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简明识别手册:苹果分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8 23:59:17

点击下载

作者:曹克强,赵增峰

出版社: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简明识别手册:苹果分册

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简明识别手册:苹果分册试读:

前言

苹果种植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苹果产业在中国得到快速发展,1992年,我国苹果产量首次超过美国,并一直名列世界首位。至2011年,我国苹果的种植面积已达3200余万亩,产量已达3000余万吨,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世界的50%以上,是世界苹果生产第一大国。

苹果病虫害是威胁苹果产业健康发展的制约性因素,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正确地识别所发生的病虫种类是关键。本图册是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主要农作物有害生物种类与发生为害特点研究”的资助下,通过对全国苹果主产区苹果病虫害的普查、鉴定,列出了苹果病害38种、害虫47种。对每种病虫害的症状(为害状)及病原(虫)形态特点进行了描述,配备了相关照片,介绍了其发生规律,并汇总了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受编写人员业务水平所限,图册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苹果分册编委会苹果白粉病

苹果白粉病除了为害苹果属果树外,也可为害梨、沙果、海棠等。在我国各苹果产区均有发生,其中西北、西南和黄河故道果区较重。

病原

该病病原为白叉丝单囊壳[Podosphaera leucotricha(EII.et Ev.)Salm.],属于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目。无性阶段(Oidium sp.),属半知菌类真菌。

症状

主要为害嫩枝、叶片、新梢,也为害花及幼果。病部满布白粉是此病的主要特征。

幼苗被害,叶片及嫩茎上产生灰白色斑块,发病严重时叶片萎缩、卷曲、变褐、枯死,后期病部长出密集的小黑点。大树被害,芽干瘪尖瘦,春季发芽晚,节间短,病叶狭长,质硬而脆,叶缘上卷,直立不伸展,新梢满覆白粉。生长期健叶被害则凹凸不平,叶绿素浓淡不匀,病叶皱缩扭曲,甚至枯死(彩图1,彩图2)。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在芽内越冬。春季芽萌发时,越冬菌丝迅速扩展,并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随风传播,很快蔓延到嫩叶、新梢、花器和幼果上。经过短时期的重复侵染,产生大量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在病部组织表面形成白粉。受气候影响,该病一年内在春季和秋季形成2次发病高峰,其中以春季至夏初为全年的主要发病时期和为害严重时期。

防治方法

在增强树势的前提下,要重视冬季和早春连续、彻底剪病梢,减少越冬病原,与生长期喷药保护相结合进行防治,方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化学防治的关键在萌芽期和花前花后的树上喷药。药剂中硫制剂对此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萌芽期喷3波美度石硫合剂。花前可喷0.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50%硫悬浮剂150倍液。发病重时,花后可连喷2次25%粉锈宁1500倍液或6%乐必耕1000倍液。苹果白绢病

白绢病又名茎基腐烂病,分布较广,在我国高温多雨地区发生较重。除为害苹果、梨、桃、葡萄等果树外,还能侵害桑、茶、杨、柳、花生、大豆、瓜类、番茄等多种植物。

症状

发病部位主要在果树或苗木的根颈部,以在距地表5~10厘米处最多。发病初期,根颈表面形成白色菌丝层,故名白绢病。在潮湿的条件下,菌丝层能蔓延至病部周围的地面,当病部进一步发展时,根颈部的皮层腐烂,有酒糟味,并溢出褐色汁液。后期在病部或者附近的地表裂缝间缩短,结果多而小。颈基部皮层腐烂,病斑环绕树干后,在夏季突然全株枯死(彩图3)。

病原

该病病原为白绢薄膜革菌[Pellicularia rolfsii(Sacc.)West.],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褶菌目;无性时期为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rolfsii Sacc.),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无孢目。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树根颈部或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菌核越冬后,第二年长出菌丝侵染寄主植物。在自然条件下,菌核可在土壤中存活5~6年。带病苗木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近距离传播主要是菌核或菌丝借助雨水或灌溉水完成。根颈部有日灼伤或其他伤口易发病,黏重土壤发病严重,旧林地改建的果园发病严重,高温高湿季节发病较重。开花结果树生长季节出现突然凋萎是此病特点之一。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砧木,培育抗病力强的树苗,对病树及时更新或视具体情况在早春进行桥接或靠接,进行挽救。

2.在病区要定期检查病情,有条件的树下种植矮生绿肥,防止地面高湿灼伤根颈部,以减少发病。

3.必要时病区可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1千克加细干土40~50千克混匀后撒施于根颈基部土壤上,也可喷20%甲基立枯磷(利克菌)乳油800~1000倍液或50%混杀硫悬浮剂,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苹果白星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圆形或近圆形,灰白色至淡褐色,稍凹陷。直径1~3毫米,具褐色较细的边缘,后期病部生小黑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病叶上常产生数个病斑,但叶片一般不枯死(彩图4)。

病原

该病由仁果盾壳霉[Coniothyrium pirinum(Sacc.)Scheldon]引起,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发生规律

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病落叶上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入叶片为害。主要从伤口侵入。地势低洼,土质黏重,排水不良的果园易发病;修剪不当,伤口多,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低洼积水地注意排水,合理修剪,增强树体通透性;增施有机肥;清除初侵染源。结合冬季清园,彻底清除树上、树下病残叶及落叶,集中销毁。

2.药剂防治:用1∶2∶200倍式波尔多液或53.8%可杀得干悬浮剂10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硫黄悬浮剂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达科宁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发病初期开始喷药,隔10~15天1次,共3~4次。苹果白纹羽病

白纹羽病在我国分布广泛,在各苹果产区均有发生。其中河北、山东、辽宁、黑龙江等地有些果园发生较多。为害苹果、梨、桃、李、葡萄等多种果木,寄主涉及26科40种以上植物。果树染病后,树势逐渐衰弱,以致枯死。

症状

根系被害,开始时细根霉烂,以后扩展到侧根和主根。病根表面缠绕有白色或灰白色丝网状物,即根状菌索。后期霉烂根的柔软组织全部消失,外部的栓皮层如鞘状套于木质部外面。有时在病根木质部结生有黑色圆形的菌核。地上部近土面处出现灰白色或灰褐色的薄绒布状物,此为菌丝膜,有时形成小黑点,即病菌的子囊壳。这时,植株地上部逐渐衰弱死亡(彩图5)。

病原

该病病菌为褐座坚壳菌[Rosellinia necatrix(Hart.)Berl.],属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目。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根状菌索或菌核随病根在土壤中越冬。菌核或根状菌索长出营养菌丝,首先侵害果树新生根的柔软组织,被害细根软化腐烂而消失,以后逐渐蔓延到粗大的根;病根和健根相互接触也可传病;病害的远距离传播是通过带病苗木的调运。由于病菌能侵害多种林木,故旧林地改建的果园发病一般较为严重。

防治方法

1.选栽无病苗木及苗木消毒。

2.加强栽培管理:要做好开沟排水,雨后及时排出积水。增施有机肥。适当多施钾肥,防止烂根和促进新根生长。

3.病树的药剂治疗:确定根部有病后,则应切除已霉烂的根,再灌施药液或撒施药粉。切除的霉根以及病根周围扒出的土壤,都要携带出果园外,并换上无病新土。五氯硝基苯防治白纹羽病效果很好。

4.挖除病株及病土消毒:病果树应尽早挖除。挖除的病残根要全部收集烧毁。病穴土壤要灌浇40%甲醛100倍液或五氯酚钠150倍液消毒。如果病死果树较多,病土面积大,要施用石灰氮消毒,每公顷用量为750~1125千克。土壤施入石灰氮后,至少要过15天以上,在其有效成分氰氨分解成为尿素后,才可以种植果树。

5.利用抗病砧木及病树桥接,或于病树的旁侧定植抗病性强的砧木,进行靠接,促使树势恢复。苹果斑点落叶病

苹果斑点落叶病主要为害叶片,各苹果产区均有发生,在有些品种如松本锦上发生严重,富士品种相对较为抗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果实。叶片上出现褐色或深褐色小斑点,周围有紫红色晕圈,边缘清晰。天气潮湿时病斑上长出黑色霉层。该病易发生在嫩梢上,如春梢和秋梢(彩图6)。果实被害,上生近似叶片上的斑点(彩图7)。

病原

该病病原为链格孢苹果专化型[Alternaria alternaria f.sp.mali Roberts],系轮斑病菌强毒菌系,属半知菌亚门、交链孢属。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被害叶、枝条上越冬,次年4~6月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侵染为害。苹果斑点落叶病全年有2次侵染高峰,第一次是春梢始生长期,第二次是秋梢始生长期,以第二次发生严重,造成病叶大量脱落。

防治方法

1.严格清园:秋冬认真扫除落叶,剪除病枝,集中烧埋。

2.预测预报:可用孢子捕捉器监测。孢子高峰日第4天,可见病斑小米粒大小;高峰日后第7天,田间发现第一块病斑,即应喷药防治。

3.药剂防治:重点保护早期叶片,立足于防。可选择代森锰锌和多抗霉素进行防治。苹果树腐烂病

该病在我国各苹果产区均有发生,其中黄河流域及其以北果区,20多年生的结果大树发生严重,一般的发病株率可在30%以上,重病果园发病株率高达80%以上。因此,苹果树腐烂病是削弱树势、造成死枝死树和毁灭果园的重要病害。

症状

主要有溃疡型和枝枯型。溃疡型发病初期病部红褐色,稍隆起,组织松软,有酒糟味,常流出黄褐色汁液。后期病部失水下陷,长出黑色小点(分生孢子器),雨后小黑点上溢出金黄色的丝状或馒头状的孢子角。枝枯型多发生在2~4年生小枝上。病部扩展迅速,常呈现黄褐色与褐色交错的轮纹状斑。春季发病的枝枯型斑,病部以上枝条很快干枯,后期病部也长出许多黑色小粒点(彩图8,彩图9)。

病原

该病病原有性态为苹果黑腐皮壳[Valsa mali Miyabe et Yamada],子囊菌亚门、黑腐皮壳属;无性态为壳囊孢[Cytospora mandshurica Miura],半知菌亚门、壳囊孢属。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角及子囊壳在病树皮内越冬。孢子主要靠雨水传播,由修剪等造成的伤口、冻伤、机械伤、虫伤以及果实采摘后留下的果痕是腐烂病菌侵入的主要途径。病菌是弱寄生菌,侵入后,如树体生长旺盛,抗病力强,可长期潜伏,如树势弱,即可侵染,形成病点。第二年春季病点扩展最快,形成病斑,3~4月为第一次发病高峰;晚秋10~11月,树体渐入休眠期,抗病力下降,再度发病而出现第二次小高峰。

防治方法

1.修剪防病:①改冬季修剪为早春修剪,避开寒冬对修剪伤口造成的冻害。②在阳光明媚的天气修剪,避开潮湿(雾、雪、雨)天气。③剪子或锯子一旦接触到病枝后,一定要喷修剪工具消毒液对工具进行表面消毒。④对锯口要进行药剂保护,可涂甲硫萘乙酸或腐殖酸铜。

2.喷药防病:①苹果树发芽前(3月份)和落叶后(11月份)喷施铲除性药剂,药剂可选用45%代森胺水剂300倍液或树安康制剂。②生长季节针对其他病害进行喷药时,一定要兼顾到树干。

3.病斑刮治:①无论任何季节,只要见到病斑就要进行刮治,越早越好。②将病斑刮净后,对患处涂抹腐殖酸铜或甲硫萘乙酸。

4.壮树防病:①合理施肥。提倡秋施肥,有机肥施入量要占全年的60%。②合理负载。及时疏花疏果,控制结果量。③对易发生冻害的地区,提倡冬季对树干及主枝向阳面涂白。苹果干腐病

又名胴腐病。我国各苹果产区均有发生。主要为害枝干和果实。以定植苗、幼树、老弱树的枝干发病重,常造成死苗甚至毁园。根据最新研究报道,苹果干腐病与轮纹病是由同一种病菌引起,干腐型症状是轮纹病在枝干上的一种表现形式,近年有为害加重的趋势,尤其在渤海湾苹果产区病害发生严重。

症状

枝干嫁接部位多有发生,树皮出现暗褐或黑褐色、湿润、不规整的病斑,可沿树干一侧向上扩展,边缘有裂缝,未显病部位显现铁锈色。病部可溢出茶褐色黏液,有霉菌味,后失水成干斑。病部环缢枝干即造成枯枝。病皮上密生小黑粒点。果实上初现浅褐色圆斑,后扩展成深浅相交错的同心轮纹状斑,迅速腐烂。烂部有酸腐气味,渗出褐色黏液。后失水形成僵果,果表面产生黑色隆起小粒点(彩图10)。

病原

该病由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引起,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发生规律

苹果干腐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在枝干发病部位越冬,第二年春季病菌产生孢子进行侵染。病菌孢子随风雨传播,经伤口侵入,也能从死亡的枯芽和皮孔侵入。干腐病菌具有潜伏侵染特性,寄生力弱,只能侵害衰弱植株或枝干以及移植后处于缓苗期的苗木。干腐病的发生与树皮含水量有关,当树皮水分含量低于正常情况时,病菌扩展迅速,反之,扩展很慢。

防治方法

1.加强幼树管理:使幼树健壮生长,增强抗病能力。

2.药剂保护:晚秋、早春应检查幼树枝干、根颈部位,发现病斑应及时涂药防治。药剂防治,应在栽植时严格淘汰病苗的基础上,以春季喷铲除剂为主,然后刮治。

3.树上喷药:正常年份第一遍药应在落花后10天开始,不宜拖延。可选用70%代森锰锌可湿粉500~800倍液,或40%多菌灵胶悬剂800~1000倍液、43%戊唑醇悬浮剂4000倍液等。

4.清除菌源:不用苹果和杨柳枝做撑棍,及时捡净落果、清除残枝,于园外销毁。苹果根癌病

苹果根癌病,俗称根瘤病或根肿病,是各苹果产区常见的一种病害。尤其在苗圃中发生较多。除为害苹果外,梨、桃、葡萄、李、杏、樱桃、花红、枣、木瓜、板栗等均可被害。

症状

主要发生在根茎部,有时也发生在侧根上。苗木上的癌瘤绝大多数发生在接穗与砧木的愈合部分。初发病时,为灰色至淡褐色小瘤,表面粗糙不平,内部组织松软,肉质。癌瘤增生长大,外层细胞枯死变暗褐色,内部细胞木质化。癌瘤大小不一。病株生长缓慢,树势衰弱,矮小,严重时叶片黄化,早衰(彩图11,彩图12)。

病原

该病病原为野杆菌属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Smith et Towns)Conn]。为细菌病害。

发生规律

根癌病菌在自然条件下能长期存在于土壤中,因此土壤带菌是病害的主要侵染来源。病菌由伤口侵入,从侵入到表现明显症状,一般需2~3个月。病菌从伤口侵入,不断刺激寄主细胞增生膨大,以致形成癌瘤,土壤结构和酸碱度对发病有一定影响,一般偏碱性的疏松土壤有利于发病,酸性土壤不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

1.改良土壤,选择育苗地:土壤性质对此病影响很大,应选择弱酸性土壤育苗或采用技术措施,使苹果园土壤变为弱酸性。选用无菌地育苗,苗木出圃时,要严格检查,发现病苗应立即淘汰。建立无病果园。

2.苹果苗嫁接时,应尽可能采用芽接法,芽接法比劈接法嫁接的苗木发病少。砧木苗用抗根癌菌剂浸根后定植,可控制病菌侵染。

3.加强树体和根部保护,加强地下害虫防治,减少各种伤口,以减少被侵染的机会,减少发病。

4.刨除病根,在伤口外涂药保护。如发现大树有根癌病,应该刨走病根和病瘤,伤口处涂抗菌剂波尔多液保护或晾根换土。苹果树根结线虫病

根结线虫病在我国分布较广,为害苹果、梨、山楂、柑橘、枣等果树。

症状

主要为害根部,病原线虫寄生在根皮与中柱之间,使根组织过度生长,结果形成大小不等的根瘤。因此,根部成根瘤状肿大,为该病的主要症状。在一般发病情况下,病株的地上部无明显病状,但随着根系受害逐步变得严重,树冠才出现枝短梢弱、叶片变小、长势衰退等病状。受害更重时,叶色发黄,无光泽,叶缘卷曲,呈缺水状(彩图13)。

病原

苹果根结线虫[Meloidogyne mali Itoh.Ohshima et Ichinohe],属植物寄生线虫。

发生规律

苹果根结线虫主要以卵或2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翌年4~5月新根开始活动后,幼虫从根的先端侵入。在根里生长发育。当虫体膨大成香肠状时,致根组织肿胀,8月上旬形成明显的瘤子,8月下旬后,在瘤子里产生明胶状卵包,并产卵,初孵化的幼虫又侵害新根,并在原根附近形成新的根瘤。秋末,以成虫、幼虫或卵在根瘤中越冬,翌年5月开始活动,并发育成下一虫态,苹果根结线虫2年发生3代,在土壤中随根横向或纵向扩展,多数生活在土壤耕作层内,有的可深达2~3米。

防治方法

1.培育无病苗木和加强苗木检疫。

2.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进行中耕。

3.药剂防治:对成年病树于2~3月初每株施用80%二溴氯丙烷40~60毫升,兑水10~15千克。施药方法,于树干周围每隔30厘米分层打深15厘米的穴,穴间距为30厘米,然后将药液均匀灌入穴中,并覆土踏实,土表洒少量水。苹果根朽病

苹果根朽病主要发生在河北、山东、辽宁等苹果产区,为害苹果、梨、桃、杏、山楂、杨柳、榆等多种树木。从树龄上看,一般幼树很少发病,而成年树特别是老树较易受害。

症状

根朽病地上部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局部或全株叶片变小,从下而上逐渐黄化甚至脱落,新梢生长量小但结果特多,果小味劣。根部发病多从小根、大根、根颈部由伤口处开始,然后迅速扩展蔓延。病害的发生盛期为3~4月及8~9月。主要在根颈部为害,病情发展较快,可沿主干和主根向上扩展,同时往往造成环割现象,致使病株枯死。病部水渍状,紫褐色,有的溢褐色液体,该菌能分泌果胶酶,致皮层细胞果胶质分解,使皮层形成多层薄片状扇形菌丝层,并散发出蘑菇气味,有时可见蜜黄色子实体。新鲜的病组织,在夜间发出明显的淡绿色荧光,这是诊断此病的重要特征(彩图14,彩图15)。

病原

该病病原菌为败育假密环菌[Armillariella mellea(Vahl ex Fr.)Karst.],属担子菌亚门、伞菌目。

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株根部及其残体上越冬,当健根与病根及其残体接触后,分泌胶质黏附,然后产生分枝直接侵入根内,或从伤口侵入。根朽病菌担孢子落在残体上,遇到适宜的环境条件萌发产生菌丝,顺桩延伸到根部,长出根状菌索。根状菌索接触到健根时,直接或产生多个分枝侵入根内,导致发病。该病寄生性很弱,可在土壤里残根上存活多年,故在旧林地或老果园址建园时,往往根朽病发病重。

防治方法

加强果园管理,地下水位高的果园,应做好开沟排水工作,雨后及时排出积水。注意改良土壤,增施肥料,合理整形修剪,调节果树负载量,加强对其他病虫害的防治,促使根系生长旺盛,增强树体抗病力。苹果褐斑病

苹果褐斑病又称“绿缘褐斑病”,是一种重要早期落叶性病害。该病在各苹果产区均有发生,其中以中部黄河故道和西南云贵川果区发生尤为严重。是导致苹果早期落叶的主要病害。病害流行年份,落叶率高达80%以上。

症状

叶上初期病斑为褐色小点,后发展成三种类型的病斑,即同心轮纹型、针芒型和混合型。此病的症状特点是病斑不规则,边缘不清晰,周缘有绿色晕,症状由黑色小粒点或黑色菌索构成同心轮纹或针芒。同心轮纹型和混合型病斑叶背呈棕褐色(彩图16,彩图17)。

病原

苹果褐斑病菌的有性阶段称为苹果双壳[Diplocarpon mali Harada et Sawamura],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阶段为苹果盘二孢[Marssonina mali(P.Henn.)Ito.],属半知菌亚门。

发生规律

褐斑病菌以菌丝在病叶中越冬,翌春雨后产生孢子,传播侵染,潮湿是越冬菌索扩展和产生孢子的必要条件。沤烂的病叶不能产生孢子。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侵染叶片潜育期一般为5~12天,最长45天;病叶自发病至脱落经13~55天,褐斑病的发生时期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份差别甚大。

防治方法

1.合理修剪,注意排水,改善园内通风透光条件。

2.秋、冬季清扫果园内落叶及树上残留的病枝、病叶,深埋或烧毁。

3.喷药保护:一般5月中旬开始喷药,隔15天1次,共3~4次。常用药剂有:波尔多液(1∶2∶200)、10%苯醚甲环唑2000倍液、77%可杀得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3%戊唑醇悬浮剂4000倍液等。注意在幼果期喷波尔多液易产生果锈。苹果褐腐病

苹果褐腐病是果实成熟期和贮藏期常见的病害。分布较广,尤以果实成熟期前后雨水多的地区发病较多。该病除为害苹果外,还侵害梨和核果类果树。

症状

被害果实表面初现浅褐色小斑,软腐状。病斑迅速向外扩展,在10℃时约经10天即可使整个果实腐烂。病果的果肉松软成海绵状,略有韧性。后期在病斑中形成同心轮纹状排列的灰白色绒球状霉团,这是褐腐病的典型症状。病果多早落,也有少量失水干缩成僵果残留于树上。在贮藏期,病果上呈现蓝黑色斑块(彩图18)。

病原

该病由仁果链核盘菌[Monilinia fructigena(Aderh.et Ruhl.)Honey]引起,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阶段为仁果丛梗孢[Monilia fructigena Pers.],为半知菌亚门。

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通过各种伤口侵入,也可经过皮孔入侵果实,贮运期间可接触传播或昆虫传播。病害扩展期长短受温度控制,最适发病温度为25℃。不同品种抗病程度不同,苹果中的大国光、小国光为感病品种;晚熟的粗皮梨、莱阳梨、二宫白、康德梨、雪花梨等是感病品种。

防治方法

1.冬季或早春翻耕土壤,清除病果。生长季节,摘除病果,集中深埋或烧毁。花前、花后及果实成熟时各喷1次药,保护果实。

2.秋末冬初结合清园彻底清除树上与树下的病果及僵果,以减少侵染源。

3.适时采收,并加强贮藏期防治。贮藏前严格剔除各种病果、伤果及虫果,再用50%咪鲜胺1000~1500倍液浸果。贮藏温度为1~2℃,相对湿度为90%。贮藏期间定期检查,及时处理病果、伤果,以减少传染和损失。

4.药剂防治:在花前、花后及果实成熟时各喷1次1∶(1~2)∶(160~240)倍式波尔多液或70%甲基硫菌灵超微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40%多菌灵悬浮剂500~6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农利灵(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霉灵(万霉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也可在花前喷洒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苹果黑星病

苹果黑星病主要在我国的云南、四川、新疆、甘肃、吉林和陕西的局部果区发生。个别年份发生较重,对当地苹果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

症状

苹果黑星病可以使叶、叶柄、嫩梢、花、果实、果梗等受害。主要为害叶片或果实。叶片染病,初现黄绿色圆形或放射状病斑,后变为褐色至黑色;上生一层黑褐色绒毛状霉(彩图19)。果实染病,初生淡绿色斑点,圆形或椭圆形,渐变褐色至黑色,表面也产生黑色绒状霉层,病斑逐渐凹陷,硬化,常发生星状开裂。果实储藏期病菌一般不再侵染(彩图20)。

病原

该病病原为苹果黑星菌[Venturia inaequalis(Cooke)Wint.],属子囊菌亚门、格孢腔菌目、黑星菌属真菌。

发生规律

苹果黑星病菌以菌丝体在溃疡枝或芽鳞内越冬。子囊孢子于翌年春季发育成熟,其发育适温为20℃;湿度也是子囊孢子形成的重要条件,子囊孢子的释放决定于雨水的有无。子囊孢子易随气流传播。病菌可被蚜虫携带传播。分生孢子发芽后侵入寄生组织,潜伏期8~10天,子囊孢子发育期则为9~14天。病菌的再侵染靠分生孢子完成,果园分生孢子以5月中、下旬至7月上、中旬最多,也是侵染的最佳时期,末期在10月上中旬,此期气候湿润,微风吹极有利于该病流行。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低洼积水地注意及时排水,改良土壤,以增强树势。

2.清除初侵染源:挖除果园内重病树、病死树、根蘖苗,清除病根,锯除发病枝干,及时刮除病苗子实体集中烧毁或深埋。

3.保护树体避免造成伤口。

4.药剂防治:防治苹果黑星病可用400克/升氟硅唑乳油6000倍液、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6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3000倍液等药剂,结合施用保护性杀菌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且注意对早期落叶病等其他病害和各种虫害的防治,保护未发病和新生叶片,施药时要均匀周到,避免产生药害,尽量保护更多的叶片不脱落。苹果花腐病

苹果花腐病是东北、秦岭高地、渭北高原、四川等高海拔果园较常见的病害。在病害流行年份,减产20%~30%。该病除为害苹果外,还为害海棠、太平果、沙果、山定子等。

症状

为害叶、花、幼果及嫩梢,叶片初期先在叶尖或边缘出现圆形褐色斑点,逐渐扩展到整个叶片及叶柄,导致病叶萎蔫;花蕾受害后变褐枯萎,逐渐腐烂干缩;幼果受害后在果面形成水浸状褐色圆形病斑,有时溢出褐色黏液,病斑逐渐扩大至全果,导致幼果腐烂、脱落(彩图21)。

病原

苹果花腐病菌属于子囊菌亚门真菌,为苹果链核盘菌。

发生规律

病菌以落在地下病果、病叶、病枝的菌核越冬,翌春果树萌芽时,菌核开始萌发产生孢子,随风传播侵染,引起叶腐和花腐。病叶、病花上产生的分生孢子随风传播,侵入花的柱头而引起腐烂。春季萌芽展叶期多雨低温,有利于萌发及传播侵染,同时低温使花期延长,增加了侵染机会。山地果园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1.清扫果园:春秋季清扫落叶、落果,剪除病枝,清除初侵染源。

2.果园深耕,地面施药:早春或秋后深耕,深度要达到15厘米,将地面病果深埋,防止形成子囊盘。其次,全园要普喷保护剂保护树体安全过冬。苹果花叶病毒病

苹果花叶病毒病,在我国各苹果产区都有发生,其中以陕西、甘肃、山西、河南、山东等地病树较多。近年来,由于大量栽植感病的金冠、秦冠、富土等品种,此病的分布范围日趋扩大,陕西关中地区,有些果园的病株率高达30%以上。花叶病除为害苹果、花红、海棠果、沙果、槟子、山楂等果树外,还可为害梨、木瓜等。

症状

苹果花叶病主要在叶片上形成各种类型的鲜黄色病斑,病害轻重不同,症状变化很大,大致有五种类型,即斑驳型、环斑型、花叶型、条斑型和镶边型。常见的是花叶型和条斑型。花叶型为鲜黄色至黄白色,大小不规则,有时病斑连成片;条斑型主要表现为沿着叶脉失绿,病斑呈黄白色,严重时叶缘枯焦。这两种类型的花叶病均可导致落叶(彩图22)。

在自然条件下,各种类型症状多在同一病树上混合发生。各症状类型还有许多变化和中间型,因而常出现症状的多种组合。

病原

苹果花叶病是由一种球状植物病毒(Apple mosiac virus AMV)侵染引起的。苹果树感染花叶病毒后,全身都带有病毒,并不断增殖终生为害。

发生规律

该病可由汁液和嫁接传播。

防治方法

要选用无毒的接穗和砧木,注意工具消毒。发现病株要彻底刨除,挖净病根。从外地调苗时要加强检疫。由于病原体可以在梨树上长期潜伏,所以要避免苹果和梨混栽。苹果灰斑病

苹果灰斑病是苹果叶片常见的病害,各苹果产区均有发生。也可引起苹果树早期落叶,除为害苹果外,还可为害梨等。

症状

苹果灰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枝条、嫩梢及果实。叶片病斑圆形,直径2~6毫米,灰色,病健交界处常有微隆起的紫褐色线纹,表面散生稀疏小粒点(病菌的分生孢子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灰斑病系二次寄生菌寄生在斑点落叶病斑上所致,不能成为独立病害(彩图23)。

病原

该病病原为梨叶点霉[Phyllosticta pirina Sacc.],属于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

发生规律

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盘)或子囊盘,在落地病叶中越冬。次年春雨后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到树体,侵染叶片,出现病斑。以高温多雨为流行条件,凡管理粗放、树冠郁闭、树势衰弱的果园发病重。国光、红玉、青香蕉、金冠发生较重。

防治方法

1.栽培措施: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清除落叶、落果,集中烧毁。

2.药剂保护:应结合烂果病害防治,综合考虑化学防治安排,关键要掌握好喷药时期。药剂同褐斑病。苹果茎痘病

苹果茎痘病发生普遍,分布十分广泛,在世界各地苹果栽培地上均有这种病的为害。染病嫁接苗,很多发生枯死。高接换头品种,高接后几年发生整株急剧衰退现象,造成很多树生长阻滞,直至死亡。

症状

苹果茎痘病多在苹果和梨栽培品种上呈潜伏侵染,不表现症状,在一些感病的苹果品种木质部产生茎痘斑,在某些敏感的梨品种上,导致叶脉变黄,叶片上出现坏死斑,果实畸形等(彩图24)。

病原

该病病原为苹果茎痘病毒(Apple stem pitting virus)。

发生规律

木本植物中只侵染苹果和梨。嫁接传播,未发现传毒介体。

防治方法

1.培育和栽植无病毒苹果苗木。

2.控制高接传毒,最好不用高接换头法进行苹果品种改良,代之以栽植无病毒苹果苗。

3.引进无病毒繁殖材料要进行病毒检验。苹果茎沟病

苹果茎沟病毒在世界各国发生均很普遍,在苹果栽培品种和矮化砧木上的分布极为广泛。

症状

该病毒在多数品种上呈潜伏侵染,外观无症状,仅影响树体生长量和产量。但砧穗组合比较感病时,病毒常导致根系枯死,并在病根木质部上产生条沟,新梢生长量减少,叶片小而硬,色淡绿,落叶早,病树开花多,坐果少,果实小,果肉坚硬,病树在3~5年后衰退枯死。在果园中苹果茎沟病毒常与苹果褪绿叶斑病毒、苹果茎痘病毒同时混合,加重对苹果树生长和结果的影响(彩图25,彩图26)。

病原

该病病原为苹果茎沟病毒(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

发生规律

主要通过嫁接传染。在果园中可通过病健株根系接触传播。昆诺藜和大果海棠的种子可传播该病毒。未发现虫媒。病害的远距离传播主要靠苗木、接穗等繁殖材料的调运。

防治方法

1.培育和栽植无病毒苗木。控制高接传毒。

2.禁止在带毒树上高接无病毒接穗或在感病砧木上嫁接带毒接穗。尽量不用无融合型砧木作苹果砧木,更不能在无融合型砧木为根砧的大树上高接换种,以免发生苗木死亡和树体生长衰退。

3.引进无病毒繁殖材料要进行病毒检验。苹果轮斑病

苹果轮斑病又叫大星病,主要为害叶片,各苹果产区均有发生,但为害损失不大。

症状

苹果轮斑病主要为害叶片,苹果轮斑病的症状仅限于叶片,且病情较轻。发病初期,多在叶片边缘形成褐色小斑点,后扩展为圆形或半圆形、暗褐色、边缘整齐、具明显深浅相间同心轮纹,直径0.5~1.5厘米。天气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黑绿色霉状物。发生严重时,常数个病斑融合成不规则形,可造成叶片焦枯早落(彩图27)。

病原

该病病原为苹果链格孢[Alternaria mali Roberts],属于半知菌亚门。

发生规律

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落叶上越冬。次年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多从叶片伤口侵入。发病时期比褐斑病晚,在7~8月雨季发生最多,高温高湿病害最易发生。

防治方法

1.清除病源,改善栽培管理条件:由于病原菌在落叶中越冬,因此,在果树落叶后及时清扫落叶,剪除病枯枝并集中烧毁;夏季剪除无用的徒长枝;及时中耕除草,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果园内空气相对湿度。

2.药剂防治:果树发芽前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清除病原。苹果落花后15~20天,喷洒第一次药剂。以后根据降雨情况至8月下旬每隔20天左右喷药1次,其中春梢叶片的病叶率达10%~20%时,喷洒防治该病效果较好的药剂1~2次,7、8月份再喷1~2次,其余时间可喷其他杀菌剂。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有50%扑海因1000~1500倍液,10%多氧霉素1000~1500倍液,3%多抗霉素200~300倍液,70%乙锰混剂300倍液。苹果轮纹病

苹果轮纹病又名粗皮病、轮纹烂果病,是我国苹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大部分的苹果产区都有发生。该病不仅为害果实造成直接的减产;而且,为害苹果树的枝干,引起枝干溃疡,削弱树势,影响结果年限,导致树势衰弱。

症状

苹果轮纹病主要为害枝干和果实。病菌侵染幼枝首先引起瘤状突起,随着侵染的继续,病瘤开裂,病瘤周边的皮层裂开翘起。病斑中央产生小黑点。当病害发生严重时,病斑连片发生,枝干表皮显得十分粗糙。被侵染的果实通常在近成熟期开始出现病斑,初期形成以皮孔为中心的水渍状的近圆形褐色斑点,随后很快向周围扩散,典型的病斑表面具有深浅相间的同心轮纹(彩图28,彩图29,彩图30)。

病原

该病是由子囊菌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所引起。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在病组织内越冬,是初次侵染和连续侵染的主要菌源。于春季开始活动,随风雨传播到枝条和果实上。在果实生长期,病菌均能侵入,其中从落花后的幼果期到8月上旬侵染最多。侵染枝条的病菌,一般从8月份开始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新病斑,翌年病斑继续扩大。在果园,树冠外围的果实及光照好的山坡地,发病早;树冠内膛果,光照不好的果园,果实发病相对较晚。气温高于20℃,相对湿度高于75%或连续降雨,雨量达10毫米以上时,有利于病菌繁殖和田间孢子大量散布及侵入,病害严重发生。山间窝风、空气湿度大、夜间易结露的果园,较坡地向阳、通风透光好的果园发病多;新建果园在病重老果园的下风向,离得越近,发病越多。果园管理差,树势衰弱,重黏壤土和红黏土,偏酸性土壤上的植株易发病,被害虫严重为害的枝干或果实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铲除越冬菌源:①刮除枝干病斑。轮纹病初侵染来源于枝干病斑,清除枝干病斑是防治该病的重要措施。发芽前将枝干上的轮纹病与干腐病斑刮干净并集中烧毁,减少病菌的初侵染来源。②枝干用药。休眠期喷施铲除性药剂,直接杀灭枝干表面越冬的病菌,可明显降低果园菌量。6月份枝干施药可明显减少病原菌的孢子的释放量。③清理枯死枝。修剪落地的枝干要及时彻底清理;不要使用树木枝干作果园围墙篱笆;不要使用带皮木棍作支棍和顶柱。④休眠期喷药。苹果发芽前喷布1~2遍铲除剂,如可喷施45%代森铵、35%丙·多等铲除性杀菌剂。⑤果实发病后,注意摘除病果并深埋。

2.加强栽培管理:苗圃应设在远离病区的地方,培育无病壮苗;建园时选用无病苗木,定植后经常检查,发现病苗及时淘汰;加强肥水管理,氮磷钾平衡施用,并增施有机肥,增加树体抗病能力;合理周年整形修剪,刻芽、环剥、拉枝切勿过度;合理疏果,严格控制负载量。

3.生长期喷药保护:药剂种类、时期、次数,与果实套袋或不套袋有密切关系。①对不套袋的果实,苹果谢花后立即喷药,每隔10~15天喷药1次,连续喷5~8次,到9月上旬结束。在多雨年份以及晚熟品种上可适当增加喷药次数。根据情况选择下列药剂交替使用:1∶(1~2)∶(200~240)波尔多液、甲基硫菌灵、苯醚甲环唑、代森锰锌、多菌灵、氟硅唑、戊唑醇等。在一般果园,可以建立以波尔多液为主体、交替使用有机杀菌剂的药剂防治体系。波尔多液有耐雨水冲刷、保护效果好的特点,但在幼果期(落花后30天内)不宜使用,否则可引发果锈。苹果落花后可喷施代森锰锌等有机合成的杀菌剂2~3次;6月上旬开始喷波尔多液,以后交替使用波尔多液与有机杀菌剂。在果实生长后期(8月底以后)禁止喷施波尔多液,提倡代森锰锌等保护性杀菌剂与甲基硫菌灵等内吸性杀菌剂交替轮换使用或混合使用。②对套袋果实,防治果实轮纹病关键在于套袋之前用药。谢花后和幼果期可喷施质量高的有机杀菌剂,但要禁止喷施低档代森锰锌和波尔多液等药剂,以免污染果面,影响果品外观质量。套袋前果园应喷3遍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等杀菌剂。

4.贮藏期防治:贮藏前要严格剔除病果及受其他损伤的果实,对苹果果实可在咪鲜胺、噻菌灵、乙膦铝等药液中浸泡一定时间,捞出晾干后入库。苹果绿皱果病

苹果绿皱果病在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丹麦、挪威、加拿大和美国均有报道。我国已知甘肃、陕西、河南、辽宁等果区,有该病发生,感病品种主要是金冠、元帅、红星、国光和赤阳等。病果畸形龟裂,不堪食用,完全失去商品价值。

症状

苹果绿皱果病主要为害果实,树体其他部位无明显变化。在落花后约20天,果面出现水渍状略凹陷的斑块,凹陷斑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随着果实发育,病果逐渐变为凸凹不平,果形不整的畸形果。7月下旬以后,病部果皮呈铁锈色,木栓化并产生裂纹。剖开病果检查,凹陷斑下面的维管束呈绿色,弯曲变形。有些病果无明显的凹陷斑,但产生小丘状突起条沟。丘状突起或条沟也是铁锈色,木栓化(彩图31,彩图32)。

病原

该病病原是一种病毒。国外有人认为绿皱果的病原,可能与类菌原体有关,但未得到证实。

发生规律

目前仅知通过嫁接传染,潜育期一般为2年左右,据丹麦的试验,病毒的潜育期最长可达8年之久,并可通过病健根接触传染。

防治方法

1.建立无病毒苗木繁育体系,种植无病毒苹果苗。

2.防止在现有苹果树上高接保存和繁殖新品种材料。现有苹果树大都带有潜隐性病毒,高接新品种材料必然被病毒侵染。如确须高接繁殖,应在不带病毒的实生苹果树上高接。

3.及时清除病苗、病树。根据已知症状,在育苗阶段检查和刨除病苗,清除传染源。苹果毛根病

苹果毛根病又称发根病,是发生在苹果树根部的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幼树,苗圃中的幼苗常发生此病,大树受害少。已知中国的辽宁、河北、山东省有发生。美国、日本等国也有分布。

症状

受害苗木主根不发达,在根颈处密生许多毛状须根。病株发育不良,叶小变黄,严重时病株死亡(彩图33)。

病原

该病病原细菌属毛极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Riker et al)Conn]。

发生规律

病菌从伤口侵入,整个生长季节均可为害。未发现高抗的品种。该

菌在土壤中活动,土温为28℃,土壤湿度达75%时最易发生此病。

防治方法

1.苗圃育苗忌长期连作。

2.发病苗圃提倡采用芽接法,不用根枝嫁接,选用根系完好的砧木。

3.加强管理,减少根部伤口,注意防治地下害虫,使根系健壮生长。

4.出圃苗木严格检查,发现病苗马上淘汰或烧毁,健苗用3~5波美度石硫合剂浸根消毒。苹果煤污病

苹果煤污病在果实生长后期潮湿多雨的地区果园发病较多。近年在河北省太行山区发病较重,果面往往布满煤烟状污斑,影响果实外观和降低商品价值。煤污病除为害苹果外,还能为害其他各种果树、野生林木和灌木。

症状

煤污病发生在果皮表面,形成褐色或深褐色不规则形的煤烟状污斑,边缘不清晰,用手容易擦掉。发生严重时,果面常布满煤污状斑,严重影响果实外观和果实着色。枝条发病,其表面散出绿色菌丛,削弱枝条生长(彩图34,彩图35)。

病原

该病病原为仁果粘壳孢菌[Gloeodes pomigina(Schw.)Colby],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发生规律

以菌丝和孢子器在苹果芽、果台、枝条上越冬。次年春以分生孢子和菌丝随风雨、昆虫传播。侵染叶、枝、果实表面,6月上旬至9月下旬均可发病。侵染集中于7月初到8月中旬,高温多雨季节繁殖扩展迅速,可多次再侵染。凡树冠郁密、管理粗放的果园,防治不及时,可在半月内果面污黑,严重发病。

防治方法

冬季清除果园内落叶、病果,剪除树上的徒长枝集中烧毁,减少病虫越冬基数;夏季管理,7月份对郁闭果园进行2次夏剪,疏除徒长枝、背上枝、过密枝,使树冠通风透光,同时注意除草和排水。果实套袋。

发病初期药剂防治,可选用1∶2∶200波尔多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900倍液。苹果霉心病

苹果霉心病在渤海湾、黄河故道、西北高原等主要苹果产区都有发生,元帅系苹果品种受害较重,一般从采收后1个月左右开始发病。常形成果心和果肉腐烂,降低商品价值,造成重大损失。近年来,随着元帅系水果栽培面积的扩大,霉心病的为害日益严重,病果率常达40%~60%。 

症状

在发病初期,剖开病果观察,果实心室内出现褐色不连续的点状或条状小斑,其后多数小斑融合成褐色斑块,心室中出现橘红、墨绿、黑灰或白色霉状物。有些病果,病菌突破心室壁扩展到心室外,引起果肉腐烂,症状发展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心室小斑型,病斑直径在2毫米以下,二是心室大斑型,病斑直径在2毫米以上,病组织湿润,三是心室腐烂型,病组织湿润,四是果肉腐烂型,病变果肉轮廓不规则,有时干缩,呈海绵状。在生长期,霉心病果从外观不易识别辨认,病果易脱落,落地后继续霉烂(彩图36)。

病原

霉心病是由多种弱寄生菌混合侵染造成的。

发生规律

霉心病菌除以菌丝体潜伏于苹果树体中以及残留在树上或土壤等处的病僵果内之外,还可以孢子潜藏在芽的鳞片间越冬,次年以孢子传播侵染。霉心病具有早期侵染的特性,大量侵入时期为花期,病菌侵入后在果心内呈现潜伏侵染状态,随着果实发育和病菌的扩展逐渐发病,至贮藏期带病果继续发病,使果实霉烂。据观察,6月下旬在树上便可解剖到腐烂病果。果实发育后期为多,病果极易脱落。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随时摘除病果,搜集落果,秋季翻耕土壤,冬季剪去树上各种僵果、枯枝等,均有利于减少菌源。

2.药剂治疗:发芽前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加0.3%的80%五氯酚钠铲除树体上的病菌。在初花期和盛花期喷药1~2次,常用药剂: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等,可有效降低采收期的心腐果率。另外,生长期喷0.4%硝酸钙+0.3%硼砂2~3次,也能降低采收期的心腐果率。

3.生物防治:从苹果树萌动后开始,喷苹果益微1000倍液,15~20天1次,喷4~5次。

4.加强贮藏期管理:对田间发病较重的果实,应单存单贮。采收后24小时内放入贮藏窖中,窖温最好保持在1~2℃。一般10℃以下,发病明显减轻。苹果木腐病

木腐菌引起的损失,主要是由于木材和枝干结构完整性下降引起的断裂造成的。主要为害老弱树。

症状

病菌寄生在树干或大枝上,致受害处腐朽脱落,露出木质部,病菌向四周健康部位扩展,致形成大型长条状溃疡(彩图37)。

病原

该病由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 Fr.]引起,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发生规律

病菌以多年生菌丝体和子实体在病树上越冬,翌年枝干内的菌丝体继续扩展为害。树上子实体产生大量担孢子,借风雨或气流传播,从伤口侵入为害。尤其以不能长期愈合的锯口为主。

防治方法

加强苹果园管理,发现病死或衰弱老树,要及早挖除或烧毁。对树势弱或树龄高的苹果树,应采用配方施肥技术,以恢复树势增强抗病力。见到病树长出子实体后,应马上去除,集中深埋或烧毁,病部涂1%硫酸铜消毒。

保护树体,减少伤口,是预防本病重要有效措施,对锯口要涂1%硫酸铜液消毒后再涂波尔多液或煤焦油等保护,以促进伤口愈合,减少病菌侵染。苹果疱斑病

苹果疱斑病在加拿大、意大利、美国有发生的报道,已成为陆奥苹果(高度感病品种)的重要病害。近几年,在中国河北省东北部地区栽培的国光和部分红富士苹果高接树上,特别是树势较弱及感染腐烂病的苹果树上,引起了较严重的经济损失。

症状

6~7月份,果实皮孔周围开始出现小块病斑,如不仔细观察不易发现。以后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病斑逐渐扩大,接近采收期时,呈直径1~6毫米,深1~2毫米的斑点。病斑中部深褐色疱状稍凹陷,边缘呈暗紫色,除少量不规则外,大部分呈圆形。病斑以果实向阳面及萼部分较多,单果上病斑达十几个至近百个不等。病斑只发生在浅层,不引起腐烂,但商品价值降低(彩图38,彩图39)。

病原

该病由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papulans(Rose)Dhanvantari]引起,属假单胞杆属细菌。

发生规律

疱斑病以菌体传染,病原菌在休眠芽上和树干翅皮以及病果中越冬,也有的随果实采收入库,病菌潜伏于果窖内。待春季芽萌发后,随叶片和花序直接传染给果实,有时遇风雨传播到相邻果树,借修剪工具和接穗传播到附近果园。

当夏季气温达到19~25℃时,病菌发展较快,特别在气温较高、湿度较大或雨水多的年份发病严重。该菌可随水流传播,一般在7~8月份为发病盛期,病斑扩大较快。

防治方法

1.选栽抗病品种,降低发病概率。

2.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树体抗性:秋季采果后一次施足基肥,并灌足防冻水,同时,在开花坐果期、幼果膨大期及采收后至落叶前20~30天,均需叶面喷布0.3%~0.5%磷酸二氢钾或过磷酸钙清液,能有效促进幼果生长。

3.清除病残体,减少菌源:晚秋落叶后,将果园内病果、病叶等病菌载体集中烧毁。苹果青霉病

苹果青霉病又称水烂。除侵害苹果外,还能侵害梨、葡萄等多种水果。是贮藏后期常见的一种病害。

症状

主要发生在果实的伤口部位。病斑表面黄白色,稍凹陷,圆形或近圆形,果肉腐烂湿软,呈锥形往果心扩展。条件适宜时,十多天即可致全果腐烂。烂果肉具有很浓的霉臭味。在温度较高时,病斑表面长出小瘤状霉块,初期白色,以后变为蓝绿色,上面被覆粉状物,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彩图40)。

病原

该病由半知菌亚门青霉属(Penicillium spp.)的真菌引起。

发生规律

病菌在果园土壤中广泛存在,但除落地果实外,田间很少发现病果。大部分病果是在采收、包装时被侵染的,病菌来自贮藏库墙壁及用具。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或水滴传播。病菌主要从伤口侵入,但贮运过久的果实也能从皮孔侵入。

防治方法

1.防止产生伤口;果库及包装物消毒。

2.药剂处理:苹果采收后,可用50%苯菌灵、50%甲基硫菌灵、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浸泡5分钟,然后再贮藏,有一定的防效。2

3.提倡采用气调:控制贮藏温度为0~2℃,O为3%~5%,2CO为10%~15%。苹果炭疽病

苹果炭疽病又称苦腐病,在全国各苹果产区均有发生,尤其是夏季高温、多雨、潮湿地区,发病更为严重,感病品种的病果率常达20%~30%,是重要的果实病害。

症状

主要为害果实,也可侵染枝干和果台。自病斑中心剖开果实,可见果肉自果面向果心呈漏斗状变褐腐烂。病组织带有苦味。病斑边缘紫红色或黑褐色,中央凹陷,斑上黑色小点稀疏,并呈同心轮纹状排列,其下果肉局部坏死。枝干发病与果实症状相似(彩图41,彩图42)。

病原

该病的病原菌为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 cingulata(Stonem.)Spauld.et Schrenk],有性阶段属子囊菌亚门。无性阶段属半知菌亚门。

发生规律

病菌在树上病僵果、果台和病、虫伤枝条上以及刺槐树上越冬。来年春季产生大量分生孢子,经风雨和昆虫传播,侵染为害。首先在越冬菌源附近,形成发病中心,然后向四周扩展蔓延。苹果坐果后就可被侵染,北方5月底、6月初进入侵染盛期。一般潜育期3~10天,有的长达40~50天。温度高、湿度大有利于病菌的生长、繁殖和侵入。病害发生的时间与降雨早晚、数量、次数有直接关系。高温多雨季节为发病盛期。果实在贮藏期遇到适宜条件,仍可发病。

防治方法

在加强栽培管理的基础上,重点进行药剂防治和套袋保护。

1.农业防治:加强栽培管理,改良土壤,合理密植和修剪,注意通风排水,降低果园湿度,合理施用氮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正确选用防护林树种。

2.清除病源:结合冬剪,清除枯死枝、病虫枝、干枯果台及僵果并烧毁。生长期发现病果和僵果及时摘除,集中深埋或烧毁。

3.药剂防治:病重果园,苹果发芽前喷1次5波美度石硫合剂。生长期,从幼果期(5月中旬)开始喷第一次药,每隔15天左右喷1次,连续喷3~4次,炭疽病的防治用药可参见果实轮纹病。还可选用30%炭疽福美、64%杀毒矾、70%霉奇洁、80%普诺等。苹果炭疽叶枯病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