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管教孩子应注意的130个细节(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6 07:08:24

点击下载

作者:未来

出版社:中国档案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家长管教孩子应注意的130个细节

家长管教孩子应注意的130个细节试读:

前言

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接受的最早的教育。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的品格、情感、思想等影响非常重大,对思想道德养成、智能开发、身心发育确实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是使孩子成人的教师,是孩子全面发展的教师。

家庭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不仅要求家长要有各方面的知识和见识,而且要求家长懂得怎样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怎样才能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怎样才能把孩子的学习潜能更好地发挥出来。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做父母是非常复杂的工程。不具备教育知识的时候,最好不要去做父母。因为,没有成功的家庭教育就没有成功的学校教育。当孩子进入学校的时候,他的身上已经留下了父母的烙印。父母的言传身教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父母培养孩子,要多和孩子在一起,因为亲情的抚慰与关怀有助于孩子的成长;不要在无意中谩骂孩子,留心孩子的潜能是否得到发展,孩子需要的是鼓励,鼓励中的孩子对未来充满信心;不要替孩子做太多的决定,父母是孩子学习的辅导者而不是替代者,让孩子学会快乐生活。

家庭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在这所特殊的学校里,“为人父母”和“为人之师”双重责任将落在家长身上。让我们在家庭这所“学校”里,不断摸索教育子女的规律和艺术,为了孩子的明天,也为了祖国的明天,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把孩子培养成为身心都健康的人才。

家庭教育的力量是无形的,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是一辈子的。教育孩子不仅是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且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孩子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有时候父母觉察不到的影响,也许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本书内容丰富新颖,知识广博,利用了大量的中外名人经典教育案例加上精彩的点评,为家长们详尽地阐述了教育子女过程中的一些细节性的问题,力求通过这些细节探寻到教育子女的最佳方法。NO.1对孩子的教育越早越好

孩子的童年决定他的终生,在现实中也是不争的事实。当然,也有人认为人的一生是很复杂的,人的一生漫长,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际遇与偶然性。如何将孩子打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是所有父母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个人是天才还是庸才,究竟是取决于天赋还是教育?这是一个在许多民族中有着争议的命题。但在犹太人中这个命题是没有争议的,他们认为一个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能成为一个杰出的人。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儿时并不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孩子,天赋也不算高,四岁开始说话,在小学时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老师曾要求他退学。而在他的家庭中,他母亲对他的音乐熏陶和他叔父对他进行的数学启蒙,培养了他杰出的形象思维能力,使他最终成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

在很多人的头脑中有这样一种概念,认为:孩子成长得好,是因为天赋优良;孩子不成功,就怪罪于先天不足,而不是去追究父母在教育方面的失职。

很多成功的教育事例说明,对孩子的教育开始得越早越好。认为婴儿就如同一张白纸,不具备学习与接受教育的能力;出生不久的幼儿就如同一只小动物,主要是吃饱,长身体,而不是学习,这是人们普遍存在的偏见。事实上,孩子从出生到三岁前,是一个最为重要的学习时期。因为这一个时期,孩子的大脑接受事物的速度和方法最快最直接。

比尔·盖茨出生于律师和教师之家,他的父母从小就非常注意对小盖茨的智力进行开发和培养。

比尔·盖茨从小就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在他出生后,母亲就放弃了做教师的工作,全身心地操持家务、教育孩子。由于丈夫很忙,她和儿子经常在一起,担负起开发孩子智力的任务。

家族里的每一个大人都非常重视小盖茨智力的开导和培养,他们知道,未来世界是一个充满智力竞争的世界,而人的思维素质和悟性是竞争的关键,外祖母每次上街都要从新华书店给他买很多的书。

外祖母还经常以一些游戏的方式来开发盖茨的心智,他们常在一起玩纸牌,尤其是玩一些需要集中注意力、思维敏捷的游戏。

因此盖茨从小就爱动脑筋,思维方式也与普通的孩子不一样。母亲闲暇时从事一些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其中就有为西雅图历史博物馆做讲解员,工作内容包括到各所地方学校为学生们讲解世界各地的人文历史。这时,由于个子小的原因,盖茨总是坐在全班最前面,尽管盖茨是个好动的孩子,但他在上课时的表现比其他学生还要专注、认真。

盖茨从小喜爱读书,涉及的范围也很广,但他从不喜欢连环画、卡通画之类的儿童读物。

他7岁的时候,母亲给他推荐的书目是《世界图书百科全书》,他经常几个小时坐在那里阅读这本大书,一字一句地从头读到尾。

小盖茨的父母还尽可能为他创造学习与锻炼的机会。当他9岁时,父母主动报名让他参加童子军的野营活动,小盖茨从与其他孩子的交往中得到了一个孩子应有的乐趣。

自从盖茨到湖滨中学读书,接触到计算机的那一天起,计算机对他就产生了一种无法抗拒的魅力和吸引力。初中毕业时,他利用自学的一套编程本领为信息公司编写了异常复杂的程序。

1973年春,他考取了哈佛大学,在那里他更是一发不可收,经常在计算机房通宵达旦地编写程序。在读书期间,盖茨几次告诉父母,他想从哈佛退学与他人一道创办自己的计算机公司。

但父母坚决反对他离开哈佛,尤其是毕业以前。父母还找到了当时白手起家的一个著名企业家——斯托姆来说服盖茨打消离开哈佛去创办公司的念头。但当斯托姆见了盖茨,倾听了这位十几岁孩子的“演说”后,不但没有劝阻他,反而鼓励他好好干。

1977年,盖茨离开了哈佛。不是他厌倦哈佛,而是他想把自己的伟大计划早一天实现。

进入19世纪80年代后,IBM开始寻求合作伙伴,在与盖茨见面仅仅交谈了5分钟之后,IBM公司的人认为盖茨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合作伙伴。此后,盖茨为自己的人生书写了一页页绚丽的篇章。家教圣经:

孩子的童年决定他的终生,在现实中也是不争的事实。对孩子的教育开始得越早越好。NO.2母亲的教育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

我们知道刚出世的婴儿是无法用自己的意志来明确表示他的好恶的,不过,婴儿乐于接受什么,或者厌恶什么,母亲应该知道,这也是作为母亲理应知道的事情。

比尔勒是一个让母亲感到失望的孩子,可这个孩子有一个最大的优点是当母亲给他讲故事时,他就一动不动地趴在母亲的腿上听得十分的认真。比尔勒的母亲为了使孩子能安静一会儿,每天总是用故事来引诱他,天长日久母亲的故事激发了比尔勒求知的欲望,学习成绩在不知不觉间好了起来。后来他顺利地进入了大学,并成了全校的优等生。比尔勒后来回忆他的成才经历时说:“母亲的故事拯救了我!”

母亲的职责就是观察孩子的好恶,给予孩子所要求的刺激,强迫孩子接受他不感兴趣的事物,只会起到负面的作用。

很多教育家认为:不言而教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比如说,自己的孩子能说本国国语,任何父母也不会认为是自己教了才会说的。事实上,这就是一种不言而教的教育。

在生活中,母亲的言语、心态、动作会很敏感地传给孩子,形成孩子的能力与性格。母亲的日常生活状态,就是对孩子的身教。

教育家曾说过:没有什么比不用强制压迫,而给予正当动机的教育,更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了。唯有父母亲用心给予孩子深切的理解,才是正确的教育。

采取强制或勉为其难的方法教育幼儿是最有害的。在童年期的儿童特别容易受到暗示教育的影响。这个时期正是为父为母者悄悄地潜入儿童之中,用他们的意志激发儿童的意志,使儿童产生变化的关键时期。《悲惨世界》和《巴黎圣母院》的作者雨果之所以能取得这样惊人的成绩,母亲的功劳是必不可少的。

雨果,19世纪前期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民主作家。

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的创作期长达60多年,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

雨果从小就非常喜爱写作,母亲对他的这一爱好非常支持。在母亲的鼓励下,雨果的写作才能从小就显露出锋芒。

有一年,一家著名的研究院组织全国性的征诗大赛。正当雨果专心致志地为参赛创作新诗的时候,他的母亲突然病倒了,并且状态很不好。为了照顾母亲,雨果没有时间去创作新诗,只好把从前写的那首《凡尔登贞女》送去参赛。

几天后,母亲的病终于有一些好转,得知雨果参加美文研究院征诗大赛的详情后,拉住儿子的手,轻声地说:“维克多,你不能在困难面前退却。记住,永远不能。我要你得到‘金百合花’特别奖,你必须把你创作的最佳作品拿出去。”母亲说话的声音很小,但维克多·雨果知道那是妈妈对他的深切期望。

雨果有些为难,他低着头担心地对母亲说:“我知道,可是时间恐怕来不及了,明天就到期了。”“不,好孩子,现在写还来得及。明天一早就念给妈妈听,妈妈听到你的诗病就会好起来,妈妈最不喜欢碰到困难就畏缩的人。”母亲斩钉截铁地说,她眼睛里充满了对儿子的鼓励和信任。

母亲是孩子心中的太阳。雨果充满自信地拿起笔,坐在病重的母亲身旁,不停地写着、改着。到黎明前,他写了120行诗。

一个月后,维克多·雨果写的这120行诗,使他得到了“金百合花”特别奖。《凡尔登贞女》也获及“金鸡冠花”奖。

儿子优秀的成绩是医治母亲病痛的良药。雨果母亲的病,果真很快就好了。

获“双奖”的事情虽然很快就成为过去,但是母亲在病床前教育雨果的话语,却一直在他脑海中萦绕,一直激励着他更加勤奋地创作作品。

1820年2月,美文研究院又一次组织面向全国的征诗大赛,雨果创作的《摩西在尼罗河上》又被研究院评为“金鸡冠花”奖。

按照美文研究院的规定:如果一个作者能连得三次奖,就有资格被聘为院士。这样,年仅18岁的雨果竟成了研究院最年轻的院士。

1821年,法国文学艺术联合会成立时,雨果和当时法兰西研究院的许多老院士,被吸收为会员。这对他来说,又是一次人生的辉煌。

从此,这位年仅20岁的文坛新秀,就像一颗璀璨夺目的新星,引起了法国乃至欧洲文坛的瞩目。他创作的《悲惨世界》和《巴黎圣母院》这两部世界名著,就是其优秀的代表作。

正是由于母子两个人的努力,才使这些璀璨的作品现于当世。家教圣经:

从家教的角度来说,母亲对儿女的期望往往会成为他们在人生道路上奋勇向前的不息动力,从而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NO.3父爱是孩子心理健康的良方

一个犹太教育学家在耶路撒冷大学谈教育时说:“小时候,我常挨父亲的打,原因是我淘气不听父亲的话,而父亲的脾气又很不好,但说实话,我今日所得到的一切真不是爸爸‘打’出来的,而是我明白事理之后努力得来的。”

能获得父爱,并得到父亲经常陪伴的孩子,通常在智能上发育较好。那些长期生活在女性群中的孩子,其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较容易出现偏差,例如易担惊受怕、烦躁不安、精神抑郁或多愁善感。专家们称这种症状为“缺乏父爱综合症”。

获得父爱,可以使男孩儿较好地肯定自己的性别并进行“角色认同”。这种认同的结果使男孩儿更乐意模仿同性别的父亲,对其将来的性别心理和个性的健康发育有着巨大的影响。如果缺乏父爱,男孩儿的性格易变得女性化,缺乏应有的男子汉气,甚至于会造成心理异常。

父爱对女孩子会有什么影响呢?教育心理学家们证实,父亲是力量的象征,他们勇敢、果断、眼界开阔、事业心强,女孩子受了父亲的良好的影响,成人后会更严肃认真地对待生活与事业。

处在青春期的男孩尤其需要父亲指点迷津。

有这样一位父亲,他处理儿子的异性交往问题就充满智慧。

这位父亲是河南某县教育局局长,儿子是中学生。有一天,儿子跟父亲说:“爸,本人看上一个女生,漂亮、智慧、好学,我能跟她结婚吗?”父亲说:“好啊,你能看上她,她看上你了吗?”儿子自豪地说:“她也看上我了。”“那非常好,你能被一个女生看中,说明你非常了不起,你能看中一个女生,说明你的眼界开阔了。如果你将来想在县里发展,你就跟她继续交往下去;如果你想在市里发展,你将来就应该在市里去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你想到省里发展,你应该到省里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你想到北京发展,你应该到北京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你想在世界发展,你应该出国解决这个问题。”

儿子听了说:“那我就等等再说吧。”

这位聪明的父亲用幽默的方式,给了儿子一个重要的人生忠告。

与其把孩子封闭起来,控制他的交往,不如打开大门,让孩子在广泛交往中懂得与人沟通。有的专家提出把“早恋”变成“早练”,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就像大禹治水一样,“疏”比“堵”好。家教圣经:

犹太儿童教育家拉什认为,不仅要重视儿童智力因素的开发,还要重视其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自信心、进取心、不自卑等,事实证明,对这些品德的培养,父亲所起的作用比母亲更为重要。因此父亲要以自己的健康行为和良好的个性去影响孩子。NO.4爱的课堂

没有什么比孩子的爱更能使父母感到慰藉与幸福的了。得到孩子的爱戴也是父母对孩子的希冀之一。父母们无一例外地希望孩子能够出人头地,但如果很有成就的子女,对父母漠不关心,甚至蔑视、憎恶,这样的成名之子又能为父母带来什么快乐呢?当我们年老时,希望能享受到后代的关爱,但只有充满爱的富有情感的关照才是我们希望得到的,也是最愉快的享受。然而爱是需要培养与灌溉的,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这里更多的不是慷慨的礼物、豪华的生活方式、无尽的物质满足,也并非无穷无尽的学业启迪,孩子需要的是成人的理解与鼓励,充满爱的关心与引导,和他们在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

托尼已经5岁了,他有一个幸福富裕的家庭。父亲很爱托尼,每次回家都给他买他喜欢的玩具,带他去喜欢的地方玩,给他买平时妈妈不同意买的东西。但是托尼不能经常见到父亲,因为父亲是一家公司的技术代表,要在全世界飞来飞去,为客户解决公司所生产的机械的技术问题。托尼从小跟着妈妈,对很少待在家中的父亲很陌生。每次爸爸回来后,他会慢慢地与爸爸熟悉起来,开始跟着爸爸跑,但很快爸爸又飞走了。几天过后,爸爸打电话来要同托尼聊聊天,托尼会说:“你同妈妈聊吧,我和你没有话说。”问到他爱不爱爸爸,他会皱着眉头说:“爱呀,可是我不认识他。”当然他想说的是“我不了解他”。

爸爸是悲伤的,他爱托尼,爱这个家,但为了他的工作,他不能经常见到妻儿。妻子是理解丈夫的,但孩子却不能理解。尽管妈妈经常会解释爸爸为什么不在家,而且他们之所以能享受现有的生活,多亏爸爸的辛苦,但是这些对托尼来讲太抽象了,他需要更直接的体验来体会父亲对他的爱,他需要爸爸能够牵着他的手,回答他提出的许多问题,需要趴在爸爸的肩头看着暗影中倒退而去的树林与房屋,感到“有恃无恐”,他需要爸爸同他一起玩男孩子的游戏,让他在大胆的扑跌中放声大笑……没有这些细微的充满自然情感的接触,爱是难以建立的。

当托尼长大后,他会渐渐理解父亲为家庭所做的一切的意义,并为父亲的敬业精神所打动,从而尊敬自己的父亲,但那种亲密无间的情感的交流却难以建立起来,成为永久的缺憾。

托尼的父亲当然是处于一种特殊的情况,大多数做父母的都有机会陪伴在孩子身边。但不少父母忙于自己的事业,有时间的话,就一味地向孩子摆出教育家的面孔,失去了许多向孩子灌注情感养分的机会,这不但影响孩子成为身心俱健的人,对父母来说也失去了一个建立充满爱的父子关系的机会。家教圣经:

教会孩子爱首先给予孩子爱,“爱”不能溺爱,更不能纵容和放弃,而是把对孩子的温情和严格相结合。要“严中有爱”,“爱中见严”,这样,才是真正的爱。NO.5爱孩子但不能溺爱

天下的父母都爱孩子,却未必知道如何爱孩子。邓颖超曾经说:“母亲的心总是仁慈的,但是仁慈的心要用得好,如果用不好的话,结果就会适得其反。”过分的关心溺爱,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遭受适当挫折、困难和学习爱护别人的权利。这样的孩子从小只会享受,不知奉献;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情感世界中只关注自己,不知体谅别人。

人生下来就有两种基本需求:一是物质需求,二是精神需求。不少父母,对孩子的物质需求可以无限满足,对孩子的精神需求却非常漠然,结果不仅给自己带来情感的折磨与痛苦,造成孩子心灵世界的荒芜,甚至形成人格方面的缺失,走上社会后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有的甚至会走向反面。

有一件事震动了全国,就是某高校学生刘海洋用硫酸泼熊事件。大家怎么也不能理解,连一个小学生都不能容忍的事情,一个名牌大学的学生竟然能做出来?

刘海洋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家中只有三个人:妈妈、姥姥和他。他刚刚出生时,爸爸妈妈就离异了,他从未见过爸爸。妈妈把一切的心血就倾注在刘海洋身上,一心想让儿子考上名牌大学。母亲对儿子的“爱”达到了极致。刘海洋从小被妈妈宠惯,一切全由妈妈操办。刘海洋自从上了中学,每天要到晚上十一二点才能睡觉。由于没有父亲,他从不违背妈妈的意愿。人家孩子非常早就会骑车,惟独刘海洋不会。上中学时,他是班里惟一不会骑自行车的人。因为妈妈怕他出车祸,不让学。妈妈有一次出差,告诉他先吃面包,后吃饼干,后来面包长毛了,他都不吃饼干,继续吃面包,因为面包还没吃完。从小到大,妈妈把儿子该做的一切都替儿子做了,致使刘海洋“生活能力非常差”。上大四了,仍旧把脏衣服带回家让妈妈洗。他的一位同学说:“在大学,刘海洋穿衣服都成问题,有时会把扣子扣错,有时衣领一半里一半外……”“军训时,背包打完了,东西照样掉下来。”有一次,他走在校园里,不小心撞到电线杆上,脑袋流血了,他站在那儿不知所措,同学们告诉他赶快去卫生所,他才去。刘海洋就是这样一个生活自理能力极差的孩子,但是学习成绩非常好,他以高分考入了全国名牌大学。

刘海洋的朋友都说,刘海洋太听话了,甚至失去了自我意识。他小时候有个口头禅“妈说……”,邻居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妈说”。在母亲严格的控制下,刘海洋从来没有机会张扬自己的个性。他长到21岁,只有两次是自己拿主意:一次报考大学时,他提出报生物系,但妈妈非让他报电机系,最后他还是放弃了自己的愿望,上了电机系;第二次就是用硫酸泼熊,他并不是有意伤害熊,只是听说熊的嗅觉非常灵敏,他想试一试,所以将硫酸放到容器里扔到北京动物园的熊山,造成6只熊受到严重伤害。

刘海洋制造的“伤熊”事件,引起人们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广泛关注。在卫生部召开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座谈会”上,北京大学精神病研究所的唐登华教授分析说:“严重个性压抑就会带来巨大的个性膨胀,受到压抑的个性最终会为自己的伸展找到缺口,刘海洋就是这样的问题,伤熊或伤人都是发泄口。”

作为单身母亲,刘海洋的妈妈试图弥补离婚和缺乏父爱造成的对孩子的伤害,以至给予孩子的补偿“超负荷”。可是却万万没想到,正是自己给孩子的极致的爱,造成了儿子心灵世界的冷漠。她始终关注的是儿子的学习成绩,对他的感情世界一直漠不关心。“伤熊事件”发生后,她最关心的不是熊的伤情如何,也不是儿子在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异常,而是儿子的学籍能不能保留。这多么令人悲哀!家教圣经: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问题出在孩子身上,“病根”非常可能出在自己身上。NO.6给孩子充足的爱

父母能够给予孩子最有价值的礼物就是“爱”——慷慨和无条件的爱。我们应尽可能多地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爱他。无论孩子犯了怎样严重的错误,妈妈都要对孩子有一颗宽容的心。有一些不好的词语,在批评孩子时最好不要用,例如“你滚开,我再也不愿见到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如果你不能做到,就别来见我”。这只能将孩子与父母间的情感联系割断,使我们失去教育引导孩子的机会。

中国的家长宠爱孩子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他们一辈子甘愿为儿女付出:从孩子上幼儿园、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到找工作、结婚、生孩子,父母无时不在操心。“为孩子把心都操碎了”,是许多家长都有的感受。现在每个家庭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更是为孩子倾其所有,可以说把毕生的精力和积蓄都给了孩子。然而我们的许多孩子却体会不到父母的付出。他们喜爱和崇拜的人可以是歌星、影星或政界、商界的巨头,惟独很少有父母。在一些调查中,孩子对为他们“操碎了心”的父母,不但不领情,还有颇多抱怨,惹得很多家长感叹“好心没好报”。

为什么家长付出那么多,孩子却不领情呢?一些教育专家认为:我们的家庭教育存在许多误区。比如在爱孩子的问题上,许多家长多是出于本能的爱,却不注意爱的表达方式,不会给予,因而使孩子体会不到父母的爱。有一位很伤心的妈妈在做心理咨询时说到,孩子两门功课得了196分,她难过得直流泪。

站在一边的女儿看着妈妈感到十分困惑,她不能理解妈妈为什么如此痛苦。此时这位妈妈就是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妈妈是希望女儿能得双百,孩子没有达到她的愿望,她就感到伤心。而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就会认为,她努力了,得了196分,应该感到高兴。而妈妈却只关注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家长的行为与孩子的体验相反,孩子幼小的心里就会产生疑问:妈妈这是爱我吗?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反映大学生冷漠,不懂得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缺乏爱的体验。父母的做法,并没有使他们内心感受到爱。

正田美智子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位民间出身(既非旧皇族、又非旧贵族)的日本皇太子妃。她毕业于圣心女子大学英文专业,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而这一切又与她的母亲密不可分。

美智子的母亲富美子是一位温柔贤惠的女性,曾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东京四谷的名校——双叶女子高中。她平时就对四个孩子的教育很重视,每个孩子出生后,她都会给孩子记一本“育儿日记”,还学会自己放映八毫米的电影给孩子看。

富美子的家庭教育很适合孩子的成长:“我不让孩子们乱花钱。但是学习所用的书或是去学校外面补课的费用,我充分保证。”

据当时家中的女佣说,富美子家的藏书很多,简直就是一个小书店。

美智子深受其母亲的影响,即使做了皇太子妃,仍保持平民的本色。产后第四天,她就戴着口罩,亲自给儿子哺乳,改革了皇室自古以来的“乳人制度”。儿子出生7个月后,她就将自己哼唱的日本传统《摇篮曲》录在磁带上,放给孩子听。美智子也是皇室中第一位亲自下厨房为孩子做菜的皇妃。

儿子长大一些后,有时还会被母亲留在餐室中吃没有吃完的菜,由此也可见皇妃教育儿子的严厉。

美智子说:“父母最期望的首先是孩子本人的幸福,所以,一定要看清孩子的个性与发展,用深深的爱与容忍去精心培养孩子的心灵。”

富美子教女得法,培养出了平民太子妃,而这位平民太子妃,又用这种方法来教育她的子女。看来,贫寒与富贵的家教是一样的,最主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品质,磨炼孩子的意志,陶冶孩子的情操。家教圣经:

父母不但要给孩子爱,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体会到爱。NO.7幸福对孩子最重要

无论我们对孩子的未来有怎样的期望,做父母的最最希望的是孩子能够有幸福的一生。无论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从事何种职业,我们希望他是快乐的,幸福的。做一个快乐幸福的人有许多条件,其中的一条就是懂得追求生活中的快乐,敢于追求生活中的幸福。父母不能给予孩子幸福,我们能够给予的是对幸福的正确的认识及追求幸福的信心和能力。

或许你会奇怪,难道还有人不懂得或不敢于追求生活中的幸福与快乐吗?首先问一下我们自己,我们中间有多少人能够明确地回答这一问题。事实上,不是每个人都会,而且很多人不会。尤其在一个充满竞争压力的社会中,许多人丧失了这种原本的追求生活快乐的能力。包括我们自己,这些做父母的,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我知道如果做这件事,我会很高兴,这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消费也不太多,但我就是不能去做,因为我有很多顾虑。”

举一个例子。当我们坐在窗前望着窗外的蓝天出神,想起了小时候,想到去郊外野游,想到……或者什么都不想,只是觉得十分愉快,这时候在你的大脑中可能会有这样一个声音:你应当读书了,或你应当打扫卫生了,或你应当上街购物了,总之你不该在这里浪费时间。

其实冥想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这个时刻,真情实感可以让你从繁琐的日常事务的压抑中解放出来;潜意识可以将生活的种种感触与信息进行处理;更重要的是在这一刻你可以体会到生活最朴素的美,体味到它的真正的意义。

生活与工作中的忙碌常使我们忘记生活原本的意义,如果我们只是如同一架机器一样地旋转、奔波,却麻木地感觉不到任何激情或乐趣,那么生活就变成了机械的时间流逝。我们在用自己的生命做筹码,用有形的价值来衡量无价的生命。这些想法在脑中绕来绕去,使我们最终无可奈何地按照日常的轨道活动,不再考虑如何或怎样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幸福这个恼人的问题了。

有责任心是一个成熟的人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而奋发努力的自勉精神更是成功人士不可缺少的个性特征。但我们不能让责任心和刻苦努力精神充满我们的生活,完全排斥追求享受、轻松的本能需要,这样只能使人如同没有上油的机器,不断运转,损耗,直到崩溃。

许多人感到不幸福,不快乐,究其原因正是因为他们不能得到应有的基本快乐,这里更多的不是物质上的,而是精神上的。要有责任心、要奋斗、要有追求,这些在他们的内心已经形成了十分固定的看法,追求快乐的想法本身都会令他们感到不安,有负罪感。这么强烈的观念是从哪里来的呢?如果我们检查一下自己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大约能够看出端倪。

安娜的母亲是一个职业妇女。她是一个尽职的工作者,也是一位称职的妈妈。她是那么投入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在工作岗位上自然是恪守职责,回到家里,马上转换成好妻子、好妈妈的角色。做家务、督促孩子学习,即使带孩子去公园,也要想好如何利用这个机会向孩子灌输自然知识,或进行一番人生志向的引导谈话。如果孩子不在,便计划着收拾家务、购物、理财。丈夫劝她放松一些,不要总像绷着的弦,自己不能放松,大家尤其是孩子也很紧张。“我怎么能放松呢?家里有这么多的事情要做,孩子一天天长大,机会稍纵即逝,我不能做不尽职的母亲。”

安娜在这样的妈妈的督促下,也十分努力,时刻想着自己的职责。但是却觉得很累,希望能有机会抛开一切想法,不顾一切地去玩耍。但妈妈的榜样总是让她难以从容,因而变得内心躁闷起来,不时与母亲发生口角,一家人都不快乐。

美国著名的心理治疗专家李维榕博士在她的著作《家庭心理故事》一书中提到:人的个性,像树的年轮,是一圈又一圈地发展的。婴儿的一圈代表爱与享受;孩童的一圈,代表创作与幻想;少年的一圈是玩耍及嬉戏;青年的一圈是情爱和探索;而成年人的一圈则象征现实与责任。其中任何一圈未完成,这个人的个性就会负伤,不会完全。家教圣经:

一个孩子从小被剥夺了以天真之心享受单纯生活的权利,在他的个性上就造成了难以弥补的裂痕。一个不会享受生活的人,又怎么能够成为幸福的人呢?做父母的都知道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但往往着眼于孩子的成就,却忘却了最重要的一面,就是孩子能否幸福。NO.8避免对孩子的感情遗弃

家长爱自己的孩子,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因而当有些家长看到或听到孩子被其父母虐待或遗弃的新闻后,往往感到非常吃惊,甚至不敢相信会有这种事情。现实生活中,父母虐待、遗弃孩子,肯定会受到全社会的谴责。然而,如果在情感上遗弃孩子,人们就不那么重视了。有很多的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没有把最重要的慈爱献给孩子。家长在感情上虐待、遗弃孩子的现象比比皆是。例如,有的家长经常斥责孩子说,“你真是个胆小鬼”、“要你这样的笨蛋有啥用”、“别拿你的事来烦我”。这样的斥责,就是对孩子感情上的虐待、遗弃。

感情遗弃有很多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家长极端的个人主义。有的家长只顾追求自己的享受,置孩子于不顾,甚至还把孩子当做累赘。更多的家长只知道挣钱过日子,以为多给孩子买东西就是爱孩子,他们起早贪黑地工作,连和孩子谈话的时间都有限,更谈不上感情交流了,造成对孩子的感情虐待、遗弃。

还有的家长,高兴时拿孩子当娱乐品,烦闷时把孩子打发一边以图“心净”、不顺心时向孩子诉苦,生气时把孩子当出气筒,造成孩子一见家长脸色不好就担惊受怕,溜之大吉。家长情绪好时,大事可以化小,小事可以化无;家长情绪不好时,就找借口打孩子、骂孩子,整个家庭的气氛都以家长的情绪起落为转移。

有些人认为,虐待自己孩子的家长肯定是憎恨孩子,其实不然。一般来讲,虐待自己孩子的家长都是不能控制自己感情的人,只要他们一不顺心,就会对他们最亲近的人张口骂、抬手打。虐待孩子的家长通常是自己本人在小的时候也受过虐待,因而他从来不知道该如何抑制自己的愤怒。孩子是独立的,家长无权要求他必须顺从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家长不应该也无权要求孩子跟自己的情绪保持一致。有些家长很自私,认为自己没时间管教孩子,这是对孩子漠不关心的表现,也是对孩子的遗弃。如果家长在孩子降生后思想准备不充分,不能承担自己在生活中所应承担的责任,那么,何必让孩子出生呢?

心理学家认为,受感情虐待、遗弃的孩子所承受的身心压力至少是和那些在肉体上受虐待的孩子一样,他们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在脑和心理的发展方面比那些在肉体上受虐待的孩子更易衰退。感情上的虐待、遗弃就是对孩子自尊心的故意伤害,容易造成孩子的不良行为和不健康的心理,而这些正是家长们所忽视的。《新民晚报》上曾刊登过一篇题为《小蝌蚪的悲哀》的文章。说的是一群小学生从市郊的水塘里捞了半脸盆蝌蚪,分别装在瓶罐之中。随后灾难便降临到了这些小蝌蚪身上,先是一个男孩用木棒在瓶中猛搅,直搅得蝌蚪昏死过去。那男孩大笑着走了。接着一个女孩将这些小蝌蚪戏弄一阵后,又拎起热水瓶凌空倒下。数十条小蝌蚪,身上全是白白的水泡,瞬间死去。此时,还有不足十分之一的蝌蚪,苟延残喘于瓶罐之中。可以想象,在这群孩子手中,那些幸存的小生命也不会长久。文章最后,作者感慨地写道:我的心不由得一阵收缩,八九岁的孩子为什么竟会如此残忍地杀害小生命?

孩子摧残小动物的不良行为时有发生。造成这种悲剧的主要原因是孩子缺乏家庭的温暖和爱抚。攻击小动物如同攻击其同伴,是一种心理承受了压力之后的发泄。一个在家里得不到温暖,享受不到父母之爱的孩子,会仇恨一切,会嫉妒所有幸福的人,在无力攻击他人的情况下,就会用折磨、残害小动物的方式来解除自己潜在的愤怒。作为家长,应该仔细品味其中的道理,避免感情遗弃。

孩子的心向往爱,他们都希望得到爱,无私的爱。这爱对于他的成长有莫大的作用,促使他也成为一个充满爱心的人。

仅有爱还是不够的,孩子的心灵也渴望知识、渴望理解、渴望尊重。

而林肯的继母萨利·布什确实体会到了这一点,也切实做到了这一点。

南希——林肯的生母去世一年后,萨利带着她的三个孩子来到了这个家庭。“你的确是个结实的孩子”,刚一见到林肯,就对他说:“难怪别人那样夸你。”

自从萨利来后,家务事就不用林肯操心了。他又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来读书了。看到他如此爱读书,萨利就给他找到更多的书,这些书可乐坏了林肯,他又可以重新徜徉在书的海洋中了。从这些书中,他获得了大量的知识,能取得以后伟大的成就,他不能不感谢他的第二个母亲——萨利·布什。

林肯的生日到了。萨利可犯愁了,有些为难,要找到一种东西来驱散压在这孩子心上的那种与他年龄不相仿的忧伤,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后来,她突然想起来了,她走到梳妆台前,拉开抽屉,在里面那些东西中翻找着,找到了!她把那件东西拿出来送给了他。

林肯瘦长的手指把那件礼物握在手中,眼里露出了她从没看见过的喜悦:“哎,谢谢,谢谢您,太太。”他还是不肯叫她“妈”,但她也并不在意。这是一本旧的韦伯斯特编的《英语缀字课本》,是萨利的姐夫送给她的。

那天晚上朗读圣经以后,林肯弓着背伏在桌上,迫不及待地把缀字课本读了一遍又一遍,一直读到蜡烛要熄灭时,他还不想去休息。一本课本对于一个渴求得到知识的少年是比什么都重要的。萨利深深懂得这一点。

林肯手指按着书页,抬头看着萨利,激动但有点下意识地微微一笑,简单地说了声“谢谢,妈”。萨利激动地流出了眼泪,她终于得到了这个倔强的孩子的认同。

母子俩有了共同语言,孩子爱着继母,而继母也继续用无私的爱心来关心他、帮助他。

1823年秋末的一天,他装着一肚子新闻去见萨利:“妈,您猜怎么啦?人家说,阿泽尔·多西要办一所学校,我真希望也能去。”萨利很高兴,她决定支持儿子。

汤姆回来后,她故作不在意地说:“人家说阿泽尔·多西要办一所学校,我想让艾伯也去,家里我忙得过来。”

汤姆有些不耐烦了:“上那么多学有什么用呢?他现在比大多数农民和木匠都懂得多。”“他是个独特的孩子,汤姆,谁估计得到,说不定他会成为一位比木匠或农民强得多的人呢?”

汤姆生气了:“这样生活不好吗?这个冬天这孩子还可以挣些钱。我们需要钱。”“我知道,可是一个农民或木匠懂得怎样计算是有好处的,还有……”

终于,汤姆被说服了,林肯也进了多西的学校。这对于他的影响是具有决定性的。

不管是在以后的生活中,还是在他走进社会、步入政坛,萨利始终是林肯身后最强有力的支持。

从一位平民到总统,可以说,林肯经历了许多令他难以忘怀的痛苦过程。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备受艰辛的人,改变了美国历史的进程,不可否认,这与他勤奋刻苦的精神、不屈的斗志及良好而珍贵的继母家教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林肯从小就是勤勉好学的。从五岁起,他就帮父亲在农场干活了,直至以后他从来就没有脱离过劳动。这一过程,给了他一个最伟大的品质——勤劳。当上总统的林肯,每天都是勤恳而忙碌地工作着。他在劳动的过程中也不失时机地攻读,努力吸取着有益的养分。

最终他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林肯的性格中有着天生软弱的成分,但他又是一个永不屈服于外界压力的人,无论是种地、劈柴、驾驶平底船、做雇工,无论是遇到何种不可预测的挫折,经历无数的坎坷,他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失败了重新再来,跌倒了可以重新站起。

林肯生来就是一个天才演说家,他的演说振奋人心,充满斗志,被称为经典。演说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必要的武器之一。

林肯生活在一个拓荒者的家庭,可以说是不幸的。但是,他又同时拥有两个伟大的母亲,他的母亲对他的教育与影响使他获得了成功。

林肯曾说过一句话:“我的一切,都发端于我天使般的母亲。”

于是有人问:“你指的是哪个母亲?”“两个。”他肯定地回答。

那就是他的生母——南希·汉克斯和他的继母——萨利·布什,两个勇敢坚强的母亲、优秀的母亲、伟大的母亲。

林肯的生母养育他度过艰难的童年,培育了他正直、勤劳的品质,努力让他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继母则用全身心的爱和高瞻远瞩的目光,教育他、帮助他、支持他成为了一代伟人,美国人民杰出的儿子。家教圣经:

诚然,每个孩子不可能都成为伟人、成为总统,但我们要相信:只要以一种高尚的爱去感化他、激励他、帮助他,他一定会成为一个健康而优秀的人才。NO.9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

每个孩子都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每天工作之余,我们要腾出一些时间参加孩子的游戏,例如扮演一名教师、售票员或足球教练、汽车司机。两种最好的亲子活动是:一起读书和一起游戏。所以,最好把看电视的时间节约下来,用来与孩子一起读书和游戏。还有一点,要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要尽可能让孩子接触到各种东西。这样,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丰富他的知识,使他在今后的人生旅程中,更有可能选择最适合的发展空间。要是能全家人一起来做一些事情,那就更好了。这不仅给孩子提供了向父母学习的机会,还会促进家庭成员的交流,增进家庭的和睦。

李明总说爸爸爱他,妈妈不爱他。妈妈对此很不高兴,问李明:“我整天陪着你,而爸爸只有在周末回来陪你一会儿,怎么能说爸爸比妈妈更爱你。”而李明却说:“爸爸和我在一起玩骑大马、搭积木,还给我讲故事,我和爸爸在一起很快乐,而妈妈整天看书,不理我,让我自己玩。”

由此可见,父母和孩子接触,关键的不是接触次数的多少、时间长短的问题,而是接触的质量。即使父母只和孩子在一起几分钟的时间,只要专心致志地和孩子在一起,就能让孩子感觉到你对他的真挚情感和爱。

所以,父母和孩子在一起,应该非常投入地沉浸在孩子的世界里。我们常可以看到有些妈妈一边打毛衣,一边看着孩子玩,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有一搭无一搭地回答。孩子感到你在敷衍他,不仅感觉不到快乐,而且会觉得他在父母眼里不重要。

还有一个故事:

一位父亲下班回到家很晚了,又累又烦,他发现5岁的儿子站在门口等他。“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什么问题?”“爸,你1小时可以赚多少钱?”“这与你无关,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父亲生气地说。“我只是想知道,请告诉我,你l小时赚多少钱?”小孩哀求。“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话,我1小时赚20美元。”“喔,”小孩低下头,接着又说,“爸,可以借我10美元吗?”

父亲发怒了:“如果你只是要借钱去买玩具的话,那就给我回房间上床,好好想想为什么你会那么自私。我每天长时间辛苦工作着,没时间和你玩小孩子的游戏。”

小孩安静地回自己房间并关上门。

父亲坐下来还在生气。过了一会儿,他平静下来,想着他可能对孩子太凶了,或许孩子真的很想买什么东西,再说他平时很少要过钱。

父亲走进小孩的房间:“你睡了吗,孩子?”“爸,还没,我还醒着。”小孩回答。“我刚刚可能对你太凶了,”父亲说,“我不该发脾气,这是你要的10美元。”“爸,谢谢你。”小孩欢叫着从枕头下拿出一些被弄皱的钞票,慢慢地数着。“为什么你已经有钱了还要?”父亲生气地问。“因为在这之前不够,但我现在足够了。”小孩说,“爸,我现在有20美元了,我可以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将这个故事与你所喜欢的人分享,但更重要的是与你所爱的人分享这价值20美元的时间,这只是提醒辛苦工作的各位,我们不应该不花一点时间来陪那些在乎我们、关心我们的人,而让时间从手指间溜走。家教圣经:

钱不是万能的,因为有些东西是拿钱买不到的。给孩子挤出些时间吧,孩子需要你的爱。NO.10倾听孩子的心声

有经验的父母提出,通过听孩子说话来了解他们的感受,是非常有益的一种方式。不论孩子提出的问题是大还是小,都要尽可能找时间立即去倾听他所说的话,而不要让孩子等你有了空闲时间再说。与孩子谈话,为我们提供了一次了解和教导孩子的机会。立即倾听孩子的谈话,有助于赢得孩子的信任,这样孩子才愿意把他所有的事都告诉我们。而对我们来说,了解孩子头脑里想的是什么,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孩子的话是孩子的心声,可很多父母认为孩子的话很幼稚,不把孩子的话放在心上,孩子和父母的对话得不到回应,时间长了,就会变得沉默寡言,不愿意和父母交流,这让孩子觉得孤独,感觉自己不被重视。

几乎所有的家长,一旦孩子不听自己的管教,对父母产生抵触情绪,大多都只会发出感慨说:“如今的孩子越来越难管了,他们根本就不把父母的话放在心上,而且还常常与我们对着干。”其实家长也是由小逐渐长大的,都经历过做孩子的阶段,想想自己处在孩子这个年龄时的表现,就应该了解孩子的心理了。

孩子不听家长的话,孩子们认为有以下一些原因:

1.他们对我提出的要求太高太严,我做不到。

2.他们曾经伤害过我的自尊心。

3.我对他们不服气。

4.我根本就不相信他们的话是真的。

5.我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6.他们经常打人,我对他们的行为很反感。

7.他们说我的时候,我心情不好。

8.他们对我说话时态度不好,语言不文明,不尊重人。

9.他们总是拿我同别的孩子相比,我最不爱听这些话。

10.我经常挨训,已经和他们形成了对抗心理。

11.他们说话太罗嗦,让我听得很厌烦,我就干脆赌气不听。

12.他们经常不明真相冤枉我,我觉得很委屈,所以他们说话我就是听不进去。

13.家长总是喜欢带一大堆人来家里喝酒影响我学习,所以我很生气。

14.家长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总爱拿我撒气,所以我要与他们对抗。

15.家长每天看电视声音太大影响我休息,因此我就在他们说我的时候抵抗他们。

16.我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不用他们老是管着我。

17.所有的时间都让老师和家长支配了,自己想做的事情感觉没有时间做,我一点自由都没有,因此我觉得越听话就越没自由。

这只是全体孩子们心声的一部分,其实孩子们的牢骚还多着呢,他们究竟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不满呢?相信只要家长们能够把以上的话仔细琢磨一下,就可以对症下药,纠正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化解与孩子心理的隔阂了。

孩子是正在成长、具有独立人格尊严的人,可是许多父母从来不这么认为,他们忽视孩子的成长,忽视孩子的人格,很少和孩子沟通,父母的借口无非是工作忙、没时间、小孩子懂什么呀。其实,良好的沟通既可维系亲情,也可以使教育更有针对性,孩子养成遇事肯和大人商谈的好习惯,不至于将来形成心理障碍。

列宁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伊里亚·尼古拉也维奇·乌里扬诺夫靠半工半读求学,后来当上了省国民教育总监。他的优秀品质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孩子们。

伊里亚是一个公正的人。他在任教育总监期间,经常深入社会搞调查研究。一次,伊里亚到一个学校去视察,学生们正在上作文课。他看到有个学生的作文簿上,上次写的作文被老师打上了大红叉批了个零分。他拿起作文一看,原来题目是《今天的印象》。这位学生写了上次伊里亚来视察数学课的情形,他写道:“我发现他的‘P’音稍微有点不清楚……我就想,我是个小学生,尚且能正确地发‘P’音,而他是个总监,是个有学问的大人物,倒不会发‘P’音。”

伊里亚找到教员,问这是怎么回事。教员说作文里有对总监不够尊敬的地方。伊里亚说:“这是一篇很好的作文,语法正确、连贯,没有丝毫虚构捏造,写得真实,也完全符合老师出的题目。”

然后,他就给这个学生改批了“优”,并且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伊里亚把毕生的精力都贡献给了发展国民教育事业。他经常不在家,一走就是几个星期。但他每次回到家里,都给孩子们讲自己在外边遇到的各种新闻,如什么地方办起了新学校,同巡官、地主进行了什么斗争,怎样发展教育,怎样克服居民的愚昧和偏见等等。家里添置个什么东西,怎样选择职业,他都听取孩子们的意见。平时他让孩子们自由地、随便地参加大人的谈话,允许提出不同意见。提得不对,他就认真向孩子解释;有时大人的意见有片面性,孩子的意见正确,他就当面表扬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正是这样一种民主的空气,培养了孩子们追求真理的精神。

家里提倡民主作风,并不意味着不用严格的纪律要求孩子。

在伊里亚家中,作息时间都有具体规定。比如,当大人做事的时候,小孩子即使提前做完了作业,也不准吵闹,以免影响别人。如果哪个孩子不听话,闹得过火,就会被领到书房里,让他坐在一把漆布做的椅子上作为处罚,等妈妈允许后,才能下来玩耍。

列宁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伊里亚的孩子都成了革命者。列宁的哥哥亚里山大,因参加“民意党”被处死刑,死时只有21岁;姐姐安娜,是社会民主党第一届莫斯科委员会委员;妹妹奥里加和列宁一样,爱读马克思的书;弟弟德米特里,是个职业医生,因从事革命活动曾两次被捕;小妹妹玛丽亚,从1899年起就成为一个职业革命家。

要让孩子听你的话,不和你对着干,你就应该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有思想的人,给予他充分的尊重,理解孩子的感受,不能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想法而不顾孩子的内心感受。只有这样,孩子家长之间才能互通信息,相互理解。家教圣经:

孩子的世界也是丰富多彩的,绝不像大人想象的那么简单。在家庭教育中讲讲民主,听听孩子心声,经常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能更好地和孩子进行交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教育好孩子。NO.11重在沟通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思想沟通显得尤其重要,甚至可以说,思想沟通是关系着家庭教育的先决的、必要的条件,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可以说,有了思想上的沟通,家庭教育很有可能会大获成功,而没有思想上的沟通,则家庭教育必然是失败的,不会成功的。思想沟通的有与无、优与劣,直接关系着家庭教育的成与败。

有很多父母从不和幼儿期的孩子进行交流,他们企盼孩子事事听自己的,是要求他“让”他做什么,而不是让他从内心明白“为什么这样做”。

如果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就有意识地培养与孩子间的这种和谐的交流关系,这种交流的大门会敞开的。

这个交流取决于父母是不是尊重自己的孩子,即使在他们与孩子的意见不统一的时候,孩子们总是无意识地观察,获得印象输入到一个体系中,然后按照他们的结论去作出相应的反应。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世界,而从小由于某些原因没有和父母在一起相处,或者没有那种经常交流的习惯,那么今后这扇大门有可能永远关闭。

父母劝孩子抛弃他们的思想,而试图用自己的思想来改变和填充他们的头脑。父母想塑造孩子的性格、头脑、品质,好像孩子们仍是一块很软的橡皮泥,任他们去“捏”。

从孩子的观点来看,这就是专制。这并不意味着父母不能影响和引导他们,而是意味着他们不能强迫塑造孩子。孩子的不听话、反抗,有时就来自于对这种专制的对抗,并不是你说的没有道理,或者他没有听懂你的道理。

做父母的其实早就应该懂得,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创造性,每一个孩子都会对他遇到的事情作出反应,每一个孩子都在努力塑造自己。

作为父母,责任是引导孩子,他们需要时时检查自己是怎样引导孩子的。要正确引导孩子,应对他们进行细致地观察,了解他们的行为目的,情感愿望,如果发现他们想什么,就对他们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个并不难做到,因为孩子们从幼儿时期起,就在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如果父母总在批评他们,教训他们,告诫他们,挑他们的毛病,他们就会由于这些不舒服而加深苦恼,认为是父母不爱他们,讨厌他们,和父母之间有距离,这样的话,慢慢地交流的大门就关上了。

如果父母们能自由地接受孩子的思想,与他们一块讨论,研究可能的结果,经常问“那样的话将会有什么发生”?“你会有什么感觉”?“别人会有什么感觉”?这样的话,孩子就会想到,在解决人生疑难的问题时,他有同伴。问一些相关的问题乃是交流思想的好办法。许多人在他成长之后,仍然认为最好的朋友就是他的父母,和父母的交心使他受益匪浅。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的儿子幻想着自己是土耳其人。他认为自己应当赤裸着蹲在餐桌下面,捡饭渣吃。

焦急的国王请遍了国内的所有医生,没有一个能帮助他的儿子。一天,有个智者来到国王面前,主动要求帮助这个孩子。

那个人脱光衣服,和国王的儿子一起蹲在餐桌下面。当男孩问他为什么蹲在桌子下面,那个智慧的人回答说:“因为我是一个土耳其人。”“我也是一个土耳其人。”国王的儿子说。

这样两个人光着身子在餐桌下面蹲了几天,彼此熟识起来。

有一天,智者让人扔几件衬衫下来。“你是不是觉得土耳其人不能穿衬衫?”他问男孩,“土耳其人当然能穿衬衫,一个土耳其人是不能根据其是否穿衬衫来判断。”

几天以后,那个智者让人扔几条裤子下来。“你是不是认为穿裤子的人不是土耳其人?”他问男孩。

于是两个人都穿上了裤子。

那个智者继续这么做,直到两人都穿得整整齐齐。

然后他让放些食物在餐桌上。“你是否觉得如果吃好东西就不是土耳其人?你当然还是土耳其人,可以吃好东西。”他问男孩。

于是他们一起吃起来。

最后,智者说:“你认为一个土耳其人必须整天坐在桌子下面吗?你知道,坐在餐桌旁仍是一个土耳其人,这是完全可能的。”

这就是那个智者如何一步一步地把男孩带回到现实世界中来的故事。

理解这个故事有很多种角度,但最容易说明的是,如何与生活在梦幻世界的孩子沟通——向孩子敞开心扉。家教圣经:

做一位成功的父母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培养出行为端正、彬彬有礼、品格端正的孩子需要勇气和耐心。在教育孩子时父母要相信自己,你要知道什么是对孩子有益的事情,这就需要与孩子进行沟通,与孩子沟通,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NO.12玩是孩子的天性

孩子一生下来,就开始通过玩来了解世界。玩,不仅有助于拓展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坚强的毅力和互助精神,增加他们与人交往的机会,以及学会理解他人、控制自己的本领。

不让孩子玩,等于在泯灭他们的天性,也让孩子失去了创造的驱动力,一切创造发明都无从谈起。这一点往往是父母容易忽视的。

其实,在玩的过程中我们能发现孩子特殊的才能和天赋,如果能够因势利导地培养、强化这种兴趣,就可以使孩子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作出特殊的贡献。

英国伟大的数学家麦克斯,他在数学方面的天赋就是他的父亲发现和培养出来的。有一次,他偶然发现儿子画的画很特别,引起了他的注意。儿子画了一个插菊花的花瓶,但是所有的菊花和图形都是由几何图形组成的菊花花朵,大小不一样的三角形的叶片,它们的形状搭配得非常巧妙。父亲非常惊异地发现儿子对几何图形的控制能力,继而不断地启发引导,使他很快对数学入迷,终于成为一代杰出的数学家。

玩,是一种主动学习的态度,玩可以培养动手能力,可以启发孩子的兴趣爱好,还可以从中发现问题,培养主动性。有许多有特长的孩子,就是在课余时间玩自己爱玩的东西,从而有了小发明、小创造。

我们给父母们的建议是:

1.要给孩子宽松的环境 只要没有什么危险,孩子玩耍时尽量不要干涉他。著名作家老舍有一套与众不同的教子“章程”,其中有一条:“应该让孩子多玩,不失儿童的天真烂漫。”他深知顺其自然、因势利导之妙,认为孩子毕竟是孩子,应从孩子的实际出发,给他们营造一个自由的小天地,不必规定过多的条条框框。

2.不要管得太宽太细,避免对孩子进行过度保护 有的父母在关心孩子安全的幌子下,将孩子管得很死,使孩子时时处于在父母的支配下,胆小怕事,性格懦弱。

3.给孩子玩耍的空间 不要以为孩子太小,不需要自己的空间,也不要担心他会弄得乱七八糟。其实,孩子也需要自己的游戏空间,一个好的游戏空间,能吸引孩子想玩的动机。

4.选择好玩耍的器材 父母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提供符合他生理需要和年龄特点的器材。家教圣经:

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那么编者认为,玩是孩子的天性,是一种主动学习的态度。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