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实用问答(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6 05:13:48

点击下载

作者:仇万山

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儿童保健实用问答

儿童保健实用问答试读: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健康的重要性,并开始关注健康和保健。只有拥有健康,才能更从容地生活,也才能享受更高品质的生活。

就像幼苗需要精心的呵护,儿童的健康需要更多的关注。由于儿童的各个器官还没有发育完善,各系统功能也没有成人那么成熟,所以很多方面不同于成人,免疫力较差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因此,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易成为各种疾病侵扰的对象。一旦生了病就免不了要求医问药,如果家长们能自己掌握一些相关保健知识,想必会从容和方便许多。为此,我们组织了几位长期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儿科医生来共同编写这本书,他们个个经验丰富,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了然于胸,对一些疑难病例也有独到的见解,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还有着很好的人文精神和科普情怀。

本书几乎涵盖了儿童保健所有的常见问题,内容丰富,既有成熟的理论支撑,也有编者多年经验的分享,希望能为各位家长提供切实的帮助,同时达到预防和配合治疗儿童常见疾病的目的。

本书以问答形式写作,突出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相关问题,深入浅出,简洁凝练,适应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便于读者阅读和查找相关内容。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原南京军区卫生部崔宝善副部长的关心和指导,在此表示感谢。也谢谢参与编写的各位同仁,有机会合作是缘分,也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最后,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和疏漏之处,还请同行专家和读者朋友们指正。仇万山2016年元旦于上海江湾第一章新生儿护理1.正常新生儿有哪些特征

疑问:正常的新生儿是什么样子的?

解答:足月新生儿出生体重为2500克以上,身长47~52厘米,头围33~34厘米,外观头大、躯干长、四肢短。非特异性免疫力不足,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差,胃酸分泌少,细胞免疫功能不完善。一旦受感染,易扩散并导致败血症。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带着喜悦的心情与好奇的心理,年轻妈妈们会提出各种关于新生宝宝的问题。

一般来说,足月新生儿出生体重为2500克以上,身长47~52厘米,头围33~34厘米,胸围比头围小1~2厘米,外观头大、躯干长、四肢短。出生后立即开始呼吸,每分钟约40~60次,节律不规则,因为呼吸中枢未发育成熟,呼吸肌力量较弱,但会逐渐改善;心跳每分钟120~160次;体温有波动,刚出生离开母体后体温明显下降,以后恢复至36~37摄氏度之间,由于体温中枢的调节功能差,易受外界影响,室温最好保持在20摄氏度左右,如室温过高会引起脱水热,太低容易导致新生儿硬肿症。

新生儿大脑皮层兴奋性低,睡眠时间长,一昼夜约需睡18~22小时,睡眠时间不足或过于烦躁兴奋则有可能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新生儿期会有特殊的神经反射,如觅食反射、吸吮反射、吞咽反射、拥抱反射等,当发生颅内出血或神经系统损伤等疾病时这些反射会消失,出生后3~5个月这些反射应该自然消失。提前消失或延迟消失都有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需要进一步检查。

新生儿消化系统的特点是胃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较弱,而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强,易引起溢乳或呕吐。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左右会排出胎粪,呈稠糊状,墨绿色,2~3天后胎粪排完,转为黄色粪便。如出生后24小时不排出胎粪,应该检查是否患先天性肛门闭锁。

新生儿皮肤上会覆盖一层灰白色的胎脂,可以保护皮肤,并会逐渐自行吸收,不必用力擦去,因此需要妥善保持皮肤清洁。

新生儿上颚中线处和牙龈上常有黄白色小斑点,称为“上皮珠”,俗称“马牙”;口腔两侧颊部各有一个较硬的脂肪隆起,是“脂肪垫”,俗称“螳螂嘴”。这些部位可以有助于新生儿吸吮。民间有“挑马牙”“割螳螂嘴”或用黑布擦掉等陋习,千万不要这样做,因为容易引起败血症。

新生儿非特异性免疫力不足,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差,胃酸分泌少,杀菌力低,白细胞吞噬能力低下,血清补体成分少,且杀菌、溶菌及灭活病毒的能力较差。而自身特异性免疫功能未成熟,只通过胎盘和母乳获得一些来自母体的抗体,对麻疹、白喉等传染病只有短暂的免疫力,免疫球蛋白都处于低水平,细胞免疫功能不完善,故新生儿一旦受感染,易扩散而导致败血症。因此预防新生儿感染极为重要。2.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现象

疑问:新生儿特殊的生理现象有哪些?

解答:宝宝出生后,做妈妈的欣喜地日夜看着宝宝,往往会发现一些难以理解的现象,但这些现象有很多却是正常的,常不需要特别的处理。

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约90%的宝宝会出现皮肤及巩膜微黄。正常情况下,7~10天后会自行消退,早产的宝宝可延迟至第3~4周才消退。在此期间,宝宝一般情况良好,不伴有其他症状,这称为生理性黄疸。这是因为宝宝在母亲子宫内需要大量红细胞输送氧气,而出生后由肺泡给机体提供氧气,所以多余的红细胞被破坏,产生了过量的胆红素,而此时的肝脏功能尚未健全,无法排泄胆红素,于是胆红素堆积在血液中,引起皮肤及巩膜黄染。少数宝宝生理性黄疸指数过高,也需要进行照蓝光等处理。

生理性体重下降:宝宝在出生后3~5天内体重会一过性下降,一般会比出生体重减少4%~7%,不超过10%,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出生后要排出胎粪和小便,而刚开始经肺呼吸和皮肤蒸发会丢失一些水分,加上刚出生的宝宝食量较小,母亲的乳汁分泌不足,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就会导致孩子体重暂时下降。当然如果体重丢失过多、持续时间过长需加强喂养并引起重视。

乳房肿大:这种现象发生在女婴较多。出生2~3天的宝宝乳房的乳头可摸到较硬的肿块,甚至可以流出乳汁样液体,这令一些家长紧张不安。其实这是因为宝宝在母体内接受了妈妈的雌激素、催乳素,这是暂时现象,一般2~3周会自然消失,切不可用力挤捏,以免造成局部感染,导致严重后果。

假月经:少数女婴在出生后5~7天会出现外阴膨胀,尿布上有少许血液。看到这种现象请不要慌张,这也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称为“假月经”,与宝宝体内雌激素水平的高低有关,持续1~3天后会自然消失,无需特殊处理。

胎记:在新生儿的骶尾部、臀部、背部常可看到灰蓝色或青色的斑块,称为胎记,医学上又称为色素痣,俗称蒙古斑。其形状不一,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压之不褪色。不需要治疗,可自行消退,消退的时间不定。

新生儿红斑:出生1~2天内,宝宝的皮肤受到刺激或受压后发生充血,形成许多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红斑,一般持续1~2天后逐渐消退,偶有糠皮样脱屑,也无需特殊处理。

粟粒疹:常见于宝宝的鼻尖,主要是因为皮脂腺分泌不通畅,形成黄白色针尖大到粟粒大小的小点,可以高于皮面,但周围没有红晕,一般无需治疗,会自然消失。

眼分泌物多:宝宝出生后鼻泪管下端出口被一层薄膜封闭或由于上皮细屑阻塞鼻泪管,造成鼻泪管不通,进而使得宝宝的眼泪分泌较多。一般3~4周鼻泪管会自行破裂,使鼻泪管通畅。如果宝宝的眼睛分泌出脓性分泌物,那就是不正常的,需要及早到医院治疗。3.喂母乳,好处多

疑问:都知道母乳好,那母乳到底有哪些好处呢?

解答:婴儿的喂养分为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其中,纯母乳喂养最佳,既益于母亲,又益于孩子。

母乳喂养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母乳营养丰富,蛋白质、脂肪、糖的比例(1︰3︰6)适当,乳清蛋白多而酪蛋白少,易被消化吸收,含不饱和脂肪酸多,乳糖含量高,可促进肠道乳酸杆菌生长。母乳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如锌、铜、铁、碘等,母乳喂养的婴儿对铁的吸收率高于牛乳喂养者的5倍,故母乳喂养发生贫血程度轻。另外,母乳的钙、磷比例(2︰1)适宜,钙更易吸收,母乳喂养的宝宝较少发生佝偻病和低钙血症。

第二,母乳中含多种抗体、淋巴细胞、白细胞、吞噬细胞等,有益于提高宝宝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第三,母乳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必需氨基酸、乳糖、不饱和脂肪酸、磷脂、牛磺酸等,是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重要物质。

第四,母乳是无菌食品,温度适宜,随时可以哺育,喂养方便又经济,免去了配奶、煮奶、洗涮消毒奶具等麻烦。

第五,母乳喂养可以很好地增进母子间的感情,有利于宝宝的神经系统和智力发育。据调查,分娩后不能母乳喂养并未得到母亲亲自抚育的孩子罹患“自闭症”的几率会增高。

第六,母乳喂养有益于母亲产后健康,宝宝吸吮乳头可促进子宫恢复,减少产后出血。哺乳期会推迟排卵和月经复潮,不易怀孕。而且,坚持母乳喂养的母亲较少发生乳腺癌、卵巢癌等。

第七,母乳喂养对早产儿尤为重要,母乳的营养价值和生物学功能更适合早产儿的需求。母乳中的某些成分对小肠的成熟起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减少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率,影响早产儿的健康和远期的预后。

另外,要想做好母乳喂养,还要了解母乳。

母乳分为初乳、过渡乳、成熟乳和晚期乳。母乳最大的特点就是其成分与宝宝的发育同步变化。

初乳赛黄金:产后7天内的母乳称为初乳,呈淡黄色、质稠、量少(每天分泌10~40毫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较少,能满足初生宝宝所需要的全部营养,还含有大量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IgA)和吞噬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这有助于新生儿呼吸道及消化道防御病菌入侵,提高宝宝的抵抗力。因此,不管以后是采用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都必须将初乳喂给宝宝吃。初乳还有特别的缓泻作用,可以刺激婴儿排出胎粪。

过渡乳:出生后7天至满月内母亲分泌的乳汁称为过渡乳,脂肪含量高,蛋白质与矿物质含量有所减少,可以提供更多的热量。

成熟乳:出生后2~9个月内母亲分泌的乳汁称为成熟乳。脂肪含量较高,蛋白质、矿物质含量进一步减少。

晚期乳:10个月后母亲分泌的乳汁称为晚期乳,其量及各种营养成分较前减少。

前奶和后奶:前奶是指每次哺乳开始时的乳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乳糖、维生素和水分;后奶是每次哺乳后期时产生的乳汁,含有的脂肪较多,可以提供婴儿较多的能量。4.新妈妈要知道这些喂母乳的讲究

疑问:第一次做妈妈,生怕做错了,怎么喂母乳才能不失误呢?

解答:要保证母亲身体健康,学习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正确的喂养方式。

喂奶时间与次数:提倡母婴同室,按需哺乳。出生后半个小时就可以给孩子喂奶了,及时让宝宝与母亲肌肤密切接触,尽早开奶,半个小时内让宝宝吸吮第一口母乳,既可预防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又可促进母乳分泌。按需哺乳有利于宝宝生长发育和营养补给。对未满月的宝宝,每隔2小时左右喂1次,满月后的宝宝可以每隔3小时喂1次奶,夜间可以减少1次喂奶时间,慢慢地养成按时吃奶的习惯。每个婴儿各不相同,因为每一个婴儿都有自己的需要和食量。

喂奶的姿势:喂奶的姿势有坐位和卧位两种,一般采用坐位,可避免宝宝被奶呛着,夜间可采用卧位喂奶。母亲用手指夹住乳房的前部,将乳头连同乳晕大部分放入宝宝的口中,使宝宝的嘴里塞得满满的,有利于宝宝靠牙床对乳头挤压而吸吮到乳汁,光靠叼住乳头吸吮是不可能吸到乳汁的。吸吮完一侧再换另一侧乳房,尽可能把两侧乳房都吸完。若未吸完,应用吸奶器把剩余乳汁吸干净,防止乳汁在乳房内积存而引起急性乳腺炎。宝宝吃完奶后,把宝宝抱直,上身靠在妈妈的肩部,轻拍背部,让宝宝打嗝,把吞入胃内的空气排出来,这样可以减少吐奶。如果选择坐位,一定要确保姿势舒服,可以用垫子或者枕头支撑着胳膊和背部;躺在床上卧位喂奶也很好,尤其适用于最初的几周和夜间。侧身躺着,轻轻地将宝宝的头和身体搂在身边,托起上身和头部,让宝宝够得着乳头。

学会抱宝宝:将宝宝搂抱在臂弯中,让他的头躺在手臂的弯曲处,手托住他的背部和臀部。绝不要弯腰或者用力向前探身以将乳头送入宝宝的口中,如果够不着可以垫个枕头,然后再将宝宝和枕头一起放到膝上。

最初的接触:宝宝一出生就让他开始接触乳头,这对母亲和婴儿都有好处。如果产妇住在医院里,可以在分娩室里就要求把孩子放到自己的胸前,这样做有两个重要的原因:第一,吸吮会自然引起催产素分泌,这种激素可使子宫收缩,促进分娩后尽快将胎盘娩出;第二,吸吮还会在产后立刻使母子间建立起一种亲密的关系。顺便说一下,妈妈不必担心宝宝会呛着。宝宝天生的吸吮反射很强,而且一出生就会吞咽。

觅食反射:开始喂奶时,应将宝宝抱在臂弯里,轻轻地拍打宝宝靠近乳房的一侧脸颊,以引起觅食反射。让宝宝学会寻找妈妈的乳头并会立刻转动头部,张开嘴巴,然后快乐地用嘴唇嘬住乳晕部位,开始吸吮。许多宝宝先舔舔乳头,然后才将乳头放进嘴里,这样会有助于刺激乳房,促进乳汁分泌。

乳汁释放反射:宝宝吸吮乳头的时候,脑垂体会受到刺激而分泌催乳素和催产素。催乳素能刺激乳腺分泌乳汁;催产素则将乳汁输送到乳晕后面的乳汁存储处。这一过程在几秒之内就能完成,俗称“下奶”,也就是乳汁释放反射。乳汁足够的妈妈能强烈地感受到这种反射,只要看到宝宝或听到他的声音,这种反射就会发生了。5.母乳喂养的常见问题

疑问:母乳喂养有哪些常见问题?

解答:新手妈妈对母乳喂养充满疑问,常见的问题有:母乳是否充足,宝宝体重增长多少才是正常,母乳喂养的宝宝是否需要额外补充水分和维生素,乳头又胀又痛怎么办?下面我们一一道来。

第一,母乳是否充足。

新手妈妈常常困惑的问题是自己的母乳是否充足,怎么刚喂完没多一会儿,宝宝又想吃了,是不是需要额外添加一顿奶粉。判断母乳是否充足主要看以下3点:首先,看宝宝的尿量。宝宝在出生前3天小便可以偏少,和宝宝的肾脏还没有完全工作有关。3天后,宝宝每天的小便至少为4~6次,每次的量较多。其次,看宝宝的大便。宝宝在出生后第1周,大便由墨绿或黑色的胎便逐渐转变为金黄色稀便。宝宝大便的转变越早,说明妈妈母乳的奶量越多。在出生后第1个月,宝宝每天会有2~3次黄色的稀便。因为母乳具有缓泻的作用,常见每次喂奶中或喂奶后宝宝都有大便。最后,看乳房的充盈。每次喂奶前,妈妈都有乳房的充盈感或者漏奶。妈妈可以观察宝宝是否有吞咽,喂奶后是否容易安抚,这些都可以判断母乳是否充足。

第二,宝宝体重增长多少才是正常。

宝宝体重的增长也是母乳是否充足的指标。新生宝宝在出生后1周体重是减少的,通常减少4%~7%,一般不超过10%。从第2周开始,平均每周体重增加150克左右,在出生后半年内,体重增长每月为500~1000克。到3个月左右,宝宝的体重为6千克左右,而1岁时体重为10千克左右。

第三,母乳喂养是否需要额外喂水,是否需要补充维生素。

母乳喂养时不需要额外给宝宝喂水,因为母乳水分含量充足,母乳的分泌还会根据宝宝的需要自我调节。人工喂养时需要给宝宝补充额外的水分,因为奶粉的渗透压较高。母乳内维生素D的含量低,所以在纯母乳喂养时,从出生的第1天起,就可以给孩子补充维生素D。

第四,乳头又胀又痛。

大多数妈妈特别是新手妈妈都有乳头疼痛的体验。乳头疼痛在前几周明显,等保护性角质层形成后,乳头的敏感性下降,疼痛就会缓解。如果乳头出现流血或是开裂,需引起重视,常是由于宝宝的吸吮姿势不正确所致。处理方法包括:摆正宝宝的体位,而在乳头严重受伤的情况下,可以暂停母乳喂养,促进其恢复,但在停奶期间,还是需要维持泵奶,以维持泌乳。

另外,乳腺在产后1周内还会出现充血,导致乳腺皮肤温度高,乳腺增大。处理的方法包括:冷敷减轻乳腺组织的水肿,手工挤压乳汁或压迫乳晕使得宝宝更容易吸吮,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应用药物来缓解疼痛。

如果在乳房出现肿块,或是在哺乳后乳房仍不能变软,可能会发生乳腺炎。要想预防乳腺炎的发生,可以穿着宽松的胸罩,不要穿过于紧身的衣服,不哺乳或是延迟哺乳时需要吸出奶汁。

一旦发生乳腺炎,应用患侧乳房频繁地哺乳或是泵奶,在喂奶前反复热敷乳房,哺乳时可以将宝宝的下颚朝向患侧达到最大的吸吮压力,促进乳汁的排空。6.哪些疾病不能母乳喂养

疑问:哪些疾病不适合母乳喂养呢?

解答:其实,大部分的母亲都能亲自用乳汁哺育孩子。但是,当母亲患有活动性肺结核、艾滋病、急性乳腺炎、急性传染病时,暂时不要哺乳,待疾病治愈后才可以哺乳。

小欣最近刚做妈妈,但是她高兴不起来,因为她自己是乙肝大三阳患者,虽然最近她检查出肝酶都是正常的,但是她非常担心乙肝病毒会通过母乳传播给宝宝。她很想给自己的宝宝喂母乳,所以她来咨询:乙肝妈妈是否能给宝宝喂母乳呢?实际上,小欣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并不是母乳喂养的禁忌证,只要宝宝出生后及时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那就是安全的。母乳喂养的禁忌证主要有以下几条:

第一,患有活动性肺结核的妈妈应该与宝宝分离,并进行治疗。在治疗时,可以持续泵奶,保持泌乳量。一旦妈妈可以与宝宝接触,就可以开始喂养。

第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阳性的妈妈应该避免母乳喂养。

第三,由于母亲服用的许多药物可以渗透到乳汁中,通过喂奶进入宝宝体内,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因此,哺乳的母亲一定要注意服用的药物是否会影响到宝宝,不要使用氯霉素、四环素和磺胺类药物,以及阿托品、苯妥英钠、地西泮等药。如母亲长期服用四环素,就会使宝宝长出来的牙齿变成黄色。

第四,急性传染病如急性期如水痘等,需要暂停母乳喂养。

第五,如果乳头有疱疹,应暂停母乳喂养,因为哺乳可能会将疱疹病毒传染给宝宝。

第六,宝宝如果患有半乳糖血症,也需要停止母乳。半乳糖血症是一种少见的遗传代谢病,因为不能代谢母乳中的乳糖,所有不能母乳喂养。母乳喂养会使宝宝体内不能代谢的垃圾逐渐增多,导致宝宝出现神经损伤,甚至危及宝宝的生命。

那么,哪些疾病不需要停止母乳喂养呢?

第一,母亲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宝宝在出生后需要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以及乙肝疫苗来降低感染的危险性。

第二,丙肝病毒一般不能通过乳汁传播,若母亲患丙肝,是可以给宝宝喂奶的。

第三,如果母乳中有巨细胞病毒(CMV),会使早产儿感染CMV的风险增加。但足月儿抵抗力较早产儿强,不需要停止母乳喂养。

第四,当母亲患有心脏病、慢性肾炎、慢性气管炎、糖尿病等疾病时,一般可以给宝宝喂奶,当体力不行再考虑停喂。

第五,母乳性黄疸不是母乳喂养的禁忌证,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有效的母乳喂养可以促进肠道蠕动,从而有效促进胆红素的排出。

第六,母亲患感冒发热仍可哺乳,但母亲必须戴口罩,以免将病毒传染给宝宝。哺乳母亲要生活规律,不要过度疲劳,保证足够的睡眠,保持精神愉快,不要过多地忧虑、生气、吵架。多吃些高蛋白和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的食物,如鱼、鸡、蛋和新鲜蔬菜水果等,多喝汤,禁烟酒,这样才有利于乳汁的分泌,保证母亲有足够的乳汁来哺乳宝宝。7.如何做好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

疑问:什么是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怎样做好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

解答:母乳喂养不足时,需要添加牛乳或其他代乳品喂养,称为混合喂养;而单纯牛乳或奶粉喂养称为人工喂养。无论是混合喂养,还是人工喂养,都要注意合理安排喂养的时间和次数。

邻居的孩子吃奶时哭闹不安,后发现口腔黏膜上出现了白色膜状物,经医生诊断是患了“鹅口疮”。仔细了解后,得知他们每次喂奶的奶瓶和奶嘴从未煮沸消毒过,仅用开水烫烫。结果奶具内生长了白色念珠菌——这是一种真菌,广泛存在于生活环境中,在气温和湿度适宜的情况下生长迅速,会污染宝宝的奶具。严重者会引起真菌性肠炎,甚至危及生命。

混合喂养要合理安排时间和次数,可根据母乳的多少选择母乳和牛乳“交替喂养”,或牛乳“补授法”,即先喂母乳后以牛乳补充。母乳太少时可以采取白天喂牛乳,晚上喂母乳的方法。总之,尽量坚持喂母乳至少4~6个月。

有些母亲因疾病或其他因素无法做到母乳喂养,则采用牛乳或其他动物乳喂养孩子。这种情况下,可选用合适的配方奶粉,市场上可以买到适用于不同月龄孩子的奶粉,如早产儿奶粉、婴儿奶粉、幼儿奶粉等,也有适合过敏体质宝宝的深度水解蛋白奶粉。奶粉在制作过程中会进行杀菌,易于保存,其中的蛋白质、脂肪乳糖等营养素与新鲜牛乳基本相同,有些添加了维生素、微量元素或核苷酸、胡萝卜素、牛磺酸等,以期尽量接近母乳的成分,满足不同孩子的需要。但是奶粉无论如何也不能与母乳相媲美。

不要经常更换奶粉的品牌,每次不要购买太多,保证奶粉的新鲜;在调兑奶粉时要注意手和用具的卫生;喂奶前试温度,滴几滴于手腕内侧以不烫手为合适;喂奶时奶嘴孔的大小要合适,奶嘴内充满奶液,以保证宝宝在吃奶时不会吞进大量空气而引起吐奶。用过的奶具要清洗干净后煮沸晾干,以备下次再用。

在新生儿期,无论是母乳还是人工喂养,都不需要添加辅食。母乳及牛乳能够满足宝宝的需要,而此阶段宝宝胃肠道的淀粉类消化酶不足,无法分解消化淀粉食物。有些家长认为米粉厚实耐饥,习惯于晚上给宝宝加顿米粉,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

早产儿与足月儿相比,肠道发育不成熟,喂养耐受性差,需要从微量喂起,缓慢增加奶量。早产儿母乳喂养重要性尤为重要,母乳可以大大降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率。如果早产儿母亲无母乳或因为其他各种原因,可以从早产儿奶喂起,早产儿奶的能量较高,可以保证早产儿的增长速度。早产儿在出生后有追赶生长期,如果体重增加过快,可以更换为早产儿出院后奶粉或是足月儿奶粉喂养。8.新生儿局部护理

疑问:如何做好新生儿的局部护理?

解答:宝宝出生后,需要父母做的事情很多,护理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口腔、眼部、脐部等局部的护理尤为重要。

口腔护理:新生儿口腔黏膜非常娇嫩,易破损,口内奶液易于促进细菌、真菌的繁殖生长。宝宝口腔分泌少量的唾液可起到清洁的作用,但整体抗病力低,一旦口腔黏膜破损,就有可能引起感染甚至败血症。喂奶时动作宜轻柔,不要用硬器损伤口腔,切忌用粗布擦洗宝宝口腔。可以每次喂奶后再喂少量温开水,以将口腔内残留的奶液冲掉。

眼部护理:新生儿经过母亲的产道娩出时,眼睛很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感染而引起结膜炎,假如母亲身患某些性传染病,会导致宝宝出生后眼部感染。日常护理中,大人的手也容易将病毒、支原体等病原体污染到孩子眼结膜。因此要十分重视眼部护理,护理者要洗手并擦干,避免直接接触到孩子眼睛,给孩子洗澡时要将头部托起,注意不要将皂液和水等流进眼睛,以免刺激。每天早晨宝宝醒来后,用轻柔的纱布蘸温开水轻轻擦去眼周围的分泌物,可以适当滴眼药水,防止结膜炎。若发现眼结膜分泌物多、黏稠、颜色发黄且持续时间长,最好做眼分泌物的细菌培养检查。

脐部护理:脐带是母子在子宫内的联系纽带,通过脐带将母亲的营养输送给胎儿,并将废物排泄。出生后脐带被结扎,一般3~7天会逐渐干燥脱落。在脐带未脱落前一定要保持脐部的干燥和清洁,不要将尿布兜住脐部、捂住脐部,换尿布时避免擦碰到脐部残端。洗澡时不要将孩子完全放入盆内,以避免脐部受潮或污染。

脐带脱落后表面会结痂,结痂脱落后局部会有些潮湿的分泌物,有时有少量渗血,这是由于脐带新鲜肉芽引起的,可以用75%的酒精消毒,用消毒纱布覆盖,一般数天后可痊愈。如发现脐轮红肿,有脓性分泌物并有臭味,很可能患了“脐炎”,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有些宝宝出现“脐疝”,即腹腔内容物如肠管等在腹内受压从脐部突出,轻者无需特殊处理,一般在6~12个月后会痊愈,但是要避免增加孩子的腹压,例如哭闹、便秘等不易于脐疝的痊愈。

皮肤护理:主要是清洁干燥。宝宝新陈代谢快,皮肤有脱屑,出汗多,需要每天洗澡,重点是皮肤皱褶处,如耳后、颈部、腋下、大腿根部、手心等处需要仔细清洁,洗澡时动作要轻柔,不要用力摩擦。可以仅用温热的清水,也可以用少量新生儿沐浴液,洗后用干毛巾沾干水分,换上干净柔软暖和的内衣。大便后及时清洗臀部,用湿纸巾清洁肛门不要太用力,以免擦破肛门黏膜。及时更换尿布,不要长时间被湿尿布裹着,这样容易发生尿布疹或尿路感染。衣服、被褥、尿布应柔软、清洁、干燥,内衣裤要纯棉、不缝边,避免硬物压迫皮肤。9.早产儿有哪些特点

疑问:早产儿有哪些特点?如何护理?

解答:早产儿鲜红发亮,头发细而且乱,耳壳软,耳舟不清楚,指甲和趾甲未达指趾端,足底纹理少,常常不成熟,存在多器官功能的未发育。因此,护理早产儿更要细致一些。

早产儿在我国的发生率为6%~10%,作为新手的早产儿父母,常常不知所措,我们在这里先初步介绍一下早产儿的特点。(1)早产儿的外貌:早产儿皮肤发育不成熟,皮肤鲜红发亮,头发细而且乱,耳壳软,耳舟不清楚,指甲和趾甲未达指趾端,足底纹理少,乳腺无结节,外生殖器男婴睾丸未至阴囊,女婴大阴唇不能遮盖小阴唇。(2)呼吸系统:早产儿呼吸系统不成熟,呼吸节律不规则,呼吸常常浅快,常常出现呼吸暂停。早产儿肺泡表面的活性物质少,容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长期的机械通气和长时间的吸氧,容易引起早产儿的慢性肺病,或称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3)循环系统:早产儿心率偏快、血压低,常常伴有动脉导管开放,易出现心功能的衰竭。(4)消化系统:早产儿吸吮能力差,32周前的早产儿常不能经口喂养,胃容量小,容易发生胃食管反流;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高,母乳喂养可以降低其发生率;早产儿肝内酶的量和活力较足月儿弱,所以生理性黄疸的时间要长;糖原储备少,容易发生低血糖。(5)泌尿系统:早产儿在出生后早期尿量少,随后出现多尿期,容易合并水和电解质的紊乱。(6)血液系统:早产儿容易并发贫血,可能需要输血;凝血功能较足月儿差;维生素D的储备也较足月儿低,容易并发代谢性骨病。(7)神经系统: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容易合并脑室管膜下出血以及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早产儿较足月儿觉醒时间更短,胎龄越小,原始反射更难引出或是反射不完全。(8)免疫系统:早产儿免疫能力低下,免疫球蛋白的量较足月儿少,更容易感染。(9)体温调节: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更不完善,更容易散热,并且胎龄越小,棕色脂肪越少,代偿产热能力也越差。(10)能量和体液代谢:早产儿所需热量基本同足月儿,但因为喂养建立慢,更需要肠外营养。

医院对早产儿的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项:(1)保暖:早产儿因为不能维持其自身的体温,所以需要入暖箱治疗,暖箱的温度根据早产儿胎龄的不同设置,以期能保持早产儿的体温在36.5~37摄氏度。(2)呼吸支持:早产儿呼吸系统发育不全,常需要呼吸支持及氧疗,包括鼻导管、无创持续气道正压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氧饱和度不适合太高,太多的氧对早产儿的重要器官如脑、肺、眼睛都有不利的作用;保持氧饱和度在90%~95%之间。(3)营养支持:早产儿提倡母乳喂养,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每次哺乳量越少;32周以下的早产儿尚无法经口喂养,常常需要胃管喂养,可以在32~34周之间尝试经口喂养,常常在胎龄34周以上可以经口喂养。在经口喂养不能维持的时候,需要通过完全性和部分性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早产儿发育与护理密切相关,目前比较主张是支持护理的理念,对早产儿采取特殊的促进其发育的护理,主要包括:(1)减少疼痛的刺激:过去认为早产儿神经发育不完全,不能感受到外界的刺激,现在认为各种刺激治疗都可能引起早产儿的疼痛,可能增加脑室内出血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危险性,甚至导致远期神经发育的障碍,包括注意力和认知障碍等。(2)减少声音和光线的刺激:早产儿对噪声和光线刺激很敏感,在早产儿的护理中,需要尽可能减少声音和光线的刺激。(3)抚触:早产儿在出生时大脑尚未成熟,抚触相当于情感的交流,研究表明,抚触可能对婴儿的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4)家长参与的治疗:在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中心将家长积极地纳入治疗与护理中来。研究表明,每天给父母适当的时间接触早产儿,进行袋鼠式护理,能改善早产儿的预后。10.出现病理性黄疸怎么办

疑问:怎么区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如果出现了病理性黄疸怎么办?

解答:新生儿容易产生黄疸,大多数黄疸都是生理性的,生理性黄疸多在出生后2~3天出现,足月儿一般在出生后2周消退。而病理性黄疸多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程度超过生理性黄疸的范围,黄疸消退的时间也较长。一旦发现是病理性黄疸,需要立即到医院就诊。

新生儿容易产生黄疸,大多数黄疸都是生理性的,生理性黄疸多在出生后2~3天出现,第4~6天达到高峰。足月儿一般在出生后2周消退,早产儿可以持续3~4周,患儿一般情况好,无神经系统的表现。

病理性黄疸多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程度超过生理性黄疸的范围。若黄疸消退的时间延迟,都可能是病理性黄疸。一旦发现可能是病理性黄疸,需要带宝宝立即到医院就诊。

新生儿容易发生黄疸和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相关,新生儿的胆红素代谢有如下特点:(1)胆红素的生成较多:新生儿的红细胞数量较成人多,且寿命短,血红蛋白分解后产生胆红素。(2)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和代谢能力不足:新生儿肝脏细胞发育尚不成熟,摄取和代谢胆红素的能力较差。(3)胆红素排泄功能不足:新生儿肠道菌群尚未建立,不能将胆红素排泄出体外。

新生儿发生黄疸的主要病因有:(1)溶血症:以ABO和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较为常见。如果母亲是RH阴性,或是母亲为O型血,需要警惕黄疸的发生。其他还包括较为少见的G-6-PD缺陷症,以及宝宝的红细胞形态异常或是血红蛋白的形态功能异常。(2)母乳性黄疸:母乳为什么会使得黄疸排出延迟,机制尚不清楚,主要表现为患儿黄疸减退的延迟,常常需要1~2个月。(3)胎粪延迟排出:胎粪延迟排出,肠道内胆红素重新吸收增多,会加重黄疸。(4)感染性黄疸:败血症、尿路感染和肺炎等都会加重黄疸的发生。(5)其他的原因:患儿有颅内血肿,窒息,红细胞增多,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低下等病因引起。

黄疸的危害主要是引起胆红素脑病,造成不可逆的神经系统的损伤,所以黄疸虽然是每个宝宝都有的表现,还是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4方面:(1)一般治疗:生理性黄疸不需要治疗,主要是观察黄染的程度,如果宝宝有危险因素,如母亲的血型是O型或是RH阴性,需要出生后、出院前随访黄疸水平,根据医生的建议及时随访黄疸水平。(2)光疗:光疗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方法,蓝光的照射效果较好;光疗可能造成发热、不显性失水增多、皮疹、腹泻等现象,可以予以对症治疗。(3)药物治疗:如果是血型不合造成的黄疸,可以予以静脉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4)换血治疗:如果病情发展,需要换血治疗,以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11.母乳性黄疸

疑问:什么叫母乳性黄疸?

解答:母乳性黄疸只发生在纯母乳或以母乳为主的宝宝身上,黄疸出现在生理性黄疸期,已经排除其他病理性原因引起的黄疸,停母乳1~3天后黄疸显著消退,血中胆红素水平迅速下降30%~50%。

小马最近刚刚生了宝宝,小马坚持母乳喂养已经2周,但是最近她发现宝宝的皮肤越来越黄。她担心宝宝的黄疸水平过高,就带着宝宝到医院看医生。她很焦虑,不知道该怎么办,是否需要暂停哺乳。医生安慰小马说,宝宝是母乳性黄疸,现在不需要特殊治疗,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回家后可以多晒太阳,保证每天的大便通畅,过几天再来复诊。小马过了3天再来看医生,发现宝宝的黄疸下降了,小马终于不用担心了。

实际上,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黄疸中较常见的类型,足月儿多见,黄疸出现在生理性黄疸的范围内,但峰值可以高于生理性黄疸,消退的时间又晚于生理性黄疸。吃奶情况好,粪便色黄,不影响生长发育,肝脏不大,肝功能正常,无肝病及溶血的表现。

母乳性黄疸可分为早发性母乳性黄疸和晚发性母乳性黄疸,其发病原因尚不清楚。目前认为,早发性母乳性黄疸的发生与新生儿胆红素肠肝循环旺盛有关。

早发性母乳性黄疸在出生后第3天出现,5~7天达高峰,与生理性黄疸的时间接近,但胆红素峰值超出生理性黄疸的范围,持续时间达2周或更长。迟发性母乳性黄疸的发生可能与母乳中孕二醇竞争性抑制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换酶,使血中胆红素升高,迟发性母乳性黄疸在出生后1周左右胆红素增高,出生后2~3周达高峰,黄疸可持续数周至数月。患儿一般情况良好,生长发育正常,肝功能正常,尚未见引起胆红素脑病的报道。

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一般无需治疗,停喂母乳48小时后,黄疸明显减轻。应该鼓励少量多次喂哺母乳,保证足够乳量及能量的摄入。注意避免喂糖水,使得哺乳次数减少,不利于乳汁的分泌。如果胆红素超出生理性黄疸的范围,应该予以光疗,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同时进行光疗。如胆红素不是过高,不应中断母乳喂养,可适当增加哺乳次数,实行少量多次哺乳,可刺激肠蠕动,减少胆红素的重吸收,可预防母乳性黄疸。如果黄疸水平过高,胆红素达到需要光疗的水平,应该开始光疗,中断母乳喂养48小时,补充配方奶。在此期间,需要母亲的支持,应坚持吸出乳汁,直至完全恢复母乳喂养。12.新生儿的常见疾病

疑问:新生儿期的疾病主要有哪些?

解答:如果新生儿期给予纯母乳喂养和良好的护理,可以很少发生疾病。此期的疾病主要包括先天遗传性疾病、意外事故、感染性疾病和营养性疾病等。

意外事故:意外事故常见的有烫伤、呛奶和一氧化碳中毒。

新生儿窒息:在分娩过程中容易发生“新生儿窒息”,宝宝出生后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仅有不规则呼吸,面色发绀或苍白。轻者经过拍打脚底心,呼吸可很快恢复;重者要立即抢救,要清理呼吸道,保持气道通畅,恢复正常呼吸,维持血液循环,预防感染,细心喂养护理。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也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儿肺炎表现不典型,很少咳嗽,表现为不一定发热,一般情况差,不吃奶,活动少,呼吸急促,口吐白沫,烦躁,呛奶,口唇发绀,甚至呼吸困难,应该立即送医院诊治。

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早期的感染与宫内感染有关,或分娩时胎膜早破细菌经产道感染,或出生后发生了脐炎、皮肤感染等很容易使细菌进入血液发生败血症。表现为少吃少动,哭声低,体温不升,生理性黄疸加重,或出现高热和寒战,血白细胞数增高,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血培养阳性等。应在医院医生指导下积极救治。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此病是新生儿窒息、缺氧导致的脑缺氧缺血性损害。表现为意识障碍、兴奋性增高、肌张力改变、拥抱反射和吸吮反射消失,出现抽搐、惊厥、前囟门隆起等症状。早期、轻症者预后尚好;严重患儿死亡率高,会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后遗症,如脑性瘫痪、智力低下、癫痫等。应该做好产前检查、产时积极预防。

头颅血肿和产瘤:有些新生儿经过产道挤压,出生后头部出现圆形肿物,摸上去边缘清楚,不超过骨缝,有波动感,称为“头颅血肿”。如摸上去边缘不清楚,肿块超过骨缝,称为“产瘤”。血肿在1~4个月后吸收,产瘤可在2~5天消失,一般不需要治疗。

新生儿颅内出血:因缺氧或产伤引起,表现为兴奋性增高,脑性尖叫,抽搐,前囟门膨隆,头向后仰,两眼凝视,不吃不动,嗜睡,肌肉松弛,生理反射消失。这是一种危重症,抢救不及时可造成死亡或留下后遗症。

新生儿溶血症: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新生儿危重病。有两种类型,如妈妈O型血,宝宝A型或B型血引起的溶血症称之为“ABO溶血病”;另一种是妈妈RH阴性,宝宝RH阳性引起的溶血症称之为“RH溶血病”。表现为出生后24小时出现黄疸,黄疸迅速加重,严重者出现抽搐、胆红素脑病。抢救不及时死亡率高,并可留下后遗症。应尽早发现宝宝的异常黄疸,争取尽早治疗。13.宝宝打嗝怎么办

疑问:宝宝一直打嗝怎么办?

解答:宝宝打嗝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新生儿尤为常见。打嗝主要以预防为主,避免吃得太快、太急或是奶水太凉、太烫,避免在宝宝大哭的情况下喂奶,尽量保暖。

小悦的宝宝最近经常容易打嗝,她很担心,因为她自己打嗝时非常不舒服,所以她担心宝宝难受。她来门诊看病,和医生说道:“宝宝现在刚出生1周,近来发现他经常打嗝,特别是在吃奶后,这种表现正常吗?”

医生解释说:“打嗝是因为膈肌的间歇性突然收缩发生的非自主的膈肌运动。新生儿因为膈肌相对不成熟,打嗝较为常见。”

宝宝打嗝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新生儿膈肌发育不成熟,容易出现突然的自然收缩,宝宝就开始打嗝。宝宝的打嗝常常发生在宝宝吃入大量空气或是受凉、剧烈啼哭后。所有的新生宝宝都会打嗝,其实在宫内的胎儿也可能打嗝。

打嗝常常发生在以下几种情况:宝宝吃奶太快,或是吃太凉的奶水,可能导致打嗝;宝宝在大哭后进食,因为胃中气体太多,可能诱发打嗝;宝宝受凉时,也可能诱发打嗝。

打嗝主要以预防为主,避免吃得太快、太急或是奶水太凉、太烫,避免在宝宝大哭的情况下喂奶,尽量保暖;喂完奶后需要拍嗝,让气体排出来。如果宝宝已经打嗝,可以给宝宝喂点温开水或是用玩具来分散宝宝的注意力。宝宝打嗝实际上并不难受,5~10分钟可自行缓解。

宝宝打嗝的居家护理要点有:

第一,每次喂奶后需要将宝宝直立后抱在肩上拍嗝,直立至少15分钟后再放下。

第二,喂奶时避免太快、太急,或是太凉、太烫。

第三,宝宝大哭时需要尽量抚慰,直到安静后再喂奶。

第四,可以换用口径小的奶嘴,避免宝宝吸入太多的气体。

当宝宝打嗝伴有大量吐奶,或是反应差、不能吃奶、体重减轻等,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14.宝宝经常吐奶怎么办

疑问:宝宝最近吃奶时常常吐奶,刚吃完奶后隔几分钟就吐1次,吐的量也比较多,宝宝每次吃奶时都很烦躁,这是不是正常现象呢?

解答:每个宝宝都可能有吐奶的表现,吃奶后奶会从口鼻处溢出。吐奶是新生儿的正常生理现象,宝宝常常精神好,容易安抚。如果宝宝常常吐奶、拒奶、烦躁、难以安抚,需要考虑胃食管反流的可能性。

胃食管反流是因为新生儿的食管和胃的连接处括约肌发育不成熟,胃部的酸性液体通过括约肌回到食管所致,造成宝宝吐奶和胃灼热感,严重者有烦躁、拒奶和体重增加不满意等临床表现。不是所有存在胃食管反流的宝宝都有吐奶,如果胃酸只是局限于食管的下端,不存在吐奶,则考虑安静的反流。如果反流严重,胃酸反流到喉咙可能造成喉部的肿胀,咳嗽,吸入性肺炎等。

胃食管反流常常在新生儿期出现,4个月时达到高峰,7个月左右随着辅食的添加逐渐好转,到1岁左右痊愈。胃食管反流的症状主要包括:宝宝常常有不正常痛苦的哭声;吐奶严重,奶常常从口鼻内喷出;平卧后加重,喜欢直立的体位;吃奶后烦躁不安,常常将腿脚伸到胸部;反复肺部感染;呼吸暂停;打嗝时有酸味;流大量的口水。

如果宝宝有以上的症状,需要到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家长的描述,做上消化道造影或是24小时食管的Ph值的测定。如果诊断明确,医生可以给宝宝抗反流的药物。

家长遇到宝宝吐奶情况,要注意以下护理要点:尽量安抚宝宝,不让宝宝大哭,避免更多的气体进入消化系统使症状加重;喂奶后让宝宝保持直立的位置;少食多餐,可以缩短每次吃奶的时间,每次少吃;尽量母乳喂养;尽量避免便秘,让宝宝每天有大便,如果不是可以服用益生菌类的药物;尽量不让宝宝穿太紧身的衣服,尤其是收腹的衣服。

如果宝宝反复吐奶,烦躁不安,不容易安抚,体重增加不顺利,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15.新生儿疾病筛查

疑问:什么是新生儿疾病筛查?

解答:新生儿疾病筛查是通过检测足跟血发现先天性的代谢疾病和内分泌疾病的方法,可以在宝宝出现症状前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避免宝宝发生不可逆的器官损伤,降低宝宝死亡率或是多脏器功能损伤的发病率。

宝宝出生后3天左右,常常需要采足跟血做检查,家长一定很好奇足跟血到底查什么,可不可以不查呢?

其实,新生儿疾病筛查在国外发达国家早已开展,已经列入国家卫生法规的内容,覆盖率达到100%。我国的新生儿筛查开始于1981年,现在也列入了儿童保健的基本内容,每个孩子出生后都必须要做新生儿筛查。

新生儿筛查采血时间多为出生后72小时,哺乳至少已经6~8次。因为新生儿筛查的是代谢疾病,所以必须在宝宝吃奶后才能检查。

在我国,新生儿筛查主要筛选四类疾病,包括高苯丙氨酸血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病(G-6-PD)。

高苯丙氨酸血症(PKU)是最常见的遗传性氨基酸代谢病,是因为体内缺乏苯丙氨酸的代谢酶,使得血中溶度增高。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皮肤白、头发黄、全身和尿液有特殊的鼠臭味,患儿可有不同程度的智能发育障碍。如果不能早期诊断,PKU一般在出生后3个月出现症状,而且不可逆,出现症状后神经损伤已经形成,神经损伤不可逆。患儿通过筛查确诊后,可以通过特殊的无苯丙氨酸的奶粉治疗,通过新生儿筛查发现的PKU患儿80%智能发育是正常的,所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PKU疾病的关键。

先天性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主要由于先天性甲状腺发育不良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水肿、黄疸消退延迟、皮肤粗糙、反应低下、便秘、腹胀、生长及智能发育落后等。新生儿筛查主要检查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如果确诊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需要长期服用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一般患儿在出生后1个月内开始正规治疗,且治疗期间甲状腺功能维持正常水平,多数患儿智能发育是正常的。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是一种常见的遗传代谢病,临床上主要的表现为严重的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死亡等。因为有雄激素的增高,还可以表现为男婴的假性性早熟、女婴的男性化等。筛查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危及生命的肾上腺皮质危象以及由此导致的脑损伤和脑死亡。

G-6-PD是一种红细胞酶的缺陷病,是红细胞膜上的酶的异常导致红细胞溶解。G-6-PD缺乏的患儿在某些诱因下如药物或者食入蚕豆的情况下发病,故称为蚕豆病。发病主要表现为急性溶血性贫血和由此产生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期一旦患上此病,多在出生后48小时内出现黄疸,且进展迅速,严重者在1周内发生核黄疸而死亡,一些患儿因核黄疸造成今后的智能发育障碍。G-6-PD缺乏症尚无特效治疗,以预防为主,去除诱因,控制感染,处理贫血和高胆红素血症。

以上是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简单概述,但是当家长得知宝宝新生儿筛查阳性时也不要过度紧张。因为新生儿筛查敏感性高,所以也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如果新生儿筛查结果是阳性,需要早期做确诊实验,以明确诊断。16.新生儿听力筛查

疑问:什么是新生儿听力筛查?

解答:新生儿听力筛查是用简单快速的方法检测出可能存在听力障碍宝宝的方法。听力筛查的目的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希望在3个月内发现听力异常,在6个月内干预。如果错过了6个月的最佳干预时间,患儿可能今后言语发育会存在障碍或不同程度的落后。

每个新生儿在出院前都要进行听力筛查,爸爸妈妈一定好奇听力筛查的目的和怎样才是异常,宝宝对父母说话没有反应是不是因为听不见,下面我们就讲讲正常新生儿听力发育反应以及听力筛查的基本知识,供家长参考。

正常的新生儿和婴儿对声音存在不同的反应,在不同的阶段是不一样的。

出生3个月时,当听到大的响声,如突然关门声等,会出现全身的抖动,两手握拳,前臂急速地屈曲或皱眉头、眨眼睛等。

4到6个月时,对声音有反应,可以辨别妈妈的声音。和宝宝说话时,他会用眼睛注视你,听到妈妈的声音,宝宝会停止活动,并且将头转向声源。

7到9个月时,能主动地向声源方向转脸,有辨别声音方向的能力。

10到11个月时,叫宝宝的名字他会有反应,可以说妈妈、爸爸等简单的单词。

1岁到1岁半时,能按照听到的语言做出反应,可以完成简单的指令。

1岁半后,语言发育的高峰到来,宝宝的语言快速发展。

听力筛查的方法主要用行为观察测听法,此种方法主要是观察新生儿对刺激后的行为反应、惊跳反射以及头部的摆动等。该方法比较粗糙,有较高的假阳性率。

客观的听力筛查检查方法包括耳声发射、自动听性脑干诱发反应等,都是通过给宝宝声音的刺激,然后通过仪器记录耳道中的能量或是听觉通路的波形,来判断宝宝的听力是否异常。筛查的时间在新生儿出生后3到5天,在此期间进行筛查可以减少假阳性,因为刚出生的宝宝外耳容易有分泌物或是积液,对结果有影响。

如果听力筛查没有通过,家长不要紧张,需要带宝宝进行听力确诊检查。可以通过诊断性的脑干诱发电位测定宝宝的听阈。根据患儿听力损伤的程度,采用不同的康复治疗。

轻度听力丧失的宝宝,言语能自发发育,仅有部分3到4岁的儿童说话不清楚,需要小功率的助听器;中度到中重度的听力丧失的宝宝,必须选配助听器,来帮助提高言语的辨别能力,从而改善交流能力;重度的听力丧失的宝宝,不能正常听见交流声音,需要通过助听器再加言语训练,获得言语的能力;极重度的听力丧失的宝宝,甚至完全听不到的儿童,即使用合适的助听器也不能听到声音,需要选择人工耳蜗植入,耳蜗植入后仍需要参加言语的锻炼,长期需要医生的随访。第二章宝宝呼吸系统疾病17.为什么小孩子容易患呼吸道感染

疑问:宝宝很容易得呼吸道感染,这是为什么呢?

解答:婴幼儿的解剖结构决定其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1~3岁是呼吸道感染的最多发阶段,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有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各种肺炎以及由上呼吸道感染诱发的并发症。

婴幼儿的解剖结构决定其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1~3岁是呼吸道感染的最多发阶段,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有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各种肺炎以及由上呼吸道感染诱发的并发症。

婴幼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特点有:

面骨发育不全,鼻和鼻腔相对短小,婴幼儿没有鼻毛,鼻黏膜柔软且血管丰富,容易受感染和充血肿胀,使鼻腔更狭窄,出现鼻道堵塞,甚至呼吸困难。

鼻窦不发达,鼻泪管短且开口处的瓣膜发育不全,鼻咽部富于淋巴组织,1岁以后扁桃体和鼻咽部的淋巴组织增大增多,易受到感染。

耳咽管宽而短呈水平状,感冒后易并发中耳炎。喉腔较狭窄,喉软骨柔软声带周围及黏膜富于血管和淋巴组织,轻微的炎症即可引起喉头狭窄。

气管和支气管分叉位置高,右侧支气管较直,容易发生右侧气管异物,毛细支气管平滑肌薄而少,管壁缺乏弹力组织,细支气管无软骨支撑,容易受压,气管腔细小,气道阻力大,婴儿期容易发生黏膜肿胀和分泌物堵塞,引起呼吸道梗阻。

肺泡直径小,数量少,影响氧气交换,需要快的呼吸频率,呼吸储备能力小,容易缺氧。

胸部呼吸肌不发达,主要靠膈肌呼吸,容易受腹胀影响。18.宝宝感冒了怎么办

疑问:宝宝感冒了怎么办?

解答: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是最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即指从鼻、咽到喉部位的呼吸道器官受到病原体侵袭而产生的炎症。以对症治疗为主,不需抗生素治疗。

感冒就是上呼吸道感染,在儿童时期非常常见,症状有鼻塞、流涕、打喷嚏、咽痛、咳嗽和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检时可见到咽部充血、黏膜水肿,或伴有少量分泌物。

症状的轻重与病原体的不同有关,也与个体反应性有关。

一般来说,在社区感染的感冒绝大部分由病毒引起,例如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和一些肠道病毒。

这些病毒寄生于人体细胞内,引起自限行的疾病过程,当5~7天的自然的病理周期结束,病毒死亡,感冒也就痊愈了。

只有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才容易产生并发症使病期延长。

因此,治疗原则就是对症治疗和休息、多饮水,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而无需应用抗生素治疗,除非是明确合并了细菌感染。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也是最容易出现滥用抗生素的疾病。

对症治疗包括控制高热和控制鼻塞、流涕、咳嗽等卡他症状。当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者孩子因热而烦躁不安时,需要使用退热剂和物理降温。可以备两种不同成分的退热剂,当反复高热时交替使用,也可以选用口服剂或肛栓剂交替使用。

家长们要记住,当孩子发热的时候,使孩子的体温降到安全范围即可,这是因为,当受到感染时,适当的发热有利于机体提高代谢率和抗病能力。

家长要做好护理,做到少量多次喂水,饮食要清淡,减少高蛋白和高脂类食物摄入,勤换内衣,既要保暖,又要做到室内适当通风。

总之,家长要有耐心,不要急躁,勤于观察,帮助孩子安全度过感染病期。19.上呼吸道感染的特殊表现

疑问:上呼吸道感染有哪些特殊表现?

解答:有些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不同于普通呼吸道感染疾病,需要特殊治疗和特殊护理。

有些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与普通呼吸道感染疾病不同,需要特殊治疗和特殊护理。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多见于学龄期前后的儿童,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疾病。表现为发热(常为高热),畏寒,咽痛,吞咽时加重,扁桃体弥漫红肿,表面附脓性分泌物。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需要抗生素治疗,一般可选择青霉素治疗,有些是对青霉素耐药的细菌感染引起,需要选择敏感抗生素。化脓性扁桃体炎会经常发作,治疗不彻底容易引起并发症,如鼻窦炎、中耳炎、颈淋巴结炎等。

疱疹性咽峡炎:此病由柯萨基病毒感染引起,多见于幼儿期,特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