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乐正骨骨伤常见疾病健康教育(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7 09:27:31

点击下载

作者:张淑卿,郭艳幸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平乐正骨骨伤常见疾病健康教育

平乐正骨骨伤常见疾病健康教育试读:

平乐正骨系列丛书 总主编 郭艳幸 杜天信平乐正骨骨伤常见疾病健康教育张淑卿 郭艳幸 主编PINGLE GUO'S ORTHOPAEDIC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平乐正骨骨伤常见疾病健康教育/张淑卿,郭艳幸主编.—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12(平乐正骨系列丛书)

ISBN 978-7-5132-5052-8

Ⅰ.①平… Ⅱ.①张… ②郭… Ⅲ.①正骨疗法—教育康复—问题解答 Ⅳ.①R274.2-4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134881号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28号易亨大厦16层

邮政编码 100013

传真 010-64405750

      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787×1092 1/16 印张18.5 字数353千字

2018年12月第1版 2018年12月第1次印刷

书号 ISBN 978-7-5132-5052-8

定价 109.00元

网址 www.cptcm.com

社长热线 010-64405720

购书热线 010-89535836

维权打假 010-64405753

微信服务号 zgzyycbs

微商城网址 https://kdt.im/LIdUGr

官方微博 http://e.weibo.com/cptcm

天猫旗舰店网址 https://zgzyycbs.tmall.com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本社出版部联系(010-64405510)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平乐正骨系列丛书》编委会

总 主 编 郭艳幸 杜天信

副总主编 郭智萍 高书图 李无阴 白 颖 郭珈宜

总 策 划 杜天信 郭艳幸

策  划 白 颖 牛伟刚 郭珈宜 秦克枫 王志勇 张进川

总 顾 问 陈可冀 张重刚 韦贵康 孙树椿 施 杞 何清湖

颐  问 (按姓氏笔画排序)

     丁 锷 马玉良 王克祥 王宏坤 王爱国 王继先 毛天东 刘太书 刘克忠

     江正玉 许鸿照 李仁刚 吴乃风 沈冯君 宋贵杰 张 茂 张天健 张传礼

     张建福 范金山 周福贻 孟宪杰 段庚辰 闻善乐 娄多峰 祝 波 高礼作

     郭玉凤 郭秋芬 郭宪章 郭艳锦 郭焕章 智江水 翟明玉 黎君若

总 编 委 (按姓氏笔画排序)

     丁 冬 丁幸坡 丁荣洛 于子晓 万 胜 万明才 万富安 王 丹 王 宁 王 俊

     王 倾 王 博 王 锐 王丹丹 王风英 王玉楠 王军辉 王红丽 王运龙 王武超

     王若旭 王国杰 王春秋 王战朝 王桂芝 王振亚 王健智 王爱国 王烨芳 王敬威

     王新卫 王静敏 韦小玲 水根会 牛玉贤 牛亚勇 牛伟刚 牛素玲 毛 欣 毛天东

     毛书歌 介玉娇 文永兵 孔凡国 孔西建 左二燕 厉佳俊 叶 晔 叶培汉 田江波

     田金玲 白 玉 白 颖 白椒红 仝允辉 冯 芳 冯 坤 冯 蜂 司马海娟 邢 江

     邢林波 吕秉乐 吕振超 朱 伟 朱小磊 朱明海 朱炎军 朱晶晶 任素婷 任乘辰

     刘 伟 刘 琦 刘 斌 刘 强 刘 源 刘又文 刘文英 刘玉珂 刘旭东 刘青阁

     刘尚才 刘振敏 刘桂凌 刘晓红 刘培建 刘朝圣 闫 慧 江建锋 许 文 许京华

     许建波 许益娜 阮成群 孙永强 孙相如 孙贵香 孙乾坤 孙豪娴 苏 攀 苏春霞

     苏晓川 杜天信 杜旭召 杜志谦 李 沛 李 洋 李 真 李 峰 李 想 李小玲

     李千里 李无阴 李文霞 李玉新 李东升 李东生 李兴华 李红玲 李麦朵 李志红

     李志强 李妙芳 李金菊 李春游 李秋玲 李洛宜 李晓蜂 李海洋 李海婷 李培岭

     李焕有 李辉辉 李道通 李翠翠 杨 云 杨 阳 杨 静 杨 磊 杨 洸 杨玉芳

     杨生民 杨林平 杨金初 杨金莲 杨晓凯 杨浩博 杨新成 肖 丹 肖 鹏 肖碧跃

     吴 涛 吴玉冰 吴松梅 吴官保 吴春丽 吴晓龙 何 权 何广宏 何丕龙 邹吉锋

     辛 玉 沈素红 宋永伟 宋晓征 宋鹏程 张 宏 张 茂 张 杰 张 虹 张 耘

     张 敏 张 智 张 婷 张 馄 张卫红 张云飞 张云芳 张玉可 张永红 张红庆

     张红星 张作君 张宏军 张国庆 张晓丽 张康乐 张淑卿 张斌育 张冀东 陆成龙

     陈 刚 陈 伟 陈 丽 陈 柯 陈 哲 陈子纲 陈亚玲 陈红岩 陈利国 陈昌华

     陈晓红 陈海龙 陈晚英 陈献韬 范仪铭 范克杰 林新印 尚延春 尚鸿生 昌中孝

     易亚乔 周 天 周 兴 周英杰 周晓峰 郑少勇 郑世军 郑晓静 郑福增 孟 璐

     赵 颖 赵东亮 赵庆安 赵建业 赵建梅 赵俊峰 赵祚塨 赵爱琴 赵继红 赵晨宇

     赵朝峰 郝 军 郝 明 胡 沛 胡 梅 胡方林 胡相华 南 恒 侯洪理 俞长纯

     饶超群 饶耀建 闻亚非 姚太顺 秦 娜 栗二毛 贾春霞 贾维丽 夏帅帅 夏厚纲

     晃晓宝 倪 佳 徐巧妮 徐弘州 徐派的 徐艳华 凌春莹 高 山 高书图 高泉阳

     高晓光 郭 冰 郭马珑 郭会利 郭会卿 郭珈宜 郭树农 郭艳丝 郭艳幸 郭艳锦

     郭维淮 郭智萍 席 林 唐军平 姬永琴 黄满玉 黄霄汉 曹亚飞 曹向阳 龚兆红

     崔宏勋 章 奕 梁国辉 葛 军 韩军涛 韩松辉 韩鲁丽 程 栋 程月起 程春生

     程真真 程森永 程富礼 焦金源 焦瑞娜 曾序求 谢剑侠 谢雅静 雷 哲 雷超阳

     鲍铁周 蔡小丽 廖峻海 翟明玉 黎鹏程 魏 岚 魏润玲《平乐正骨骨伤常见疾病健康教育》编委会

主 编 张淑卿 郭艳幸

副主编 杨金莲 李海婷 许 文 赵继红

    仝允辉 郝 军 邢林波

编 委 (按姓氏笔画排序)

    韦小玲 介玉娇 仝允辉 邢林波

    任素婷 许 文 李小玲 李红玲

    李洛宜 李海婷 杨金莲 吴松梅

    宋晓征 张淑卿 周晓峰 赵继红

    郝 军 贾春霞 徐巧妮 郭艳幸

主 审 仝允辉 郝 军正骨医学瑰宝 造福社会民生(陈序)

平乐郭氏正骨,享誉海内外,是我国中医正骨学科的光辉榜样,救治了大量骨伤患者,功德无量,是我国中医药界的骄傲。追溯平乐正骨脉络,实源于清代嘉庆年间,世代相传,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励学育人,服务社会,迄今已有220余年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平乐正骨第五代传人高云峰先生将其家传秘方及医理技术传于天下,著书立说,服务民众。在先生的引领下,1958年创建河南省平乐正骨学院,打破以往中医骨伤靠门内传授之模式,中医骨伤医疗技术首次作为一门学科进入大学及科学研究部门之殿堂,学子遍布祖国各地,形成平乐正骨系统科学理论与实践体系,在推动中医骨伤学科的传承与发展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以平乐正骨第六代传人、著名骨伤科专家郭维淮教授为代表的平乐正骨人,更是不断创新、发展和完善,使“平乐正骨”进一步成为以理论架构完整、学术内涵丰富、诊疗经验独特、治疗效果显著等为优势的中医骨伤科重要的学术流派,确立其在中医骨伤科界的重要学术地位。由于平乐郭氏正骨的历史性贡献与影响,“平乐郭氏正骨法”于2008年6月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2年,“平乐郭氏正骨流派”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国家第一批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单位。《平乐正骨系列丛书》从介绍平乐正骨的历史渊源、流派传承等发展经历入手,分别论述了平乐正骨理论体系、学术思想、学术特色及诊疗特色,包括伤科“七原则”“六方法”,平乐正骨固定法、药物疗法、功能锻炼法等。此外,还生动论述了平乐正骨防治结合的养骨法、药膳法,以及平衡思想等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囊括了平乐正骨骨伤科疾病护理法及诊疗规范,自成一体,独具特色。从传统的平乐正骨治伤经典入手,由点及面,把平乐正骨的预防规范、诊疗规范、护理规范、康复规范等立体而全面地呈献给社会,极具实用性及科学性。该书集我国著名的骨伤科学术流派——平乐正骨之大成,临床资料翔实、丰富、可靠,汇聚了几代平乐正骨人的心血,弥足珍贵。

该书系从预防入手,防治结合,宗气血之总纲,守平衡之大法,一些可贵的理论或理念第一次呈献给大家,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平乐正骨理论体系,集理、法、方、药于一体,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创新性、实用性和科学性,丰富和完善了中医骨伤疾病诊疗体系,体现了平乐正骨中西并重、兼收并蓄、与时俱进的时代性和先进性。该书既可供同行参考学习,寓教于学,也可作为本学科的优秀教材。

随着世界医学的发展、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以及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更加关注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对于疾病的影响,更加关注单纯医疗模式向“医疗、保健、预防”综合服务模式的转变。在为人民健康服务的过程中,平乐正骨始终坚持以患者需求为本,疗效为先,紧紧围绕健康需求,不断探索、创新与发展。今天,以杜天信院长及平乐正骨第七代传人郭艳幸教授为代表的平乐正骨人,秉承慎、廉、诚之医道医德,弘扬严谨勤勉之学风,继承发扬,严谨求实,博采众长,大胆创新,在总结、继承、更新以往学术理论和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对平乐正骨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挖掘、创新,使得平乐正骨从理论到实践都进一步取得了重大突破。

纵观此系列丛书,内涵丰富,结构严谨,重点突出,实用性强,体现了“古为今用,西为中用”和中医药学辨证论治的特点,可以为中医骨伤科学提供重要文献,为临床医师提供骨伤科临床诊疗技术操作指南,为管理部门提供医疗质量管理的范例与方法,为从业者提供理论参考标准和规范,为人民大众提供防治疾病与养生的重要指导。

我深信此套丛书的出版,必将对中医骨伤科学乃至中医药学整体学术的继承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是以为序。陈可冀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2018年元月于北京西苑继往开来绽新花(韦序)

受平乐郭氏正骨第7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正骨疗法(平乐郭氏正骨法)代表性传承人郭艳幸主任医师之邀,为其及杜天信教授为总主编的《平乐正骨系列丛书》做序,不由得使我想到了我的母校——河南平乐正骨学院,如果不是受三年自然灾害影响,今年就是她的“花甲之年”。

1955年冬天,平乐郭氏正骨第5代传人高云峰先生到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当毛泽东主席见到高云峰时,指着自己的胳膊向她说:“就是这里折了,你能接起来吗?现在公开了,要好好培养徒弟,好好为人民服务!”毛主席的教导,给予高云峰先生

多么大的鼓舞啊。她回到洛阳孟津平乐家中,不久就参加了工作,立下了要带好徒弟,使祖传平乐郭氏正骨技术惠及更多患者的决心。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支持下,于1956年9月成立了河南省平乐正骨医院(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的前身),这是我国最早的一家中医骨伤专科医院,高云峰先生为首任院长。平乐郭氏正骨也因其技术优势与特色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河南日报》《健康报》《人民日报》为此做了相继报道,平乐郭氏正骨医术被誉为祖国医学宝库中的珍珠(见1959年10月17日《健康报》)。

1958年,为进一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事业日益增长的需求,把中医正骨医术提高到新的水平,经国家教育部和河南省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在平乐正骨医院的基础上,由高云峰先生主持成立了我的母校河南平乐正骨学院——全国第一所中医骨科大学,高云峰先生任院长。平乐正骨学院的成立,开辟了中医骨伤现代教育的先河,为中医骨伤科掀开了光辉灿烂的历史篇章,使中医骨伤由专有技术步入了科学的殿堂。高云峰先生是我国中医骨伤高等教育当之无愧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新中国成立后,中医骨伤的骨干力量由此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祖国各地,成为各省公立医院骨伤科或学院骨伤系的创始人及学术带头人。因此,河南平乐正骨学院被学术界誉为中医骨伤的“黄埔军校”。同时,在学术界还有“平乐正骨半天下”的美誉。

1960年9月上旬,我第一次乘火车,在经过两天两夜的旅程后,来到了位于洛阳市白马寺附近的河南平乐正骨学院,被分在本科甲二班,这个班虽然仅有19名学生,却是来自国内14个省、市、 自治区的考生或保送生。 日月如梭,50多年前的那段珍贵的经历令我终生难忘,我带着中医骨伤事业的梦想从平乐正骨学院启航,直到如今荣获“国医大师”殊荣。

经过几代平乐正骨人的不懈努力,平乐正骨弟子遍及海内外,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无数患者带来福祉。如今的平乐正骨流派已成为枝繁叶茂的全国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流派之一,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也巳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产业、康复、文化于一体的具有3000多张床位的三级甲等省级中医骨伤专科医院。站在新时代的起点,发展和创新平乐正骨、恢复高等教育是新一代平乐正骨人的肩负使命,也是我和其他获得平乐郭氏正骨“阳光雨露”者的梦想和愿望。《平乐正骨系列丛书》共约700余万字,含18个分册,包含《平乐正骨发展简史》《平乐正骨史话》《平乐正骨基础理论》《平乐正骨平衡学》《平乐正骨常见病诊疗规范》《平乐正骨诊断学》《平乐正骨影像学》《平乐正骨骨伤学》《平乐正骨筋伤学》《平乐正骨骨病学》《平乐正骨手法学》《平乐正骨外固定法》《平乐正骨药物治疗学》《平乐正骨养骨学》《平乐正骨康复药膳》《平乐正骨康复法》《平乐正骨护理法》《平乐正骨骨伤常见疾病健康教育》等,是对220余年平乐正骨发展成果与临床经验的客观总结,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时代性和实用性。此套丛书图文并茂,特色突出,从平乐正骨学术思想到临床应用等,具体翔实地介绍了平乐正骨的诊疗方法和诊疗特色。平乐正骨有高等院校教育的过去和今天的辉煌,将来也必然能使这段光荣的历史发扬光大,结出累累硕果。《平乐正骨系列丛书》是中医骨伤从业者难得的一套好书,也是中医骨伤教学的好书,特别适用于高等医药院校各层次的本科生、研究生阅读。

特为此序!韦贵康国医大师世界手法医学联合会主席广西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2018年6月百年正骨 承古拓新(孙序)

在河洛文化的发祥地、十三朝古都洛阳,这块有着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沃土上,孕育成长着一株杏林奇葩,这就是有着220余年历史、享誉中外的平乐郭氏正骨。 自郭祥泰于清嘉庆元年(1796)在平乐村创立平乐正骨以来,其后人秉承祖训,致力于家学的发展与创新,医术名闻一方。1956年,平乐正骨第五代传人高云峰女士,在毛泽东主席的亲切勉励下,带领众弟子创办了洛阳专区正骨医院,1958年创建平乐正骨学院,1959年创建平乐正骨研究所,并自制药物为广大患者服务,使平乐正骨于20世纪50年代末即实现了医、教、研、产一体化,学子遍及华夏及亚、欧、美洲等地区和国家,成为当地学科的带头人和骨干力量,平乐正骨医术随之载誉国内外,实现了由医家向中医著名学术流派的完美转型。平乐郭氏正骨第六代传人郭维淮,作为首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带领平乐正骨人,将平乐郭氏正骨传统医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走创新发展之路,使平乐郭氏正骨以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理论系统、疗效独特等为优势,为“平乐正骨”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中医骨伤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平乐正骨系列丛书》全面介绍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平乐郭氏正骨的内容,全方位展现了平乐正骨的学术思想和特色。丛书包含18个分册,从介绍平乐正骨的历史渊源、流派传承等情况入手,分别论述了平乐正骨学术思想、学术特色、理论体系及诊疗特色,尤其是近年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如“平衡思想”“七原则”“六方法”等。丛书集220余年平乐正骨学术之精华,除骨伤、骨病、筋伤等诊疗系列外,还涵盖了平乐正骨发展史、基础理论、平衡学、正骨手法、固定法、康复法、护理法等,尤其是体现平乐郭氏正骨防治结合思想的养骨法、药膳法和健康教育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符合现代医学的预防-医学-社会-心理之新医学模式,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

统观此丛书,博涉知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继承我国传统中医骨伤科学之精华,结合现代医学之先进理念,承古拓新,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对骨伤医生及研究者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全书自成一体,独具特色,是一套难能可贵的好书。《平乐正骨系列丛书》由洛阳正骨医院、郑州骨科医院、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等平乐正骨主要基地的百余名专家共同撰著,参编专家均为长期工作在医、教、研一线,临床经验丰富的平乐正骨人;临床资料翔实、丰富、可靠,汇聚了几代平乐正骨人的心血,弥足珍贵。

叹正骨医术之精妙,殊未逊于西人,虽器械之用未备,而手法四诊之法既精,则亦足以赅括之矣。愿此书泽被百姓,惠及后世。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专家2018年3月施 序

“平乐正骨”是我国中医骨伤学科著名流派之一,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样于我国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平乐村,先祖郭祥泰自清代创始迄今巳历七代,相传220余年,被民众誉为“大国医”“神医”,翘楚中华,饮誉海内外。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积聚了历代医家深邃的创新智慧、理论发明和丰富的临证经验。在如此灿若星河的中医药发展历史画卷中,“平乐正骨”俨然是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洛阳春色擅中州,檀晕鞓红总胜流。”近220余年来,西学东进,加之列强欺凌,包括中医药在内的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屡遭打压。然而,“平乐正骨”面对腥风血雨依然挺立,诚为奇葩。我国中医骨伤同道在引以为傲的同时每每发之深省,激励今日之前行。

“平乐正骨” 自先祖郭祥泰始,后经郭树楷、郭树信相传不辍,代有建树,遂形成“人和堂”“益元堂”两大支系。郭氏家族素以“大医精诚” 自励,祟尚“医乃仁术”之宗旨,坚持德高济世、术优惠民为己任之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弘扬“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创业精神,起废除伤、病愈膏肓、妙手回春等众多轶事传闻誉溢乡里域外,不绝于耳。“平乐正骨”植根民众,形成“南星”“北斗”之盛况经久不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6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中医政策指引下,更是蓬勃发展。在第五代传人高云峰女士和第六代传人郭维淮教授的推进下日臻完善,先后建立了公立洛阳正骨医院、平乐正骨学院、河南省平乐正骨研究所。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以三级甲等医院的规模和医疗品质,每年吸引省内外乃至海外数以百万计的骨伤患者,为提升医院综合服务能力,他们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诊疗建设,不断扩大中医骨伤治疗范围和疗效水平。平乐正骨学院及以后的培训班为国家培育了数千名优秀骨伤高级人才,时至今日,他们中的大多数已成为我国中医骨伤科事业的学科带头人、领军人才或著名学者。改革开放以来,在总结临床经验的同时,引入现代科技和研究方法,河南省洛阳正骨研究所获得多项省和国家重大项目资助,也获得多项省和国家科技奖项,在诸多方面为我国当代中医骨伤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也被国家列为部级重点专科和全国四大基地之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郭氏门人始终在逆境中搏击,在成功中开拓。以“平乐正骨”为品牌的洛阳正骨医院,在高云峰等历届院长的带领下,成功地将“平乐正骨”由民间医术转向中医现代化的诊疗体系,由传统医技转向科技创新的高端平台,由单纯口授身传的师承育人模式转向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我国高等中医骨伤人才培养的摇篮,从而实现了难能可贵的历史跨越。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应以“机构建设为基础,人才培养为关键,学术发展为根本,科学管理为保障”,这是20世纪80年代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向全国提出的指导方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的实践和成功无疑证实了其正确性,而且是一个先进的范例。

牡丹为我国特产名贵花卉,唐盛于长安,至宋已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说,世颂为“花王”。刘禹锡《赏牡丹》诗曰:“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渠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平乐正骨”正是我国中医药百花园中一株盛开不衰的灿烂花朵,谨借此诗为之欢呼!

继承创新是中医药事业振兴的永恒主题。在流派的整理与传承中,继承是前提、是基础。“平乐正骨”以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为底蕴,有着丰富的学术内涵和独具特色的临证经验。其崇尚“平衡为纲,整体辨证,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动静互补”的学术思想,不仅是数代郭氏传人的经验总结,而且也充分反映了其哲学智慧,从整体上阐明了中医药特色优势在“平乐正骨”防治疾病中的运用。整体辨证是中医学的基本观点,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自身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渊薮于中国古典哲学,现代意义上的“自然”来自拉丁语Nature(被生育、被创造者),最初含义是指独立存在,是一种本能地在事物中起作用的力量。中国文人的自然观远在春秋时期即已形成,闪烁着哲学睿智。《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后人阮籍曰:“道即自然。”《老子》还强调“柔弱胜刚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相传出于孔子之手的《周易大传》提出刚柔的全面观点,认为“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一阴一阳之谓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进一步明确提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天人相应的理念,加之四诊八纲观察分析疾病的中医学独有方法,不仅使整体辨证有可能实施,而且彰显了其优势。“平乐正骨”将这些深厚的哲理与骨伤临床结合,充分显示其文化底蕴和中医学的理论造诣。“骨为干,肉为墙”,无论从生理或病理角度,中医学总是将筋骨密切联系,宗筋束骨,在运动中筋骨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只有在动静力平衡的状态下才能达到最佳功能。“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肌肉”,“平乐正骨”提出的“筋骨并重,内外兼治”正是其学术思想的灵活应用。在我看来,“动静互补”比“动静结合”有着更显明的理论特征和实用价值。在骨伤疾病的防治中,动和静各有其正面和负面的作用,因而要发挥各自的正能量以避免消极影响,这样便需要以互补为目的形成两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如果违背了这一目的,动和静失去量的限制,结合仅是一种形式,甚至不利于损伤的修复。科学的思维,其延续往往不受光阴的限制,甚至有异曲同工之妙。现代研究证实,骨膜中的骨祖细胞对骨折愈合起着重要作用,肌肉是仅次于骨膜最接近骨表面的软组织,适当的肌肉收缩应力可以促进骨的发育和损伤愈合,肌肉中的丰富血管为骨提供了营养供应,肌肉的异常(包括功能异常)也会影响骨量和骨质。临床研究表明,即使不剥离骨膜,肌肉横断损伤也会延迟骨折愈合。因此,除骨膜和骨髓间充质的干细胞外,肌肉成为影响骨折愈合的又一重要组织,其中肌肉微环境的改变则是研究的重要方面。220多年前的“平乐正骨”已在实践中体现了这种思维,并探索其规律。

基于上述的理论和实践,“平乐正骨”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诊疗方法,包括手法、内外药物治疗、练功导引等,将骨伤疾病的防治、康复、养生一体化。早在2 0世纪50年代,高云峰、郭维淮等前辈已将众多家传秘方和技术公诸于世。“平乐正骨”手到病除的技艺来自于郭氏历代传人的精心研究和积累,也与其注重学术交流、博采众长密切相关。“平乐正骨”的发源地也是少林寺伤科的发祥地。相传北魏孝文帝(495)时,少林寺始建于河南登封市北少室山五乳峰下。印度佛教徒菩提达摩曾在该寺面壁9年,传有“达摩十八手”“心意拳”等。隋末少林寺僧助秦王李世民有功受封,寺院得到发展,逐渐形成与武术相结合的伤科技法,称为“少林寺武术伤科”,在唐代军营中推广应用,少林寺秘传内外损伤方亦得以流传。作为文化渊源,对“平乐正骨”不无影响。

洛阳之称首见于《战国策·苏秦以连横说秦》。早在距今六七千年前,该地区已发展到母系氏族繁荣阶段,著名的仰韶文化即发现于此。 自周以来相继千年,成为中原地区历史上重要的政治、文化、经济、商贸、科技中心。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大批经典名著、科技发明多发迹于此。如《说文解字》《汉书》《白虎通义》《三国志》《博物志》《水经注》《新唐书》《资治通鉴》,以及“蔡侯纸”“龙门石窟”“唐三彩”等均为光灿千古之遗存。此外,如“建安七子“、三曹父子、“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李白杜甫相会、程氏兄弟理学宣讲,以及白居易以香山居士自号,晚年居洛城18年等群贤毕至、人才荟萃。唐·卢照邻曾曰:“洛阳富才雄。”北宋·司马光有诗曰:“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在如此人文资源丰富的地域诞生“德才兼高、方技超群”的“平乐正骨”应是历史的必然。以“平乐正骨”第七代传人杜天信教授、郭艳幸教授为首的团队肩负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率领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和河南省正骨研究院,在继承、创新、现代化、国际化的大道上快速发展,为我国中医骨伤学科建设和全面拓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不负众望,成为“平乐正骨”的后继者、兴旺的新一代。汇积多年经验,经过认真谋划,杜天信教授、郭艳幸教授主编的《平乐正骨系列丛书》共18册即将出版,该套书图文并茂,洋洋大观,可敬可贺。当年西晋大文豪左思移居洛阳,筹构10年,遂著《三都赋》而轰动京城,转相录抄以致难觅一纸,遂有“洛阳纸贵”之典故脍炙人口,千年相传。本书问世,亦当赞誉有加,再现“洛阳纸贵”,为世人目睹“平乐正骨”百年光彩而呈献宝鉴。

不揣才疏,斯为序。中医药高校教学名师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名誉所长、终身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乙未夏月总前言

发源于河洛大地的平乐郭氏正骨医术是中医药学伟大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起源于1796年,经过220余年的发展,平乐正骨以其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理论系统、疗效独特、技术领先的优势及其所秉承的“医者父母心”的医德、医风,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国内业界所公认的骨伤科重要学术流派。2008年6月,平乐郭氏正骨法被载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平乐正骨理论体系完整,并随着时代进步和科学发展而不断丰富,其整体性体现在理、法、方、药各具特色,诊、疗、养、护自成体系等方面。但从时代发展和科学进步的角度看,平乐正骨理论一方面需要系统总结与提炼,进一步规范化、系统化,删繁就简;另一方面需要创新与发展,突出其实用性及科学性。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背景下,总结和全面展示平乐正骨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造福更多患者,《平乐正骨系列丛书》应运而生。

发掘与继承、发展与创新是平乐正骨理论的显著特征。平乐正骨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伤科疑难疾患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色。其学术特征主要表现为“平衡为纲、整体辨证、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动静互补、防治结合、医患合作”七原则和“诊断方法、治伤手法、固定方法、药物疗法、功能疗法、养骨方法”六方法及“破瘀、活血、补气”等用药原则。这些原则和方法是平乐正骨的“法”和“纲”,指导着平乐正骨的临床研究与实践,为众多患者解除了痛苦。在不断传承发展过程中,平乐正骨理论体系更加系统、完善。

在新的医学模式背景下,平乐正骨的传承者重视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综合作用和影响,从生物学和社会学多方面来理解人的生命,认识人的健康和疾病,探寻健康与疾病及其相互转化的机制,以及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的方法。作者结合中医养生理论及祖国传统文化,审视现代人生活、疾病变化特点,根据人类生、长、壮、老、已的规律,探索人类健康与疾病的本质,不断提高平乐正骨对筋骨系统的健康与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的理性认识水平,提出了平乐正骨的平衡思想,并将平乐正骨原“三原则”“四方法”承扬和发展为“七原则”“六方法”,形成了平乐正骨理论体系的基本构架。

作为平乐正骨医术的传承主体,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及平乐正骨的传承者在挖掘、继承、创新平乐郭氏正骨医术的基础上,采取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挖掘、创新平乐正骨医术及理论,并对现有临床实践及科学技术进行提炼总结、研究汇总,整理成《平乐正骨系列丛书》,包含18个分册,全面介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乐郭氏正骨法的内容,全方位展现平乐正骨的学术思想、学术特色,集中体现平乐正骨的学术价值及其研究进展,集220余年尤其是近70年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之精粹,以期更好地造福众患,提携后学,为骨伤学科的发展及现代化尽绵薄之力。

最后,感谢为平乐正骨医术做出巨大贡献的老一辈平乐正骨专家!感谢为平乐正骨医术的创新和发展努力工作的传承者!感谢一直以来关注和支持平乐正骨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学术界朋友!感谢丛书撰稿者多年来的辛勤耕耘!同时也恳请各界同仁对本丛书中的不足给予批评指正。再次感谢!《平乐正骨系列丛书》编委会2017年12月18日主编简介

张淑卿 女,主任护师,硕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护理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现任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康复院区管委会委员兼护理部主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骨伤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护理学会骨科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护理分会委员,河南省护理学会骨科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护理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被评为洛阳市第一届、第二届特级名护,并获得“河南省百佳护士”“洛阳市十佳护士”的称号。主要从事骨科护理、中医护理、康复护理的研究,在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骨科护理相关专著4部,2008年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奖1项,2010年以来分别获得河南省中医药科技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专利4项,正在研究的课程3项。

郭艳幸 女,平乐正骨第七代传人,国家二级主任医师,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名中医,河南省骨关节病防治创新型科技团队首席专家与负责人。国家名老中医郭维淮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正骨法(平乐郭氏正骨法)代表性传承人,平乐郭氏正骨流派学术带头人,国家 “十二五”临床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河南省中医临床学科领军人才培育对象、洛阳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洛阳市特级名医。现任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业务副院长,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骨伤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世界手法医学联合会常务副主席,国际数字医学会中医药分会常务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中医正骨》与《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副主编。从事骨伤临床、科研、教学工作40年,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出版专著9部。现主持承担地厅级以上科研项目6项,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5项,地厅级科技成果23项,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编写说明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医生、护士和病人及家属的重视,适时、适当的健康教育是病人痊愈、康复必不可少的步骤,也是减少疾病并发症和不良事件的重要环节。一百多年前,英国在国民健康白皮书中曾提出,所有护士都应使自己成为一名“健康教育者”,充分说明了健康教育在国民健康中的地位和作用。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是在平乐正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所集骨伤医疗、教学、科研、产业为一体的医疗机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医院在继承传统的平乐正骨医术的基础上,注重吸收百家之长,坚持走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发展的道路,在挖掘和传承的基础上,注重探索、创新和发展,始终走在中医骨伤的前列。为了让骨伤病人更好地了解疾病相关知识,配合治疗;为了让医务人员尤其是低年资人员在为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时有的放矢,针对性强,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也为了通过健康教育,让病人及家属与医务人员协同配合,把一些疾病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遏止在萌芽状态,让医疗服务更有效、更安全,因此,我们医护合作,共同编写了《平乐正骨骨伤常见疾病健康教育》一书。

全书分三篇,上篇为总论,共八章,包括骨伤病人的一般健康教育,以及骨伤常见并发症病人、常见合并症病人、应用骨科常用器具病人、手术及用药病人、常用中医护理技术运用等的健康教育。中篇为各论,共九章,按照从头到足、从脊柱到四肢、从骨折到骨病、从保守治疗到手术治疗等方面多方位详细讲解了骨伤常见疾病的相关健康教育知识。下篇为骨伤病人康复的健康教育,共两章,详细讲解了骨伤病康复基础的健康教育与骨伤常见疾病病人康复的健康教育。

本书以骨伤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为主线,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阐述,形式新颖,针对性强,一目了然,既节省读者时间,又能快速答问解疑,是医务人员和骨伤病人及家属不可缺少的良师益友。本书得到了广大医护人员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感谢。由于编写仓促,水平有限,不免有疏漏和错误,恳请读者指出,以便以后修订和不断完善。《平乐正骨骨伤常见疾病健康教育》编委会2018年2月上篇 总论平乐正骨骨伤常见疾病健康教育第一章 骨伤病人的一般健康教育第一节 骨伤病人的健康教育1.什么是骨伤?什么是骨折?

骨伤是指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的疾病。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或骨的连续性中断。2.骨折的原因有哪些?

骨折的原因主要为外力作用或骨骼疾病引起骨质破坏。外力作用可分为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牵拉力和累积性劳损;骨骼疾病常见有骨质疏松症、脆骨病、佝偻病、骨软化症、肿瘤侵犯骨骼等,因患这些疾病使骨质丢失或遭到破坏,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3.骨折可分为哪几类?

骨折的分类方法很多。(1)依据骨折端是否和外界相通,分为开放性骨折与闭合性骨折。(2)依据骨折的程度,分为完全性骨折与不完全性骨折。(3)依据骨折前骨组织是否正常,分为外伤性骨折与病理性骨折。(4)依据骨折的稳定程度,分为稳定性骨折与不稳定性骨折。(5)依据骨折后的时间,分为新鲜骨折与陈旧性骨折。(6)依据骨折的形态,分为横形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压缩性骨折、星状骨折、凹陷性骨折、青枝骨折和骨骺分离。4.骨折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一般骨折时全身症状不明显或不严重,严重的创伤和骨折可引起休克,需紧急处理。骨折的局部症状常表现为:局部疼痛和压痛,局部肿胀、瘀斑和皮肤擦伤,活动障碍,畸形,异常活动和骨擦音等。其中畸形、异常活动和骨擦音是骨折的三大特殊体征,具有确切的诊断价值。5.骨折后的急救处理措施有哪些?

急救处理的目的,在于用简单有效的方法抢救生命、保护患肢,使病人安全迅速送至医院,以获得妥善的治疗。其措施有:(1)紧急呼救:首先应立即打120急救电话,向急救中心呼救,电话中简单叙述伤病员的数量、伤情、出事地点等,以便救护人员准备急救设备和及时到达事故现场。急救人员到达前,尽量不要移动伤病员。禁止伤病员急于起坐、行走,以免加重损伤。(2)创口包扎,确切止血:开放性骨折伤口出血不多时,用消毒纱布(如无消毒纱布,则应就地取材,选用毛巾、布带等柔韧的类纱布物)加压包扎后即可止血;有大血管损伤时,可用止血带或毛巾、手绢结扎止血,应记录包扎时间,一般扎1小时至少放松2~5分钟。(3)妥善固定:是骨折急救处理的重要措施。目的是避免在搬运时加重软组织、血管、神经或内脏等损伤,避免骨折端活动,减轻伤病员痛苦。若备有特制的夹板,最为妥善,否则应就地取材,如树枝、木棍、木板等都适宜当作外固定之用。若无合适的固定材料,也可将受伤的上肢绑在胸部,受伤的下肢同健侧一起捆绑固定。脊柱骨折应使伤病员平直仰卧在硬质木板或其他板上,在伤处垫一薄枕,使脊柱稍向上突,然后用几条绳子把伤病员固定,使其不能左右转动。颈椎损伤的急救关键是立即用颈托固定头颈部,在运输过程中保持颈部制动。(4)迅速转运:伤病员经妥善固定后,根据不同的需要移至担架上,然后立即迅速运往就近医院治疗。遇有脊柱、脊髓损伤或怀疑有脊髓损伤的伤病员,搬运时,应顺应伤病员的脊柱或躯干轴线,滚动着移至硬担架上。颈椎损伤时应用颈托固定其颈部,或用软枕、衣物等固定于头部的左右两侧,一人托住其头部,其余人协调一致将其平直地移至担架上,有铲式担架搬运则更为理想。运送伤病员时一般采用仰卧位。颅脑损伤者,取半卧位或侧卧位;昏迷者应平卧位且头转向一侧,或侧卧位,以保持呼吸道通畅;休克者应取头低足高位。转运途中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伤病员头部应与转运车辆行进方向一致。运送过程中要保持固定稳妥。6.骨折的治疗原则是什么?(1)早期正确复位:良好的对位可恢复骨骼的支架作用,肢体功能恢复相对较好。(2)局部牢固固定:根据病情选择使用石膏、夹板、牵引、支具等外固定方法或采用钉板系统、髓内钉系统、张力带钢丝等内固定方法,以维持骨折的良好对位。(3)及时恰当的练功活动:整复和固定为骨折愈合创造了有利条件,及时恰当的练功活动可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骨折组织修复,促进骨组织的生成,同时防止关节粘连、僵硬和肌肉萎缩,促进肢体功能的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4)内外辨证用药:根据骨折的不同分期,辨证使用内服和外用药物,以减轻疼痛,促进骨折愈合。骨折早期益破,以活血化瘀为主;中期宜和,以调和营血、接骨续筋、舒筋活络为主;后期宜补,以补气养血、补益肝肾、健脾和胃为主。7.骨折后为什么要进行功能锻炼?(1)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局部与全身锻炼能起到推动气血流通,增加血液循环的作用,达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目的。(2)濡养筋脉,滑利关节:功能锻炼后血行通畅,使筋脉得到濡养,关节得以滑利,屈伸自如,防止关节粘连。(3)促进骨折愈合:能改善气血运行,有利于骨折愈合,还能使残余的错位得到修正。(4)防止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可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避免骨质疏松。(5)扶正祛邪,促进功能恢复:功能锻炼可调节机体功能,使气血充盈、肝血肾精旺盛、筋骨强健,促进机体功能恢复。8.骨折后进行功能锻炼应注意什么?(1)功能锻炼应以恢复肢体的固有生理功能为目标,上肢活动要以恢复手的握力、前臂旋转功能、肘部屈伸功能为重点,下肢活动要以恢复负重步行能力为重点。(2)功能锻炼尽早开始,循序渐进,活动范围和活动量要由小到大,由少到多,以不感到疲劳、骨折部位不发生疼痛为度。(3)功能锻炼要在不影响骨折固定的前提下持续进行。禁止影响骨折愈合的活动。(4)一切功能锻炼必须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第二节 骨伤病人饮食的健康教育1.常用的饮食分为哪几类?适用于什么病人?

骨伤病人常用的饮食分为流质、半流质、软食、普食(普通饮食)4类。有合并症时,需特殊饮食,如合并糖尿病时需糖尿病饮食,合并高血压时需低盐低脂饮食等。(1)流质饮食:为流体,或在口腔内可融化为液体的食品,容易消化,没有渣滓,也不具刺激性。每日可进食6~7次,每2~3小时1次,每次200~300mL,因所含的热量及营养素不足,只能短期使用。常用的流质饮食有米面类,如米汤、面糊等;汤类,如排骨汤、鸡汤、菜汤等;豆类,如豆浆、绿豆汤、豆腐脑等;乳类,如牛奶、酸奶等;饮料类,如果汁、蔬菜汁等。

适用人群:高热、咀嚼吞咽困难、急性消化道炎症、施行大手术和腹部手术后通气1~2天的病人。(2)半流质饮食:是指外观呈半流体状态,易咀嚼,易消化,纤维含量少,渣滓少,营养较高的低脂食物。宜少量多餐,每日5~6次,每次300mL。常用的半流质饮食有米面类,如各类米粥、蔬菜粥、馄饨、面条;肉类,如瘦肉泥、鱼肉泥等。

适用人群:发热较高、体质虚弱、吞咽困难、腹泻及消化不良、术后1~2天的病人等。(3)软食:介于半流质和普通饮食之间,以软烂无刺激、易消化为主,如面条、软饭,每日进食3~4次,不宜用油炸及辛辣刺激的食物,少用含粗纤维的食物。

适用人群:老年病人,以及口腔疾患、术后2~3天和肠道疾病恢复期的病人。(4)普食:与正常饮食一样,以易消化、无刺激性的食物为主。常用的普食有馒头、包子、饺子、面条、各种炒菜、鱼、肉、蛋等。每日进食3次。

适用人群:消化功能正常、无心肝肾疾病、疾病较轻或恢复期病人。2.骨折病人的饮食有哪些宜忌?(1)骨折早期为血肿机化期,受伤1~2周,饮食以活血化瘀、利水消肿、清淡易消化为宜。

宜进食物: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鸡蛋、赤小豆等,以清蒸或煲汤为好。促进排便的食物有香蕉,蜂蜜,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如芹菜、韭菜等。

禁忌食物:①忌生冷、辛辣、油腻、煎炸食物及厚味之品;②禁酒,包括含酒精类的饮料。(2)骨折中期为原始骨痂形成期,受伤3~6周,局部瘀肿开始消退,瘀血肿块尚未完全散尽,疼痛减轻,食欲有所增加,骨折组织开始修复,可以吃一些新鲜河鱼、海产品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如各种鱼类、牛奶、骨头汤等富含维生素D及补益骨质的食物,对骨折愈合极为有利。

宜进食物:牛奶、豆制品、排骨汤、河鳗、黄鳝、甲鱼、鸽子肉、鹌鹑肉等,适时按食欲需求配新鲜蔬菜,以清蒸、煲汤为宜。

禁忌食物:①忌生冷、辛辣食物,少食油腻、煎炸食物;②禁酒。(3)骨折后期为骨痂改建期,受伤6周以后,骨折部瘀肿基本吸收,已经开始有骨痂生长。此时不需忌口,饮食可恢复正常。此期饮食应以补气养血、调养肝脏为原则。

宜进食物:牛奶、各种骨头汤、桂圆、猪肾、胡桃肉、黑芝麻、枸杞子等,可增食鸡汤、动物肝脏、甲鱼汤等食物。3.骨伤病人手术前后应怎样进食?(1)术前饮食:手术是一种创伤性治疗手段。机体组织从创伤到愈合需要足够的营养,所以营养状况对机体的康复和骨折的愈合有明显的关系。术前可进高热量、高蛋白饮食以增加病人的营养摄入量,同时减少消耗量,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力。另外,手术前还要改掉不良习惯和嗜好,如戒烟酒、纠正偏食。术前1日根据手术部位、麻醉方法给予合理的饮食指导,不宜进食肉类、牛奶、豆类及甜腻之品。一般情况下,局部麻醉手术,术前2~4小时禁食、水;硬膜外麻醉手术,术前6~8小时禁食,术前4小时禁饮;全麻手术,术前10~12小时禁食,术前4~6小时禁饮。(2)术后饮食:病人手术后的饮食是根据手术部位、麻醉方式、胃肠功能和病人的体质来决定的。一般情况下,局部麻醉手术者如手术后无任何反应可根据病情进易消化之普食;全麻、硬膜外麻醉或腰麻的病人6小时内禁食、水,嘴干时可用棉签或小勺盛少量温开水湿润嘴唇、口腔,不宜下咽,6小时后先进水50~100mL,再进小半碗米汤、面汤或稀面条等。不喝或少喝牛奶,禁甜食、豆浆,以免引起腹胀、腹泻。

手术后当日,病人因疼痛、创伤刺激,精神较差,胃肠蠕动减弱,饮食以清淡流质为主,可进食萝卜丝汤、米汤、蛋花汤。

手术后1~3日,病人仍疼痛,精神状态及胃肠功能未完全恢复,应进以和胃健脾、理气止痛、清淡通便为主的流质、半流质饮食。推荐食谱:山楂银耳汤、蛋花紫菜汤、甜面片配置适量蔬菜、红枣小米粥、青菜瘦肉粥、赤豆红枣粥、萝卜粥、蛋花龙须面、馄饨等。

手术后4~7日,病人疼痛减轻,胃气逐渐恢复,二便通利,可逐步加强营养。饮食仍以清淡为主,如无不适,可过渡到普食(可参照骨折病人的饮食宜忌)。宜补充含钙类、纤维素、蛋白质、维生素及能量丰富的食物,如牛奶、鸡蛋、新鲜蔬菜水果、鱼汤、瘦肉、菌类。

手术后7~14日,病人病情稳定,按照骨折病人的饮食宜忌及病人的饮食爱好选择食物。第三节 骨伤病人心理的健康教育1.什么是情志护理?

情志护理是通过医护人员的语言、表情、姿势、态度、行为、气质等,和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影响和改善病人的情绪,减轻和解除其顾虑和由此产生的躯体症状,使病人能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达到早期康复的目的。2.骨伤病人有哪些心理变化?(1)紧张、恐惧:病人因突然遭受意外事故,创伤处疼痛难忍,身体和精神遭受严重的打击,处于陌生的环境,以及骨伤科特殊的检查手段和治疗如透视、骨牵引、手法整复等,使病人产生恐惧、紧张的心理。(2)焦虑:引起焦虑的因素很多,病人可因经济、家庭、工作、疾病预后等问题而产生焦虑心理。3.如何避免住院病人出现异常情绪?

向新入院的病人主动热情地介绍医院环境、主治医生、治疗方案等;进行操作时动作熟练轻柔,不增加病人的痛苦;在遇到较严重的伤情时,护理人员要沉着冷静、忙而不乱,以免因惊慌或不恰当的言语增加病人的恐惧心理;将抢救病人、危重病人与一般病人隔开,以减少对病人的精神刺激,消除其恐惧、紧张心理;术前向病人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及安全性、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物品的准备、如何预防并发症等,让病人和家属参与治疗方案的制订,使病人和家属对手术和预期的效果有初步的了解,避免因不了解或期望值过高而引起病人的情绪变化。发现病人情绪异常时,要及时了解原因,给予针对性的疏导和帮助,并提醒其他医务人员给予病人一定的关注,避免加剧病人的不良情绪而影响治疗。4.肿瘤病人如何给予心理疏导?

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其了解病情,通过积极暗示、鼓励支持性语言取得病人的信任,诱导其宣泄出内心的恐惧和担忧;针对性地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和家属多沟通,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惯及性格特征,指导病人家属如何和病人沟通,多关心引导病人,克服病人焦虑、恐惧的心理;尊重病人的宗教信仰,必要时提供宗教信仰的场地。例如:病人信仰基督教,有唱诗的活动,医护人员要给以支持,安排单人间或让其他陪护暂时离开,不打扰病人。5.截瘫病人如何给予心理疏导?

需多和病人及其家属沟通,消除病人恐惧、紧张、愤怒的情绪,给病人一定的时间发泄心中的不满,逐渐消除不良情绪,从而让病人逐渐面对现实,鼓起生活的勇气,并坚持康复训练,达到重返社会的目的。

通过给病人进行生活护理和功能训练等活动,帮助病人改变异常的心理和行动。对心理障碍严重的病人,护理工作应有所侧重。有自杀倾向的病人,要做好防护工作,病人身边不要放绳子、刀片一类的危险品,要留一人陪护,关心并耐心讲解其病情,对病人进行劝慰、多方面关怀,请一些恢复较好的病人言传身教,鼓起病人生活的勇气。6.截肢病人如何给予心理护理?

进行有效的沟通,使病人重新适应自我,术后及时与家属沟通。自我概念对个人的心理及行为起着极为重要的调控作用,包括身体自我、社会认同、自我认同和自尊四个方面,大部分病人因身体缺陷导致自我概念降低。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应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热情与病人交流,帮助其正确认识疾病,接受现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他们认识到虽然失去了肢体,但同样可以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7.截肢病人出现幻肢疼痛后如何护理?

幻肢疼痛是指主观感觉已被解除的肢体依然存在,并有剧烈疼痛的幻觉现象。当病人感到幻肢疼痛时护士要与家属一起对病人讲述一些有趣、幽默的故事诱导病人想象自己在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中,使病人进入比较愉快的环境中,逐渐淡化疼痛感觉;鼓励病人从事一些有趣的活动或完成一项力所能及的工作,使其注意力集中在疼痛以外的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并告知病人,幻肢疼痛在思想不紧张的情况下1~3个月便会消失。对病人进行心理暗示,可以减轻病人对残肢痛的敏感性及降低幻肢痛的发生率。第四节 疼痛病人的健康教育1.什么是疼痛?疼痛有何生理心理反应?

疼痛是指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联的一种不愉快、不舒适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体验。疼痛有三个特征:①个体身心受到侵害的一种危险警告;②一种身心不舒适的感觉;③常伴有生理、行为和情绪反应。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疼痛给躯体带来不适,对病人的生理、心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直接影响人的生活和生存质量。它包括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痛感觉,以及机体对伤害性刺激发生的痛反应,包括躯体运动性反应和/或内脏植物性反应。疼痛可以引起逃避、诉痛、啼哭、叫喊等躯体行为,也可伴有呼吸急促、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出汗、骨骼肌收缩和瞳孔扩大等生理反应。2.疼痛发生的原因有哪些?(1)由导致组织损伤的伤害性刺激引起。例如刀割、棒击等机械性刺激,以及电流、高温和强酸、强碱等物理化学因素均可成为伤害性刺激。(2)组织细胞发炎或损伤时释入细胞外液中的钾离子、5-羟色胺、乙酰胆碱、缓激肽、组胺等生物活性物质亦可引起疼痛或痛觉过敏。(3)内脏疾病刺激,由内脏感受器接受,由交感神经纤维传入,经交感干、脊神经交通支进入脊神经后根及脊髓后角感觉细胞,则相应该节段的皮肤出现疼痛,亦即疼痛部位不在痛源处而在距离真实痛源相当远的体表区域,这种疼痛称为牵涉痛,如心绞痛的疼痛常放射到左肩、臂和腕。(4)癌性疼痛,如晚期肿瘤痛、肿瘤转移痛。(5)幻觉痛。截肢病人、先天缺肢畸形的病人仍可感到自己不复存在的或根本未曾有过的肢体的疼痛,称为幻肢痛。极度抑郁的人及某些精神分裂症或癫痫症病人的疼痛可能是其幻觉症状之一。3.疼痛的分类有哪些?(1)按疼痛发生的快慢分类:分为急性痛和慢性痛。急性疼痛发生于创伤或手术后,有自限性,组织损伤恢复后疼痛即减轻,若不减轻即可发展为慢性疼痛。慢性疼痛指疼痛持续时间超过急性损伤或疾病正常痊愈的时间,或疼痛间隔几个月或几年而复发。(2)按疼痛性质分类:分为锐痛、钝痛、绞痛、刺痛、胀痛、烧灼痛及电击样痛等。(3)按疼痛部位分类:分为头痛、胸痛、腹痛、腰腿痛等。(4)按疼痛形式分类:分为钻顶样痛、爆裂样痛、跳动样痛、撕裂样痛、牵拉样痛、压榨样痛等。4.疼痛的程度是如何分级的?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疼痛划分为五度:

0度:不痛。

Ⅰ度:轻度痛,可不用药的间歇痛。

Ⅱ度:中度痛,影响休息的持续痛,需用止痛药。

Ⅲ度:重度痛,非用药不能缓解的持续痛。

Ⅳ度:严重痛,持续的痛伴血压、脉搏等的变化。5.怎样评估疼痛的程度?

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疼痛强度的评估主要依靠病人的主观描述。疼痛评估的方法有:(1)数字评分法(NRS法):分为0~10分,0代表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本评分法适用于意识清醒、能准确表达自己感受的病人,根据掌握的疼痛评估的知识准确告知疼痛程度,是临床主要的疼痛评估方法。图1 数字评分法(2)面部表情评估法:适用于急性疼痛者、老人、小儿和表达能力丧失者,由医护人员根据病人的面部表情、语言反应、体位姿势等临床疼痛的表现和行为,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3)FLACC量表法:适用于2个月到7岁的小儿病人。医务人员根据患儿的表情、肢体动作、行为、哭闹、可安慰性,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每项评分0~2分,总分为10分,得分越高,疼痛程度越高。(4)描述性疼痛的程度分级法(VRS)

0级:无疼痛。

Ⅰ级(轻度):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无干扰。

Ⅱ级(中度):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止痛药,睡眠受到干扰。

Ⅲ级(重度):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止痛药,睡眠受到严重干扰,可伴植物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6.常用的镇痛方法有哪些?

常有的镇痛方法分为两类: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1)非药物治疗

物理疗法:可使用冷热敷、针灸、按摩、皮下电神经刺激(如骨创伤治疗仪)等。

认知/行为疗法:自我行为疗法、松弛和意象干预等。

分散注意力:想象法、催眠与暗示。

骨关节制动:患肢和关节制动,减少活动,对减轻疼痛和康复有很重要的意义。

放松法:如音乐放松法、呼吸放松法,可通过深而慢且有规律的呼吸,配合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让躯体、情绪慢慢放松,从而减轻疼痛。(2)药物治疗:首选无创途径给药,如口服、贴剂、直肠栓剂,必要时选择静脉泵连续输注的途径给药。应根据疼痛程度由轻到重,按顺序选择不同强度的镇痛药物。

局部用药:外用非甾体类药物、乳剂、膏剂、贴剂、封闭疗法。

全身用药:非甾体类药物、阿片类药物、复方镇痛药。

辅助用药:镇痛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或骨骼肌松弛药。7.手术疼痛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术后有许多因素会影响到病人疼痛的程度,包括:①手术部位、性质和持续时间。②切口类型及创伤的程度。③病人的生理和精神状态。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