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论语:管理学主旨学派精彩观点选载Ⅲ(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5 03:35:08

点击下载

作者:苏琦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新论语:管理学主旨学派精彩观点选载Ⅲ

新论语:管理学主旨学派精彩观点选载Ⅲ试读:

前言

本书是继《新论语:管理学主旨学派精彩观点选载》(中国大地出版社2009年版)、《新论语:管理学主旨学派精彩观点选载Ⅱ》(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出版之后的第三部,继续介绍有关管理学主旨学派(Leitmotiv School of Management)在哲学、人类学、教育学、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永恒权益经济学等学科领域的重要观点。管理学主旨学派是中国本土原创的管理学流派,成型于2005年底。永恒权益经济学是中国本土及管理学主旨学派原创的一门学问,成型于2007年底。对两者的起源、范畴与逻辑关系,拙著《管理学主旨学派、L-思想与永恒权益经济学》(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一书中有详细记载,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全书共分十篇,涉及永恒权益经济学、人类是非、疑难杂症、学问与治学、社会治理、方法论、学习券、真理、社会危机、人类偿赎等方面的话题。与《新论语:管理学主旨学派精彩观点选载》一致,本书非《论语》新解,也非“论语派”著系的延续,其目的是要用尽可能言简意赅的语句和读者分享管理学主旨学派在以确保利益相关者权益、人道价值、人类社会永恒存在与发展为宗旨的前提下如何做人、持家、治学、行医、营商、理政、资世的近期体会,履行管理学主旨学派应有的社会责任。

中山大学中德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和永恒权益经济学网站(http://www.globalsepri.org;http://www.globalsepri.org/yhqy)提供了与本书相关的背景新闻、图像和影音资料。如有必要,读者可自行登陆阅览。

管理学主旨学派所做的一切旨在提升人类学问,但我们很清楚,这一努力可能还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故热切地期盼广大读者能不吝批评、指正并积极参与以共促人类社会永恒存在与发展为宗旨的理性探讨。

最后,本书撰写得益于中山大学中德公司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团队的精诚协作、中山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永恒权益经济学”、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永恒权益经济学系列讲座”及“公司治理与人类发展”课程参与者的课堂反馈,对他们的无私帮助,我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谨以此书献给我的祖国。苏琦2011年9月于广州

永恒权益经济学篇

观点一

人类社会相当比例的信息(资讯)、学术、文献、经验、专利、文化、创造(新)、发明(现)(统称知识)是多余甚至有害的。在“知识爆炸”的年代生存不意味着人们必须要专业化自己的学问架构,有限的(跨专业)知识能绰绰有余地达成每一位公民做善人或做完人的愿望。学习者在“知识的海洋”如饥似渴地学习并不等于说其完全懂得学习的意义,明晰学习的真正意义比不问主旨的学习本身重要万千倍。——管理学主旨学派观点二

永恒权益经济学可等同为元人类社会发展学说或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元学说(或元学问)。人类社会一切对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有利的学问都能在永恒权益经济学的学科图谱中找到它的正确定位。我不愿将永恒权益经济学比作一棵大树,其他有利于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的学问比作树上的枝叶,因为,大树和枝叶终究是要枯萎的。如果真要将永恒权益经济学比作什么,我更愿意将它视为人类社会通往全面和自由发展的元意旨,其他一切对人的全面发展有利的学问无非是元意旨的细节化。——管理学主旨学派观点三《正义论》中好的观点不多,“正像没有理由允许通过历史和社会的机会来确定收入和财富的分配一样,也没有理由让天资的自然分配来确定这种分配”是其中一个。基于永恒权益经济学的视角,人们能感受到这句话在不自觉中道出了既知的东、西方各式以对立、矛盾或斗争为主题的由符号、概念、范畴、逻辑、公理、假设、定理、推论、证据构成的认知体系或据此归结的人类史规律都存在着太为致命的误导性,使好不容易从动物转变而来的人很快又变成了“靠种种对立活命”且“互相吞噬的凶猛野兽”,无限期地阻延了“时代具有人道精神、理性起作用、道德开始要求自己的永恒权利”的日程。看来,从改造符号、概念、范畴等要素着手重塑人类现有认知体系将是永恒权益经济学长期的发展方向。——管理学主旨学派

人类是非篇

观点一

无论在形式的简洁上,还是在内容的厚重上,多言繁称的“爱智慧”(philosophy,即所谓的“哲学”)都无法与倡导通过做善而做善(“doing good by doing good”)的学问相提并论。在人类群居生活的环境下,正常人不需要接受专门的语言、逻辑训练,他(她)们也会因有足够的内在和外在条件而领悟到哲学家、语言学家或逻辑学家煞费苦心归结出来的表达规律和分析手法。问题是,以偏概全(表面精致,实则粗鄙)的陈疾使这些表达规律和分析的手法注定无法与通过做善而做善的学问画等(或约等)号。它们与人类社会永恒发展对学问的特定要求相去甚远的事实表明,它们不是透解“存在作为存在”(“being as being”,也译为“存有作为存有”)的理想之学。被哲学家、语言学家或逻辑学家判为“语无伦次”、“逻辑思维混乱”的人完全可以成为通过做善而做善的楷模,后者恰恰是人类社会永恒发展最需要的人。——管理学主旨学派观点二“孤独的思想者”(或永恒权益经济学语境中的个体察微式的思想者)需被给予空间时,学术界以至社会之危机已非一日之寒。保护“孤独的思想者”能解决深重如斯的人类(道)灾难?主观上保护“孤独的思想者”与客观上纵容制造“孤独的思想者”的风气共存不可能形成对真理低头而绝不对谬误哈腰的激励,并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发展繁荣起来的耦合效应。“孤独的思想者”常赋有“发现新问题、挖掘新材料、采集新数据”、“提出新观点、采用新方法、构建新理论”的良知良能,是实现在艺术上百花齐放、在学术上百家争鸣,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积极因素。如果说人类社会真有什么稀缺资源,“孤独的思想者”当属其中最可宝贵的一类。——管理学主旨学派观点三

思维荒唐的人的视角、语言、论理、主张的荒谬程度经常会高出普通人许多,就此,我们已作反复告诫。但我们仍要多啰唆一句,在集体性思维荒唐的信息年代,荒谬受追捧的速度远快于真知,愚不可及且道术喧卑的作言造语(如“中等收入陷阱”、“战略选择”、“后共产主义”、“后金融危机”、“神马都是浮云”等)触目皆是必然会使人类社会的发展带上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烙印。这个被拖累的社会只有在真知(理)创造价值的速度远快于破坏价值的荒谬时才有可能向性善与事善回归。——管理学主旨学派观点四

L-管理聚焦的个人的认知体系(或语言文字库)剔除了“命运”、“天命”、“时运”、“运程”、“天国”、“上帝”等前L-管理聚焦社会的大量无知用语,也剔除了“向命运屈服”、“畏天命”、“时运不济”、“运程多阻碍”、以“极乐于天国”、“能见到上帝”、“得到上帝的安慰”、“被称为上帝的儿子”为福等前L-管理聚焦社会的常见无知句式或逻辑,其“改变(善)世界、拯救人类”的践境与其“改变(善)世界、拯救人类”的意境是浑然一体(即践境是意境,意境亦是践境)并以化民易俗(尤以化恶民易恶俗)为出发点的。永恒权益经济学有这么一条原理,说的是“绝对真理、理智和正义是喊不出来的”。此话怎讲?“喊”不过是人类知行实践中一个非充分至化民易俗的环节。世间虽有“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一事,然则要靠慰藉才不惮于“寂寞”与“前驱”的“猛士”之“猛”莫过于愚拙之勇,而心智不健全的“猛士”又怎会同时是善人?不是善人的人又怎能把“铁屋子”里不明事理的“从昏睡入死灭”的“熟睡的人们”统统唤醒?——管理学主旨学派观点五

人类发展史的很长一段历程为假象发展史所占据。人不像人、人不为人的假象发展以人人该是人、人人该为人的真相滞步为背景。湮灭了真相,目中无人、泯失人性善意的理论或实践都可以大摇大摆、粉墨登场地成为万众追捧、各取所需的圈子时尚、“寻租”文化和社会潮流。以“私密”、“等级”、“关系”、“身份”、“组冕”、“地位”、“逞势”、“宪典”、“学术”、“派性”、“币财”、“文艺”、“科技”、“荣逸”等为万众功利的标新立异蒙蔽了“平凡得不能再平凡”、“迂腐得不能再迂腐”的人之善情。远离人性善意复兴,一味抽象化或复杂化真相的“私密”创新、“等级”创新、“关系”创新、“身份”创新、“组冕”创新、“地位”创新、“逞势”创新、“宪典”创新、“学术”创新、“派性”创新、“币财”创新、“文艺”创新、“科技”创新、“荣逸”创新怎能改变人类长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态貌?——管理学主旨学派观点六

人类个体或集体采取行动时(特别是一个人或一些人试图或正在对自身或他人做出判断时)绝不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基于自体内或跨体间分裂的伦理观。“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以“功能化社会阶层”为教条之一的“科学管理”思想等都是暴露于林林总总的人类行动的自体内或跨体间分裂的伦理观中的典范。“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功能化社会阶层”的思想脱胎于前L-管理聚焦社会,其鼓吹人与人之间实行“专业化”(或“差异化”)分工(如“知识分子”应做好“知识分子”应做的表率,“白丁”固然也会有相应的“绝妙”安排),美其名曰是为了使每一个人都能挖掘各自“独有”的“竞争优势”以便“更可能”成为穷尽“细分”之能事的各行各业的“领导者”(或“垄断者”),实际上是为了使由庸人或好事者自扰孽造的人与人之间的三六九等化在所谓的“传统”、“现代”、“科学”乃至“法治”意义上得到正名。——管理学主旨学派观点七

对一个用真理书写真理或“用生命书写生命”的人的最好敬仰理应出现在他(她)的有生之年。人已告憾而别,活着的才说些轸恸嗟咏、褒正贬邪的话是否多少反映了话语者对社风日下的麻木不仁年深岁久,其触景伤情无非是逢场之需?我们当然不会基于“人性恶”的假设去估量他人,但性善之人专为善事的景象难道不是现世的稀罕物?性善之人专为善事之表态真不该屡屡在为故人行念悼之礼的刹那间才得到强化。——管理学主旨学派观点八

人类对人性、物情的有限认知使之无法绕过不可持续的发展路径,个人、社群自是概莫能外。如摩尔根所言,“人类的智慧在自己的创造物面前感到迷惘而不知所措”,该创造物固然指“增长是如此巨大、它的形式是如此繁多、它的用途是如此广泛,为了所有者的利益而对它进行的管理又是如此巧妙”的财富。在传统商品社会,人们对这些由可供交换和消费的商品化的人力与物力凝结而成的财富再熟悉不过了,其成为了一股生产者、交换者孜孜以求却又无从支配的异己的社会主流力量。——管理学主旨学派观点九

竞争性思维主导的生命体许下的承诺一般都是不可信的,一切好的或原可能朝好的方向转化的事物受其管理之后都有可能失去本应显现的良善的面貌。历史可鉴,由他(她、它)们经手的民主多半演变为假民主,从事的科学多半演变为伪科学,倡导的文化多半演变为吃人的礼教。韩信或会因自身演变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牺牲品而开罪于萧何,他兴许不知道他那个时代的曾济惠于其的任何竞争性思维主导的同类都有可能演变为亲自或假他人之手葬送他的另一个死敌。——管理学主旨学派观点十

有学者认为“‘人才’已经变成了一个可憎的字眼”,虽言之有据,但愤慨的人们还是要找准愤慨的目标:怒气更应向将人变物的社会体系而非标签他人为“人才”或被他人标签为“人才”的人类的个体或群体发泄。在将人变物的社会体系里,标签他人为“人才”或被他人标签为“人才”的人类的个体或群体其实都是卑微、可怜及孤立无助的。推而广之,我们不认为外力(如行星碰撞、气候变化等)是导致地球史上物种灭绝的唯一因素。灭绝物种赖以生存的极端落后的社会体系或其极端低下的自身素质均是导致它们灭绝的最根本原因。人类设计的社会体系或人类自身素质如不能实质性超越灭绝物种之相应所为,地球史再添一次物种灭绝又有何难?——管理学主旨学派

疑难杂症篇

观点一“Trade is good for everybody”(“贸易对所有人都有好处”,“主流”经济学根本原理之一)?与“上帝存在”一样,贸易普惠论同属人类社会弥天大谎中的最杰出代表。“主流”经济学热情颂扬的贸易——人与人之间建立在讨价还价、以赚便宜为乐之基础上的原始的互动模式——千百年来得不到本质改变,不能不说是人类社会的耻辱。根除讨价还价与根除资源稀缺同等重要,两者皆为去人类认知之贫困,对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可持续性的意义不必多言。——管理学主旨学派观点二“身份决定命运,还是奋斗决定命运?”这个问题问得不好,因为不管是哪一重身份或是哪一门子奋斗都不能单独地决定人的命运(人生的际遇)!与身份、奋斗此动彼应的社会体系(社会机制、社会制度、社会体制的统称)对人的命运有着鼎铛有耳的作用。我国每一位公民的命运乃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或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长效保障体系的构建。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长效保障体系的视野是全方位的,是以人人是人、人人为人为本位的,不明白这一点,持“奋斗决定命运”观的所谓“社会进步主流”照样会毁了中国。——管理学主旨学派观点三

转瞬之间排行榜上的最差或比较差的企业公民就完成了向“最好的企业公民(Best Corporate Citizen)”的转型,其可让世人口服心服?如同十恶不赦的社会公民须臾之间以德艺双馨的派头对外宣讲含仁怀义之道,这可以让社会长治久安?对于某些企图以“小社会”伦理影响或号令“大社会”实践的人或组织,五花八门的排行榜固然是主要用来示范给“小社会”的其他追随者或盲从者看的,口是心非的话也固然是主要用来示范给“小社会”的其他追随者或盲从者听的。兼济天下自是做不到(更莫提道济天下),他(她)们最大的本事就是损人害己。——管理学主旨学派观点四

美国是什么样的国家?失败的(failed)、人的权益无时无刻不被践踏(“you’re being tread on all the time”)的流氓(rogue)国家是有着“美国异见者(American Dissident) ”和“美国良心(The Conscience of America) ”之称的语言学者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1928—)付与我们的答案。良心人生活在美国实属大情,因为人类勉强尚存,诺姆·乔姆斯基之性情合乎常人人性本乃人道之仪象。曾几何时,这一可将人和非人识别出来的属性使迁迹全球的前者做到了在善、恶选项面前无所顾忌地择善而为。然而,适逢教育体系邪正淆乱、私心自用的家国环境颓堕溃腐,多行不义一反其道地成为了居业于美国及由美国向他国输送的各色人种的营生首选。诺姆·乔姆斯基既已老矣,实在不敢想象良心人后继无门的美国和它的吠尧狺犬会如何继续创毒人类社会!——管理学主旨学派观点五

学科仅是指学术界的学科?错了!它本来就不应是学术界的学科,而应是(全)人类的学科。“管理学本土化”在思想上缺乏远见,在行动上缺乏效率。“直接和西方管理学相对应的,自然就是东方管理学”的提法乃管窥蠡测之见,东方管理学的追随者们不要坐地自画为好。“管理学本土化”或“东西方管理思想”谈不上是人类“共同的文化成果”,人类的文化成果从多样性走向真正(真相、真理)意义上的共同在前L-管理聚焦社会难以实现。——管理学主旨学派观点六“母校就是你每天骂八百遍,但不许别人骂一句的地方”?果真如此,这些学校的存在已无合理性可言。尤其当它们成为教师、学生及利益相关者近水楼台地实践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的“科学理性”、以不旁落哪怕是一丁至微的“文化资本”、“政治资本”、“人力资本”的世界观追逐自上而下的权力、“青出于蓝地运用官场技巧与规则”的暗室时,这些繁滋法西斯主义知行的学校便是人人得而诛之的。或曰,没法“分辨”出这些学校的“成功者”属于不知谁更可怕的“天真与成熟、愚昧与清醒、单纯与复杂、糊涂与揣着明白装糊涂”中的哪一种;就汤下面而答曰,在涉及人的问题上受分析(辨)—综合之两极化思维(“科学理性”的体征)奴役的“成功者”怎可能成熟、怎见得清醒、怎算得上可爱、怎不会糊涂得很?——管理学主旨学派观点七

中国以儒、道、释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改不了在善恶、是非、对错上和稀泥的陋习!善恶之间、是非之间及对错之间从来就没有所谓的“第三条道路”。“拿得起”(被称为儒家的“精神旨趣”)善(是、对)的人不再有善的理据“放得下”(被称为佛教的“精神旨趣”)善,也不再有善的理据为放下善而“想得开”(被称为道家的“精神旨趣”)。旨趣“互补”的儒道释生成了混淆善恶、是非、对错的“生死和合学”及培育了使活着的人若行尸走肉的“和合心态”,对中国文化持续衰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管理学主旨学派观点八

一而二、二而四、四而八这般解裂下去的商品交易市场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什么后果?犹如不可计数的蝴蝶及其他微小波动对飓风形态具有确定性影响一般,受重重微分的商品交易市场毋庸置疑地炮制了人与人近在咫尺间的重重对立,人类社会因而面临着重重远比飓风恶劣的暮虢朝虞式邅危。然而,有劳这样的“阴阳不测之谓神”、商品交易无限复杂化的“文明社会”,再坏的后果经“圣人”、“君子”、“仁者”、“知者”自以为能“探赜索隐、钩深致远”的认知体系七弯八拐地谈圆说通之后也还会被认作是好的。人类苍生在用“百年不遇”、“千年不遇”等词汇形容气候惨象时可曾运思从这“数万年不遇”、“数十万年不遇”的蒙昧时代中自振出来?——管理学主旨学派观点九

人类社会的永恒发展是否意味着国家必然走向沦亡?这要取决于国家以何种建构存在!当国家建构有如斯心机,即承认“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那么,“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连同催生这种力量的祖祖父父及受其荫护滋养的子子孙孙、曾曾玄玄建构是一定要被清扫出人类发展史的。此中道理,一曲“堂堂大元,奸佞擅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制滥,刑罚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作官,官作贼,混愚贤,哀哉可怜”讲得明明白白。行以贼为官的吏制、以纸为本(位)的币制、以刑为治的法制、以人为畜的礼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的元能不气悴而毙?——管理学主旨学派观点十

天底下有多少个体或群体为实现西方(新古典)经济学描绘的“最美好”的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前仆后继地作无谓牺牲?为什么有这样的评价?因为,作誓、效忠、勤勉、尽职、献身于谬误的人绝不是人类的楷模或烈士,相反,他(她)们一辈子都应为其延误人类社会发展的所作所为忏悔。就完全竞争而论,那是一种完全无合作可能的市场经济形态;从稍微具有一些正义感的社会学或永恒权益经济学的角度看,完全竞争实为一头让人不寒而栗的恶兽。完全竞争已然如此(至少在理论上),更不用提现形于真实生活中的比之更为悍虐的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在垄断竞争、寡头竞争、完全垄断等市场经济形态中虽可能出现合作,但合作是为了更强地竞争(击败“对手”)或更长久地垄断(说一不二,如对价格、对利润、对产量、对雇员、对自我利益等)的司马昭之心又能瞒得了谁?——管理学主旨学派观点十一“使用价值”和“价值”是《资本论》界定商品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两个因素。所谓“社会属性”,马克思理解为商品“共有的这个社会实体的结晶”,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值得设疑的几个问题是:(1)商品流通圈(或商品世界、商品社会)内及圈外的人类劳动果真没有任何差别?(2)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中的“社会”与作为整体的人类社会有何关系?(3)商品社会或“小社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能否成为涵盖非商品社会在内的“大社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评判标准?(4)用建立在“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意义之上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度量“价值”是否妥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有助于引入商品(以及货币)的“有限社会属性”或“相对社会属性”的概念,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商品世界的全部神秘性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全部产品或至少大多数产品采取商品的形式”)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管理学主旨学派观点十二“精神第一性”还是“物质第一性”?对这一经年累月困扰人类史的价值问题,人们是时候做出决断了。在人类史境域,各种不将人放在第一位的排序问题只能是伪问题,就伪问题做出的论证与结论也只能是伪论证与伪结论(如“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精神决定物质”或“物质决定精神”等)。精神(准确而言乃人文精神)不是人,物质(准确而言乃人文物质)也不是人,人类群体中各种以精神为本或以物质为本的论调都不利于人类社会的永恒存在和发展。人类社会的永恒存在和发展要求人们确立对人或人的(全面)价值的第一性以及对精神与物质相统一的认知。精神与物质的统一(含善的统一和恶的统一)乃人类史常态,两者均源自人类活动——精神内含物质,物质内含精神,与人类史前史遗留至今或早已灭失的非人文精神或非人文物质无必然联系。当某一天人类面临生存危机,如不知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使什么是好时,无意识人的第一性节节退黜的吃、穿、住、使上的用品改良又怎能有回天之力?——管理学主旨学派

学问与治学篇

观点一

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套挂再多的“现代”标牌,如儒学“角色伦理”、儒家式民主、儒家道德哲学等,均改变不了儒家文化胸无定见、污泥四溅、误人误事的性质。理论和经验告诉我们,越被视为“博大精深”的学问(例如儒学、易学、神学,或所谓的“东学”、“西学”),对其越应小心谨慎,敬而仰之或望而生畏却大可不必。执于其学的人(尤其是那些“某圣某师”、“某学大师”)通常都染上狂妄自大、眠思称王的毛病,不时生发出“一人独圣于上而天下皆生番野蛮者”的癖念。——管理学主旨学派观点二

以香港科技大学作为办学主要参照对象的南方科技大学没有多少前途。香港科技大学的“世界一流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它到底为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和为挽救人类危机做出了什么贡献?南方科技大学以为“教授治校”、“顶尖教授”执教、“授课尽量用英语”就能促其短时间内成为“一流大学”,事实上已走入妄自菲薄、眼低手低、片面排斥中国高等教育体制和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的歧路。就算南方科技大学的毕业生能获得中国教育部认可的文凭和学位,我们也会奉劝广大家长不要被其注定是口惠而实不至的充斥杂质的理念忽悠了。——管理学主旨学派观点三

中国学派是中国形态(与所谓“中国模式”、“北京共识”的内涵有较大差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避免中国形态模具化、潮流化和戏剧化的一股中坚力量。中国学派应树立更宏大的文化托命的理想,用自己的学术研究和学术成果唤起包括非中华民族在内的人类对中国优秀学术文化的信心,并以此更恒久地振奋人类精神且更强有力地扶掖人类社会。当然,中国学派如不能殊途同归到执著追寻社会主义真理这一要旨上,其对中国发展、世界发展和人类发展的意义势必会大打折扣。——管理学主旨学派观点四

西方资本主义管理思想滥觞的当代中国管理学教育早就应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匡世济民的价值理念。不算苛求,这个“早”在认识上至少不能长期滞后于27年前邓小平会见第二次中日民间人士会议日方委员会代表团时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谈话及对“中国搞资本主义不行,必须搞社会主义。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束”的阐述。有足够证据表明,当代中国管理学教育没能履行应有的“学而知之”、“体用不二”的责任,其运作之小局可道是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大局的。在中国举国走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自己的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历史阶段,“在商(资本主义的)言商”、办学标准唯资本主义(“权威认证”)模式是瞻的当代中国管理学教育还真是一件怪事!——管理学主旨学派观点五

中国学者以两面三刀的面目在西方学术杂志(或西方其他媒体)发表文章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实属两码事。首先,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走出去”要求中国学者得具备合格的人品。对我们而言,合格的人品意味着表里、知行合一地只对真理低头,而绝不对谬误哈腰。其次,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走出去”要求中国学者在哲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尽可能多地作出顶天立地的学问,切不应在符号(如期刊名称、检索工具、学报主编、匿名评审者)面前卑躬屈膝。最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走出去”要求中国学者锤炼出百折不挠的心态。然令人扼腕的是,当下中国学者中为自利最大化而盗名欺世、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干得出来的仍何其多也。——管理学主旨学派观点六

思维被各式各样之学术面具、学术道具及学术工具牵引的中外读书人真该好好品味“读书愈多愈惑,审事机愈无识,办经济愈无力”(颜元学派)的道理。不能简洁明快地格物致知和经世济民的学问(如怀特海全盘形而上的“过程哲学”)最好不要去做,这是中外以负责任之学术为生命的读书人尤应履行的社会责任。讲到这里,我记起被商界顶礼膜拜的通用电气公司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的一句名言,“不要花太大的精力试图改变不符合公司文化和要求的人,直接解雇他们,然后重新寻找”;以负责任之学术为生命的读书人引导世人实心实意履行社会责任的宽厚弘毅又岂是杰克·韦尔奇为代表的“商业巨子”们所能算计的?——管理学主旨学派观点七

自古以来,绝大多数作为“经济人”化身或代理人的经济学者根本就不懂得什么是成本,他(她)们当中包括提出“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s”)、“组织成本”(“organization cost”)的罗纳德·科斯。“经济人”的化身或代理人算计或“校准”的“成本”与现实世界的成本有实质性出入。在市场实体目标互为抵触(conflicting)的市场交易中,“经济人”的化身或代理人斤斤计较的“成本的节约”永远都是相对的,盖任何一方的“交易成本”或“组织成本”的缩减都必须以其他一方的“交易成本”或“组织成本”——甚至以包括非市场交易实体在内的全体社会公民的真实(生存)成本——递增为代价。“经济人”的化身或代理人实质上从来不会为其他社会公民着想,其心目中只有如何以“最小的成本”获取实质上不必顾及他人冷暖死活的“最大的竞争优势”。前述皆因“经济人”的化身或代理人存在极大的人品问题,以至于频繁流露出异想天开、见风使舵、心态炎凉、恬不知耻的丑态却不自知。所以,这样的人当然会说出类似“如果科斯教授有机会与邓小平先生谋面,他们俩可能会互相欣赏”的臆语。——管理学主旨学派观点八

今日大学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都陷入了功利化和冷漠化的境地,社风日下、大学教师群体与大学生群体人品各有各的异化在如此局面的生成中居功至伟。无论是大学教师群体还是大学生群体,其早已不再是铁板一块。试问,用真理书写真理者和用谬误书写谬误者能气味相投?用真理书写真理者对用谬误书写谬误的社会实践的冷漠和用谬误书写谬误者对用真理书写真理的社会实践的冷漠能相提并论?试想用真理书写真理者的社会价值由用谬误书写谬误者来评价——如成天到晚围着个人算盘团团转的大学教师和以荒废学业为时尚的大学生对恪守真理而至死不渝的大学教师或大学生进行评价——的社会能无恙无患?对大学教师与大学生扭曲关系中的种种微妙之处采取并为一谈的态度或措施难道不是跌入用谬误书写谬误之陷阱的又一具体体现?——管理学主旨学派观点九

无济于确保人类永恒权益的任何说教或任何学科已不再可信,人们又何须在乎这些说教出自哪位“高才鸿生”之口或这些学科宗从于哪门“隐学”或“显学”。纠蓼其上的不计其数的“传统”理念和“现代”产品将人世间的无数善人善事最终折腾成了腌臜混沌。借用马克思的话,应该向这一笔笔糊涂账开火!一定要开火!善人善事的解放就是人类的解放。——管理学主旨学派观点十

坐而论道对“拆迁农民”进行“‘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价值观教育”的学者和口无遮拦地宣称“走鬼”“也应享有选择权”的“专家”一样,把人品及学问都给做坏了。“拆迁农民”的价值观有哪一点比不上浅薄低劣的学者?被欺蔑为“走鬼”的摊贩的选择权凭什么要招摇撞骗的“专家”去裁断?钱学森一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让人深思,我们的理解是,我们的学校的学者、专家群体中太缺乏杰出的公民了。——管理学主旨学派观点十一

有学者告诉学生,“读研究生就是进地狱”,话语中的潜台词不外乎做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也应有或更应有进地狱的精神。可以说,在前L-管理聚焦社会做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无异于劳动者选择了一项高危职业。显然,这又是一项“亏了我一个,幸福千万家”的高危职业,其危险性主要来自成天到晚围着个人算盘团团转的大学同行、以荒废学业为时尚的授课对象和匮乏具备及时的自我纠错能力的教育(社会)体制机制。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面对的挑战可想而知,学问上的反成了次要,非学问上的那些非正常的世故人情、众好众恶如同地狱里的阴魂久久不能散去。——管理学主旨学派观点十二

大学风气已坏,坏到做一名合格的老师相当于选择了一项高危职业;人类社会风气已坏,坏到做一名善人相当于选择了与众人为敌。贯穿于人类史大部分时间的“所有人是所有人敌人”的霍布斯(敌人)文化与“所有人是所有人对手”的洛克(对手)文化既是人类社会的文化,也当然是大学的文化。人类社会既非神圣,又何来大学神圣?每一个人固可对非神圣的人类社会(包括大学)的发展保持乐观,但应谨防在盲目的认知体系中摧毁自己的希望。人既认不清自己、也认不清他人,此谓“盲目”,懵如宣扬人与人之间慑敌对者为安、为敌对慑者是危的霍洛文化。只是,慑敌对者示强与为敌对慑者示弱之信义微不足道,人类史中染习霍洛文化者并无永安之躯。好比嗟重老师春蚕到死丝方尽、板凳坐得十年冷、大学有大师或学霸之谓,曲事者使闻事者触目儆心之图无异于竹篮打水。——管理学主旨学派观点十三

大学风气已坏,坏到举目皆是在显而易见的真理面前装聋扮傻打哈哈的学生、教师与行政人员;坏到要结识一名为学习真理而立的学生、求教一位为讲授真理而立的师者、旁听一个为传播真理而立的课程或讲座近乎奢望;坏到社会的一切陈规陋习都可在校园内觅得踪影;坏到大学其实就是偏学之最高学府。一物不知者若悉大学乃孕育偏端、滋培矛盾、根植祸患的是非之地,还会对这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云集之所有诸多憧憬?“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角色发明源于对何为合格教师的极大无知。心智交给才思拜分析主义所赐的工程师及专家开启,人永无可能认清自己和认清他人,集偏解之大成的大学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势无宁日。——管理学主旨学派观点十四

永恒权益经济学所言学风是学习之风、求真(理)之风、学问之风或认知之风。在这个意义上,对“人类社会风气已坏”的判断可视为与“人类学风已坏”同意。为什么一个人或部分人的“发展”(或“幸福”)总伴随另一个人或另一部分人的失落(或衰颓)几乎占据了整个人类史的全部内容?人类习惯将其不幸归咎为“天灾”或“人祸”所致,然而,“天灾”及此造词本身离不开人类活动而单独存在(更无需提“人祸”)。况且人类活动在“天灾”或“人祸”发生条件下曾获得过真正的幸福——所有人的幸福在有永恒增进潜能的基础上得到增进(想一想人类史最早期的接近真理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阶段)。所以,要讨问人类史何以被绝大多数人的不幸笼罩,人类还得怪自己不争气,谁让我们自己长期荒疏了本应永恒增进的学习之风、求真之风、学问之风或认知之风。人类史绝大多数时候的“学风”可阐释为以学为恶的嬉戏之风、以学为灭的求战(谬)之风、“道”“术”两分的学术之风或“理论”“实践”两分的折腾之风。从嬉戏之风转变为学习之风、从求战之风转变为求真之风、从学术之风转变为学问之风、从折腾之风转变为认知之风谈何容易,人类社会风气或学风完好起来恐怕是至为久远后的事情了。——管理学主旨学派观点十五

学风坏的国家多凡事喜欢弄虚作假、滥竽充数的恶人。恶人求生欲望不可谓不强,但其贪心不足的所作所为或对生命的认知不可谓不丧心病狂。永恒权益经济学所言的认知是对人类史绝大多数时候被分门别类的种种造词或活动(如“道”、“术”、“思想”、“行动”、“理论”、“实践”、“精神劳动”、“体力劳动”等)进行全面揆度及全面批判下的产物。在永恒权益经济学的学问体系中,人类活动与人类认知无本质差别;后者却更能体现非人类难以相比的生命体亲真理意义上的求生自觉,乃以学为生或像永恒权益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的人习与性成之事。不学习、认知丑陋、活动内容乌七八糟是恶的注解,这些靠装腔作势掩盖一知半解的动作每日每夜都在恶人身上上演,一遍又一遍地污染整个社会。一个家庭只要出一位不断犯错的恶人,其坏的家风(社会风气的一部分)虽改变不了善者的认知状况,然容易使包括该恶人在内的全体家庭成员或社会成员变得心绪不宁,善人一边建设、恶人一边捣乱的学风坏的家庭或国家又如何能做到踏踏实实地谋划亲真理意义上的发展?——管理学主旨学派观点十六

人类学风变坏与人类认知变“窄”同步。所谓“窄”是“小圈子”(少数人)合谋排挤“大圈子”(所有人)共济的过程。人类曾经历过“大圈子”共济,但这只是转瞬之间的事,“小圈子”合谋带给少数人的短暂“好处”在更长时间段中掩藏了“大圈子”共济乃确保人类永恒权益的唯一通途的真相。“大圈子”共济依托的好的学风从不靠装扮,耐得住所谓的“寂寞”,既有为人所知的事体,也有不为人所知的伟质。喜好粉饰、不甘寂寞的“小圈子”合谋安处的坏的学风则不然。人类社会没有到头来在公众面前不出洋相的坏的学风,因此,“小圈子”合谋需要在丑陋迟早现形的邪路上千方百计地遮盖自身恶的属性,好使之看上去和善有几分相似。受偏狭认知的制约,坏的学风根本分不清是非善恶,“小圈子”合谋的韬光灭迹、以“善”为恶的做派与坏的学风不可能不张扬的以恶为恶的品行实为一丘之貉。好的学风虽说是坏的学风天经地义的“救世主”,屡屡自取其辱的“小圈子”合谋却也不要为之生路断送而怨怼他人,特别是善人。——管理学主旨学派观点十七

学习之风、求真之风、学问之风或认知之风恶劣的生命体不是好的生命体。古往今来的学风没有多少经得起善意推敲,实事求是而言,人类真算不上是好的生命体。由得好的认知自生自灭,人类不再懂得学习、不再懂得求真,好的学问、好的事业、好的工作想不溃败都难。事到今天,好的学问已残缺不全,好的事业已所剩无几,人类社会各项工作善始恶终或恶始恶终的发展趋向乃何等清晰!围裹在以损人益己为常识、时尚或条规的学习环境中,坏的认知终可变本加厉地以次充好;从豪横跋扈地排斥好的认知到假借“公平”、“正义”的名义冠冕堂皇地挤压好的认知,能让自己成为“赢家”的手段,它绝不会错失。面对危机四伏的人类社会,坏的学风是讲不清及不愿意讲清的,而区区之众的好的学风做得了什么或做不了什么,好的学风一往无前地在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便是人类社会探索自救的看得见、寻得着的最好答案。——管理学主旨学派观点十八“舞台上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既然是封建主义或资产阶级的一套,那么,如果学者的文字、言语、视域、思想满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牛鬼蛇神,人类“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生态”(被统称为“大经济”、“大社会”、“大文化”、“大政治”或“大生态”)进程又会变成什么样?反道德经济、反社会公益、反先进文化、反民主政治、反人道价值是在所难免的,正如前L-管理聚焦社会之“大经济”以货殖为重、“大社会”以差序为重、“大文化”以愚庸为重、“大政治”以威权为重、“大生态”以本种为重,更不用说“《史记》一书,惟《封禅》为大”。——管理学主旨学派观点十九

社会主义学问与分析主义学术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为人旨趣,即全面地做人做善和学非人过活,如学“体制人”、“单位人”、“法人”、“组织人”、“公社人”、“自然人”、“内部人”、“经济人”、“政治人”、“文化人”、“学术人”、“潮流人”、“社区人”、“社会(关系)人”等等过活。世风盛行分析主义学术多时,学非人过活乃是一件很主流、很时髦的事,“直观”、“易上手”、“可操作”(如可货币化),最要紧的是能为个人创造“实惠”。比较之下,全面地做人做善倒是很末流、很脱俗,因不以寻取个人“实惠”为目的,套用学非人者的话,即显得“不够直观”、“不合时宜”、“不可操作”、(和学非人者的活法)“不可通约”。常言道,“恶人先告状”,用白黑不分的分析主义学术算计白黑分明的社会主义学问的学非人者当然是恶人,他(她)们假门假事的活法和对善人善事的评头论足怎做得了真?——管理学主旨学派

社会治理篇

观点一

任何从微观组织到宏观体系的政权若不希望自身的合法性受质疑,就应时时检讨其齐家治国的一举一动是否将要或已然出现了马基雅维里(Nicolo Machiavelli)人性假设(简称马氏假设,即“所有的人都是坏人,而且只要他们有机会,就会随时表现出自己的邪恶本性”)的影子。自上古以降,建立在马氏假设基础上的所有政权到头来都抛弃了永恒地做清者自清的分内事的信念,其灭亡虽与失民心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失去了正确的自我。——管理学主旨学派观点二

社会公正可以是相对的,理性人以人的相对理性及国家或社会的相对公正为耻却是绝对的。千百年来,人们对“为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过此则无理”、“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的认同远深于对“理性治国,国之福;相对理性治国,国之贼”的了解。无怪乎人的相对理性(常体现为统治阶级的相对理性)给其所在国家或社会造成了接连不断的麻烦和祸害(包括为其荒谬本身修饰遮掩的天大本事),人们始终缺乏促使一国或一个社会早日实现绝对公正的勇气。当然,越以“绝对的社会公正虽然美好,但难以企及”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