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撷英: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教育教学研究获奖论文精编(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7 17:30:07

点击下载

作者:陆云泉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师道撷英: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教育教学研究获奖论文精编

师道撷英: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教育教学研究获奖论文精编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师道撷英: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教育教学研究获奖论文精编作者:陆云泉排版:昀赛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1-01ISBN:9787564099039本书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 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前言Preface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基石的奠基者。教师专业能力既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制约教育质量的瓶颈。学校教师发展是作为社会职业人的教师,从接受师范教育的学生,到初任教师,到有经验的教师,到实践教育家的持续过程。教师发展的中心是教师的专业成长。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简称理工附中)建于1950年。1980年被认定为海淀区重点中学,2003年成为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是“北京市‘翱翔计划’基地校”、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校、国家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北京市艺术传统项目学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验学校。办学六十多年来理工附中求索奋进,秉持“创造优质教育,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的教育理念,形成了“人文奠基,理工见长”的办学特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11年我就任理工附中校长,组建新一届领导班子。为适应新课程改革和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如何在理工附中原有成绩的基础上再创辉煌,成为新一任领导班子的重任。我深感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校教师树立职业理想,提高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促进学校教师更快更好地发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三年来理工附中全体教职员工勤奋耕耘,不断进取,以“教师三年发展行动规划”为纲领,以“教师发展学校”为依托,依靠五大机制(奖励机制建设、教育理念引导、专项技能培训、教研项目研究、科研课题引领)为教师专业发展保驾护航,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健全了学校教师发展的相关制度:学校教师发展的制度建设是学校教师健康发展的保证。2011年学校首先出台了“理工附中教师发展学校章程”,明确规定教师发展学校是理工附中教师成长与专业发展的专职服务机构,为不同能力水平的教师提供适合其需求的专业发展机会与支持。在这一纲领性文件的统领下,先后出台了“青蓝工程实施方案”,“骨干教师研究月活动实施方案”,“班主任培训实施方案”,“理工附中春天杯、光明杯、理工杯、玉成杯奖励方案”,“练好基本功上好常态课”评价指标体系及评分标准,各学科“常态课有效教学质量标准”,教师教科研年度考核方案等一系列机制。

二是丰富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一个教师的教育理念是个人的基本价值观,也显现出个人的教育理想,它奠定教师基本的教育判断能力。学校通过定期请名家进校园和开展教师假期读书活动,形成丰富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机制,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通过与近十位大师、名家的近距离接触和阅读优秀教育书籍,提升并丰富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促使我校教师从不同视角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

三是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包括教学技能和教育技能,教学技能主要内容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教学设计技能、课堂组织与管理技能、教学语言技能专项训练等内容。教育技能,主要内容包括:如何引领学生、激励学生的技能、沟通与合作的技巧等。学校以教师基本功大赛、班主任培训、青蓝工程实施方案、开展学术沙龙活动、开展校本“小项目研究”和科研课题引领为依托,建立提升教师专业技能的机制,使我校教师整体的专业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优秀教师不断涌现。

四是形成了课堂教学、科技创新特色:微课课程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即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微课堂的特征是能自由取得资源和没有学生人数限制。随着“微课堂”实验的推进,在学校数字校园网上开辟“微课社区”专栏,由初中部部分实验教师扩大到初中全体教师参与,教师根据各学科的重点、难点和急需解决的小问题、真问题制作微课堂课件,目前已有大量微课堂实录上传到数字校园网上,方便广大学生和教师课余时间浏览学习。语文构建“‘人文奠基’系列课程”,其中包含“早起诵读诗歌”“整书深度阅读”“周末家庭影院”“语文实践活动”“接力日记”和“班级图书馆”六部分内容,走出了读、品、悟、行结合的教学新路。化学组寓教于乐,通过神奇的化学扑克,让学生记得轻松,学得有趣味、有动力。学校把科技创新教育定位为学校的特色发展方向之一,努力打造学校科技创新教育特色品牌。整合学校科技教育资源,成立少年科学院,少年科学院下设天文、气象、智能机器人等8个研究所,借助大学资源,与大学充分合作,如我校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成立了“理工实验班”。在参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同时,培养创新人才的辅导教师不仅为学校培养了一批创新人才,而且自身的专业发展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五是获得了较为丰富的教科研成果:(1)读书活动成绩斐然:我校教师在2012、2013年参与的市区读书活动中喜获丰收,在2013年北京市“京研杯”读书活动中,我校共选送文章166篇,获奖117篇,获奖率占到70.5%。(2)科研论文硕果累累:我校教师的教科研整体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在不同级别的教科研论文评比中,获得佳绩。(3)校本教材成果显著:目前编写完成的教师校本培训手册7册,出版校刊《教坛飞絮》9期、《教坛集萃》9期,《教坛集萃》、《教坛飞絮》已申请中国媒体建设百家示范学校。分层作业的编写初见成效:数学学科“水滴集”,英语学科“Bingo”集,物理学科“点点练”;编辑《班主任工作“雕虫小技”》一书2册。(4)建设学科、年级教师文化: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部分,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代表教师群体共性的价值取向和职业行为特征,并成为维系教师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形成了“尊重信赖、相互关心、承担责任”的学校文化。校工会组织各学科、年级在整体风貌、人员组成、教育理念、团队精神等方面梳理总结,打造学科文化品牌,引领教师精神追求,建设阳光教师文化。

三年来理工附中对教师发展的引领日渐规范、民主、自主,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日渐增强。学校在如何通过组织变革、制度建设、教师文化建设等实现教师发展的有效管理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此次选编的文章是从理工附中教师在教育教学第一线默默耕耘喜获丰收的众多硕果中采撷的一朵朵小花,代表着理工附中教师三年来对教育教学的思考、求索、奋进的发展历程,其中也许不乏稚嫩之笔,在此真诚地期望专家、领导和同仁们不吝赐教。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路漫漫其修远兮,理工附中愿与广大教育同人一起,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深化教育改革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主编 2014.5.6教育管理篇规则育德◇杨静琳

孟子说:“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意思是只有善德,不足以处理国家的政务,只有法令不能够自行发生效力。由此可见,道德和法律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法律贯穿了道德精神,可以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情操,以自己的规范作用培养人们遵守道德规范的责任感。而道德也是健全法制、厉行法治的重要因素。班级是社会的缩影,是一种社会体系,是以青少年学生为主体,以社会化学习与交往活动为特征的教育社会。班级规则虽不能言之为法,学生德育也不能等同于成人道德,因此在班级社会里用建立规则来培养道德习惯是非常必要的,也能够取得好的效果。

一是充分利用班级大会制度的公信力原则,针对班级出现的问题建立相应规则养成道德习惯。康德说:“自由就是在自己创制的法律之下生活。”我们可以通过班级大会的功效培养学生的道德习惯。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所立的法,比学校所立的法更加近情更加易行,而这种法律的力量,也更加深入人心。”而班级学生大会的特点是民主、公平、公开,所以在这个自主的大会上形成的规则就比班主任制定的规则容易信服和遵守。所以对于道德约束性的行为规则一经全班大会形成,它的有效性就会增强。然后根据所发生现象分三个层面进行讨论:①该现象发生是否合情合理,是否被大多数同学接受;②应该建立怎样的规则来约束这样的行为;③由谁来监督执行。例如:初一阶段常出现的问题是语言、行为的不文明。出现频率最多的是骂人、打架现象,我所带班级某同学曾经因为已经养成的口带脏字的不良习惯导致打架事件。针对这一现象的解决办法:①班级大会讨论骂人现象好不好,被骂者什么感受,骂人者什么感受,骂人者被更厉害的人回骂后什么感受?一致同意必须解决骂人说脏话的现象。②一起定义脏话的范畴,凡是对他人人格不敬,带有贬义,使他人不悦的言辞。让学生把他们经常性挂在嘴边的话归类。③制定措施写进班规。④由老师和班级监察小组的同学监督施行。具体措施:凡说脏话被人指出有两个或以上证人的同学,罚去信用点数5分,屡禁不止的改为罚款5元,依据是国家针对违反法规行为的人群也会经常性地使用经济制裁,作为最后的手段经济制裁还是很有用的。实行之后,效果显著。

二是充分利用岗位责任制度,增强学生的责任心,促进学生道德习惯的养成。保护环境是公共生活中的一项必需内容。班级曾经出现一部分同学因为个人的不良习惯经常性地破坏班级卫生,在班级的课桌上写字,还有对班级公共财物不爱护的现象。处理策略:①制定班级公共卫生工作岗位责任制,将班级学生按照人头设置岗位,设立监督评价小组。②每天监管卫生工作的实行。③采取岗位招标制,每岗都附有相应的奖励分值,在班费充裕的情况下可以奖励学习用品。在此情况下,工作不仔细被学校学生处扣分的同学,将体验班级大扫除的辛苦,并扣罚相应的奖励分值。采用岗位责任制后,卫生工作明显有好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增强,这样的制度引起了大家的充分重视,从而有效地保证了爱护公共卫生道德习惯的养成。

三是充分利用班级课堂纪律规定约束行为有偏差的学生,促进他们的道德习惯养成。卢梭认为教育的关键在于懂得规矩,克制欲望。刘超良在《制度德育论》中说:“如果对自由不加限制,那么任何人都会成为滥用自由的潜在受害者。”所以在班级课堂上也是需要通过规则的建立来促进学生道德习惯养成的。例如:为课堂行为建立规则的程序:①全班性讨论:课上什么行为属于违纪行为,什么行为属于个人自由,课堂听课是以什么为原则,不良行为带来的伤害是什么?一经讨论,“说闲话,小动作,斜坐,无序回答问题,趴着”等一类的不良习惯就凸显出来。②一起商量制定课堂规范行为标准,定义不良行为的特征,并为其制定奖励惩罚措施。③将这一规定写进班规并制定改进措施。陶行知说:“对于自己所立之法学生会从始至终心中都有它,平日一举一动,都会为大家所立之法所影响。”从这一点讲,将行为约束写进班规并依据它来规范行为大有必要。④对违纪严重的同学受到处分的同学要制订计划长期帮扶。比如:根据本人意愿可以建立课堂功劳本,因人心向善,所以处分的学生尤其渴望改进以获得认可,所以每节课后由老师对课上的表现签字评价,凡老师持肯定态度的签“好”,每周由班主任盖章,积够150个章可以达到撤销处分的基本条件,然后写申请,再由班委会报请年级为其撤销处分。这一过程中由于对制度的尊崇,并且长期监督执行,150堂课所用时间正好是4周,是一个习惯养成的时间段,因而可操作性和实效性较强,在这样的坚持中道德习惯便养成了。

四是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将遵纪守法纳入班规,促进学生道德习惯的养成。遵纪守法的规则在初中阶段一般不会被重视,一旦发生类似违法事件的情节才会得到师生的重视。2012年新初一的学生刚入校两个月,班内发生了丢钱、丢手机的事情,可以肯定的是本班同学所为。于是老师先是道德唤醒,然后缩小范围,明察暗访,然后再晓以大义,明确法规,指出严重后果,最后提出期望为了孩子们更好地成长,只要认错便不再追究。凡是所知道的方法几乎全使尽了。然而吃惊的是居然钱物都没有找出来。于是乎,找回钱物已经显得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不能让盗窃之风蔓延,于是老师寻求支持,发现学生家长中有专门做刑事律师的人,于是就请了律师来用大量的案例和法规来进行深入的讲座。讲座因身边事而起,所以学生们兴趣浓厚,课堂上,踊跃提问寻求对自己困惑问题的答案,效果很好。这样之后偷窃之风终于刹住,虽然钱物没有找回来,但是从发展的角度看效果还是好的,学生在这个教育过程中既认识到了偷钱是不道德的行为,又认识到发展下去是可能会违法的,这样遵纪守法的道德观念便形成了。

五是养成良好的助人为乐的道德风尚也需要规则来促进、发扬。班级曾经出现一个学生只要自己多干一点都不行,借给别人的东西要算利息,如果借出去的东西有破损要加倍赔偿,该生甚至会因为多干了活放弃自己主动承担的岗位。甚至有一部分同学对此不置可否,他们认同该生的做法。针对这一现象,班级制定奖惩制度时设立风尚奖。为同学服务,为群体服务,为老师服务,都是受奖的范围。针对一些后知后觉的同学,因为其总在犯错,可以设计活动,采取情境教育法帮助这些同学养成良好的主人翁精神。例如:指定这部分学生承担某类组织或服务工作,该工作需要其他同学协助,倘若不能完成加倍处罚,并限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然后私下告知配合的同学,无论如何也不能支持他们的活动。事后,请他们谈谈别人不配合、不提供帮助时的感受是什么。在这样违规后再用规则惩戒的情境体验中,学生会很快切身地认识到助人的意义,并且会反思自己的行为,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偏差,这样对规则的认同加上自己获益的感受就促使学生乐于助人。

综上所述,在班级这个小社会里,建立科学的、实际的、良性发展的规则确实能够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我们把建立规则当成一种策略来进行德育培养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者简介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语文一级教师。2011—2014年期间曾被评杨静琳:为校级优秀班主任,获校级“光明杯”优秀班主任称号。曾获校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奖,多篇论文获得海淀区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三篇文章曾分别发表在校刊、海淀区教师论文集和国家级刊物上。被评为海淀区德育平台优秀辅导员。关于座位安排和调换的有效管理策略的探究◇张 红

Bill rogers著的《课堂行为的有效管理策略》中的“座位安排和学生分组”部分,提到“在布置教室的时候,我们需要想一想,教室桌椅的位置要达到什么目的——‘U’形排列,两人队,还是桌子分组,以及学生的安置,即谁坐哪个座位,和谁坐一起。”怎样分组和调换座位,直接影响具体的教学过程和效果。

这使我联想到自己关于座位安排和调换方面曾经带学生做过的探究。一、现实的问题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座位的安排和调换必不可少,但是,在座位的安排及调换中,如果不合适,就会引起一些学生的不满。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带领学生对此进行了一定研究,整理出一套合理、公平的座位安排及调换的方法,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也为教师创造了一个有序、高效的教学环境。二、研究过程(一)教室实地研究

1.教室情况研究

首先,为了更好地研究调换座位的方法,我们对教室高一(3)班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得出了一些细节性的结论,以方便以后的访谈等研究。

下午2:00~3:30时段,让学生六人对班级教室进行了一系列测量研究,从教室的各个不同角度的座位分别对听觉、视觉等一些影响课堂听讲的客观要素进行了比较研究。图1

高一(3)班教室属于理工附中西楼一层北边,背阳,前黑板朝东,主要设施为:位于教室东侧讲台附近的多媒体设备、电视及悬挂在天花板上的三个位于教室中部的电扇。根据粗略测量,教室长10.2m,宽6.5m,教室内约有座位50个,分为6组、8排。学生座位距教室讲台最远距离约为10.3m,侧面最近距离约为3.1m。(如图1所示)

2.听觉角度研究

针对听觉,我们模拟出了不同季节背景下的讲课状况,让肖云柯同学(与绝大多数女老师讲课所使用的声音响度、音调较为相同)在大部分老师讲课所习惯用的位置——讲台用正常音量反复对一段文字进行阅读,其余同学尽力营造出一般上课时所发出的少量噪声,适逢乐团排练,氛围效果正常。与此同时,我们在不同角度的座位上对肖云柯的声音进行试听。多次试验后将数据汇总如下:(1)夏季

情境模拟:改变主导客观因素,因为是模拟夏季,将教室内三个电扇以及窗户全部打开。图2

实验结果:经反复试听,结果为:教室后三排声音较弱,听力效果较差,以教室西南角为圆心、半径约为4.2m所形成的扇形区域内以及少数靠中间座位听力模糊较为严重。(如图2所示)

推测原因:扇形区域内靠近实心墙壁,且位于教室后方,距讲台较远,有相当明显的回声现象,而中间位置受到电风扇影响,所以听觉效果较差,但相比扇形区域内要好一点。(2)春/秋

情境模拟:改变主导客观因素,因为是模拟春季或秋季,将教室内三个电扇关闭、窗户全部打开。图3

实验结果:经反复试听,结果为:教室后三排声音较弱,听力效果较差,仍旧以教室西南角为圆心、半径约为4.2m所形成的扇形区域内听力模糊较为严重,但相对开电扇时有一定减轻。(如图3所示)

推测原因:扇形区域内靠近实心墙壁,位于教室后方,距讲台较远,有相当明显的回声现象。(3)冬季

情境模拟:改变主导客观因素,因为是模拟冬季,将教室内三个电扇以及窗户全部关闭。图4

实验结果:经反复试听,结果如下:仍旧是教室后三排声音较弱,听力效果较差,以教室西南角、西北角为圆心,半径约为4.2m所形成的扇形区域内听力模糊较为严重,但西北角所成扇形区域内不清晰程度还是要小于西南角。(如图4所示)

推测原因:两扇形区域内均靠近实心墙壁,且位于教室后方,距讲台较远,有相当明显的回声现象,西北角由于关上了窗户,从而加大了回声,但西北角扇形区域由于靠近窗户,声音反弹不如西南角扇形区域强烈,故相对而言听得较清楚。(4)结论

根据研究初步断定:不同季节背景下假定教师在讲台附近位置讲课,则后三排听力效果较差,模糊区域主要为以上提到的两个扇形区域,而西南角扇形区域内较为严重。开窗、关闭电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这个问题,故春或秋季听力效果应较好一些。

3.视觉角度研究

我们依次在前黑板上的不同位置,用白色、黄色、紫色、绿色、蓝色、红色粉笔书写了一系列文字,并在不同灯光条件下在台下的座位上认读。(1)光线明亮

情境设置:白日,阳光灿烂,所有灯全开。

研究结果:发现第1、2排两侧靠墙座位有一定的反光现象,对可视程度有较大影响,在阳光直射入教室时反光现象加剧。(如图5所示)图5(2)光线不甚明亮

情境设置:白日,无阳光,不开灯。

研究结果:后三排对蓝色及红色的能见度较低,而蓝色则尤为严重,能见度近似为0。红色在相比之下要稍好一点,不过可视度仍然很差。(如图6所示)图6

4.温度角度研究

关于教室的温度,根据学生的亲身体验和估计,电扇和暖气的大致影响范围如下:(如图7、图8所示)图7图8

5.小结

经过比较和研究,我们发现教室的部分座位在听觉视觉等相关听课质量的重要因素上有相当的欠缺,而有一些情况也是以前所未曾考虑过的。(二)学生意见调查

接着,面向全年级,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方式,我们收集了学生们关于班级调换及安排座位的意见和建议。这样,让我们更了解各班学生对此的感想。通过调研,现将年级有关座位安排和调换情况梳理出以下几种:

现状:教室中一共六纵排,每组成员固定,教师按照每组学生的总体得分考虑位置。具体来说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上课听讲效果等会被记入各组的每月得分,得分高的小组可以坐在正中间两排,得分最低的小组坐在靠边两排。

·学生想法:长期以来,会打消一部分同学的积极性。

现状:全班一共七个横排,因为视力的关系,前三排基本不动,或只是小调。而后四排每周一次竖着流动。

·学生想法:对于一些视力好的不太公平。

现状:每周没有周期性的调动,座位完全由老师决定,老师把关系好爱说话的一堆堆同学分开,处理了纪律问题,但学生对此普遍不满,因为周围的同学都和自己关系不好或一般。

·学生想法:失去与要好的同学一起学习生活的乐趣,老师有意地大拆座位影响学生的心态。

每周也没有周期性调动,只是每个人一开始的时候把自己喜欢和谁坐在一起的调查小条交给老师和学委,老师和学委会主要依此做安排。

·学生想法:没过多的想法。

按实力分。把成绩差的和成绩好的放在一起,或把可以互补的放在一起,让实力平均。

·学生想法:成绩好的觉得这么做不公平,成绩差的一部分觉得压力大,另一部分觉得老师跟他过不去。

按高矮,每周横着换。

·学生想法:这不是幼儿园的换法吗?学生觉得这种方法有太多的弊端。

斜着换,每周向斜下换一个,保证左右和前后的公平。

·学生想法:有些同学视力问题解决不了。

根据学生们对于老师安排和调换座位的种种看法,我们得出结论:学生们在衡量这是不是一个好座位的时候,对于自己会考虑许多不同方面的问题。如,考虑到自己的性格,即有些同学不喜欢身边有很Talktive的人,认为这样会打扰学习。又或者考虑到身体条件,如身高、视力等。然而,许多老师在调座位的时候很少会考虑到这种种问题,有些老师竟在完全不与同学交流讨论的情况下擅自并多次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调换座位,而这种主观想法往往是考虑得不全面的,老师们对于各个座位位置的听课效率的认识也是有局部误区的。这也就会引起学生们的不满。所以,教师在调换座位之前,一定要多和学生沟通,了解到准确的情况再进行调换。(三)教师经验访谈

1.问题设计

首先我让学生设计了几个访谈问题:(1)您班安排座位和调换座位的基本方法。(2)我们假设了一些特殊情况,如果遇到这些情况,您会如何处理?

①A和B关系很好,经常聊天

②C为人过于热情和外向,无论坐在哪儿都能和周围聊成一片

③D的视力很不好

④E上课经常睡觉(3)您是否在调换座位前,对教室的细节(如教室中哪个位置反光最厉害,哪一片区域在开风扇时声音效果最差等)有一个仔细全面的了解?(4)(总体介绍了一下教室中的细节情况,详见实验一)那么在了解上面的情况之后,您觉得如何对座位进行调整才能尽量使全部学生都拥有最好的上课条件?(5)在不改变座位排列形状的前提下,您觉得在那些视觉和听力的“重灾区”不坐人或者少坐人,这种方法可行吗?

2.访谈结果图9 教室调换座位的方法,其中绿色部分为最后的调换路线,半透

学生对几位老师进行了采访。针对第1个问题,大多数班级在开学初期,也就是不考虑人为因素的前提下,一般都是将全班“大排队”:根据身高安排座位,这种方法有一定好处,它可以使每个同学都能够拥有一个开阔的视野,但是,根据教室中存在的听力和视觉“盲区”,这种方法便弊端初现,于是老师们大都采用了将学生横向移动一个,再纵向移动一个这种“斜向”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如图9所示)

开学后,随着同学们之间关系的熟识,这种方法就不太奏效了。在经过课外的调查后,我们还了解到另外一种调换座位的方法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即全班自由组合分出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同学坐在一起,自主挑选一个合适的位置,这种方法值得肯定的是,可以缓解大多数基本的问题,另外还可以达到同学间互帮互助的效果。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个小小的弊端,即该换座位体制一定要在教师的监督下进行,或者班级学生的自觉性要达到一定程度后才可实施,当然实施得好的话其效果也是相当明显的。

3.特殊情况

以上仅是一般情况。于是,我们又假设了几种特殊情况,老师们针对这些情况,也采取了很多办法。

针对第一种情况,有的老师采取与A和B谈一谈的方法。有的老师,则将他们调开。但是,经过小组的分析,这两种做法都存在一定弊端,谈话的方式固然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如果不采取行动,其效果甚微。同理,将他们调开这种方法,在直观感受上可能达到了预期效果,但实际上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对于第二种情况,老师们的办法大都是把他们拆开,另外,也有的老师采取谈话的方式:不仅和C谈,还和C周围的人谈。我们组觉得和周围的同学谈话,这种方法很好,但是对于第一二种情况,我们认为应该采取调座位和谈话结合的方式:不仅让同学有一个心理上的认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实施的有效性。另外,通过研究和访谈,同学们大都能接受谈话这种方式,这也能够促使调座位这件事的可行性增加。

在第二种情况中,老师还介绍了另外一种有效的调换座位的方式——即“农村包围城市”型。(如图10所示)将喜欢聊天的那一对同学拆开,将学习较差的或者是喜欢说话的同学放在成绩较好的或相当沉默的同学旁边,这种方法,我组觉得应该和刚才所说的“谈话法”相结合使用。但这种方法在本质上也存在弊端:比如说将爱说话的同学放在不爱说话的同学中,这种方法如果没有老师适当的引导,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周围的学生叫苦不迭,对老师的举动不理解;而喜欢聊天的同学依旧能和周围的同学聊得不亦乐乎,同时周围的那些同学也深受其影响,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城市化现象严重”,全班同学集体畅谈,课堂效果可想而知。图10 “农村包围城市”的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固然奏效,但“城市化现象严重”的发生也不可避免

接着是第三种情况,如果有人视力不好的话,目前我们组得到的相对合理的情况就是,在换座位的大前提下,小组成员自行协商。当然,这个做法也有一定缺陷,比如说有些同学的人缘不是特别好,“协商”有很大的困难,另外,不加管理的自行协商也会助长一些同学私自换座位的心理,这更影响了班级的纪律。因此,我们组觉得这种方法的实施,应该在教师的大力监管下。同时,也应建议那些近视的同学尽早地加配眼镜,对于度数太高的同学,我们才应该实施上述“小组内自行协商”的方法,这种方法也应是建立在教师管理的大前提下的。

对于第三个问题,调查的结果不尽如人意,所有老师在调换座位之前都未对整个教室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或许有人会有疑问,有这个必要吗?答案是肯定的,只有在深入调查之后才会发现,教室中很多地方的情况并不像各位所想象的那样乐观(在第一次试验中我们有详细的介绍)。在教室的最后一排距窗户最远的一个位置,在电扇开着的情况下听力效果奇差(根本听不清老师正常音量的声音),这将极大地影响该位置同学的听讲。那么,如果教师提前对此有一个全面的调查,就会对此进行一系列的教学调整,也就会使同学的课堂效率提高了。

根据访谈,也有一些教师在了解了教室情况后,提出了改进的办法:在教学过程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到教室的中央部位进行教学,这样使那些位于教室角落里的同学能够听得更清晰。另外,在不影响班级纪律的情况下,让同学们搬着椅子坐到前排来,这种方法很好,但也必须在教师的监管下进行,否则,也会造成上文中提到的情况。

4.另一种设想

基于上述的调查,我们又提出了另一种设想,即:在不改变教室整体结构的前提下,在“死角”区域内不坐人或少坐人。但这种方法在老师的分析下,也露出了弊端:班级区域有限,学生人数是固定的,空出区域就意味着班中的行列会增加,这势必又会影响到视听的问题。三、研究结果

通过对教室的测量,对同学看法的了解,以及对教师的访谈,三者结合,再经过学生的讨论,我们设计出了一种于正常情况下适用的安排及调换座位的方法:

首先,按照高度,男女均衡地初步安排座位。然后每半个月向左后方调一个座位,确保对每个同学都公平合理。半个月后,在对同学有了一定了解后,进行初步的教室座位调整。主要依据下列方法:(一)如果有同学和另外一个同学经常在上课时说话

首先,要确定是上课时说话,如果仅仅是两个同学关系很好的话除外;其次,是要经常说话,尽管上课期间不允许随便说话,但是有的时候正常的不可避免的交流是可以理解的,比如说橡皮掉了,让同学帮忙捡一下。

教师在发现这种情况后,应该尽量向各任课老师了解情况,询问这两个同学的课堂表现,如了解究竟是只在某教师的课上说话,还是每堂课都说话,这些情况的了解可以有利于后面的谈话。接下来,教师应找这两位同学适当地谈话,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过错。如果谈话后这两个人仍旧上课聊天,应适当地把他们调开,但是不应该把他们一个调到这头,另一个调到另一头,适当地调开,让他们没有说话的机会就足够了。调查证明,有意地调成对角线只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另外,不到万不得已,教师尽量不要因为上课说话而频繁地请学生家长,这种做法很有可能达不到效果,同时还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二)如果某一片同学爱说话

应采取如情况一的方法,先谈话,再适当地将他们调开,此时,一定要将学生“分类讨论”。哪些学生是属于易受影响的,他在喜欢说话的那片区域内上课时聊天仅仅是因为环境影响,对于这种学生,教师可以将他适当地调到说话现象不严重的区域即可,不一定非要用一群不爱说话的人包围他,毕竟,全班不爱说话的人只占少数。

但是,对于那些天生的外向、活泼,跟谁都能聊得来的同学,教师一定要考察之后再调换座位。有的时候,盲目地将爱说话的同学都调开,很有可能导致最后的结果就是班中那些自觉性差的同学在那些活跃分子的带领下“集体畅谈”,所以,对于那些和谁都能聊上的同学,我们要另外考虑,如情况三。(三)外向、活泼,跟谁都能聊得尽兴的同学

对于这类学生,教师首先应该采取和他们谈话的方式来加以教育。如果不见效(当然很有可能不见效),就应该将他们调离这一片,最好能把他们放在很多自觉性较强,不易受影响的同学之间(一定要仔细观察哪些同学的自觉性强,不要将该学生调到那些平时看起来很安静,但实际上只要有人一影响,就聊得比谁都开心的同学旁边。要知道,那些同学平时很安静仅仅代表没人让他有说话的兴趣。这类同学一旦聊起来,可能更难处理)。另外,教师不仅应和聊天者谈,同时,还应和他周围的同学谈一谈,确保该同学上课说话时不会引导周围同学聊天。

如果上述情况还不奏效的话,根据老师的建议,就应该将其调至第一排,这样会使其接触面积减小,但是这种方法会影响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应放在谈话和初步调换座位之后。同时,第一排的学生,不应参与全班大面积的换座位,也就是说除第一排外的同学每半个月向左后方调一个座位,但第一排的同学只能在第一排内向左移动一个座位。(如图11所示)图11(四)对于视力较差的同学

首先应劝其加配眼镜,如果度数太高,再增加度数会影响视网膜,应允许其自行在组内协商,可以不参加每半个月的全班大调换。但是,这必须是在教师监管的前提下进行,否则这会助长一些同学私自换座位的心理,更加影响班级的纪律。(五)对于经常睡觉的同学

在与其谈话无效后,应将其调至第一排,方便教师监督,调到第一排的同学规矩同情况三:不参与每半个月的全班大调换。(六)全班大调换

最后,为保证座位的公平公正性,建议每半个月全班大调换一次(即每人向左后方移一个座位),教师应在三个月内(或者更长)对班级的座位进行适当调整,以保证应对最新的情况,对座位的调整周期不应过短,过快地调整座位不仅会使学生失去对教师良苦用心的理解,同时还会促使“全班齐聊”现象的发生。(七)学习小组

另外,如果学生的自觉性达到一定层面上,教师可以采用学习小组的形式,即全班自由组合,形成众多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根据组内情况进行自主的座位选定。这种方法在教师的监督下,如果实施得好的话,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四、提出建议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有些弊端不能够使用调换座位的方式来进行弥补。因此,我们对教师、学校提出如下建议:

1.教师(1)教师讲课时,尽量在教室中央进行教学,这样使那些位于教室角落里的同学能够听得更清晰。(2)在不影响班级纪律的情况下,让同学们搬着椅子坐到前排来,这种方法很好,但也必须在教师的监管下进行,否则,也会造成上文中提到的情况。(3)声音小的教师,佩戴扩音器,将扩音器的喇叭放置最后一排,这样也能改善教室后排的听力死角。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一定弊端,即长时间地听大声的东西会导致审美视听疲劳,会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态,所以建议是在部分课程上使用扩音器。(4)校方应控制班级人数,过多的人数也会极大地影响到教学视听质量。(5)影响教室视觉的另一原因是红色粉笔和蓝色粉笔的使用,前文对其进行了研究,因此,建议教师最好不用蓝色粉笔,少用红色粉笔,杜绝劣质粉笔。

2.学校(1)教室中的听力死角的成因之一便是后墙对声音的反射,所以,建议校方或建筑师对教室后面的墙进行材料或形状的改进,对于成型的教学楼,校方可以加设塑料或海绵隔音墙,来进行弥补。(2)电风扇的使用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听课效果,叶片的转动会制造一定噪声,而风的产生也会使声音弱化,这也影响了学生的课堂听力效果,所以建议校方在教学楼中普及空调。(3)建议学校采用推拉银幕式书写板,这种黑板可以使各个位置的学生看见实物投影上的图像。同时,还能有效地避免反光现象。(如图12所示)图12五、结语

正如Bill rogers 著的《课堂行为的有效管理策略》中的“座位安排和学生分组”部分所提到的观点,怎样分组和调换座位,直接影响具体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所以,座位的安排和调换看似小事,实则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截至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资料有限。关于座位安排和调换的有效管理策略的研究,可谓空间广阔,大有可为。作者简介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北京市中学市级骨干教师。主张红:持课题1个,参与课题多个;在区、市、国家级论文获奖20余篇;在国家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曾参与《古代诗歌赏析》《高中古文赏析》《当代语文教育学》《环境素养专题教育》《必修模块导学与检测·语文学科》以及《课时指导意见》等的编写工作。多次辅导学生获得国家级二、三等奖,有多个课件、教学案例和录像课在区、市、国家级获奖。脆弱、娇嫩的花朵——离异家庭学生的教育心得◇陶晓颖

假期里我在《读者》中看到了这样一个数据:每天有大约5000对的婚姻破裂。我吃惊地联想到:这些家庭的孩子是如何成长的呢?学校里这群孩子是如何被关注的呢?

现阶段很多教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单亲家庭的孩子越来越不好教了。”这些孩子由于突然遭遇家庭的变故,父母一方的离去造成爱的缺失,表现出自卑低沉、担心多疑、寂寞焦虑等负面情绪,在行为上产生一定的偏差:交际面变小,不太爱与人交往,性格易怒,喜欢动手攻击别人,容易反叛,喜欢与人对抗,破罐子破摔等,逐渐成为“问题”学生。造成以上这些现象,除了家庭破裂是主要因素外,学校和社会也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我所带的班级里,经常会出现几个单亲家庭的孩子,通过一段时间的班级工作,我把接触到的单亲家庭学生的问题行为分为以下三种,并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做法。

第一种是脆弱型。这种类型多是女生,因失去父亲或母亲而备受溺爱,生活自理能力极差,以自我为中心,总觉得家庭欠了自己,对母亲或父亲有诸多的要求。我班有过这样一名女生,父母离异后和父亲一起生活,有了后妈后,渐渐地和父母有了隔阂,心里总是觉得父亲没有以前对她好了,后妈对她也不好,心理上的脆弱使得她承受不了一点的挫折、失败,还容易思想偏激。学习毅力不够强,受点委屈就抬不起头来,学习成绩不稳定。

针对这样的学生,老师要积极地配合家长做学生的各方面的工作,要求家长规定孩子做家务活,学会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让孩子承担家庭的事务,不当之处要及时批评教育,不能因为怕孩子受委屈而软弱地妥协,老师要试着把她当成一名坚强的孩子去看待,适当给她比较艰巨的工作去做,多锻炼她,在言语上多鼓励她,让孩子感到自己是个勇敢的人,能克服各种困难,同时跟踪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让孩子感到父母和老师都是爱她的。记得有一次,班上要求第二天交饭费,她听到这个通知后,开始发愣,我注意到后及时询问了她,原来是家里父母都不在家,她又怕麻烦后妈给她送钱来,正烦恼呢。我对她说:“父母都是爱你的,你要主动和他们沟通和交流,不要有不必要的想法。再说,如果父母不能帮助你,你还可以求助老师呀,或者请同学帮忙都可以,你要大胆地去克服困难,而不是消极等待。”第二天,她顺利地把饭钱交上了,还兴高采烈地和我炫耀着,是班上某某同学借给她的,她们是好朋友了。我高兴地点着头,心想:孩子不仅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还主动地和他人友好相处了。

第二种是沉默不语型。这种类型的学生男女都有。一般情况下,他们的父母工作也不顺心,不良的心态使得夫妻之间相互责怨,人身攻击,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造成离婚。离婚后,两口子都把孩子当成包袱,谁也不愿意再带着这个“拖油瓶”,使孩子产生自己是多余的心理。孩子陷入了忧郁、沮丧和苦闷的状态,没有活力,对学习没有兴趣。这样的学生,对老师的批评一般不会当面顶撞,也不会主动诉说自己的苦恼,但感情上渴望亲情和温情。有这样一名学生,一天上课突然头痛,我联系其家长无果,于是送他回家了。我发现他的家很乱,家里很多方便面,父亲为了养家经常加班,平时根本没人负责他的生活。孩子明显表露出希望父亲陪伴他、关心他的心理。这种类型的孩子缺乏亲情、温情、愉悦的心境和欢乐的笑声,因此,父母亲以及老师同学的关爱是医治这种类型学生的最好药方。我在学校里尽可能多地给他创造机会,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消除他的孤独感,让他置身于集体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感受成功的喜悦,在负责班级事务的过程中,满足他被需要的心理,增加他的集体责任感和归属感。我积极与家长沟通,建议家长多和孩子聊聊天、谈谈心、逛逛街,关心孩子的学校生活。对待孩子的错误,除了给予正确的引导外,还要耐心地等待,不要给孩子泼冷水,要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这样,孩子就阳光起来了。经过我和家长的共同努力,这名学生后来开心地面对每一天,不仅学习成绩提高了,同学们也感觉他像变了个人似的。

第三种是行为不良型。这种类型的孩子,由于家长工作忙,经常自己一个人在家,冷清的家使孩子丝毫也感受不到温暖和关爱,对家毫不留恋,觉得外面的世界比家里有吸引力,外面的朋友比父母更有“人情味”。孩子开始逐渐迷恋上网吧,深夜都不愿意回家。对待这样的孩子,要利用一切手段切断他们和外面所谓朋友的联系。我班上曾经出现过这样一名学生,我和家长沟通后,请求家长放下自己的工作,投入到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来。家长被我的真情和敬业精神感动了,配合学校每天在家里等着放学回来的孩子,和他一起写作业,给他生活上的关心。我在学校给予有效的监管,并交给他一些社团的公益活动,以便收拢他的玩心,留他在学校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在学习上,他有点滴的进步我都要在学生面前进行表扬和鼓励。渐渐地,这名学生感觉到自己的价值了,脱离了网络游戏,和自己的家人也融洽地生活在一起了。有一天,孩子突然来到我身边,深深地给我鞠了个躬,并说了声“谢谢”就跑开了。

在班级工作中,转化单亲家庭的学生问题时,经常需要和他们谈话,在办公室谈,许多老师都在场,孩子站在那里,受训的感觉使得他们不能配合谈话内容,一种敌对的态度哪能得来善意的结果。我一般和这些孩子谈话,地点和方式都非常注意,要和他们保持平等,用孩子乐意接受的口吻和话语进行教诲。我还注重用情感打动他们本就善良的心灵,以换位思考、懂得感激作为突破口,使学生放松警戒,放下敌意,和我倾心交流,以便我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在各种问题学生面前,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就要深入和科学,要不断学习和领悟。学习《问题学生教育指导》,为我的后续工作增加了科学理论和指导方法,也让我从工作中体会到了教育的魅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问题学生不是畸形儿,他们是人类的无限多样化的花园里最脆弱、最娇嫩的花朵。”他们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真心爱他们、细心谨慎地呵护他们、耐心地转化他们,让他们摆脱困惑和迷茫,健康快乐地成长。作者简介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数学高级教师,理工附中“三八”红旗陶晓颖:手,校“光明杯”优秀班主任和学生最喜爱的班主任。荣获第二十六届北京市中小学紫禁杯优秀班主任二等奖。《星星点灯 照亮我心》等多篇文章获校读书活动优秀论文二、三等奖。《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获北京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优秀论文三等奖,《脆弱 娇嫩的花朵》获北京市第六届“京研杯”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在海淀区2012年初三年级授课专题研究活动中获三等奖。一个问题生的教育故事——走近他,了解他,鼓励他◇胡余玲

有人说,爱好孩子容易,爱差孩子很难。想必赵航就是这样的一个差孩子。赵航,农村户口,家访时对其家教也稍有了解,尤其是哥哥对他的影响特别大(爸爸说他是不良青年)。他在军训时给人的感觉就是懒散、粗暴,上第一节课就跟老师顶嘴,这样的孩子怎么办?我特别头疼,从未带过初中的我真有点无从下手,但我又不能视而不见。

第一步,我先找到了家长,但是赵航爸爸除了要动手打孩子之外似乎没有其他的办法,但是他的朴实还是让我感动。他说:“胡老师,如果孩子不上进,又影响别人我倒不如把他领回家。”看到束手无策只知道简单粗暴教育孩子的爸爸,我先说服他与我达成协议,无论如何不能再打孩子。

第二步,从孩子入手。当然我不能干巴巴地说教,更不能一味地板着脸孔训人,否则就容易把道理讲虚,把思想搞僵,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我得知赵航并不是个一无是处的孩子。为了能走近他,我特意绕路一小时坐360路公交车,颠簸中,我们谈得很贴心。他说:老师您每天几点从家里出来?那时孩子醒了没有?你的孩子还吃奶吗?还不断地提醒我小心。我一边问他新学年的适应情况,一边了解他的过去,一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下了公交后,我还需再倒一次车,那时已是七点钟,天色黑了,他又背着重重的书包送我去了四五百米外的公交站,过马路时他总是右手伸在我的身前保护我。当我看到黑暗中孩子远去的瘦弱的身影,而且他还不时地回头望,突然鼻子酸酸的,原来孩子是这么的纯真,他拥有属于他的优秀品质。

第二天,我在班里就讲了我的想法,“胡老师从昨天开始一直被一种幸福包围着,这种幸福感源于我班的一个同学,他特别懂事,他怕老师找不到公交站,步行几百米送老师去公交站,最后回家时天已经黑了。”当我看到他略带羞涩的笑,迎着别人欣赏的目光显得有点紧张,尤其是和我的目光相对时,也许这里边的内容只有我和这个不谙世事的孩子才懂。当然,我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尽量改变他在同学心目中的暴躁、无理的刻板印象,二是让同学换一种眼光去看他,欣赏他的优点,从而帮他改掉缺点。

接下来,我就很用心地观察这个孩子:他很急躁,但是仗义;成绩很差,但乐于助人;自制力差,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他会背着腿受伤的同学去上音乐课,给他打饭。成绩差,我就让班里几个各科都好的孩子帮他,利用中午时间给他听写单词,默写古诗词。渐渐地,他上课说话的状况轻了,下课时也有他追着老师问问题的影子了。他小学时的一个同学告诉我说:“老师,你要是小学时和他在一个学校,你就知道他现在有多好,他小学时曾经打过老师。”我听了以后很震惊,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转变和进步,还因为他提供给我另外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他的暴躁竟然能达到这样的程度,这样的事情还会有复发的极大可能性。果然,几天后的一个周二,是体育课,由于下雨,考虑到室外可能会损坏我们的塑胶跑道所以全年级的体育要在室内进行。赵航听了以后非常的气愤,攥起拳头用劲地打墙壁,嘴里嘟嘟囔囔,本来就很安静的课堂气氛变得突然凝重起来,没有人说话,我以前也没见过这样的状况。我的理性和经验告诉我现在当众批评他会事与愿违。于是我很平静,尽量脸上挂着笑(可能很不自然),把他叫到教室的外头先听听他的想法,然后阐述我的观点:你的想法没错,有很好的维权意识,有思想,老师看到你的坦诚、勇敢,但老师依然不赞成你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达你的想法。接着又和他交流了如何与老师或领导进行思想表达。

我在期中的总结会上给赵航颁一个特殊的奖项,家长会上把相关的PPT又回放了一下,他的家长激动得不得了。颁奖词是这样的:“他带给我们的是感动,背着同学爬楼梯去上音乐课的情景将永远定格在我们的心中,纵然他的缺点有目共睹,可是他用心在做着这一切,用心争取着属于他的进步。他的爱心让他荣获‘助人为乐’奖。获奖者:赵航!”热烈的掌声好久才停息,紧接着我又倡议:全班一起帮赵航改正缺点,大家愿意吗?在这么严肃的场合,这么隆重的表扬还是第一次。我还破例和赵航合了一张影,因为一直以来觉得自己的长相挺对不起观众,在众目睽睽之下需要我多么大的勇气呀!

于是,我开始了漫长的“塑造优秀的赵航”之旅。让责任心强的同学或组长去监管赵航,方法多样:可以是组长电话提醒作业,也可以是放学前组长检查他的作业记录本并签字,这样既锻炼了部分孩子的工作能力,又可以监督赵航完成作业。一点一点地,赞扬的声音多了,批评的声音少了,他的热情上来了,尤其是在一些活动中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几次歌咏比赛他主动承担领唱任务,而且成绩很瞩目。特别是初一合唱比赛他还获得了全校的“最佳领唱”,不仅如此,在他的带领下,我们五班竟然超过了两个实验班而获得第三名,这在以往的各种活动中还没有过。他很兴奋,全班同学为他鼓掌。我觉得这是个非常好的契机,于是树立他为爱班的典型,逐渐改变了他在同学心中的不好印象。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也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后来在7月10日综合素质展示中,很多同学都提到了那次合唱比赛,提到了赵航,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增强了他的信心。

当然,我做好了打算,知道这样的孩子习惯还有一定的反复性,所以告诉自己不要急于求成,要有足够的耐心。

英语本身就属于他的薄弱学科,他也就没有多少兴趣,所以上课偶尔会说小话。那天他和另外一个同学几乎不间断地说话,声音虽听不见,但不专注的样子能看得非常清楚。我先提醒赵航,但并没有完全停止,于是我提醒另外一个孩子把桌子拉开,但赵航急了,用脚踹了一脚桌子,非常生气。我让班长把赵航带到王主任办公室后,接着很平静地上课。下课以后我的一个班干部就对我说:老师您怎么就这么镇定呢,您为什么不和他发火呢?我自己也有点佩服自己了。王主任与他谈了一个小时,用王主任的话说,赵航那时声泪俱下,也觉得很对不起胡老师。可是我并没有简单原谅他,当着家长的面,我说:“对不起,胡老师要因为曾经对你的一些批评表示歉意,可能是胡老师没有能力,管教不了赵航,不能让你进步,你回去想想。”我这时就要抬起腿离开,根本没想到赵航竟然快速地站在我的面前,拦住我哭着说:“胡老师,您别不管我,只有您能管得了我,要不然我完了……”我轻轻地推开他的手大步走回了办公室,实际我的眼里充满的是泪水,心里已经原谅了这个小家伙,只是我想告诉他你在有意无意中伤害着挚爱你的人,他们会因你的鲁莽而伤心。然后我悄悄地把他妈妈叫到旁边,提醒他这两天注意孩子的安全,观察孩子的思想动向,帮他思考这一段时间的进步与不足。当晚,我便接到赵航的电话,刚刚说完“我是赵航”那边就已经是泣不成声了。从这点上来讲,他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第二天,赵航在班里朗读了他那倾注了全部的思考而且似乎远远超出他的写作水平的反思,读到一半时就读不下去了……同学给他热烈鼓掌,赵航深深地给我鞠躬。我说:“实际上,胡老师早就原谅了赵航,并不是纵容他所犯的错误,而是看到了一个反思自己的过错,懂得老师和父母的辛劳,立志改正错误并追求上进的赵航!让我们一起来见证赵航的进步!”

后来,赵航相继做过班级的领操员、行为习惯进步标兵,年级会上王主任两次表扬赵航,专门给赵航发了奖品。记得有一次,因我班的早读一直上得不错,王主任也为了给大家鼓鼓劲,在我们黑板的右侧写了一句话:琅琅的读书声让人感到愉悦!还对大家讲,五班的进步有一个同学功不可没,同学的眼光不约而同投向了赵航,赵航站起来给王主任深深地鞠躬致谢。

当然,现在的赵航成绩依然不理想,尤其英语让我很不好意思。但是从品行上来看的确有很大进步,他再也没有出现过和老师顶嘴的现象,这对于一般孩子来说是个小问题,但对于他意味着很大的努力。他的妈妈对我真诚地说:“胡老师,我的孩子要不是在理工附中,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很多时候我都想放弃,但你们却坚持着,不嫌弃他。”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我也和赵航建立了很深的师生情感。去年圣诞节那天是我的生日,赵航早晨到校以后却又飞快地跑出去,第一节课间赵航的妈妈送过来一个盒子,原来昨晚快十点钟了他想起来第二天是我的生日,愣拉着妈妈出去买了一条围巾,可早晨起来还是给忘下了,所以让妈妈又开车给送了过来。

我真的觉得自己很幸福,也许作为普通班的班主任可能很少尝到孩子们成绩优异的成功感,但我们收获的却是另外一种成功和满足。满足于学生行为上的哪怕一点点进步,满足于虽然家人对他们一筹莫展,无计可施,但我们却能让他们明白自己是可以和别人一样优秀的。作者简介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中教一级英语教师。2011—2014四篇文章胡余玲:获校级三等奖,《假如他是我的孩子》获得校级教育故事先进个人、教科研先进个人;《举足轻重的英语单元课小结》在海淀区教委组织的专题研究中荣获教学论文类二等奖、《读你的感觉像春天》获得教师校级征文三等奖,并获得海淀区教育论文三等奖;《我离高效能教师有多远》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论文二等奖;《走近他,理解他》刊登在《海淀教育》上。润物细无声——做智慧的班主任◇阚 晶

假期里阅读了《问题学生的教育指导》我颇受启发,也颇有共鸣。

在本书的第十个话题“我的情绪我做主:如何教育情绪失调的学生”中提到的两个案例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它们使我回想起了去年我班李兆石与同学发生的一次冲突事件。那是一天中午,小班长神色慌张地跑来告诉我李兆石对同学大吼大叫,还动手推了王宇轩一下。我赶紧进班,只见两个男孩儿都泪眼婆娑,李兆石双手紧攥着拳头,胸脯一起一伏,似乎满腔的愤怒难以平息……我平和地问他事情的原委,他指着王宇轩大声说:“你问他!”王宇轩委屈地一边掉泪一边说:“今天生物课讲了基因及人种,因他长得皮肤最黑,同学们就开他玩笑,他一点没生气,还笑着回应。刚才吃饭时我们又聊起这个话题,就一起回头笑他,他就生气了,冲我们吼。我回了一句‘至于吗?’他就冲过来要揪我的衣领,还……”王宇轩说不下去了,我又问李兆石情况是否如王宇轩所说,李兆石此时仍满脸愤怒,但我发现他的双手已经不再握成拳头。当着李兆石的面儿,我首先告诉那几个参与聊天的男孩们,和同学开玩笑需把握尺度,最初李兆石表现出的大度,不计较,并不意味着他可以一直容忍你们开他的玩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拿别人的长相开玩笑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因开玩笑而导致友谊破裂的例子大家听到或看到的应有不少。所以,开玩笑必须考虑到当事人的自尊心,以尊重为前提。让我倍感欣慰的是王宇轩首先承认自己错了,并主动向李兆石道歉。李兆石此时已完全气消,愉快地接受了王宇轩的道歉。我趁热打铁,问李兆石是不是也想对王宇轩说点什么。李兆石也大度地承认自己脾气不好,还先动了手,推了王宇轩,也向王宇轩道歉……

按理说,作为班主任,这件事我已处理得很圆满。一个巴掌拍不响,孩子打架肯定都说自己占理,我用平和的态度,本着尊重孩子的感受为前提,以理解他们的委屈或愤怒的情绪为切入点,摸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后进行了教育,双方当事人也都承认了错误,一切又都恢复了平静与和谐。然而,我的心里却一直不轻松,因为李兆石的火爆脾气已使他几乎和班里的一多半男生都拌过嘴,每次和同学们发生冲突,我都是等他平静后再找他谈心,逐渐地,他能坦诚地分析自己的问题,并有意识地尽量去克制了。我也经常和他的父母沟通,值得欣慰的是,无论是家长还是他本人都能认同并尊重老师的教育,我也确实看到他与同学们发生矛盾的频率在减少。

书中有段话我很认同:“情绪往往是内心的写照。情绪失调的学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