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员工就能自我管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7 07:16:36

点击下载

作者:吴甘霖,邓小兰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好员工就能自我管理

好员工就能自我管理试读:

这是国内第一部通过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以培养“自觉型员工”的著作,是著名自主管理教育家、方法学家吴甘霖在出版百万级畅销书《方法总比问题多》后的“十年磨一剑”之作,以全新理念与更有效的方法,培养既负责又高效、“不要别人逼,自己就做好;不需别人问,自己早做好”的一流员工。

本书颠覆通常认为管理只是管理者应具能力的认知,明确提出想“成为了不起的‘牛人’,当员工时就该学习自我管理”“越早学会自我管理,越早成就非凡自我;越能学会自我管理,越能成为单位栋梁”,并从管理好动机、目标、角色、执行、效率、人际关系、风险 7个方面,让员工掌握自我管理的主要方法,并从调整心态、改善方法、养成习惯 3个方面,让员工从不会自我管理到成为自我管理高手。本书理念先进、案例鲜活、操作性很强,是快速提升员工素养的必读之作。

本书适合希望自己有更快发展的员工阅读,更适合希望通过提升员工素养以提升团队绩效的单位推荐阅读,是新时期员工培训团购首选图书。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好员工就能自我管理/吴甘霖,邓小兰著.—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3

ISBN 978-7-111-62043-3

Ⅰ.①好… Ⅱ.①吴…②邓… Ⅲ.①自我管理 Ⅳ.①C912.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029941号

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市百万庄大街22号 邮政编码 100037)

责任编辑:李新妞 责任校对:李伟

责任印制:郜敏

北京圣夫亚美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2019年 4月第 1版第 1次印刷

145mm×210mm·8.125印张·2插页·162千字

标准书号:ISBN 978-7-111-62043-3

定价:42.00元

凡购本书,如有缺页、倒页、脱页,由本社发行部调换

电话服务

服务咨询热线:(010)88361066

读者购书热线:(010)68326294

网络服务

机工官网:www.cmpbook.com

机工官博:weibo.com/cmp1952

金书网:www.golden-book.com

教育服务网:www.cmpedu.com

封面无防伪标均为盗版序 做负责而高效的“自觉型员工”吴甘霖 邓小兰

这是一本有点颠覆常识的书。因为,在许多人的印象中,管理只与管理者有关,与员工没有什么关系。

但是,对期望能更好地在单位脱颖而出、赢得更多回报和更多机会的你来说,这的确是一本为你提供个人成长“金钥匙”的书。

因为,通过本书的阅读,你应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越早学会自我管理,越早成就非凡自我。

越能学会自我管理,越能成为单位栋梁。

众所周知,在管理学中对“自我管理”的重视,最早来源于“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在其代表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他格外强调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把自我管理作为管理的关键内容来学习。因为,如果管理者无法搞好自我管理,就无法管理好别人。

但是,自我管理仅仅适合管理者,而不适合广大的员工吗?通过对众多单位的研究,尤其是对谷歌、华为等著名企业的研究,以及探索一些杰出人物的发展经历,我们完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自我管理并不是管理者的“专利”,同样是优秀员工应具备的重要素养。

不仅如此,对自我管理的重视,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的趋势和重要的职场法则。把握了这种趋势和法则,你可能因此一日千里;忽视这种趋势和法则,你就可能被淘汰。

10多年前,本书作者曾出版百万级畅销书《方法总比问题多》一书,强调“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倡导大家成为“不找借口找方法”的优秀员工。

10多年过去了,各种形势在变化,社会的要求也在变化,优秀员工的标准,也得“与时俱进”了。

我们认为:当今最优秀的员工,必然是被自我管理武装、兼具负责和高效两大优点的“自觉型员工”。这正是当今任何单位最需要的员工。

本书共分三个单元,全面探究如何学会自我管理。

第一单元:越早学会管理好自我,越能成就非凡自我

在这里,你不仅可以看到像卫哲这种因为在当秘书时就会自我管理的员工最终成为全国著名经理人的故事,也可以看到自我管理是谷歌等著名企业打造一流团队的要求,从而明白“自我管理的人在奔跑,不自我管理的人在流浪”“想成为了不起的‘牛人’,当员工时就该学习自我管理”,更进一步懂得“自我管理不是压抑自我,而是更好地实现自我”。

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能提高学习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第二单元:好员工如何进行自我管理

从如何管理好动机、目标、角色、执行、效率、人际关系和风险 7个重要方面,全面系统地学习如何自我管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会学到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主动精神,“不要别人逼,自己就做好;不需别人问,自己早做好”,而且能从低效、无效的“努力”中解放出来,成为最有效率的员工,并控制风险、处理好人际关系,真正做到“出彩不出事”。

第三单元:从不会自我管理到成为自我管理高手

对许多员工而言,不仅缺乏自我管理的意识,也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但这不要紧,“没有不能,只有不肯”,只要你按单元所引导的方式,从调整心态、改善方法、改变习惯三方面入手,你就很容易实现从不会自我管理到成为自我管理高手的超越。

据了解,这应该是中国第一本全方位探究如何将自我管理的理念和方法用于提高员工素养的著作。本书的许多内容,我们已经在为不少单位进行培训时讲过,众多领导和员工反映:让广大员工学会自我管理,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不仅对员工个人发展有利,更对打造一流团队,提高单位绩效,具有明显的效果。

不仅如此,我们也在自己的团队建设甚至家庭教育中进行自我管理的实践,同样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本书作者之一的吴甘霖,在自己的儿子吴牧天小学时,就对他进行自我管理的训练,结果让他从一个“调皮王”成为广受青少年欢迎的“自主管理明星”,申请到美国重点大学。吴牧天根据自己经历所写的《管好自己就能飞》,发行上百万册。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还予以报道。现在,吴牧天刚毕业就成为某著名企业集团的产品经理。在感到自己一进入职场就深受重视、能大展宏图之际,他最感谢和欣慰的事情之一,是自己能早早开始自我管理的学习。

本书中所写到的“自我管理最重要的三句话”,是吴牧天在美国学习期间总结的自我管理智慧,大家可以好好借鉴。

在写这本书时,为使广大读者更有收获,我们延续了以往写作经管励志类畅销书的特点,那就是将独特的观点、鲜活的案例与有效的方法相结合,力求让大家“喜欢看,记得住,用得上”。

在本书出版之际,我们留心到几则值得大家重视的新闻:

华为集团的创始人任正非,与新东方学校的校长俞敏洪,不约而同地提出要在单位里“淘汰平庸员工”。

俞敏洪甚至这样强调:“新东方需要做两件事情:精兵+强将。”“要实现末位淘汰制,每年 5%~10%左右的人员淘汰率,确保优秀人才的留存,不适合人才的淘汰;加大薪酬差距,对于能干的人、做贡献的人实行更好的激励。”“要放弃平庸的员工……不挤出平庸的人,新东方就会不断平庸;没有优秀人才,新东方就没有活力。”

这样的新闻,实际上在给大家传达一个明确的信息:

拒绝平庸,淘汰平庸,这会越来越成为各个单位对员工的普遍要求。

这个社会,也正越来越逼迫你学会优秀。

自我管理,正是让员工从平庸走向优秀的必由之路。越是一流的单位,越重视自我管理。越有活力和发展前景的单位,越要求员工进行自我管理。

希望你从本书中学习自我管理的有关法则和方法,从而以最快速度,成为单位最需要的“自觉型员工”。第一单元 越早学会管理好自我,越能成就非凡自我第一章 自我管理的人在奔跑,不自我管理的人在流浪

对许多员工而言,“自我管理”是一个似乎很遥远、也没有多少价值的概念。因为在他们印象中,管理是与管理者有关的事。自己是员工,谈什么管理呢?

但实际上,自我管理是每一个员工不仅应该高度重视,而且也要完全做好的事情。不仅如此,如果一个员工在单位和职场想要更好更快地发展,这是最应该培养的素养之一。

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

学会自我管理的人,往往就像运动员一样,向着目标不断奔跑,往往能很理想地实现目标甚至超越目标。

但不会自我管理的人,就像流浪汉一样四处游荡,不仅发展缓慢,而且不少时候还吃力不讨好。一、当很多人觉得梦想遥不可及,自我管理的人已美梦成真(一)开始进行自我管理的时刻,就是驶入“快车道”的时刻

请先看一个从仓库保管员成长为大公司副总裁的故事吧。

我曾经参加世界华商大会,认识一位来自美国公司的常务副总裁。他才四十来岁,却管理着一家资金达几十亿美元的国际企业。在与大家交流时,他分享了自己的奋斗故事:

他是中国人,学的是企业管理,本科毕业后去了美国。但工作不好找,只能从仓库保管员做起,工作只是简单地收货、卸货、发货,在地下的大仓库里,整天看不到一丝阳光,真是“暗无天日”。

开始的阶段,他十分苦闷并抱怨:我一个大学本科生,为什么干这样的工作?但他一时换不了工作,这样的苦闷与抱怨又毫无作用。终于有一天,他脑海中出现一个新的念头:凭什么说本科生就不能守仓库?怎样守仓库,才能守出本科生的水平?

心态一转化,工作状态也完全变化了。他不再满足于简单地收货、卸货、发货了。他认为:仓库是一个窗口,通过对各种货物的流通速度、周转率等的分析,可以认识到公司的经营状况。如哪些产品周转快,就意味着适销对路,哪些产品周转太慢,就可能是与市场脱节。那么,产品会畅销或滞销的原因是什么呢?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市场热点、消费者偏好以及公司的经营管理方式有什么关系呢?

诸如这样的问题,是一般的仓库保管员不会深究更不愿去干的,但他干得有声有色、津津有味。他把自己的分析结论写成报告不断上交。

刚开始,那些报告如同泥牛入海。但他并没有气馁,继续做下去。直到有一次报告被副总裁发现。副总裁觉得他很有想法,守仓库有点大材小用了,便把他调到公司的战略发展部门。他同样干得非常出色。之后不断被重视,职务也不断被提升,10年间从仓库管理员做到了常务副总裁。

一份看起来“暗无天日”的工作,却被他做得与众不同。即使守仓库,也守出了“企业管理”本科生的水准。他虽然没有学过MBA,但时常被大学请去作MBA讲座。

由这位副总裁的经历,不由让人想起前不久一则“顺丰快递哥成为飞行员”的新闻。

汪勤金来自江西省乐平市,家庭环境很普通,父母都是农民。2009年,抱着改变命运心态的汪勤金来到深圳发展,因为家境不好,自己也没有一技之长,无奈之下选择了送快递。

和所有风里雨里奔跑的快递员一样,汪勤金每天也过着紧张而辛苦的工作。直到有一天,他看到公司的一则告示:

要在快递员中招收飞行员。

不少人只是看看这则告示,好像上面的信息与自己关系不大。但是,汪勤金却对这个消息当真了:既然有这样的机会,为什么不试一试呢?

他报名了!

但是,他遇到的问题很多。首先,他的体能不达标。而且,他的英文基础非常薄弱,对飞机系统的认知更是几乎为零。

但是,他信奉“功夫不负苦心人”,愿意付出比别人多很多倍的努力。为此,他不仅锻炼体能,而且每天花十多个小时学英语和机型理论,同时备考雅思。

经过不懈的努力,汪勤金最终因为表现出色而被选中,成了梦寐以求的飞行员!

据报道,顺丰有近 400 名飞行员(含社招),但像小汪这样通过内部选拔培养起来的只有大约10人,可以说是万里挑一。

在谈到自己的成功之道时,他说:“我曾经也是普通快递员中的一个,但我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我相信:只要你有目标,然后不断地努力,也能创造人生的奇迹。”

从最普通的快递员,到让很多人羡慕的飞行员。假如你是他,是不是也会为有这样的突破和飞跃而高兴和自豪呢?

上面的两个案例,都是普通员工通过自我管理,彻底提升自己,取得更好更快发展的故事。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拥有自我管理能力的员工与众不同的地方:

1.他们不会随波逐流,而总有一种对自己负责、让人生更精彩、让工作更出色的心理。

2.他们会尽早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与目标。

3.他们拥有十分积极的心态,不会因为外在条件和自身条件的不足,而打击自己、放弃追求。恰恰相反,他们往往“重环境,更重心境”,不会将时间浪费在无谓的抱怨和等待上,总是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改变环境、提升自我。

4.他们愿意走出“舒适区”,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努力。

懂得自我管理的人,从来都不会停留在“舒适区”,而是根据目标付出更多的努力与汗水。

其实,从来都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有什么样的选择,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选择了舒适,就是选择了平庸,而选择了挑战自己,也就选择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自我管理,从来都不会舒适,但正是这种不舒适,才能成就自己。

当然,上述这些,并不足以概括自我管理的方方面面,但仅仅有这几点,就能让他们出类拔萃,让自己成为更有成就也更受欢迎的员工。

实际上,任何员工,只要他开始学习自我管理,他就开始行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希望你重视这一点,尽快开始进行自我管理的时刻!(二)越能进行自我管理,越能梦想成真

人生的许多局限,都是从自己内心的限制开始的。

许多人的心中,总是回响着这样的声音:“我不敢”“我不能”“我不行”……

实际上,这些自我设限,只会让自己止步不前,更不要说去实现梦想了。

但是,假如你学会了自我管理,那些束缚自己的声音,就会越来越失去影响力。随着你实践自我管理的能力越来越强,那些原来觉得绝对不可能实现的理想,就有可能“梦想成真”。

我们一起来看看江苏卫视金牌主持人孟非的成长经历。《非诚勿扰》是江苏卫视最受欢迎栏目之一,孟非是该栏目主持人。看到电视上孟非潇洒自信的模样,不少人可能会认为他一定毕业于名牌大学,受过很好的专业教育。

但实际上,他并没有正式进入大学深造过,而他在电视台的起点,只是一个打杂的临时工。

进入电视台之前,高中毕业的孟非曾经打过5年工:送水、拉广告、做保安……后来做小生意又血本无归。

他觉得不能再这样过下去,于是报名参加了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专科的函授学习。

后来,孟非得知江苏电视台文艺部体育组要一名接待员。虽然这份工作不过是端茶倒水、接接电话的杂活,但他还是报了名,成为200多名临时工中并不引人注目的一个。

那时孟非已经 24 岁了。在拿到函授班专科文凭后,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不能再打杂,我也要做一名记者!

这在别人看来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但孟非却不这么认为,他决定用自己的方式一步步接近目标:

每天早早来到台里,利用帮记者们打扫卫生的机会熟悉他们的工作流程;如果碰到老记者出去采访需要扛摄像机的活,他总是争着去做……

虽然经常被别的临时工认为“傻”,但他却乐在其中。每次出去,当天晚上他就会在日记里记下包括“如何学到新的采访技巧”“如何更熟悉摄像机的操作”“如何更了解社会”等内容。

时间一长,他不仅学到了不少专业知识,也给很多记者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扛摄像机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再后来,对于一些小新闻,老记者就开始交给孟非去做。

渐渐的,孟非的名字在电视上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领导看他干的的确不错,也就允许他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时,可以出去跑新闻。虽然只是个“临时记者”,但他却总是精益求精,经常通宵熬夜做节目,并且自己剪辑、写稿甚至配音。

1996年,孟非作为总摄影参与拍摄了26集专题片《飞向亚特兰大》。该电视片在全国长篇电视专题片评比中荣获二等奖。孟非出色的表现,终于让他转成了正式的记者。

那一刻,孟非哭了。他在当天的日记里写下了这样一句话:“苦难中积聚的力量正一步步地把我引向成功!”

从那以后,孟非的事业越来越顺,他主持的《南京零距离》成了南京老百姓特别喜欢的节目。之后,他又成了收视率很高的《非诚勿扰》的主持人,还被评为“中国最新锐十大主持人”之一。

从打杂的临时工到深受观众喜爱的著名主持人,孟非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

1.只要不给自己设限,就没有什么不可能。

2.有明确且超越现在的目标。

正如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指出的:“成功学的第一法则,就是要把梦想转化为目标。”

只有尽快确定超越现在的目标,行动和能力才有努力的方向,潜能也才会被激发出来。

3.要重视付出,重视付出就能积累“苦难中积极的力量”,就能获得机会。

4.崇尚“不找借口找方法”的精神,只要下决心找方法,方法往往就会出现。

如果你也能像孟非这样不给自己的人生设限,并且像他这样学会自我管理,你也可能创造像他这样的人生奇迹。(三)立竿见影的自我管理效果

懂得自我管理,不仅能让个人机会增加、发展提速,更能让单位增加绩效、提高团队战斗力,所以,很多单位已经把它作为一种从根本上提高素质的手段来使用。如海尔集团,就有员工用来不断反思和总结的“员工3问”。

正因为充分认识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我们单位也在员工中进行了自我管理的实践。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海尔“员工 3问”的基础上加上两条,形成“每日5问”,具体的做法就是每天下班前或晚上,问自己5个问题,然后给出答案:

1.今天我为客户增值在哪里?

2.今天我为单位增值在哪里?

3.今天我为个人增值在哪里?

4.应该避免和改进的地方是什么?

5.我将采取什么措施保证改进?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让员工更好成长的手段,也是团队建设的有效手段。

如果作为团队建设的手段,可让团队成员认真填写“5问”,在每天下班前或第二天上班前交到有关部门和领导那里。

这样,就可让自己和团队的工作每天都有一点点进步。

可别小看这简单的“5 问”,当它真正成为每个人的“工作准则”的时候,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是巨大的,甚至成为每个人激发自身潜能、主动将工作做到位的最有效的保证之一。

就这么5个简单的问题,真的能产生那么大的效果吗?我们不妨来看看真实的案例。

下面是我们单位市场部一位员工的“每日5问”,现摘录如下:

市场部××ד每日5问”(2018年7月1日)

1.今天我为客户增值在哪里?

今天,除了把我们最好的产品推荐给客户外,还及时了解到了客户目前的工作状况,并运用我所掌握的知识,给他一些温馨的提醒和建议。

如在给×××客户打电话的时候,我了解到他目前正忙于招聘,于是我跟他谈到了新员工入职后的3个危险期,也就是“232”理论,这是他以前没有听过的,尽管这个理论和我推荐的产品没有关系,但却让他感觉到了我的真诚,并主动和我谈起了工作中的一些事情,让我们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2.今天我为单位增值在哪里?

今天一共给 60 个客户打了电话,其中向×××上市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树立了本机构在中层培训方面做到全国领先地位的品牌形象。

3.今天我为个人增值在哪里?

向同事学到了一种避免被客户拒绝的方法。

4.应该避免和改进的地方是什么?

今天上午,我给两位第一次联系的新客户打电话,刚一谈到我们的产品,对方就说:“我们目前不需要”,我一听,一下子就卡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往下说了,只能任由对方匆匆把电话挂掉。这样的情况,我以前也遇到过,为什么我老是在同一个地方被卡住?下次如果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到底该怎么说?今天我一定要把这个问题解决掉。

5.我将采取什么措施保证改进?

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我虚心向同事请教,甚至还给以前认识的一位做销售的老前辈打了电话,从他们经验中,我总结出,下次可以这么说:“我这次给您打电话,并不是要您立即选择我们的产品,只是想给您做一个备用,这样当某一天您有需要的时候,就能够想起我们恰好有这样的产品,也省去了您临时重新找相关资料的时间和麻烦。您看是不是这样?”

另外一个老员工也对我说:“你不能显得自己只是在做推销,而应该成为对他们有帮助的人。你可以把我们机构中很多好的思想传播给他,成为对他有帮助的人。”

为了达到最佳效果,我决定把这段话打印出来,贴在自己的桌子上,随时温习和改进。

那么,这个“每日5问”的效果到底如何呢?我们且看第二天的效果吧!

第二天上午,她给一个新客户打电话时,再次遇到之前被拒绝的情况,于是她运用刚刚总结的说话技巧,告诉对方:本机构一位老师前不久去河北柏林禅寺参禅,帮著名高僧明海方丈整理了一份开示,对当代人调适心灵很有帮助,问对方是否需要。

结果,客户不仅没有挂掉她的电话,还很爽快地把自己的邮箱和手机号告诉了她,这样有什么新资料都可以及时发给她。

能够有这样的突破,让这位员工觉得格外快乐。

尽管这份“每日5问”只有短短的几百字,但我们却能从中看到一个员工自我超越和成长的努力。“最好的成长机会是今天”,一个工作真正做到位的人,绝不会允许今天和昨天一样,明天又是今天的重复,而是有每天发现自己的不足、并立即加以改正的决心。

不仅如此,本书作者之一吴甘霖还把这个方法直接用到了孩子的教育方面。他的儿子吴牧天原来是个“调皮王”,后来吴甘霖将自我管理的方法用在对吴牧天的教育上,让吴牧天的学习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了全国著名的“自主管理明星”,他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所写的《管好自己就能飞》,发行上百万册,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还予以报道。

我们且看其中所采用的一个方法:让孩子每天写“自我管理日记”。日记的内容包括:

1.今天的关键词?

2.昨天计划的执行情况如何?

3.今天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4.今天最大的反思是什么?

5.明天有什么计划?

这5条,就形成一个管理学所讲的“闭环”,让孩子天天自我计划、自我反思、自我成长。

那么这个“自我管理日记”的效果如何呢?十分让人震惊。吴牧天从 17 岁生日那天开始写自我管理日记,不久后作为国际交流生去美国读高三。一年后,他不仅考上美国重点大学,而且在那一年中,竟然写下了整整30多万字的日记!

这让作为父亲的吴甘霖十分吃惊,说:“假如提前知道你要花这么多的精力来写日记,我可不敢在高考这一年让你这样做,因为太花时间了。”

不料,尝到自我管理甜头的吴牧天,竟然反过来“教育”父亲:“中国有句名言:‘磨刀不误砍柴工。’我每天的学习生活就像砍柴,而每晚花 20 分钟左右时间写总结等于磨刀。正因为我每天能坚持写自我管理日记,所以每天的学习才更有效率,每天的生活才更精彩啊!”

现在,他写“自我管理日记”已经5年,总字数已经150多万字了,并以此为基础出版了3本书。当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能坚持写”时,他以自己最深的感悟回答:“没有点点滴滴,哪来轰轰烈烈。只有点点滴滴,才能轰轰烈烈。”

上述的故事,可以给我们提供借鉴:

自我管理不只是管理者们应该做的事,作为员工也应该学会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看起来有点难,实际上并不是,连一个学生都能做到,都能实践出很好的效果,那么,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我们,怎么就不能实践得更多,并产生更好的效果呢?

实际上,自我管理实践起来并不难,其实就是三句话:

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从点点滴滴做起。二、自我管理多一寸,工作成效增一丈

网上曾经有一段流传很广的对话:

有人问自己的老板:“我都有10年的工作经验了,您为什么还不给我涨薪水?”

老板回答说:“你是真的有10年的工作经验,还是把一年的工作经验用了10年?”

这不是笑话。在职场中,工作了很多年,而经验和能力还停留在最初两三年的大有人在。

究其原因,还是跟自我管理有关。自我管理包括对目标、心态、效率、执行、方法等的管理,而这些管理的结果,最终会通过工作成效体现出来。越懂得自我管理,工作成效就会越明显。(一)方法一变,效果完全不同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类人:

他们每天来得早、走得晚,勤勤恳恳,领导交代的事,都认认真真去做,规定每天给客户打30个电话,他不会只打29个。但奇怪的是,就是没有什么成效。

与此同时,还有这样一类人:他们同样来得早、走得晚,该打电话时打电话,该拜访客户时拜访客户,看似在做着同样的事情,但别人见不到的客户他能见到,别人解决不了的难题他能解决,业绩一日千里、成倍增长。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

在我们所著《做最好的执行者》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鲜活的案例:

小张和小林同时进入一家公司做销售,论年龄、学历和工作经历,两人的起点可以说是一样的,但两个月后,差距就出来了:小张一个单子都没出,而小林却成了销售冠军。

难道小林有什么秘密武器不成?

我们来对比一下两人打电话的过程。

两人销售的目标都是大企业,但打电话过去最先接触的往往是前台。

小张是这样打电话的:“您好,请给我转一下采购部。”

前台:“请问您找采购部的哪位?”

小张一下就被问住了,既然说不出具体要找的人,前台当然不会给他转。于是小张只好再给别的企业打电话,可还是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再一次被拒绝。就这样,两个月过去了,小张还停留在和前台的“攻防战”里。

那小林是怎么做的?

刚开始,小林也遇到了和小张同样的情况。经过不断向前辈请教,他很快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一次打电话过去:“您好,请接采购部……哦,没有具体联系人不能接吗?没关系,小姐您的声音很好听,请问您贵姓?哦,李小姐,谢谢您,祝您工作愉快。再见。”

第二次打电话过去:“李小姐您好,请帮我接下采购部。”

前台听到他一下就叫出自己的姓氏,以为是熟人,便给接进了采购部。在采购部小林又遭遇了拒绝,但是他却问出了采购经理姓什么。

第三次打电话过去:“您好,我找采购部王经理。”

在和采购部经理进行沟通、问到客户的一些需求信息后,小林得知这家公司的采购最终还要由老总来拍板决定,于是又从采购部经理那里问到老总的姓名和联系方式。

第四次打电话过去的时候,小林就直接与企业老总进行沟通了。

总之,小林不会因为拒绝而止步,总是在每次电话里问到尽可能多的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帮助自己下一次更好地和对方沟通。

比较了两人做事上的差别,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个只是低效率重复,而另一个却能成为销售冠军了。

只有经过思考的行动,才是有质量的行动,才是真正能产生高效益的行动。

自我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懂得随时总结和调整:当一条路行不通的时候,就换另一条路,当一种方法的效果不理想的时候,就尝试其他的方法。

方法一改变,效果就完全不同。(二)优秀=主动+高效

优秀的自我管理者,都有两个十分明显的特点:

一是态度上主动负责,二是方法高效。所以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公式:优秀=主动+高效

我们在为北京长城饭店做培训时,听说了这样一件事:

一天下午,长城饭店的一名工作人员在送客人到机场时,听到了飞机晚点的通知。

原来,由于日本大阪机场上空有雾,当天飞大阪的航班因此推迟了半个小时。

这个员工平时喜欢思考,也常常关注一些有关信息。听到这一广播,他突然想:从北京飞往大阪要三个小时,而当时大阪机场在下午3:30就关闭了。这样看来,当天这趟飞大阪的航班估计得取消了。

他立刻打电话回长城饭店,将情况进行了说明,让饭店做好准备,然后向机场的值班办公室走去。

果然,当天那趟飞往大阪的航班已经取消了,机场的相关负责人正在忙着为滞留的150名客人预订房间。但是,打了不少电话,许多饭店都没有办法一下安排这么多人,一些酒店说正努力去安排,但都无法给出明确的答复。

这个工作人员立刻做了自我介绍,告诉对方,长城饭店现在可以一次就把150名客人全部安排好,而且,如果接受长城饭店的服务,他们可以立即派车来把这些客人全接过去。

尽管长城饭店的报价比别的酒店贵了不少,但机场负责人还是选择了长城饭店。

为此,长城饭店一下多了一单30万元的业务!

那么,这个员工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第一,机会来自主动负责的态度。

有主动负责的心态,哪里都是创造价值的良机。“越计较,越得不到”,这是职场中最基本的一条规律。自我管理离不开心态的管理,对于优秀的员工来说,没有什么该不该做,只要对单位、对团队有价值的事,都会主动去做。

主动的人不会想:

又没有谁要求我必须这么做,而且也没有额外的报酬,我为什么要管这个闲事?因为懂得自我管理的人,不需要别人要求,自己就会要求自己。

其实,主动为单位创造价值,就是在为自己创造价值:主动的员工,在哪里都会受欢迎,也是最有发展的人。

第二,善于积极联想。

航班不能按时起飞,这在机场是很常见的事情。这个员工却能从到大阪的航班不能按时起飞,想到飞机到大阪的时间要多久,而大阪机场几点关闭,这个航班今天会被取消。再联想到机场方面需要安排客人入住,而自己恰好可以帮助单位做成这笔生意。

这样的联想力,如果没有平时对相关信息的留心,根本做不到。如果没有系统思考的方法,也无法做到。

第三,善于统筹兼顾。

他一边去找机场有关人员,一边与单位联系,让单位能做好准备。所以,当他出现时,就能精准地解决问题。让对方宁愿多付出一点钱,也选择他们单位。

上述这样的做法,就是用脑办事。

工作要用手,也要用脑。善于自我管理的员工,都是善于用手办事同时也重视用脑办事的人。

因为善于用脑办事,他们会抓住别人抓不住的机会。

因为善于用脑办事,他们会取得远远高于别人的工作效率!(关于如何从“用手办事”到“用脑办事”,可继续在第八章中阅读相关内容。)三、越是一流的单位,越重视员工自我管理

谁都希望在职场中拥有一个好的平台,进入一家优秀的企业,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价值。

但越是一流的单位和企业,越重视员工自我管理。因此,不管是想要拥有进入优秀企业的“敲门砖”,还是想在这样的企业获得很好的发展,首先都要培养自己的自我管理意识。(一)学会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解决

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解决,能够让我们养成主人翁意识,并且锻炼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曾担任过微软副总裁、谷歌全球副总裁的李开复,在他所写的书中,专门有一章介绍“谷歌的自我管理文化”:

在谷歌,最重要的,不是别人管理,而是你要学会自我管理。

曾经有一位员工告诉他:“我不认为所有人都适合谷歌的工作方式。适合它的人会非常开心,不适合它的人会无所适从,因为没有人告诉你应该怎么做。”

这位员工一语道破了谷歌文化的核心,谷歌的员工必须学会有效的自我管理。

一次,一位工程师向他的上级陶宁抱怨会议室的垃圾桶太少,能不能帮忙解决一下?当时陶宁想,这是一个让工程师学会自己当家做主的好机会,于是她告诉这位工程师:“对不起,这种事情你应该自己想办法解决。”

这位工程师很吃惊,因为他觉得自己发现了问题并且报告了问题,已经很积极主动了。

在谷歌,鼓励员工提问题和意见,但条件是谁提意见谁负责解决。这样的好处是不仅让员工有主人翁精神,而且还杜绝了牢骚一堆却无人解决的恶习。

在陶宁的指点下,这位工程师直接去找了后勤部门的主管。第二天,每个会议室就多了很多个垃圾桶。这位工程师的要求得到了满足和尊重。

陶宁后来告诉李开复:“就是要‘逼’这些工程师,每件事情都要学会自己提出、自己解决!有些人认为我不愿意帮助他们,但其实我是在训练工程师积极主动的习惯。”

在这位工程师看来,自己已经发现并提出了问题,已经很积极了。但在谷歌的管理文化中,这样还远远不够,能够将问题解决才是最终的目的和主动精神的真正体现。

既是问题的提出者,又是问题的解决者。每当问题出现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怎样才能解决”,这才是真正的自我管理。(二)改“条件导向”为“目标导向”

在干工作和完成任务时,有两种导向。

一是条件导向:根据现有的条件,决定自己的工作,决定完成怎样的任务、实现怎样的目标。

一是目标导向:树立一个较高的目标。一旦制定了目标,那么不管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和困难,都决不后退,有“一定要达成”的决心。

改“条件导向”为“目标导向”,是所有善于自我管理员工的共同特点。

在华为员工的心中,完成任务的目标高于一切,也正是因为华为员工有这样的心态,华为才能跻身于服务全球运营商前列。

在玻利维亚建基站的时候,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个基站在热带雨林地区的山顶,客户要求三天内安装完、放号并开通。

负责这个项目的范永君和同事们将货物运到了山脚,却发现承运商根本没办法将货物运上山。因为山上只有一条仅容两人并行的小路,货车根本没办法开上去。

怎么办?客户那边毫不通融,坚持三天内必须开通。

即使求客户能够宽限几天也没有用,因为就算多几天,山上也不会多出条运货的路。

于是承运商建议用直升机运送。这倒是个办法,但费用却高达8000美元。

在仔细考察了山路的情况后,范永君做了一个让承运商都觉得吃惊的决定:

用人力将设备抬上去。

玻利维亚可是高原之国,海拔几乎都在 2500~4000 米左右。在这种环境下,连爬山都不容易,何况还要抬着沉重的设备上山。

仅仅两公里的山路,范永君和他的团队,带着雇来的工人,一路轮流抬着分拆好的设备,从早上六点多一直走到晚上九点多。

设备终于运上了山,在客户要求的时间内建好了基站,客户非常满意。最后结算运输费用,只用了7000多元人民币。

要在规定的期限和合理的费用内将设备送上山,的确存在很大的困难,但有了一定要完成任务的决心,那么就能够在没有办法中找到办法。

对“条件导向”的员工而言,要放弃十分容易。但对“目标导向”的员工而言,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会随便动摇,而是有不完成任务决不罢休的信心和决心。

当一个员工开始将“条件导向”转变为“目标导向”,他就有了不懈的斗志和迎难而上的勇气。如果一个团队这样,那就是一个了不起的钢铁团队。(三)以贡献定报酬,凭责任定待遇

我们在单位和职场中的发展离不开两点:贡献和责任。每个人的前途,都和你所做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相关。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在《致新员工书》中这样说道:

您有幸加入了华为公司。我们也有幸获得了与您合作的机会。

进入华为并不意味着高待遇,因为公司是以贡献定报酬的,凭责任定待遇。对新来员工,因为没有记录,晋升较慢,为此十分歉意。如果您是一个开放系统,善于吸取别人的经验,善于与人合作,借助别人提供的基础,可能进步就会很快。如果封闭自己,怕工分不好算,就需要较长时间,也许到那时,您的工作成果已没有什么意义了。实践是您水平提高的基础,它充分地检验了您的不足,只有暴露出来,您才会有进步。实践再实践,尤其对青年学生十分重要。唯有实践后善于用理论去归纳总结,才会有飞跃和提高。有一句名言:没有记录的公司,迟早要垮掉的,多么尖锐。“以贡献定报酬,凭责任定待遇”,这是所有企业对待人才的统一标准,无一例外。

任正非的这段话告诉我们,即使进入了一家优秀的企业,也并不代表高起点和高待遇,因为,你首先要让企业看到你的能力和贡献。

作为职场新人,要想迅速提升自己的能力,对企业有所贡献,最重要的有三点:

1.有开放的心态。既不画地为牢,也不留恋自己过去有多么优秀,而是以开放的心态吸取别人的经验,善于和别人合作,这样才能获得快速的成长。

2.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不要怕实践,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和差距,这样才有进步的空间。

3.善于总结才能有飞跃。总结是进步最快的途径,通过总结,好的方面可以进一步巩固,不好的方面能及时反省,让自己能够立刻改正和不再重复。四、哪怕是每天多一点点自我管理,都能让你很快拉开与他人的距离

自我管理最大的好处,在于你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虽然这种进步不是一步跨越的,但只要每天都坚持,很快就能够拉开和别人之间的距离。

我们经常强调这样一个观点:一流主动、二流被动、三流不动。其实,哪怕你处处主动一点,就越来越拥有了别人没有的优势。

我们来看看上海华日服装公司工会主席、团支部书记、全国十大杰出农民工、全国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朱雪芹,是如何通过主动学习来改变自己命运的。(一)不怕起点低,只怕不学习

被动和不动的人,总会给自己找种种不学习的借口和理由,比如:学历低、岗位差、经验技术和别人都没法比,等等。但对于主动的人来说,正因为学历低、起点低,才要更加主动学习。

当年,只有初中学历的朱雪芹来到上海打工,成为华日服装公司的一名普通缝纫工。当时,公司的全套生产线都从日本进口,生产效率非常高,和她原来在乡下用的脚踏缝纫机简直有天壤之别。这些先进的设备激起了她强烈的学习兴趣。而公司也鼓励全体员工都能全面掌握技术,这更是让她铆足了劲头学习。

当时她被分配到装裤腰的工段,其中一位大姐做了3年,一天能做500多条,而朱雪芹是新手,能做100多条就很不错了。但她暗自下决心:一定要赶上对方。通过不断的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3个月后,她就超过了那个同事。

起点低,的确是劣势,但也正因为起点低,才更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二)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学习来不断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企业创造更好的效益和业绩。

尽管朱雪芹用很短的时间就超过了同事,但她并不满足,而总是在琢磨怎么才能做得更好、更有效率。她发现,做裤子的工序非常复杂,大家虽然很忙,但效率却不高。比如有一次,因为制作衣服的流水线上一个岗位的员工请假,就导致了整条生产线堵塞,生产数量受到很大的影响。她想,怎么才能解决效率低的问题呢?

于是,她开始利用空闲时间学习每一个岗位上的技能,当别人休息的时候,她就开着机器进行练习。为此,她没少吃苦头。一次,她在研究如何操作电动缝纫机时,无意中碰到了金属针,手指瞬间被砸扁。还有一次,针扎在骨头上碰弯了,最后同事用机修工专用的老虎钳才帮她把针拔了出来。

就这样,她学到了出色的技术。这一切,都被领导看在眼里,于是让她到日本进修。回国后,她被提拔为副班长。这时她主动向领导提出,要改革原有的制造模式来提高生产效率。

在领导的支持下,她开始钻研、摸索,每天都最后一个离开公司,连走路时都在思考如何突破原有的生产模式。

很多员工觉得她不会有什么作为。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她提出的改革方法,让公司的制作工序得到了很大优化,无论生产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制作一条裤子的时间大大缩短,领先于同行业。

学习不过是手段,学以致用才是真正的目的。学习的效果如何,要通过在具体做事中去检验。在学习中,我们要经常思考三个问题:“学什么”“怎么学”和“怎么转化”,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学习。(三)时间对谁都公平,就看你愿不愿意去“挤”

有很多人只要一谈到学习,总会说:“我也想学,可实在太忙,根本就抽不出时间。”

这不过是给自己找借口罢了。时间对谁都是公平的,“时间就是海绵里的水,要想挤总会有的”。

这也是朱雪芹在成长过程中的座右铭。从进入服装公司开始,尽管每天工作任务都很重,但她总是想办法用最快的速度将手上的活做完、做好,然后偷偷观察别人怎么操作机器。用了整整两年时间,她通过自学学会了缝裤子的所有程序。不仅如此,她又用3年时间,拿到了高中文凭……

后来,朱雪芹获得了被公司派到日本进修的机会。但她不懂日语,如果语言关不过,去日本的学习就会遇到大问题。

后来,她想出了一个办法,请附近学校的小学生到家里吃饭、拜他们为师,请他们教自己日语。很快,她就过了语言关。

如果一个人总要等满足了自己舒适、游玩的需求后再去学习,那时间永远都不够。但反过来,如果你愿意去挤时间,别人休息的时候我不休息,别人娱乐的时候我不娱乐,时间自然就有了,而且很快就会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是的,越能进行自我管理,越能进行自我突破。

越早管理好自我,越能成就非凡自我!

如果我们每天在自我管理上多下一点点功夫,日积月累,就能让你拉开与他人的距离,就能让你拥有更大的优势,创造更多的效益!第二章 想成为了不起的“牛人”,当员工时就该学习自我管理

所谓的“牛人”,并非一开始就出类拔萃,而是在当员工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自我管理,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和条件下,也不论起点多么低,都能将每一个阶段变成迅速成长的机会。一、你至少领导着你自己

不少员工有这样的想法:我不过是一个受人领导的普通员工,不需要有什么个人想法,能做到听从安排、按部就班、不出差错地完成单位交代给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

做好分内的工作,这只是最基本的要求。事实上,从开始进入单位工作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已经成了管理者。

因为,你至少领导着你自己。(一)你得对自己的成长与发展负责

我曾经在北京大学企业家春季论坛上,为曾经担任中国入关谈判首席代表、对外经贸部副部长的龙永图做过点评。

在进一步交流的过程中,知道了他的一段让人难忘的成长经历:

毕业后,龙永图进入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工作,主要负责联络经济贸易,因为业务不多,工作很轻松,每天无非是做做杂务、看看报纸。

但龙永图并不觉得工作轻松是值得庆幸的事,反而觉得如果这样下去,无疑在浪费青春。

他认真分析了自己的工作状态:虽然做的是联络工作,但当时别说跟外国人交流,甚至连外国人都没有见过。缺乏实践,必然会成为将来工作的短板。

于是,他决定开始加强英语方面的学习和训练。为此,他给自己做了三条规定:

1.每天用英文朗读《参考消息》上的中文消息,并且背下其中一篇重要的文章。

2.每天用英文自办一张用钢笔写的16开《英美动态》小报,以此来锻炼自己对新闻的判断、筛选能力,同时也加强自己的强记能力。

3.看外国电影,必须做到和剧中人物对口型同步翻译。

此外,为了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也为了更好地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他想了很多办法。比如特意去故宫游览,寻找和外国人交流和对话的机会。一次,为了跟两位正在争吵的外国老太太对上话,他足足追了她们半个多小时,直到两位老人“吵累了”,他才插上话,并说出了自己对两人争吵内容的看法。

两位老太太开始很吃惊,但在了解了龙永图的意图之后,两人都被他的好学所感动,开心地接受了他的建议,并用一个热情的拥抱来感谢龙永图对她们之间矛盾的调解。

而这份从一进入职场就严格遵循的“自我领导”精神,让龙永图很快就迎来了机会。

一天,龙永图和平时一样,下班后在办公室里给自己“充电”。这时,交际处处长找到他,说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主任约见外宾,但翻译人员已经下班走了,问他能不能帮忙去做一下翻译。

虽然这样级别的翻译并不容易,也不是他分内应该承担的事情,但龙永图觉得,这是一次十分难得的实践机会,于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结果,龙永图表现得非常出色,连一些生僻字都翻译得很到位。这使他一下子脱颖而出,之后很多重要的翻译工作都由他担任,机会也越来越多,后来,龙永图被调到外经贸部的重要部门——国际联络司担任司长。

孔子曾经说过:“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要担心没有好的位置给你,而要担心自己有没有能力胜任。对于大多数刚刚进入职场的人来说,起点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而能够迅速拉开彼此距离的,就在于自我管理中的“自我领导力”。

从龙永图的成长经历中,我们可以总结出“领导自己”的三点核心:

第一,不是按部就班,而是有强烈的“额外付出”意识,也就是尽可能“多学多做”。

第二,明确自己的岗位和职位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和具备哪些能力,而自己最欠缺和最需要提升的又是什么,然后让所有的“多学”和“多做”,都尽可能围绕这些不足和欠缺进行。

第三,要有具体的手段和方法。“自己领导自己”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让成长变得“有章可循”,而不是停留在计划和空想上。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学会将每天的学习“量化”。比如像龙永图一样,每天规定自己用英文阅读《参考消息》并背下一篇重要的文章,自办一张小报,等等。总之,学习越具体、越有操作性,效果越好。

龙永图的经历,其实告诉了我们一个职场发展的基本法则:

不管外在的环境怎么样,我们都可以成为自己的领导,都有能力为自己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负责。(二)你得为你的过错承担责任

美国的西点军校就非常强调这一点,“领导好自己,学会为自己负责”是每个学生进入西点军校后首先要学习的。

毕业于西点军校的格里·黑斯汀,在“西点第一课”里,讲了这样一件事:

军校的学生都是预备军官,不同年级之间的学生等级非常分明,一年级新生在学校里地位最低,被称为“庶民”,平时基本上只能给学长们打打杂和跑跑腿。

刚进军校不久,西点和海军军校要举行一场橄榄球赛。比赛的前一天晚上,三年级的学长怀特中士邀请他共同完成一个叫“幽灵行动”的恶作剧——将一个来访的海军军校军官的宿舍搞得一团糟。虽然他觉得这样做有些过分,但想到此后自己能够被高年级的同学接受,加上怀特和其他学长都表示:牵头的是他们,出了什么事由他们负责,所以他还是答应了。

分配给他和另外一个二年级军官的任务,是在晚上 点半熄灯11之后,冲入那位军官的房间,将两大桶大约 加仑的冰橙汁浇到那位5军官的身上。同时,另外两个人将扎破的剃须泡沫罐投掷到房间,最后怀特将散发臭气的牛奶泼进屋里。

一切都很顺利,所有任务都按照计划完成了,大家迅速下楼集合,然后再分成几组撤退。

没想到,凌晨 3点的时候,他的房门被敲开了。原来,学校接到了被捉弄军官的投诉。在训导员的办公室里,虽然怀特竭力为自己开脱,并表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但训导员却并不接受,而是罚大家在早饭前将那位海军军官的宿舍恢复成原样,将弄脏的衣服洗干净。不仅如此,接下来的几个周末,他们都不能休假,而是要在校园里接受惩罚。

他觉得很不公平,因为主意不是自己出的,行动也不是自己领导的,自己不过是服从了学长的命令,责任应该由学长去承担才对。而且自己开始时也反对过,但作为一个“庶民”,自己又能管得了谁!

当教官听了他的想法之后,非常严肃地看着他,然后一字一句地说:“在西点,人人都是领导者。即便是个庶民,你也至少领导着一‘’个人——你自己。”

很多年过去了,教官的那句话一直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这对他日后的领导生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想做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你必须先学会领导自己。

这不仅是西点军校给格里·黑斯汀上的一课,也是给所有想要在人生中有所作为和成就的人上的重要一课:

作为自己的领导者,你可以也有责任为自己的过错负责。

领导就是干部,就是“负责人”。当你能为自己的一切负责,你就真正成了自己的领导。二、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把工作卑微化的人

曾经有学员问我们:“您说要从工作中寻找价值感,可我做的不过是最普通的办公室工作,每天不是复印就是订票,都是些跑腿打杂的活,怎么可能从中找到价值感?”

其实在职场中,有类似想法的人有很多。的确,作为普通员工,位置可能不高,所做的事情也未必有多重要,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不努力和懈怠的理由。

记得多年前,看过一部日本电视连续剧,名字已经忘了,但内容却一直记得——长达 80 集的连续剧,讲的是一个酒店行李员的故事。尽管做着最不起眼的工作,但他永远满脸笑容,时时刻刻都在帮助别人、为别人解决问题,因此成为酒店最受欢迎、最耀眼的明星。

工作本身其实并没有高低之分,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把工作卑微化的人。关键在于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如果我们懂得主动去寻找和发现它的价值,就一定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让它变得重要而富有意义。(一)不怕起点低,就怕境界低

在职场中,起点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连当下的小事、分内事都不愿做、做不好,却一心只希望拥有“大机会”,能够做“大事情”。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曾经在他的博客里写过这样一件事:

一次,他去找一位年轻的理发师理发。理发师一眼就出认了他,一看机会难得,于是一边给他理发,一边不停地向他请教。

看年轻人这么好学,他自然不好拒绝。

于是,他对于困扰理发师很久的比如和老板意见不合、未来的创业计划等问题,分别给出了建议。理完发,理发师高兴地向他道谢,说自己知道该怎么做了,希望他下次来理发还找自己,等以后自己开了理发店,也请他过去捧场。

一看理发师这么热情,他满口答应了。因为急着回家,他看都没看理成什么样,就戴起放在桌上的眼镜回家了。

结果太太和两个孩子一见他,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他赶紧跑到镜子前一看,自己也吓了一跳。原来理发师光顾着跟他聊天,心思完全不在理发上,剪出来的头发跟狗啃了似的,惨不忍睹。

对此,李开复不禁感慨:

有理想并追寻理想是好的,可总得先把分内的事做好。分内事做不好,却这也不满、那也不愿,老想着通过做“更大的事业”来“改变命运”,岂不是不切实际?

每个人都有通过“更大的事业”来“改变命运”的可能,但“更大的事业”需要建立在将每一份工作、每一件小事都踏踏实实做好、做精的基础上。

和上面案例形成鲜明对比,我们看看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刚走入单位时的经历。

白岩松毕业后,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取。作为名牌大学的高才生,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凭自己的素质和能力,要么会进入新闻部,要么会分到其他十四个专题部门。

但结果却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他被分到了在印象中只是刊登节目表的报纸——《中国广播报》。

刚开始,白岩松心理上的确也有些落差和纠结,但他很快调整了心态,觉得既然结果已经是这样,那最好的办法就是面对它,立足于当下,想办法把本职工作做好。

怎么才能将让自己负责的版面变得出彩而好看呢?为此,上班第一天,他特意去书店买了一本《报纸编辑学》回来学习。为了将版面办得有声有色,他想了很多办法,包括经常尝试自己写一些风格和形式多样的文章。他的努力和付出渐渐得到了大家认可,他写的一些文章,也经常被转载,有些还被编辑出书。

而机会很快也来了,不久后,他被崔永元介绍去在央视新办的一个节目做兼职,并由此为起点,走上了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道路。

如果没有那段在报社自动自发,将并不起眼的工作做到很出色的经历,那么即使有好的机会,也不一定会落到白岩松的手里。而这也是职场一个最基本的规律:能够担当重任、有所成就的人,一定是无论在什么样的岗位上都能做到最好的人。(二)越能把平凡的工作做到不平凡,越能体现能力和智慧

前面谈到有学员曾经问我,自己整天干的就是办公室跑腿打杂的活,哪有什么价值。

实际上,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往往就是通过一桩桩小事体现出来的。

如果我问你,一个刚刚 20 岁出头,既没资历又没高学历的小秘书,一下子成了一家著名企业的高层,你觉得有可能吗?

也许很多人都会摇头,但有一个人却做到了。

1993年,卫哲大学毕业后,成了被称为“中国证券之父”的万国证券公司总经理管金生的秘书。

同样是做秘书,但卫哲这个秘书却做得与众不同。

比如说,连倒茶这种小得不能再小的事,卫哲都做得很有思路和水平。他会认真观察领导喝茶的习惯和喜好,这样一来,每次什么时候喝、喝什么,不用领导吩咐,卫哲就已经提前做好了。不仅如此,连茶杯怎么放,卫哲都很讲究方法,比如,不会将杯子放在靠近资料的地方,以免不小心洒了弄湿资料,另外,一定会将茶杯的把手调整到方便领导拿放的方向。

再比如,给领导做翻译的时候,他不会像一般秘书那样,不管有用没用,都逐字逐句地翻译,而是根据领导的思维方式,将有用和重要的信息,用最精练的语言表述出来。

另外,同样是摆放文件,其他的秘书都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放在领导办公桌上,而他却会按照重要程度进行摆放……

就是通过这一件件小事,让领导觉得这个年轻人与众不同,做秘书实在是屈才了,于是开始带他进入高层会议。很快,卫哲就出任了上海万国证券公司资产管理总部的副总经理,当时他才24岁。

之后卫哲的发展有目共睹:2002年任职百安居中国区总裁,成为最年轻的世界 500 强中国区总裁;2004 被评为“年度中国七大零售人物”……

卫哲看似不可思议的发展轨迹背后,其实包含着大智慧:

第一,在职场中,没有人会告诉你需要做什么、该怎么去做,而要靠自己主动去思考、去琢磨,越主动,越能赢得机会。

就像卫哲说那样:“自我驱动是个人效率最好的来源。成长是每个人自己的事,你不想成长,谁能逼你?所以我们要问自己:你能对自己好好进行管理吗,你能驱使自己前行吗?”

第二,即使是被别人重复了无数遍的小事,也要做出不一样的水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