因此,在幼儿参与结构搭建的过程中老师要试着用信任的目光消除幼儿的胆怯,用赞赏的话语肯定幼儿的成功。在搭建的过程中,幼儿常常会遇到一些困难,通过老师的引导帮助,同伴之间会相互提供解决的方法,幼儿在一次次困难和挫折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的幼儿会对同伴的结构作品提出自己的质疑,并一起想办法解决。由于结构游戏会受到时间的约束,有时作品比较复杂,需要长时间的搭建,老师要通过一些有效的记录形式,鼓励幼儿坚持完成自己的作品。渐渐地,幼儿搭建的时间越来越长,今天没有完成的作品,明天继续搭建直至完成。四、我们的思考

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确切掌握了结构游戏对发展幼儿想象力,增强体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在自主的搭建过程中,培养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陶冶了情操,还在游戏过程中形成了认真负责、坚持耐心、克服困难、互相协作、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同时更促进了幼儿感觉、知觉、思维的发展。幼儿要了解各种建筑材料的性质,学习空间关系的知识,理解整体与部分的概念,增强对数量和图形的认识,在塑造美观、坚固的物体的同时,促进了幼儿的审美能力。但是,我们也发现结构游戏对幼儿发展的内涵,以及深层次的理解还不够全面,需要更多地结合幼儿日常活动中的各个方面的教育契机,继续进行研究梳理。

理性思考·科学管理

民主和谐地创造教育

——以开发幼儿创造潜能为特点的竹园幼儿园办园模式

◎徐燕华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基本特征的知识经济社会,重视学习、重视教育、重视信息、重视创新是它的重要特征。这也决定了对人才的新要求,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学会生存。李政道博士曾经告诫人们“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培养创造能力”。今后,我们国家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将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和谐管理

要创建幼儿园校园文化,作为园长应该突出“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

一个实行人本管理的幼儿园,其基本管理思路就是将人置于管理过程的中心,并以成员的集体主义行为为基础,达到调动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在推动幼儿发展过程中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目的。为此,我们分阶段实施人性化管理。

第一阶段管理目标:

增进民主意识,营造教师自主探究、乐观创新的良好氛围,努力为教职工提供自主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空间,并将幼儿园发展目标内化为全体教职工的共同追求。

具体措施:(1)积极组织教职工学习讨论新四年规划和浦东新区三年发展规划,明确共同奋斗目标。(2)制定个人四年规划,鼓励教职工与幼儿园一起成长。(3)利用两园并轨,教职工增多的机会,采用自荐、竞聘、考核等方法,调整、完善领导班子。(4)举办园内重大活动策划,主持招标活动,给每位教职工提供锻炼能力的机会。(5)通过竞聘项目负责人,引导教职工主动参与项目研究,形成以项目为导向的激励机制。(6)继续落实园务公开工作,设立网络信箱,即公开情况,听取各方面意见。(7)举办东西幼儿园新课程学习实施的交流和观摩活动,增进了解,优势互补。(8)利用党、政、工、团组织力量,创设有利于教师自主发展的多元化环境和活动条件,提高教职工的自我管理。(9)拉开岗位奖金差距,提高教职工竞争上岗的意识。(10)利用网络开设“创新栏目”“园内交流平台”,提供创新思想和创新实践的交流渠道,开通“网上联系栏”,提高管理透明度。

第二阶段管理目标:

强调成就激励,注重教职工的个性发展,发挥人才优势,增强领导班子“协调和谐”能力,增强幼儿园中层干部的主人翁意识,发挥互动管理效能,实现自主管理。

具体措施:(1)认真召开新四年规划中期听证会,评估四年规划实施情况,积极提出整改意见。(2)实行中层干部岗位的竞聘任职制度,激发教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幼儿园中层干部的主人翁意识。(3)定期、定主题开展中层干部工作交流活动,增进领导班子“协调和谐”能力。(4)进一步加大聘用合同制改革力度,实施聘评分离,激励青年教师积极进取。(5)优化激励机制,调整学期奖励方案;重点奖励幼儿园骨干教师、课题研究人员以及为幼儿园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员。(6)通过政策保证,鼓励教职工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进修学习。(7)通过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推进教师专业成长(培养区学科带头人1名,区骨干教师2~3名,支部干部3~4名,幼儿园骨干教师5名)。(8)实施新型评价体系,主要对创新教育工作的奖励,提倡主动研究大胆创新。

和谐管理的目的在于构建充满活力的校园。校园活力主要来自幼儿园成员、管理机构和机制的有效作用。只有改变那些影响和束缚活力的制度供给和政策设定,大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机制和环境,使校园充满活力,才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使一切有利于教师、幼儿和幼儿园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力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创建幼儿园校园文化就是和谐校园的创建。何谓和谐校园?并非是“你好我好”式的一团和气,也不是个性被压抑、矛盾被掩盖、问题被搁置的“稳定局面”,而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幼儿园教育各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幼儿园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幼儿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

构建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这个概念,并将和谐社会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位一体”的目标,构建和谐校园同时也是教育规律的体现。二、教师发展

教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实践系统,也正是因为教学的复杂性,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就应成为教师发展的核心内容。21世纪国际教育委员会指出:“教学智力和教师素质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

让教师学会学习,在学习中丰富自己。教师要发展自己的专业素养,就要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尤其是幼儿教育理论,要多读书,用书本只是开阔自己的眼界,让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同时教师也要把每一次教学过程当作自己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机会。教师还要学会向同伴学习,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同伴的闪光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我们通过成立保教研究沙龙,为教师学会搭建了桥梁,也在教师们的自主探讨、质疑中形成思维互动。

学会学习是现代人必须具有的素质,终身学习的理念是当今学习型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及个人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更应让学习成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和生活常态。

第一,让教师接受培训,在培训中发觉自己。对教师进行经常的有计划的业务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此,我们确立以幼儿园为基地,以课堂教学改进为中心,以课程改革为抓手,以教师专业为目的的园本培训系统,采用自培、理论与实践、个体与群众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了多元、开放的园本培训模式,推进教师专业成长。

新课程所蕴含的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否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这是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从理念到实践之间确实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要把理念转化成一种专业素质,需要对理念作进一步感悟,而这种感悟只有在实践中才是最有效的。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在课堂,以教研组和年级组为核心的园本研修活动是培训的主要阵地。除此之外,我们还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如专家报告、名师引领、结对活动、论坛活动等。我们定期请市、区专家来园作报告,鼓励教师与专家面对面的对话、交流,开阔自己的眼界;聘请幼教界的名师担任园内中青年骨干的导师,鼓励青年教师拜师学艺,在名师的言传身教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个人修养;根据不同层次教师的实际需求,建立结对带教制度,师徒双向选择,自由结对,开展自培工作;我们还创设条件,鼓励支持教师选择适合自主发展需要的进修和培训,自荐开展、寻求发展。

第二,让教师学会研究,在研究中提升自己。教师要成为研究者,这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可见学会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一环。但教师的研究不同于专业的理论工作者,教师研究的阵地和内容都应该立足于课堂。因此,我们把教研活动作为培养教师研究能力的主要抓手。

一是“问题式学习”研究。教研是一种平等的对话,但又是一种专业的对话。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必须会在工作中发现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因此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关注教师的需要,以“问题式学习”方式,并运用关注策略、支持策略、引发策略、合作策略等满足教师的需要,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如:改革中如何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如何认识主题背景下的高结构活动?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如何有效展开等问题,进行集体学习研讨,教师充分交流思想,进行头脑风暴,在研讨中形成新的思想。

二是“一课多研”活动。我园“一课多研”的主要流程大致有三个层次,第一“研”:集体设计。选定某一活动主题,由同一年级组的全体教师参与设计,包括活动的目标、过程、形式、方法,注意重点难点的把握等。在此基础上,由一位教师整理设计结果并形成书面教案。第二“研”:实施教学。由一名教师实施第一次教学活动,其他教师参与观摩,并进行点评,分析活动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再分析并调整活动方案,使之更加完善。第三“研”:再次实施教学。在修改完善基础上,再由第二、第三位教师进行集体教学活动,活动后再分析反思。“一课多研”活动的开展,既有利于教师在钻研教材中发现和提炼问题,在课堂实践中解决问题,在总结反思中生成新问题,形成一个持续的学习过程;又有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团队,体现合作研究的价值,促进了教师的反思能力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素质”培养“素质”,以“灵魂”塑造“灵魂”的过程,决定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意义和巨大作用。三、创造潜能

以幼儿为本出发,以幼儿园实际出发,确立人人有创造潜能、全面发展、个性培养和终身学习的教育观念,建立既有时代特征,又有竹园幼儿园特点的教学模式。努力为孩子们创设民主和谐、激励奋进的良好成长环境,实现良好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从而增强孩子们的学习素养,为健全他们的人格奠定基础。于是,我园确立了“开发幼儿创造潜能,促进师生自主发展”的办园理念,以结构活动开展为切入口,构建一种理解、合作、友爱、彼此分享的新型的师幼关系;将结构活动与主题活动有机结合,使幼儿的空间想象、审美、创造、交往、写作及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充分发展,使其创造潜能较快地发展和提高。

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大量具有创造潜能的幼儿,而结构游戏是培养幼儿创造潜能的有效手段,现代教育学告诉我们:游戏活动是幼儿生来喜欢的,蕴藏着幼儿发展的需要和幼儿教学契机,是一种自发的学习,具有促进创造、交往、写作、语言表达等能力和谐发展的功能和作用。结构游戏则是游戏的一个主要类别,是幼儿创造和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我园虽建筑面积不大,但每个班都有宽大的活动室,环境的创设为结构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优质的保证。三年来,在结构园本课程实践中,我园教师们积累了丰富的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经验。

迄今,在区级课题“结构区角活动促进幼儿多种能力发展”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分别将结构与“户外运动”“主题活动”“家长资源”等进行整合研究,形成园本课程的框架。另外,原竹二幼儿园通过环保课题的研究,使教师积累有效利用废旧材料的经验,为结构课程中材料的有效利用提供了经验。

多年来的课题研究和实践,不仅促进了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实践能力的提高,也促进了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提高,为我园课程园本化,为培养幼儿大胆创造想象、乐意表达表现等能力,也为促进教职工自主发展奠定了比较扎实的基础。

和谐发展的人像一颗种子,只有在和谐的校园里才能孕育出来,如果把和谐的校园比作一棵参天大树,那么我认为,师幼就是这棵大树的根本,而丰富的管理内涵和创造教育特色就是它的精髓所在和灵魂所在。实践思考·专题研讨对幼儿园结构游戏开展的实践与思考

◎贾悦静

游戏的过程即孩子自我发展的过程,其中隐藏着重要的教育动因,内含着教育方法的契机,因而有着不可忽视的教育价值。但是当游戏的地位一旦被提高到“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当教师认真地把游戏作为头等大事来对待时,实践中的矛盾,认识上的疑云和困惑便接踵而来。我园对于结构游戏的研究已经开展多年,从最初期的“研究结构游戏在区域活动中促进幼儿多种能力的发展”到“结构游戏与幼儿园生活、运动、学习相互融合的研究”,再到“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创新能力的研究”等,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推动幼儿的发展。

因为幼儿园的结构游戏是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创作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通过幼儿动手造型,构造成物体,来反映现实生活。在结构游戏活动中,幼儿通过建造活动,促进感觉、知觉和思维的发展,加强动手操作练习。儿童为了表现自己想象中的某一形象,便要考虑选择什么形状的材料,用多少,如何排。幼儿在使用各种材料过程中直接地具体地了解各种材料的性能、形状和数量概念并取得各种建构的经验。《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了“以游戏为幼儿基本活动”的教育原则,弗洛伊德说过“游戏是幼儿的学习和工作”。皮亚杰认为,幼儿期正处于游戏期,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和方式。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小孩玩,很少空着手玩,必须有许多东西才能玩起来,才能满足玩的欲望,玩固然重要,玩具更为重要。”

纵观研究的历程,竹园的老师并不轻松。结构研究实践中,不断有新困惑围绕着师生,但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始终坚持不懈,那就是:实践+反思=成长。通过这样有目的的研究,我园幼儿的结构搭建能力非常强,结构游戏给竹园的孩子带来了无比的快乐。一、巧用幼儿园的结构材料

走进幼儿园的结构材料仓库,琳琅满目,多姿多彩,可是真正便于幼儿游戏的材料还需要仔细斟酌。(一)根据不同年龄阶段,遵循幼儿发展规律选择材料(1)小年龄幼儿结构材料适宜简洁,色块清晰,容易成形,他们搭建的特点是主题不明确。

优点在于:便于幼儿自由选择清晰辨别,小手容易抓握,便于垒高、接长、围合等基本技能动作的练习,特别是满足小年龄幼儿有意注意时间短,能短时间体验到成功。

例如:卡通型乐高积木,有各种动物头型,几个拼接在一起就成了一个个小动物,或者一辆辆动物车。南瓜型积木既可以搭建车轮,又可以拼接车身。这类积木便与幼儿搭建日常生活所见物体,如房子建筑、花草树木、马路等。(2)中大班初期幼儿结构材料逐渐倾向多变性积木,色彩鲜艳,便于转换拼搭,他们搭建特点对搭建主题有了粗浅的意识。

优点在于:插接口多个,随意插接易改变方向,出现多种造型,满足幼儿好奇心,更便于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多样化尝试,增强了幼儿对于结构游戏的兴趣。

例如多种类型的雪花片,多角插粒,可以根据不同需求,通过结构基本技能搭建出具有不同类型作品。建筑物、花草树木、常见动物、日常生活用品、家庭摆设品、儿童乐园等立体感强的作品。(3)大班后期幼儿结构倾向小型插粒,组合型材料,具有开发性。

优点在于:材料选择面广,色彩鲜艳,造型独特,充满想象空间,具有不可预测性,挑战性强,能根据主题搭建目的性增强,适宜幼儿探索研究。

例如同一材料根据主题需要搭建出不同的场景和作品。用雪花片搭建奥运场景,“我们的城市”“上海世博会”等各具风格,特色明显。(二)提高材料互换率,保障材料的丰富性

在园内资金有限的情况下,结构材料的添置需要有序进行,既保质又保量。具体做法是:同一年龄段采购不同类的材料,然后根据各班需要,鼓励平行班之间互换材料,自行调解。

有时,平行班a、b、c类材料均匀分配,当发现某个材料幼儿特别关注时,该班就与平行班商量,先把a材料调剂在一起,满足一个班结构游戏时幼儿对量的需要。有时新材料的投放就先集中在一个班,然后按需要轮换,这样避免了先前存在的园方添置了新材料而班级由于暂且不用而搁置现象,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另外,就是平行班幼儿之间定期混班,使对同一材料有共同需求的幼儿组合在一起玩,走出班级搭建的效果是既提高了搭建兴趣又结识到新伙伴,同时由于搭建水平的差异,孩子教孩子的作用体现更明显,出现了许多不同班的“小老师”效果出奇的好。该办法试行后,效果非常好,实现了资源的共享。

跨年级结构材料置换,保障材料的丰富性。

当遇到同一材料在不同的年龄段幼儿手中可以玩出不同作品的结构材料,园方积极鼓励跨年级置换,并设立材料中转站,由班组之间协调解决。

温馨提示:在结构材料的购置过程中,我们发现同一材料由于不同批次生产或者材质的不同,在搭建镶嵌过程中也有可能出现不十分匹配现象。所以在分配结构材料时建议与前期结构材料有所区分,不要混淆。二、充分挖掘结构材料的内在价值才能使材料物尽其用

教师如果仅仅依赖结构材料外显性特征引导幼儿游戏,那作品往往会呈现单一性,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失去兴趣(特别是女孩子),枯燥乏味的游戏不受孩子欢迎。(一)成立结构材料研发小组

我们有如下发现。(1)当孩子为结构材料无法搭建而想放弃时,教师呈现事先搭建的新作品,会为孩子带来惊喜,点燃重新参与的勇气。所以在研发小组,经常会有任务要求组员集体为同一款材料搭建不同作品进行比拼,这样新作品层出不穷,使组员永远感到有新鲜感,有更多灵感的碰撞。(2)当孩子为材料的单一性感到沮丧时,师生共同创设一个材料库及材料超市,高低结构材料交互使用,优化结构材料,体现材料利用高效性。师生随时随地收集各类高低结构材料,在搭建过程中鼓励孩子寻找多样化材料作为替代物完成作品。实践发现材料超市为他们带来福音,给了他们新的希望。(二)挖掘结构材料的层次性

尊重差异,利用差异资源促进孩子搭建能力提升。不同年龄段的研发组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同一材料的不同操作价值,不同的搭建难易程度。如果加强了这方面的了解,那么差异资源的利用就会更有的放矢。

有时在提供同一材料时,我们还会进行混龄结构游戏,小中大班幼儿在一起,教师有意识地提供所有不同大小和类型的雪花片,分别放在不同区域,任由幼儿取放。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柜子前都有明显的标志或记录该类型材料的照片,教师把物归原处和分类摆放等隐含的内在教育意义都有机地融入其中,许多大孩子都会非常主动地提示小弟弟小妹妹们。当分享交流阶段大家围坐在展示台周边寻找喜欢的、最佳的作品时,气氛异常热烈。当“大带小”合作环节出现时,“小老师们”都非常尽心尽职,手把手地教“小徒弟”搭建方法。结构游戏结束许多小年龄幼儿还舍不得离开大哥哥大姐姐们,还争着把作品带回自己班级。

每个孩子都是有差异的,根据孩子原有水平,向上扶一把,助一臂,推一程。孩子又是有个性差异的,他们的品质性格以及接受指导的方式都不同,切忌指导单一。教师的指导还要适可而止,要点到为止,及时退出,让幼儿有自我再度探索和尝试的机会。(三)挖掘结构材料的创造性

从材料上看,结构材料是一种素材玩具,也是一种构造活动。结构材料是由各种无形象注意的结构元件组成,在游戏前,这些材料本身是没有意义的零件,包括木头的积搭元件、塑料的接插元件、金属的螺旋元件,此外还有橡皮泥、纸张、沙水等。通过幼儿的操作,这些无意义的元件便组合成一个有形象意义的整体。这些素材玩具只有在构造活动中,才能产生千变万化的形象,因此通过操作进行构造,就成为结构游戏的主要活动方式。

操作的技巧非常重要。体现在手臂、手腕、手指的关节,肌肉的力度和灵巧上。如果没有灵巧,零件就不能准确地结合在一起。其次,构造的能力同样非常重要,借助空间想象力将元件按顺序进行排列组合,为了使结构的物体美观牢固,构造时还要考虑对称和平衡,否则构造就难以实现。

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创造性游戏的基础。幼儿积累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在游戏中的内容就会变得越复杂,情节更曲折,然而幼儿的知识经验比较片面简单、肤浅。因此,我们教师就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多种方法去拓宽幼儿的知识面,增加幼儿的生活经验。

利用带领幼儿外出活动、散步、自由活动等机会,引导幼儿反复观察,然后说出物体各部分名称、形状和结构特点。如当幼儿生成房子这一个主题时,就利用所在幼儿园的优势,引导幼儿站在平台上仔细观察房子的外形结构和特点。通过仔细观察以及观察后的谈话以后,幼儿对房子的外形结构和特点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总之,帮助幼儿在脑海中积累的感性经验多,幼儿的建造能力和创造能力也就越强,建造出来的东西也就越丰富。三、巧妙发挥教师作用

教师与幼儿是一对双主体,结构游戏中师生关系究竟如何把握,幼儿的主体价值如何凸显,又该如何做呢?(一)减少活动倾向的权威干预,提倡自主选择

刚开始时,教师很不习惯,急于求成。对于孩子无序的搭建忧心忡忡,于是出现搭建要求一条接一条,孩子感到不满意了,于是参加活动的人越来越少,教师“制造的兴趣”孩子被动接受,违背了幼儿游戏的初衷。

于是,教师意识到要减少权威干预,还幼儿主动选择的权利。但是减少干预,并不是放弃干预,不干预。而是要减少那些在活动中教师对幼儿“不必要的管理行为”,导致幼儿不快乐学习的特权。教师选择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共同参加结构游戏。案例:“倒塌的高楼”结构活动

杰杰来到结构区搭积木。他先在积木框里翻了一下,最后拿出几块小的方形积木一个一个叠高,很快就搭了一座“高楼”。杰杰一边歪着头欣赏着自己的作品,一边自言自语地说“门忘记搭了”。他在积木框里找到一个上面有拱的积木代替“门”,将它搭在“高楼”最底层。接着又找了几块相同的拱门搭在“高楼”上方。眼看“高楼”就要完工了,他似乎不满意,把高楼推倒准备重新搭建。这次全部用拱形状的积木搭建,完成以后似乎很满意。于是他小心翼翼地扶着“高楼”把它搬迁至展示台上,让同伴一起欣赏。当他刚一松手,“高楼”就倒下了,杰杰重新扶起,“高楼”再次倒下。

原来“高楼”最下面的一块方形积木没有搭在中间,而是在靠近左面,由于左右不平衡,所以杰杰试了几次“高楼”都没有站稳。看着自己设计的“高楼”倒塌了杰杰什么也没说,又回到结构区很快搭了一辆小车将展示台上“倒塌的高楼”装上,一边说“高楼坏了”,一边用“汽车”把它拉走了。

从这一活动中反映出小班孩子的特点——边想边做,展示台给予了他们体验成功的机会,激发了他不断搭建的兴趣和欲望。虽然是小班孩子但是也已渐渐萌发了发现问题尝试自己解决的想法。

这是一次幼儿完全自发生成的活动,教师作为一个旁观者始终在关注事件的发展过程。对一个从事教育工作几十年的教师来说,这一过程是漫长的,因为有好几次教师看到孩子玩的时候发生困难,都欲言又止。如果没有学习“新课程”的理念,教师很可能会更多地追求结果,更多地运用单刀直入的策略,更多地指导杰杰应该怎么做,随后展示台上呈现的都是形状质量完成较好的作品,这样一来,虽然视觉效果很美,但是违背了园本结构研究的初衷,抹杀了孩子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二)现场观察指导立足预期性,服从实际性

实施指导时,观察先行。通过反复学习理论知识,清晰地意识到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