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美黄河风光(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9 07:05:38

点击下载

作者:冯欢

出版社:汕头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壮美黄河风光

壮美黄河风光试读:

前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可见,美丽中国,是环境之美、时代之美、生活之美、社会之美、百姓之美的总和。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紧密相连,建设美丽中国,其核心就是要按照生态文明要求,通过生态、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建设,实现生态良好、经济繁荣、政治和谐以及人民幸福。

悠久的中华文明历史,从来就蕴含着深刻的发展智慧,其中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是把我们人类看作自然世界的和谐组成部分。在新的时期,我们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是对中华文明的大力弘扬,我们要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我们民族永续发展的中国梦想。

因此,美丽中国不仅表现在江山如此多娇方面,更表现在丰富的大美文化内涵方面。中华大地孕育了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大地之魂,二者完美地结合,铸就了真正的美丽中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滚滚黄河、滔滔长江,是最直接的源头。这两大文化浪涛经过千百年冲刷洗礼和不断交流、融合以及沉淀,最终形成了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最辉煌最灿烂的中华文明。

五千年来,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伟大的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绝而从没中断的古老文化,并始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广博性,并充分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和神奇的文化奇观。中华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到我们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是我们民族的基因。中华民族的精神,也已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是我们的根和魂。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各族人民五千年来创造、传承下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其内容包罗万象,浩若星汉,具有很强文化纵深,蕴含丰富宝藏。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建设更加优秀的新的中华文化,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

总之,要建设美丽的中国,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首先要站在传统文化前沿,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宏扬和发展五千年来优秀的、光明的、先进的、科学的、文明的和自豪的文化,融合古今中外一切文化精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民族文化,向世界和未来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力量、文化价值与文化风采,让美丽中国更加辉煌出彩。

为此,在有关部门和专家指导下,我们收集整理了大量古今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特别编撰了本套大型丛书。主要包括万里锦绣河山、悠久文明历史、独特地域风采、深厚建筑古蕴、名胜古迹奇观、珍贵物宝天华、博大精深汉语、千秋辉煌美术、绝美歌舞戏剧、淳朴民风习俗等,充分显示了美丽中国的中华民族厚重文化底蕴和强大民族凝聚力,具有极强系统性、广博性和规模性。

本套丛书唯美展现,美不胜收,语言通俗,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古风古雅,具有很强可读性、欣赏性和知识性,能够让广大读者全面感受到美丽中国丰富内涵的方方面面,能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并能很好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创造未来中国特色的先进民族文化,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梦想。

壮丽山川

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全长5400多千米,流域面积约79万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二大长河。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的卡日曲,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等地,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流域西到巴颜喀拉山,北抵阴山,南至秦岭,东注渤海。流域内地势西高东低,高差悬殊,形成自西而东、由高及低三级阶梯。

黄河从青藏高原开始,泛黄之水一路蜿蜒,东流入海,谱写了一曲曲黄河儿女的壮丽诗篇。

太白金星指点黄龙造黄河

传说很久以前,在千里岷山以北是一片大草原。这里地势平坦,生长着许多动植物,丰茂的水草把这里装点得如同天堂一般美丽。

但是,在岷山以外,却没有一条能够汇聚百川的大河,沧海横流,大水泛滥。人们因此失去了家园,流离失所,生活苦不堪言。

在岷山以北的大草原上,生活着一条很大的黄色巨龙,他经常在天上飞腾。当他看见岷山以外人们生活得如此痛苦时,就想为人间开凿一条大河,让洪水不再泛滥。

黄龙把他的想法告诉了太白金星,太白金星表示十分赞同。

黄龙说:“我虽有此想法,却不知向哪个方向开凿河道,更不知河水该流向哪里啊?”

太白金星说:“切勿忧虑,我来帮你解决吧!你尽管安心开凿河道吧!我在天上提一盏灯来给你指引方向,灯指向哪里,你就向哪个方向开凿河道,水就会流向哪里呢!最终水会流到渤海的。海特别大,再多的水都装得下啊!”

太白金星最先把灯升起在了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的上空。巴颜喀拉山旧称巴颜喀喇山,蒙古语意为“富饶的青色的山”。巴颜喀拉山藏语叫“职权玛尼木占木松”,是祖山之意。

巴颜喀拉山地势高耸,群山起伏,雄岭连绵,景象恢宏,它是庞大昆仑山脉南支的一部分,走向由西北向东南,向西为可可西里山脉,向东与岷山、邛崃山相望。

约古宗列是一个很大的椭圆形盆地,周围山岭环绕。盆地内有许多水泊,水泊四周,是绿草如茵的天然牧场。

在盆地的西南面,那时有一股从地底冒出的水流。水不停地喷涌而出,汹涌翻滚着,汇合成了盆地内浸渗出来的无数水流。这些水流交错纵横,到处流淌,是造成当时人间洪水泛滥的源头。

黄龙在天上仔细察看地形后,降落在一个叫卡日曲的地方。这里位于青海腹地,在腹地上有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和布尔汉布等大山。这些大山,高峻的山顶,终年积雪,秀美如画。

黄龙就决定把这里当作源头,一切从这里开始干起。他最先用身子在地上打滚,希望把那些大山荡平,以开凿出一条河流。但是,大山山石太坚硬了,把他身上划出了许多血痕。黄龙非常恼怒,便以头拱山,想把大山拱开。

黄龙鼓足劲儿地拱,终于把一座山拱开了,瞬间形成一个盆地。一时间,高山雪水奔涌而下,形成了花海子,当地人称它为星宿海。

接着,黄龙顺势一滚,形成了一条很宽的河道,无数水流开始大量汇聚,在卡日曲汇口以下形成了一条干流。后来,人们认为这条干流是黄龙开凿的,为了纪念黄龙的功绩,就把它叫作黄河沿。藏族人称它为玛曲,在藏语中,玛曲就是黄河之意。

从玛曲流出的水流进入扎陵湖后,从湖的南部流出,沿河道一直东行流入鄂陵湖,出鄂陵湖后再转东向南流到黄河沿,人们便把黄河沿以下的干流称为黄河。

后来,玛曲这个地方,经常发生洪水或旱情,这给当地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苦。每当洪涝灾害出现之时,当地的藏族人民就会聚拢在玛曲,祭拜河神,以祈求平安。

黄龙按照太白金星神灯的指引,日夜兼程。黄龙每拱一下,就形成一处山川或河流,他不知疲倦、如迅雷闪电般地在草原上奔跑着、忙碌着。

有一天,黄龙从贵德来到民和境内,又从民和下川口进入甘肃。黄龙望着清澈见底的水流,不觉放慢了脚步。也正因为如此,这里没有形成大的山峦起伏,气候也格外温和湿润,这就是后来人们所称的“高原小江南”。

黄龙在这里停歇了,他没有剧烈地运动和翻滚。因此,这里水多沙少,成为了黄河的清水来源。由于河水始终是清澈的、宁静的,这里便有了后来“天下黄河贵德清”的说法。

黄龙在贵德这里休息了一会,不知不觉打了一个盹,也许是他太累了,居然在这里睡着了。

他梦见自己开凿的河道奔涌如潮,一路汹涌向东,他不觉兴奋起来。在睡梦中,他翻了翻身,便荡平了一些小丘陵,于是就在这里形成了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处在黄河上游河谷地带,水草丰美,后来有“塞上江南”的美称。

黄龙一觉醒来,疲倦顿消,他又开始奔跑起来。就在黄龙奔跑之时,一个天神忽然挡住了黄龙的道路。黄龙为了避免和天神发生正面冲突,他急忙转弯,向东钻入了深山中。

这里高耸着阿尼玛卿山、西倾山和青海南山等大山,黄龙用尽全身力气,还是没能把巨山拱开,他只有沿着山势前行。他东拱一下,西拱一下,于是龙羊峡、积石峡、八盘峡、青铜峡等便应运而生了。瞬间,20多个峡谷在悬崖峭壁间便形成了。这就是为什么黄河河道在这一段呈“S”形弯曲的原因啊!

黄龙走出青铜峡后,终于摆脱了几座大山的束缚,他一路奔腾,势不可当。他沿着鄂尔多斯高原的西北边界向东北方向滚动,然后向东前行,直抵河口。因为没有大山阻拦,黄河两岸便形成了大片的冲积平原,这就是后来著名的银川平原与河套平原。

黄龙从河口来到汾渭平原,他翻滚身子的同时,突然间打了个喷嚏,唾沫飞溅,瞬间便形成了汾河、洛河、泾河、渭河、伊洛河和沁河等众多河流。这些河流同时卷起黄龙身上的泥沙奔涌而下,汇聚一起,形成了宽阔的河谷,这就是黄河中游开始出现大量泥沙的缘故。

黄龙看见大量泥沙,他有些心急,便加速前行。他从禹门口出来,一路健步如飞,东拱西拱,形成的河道也左右摆动,很不顺直。

又因为他受到山岭的阻挡,黄龙势头大减,拱成的河谷也骤然缩窄了,形成一道宽1000余米的天然卡口。卡口也因山势而变得越来越窄,最后形成了仅容一车一马而过的羊肠小道,这便是后来的潼关。

潼关位于渭南的港口镇,地处关中平原东部,雄踞要冲之地,是我国古代著名关隘之一。潼关的形势非常险要,渭、洛二川在此相会,抱关而下。潼关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

黄龙正在前行之际,皋兰山却又横在他的面前。黄龙把皋兰山打量了一番,便凭着自己的气力和本领,呼啸着向皋兰山撞去,“咚咚咚”连撞三次,皋兰山却纹丝没动。

突然,皋兰山中传来一阵奸笑,天庭的金刚力士和一群天神出现在它面前。黄龙这才知道,原来一切都是天神布下的疑阵。他便和金刚力士斗了几个回合,但他不敢恋战,转身向北,拱进了贺兰山。

黄龙沿着贺兰山,翻崖穿谷,匆匆而行,他每拱一处便形成一处峡谷。为了躲避天神阻拦,他拐了一个弯又一个弯,日夜兼程,越跑越快。就这样,形成了著名的“九曲十八弯”。

此时,黄龙来到小浪底上空,中条山和崤山横在面前。黄龙加大力气,从两座大山间蜿蜒穿过,在崇山峻岭间,他冲开了一个狭长的晋陕大峡谷。

晋陕大峡谷是黄河干流上的最后一段峡谷,峡谷在托克托县河口形成了黄河“几”字形弯的右半边。滔滔河水在这里奔流而下,景色异常壮观。

在河套地区呈东西走向的黄河,在此段急转为南北走向,由鄂尔多斯高原挟势南下,左带吕梁,右襟陕北,深切于黄土高原之中。这里谷深皆在百米以上,河床最窄处如壶口,仅30米至50米,可以说真正的“黄”河是在这里成就的。

且说黄龙向北跑了数百千米,阴山又挡住了去路。他想,不能再向北了,这样会离渤海越来越远。再说,他虽鼓着劲儿不分昼夜地奔跑,可气力却渐渐不支了。他为了尽快赶到渤海,在阴山脚下,他又转了个弯,向东奔去。

黄龙刚走不远,太白金星就降落在他的面前。太白金星问黄龙:“你气力如何呢?”“头重尾轻,筋疲力尽啊!”黄龙答道。“向东是一座大山,即使没有天神阻挡,你也会很费时力,不如就从这里拐弯向南。那里皆是黄土,行走和拱河都十分省力。再者,你造河时可把黄土冲卷进水里,带到渤海,填平龙宫,闷死龙王,为民除害。”

黄龙一听能够为民除害,他于是就来劲了。他就按照太白金星的指点,在阴山东头拐弯向南。他披星戴月,餐风饮露,用尽平生力气,卷走黄土,要一举填平渤海。黄龙闯过龙门天险便调头向东了。

东边是中原大地,一马平川,没有山峦峰谷。金刚力士暗自惊慌,因为黄龙一到平原,临近渤海,就再没有拦阻捉拿黄龙的时机了。于是,金刚力士便布下三门大阵,请来数百名天兵天将,要和黄龙决一死战。

黄龙被里三层外三层的天兵天将团团包围着。黄龙知道,这是决定胜负的最后拼杀。尽管他一路劳累,他还是振作精神,力战群敌。怎奈黄龙寡不敌众,身上多处受伤。众天兵天将里外呼应,慢慢地缩小了包围圈,就要把黄龙擒住了。黄龙在重围中岌岌可危。

人们听说黄龙要去找渤海龙王为民除害,并历尽千难万险想造一条大河,消除泛滥洪水,为民造福,都十分同情和支持黄龙。人们成群结队地去请求力大无比的治水英雄大禹设法救助黄龙。

大禹听后,就带着开山斧和避水剑,给黄龙打开了一条向东的出路。黄龙悲喜交集,情不自禁地鼓足干劲,他不顾浑身的伤痛,跳出重围。当黄龙历尽艰辛来到海边时,他已经奄奄一息了。

黄龙无力再去和龙王拼搏了,他知道自己活不长久了,他想把自己开凿的大小河道连起来,形成一条大河。于是,他在地上打了一个滚,形成了一条巨大的主河道,瞬间,那些大小河流都被这条主河道连接起来了,纷纷流进了主河道。黄龙用尽了最后一点气力,施展法术,将自己的身体无限地伸长、伸长……

黄龙的头伏在渤海边,身子沿着他来渤海走过的路向后延伸着,弯弯曲曲,绵绵延延,高高低低,从头看不到尾。

此时,只听黄龙惊天动地一声大吼,身躯瞬间化为大河,滔滔河水,奔腾不息,直泻渤海。从此后,人们就把这条河叫作“黄河”。

玉皇大帝把金刚力士和没拦住黄龙的天神打下凡间,让他们长年累月住在原来布阵设防的地方。天神们眼睁睁地看着黄河之水向东流淌着,这样,就流传下了“黄河九曲十八弯,弯弯有神仙”的说法。知识点滴黄河源一般认为位于青海的腹地。河源一为扎曲,二为约古宗列曲,三为卡日曲。扎曲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干涸,而卡日曲最长,是以五个泉眼开始的,流域面积也最大,在旱季也不干涸,卡日曲最长支流那扎胧查河是黄河的正源。在青海玛曲上游的约古宗列曲,矗立着数十个“黄河源”石碑。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这就是黄河的源头。后来经过考察,最终确定了黄河的真正源头,是位于青海省卡日曲上游的那扎陇查河。从这里算起,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总长度为5778千米。

地质大运动造就万里黄河

黄龙造黄河仅仅是个美丽的传说,而黄河真正形成是源于6000万年前的一次地质大运动。那是大约距今6000万年至240万年的漫长岁月中,黄河流域地区曾经发生过一次剧烈的地质大运动。

在这次剧烈的地质大运动中,地壳遭到严重的破坏,被切割成若干大小不等的块体。这些块体有的抬升,有的下沉,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

地壳抬升的地块便形成了山脉,这些山脉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地块被风化剥蚀,逐渐夷平成为了高原。地壳下沉的地块则贮水成湖,如华北、汾渭、河套、银川等沉降盆地,并进而逐渐形成了河流、湖泊或峡谷。

距今150万年至120万年的时期,原始的古黄河还是一条内陆河。它就像一个巨大的串珠,由峡谷河道串联起众多的湖泊,在最东端为浩瀚的三门湖。

在随后的数十万年里,这一地区发生了两次规模较大的冰川活动,气候寒冷、干旱,大湖逐步萎缩、分割,全区出现若干大型湖盆,以及不计其数的小型湖泊与湿地。这些古湖盆成为当地的地表水汇集区,并发育成各自独立的内陆湖水系。古黄河就是在这些独立的内陆湖盆水系的基础上,逐步演变而成的。

又经过若干年,大小河流与湖泊经过不断的变化,然后逐渐形成了一条贯穿东西的大河流。这条大河流在我国古代有多种叫法,如“河”、“河水”、“九河”、“大河”等。

传说那是很久很久以前,在大河边住着一个员外,员外家有一个青年长工叫黄河。黄河是卖身葬父来到员外家干活的,他勤勤恳恳,忠厚老实,在员外家干了好多年,长成了一个英俊的小伙子。

转眼间又快过年了,黄河说要回家看望他的老母亲,就去向员外辞别,员外答应了他。黄河带着行囊匆匆地赶回家,看到了他多年未见的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母子悲喜交加,抱头痛哭。

黄河回家过年,还见到了他儿时的小伙伴邻居姑娘黄荷。黄荷姑娘也已长大成人了,出落得如花似玉的。昔日的小伙伴可谓是青梅竹马,再次相见便产生了深深的眷念之情,两人是难舍难分。

两家父母看见孩子双双有意,于是就成全了两个孩子,让他们结为了夫妻,在元宵节时为两个孩子简简单单地筹办了婚事,两家都皆大欢喜,小夫妻俩更是喜不自禁,恩爱有加。

办完婚事后,黄河恋恋不舍地辞别了母亲和新婚妻子,又到员外家帮工了。当员外得知黄河娶了一个貌美如花的妻子时,就心生歹意,假意说为了让夫妻团圆,让黄河把新婚妻子带来做员外老婆的丫头。

黄河自是很高兴,就回家把妻子带来了,员外一看更想把黄河妻子占为己有,就想法谋害黄河。员外让黄河跟另外一个长工一起到大河里去打鱼,并指使这个长工把黄河推入大河淹死,并说要给这个长工100两银子,事成后让他远走高飞。

这个长工果然把黄河推入河中淹死了,他回去向员外索要银子。这个长工想何不把黄荷带着一起远走呢!这样他就有了妻子和银子,于是就去纠缠黄荷。

黄荷非常悲伤,她知道员外不怀好意,就假装答应了这个长工的要求,但要这个长工说出实情。这个长工把一切情况告诉了黄荷,黄荷听后更加悲伤。黄荷没有屈服员外的压力,也没有跟那个长工一起走,她来到了大河边,对着黄河落水的地方放声痛哭。

黄荷的泪水很多很多,就把河边的沙子冲起来了,河里面的水也从此发黄了;黄荷的泪水冲到大河里,大河也开始泛滥了;黄荷的哭声很悲很悲,哭声传到大河上,从此大河上面就充满了呜呜的声音。

黄荷从大河这边哭到大河那边,又从这座山哭到那座山,她的哭声惊动了山神,山神们都出来劝她。因此,后来人们说,“黄河十八弯,弯弯有神仙”。

后来,黄荷的泪水哭干了,她就变成了一座神女峰,一直凝视着大河。黄河夫妻的故事令人们非常感动,大家为了纪念他们,就把这条大河叫“黄河”。

这条大河由于黄荷泪水的冲刷,越冲越大,天长日久,把黄河一直冲到了东海边上了。由于河里面有黄荷的泪水,所以海水也从此变咸了,黄河也变成了一条很长很长的大河了。

黄河的含沙量很大,其实这是因为其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地表破碎、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少,区域地理环境因素对河流的影响很大。

黄河上游的自然生态环境恶化后,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严重,沙石被冲入黄河,引起大面积河水泛滥。经过世世代代的治理和改道,黄河泛滥逐渐减少,成为一条为人类造福的河流。

黄河流域内悠久的文明,古老的文化,壮丽的河山,奇异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共同构成了万里黄河所独有的丰富资源。黄河奔腾豪放,孕育了勤劳伟大的中华儿女,也孕育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知识点滴关于黄河里的水为什么是黄色而混浊的,还有一个凄婉的传说。从前有个打鱼的老人,他有个女儿叫黄荷。一天,老人在河中救起一个小男孩,取名黄河。黄河长大后,老人便把黄荷嫁给了黄河。一个财主借老人得病之机,设计陷害了黄河,老人不久去世,家中只剩下孤零零的黄荷。财主见时机已到,便迫使黄荷嫁给他。黄荷的条件是,让财主向黄河取沙的那条河叫三声“爷爷”。当财主面对黄河叫“爷爷”的时候,她将财主推入河中,自己也跳进河里。河水马上掀起大浪,浑浊汹涌,黄沙滚滚。从此,黄河的水再也没有清过。

源于青藏高原的上游景观

从高空俯瞰,黄河就像一个巨大的“几”字,蜿蜒曲折,滚滚东流,绵延5000多千米,流经地域广泛。黄河在我国北方蜿蜒流动,其干流贯穿我国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地区,最后在山东省莱州湾流入渤海。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千米的约古宗列盆地,一直到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的黄河河段,称为上游段。

黄河上游全长3472千米,流域面积38.6万平方千米,流域面积占全黄河总量的51.3%。上游河段总落差约3.5千米,平均比降为1‰。在此河段汇入的较大支流有43条,其径流量占全河的54%。

上游河段水多沙少,上游河段受阿尼玛卿山、西倾山和青海南山的控制,故呈“S”形弯曲,是黄河的清水来源。黄河上游根据河道特性的不同,又可分为河源段、峡谷段和冲积平原3部分。

从青海卡日曲至青海贵德龙羊峡以上部分为河源段。河源段从卡日曲始,经星宿海、扎陵湖、鄂陵湖到玛多,绕过阿尼玛卿山和西倾山,穿过龙羊峡到达青海贵德。这一段多系山岭及草地高原,属青藏高原,海拔均在3千米以上,山峰超过4千米,源头河谷地海拔4.2千米,山顶终年积雪,秀美如画。

这段河流曲折迂回,两岸多为湖泊、沼泽、草滩,水质较清,水流稳定,产水量大。河段内有扎陵湖、鄂陵湖,两湖海拔高程都在4.26千米以上,蓄水量分别为47亿立方米和108亿立方米。

扎陵湖和鄂陵湖,位于黄河源头的玛多县境内,距玛多县城约40多千米,是黄河源头两个最大的高原淡水湖泊,素有“黄河源头姊妹湖”之称。

黄河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和约古宗列曲发源后,经星宿海和玛曲河(即孔雀河),首先注入扎陵湖。扎陵湖东西长,南北窄,酷似一只美丽的大贝壳,镶嵌在黄河上。

扎陵湖的面积达526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约9米,湖水色碧澄发亮,湖心偏南是黄河的主流线,看上去,仿佛是一条宽宽的乳黄色的带子,将湖面分成两半,其中一半清澈碧绿,另一半微微发白,所以叫“白色的长湖”。

在扎陵湖的西南角,距黄河入湖处不远,有3个约2平方千米面积不等的小岛,岛上栖息着大量水鸟,所以又称“鸟岛”。这里的鸟大都是候鸟,每年春天,数以万计的大雁、鱼鸥等鸟类从印度半岛飞到这里繁衍生息,给这里增添了无限生机。

黄河在扎陵湖经过一番回旋之后,在巴颜郎玛山南面,进入一条300多米宽的很长的河谷,河水在这里分成九股道,散乱地穿过峡谷,流入鄂陵湖。

鄂陵湖位于扎陵湖之东,其形状与扎陵湖恰好相反,东西窄,南北长,犹如一个很大的宝葫芦。湖的面积为628平方千米,比扎陵湖大1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7.6米,最深可达30多米。鄂陵湖水色极为清澈,呈深绿色,天晴日丽时,天上的云彩,周围的山岭,倒映在水中,清晰可见,因此叫“蓝色的长湖”。

十分有趣的是,扎陵湖有供鸟类栖息的岛屿,而鄂陵湖有一个专供鸟儿们会餐的天然场所,人称“小西湖”,又称“鱼餐厅”。

每年春天,黄河源头冰消雪融,河水上涨,鄂陵湖的水漫过一道堤岸流入小西湖,湖中的鱼儿也跟着游进来。待到冰雪化尽,水源枯竭时,湖水断流,并开始大量蒸发,潮水迅速下降,鱼儿开始死亡,而且被风浪推到岸边的沙滩上。

鸟儿们吃鱼不需要花费力气去捕,只要到小西湖随便入座,就可以美美地饱餐一顿了。鸟儿最多的时候,飞翔在上空的鸟群遮天蔽日,“嘎嘎”的鸣叫声,几千米以外都能听到。

鄂陵湖烟波浩渺,波澜壮阔。上午,湖面风平浪静,纤萝不动;下午常常天气剧变,大风骤起,平静的湖面波涛汹涌,浪花拍岸。有时,还会出现天昏地暗的景象,一会儿像连片的黑色藏帐,旌旗猎猎,一会儿又变成点点白色的风帐,由远而近,景象极为壮观。

扎陵湖和鄂陵湖海拔4.3千米,比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青海湖高出约1千米,是名副其实的高原湖泊。这里地势高寒、潮湿,地域辽阔,牧草丰美,自然景观奇妙。

盛夏季节,碧空如洗,苍穹无垠,玻璃般的天幕上,不时地飘荡着樱桃似的朵朵白云。蓝天白云之下,起伏连绵的青山和熠熠闪亮的碧波,交相掩映,分外妖娆。

数以万计的天鹅、大雁、野鸭、鱼鸥等在平如明镜的湖面上嬉戏飞翔,数不清的牛羊像点点珍珠在翡翠般的湖畔滚动,令人心醉。

然而,到了贵德自孟津段却是黄土遍布的高原地区,即黄土高原。黄土高原东为吕梁西坡,南为渭河谷地,北与鄂尔多斯高原相接,西至兰州谷地。河流中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夹带了大量泥沙,当地有句俗语:“九曲黄河十八弯,一碗河水半碗沙。”

青海玛多至甘肃玛曲区间,黄河流经巴颜喀拉山与阿尼玛卿山之间的古盆地和低山丘陵,大部分河段河谷宽阔,间或有几段峡谷。

甘肃玛曲至青海贵德龙羊峡区间,黄河流经高山峡谷,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发源于四川岷山的支流白河和黑河在该段内汇入黄河,河源段在此处收尾。

从青海龙羊峡到宁夏青铜峡部分是上游的峡谷段。该段河道流经山地丘陵,因岩石性质的不同,形成峡谷和宽谷相间的形势:在坚硬的片麻岩、花岗岩及南山系变质岩地段形成峡谷,在疏松的砂页岩、红色岩系地段形成宽谷。峡谷段有龙羊峡、积石峡、刘家峡、八盘峡和青铜峡等20个峡谷,峡谷两岸均为悬崖峭壁,河床狭窄,河道比降大,水流湍急。

在贵德至兰州间,是黄河3个支流集中区段之一,有湟水、洮河等重要支流汇入,这就使黄河的水量大大增加。龙羊峡至宁夏下河沿的干流河段是黄河水力资源的“富矿”区。

湟水又名西宁河,是黄河上游重要支流,位于青海东部,发源于青海的包呼图山,全长374千米,流域面积约32863平方千米。

湟水流域孕育出了灿烂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卡约文化,养育了青海地区约60%的人口,被称为“青海的母亲河”。

湟水东南流经西宁,到甘肃兰州西面的达家川入黄河。由于流域有不同的岩性与构造区,因而发育成峡谷和盆地形态。

流域峡谷有巴燕峡、扎马隆峡、小峡和老鸦峡等。峡谷一般长5至6千米,其中老鸦峡最长,达17千米,两壁陡峭,谷窄而深。盆地有西宁盆地、大通盆地、乐都盆地和民和盆地,其中以西宁盆地为最大。

湟水穿流于峡谷与盆地间,形成串珠状河谷。湟水下游河谷宽阔,富水力资源,灌溉便利,滋润着河谷大地,孕育和发展了湟水流域的农业文明。

湟水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接地带,处在祁连山褶皱带内。由于地质构造的制约和水系发育的综合结果,形成“三山两谷”独特的地理景观。

流域北界祁连山,南界拉脊山,中部的大坂山为支流大通河与干流湟水的分水岭。

祁连山与大坂山之间为大通河狭长条状谷地,属高寒地区,山高谷深,林草繁茂,人烟稀少,水资源丰富,当地人民以经营放牧业为主,具有青藏高原的典型特点。

大坂山与拉脊山之间为湟水干流宽谷盆地,丘陵起伏,黄土深厚,人口稠密,居民以农为主,农业历史悠久,水资源短缺,水的利用程度很高,呈现出黄土高原的显著特点。由此形成了在一个流域内,干流和支流并行,而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迥然不同的两种地理景观区。

洮河位于甘肃南部,是黄河上游仅次于湟水的第二大支流,源出青海西倾山东麓,流经甘肃碌曲、临潭、卓尼、岷县、临洮等地,在永靖县境汇入黄河。

洮河干流河道长约673千米,流域面积约25527平方千米。洮河干流自河源由西向东流至岷县后受阻,急转弯改向北偏西流,形如一横卧的“L”字形。

过了峡谷段便是黄河的冲积平原段。冲积平原段起于宁夏青铜峡至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黄河出青铜峡后,沿鄂尔多斯高原的西北边界向东北方向流动,然后向东直抵河口镇。

沿河所经区域大部为荒漠和荒漠草原,基本无支流注入,干流河床平缓,水流缓慢,两岸有大片冲积平原,即著名的银川平原与河套平原。沿河平原不同程度地存在洪水和凌汛灾害。河套平原西起宁夏下河沿,东至内蒙古河口镇,长达900千米,宽30至50千米,是著名的引黄灌区,灌溉历史悠久,自古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说法。

黄河上游较大的支流,除了湟水和洮河外,白河和黑河也是黄河上游四川省境内的两条大支流。黄河上游含沙量较大的支流为祖厉河。

祖厉河由祖河、厉河汇集而成,祖厉河由此而得名。祖厉河源出会宁县南华家岭,因流域地层含盐碱较多,水味苦咸,故又称苦水河。河水含沙量较高。

祖河与厉河在会宁县城南汇合后,始称祖厉河,北偏西流,至靖远县城西注入黄河。全长22千米。

祖厉河左岸有关川河,右岸有土木岘河两大支流加入,流域面积约10647平方千米,祖厉河来水对黄河干流安宁渡断面年径流量影响不大,但来沙影响很大,泥沙量占安宁渡站的37.2% 。

祖厉河流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黄土裸露,植被很差,水土流失严重,水小含沙量大,泥沙主要是由降雨引起,汛期平时水量很少,暴雨导致流量、沙量暴涨暴落。祖厉河历史上最大实测含沙量高达1110千克每立方米,是黄河上游含沙量较大的支流之一。

每年秋收时节,祖厉河两岸稻谷飘香,金风送爽,呈现出一派特有的田园风光,靖远八景之“祖厉秋风”就是由此而来。真可谓是:秋到河干作意清,西风袅袅素生波。月明沙岸老渔卧,唯听前山落水声。

相传,女娲就是在祖厉河边,用这里的泥土造人的,所以我们的皮肤和这里的泥土颜色一致。

据说,在很早以前,这里发生了一场异常残酷的战争,使方圆几百里只剩下了两户人家。一户姓祖的夫妻生育着一个儿子,家住东山的大山顶上,门前一汪碧潭,流出一道溪水,时称黑龙河。

另一家姓厉,夫妻俩生育着一个姑娘,住在南边的三条岘,门前有数眼清泉,汇聚成小河,起名南河。两家相距遥远,道路不通。随着儿女成长,两家人各自为子女的婚事发愁。

有一天,祖家父子上山打猎,两人翻山越岭,追逐野兽,不知不觉就到了红日西沉的黄昏。他们正想收拾猎物回家,不料狂风骤起,大雾迷漫,难辨方向,两人竟朝相反的地方走去。

走了多半夜,人已经困乏得不行了,突然看到山坳间闪出了一线灯光。父子俩惊喜异常,便直奔灯光而去。到家门口一打问,才知道住的是厉家。厉家夫妇便热情地招待了祖家父子。当祖家老父得知厉家有一位仙女般美丽的姑娘时,便提出了联姻的要求,厉家夫妇立即满口应承,并告知了姑娘。

厉家姑娘从门缝里看到祖家儿子英武健壮,便唱起了山歌:门前流水清粼粼,有缘交汇桃花红,河分南东不见人,闲看浮云了此生。

听到姑娘歌声所表达出来的意愿,祖厉两家于是相约等到来年春天阳光灿烂的日子,他们便各自沿着门前的河水走,走到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相聚。

天遂人愿,两家果然在两道清溪相汇处的桃花山下,喜结良缘。于是,这两条支流就叫祖河与厉河,而向北流淌的河流叫祖厉河。知识点滴黄河上游的著名支流之一洮河之中多瑰宝,神奇的洮河绿石,不但可以制砚,而且还可以制造各种器皿,如酒杯、茶壶、小水缸等。洮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之一,年平均流沙量2920万吨,常年含沙中的“异重沙”,经过千百年的击磨,有的变成了具有黏性的细沙。在细沙冲击的河岸边缘,有大量的五彩卵石,陆离斑驳,千姿百态,构成各种图案,有的如群雁掠湖,有的似晴空飘逸的玉带,有的像仕女头发梳起的高髻。此外,还有烟云楼台、人物形象、十二生肖、文字符号等,可谓是无奇不有。洮河的奇石,奥妙不在加工,而是在发现。拣一颗石头,初看不像,偶然倒过来看,栩栩如生的人物和图案就出现了。洮河奇石,任其自然,不必追求细节的完整,只要形似神似,这便是洮河奇石的魅力所在。

气势恢宏的黄河中游景观

从地理上讲,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中游,这一河段内汇入了较大支流30条,为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河口镇至禹门口是黄河干流上最长的一段连续峡谷——晋陕峡谷,河段内支流绝大部分流经黄土丘陵沟壑区,是黄河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全河多年年均输沙量16亿吨中有9亿吨来源于此区间。

该河段水力资源丰富,峡谷下段有闻名天下的河瀑奇观壶口瀑布,深槽宽仅30米至50米,枯水水面落差约18米,气势宏伟壮观。

壶口瀑布是黄河中游流经秦晋大峡谷时形成的一个天然瀑布,是我国非常著名的瀑布。壶口瀑布号称“黄河奇观”,其奔腾汹涌的气势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壶口瀑布西临陕西宜川,东濒山西,位于黄河晋陕峡谷的南部地段。最大瀑面30000平方米,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