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实体经济应用(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6 21:35:20

点击下载

作者:谈毅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区块链+实体经济应用

区块链+实体经济应用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区块链+实体经济应用作者:谈毅排版:skip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09-01ISBN:9787520806060本书由北京华夏智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推荐序INITIAL

我第一次与谈先生见面是在北京建国门外交公寓。初见谈先生,其人朴实无华、内敛沉稳。端坐而谈,谈先生对区块链知识如数家珍,其思机敏,如海般波澜;其识丰厚,如渊般深邃。我目前从事区块链事业,又因早年一些社会实践,略有他悟。是日,我们交流所得,取长补短,相谈甚欢,引为知己。唯恨时间太少,不能尽兴。后有谈先生写就此书,邀我为此提序。我彻夜拜读,与智者交流,受凡启迪。

谈先生如庖丁解牛,将区块链的经络肌理剖析出来,赤裸裸地展示在读者面前。谈先生从消费者对区块链的误解入手,首先纠正了区块链现存概念中存在的误区,让读者重新认识区块链;其次运用经济学原理以及谈先生丰富而前沿的区块链实践经验,从根本上解释了区块链对市场经济的赋能作用;最后讲述了现今消费市场对区块链的探索及运用,并描绘了未来区块链行业应用的广阔前景。我相信,唯有对区块链的本质了解透彻的人,方能写就如此得心应手之篇章,方能由表及里地解构区块链的奥秘,方能远观区块链的发展前景。相信读者观后,亦有感悟。

窃以为固然在区块链发展初期,市场走过一些“弯路”,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目前市场对区块链的运用仅是区块链技术的“冰山一角”。区块链所具有的尖端技术是前所未有的,它将会是21世纪技术革命的开端。区块链将打通经济参与主体之间的联结,将保护经济终端的数据安全,将把控技术性风险在可控范围内,甚至将带来全新的商业模式。当然,区块链距离成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市场可能还需要“付出”一些学习成本,就如当年金融革命所带来的震荡一般。拥抱未来市场的经济参与者们,万万不能放过学习、了解区块链的机会,甚至应该主动尝试参与进来。那么,谈先生这本书将是认识区块链的最好途径。国际阔旗集团董事局主席顾唤予前言PREFACE

区块链技术除了用来炒币,还能够做什么?2008年,化名中本聪的神秘科学家发表文章《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自此,区块链技术横空出世。最近一个星期以来,伴随着脸谱宣布发布Libra世界货币体系、比特币市值不断飙升乃至再度突破11000美元高峰,“区块链”一词也一度成为风靡世界互联网的搜索热词。作为脸谱的Libra货币,以及比特币背后的基础技术,区块链技术为信用共识、数据存储与价值交换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的去中心化模式,它的应用前景被学术界及企业界众多人士寄予厚望。

从互联网时代开始,我们实现了信息的互联;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又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联;现在,随着5G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我们又即将实现万物互联。

在信息、人、物都实现了互联之后,下一步我们需要做的是什么呢?那就是价值的互联与交换。价值连接的基础是信任,人们迫切地希望能够通过某种技术和机制来建立信任,为价值的流转建立低成本的运行通道。而区块链刚好提供了能够满足条件的解决方案,它可以为数据和交易提供安全、不可篡改的存储和记录方式,从机制层面解决信任问题。此外,从经济学角度看,信任机制的建立是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的。经济学家费雪讨论过经济发展与价值交换之间的关系,现代货币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又对费雪的观点进行了阐释,这个阐释可以简单概括为:GDP约等于流动货币(可以是狭义流动货币M1或者广义流动货币M2)与价值流动速度的乘积。信任机制的建立可以加速价值的流动,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区块链的可应用范围很广,目前可以归纳为交易支付、数据存证、溯源以及智能合约等几个方面。这些应用又可以大致分为纯链上业务以及链上链下相结合的业务。数字货币是链上众多应用业务的代表,它的业务客体也就是数字货币,是完全在区块链上产生、流转和消亡的。而链上链下业务相结合的一个例子是溯源,在这种业务中,确保链下物理世界中的客体与链上标记客体的一致性是关键问题。

如果一个应用场景符合下面六个特征中的一个,就可以考虑在其中应用区块链技术:这个场景具有多方交互性;需要可信性;需要去中介化;具有原子性;需要隐私性;其生产关系需要进行本质性调整。符合这些特征的场景是非常多样化的,包括供应链管理、垃圾管理、文化娱乐、智能制造、社会公益、政府管理等。区块链的应用远不止于金融领域。关于区块链的应用,最先落地的应该是“纯链上业务”,也就是完全电子化和数据化的业务。比如电子金融、电子资源共享、电子游戏等。

工业时代和数字智能时代的产业重心发生了迁移,新型数字资产将成为最主要的社会资产形式,我们不能够以过去和现在的逻辑去分析未来。包括内容资产、知识资产和软件资产如何定价、如何交易等问题,需要使用一种全新的金融模式去解决。

战略规划者都是顶着反周期逆风前行的,有人嘲笑区块链是一个巨大的泡沫概念,并认为其中的理想主义金融模式不可能在利益相互冲突的社会中落地。事实可能也是如此,一种新的系统不可能一落地就完美运行,按照理想主义的区块链模型,脸谱的探索只是一个主流企业在区块链领域走出的第一步。近期脸谱发布的Libra货币体系则是一套简单的、无国界的货币,其白皮书中声称,这将是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

Libra货币建立在“Libra 区块链”的基础上。因为它旨在面向全球人民提供服务,所以实现 Libra 区块链的软件是开源的,以便所有人都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开发,且数十亿人都可以依靠它来满足自己的金融需求。按照扎克伯格的构思,Libra建立在自己的企业优势之上,但从技术层面来讲,并没有带来革命性的创造,他们从“理想区块链模型”中向后退了几步,更像是一个“伪区块链”模式,在技术架构和金融架构上,只是基于脸谱本身的27亿用户与国际上几十个顶级的金融机构合作,在更高的架构上引入一个快捷的支付通道。管理委员会的体制意味着技术架构者本身也只是委员会中的一员,而不是中心化决策者,在传统的银行机构之间,在不同的新支付需求的用户之间,Libra能够发挥自己的效能,这是一种多中心化的联盟链体系,或者这样讲,Libra背后的技术架构是多中心化的。

任何金融汇兑工具能够在应用市场中胜出,均需要在成本运营和运作效能上有领先的竞争能力。Libra能够为数十家顶级的网络支付机构提供一种汇兑环境,事实上,已经对传统银行业务实施了一场竞争性的替代。传统银行的“奶酪”被动了之后,全球发币监管层如何采取对抗性政策是接下来观察的重点。

脸谱具备巨大的流量优势,27亿用户是其基于区块链技术进行支付行为的前提。按照理想化的发展模型,设想开发者和组织机构将构建一个开放、可彼此协作的金融服务生态系统,帮助人们和公司持有及转移Libra以供日常使用。随着智能手机和无线数据的激增,越来越多的人们将通过这些新服务上网和使用Libra货币,这些服务将支撑以区块链为代表的数字货币体系真正走向世界市场的中心。

在面向一些新用户进行金融汇兑的时候,扎克伯格下决心要做美国政府收割全球财富的收割机。要做到政治正确,必须站队美国政府和美联储。于是,脸谱基于其巨量的用户群发行Libra,这得到了美联储的正面支持,事实上,在扎克伯格的背后,站着的是华尔街和美国政府,做多Libra,就是间接推高和帮扶美元。当一项技术系统可能影响数十万亿美元的流向的时候,历史和未来会告诉我们,这不仅仅是经济,更是一种顶级的政治行为。架空小国央行,把更多小国绑缚在美元战车之上,这是一种的围猎战略。

当然,如果真的出现了一个适应时代的全新的支付体系和金融系统,那么区块链还可能有助于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共同实现,这样一来,小国政府想用货币盘剥自己的国民就比较困难了。互联网催生了很多公共服务的软件和系统的出现,但是这些系统或软件通常都会或多或少地侵犯个人隐私。有时候,这些系统或软件在整体上虽然带来了社会进步,但却在特定场景中让应用它的个体遭受损失。如何在其中寻找平衡,是现代社会背景下人们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

谷歌曾经有一条著名的准则,叫作“不作恶”(Don't be evil),这是一个企业对社会和用户做出的主观且正确的承诺。可以设想一下,我们能否将区块链技术与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结合起来,通过机制设计建立起一个人类生活服务网络?在这个网络中,人与人之间的诚信是由机制本身所要求和保证的,而不需要依赖于企业的自律。一个好的区块链系统可以在大规模的分布式系统中高效地建立共识。共识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从金融活动到数据共享,人们都需要针对“谁拥有什么、谁做了什么”等问题达成共识,只有在这些共识的基础上,人们才能进一步交流和合作。而区块链就提供了一种建立共识的新方式,因此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除了共识,机制设计也是保证区块链环境安全、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术界已经从理论上设计出了很多优秀的博弈机制,但在实际应用中所使用的通常还是那些传统和简单的机制。这与公众的接受能力有关。我们很难在一个大型经济系统里面让公众都去理解、接受和信任一个复杂的机制。所以,在区块链的机制设计中,简单、可解释、好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标准。为了达到这样的标准,我们甚至可以牺牲掉一些性能方面的优化。

那么如何衡量区块链公链对于实体经济的服务价值呢?我所参与的区块链公链技术服务“BAIC公链”,就是这样一个衔接了物联网设备数据与资产价值的桥梁,也是一个建立在物联网设备底层的公链服务体系。从公链的角度来讲,未来生态体系越完善,公链底层的价值就会越高。比如以太坊为大众所熟知,在于其上面发行了无数的区块链代币或通证项目,脸谱的Libra系统也是在很大程度上参考了以太坊的设计而成。再比如EOS公链的价值在于其上面有非常多的去中心化的多人博弈游戏等。那么回过头来讲,BAIC公链最大的价值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在这个上面有越来越多的实体资产,有越来越多的物联网设备上链,2019年,我相信会是区块链应用和服务落地的一年,包括BAIC公链、脸谱的Libra在内,更多的区块链服务进入到应用、流通场景,最终进入到落地场景。如此,自然而然地,区块链这个共识的价值就会上涨。读者朋友们,让我们拭目以待,乐见区块链技术,真正开始颠覆和助力实体经济应用。  第一章 被误读的区块链1. 区块链≠比特币

2008年,神秘的“中本聪”通过一篇论文,把比特币带到了人们面前。

很快,人们就像谈论黄金、房产、股票等传统投资产品一样,谈论起比特币。有人开始挖矿,有人开始炒币;有人一夜暴富,也有人亏得一蹋糊涂。其中有不少人,很早就参与其中,然而直到离场,也不敢说真正了解比特币。

进入2018年,人们又在谈论一个似乎全新的概念——区块链。什么是区块链?“区块链就是比特币!”有人这样回答你。

显然,这是一个错误的答案。

区块链≠比特币。

简单来说,区块链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尽管很多人是通过后者才了解到前者,说比特币成就了区块链也可以,但比特币只是区块链的孩子。既然它能“生”下比特币,自然也能“生”下其他币,比如以太币,比如柚子币、小蚁币,等等。而且区块链远远不止于“币”,还可以和工业生产制造,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等亲密结合。在我看来,它是一项可以和人类在20世纪80年代发明的计算机相媲美的技术,它标志着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了全新的数字文明时代。

那么,区块链又是怎样的一种底层技术?

比较官方的解释是:区块链指一种集合了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这显然不能令人满意,用普通小白也能理解的话说,区块链的本质其实是一个分布式的账本,或者说它是一种全民参与记财的方式。人类生活离不开记账。你自己或许不记,但有人会帮你记。每个月工作多少天,每天工作多少小时,有无迟到或早退、旷工;银行有多少存款,存入了多少,取出了多少,是在柜台取的还是在ATM机取的,抑或是通过网银、支付宝、微信等转账……目前来说,银行、支付宝和微信,它们是分别在各自的系统内来记账。怎么理解这一点呢?很简单,如果你的支付宝账户出了问题,你肯定不能给腾讯打电话,是不是?反过来也如此,如果你想玩《王者荣耀》,你也不能往阿里的账户里充值。最重要的一点,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这里纯粹是为了说明问题而假设——你的余额宝里原有的100万元人民币,突然“蒸发”了,并且对方提供给你的记录显示,你的余额宝里根本就没有过这100万元人民币,你怎么办?

你当然可以通过报警来解决,通过第三方权威机构——司法部门的介入来防止腾讯和阿里作恶,篡改掉本来应该属于你的财富。但是,有没有更简单、低成本的方式,来确保你的财富和信用呢?区块链就由此诞生了,区块链的好处则在于如果你使用的是采用区块链技术的金融平台,那么这种事情根本不会发生。在区块链系统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记账。请注意,这里说的是有机会。谁最终会获得这个机会呢?是系统上所有计算机当中运行最快的那一台。在单位时间内,当系统内有任何数据发生变化时,系统会评判记账最快最好的计算机,把它记录的内容写到账本中,然后把账本内容发送给系统内所有人进行备份。这样,系统中的每个人都拥有了一本完整的账本。这种方式就是区块链技术。

它的好处显而易见:在牺牲一点效率的情况下,获得了极大的安全性。因为是全员记账,所以谁也别想掌控这个账本,或者摧毁它、篡改它,等等。除非你能控制系统内大多数人的电脑并全部进行修改,但那样做莫说技术上能否实现,经济上也不划算。谁会去干赔本买卖呢?

有人会问:既然如此,那些区块链的参与者为什么要去记账呢?或者问得更源头一点:他们为什么要参与进去?有什么好处吗?当然有,那就是获得包括比特币在内的,各种区块链的数字币。

如前所述,当系统内有任何数据发生变化时,系统会评判出一台记账最快最好的计算机,把它记录的内容写到账本中,相应的计算机也会获得相应数量的代币奖励。以比特币为例,人们常说的挖矿,实际上就是记账的过程,比特币的运算采用了一种称为“工作量证明”的机制,系统为了找出谁有更强大的计算能力,每次会出一道数学题,只有最快解出这道题目的计算机才能进行记账,而抢到记账权的计算机会获得25个比特币的奖励。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最高点时每一枚比特币的价格接近1万美元,难怪人们会趋之若鹜。

这样一来,区块链就有一个巨大的技术优势,它可以通过这种不可篡改的分布式账本,创造和诞生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单纯依靠技术手段实现的,拥有天然信任的,不可复制的物品。目前我们所看到的自然界所有的物品都能被复制,甚至包括了生命体,比如克隆技术。因此这些物品都无法保证它的唯一性和真伪,也就需要第三方机构为物品提供信用,防止造假,比如说人民币就由中国政府提供信用,国家依靠公检法这样的国家机构,确保人民币有效,谁造假就惩罚谁。但这种信用同样消耗了巨大的社会成本,比如中国有1200万公务员来维护政府运转,提供国家信用。而区块链中的账本所记录的,就是所谓的各种“币”,利用技术实现了不可复制不可修改的特点,因此天然带有信用,可以被用来代表各种资产和价值。不论我们在哪里,活着或者死去,区块链所代表的数字资产始终存在,比如说,如果你的资产在当年账房先生的账本里,万一地震水淹或被火烧了,就没了,但如果你的资产是比特币,在电子钱包里,它永远不会消失,还可以随时转给你的子子孙孙,也不用交遗产税。

在这里,我举个例子,自然界中,人类发现的第一个难复制的物品是什么?没错,是黄金,为什么?因为黄金是世界上最重的物质,你掂量一下就知道真假,所以古代劳动人民一见到黄金,就把它当成货币来使用,而且在全球范围内都通用。跟黄金相比,利用区块链技术所创造出来的比特币,就是世界上第一个无法复制的数字物品,代表了人类对技术的信任,和未来数字资产时代的期盼,因此比特币可以说是数字资产里的纸黄金,象征了数字文明时代的开启。如果有一天世界毁灭,国家不存在,只要技术依旧存在,比特币就还存在,即便我们移民到火星,也能依靠比特币交易和生存。2. 区块链≠传销

曾有一则新闻报道:北京怀柔有一位年近60岁的老人,因为陷入区块链传销,已经透支了儿子的4张信用卡,用于购买数字货币。老人明显是上了当,但坚决不服,表示自己曾请风水师给自己看过,“接下来肯定会飞黄腾达,看来看去,不就是这个币嘛”。他还坚信到2020年,自己的一枚币就是一套别墅……

作为真正的区块链从业者,我最不想看到的就是这类新闻。同时我也知道,伴随着比特币与区块链的火爆,现在已有不少打着区块链幌子的传销组织,遍布全国各地,把手伸向了一些对区块链一无所知但对一夜暴富很感兴趣的人。

不得不说,区块链≠传销。

区块链是一种新技术,传销是一种旧手段。

区块链自问世以来始终在发展,但屡禁不止的传销在本质上并无变化。

国家严禁、严打各类传销,也暂停了比特币及其他代币与人民币的交易,但从未禁止区块链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熟悉中国资本市场的人都知道,A股有专门的区块链板块与相关上市公司,如果区块链是传销,国家怎么可能会让它们堂而皇之地骗钱?目前,全国范围内共成立了9个国家级区块链产业基地,第一个高级别区块链研究院——海南省区块链研究院正式开始筹备。

我们知道,中国式传销的基本特征,简单来说无非“虚假”二字。虚假的公司,虚构的产品,什么都是空的,除了让你交钱或拉人头。从这点来讲,区块链倒是很容易被骗子盯上。以比特币为例,它是一种虚拟币,不存在于任何地方,包括你的电脑硬盘或其他任何存储设备里。你持有的比特币,只是拥有比特币的地址。这个地址只是充当了一个银行账户,没有任何一个实物或者某个数据文件叫作比特币。比特币的所有交易都存放在巨大的账本文件中,这个账本就是区块链。你的“银行账户”(比特币地址)的余额,并不是直接存放在地址里,而是计算出来的。你的比特币,说白了就是一串代码。这一点很容易被骗子利用。以往的传销组织者,至少还依托一些实物,譬如某某寻常床垫,贴个新标签,便成了延年益寿的神品,标价88888元;现在,骗子连这都省了,直接告诉你:“比特币没有真正的实物币,都是虚拟币! ”

但比特币有价值,而传销币没有。

首先,我们刚刚提到了,比特币作为区块链在世界上第一次应用实践,代表了区块链的技术信仰价值,虽然说比特币没有实际的应用价值,但它的诞生好比人类第一次发现黄金,虽然说现在黄金的实际应用场景和价值越来越小,但黄金作为人类对价值的信仰,始终作为抗风险的资产存在,被各国政府、中央银行以及富豪进行储备。比特币也是如此,只要区块链一直存在,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像电脑和互联网那样逐渐渗透到越来越多的场景和行业中,比特币的价值就长期存在,而且会像黄金这样,越来越值钱。但各种空气币、传销币并非如此,它们既不像股票这样,代表了实际的公司的商业价值,也没办法应用在实际的生活场景中,并没有给人类创造实际的价值,它们存在的唯一的目的就是交易和炒作,这种传销币的风险和危害极大,也因此给区块链的名声带来了很大的污点。

再者,大多数传销币均宣称自己的造币模式与比特币一致,区别在于比特币开放源代码,而且总量有限(约2100万个),每个比特币的产生都是透明的,都有“账”可查,不受任何操纵。而且挖矿的过程非常耗电,有些小国的电力居然有很大部分被消耗在了这上面,挖出一个比特币代价非常高昂,其高币值正是建立在其高成本上。而传销币一来不开放源代码,产生虚拟货币的速度、数量都由传销币平台操纵,二来只要他们愿意,可以无限增发,不费事也不费电。这样的币不存在稀缺性,不存在稀缺性就没有投资价值,最后只能沦为一场没有价值的击鼓传花寻接盘侠的骗局。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传销币类似于腾讯的Q币,腾讯公司想发多少就发多少,你买的时候花了多少钱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想出手时根本没有人回收。当然,腾讯的Q币至少还能给你带来些许快乐,而传销币带给你的只能是痛苦——漫长的痛苦。

此外,二者的收益模式也不相同。传销币一般分静态收益和动态收益两种。静态收益指挖矿、挖币或造币本身产生的生产收益。如果你参与的是比特币,只能通过挖矿获取静态收益,动态收益完全不存在,存在即是骗子。动态收益则是指为吸引更多人参与击鼓传花的骗局,类似平台会采用传销手法,千方百计让人拉人头,并且很少鼓励参与者以静态收益为目标。因为这样的平台通常运行几个月就会关网跑路,他们想在最短的时间内骗到最多的人。

比特币尚且如此,区块链就更加不同于传销了。前面说过,传销币不开放源代码,是为了方便骗子进行各种操控,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们的源代码见不得光,根本就是抄袭别人的开源代码。这也难怪,若能真正掌握相关技术,骗子何苦还去行骗?

那么如何鉴别传销币和空气币呢,我这里帮助大家总结几条经验和建议,帮助大家擦亮眼睛,远离空气币,多多拥抱和接触真正的区块链应用。(1)传销币特征之一:大佬站台

传销币的一大特征就是过度宣传,我们都知道,酒香不怕巷子深,产品和服务的实际价值,是决定一个商业模式成功的关键,真正好的公司不用刻意四处招摇地宣传,也不需要到处参加所谓的区块链会议。但传销币不一样,为了吸引更多的“韭菜”入局,传销币刻意地包装品牌,宣扬所谓的团队实力,甚至将很多社会名人、行业专家、知名人士都包装成团队一员,看起来团队履历非凡。越是这样的项目,大家越要谨慎,包装得十分靓丽的项目,越是知名大佬站台,越有可能是传销币的骗局。(2)传销币特征之二:包涨不跌

世界上没有只赚不赔的生意,也没有只涨不跌的投资。如果一个项目承诺一定增长的价格,承诺不合理赚钱的预期,承诺短时间就翻倍的收益,这样的项目几乎可以肯定是传销币,就是等韭菜入局以后,一落千丈,骗取消费者和散户的投资后跑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广大投资人还是要擦亮眼睛,理性看待投资。(3)传销币特征之三:代表空气

空气币另外一个核心特征就是没有团队,没有办公地点,没有产品,没有商业模式。我们知道,区块链本质是一种技术,可以创造代表了价值的数字资产,但如果这种数字资产本身并没有价值,也没有创造价值,这种币,空有炒作价值,迟早会归零。所以在选择区块链项目的时候,一定要看它的商业模式和产品,如何将区块链技术和应用结合,是否创造了真实的商业价值,如果没有,很大可能性就是空气项目。(4)传销币特征之四:社群信仰

传销币项目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所谓的社群推广和社群价值,因为大多数区块链项目在早期并没有实际的产品,那么形成的用户群,也没办法有的放矢。往往空有社区,没有实际场景,基于社区的讨论,往往都在输出所谓的“币”信仰,然后靠社区用户拉抬币价,如果一旦发现项目社群有这样的特质,很有可能性是空气项目。3. 区块链≠ICO

至迟在2016年,ICO的概念开始大热。如今,它是完全地热过头了。

所谓ICO, 简单来说就是代币首次发行募资。它与“IPO”长得很像,仅一字之差,也源于IPO。

众所周知,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是指企业首次向公众招股,为的是募集资金,更好地发展。ICO(Initial Coin Offerings)则指区块链平台为更好地完成项目研发,通过售卖部分平台代币,为项目募集资金。购买代币的人与购买股票的人一样,目的都是为了有朝一日可以将代币换成钱。不同之处在于,早期购买代币的人以爱好者和发烧友为主,更像为了爱好而参与的众筹,而非专业投资者,也不像股民那么普遍。但随着ICO的蓬勃发展,爱好者与发烧友募捐众筹的初衷,渐渐被赚钱效应和投资目的所取代。同时,ICO往往以比特币或比特币的竞争币的形式募资,而非直接融资。

最重要的是,ICO不受监管,而“不受监管”的另一种说法是不被政府认可,没有法律约束,也就是说除了项目平台本身的规则之外,投资者几乎不受任何保护。有人说这就好比大产权房与小产权房的区别,这是无限拔高了ICO,你如果投资了小产权房最起码还有一套房子,还可以用来自住与出租,或者降价出售;但你若投资了一些传销币,根本一文不值,一无用处。

我们不能否认,ICO确实有助于区块链项目的成功,以及整个区块链行业的深入发展。但ICO的性质处于募捐和投资之间,这导致它在目前还只是一杯泡沫多过液体的啤酒,大多数受潜在利益驱动的ICO参与者,最终可能连泡沫都捞不到。因为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问题,大部分ICO都会采用“募捐”一类字眼,并发表免责声明。换言之,他们从一开始就是在募捐,你如果把它当成投资,完全是自己的理解能力有问题。这还是在国外,中国的真实情况更差些。在国外,一些区块链项目ICO后获得的资金还有专业基金会参与管理,我们有吗?

2013年6月,史上首个ICO项目发布,它就是万事达币(MSC)。通过众筹,该项目在很短时间内募集了5000多个比特币,募集的价格是1枚比特币换100枚万事达币。不久,第二个加密货币ICO项目——未来币(NXT),也宣告问世,它的初期战果并不理想,只募集了21个比特币。但由于它是基于全新编写的加密货币代码,而不是万事达币那样的基于比特币初始代码的分支,该项目潜力巨大,全盛时期其市值超过了1亿美元。

未来币的成功,导致很多人眼红,大量ICO项目蜂拥而来。很不幸,除了以太坊等少数成功者,大部分ICO都因过度炒作或诈骗,宣告失败。以太坊为什么能成功,并且成功到今天几乎与比特币并驾齐驱的程度?因为它有所创新,若说比特币是区块链1.0,那么以太坊就是区块链2.0的代表,其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允许人们在以太坊区块链的基础上做其他应用开发。以太坊还有一个堪称伟大的计划,它希望把以太坊区块链建成一个全球化计算机,建立起一个全球性的大规模协作网络,所有人都在以太坊区块链上做计算、运用,由于它太伟大,所以该计划到目前只能说还在进行中。另外,区块链技术中一个很重要的应用——智能合约,也肇始于以太坊。以后我们会具体介绍。

以太坊的一支独秀,难掩区块链行业骗局不断的窘境。以太坊的梦想能否实现姑且不论,很多ICO项目不是没有初心,而是从一开始就居心不良。就像很多股民说的,我们的股市还不健全,导致很多企业为上市而上市,为圈钱而上市。而区块链,现阶段在发展初期,各方面也不健全,这就给居心不良者提供了广阔的行骗土壤。好的区块链创业者,为的是发展技术,用代码重写未来世界,发币是为了运作平台,爱好者与投资者也大多是行业中人,是出于认同和敬佩从而进行的赠予式投资。坏的区块链项目,则完全是假的区块链项目,无非是想方设法从别处抄一段源代码,趁着世人还不完全理解区块链的底层技术与运行机制,却又简单地想分一杯羹,大敛昧心之财。用网友们的话说,就是“一群小学没毕业而且数学还是体育老师教的人都出来ICO”,怎一个乱字了得!

区块链一定要ICO吗?

答案是不一定。

这就好比一家企业,它可以不上市,但未必影响它的价值,未必影响它的发展。

反过来说也成立,既然有ICO的机会,为什么不呢?ICO不仅可以募资,也可以募人。ICO参与者可以提供人气,帮忙宣传,让更多人认识并加入新项目,何乐而不为?

重要的是创始团队的初衷和不忘初心。4. 区块链≠炒币

区块链不等于ICO,更不等于炒币。

但大家似乎都在炒。

炒,是中国人普遍的投资心态。

不炒币,大家也要炒房、炒股、炒期货,反正就是不能理性投资。

理性投资太慢,而我们只争朝夕。

理性回报太少,而我们多多益善。

所以,虽然我们知道妖股风险巨大,还是要追高,还是要火中取粟。

心急火燎,越炒越少。“炒”其实是对一个投资者的侮辱。

无论你是想做区块链技术,还是想投资代币,都不要有炒的心态。

好东西不用炒。

如前所述,ICO本身无可厚非。有人炒币,那不是币的问题,也不是发币者的问题。就像一个杯子,人可以拿它喝水,也可以用它施毒。杯子本身无罪,它不能为人们如何使用它负责。

前不久,证监会相关人士发表言论表示,由于ICO代币具有证券特点,证监会未来将予以重点关注。据此推测,最终纳入监管也是大势所趋。时下证监会正在向部分区块链企业就ICO征询意见,尚处于收集意见和讨论阶段。

这是好事。事实证明,一味打压通常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譬如网贷,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负面报道不绝于耳,但政府不能,也没有一禁了事,那样只会逼着它走向地下,还不如积极引导。

区块链也如此。国内区块链的乱象,让很多人觉得区块链的用途就是炒币,相关概念讲来讲去为的都是圈钱,都是套路,不然很多区块链的大会为什么不在中国大陆地区开,却在韩国、澳门地区开,甚至到公海的邮轮上开?没错,这不是投资,只有赌徒才喜欢去公海。绝对的自由会让自由本身无法立足。投资的前提是安全,安全来自于监管。这是基本常识。

反过来看,如果区块链完全是一个忽悠人的东西,国家和行业不会这么重视。我们需要做的,是更加深入地学习、研究、发展,让区块链从本质上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升,赋能实体经济。实际上,广大区块链企业与技术人员,目前正在做的,正是这一点。

前面讲过区块链1.0与区块链2.0,现在是3.0时代。区块链3.0目前尚无大的技术革新和应用,而它要解决的本质问题,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技术融合,实现大规模商业应用。我们知道,区块链是基于互联网的下一代技术体系,标志着技术信用时代的到来,将社会向数字资产文明社会推进。互联网以2000年为发展分界点,此前属于互联网底层技术时代,那时会上网都是一件很牛的事。现在如日中天的阿里在当时刚创建一年。2000年以后才是互联网的产品应用时代,以阿里为例,它在2003年推出了淘宝网,并实现了大规模商业应用。

区块链也是这样,仅从2008年算起,它也已经走过了整整十年。诸如工作量证明、哈希算法、椭圆算法和数字签名等相关技术,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也早已为比特币、以太坊等世界级公链所验证。但一直以来,区块链技术似乎除了能发币,还是能发币。既然它只能发币,也难怪人们只能去炒币。发币是对区块链从业者的奖励,但在更多前景无法落地的情况下,除了炒币,投资者用什么来慰籍自己?一些人开始险中求富,一些人开始批量ICO,政府不得不出手,制止这场癫狂。人们这才意识到,区块链不能只是“炒币”的代名词,通过区块链技术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实现价值传递更为重要。

在2017年9月,摩根大通发布了全球首个以区块链为基础的交易系统,用于衍生品清算和结算业务以及跨境支付,这带动了一系列区块链技术落地应用与更加广泛地孵化。行业内普遍预测,2018年将出现高性能的区块链操作系统,足以承载千万级的产品应用,甚至承载人类全方位的价值流通。

这里必须提及两个人,股神巴菲特,以及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

巴菲特曾不止一次唱衰比特币,直言买比特币不是投资而是赌博,只是希望有人付更多钱做接盘侠。怎么理解其言论呢?我认为这源于他的法币本位心理。所谓法币本位,就是说所有资产都与法币相挂钩,也最终都要回归或体现在法币上。以巴菲特为例,他是股神,长期乃至超长期持有很多支股票,但他更相信法币还是更相信股票呢?答案是前者。他最终会把股票卖掉,换回法币。或者是美元,或者是英镑、欧元、人民币等。不得不承认他的强大,但面对区块链与比特币,他确实老了,观念与心理都老旧。区块链是年轻人“玩”出来的,也是年轻人“玩”的,与巴菲特相反,他们是代币本位心理。因为他们了解区块链,事实上最初的玩家几乎都是计算机高手,普通人完全无法理解,也没法参与;基于此他们发自内心地相信比特币本身就极具价值,有价值就要持有,正因为这样,比特币价格才一路走高。当然我并不是劝大家去买比特币,今时今日,它确实已经门槛太高,不适合普通投资人参与了。而且有必要说一句:巴菲特质疑的仅仅是比特币,他从未质疑区块链技术本身。

杰米•戴蒙其人,也曾对比特币发出极为严厉的批评,甚至对整个加密货币行业发出指责,称其为“一场骗局”。然而前面说过,他的指责声刚刚落地,摩根大通与加密货币公司Zcash合作开发的区块链系统即告问世。如果把这形容为自扇耳光,我认为这起码是一个积极的耳光。

举个金融方面的例子,基于区块链所诞生的代币(Token)具备低成本、不可复制、快速交易、随意分割的特性,除了代表数字货币,还可以代表一切可以交易流通的资产、房产、艺术品、证券等传统的离线资产或物理资产。我们都知道,这些传统资产的交易限制很多,首先要确认资产是否属实存在,还要确认资产的交易买卖双方是否可信,买方担心资产作假,卖方担心对方没有钱,同时资产的交割也有巨大的成本,往往需要第三方权威机构介入提供信用保障。区块链的代币,可以将这些资产电子化、数字化,打消了因为不信任所形成的这些传统资产的流通和交易门槛,也会因此激发这些传统资产之间的自由流转,突破了传统交易场景的限制,形成未来巨大的流通价值。

比如说股票,以中国的A股为例,我们都知道A股的股票发行成本巨大,也只能在固定时间(工作日早上9:30至下午3:00)的固定场所(深沪两市的交易所)里交易,散户不可以私下转让。但如果今天我们用区块链技术下的代币来代表创业公司的股票,一方面解决了股票的防伪作假的信任问题,永久存在,且唯一性。更可以将这种数字股票随时随地进行交易,除此以外,还可以将数字股票应用在企业生产、消费、流通环节,让企业的客户、供应商、消费者共同加入企业的生态圈,通过与企业发生行为获得企业股票奖励,未来共享升值空间。这也将大幅增加股票的应用场景和价值,比如说你在某家餐厅消费,吃一顿饭,餐厅老板就可以将这顿饭的利润变成代表餐厅股票的代币,送还给你,你可以转卖掉,也可以留着在未来分享餐厅的利润。这样消费者从被剥削者,变成了餐厅投资者之一,进而刺激了消费者更积极地回到这家餐厅进行复购,通过不断的消费,增加对餐厅的投资。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区块链通证(代币)经济中的消费投资论,或消费挖矿学说。

此外,我们知道,一个国家的货币流通速度代表了这个国家的经济繁荣程度,而一个社会的资产流通速度,代表了这个社会的资产运用效率,也决定了这个国家经济规模成长的高度。举个例子来说,20世纪90年代,中国房地产资产才开始私有化,并第一次允许个人之间进行交易。结果大家都看到了,今天房地产已经是中国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未来的一切价值,房产、汽车、艺术品、服务业、股票,甚至包括我们的数据价值、时间价值,都可以通过区块链的代币来代表,通过代币来交易,不需要实物交割,那么我们社会的资产流通效率,将有质的飞跃和提升。可以想象,种种代表未来文明的经济模型将被创造出来,区块链正推动着我们实现未来的经济社会模型。

这些都远远比炒币,有意义得多。5. 去中心化≠没有中心

去中心化,是相对这个中心化的世界而言。

地球围着太阳转,月亮围着地球转,这是自然而然的中心化;官僚围着国王转,员工围着老板转,这是社会使然的中心化;就连跳广场舞的大妈都有个中心,讲究组织纪律化。

与此同时,这个世界也呈现出去中心化的一面,比如迁徙中的鸟儿,洄游中的鱼儿,一些只靠基因和本能生存生活的昆虫等。但在人类社会,几乎所有的机制,都是中心化的。一定程度上,是中心化让个体力量并不太强大的人类从动物世界脱颖而出。

中心化的弊端同样明显,当人类不再迫切地需要依赖中心化的时候,中心化反而会让人觉得不舒服。不过,事情并不像那些不负责任的人所说:去中心化的区块链会“颠覆”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不需要颠覆,它需要不断优化改善。中心化与去中心化,是这个世界的两面,绝对的去中心化并不优于绝对的中心化,去中心化固然会带来好处,也必然带来相应的坏处。

理智地看,在某些方面我们必须去中心化,而且去得越彻底越好。另一些方面,我们反倒急切地需要一个中心。区块链作为一种技术,它并不能带来绝对的去中心化,它只是一个可以用来去中心化的工具,而不是一个创造无政府主义或者绝对自由和平的法宝。

各种代币也是这样。目前最为可笑的现象,就是一些人一边做着中心化的代币交易所生意,一边又对传统中心化发行的法定货币嗤之以鼻,将之描述为对劳动人民的剥削,上升到阶级矛盾,一副要通过区块链解放全球劳动人民的样子。最近有一种思潮,认为去中心化的货币才是真正的自由的货币,并鼓吹包括比特币在内的代币,会取代法币进行流通使用。事实上,代币就是代币,它只是一种数字资产的凭证,有价值,可以个人拥有和使用,但远远无法替代目前流通中的国家法币。如果谁认为自己开发一条公链就可以取得主权国家才拥有的铸币权,实在是幼稚。中心化的货币固然会以税收、通胀等方式让人们“受损”,但它背后还有国家机器和制度提供保障与相关服务,甚至与贵金属挂钩保障价值。这也是包括美元、人民币在内的国家法币,始终保持价值相对稳定,在外汇市场波动基本恒定的关键原因。而货币价值和价格稳定,也是其作为一般等价物,参与到商品交易中作为衡量价值的关键。如果一个货币价格都不稳定,又有什么人愿意用它来进行消费和结算呢?因此我认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数字货币依然是国家法币的数字化或区块链版本,例如国家发行的数字人民币,美联储发行的数字美元,或者美元的1:1映射代币(USDT/DUSD等等),它们依然由强有力的中心化机构,保证它们的价值稳定,参与到社会的交易和流通当中。

比如前不久,中国开通了原油期货,其最大亮点便是以人民币计价,可转换成黄金。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法定货币人民币,尚不能令所有投资者完全放心,币圈凭什么?又凭什么能做到代币的价格稳定?近期包括比特币在内的数字资产市场大波动,也证明了这点。再者,一个很明显的道理,如果人人可以发币,那么各种代币也就失去了稀缺性,从而失去了价值。最终,大家还是要回归有国家机器保障价值的中心化法币。

区块链是个好东西,但链圈有很多心术不正的人。可以说,大部分ICO都是挂羊头卖狗肉。但无论他们多么口舌如簧,都不能掩盖其对虚拟货币发行权背后套取暴利的觊觎之心。他们只想付出几乎没有任何成本的电子商品,靠概念和信息不对称来攫取法币实现损人利己。

我们险些犯了和他们同样的毛病,所以我们必须回到硬币的另一面:去中心化。

如前所述,过度中心化会让人不舒服,特别是在人们不需要中心化提供强力保障的时候。因为中心的意义在于控制,而且没有人可以保障这个中心本身不出问题。比如封建时代,中心就是国王,他如果很英明,那是百姓之福。但如果他很愚蠢,或者他很无能,人们都觉得他下的指令有问题,但因为他是国王,是国家的中心,必须去执行,怎么办?不必纠结于这个假设的问题,我们可以结合前面讲的案例缩小范围:如果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不仅限于在表面上批评整个加密货币行业,而是发自内地认为它是一场骗局,并且他非常武断,不接受任何建议,那摩根大通岂不是要陷入重大战略失误中?

区块链技术就可以避免这种失误。去中心化不是不要中心,其实质是人人都是中心。在去中心化系统中,任何人都是一个节点,任何人也都可以成为一个中心。任何中心都不是永久的,而是阶段性的,任何中心对节点都不具有强制性。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思考中心化带来的问题,去中心化或许就是答案。再说简单点,无非是共享权利而已。

而在未来,进一步去中心化的世界更加值得期待。按照一些链客的想象,届时科技将进一步发达,尤其是伴随着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每个人都可以依靠自己的机器人养活自己,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强大的去中心化系统保持与这个世界的对接与交互,同时没有任何人或组织可以把他们的意志强加给我们。而这一过程,显然离不开高度的中心化与组织化。6. 区块链≠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是又一个高度热搜,同时也让人们高度困惑的概念。有不少人甚至把它等同于区块链,其实智能合约的问世远远早于区块链技术,可以一直追溯至1995年,也就是互联网刚刚兴起的年代。

合约的概念则可以追溯至更加久远,现行法律的本质便是一种合约。举例说明,你好心借了一笔钱给某人,还款日期临近,此人却不打算还了,这时理性的办法就是跟他打官司,但你必须有相应的合约,不然你没法证明你曾经借过钱给他,他完全可以抵赖到底。智能合约的本质,则是用一串计算机可读取的代码代替法官,当某个预先编好的条件被触发时,智能合约会自动执行相应的合同条款,无法反悔,绝不拖延。

表面上看,智能合约的实践一直落后于理论建设,其实它在现实生活中已有普遍应用。最好的例子就是售货机,只要我们放相应金额的钞票或硬币进去,系统就会触发让我们选择商品的选项,选择完以后,售货机中的可乐或其他饮料就会掉下来。另一个例子是股票交易所,只要设定好触发机制,价格涨跌到某个价位就会自动成交。但是,它们显然还只是智能合约应用的初级阶段,或称之为自动化合约更为贴切,因为它离智能还有很大的差距,无论是参与的人,还是参与的物。

众所周知,未来世界将是物联网世界,即万物互联的世界,包括车辆、建筑、设备甚至整个城市,以及所有可以嵌入软件和传感器以便与互联网相联接的设施,但这需要一个保障要件,那就是数字代币,一种可供所有人与物、物与物交易的数字代币。没有这种代币,智能合约也将不可行。这种全球性的代币是否会出现我们暂且不去讨论,我们可以假设它如果存在的话,那么不仅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合约会有其立足之地,而且会催生出一个概念,也就是智能资产。届时,任何联网的物理实体都能够从互联网中检索信息和向互联网发送信息,同时可以通过软件控制自身的使用,这将大大加快人们的工作效率,节约时间和交易成本,最重要的是,它相当于架起了赛博空间(虚拟空间)和物理空间(实体空间)之间的桥梁,整个世界将以全新的方式展现在你我面前,我们必须用区块链思维审视它,或者说,届时所有人都会成为区块链上的一个节点。

还是举两个例子吧:

比如买车。现实生活中,人们会先到网上搜索心仪的爱车,再找到一家经销商,跟它砍价,好不容易砍下来,或者没有砍下来,但你确实想拥有它,你就会付款给经销商。如果你需要按揭,还要去银行签一堆文件,签完再回到经销商那里,经销商确认之后,同样会让你再签一堆文件以获得这辆车的所有权,并最终获得这辆车。这个过程顺利的话,也会花好几天时间。可如果有这么一条公链,其智能合约上有一辆车或很多辆车的所有权、价格和一切相关细节,无论是你在网上看到它还是在现场,只要你觉得它确实不错,也负担得起,你就可以使用相应数额的加密货币,买下这辆车的所有权,通常来说就是它在区块链总账上的电子身份,整个区块链系统的每个电脑与每个节点都会迅速更新总账,然后每个人都会知道,在这个网络中这辆车刚刚被卖给了你。整个交易过程简单迅速,而且没有人能够篡改这辆车属于你这个无比重要的信息。

再比如买房。现在的流程是,先到房产公司去洽谈,交完押金,付完全款,过户后才能拿到房产证。如果我们注重法律,或者为了防范万一,最好花钱请个律师,共同见证这笔交易,以确保这套房没有留置权、再抵押、房产证真实有效等。如果还需要按揭,就要去银行办抵押贷款,整个过程时间非常长,而且有可能发生一些我们不愿意做但又必须做的古怪事情。但如果这个房子的信息都被上传到公链的智能合约中,包括产权确认、是否有留置权、剩余多少抵押价值等都完全透明,那么我们完全可以足不出户便高效快捷地拥有它。假设这个房子的价值是100万元,只要我们发送相应价值的加密货币至合约地址,这个智能合约马上就会执行。我们也不需要找律师或者公证处,因为相关信息可以直接在区块链上获取,谁也别想作假。办银行贷款也是如此,只要我们征信良好,并触发相应的智能合约,马上就可以买下这栋房子。

我们当然还可以购买任何我们想要购买的东西,只要它们在公链上,只要它们绑定了智能合约,而我们能够满足相应的触发条件,无论我们买的是1/3个披萨,还是整座摩天大楼。但是回到区块链与智能合约的关键话题本身,我们还是要说:区块链不等于智能合约,后者只是前者的核心底层应用之一。7. 区块链≠人工智能

早在区块链火爆之前,人工智能已火爆很久,未来它必然还会不断火爆下去。区块链不等于人工智能,某种程度上说,区块链的技术重要性甚至不能与人工智能相提并论。

但我们为什么要人为割裂它们,并且评价谁更重要些?这完全没有意义。有意义的是把相关技术结合起来,整合起来,给这个世界创造更多的惊喜。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为AI,它是计算机科学的分支,其目的在于探索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能以与人类智能类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人工智能不是趋势与未来,而是早已走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举一个例子,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科学家研发的机器人都跟人类长得很像,这绝非因为它们带着个“人”字,而是因为人类是与整个人类创造的世界是共同存在的,比如建筑、道路、桥梁,这个客观世界要求机器人要尽量做得跟人类相像,才能更好地适应并执行相应的任务,比如上台阶。

早在2014年,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额已达1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50%。2015年则是人工智能领域投资的爆发年,其数额达到了此前17年的投资总额。接下来,伴随着人工智能领域投资的不断递增,相应技术也水涨船高。至2020年,预计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超千亿美元。在未来10年甚至更久的时间里,人工智能将是众多智能产业技术和应用发展的突破点。到2030年,人工智能预计可以为世界经济提供多达15.7万亿美元的贡献。

不过,人工智能其实原本可以发展得更快些。现在的结果,是发展受阻的结果。这主要是由于当前整个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模式造成的。虽然AI已经开始在各个领域接替人类,但离科幻电影里的强大AI似乎还很远。那么AI发展最大的瓶颈是什么?其实不是人工智能的技术和算法,而是人工智能所依赖和仰仗的数据。数据的不互通成为了阻碍人工智能发展的最大瓶颈。据统计2020年全球将有260亿台物联网设备,这些设备,无时无刻在追踪记录着人类数据,这些数据对AI来说才是最有价值的东西。打个比方,目前市场上很多款带摄像头的智能冰箱产品,这些产品可以通过图像识别,感知冰箱里逐渐缺少的鸡蛋。AI掌握了这些数据,就可以在消费者授权的情况下,由AI直接判断是否需要补充购买,如果条件符合,那么还可以直接向生鲜类的电商下单,通过支付物联网设备支持的数字货币进行自动结算,这就是一个典型的AI通过获取数据,为人类提供有价值的服务的案例。

说简单点,目前人工智能产业有些像小农经济,各企业各自为战,生产自己需要的数据,研发自己需要的功能,相关基础功能和数据必须从头做起,因为无法买,也没人卖。如果把这比作造车,就是说各企业必须从头发明自己的轮子,然后走别人走过的路,卡在别人曾经卡住过的坎上……因为没有人愿意共享,加之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本来就少,分散各处,三三两两,令整个行业效率更加低下。

而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模式恰好可以帮到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行业之所以各搞各的,主要是不愿意共享数据,而不愿意共享一是不想泄密,二是不想无偿共享。很多人听到这,可能会开始担心自己的数据安全了。我想说的是,互联网存在一天,你的数据就不可能是百分百安全的。但通过区块链的确权,将数据加密,并通过区块链存储密钥。这样数据与代码就不会泄露,而且区块链本身可以大大增加人工智能技术与系统的安全性。此外,如果不想无偿共享数据,那就搞有偿共享,这本质上是计价问题,研发单位可以把功能模块计价,再通过代币体系计价和交易,可使原来互不协作的、封闭的、孤军奋战的、非共享化、非市场化的人工智能行业,亲密共享,多方合作,从而大大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步伐。还可以选择开放哪些数据,出售哪些数据,决定权至少在我们自己手里。

反过来说,区块链行业也需要人工智能行业的注入与带动。我们说,区块链不等于人工智能,事实上是说区块链技术自诞生至今,都没有人工智能的能力。以区块链1.0的代表比特币为例,它创新性地创造了一个分布式的金融体系,但脚本语言简单,只能做简单的转账与支付;以太坊有了相应优化,有了智能合约等应用,但因为它在链上运行,运算能力、存储能力和网络能力都比较弱,无法运行人工智能的语义理解、机器学习和多层神经网络等能力。换言之,目前类似的智能合约中的“智能”并不是真正的智能,而如果能把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其中,智能合约及区块链系统便可实现真正的“智能”。这不是简单的想法,而是一些科技公司通过刻苦攻关已经成就的事实。未来,肯定更加可期。

从更远的未来来说,AI迟早会替代人类生产各种产品提供服务,那么这时候AI和人类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AI又如何和人类共存呢?AI存在的意义是服务人类,而人活着就在产生数据,然后卖给AI,赚的数字货币又可以购买AI的服务,最终实现人类和AI共存、共生、共享的文明。区块链正推动着我们实现这个目标,当我们拥有了区块链加持的物联网,可以想象,我们所有的硬件设备,都是我们用来获得数据,用来赚钱的生产力,这是真正的数字文明时代,也是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8. 区块链手机≠黑科技

如果说炒币是一种投机,那么做矿机生意则是对投机的投机。

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价格一路飞涨,催生出一些专门做矿机生意的企业。全世界有90%的矿机,据说都是从中国深圳的华强北电子一条街发出去的。2017年年底,比特币达到19442.1美元/枚的历史最高峰时,专门用于比特币挖矿的白卡B矿机,市场价也被炒到了13万元人民币/台。

2018年年初,比特币开始下跌,矿机生意也随之回调,彼时,打着“黑科技”旗号的区块链手机又纷纷登场,其广告语足够诱惑:“你睡觉的时候,它在帮你产生收益!”事实上,这不过是资本追捧的产物,依然是对投机的投机。

首先我们来看看“黑科技”的定义。黑科技原指非人类研发,凌驾于人类现有科技之上的知识,引申为普通人难以理解的新硬件、新软件、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然而区块链技术本身并不算黑科技,它并不是一项特别突破性的技术。从2008年算起它发展了整整10年,然而10年间除了挖币、炒币,人们对它的了解和应用都很有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