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红帮企业文化(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6 11:49:42

点击下载

作者:张艺,冯盈之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当代红帮企业文化

当代红帮企业文化试读:

前言

当今世界,随着社会的进步,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正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文化导向性。从发达国家中的卓越企业来看,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再仅仅是资金、技术、人才、策略的竞争,更主要的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世界500强企业的经验表明,企业出类拔萃的关键是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它们引人注目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无不根植于其优秀而独特的企业文化。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也逐渐认识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开始有所作为。

在国内外的成功企业和学界的大力推动下,企业文化研究很自然地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一门显学,有关企业文化的研究成果、学术著作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但是这些成果、著作多数研究的是企业文化的一般原理,或者一个国家的经典企业文化案例,而把一个地方的某一行业群体的企业文化现象作为专门研究或描述对象的情况似乎尚未见到。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本书应该是开辟了一条新的企业文化研究的路径,至少是提供了一个新的企业文化研究的样本。

说到企业文化,一般人可能会语焉不详,但多少会知道个大概。如果说到红帮企业文化,很多人恐怕就会一头雾水了。基于这样的原因,本书在编写的时候做了如下设计:先从红帮生长地——宁波说起,然后再循着历史的根脉寻找红帮这一特殊行业群体的发展轨迹,最后将重心放在当代红帮企业文化的描述上。这样做的好处是,读者在了解宁波独特的地理和人文环境的基础上,能更清楚地了解红帮,尤其是当代红帮的企业文化特质,进而从中获知当代红帮企业成功的奥秘。

宁波是“红帮裁缝”的诞生地。百年的服装制作经验和行业精神,给宁波服装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的服装业迅速崛起,服装企业和服装品牌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都具有了较强的竞争力,并已形成以西服、衬衫生产为龙头,集针织服装、女装、童装、皮革服装之大成的庞大产业集群。当代宁波服装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已经演绎了一个近乎神话的“当代红帮”传奇。

宁波当代的红帮企业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取得成功的当代红帮企业又为什么能够长盛不衰?这是众多研究企业发展的人都想一探究竟的问题,也是我们期望通过编写本书予以回答的问题。“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成功的企业都一个样。”这“一个样”背后的深意是,成功的企业都有卓越而优秀的企业文化。当代红帮企业正是这样的企业,它们不但有着极为深厚的文化意识,而且将其紧密地融合到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项活动之中。

当代红帮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具体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从数千个宁波服装、纺织企业中选择了八个样本企业进行介绍。它们是:雅戈尔集团、杉杉集团、罗蒙集团、培罗成集团、太平鸟集团、洛兹集团、博洋集团和维科集团。这八个集团都荣获了“中国驰名商标”称号,都有着惊人的业绩和成功的经验。它们中的每一个都是一部现代传奇:雅戈尔是下乡知青李如成从一个家底只有2万元的村办服装厂(其实是一个小作坊)干起来的,罗蒙是农民盛军海怀揣2万元启动资金从一个服装加工小作坊干起来的,培罗成是农村妇女史利英靠着1000元流动资金和19个勤劳的姐妹干起来的,杉杉是退伍军人郑永刚从一个连大锅饭也吃不饱吃不好的集体服装厂干起来的,太平鸟是曾经摆地摊贩服装的张江平用哥俩一起借来的2万元购买的6台缝纫机召集了七八个人干起来的,洛兹是读完初中后便辍学找工作的罗奇华从一个总资产不足万元的村办厂子且一开始便遭遇纺织行业发展低谷的时候干起来的,博洋是24岁起就挑起企业大梁的戎巨川从一个资产不足36万元又濒临倒闭的街道小厂干起来的,维科是23岁起就开始挑起企业重担的何承命从一个已经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的集体针织厂干起来的。如果我们把这些企业都作为互相孤立的个案来看,其成功可能是历史的机遇偶然造成的;但是如果把它们视作一个相互联系的群体,其成功就不是偶然的,而是某种带有历史必然性的具有恒久稳定影响力的文化造成的。是什么文化呢?当然是红帮文化。红帮文化已经成为支配宁波服装企业家们经营管理行为的一种“集体无意识”。我们所要做的事,就是通过当代红帮企业中的杰出代表来呈现这种“集体无意识”,并使其光耀天下。

本书在编写方面具有如下三大特点:

第一,不作企业文化理论的演绎,而是客观地描述企业文化在红帮企业中的实际运行情况。这是由写作对象的特点决定的。因为企业本身不是研究机构,它们不会按照某种理论体系来建构自己的企业文化;它们是生产部门,只会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和实际需要实实在在地做文化。所谓“一流的企业做文化,二流的企业做产品”,说的正是这个“做”字。

第二,把企业家们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导力量进行描述。虽然“企业文化就是企业老板的文化”这句话有失偏颇,但企业老板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扮演着最具关键性的角色,起着最为核心的作用却是不争的事实。企业老板或企业领导者的个人理想、信念、气质、性格,乃至言谈举止,在企业员工中起到某种引领作用或者引发某种模仿效应的情况,可以说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第三,除一、二章之外的其他章节都设计了相同的内容框架。之所以进行这样的设计,一是为了叙述的方便,二是为了阅读的方便。叙述的时候,容易进行内容的组织;阅读的时候,容易照顾读者的兴趣点,既可以一章一章地阅读,也可以选择每一章的相同板快来阅读。

就目前情况而言,当代红帮企业文化还不是一种广为世人熟知的独特文化现象,作为第一部专门介绍这一文化现象的著作,希望她能有助于揭开遮蔽其光芒的神秘面纱。倘使本书能让更多的人走近当代红帮企业文化,并从中获益,我们当无限欣慰。编者2012年5月于宁波

Preface

Nowadays,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the activities of corporate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are showing increasingly obvious cultural oriented. Se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xcellent busines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modern enterprise is no longer just the competition of the capital, technology, human resources and strategy, but more emphasis on the competition of corporate culture.The experience of Fortune 500 companies has shown that the key to the outstanding business is a possession of excellent corporate culture, and their strik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 innovation and management innovation are all rooted in its excellent and unique corporate culture.In China, there is a growing number of entrepreneurs who have come to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carrying out the building of corporate culture, and began to make a difference.

Under the vigorous promotion of the successful enterprise and academia at both home and abroad, the corporate culture research has naturally become a famous school of our era. In addition, research findings and academic works about corporate culture are springing up and continue to emerge.However, these achievements and works are mostly studies of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corporate culture, or a case of a country's classic corporate culture.It seems that the instance of taking the corporate cultural phenomenon of certain industry group in a place as a specialized research or descriptive object is still unseen.This book should have opened up a newpath of corporate culture research, at least has provided a new sample of corporate culture research if there is no unexpected event.

When it comes to corporate culture, most people would not speak in detail, but they will have a rough idea about it more or less. Nevertheless, when it comes to Hong Band corporate culture, most people probably will be confused from the beginning.For this reason, this book will be written as the following design:to start with talking about the growth place of Hong Band—Ningbo, and then follow the historical root to find the development track of the particular industry groups of Hond Band, and finally will focus on the description of contemporary Hond Band corporate culture.The benefit of doing so is that the readers can have a clearer understanding of Hond Band on the basis of understanding Ningbo's unique geographic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especially the corporat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ontemporary Hong Band, and then get informed of the secrets of the success of contemporary Hong Band enterprises.

Ningbo is the birthplace of“Hong Band Tailors”. Hundred years of experience in apparel production and industry spirit have left people in Ningbo's apparel industry with a valuable cultural wealth.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Ningbo's garment industry has been rising rapidly, both the clothing enterprise and apparel brands have a stronger competitive edge whether at home or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nd has developed a huge comprehensive industrial cluster consists of knitted garments, women's clothing, children's wear and leather clothing, led by the production of suits and shirts.After years of toil in the tide of market economy, people in Ningbo's apparel industry have almost been an interpretation of a myth-like legend of“Contemporary Hong Band”.

Why contemporary Hond Band enterprises in Ningbo can be successful?And why can they keep flushing for a long time?This is a question that anumber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researchers want to find out, which is also the question we are looking forward to answer by writing this book.

The“Father of Modern Management”Peter Drucker said,“Successful companies are the same.”The deep meaning of“same”is that successful companies all have an outstanding and excellent corporate culture. Contemporary Hong Band business is such a business, which not only has a very deep cultural awareness, but also has closely integrated it into the various activities of corporat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What are the concrete steps in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Hond Band enterprises?We select eight samples from thousands of Ningbo's garment and textile enterprises to introduce.They are:YOUNGOR Group, SHANSHAN Group, ROMON Group, PROGEN Group, PEACE BIRD Group, ROUSE Group, BEYOND Group and VEKEN Group.All these eight groups have been awarded with the title of“China Famous Brand”,which have amazing performance and successful experience.Each one of them is a modern legend:YONGOR has been started by the educated youth working in the countryside Li Rucheng from a village clothing factory(actually a small workshop),which has a family property of merely 20 thousand yuan.SHANSHAN has been established by veteran Zheng Yonggang from a collective garment factory where one can not eat enough or well even in the big pot system.ROMON has been set up by Farmer Sheng Junhai with a start-up fund of 20,000 yuan from a small workshop of the work clothing.PROGEN has been initiated by rural woman Shi Liying relying on one thousand working capital with 19 hard-working sisters.PEACE BIRD has been found by Zhang Jiangping, who has been once a street clothing stall vendor with money of 20,000 yuan borrowed by Zhang Jiangping brothers for 6 sewing machines and a few people they have convened.Rouse has been built by Luo Qihua, who has been looking for ajob after dropping out of school as soon as he finished ju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 from a village factory whose total asset has been less than 10,000 yuan, and suffered the downturn of the textile industry from the outset.BEYOND has been set by Rong Juchuan, who has shouldered the enterprise beam since 24,from a small street factory whose asset has been less than 360,000 yuan and has been on the verge of closure.VEKEN has been started by He Chengming, who has taken on the corporate burden since 23,from a collective knitwear mill which has been in a cut-off and semi-shutdown state.If we take these businesses as mutually isolated cases, their success may be the accidental result of historic opportunity;but if they are treated as an interrelated group, then its success is not accidentally caused by the historic opportunity, but instead is caused by certain culture with historical inevitability and a long-lasting influence.What is the culture then?Of course it is the Hong Band culture.Hond Band culture has already become a kind of“collective unconscious”that govern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behavior of Ningbo garment entrepreneurs.And what we are going to do is to render this kind of“collective unconscious”through the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s of contemporary Hong Band enterprises, and make it shine the world.

This book has the following three characteristics in terms of compiling:

First, there is no interpretation of the theory of corporate culture, but an objective description of the actual operation of the corporate culture in Hong Band enterprises.

This is determined b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riting object. Because the enterprise itself is not a research institution, they will not construct their own corporate culture in accordance with a theoretical system.They are the production sector, which will only make culture according to their own development goals and actual needs.The so-called“first-class enterprises make culture, second-class enterprises make products”is just talking aboutthe word“make”.

Second, entrepreneurs are described as the leading force of corporate culture construction. While the words“corporate culture is the culture of the business owners”is biased, business owners play the most crucial role in the building of corporate culture, and it is an indisputable fact that they play the most central role.The personal ideals, beliefs, temperament, personality and even manners of the business owners or leaders play a leading role among the employees, or lead to some kind of imitation effect, which can be said to be abound and too numerous to mention one by one.

Third, except Chapter One and Chapter Two, the other chapters are all designed with the same content framework. This kind of design is for the sake of convenience of both narration and reading.It is easy to carry out the organization of content in the process of narration;and it is also easy to care for the reader's interest.They can either read chapter by chapter or choose to read the same part of each chapter.

As things are at the moment, contemporary Hong Band corporate culture has not been a unique cultural phenomenon widely known by the world yet. As the first work specially devoted to introduction of this cultural phenomenon, we hope that she can help to unveil the mysterious veil which shield her light.If the book can help more people approach contemporary Hong Band corporate culture and benefit from it, we are definitely pleased.This is for the preface.Author:Zhang YiFeng YingzhiMay,2011 Ningbo,China

第一章 红帮生长地——宁波

中国有句俗语,叫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果我们把这句话的含义从精神层面剥离出来的话,似乎也可以做如下的类比和延伸:“一方文化养一方人”、“一方文化养一方企业”。宁波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这里的人民到底有着怎样的精神特质,使得他们能够创造出独树一帜的红帮企业文化?为了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红帮生长地——宁波。

一、历史文化名城

(一)宁波概况

宁波,简称“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批准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宁波位于东经120°55′至122°16′,北纬28°51′至30°33′。地处我国11000公里海岸线的正中央,长江三角洲南翼,北临杭州湾,西接绍兴,南靠台州,东北与舟山隔海相望。

宁波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夏季风交替明显。多年平均气温16.4℃,极端气温最高41.2℃,最低-10℃。多年平均降水量1480mm。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850小时。由于所处纬度常受冷暖气团交汇影响,加之倚山靠海,特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使各地天气多变,差异明显,灾害性天气相对频繁,但同时多样的气候类型,也给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宁波境内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貌分为山地、丘陵、台地、盆地和平原。全市现有土地总面积9365平方千米,其中山地面积占陆域的24.9%,丘陵占25.2%,台地占1.5%,谷(盆)地占8.1%,平原占40.3%。境内有四明山和天台山两支山脉,甬江、姚江和奉化江三大水系,北仑港、镇海港、象山港、石浦港、三门湾和杭州湾等港湾,大小岛屿300多座。

宁波市下辖6个区(海曙、江东、江北、鄞州、镇海、北仑),2个县(宁海、象山)和3个县级市(慈溪、余姚、奉化)。区、县及[1]县级市之下共有57个街道、80个镇和11个乡。常住人口760.57万。宁波还是著名的侨乡,有430多万宁波籍人士旅居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二)宁波的历史文化

宁波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早在六七千年以前,繁衍生息于宁绍平原的宁波先民们就凭借其特有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1973年,余姚河姆渡遗址的成功发掘,说明这里有着极为悠久的农耕文明。

河姆渡遗址是世界闻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堆积厚度4米左右,上下叠压着四个文化层。根据北京大学C14实验室测定,第四文化层距今7000—6500年,第三文化层距今6500—6000年,第二文化层距今6000—5500年,第一文化层距今5500—5000年。

河姆渡遗址发掘发现的文物遗存具有种类多、数量大的特点,为研究距今七八千年前氏族公社繁荣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提供了比较全面的材料。该遗址于1973年和1977年冬进行过两次考古发掘,出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原始艺术品等文物6700余件,陶片达40万片之多。如果用同样的发掘面积作比较,这是其他新石器时代遗址所不及的。

河姆渡遗址的发掘说明数千年以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就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非常先进的农耕、建筑、纺织、水上交通、髹漆技术和原始艺术。农耕文明

河姆渡遗址两次考古发掘的大多数探坑中都发现20~50厘米厚的稻谷、谷壳、稻叶、茎秆和木屑、苇编交互混杂的堆积层,最厚处达80厘米。稻谷出土时色泽金黄、颖脉清晰、芒刺挺直,经专家鉴定属栽培水稻的原始粳、籼混合种,以籼稻为主(占60%以上)。河姆渡原始稻作农业的发现纠正了中国栽培水稻的粳稻从印度传入、籼稻从日本传入的传统说法,在学术界树立了中国栽培水稻是从本土起源的观点。而伴随稻谷一起出土的大量农具,主要是骨耜,有170件,其中2件骨耜柄部还留着残木柄和捆绑的藤条。骨耜的功能类似后世的铲,是翻土农具,说明河姆渡原始稻作农业已进入“耜耕阶段”。耜耕农业表明人类社会从单一的攫取式经济开始向生产式经济发展,这一转变不但拓展了人类的食物来源,而且为人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所以在人类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干栏式建筑

河姆渡遗址两次发掘范围内发现大量干栏式建筑遗迹,特别是在第四文化层底部,分布面积最大,数量最多,远远望去,密密麻麻,蔚为壮观。建筑专家根据桩木排列、走向推算,第四文化层中至少有6幢建筑。其中有幢建筑长23米以上,进深6.4米,檐下还有1.3米宽的走廊。这种长屋里面可以分隔成若干小房间,供一个大家庭居住。清理出来的构件主要有木桩、地板、柱、梁、枋等,有些构件上带有榫头和卯口,有几百件,说明建房时垂直相交的接点较多地采用了榫卯技术。河姆渡遗址的建筑是以大小木桩为基础,其上架设大小梁,铺上地板,做成高于地面的基座,然后立柱架梁、构建人字坡屋顶,完成屋架部分的建筑,最后用苇席或树皮做成围护设施。这种底下架空,带长廊的长屋建筑古人称为干栏式建筑,它特别适应南方地区潮湿多雨的地理环境,因此被后世所继承。今天在我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的农村还可以见到此类建筑。建造庞大的干栏式建筑远比同时期黄河流域居民的半地穴式建筑要复杂。建筑时需要有专人进行策划和现场指挥,且数量巨大的木材必须根据精确的计算进行分类加工,否则搭建起来的房子就会七高八低,弯弯曲曲,很不牢固。干栏式建筑技术说明河姆渡人已具有较高的智商。纺织技术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纺织工具,种类、数量之多亦为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所罕见。数量最多的是纺轮,有300多件,质地以陶为主,还有石质和木质,形状以扁圆形最常见,另有少量剖面呈梯形状。织的方面有经轴、分经木、绕纱棒、齿状器、机刀、梭形器等,纺织专家认为这是原始踞织机的部件。缝纫用的是骨针,有90多件,最小的骨针长仅9厘米,径长0.2厘米,针孔大0.1厘米,与今天大号钢针差不多。从出土的苇编和器物上精致的图案看,当时织品为经纬线数量相同的人字纹和菱纹。以上情况说明,当时的人们已掌握了一些纺织服装的制作工艺。水上交通工具

宁绍平原濒海,且水网密度很大,为了假舟楫之利,通江达海,河姆渡人应该已经知道制作和使用一些水上交通工具了。因为在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中共有8支用原木制作的木桨,这些与后世的木桨有些形似,只是形体略小一些。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中虽然没有发现船的遗存,但是有桨一定有船,由此可以推测,河姆渡人已能划着独木舟或小船在江湖之中捕鱼采菱,或者进行氏族间的交往活动了。髹漆技术及原始艺术品

河姆渡遗址发现的漆器有20多件,早期单纯用天然漆漆于木器表面,稍后在天然漆中掺和了红色矿物质,使器物色彩更加鲜亮,第三文化层中出土的木胎漆碗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河姆渡遗址发现的原始艺术品可分为独立存在的纯艺术品和施刻于器物表面集实用和观赏于一体的装饰艺术两大类,而以后一类数量居多。艺术品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双鸟朝阳”纹象牙雕刻件,该器物长16厘米、宽5.9厘米、厚约1厘米,形似鸟窝。器物正中阴刻5个同心圆,外圆上部刻火焰纹,两侧各有一只圆目利喙的鸷鸟向对而视。画面布局严谨,线条虚实结合,图画寓意深刻,有人说它象征太阳,另有人认为是鸟在孵蛋,象征对生命、生殖的崇拜。该器物不但具有强烈的宗教意义,而且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河姆渡人的审美情趣和文明程度,同时也说明我们的原始先民已有比较复杂的精神生活。

春秋时期,今日的宁波为越国地,战国中期以后为楚国辖地。公元前222年,也就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的第二年,秦定楚江南地,在这里置鄞、鄮、句章三县,属会稽郡。两汉、三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县除隶属的州、国和郡名时有变动外,其区域范围基本未变。据史料记载,宁波最早的城垣为东晋隆安四年(400年)刘牢之所筑,称筱墙,故址相传在今西门筱墙巷一带。

隋开皇九年(589年),鄞、鄮、句章三县同余姚合并,称句章县,县治置小溪(今鄞州区),仍属会稽郡。唐武德四年(621年),改置鄞州,设州治于三江口;武德八年(625年)改称鄮县,属越州,县治复置小溪。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设明州,辖鄮、慈溪、奉化、翁山四县,州治也在小溪。唐长庆元年(821年)州治从小溪迁至三江口,并建子城,为其后一千多年宁波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代称明州望海军。北宋建隆元年(960年)称明州奉国军。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置沿海制置使,辖温、台、明、越四郡。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升为庆元府。元朝至开元十三年(1276年)称庆元衙门。大德七年(1303年)设浙东道都元帅府。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年)称明州府,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为避国号讳,朱元璋采纳鄞县读书人单仲友的建议,取“海定则波宁”之义,将明州改称宁波府。宁波之名遂沿用至今。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设宁绍台道,驻宁波。1927年划鄞县城区设宁波市。1949年5月浙东解放,鄞县城区建置宁波市,城区亦为宁波专署驻地。1983年撤销专署,实行市管县体制,随着北仑深水良港的开发建设,宁波逐渐由河口城市向海港城市演进,并形成三江、镇海、北仑三片滨海临江发展的空间格局。

当我们徜徉于宁波悠久的历史和早期的农耕文明之中时,我们还应该惊叹的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所具有的深刻文化意识和守根意识。梁山伯庙、保国寺和天一藏书阁就是很好的证明。梁山伯庙

梁祝的民间传说,最早见于南北朝梁元帝时(552—555年)的《金缕子》一书。晚唐的《宣室志》有更详细的描述:东晋时上虞祝氏女英台,女扮男装求学,与会稽的梁山伯同窗三年。后祝英台先归家,次年梁山伯去祝家拜访,才知其为女性,央人求聘,而祝已许马氏子。后山伯为县令,勤政爱民,死于任上,葬在城西乡。后祝英台过山伯墓,痛哭呼号,墓自裂,祝跳入梁墓中同葬。宋《乾道四明图经》中有“义妇冢”及梁祝故事的记载。现宁波西乡有梁祝合葬墓及梁山伯庙。宁波有“若要夫妻同到老,梁山伯庙到一到”的俗语。现梁祝故事以电影、戏剧、曲艺等各种艺术形式流传,范围非常之广,涉及浙江、江苏、河北、山西等十几个省,并流传到欧美各国,被称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全国有梁祝的坟墓九处,“读书处”五处,但梁山伯庙却只有宁波一处。保国寺

位于灵山山腹中,至今已有970多年历史,以其精湛绝伦的建筑工艺闻名。现存大雄宝殿重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是长江以南最古老、保存最完善的北宋木结构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整个大殿的全部结构皆用斗拱之间的巧妙衔接和精确的榫卯技术建造,不用一枚铁钉,建筑物的各个构件牢固地结合在一起,承托起整个殿堂屋顶50余吨的重量。在大殿前槽天花板上,还巧妙地设计了三个与整体结构有机衔接的镂空藻井,用天花板和藻井遮住了大殿的梁架,下面不容易看到,故被称为“无梁殿”。

此殿除建筑风格独特外,还有虫不蛀,鸟不入,蜘蛛不结网,灰尘不上梁之奇。天一阁藏书楼“天一”之名出自汉代郑玄《易经注》中的“天一生水”一说,寓意以水制火,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乾隆三十七年(1722年),由于范钦八世孙范懋柱在修撰《四库全书》的过程中进献藏书众多,乾隆皇帝遂敕命测绘天一阁房屋、书橱款式,兴造著名的“南北七阁”,用来收藏《四库全书》,天一阁自此名闻全国。鸦片战争以后,多次的战乱使楼中藏书逐渐散佚。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心和众多本地藏书家的响应下,天一阁的珍本、善本数量得到了恢复,目前藏珍版善本达到8万多卷。

此外,宁波还有阿育王寺、天童寺、它山堰、镇海口海防遗址、上林湖越窑遗址、慈城、前童古镇等文化古迹经过修缮或重建保存了下来。足见宁波是一个很有文化底蕴的地方。而这种文化底蕴实际上并不仅仅存在于文化古迹这样一些有形的物质层面,更深藏于宁波人的学术思想和精神生活之中。在宁波的历史上,曾先后出现了虞世南、高则诚、王守仁、朱舜水、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张煌言等一批文化名人,以及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学术流派,如四明学派、阳明学派、浙东学派等。四明学派

也称“四明陆学”,产生于南宋淳熙年间。有“淳熙四先生”之称的明州学者杨简、袁燮、舒璘、沈焕等人以研究、师承陆九渊的“心学”为主,兼综朱子理学诸学学说而形成的学派。姚江学派

亦称阳明学派。其创始人为明代哲学家、余姚人王守仁(别号阳明),因余姚有姚江流经,故名。王守仁继承和发扬了南宋陆九渊的心学,提出“心外无物”、“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哲学思想,集中国古代主观唯心主义之大成,史称“王学”。其主要继承人有徐爱、钱德洪、沈国模、史孝咸等。浙东学派

也称浙江史学派,其创始人为明清之际启蒙主义思想家、余姚人黄宗羲。黄宗羲在政治上公开揭露和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指斥其为“使天下不得安宁”的罪恶之源,主张民权。经济上提出“工商皆本”,学术上提倡“经世致用”。除哲学、史学外,该学派对天文、地理、数学、文学、艺术、宗教等方面都有研究,是清代最有影响力的学派。其代表人物有万斯大、万斯同、全祖望、章学诚等。[1]宁波市人口普查中心.宁波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宁波统计信息网,2011年5月12日,http://www.nbstats.gov.cn/read/20110513/26705.aspx.

二、工商贸易重镇

(一)千年嬗变

宁波虽然有着悠久而又灿烂的农耕文明,但是这里的人们并不保守,并不满足于这种历史的辉煌,相反,他们总是以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开放意识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推动着农耕文明向工商文明的转变。千百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宁波终于成长为长三角南翼的一座工商贸易重镇。

宁波以港兴市,是中外闻名的商埠。唐代,已是与日本、新罗及东南亚一些国家通商的主要港口,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与扬州、广州并称为中国三大对外贸易港口。宋时又与广州、泉州同时列为对外贸易三大港口重镇。1522年葡萄牙人在双屿设立根据地,进行走私贸易,后被明军讨伐。鸦片战争后,宁波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对外开港。在近代史上,宁波新兴工商业发展较早,宁波帮更是蜚声海内外。如今的宁波是浙江省经济最发达的城市,是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之一。宁波港是上海国际航运枢纽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与世界上216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开通了航线。

2010年,宁波成为“中国服务外包园区十强”城市之一。2011年,在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城市中位居前三。同年,又荣获全国物流中心城市杰出成就奖。还是这一年,在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上,宁波综合排名第六(已连续第八次跻身前十强)。在《中国海关》杂志评选的2010—2011年度“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榜单上,宁波以综合得分74.8分位列第七。2011年11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总局、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在深圳第十三届高交会上联合召开授牌大会,宁波市被授予第一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称号。

据宁波市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经初步核算,2010年宁波市实现GDP512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8.4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848.2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059.2亿元。第二、三产业创造的增加值远远高出第一产业。

就工业而言,宁波的重点发展领域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石油化工、精细化工、汽车及零部件、修造船、机电一体化、成套设备、环境保护、模具、新型建材、电力、服装、食品、工艺品等。各类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产业园区、特色块状经济星罗棋布,仅国家级开发区就有: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1984年10月)、宁波保税区(1992年11月)、大榭开发区(1993年3月)、宁波出口加工区(2002年6月)、慈溪出口加工区\杭州湾新区(2005年6月3日)、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7年1月)、宁波梅山保税港区(2008年2月24日)、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年12月30日)等。2010年,宁波全市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13171.2亿元,同比增长32.5%,增速同比提高34.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全年累计实现总产值10867.5亿元,增长35.4%;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0565.4亿元,增长34.7%,产销率97.2%,工业生产与市场实现了较好的衔接。

在第二产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宁波的第三产业,如:金融、旅游、商贸、房地产、现代物流、交通、港口、邮电、电信、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也很有作为。从商贸来看,截至2006年年底,宁波市共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656个,包括消费品综合市场、农副产品市场、工业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综合市场、工业生产资料市场、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和服务类市场等。中国塑料城、中国轻工模具城、中国裘皮城、中国有色金属材料城、梁弄灯具城、浙江模具城等已成为全国性的专业交易市场,并通过发达的交通向海外延伸。连锁超市,仓储式商场,物流配送等新型商业业态在宁波发展迅速,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欧尚、乐购、新世界百货、百安居、特力屋、新一佳、好又多、家世界、易买得、宜家家居等已相继落户宁波,世界顶级购物中心等将在未来几年内陆续登陆宁波。作为世界商业主流地位的新兴业态——购物中心已在宁波蓬勃兴起。已建成的大型购物中心有天一广场、万达广场、世纪东方商业广场、银亿海尚广场、来福士广场、和义大道、联盛商业广场等。宁波还有经常举行国际文化经贸交流及特色喜庆节日活动的传统。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活动丰富了宁波的城市生活,吸引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会展业已成为中外客商感受文化、共叙情谊、寻觅商机的盛大聚会。长期举办的会展有:中国国际日用消费品博览会、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食品博览会、宁波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中国国际家居博览会、中国宁波国际住宅产品博览会、中国开渔节、中国塑料博览会、中国徐霞客开游节、宁波市高层次人才智力洽谈会等。宁波零售商业实力与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和体现,连锁经营,代理分销,厂商直销,信用消费,电子商务等新的营销方式正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商业现代化建设已经起步,国外先进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不断运用于商业领域,宁波商业向国际化迈进了坚实的一步,与国际先进商业的差距正在进一步缩小。2010年,宁波全市商品销售总额达7506.6亿元,同比增长32.2%。

作为国家大型港口的宁波港设备先进,运力充足,不但担负起宁波水路运输的重任,更成为浙江省乃至华东区域海运的重要集散地。2010年货物吞吐量达4.1亿吨,居大陆沿海港口第2位,全球第4位;集装箱吞吐量达1300.4万标箱,居大陆第3位,全球第6位。2006年1月1日,北仑港和舟山港正式合并为宁波舟山港口群,两地合作的优势极大地巩固了航运在宁波经济中的地位。根据交通运输部的统计,2009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达到5.7亿吨,比2008年增加了0.5亿吨,增幅10%,吞吐量和增长速度均居全球海港之首。

宁波交通便捷,形成了以港口为龙头,注重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协调发展的交通体系,为工商贸易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物流条件。

高速公路建设是宁波交通运输中的另一亮点。由于东临东海,北面杭州湾,水路的阻隔曾经极大地制约了宁波的陆路交通。然而,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落成,宁波到上海的时间从原先的4个小时缩短为2个小时。

同时,随着杭甬高速(杭州湾环线高速,G92)、甬台温高速公路(沈海高速,G15)、甬金高速公路(G1512)、甬舟高速公路(舟山跨海大桥,G9211)、宁波绕城高速公路(G1501)等多条高速公路的相继落成,宁波已成为浙东的公路交通枢纽。而未来杭绍甬高速公路(杭甬复线)、浙江沿海高速公路(甬台温复线)、甬舟高速公路复线的建设将使宁波高速公路形成“一环六射三复三连三疏港”的格局。

宁波绕城高速公路与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连接线、杭甬高速公路、甬金高速公路、甬台温高速公路、象山港大桥及连接线、穿山疏港高速公路、舟山大陆连岛高速公路相连,全长约86千米。绕城高速主线采用八车道和六车道两种形式,按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计算行车速度每小时120千米。根据计划,绕城高速公路已经于2011年12月28日23时58分全线开通。

绕城高速公路全面开通后,对内形成多点进城的格局,从六个方向缓解市区交通拥堵压力;对外则与杭甬高速、杭州湾跨海大桥连接线、甬金高速、甬台温高速、舟山大陆连岛高速公路、象山港大桥连接线6条进出宁波的高速公路相连,便捷地通达江苏、上海、福建,以及省内的杭州、嘉兴、温州、舟山等地。

机场快速路,纵贯宁波中心城区中西部,南起34省道立交,北至青林湾大桥,全长约11千米,总投资约42亿元。主线高架和地面辅道,均为双向6车道。高架设计车速为80千米/小时,地面辅道设计车速为60千米/小时。工程含5座立交、7对上下匝道。

萧甬铁路复线和甬台温铁路为宁波的主干铁路,北仑线、洪镇线、余慈线、白沙线为支线,外连浙赣线、沪杭线,内通宁波港区,接通全国的铁路网。客运站为宁波站和宁波东站(未来将有宁波庄桥站,形成“一城三站”格局),货运站为宁波北站与在建中的集装箱中心站。2010年9月8日零点起,宁波站进入全面改造阶段。宁波站经过改造后,规模将达到8台16线,与规划中的轨道交通二号线、四号线零距离换乘,成为华东地区的重要铁路枢纽。

2009年10月,甬台温铁路正式开通,这条铁路与经过改造的萧甬铁路一起,结束了宁波没有高速铁路的历史。沪杭甬客运专线于2011年底竣工,宁波到杭州的时间缩短到40分钟之内,到上海的时间缩短为1.5小时。

宁波栎社国际机场不仅有飞往全国各大城市的航班,更包括飞往海外许多城市的航班。东方航空将浙江分公司设在宁波,栎社机场为该公司的重要基地。2009年8月,宁波成为直航台湾定期航班的航点,每周拥有飞往台北、台中、高雄的航班。2011年12月30日,宁波栎社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500万,机场将真正进入国内中型机场行列。

2008年12月,宁波轨道交通方案通过国家发改委评审。宁波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以主城区为核心,以跨三江(姚江、甬江、奉化江)、连三片(三江片、镇海片、北仑片)、沿三轴(商业轴、水轴、公建轴)为指导思想构成骨架,由6条线组成放射式线网,辐射范围覆盖全宁波市区和余慈地区,规划线网全长247.5千米(主城区内全长177.4千米)。其中1、2、3号线为轨道交通主干线,4、5、6号线为辅助线,共设置116座换乘站。

根据批准的建设规划,宁波市将首先建设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一期工程,至2015年初步形成“十字形”轨道交通基本骨架,线路全长72.1千米。1号线为东西走向的骨干线,沿中山路城市生活轴线布置,全长44.6千米,共分两期建设;2号线一期工程为西南—东北走向的骨干线,沿甬江、奉化江等发展轴线布置,全长27.5千米。总投资为370亿元。根据第二轮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宁波规划在2013—2020年期间相继建设轨道交通2号线二期、3号线、4号线和5号线一期工程。(二)宁波帮

宁波帮与晋商、徽商等一道被列为“中国十大商帮”。据史料记载,宁波籍人士外出经商,古已有之,而结成商帮,是在明朝末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商人都涌向经济较发达的城市经商,形成了商帮。过去较著名的商帮有些逐步衰落,甚至销声匿迹,而宁波帮却历久不衰,不断发展、壮大,尤其在港、澳、台等地的宁波帮企业家,更是举世闻名。到清朝末年,“宁波帮”一词已频繁地出现在各种报刊和书籍中。据不完全统计,至今仍有73万多宁波籍人士分布在世界64个国家和地区,加上他们的后裔,总人数超过100万。2012年4月14日上午,首届世界宁波帮大会在浙江省宁波市宁波大剧院隆重召开,宁波市众多政界人士及上千名宁波帮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发表了《首届世界“宁波帮”大会宣言》,举行了招商项目推介及投资项目签约仪式。如今,宁波帮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力量。宁波帮简史

宁波帮的肇始时期。宁波,地处东海之滨,居全国大陆海岸线中段,有众多的优良港湾,从这里起航,商船可借助海潮和风力往来南北,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的出发港。秦代时商贸活动已相当活跃。唐时,宁波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外贸事业颇为兴旺,唐开成四年(839年)至天佑四年(907年),中日往来贸易船舶37次,其中通过明州(宁波)放洋,有确切记载的达7次,唐会昌二年(842年)至咸通六年(865年),海商李邻德、张支信、李延孝分别率领商帮从明州望海镇(今宁波镇海)出发,7次赴日本进行商贸活动,每次去的人数在50人左右,规模颇为可观。日本的遣唐使节、留学生及高僧等也从宁波口岸入唐。北宋淳化六年(990年),宁波设市舶司,同广州、杭州的市舶司合称为“三司”,除与日本继续交往外,与朝鲜的往来显著增加,专设高丽使馆,沿途设有“航济亭”、“高丽亭”,接待朝鲜的使者和商人。南宋时,又与真里富(今柬埔寨)、占城(今越南)、阇婆(今印尼)、大食(今伊朗)等国进行贸易往来。元时,设庆元(今宁波)市舶提举司,直隶中书省,海运事业非常兴旺,海运户达1000余户。明朝和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以前,较长时间里实行海禁,宁波的合法海外贸易一度停滞,但走私商贸活动仍非常活跃。在明末清初期间,宁波商人向北京及沿江、沿海的城镇发展,在北京的宁波商人,经营的主要行业是药材和成衣。明崇祯年间,宁波的药材商在北京建立起“鄞县会馆”。清初宁波商人又在北京建立“浙慈会馆”。乾隆、嘉庆年间,宁波商人在汉口建立了“浙宁会馆”。在清嘉庆二年(1797年),宁波在沪商人钱随、费元圭等发起募捐,筹建以行帮为基础的“四明公所”。道光十一年(1831年),又有方亨宁等发起重修,这时期的“四明公所”以办理同乡善举为主。咸丰三年(1853年),得到镇海大商家方仁照兄弟捐巨款又进行重建,作为同乡集会之所,“四明公所”把上海的宁波人集合起来,在上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上述这些,标志着宁波商帮已开始形成。

宁波帮的发展壮大时期。鸦片战争以后,资本主义势力入侵我国,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被辟为通商口岸,上海以其地处长江流域终点,腹地深广,交通便捷的优势,逐渐成为全国内外贸易的中心。各省商帮都云集上海,宁波商人以甬沪交通仅一水之隔的优势,大批涌入上海。据估计,清末在上海的宁波人已达40万人。他们当中,既有地主、商人,也有破产的农民、手工业者、城市居民、苦力者,他们在上海经营南北洋的埠际贸易及颜料、钟表、粮油、海味、煤炭、棉布、药材、西药、棉纱、银楼、五金、机械等行业,并经销洋货,开展对外贸易。上海最早受外商雇用的洋行和银行的买办多数是宁波人。有些宁波商人既是金融买办,又是贸易买办。宁波商帮在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经济中迅速崛起,形成自己的实力和地位。成为我国民族资本的一支重要力量。宁波商人基于发展需要,在上海相继组成各种行业小团体,在商业行帮中有同善会(渔业)、崇德会(海味业)、济安会(酒业)、永兴会(南货业)、敦仁堂(猪业)、喻义堂(药业)、诚仁堂(肉业)、永济堂(洋货业);手工业行帮有长寿会(石作业)、年庆会(木业)、同义会(银匠);劳工团体有四明长石会、水手均安会等。这类小团体具有同乡和同业的双重结构,它以维护帮会利益、互济互助为目的,是“宁波帮”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宣统元年(1909年),在上海的宁波商人筹建四明旅沪同乡会,成为上海最早的地域性同乡会组织,1910年改名为“宁波旅沪同乡会”,作为同乡人彼此交往、相互照应、休戚与共、谋取共同利益的自治社团组织,又是联络旅沪宁波人的纽带。1920—1935年间,还分别建立了镇海、定海、奉化、象山等地以县为单位的旅沪同乡会。从宁波帮在上海商界举足轻重的地位到集合同乡力量的组成,标志着宁波帮趋于成熟阶段。

宁波帮的鼎盛时期。民国时期,宁波帮臻于鼎盛。随着财力的积聚、业务的扩大、人员的增加,宁波帮以上海为基地,将活动地域伸向汉口、天津、苏州等大城市。1858年汉口开埠,宁波商帮很快向汉口扩展,汉口成为上海以外宁波商帮较集中的地区,主要经营水产、银楼、航运、火柴、水电、杂粮、洋油、五金、银行等行业,其中石油行业几乎全部被宁波商人所占,长江夹板船航运业皆属宁波商人所经营。有许多宁波商人还充任洋人在汉口的洋行、银行的买办。在天津的宁波商人,远在清中叶闭关自守时代,就经营航运业,代清廷南粮北运及民间的南北货运输,以6艘船为一小队,10艘船为一大队,成群结队往来于宁波、上海、天津之间,最多时达六七十艘,主要经营户为鄞县的秦氏、吴氏,慈溪的孙氏、董氏,镇海小港的李氏、乐氏。天津开埠后,宁波商人进一步向天津发展,1840年以后,宁波帮在天津的势力日益扩大,在天津建立上海的分支机构。除继续经营航运业务外,还在天津开展进出口贸易、银行保险业、绸缎呢绒业、金银眼镜业等。民国时期,在天津商业中心劝业场一带有不少名店,都是宁波商人经营的。一批实力雄厚的宁波商人,分别在天津开设钱庄、金店、绸缎庄、五金商号、洋行、房产公司、轮船公司等,还代为洋人在天津经营猪鬃、皮毛、山货、棉花等进出口业务,成了洋人在天津的买办。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大批宁波商人移师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继而转向海外发展。他们抓住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机遇,艰苦创业,奋力开拓,迅速在竞争激烈的海外社会站稳脚跟,取得成功,成为活跃在世界经济舞台上颇受瞩目的群体。涌现出“世界船王”包玉刚、“影视大王”邵逸夫、香港工商业巨擘王宽诚、捐资助学楷模赵安中等一大批工商巨子、社会名流。

历经百年风雨磨砺,宁波帮所体现的“诚信、务实、开拓、创新”精神风范和崇高品格,已成为港城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与新的时代精神。宁波帮的历史贡献及影响

在近代中国进出口贸易中宁波帮占有重要地位。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不仅有力地瓦解了传统的自然经济结构,推动中国经济与国际市场接轨,而且使以洋货为载体的西方文明较快地进入中国,从而促进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与此同时,宁波帮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特别是发展出口导向与进口替代产业,并创造出一大批国货名牌,有效地抵制外货的倾销与垄断,提升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竞争力。而由宁波帮经营的近代金融业以强大的实力有力地支持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近代以来,面对多灾多难、落后挨打的祖国,在外创业历经磨难的宁波帮商人多有一份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感,有的进而投身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其中宁波帮支持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行动尤为人称道。如从事航运业的赵家藩、赵家艺是宁波帮中的中小商人代表。1905年,赵氏兄弟与革命党人张静江去法国巴黎经商,所获利润全部用于资助孙中山从事的革命活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著名宁波帮企业家项松茂、方液仙面对强敌威武不屈,更成为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

从宁波帮的活动地域看,宁波商人的开拓创业精神的确令人惊叹。从《鄞县通志》记载的旅外同乡会的情况看,宁波商帮的主要活动点除上所述外,还有南京、杭州、苏州、常熟、温州、无锡、扬州、徐州、芜湖、南昌、沙市、长沙、重庆、厦门、汕头、青岛、烟台、郑州、大连、沈阳、临海、兰溪、建德等地。宁波人所到之处,那里的商业活动就繁荣起来。宁波人在各地还经营了许多名店、大店,如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同仁堂、童涵春、蔡同德等著名药铺,亨得利、亨达利钟表店,都是宁波人经营的。宁波大慎木行金廷荪在福建设坐庄,置有宁波南船和大北船各三四十艘。在上海经营五金机械进出口业务的,绝大多数都是宁波人,仅叶澄衷(镇海人)一人,就在上海开设了老顺记、南顺记、义昌顺、新顺记、瑞昌顺等5家。虞洽卿(镇海人)、朱葆三(定海人)等集资创办宁绍、三北、鸿安、长和、永利、永安、舟山等轮船公司。这些轮船公司,由于得到上海等沿海口岸和长江各埠“宁波帮”的大力支持,在外国轮船公司的倾轧下,不仅屹立存在,并且有所发展。仅三北轮船公司的船只曾占全国民族航运业总吨位的七分之一。“宁波帮”还创办了我国第一家机器轧花厂、第一家榨油厂、第一家火柴厂、第一家机器制造厂和第一家银行,为我国近代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宁波帮不仅闻名于国内,且足迹遍布全球,在世界各地,凡有宁波人聚居的地方,就可找到“四明公所”、“宁波同乡会”之类的组织。如新加坡宁波同乡会,其会员每月聚会一次,40余年来从未间断,他们的后代,至今乡音未改。目前,宁波旅居海外的华侨、华裔和港澳同胞有100万人,遍布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各地也涌现了一批善于经营的宁波帮企业家,比如中国香港十大首富中宁波帮就占了3个。

镇海庄市的包玉刚,原在上海一家银行工作,到香港后继续经营银行和航运,1955年以77万美元购买8200吨旧油船1只起家,开创航运事业,经过20多年的努力,至1980年3月,已有船舶202艘,2053万吨,在世界各大港埠设有20余家子公司或代理公司,包玉刚成为当时世界上拥有船只最多、吨位最高的“船王”。

镇海庄市的邵逸夫,1925年与兄长在上海开设天一影片公司,1926年与三哥邵仁枚赴新加坡开拓电影市场,后成立“邵氏兄弟公司”,1958年与邵仁枚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邵氏兄弟几十年来,共拍摄了1000多部影片,其中获得各种国际奖的有32部。很多影片充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情节,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与赞扬。他在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以及日本、韩国、印度等地拥有电影院200家,每天光顾的观众达100万人次。20世纪70年代,邵氏兄弟涉足当时发展迅速的电视业,被称为影视大王。他被香港推为十大富豪之一和最成功的十大企业家之一。

镇海庄市的包从兴,1946年去香港,先后经营电子业、纺织业。1960年后,在非洲加纳创办纺织厂,后发展成大型纺织企业集团,为非洲纺织业之冠,1965年周恩来总理访问非洲时,曾单独接见包从兴。

此外,镇海的张敏钰是台湾的水泥大王,镇海的傅在源被誉为东京的杂粮大王,镇海的张济民被称为美国“新加州地产大王”,镇海的应行久1973年在美国买下纽约世贸中心107层摩天大楼顶层,开设礼品店(后在9·11事件中被毁),1979年被选为全美华侨总会董事长。还有鄞县籍宁波帮人士也在海外创造了显著业绩。王宽诚是香港著名实业家,原香港总商会会长,陈廷骅是香港棉纺大王,曹光彪是香港毛纺业大王,李惠利是香港钟表大王,邱德根是香港娱乐大王,王传麟是台湾棉纺大王,范岁久在丹麦开设“大龙食品厂”,从事春卷加工与销售,人称春卷大王。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香港、澳门的回归,海外以及港澳台地区积极投资内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宁波帮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这种情况下,海外宁波帮与新兴的内地宁波籍人士实际上正在融合为新型的现当代宁波帮。这个正在崛起的现当代宁波帮已经产生了若干新的组织。如北京、天津、南京、上海等不少城市成立了以宁波籍人士为主体的宁波经济建设促进会。这些协会既能适应新的社会现实,又带有鲜明的乡亲色彩,对于沟通信息,加强交流,增进了解,解决困难,促进宁波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宁波帮与世纪伟人

1916年8月22日,孙中山在宁波演说时就对宁波帮企业家作过高度评价:“宁波人对于工商业经营,经验丰富,凡吾国各埠,莫不有甬人事业,即欧洲各国,亦多甬人足迹,其能力与影响之大,固可首[1]屈一指者也。”

1949年5月6日,在杭州宁波一线即将解放时,毛泽东在北京致电解放军三野第七兵团政委谭震林,特别提到:“在占领奉化时,要告诫部队,不要破坏蒋介石的住宅、祠堂及其他建筑物。在占领绍兴、宁波等处时,要注意保护宁波帮大中小资本家的房屋财产,以利我们[2]拉住资本家在上海和我们合作。”显然,毛泽东这一命令是富有远见的。与此同时,毛泽东又致电邓小平、陈毅提到:盛丕华、包达三等是上海自由资产阶级的代表,要吸收他们参加某些工作。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宁波帮人士被委以重任:如盛丕华任上海市副市长,包达三为浙江省副省长,蒉延芳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交通局局长,乐松生为北京市副市长等。

1981年7月6日,邓小平在北京会见香港环球航运集团名誉主席、宁波帮人士包兆龙及包玉刚一行,邓小平握着他们的手说:“我们早就应该见面了。”从此开始了他们之间长久的友谊,也开始了邓小平与宁波帮的交往。从1981年7月6日的包、邓初次相见,到1990年6月11日,邓小平最后一次会见包玉刚,10年间,他们会见了15次(含集体会见)。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邓小平还频频会见王宽诚、安子介、马临、应行久等其他宁波帮重要人士,与他们商谈国事,相聚甚欢。邓小平曾说:宁波有两个优势,一是宁波港,二是宁波帮。1984年8月1日,邓小平在北戴河听取时任国务委员谷牧关于沿海开放城市和对外开放工作情况汇报时,高兴地说:“宁波人海外侨胞人数不多,质量较高。”提出“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3]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香港回归问题上,以包玉刚为代表的宁波帮人士,没有辜负邓小平的深切希望,他们一起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重大贡献。[1]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民国史研究室等.孙中山全集(第三卷).北京:中华书局,1984:349.[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90.[3]胡宏伟.中国模范生:浙江改革开放三十年全记录.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50.

三、时尚创意之都

(一)宁波国际服装节

作为长三角南翼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工商贸易重镇,曾经的宁波并不是一个时尚创意之都。在现代文化建设方面,无论是市民文化,还是时尚文化、创意文化,与上海、杭州、大连等城市比较,宁波都显得严重不足。但自1997年起,宁波人,尤其是新一代“红帮”,开始孜孜不倦地追求一个新霓裳之梦。

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的增长中心逐渐向亚太地区转移,长江三角洲正在成为继伦敦、巴黎、芝加哥、纽约、东京之后的第六个世界级城市群。宁波如何才能从这一城市群中脱颖而出呢?宁波人想到了办节。起初,市开放办经过调研,拿出了两套办节方案:一套名曰“服装节”,另一套号为“港口文化节”。最后,权衡再三,决定举办“服装节”。原因是,那几年宁波服装产业风起云涌——全市有各类服装企业1800余家,年产量14亿件,服装销售总额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名牌产品占宁波服装总产量的70%以上,涌现了“雅戈尔”、“杉杉”、“罗蒙”、“培罗成”、“一休”等一大批国内知名服装品牌和现代化服装企业,从而使宁波服装与国内服装业紧紧连在一起。作为中国服装业四大生产基地之翘楚,宁波最有希望成为“中国服装名城”。在向大连、上海、北京等地服装展会取过一番真经之后,宁波办起了国际服装节。

由宁波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宁波国际服装节是宁波市综合性大型文化经贸活动。依托宁波这一中国最大的服装产业集聚基地,通过举办系列的服装文化、服装经贸和艺术交流等活动,扩大宁波对外影响,丰富市民文化生活,促进了宁波国际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至今,宁波国际服装节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15届,并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十大节庆”之一,在全国各类服装节中唯一获此殊荣。15年来,宁波每年举办的国际服装节,远迎宾客,近纳乡亲,已经成为中国服装会展、节庆产业的一个缩影。一座引领中国服装时尚的“东方米兰”正在美丽的东海之滨崛起。从历届宁波国际服装节的举办盛况,人们不难发现这座现代海滨城市所发生的生活变化,并从中感受到时尚创意文化所散发的迷人气息。第一届宁波国际服装节(1997.10.6—10.10)

首届宁波国际服装节是一次国际性的经济、文化盛会,取得了空前成功。成千上万的海内外宾朋欢聚宁波,深深感受到了服装大市、港口城市的迷人风采。隆重、热烈、气势恢宏的开幕式,规模盛大的大型广场文艺服饰表演,浪漫的“走进东方”、典雅的“21世纪的雅戈尔”、群星闪烁的“三名荟萃”服装表演,使宁波增添了许多现代都市气息,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和喜悦。

本届宁波国际服装节共设展位450个,到会展商241家,其中境外108家,贸易成交额32.2亿元。服装节期间,宁波市有5个外资项目举行开工投产典礼,总投资额达1.55亿美元,11个外资项目举行签字仪式,总投资达5.75亿美元,对外贸易洽谈成交2000万美元。服装节期间还举办了《东方霓裳》大型文艺晚会、海内外宁波同乡联谊大会、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开馆庆典、首届海外宁波人国际学术研讨会、宁波迈向21世纪恳谈会、宁波自营进出口十周年回顾展、旅游主题报告会、宁波投资环境说明会、服装博览会、服装展演、服装研讨、经贸洽谈、美食文化等一系列活动。有国内外嘉宾、参展商、交易商、中外记者等5000余人光临,参观人数累计超过3万人次。第二届宁波国际服装节(1998.10.12—10.18)

本届服装节大型文艺开幕式《相聚在宁波》,通过高科技、艺术化的手法展现宁波是红帮裁缝的故乡、中国近代服装的发祥地和摇篮、当代服装名城和中外服装时尚的交汇点,体现了国际性、文化性、地域性和先导性,有机地把中外服饰文化之美,宁波地域文化之美和人生感情之美融于一体。晚会由《红帮故事》、《缤纷世界》和《梦幻未来》三个篇章组成,整台晚会给人的感觉是立意高远。而本届服装节的点睛之笔是:“会做衣也要会穿衣,市长请市民穿得靓丽些。”

本届宁波国际服装节设置展位620个,到会展商262家,其中境外102家,有4800名买家,2.3万名公众到会,累计成交额38.6亿元。除宁波市服装协会在服装节前正式成立外,服装节期间,中国第一家服装专业博物馆——宁波服装博物馆也正式开馆,大量的实物、资料图片展示了“红帮”的创业艰辛和辉煌业绩。在服装展演活动中,“遥远的呼唤”全国名设计师作品展由名模展示国内最著名的设计师作品,企业展演则由宁波市的杉杉集团、一休集团、太平鸟集团和宁波服装学校等单位参加。与此同时,还举行了国际服装论坛、’98宁波国际新潮消费品博览会、宁波工业产品展销会、宁波市荣誉市民授予仪式和“宁波星”命名仪式等重要活动。第三届宁波国际服装节(1999.10.19—10.24)

从1999年10月14日起,人们发现街头多了两只公鸡般的充气物体,它们是服装节的吉祥物:“宁宁”和“波波”。在服装节开幕式上,500名纤夫牵引着一条古代巨舰“神舟号”进入一片光彩夺目的“霓裳海”,划出了一条壮阔的海上丝绸之路,既讲述了博大精深的宁波服饰文化,也展示了日本服饰、东南亚服饰、金字塔式服饰等异域服饰的魅力。4000余人的参演规模,有如史诗般气势恢宏。而首届男装博览会的推出更是万分精彩。时年77岁高龄的法国著名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感叹说:“我被宁波迷住了,宁波服装展览档次非常高,完全可以和欧洲的大型博览会相媲美。”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花入人眼,好戏不断。“天一夜宴”专场秀颇为入眼,首次代表中国服装界在法国FTV时尚频道转播,领一时风尚。入夜,江南第一私人藏书楼——天一阁内的东园明池边,一亩见方的湖面,搭起一座卧波虹桥——前所未有的“T型台”,甬道铺上银色布幔,观众因形就势,迤逦其间;长长的灯笼阵光彩照人,家童仕女敲梆筛锣、沿廊喝道,丝竹之乐奏鸣;名模陈娟红身穿白纱夜礼服,提襟旋踵,舞动纱裙,如人行画里……意大利著名设计师马提尼赞道:“若在古典园林里展示传统服装,一点意思也没有;而在古老的地方展示未来,才是时尚。”“夜宴”曲终人散,韵味却深长。时任纺织部副部长的王曾敬观后热泪盈眶:“这是世纪绝唱!将古老文化与现代时尚相结合,定能碰撞出火花。”

本届宁波国际服装节暨首届中国国际男装博览会共推出展销面积1.8万平方米,设展位702个,会聚了来自海内外13个国家、地区和国内15个省、市、自治区的218家企业(其中境外102家)参展。现场参加贸易的中外客商5200人(其中海外客商360余人),累计实现贸易成交额达40.2亿元。第四届宁波国际服装节(2000.10.16—10.20)

第四届服装节暨第二届中国国际男装博览会是在一场围绕着月湖举行的“文化艺术月”活动中拉开大幕的,轰轰烈烈的经贸招商与文化活动相继登场,“海洋风”象山渔乡风情展演、德国NRW青年交响乐团广场交响音乐会、黑龙江龙江剧院“黑土情”综艺表演在中山广场依次亮相,大型朗诵音乐会、江南丝竹表演、名人讲座络绎不绝。和前三届相比,本届服装节以服装文化为主线,建设宁波服装名城的主题更加明确。由近千名模特和演员参加的《百年时尚》开幕式晚会,结合百年音乐、百年电影、百年舞蹈,展示了近百年中外服饰文化的独特魅力。服装节期间,杉杉成交近10亿元,雅戈尔成交近8亿元,意大利博里尼也赚了个盆满钵溢,韩国大邱信荣毛织工业社董事长也是一脸的高兴……

本届宁波国际服装节暨第二届中国国际男装博览会共推出展销面积近2万平方米,设展位1000个,来自海外14个国家和地区,国内13个兄弟省市和宁波的348家企业(其中境外企业112家),100多个著名品牌,6080名专业买家(其中境外450余人),以及7万名公众参会,贸易成交额达到45.3亿元。此外,还有13个外商投资项目签约,总投资2.77亿美元。第五届宁波国际服装节(2001.10.18—10.21)

本届服装节以“新世纪·海上丝绸路”为主题,以服装文化为主线,以经贸活动为主体,在国际化、专业化和市场化方面又有新的提高和突破,取得了丰硕成果。国际化方面,参加本届服装节博览会的包括来自美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及我国港澳台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个著名国际品牌。服装节尚未开幕之时,韩国方面就表示要派一个参展团来,不仅要“见识”中国的服装文化,而且要弄个“韩国服装文化周”。韩国人精明,其他国家的人也没闲着。“综观中国内地众多的服装节举办地,宁波最合我意!”德国“克拉玛”老总下手快又狠,一口气订购了100平方米的展厅。意大利的“维戈洛斯”、“旗顿”、“华伦天奴”,法国的“法雷德”,美国的“英阁尔”出手更阔绰,订的展位都在100平方米以上。而宁波本地的企业更是近水楼台,不但抢展位,还抢冠名权。“雅戈尔”拿下了第七届中国服装设计“新人奖”大赛和第五届宁波国际服装节闭幕式的冠名,“罗蒙”拿下了服装教育论坛的冠名,“洛兹”拿下了服装领域中小企业国际研讨会和时尚媒体论坛的冠名……与第五届服装节一起举办的还有第十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两个盛会在宁波“双节合一”,双星闪耀。丽影、霓裳、红帆,名为《启航》的开幕式晚会上,电影与时装在这个时尚都市“亲密接触”。开幕式之后,金鸡国际影展、国产新片展、港台新片展、伊朗电影展四大影展也一个个登陆宁波,其热闹景象令人目不暇接。本届服装节以其亮丽的色彩、浓厚的文化氛围、迷人的国际情调,备受国内外瞩目,成为宁波走向世界的一张靓丽名片。

本届宁波国际服装节推出总展位数1002个。14个国家、地区及国内20余个省、市、自治区近400家企业参展,其中境外120家,专业客商超过8000人,其中境外1200余人。总成交额超过48.2亿元,其中现货成交1.02亿元,合同成交13.64亿元,协议成交33.53亿元。共有30个项目签约,合计总投资2.74亿美元,协议利用外资2.13亿美元。第六届宁波国际服装节(2002.10.19—10.22)

金秋十月,世界服装名城巴黎、佛罗伦萨、米兰、大邱以及香港等时装界“巨头”手持“名城之约”的邀请函来到“东方霓裳”的故乡——宁波。国际服装界“重量级”人物如法国高级时装公会主席格巴赫、德国男装协会副主席吕思南、意大利法拉奥集团总裁米拉奥、伊藤忠集团品牌事业部总裁佐佐和秀,纷纷前来捧场。这届服装节可谓霓裳共舞竞风流,名牌、名城“争奇斗艳”。意大利的“卡纳利”、“麦克·阿萨利”、“维戈洛斯”、“法拉奥”,法国的“联创”,德国的“骏马”、“普鲁奇”等一批国际知名服装品牌纷纷登台。本地的“雅戈尔”、“杉杉”、“罗蒙”、“培罗成”、“洛兹”、“仙甸”、“万里春”和温州的“夏蒙”、“报喜鸟”,内蒙古的“仕奇”、“鄂尔多斯”等也毫不示弱,各显风采。而这一届服装节最出彩的活动,当数“时尚十月”大巡游,俄罗斯普希金芭蕾舞团、德国北莱茵州交响管乐团、智利国家民族歌舞团冒雨行游,花车美轮美奂,服饰色彩斑斓,10余万市民在雨中驻足观看异国风情,上演了规模空前的激情与时尚“倾城之游”。而来自法国的“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钢琴演奏会,让人如痴如醉。“东方之约”和“经典联想”大型文艺晚会,为甬城带来艺术气息和时尚享受。有歌者为颂:东方之约,欢乐之约;东方之约,未来之约……在“名城之约”后,秋日的空气中依然飘荡着时尚气息。

本届服装节博览会设总展位2700个,其中设国际标准展位400个。来自法国、意大利、德国、日本、韩国、美国、越南、蒙古、澳大利亚、加拿大、比利时及我国港、澳、台等14个国家和地区,国内20多个省、市及宁波的500余家企业(其中境外企业100余家),100多个著名品牌参展。前来参会的专业客商2.12万人次(其中境外客商2000余人),公众8万人次。累计成交53.56亿元人民币,其中合同成交16.42亿元,协议成交37.14亿元。第七届宁波国际服装节(2003.10.19—10.22)

经过几年的举办,宁波服装节已经成为海内外服装企业提升自身形象和品牌知名度的大舞台。穿行于“时装海洋”,鲜花烂漫、布幔飘逸,大有“风为我停”之意。其中,杉杉、罗蒙组成“品牌联合舰队”参展,充分展示了企业的实力和形象。参展企业还纷纷亮出高招,在海内外嘉宾和观众面前“秀”出风采。罗蒙在其堪称世界第一大的3500平方米展馆中,搭建了“T”型台,不仅有中央音乐学院“女子四重奏”乐队送上动听的音乐,还有100多位国内外模特在此演绎罗蒙服饰经典。杉杉匠心独运,在其展馆外墙放上了数百只纸风车,营造出飘逸、空灵的氛围,让人过目难忘。而爱尔妮除了在展区的布置上动足脑筋外,还请来了著名影星王志文作为形象代表,在现场举行签名活动,赚了不少人气……旅居香港的“红帮”裁缝、港九洋服商联会会长车志明见此盛景喜形于色,并表示有意收下宁波服装学院、红艺服装学校师生为徒,传授“红帮”裁缝绝活。另一场好戏——产业国际合作洽谈会可圈可点之处亦比比皆是。先是太平鸟斥资200万元,打造服装节首届“时尚颁奖典礼”,发布经典女装,试行国际化新路;而后维科连挥大手笔,在镇海工业园区等4地落子。而“德国服饰文化周”加盟服装节,带来商机无限。意大利“乌萨玛”、“圣堡龙”、“波姆斯”、“梵尚”等10余品牌商也越洋而来……伴随《时尚十月》乐曲的奏响,男女老少争上T型台,天一广场日日上万市民观看,近千人次业余模特进行大型服饰表演,创天一广场亮相以来的空前盛况。为此,有人惊叹:“在宁波可以知道什么是最新流行。”

本届服装节博览会分国际会展中心专业馆和亚细亚展览中心贸易馆两个展馆,共设展位2250个,其中境外400余个,有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的160多个服装品牌,国内22个省、市、自治区140多家服装和相关企业参展,其中宁波市有60个品牌、35家服装纺织企业参展,专业客商2.3万人次,境外3000余人次,共计10万公众到会,累计成交额63.2亿元。其中合同成交额19.92亿元,协议成交额36.78亿元。此外,服装节期间举办的首届中国服装产业国际合作洽谈会吸引了来自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的客商参加。整个洽谈会共推出项目100余项,签约22项,协议引进内外资15.74亿元,还签署了54个合作意向。第八届宁波国际服装节(2004.10.19—10.22)

走过了7年历程的宁波国际服装节开幕式文艺晚会,在这一年悄悄地“变脸”:服装节开幕式与文艺晚会掰成了两瓣;一台大制作晚会变成了几场高雅艺术演出以及丰富多彩的群众服饰文化活动。10场著名服装品牌秀让人过目不忘:既有功力扎实的“学院派”,也有初出茅庐的设计新锐。无论是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源”原创时装国际联合发布、日本滨松市服装设计作品汇展,还是法国设计师皮埃尔·亨利·马杜、台湾设计师三人行、北京“爱慕”等,这些名师、名校、名企带来的作品,诠释的均是国内、国际最新时装潮流。而同时举办的首届中国青年服装时尚周则通过青年时尚论坛、中国青年最喜爱的服装品牌评选、青年时装设计大赛,把丰富的时尚语言与青年这个社会群体相结合,为宁波国际服装节的时尚板块增添了更深的文化内涵和更多的亮色。本届服装节还与第二届社区文化艺术节相结合,以“突出服饰文化,反映城市时尚”为主题,开展了内容多样的“百姓时尚”服饰展演活动。一时间,专业模特队带着学院派时装设计潮流,来到社区居民身边,一次次地满足了人们对美的向往。

本届服装节博览会展出面积45000平方米,展位数量2200个,吸引了国内18个省、市、自治区的企业参展,16个国家客商到会。其中,土耳其、意大利、德国、法国等10个国家或地区的服装协会主席亲率服装企业前来参展,参展企业达到351家,共吸引海内外专业观众21300名,其中海外买家1320名。参展商满意率为75.5%,比上年增长2%;80%的参展商表示有意再次参展;59.2%的专业观众对本届博览会表示满意,展会专业化程度较上届再次提升。服装节期间,签约投资项目21个,总投资额达22.3亿元,涉及纺织服装、电子信息、机械、汽车零部件、物流、商贸、家电等领域,来自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等地的客商将近亿美元的资金投向了宁波。本届服装节博览会19日开幕后,即创下了两个历届之最:351家海内外企业参展,为历届参展最多的一届;境外品牌展位为554个,所占比例达25.2%,不仅达到了国际展览联盟对国际性展览25%的认可标准,也成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一届。实现了从“节庆经济”向“会展经济”的成功转型。第九届宁波国际服装节(2005.10.21—10.23)

本届服装节以“引导时尚、扩大商机”为主题,与前八届相比,本届服装节更加强化了交易的理念,将一直沿用的“宁波国际服装博览会”易名为“中国国际服装服饰交易会”。时间缩短为国际通行的3天,只向专业客商开放,拒绝零售。使展会真正成为一个谈生意、下订单之处。本次服交会,从注重产品展览展示转向展览展示与交易并重,从注重男装转向涵盖服装服饰全行业产品,从大企业为主转向大中小企业并举,更加注重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特色。服装节共设文艺晚会、韩国服装服饰文化周、专业服装服饰文化活动、第二届中国青年服装时尚周、服装经贸活动等五大板块20多项活动。而第九届宁波国际服装节暨第二届中国青年服装时尚周招待文艺晚会——《培罗成之夜——七彩梦》,从《回眸春深处》中河姆渡人的服饰时尚,《天妃夜宴》展示的宋朝服饰,《红帮故事》描述的红帮裁缝创业故事,《十里红妆》展示的浙东民俗,到《时尚老外滩》、《城市冲力》展示的现今宁波城市风采和活力,展示了不同时期宁波人所追求的不一样的时尚。

本次“服交会”共设展位2200个,展出面积45000平方米,是历届展会参展企业、参展品牌、参展城市、到会专业客商最多,效果最好的一次。本届展会的参展品牌多达280个,其中国际品牌有50个,创下历届服装节之最。有10余个省内外城市的600余家企业前来参展,有9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3.8万中外专业客商前来洽谈(其中境外客商约3500人),为众多服装企业扩大国内外市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更大的机会,标志着宁波服装节迈出了向国际性服装专业展转型的成功一步。第十届宁波国际服装节(2006.10.22—10.25)

2006年10月21日下午2时,第十届宁波国际服装节开幕之际,宁波为漂洋而来的“大卫”青铜雕像隆重举行落成典礼,一时间,宁波和佛罗伦萨的双城“热恋”轰动全世界。宁波夜空流光溢彩。宁波大剧院广场上,“雅戈尔之夜”时尚音乐焰火晚会,绚烂场景令人震撼。本届服装节中,面积500平方米的意大利馆,无疑是人气最旺的展馆。与之相邻的宁波本地品牌馆内,雅戈尔展厅再现意大利经典园林景观;杉杉展厅中一个来自意大利的旗下品牌“鲁彼昂姆”,演绎多品牌战略;太平鸟展厅甚至连橱窗细节,都透出一股浓浓的欧洲小镇风情……这一切无不体现了宁波服装服饰走向国际的开放理念。在闭幕式上,激情的音乐、绚丽的服饰,一场名为“霓裳甬江——诺尔曼之夜”的时装秀再次将宁波市民带入了一个时尚的殿堂。本届服装节的国际味越来越浓。其中重头戏第十届服交会共吸引了美国、英国、意大利、日本、阿拉伯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余名客商参加,参展的国际服饰品牌近百个,占参展总品牌数的25%,展会国际化水平得到提升。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卫雕像落户宁波大剧院、意大利服装服饰展销、意大利美食节、巴洛克音乐会等饱含意大利风情的活动将整个“意大利服装服饰文化周”填得满满当当,令服装节期间的甬城到处透着浓郁的异国情调。

本届服交会展出面积45000平方米,展出摊位2200个,参展企业600余家,共吸引境内外专业采购商2万余名,其中来自美国、德国、英国、意大利、俄罗斯、韩国、日本、尼日利亚、叙利亚、以色列、埃及、中东等103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采购商5000余人,特别是沃尔玛、家乐福、乐购、麦德龙等15家国际采购集团驻华机构零售巨头的到来,为参展商提供了与他们零距离洽谈和交易的机会。第十一届宁波国际服装节(2007.10.22—10.25)

在宁波举行的中国国际服装服饰交易会办展11年来,作为国内外服装产业的合作、交易、交流、发布的综合性平台作用越来越显现,服交会的品牌魅力被行业广泛认同。本届服交会开幕之际,有喜讯传来:在2007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影响力传媒大奖颁奖典礼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交易会”荣获“最具行业影响力专业展会”大奖。本届服交会上,雅戈尔、杉杉、罗蒙、培罗成、太平鸟、巨鹰等300多家本土企业合演了一场“品牌”盛会:男装中,罗蒙展馆以怀旧“上海滩”为背景,500平方米展馆中,弥漫“老上海”味道。而杉杉展馆旗下的新品牌——“杉杉·SPORT”首次亮相。雅戈尔展馆则延续了一贯的大气稳重。宁波女装“新秀”走出男装盛名的光环:太平鸟、斐戈、爱尔妮、旦可韵、伊思君凯等女装品牌成为焦点。七匹狼、小猪班纳、鲁泰、海谰等中国纺织服装类35个“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也联袂登场,抢滩服交会。美国、韩国、印度等20余个国际品牌的参展,使整个国际品牌加盟馆充满了异国风情。同为服装名城的韩国大邱市,在服博会上还专设“韩国馆”。美国的“尼萨哈姆”、澳大利亚的“凯恩凯恩”、印度的“天竺工坊”等,也与中国品牌共舞。体现了“提升产业链、融入全球化”目标要求。

本届服博会总展览面积4.5万平方米,设展位2200个,分设国际著名品牌服装、品牌服装、出口加工定牌服装、服装机械和面辅料、国际品牌加盟馆五大展区。吸引了来自美国、德国等全球57个国家和地区,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2万余名采购商和专业客商到会参观洽谈,其中境外采购商和专业客商6150名。参观观众近7万人次。在交易会上,宁波市一批企业在本届服交会中收获大笔订单。康楠服饰公司分别与意大利、英国现场成交3个集装箱服饰,计20万美元。锦和服饰公司首次参加展会,就达成了1000万元订单的意向。天绫服饰公司同欧洲客户签订了50万美元的订单。万里春同巴勒斯坦签订了2000件羊毛衫计40万美元的订单。在服装机械与面辅料展馆的一个200多平方米的展厅里,圣瑞思服装机械有限公司开展当天就连续同30余家客商进行了洽谈,签订合同金额达500万元。第十二届宁波国际服装节(2008.10.22—10.25)

12年的筚路蓝缕,服装节已经成为一张耀眼的宁波城市名片。2008年10月22日晚8时,宁波大剧院内,第十二届服装节开幕式暨“美丽之路”颁奖盛典揭幕。那晚的星光,让东方霓裳流光溢彩;“美丽之路”,让甬城神采飞扬。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等单位荣获“产业推动奖”,意大利佛罗伦萨男装协会主席马里奥和韩国缝制研究所荣获“友好促进奖”,李如成和郑永刚荣获“杰出成就奖”的评选结果一公布,台下掌声如潮。马里奥感慨地说:“我记得第一次来宁波时,当时在办第六届服装节。那时佛罗伦萨市民根本不知有个‘宁波’。如今‘宁波’在佛罗伦萨众人皆知,我觉得非常有希望成为亚洲男装时尚的发源地。”服装节期间,中欧纺织服装联盟、韩国时尚纺织协会、韩国设计协会、新加坡纺织服饰商会、巴基斯坦纺织工业部、香港贸发局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有关负责人,共同出席国际服装产业合作宁波圆桌会议,达成了《宁波共约》。

本届服博会在国际经济形势比较低迷的情况下,仍然受到国内外众多服装企业的欢迎,有来自意大利、德国、法国、波兰、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等全球58个国家和地区、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9200余名境内外采购商和专业客商以及重要贸易团组100余个到会采购、洽谈。参观人数达7万余人次。第十三届宁波国际服装节(2009.10.22—10.25)

作为宁波市年度最重大的经贸活动之一的宁波国际服装节,每年10月如约而至。继上届宁波圆桌会议达成《宁波共约》之后,美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机构、协会及服装公司代表再聚“国际服装产业合作宁波圆桌会议”。会议约定,将“红帮”裁缝精湛技艺带到西方高端市场,把高档洋服定制工厂开到宁波来。在这届服装节上,宁波一些服装品牌一改传统正装理念,以时尚化、休闲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全新形象尽情展示,并纷纷聘请洋设计师,巧借“外脑”来推自主品牌。斐戈集团聘请以个人设计师品牌在欧洲开设100多家专卖店的意大利籍时装设计师代博娜,雅戈尔集团聘请日本著名设计师田中三郎为“G&Y”品牌男装的首席设计师,杉杉集团、罗蒙集团也都采取借用洋设计师之举。在“爱尔尼·2009中国服装论坛”上,时尚产业经济研究专家李凯洛的“裙摆理论”掀起了一场“头脑风暴”。“太平鸟·时尚风——魅力宁波”系列评选颁奖活动则评出了“十大时尚品牌”、“十大时尚人物”和“十大时尚地标”。

本届服博会分设品牌服装,出口加工服装,服装服饰,服装机械和面辅料、服装品牌特许加盟等五大展示区,展览内容涵盖了服装上中下游产业。来自全国20余个省市和港台地区以及包括韩国等在内的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30多个品牌、386家企业参展。600余名全国120余家大型商场服装部经理以上人员、4500余名采购商和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名专业人士,以及沃尔玛、乐购、欧尚、家乐福等国际连锁超市也参加了本届服博会。第十四届宁波国际服装节(2010.10.22—10.25)

2010年金秋之际,上海世博会如火如荼。作为第十四届宁波国际服装节预热的“首场秀”——太平鸟时装秀,于10月13日上午在世博会滕头案例馆华丽上演,黄浦江畔刮起甬城时尚风。到第十四届服装节正式上演时,雅戈尔集团董事长李如成却发起了“麻风病”,并把这“麻风病”传染给了意大利意中基金会主席罗米提。罗米提慨言:“700多年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将中国丝绸引入到欧洲;700多年后的今天,我愿再当一回‘马可·波罗’,把中国汉麻也引入到欧洲!”汉麻纤维排湿性是纯棉的3倍,在370℃高温下不改色,被公认为“天然纤维之王。”50年多前,欧洲一些国家曾尝试制作过汉麻纤维产品,但因脱胶工艺技术不过关,未能进入千家万户。而“长袖善舞”的雅戈尔于第十四届服装节前夕,向欧洲同行“秀”出了汉麻绢丝小毛毯等上百种新品。意大利、德国、瑞士以及奥地利等国家纺织服装协会会长看后慨叹:“中国能够把汉麻纤维产业化,非常令人惊奇。”

本届服博会共设展位2200个,分设7个展馆,展品涵盖服装服饰、服装机械、面辅料等上中下游产业链,来自海内外的近400家企业参展。共吸引了来自美国、意大利、英国等52个国家和地区,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9800余名境内外采购商和专业客商到会采购、洽谈,参观者6万余人次。第十五届宁波国际服装节(2011.10.19—10.23)

跨入第15个年头的宁波国际服装节坚持以“创意宁波、霓裳东方”为主题,以“节会互动、以会为主、服务产业”为原则,通过举办服装服饰展示、跨国采购订货会、“E+衣柜”电子商务对接会、全国地方百货协会行业工作联席会议、服装与电影国际研讨会、流行趋势发布、设计师原创作品发布、时尚品牌走秀等系列服装专业(经贸)活动,致力于打造展示宁波“服装之都”、“时尚之都”魅力和风采的盛会,当今服装产业发展的盛会,合作交流、共赢发展的盛会,宁波与海内外朋友扩大交流、增进友谊的盛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英国服装和纺织业联合会、意大利佛罗伦萨男装公会和韩国服装协会,成为本届服装节“外援”协办单位。宁波还与佛罗伦萨再演“双城记”,继“大卫”之后,“但丁”雕像也落户宁波书城。

本届服博会共设展位2200个,分设8个展区,包括名品男装馆、时尚女装馆、童装展区、品牌服装展区、OEM展区、面辅料/服装机械馆、国际展区、生产企业品牌服装直销馆,其中“时尚女装馆”是首次单独设立。展品涵盖服装服饰、服装机械、面辅料、服装CAD等服装上中下游产业链,来自海内外的392家企业、316个品牌参展。本届服博会共吸引了来自美国、意大利、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俄罗斯、乌拉圭、沙特、阿联酋、印度、拉脱维亚和我国香港、台湾等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1万余名境内外采购商和专业客商到会采购、洽谈,参展商数量、高端客商的比例上升,参观人数达6万余人次。(二)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文化创意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一文中。

创意产业这个概念的出现有着宏大的历史背景:第一,欧美发达国家完成了工业化,开始向服务业、高附加值的制造业转变。他们一方面把一些粗加工工业、重工业生产向低成本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一方面本国很多老的产业、城市出现了衰落,这时候就出现了经济转型的实际需要。其次,20世纪60年代,欧美出现了大规模的社会运动,亚文化、流行文化、社会思潮等等风起云涌,对传统的工业社会结构有很大的冲击。人们更重视差异,反对主流文化,张扬个性的解放,对以前普遍认为怪异的多元文化都逐渐开始认同,社会文化更加多样和多元,形成了有利于发挥个人创造力的氛围。第三,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夫人、里根上台以后的经济政策更加鼓励私有化和自由竞争,企业和个人要创新,有差异化才能有市场,这样也刺激了创意产业的发展。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意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得以萌生和不断发展。就世界范围来说,美国的文化产业最为发达,美国文化产业在其国内GDP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全球无线电视和基础有线电视收入的75%,付费电视收入的85%依靠美国电视节目。全球55%的电影票房收入和55%的家庭录像收入也依靠美国产品,美国的CD和录音带大约占全球录音产业收入的一半。世界第一大媒介集团美国时代华纳2004年年收入440亿美元,是我国全国广电系统2004年全年总收入(100多亿美元)的4倍。迪斯尼的许可产品一年在全球的零售额更是高达1120亿美元。美国的图书市场也占全球图书市场的35%。文化创意产业在给美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将美国的文化价值体系迅速地向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进行推广,美国的价值观念通过美国的影视作品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传播。亚洲的韩国和日本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尤其是近年来风靡东亚甚至欧美的韩国电影和韩剧,在赚取了观众大把眼泪的同时还赚取了大笔的外汇,在很多国家形成了被称为“韩流”的韩国文化热。

当今世界,创意产业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理念,而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的直接现实。约翰·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指出,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的价值,并以5%的速度递增。一些国家增长的速度更快,美国达14%,英国为12%。面对以上的种种时代背景,我国逐渐认识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性。《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任务,全国各大城市也相继推出相关政策支持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全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在这几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内各大城市的GDP中所占的比例和绝对利润值都在逐年增长,新增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和从业人数逐年增多,整个创意文化产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以北京市为例,2006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89.5万人,占全市GDP的10.3%,比2005年增长15.9%。2007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已达90万。截至2007年9月,北京市2006年12月挂牌的1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4687家,其中,挂牌后新入驻企业1101家。有需求才有市场,通过这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对文化创意的需求十分巨大,还远没有达到饱和,所以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对企业和从业来说还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全国各大城市根据自己的特点,都纷纷提出了适合本地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目标。例如,上海市提出了“创意产业化,产业创意化”的理念。在发展路径上,形成与历史建筑保护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使有形的高科技技术发展和无形人才创意力量的发挥相结合;南京市提出了“保护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风貌,传承六朝古都的历史文脉”,“使每一个人的创意都受到鼓励,使每一个好的创意都有市场化和产业化的机会,使每一个创业者都得到有力的制度保护和良好的政策扶持”的发展模式,着眼于培育创意、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法律保障和文化氛围;广州市提出了“要像抓汽车产业一样抓动漫产业”;深圳市提出了建设“创意设计之都”的目标,等等。一些城市还建立了各种创意产业的基地和园区,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环境。创意产业在宁波

宁波是一个具有发展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重要基础的城市,同时也有着规模化培育和发展创意产业的必要性。就宁波工业发展和制造提升而言,创意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高。宁波制造业已经开始从单纯的加工制造进入复合运营和品牌创造阶段,创意设计、产品创造是不可或缺的助推器。

发达的民营经济是宁波发展创意产业的一个最重要的基础。相比较而言,宁波由于民营经济的发达,民营企业的普遍,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创意产业巨大的企业规模和市场规模。一方面,众多的民营企业是创意产业的服务对象,是一个庞大的市场群;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自身也是发展创意产业的主体。现阶段,创意产业可以成为民营企业的重要投资拓展渠道,创意产业将带给宁波民营经济新一轮的发展机会和高潮;其次,以制造业领域的民营企业而言,其自身产品和经营发展已经从品牌经营时代发展到附加值复合经营时代,需要新的产品开发模式和新的经营创造方式,这实际上也是宁波民营经济和传统制造业创新转型的轨迹。在一定程度上,宁波以民营经济为基础的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提升,宁波新型工业化的成熟,宁波创新经济发展和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发展创意产业。

事实上,随着土地、能源等资源的日趋紧张,生产要素成本的上扬和环境保护压力的加大,包括宁波在内的每个城市,传统制造业的发展空间日益受到挤压。而创意产业依靠人才的创造力和积聚效应,无需占用太多的土地和资源,具有无污染、消耗物质能源少、低投入、高回报等特点。这样的产业无疑是宁波人现在和将来的必然选择。在国内外推进创意产业的热潮中,宁波人作了这样的选择,并开始迎头赶上。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创意产业的需要,同时借鉴北京、上海等城市的经验,宁波正在积聚创意产业,并构筑起新型的发展平台。

2008年8月18日,宁波首个LOFT创意园区——新芝8号创意园开园。厚重的大铁门、裸露的钢扶手、生锈的铁板幕墙、笨重的人字形屋架、废弃的轨道行车……这是有着50多年历史的宁波方向机厂的厂房,但机器的轰鸣声已经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一间间风格各异的工作室、画室、设计室,等等。

新芝8号由5幢风格各异的建筑组成,建筑面积5260平方米,投资200多万元,由宁波工贸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打造,是全国首个由国有资本打造的LOFT创意园。

现在,新芝8号已签约入驻企业11家,涉及工业设计、创意策划、品牌文化管理、文化创意与展示等多个创意产业门类。宁波美术馆陶艺工作室、清华美院设计工作室、余秋雨工作室等也先后入驻该园区。

在宁波创意产业这一块,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宁波三厂创意园区。

用钢管装饰的外墙,各具个性、富有创意的内部装潢,时尚、前卫的宁波三厂创意园区已聚集58家创意企业,成为宁波市集都市产业、设计创意、服务外包于一体的“LOFT”创意街区。

位于宁波江东宁穿路566号的宁波三厂时尚创意园区占地37亩,前身为“中国抽纱上海进出口公司三厂”。宁波新天盛投资有限公司在获得该地块的产权后,根据市政府“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业”的重大决策,对该地块进行了重新定位和改造,项目总投资额1.5亿元,于2009年6月完成改建。园区对外出租面积约2.2万平方米,其中配套面积为4400平方米,其中有一家“理想主义”餐厅。

据介绍,江东区东柳街道积极扶持该园区建设,在改造过程中,专门聘请了知名设计公司对原工业厂房的外立面墙进行了装修设计,以钢管、水管作为主要材料,突出其工业化的特点,将历史留存的元素注入国际“LOFT”的艺术内涵,创建低密度、低容积、花园景观式的办公街区。园区建成后,街道办事处帮助招商引资,并为企业申报相关扶持政策。据介绍,目前园区入驻率达100%,其中,文化创意类企业19家,涵盖装饰设计、服装设计等各个设计领域。目前,该园区已成为江东区服务外包示范基地,2011年,园区单位产出为1.97元/天·平方米。

再一个重要的创意产业基地是宁波市大学科技园。宁波市大学科技园是宁波市政府批准的科技创新基地,在其中设立创业产业基地(创e慧谷)具有积极的意义。园区位于镇海新城,东接镇海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南连宁波大学,西临329国道,北眺宁波机电工业园区。园区利用毗邻宁波大学、宁波工程学院等高校的科技优势,鼓励和支持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经济实体和各类科技人才兴办科研机构、创办企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创意产业、生物医药、光机电、新材料、精细化工和新产品开发领域,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科研成果、研发、中试、孵化、产业化体系和项目信息交流的集散中心。

到目前为止,宁波的文化创意园区大致可分为三个类型:第一类是政府部门牵头的工业设计街区和全市创意产业的高地——宁波市工业设计与创意街区;第二类是带有一定特色的楼盘,如镇海的创e慧谷、鄞州的128创新园、国家动漫游戏原创基地鄞州动漫馆、江北的“1842外滩”创意产业基地、财富创意港、慈城“天工之城”DIY街区,对入驻企业有一定的政策优惠;再一类是脱胎于旧式厂房的LOFT创意园,如新芝8号、江北的欧迅(宁波)都市产业园、江东的宁波三厂时尚创意街区等。

在这些创意产业基地的带动下,宁波的创意产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时尚文化产业,伴随着宁波国际服装节的一次次举办,正成为宁波创意产业的一支先锋力量,一种承前启后的时尚文化景观已然呈现在世人的眼前。

如今,宁波服装这一传统制造业,正向着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绽放出新的活力。进入“十二五”时期,宁波提出通过打造服装节、和丰创意广场、国际设计创意联盟三大公共平台,进一步促进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新出台的《服务业跨越式发展行动纲要》要求,坚持“高端、高效、高辐射”的发展方向和“国际化、市场化、集群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发展路径,构筑文化创意、休闲旅游、会展中介等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

越来越多的宁波服装企业正深刻感受着这种文化创意带来的新生机。目前,雅戈尔集团正从一家生产营销型向品牌型企业转型,从技术密集型向艺术创意型企业转身,力图把雅戈尔从服装工厂转型打造为“创意文化的艺术世界”,不断提高品牌服装的毛利率。

刚开业的和丰创意广场,也成为宁波工业设计展示、创作、交易的重要平台。太平鸟、菲戈等不少宁波服装大佬纷纷入驻,设立服装创意设计公司,让设计团队独立运作。菲戈集团总裁施云说:“这有利于服装设计团队更广泛地交流和学习,激发设计师的创意灵感和创意元素的采集,提升品牌创意设计的价值。”

从遮体御寒的必需品,到“人靠衣装”的消费品,服装已成为时尚的代名词。

然而,时尚是什么?“时尚就是一种创意”。在第十五届宁波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上,罗蒙集团总裁盛静生对记者坦言,“我们不能长期给外国人‘做嫁衣’,现在要告别OEM(贴牌加工)时代,迎接创意时代。”

全球价值链把产业升级细分为产品升级、工艺流程升级、功能升级和跨产业升级等四种方式。具体到服装产业层面,最关键的就是沿着服装产业的全球价值链,从加工代理、贴牌加工等低附加值环节,逐渐转向设计、研发、营销和品牌等高附加值环节。而其灵魂可概括为“创意”。

诚然,创意产业是个系统工程。“我们得提前谋划,服装行业往文化创意产业方向发展,这样品牌才有魅力。”盛静生说。思路一转变,创出新优势。罗蒙集团在第十五届宁波国际服装节上展示的主题“艺术与时尚”,大胆采用环保纸筒作整体背景,结合“文化创意提升品牌价值”理念,打造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展区,给人冲击力极强的视觉印象。

还有更多的宁波甚至中国服装企业,正在文化创意产业的感召下,意识到提高品牌附加值、提升品牌含金量离不开“设计”的力量。雅戈尔集团全新亮相的MAYOR、CEO、HANP等品牌,采集行业时尚前沿信息,吸收最新创意设计理念,明显有从“昔日的制造者”向“自主创意的品牌创造者”转型的迹象。太平鸟集团总裁张江平称:“这几年,太平鸟专注于研发设计,目前平均每天有十几个款式推出,平均一年要推出4000多个款式。为什么能行?因为自主创意研发团队力量比较强。”

确实,服装产业不同于其他产业的重要特点在于:对创意和设计的要求非常苛刻。中国包括宁波服装产业的升级,必须以提升创意和设计能力为根本,不能停留在OEM上面睡大觉,而要掌握全套生产、技术、管理、营销、品牌、设计、创意、文化等环节,并不断从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向高端环节攀升,迎接创意时代的到来。

正如著名营销学专家、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博士所言:“当前,宁波服装产业向中西部、海外地区的空间转移,是资本实现最大利润诉求的不可逆转的潮流。而进军文化创意产业,宁波服装业才能最终实现自主技术创新基础上的自主品牌突破,进入品牌‘3.0时代’。”

第十五届宁波国际服装节把主题定为“创意宁波、霓裳东方”,表达了对宁波时尚创意产业的更大希望。

未来的宁波创意产业将走向何方?《宁波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为人们描绘了一幅“十二五”时期宁波市文化发展的美好蓝图。《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宁波文化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宁波文化软实力在全省和国内同类城市位居前列,文化在城市综合竞争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实现“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跨越。这一目标的提出,是宁波市“文化大市”建设到一定阶段的延续,是对《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关于文化建设目标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对今后宁波市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体现了与中央和省委关于文化建设工作的新部署的高度统一,也反映了今后推动宁波市文化建设的决心和动力。

自2000年提出建设文化大市目标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文化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和全局性工作摆上重要位置,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扎实推进。10多年来,全市文化自觉不断提高,文化事业活力不断增强,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加快,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特别是党的十七大召开后,市委、市政府站在时代和全局的战略高度,着眼于增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领,遵循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着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使宁波市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为进一步建设文化强市,《规划》在明确发展目标、发展思路的同时,对今后五年推动文化强市建设提出了九个方面的主要任务:一是先进文化引领;二是文化民生建设;三是新闻传媒发展;四是文化产品创作;五是文化体制改革;六是文化产业升级;七是对外文化交流;八是文化人才支撑;九是文化发展政策。

为完成文化强市建设任务,宁波市将重点实施文化发展“1235”工程(以下简称“1235”工程):在“十二五”期间着力打造10个文化发展集聚区,培育20个重点文化品牌,建设30个重点文化项目,扶持50家重点文化企业。通过今后五年实施“1235”工程建设,建立和完善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形成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不断提升宁波市的文化软实力,推动宁波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第二章 行业文化名片——红帮

在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期,一批宁波裁缝率先掌握了做西服的技术,给当时来中国的外国人(当时国人称外国人为“红毛人”)做西服,这批工匠被称为“红帮裁缝”。“红帮”在百年传承中,扮演着中国近现代服装业开拓进取的重要角色,积淀了“敢为人先、精于技艺、诚信重诺、勤奋敬业”的思想底蕴,已经成为“新红帮人”乃至整个中国服装业的文化灵魂。

一、红帮的形成、发展及历史贡献

(一)红帮的形成和发展老“红帮”一把剪刀闯天下

近代和现代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重要时期。这段时期国人的服装开始从峨冠博带的袍服逐渐演变为轻便实用的西式服装。在这个变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裁缝群体,他们顺应历史潮流,突破传统模式,致力于西服研制,培养专业人才,为中国近现代服装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们就是开一代服饰新风的宁波“红帮裁缝”。

红帮裁缝发轫于清末民初。在老上海,红帮指的是主要为西方人服务的行业,尤其是服装制作业。由于当时的人们习惯于称呼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为“红毛”,于是,为“红毛”缝制服装的人,或者为国人缝制西式服装的人便被称作“红帮”了。漂泊异乡

19世纪末期,宁波民间便流传着裁缝、厨工、理发师的“三把刀”(剪刀、菜刀、剃头刀)。当时许多宁波人为谋生,纷纷离乡背井外出寻找活路。奉化剡江、金溪两岸的江口、王溆浦、前江、南渡一带以裁缝营生者最多。他们或三五成群,或单门独户用一把剪刀、一把市尺、一柄熨斗及针线粉团打上包袱,历尽艰辛向外闯荡,大都流向沿海一带城市如宁波、上海、南京、青岛、天津、哈尔滨等,有的还转向朝鲜、日本、中国香港及东南亚等地,为人裁布缝衣。红帮的崛起离不开宁波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由于宁波的重商、惠商观念以及后来产生的“工商皆本”思想根深蒂固并成为一种传统,使原本“穷家难舍,熟土难离”的农民、乡间工匠开始揖别故乡,四出探寻新的生活出路。

宁波人学习掌握西服制作技艺是从日本开始的。据1921年出版的《上海总商会月刊》记载:清嘉庆年间,鄞县姜山孙张漕人张尚义,学了裁缝手艺没法糊口,被迫改行在渔船上帮厨烧火。一次,因遇海难,渔船漂至日本横滨,被当地水兵救起。在举目无亲的异国他乡,张尚义凭借裁缝手艺,寄居码头靠修补救生衣度日。他看到港区内有不少俄国渔民和荷兰客商都穿西装,就趁补衣之机,将洋人的西装拆开,做成样板,学习裁制。成为制作西服的高手之后,张尚义回乡把儿子也带去了日本,父子俩一起在横滨创立了“同义昌”西服店,后来,又在东京、神户开设了分店。由于生意越做越大,于是张尚义多次从横滨返回故乡,带着奉化江畔的宁波人,一批接一批东渡日本,经营裁缝生意。旅居日本的张肇扬,是孙张漕张氏的第四代传人,现在东京帝都饭店和横滨山丁汀开洋服店。另据《奉化县志》、《上海总商会月报》、《上海市大观》等文献所载,奉化江口前江村的江良通、王溆浦村的王睿谟等也曾相继东渡扶桑,学习掌握制作西装技艺。在上海市档案馆保存的1928年宁波旅沪同乡会会员题名录中,旅居日本,在横滨、东京、神户等地洋服店供职的宁波裁缝有15人。横滨中华街的“隆新”洋服店,原名“隆兴”,是历经四代人经营的一家百年老字号,创始者为镇海人刘忠孝。“隆兴”在日本颇有影响,曾为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大平正芳等要人制装。当年的“隆兴”还是宁波红帮裁缝在日拓业的一个联络站。从上海和宁波启程的红帮高手踏上日本国土时,都是先在那里歇脚、聚首、中转、交往,解决立足问题,然后继往开来,开创新一轮事业。扬名上海

鸦片战争后,外国列强为瓜分中国,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于是,诸多大使馆、领事馆、租界、商埠、办事处、洋行等海外的机构或团体登陆中国。1843年11月,襟江带海、拥有开阔腹地的上海对外开埠,逐渐成为东方大都市。一时间,远涉重洋、西装革履的欧洲人猛增。与此同时,国内的洋行买办、银行高级职员、富家子弟、社会名流等追随洋人的时尚,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西装热”。

宁波自从辟为通商口岸以后,风气开放较早,又与上海近在咫尺,这股“西装热”自然影响到了宁波。《鄞县通志》记载:“海通以外,商于沪上者日多,奢靡之习,由轮船运输而来……往往时式服装,甫流行于沪上,不数日,乡里之人即仿效之,有莫之能御矣。”

宁波地狭人稠,尤其是红帮发祥地鄞奉一带,人口增长造成的人与有限自然资源的矛盾更加突出,所以宁波人一向有到上海谋生的传统。“西装热”给聪明能干的宁波裁缝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他们纷纷涌入上海滩,经营的西服店号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从1896年奉化人江良通在钜鹿路开设上海第一家西服店“和昌号”起,到1950年的50余年间,上海的西服店多时候达710余家,而宁波人开的就有420多家,占总数的60%。1910年,奉化江口王溆浦人王才运挥洒大手笔,与两位同乡合股,在上海最繁华的南京路(今南京东路)与虞洽卿路(今西藏中路)交汇处(现上海“一百”位置),开设了当时最豪华的三层十间门面的“荣昌祥”呢绒西服号。经精心经营,使“荣昌祥”成为上海滩名气最大、服务最完善、信誉最可靠的专业服装店,王才运本人也被推选为南京路商界联合会会长和上海各马路商界联合会副会长。声名远播

宁波红帮裁缝在申城创业的同时,也把目光投向了同属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宁、苏、锡、常等城市。例如,苏州最早的西服店是1879年宁波人李来义开设的“李顺昌”西服号,“李顺昌”所在的天赐庄也成了苏州西服业的起源地。后来,李来义的两个儿子又分别开设了南京“李顺昌”和扬州“李顺昌”。时至今日,南京“李顺昌”仍打着当年的旗号,是南京乃至江苏省的百年名店。

鸦片战争后,广东与宁波开禁较早,在天津与外国通商之前,广东与宁波两帮就不断从海路赴津。宁波裁缝凭借宁波帮在天津的根基,早在19世纪末就在那里悄然兴起。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当时中西裁缝聚居地“小白楼”,宁波的红帮裁缝红极一时。小白楼的“江厦里”,居住着西服高手何庆锠等上百个红帮裁缝,以致天津人后来将江厦里称为“裁缝里”。

1905年,哈尔滨正式开埠,大量外国侨民尤其是俄国人纷纷涌入。从那时起,善于抓住机遇的宁波裁缝便从上海到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到中俄杂居的海参崴……当年,在海参崴的中国街上,裁缝基本上都是宁波人。

1906年,鄞县姜山人李玉堂在北平王府井开设了新记西服行,10余年后一跃成为京城最著名的西服店,曾为许多名人和许多国家的领事馆人员制装。据北平市商会西服公会的有关档案记载,当时北平全市入会的西服店共22家,其中宁波人开办的18家。红帮进京后,引发了款式创新、面料创新、工艺创新和店堂创新,创建了一批享誉京城的老字号。

宁波红帮裁缝在“九省通衢”的武汉,在兰州、西宁、乌鲁木齐等西部地区,在港澳台和东南亚地区,都获得了成功的拓展,取得了非凡的业绩。此外,在山东的济南、烟台、青岛、威海,湖南的长沙,以及四川、重庆等地也发现有红帮裁缝七八十年前的创业足迹。五个第一

中国第一套西装。1904年,红帮裁缝王睿谟花三天三夜时间飞针走线为我国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徐锡麟全手工缝制了一套西装,成为我国服装界的一个创举。

第一套中山装。1905年,孙中山先生在横滨组织同盟会。宁波裁缝根据孙先生的意愿,以日本士官服为原型,改制设计了早期的中山装。虽然这套中山装不同于后来的形制,却迈出了中山装成为“国服”的第一步。1916年孙中山慕名来到王才运开办的“荣昌祥”西服店,要求以士官服为基样,改制成直翻领、四贴袋、五粒扣的新式服装。王才运操刀裁剪制作,不上三天即告完成。这件衣服令孙先生非常满意,并被后人称为“中山装”,誉为“国服”。

第一家西服店。创办人江良通于19世纪后期东渡日本学艺,在横滨与开西服店的宁波老乡经常探讨制作西服的技艺,1896年学成回国后在上海静安寺路407号开设“和昌号西服店”,这是华人在上海开设的首家西服店。

第一部西服理论专著。作者顾天云,1883年出生于鄞县下应。他15岁在上海学裁缝,满师后东渡日本,在东京开设了“宏泰”西服店。数年后,顾天云远渡重洋,先后考察了欧美十多个国家。通过遍搜图册,拜访名师,总结新的成衣技艺和经营经验,1933年,他在上海编写出版了中国第一部西服理论著作——《西服裁剪指南》。

第一家西服工艺学校。在顾天云的协助下,上海市西服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王宏卿等,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西服工艺职业学校。王宏卿在担任上海市同业工会理事长时,殚精竭虑,为西服事业的发展尽心尽责。他多方奔走、协调,并在同业公会中集资,在宋公园路开办了上海市西服职业学校,学生由同业公会内每个会员企业单位保送。学生免费学习,学费由保送会员单位支付,使学员一心一意学好西服技术。该校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培养出50多位西服技工,促使全行业西服制作技术更上一层楼,对培养西服业专业人才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技艺精湛

红帮裁缝在17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西服制作的“四个功”、“九个势”和“十六字标准”,成为中国缝制西服的经典。

1.“四个功”:即刀功,手功、车功、烫功。“刀功”是指裁剪水平。“手功”是指在一些不能直接用缝纫机操作或用缝纫机操作达不到高质量要求的部位,运用手上工夫进行针缝,主要有扳、串、甩、锁、钉、撬、扎、打、包、拱、勾、撩、碰、搀等14种工艺手法。“车功”指操作缝纫机水平,要达到直、圆、不裂、不皱、不拱。“熨功”指在服装不同部位,运用推、归、拨、压、起水等不同手法的熨烫,使服装更适合体型,整齐、美观。

2.“九个势”:是指胁势、胖势、窝势、凹势、翘势、剩势、圆势、弯势、戤势。如袖笼山头必须做到圆顺,袖子要做成有弯势,后背要有戤势使两手伸缩方便,止口要有窝势,不向外翘,前胸要有胖势,肩头要有剩势等。

3.“十六字标准”:即“平、服、顺、直、圆、登、挺、满、薄、松、匀、软、活、轻、窝、戤”。“平”是指成衣的面、里、衬平坦、不倾斜、门襟、背衩不搅不豁,无起伏。“服”指成衣不但要附合人体的尺寸大小,而且各部位凹凸曲线与人体凹凸线相一致,俗称“服帖”。“顺”指成衣缝子,各部位的线条均与人的体型线条相吻合。“直”指成衣的各种直线应挺直,无弯曲。“圆”指成衣的各部位连接线条都构成为平滑圆弧。“登”指成衣穿在身上后,各部位的横线条(如胸围线、腰围线)均与地面平行。“挺”指成衣的各部位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