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计划:用一年申请美国高中(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6 11:16:26

点击下载

作者:阎峻峰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完美的计划:用一年申请美国高中

完美的计划:用一年申请美国高中试读:

2016年版序 吃苦的教育与教育的吃苦

现在很多家长赞成孩子高中出国留学的理由之一据说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少吃苦,少吃中国教育之“苦”,免受中国高考制度的残酷折磨。

比如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下面两种说法,其一:中国学校的题海战术压得孩子们喘不过气来,每天都是“三更灯火五更鸡”,孩子在高考前夕过的就是非人的生活。其二:“你看看人家美国的教育,孩子们轻松愉快,毫无压力,在快乐中学习。”

在这些家长看来,这些苦都是我们这些恢复高考后第一代大学生所吃过的,是刻骨铭心的,是终生难忘的,何况现在的苦比我们那会儿还要变本加厉。所以绝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吃二遍苦,受二茬罪”。要让我们的孩子去国外接受教育,轻轻松松,无忧无虑,快快乐乐地成长。

现实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在我看来,有这种思想的家长既误解了中国教育,又误解了美国教育。如果用这种思想去指导自己孩子的学习,真可应了一句中国的成语叫“一误再误”。

其实,有这种想法的家长往往在很多场合都陷入了一种悖论,他们一方面极度厌恶中国的教育,另一方面又对自己孩子在美国所具有的理科优势沾沾自喜:“数理化嘛,自然是我们比他们要强很多。”殊不知这种“强”恰恰是中国教育从小学到初中的压迫式题海战术所造就的。还有一种情况是,很多家长一方面极度否定中国的教育,另一方面却为了让孩子保持中国特色,强迫他们去学习所谓的中国传统文化,参加各种国学班,背诵大量的传统经典,如“四书五经”之类。

这种悖论使很多家长在孩子出国后不论是在和孩子的沟通方面,还是在对孩子学习的督促方面,帮助孩子制订学习规划(乃至未来的人生规划方面)都陷入了困境。

其根源就在于这种对中美教育的误解使他们对高中出国留学的目的不清。

为什么有这么多家长会对孩子在学习中吃苦这么耿耿于怀?

我想无非就是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过分夸大了中国教育的负面因素,把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归结为压迫式的题海战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其实目前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很多,或许题海战术是最不重要的一个。几乎所有SAT的学习经验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多做真题,反复做,这不也是题海战术吗?

第二,误解了吃苦与快乐的辩证关系。长期僵化的思维模式使我们把吃苦和快乐完全对立起来,好像读书就是吃苦,而不读书,吃喝玩乐才是快乐。殊不知快乐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成就感。有了成就,才有心理满足,才能真正快乐。否则追求快乐就变成一味地追求感官快乐了。对于学生来说,成就感可以来源于优异的学习成绩,良好的体育竞技能力,杰出的艺术修养,广泛的社会活动,等等。这样,他就能在学校范围内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同,就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第三,以己度人。我们的家长都是中年人,大部分都被工作、家庭、社会交际拖得疲惫不堪,几乎没有时间去读书,久而久之,自然把读书学习视为畏途,从而认为孩子们读书也是非常辛苦的,甚至苦不堪言。殊不知孩子们的精力远不是我们这些虚弱的中年人可比的。他们有无穷的精力去发泄,在足球场上,在舞场里,在聊天中,为什么就不能在书本上?要知道,读书永远是一个孩子最重要的事情。

第四,或许还有一种最重要的因素在作祟。很多家长都是成功人士,自己通过努力获得了足够儿孙享用的财富,因此希望孩子能轻轻松松,快快乐乐,不用去付出努力就能过上安逸的生活。在我看来,这个或许是对孩子成长最不好的因素了。要知道,财富地位可以继承,但优良品质却无法直接让渡。中国传统的“富不过三代”就是最深刻的说明。

因此,我们必须再一次澄清所谓中国教育的问题所在。它不在于让孩子们“吃苦”,而在于思想僵化,因循守旧,缺乏创造性。不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存在这个问题,表面上看文科教育更甚,但摧残更大的或许是我们还沾沾自喜的理科教育。

我们之所以把孩子送出国,低龄留学,就是为了让他们能在一个更广阔、自由、多元化的空间里得到教育,让他们的思想去飞舞,让他们的意志得到伸展,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

世纪之交的这一代孩子或许是近几十年来中国最优秀的一代人,他们继承了中国文化的优秀方面,又有开阔的世界性眼光,他们的思想基本和世界同步,他们的胸怀已经能包容世界。列宁在谈到普希金的时候曾经说过,普希金在艺术方面一点也不比巴尔扎克等世界大师差,但普希金只能是俄罗斯的民族诗人而不是世界大师,因为当时俄罗斯还没有走向世界(大意)。同样,当我们这个民族走向世界的时候,或许他们中间会出现真正属于中国又属于世界的大师。

他们是有才华的,不能浪费了。

这和是否要吃苦没有关系。

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现在要吃更多的苦。

翻遍古今中外的教育史,就没有不吃苦的教育。

教育的功能无非有两个,其一是整个社会的大众的教育,目的是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为社会提供更多适应技术进步的劳动力。其二是精英教育,目的是为社会选拔引领时代发展和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的精英。既然名为精英教育,那就一定是优胜劣汰的,一定是竞争的,一定是有输有赢的,一定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的,所以也一定是残酷的,一定是吃苦的,而且是要吃很多苦的。从中国古代的“囊萤映雪,凿壁偷光”到现代所谓哈佛大学图书馆“昼夜不息的灯光”无不说明了这一点。

美国的高中教育远比我们中国家长能想象的要“苦”得多,学术上的GPA、SAT、SAT2、AP都是横亘在每个学生通往大学之路上的一座座有待攻克的高山(中国孩子还有个TOEFL)。似乎每个外国孩子都擅长的体育和艺术逼得你必须要去勉力为之,否则你就被排挤出了校园主流文化之外。无数让人看着眼花缭乱的社团让你必须去选择,去做好。于是学术、运动、表演、社工、模联、演讲、交际、办报纸、办杂志……几乎会让孩子们连轴转,每样都要努力去做,而且要做好,能不苦吗?

但是,否极泰来。当你的GPA达到4.0的时候,当你的SAT、AP一门门都PASS的时候,当你在运动场上“扬眉剑出鞘,一剑定乾坤”的时候,当你在一出音乐剧里唱完一首咏叹调面对无数鲜花和掌声的时候,当你做完义工面对感激的眼神的时候,当你在模联的演说中把对方PK下去的时候,你没有感到由衷的快乐吗?你不觉得这种快乐比单纯的轻轻松松,无忧无虑的快乐来得更有价值吗?

以前我们一直有一个说法叫“寓教于乐”,比照美式教育,或许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寓乐于教”——在接受教育中得到快乐。在这种广义的教育中,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和不断尝试,找到真正的兴趣所在,真正的擅长所在,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让人瞩目的成绩,最终为自己在未来的社会中赢得一席之地,既做到自己的价值最大化,也为这个社会做出回报。

我想,这或许就是美式教育的核心所在。

这种教育一定是快乐的,也一定是艰苦的,甚至会更苦。阎峻峰2015年12月20日

2013年版序言

阎先生和阎太太给了他们的女儿父母所能给的最珍贵的礼物之一——素质教育。这本书就是讲述了他们寻求素质教育之路的历程——详细的计划、全面的研究和深刻的认识。他们的这段历程进行了两年之久,并且最终成功地申请到了美国最好的私立高中之一——The Lawrenceville School(劳伦斯维尔学校)。可以肯定,当他们的女儿四年之后高中毕业时,她将会为进入一个一流的美国大学做好全面的准备,并且来自世界各地的老师和同学也将会是她一生的朋友。

所谓“素质教育”,在这里的意思是指教导年轻人掌握那些未来他们要贡献于社会的语言文化和科学知识的能力,这同时需要他们有崇高的道德和敏锐的判断能力,带着一种批评性的态度去评估历史、政治以及各种常规的事和不同的人。素质教育强调学生从“他人的想法”中学习,与各种不同的理念碰撞并产生共鸣,从而认知它们的价值。素质教育训练学生各个方面,从艺术到体育到各种让他们受益终身的爱好,最终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多才多艺的全面发展的个体——富于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坚强的意志力。

素质教育兴起于西方,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并且成为欧洲及美国的学校一直秉承的教学理念。这种教育的课程通常强调liberal arts(人文科学)——包括文学、历史以及一些基本科学。但是素质教育这种教学方法并不是西方教育传统所独有的。比如说,藏传佛教僧人,他们所进行的面对面的哲学论辩训练,就带有鲜明的素质教育特征。波斯哲学家、医学家Avicenna(阿维森纳)和其他穆斯林科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们之所以获得巨大的成就,就是善于思辨的结果。他们不断地去质疑自己所发现的数据,质疑他们的老师以及朋友。

素质教育的核心价值尤其是指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它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答案,也不是让学生鹦鹉学舌般地重复老师的上课内容,从而在考试中拿高分。素质教育可以赋予我们真正的创新精神,培育我们对他人的尊礼守信和对法律的敬畏遵守,所有这一切都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础。

如今在中国,绝大部分家长只能让他们的孩子上公立学校或者所谓的私立学校,然而从表面上看私立学校教的也是国家统一要求的应试内容,至少在九年义务教育期间是如此。但是仍有一小部分中国家长拒绝让他们的孩子接受这种应试教育模式,并且想方设法地寻找更合适的素质教育,尽管这种教育在国外更为优秀。把一个十几岁的孩子送到国外读书,对中国家庭来说会是一个艰难的决定,这不仅是因为父母与孩子在感情上难舍难分,更为重要的是,在现实中“开弓没有回头箭”。一个十几岁的中国孩子,只要在国外接受了素质教育就不太可能再回到中国上大学。如此,这将是一个进退两难的困境——循规蹈矩地在国内发展,还是成为一个世界公民?

那么中国家庭又该如何做决定,如何克服这些重重困难,并成功地将他们的孩子送进美国或者其他素质教育体系中去学习?在这本书里,阎先生一家描写了他们的经历,给其他中国家庭在如何教育孩子上做了一个非常好的范例。William C McCahill Jr2012年8月 写于北京

2013年版自序

这是一对普通父母陪伴一个普通女孩参加美国私立寄宿制高中申请(以下简称“高申”)的故事。

故事的时间是整个2011年,从年初到年末。故事的结局是“洗具”,女孩考取了她心仪的美国私立高中名校——The Lawrenceville School。

在这个故事里没有任何高深的教育理论,不论是中国的还是美国的。有的只是我们三人在这一年中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或喜或悲,错进错出,时而狂喜,时而忧虑,时而淡然,时而哭泣,当然吵架是少不了的,简称心路历程。

更重要的是思想,从年初略带冲动的仅仅是出国读书的想法到拿到Offer时,我们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女儿未来发展的完整规划,感谢科学发展观。

从小学到初中,女儿一直是在国内接受教育,再往前,就是家里的传统教育。应该说,十年左右的国内教育为她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既有扎实的学术训练,又培养了广泛的兴趣爱好以及爱心和良好的身体素质。这些都是保证女儿去了美国后,能尽快地适应那里的学习和生活的前提。从后来女儿在美国的情况来看,她适应得非常好。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首先应该感谢中国的教育。

之所以选择去美国读高中,理由有很多,其实归纳起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想让她能够尽可能早地在一个多元文化的教育环境中得到锻炼,开拓眼界,砥砺思想。毫无疑问,未来的世界一定是一个多元文化的世界,那些未来世界的领导者们也需要从小就熟悉多元文化和多元文化的世界。

在教育自己孩子方面,我们每个家长都应该是探索者,这不仅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本身正处于一个大变革时期,而且是因为孩子的个性不同。不同个性的孩子需要用侧重点不同的方式去培养,家长需要为每一个孩子量身定做一套教育模式,在充分尊重孩子意愿的情况下,在学术、美育、身体素质和批判性思维方面对孩子进行培养,正像《诗经》上所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目的是使孩子能尽快地适应这个多变的社会并尽可能地脱颖而出,同时,让孩子在面对各种不可预测的选择时尽可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这个责任,理应而且只能由家长来承担。

如果说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共性的话,那就是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都会留下一串长长的足迹,后来的孩子尽管不能亦步亦趋地照着走,但至少可以大致判断一个方向,得到一个提示,获得一个启发,来判断前面是“正路”还是“邪路”。

这本书,就是希望能给后来的高申党们一个小小的启发。

在这本书的写作和整理过程中,我们想尽量还原这一年中发生的所有和高申有关的事情。本来最好的方式应该是日志,但苦于“年事已高”,记忆废弛,当时又没有每天认真地做记录,所以只能大而化之,以月为凭来叙述,是为“月志”。阎峻峰2013年1月19日第一章1月 决定高申★ 高申 高申

尽管时间才过了一年,但我们现在已经完全想不起来当时做出让女儿参加美国私立高中申请决定时的种种细节了。

或许是多年来陪伴女儿读书时产生的对中国当前教育所存在的隐约不满。

或许是女儿2008年作为交换生去美国留学一年所取得的进步对我们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或许是几年来我的美国朋友William McCahill先生多次劝我们送孩子去参加美国私立高中的Summer School(夏令营),让我们跃跃欲试。[1]

或许是我们反复阅读平章的《去美国读中学》这本书产生的冲动。

或许是偶尔有一天,我们信步走入某一家留学中介,听留学专家们给我们讲了半天高中赴美留学的好处所产生的积淀。[2][3]

或许是当女儿的同学准备参加高申,在准备TOEFL和SSAT时对她产生的诱惑。

……

或许是仅仅为了实现我们自己年轻时没有完成的梦想。

总而言之,所有这些杂乱无章的想法,在我们的心中激荡、回旋、发酵,最终在2011年1月初的某一天,我们和女儿达成了一个协议:如果她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申请到美国著名的私立高中,比如十校联[4]盟中的某一所,那我们就同意她去美国读高中,否则就不去。★ 高申辩证看

当时我们的想法和绝大多数高申留学家长的想法是一样的,就是如果出去就要读名校,否则还不如待在国内读完高中,等孩子成熟些,再出国读大学。如果出去只是读普通中学甚至是一些所谓的“野鸡”高中,那么,浪费了钱不说,弄不好整个高中也就毁了,进而影响到人生的前途。[5]

这几年,由于种种原因,高申党越来越多,申请美国、英联邦、欧盟国家高中的都有。孩子出国后,表现有好有坏。好的个例,最典型的就是著名作家池莉的女儿,去英国读书后,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池莉为此还专门写了一本书,叙述女儿在英国的成长经历,讲得很详细。但人们听到的更多的是一些不好的消息,如孩子读书的学校一大半都是中国人啊,学校只顾收钱,疏于管理啊,甚至部分孩子出现炫富、暴力、吸毒等不良行为啊,等等,给国内想高申的家长和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所以,在国内的家长中,关于是否高中阶段就送孩子出国留学,还是分成两派意见的。一派认为:高中坚决出国,理由是美国不仅高等教育出色,就是基础教育也比中国强,去国外(主要是美国)接受完整的高中教育,进而直接读大学,对孩子好处多多,如能更好地学习英语及其他语言,能提前适应美国社会和文化,为将来融入美国社会打下一个基础云云。另一派则反对,理由是:第一,美国就是高等教育比我们好,但基础教育还是中国好。只要看看中国在美的留学生,数理化成绩就是比美国的学生强这一点就知道了。所以高中还是要在中国读的。第二,高中出去孩子太小,思想不成熟,各方面还不能完全自理。况且国外诱惑太多,孩子如自控能力差,则会沾上不良习气。总之,高中出去太早了,大学出去正合适。这种观点听着似乎也言之成理。

双方各持己见,互不相让,争论得激情澎湃,火花四溅。

相信这种争论会一直持续下去,或许永远不会有什么定论。结果无非是各走各的路罢了。但是有个趋势是改变不了的,那就是,目前国内决定高中阶段就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家长越来越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身处高申圈子,每天被大量的留学中介、教育顾问、培训老师、QQ群、微信群等包围,各种观点、意见、消息、广告,狂轰滥炸,想不受影响都不可能。因此,对孩子出国后的发展,确实心中没底。美国高中的一些不良风气,我们也是一清二楚的。又想出去,又要孩子避免沾染恶习,怎么办呢?作为折中的办法,孩子如果能考上那些管理特别严格、学术要求很高的名校,那么我们也可以稍稍放心些。我想这也是绝大多数高申家长的共同心理。

这是我们一开始的想法,当时觉得很正常。但是,随着对美国高中进而对美国整体教育认识的深化,慢慢地我们才发现这个想法是错误的。

家长和学生可以选择高申,也可以选择到上大学时再出去,但如果真的选择了高申,就不能首鼠两端,患得患失,否则不论家长还是孩子都会不知所措,进而影响最终的结果。

在后来的整整一年中,我们就一直在为改正这个错误而努力。普林斯顿大学的古老建筑和它的常春藤★ 高申全家总动员

我们给了女儿三天的时间去思考:高申的一年是非常辛苦的一年,又要参加TOEFL、SSAT考试,又要去美国面试,又要保证自己[6]学校的功课GPA成绩在4.0以上,估计每天只能睡五六个小时,像她这样平时很懒散的人能否坚持下来?平时自以为耍些小聪明就可以对付考试的人能否踏踏实实地读TOEFL和SSAT?不用马上表态,想清楚再说。

我们给了自己三天的时间去思考:女儿出去时才十四岁多,未来我们聚少离多,是否舍得?去美国读书连高中带大学,全是私立,费用令人咋舌,是否已经准备好?或者用我们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来说必须问一下,合算吗?合算与否的标准是什么?也不用马上表态,想清楚再说。

三天过后,一切OK。

谋定而后即动。

于是我们三人坐下来,继续统一思想。一直到现在我们仍然认为,在所有高申这一系统工程中——甚至包括未来的大学申请和求职过程中,全家统一思想是最最重要的,这一点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开弓没有回头箭。一旦决定高申,那么全家人都要把主要的时间、精力放到和高申相关的问题上。对父母来说,任何犹豫、退缩、漠不关心,都会对孩子的学习产生不良的甚至致命的影响。

孩子还小,才十三四岁,因此重要的决定,包括教育顾问的选择,包括TOEFL和SSAT培训的时间地点的选择,包括去美国参加面试的安排等,都需要父母来决定。

在整个高申的时间段内,孩子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所以父母的支持是孩子最大的动力。在她犹豫彷徨时,你要给她鼓励,在她不知所措时,你要给她开导。在她哪怕取得一点点进步时,你要和她一起欢欣鼓舞。

同喜同悲,同甘共苦。

你甚至还需要在她填写的高申表格上,为她逐字逐句地检查,看不懂英语怎么办?用词典!你甚至还需要在当她做SSAT阅读练习碰到无法理解的题目时,让她翻译成中文,来帮她一起思考。

这哪里是考孩子,简直就是考全家。这绝对不是嘴上说说“去吧,我支持你”就完事的。

在这一年中,我们认识了不少同样高申的家庭。有些是父母完全放任孩子,由孩子自己选择,高申到中途吃不了苦就退出的。有些是父母没有统一思想,碰到困难就想后路,导致孩子也瞻前顾后的。有些是父母没有认识到考试的难度,导致孩子准备不足以至于考砸,最后影响申请结果的。

这些都是反面例子,足以为后来者戒。

再三统一思想,评估困难,看到希望。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于父母:面儿上的好处为多,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朦胧之中女儿出国,考取名校,前途一片灿烂,未来常春藤、华尔街等似乎触手可及。

于女儿:除了上述好处之外,自有务实的好处,少小离家,耳边少了父母的唠叨,身上多了可以支配的Dollar,想想也会梦中笑醒。

于是:

思想统一,行动一致,和谐社会,皆大欢喜。

心潮澎湃,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大显身手。

因为马上要放寒假了,女儿的学校要期末考试。所以我们就决定从二月寒假开始,正式进入高申时间。[1] 《去美国读中学》:作者:平章,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年11月第1版。[2] TOEFL:The 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的缩写,即“母语为非英语者的英语能力考试”,中文音译为“托福”,是由美国教育测验服务社(ETS)举办的考试。目前使用的新托福考试方式是IBT——internet based test(网考),分为听、说、读、写四部分,满分是120分。TOEFL考试的有效期为两年,从考试日期开始计算。[3] SSAT:Secondary School Admission Test的缩写,中文名称为“美国中学入学考试”,适用于美国、加拿大私立中学的入学,是申请者所必须具备的一个考试成绩。该考试主要测量学生的数学、语文以及阅读理解能力,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和发展潜力。考试由中学入学考试委员会(SSATB)命题。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SSAT考试分为高级(upper level)和低级(lower level),前者针对目前就读8~11年级的学生,后者针对目前就读5~7年级的学生。[4] 十校联盟:又称十校招生组织(Ten Schools Admissions Organization,简称TSAO),是美国东北部地区的十所历史悠久、名声卓著的私立寄宿制学校的合作组织。该组织在教学、招生等方面开展合作,以满足来自美国和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和家长的要求。该组织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极高的知名度,是美国顶尖私立寄宿高中的代表,有“小常春藤”之称。具体十所学校是:Phillips Exeter Academy(菲利普埃克塞斯特学校)Phillips Academy Andover(菲利普安多福学校)St.Paul’s School(圣保罗学校)The Lawrenceville School(劳伦斯威尔学校)Choate Rosemary Hall(乔特·罗斯玛丽·霍尔中学)Deerfield Academy(迪尔菲尔德学校)Hotchkiss School(霍奇基斯学校)The Hill School(小山学校)Loomis Chaffee School(鲁米斯中学)The Taft School(塔夫特学校)在美国,知名度很高的私立寄宿学校联合组织还有:Midwest Boarding Schools(中西部寄宿学校联盟),Western Boarding Schools Admissions(西部寄宿学校协会)等等。[5] 高申党:中国学生参加国外高中(主要指美国高中)申请的人们自我认知的称谓。他们主要通过网络等社交工具互相联系,互帮互助,结成一个相对封闭且异常活跃的社交圈。这种社交圈一直会保持到他们去国外读中学后的很长时间。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和某种程度上,他们的父母也属于高申党的一部分。[6] GPA:Grade Point Average的缩写,意思就是平均成绩点数(平均分数、平均绩点),是大多数大学和部分中学所采用的一种评估学生成绩的制度。学生学科所得到的评级分为:A、B、C、D四等,实际应用中细化为四等十二级:A+、A、A-、B+、B、B-、C+、C、C-、D+、D、D-,分别对应的成绩为:4.3、4.0、3.7、3.4、3.0、2.7……往下逐级递减,3.0的B大致相当于中国的60分,勉强及格。也有部分学校对于不同难度的课程设置了加权,如荣誉(AP)课程加权50%,则A为6.0,当然这些都是数字游戏,对于大学招生官来说,这些水分都是要去除的。现在中国的家长都知道了,高中的GPA成绩是孩子申请大学最重要的因素,没有之一。而最让大学招生官们看重的第一是GPA的绝对值,第二是GPA的趋势,从freshman(一年级)到sophomore(二年级),再到junior(三年级),最后是senior(四年级),逐年上升的成绩会让所有的人眼睛一亮。第二章2月 考试准备

转眼已是寒假,开始进入高申时间。[1]

首先是时间安排。现在是2011年2月,12Fall大部分学校申请的截止时间是2012年的1月中旬,也就是说在接下来的11个月里,女儿要完成至少两次TOEFL考试,两次SSAT考试(实际上因为种种原因她各考了三次),要参加一次SSAT的培训;作为提前适应和语言训练,暑假要去参加一个夏令营;还要去一次美国参加学校面试;要填写一大堆学校的申请表格;要请方方面面的老师、教育顾问和朋友写推荐信;同时还不能让学校的功课成绩掉下来,GPA成绩是很重要的。

ABCD、甲乙丙丁,罗列一遍,孰轻孰重,孰先孰后,做到心中有数。

盘算完毕,开始倒计时。

第一个开始的是两门标准化考试的准备。★ 准备TOEFL

首先是TOEFL学习。

中国的学生要去美国读书,不论是去读高中、大学还是研究生,首先想到的是考TOEFL,概莫能外。其实,本来高中生出国留学,[2]考个SLEP成绩就够了,但这几年,高中出国留学渐成大潮,僧多粥少,加之中国孩子成绩太好,竞争日趋激烈,所以,各高中要求[3]TOEFL成绩也就顺理成章了。有些学校因为没有开设ESL课程,对TOEFL成绩要求就更高。

女儿也是如此,其他安排可以放一放,先学TOEFL。

其实,早在初一寒假时,她已经去上了一次新东方的TOEFL基础课了,当时也没有什么目的,只是感受一下什么是TOEFL。学完后也就算了,也没有背“红宝书”、“绿宝书”之类,更没有去参加考试。(很无厘头的是,后来女儿在学校里写英语作文时,老是套用新东方老师教的TOEFL写作模板,惹得她的英语老师很是不快,每次见到我都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仿佛我把女儿带入了英语学习的歧途似的,害得我只能点头哈腰,连连认错,依稀回到三十年前被教导主任训话的岁月。)

关于如何学习TOEFL,各种心得、宝典、秘籍汗牛充栋,一辈子也看不完。家长们自可以去百度“新东方”或“俞敏洪”,不用我多说。

对于我们来说,事情就很简单了,直接去新东方,买了它全套网络课程的光盘,回家自己学。

买网络课程的光盘有什么好处?

主要就是省时间。在整个高申过程中,时间因素是最重要的,甚至要花钱买时间的,这一点,以后我还会重点说。仅就寒假读TOEFL而言,上课时间每天四到六个小时不等。我们从朝阳区国贸到海淀区中关村,以北京的交通而言,路上来回要两三个小时,这还是在正常情况下,也就是说路上的时间占到学习时间的一半。

心痛吗?伟人怎么说的?浪费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所以,这个路上的耗时是一定要节约出来的。

其次,光盘能重复听,做到加强记忆,这是任何一个课堂都做不到的。

总之,除非学生是第一次接触TOEFL,一定要亲眼看看老师不很漂亮的脸,亲耳听听老师不很悦耳的声音,才能做到心中踏实,或者就是自控能力很差,只要没有人盯着就上网游或QQ,必须去学校上课才能学习(如果是后一种情况,建议不要去美国读书了。因为在那里,是没人盯着你的,一切全靠自觉),否则,TOEFL的学习是完全可以在家中完成的,特别是后期提高冲刺时。关键是多做题,多总结。这也是女儿TOEFL考111分的一些经验(她还有一些说出来会被拍砖的经验,比如不用背“红宝书”之类。)

光盘买来,在家开读,每天半天,雷打不动。然后是买书,兜了一圈新东方书店,中关村图书大厦,把要的参考书全部买来。

有多少?反正两只手抱着托在身前,看不见脸。(出乎我意料的是,全部考完后,女儿居然把这些TOEFL参考书全部半价卖给了未来要学习TOEFL的同学们,很有经营头脑,看来MBA是不用学了。)书看着很多,其实也就是一些卷子,做做也挺快,后来觉得不够还买了几次。★ 准备SSAT

其次是SSAT。

一年以前,我们连SSAT的名字都没听说过。而现在每天要不说二十遍SSAT,都不好意思吃晚饭。

据说SSAT考试很难,那怎么办?当然还是找新东方。2011年的北京高中留学市场,远没有今天那么红火热闹,SSAT培训少之又少,能找到且让人放心的就那么几家。网上一通搜索,新东方SSAT25人周末精品小班脱颖而出。3月15日开班,周六周日下午开始到晚上八点半结束,连续两个月。女儿因为平时住校,只能上周末班,时间上很合适,赶紧去报名占位子。园林般的Choate Rosemary Hall校园

然后在北京城里又是转了一大圈,新东方书店,紫铭学校等,凡是和SSAT有关的书籍,包括各个学校自己编辑的独门武功秘籍,全部搜罗回来。国内SSAT的参考书籍和题目真的不多,这一点,对于多年来习惯于通过做题来学习和提高的中国学生来说,是很不利的。

最后一项是,上网搜索,凡是和TOEFL、SSAT有关的资料,只要觉得合适,就全部复制、下载、打印、装订,有用没用,都先备着。后来发现其实这些大部分都是我们买的参考书的电子版,基本没用。

至此,两门标准化考试学习的基本准备工作算是完成了。★ 确定教育顾问

早春二月,莺飞草长,杂树生花。

我们也无心眷恋这江南美景。

2011年春节过后,我们就离开老家苏州,匆忙北归,继续我们的高申之旅。

高申最好请个中介或顾问。

高申圈内有不少是学生是自己申请的,其实说白了是家长自己申请的。这种DIY需要几个条件,第一是,家长需要良好的英语水平,能看懂并理解申请要求,并且能帮助孩子写出令人满意的申请文书。第二是,家长要有足够的时间来自己边学边干。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家长要有足够的自信心,在大家都把申请问题交给顾问的时候,相信自己也能做得很好,甚至更好。

三者缺一不可,否则还是把这种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交给专业人士来做吧。

就我们自己而言,不论是对美国的教育制度,还是对美国学校都不了解,对那些私立学校的申请程序更是闻所未闻。虽说看了些书,但古人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看的时候觉得挺清楚的,老想跃跃欲试,但真要做还是觉得根本无从下手。

怎么申请?申请哪些学校?都说要申请适合自己的学校,怎样才算适合?后来才明白,要了解美国学校还不是太难,有网址在,有学校在,有熟悉美国高中的教育顾问在,家长尽可以去看和听。难的是了解自己的孩子,天下有几个家长敢拍胸脯说你完全了解自己的孩子?你自己都不了解,那中介和教育顾问如何了解?那么如何选择适合的学校?选择适合的学校是不是就是一个幌子?或者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未来的中国孩子赴美高申,核心指导思想是什么?这些我们都思考过,以后会慢慢道来。

好歹有百度。百度一下,若干个公司,若干个网址,若干个电话,一轮下来,基本情况已经掌握。

然而,心里还是没底。

于是就请出我们的老朋友,一个既是美国问题专家又是中国问题专家的国际主义战士——William McCahill先生,我们给了他一个纯中国式的名字:老麦。

这种想法照例得到一番美国式的鼓励和夸奖,当然更多的是实质性的帮助。

首先,老麦给我们推荐了一个资深的美国高中教育顾问Faith女士,让她来当女儿的高申顾问。

一个好的顾问是成功申请的一半。

这帮我们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其次,老麦继续鼓励小女去美国参加Summer School,理由是过一段纯美国式的学生生活,切身地感受美国,当然还能提高英语水平。

有道理,有启发,回家立即着手进行,联系顾问和申请夏令营,同时进行。

时不我待。

感谢老麦和他美丽的中国妻子对我们的无私帮助,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这个系列文章是献给他们的。

先是联系美国的教育顾问Faith女士。当然这要由女儿自己做的,我们的英语基本属于耽误时间。从高申开始,凡是和英语有关的事情,都由女儿自己做,还要翻译给我们听。这些对女儿英语的听、说、读、写帮助都挺大,也算个意外收获吧。

来回几次邮件后,和Faith女士就比较熟悉了,她也开始指导女儿按部就班地做。其实上半年也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情,沟通而已,主要就是让顾问了解你。

关于留学顾问,还有几句要说。

目前的高中留学市场——当然也包括大学留学市场,鱼龙混杂,土炮与洋枪齐飞,中国共美国一色,真是燕瘦环肥,直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无从下手。

仅从价格上来说,从几万到几十万的都有,差异之大令人咋舌。

到底是选择“高大上”的还是“平民化”的?那些很便宜的能保证质量吗?俗话可是说“便宜无好货”,但反过来说,在目前这种环境中,“高大上”的就一定有好货吗?还不仅仅是钱的问题,高申是一次性的过程,一旦失败或者不如意,不能从头再来,连翻盘的机会也没有——第二年重新申请的情况少之又少。顾问的责任感是第一位的,如何去判断顾问的责任感?或许等家长清楚顾问是否负责时,高申已经结束了。像淘宝一样看买家的评价?这可不是一件物品,所有的参与者都是特有主动性的人,这使得家长们不得不慎之又慎。

种种纠结,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大体上来说,留学顾问分为纯美国顾问和从美国海归的中国顾问两大类。坊间关于两种顾问孰优孰劣的争论也基本没有停过,当然也没有什么明确的结果。

支持纯美国顾问的一派认为,既然是去美国留学,那自然是美国本土顾问更了解他们的教育,也更了解那些学校。他们更能够给孩子传导一些纯粹的美式教育理念和行为方式,这些都有利于孩子们去了以后尽快地适应学习和生活,尽快地融入当地社会,云云。

说得都对。

支持海归中国顾问的一派则另有说法:那些海归们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又懂得美国的教育——很大程度上他们本身就是这两种教育制度的混合物,因此也更了解中国的孩子和家长的想法,更容易沟通——这一点在高申中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在为孩子选校和文书辅导方面更合理和细致。

说得也对。

从目前的具体市场情况来看,中国的家长还是更多地偏向于寻找海归的中国顾问来做,这不仅因为这些顾问远远多于纯美国顾问,而且对于中国家长和孩子来说,他们的要求在这些顾问那里更能得到满足。中国的家长对顾问的要求,最直接的有两方面,其一是选择学校,本着“人往高处走”的原则,名校是一定要报的,不管是否“适合”。[4]其二是Essay的写作与修改。一般来说,中国顾问更能尽心地替学生修改Essay,甚至在某些时候直接替学生写作。我在参加一个座谈会时就亲耳听到有顾问吹嘘自己替学生写了一篇Essay如何得到学校好评云云。

大家都知道这样做不好,不利于孩子未来的健康成长,但长期利益抗不过短期利益。一篇优秀的Essay会掩盖掉平庸的考试成绩和GPA,让一个普通的学生瞬间出彩,甚至得到远远高于他综合能力的学校的青睐——这种情况在高申界比比皆是。

家长、学生和顾问皆大欢喜。

就是不知道这个火能被纸包到几时。

对于中国家长和学生来说,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高申一定是自己的事情,顾问永远只能锦上添花,不论是中国顾问还是美国顾问。把希望或者说压力都放到顾问那里,以为有了顾问就可以万事大吉,可以高枕无忧,那就不仅是误解了顾问这一工作的功能,也是对自己最大的不负责任。★ 申请Summer School

其次就是准备Summer School的事。哪些学校有Summer School?不知道,于是就去看平章的书。

美国有相当多的私立学校每年都举办Summer School,而且向校外的学生开放,全美各州和世界各国的学生,只要有兴趣,都可以报名参加,当然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要求,一些竞争激烈的学校要求英语成绩和多篇Essay,这就类似于一次小的高申。所以学生在申请这些Summer School的时候,一定要全力以赴,把它当成一次高申的预演,积累自己写作Essay的经验,为后面的申请做准备。

如果学生有时间和耐心,那不妨直接上那些学校的网站。美国好多中学的网站不仅外观漂亮。而且内容丰富多彩,你想了解学校的任何信息都能从网站上得到,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去检索。学校会把Summer School的内容、要求、申请程序、时间等都放在网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只要孩子的英语达到一定的水准,完全可以自己申请。

顺带说一句,对于中国学生和家长来说,通过学校网站来了解学校,比任何中介、顾问和书籍的说法都来得准确、完整和直接,因此一定要学会上学校的网站,不管你有没有顾问。

高申党们,切记这一点。

这些Summer School大致有学术类的、体育类的、艺术类的和专项类的(如领导力,数码营等等)。对女儿来说,因为有着要短期内提高英语的目的,自然是选学术类的。

看中了三家:

Wolfeboro(沃尔夫宝路学校)

Choate Rosemary Hall(乔特·罗斯玛丽·霍尔中学)

Phillips Exeter Academy(菲利普埃克塞特学校)

分别发邮件咨询,都得到热情洋溢的回复,都希望我们孩子成为他们Summer School的一员。

征求教育顾问Faith女士的意见,告知Wolfeboro不行,这是一家专门针对各种问题学生所开设的Summer School,目的是帮助孩子学习和纠正他们的不良习惯。Choate和Phillips Exeter都是美国顶尖的高中名校,他们的Summer School在圈里都赫赫有名,去哪所读都可以。

那就两所都申请。当时我们以为读Summer School也很难,所以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其实申请Summer School只要符合它的要求还是很容易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英语能力。

我们开始填写申请材料后才知道,过程麻烦得很。基本程序和后来的申请高中差不多。除基本的资料外(个人信息和家庭信息),学校成绩单,老师推荐信(包括英语、数学和班主任),自我描述的Essay,TOEFL或SLEP成绩,一样都不能少。好几十门课选得你眼花缭乱,同时也心潮澎湃,哪门都想学,哪门都舍不得扔,仿佛阿里巴巴的宝库打开了大门,里面的珍宝让你随便选。

现在还是寒假,学校的成绩单和老师的推荐信是拿不到的,只能先解决英语考试成绩的问题了。TOEFL考试肯定是来不及了,SLEP据说比较容易一些,而且北京考点较多,好几个大一些的留学中介都能考,随到随考。

又是网上一通百度,选了一家建外SOHO的留学中介,约好了去考一考,成绩是60分(满分67分),马马虎虎。Faith女士的评价是Sounds Good,我们明白,这是在鼓励我们呢。

整个Summer School的申请一直延续到三月,琐碎的事情很多,这里面有很多文化的差异。也可能是因为我们不熟悉程序,颠来倒去若干次,总之一切按部就班地照着做,最终肯定能成。

最后,两所学校都录取了女儿,她选了Choate Rosemary Hall,而没选Phillips Exeter Academy,理由或许是她更喜欢Choate的课程。

申请Summer School给了我们一次高申的练兵机会,所以到下半年开始填高申表格时,一切驾轻就熟。

当时根本没有想到的是,Summer School带给女儿非常大的变化,英语的提高还在其次。到底是什么变化呢?我们写到六七月份时再说。[1] 12Fall:这是高申的专用名词,指2012年秋季入学的一届学生。这届学生的准备期是2011年,考试时间大致在2011年的下半年,申请递交截止日期是2012年1月15日(各学校不同,或能延迟),首批录取公布时间是2012年3月10日。13Fall,14Fall以此类推。[2] SLEP:Secondary Level English Proficiency Test的缩写,即中学生程度英语水平考试(母语为非英语国家的初、高中生的英语能力测验),是进入美国中学时判断英语水平的标准,也是美国国务院选择公立学校交换学生时的标准。SLEP满分为67分,不设最低分;凭所考分数即可申请接受SLEP分数的学校。SLEP在中国都是由教育机构承包负责的,分数是覆盖制,考试次数不限,保留最高分。[3] ESL: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的缩写,是任何教授英语的课程的总称,不论在英语国家或者是非英语国家,都可以说成是学的ESL课程。在欧美地区,ESL课程很普遍,面向新移民和新留学生,或者面向一些专门来此学习的国外学者。[4] Essay:不论是在高中申请还是大学申请中,人们只要提到Essay,就是个人陈述和命题小作文的合称。所谓个人陈述,又称主Essay,主要展示的是学生的个人魅力和与众不同,用来打动从未谋面的招生官。而各个学校会根据自己的习惯和传统,出一些命题小文章让学生做,从而可以从各个不同的侧面了解学生,这个也称为Essay。Essay是除了GPA、标准化考试外,学校招生的最重要参照标准之一,是学生向心仪的学校展示自己的思想、能力、爱心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每一个学生都为写好这一篇主Essay而殚精竭虑。近年来频频有某个学生因为一篇好的Essay而被名校录取的坊间传闻,神话Essay的趋势在国内愈演愈烈。第三章3月 SSAT培训

转眼已是三月,围绕着高申的工作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 参加SSAT培训

三月十五号开始,每周六、日女儿去新东方参加SSAT的培训。校区在海淀图书城附近,时间是下午三点到晚上八点半,中间有半小时的休息和吃晚饭时间。我们家在朝阳国贸附近,所以基本上就是每天中午吃了饭就出发。然后孩子上课时,我们就找个咖啡馆一坐,看看书,聊聊天。或到附近的海淀公园踏青拍照,天气渐暖,微风拂面,鸟语花香,怎么说也不能辜负了这大好的春光不是?现在想来还是惬意得很。周六下课后把她接回家,而周日就把她直接送到昌平的学校(女儿平时是住校的,只有周末回家)。来回路上两个多小时,一般到家快要十一点了。

所以从三月到五月的两个月时间还是比较紧张的。孩子学校功课又多,基本只能用周末两个上午的时间匆匆完成(她最大的爱好周末睡懒觉是肯定没有了)。连月考和期中考试的复习时间也没有了,她就开始担心自己的学校成绩和排名了,毕竟连我们的顾问都说了,GPA成绩也很重要。

女儿进入初中后,平时的学习成绩排名基本都在年级的前五名之内,所以功课还是相当不错的,但要保住这一成绩非常不易,毕竟大家都在努力,毕竟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

当时的形势也很清楚,又是TOEFL又是SSAT,对学校的功课肯定多多少少会有些影响。我们也实事求是地分析了这一情况,提出了应变方案:保证英语考试,兼顾学校功课。

主要是要给孩子卸包袱,减压力。要求做到有重点,有取舍。定下一个大的目标,就不以一城一池为得失。

时间是有限的,平均分配是错误的。

……

当然对于学校功课,基于我们对自己孩子的信心,只要她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考试仔仔细细,就差不到哪里去了。(事实是,在整个一年中,女儿的学校排名只是略有下降,GPA的平[1]均成绩为3.9,最重要的数学、语文和英语都是4.0,达到了Top Ten学校的要求。)

思想统一,认识正确,行动果断,结果肯定是完美的。★ 如何协调英语标化考试和学校功课的关系

行文至此,干脆把这个话题深入下去吧。

从网上看到,好多考生都是休学在家准备半年或一年,来应付TOEFL和SSAT的考试。更有甚者,有一回去新东方听讲座,那里的老师说,他们有美加直通车,学生在新东方一住半年,日复一日,听说读写,保证……

我们是不赞同休学来准备英语考试的,理由如下:

一、学生在学校学习,是有连贯性的,这个连贯性最好不要中断。中断了对孩子的心理会有不好的影响(这只是我们自己的看法)。

二、这种休学后专门应付考试取得的好成绩(姑且这么认为)所造成的假象,也不利于孩子到高中后对自己的正确认识,甚至会终身影响他对自己的定位。

三、这种做法肯定是美国中学的招生官们所极其反感的,一旦被他们知道肯定会对学生有个糟糕的印象,甚至影响他的录取。在美国老师眼里,这种标准化考试只是学生平时学习成绩的一个衡量,本身并不能说明一切,而这种为考试而考试的做法完全是本末倒置。

四、实在不知被中断的学业有什么好的办法来弥补?比如说学校老师的推荐信以及学校GPA成绩如何得到?当然,或许神通广大的家长们无所不能。

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完全没有必要。我们认为,在正常上课,不影响GPA的情况下,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利用课余周末等时间来准备TOEFL和SSAT的考试,就已经足够了(我们指的就是类似于女儿这种普通的孩子,至于那些功课特别好的学生和那些语言天才,也就是那些现在网上被称为牛娃的孩子,就更不用花那么多时间了)。当然,休息、娱乐和体育的时间肯定要减少了,不可能面面俱到的。

时间再多,也没有用。

平心而论,让一个孩子在一年的时间里,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紧张的心态,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确实不容易。特别是现在这个社会,有条件出国读高中的孩子,哪个不是娇生惯养?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套用一个经济学原理来说:大概一年时间的付出所收获的效用(就是分数)是最大的。超过这个临界点,更多的付出,边际效应会大幅下降(我就知道TOEFL有越复习考得越低的学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不合算”了。

有个成语叫“过犹不及”,如果我们说的这种方法是为“中”的话,那么,不把TOEFL和SSAT考试当回事,没有一个正确的定位,不去花工夫学习,就叫“不及”(这种学生也是大有人在啊)。而完全把心思放到考试上,把平时功课完全扔掉,以至于休学的,就叫“过”。“过”和“不及”都不好,中国文化讲究“持中”,所谓“允执厥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关于SSAT的若干事项

关于SSAT,想说的太多,千头万绪,只能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内容肯定是挂一漏万的,以后随时想到,随时补充。

一、SSAT和TOEFL不一样。TOEFL考试在中国是一门非常成熟的学科,改革开放后几十年中国有数百万留学生去美、加留学,还有移民的,还有做商务的,每个人都要通过这个英语的入门关。为此,国内的留学和英语考试培训机构花了大力气来研究这个留美的敲门砖,甚至非常中国化地将TOEFL翻译成“托福”,希望广大中国学子能有“托福”。TOEFL考试在中国研究力量之大,成果之多,个人感觉已经堪比对汉语考试的研究。不论是对考试的范围、题型、答题的技巧、时间的掌握等细节都有详细的研究,并且成果颇丰,甚至还有[2]略显变态的机经。第一次知道TOEFL机经的时候,居然让我想起了好多年以前的人和电脑下国际象棋的那种博弈,很有意思。

而SSAT不一样,引进中国也就那么几年,在北京设考点从2010年才开始。前几年国内考生不多,主要集中在国际学校,这些学校或许本身就有这方面的培训,所以社会上针对国内考生的培训很少。这两年随着美国高中留学热的兴起,需求量增大,一些大的英语培训机[3]构如北京的新东方、紫铭、Yessat等才开始着手研究和培训,在我看来,也基本处于摸索阶段,远谈不上成熟和有体系。

想说明的是什么呢?就是在SSAT学习方面,国内没有专家。最多也就是老师把你领进门,至于如何登堂,如何入室,如何一窥堂奥,全凭学生个人的努力和家长们对SSAT的认识。

这一点,未来的孩子和家长一定要有个清醒的认识。(在美国那就更不可能有专家了,因为人家那边根本不把考试当回事。举个例子,有一回女儿在学校背SSAT单词,她的外教就很不理解,背单词干吗?读书啊,读多了单词自然就记住了,自然就能考好!那读什么书呢?什么书都可以!只要是英文的!)

二、要理解的是,SSAT是对美国初中生读高中的一种水平测试,不是对中国初中生去美国上高中的水平测试,而中美初中生教育本身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模式。

越简单的道理越难认识。

所以中国学生的数理化水平就是达到了高中甚至本科也没有用,因为人家根本就没有要求这些。

在这种差异下,中国的学生刚一接触SSAT,觉得很简单,但真正自己一做题目,大部分都是错的,而且错得不可思议。(我女儿一开始就是这样的。)

所以就疯狂地背单词,疯狂地做练习。但一个阶段后,成绩达到了瓶颈,再也上不去了,痛苦万分。于是就拿更难的东西来折磨自己,以求突破——一种最最典型的中国式学习方法。

……

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中国式教育培养的思维模式是根深蒂固的。我们肯定有很多方面比美国学生要强,这没有用,是我们去他们那边参加考试,而不是相反。

想说明什么呢?

希望中国学生参加SSAT学习和考试时,要把自己当成个美国学生,这样才能真正领会美国式的考试,才能考好。

谈何容易啊!

三、再深入一些,SSAT考试包含数学、词汇、阅读和不计成绩但同样重要的写作。

数学:都说容易。但由于美式思维和中式思维的差异,很多题目出得比较怪,一不小心,就会出错。千万不可掉以轻心,要多做题目,数学失分是很可惜的。网上有些家长甚至说SSAT数学就是我们国内的小学生水平。先不说这种说法的对与错,这种态度上的掉以轻心就不好,如果因此而感染了孩子,那就更不好了。

词汇:近义词反义词之类的题目,在我们的考试中从来没有出现过,甚至会觉得很无聊。但这恰恰是美式思维的重点——考逻辑推理能力,而我们中国式的思维是形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是最弱的。网上有一种调侃的说法,说逻辑分成两种,一种叫“逻辑”,一种叫“中国逻辑”,可见中国思维和西方差异之大。好在这种逻辑是考美国初中生的,相比他们,我们的孩子基本成熟得像个大人了。

对策:

A.多做题目,通过题目来理解。

B.多背单词,积累词汇量。几大名校各自出版的词汇书,侧重点各不相同,最好都背。如有余力,想考到2200分到2300分以上,不[4]妨去背(变态的)GRE单词。

阅读:这是最难的,也是最不容易提高的部分。

对策:

A.老美比较自恋,出的文章大部分围绕着他们少得可怜的几个所谓的文豪,如艾略特、马克·吐温,所以要多读这些人的文章。美国语文(双语版)是一套很好的阅读教材,女儿说这套书对她的阅读帮助很大。[5]

B.如果觉得SSAT阅读的教材不够,那么就看SAT阅读部分的书,然后做题。这两者其实是同一个教育体系的东西,只有难易程度的差异,没有本质的不同。据女儿说,SAT阅读的难度只是比SSAT略难,比较适合用来准备SSAT的阅读。

写作:美国人是讲究发散性思维的,尽可能对文章的主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很重要,当然还要注意语法运用的正确性。

尽管写作不计成绩,但这几年各个学校对考生的写作越来越重视了,基本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录取参考标准,所以一定要认真对待。

四、考过SSAT的同学都知道,只要上过培训班,做完了美国版的那几本厚厚的参考书,把基本的单词背出来,考到1900~2000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