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日落:平成退位与天皇家秘辛(全2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4 20:06:01

点击下载

作者:姜建强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皇宫日落:平成退位与天皇家秘辛(全2册)

皇宫日落:平成退位与天皇家秘辛(全2册)试读:

《出云大社绘图》(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藏,约明治8年暨1875年作)日本天皇旗上的天皇家菊花纹2019年5月1日继位、10月22日举行继位仪式的令和天皇(照片摄于皇太子德仁亲王时期)传说中的三种神器草薙剑、八咫镜和八坂琼勾玉(想象图、实物不公开)日本浮世绘画家歌川国贞绘《天照大御神走出天之岩户》(木版画,1860)亲征朝鲜的古坟时代的神功皇后(日本史略图会藏,月冈芳年绘,1880)1881年发行的10元改造纸币样本(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藏,头像为神功皇后)《源氏物语》作者紫式部(日本扇画,1630)日本第72代白河天皇法皇像(1073~1087年在位,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藏,白河院、成菩提院御影)1160年平治之乱时,皇宫的人在着火的后白河天皇住所三条殿内四处乱窜(载于13世纪末的《平治物语画卷·夜讨三条殿卷》)后醍醐天皇(1318~1339年在位)趁夜色从笠置山城向下赤坂城进发,在有王山麓被擒(载于埼玉县历史和民俗博物馆蔵《太平计绘卷》第2卷)奈良法隆寺五重塔(仰拍)楳岭四天王之一的竹内栖凤绘制的《金阁寺月影》(载于1898年的《雍府画帖》,该画册描绘了日本京都四季的风景)京都御所紫宸殿朝鲜新罗国第27位君主善德女王金德曼(632~647年在位)

日本第47代持统天皇,载于三英社版《御历代百廿一天皇御尊影》(690~697年在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曌(690~705年在位)日本第122代明治天皇(1867~1912年在位)日本国会议事堂,明治天皇在东京主持国会开幕(1890年11月29日)《伦敦新闻画报》(Illustrated London News,1891年1月17日)插画日本第123代大正天皇(1912~1926年在位)日本第124代昭和天皇(1926~1989年在位)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的日本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俯拍)密苏里号战列舰1945年9月27日,昭和天皇裕仁在美国驻东京大使馆访问了美国陆军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日本第125代平成天皇(1989年1月7日至2019年4月30日在位)序言 老天皇的退位与新天皇的诞生1 天皇退位,究竟谁不高兴?

2016年7月13日晚上,一条刷屏的新闻是:日本明仁天皇表示了“生前退位”的意向。这条毫无征兆的新闻,在日本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其源头看似来自天皇家,是天皇自己向宫内厅表示了这个意向。但问题并非如此简单,宫内厅次长山本信一当天夜晚对记者表示天皇并没有生前退位的想法,对该报道作了全面否定。

这就奇怪了。最具权威、最有发言权的宫内厅为什么要否定这条新闻?日本放送协会(NHK)为什么要在这个时段抢先播报这条新闻?它的消息源又是哪里?是谁授意NHK发布这条消息的?这里面有乌龙吗?如果有,那是谁家?

毫无疑问,从一开始这条“生前退位”的新闻就悄悄绑架了日本政府和日本政治。无怪乎第二天早上记者在羽田机场采访即将去蒙古国出席亚欧峰会的首相安倍晋三时,我们可以从电视画面看到安倍表露出了一股怨气和怒气,只说了一句“对此事不发表评论”便转身上了飞机。

安倍为什么一脸不高兴呢?原因很明显,7月11日参议院大选刚刚落下帷幕,执政的自民党再次获得大胜,修宪派也超过了三分之二。借着大选胜利的节奏,原本升值的日元也开始按照安倍的期望大幅贬值,股票也在狂升。何谓春风得意?应该就是这个时点上的安倍政权了。

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杀出个程咬金。一向儒雅绅士的明仁天皇,突然间表示了“生前退位”的意向。如果说这个意向是多年前就有的,那么为什么要在7月13日的晚间发布这条消息?发布后宫内厅为什么又要急于否定?怎么看都是奇怪的,怎么分析都只能指向一点:这是一次看不见的政治摊牌。向谁摊牌?向安倍政权摊牌。

可以这样说,天皇“生前退位”意向给人们带来的震撼是空前的。这个震撼首先来自于人们的常识:日本天皇的在位时间会到去世为止,因此也可以算作终身制。这是近代200年以来一直延续的惯例,没有哪一个天皇破例过。二战结束后不久,日本人确实在水面下尝试操作过昭和天皇的退位,但最后还是坚守了终身制。

这回明仁天皇将自己的意向用这种方式表示了出来,也就是要破日本天皇的终身制,破明治天皇以来的皇室传统。这个震撼当然是巨大的。这个震撼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对安倍政权构成了在道义和政治层面上的打击。天皇要退位,从表面看当然有年事已高、健康不佳(确实动过两次手术,一次是2003年的前列腺癌,一次是2011年的心脏搭桥,最近又有耳背的疾患)等因素,但身体真的是主因吗?

石原慎太郎,这位当时83岁的前东京都知事,在得知天皇退位意向后,连夜接受富士电视台的采访,称这件事太吃惊、太意外了。他说,慰问灾害地,向太平洋战争牺牲者慰灵,我们知道天皇确实很累。但我比天皇陛下还大一岁,还在努力干,陛下也应该更努力才是。历史上有多种摄政的形态,陛下作为日本的象征,必须作为天皇存在。如果生前退位,这就涉及宪法问题,就会引起日本社会极大混乱。无疑,石原是政治家,他从政治家的敏感出发,发现这里有问题。

不仅是作为政治家的石原看出了问题,就连普通的日本网民,也看出了问题。他们在网上这样留言道:①这是天皇给予安倍修宪政变者们的一个宣战布告。②听说天皇对自民党的修宪非常嫌弃。这个举动或许是来自天皇的精心抵抗。③现今日本最大的护宪派就是天皇。这是个事实。④这个时点表明退位,是对修宪势力超过三分之二、修宪迫在眉睫的最大抗议。

确实我们也想起天皇说过这样一句话:为了让象征天皇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将在数年内让位给年轻人。在笔者看来,这句话含蓄地包含了双重意思:一个是高举“元首天皇”的旗帜压制自民党的修宪,另一个是告诫首相要在任期内维持象征天皇制。首相与天皇,政府与皇室,一个表征权力,一个表征权威,这就是所谓权力与权威的二重[1]构造。天皇似乎在告诫首相:这不是日本人创生的最得意的意识形态吗?

但就在7月14日的晚上,日本多家电视台又速报了“政府关系者”的一条消息:天皇生前退位“無理”(无法做到),因为与《宪法》第4条不符。“政府关系者”指谁?没有明言。与《宪法》第4条有什么抵触?没有明言。最后还用了“無理”这个不太优雅的用语。这一切又似乎表明了现政权与皇室间紧张的二元关系,表明了安倍政府对“生前退位”这个政治摊牌的反击。

而7月15日一大早,日本共同社又发表独家报道称:鉴于日本天皇有意生前退位,政府准备最早在明年的例行国会上对包括《皇室典范》在内的相关法律进行修订,现已进入协调阶段。目前考虑的是在2016年12月23日天皇生日前后,汇总出台修订大纲。报道还披露日本政府内部早在6月就成立了由官房副长官杉田和博为首的秘密专项小组,启动了探讨工作。

如何解读共同社的这条消息?天皇主动退位这个结果是因为政府在逼天皇退位?是“逼”在先,天皇的意向在后?如果这条解读能成立,那么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政府为什么要逼天皇退位?是因为天皇是和平宪法的拥护者?是因为安倍没有能与天皇建立起私交(有一种说法认为天皇从未在皇宫宴请过安倍夫妇,表明天皇不想在私人范围内与安倍结友)而心中不顺?如是这样,政府与皇室的激烈攻防还将持续。石原说的日本将大乱并非空穴来风。2 天皇制就是愿望的富士山?

2016年8月8日下午3点,明仁天皇通过事先录制的视频向国民表述心情。从而使得从7月13日晚上开始发酵的扑朔迷离的天皇生前退位问题,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逻辑上的展开。象征天皇也要履行象征的公务以及各种不可或缺的宫中祭祀,因为年事已高这些活动难以维系,这是明仁天皇心情表述的核心内容。因为现行宪法规定天皇没有政治权限,故天皇的通篇讲话中没有出现“生前退位”这个词语,但作为象征天皇表示其对公务的想法,实际上就是一种变相的退位声明。从天皇直面国民述说心情来看,现在再谈论天皇为什么要生前退位似乎意义不大了,因为退位的理由已经变得清晰且能让日本人接受了。所以现在要谈论的是生前退位将会给日本带来什么问题,也就是说天皇制和日本皇室是否会因此走向衰亡?这才是看点。

日本宗教学者山折哲雄曾在2015年发表题为《皇太子殿下请退位》的文章,要皇太子退位。文章说皇室面临危机,皇太子妃雅子养病已经十年至今没有治愈的迹象。如果皇太子即位,如何与皇后一起完成象征天皇的任务?让位给皇弟秋筱宫,自己选择京都为第二人生场所如何?提皇太子退位而不提天皇退位,这位宗教学者的初衷显然是尊王。他说他思考的问题是:在新形势下如何维系天皇制?皇室在其最终意义上如何才能万世一系?虽然日本人对天皇怀有绝对崇拜的时代,随着昭和天皇的去世已经终焉。现在日本人用轻松的口吻谈论着天皇家,这表明在万物都处于相对化的当代日本社会,明治时代所确立的天皇一语所具有的威严性和绝对性,已经失去了力量。这次日本天皇的生前退位,在日本国民中没有掀起大的风浪,相反有85%的民众认为理解天皇的生前退位,表明天皇神圣已经不再。尽管神圣不再、崇拜不再,天皇制、皇室在东京最好地段的雾雾霭霭,还是日本人血脉中潜在的DNA。但这一切都因明仁天皇在战后的第二次(第一次是2011年3月11日的东日本大地震)“玉音”播放而有终焉的危险。

确实,随着日本天皇的生前退位,日本的天皇制也走到了拐点。天皇制是什么?在普通日本人的眼里,天皇制就是你出门久远了,想回家了,高空中看到富士山就心定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天皇制就是富士山。当然在普通日本人的眼里,天皇制还是每年樱花季节,蜂拥至皇宫的“乾大道”观赏樱花。日本有学者在多少年前就说过,看到这番情景就想起一大帮土人在嬉戏,自己仿佛置身于土人的国家。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天皇制就是土人的草根制。但天皇若能生前退位,就会同时出现两个象征、两个时代。那么带来的一个直觉就是:看到富士山,你想到的是哪个“象征”的存在?而一帮土人们在“乾大道”为哪个“时代”而土上一把?二战前天皇被称为“上御一人”,表明他是独一无二的绝对存在。如果前任天皇存在于同时代,则将有两位绝对存在,前任和现任天皇的权威都有可能下降。

这里,如果天皇制就是富士山就是土人草根,那么由国民统合的象征走向使国民统合分裂的诱因,也不是没有可能。这也是天皇生前退位的一个最大问题。在天皇有统合权的年代,生前退位隐居幕后垂帘听政,还有个上皇的正式身份。但现在是绝对不可能了。因为天皇仅剩权威,而且这个权威还被局限在文化领域。所以三岛由纪夫当年提出“文化天皇”的概念,就是要理顺从神到人的逻辑通路。既然成人了,那你就在文化上成人吧。他写《英灵之声》的小说,就是想诛杀天皇的肉体身体,尊崇天皇的神格身体。因尊王而杀王,杀王是为了使尊王思想更纯粹。于是日本的天皇都能作歌作诗。以前皇宫还开设《源氏物语》的讲座。讲什么呢?真的是非常的尴尬,因为《源氏物语》整本都在讲述乱脉的皇统系谱。臣籍下降的光源氏与父桐壶帝的皇妃藤壶犯下情事,其情事怀胎的皇子冷泉却作为桐壶帝的亲生儿子即位,表明皇统系谱可以人为操作。皇室开设这一讲座也是在探讨皇室怎样才能再开放一点的问题。3 皇宫会搬迁至京都吗?

天皇应该穿西服还是应该穿和服?前两年去世的日本文化名人永六辅建言天皇应该穿和服。但穿和服的天皇却没有基本的人权。战后日本宪法剥夺了天皇家基本人权: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没有信教自由,没有结社自由,没有职业选举自由,甚至连户籍和护照都没有。这乍一看是对现代民主的嘲弄,但“现人神”的天皇虽然没有人权,却拥有皇室特权。有日本人说天皇家与用非法手段获取最低生活保障者属于同罪。这一说法主要源于维护天皇制的成本其实是非常高的。每年的维持费用超过200亿日元,够2万贫困人口一年的生活保障费。战后为保留天皇制换来日美同盟,驻日美军军事基地等费用,一年是2000亿日元。而对于皇族没有皇位继承权的女性,只要年过20岁,每年就能得到900万日元。日本的动漫每年在世界上能养成10万粉丝,但天皇家的海外粉丝每年5人还不到。

从这个角度出发有日本人在网上留言说应该让象征天皇制“安乐死”,因为它是日本的一个负担。现在天皇家自己提出退位问题,在迎合民意上可能会得分,但在实实在在地维护及推进天皇制的问题上,可能会失分。从大正以来的天皇家血与灵的双系统继承,到这里可能会出现转折点。天皇家的衰落也可能会从这里开始显现。在《古事记》和《日本书纪》的“记纪”神话里,以天照大神为开端的“天上王权”和以神武天皇为开端的“地上王权”被观念性地注上的血的继承和灵的继承,与这皇统继承的双系统相对应,天皇的即位礼仪也有双系统:即位式和大尝祭。但天皇的退位,可能会使大尝祭这个“装置”失效。而一旦灵的继承变得没有可能的话,天皇灵的亘古不变,天皇的正统性和恒久性,就难以得到维系。

昭和是64年,平成是31年。随着天皇生前退位得以实现,那么,酝酿已久的皇宫搬迁恐怕也会提上日程。既然生前都能退位,那么皇宫为什么不能再搬迁至千年古都的京都呢?天皇家将在更静谧的空间,将以更幽玄的时间,打造一个更日本式的文化形态。

西日本是文化中心,东日本是政治中心。两个中心,权威与权力,用一种隔空对开的形态,将天皇制再度弱化,从而使天皇家从皇子出生到皇权诞生变得问题重重。更有曾担任过内阁总理大臣辅佐官的民主党议员元清美在两年前这样建言:废除天皇制后,在天皇所在地的皇宫兴建亚洲和平纪念馆。这也是拥有38000多名会员、16名内阁成员的“日本会议”这个右翼团体要猛烈反对的一个理由。他们明言生前退位是对国体的一个破坏,是对宪法的一个破坏。

日本天皇家的上次退位是在1817年,光格天皇让位给惠仁亲王。时隔200年,皇室又上演退位大戏。退位是带来天皇制的终焉还是天皇制的延续?依笔者的判断是前者而不是后者。因为唯一才有国民心情。一旦唯一变身成双料,长久岁月积淀下来的国民心情也将不复存在。而一旦国民心情不再,本质上的天皇制,或者事实上的天皇制将会终焉,尽管形式上或许还能存在。但“不是神但比神更伟大和更神圣”这个概念,将会随着天皇的退位而死去。你看,天皇家目前的皇位第二即位者,秋筱宫家的长男悠仁亲王,在2019年3月小学毕业后进入御茶水女子大学附属中学读书。战后,皇族在学习院之外的中学上学,悠仁亲王是第一位。这固然可以解读为皇室在走向开放性,但天皇家的圣性受到进一步的削弱,也是不争的事实。4 新天皇即位为什么不立皇太子?

围绕天皇的退位,安倍首相曾组织了一个由16名学者和专家组成的“有识者会议”,分三次听取了他们的意见。16人中的半数对天皇退位表示了反对。这其中有日本中世史专家今谷明教授,比较文化史专家平川祐弘教授,宪法专家八木秀次等人。表示赞同天皇退位的有写昭和史的作家保阪正康,日本法制文化史专家所功,皇室记者岩井克己等人。但反对者也好,赞同者也罢,他们都无法想象一个棘手的问题:天皇家的后继将会如何?

德仁皇太子即位成为令和天皇,意味着皇位继承第一顺位的“皇太子”不存在。新天皇有一个女儿,即爱子内亲王,没有儿子(亲王)。依据《皇室典范》第1条规定,皇位由属于皇统的男系男子继承,所以,在没有儿子出生的情况下,“男系男子”的孙子(皇太孙)当然也不存在。

原本的皇太子即位成了新天皇。在这个时点上,皇位第一继承人就是令和天皇的弟弟秋筱宫。但是,秋筱宫不是新天皇的子女,所以不能成为皇太子。历史上的记录是“皇太弟”。另外,令和天皇在位期间,悠仁亲王长大成人,但他也不是皇位继承第一顺位的皇太子,而是“皇太甥”。

2016年10月27日去世的三笠宫,天寿100岁。这位军人出身的昭和天皇的亲弟弟,是一位生前退位和女系天皇的大胆论者。但即便如此,女性/女系天皇目前仍然是日本天皇家最为敏感的话题。这回令和天皇即位不立皇太子,是否就暗含了一种可能性,一种爱子先于悠仁立太子的可能性。女性也能立太子吗?有先例吗?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女性能立太子,日本天皇家史上也是有先例的。如日本第46代的称德天皇(女帝)就是先立皇太子然后再即位的。历史是否再重演?令人兴味盎然。

其实,是否皇太子,还涉及天皇家从“内廷费”支出金额的问题。根据2016年的计算,天皇、皇后和皇太子一家可支出的内廷费是3.24亿日元。而作为五人家族的秋筱宫家来说,皇族费只有6710万日元。为什么会差这么多呢?就在于其角色是否皇太子。原来,如果是皇太子,其待遇依据《宫内厅法》第6条规定:围绕皇太子的事务,有个“东宫职”机构。这个机构人数在50人左右。此外还有厨师和司机等职员。是否立为皇太子,其待遇是非常不同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今后是否会上演皇太子争抢战?日本的周刊杂志就有这样的发问。其实,这也是一个充满趣味的问题。

总之,老天皇退位,新天皇诞生,是一个时代的开启。

对日本来说,这意味着什么呢?

对世界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1] 为保持作者文风,本书保留了创生、古层、前卫、国民心情等日语表述,特此说明。前言 雪漫漫/满大地 大地满/漫漫雪1

日本的天皇家,是个谜一样的存在。

中国有皇帝。日本有天皇。

中国的皇帝在百年前已经死去。日本的天皇则还活在国民的心情之中。

他们取《易经》“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的文言,为明治的年号;他们取《易经》“大亨以正,天之道也”的文言,为大正的年号;他们取《尧典》“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的文言,为昭和的年号;他们取《史记·五帝本纪》“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的文言,为平成的年号。诞生出这些文言的文明大国的帝制寿终正寝了,而取而为之的“文明小国”的天皇制还搏跳着生命体征。本能的反应是什么?就是好奇怪。

象征中国皇帝权威的信物是什么?是龙。是五爪的龙。但同样是龙,在韩国是四爪,在日本是三爪。但恰恰是龙只有三爪的日本,天皇还在。这又是为什么?1989年6月21日,《朝日新闻》晚刊刊登了一位英国学者的发言:每个国家都有历史学家难以解明的历史事实。如美国的人种问题、德国的大屠杀、日本的天皇制。

这里,天皇制被列入人类三大谜史之一。在历史的盛宴里显现出的虚幻,竟能成为全人类的谜史,这让日本人兴奋不已。

属于一神教的犹太教与基督教有个基本观念:每个文明体系的时间概念都一样。但多神教文明却发现:每个文明各有自己的时钟。为此日本人激动地说:远东的天皇制就是我们的文明时钟。

像欧洲历史样态式的宗教、道德和政治,在日本不存在。但是日本有从它风土里养育出来的宗教、道德和政治。尼采说他相信“艺术渴望生命”这句话。那日本天皇制这门“艺术”的诞生,是否就是日本人对生命渴望的结果?

皇室的兴衰与历史有关,与文化有关。这当然是一般通论。但皇室的兴衰能左右历史的走向,能定格文化的内涵的国家,恐怕就只有日本了。在日本,述说天皇的历史,就等于在述说日本的历史,就等于在述说日本的文化。或者说:一部日本天皇史,就是一部日本史,一部日本文化史。

如果设问:日本文明有哪些要素?或者说:怎样捕捉日本文明的基本概念?在我看来这三要素是无法脱离视野的:天皇、多神、怨灵。正是这三要素,构成了日本不同于其他文明的独特体系。理解这个体系当然有难度,而难度最大的就是天皇这个要素。

天皇何以能构成一个国家的文明要素?这是个谜,是个很深很玄的谜。2

日本的天皇家,是个奇迹的存在。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起来革命的俄国人杀死了沙皇。而输掉战争的德国皇帝则亡命荷兰。同样是战败国的奥地利,干脆废除了皇帝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罗马尼亚和意大利的君主制不见了。但是输掉战争的日本,天皇依旧在皇室里卧养。德国人对此很感慨,他们的末代皇帝是威廉二世,一战战败后,这位末代皇帝逃往荷兰。由于当时没有对战争罪犯的审判,威廉二世没有被送上断头台。但如果继续滞留在国内,他就会被革命势力高涨的德国人杀死。对德国人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了那么多人,而皇帝自己则逃跑了。这当然是不愉快的记忆,也当然是不可谅解的举动。为此德国人说,日本人是忠实的国民,他们对自己的天皇有忠诚心。但德国人对自己的皇帝没有忠诚心,所以威廉二世也只有逃跑一条路。现在的英国王室,祖始是1714年从德意志过来的。日本皇室历史显然要比他们长久得多。

在日本,天皇直接上前线指挥军队的做法很少。即便有也只限于古代大和时期的天皇。按照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的说法,历史上天皇手握军刀君临前线的,只有初代神武天皇到第12代景行天皇。英国国王理查一世有“狮心王”的称号,表明其勇猛。但他在十字军东征的归途中,被奥地利公爵抓获。法国国王让二世在百年战争中被英军俘虏,最后死于英国。国王在前线被俘,这样的例子在日本没有发生过。日本人无法想象天皇在前线被抓是个什么场景。

法国大革命时期被处死的路易十六,这位国王从1775~1789年打猎的次数为:猎猪104回,猎母鹿134回,猎鹿266回,猎犬33回。总打猎天数为1562日,平均三天一次。法国大革命爆发日是1789年7月14日。在这一天日记里,这位国王说自己什么也没有干。国王的[1]这种行为模式,在日本的126代天皇中难以寻觅。

日本天皇家是奇迹的存在还表现在:日本历史上也充满了战争和纷争,政治阴谋和权力博弈也时刻都在进行。然而让人惊讶的是,日本天皇家却始终没有换过其他的皇族。这里,日本的天皇代表国体,但国体却被幕府遮蔽。幕府非国体,却代表国家利益。幕府与皇体,当然格格不入。于是倒幕风潮骤起,推动皇体转化为国体,神话走向国家权力。这也就是说日本最终走向王道和霸道分离的文明体系。天皇是王道,征夷大将军是霸道。这个思想早在1200年前的律令制中就已经含有了。在这个文明体系中的两个异质文明体(天皇与将军),竟然没有发生大的冲突,面子上还算过得去,这也是日本的奇迹,更是世界的奇迹。西方历史学家对日本最为好奇的一点,就是这个奇迹为什么能在日本发生?

那么,为什么呢?3

日本的天皇家,是个不可思议的存在。

日本有一位被称为“月亮歌人”的和尚叫明惠上人。他写有像纳豆一样黏糊糊的扯不断、像青苔一样湿漉漉的干不透的月亮诗:明明的明明明的明明的明明明的明明的月

这位和尚当然也是个可善之人,水桶里有条小虫也要给予放生的可善之人。但就是这样的可善之人,说出了如此的惊人之语:日本这个国家所有的东西,都是天皇的私有财产。天皇即便随意地夺取臣下的财物,OK。天皇即便是暴君,也OK。反过来臣下即便有怎样的理由,也不能拒绝天皇的掠夺,也不能拒绝天皇的暴力。

很难想象,这出自一个不杀生的和尚之口。除了不可思议,还不可思议。仔细想来,这番话既不在佛教理论的范围之内,也不在儒教理论的范围之内。稍作深入思考,一个意外的发现是这番话竟然在近代绝对主义理论的范围之内。在绝对的君主国家,决断是非善恶的人是谁?是主权者。真理也好,正义也好,都在主权者的手里。

近代绝对主义理论的背后,是什么理论?是基督教理论,是犹太教理论。这是种怎样的理论呢?是非善恶由神来决定的理论。神并不决定事物的正确与否。神本身就是正确的尺度。不错,神创造了天地万物。但更为重要的是神创造了神本身就是正确的尺度。

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位月亮歌人,一不小心倒是说出了500年后英国哲学家霍布斯的近代帝王学构想。一不小心说出了天皇家的一条绝对原理。

这是条什么原理呢?依据神敕的正统性,抵抗天皇是不可以的。天皇无论做什么还是不做什么,都是正确的。天皇不是在下正确的命令,而是天皇的命令本身就是正确的。

这里,天皇具有了基督教式的神格,同时又有了近代绝对君主式的人格。看似荒唐。看似不可思议。但这就是天皇意识形态的生命,天皇存活的生命。如果这个生命断绝了,天皇也就死了。若用这个绝对原理来衡量,日本天皇家的天皇确实死过一次。这就是1221年的承久之乱——北条政子向皇室开刀。

承久之乱之后,古代天皇的意识形态宣告死亡。天皇神格主义的一面被武家政权击得满地碎片。取而代之的是善政主义,孟子的善政主义。

向天皇亮刀,在当时是被绝对禁止的。武士集团里的武士有非常恐惧的心理。恐惧什么呢?就怕轮到自己向天皇亮刀。武士集团是这样想。当时幕府的中心人物如北条泰时,也是这样想的。但是,承久之乱的本质就是向天皇亮刀。北条政子虽然没能拿下天皇的首级,但肉体的流放,使天皇感受到的是精神的死。

7世纪后半,白村江海战日本完败。天智天皇死。大海人皇子和大友皇子争夺皇位,爆发壬申之乱。取胜的是大海人皇子,他确立了天武朝的霸权。胜利者天武天皇被歌人肉麻地吹捧为“大君,你就是神”。也就是说,那个时候的日本天皇就是神。“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但是自承久之乱以来,天皇这位大神一直处在精神死的状态,难以复苏。能做的就是持笏奉仕皇大神宫,用作为宗教性象征的那么一点权威来统合日本。

这个局面一直持续到19世纪后半。美国人佩里驾驶的黑船,傲慢地硬闯了进来。日本处在开国与萨英战争的强力外压之下。屈服于这种外压的德川幕府放弃了政权,取胜的明治天皇达到了辉煌的顶点。天皇的“神圣”被写入宪法。同时,作为统帅的总揽者天皇,开始统率陆海军,掌握实权。天皇从死到生的复活,就像基督的死与再生一样。

这是不可思议的。这不可思议的秘密究竟又何在?4

日本的天皇家,首先是个孤独的存在。

日本人为天皇的诞生,设定了两个世界。一个是天上的世界;一个是地上的世界。天上世界的神叫天神;地上世界的神叫国神。天神在高天原出没,是不死之神。国神降临地上,死后在地上埋葬。

琼琼杵尊以后的天孙降临一族都是死后被埋葬的神。最后作为后裔的神武天皇登场。神人一体的生死观得以确立。人死后成祖灵(祖先灵),神死后成神灵。人与神的等价关系在这个生死之地得以连接。这一连接的意义就在于天皇被赋予了两个不同的身体:人的身体与神的身体。同时拥有人的魂与神的灵。而不灭永生的正是神灵。这就巧妙暗示了天皇灵威也具有不灭性。

初代的神武天皇出自于天照大神的子孙,这就在逻辑上先验地决定了代代天皇具有“现人神”的特性。天皇的诞生不需要像选总统一样进行选举。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国民总意志”的表现,所以国民不必投票。只要接续了天皇家的血脉,就达成了天皇即位的必要条件。这也是退位的明仁天皇在前几年动心脏手术时用自己的血输血的一个原因。在观念上不能有外人的血流入天皇的体内。天皇的血脉必须保持与万世一系有关联的纯洁性。而这个万世一系的系谱之源,就发端于《古事记》高天原的神话。

这一套程序当然属于演技。属于天皇家的演技。这套演技必然决定了天皇难逃孤独的本质。

日本皇室藏身于神话与巫术背后,其神秘无人可及。它不仅是全世界存在时间最久的皇室,也是上演各种“皮影戏”的绝好舞台。护城河的另一端,是跨越时空的另一个“国度”。30万棵古木的森林,虚幻着模糊的景象。毫无疑问,皇宫背负着天皇家沉重的难以诉说的历史。夜晚时分,圣女祭司在暗昏迷幻的皇宫深处,主持着不为外人所知的古老的祭典。和着轻轻的喃喃的模模糊糊的咏经声,黄卷青灯,美人迟暮,千古一辙。明治时期的俳人尾崎放哉,有俳句云:纵然咳嗽也是一人。

尾崎放哉舍弃家人,过着放浪的生活,患了结核病,死在四国的小豆岛。孤独一人是他人生的全部。知道这一切的同时代俳人种田山头火,和了这样一句:听乌鸦鸣叫,我也是一人。

他也是从家庭脱走漂泊列岛的俳人。他倒是发自内心地对尾崎放哉说,我来陪伴你吧。最后在四国的松山草庵里,孤独的死去。

其实,天皇也是孤独的,皇室也是孤独的。天皇的咳嗽,有谁来相伴?护城河那端的灯火,有谁来欣赏?看似品酒赏菊的闲适,看似登城朝拜的古雅,但难以逃脱的仍然是孤独,本质上的孤独。从第40代天武天皇开始,到第112代灵元天皇为止,天皇家先后共有40位天皇退位后削发为僧尼,与古寺青灯相伴。醍醐、朱雀、冷泉、圆融、花山、桃园、灵元,从这些天皇的谥号似乎就可以读出他们内心的萧索孤独与万念俱灰。后白河上皇1169年出家入道,42岁成为法皇。这位法皇对人生发出如此的感慨:听到游戏小孩的喊叫声,我的身子才能转动。看来,深锁皇宫与古寺,每天只能与小孩的喊叫声为伴,难熬的仍然是孤独。第109代的明正女帝,身份虽高贵,但没人能娶她,只能在宫中静静地孤独终老,葬在京都的月轮陵,与作古的先帝们为伴倒也生出快乐。虽然“鹦鹉声犹在,琵琶事已非”,但对日本天皇家来说,难逃的仍然是千年孤独。而这个孤独,就其本质而言不是文学的而是哲学的。它凸显的一个深层问题是:孤独与什么有关?

是啊。天皇的孤独与什么有关呢?是否与万世一系有关?与天壤无穷有关?因为孤独,所以长寿。因果律能如此简单地演绎天皇家的长寿吗?

这也是个谜。5

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发生千年不遇的地震与海啸。随之而来的核辐射使半个日本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日本人陷入了空前的恐慌。

3月16日,77岁的明仁天皇发表告全国国民书。明仁天皇说:“苦难的日子也许还会很长,但我们不要放弃希望。希望大家保重身体,为了明天好好活着。”战后天皇发表全国电视讲话这是第一次。国家不到危急关头,国民不到死生关头,天皇是不会公开发表讲话的。

显然,电视里露面的天皇,已经不是神,也不是现人神。电视机传出的肉声,已经不是“玉音”,也不是“神音”。“为了明天好好活着。”这是人话而不是神话。

但是天皇究竟是应该以人存在为好还是以神存在为好?这个争执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作家三岛由纪夫就说过“如果天皇不是一个神,神风敢死队的飞行员之死岂不是毫无意义?”在他看来,如果天皇失去了神性,那么日本必将失去它的精神。但同样是作家的三宅孝太郎则这样说,天皇是日本人的肚脐。这是个非常俗的比喻,但表达了圣性。看上去是个多余物,但实际上很重要。

这里的问题是,天皇还能代表日本的精神吗?如果结论是天皇再也不能代表日本的精神了,那么在国难当头时为什么还需要天皇出面讲话?如果结论是天皇还能代表日本的精神,或者,天皇代表日本的精神这点根本没有动摇过,那么皇宫里天皇家的一举一动为什么又总是处在国民的眼光之下?如前几年雅子妃的精神状况问题,如前几年爱子内亲王不登校的问题,如皇太子兄弟二人面和心不和的问题等。这些问题为什么又能成为媒体的炒作对象?一个国家的精神领袖有这样被揶揄的吗?日本人对天皇的国民心情还存在吗?这确实是理解上的难点。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过:“不是尼采,而是黑格尔第一个指出:涌动在现代宗教情感下面的是这样一种情感——上帝死了。”那么,日本人是否也在涌动着这样一种情感?这就是天皇家最顶级的谜了。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可以不先读日本史,也可以不先读日本文化史,只要先读读日本天皇家谜史,就是半个日本通了。中国皇帝说: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日本天皇说:众生必死。死必归天。

以天子自居的皇帝,最后失守了天。以人神自居的天皇,最后守住了天。完全不同的思考,完全不同的路径,从这点来说,日本天皇制又成了一种范型。一种伸缩有余、张弛有度的世界文明的范型。6

日本曹洞宗开祖道元,是个非常著名的僧侣思想家。他作有这样的诗句:雪漫漫,满大地。大地满,漫漫雪。

大地,只有雪一色,其他皆无。天地也消失,雪就是天地。据说后醍醐天皇很喜欢这首诗透出的意境:静谧、孤独、无常、幽玄。

这是否就是日本天皇家的精神现象学?[1] 2019年5月1日即位的令和天皇是第126代日本天皇。1 日本天皇家诞生之谜——天皇是个好心情的王权体系1 日本人是如何设定他们的初代天皇的?

神武天皇是日本的初代天皇。“神武”是汉风谥号。这是在奈良时代快要结束的时候(729~796),由日本汉学家淡海三船选定的谥号。这是天皇死后才有的谥号。“神日本磐余彦尊”,这是《日本书纪》里的和风谥号。《古事记》中则名为“神倭伊波礼毗古命”。它的日语假名为“かむやまといわれひこ”(发音为kamuyamatoiwarehiko)。意为“在大和国磐余地方,住着一位高贵的男性”。[1]

诞生日为:公元前711年一月一日。也就是说,距今天近2730年。驾崩日为:公元前585年三月十一日。也就是说,活了127岁(一说是137岁)。如此高寿?是真的吗?不要忘记了,这是日本人在为天皇家作程序上的设定。

神武天皇陵,在畝傍山。正好处在冬至日落的方位上。从三轮山看畝傍山,是太阳日照活动最弱的冬至,日落的方位。也就是说,是“日死”的方位。从畝傍山看三轮山,是太阳日照活动最强的夏至,日出的方位。也就是说,是“日生”的方位。那为什么神武天皇不直接葬在“日生”的三轮山,偏偏选择了“日死”的畝傍山呢?原来,日本的帝王没有永生的概念,他们只有轮回的概念。如果你永生不死,那后面的人怎么活?

所以,日本神话里有天皇的寿命与挑选姐妹的传说。天孙琼琼杵尊在求婚的时候,山神为了讨好天孙,献上了两位女儿。姐姐叫磐长姬,妹妹叫木花开耶姬。姐姐硬朗如磐石,定能长寿,但就是很丑;妹妹如花似玉,长得很美,但就是短命。最后,琼琼杵尊还是挑选了如花木美丽的妹妹作为自己的妻子。磐石是不死的,花木是要谢的。宁要凋零的花木,不要永生的磐石。据说这就是日本天皇短命的起源。暗示了日本天皇就像樱花一样,开得快,谢得也快。古层(指历史时代中的古代阶层)里有一种物哀。

所以,秦始皇寻求不老不死的仙药,在日本的帝王中是找不到先例的。只有第11代垂仁天皇在临死前,派人去常世国寻求不老不死的灵药。但是人还没有出发,天皇就死去了。为什么要去常世国呢?这是因为常世国在古代日本人看来,就是海的彼岸,就是不老不死的丰饶的理想之乡。日本历史上虽然也有源义经家臣们吃富士山火山爆发后的岩浆,以求不老不死,但他们不是帝王。

死去的神武天皇葬在畝傍山。从畝傍山的他界,向三轮山祈望再生。从“日死”到“日生”,也就是从死到再生。也就是说,躺在这座山,望着那座山,逝者就能再生,生死的循环就能得以完成。所以,自神武天皇之后,二代绥靖天皇,三代安宁天皇,四代恣德天皇的陵墓均选定在这里。富士山,虽然是日本的不死山,但那里并没有日本天皇的陵墓。为什么?因为如果葬在富士山,反而得不到再生的机会了。

日落与天皇陵有关,日出与天皇陵反而没有关系。中国帝王考虑的是如何不死,日本帝王考虑的是如何再生,不同的帝王学导出了不同的历史路径。

那么,这位神武天皇的家族系统又是如何构成的呢?这就和天孙降临的神话有关。2 姐姐天照大神与弟弟的私密

如果要问日本神话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就是初期登场的诸神都没有“性”。不是“中性”,就是“无性”。何以为证?

有日本神话经典之称的《古事记》,这样描述道:“天地初发之际,在高天原诞生了三神:天之御中主神、高御产巢日神、神产巢日神。”这三神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都是“独神”。“独神”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没有另一半。也就是说,这些神属于无性之神。至于这里不写“独身”,而写“独神”,是古代日本人才有的思维。

从独神时代进入到阴阳二神的时代,当然需要时间,但这仅仅是时间跨度的问题。

终于,日本最初的夫妇神诞生了。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但是有了阴阳身,却不懂交合术。这时飞来一对鹡鸰,摇着首尾。二神才恍然大悟,得以顺利交合。这是日本历史上首对结婚之人。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二神生出岛屿,生出山川草木。在具备了天地万物之后,开始造人——诞生了天照大神和她的两个弟弟:月读命和须佐之男命。但是这里要注意的是,这“三贵子”并非交媾而得,而是男神伊邪那岐从眼睛和鼻子里生出的。这位天照大神,就是后来高天原的最高君临者,是神中之神。

而天照大神的诞生过程又暗示什么呢?原来,日本历史上第二对结婚之人与她有关。但是,虽然做个一生不嫁的独身女,也是可以设想的,可在传说中这位女神还是生育了:五男三女。人们自然会问,她的另一半是谁呢?

这么一个朴素的问题,日后却成了日本神话研究的禁忌……当然,还是有细心的日本学者发现了秘密:姐姐天照大神与弟弟须佐之男命,曾在天边的安河原有秘密的“誓约”。誓约的内容是两人互相生孩子。如果谁生出男孩,则证明心地纯净;如果谁生出女孩,则证明心怀恶意。

于是,天照大神首先拿到了弟弟的十握剑,折为三折在水中洗涤,并咬住吐气,在气中生出了田心姬等三女。之后,弟弟须佐之男命拿到天照大神的八尺琼玉,用水洗涤,然后咬住吐气,生出了天忍穗耳命等五男。由此,姐弟二人共生出了五男三女。作为交换,姐姐所生的三位女神送给了弟弟;弟弟所生的五位男神送给了姐姐。

这个神话具有相当日本化的暧昧特征。其实从情节发展来看,弟弟须佐之男命是突然闯进姐姐居住的高天原。天照大神怕弟弟对她不轨,便二人协商,订立誓约。而且姐姐把玉送给弟弟,弟弟把剑送给姐姐,这已等于婚前的信物交换。在读日本神话故事时,需读出它的隐语,方可解其意。

其实,天照大神自身隐含了两个互为矛盾的问题:一个是女神应该具有的独身形象——处女神。日本的元正女帝和称德女帝,都是独身。元正女帝肯定是处女身保持到了最终,而称德就与和尚道镜的风流传说,为这个问题画上了问号。3 天照大神何以成了天皇家的祖先?

这里,就生出一个问题:天皇家的祖先,为什么是天照大神呢?或者说,破身者何以成了天皇家的祖先?

原来,天照大神最初的名字叫大日霎贵。“霎”字也可以写成巫女,即“大日巫女贵”。这样看来,天照大神原本是仕奉太阳的巫女。而巫女的形象必须清新、神圣、无垢,因此必须是处女。

但如果是处女,就不能被称为祖神。因为祖神必须要有后代。要有后代,就必须要生殖。要生殖就必须要交媾。但是天照大神在观念上又必须是处女。这实在是个两难的问题。同时,天照大神还必须是皇室的祖先。如何解决这个看似无解的问题呢?

日本人的智慧在这里得以显现。于是就有了前已述及的“誓约”。这是相当暧昧且聪明的构造。这一构造为各种想象和说法提供了可能……

祖神和日神在这里得以同一,并处在同一视线上来观照万物。祖先是天照大神,一族之长的家系是天日嗣,自己则是这个天孙族的子孙,这个意识开始萌生。这对日本天皇家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意识。

稻作大丰收要感谢太阳,就是对天照大神的尊崇。这个信仰,与祈祷农作的各种各样的仪礼咒术结合在一起。太阳神同时就是谷灵神。用这种信仰结成的农耕社会,作为首领一族的斋王女神主司祭祀和咒术。男王则主司政治和军事。圣俗二重体制在这里得以确立。

从这个角度来说,天照大神的起源,没有稻作和镜子这些外来文化,是无法构想的。稻作与金属器的传来,以及渡来人传来的新知识,给日本带来激荡和变化。就像古代埃及的国际化是从阿美那神作为至高无上的神开始的一样,天照大神也是在日本首次经历的国际化过程中创成的。

这就决定了天照大神其实是个很独特的神。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①她是在多神教的风土里诞生的唯一神,具有超越性。②她所引发出来的神道,既没有教义也没有教规。神在——天照大神;神社也在——伊势神宫;神体也在——镜子。但是就是没有教义,这是世界上少见的宗教。宗教的形态具备了,但是中心是空洞的。本来是斋王女神的场所,佛教闯了进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天照大神之所以能成为天皇家的祖先,就在于没有神的存在,罪过也不存在。否定罪过的话,神也就消失了。

天照大神在边远荒凉、古木参天的伊势神宫被后人祭祀,远离政治的中心。古希腊的处女神雅典娜则在雅典这座政治之都,被后人祭祀。但恰恰是远离政治的天照大神,成了皇室的祖先。日本学者山本[2]七平认为,“在东亚只有日本是这样的”。他认为,仅在这一点上如果说日本是个不可思议的国家,确实是可以成立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历史,都曾有过神话。如在《山海经》和《楚辞》的《天问》篇里,可以见到中国神话的一些片段。但问题是神话与当下的现实世界是有关联的,与生活着的现代人有关联的,恐怕就只有日本神话了。这就应了国学者本居宣长的一个说法:日本的神不同于外国的佛和圣人,不能拿世间常理对日本之神加以臆测,不能拿常人之心来窥视神之御心,妄加善恶判断。

姐姐天照大神最后成了日本天皇家的祖先。弟弟须佐之男命到了出云就是建国英雄。没有道理可言,没有是非可辩。但也没有自命圣贤、盛气凌人。这或许就是日本人所信奉的神道之精髓。4 为什么要与山神和海神结婚?

天照大神共有五个儿子。长男叫天忍穗耳尊。

这位长男与天照大神同级别的神高皇产灵尊的女儿栲幡千千姬结婚,生下天津日高彦呼火琼琼杵尊。

母亲天照大神本来派这位长男降临地上界,但临时改变主意,指派孙子天津日高彦呼火琼琼杵尊降临地上界。天津日高彦呼火琼琼杵尊,这是《日本书纪》里的叫法;而《古事记》里的叫法为:天迩歧志国迩歧天津日高子番能迩迩艺命。真是长长的怪怪的名字。因此,以简略计可以叫这位天孙为“琼琼杵尊”。也可以叫这位天孙为“迩迩艺命”。而日本人喜欢用前者的汉字表记。

一般而言,在名字后面带“尊”字的出自《日本书纪》,在名字后面带“命”字的出自《古事记》。“尊”字源于古代中国的道教。隋唐时代道教的最高神是“元始天尊”。记述中国北周(557~581)的历史书《周书》里,有“佛像及天尊像”的记载。天尊像就是道教的神像。“命”字源于古代中国夏商官吏等级。据《周礼》等文献资料,官自一命至九命,命数多者为高,如天子三公八命,下士一命。从这里引申出的意义就是,在神的名字后面带“命”字,表示尊称。《日本书纪》在日本人的眼里是正史。因为它是第40代天武天皇牵头的国家工程。《古事记》在日本人眼里是野史。因为它是依据一个叫稗田阿礼的人靠自己的记忆力,背诵《帝纪》和《旧辞》,由他人笔录而成的。

从史料价值来看,前者胜于后者。从历史意识来看,后者高于前者。日本人出于研究和引用的方便,常把这两本书统称为“记纪”。

有一天,这位琼琼杵尊接到了祖母天照大神的指令:“去吧。孩子。去统治苇原中国(日本国土的总称),那里有富饶的国家。”于是,这为天孙不敢怠慢,急降于九州日向高千穗山峰(今宫崎县南部和鹿儿岛北部一带)。来到地上界的琼琼杵尊,不久与一位山神的女儿木花开耶姬相会,并与这位美女发生一夜情。但就是这一夜情,竟然使其怀孕。“你怀的是我的孩子吗?”琼琼杵尊感到疑惑,便问道。“当然是你的孩子”。木花开耶姬不悦地答道。“这不可能,怀的是国神(当地原住民)的孩子吧?”琼琼杵尊还在怀疑。“没有这样的事。这肯定是你的孩子。”木花开耶姬急了。为了证明这件事,木花开耶姬建造了一间没有门窗的产屋。也就是说,进去就出不来。她对琼琼杵尊说:“我在产屋里生产,点上火。如果出生的孩子被烧死了,就表明他们是国神的种。如果他们都活了下来,就表明是你的种。如何?”说着,便在火中生产。

最初生出的长男叫火照命,接着是二男火须势理命,最后是三男火远理命。三个男孩都在火中出生,且都没有烧死。这一具有现代人意识的神话插曲,想说明什么呢?它想说明的是:血缘(婚姻)对天皇家来说是个相当重要的问题。而天神和国神的关系,讲到底就是贯通整个日本史的权力构造的关系。

三男火远理命在《日本书纪》中叫彦火火出见尊。这位彦火火出见尊长大后与海神的女儿丰玉姬结婚,生下彦波潋武鸬鹚草茸不合尊。这位彦波潋武鸬鹚草茸不合尊又与母亲的妹妹玉依姬结婚,生下四个儿子,即五濑命、稻冰命、御毛沼命和若御毛沼命。其中最小的儿子若御毛沼命就是后来的神武天皇。

加以归纳即:神武天皇的父亲就是彦波潋武鸬鹚草茸不合尊,母亲就是玉依姬;祖父是彦火火出见尊,祖母是丰玉姬;曾祖父是琼琼杵尊,曾祖母是木花开耶姬;高祖父是天忍穗耳尊,高祖母是栲幡千千姬。因为天忍穗耳尊的母亲是天照大神,所以神武天皇就是天照大神的五世孙。

这样,从血统上来看,从伊邪那岐到神武天皇的顺序是:伊邪那岐→天照大神→天忍穗耳尊→琼琼杵尊→彦火火出见尊(火远理命)→彦波潋武鸬鹚草茸不合尊→若御毛沼命(神武天皇)。

而从皇统上来看,顺序是:皇祖——天照大神。皇孙——琼琼杵尊。皇宗——神武天皇。

延绵两千多年的日本天皇家的第一代,就这样诞生了。

这里,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即皇孙琼琼杵尊为什么要与山神的女儿结婚?皇孙的儿子彦火火出见尊为什么要与海神的女儿结婚生下第一代天皇?实际上,这是一种暗示。暗示了天皇统治天下的正当性。因为从理论上说,一个能掌控高山大海的人,也就是能掌控天下的人。而能掌控天下的人,也就是这个国土的当然统治者。

因此如果要问,日本列岛的当然统治者是谁的话,答案便是天照大神和她的子孙们。5 神武为什么要从日向出发东征?

天孙琼琼杵尊从高天原降临至日向高千穗,这个地方,属于古代南九州的范围。

当时的南九州与北九州,在文明程度上有着天壤之别。在日本古代史研究中有一级史料之称的中国史书《魏志·倭人传》,几乎记载了当时日本国内的所有地方,但就是南九州在其视野之外。当时南九州给人的印象就是流放之地。如奈良末期的和气清麻吕,就被称德天皇流放至属于南九州的大隅(现鹿儿岛县)。天孙降临之所以选择后进的南九州而放弃先进的北九州,恐怕是因为荒芜比富饶更具历史演进的意味,一个新时代的开端必然从荒芜开始。拓荒,才是统治者的抱负和野望。从这点来看,天孙降临神话的设计师们还是有历史感的。

天神们在南九州的日向,一住就是179万多年。这是《古事记》里的语言。这当然是夸张,但也表明天神们降临到地上的世界,对时间的感觉发生了变化。从宇宙的时间到地球的时间,这是从天神到地神的时间跨度,也是从神代到人代的时间跨度。古代人就是这样笼统地直感时间的。

设计师们把神武定格为第一代天皇,同时也就认可了他的伟大。但伟大不能是空乏的。于是,日本人又开始为他设定伟大的事业。那么,神武的伟大事业是什么呢?一言以蔽之,就是“神武东征”。

这里有几个问题。第一,神武为什么要东征?照《日本书纪》的说法,是为了不辜负皇祖神的重托,统治苇原中国即当时的大和国(今奈良县一带)。但这里的谜在于,既然要统治大和国,那么在命令天孙降临的时候,为什么不直接降临至大和地区,而要降临到日向地区呢?而日向与大和,当时在距离上又是那么的遥远。而如果直接降临到大和,大和建国不就成立了吗?东征还有必要吗?这就引出了第二个问题:神武东征为什么要以日向为起点呢?也就是说,神武为什么要从日向出发呢?从接点上来看,日向是天照大神的诞生地。男神伊邪那岐从黄泉国逃脱后,来到了筑紫的日向,在橘小门的阿波岐原的河边,开始洗涤从黄泉国带来的污秽。洗左眼,诞生了掌管太阳的天照大神;洗右眼,诞生了掌管月亮的月读命;洗鼻子,诞生了掌管海原的须佐之男命。这也就是说,日本神话史上的“三贵子”都诞生于日向。特别是天照大神的诞生,更是把日向染上了神秘的色彩。这样看来,天孙降临之所以选择作为圣地的日向,表明了一种神韵的传承。

再从日向的地理位置来看,它在南九州的东端。而整个九州岛正好处于太阳的最佳直射位置。而“日向”的字源意义,也就是面向太阳的意思。但是仅仅这样理解,也有问题。因为日本列岛面向太阳的场所有很多,为什么一定要是日向呢?原来南九州的日向,是整个日本列岛面向太阳最佳的场所。

这就引出了第三个问题:为什么一定要面向太阳呢?就不能面向月亮吗?这就和天皇的皇祖神天照大神有关。原来天照大神一开始就被设定为既是天神又是日神(太阳神),高天原(天上)和苇原中国(地上)的光明,都掌管在她的手中。而神武天皇是天神的五世孙,自然也就是日神的五世孙,因此他有义务完成阳光普照的大业。这就和《日本书纪》里的说法相一致:“彼地必当,足以恢弘大业,光宅天下。”

何谓“光宅天下”?就是要像阳光洒满每个角落那样去统治天下。这种“光天下”的说法,与《古事记》的说法相异。《古事记》说神武东征的动机是为了“坐何地者,平闻者天下之政”。明白无误地表现出天皇的作用是“天下之政”,即“治天下”。治天下要用权力,光天下要有权威。

其实,《日本书纪》倒是用春秋笔法,曲折地表露了日本天皇的基本格调。这也是日本人把《日本书纪》当作正史的一个原因。当然,日本的国粹派们则更喜欢《古事记》,他们欣赏“治天下”的说法,认为它充满了“和意”。如江户时期的国粹派代表人物本居宣长就痛批《日本书纪》是伪史,充满“汉意”。而《古事记》则闪烁着“和意”,即“大和魂”。

之所以要选定东征而没有选定南征和北征,还与自古以来日本人所具有的东面神圣的思想有关。从日本王权的中枢神经奈良盆地来看,在古代有两条东西线的配置。

北横大路线从西出发途经法隆寺再向东,处在最东端的就是和尔下神社(现在属于天理市栎本町)。

南横大路线从西出发途经耳成山再向东,处在最东端的就是忍坂山(现樱井市外镰山),这是座祭祀诸神的神圣之山。

这两条东西线的设计,表明了古代日本从宇宙论出发生成的东方信仰是相当强烈且很自觉的。6 一个虚幻王朝的诞生《日本书纪》里描画的东征线路图是:公元前665年,45岁的神武带领他的一族兄弟和军队,从南九州的日向出发。神武一行人马首先向筑紫国的菟狭(现大分县宇佐市)、筑紫国的冈山门(今福冈县远贺郡)进发。十二月末到达安艺国的埃宫(今广岛县安艺郡府中町)。

第二年的三月,东征军到达吉备国(今冈山市),并在这里建高岛宫,作为兵船和兵粮的中转站。

三年后的二月,神武的军队正式开始东进,成功在难波登陆。三月,到达河内国的草香邑(今东大阪市日下町)。四月,神武军徒步抵达龙田(今奈良县北葛城郡王寺町附近),翻越胆驹山,开始进入奈良盆地。

就在这里,神武的军队遇到了当地势力长髓彦的顽强抵抗。神武的长兄五濑命被飞箭穿心而死。不得已,全军从草香津退却。稍事休整后,神武又取熊野出发北上的路线再次进入奈良盆地,肃清抵抗势力,最终逼近了长髓彦的势力圈。

这位长髓彦是何许人也?原来在奈良盆地,有一个当地的土豪族。土豪的君主就是这位土生土长的长髓彦。但是在不久前,也就是在神武东征之前,有天津神的儿子乘天磐船从天降至大和,名叫饶速日命。他来干什么呢?也是要征服大和王朝自己做君主。长髓彦打出怀柔策,把自己的妹妹三炊屋姬嫁给他,倒也相安无事。

但这次,又碰上了自称是天津神的人物来找麻烦,而且还非要致长髓彦于死地不可。为此,长髓彦决定亲自与神武谈判。

长髓彦对欲想征服大和的神武说:“你也打出天津神的名义。但在我的身边,有一个也称自己乘天磐船而来的天津神,他叫饶速日命,你们两位究竟谁是正宗的天津神?”纯朴无邪的长髓彦感到为难,继续说道:“我把我的妹妹嫁给他,生出一子叫可美真手命。我也依据君主饶速日命的命令侍奉这位幼子。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天神之子会有不同人物出现?为什么都要以天神之子的名义抢夺他人的国土呢?”

神武对此回答道:“天神之子确实很多。你的那位君主,如果是真天神之子的话,一定会有神宝之类的东西随身携带。你能出示你那位君主的神宝吗?”

神武的话,提醒了长髓彦,他拿出饶速日命的象征物——天羽羽衣和矢剑给神武看。并说:“我能拿得出饶速日命的神宝作为证据,你有什么证据吗?”

神武看了一眼,认可了天羽羽衣和矢剑是真货。然后他也不慌不忙地拿出同样的天羽羽衣和矢剑给长髓彦看。

长髓彦知道自己遇上了真正的麻烦。但是他没有撤军归顺的意思。他想抵抗下去。但是,饶速日命,这位抢夺了他人国土的王者,看到长髓彦大势已去,便做了大和王朝的叛徒,自己亲手杀死了长髓彦,并把王权禅让给了神武。神武对饶速日命的忠诚表示了赞赏。有趣的是,这位饶速日命日后成了日本历史上物部氏的始祖,与天皇家结成了既仇又亲、既恨又爱的关系。

从日向出发,东征六年,历经千难万险,神武终于君临大和,完成了建国大业。

神武在日向的时候,与吾平津媛已经生有二子。但在征服了大和之后,又与三轮的大物主神的女儿媛蹈备五十铃媛命结婚。娶当地豪族的女儿为妻,这也是确立支配权的一种做法。

再来看看《古事记》里描绘的东征路线:①日向出发→②筑紫→③宇沙→④筑紫之冈田宫→⑤阿岐国之多崎理宫→⑥吉备之高岛→⑦速吸之门→⑧浪速之渡→⑨青云之白肩津→⑩血沼海→⑪纪国男之水门→⑫熊野村→⑬吉野→⑭宇陀之穿→⑮宇陀之血原→⑯忍坂大室→⑰橿原宫即位。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