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研方法与循证医学(十三五)(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9 05:39:49

点击下载

作者:魏高文,魏歆然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医学科研方法与循证医学(十三五)

医学科研方法与循证医学(十三五)试读: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创新教材医学科研方法与循证医学(供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药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技术、护理学等专业用)

主 审 杨土保(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

主 编 魏高文(湖南中医药大学)

    魏歆然(湖南中医药大学)

副主编 夏道宗(浙江中医药大学)

    高永刚(河北中医学院)

    闫国立(河南中医药大学)

    齐宝宁(陕西中医药大学)

    秦露露(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

    朱 旭(湖南中医药大学)

    陈 书(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北 京·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医学科研方法与循证医学/魏高文,魏歆然主编.—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6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创新教材

ISBN 978-7-5132-5571-4

Ⅰ.①医… Ⅱ.①魏…②魏… Ⅲ.①医学-科学研究-研究方法-中医学院-教材②循证医学-中医学院-教材 Ⅳ.①R-3②R49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082936号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创十三街31号院二区8号楼

邮政编码 100176

传真 010-64405750

                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787×1092 1/16 印张17.5 字数390千字

2019年6月第1版 2019年6月第1次印刷

书号 ISBN 978-7-5132-5571-4

定价 49.00元

网址 www.cptcm.com

社长热线 010-64405720

购书热线 010-89535836

维权打假 010-64405753

微信服务号 zgzyycbs

微商城网址 https://kdt.im/LIdUGr

官方微博 http://e.weibo.com/cptcm

天猫旗舰店网址 https://zgzyycbs.tmall.com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本社出版部联系(010-64405510)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创新教材《医学科研方法与循证医学》编委会

主  审 杨土保(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

主  编 魏高文(湖南中医药大学)

     魏歆然(湖南中医药大学)

副 主 编 夏道宗(浙江中医药大学)

     高永刚(河北中医学院)

     闫国立(河南中医药大学)

     齐宝宁(陕西中医药大学)

     秦露露(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

     朱 旭(湖南中医药大学)

     陈 书(湖南中医药大学)

编  委(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 梅(辽宁中医药大学)

     王瑾瑾(河南中医药大学)

     邓思思(湖南中医药大学)

     刘 菲(河北中医学院)

     芦 俊(湖南中医药大学)

     赵铁牛(天津中医药大学)

     徐 刚(江西中医药大学)

     高小娇(贵州中医药大学)

     梁 翔(湘南学院)

学术秘书 聂慧芳(湖南中医药大学)

     彭 俊(湖南中医药大学)编写说明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推动,尤其是当今万物互联的经济与信息时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了第一生产力!因此,每个人都需要学习并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才能适应时代而生存与发展,医学生和医学科技工作者更是如此,不但要具有广博的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知识与技能,更应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与科研能力,并能够维护科学的纯洁性。据调查,《医学科研方法》《循证医学》《临床流行病学》等课程是全国中、西医学院校的医学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而此类方法学课程中有许多内容交叉重复,影响教学效率。因此,部分高校的培养方案已经将此类相关课程合并为一门课程《医学科研方法与循证医学》,但目前国内外尚无同名教材。为了方便广大读者,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联合了全国部分高校的相关专家学者,整合了《医学科研方法》《循证医学》《临床流行病学》等课程内容,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习古纳新、拓古创新,精心打造出创新教材《医学科研方法与循证医学》,可供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药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技术、护理学等专业学生使用。

本教材的特色主要体现为帮助学生树立循证的医学理念,理解科学的本质,培养创新意识与科学精神,理清科研思路,掌握科研的一般程序、方法,提高研究质量和效率,以提高学生的获取知识、挖掘知识、创新思维能力和科研应用能力。

本书的编写,按照科研的思路流程编排内容,结合统计软件协助科研设计,突出“创新性、导向性、实用性”的编写宗旨。全书内容分为三篇:第一篇医学科研基础知识(第1~5章),第二篇医学科研设计基本方法(第6~12章),第三篇循证医学基本方法(第13~16章)。具体编写分工如下:第一章由魏高文、魏歆然编写,第二章由徐刚编写,第三章由高永刚编写,第四章由邓思思编写,第五章由刘菲编写,第六章由徐刚编写,第七章由朱旭、芦俊编写,第八章由魏歆然、王瑾瑾编写,第九章由赵铁牛、闫国立编写,第十章由齐宝宁编写,第十一章由魏高文、梁翔编写,第十二章由夏道宗、高小娇编写,第十三章由陈书编写,第十四章由秦露露编写,第十五章由王梅编写,第十六章由魏歆然编写,附录由魏歆然搜集整理。在此,谨向各位编者表示由衷的谢意。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博士生导师杨土保教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本书精心审稿,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与建议,使本书增色不少,特此致谢!此外,中国中医出版社和湖南中医药大学等单位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一并致以深切的谢意!

由于医学实践和医学科研的复杂多样性与创新性等特点,本教材在编写体例、编写内容等方面难免存在不足之处,诚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修订提高。《医学科研方法与循证医学》编委会2019年3月第一篇 医学科研基础知识第一章 绪 论

20世纪是自然科学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生物科学成为自然科学中发展最迅速的学科,影响广泛而深远。80年代兴起的复杂性科学,是系统科学发展的新阶段,也是当代科学发展的前沿领域之一。21世纪被认为是生命科学发展的黄金时代,随着整体性研究方法、复杂系统理论和非线性科学的发展,多学科交叉是当代科学发展的重要趋势,生命科学思想和方法论正在从局部观向整体观拓展,从线性思维走向复杂性思维,从注重分析转变为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医学科学研究更关注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第一节 科学技术与科学研究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推动,尤其是当今万物互联的技术经济与信息时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了第一生产力!因此,每个人都需要学习并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才能适应时代而生存与发展。特别是医学生和医学科技工作者更是如此,不但要具有广博的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和技能,更应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与科研能力,并能够自觉维护科学的纯洁性。一、科学与技术(一)科学

科学(science)一词最早出现在19世纪下半叶,由日本明治时代启蒙思想家福泽瑜吉首次把science译为“科学”,基于当时西方的“science”都是“分科之学”。中国古代科学被称为“格致之学”,1893年康有为最早将“科学”一词引进中国,从此科学一词便在我国广泛使用。

传统意义上的“科学”常常被理解为“静态的知识与学问”。达尔文认为“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 法国《百科全书》的定义是:“科学首先不同于常识,科学通过分类,以寻求事物之中的条理。此外,科学通过揭示支配事物的规律,以求说明事物。”《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科学是以范畴、定理、定律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多种现象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科学就是反映客观世界(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组织科学活动的社会建制。”《简明牛津词典》中科学的定义是“系统的、有条理的知识”。《辞海》定义为“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科学是知识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其本质特征为:①合乎逻辑:如生老病死现象;②可验证:可证实或证伪,具有重现性和重复性;③着重普遍性规律: 客观现象中的某些特例是不能用科学来解释的,绝不能因此而怀疑科学甚至于否定科学,科学研究强调推广应用价值;④阐述因果关系:科学研究不仅仅是发现问题,指出“有什么”,更重要的是要能解释“为什么”,而这个过程也往往是医学科研的创新过程。

现代科学已经形成了内容丰富多样、门类齐全、结构完整的庞大体系,一般可分为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三类。(二)技术

技术(technology)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方法、技能和手段的总和,是人们利用现有事物形成新事物,或者改变现有事物功能、性能的方法。技术具有明确的使用范围和被其他人认知的形式和载体,如原材料(输入)、产成品(输出)、工艺、工具、设备、设施、标准、指标、计量方法等。《史记·货殖列传》:“医方诸食技术之人,焦神极能,为重糈也。” 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载:“忽有一道人,亦美风表,多技术……” 清代侯方域《再与贾三兄书》:“盖足下之性好新异,喜技术,作之不必果成,成之不必果用,然凡可以尝试为之者,莫不为之。”

技术的基本特征包括:①技术是人类基于实践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而非自然界的天然产物;②社会需求是技术的目的;③技术是以客观规律为基础,又是客观规律的运用;④技术是包括物质手段、非物质因素和技术文化的整体和体系。(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和技术是两个密不可分、容易混淆、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的概念,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几乎被看作是同一范畴,但二者的任务、目的和实现过程等不同,科学主要表现为知识形态,技术则具有物化形态。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科学上的突破叫发现,技术上的创新叫发明。科学是创造知识的研究,技术是综合利用知识的研究。两者的比较见表1-1。表1-1 科学与技术的比较二、科学研究(一)概念

科学研究(scientific research)简称为科研,就是对未知事物、未知现象及已知事物的未知规律进行探索的过程。英文“research”寓意“反复探索”,是有意识地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与分析的认识活动。

探索与创新是科研活动和一般性劳动活动区别所在,探索是为了获得对未知事物和现象的认识,发现其运动的规律;创新是在已经获取的认识基础上,建立新的理论,发明新的技术,研制新材料、新产品。探索是手段,创新是目的。科学研究中往往存在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因此,科研工作者应当注意扬长避短,独辟蹊径,在模仿和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好的思路上不懈地努力,确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超越与突破,通过不断累积和创新,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二)目的

科研是以已知求未知的过程,运用严密的科学方法,从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认识客观世界,探索自然界未知领域中的物质运动现象和规律,创造新理论、新技术。科研的基本特征为客观性、系统性与创新性。其主要目的有:

1.描述事物的现状 主要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现况调查等,如描述某种疾病的“三间分布”(时间、空间、人群间分布情况),为进一步分析性研究提供方向。

2.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规律 主要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病例对照调查、队列研究、实验或试验研究等,分析现象间的统计联系与因果联系。

3.发展科学理论和技术 在上述一系列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发展科学理论和创新技术,是科研的落脚点与成败标志。(三)科研的类型

科研工作分类方法很多,根据科技活动类型,一般可将其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等三种类型,三者在特定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体系中协调一致地发展,体现了科学理论知识向物质生产领域转化和发展的基本过程,同时,生产力的发展与创新,也必须以科学理论知识为基础和支撑。其主要特征如表1-2所示。表1-2 科研按科技活动类型分类三、医学科研(一)概念

医学科学研究(medical scientific research)就是采用科学方法探索人体健康和疾病的本质及规律,阐明影响健康的因素,探索疾病的发生机理、诊断、治疗和预防控制措施,以提高生命质量。

由于医学研究主要以人为研究对象,人不仅有生物学属性,还有精神、心理活动和明显的社会属性,所以医学科研较其他的自然科学研究更具复杂性和困难性,不仅具有自然科学的属性,而且兼有社会科学的属性。(二)目的

医学科研同其他科学研究一样,也是认识客观事物,探索未知的创造性活动。由于医学现象的随机性、模糊性、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使得医学科研具有创新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鲜明特征。

人体医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对疾病病因学和发病机理的认识,改进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人类生命质量、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即使是已被证实了的最好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都应不断地通过研究来检验其有效性、效率、可行性和质量。(三)医学科研的类型

医学科研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分类,根据分类方法的不同,医学科研的类型也有不同的表述,医学科研的基本类型如表1-3所示。表1-3 医学科研的基本类型四、中医科研

中医药学是我国有着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传统医学,其理论体系科学而系统,临床实践经验丰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极为卓越的贡献。中医科研属于医学科研的范畴,又具有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学优势,促进中医学现代化,为人类的健康保健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是现代中医科研的重要任务。而在研究工作中培养良好的科学思维,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对研究和发展中医学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追溯历史,两千多年前中医学的代表作《黄帝内经》中便有了许多医学科研内容的记载,例如解剖形态、临床诊疗研究方面的记载等。此后,历代文献中有许多关于临床研究、解剖研究和动物实验方面记录,对推动中医学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古代中医科研

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的支持,中医学也不例外,纵观中医学的发展历史,每当学术理论迅速发展之时,医学科研必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医的临床研究早在远古时期就开始探索,《史记·补三皇本纪》记载:“神农氏……始尝百草,始有医药。”这也是最早期的人体医学试验。《本草图经》(宋代)记载:“相传欲试上党人参者,当使二人同走,一与人参含之,一不与,度走三五里许,其不含人参者,必大喘,含者气息自如者,其人参乃真也。”已经较好地体现了现代科研的基本要素与基本原则。临床试验是几千年来中医学科研的主要形式,历代大量的方书、医案均是临床试验成果的体现,医案集的出现是临床研究的一大进步,能够体现医家诊断、治疗疾病独特的思路和方法,不仅有助于研究前人的经验,更能对临床实践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历代医家在注重临床研究的同时,也开展了一些动物实验研究。如王充在《论衡·道虚》中说:“致生息之物密器之中,覆盖其口,漆涂其隙,中外气绝,息不得泄,有倾死也。”即是用动物实验的方法来证明呼吸空气对维持生命的重要性。在古代若怀疑某物有毒,则常给牲畜食之,若死则证明此物有毒,即是简单的毒理实验。(二)现代中医科研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把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医学方法应用于中医科研工作中,遵循对照、随机、重复、均衡、盲法等科研工作的基本原则,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使研究结果更加准确可靠,便于重复和推广应用,更容易找出有普遍性的规律。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在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方面均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对脏腑、阴阳、气血津液等的功能和本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利用各种物理、化学、药物、生物等技术方法,复制了一批病证动物模型,如阴虚证、阳虚证、气虚证、血虚证、脾虚证、温病卫气营血证等,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和相关指标揭示证候的病理本质。对中医治则治法的研究,如活血化瘀法的研究,揭示了该法对血液流变学、血凝学、血小板、微循环、血管活性因子等方面的作用机制,阐明了活血化瘀法对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抗炎、抗病原微生物、镇痛等方面的作用。对清热解毒治法的研究,证明了该法对病原微生物的抑制、杀灭作用,调整机体免疫功能,解热、抗炎、改善血液流变性质、改善微循环和血凝过程、抗休克、保护组织细胞、增强脏器功能等作用。

临床研究是临床实践的重要依据之一,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有利于临床个体化治疗,但因其难以标准化而限制了普遍应用,尤其是从循证医学的基本原理及提供临床科学证据的角度看,中医药的应用实践中的确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如中药的有效性、安全性缺乏足够的实验数据,中医药的临床试验缺少大样本随机对照资料,缺少既符合中医药防治疾病特点、又得到学术界认可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在方法设计与报告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大降低了中医药临床研究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导致其研究成果的利用率和转化率低下。尽管中医药的很多疗法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但尚未得到西方医学界的承认,并被归类为“缺乏有效科学证据的医学技术或方法”。随着循证医学在国内的引入、推广和普及,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开始意识到,在中医药临床研究数量增长的同时,更加需要重视其方法学质量的高低,只有高质量的研究才能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科学的依据。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应该将科学严谨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提到重要地位,为了提高中医药临床研究的科学性、标准性、规范性,我国政府组织专家编制了一系列相关文件规范,建立起一系列诊断标准、分期分级标准、辨证分型标准、治疗规范、疗效评价标准等。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法规,目前正在实施最新法规主要有:《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国发〔2015〕4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国办发〔2016〕8号)、《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25号)、《临床试验的电子数据采集技术指导原则》(2016年第114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物临床试验数据核查工作程序》(食药监药化管〔2016〕34号)、《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4号)、《临床试验数据管理工作技术指南》(2016年第112号)、《药物临床试验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的计划和报告指导原则》(2016年第113号)等,使中医药研究不断规范发展,在诊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及防治重大疾病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三)中医科研的主要特点

中医学源远流长,与现代西医学相比,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鲜明的学术特色。因此中医科研也应遵循中医学特有的理论和实践规范,保持和发扬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促进中医学理论的发展。

1.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 中医学的理论经过数千年的考验,其科学性和实用性毋庸置疑。中医科研只有以中医学理论作为中医科研设计的指导思想,在深入、全面、正确地理解中医学理论的前提下,辅以现代医学技术和方法,才能保证中医科研的正确方向,揭示中医学理论的本质,提高临床诊疗水平,研究结论必须融入中医药理论之中,才能推动中医学的发展。中医学在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基础理论指导下,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形成了以辨证论治为核心的临床诊疗体系,中医科研应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重视证候研究,可以借鉴现代医学手段,开展研究工作。但是,如果完全以西医的思维模式和认识来套中医研究,对中医学的发展是无益的。如中医的“肾”和西医“肾”的概念是不一样的,中医学中肾的概念较为广泛,主藏先天之精与生殖有关,主水与泌尿有关,主纳气与呼吸有关,肾强筋骨与运动有关,如果单纯运用西医“肾”的概念,仅从生殖、泌尿的角度来研究中医学中的肾显然是不够的。此外,中医科研不能只限于验证中医理论,也应注重中医学理论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医理论的传承是保留精华、突出重点,创新是科研突破口,但不等于全面否定经典理论。

2.整体性 整体观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人体是由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组成的有机整体,这些不同的物质结构和功能活动又都是人体整体生命现象的组成部分,且在生理上相互联系,以维持其生理活动上的协调平衡,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和转变,从而产生复杂的病理变化。

3.复杂性 中医科研的对象主要是人,而人是复杂的生物体,既有生物性又有社会性。而中医学的学术体系尤其重视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强调天人相应,在中医科研中除了立足于人的生物学因素外,更应重视心理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对健康的影响,再加上中医理论体系和中药方剂成分的复杂多样,使得中医科研更具复杂性。

4.伦理合理性 中医科研涉及人类的切身利益甚至于生死存亡,某些重大传染病甚至于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中医科研人员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科研作风,遵循知情同意等伦理学原则,确保不得有损于人体健康。

5.实践性 中医学来自于诊疗疾病的临床实践,人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过程中,总结、积累了一整套预防及诊治疾病的中医学理论、方法和措施。实践性既是中医科研的基础,也是中医科研的目的。五、科研道德规范与学术不端行为(一)科研道德规范

科研人员必须坚持严谨治学、潜心研究、献身科学、积极进取、锐意创新,树立良好学术风气,为科研事业做出贡献。“药物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GCP)”的两个基本原则就是科学性和伦理合理性,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不科学的临床研究必然是不符合伦理的,不符合伦理的研究也必然失去其科学性。世界医学会《日内瓦宣言》将“我的患者的健康将是我首要考虑的因素”等表述来约束医生,《国际医学伦理守则》(International Code of Medical Ethics)也宣布:“医生应当根据患者的最佳利益向患者提供医疗。”因此,临床研究中应当遵循基本的伦理原则,并获得上级伦理委员会批准后方可实施研究。

1964年6月,在芬兰的赫尔辛基召开的第18届世界医学协会联合大会上,发布了《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简称《赫尔辛基宣言》,确定了尊重(respect)、不伤害(non-malfeasance)、公正(justice)、有利(beneficence)等涉及以人为受试对象的生物医学研究的基本伦理原则,并在后续的多次联合大会上进行了修订,也是关于人体试验的第二个国际文件,比《纽伦堡法典》更加全面、具体和完善。医学研究必须遵守的伦理标准是:促进和确保对人类受试者的尊重,并保护他们的健康和权利。在医学研究中,医生有责任保护研究受试者的生命、健康、尊严、完整性、自我决定权、隐私,并为研究受试者的个人信息保密。保护研究受试者的责任必须始终由医生或其他健康保健专业人员承担,而绝不是由研究受试者承担。只有在以下条件下,结合医疗进行医学研究的医生可以将他们的患者纳入研究:研究的潜在预防、诊断或治疗的价值可证明此研究正当,而且医生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参加这项研究不会给作为研究受试者的患者带来不良的健康影响。因参加研究而遭受伤害的受试者,必须确保为其提供适当的补偿和治疗。《赫尔辛基宣言》主要以医生为对象,但世界医学会鼓励参与涉及人类受试者的医学研究的其他人遵守这些原则。

即便是动物实验,也应当确保动物实验的正当性和实验动物福利,要通过动物实验的伦理学审查,并遵循“3R”原则:替代(replacement)、减少(reduction)、优化(refinement)。在饲养、使用过程中,要善待实验动物。(二)学术不端行为

1.概念 学术不端行为(academic misconduct)是指在建议研究计划、从事科学研究、评审科学研究、报告研究结果中的捏造、篡改、抄袭、剽窃、恶意的一稿多投、伪造学历或工作经历等违背科学共同惯例的行为。抄袭是将被抄袭者的文字不加修改地移入自己的作品当成自己的成果发表;剽窃是指将被剽窃者的文字或学术观点,经过改造后移入自己的论著,并当作自己的成果发表。

2.常见的学术不端行为 近年来,全国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相继卷入学术造假事件,论文撤稿数不断上升,关于学术腐败、项目造假、论文抄袭等的举报和揭露不胜枚举。目前常见的学术不端行为主要有:①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②篡改他人学术成果;③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④伪造注释;⑤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⑥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⑦其他学术不端行为。

3.预防与控制 为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风建设,惩治学术不端行为,我国教育部在2009年3月19日发出“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通知指出,发生在少数人身上的学术不端行为,败坏了学术风气,损害了学校和教师队伍形象,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绝不姑息。通知要求,高等学校对本校有关机构或者个人的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负有直接责任。要遵循客观、公正、合法的原则,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健全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理办法,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近年来,学术期刊版权也面临着数字化出版的严峻挑战,侵犯作者版权的抄袭行为、盗版印刷、一稿多投、学术期刊出版中的版权约定不合理等问题日益严峻。为此,各学术期刊编辑部应采取联合行动共同抵制那些侵犯学术期刊和作者权益的行为,以及违背学术道德、无视学术规范的学术失范行为。自觉维护正常的学术环境,倡导优良的学术风气,促进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建议推广使用学术文献不端检测系统,对抄袭、一稿重复发表等行为零容忍,加大版权保护和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宣传力度,推动全社会形成版权保护和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良好道德舆论氛围。第二节 医学科研的基本方法

医学科研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基本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干预研究法。本节只做简介,具体应用详见教材相应章节。一、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是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科学研究需要掌握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前沿进展,了解前人已取得的成果、研究的现状等,因此需要充分地检索资料,进行文献阅读与分析。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挖掘整理,不仅能够为医学科研提供研究资料、研究方法,还可对研究工作的思路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献研究既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应用,也是其他研究中必不可少的辅助方法,贯穿在各类科研的始终。

中医学的古今文献,浩如烟海,汗牛充栋,是中医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名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普遍以文献典籍的形式流传,名医学术经验是将中医理论、前人经验与当今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中医药学宝库中的瑰宝,但由于其内容的深奥、复杂、形式灵活多变,不便于学习、传承和发展,因此将名医的学术思想通过科研的方式转化成科研成果,既有利于学习、传承和发展,也便于评价和推广应用,以培养高素质的中医人才,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推动中医学术进步和理论创新。二、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属于观察性研究,研究者不需要采取干预措施,只需搜集适当的数据资料,而这些资料为客观存在的结果或条件。调查研究分为横向调查和纵向调查。横向调查是指研究者收集某一时间点上的一组指标的观察结果。纵向调查则是在某一段时期内反复地获取一个或一组指标的观察结果,以了解其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变化,如逆时方向的病例对照调查、顺时方向的队列调查等。调查研究也可按研究者需求分为描述性调查和分析性调查。描述性调查通常是描述在某一情况下所观测的结果,如横向调查;分析性调查则是为了寻找某一情况的形成因素,例如找出某一病因,解释所获得的发现或观察到的结果,如纵向调查。三、干预研究法

调查研究是在自然条件下的观察性研究,研究者不需要采取什么干预措施,而干预研究法则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研究者需要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观测、评价干预措施的效力及其相关的数据资料。根据研究的场所和干预措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实验研究和试验研究两大类。(一)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一般指的是以实验室为主要场所、以人体以外的其他客体为研究对象,如实验动物、植物、微生物、药物、标本、人体排泄物等。医学科研中常需要进行动物实验,采用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技术方法在实验动物身上进行科学实验,研究实验过程中动物发生的生理、病理变化以及产生这些变化的机理,从而为医学科学服务,是临床研究的前提和前期工作基础。实验动物是指以实验研究为目的而进行培育的,对所携带的微生物进行控制并具有明确的遗传背景,专门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动物实验须在具备相应仪器设备的实验室,由经过培训的、具备实验技术操作能力的技术人员进行,动物实验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动物本身生命现象和疾病现象的研究,进而推导到人类。(二)试验研究

试验研究一般指的是以人体为研究对象,如临床试验和社区人群试验。

1.临床试验 试验场所主要在医疗机构、研究对象主要为某种疾病现象的患者或健康志愿者的医学研究,揭示研究因素(新药、新疗法等)对人体的作用、不良反应,或探索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规律等。临床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探寻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通常把参加临床试验的人员称作“志愿者”或“受试者”,志愿者可以是健康的人,也可以是某种疾病现象的患者,主要根据试验的性质和目的而定。如某种新药正式上市前,为了解这个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情况,研究人员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前提下,给患者使用该药物,经过一定的时间后,观察用药后的反应。临床试验必须符合医学伦理的要求,即必须尊重志愿者的人格,保障其权益,不能单纯为了临床试验而对其生命造成危害,并且受试者在试验期间,可以不需要任何理由退出试验。临床试验模型如图1-1所示。图1-1 临床试验模型

2.社区人群试验 试验场所主要在社区、研究对象主要为社区人群的预防医学研究。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疾病为目的,运用中西医学理论和方法研究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对健康影响的规律,制定疾病预防的策略与措施,其目的是预防与控制疾病、保障人民健康、延年益寿、提高生命质量。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发展,预防医学研究日益显示出其在医学科学中的重要性。第三节 医学科研的基本步骤

医学科研过程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虽然每个研究课题性质、目的各不相同,但往往离不开下列基本的研究步骤:文献检索→选题与建立假说→设计→实施→统计分析→撰写研究报告与论文等。一、文献检索

文献检索(document retrieval)是指将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根据信息用户的需要找出有关信息的过程。狭义的文献检索仅指从信息集合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的过程,即信息查寻(information search or literature search)。目前主要采用手工检索与计算机检索相结合的手段,以文献中的数据、事实或者某个课题相关的文献进行检索。

科研选题之前需要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充分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以指导科研选题。在确定选题后,科研设计、实施、统计分析、撰写研究报告与论文等各个环节,依然需要随时检索相关文献,以确保科研课题的顺利完成。完成科研任务后,在后续的科研成果鉴定、登记、报奖时,也需要进行文献检索。因此,文献检索贯穿于科研工作的始终。二、选题与建立假说

选题就是确立研究目标和方向,提出研究什么问题,并且对问题可能的答案做出猜想与假设。选题是科研工作的至关重要的一步,直接决定了课题的立项、科研工作的成败和成果水平的高低。美国著名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年)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在日常医疗卫生工作中,可能会碰到一些用现有的科学知识无法很好解释的现象和问题,从而形成探索问题、寻求答案的初始意念,虽然可能是局限的、粗浅的,甚至于是错误的,但往往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线索和思路。有了初始意念,提出了问题,再通过深入细致地查阅文献,了解该问题的理论依据、价值和意义、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对所获取的资料和信息进行分析对比,使所提问题系统化、深刻化,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为立题提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科学依据。

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的一种推断和解释。假说以简明扼要的理性语言,来描述尚未证实的学说,并提出所要研究问题的假定性答案,建立科学假说。根据假说内容,进行科学构思,从而确立研究课题的题目。

建立假说是科研选题的核心环节,科研工作就是不断地提出假说、检验假说、修正和发展假说的过程。德国著名思想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1895年)指出:“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的思维。”

任何一种科学理论在未得到实验确证之前表现为假说,有的假设还没有完全被科学方法所证明,也没有被任何一种科学方法所否定,但能够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现象中医学领域广泛存在。三、科研设计

科研设计是指围绕课题选题,进行构思、计划,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包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科学假说、目的意义、技术路线、研究指标与内容、方法步骤、时间安排、人员分工和经费预算等一整套研究方案。科研设计解决怎样研究的问题,提出验证猜想或假设的活动方案。其意义在于展示课题研究的创造性、探索性,增强科研过程的科学性,使误差控制在最低限度,保证科研结果准确、结论可靠。

21世纪初,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规定国际协调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za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Registration of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ICH)发布的ICH Q8指出,质量不是通过检验注入到产品中,而是通过设计赋予的,并提出了“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这一理念,强调“在可靠的科学和质量风险管理基础之上的,预先定义好目标并强调对产品与工艺的理解及工艺控制的一个系统的研发方法”。严谨的科研设计一定是专业知识与统计技术的完美结合,是科研成败和科研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本书讨论的重点所在。四、科研实施

科研实施是根据研究方案,采取观察、实验与调查等研究方法,获取研究数据和材料的阶段。科研课题立项后,就要开展各项研究工作,把研究计划付诸行动实施。根据研究课题的性质和目的不同,可以分别采用观察、调查和干预等手段实施研究,详见本章第二节和本书后续的相关章节。五、数据统计分析

课题研究工作结束后,所获得的一系列研究结果,如数据、图形、实物(如切片、照片)等,如何挖掘出这些资料的内在规律,排除偶然性,发现必然性,以透过现象看本质规律,就必须借助于统计学工具来进行分析。数据统计分析就是通过对所获取的研究资料进行整理,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揭示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后期总结分析、归纳推理、抽象概括和推断研究结论提供依据。六、报告与论文撰写

通过对研究结果的数据统计分析,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把客观的研究结果,上升为理性认识,从研究结果中推导出科学的结论,对课题的科学假说进行分析验证、修改补充或者否定,对研究工作进行总结,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

研究报告是各类研究课题最基本的、标志着课题完成的通用表现形式,课题完成后都必须写出研究报告作为完成课题研究的主要技术资料。研究报告一般包括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工作报告主要介绍课题的立项情况、研究背景、计划执行情况、研究结果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下一步的打算等。技术报告是成果的核心材料,反映的是课题研究的全部技术内容,主要介绍课题的研究背景、课题界定、课题研究的预设目标、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课题研究的方法设计、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课题的研究内容、课题研究成果、不足和思考等。

科研论文是根据有价值的科研课题写作的具有原创性和独到性的论文,论文的形式体现了论文质量和作者的学术修养与文化教养。根据国家标准局《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的有关规定,一份完整的课题研究论文一般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参考文献、附录等。第四节 循证医学概述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事业服务和科学决策管理等领域。循证医学是一种理念、思维方式和实践过程,是培养临床医生的临床科学思维、观点与方法,提升全面思考和决策临床问题的能力,实现终身自我教育的重要工具。一、循证医学概念

循证医学又称循证医学实践(evidence based medicine practice, EBMP),或实证医学,中国港台地区译为证据医学,即遵循证据的医学实践过程,是指在从事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有意识地、明确地、审慎地利用当前所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进行科学决策的医学实践过程。

1992年,加拿大McMaster大学的David Sackett教授首次提出“循证医学”的概念,“循证医学指出医疗实践和卫生决策与实践(甚至包括其他类型的社会决策)应该基于对证据效能的系统检索和严格评价”。

1996年,David Sackett教授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发文,将循证医学明确定义为“明确、明智、审慎地应用最佳证据做出临床决策的方法”。

2000年,David Sackett教授在新版《怎样实践和讲授循证医学》中,再次定义循证医学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同时结合临床医师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患者治疗措施”。循证医学要素关系如图1-2所示。图1-2 循证医学要素关系示意图

实施循证医学的基本条件就是最佳的科研证据、高素质的临床医生、临床流行病学的基础和现代的医疗措施。二、循证医学的产生

传统医学并非不重视证据,更不是反对寻找证据。实际上传统医学十分强调临床实践的重要性,强调在实践中善于寻找证据,善于分析证据并根据这些证据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医疗工作从本质上来讲,历来就是“循证”的,如神农氏尝百草、辨证施治等,但传统医学强调的证据和循证医学所依据的证据并非一回事。在传统医学的模式下医师详细询问病史、系统体检,进行各种实验室检查,力求从中找到有用的证据(阳性发现),医师试验性地应用治疗药物,观察病情的变化,药物的各种反应,从而获取评价治疗方法是否有效、是否可行的证据。传统的“循证”更多地取决于医生的主观判断,缺乏对证据的评价和分级。而循证医学则强调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有严格的证据审核评价机制,使循证更加客观公正、理性、规范。

现代循证医学的产生,主要基于以下时代背景:(一)疾病谱的改变

20世纪中叶,随着预防接种、消毒杀虫和抗菌药物的普及应用,传染病发病率逐年下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问题已从传染病和营养缺乏等转变为与环境、心理和社会因素有关的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人类疾病谱发生变化,疾病从单因性疾病向多因性疾病转变,其相应的治疗也就变成综合性治疗,在思考如何给予患者最佳治疗问题的过程中,促进了循证医学的产生。(二)临床流行病学的发展

随着临床流行病学(clinical epidemiology)原理和方法在临床研究中被广泛应用,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ails,RCT)被公认为评价临床疗效最有效的方法,产生了大量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结果。但是,尽管使用的都是随机对照试验,不同研究者针对同一个问题得出的结果却大相径庭,出现了随机对照试验结果的多样性,面对各种不相同的结果,临床医师应该相信谁?如何产生总体结论?如何解决临床医师无所适从的问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促使综合评价方法的产生和发展。(三)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的应用

Meta分析(Meta analysis)是1976年由心理学家Glass首次提出的统计学方法,并首次将其运用于教育学研究领域中对多个研究结果的综合定量分析。后来,这一研究方法被应用于医学领域。

系统综述(systematic review)是针对某一具体临床问题,全面系统地搜集已发表或未发表的临床研究,采用临床流行病学严格评价文献的原则和方法,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定量或定性合并,得出可靠的综合结论。

如何系统地总结以往的研究成果,为临床循证决策提供高质量证据日益受到重视,若没有明确科学的方法去收集、选择、评价临床研究资料,而仅单纯采用统计方法将多个临床研究进行合成并不能保证结论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已被公认为客观评价和合成针对某一特定问题的研究证据的最佳手段,通常被视为最高级别的证据。系统综述不一定都有Meta分析过程,有Meta分析的也不一定是系统综述。(四)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和提高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是20世纪科技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国际Cochrane协作网(Cochrane Collaboration, CC)和世界各国Cochrane中心网的建立与发展,为临床医生快速地从光盘数据库及网络中获取医学证据,提供了现代化技术手段。三、循证医学的发展(一)国外循证医学发展

1992年国际Cochrane协作网成立,这是一个国际性的非营利性的民间医疗保健学术团体,协作网为全世界范围的用户提供信息、论坛和联络点,鼓励支持用户参与制作、保存、传播和更新医疗卫生领域的防治措施,以促进系统评价在医疗实践、健康保健、医疗决策者和用户中的广泛应用,促进21世纪的临床医学从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转变。Cochrane协作网倡导的十大原则是:相互合作、热心奉献、避免重复、减少偏倚、及时更新、力求相关、推动实践、确保质量、持续发展、广泛参与。Cochrane协作网徽标如图1-3所示,由一个圆圈及围绕圆圈的两个粗体同心半环图构成。圆圈中心每一横线代表一个临床试验结果的可信区间,横线越短则试验精度越高。垂直线即等效线(代表OR=1)将圆一分为二,可用于判断结果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以区别治疗效果,一般来说具有疗效的试验结果分布于垂直线左侧;若横线落在垂直线右侧,则表明治疗结果无效。横线与垂直线相接触或相交,则表明该RCT中的不同治疗措施间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个徽标源于研究“氢化可的松治疗先兆早产能否降低早产儿死亡率”这一问题的Meta分析,1972~1991年,先后报道了7个RCT结果,但这7个报道结论并不一致,那么该疗法是否利大于弊,根据单个的临床试验结果难以确定。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把之前的7个研究结果合并,根据上面的解释可以看出:氢化可的松的确可降低新生儿死于早产并发症的危险,使早产儿死亡率下降30%~50%,使得产科医师充分认识到该项治疗措施的效果。图1-3 Cochrane协作网徽标

目前,全世界有14个Cochrane中心,约50个专业协作网,100多个协作组织分布在20多个国家中。Cochrane协作网所属成员国的Cochrane中心均采用此图作为中心的标志,并可对图中菱形适当变动,以体现国别和象征意义。中国循证医学中心的标志最下面的菱形是个小熊猫。(二)中国循证医学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连续派出数批临床医师到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学习临床流行病学,有多名医师跟随David Sackett教授查房,学习如何用流行病学观点解决临床问题,形成循证医学的雏形,并在部分高校建立了临床流行病学培训中心开展工作。

1996年,上海王吉耀将Evidence Based Medicine 翻译为“循证医学”,发表了我国第一篇关于循证医学的论文“循证医学的临床实践”。

1996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引进循证医学和Cochrane系统综述,创建了中国循证医学(Cochrane)中心,1997年7月获卫生部正式批准,开始在全国推广循证医学理念和系统综述。

1999年,中国循证医学中心正式注册成为国际Cochrane协作网的第14个中心,成为国际Cochrane协作网的成员之一和中国与国际协作网的唯一接口,2001年10月成立中国循证医学香港分中心。四、循证医学核心思想

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就是任何医学决策实施应尽量以客观科学研究结果为依据,临床医疗方案的确定和处理、临床实践指南及医疗卫生决策的制定都应依据当前最好、最新的研究结果,同时结合个人、群体的专业经验,充分考虑被实施决策方(如患者)的权利、期望和价值取向,兼顾医疗卫生环境的实际情况。五、循证医学的基本原则与特点(一)循证医学的基本原则

循证医学遵循的基本原则如下:

1.基于问题的研究 从实际问题出发,将问题具体化为可以回答的科学问题,按照PICOS原则将问题拆分为:①P(population):关注什么样的人群/患者;②I(intervention):采取什么样的干预措施;③C(compare):对照措施是什么; ④O(outcomes):结局指标有哪些;⑤S(study):纳入哪些研究设计。

2.遵循证据的决策 以科学的方法设计临床试验,然后通过统计学的方法得出结论,作为临床决策的证据,这就是循证医学的思路。这种方法的原理就是,遵循证据的思路是理性的,证据的获得也是理性的,那么根据理性的证据通过理性的方法,就可以获得可以接受的结论。

3.关注实践的结果 循证医学实践包括循证基础实践、循证公共卫生实践和循证临床实践等。循证医学临床实践基本步骤:提出临床问题→获取研究证据→证据初筛与评价→将研究证据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评价循证医学实践的结果。

4.后效评价 后效评价(revaluation)是指对应用循证医学理念从事医疗活动后的效果进行评价。针对临床具体患者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后,通过检索搜集有关证据,并在严格评价的基础上应用于患者,以评价解决患者的具体临床问题后的效果。后效评价是循证临床实践的最后一步,也是检验循证临床实践效果的关键环节,只有经过了后效评价,才真正完成了循证医学实践的全过程。(二)循证医学的基本特点

循证医学的基本特点如下:

1.证据及其质量是循证医学的决策依据 高质量证据的共同特点是:科学与真实,系统与量化,动态与更新,共享与实用,分类与分级,肯定、否定与不确定证据等。

2.临床医生的专业技能与经验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基础 临床医生是实践循证医学的主体,具备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是循证临床实践的技术保证,对疾病的诊断和对患者的处理都是通过医生来实施的。

3.充分考虑患者的期望或选择是实践循证医学的独特优势 传统医学的“循证”与决策主要取决于医生的主观判断,而在循证临床实践过程中,医生要充分尊重患者的价值取向、愿望和需求,医生任何诊治决策的实施,都必须获得患者的接受与合作,从患者角度思考问题,从患者的利益出发,让患者拥有充分的知情权,取得患者的良好合作,确保在诊疗过程中有良好的依从性,形成医生与患者的诊治联盟,患者平等友好地参与、合作是循证医学临床实践的关键。六、循证医学的基本内容

循证医学实践主要包括循证基础实践、循证公共卫生实践(实践循证卫生决策)和循证临床实践等。

1.循证基础实践 循证医学实践在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的应用。

2.循证公共卫生实践(实践循证卫生决策) 实现循证医学不但是医生的责任, 更是医疗卫生决策者和管理者的责任,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宏观和群体的医疗卫生决策也必须遵循证据。循证公共卫生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证据、资源和资源分配中的价值取向等。

3.循证临床实践 医生针对个体患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转归等临床问题进行的循证医学实践,如循证内科实践、循证外科实践、循证护理实践、循证药学实践、循证中医临床实践、循证检验实践等,其基本要素包括医生、患者、证据和医疗环境。七、循证医学的目的

循证医学的根本目的是解决临床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阐明发病与危险因素,为了解疾病和防治工作提供依据;②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③筛选当前最科学、合理的治疗措施,帮助医生为患者进行正确合理的治疗;④疾病预后的判断,分析和应用促进患者康复的有利因素,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⑤提供可用于卫生管理的最佳研究证据,促进管理与决策的科学化。第二章 医学文献检索与文献综述

医学研究需要在继承和探索的基础上创新,这种创新没有前人的知识积累是不可能实现的。对医学文献进行检索是医学科研工作的一部分,是科研工作的前期劳动,文献检索已经成为一门学科。文献综述是概括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研究现状和动向的论述性专题资料,它依赖于大量的一次性文献,但又不同于撰写论文和专著时对医学文献的应用。第一节 医学文献

医学文献是以往医学家在探索和研究疾病规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先人智慧的结晶,是生命科学重要的信息载体以及医学研究必要的资料来源。一、基本概念(一)信息

信息(information)指被组织起来的数据;格式化的数据;一种主观的知识;消息;逻辑存储数据;具有确切含义的数据;经过处理并赋予明确意义的数据。

1.信息技术及其层次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信息技术有下述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