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社会文化与投资环境(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9 05:45:03

点击下载

作者:李小元,李鍔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老挝社会文化与投资环境

老挝社会文化与投资环境试读:

前言

老挝是栖身于热带季雨林中的国家,被称为东南亚“最后一块还未开发的处女地”,或许亦是我们了解最少的国家之一。纵使有着千般妙处,却因为种种历史及现实的原因,老挝尚未能被世人所了解。于是老挝就如同一个蒙着面纱的少女,隐约而美好。只有走近她的人,才能一睹芳容;只有走进她内心的人,才能感悟至深。

鲜花、佛塔是她绽放给世人最初的微笑;而她的内心就如同湄公河边那些倔强的碧绿着的未名小草蕴藏着一种感人肺腑的生命力。老挝,也有着令人惊叹的另一面。

在这个世界各国都尽力寻求经济发展支撑点的大时代下,老挝的恬静让许多旁人感到不解。于是有人评论道,她没有出海口,她的人民安于现状,她的各种条件不利于经济发展……种种言论,将她放到了一个弱势因此不争的位置上。然而事实真就如此吗?

全民笃信的佛教让她看上去与世无争、温婉恬淡。但明明是资源丰富的国家,明明是种子撒在土里不用操心都能长出果实的国土,明明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战略重要性,她的潜力就像是河沙掩盖下的珍珠,孕育着让人难以忽视的生机。这是一个融温和与潜力于一身的国家,这是一个走进去方觉空间之广、前景之阔的国家。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走进老挝、了解老挝,才能在这里谋取更大的发展空间。老挝蕴藏的丰富资源以及不可替代的战略位置,决定了这个国家所拥有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而其潜在的市场发展优势也是值得关注的。本书大量收集整理了中文及老挝文的重要资料,从老挝国情、经济概况、社会文化、法律法规、中老关系以及投资指南等不同角度,力图向读者呈现出一幅简明到位的老挝全景图,为读者走进老挝、了解老挝、与老挝合作发展提供参考。

老挝还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对老挝的认识远未结束。本书所涉内容受编者水平及所掌握资料的限制,难免存在一些不当和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及学界同仁不吝赐教。编者2012年9月第一章 国家概述本章导读☆老挝(Lao People' Democratic Republic),全称“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于1975年12月2日。老挝推行人民民主的社会制度,国会是国家的立法机构,总理府是国家的行政管理机关,老挝的司法机构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由国会选举产生的国家主席是国家元首,是老挝各族人民的代表。老挝与中国山水相连,是中国与东盟联系的重要桥梁,在中国与东盟的交往和合作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老挝自然资源丰富,并且大部分尚未开采,被称为东南亚“最后一块还未开发的处女地”。第一节 地理气候

老挝位于中南半岛的北部,周围分别与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和中国交界,是东南亚唯一没有出海口的内陆国,面积为236,800平方公里。老挝自北向南按地势分成上寮、中寮、下寮三个部分,首都万象市位于中寮地区。老挝地形南北长,东西窄,地势北高南低,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地和高原占全国总面积的80%。

老挝属热带季风型气候,全年气候炎热,温差变化不大,分为雨季和旱季。每年的5月至10月是雨季,11月至翌年4月是旱季。全年平均气温在20℃~26℃之间,最高平均气温31.7℃,最低平均气温22.6℃。1月气温较低,月平均气温为10℃~20℃;5月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20℃~29℃。南北气温差异不大,气温受纬度影响较小,但地形对气温有较大的影响。北部和东部地区的旱季昼夜温差较大,一般在10℃~20℃之间。老挝全境雨量充沛,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在1,250~3,750毫米之间。雨量分布不均衡,大致情况是南多北少,高原和山地多,平原和谷地少。年降雨量的90%左右集中在雨季,月降雨量以12~1月最少,以后逐月增多。雨季中期的7~9月为降水高峰期,然后逐月减少。旱季降雨较少,多数地区的月降雨量在20~30毫米之间。

老挝自然资源极其丰富,且大部分没有勘探开采,因此,被称为东南亚“最后一块还未开发的处女地”。森林覆盖率高,出产许多珍贵的树木,湄公河及其支流沿岸是一片辽阔的沃野,盛产稻米,被誉为“森林和稻田的王国”;老挝境内水资源十分丰富,全国有20多条200公里以上的河流,其中最大的是纵贯全国的湄公河,还有许多属于湄公河水系的支流,这些河流的流域面积达2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90%以上。澜沧江—湄公河连接了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六国,是中南半岛第一、亚洲第三、世界第十大河流。湄公河在老挝境内的河段长达1,877公里,它不仅是老挝水上交通大动脉,还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水力资源,可以修建上百个大小不同的水电站,发出的电力可照亮整个东南亚,所以,老挝又被称为“东南亚的蓄电池”。第二节 国家简史

老挝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据中国史书记载,老挝地区最早出现的国家叫越裳。公元1—2世纪,老挝北部还出现过一个叫堂明的国家,唐代文献称之为道明国。公元2世纪以后,在今老挝下寮和柬埔寨北部地区出现了真腊国,归属于当时强盛一时的扶南国(今柬埔寨南部)。5世纪以后,真腊兼并了扶南。8世纪初,真腊分裂为水真腊和陆真腊两个国家。水真腊即今柬埔寨地区,陆真腊又称文单国,在今老挝地区。9世纪中叶,水真腊和陆真腊重新合并为一个国家,仍称为真腊国。12世纪以前,老挝地区基本上是吉蔑人的势力范围。12世纪末叶,位于今柬埔寨的吉蔑帝国开始衰弱,吉蔑人在中南半岛的势力急剧衰落,泰老人的势力迅速崛起,建立了一系列小国。在老挝地区有孟骚、老告、老丫、牛吼、盆蛮、哀牢等。其中孟骚被视为澜沧王国的前身。

1353年,法昂王在川铜(今琅勃拉邦)建立了老挝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澜沧王国。澜沧王国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小乘佛教的思想统治,在中南半岛强盛一时,重要的繁荣时期包括桑森泰王时期、塞塔提腊王时期和苏里亚旺萨时期。1560年,塞塔提腊王将首都从琅勃拉邦迁到万象,并修建了保存至今的著名佛塔——塔銮。1690年,苏里亚旺萨去世,身后没有留下王子,由此开始了王位的争夺,直接导致了澜沧王国的分裂并沦为暹罗的附属国。1713年,澜沧王国正式分裂为琅勃拉邦王国、万象王国和占巴塞王国。除此以外,当时在老挝地区还存在一些小的侯国或邦国,如川圹、孟新、乌怒等。1778—1779年,三个主要的小王国陆续沦为暹罗的附属国。1827—1828年,越南阮氏王朝利用老挝内忧外患的政治危机,不断蚕食老挝,陆续入侵了川圹地区、万象地区和甘蒙地区。

1893年,老挝沦为法国殖民地,变成在法国最高驻扎官管理下的“自治保护国”,纳入法属印度支那联邦。自此,老挝开始了被法国、日本、美国等各列强轮番占领的近代史。1940年,法国投降德国,日本乘机侵占中南半岛,取代法国对老挝的殖民统治。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结束了在中南半岛的统治。同年10月,老挝宣布独立,成立统一的“老挝王国”。1946年,法国重新占领老挝。1949年,老挝王国政府同法国政府签约,正式确定老挝为法兰西联邦内的独立国家。1954年,法国签署了关于老挝问题的日内瓦协议,宣布法国在老挝的殖民统治结束,老挝赢得了国家的独立。

老挝独立后,国内逐渐出现了三种势力:王国政府、爱国力量以及右派势力。1957年,三方成立了老挝联合政府,梭发·那富马任首相,其后遭到美国的干涉,于1959年被颠覆,老挝进入全面的抗美救国斗争时期。1960年8月,驻守万象市的王国政府军发动了“八九”政变,之后,老挝出现了左、中、右三股力量:老挝爱国战线、“八九”政变中立派和右派集团。1961年,三方临时民族团结政府成立,1964年再次被美国推翻。1974年,爱国战线和中立派达成协议,联合政府成立,首相梭发·那富马,副首相富米·冯维希。同时还成立了以苏发努冯为主席的民族政治联合委员会。1975年6月初开始,万象方面控制区各省相继建立人民革命政权,8月,琅勃拉邦和万象也建立了省、市新政权,全国夺权斗争基本结束。1975年11月29日,老挝国王西萨旺·达纳宣布自愿退位,12月12日,老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万象召开,会上宣布废除君主制,建立人民民主共和国,任命苏发努冯为国家主席。从此,老挝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第三节 民族与人口

老挝境内最早发现的人类,可以追溯到更新世中期之末,距今大约10万年。老挝地区的原始居民主要是印度尼西亚人和尼格罗人。老挝地区的原始居民和后来迁入的南岛语系民族以及从中国南方迁去的越人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今天老挝的各个民族。

老挝党和政府一直重视民族划分问题,从老挝人民革命党成立之初,就开始进行调研。最初根据居住地势高低、语言以及政治意义划分为三大族系,即:老龙族、老听族、老松族。老龙族主要指居住在平原和湄公河畔的民族,老听族主要指居住在海拔700米以上山坡上的民族,老松族主要指居住在海拔1,000米以上山坡上的民族。这三大族系又包括68个民族。但是,在1981年6月15—16日的中央政治局关于民族问题的讨论会上,老挝前国家主席凯山·丰威汉指出,以前把老挝划分为三大族系,是抗战特殊时期出于团结人民的政治需要,但实际上并不符合科学的民族划分标准,因此要求中央民族委员会及相关部门继续进行调研,力求对老挝各民族进行科学划分。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有关部门根据语言、历史和沿用民族名称、文化习俗等标准将全国划分为四大语族,即:佬-傣语族(The Lao-Tai)、孟-高棉语族(The Mon-Khmer)、汉-藏语族(The China-Tibet)、苗-游棉语族(The Hmong-Iu Mien)。这四大族系又包括49个民族,其中佬-傣语族是老挝最大的语族,占老挝总人口的64.9%(2005年统计数据),主要包括8个民族,即色卡(Xaek/Xe'k)、努安(Nhouan)、傣族(Tai)、傣呐(Thaneua)、普傣(Phouthay)、恙族(Yang)、佬族(Lao)以及叻族(Lue)。但民间仍习惯三大族系的说法。

老挝是中南半岛人口最少的国家,2008年,老挝全国人口600多万,其中城市人口占29.7%。2006—2008年人口年增长率为2.2%。2007年,成人受教育比率为73.2%,5岁以下婴幼儿死亡率为7%。老挝人口分布不平衡,全国人口密度约为每平方公里25人。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是在沿湄公河及其支流的平原和南部地区,也是全国最重要的稻米产区。北部少数民族散居地区和交通不便的山区人口稀少。占全国总面积1/5的平原地区,居住着3/4的人口;相反,占全国总面积4/5的山区和高原,只居住着1/4的人口。第四节 行政区划

老挝现行行政区划设置省和直辖市、县、村三级。现在,老挝全国共有16个省和1个直辖市。

上寮的8个省:丰沙里省,省会丰沙里市;琅南塔省,省会琅南塔市;乌多姆赛省,省会芒赛市;波乔省,省会会晒市;琅勃拉邦省,省会琅勃拉邦市;华潘省(亦称桑怒省),省会桑怒市;沙耶武里省,省会沙耶武里市;川圹省,省会蓬沙湾市。

中寮的3个省:万象省,省会丰洪市;波里坎赛省,省会北汕市;甘蒙省,省会他曲市;

下寮的5个省:沙湾拿吉省,省会沙湾拿吉市;沙拉湾省,省会沙拉湾市;色公省,省会拉芒市;占巴塞省,省会巴色市(亦称百细市);阿速坡省,省会阿速坡市(亦称沙玛奇赛市)。

1个直辖市为万象市,是老挝的首都。万象市

万象是老挝的首都,是老挝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佛教的中心。外国驻老挝使领馆、联合国和国际组织驻老挝机构都设在这里。万象市的市区面积约28平方公里,人口约60万。

万象位于中寮万象平原的南端,濒临湄公河,隔河与泰国东北重镇廊开相望。每当枯水季节,河中大半个河床的沙洲、浅滩显露出来,中间只剩下一条狭窄的细流,人们可很方便地涉水过河到泰国。作为一个国家的首都,与邻国仅一河之隔的,在世界上并不多见。

万象亦称永珍,是万象的同名异译。由于老挝盛产大象,因此,万象之名是当地华侨采取音意参半的译法而得名。又因在古代这里盛产檀香木,故万象又称为“檀木之城”。另外,万象城市沿湄公河弯曲延伸呈新月形,所以万象又有“月亮城”的美称。

万象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建于公元前342年,古名赛丰。公元8世纪为文单(陆真腊)的国都,14世纪开始成为该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从16世纪中叶以来一直作为老挝的国都,以后几经兴衰,历尽沧桑。在古代,万象有护城河和城墙,现护城河一部分尚存,而城墙已毁,厚厚的墙基已成为城市内主要干道坤布隆路。为了防止湄公河水上涨溢入市区,历年来,政府投资在湄公河沿岸修筑起长达60多公里的防洪圩堤。

万象市区终年绿树成荫、草木葱茏、鲜花盛开,一幢幢浅灰色的建筑和一座座金黄色的庙宇掩映在椰林芭蕉丛中,潺潺的湄公河水在市区边缘缓缓流过,整个城市犹如一个美丽幽静的公园。

万象市内有许多寺庙、古塔,在建筑艺术风格上有着鲜明的民族特点,其中著名的有塔銮、细刹吉寺、玉佛寺、翁德寺、西孟寺等。位于市中心的凯旋门,是一座仿照法国巴黎凯旋门式样的高大建筑物,融东西方建筑艺术为一体。游人们可以登上凯旋门,极目远眺,万象市的美丽景色尽收眼底。此外,还有建国后新建的无名战士纪念碑、国会大厦、老挝国家文化宫等。

万象是老挝最发达的工商业中心,这里集中了全国3/4的工厂,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

万象是老挝全国陆路、水路、空运的中心,纵贯南北的国家公路干线13号公路经过这里。1994年4月,连接万象和泰国廊开的湄公河友谊大桥竣工通车,这是一座由澳大利亚出资援建的湄公河上第一座大桥,结束了老挝与泰国两国人民被湄公河水隔开、陆路不能通行的历史,成为老挝进出口货物最重要的通道。湄公河是全国水路交通的大动脉,连接了万象和全国的主要城市和3/4的省份。市郊西部有瓦岱国际机场,已开通万象至曼谷、清迈、河内、胡志明市、金边、仰光、新加坡、莫斯科、昆明等国际航线。

万象又是老挝的文化教育中心,老挝国立大学等高等院校及许多中等技术学校、高级中学都集中在这里。有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2000年2月1日前称革命博物馆)、老挝人民军博物馆、已故老挝人民革命党主席凯山·丰威汉纪念馆、杂技馆、国家体育场、电影院、民族文化园、野生动物园等公共游乐场所。

万象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秩序井然,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随着老挝全方位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万象日益加快建设步伐,近年来,外国企业家纷至沓来,涌入万象投资,外国旅游者也日益增加。琅勃拉邦市

琅勃拉邦市是老挝的古都和佛教中心,琅勃拉邦省的省会,老挝第二大城市。它位于南康江与湄公河的交汇处,形似“L”状的半岛,是一座山青水秀的古城。

琅勃拉邦市沿湄公河左岸伸展,地势平缓,平均海拔290米。市郊群山耸立,市东和市南7公里处海拔在1,000米以上,宛如一道绿色屏障。整个城市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古雅幽静,街道宽阔平整。金黄色的寺庙、王宫及古塔掩映在花木修竹中。高372米的普西山屹立市区,成为该市的标志。山上草木葱茏,山顶有一座金色尖塔——普西塔,意为光辉祥瑞之塔,登上山顶可俯瞰全市景色。普西山麓是王宫所在地,1975年老挝废除君主制以前为老挝国王的王宫,1904年重建,是一座法式的宫殿建筑,后来几经扩建改造,成为具有典型老挝民族风格的建筑物。1976年3月31日,王宫被改为故宫博物馆。

琅勃拉邦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2000多年前,就是老挝一个部落的都城,当时名为“孟沙瓦”(亦称孟骚)。8世纪中叶易名为“川铜”(又译香通、香东),意为“金城”。1560年,塞塔提腊国王迁都万象,把镇城之宝勃拉邦佛留在旧都,更名“川铜”为“琅勃拉邦”,意为“勃拉邦佛之都”。勃拉邦佛是一尊高0.83米,重53.4公斤的金佛,具有古代高棉艺术风格。这一尊金佛是在1353年老挝法昂国王统一老挝全境建立澜沧王国后,由其岳父高棉国王赠送给他的礼品,一直被誉为“老挝王国的保护神”,是老挝一件价值连城的国宝,珍藏在王宫右边精美的佛堂中。

在市区,还有几十座金碧辉煌的寺庙、佛塔,其中有被列为东南亚名寺的香通寺,以及维逊寺、玛莫寺等。这些古庙,建筑别致,陈设堂皇,以宏伟的大殿、精美的雕刻、华丽的镶嵌、玲珑的佛塔著称。

琅勃拉邦市有金银器饰品的打造、象牙雕刻以及丝织品、制陶等传统手工艺品,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还有青苔片、果肉干、竹筒糯米饭、烤牛肉、椰子糖等传统风味食品。

该市是上寮地区的交通要冲,也是安息香、药材、木材和粮食等的集散地。作为老挝重要文化遗产和古都的琅勃拉邦,由于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东南亚诸国中原貌保持得最好的城市,在1995年把它列入“世界遗产”保护名单之内。巴色市

巴色市位于下寮占巴塞省湄公河与色顿河的交汇处,是老挝的第三大城市。它是占巴塞省的省会,又是老挝南部通往泰国、柬埔寨、越南的水陆交通要道和贸易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宽阔的湄公河流经市区,河岸西边群山连绵,城东30公里处是老挝古代占巴塞王国的都城巴沙,现仍保留着许多名胜古迹。在老挝解放前,未竣工的规模宏大的右派首领文翁亲王的宫殿,耸立在市郊,现改建为老挝南部最大的旅游饭店,成为该市一个著名的高大建筑。巴色市及其郊区是老挝南部山水秀美的富饶的鱼米之乡,盛产咖啡、热带水果、水稻、棉花、烟草、天然橡胶及淡水鱼等。沙湾拿吉市

沙湾拿吉市位于中寮沙湾拿吉省的湄公河东岸,为沙湾拿吉省的省会,是老挝中部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是老挝第四大城市。“沙湾拿吉”意为“天堂之地”,它地处老挝最大的平原——沙湾拿吉(更谷平原)的西部。自古以来,这里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是老挝南部著名的水稻产地之一,又是中、下寮地区的交通枢纽和军事战略要地。

湄公河是沙湾拿吉市的天然交通运输线,往东南可达巴色和孔埠等下寮重镇,往西北可到他曲、万象、琅勃拉邦等主要城市。陆路有13号公路和9号公路经过这里,往南可到达下寮各省,往北可通中、下寮各地。通过9号公路可通达越南沿海城镇,并可连接越南的铁路、公路干线。沙湾拿吉对岸是泰国东北重镇木达汉,两岸人民来往密切。他曲市

他曲市位于中寮甘蒙省的湄公河东岸,是甘蒙省的省会、老挝中寮地区的重镇。“他曲”在老挝语中的意思是“印度商人经商的码头”,与他曲隔河相望是泰国东北部重镇那空帕侬。沿13号公路往北可达上寮各主要城镇,往南可通下寮地区和越南、柬埔寨。该市是老挝中寮地区的经济、贸易、文化和交通中心。在法国殖民主义占领老挝期间,这里曾是老挝人民英勇抵抗法军的重要战场之一。川圹

川圹位于上寮查尔平原的中部,是老挝上寮的战略要地之一。查尔平原上有数百个石缸,蔚为壮观,神秘莫测,是老挝最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也是上寮旅游胜地。“川圹”在老挝语中有“大象挡路之城”的含义,历史上这里盛产大象。在老挝抗美救国斗争时期,这里曾是老挝人民抗美斗争的主要战场之一。桑怒

桑怒位于上寮华潘省(亦称桑怒省)中部会芬高原北边的一个深山峡谷中,是华潘省的省会。桑怒是上寮地区的历史名城,地理位置十分险要,是通往越南的重要关口,历史上曾一度被越南封建王朝所占领,成为纷争之地。

在老挝人民反帝反殖斗争中,桑怒一直是老挝主要的革命根据地。桑怒以东40公里处的万赛,曾是老挝人民党中央和老挝爱国战线中央机关所在地,成为老挝解放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现在,该地区被誉为老挝革命圣地,也是上寮地区一个主要的旅游景点。阿速坡

阿速坡(沙玛奇赛)位于下寮东部阿速坡省色贡河和色南河的交汇处,是阿速坡省的省会,也是下寮地区咖啡、橡胶、烟草和药材等主要出口商品的集散地,又是通达越南、柬埔寨的重镇。丰沙里

丰沙里位于老挝最北省份丰沙里省的中部,是老挝最北部的主要山城、丰沙里省的省会,也是老挝上寮地区通往中国的重要门户。在20世纪60—70年代,中国曾在此设立总领事馆。琅南塔

琅南塔位于上寮西北部的南塔省的南塔河和南元河的交汇处,是琅南塔省的省会和上寮地区通往中国的主要贸易口岸。芒赛

芒赛位于上寮地区中部乌多姆赛省的普托山和普雪比山之间,是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后新建的城镇,是乌多姆赛省的省会和上寮地区的交通枢纽,也是老挝近几年来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会晒

会晒位于老挝上寮西部波乔省的湄公河东岸,对岸是泰国的东北重镇清孔。会晒是波乔省的省会和老挝西北部通往泰国的主要贸易口岸,沿湄公河往北可通达中国云南西双版纳的景洪。第五节 政治一、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

在1975年12月2日以前,老挝原是君主立宪制国家,1975年12月2日,老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宣布废除君主制度,建立人民民主共和制。于1991年8月14日,老挝最高人民议会第二届第六次会议通过了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建国以来的第一部宪法。这部宪法确认了: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是独立、拥有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的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老挝各族人民的国家主人翁权利,通过以老挝人民革命党为领导核心的政治制度来保障和实现;以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在对外方面,老挝奉行和平、独立和友好合作的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互相尊重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和平等互利的原则基础上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社会经济制度方面,老挝的经济制度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各种经济成分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发展生产,扩大流通,把自然经济转变为商品经济,加强国家的经济基础,不断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水平。二、立法机构

老挝国会原称老挝最高人民议会。1991年8月14日,老挝最高人民议会第二届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最高人民议会改称国会。根据1991年新宪法规定,国会是国家的立法机构,有权决定国家各项基本问题,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活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休会期间,国会还代其行使职责。国会每届任期5年,国会议员由老挝公民根据法律规定的程序选举产生。

国会的主要职权是:制定、批准和修改宪法;审查批准、修改和废除法律;规定、改变和取消税收;审查批准国家战略性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根据国会常务委员会的提议,选举和罢免国家主席和副主席;根据国家主席的提议,审查批准国务院的组成和解散国务院;根据国会常务委员会的提议,选举和罢免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人民总检察长;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议,决定设立或取消部和相当于部的国家机构、省和市;决定省和市的管辖地区范围;决定特赦;根据国际法和程序,决定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协定的批准和废除;决定战争及和平问题;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三、行政机关

总理府是国家的行政管理机关,统一管理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国防、治安和外交等各方面的工作。总理府由总理、副总理、各部部长和其他部级委员会的主任组成。每届任期5年。总理由国家主席任命,并报国会批准。

总理府的主要职权是:贯彻执行宪法、法律和国会的决定,执行国家主席发布的命令和条例;向国会提交法律草案,向国家主席提交命令和条例草案;编制国家社会经济战略发展计划和年度预算计划,并提请国会审查批准;发布有关管理国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国防、治安和外交等方面工作的命令和规定;组织、指导和检查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工作;同外国缔结条约和协定,并指导已缔结的条约和协定的执行;终止和取消国务院下属各部和其他部级机关及各省市制定的、与国家法律相抵触的决定和命令。

由于老挝国家较小,人才缺乏,所以近年来各部委进行了精简合并。2007年下半年,政府相关机构进行调整。调整后,老挝中央政府由以下部委组成:外交部、公安部、国防部、教育部、劳动和社会福利部、工业和贸易部、公共工程与运输部、财政部、计划与投资部、新闻文化部、农林部、卫生部、司法部、旅游局、水资源与环境署、土地管理署、国家邮电署、国家体委等。部级委员会包括禁毒委员会、农村发展与扶贫委员会等。审计署不再隶属总理府,改为老挝国家审计署,直接向老挝国会负责。四、司法体制

老挝的司法机构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老挝各级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包括最高人民法院,省、市人民法院,县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是老挝国家的最高审判机关,并检查监督地方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的判决。根据国会常务委员会的提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由国会选举和罢免,副院长和各级法官由国会常务委员会任命和罢免。人民法院实行集体判决。法官在判决时,必须独立行使判决权,只遵照法律行事。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案件时,除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况外,必须公开进行。社会团体的代表有权依法出席法庭观察审理。对于人民法院已经取得法律效力的判决,党的组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众必须予以尊重,有关团体和个人必须遵照执行。

人民检察院是老挝的诉讼机关。老挝设有人民总检察院、省人民检察院、市人民检察院、县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人民检察院的职权是:正确、统一监督中央各部门、各社会团体、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执行法律的情况,以及行使诉讼权。根据国会常务委员会的提议,人民总检察长由国会选举和罢免,副总检察长由国会常务委员会任命和罢免。省、市人民检察长和副检察长,县人民检察长和副检察长以及军事检察长由人民总检察长任命和罢免。在执行检察任务时,人民检察机关只遵照法律行事,只执行总检察长的命令。五、国家主席

国家主席是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元首,是老挝各族人民的代表。国家主席由国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5年。

国家主席的主要职权是:根据国会的决定,公布实施宪法和法律;根据国会常务委员会的提议,发布命令、颁布条例;在国会批准或决定不信任案之后,任命或罢免国务院总理和国务院成员;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议,任命、调动和罢免省长和市长;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议,决定在国防力量和治安力量中服役的将军衔级的升降;担任人民武装力量的总司令;必要时担任政府首脑;授予国家的勋章、奖章和最高荣誉称号;决定免刑;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决定全国或者某一地区处于紧急状态;宣布批准和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协定;派遣和召回老挝驻外国的全权代表,接受外国驻老挝的全权代表。此外,还设立国家副主席,协助国家主席工作,并在国家主席不能履行职权时,代理其职务。六、主要政党和团体

主要政党

老挝人民革命党是老挝的执政党,其前身是印度支那共产党的一部分。1955年3月,原印度支那共产党老挝籍党员代表在桑怒召开大会,成立了老挝人民党,选举凯山·丰威汉为总书记。1956年,老挝人民党将“老挝伊沙拉阵线”改组并扩大为“老挝爱国战线”。由于老挝人民党此时尚未公开,老挝爱国战线建立后,便以爱国战线的名义领导老挝人民进行抗美救国斗争。同时,老挝人民党也大规模发展党员,广泛吸收工人、农民、学生、公务员、商人、僧侣乃至王国国民议会的议员参加反美统一战线。进入70年代,老挝的抗美救国斗争不断取得新的胜利,1972年2月,老挝人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桑怒省召开,大会决定将老挝人民党更名为“老挝人民革命党”,一直沿用至今。1975年8月23日,老挝人民赢得了抗美救国战争的最后胜利。12月2日,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建立,老挝人民革命党也逐步公开,成为老挝的执政党。

在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老挝人民革命党成为老挝国家的领导核心后,老挝人民革命党全国代表大会定期召开。

1982年4月27—30日,老挝人民革命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万象召开。大会总结了过去的成绩,制定了党的总路线、总方针和总任务。然而从后来的具体实践来看,“三大”制定的路线和目标严重脱离了老挝实际,未起到指导和促进老挝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发展的实际作用。“三大”还修改了党章,选举了新的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会选出了由7人组成的政治局和由9人组成的书记处,凯山·丰威汉再次当选为总书记。

1986年11月13—18日,老挝人民革命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四大”总结了建国10年来的经验,重新认识老挝的现状,检讨了党的领导工作,决定进行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以及调整外交政策。因此,“四大”是老挝人民革命党历史上和老挝社会经济发展的一次重大转折。“四大”修改了党章,选举了中央委员会,其中委员51人,候补委员9人。新的中央委员会选出新的政治局(委员11人,候补委员2人)和书记处(9人),凯山·丰威汉连任总书记。从“四大”开始,老挝人民革命党比较客观地认识本国国情,制定了相应的革新开放政策。

1991年3月27—29日,老挝人民革命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总结了过去5年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强调党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未来党的建设、如何发挥党的领导和核心作用、党组织工作的改革等做了安排。大会选出中央委员55人,候补中央委员4人,中央政治局委员11人。大会还一致决定成立中央顾问委员会。“五大”从老挝实际出发,第一次完整提出了老挝党和人民今后的总方针、总任务,重申在党的领导下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深化政治经济改革、对外开放、发展商品经济的方针,强调要继续进行全面革新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五大”在加强党的领导、调整中央领导机构、逐步实现中央领导层的年轻化和知识化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五大”对党中央领导机构作了重大调整,取消了“总书记”一职和中央书记处,改设中央委员会主席,实行主席领导下的集体领导机制,原总书记凯山·丰威汉当选为党的主席。另设党中央顾问委员会,由党内元老苏发努冯、富米·冯维希、西松喷·洛万赛三人组成。大会通过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新党章对老挝人民革命党的性质、宗旨、建设原则、各级党组织等作了一些修改。

1996年3月,老挝人民革命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六大”总结了老挝实施有原则的全方位开放政策以来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老挝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方针、政策和具体措施。重申继续贯彻执行“五大”确定的有原则的全面革新路线,加强党的领导,继续坚持六项基本原则,即坚持马列主义是党的思想基础,党的领导是一切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坚持集中原则基础上发扬民主,增强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和效力,坚持真正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强调社会主义是老挝始终坚持不渝的目标,“继续巩固人民民主制度,为逐步进入社会主义创造基本条件”。大会还制订了老挝至2020年摆脱不发达状况的奋斗目标,并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新任务。“六大”选举坎代·西潘敦为党中央主席和新一届政治局委员。

2001年3月12日,老挝人民革命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七大”肯定了执行革新开放政策15年来,特别是1996年“六大”以来老挝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再次明确在政治上老挝将继续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经济上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施革新开放政策,提出了老挝人民革命党追求的目标,即“使老挝摆脱不发达的状况,将老挝发展为一个政治稳定、社会安定有序的国家,一个经济上以相对快的速度保持持续稳步发展的国家。”制订了第五个五年计划(2001—2005年)和为期20年的长期发展战略。“五五”计划明确提出以经济建设作为工作重心,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将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作为首要任务,加快发展,使国家尽快摆脱不发达状况。而在2001—2020年国家长远发展战略中,老挝人民革命党提出到2020年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三番,国家基本摆脱欠发达状态,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七大”会议是老挝人民革命党历史上的一次承前启后的会议。以坎代·西潘敦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集体的顺利重组,标志着党内团结得以加强,老挝政治局势实现了平稳过渡。

2006年3月18—21日,老挝人民革命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总结了实行革新开放政策20年以来及老党“七大”以来所取得的成就,制订了第六个五年计划(2006—2010年)的总方针和主要任务,强调要将老党建设成为一个纯洁、强大和稳健的执政党。此外,大会客观分析了老挝的国情,指出了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不足,提出要重点发展水电业、旅游业、采矿业、经济林和农作物种植以及发展水泥生产等,争取“六五”计划期间GDP平均每年增长不低于7.5%。大会进行了换届选举,实现了政权的平稳过渡。同意了坎代主席辞去老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一职以及努哈·潘沙湾辞去老党中央委员会顾问一职的申请。选举朱马利·赛雅贡为老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同时选举产生了7名书记处委员、11名中央政治局委员、55名中央委员会委员和3名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本届委员的平均年龄为57岁,持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全体委员的37.72%。

主要团体

老挝建国阵线是老挝的统一战线组织,成立于1956年1月6日,当时称为“老挝爱国战线”,1979年2月改为现名。其前身是1950年8月成立的“老挝伊沙拉阵线”。1956年1月老挝人民党将“老挝伊沙拉阵线”改组并扩大为“老挝爱国战线”。当时是老挝人民党领导下的公开组织,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是通过它去指导、发动民众实施的。同时,爱国战线还担负着解放区的内政和外交职责。1976年以后,老挝人民革命党的身份公开,成为老挝的执政党,老挝爱国战线就不再作为党的公开组织了。1979年2月16—20日,老挝全国民族统一阵线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将老挝爱国战线改名为“老挝建国阵线”。

老挝工会联合会成立于1964年,是以老挝人民革命党为领导核心的老挝劳动者独立的社会政治组织,是维护劳动者利益的代表。老挝工会联合会的组织体系分四级,即:老挝工会联合会中央、省(直辖市)、县及规模较大单位的工会联合会以及基层工会联合会。

老挝人民革命青年团是老挝先进青年的群众性组织,也是老挝唯一的全国性青年组织。其前身是民主革命时期建立的青年联合会。1972年2月3—6日,老挝人民革命党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建立老挝人民革命青年团,在党的直接领导下,作为党的助手、重要的后备力量和培养青年一代的学校。同年,老挝人民革命党成立了老挝爱国青年协会,决定以此为基础建立老挝人民革命青年团。

老挝妇女联合会是老挝妇女的群众性组织,1962年成立。该联合会的宗旨是:团结教育老挝妇女,全面维护妇女的权益,实现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在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事业中发挥妇女的作用。

老挝佛教联合会于1962年在川圹康开成立,曾在老挝人民抗美斗争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该协会的宗旨是:鼓励僧侣积极参加各项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的活动。

☆国名: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首都:万象

☆国庆日:1975年12月2日

☆国旗:蓝底、红边、白色圆月旗,由三个长度相等的长方形组成。中间为蓝色,表示老挝美丽富饶的大地;上下两边为红色,表示老挝人民为捍卫自己的国土而英勇奋斗不惜牺牲生命流洒的鲜血;蓝色部分的中央绘有一个白色的圆月,表示老挝人民纯洁美好的爱国之心。

☆国徽:由塔銮、齿轮、稻穗、森林、公路、水电站等组成。塔銮象征老挝民族;齿轮表示正在发展中的老挝工业;稻穗代表农业;森林、公路和水电站,表示老挝美丽富饶的国土。

☆国花:鸡蛋花,又称为“占芭花”,它色彩素雅,香气四溢,秀丽多姿,是老挝民族美好的象征。

☆国歌:1975年12月2日的全国最高人民议会上通过。由老挝著名的作曲家通迪作曲,著名诗人西沙纳·西山作词。歌词的内容是:“全体老挝人民,自古全力奋起,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坚定前进。维护老挝尊严,各族人民平等,发扬当家作主权利,不许帝国主义、卖国贼来捣乱。全国人民捍卫老挝的独立自由,坚决斗争,夺取胜利,把老挝民族引向繁荣。”第二章 经济概况本章导读☆老挝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长期属于欠发达的农业国家。近年来,老挝经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工业和服务业在三大产业中的比例逐年增加,发展速度在东盟各国中名列前茅,逐步建立了本国金融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银行保险业务,实施北部“1、3、3、3”发展计划,推进经济特区建设。同时,形成了较具规模的优势产业,如:水电、采矿业和旅游业等。在老挝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中老经贸关系日益密切。第一节 老挝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

老挝是一个欠发达的农业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虽然战后老挝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是由于历史上长期受封建君主制的束缚和殖民主义者的剥削和掠夺,基础差,底子薄,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1893年,法国开始殖民老挝。从那时一直到现在的老挝经济经历了几个阶段:殖民地经济→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战时经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1893—1975年,老挝基本是殖民地经济,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95%以上,其中,1945—1975年,老挝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状态,农业比重占90%以上;(2)1976—1985年,老挝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农业比重占80%以上;(3)1986—1995年,老挝逐步推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步减少。一、剥削中难发展:殖民统治时期的老挝经济

1893年,法国侵占老挝,将老挝变为其殖民地,并把老挝划入法属印度支那联邦的版图。老挝经济开始从封建君主经济和王家国库变为殖民主义经济和地方预算。

法国殖民老挝以后,将老挝划为12个省,并在全国设立五级行政机构,即:省、县、区、乡和村。省长和各部部长由法国人直接担任。同时还建立了法院、宪警队、密探局和监狱等。这些措施保证了法国殖民者在老挝的统治和经济利益。

在所有的西方殖民者当中,法国是最不重视殖民地国家的自身发展的,在老挝也不例外。在统治老挝的半个世纪中,法国施行的殖民主义经济政策完全着眼于法国殖民者的利益,而毫不顾及老挝经济的发展。法国在老挝建立了各种税捐机构和多达百种的税捐制度;征收土地,强制服役;对老挝的自然资源尤其是林矿资源进行掠夺性的采伐;利用老挝优越的自然条件,发展单一经济作物,建立了咖啡种植园、橡胶种植园和果木种植园等,此外还扩大在老挝的罂粟种植和鸦片生产;为了便于运输老挝的林、矿、农、牧等资源,法国还开通湄公河航道,其中最大的工程是在立匹大瀑布(位于老柬边境)上下两侧建立升船机,再修筑一条运船轨道跨越大瀑布,将往返船只从一侧运往另一侧。大瀑布运船设施由法国人经营了40年,于1945年由于日本占领老挝而废弃。此外,法国还修筑了一些公路。法国殖民者正是通过以上的经济措施,大肆掠夺老挝的原料和财富,却没有从事任何工业建设。在统治老挝的半个世纪里,法国没有在老挝建立过一家像样的工厂,老挝的工业品几乎全部依靠进口。此时的老挝经济完全是贫困落后的自然经济。

1945年日本攻占老挝。1946年法军卷土重来,更加变本加厉地对老挝进行掠夺,仅税收就比1945年前增加了20多倍。1954年老挝取得了独立,但英美等新殖民主义者很快进入老挝,步法国之后尘,扶持亲美势力,对老挝进行剥削。老挝除了交通运输业为适应战争需要取得一定的发展外,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微乎其微。

综上所述,以上时期的老挝经济都处于殖民主义的控制下,属于殖民主义经济的范畴。在以法国殖民者为主的各殖民主义国家的侵略和剥削下,老挝经济艰难生存,无从发展。二、摸索中向前进:共和国建立初期的老挝经济

1975年12月2日,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共和国建立后,老挝党和政府实行了农业合作化、工业国有化、商业统购统销和一系列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在恢复战争创伤、稳定社会、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缺乏经验,某些措施脱离了老挝的社会实际,未能充分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后来逐步进行了调整。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后,首先在全国开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提出“以农林业作为发展工业的基础”的方针,农业生产取得了很大发展,但据有关分析人士认为,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是起点很低,二是没有自然灾害,三是战后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高。而农业合作化本身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大。到80年代中期,农业合作社的弊端日趋明显,因此老挝党和政府对其进行了更大的调整,最后解散了农业合作社。

老挝政府同时推行了工业国有化运动,将原来由外国、外侨、皇室和老挝私人经营的工厂、矿场、作坊、林场和其他企业收归国有,由政府委派干部进行管理和经营,产品由国家统一调拨。老挝的工业国有化旨在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打击资本主义势力,建立工业基础设施,但成效不大。这一政策的实施,导致大批资产者和产业主以及技术人员被迫背井离乡,直接造成了资金外流,人才紧缺,许多工厂、作坊、林场和矿场难以为继,逐步关闭或破产。面对这种情况,老挝政府逐步调整政策,扭转了老挝工业的资金和人才外流的趋势,国营企业有了发展,私营工厂也渐渐恢复了生产。在老挝实施工业国有化期间,其工业产值和产量有较大的增长,主要是外国援建的工厂和企业起的作用,原有的厂矿企业也有部分增产,有的处于整顿或重建状态。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为打击资本主义势力和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对商业(包括内贸和外贸)实施了统购统销政策。造成许多商店关闭,商人弃商务农、改行或出逃,市场萧条,商品紧缺。老挝政府对此进行了反思和调整。“三大”以后,逐步形成了包括自然或半自然经济、小商品经济、私人资本经济、国家资本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到了80年代中期,经过老挝党和政府对商业统购统销政策的逐步改革,市场出现了初步繁荣的景象。

此外,建国初期,老挝政府集中了大部分财力物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扩建和改建公路、机场、电站、邮政通信设施等,取得了较大改善和发展。但由于老挝经济基础差,加之长期的战争破坏,基础设施从整体上来看还处于较落后水平。三、新政中大跨步:革新开放以来老挝经济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开始,老挝人民革命党和政府对过去的经济政策进行反思和研究,逐步调整和改革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对外经济逐步从封闭走向开放、合作,全方位求援和引进外资。同时,逐步制定和完善经济法规,并制订了年度经济发展规划和五个五年计划,对经济发展进行宏观调控,促使经济向着市场化、区域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1985年11月召开的老挝人民革命党“四大”决定实行革新开放政策,1986年老党四届七中全会确定,老挝仍处于“继续建设和发展人民民主制度,为逐步进入社会主义创造基本条件阶段”,中心任务是“大力发展商品生产,由自然、半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并开始实行革新开放。

1991年3月,老挝人民革命党召开的“五大”提出了“有原则的全面革新路线”,即在坚持社会主义目标、马列主义指导思想、党的领导、民主集中制、人民民主专政、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的“六项基本原则”基础上实行全面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目标是实现土地和企业私有化及市场经济。

1996年3月召开的老挝人民革命党“六大”总结了老挝实施革新开放政策以来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修订了老挝对外开放的方针、政策和具体措施,其中对加强老中合作关系给予了高度重视。此外,“六大”重申继续执行“五大”路线,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大力发展国家经济,并制定了到2020年基本摆脱不发达状态的奋斗目标。

2001年3月召开的老挝人民革命党“七大”提出要进一步深化和扩大国际经济合作,开辟良好的国际经济合作环境。其中提到要进一步扩大同中国兄弟友谊和全面合作关系。此外,老挝政府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七大”精神,制定了老挝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五个五年计划(2001—2005年)及未来20年经济发展的“三步走”战略规划,提出到2010年基本消除贫困,到2020年摆脱不发达状态,人民生活水平翻两番,逐步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

2006年3月召开的老挝人民革命党“八大”回顾了20年来革新路线的实践,深入总结和评价了革新开放取得的伟大成果。实行革新路线20年来,综合国力得到提高,国民经济富有活力且持续发展,实现年增长6.2%,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得到显著改善和提高。大会重申了到2020年必须摆脱国家欠发达状况、人均收入较现在翻三番的奋斗目标。强调2006—2010年是奠定今后发展基础的重要时期,必须努力保证国家政治稳定,实现国民经济平均增长7.5%。到2010年年人均收入达800美元,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为此,大会提出了七条总方针和总任务。会议报告还指出,要为早日加入WTO和东盟自由贸易区而积极准备;建立发行债券的机制;争取“六五”期间在万象市建立股市。第二节 老挝经济发展现状一、近年来经济发展总体情况

2006年老挝八大以来,老挝政府贯彻执行八大决议和“六五”计划,政治社会保持稳定,经济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甲型H1N1流感和国家市场矿产价格波动等考验,保持了较快持续增长。“六五”期间,老挝实现财政收入38.1万亿基普,占GDP的17%,完成计划的105%。财政收入计划落实良好,连续3年超过了国会通过的指标任务。财政支出总计达49.1万亿基普,完成了计划的99.9%,平均占GDP的22%。财政赤字状况逐步好转,从2005—2006年度GDP的6.9%降至2009—2010年度的4.1%。实际财政赤字11万亿基普,约占GDP的5%,低于“六五”计划的5.8%。

2009—2010财年是老挝“六五”(2006—2010年)规划的收官之年,据老方统计,本财年老GDP达59.67亿美元,增长7.9%,超出计划0.4个百分点。人均国民收入1,030美元,较上年增长14.6%。吸引国内外投资16.41亿美元,超出计划64%。

2010年前三季度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全年货币供应量增长25%。第四季度通胀率达7.65%,环比增长58.3%,通胀压力开始显现。为防止经济过热,9月份,老挝央行将政策年利率由5%下调至4%,转为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同期基普存款利率回落。分析认为,从中长期趋势来看,贷款利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基普汇率方面,从2010年初至9月初,基普对单位美元汇率从8,477逼近8,000关口。央行制定了将基普对美元汇率波动限制在5%以内的目标。同期,基普对泰铢汇率出现小幅贬值。为此,央行10月出台了《关于商业银行保持一定比例外汇的决定》,对商业银行单种外汇和总体外汇持有比例做出规定。近几年来基普汇率波动情况如下图所示:图2-1 基普汇率波动图数据来源:世界银行2010年。

吸引外资方面,2009年,老挝批准外资项目208个,协议金额43亿美元。2009—2010财年共吸引外资43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1倍,年度新批外商投资12.4亿美元,主要外商直接投资分别来自中国、越南、泰国、韩国、美国和澳大利亚,领域多集中在电力、矿产、农业、服务业等行业。近几年来外国在老直接投资领域大致分布情况如下图:图2-2 2007—2012年外国直接投资情况(单位:百万美元)资料来源:世界银行2010年。

老挝劳动力价格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而增长,自2009年5月1日起,老挝国内最低基本工资从34美元调高至41美元。此外用工单位还需支付每人每天约1美元的生活费。即在不缺勤的情况下,最低工资水平上涨为67美元。二、产业结构及产业政策

2001年制定的20年(2001—2020年)发展方略指出:“应实施产业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根据地区特点,建立和完善农林业、工业和服务业相配套的产业结构。”

老挝是个传统的农业国,农业一直占很大的比重,城市化进程相对缓慢;工业基础较为薄弱,工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经济增长较快,但投资(尤其是外资)拉动依赖度很高;现代服务业发展较晚,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服务业增长主要体现在旅游业的发展。目前,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比重分别为30%、32%和38%,农业劳动力占全国总劳动力的75%左右。2005—2010年间,外国援助占老挝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依然较高,约占14.4%。但总体趋势是逐渐降低,由2006财年的19.7%下降至2009财年的14%。图2-3 各产业对GDP增长作出的贡献(%)数据来源:世界银行2010年。(一)农业及其产业政策

——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

农业是老挝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老挝属热带季风气候,日照时间长,雨水充足,农业开发条件较好。目前,老挝只有600多万人口,却拥有23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而且土地肥沃,自然资源丰富,森林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2%。可以说,老挝具有发展农业的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第一,老挝拥有几片较大面积的平原,包括:沙湾拿吉平原、巴色平原、万象平原、北汕平原以及中北部的一些平坝和谷地。这些地区水源充足,土质肥沃,适合发展水稻生产,一些地区一年可种植水稻两季,有些地区可种植三季;第二,老挝南部的波罗芬高原、中部的甘蒙高原以及北部的川圹高原和会芬高原适合咖啡、橡胶、烟草、茶叶等各种经济作物的种植;第三,老挝处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其气候、土壤等地理条件适宜果树的生长,成活率高,生长期快,且闲置地较多,这些都为发展果类作物生产提供了良好条件。但是,老挝农业水利设施较差,灌溉、排水等基础设施缺乏,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足,农业生产受旱季和雨季变化的影响明显,加之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缺乏,老挝农作物种植的单位面积产量依然普遍偏低,资源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部分地区还不能解决温饱问题,农业总体上还属于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老挝的主要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类作物和药类作物。其中较重要的有水稻、玉米、薯类、咖啡、橡胶及各种珍稀药材。

农业占老挝GDP的比重一直较大,20世纪70年代为70%~80%,80年代为60%~70%,90年代为54%~60%。近年来,随着第二、三产业的不断发展,老挝农业生产总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逐渐下降,但截至2009年,仍占30%,农业劳动力仍然占全国劳动力的75%。据统计,2009—2010财年上半年,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老挝农产品及养殖类产品出口1914.82美元,同比下降70.2%,其中农产品出口1,914.35美元,同比下降约69.7%。2010年老挝咖啡出口额达3,200万美元,位居老挝农产品出口第一位。可以预见的是,农业在将来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将是老挝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

——农业政策和战略

为了促进农业发展,老挝政府不断完善产业政策。在老挝政府2001年制定的近、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中,针对当前老挝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确定了从市场开发、人力资源开发、农业管理的地方化、农业生产经营多样化、农业生产经营技术培训、流域整合管理、农牧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优先政策以及通过这些优先政策的实施,发展农业生产,加快农村开发,期望在2020年以前消除贫困。具体说来,基于长期内农业依然将占据主导地位的国情,老挝政府将进一步夯实农业的基础地位,争取为实现国民经济转型,为工业、贸易及其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产品原料支撑。调整农业经济发展方向,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因地制宜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同时,老挝也希望在农产品加工、茶叶、甘蔗制糖、养殖等方面与国外企业加强合作,既吸纳资金,又引进技术。目前,老挝与中国农业的合作领域包括:农业示范园建设;农业资源的合作开发,如:橡胶、木薯、甘蔗等。(二)工业及其产业政策

——起步阶段的工业

老挝工业基础薄弱,工业产值在GDP中所占比重较小,1976—1985年占15%以下,1986—1995年占20%以下。近年来,老挝工业发展较快,工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11%,工业占全国GDP的26%,以农林牧产品加工和服装服饰加工为主,涵盖食品和饮料加工、木材加工、建材制造、服装加工、烟草加工、制鞋工业等。新增工业主要有木薯淀粉加工、饲料加工、肉类加工、橡胶加工、成品咖啡加工、松香加工和钾盐加工等。来料加工的服装、木材及木制品和少量加工食品有一定量的出口;燃油、车辆及其配件需大量进口,粮食、服装、建材、服装加工所需原料等进口量较大。

虽然近年来老挝工业发展较快,但大多数工业产品包括生活必需品的生产能力较弱,难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进口依赖性较强。据统计,各种工业产品中,仅有白酒和啤酒、饮料基本可以实现自给,食糖有20%供应缺口,水泥的供应缺口达40%,钢筋的供应缺口达到82%。目前,老挝共有工业加工厂两万多家,其中大型工厂300多家,中型工厂400多家,大部分为小型工厂,占总量的90%以上,基本没有重工业。近年来老挝工业中发展最快的是采矿业和水电业。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力资源为以上两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天然的优势,同时,老挝政府与外国企业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合作,采矿业和水电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为了提高招商引资的力度,促进产业集中化,“六五”期间,老挝还兴建了一批工业园区。目前,全国16个省(除色公省以外),拟在建工业园区16个,总面积达25,515公顷。

——工业政策和战略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老挝政府积极推行全面革新政策,在工业领域也开始实施新政策,主要包括:逐步改革工业管理体制,在工业领域推行市场经济体制;进口替代工业与出口优势工业并重,实施全面发展战略,逐步建立民族工业,即一方面大量发行建设债券和多方筹集资金以加速发展日用品工业和建材工业,另一方面广泛争取外资、外援和与外商合作发展电力、矿业和木材加工工业;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加工工业,引进先进的技术进行生产,提高本国生产的产品的竞争力,扩大出口;实施“资源换资金战略”,并出台新的《矿产法》和《投资促进法》,为外商投资提供更多便利条件,吸引外资注入工业尤其是优势行业开发;把发展工业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同时,根据老挝《经济社会报》2011年2月的报道,老挝国家商业改革委员会最近制定了《至2020年商业—企业改革与发展6大战略计划》(草案),其中包括11个国营商业发展计划和5个与群众合作经济促进计划,将以家庭经济为出发点,着力改善(企业)资金实力、人事制度和市场竞争管理,促进国有企业、混合企业和合作企业的全面发展,扩大对外贸易和不断增强外资吸引力。(三)以旅游业为主的服务业

老挝服务业主要包括旅游业、建筑业、保险业、社会服务业等。由于老挝的现代服务业起步较晚,整体发展水平还偏低,目前服务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38%,主要来自旅游业。三、近年来老挝经济发展的亮点(一)逐步建立本国金融资本市场

老挝有关方面认为,由于老挝金融市场未发行企业债券等金融产品,企业无法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从社会上筹集资金,大部分企业只能通过短期贷款的方式扩大业务经营,这样的方式导致成本高,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建立企业债券市场很有必要。

老挝政府于2006年开始筹建证券市场。2006年老挝人民革命党八大新一届政府在“新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中提出将于2010年建立老挝证券市场的目标。2007年10月11日,老挝国务院总理办事处召开会议。2007年11月16日,老挝政府宣布成立证券市场建立总指导委员会,指导证券市场建立。证券市场建立总指导委员会由国务院常务委员,副总理为指导主席,由工业贸易部长、财政部长、老挝国家中央银行行长、国家巩固经营委员会办事处主席为四位委员。工业贸易部、财政部、国家巩固经营办事处为中央银行协调各项工作。2008年1月22日宣布老挝证券市场建设负责委员会,该委员会由中央银行组建。2008年11月26日老挝中央银行宣布实施“老挝证券市场企业准入条例”。2009年2月9日老挝证券市场筹备工作组召开为2010年建立老挝证券市场做准备的“发展老挝企业债券市场”座谈会。2009年7月22日,老挝中央银行与韩国证券(公司)签署合资共建老挝证券市场协议,其中老方以证券大楼及场地作资,占51%股份,韩方则负责提供系统软件、硬件设备及人才培训,占49%股份。2009年5月25日老挝政府总理下令宣布成立老挝证券及证券市场管理委员会,由老挝政府常务副总理担任主席,老挝中央银行负责操作并指导证券市场建设运营工作,确保在2010年底前建成老挝证券市场。此时申请上市交易的公司有老挝国家电力公司、老挝外商银行、老挝航空公司和老挝电信公司等四家公司。

2010年10月,老挝证券市场挂牌成立。2011年1月11日上午,老挝证监会举行老挝证券市场启动仪式,首轮发行外贸银行和公共发电两支股票,总市值近20亿美元。两支上市股票首日成交金额20多亿基普(约合25万美元)。金融资本市场的建立,为老挝企业融资开辟了新的渠道。按照老“七五”规划,未来五年需国内外投资150亿美元,其中老政府投资和国外援助可解决50%,其余50%资金重点通过资本市场募集。(二)进一步开放银行保险业务

随着外商投资需求增长,老政府进一步开放本国银行、保险业务。年内新批设立老—越和老—法合资银行各一家。目前,除外贸银行、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政策银行4家国有银行外,合资银行、外资银行、私营银行的数量已达23家。来自日本、泰国、越南等国的保险公司也相继在老开立保险业务。(三)老挝北部“1、3、3、3”发展计划

老挝政府加快北部山区工业的发展,老北工业经济发展规划内容主要有:为提高老挝北部人民生活水平,将工业作为产业发展支柱,包括冶金、电力、加工业及贸易等。规划分为2008—2015年近期规划及2015—2020年长远规划,按“1、3、3、3”方针发展,其中1以琅勃拉邦经济为中心;3条经济走廊,即:中国—磨丁—琅南塔—会晒—泰国经济走廊、中国—磨丁—琅勃拉邦—万象—泰国经济走廊及泰国—老挝—越南经济走廊;3个工业聚集区,即:万象工业区、乌多姆赛工业区及川圹工业区;3个边境贸易区,即:老中磨丁边境贸易区、老泰会晒边境贸易及老越华潘省那苗边境贸易区。同时磋商研究建设铁路、纵向横向交通干线及国内外水路空中运输线,促进外贸发展。(四)经济特区建设

老政府非常重视发展特区经济建设,希望通过特区示范和辐射效应推进革新开放。2009年修订的《投资促进管理法》鼓励经济特区、新城开发、专属经济区建设。10月,国会通过了《关于特区的政府令》,明确了特区管理及吸引外资的相关规定,由老挝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负责协助政府研究制定特区相关政策、法规和发展规划。2010年10月26日老挝国会通过了关于《在老挝特别经济区和专门经济区》的政府令。老挝政府为此成立了国家管理特别经济区和专门经济区委员会,该委员会由老挝政府常务副总理宋沙瓦·凌沙瓦任主任,计划投资部部长、工贸部部长及公共工程运输部部长为副主任,以加大引进外资、推动经济特区建设力度。

老挝现有3个经济特区,于2003年在沙湾拿吉省建立沙湾-色诺经济特区,于2010年在南塔省建立磨丁黄金城及波乔省金三角经济特区。按老挝政府“七五”规划,将于2015年建成10个经济特区,即分别在万象市、甘蒙省、川圹省、华潘省、占巴塞省及沙耶武里省建立经济特区。四、近年来重点行业发展情况

老挝自然资源丰富,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逐步形成了水电、采矿业和旅游业几大支柱性产业。其中尤以水电和采矿业的发展最为显著,我们可以从下表中得到较为直观的认识。图2-4 水电和采矿业及其他产业对GDP增长作出的贡献(%)数据来源:世界银行2010年。

——水电

老挝全国有20多条流程200公里以上的河流,纵贯全境的湄公河流经老挝境内,全长1,877公里。水电资源丰富,可开发潜力较大。经电力勘察设计部门勘查,老挝境内水电资源理论蕴藏总量约为3,000万千瓦,技术可开发总量为2,347万千瓦,其中湄公河干流1,225万千瓦(国际界河按1/2分摊水资源),约占全国技术可开发量的52.2%,湄公河支流及其他支流1,122万千瓦,约占全国技术可开发量的47.3%。老挝政府高度重视本国水电资源开发和利用,提出要将老挝建成“中南半岛蓄电池”的目标,为实现摆脱国家贫困和逐步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提供战略依托。

据统计,2009年度,老挝国内发电总量仅为33.9亿度,从邻国进口8.2亿度,其中中国2,158万度,泰国7.72亿度,越南2,539万度;老挝出口电量2.3亿度,创汇835万美元(3.6美分/度)。随着新建成电站陆续投入使用,老挝政府预计未来5年的电力税收总额将达8.8亿美元,年均约1.75亿美元,占年度财政收入约15%,占GDP约3%。(经商处)在今后10~20年间,水电资源开发仍将是老挝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

——采矿业

采矿业的发展是老挝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矿产品出口创汇以外,还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原料和材料,如农机工业、建材工业、机械工业及其他制造业和加工业。因此,老挝政府已将采矿业列为重点发展行业。

老挝矿产资源丰富,种类较多,目前已发现的有金、银、铜、铁、锡、铝、铅、锌、锰、煤炭、钾盐和金刚石等,但多数矿藏资源还未进行开发,其矿源、储量、品位、具体分布和开发价值也尚未进行全面勘察。“五五”计划(2001—2005年)期间,老挝政府已开始重视矿藏勘测和开发,到2005年,已吸收了22家外国公司和37家老挝公司的参与,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查清了老挝的主要矿源及其分布。“六五”计划(2006—2010年)期间,老挝政府继续加大对矿藏勘测和开发的投入,并制定了23项具体的矿藏勘测规划项目。截至目前,老挝共颁发了269个探矿和采矿权,80%以上正在进行普查和勘探。根据已知的勘查情况,目前分布在老挝中部和南部的钾盐矿、铝土矿资源储量较大,资源优势明显。据统计,老挝大约有金矿石储量1,700万吨、铅锌矿石80万吨和可用于提炼290万吨铜的1.82亿吨矿石。此外还有锡矿石160万吨、铝土矿1.25亿吨、铁矿石1,400万吨、石膏1.28亿吨、钾盐矿石3.9亿吨和煤矿石储量3.74亿吨。

随着老挝政府实行对外开放和吸引外国投资政策的力度不断加大,老挝矿产开发产值占GDP比重越来越大,2000年度矿产产值占GDP的比重仅为0.5%,2006年上升为5.5%,2010年预计可达10%,“六五”期间矿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9.91%。矿产品出口在老挝出口总额中位居第一。老挝能源矿产部预计2009—2010年度矿产品出口将达9亿多美元。据分析人士指出,矿业可能成为老挝未来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领域。

——旅游业

老挝拥有绚丽多姿的自然景观和数目众多的历史文物古迹。目前,古都琅勃拉邦和占巴塞瓦普寺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蕴含千年不解之谜的川圹石缸平原,民俗气息浓郁的古都琅勃拉邦,洋溢法式风情的巴色,传奇的婆罗门教神庙瓦普石庙,加上风景绮丽的湄公河自然景观,淳朴温和热情好客的老挝人民,这一切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前往老挝旅游。

同时,区域组织又为老挝的旅游业发展创造了条件。东盟和湄公河次区域组织都很重视区域内国家的旅游业发展,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据统计,东盟各国每年接待的游客量约为6,500万人次,其中40%为东盟区域内游客,20%来自中国、日本和韩国,10%来自欧美国家。旅游业已成为东盟国家重要经济支柱产业之一。2011年1月于柬埔寨金边召开的东盟旅游部长会议上,东盟10国旅游部长签署了《2011年至2015年东盟旅游发展战略计划》,主要内容有:加强东盟旅游宣传和东盟旅游产品建设、培养旅游人才、实现航空自由、维护旅游安全、到2015年实现东盟区域内各国公民免签证、对其他国家游客实行东盟单一签证等措施,同时大力发展文化和生态旅游,旨在将东盟地区建设成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老挝政府也积极采取措施,为发展旅游业提供更多便利。老挝政府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增设通关口岸、延长签证停留期、免除部分国家签证以及提供外国投资优惠政策等。截至2010年,老挝政府共设立21个国际通关口岸,其中16个口岸可以办理落地签证;签证停留期为30天,可延长30天;免除东盟国家及部分国家的签证;外国投资者可以独资经营大型酒店、餐馆,还可以与老挝企业和个人合资开办旅游公司,外方持股比例最低30%,最高70%。

近年来,老挝旅游业发展迅速,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增加国民收入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据统计,自2000年以来的近十年时间,来老挝旅游的外国人数年均增长20%,2000年来老挝旅游的外国人数仅70万人次,2008年达170万人次。2010年老挝共吸引250万名外国游客到老挝观光旅游,比上年增长24.5%,旅游收入达3.6亿美元,成为继水电、矿产之后的第三支柱产业。五、外贸情况

作为一个农业国家,老挝国内所需的各种商品基本依赖进口。主要进口商品有各种车辆、机械、汽油、建材、医药、日用品及家用电器等;主要出口商品有水电、有色金属、农林产品和手工产品等,近年来资源能源型产品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主要部分。大宗出口商品主要是电力和矿产。

2009—2010财年,进出口贸易额34.6亿美元,增长57.99%。其中,出口17.89亿美元,增长59.1%,超计划71.3%;进口16.71亿美元,增长56.77%,超计划44.47%。进出口基本保持平衡。出口额的增长主要源自矿产和电力的出口。大型水电站项目的建成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出口额,如南吞2号水电站。其他非资源类(农业、纺织品、木材制品)出口也有一定的增加。由于欧洲和美国市场采购数额增加,纺织品出口恢复。旅游业创汇增长较快,游客主要来自本地区内部,尤其是泰国、中国、越南、日本和各亚洲国家。西方游客数量也有所增加,但增幅较小。进口额增加主要源于国内购买力和进口商品价格两方面的原因。为满足出口增加的需求和大型建筑项目的需求以及基于进口商品价格的回升,非资源产业的资金商品和原材料进口增加。资源产业的进口有所减缓,主要因为一些大型建筑项目顺利完工。但预计随着新项目的立项和开工,2011年资源部门的进口将恢复。由于需求量的增加和商品价格上升,消费品进口额增加。

以下是世界银行对近几年老挝进出口情况的总结以及对未来几年进出口情况的预测:图2-5 2007—2012年进出口情况(单位:百万美元)资料来源:世界银行2010年。图2-6 2007—2012年各行业出口情况(单位:百万美元)资料来源:世界银行2010年。图2-7 2007—2012年主要商品种类进口情况(单位:百万美元)资料来源:世界银行2010年。第三节 中老两国经贸情况

在“长期稳定、睦邻友好、彼此信赖、全面合作”方针的指引下,中老两国经贸合作发展顺利,合作水平不断提高。中老双边贸易额保持快速增长。中资企业对老投资方兴未艾,中国跃居为老挝外来投资第一位。两国一些重大经贸合作项目进展顺利,双方就一批大型水电、矿产项目达成合作意向。中老两国经贸关系正朝着不断扩大和深化的方向发展。(一)双边贸易

21世纪以来中老贸易保持稳步增长,2006年,中老双边贸易额达2.18亿美元,同比增长69.38%。2007年,中老双边贸易额为2.49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218.4%。其中,中国对老挝出口1.64亿美元,进口0.85亿美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162.4%和653.8%。2008年,中老双边贸易额4.2亿美元,同比增长57.5%,其中中方出口2.7亿美元,同比增长50.7%,进口1.5亿美元,同比增长71.5%,中国对老贸易顺差1.2亿美元;2009年,中老双边贸易额为7.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4.9%,其中中方出口3.77亿美元,同比增长40.5%,进口3.67亿美元,同比增长173.6%,两国贸易额基本持平;2010年双边贸易额为10.55亿美元,同比增长40.3%,其中中方出口4.84亿美元,进口5.71亿美元,分别增长28.2%和52.5%。

通过以上数据可见中老两国贸易额增速较快,但却存在结构单一的问题。中国对老挝出口增量主要以投资和援助项下的物资设备如钢材、工程机械带动,产品比较单一,高科技产品偏少。一般贸易商品仍然局限于摩托车、家电、农机、服装、建材和日用百货等,总量约占老挝全国市场份额的20%;中国从老挝进口增量主要以矿产品为主,一般贸易商品仍以木制品和木薯、玉米、甘蔗、大豆等农产品为主。2010年中国对老主要出口商品为服装及服装加工所需品、汽车、摩托车、钢材、床垫及箱包等;中国从老挝进口主要商品为铜砂及其金矿、未锻造的铜及铜材、原木、农产品、锯材和粮食。从贸易结构上看,中国建材、成套设备、服装和日用百货、家电、电力、车辆及其零配件、计算机及网络产品等对老挝出口潜力较大。而矿产品、木材、家具、农产品及手工业制品等自老挝进口潜力较大。

此外,中国还致力于改善中老两国贸易长期存在的不平衡问题。一、双方利用“早期收获”计划实现相互降税。根据早期收获计划的规定,2004年1月1日起,中方对从老挝等国进口的500余种农产品(主要是《税则》第一章至第八章的农产品)和少部分工业品给予特别关税优惠安排,到2006年,这些产品的关税全部降为0;二、零关税待遇。2004年1月1日起,中方对老挝239个产品对华出口提供特惠关税待遇,对其中202个税号的产品提供了零关税待遇。2005年,中方对老挝扩大特惠关税待遇的产品范围,新增91个产品,并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实施。截至2010年,中方已对老方共计330个产品分两批实行单方面零关税待遇;三、帮助老挝企业开展贸促活动。从2004年起,中方一直为老挝企业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提供免费展位,并积极邀请老挝商人参加昆交会、广交会等各种展会,帮助老挝商人向中国推介老挝的特色商品,以此提高老挝企业的知名度,扩大对华出口额;四、通过中国—东盟自贸区加速两国贸易投资发展。中国—东盟自贸区于2010年1月1日如期建成,这个拥有19亿人口、国内生产总值接近6万亿美元、贸易总额达4.5万亿美元、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促进了中国与包括老挝在内的各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投资加速增长。上述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老两国贸易不平衡问题。(二)相互投资

中老两国相互投资方兴未艾,投资金额不断攀升,投资领域逐年拓宽。中国公司于1990年开始赴老投资办厂,投资领域涉及水电、矿产开发、服务贸易、建材、种植养殖、药品生产等。据2010年7月老挝《万象时报》的报道,中国已首次取代泰国成为对老最大投资国。中方统计,截至2010年底,中国企业累计在老挝直接投资额为8.1亿美元。其中,2010年新增直接投资2.8亿美元。老挝累计对华实际投资额3,761万美元。其中,2010年新增直接投资945万美元。中国在老投资领域包括矿产、能源、农业、手工业等,其中矿产投资项目80个,约占总量的27.5%;水电站项目共18个,总装机容量达540万千瓦,占总数的21.5%。老挝政府目前已经批准的内湄公河5座水电站中的3座已交由中方企业开发。据老挝媒体报道,中国五矿集团旗下MMG公司投资的色奔铜金矿项目在2003—2009年间为老挝GDP贡献约8%,提高人均收入约1%,累计向老挝政府上缴税费4.3亿美元,其中2009年上缴10%红利,金额1,640万美元。(三)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

中老两国企业在承包工程领域的合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据中方统计,截至2009年底,中国企业与老方完成承包工程营业额20.7亿美元,其中2009年完成营业额4.2亿美元。截至2010年,中国企业在老挝累计签订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额45.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6.4亿美元。其中,2010年签订合同额8.4亿美元,完成营业额5.7亿美元。双方合作的主要项目有:

1. 中国企业积极参与老挝水电资源开发,已有14家专业企业进入老挝参与水电站投资和工程承包,以及输变电的工程承包项目。据统计,截至2010年9月,中资企业与老挝政府签署开发MOU及投资开发的水电项目共19个,总装机约535万千瓦(约占可开发总量的22.8%)。主要的水电站项目如下:

——南梦3号水电站项目: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实施。项目位于万象以北约60公里处NAM GNONG河上,总装机容量4万千瓦,合同金额6,300万美元,其中80%使用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的出口卖方信贷。项目于2002年1月开工,2005年1月竣工交付老方。

——南梦3号水电站输变电工程: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实施,项目总金额为2,772万美元,资金来源20%为业主自有资金,80%为中国进出口银行卖方信贷(宽限期为3年,还贷期12年)。工程按照老挝万象地区未来25年的电力发展规划设计,包括三个新建变电站、三个变电站改造、一条20.6公里115KV输电线路及一条18公里的22KV输电线路。合同工期为3年,维护期为1年。2003年6月签约,项目竣工于2006年7月,项目已于合同工期内按时完工交付老方。该项目是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继老挝南累克及老挝南梦3号水电站项目之后在老挝执行的第三个项目。

——赛德2号水电站项目:该项目位于老挝南部赛德河上,在已建成的赛德1号水电站的上游,总装机容量为7.6万千瓦,总投资1.35亿美元。老挝业主为老挝国家电力公司。中国北方工业公司与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联合体于2004年3月与其签约。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出口卖方信贷,借款人为中国北方工业公司。该项目已于2005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

——南立河1-2号水电站项目: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以BOT方式投资,投资金额1.5亿美元,于2010年8月份正式发电,总装机容量10万千瓦,输出线路电压115千伏,发电量为7,200度/月,平均超出设计30%。

——南俄5号水电站项目:中水电建设集团以BOT方式投资,装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