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比较研究——以四川省为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9 09:43:45

点击下载

作者:舒永久

出版社:西南财大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比较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比较研究——以四川省为例试读:

内容简介

本书按照研究现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写作。作者在进行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理清了加强四川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的理论基础,重点是运用比较研究方法,通过不同对象比较、时间纵向比较、地域横向比较等方式,向大家展现了四川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的基本状况,概括和总结了四川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的成果和经验,深入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不足)及原因,并探讨了解决的思路和具体举措。序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不断涌现和壮大,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不断扩大,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安置城乡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建设(简称 “党建”),是我们执政党的存在方式之一,也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重点。积极探索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新机制,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发挥党员的模范先锋带头作用,不仅能够增强该组织内部活力与繁荣,而且能不断扩大党在新时期执政的群众基础和阶级基础,巩固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

有鉴于此,笔者很早就酝酿写一篇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的文章,但即使接受了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委托的相关项目,也未能如愿,主要是面临几点难题:一是写作的具有创新性的视角和主题迟迟没能确定,因为党建的内容本身就极为丰富,自己又不愿意走单纯文献研究的老路,也不愿受已有研究成果及体例的桎梏;二是相关文献资料既非常丰富又非常零碎,宣传报道性质的文章远多于学术研究文章,而且由于党建的特殊性,第一手的数据资料非常难以收集;三是研究的经费匮乏,实地调研只能自费或者依托其他项目进行,开展面受到限制。

通过几年的积累,笔者收集了较为丰富的文献资料,并实地考察了四川省一些市、县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获得了部分第一手资料,终于找到了写作的主要方法和突破口,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状况比较研究——以四川省为例。加之学院于2013年立项资助本项目,基本解决了研究经费问题,极大地推进了研究的进程。

本项目研究主要呈现出几个特点:

在写作体系方面,以问题为导向。突破以往按照党建内容的基本套路,不是按照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来写作,而是按照研究现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写作。

在写作方法方面,以文献研究方法为基础,重点是运用比较研究方法。一是不同对象比较,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与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的比较;二是时间纵向比较,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的历史发展比较;三是地域横向比较,即通过四川省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平原地区与丘陵地区、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的比较,突出党建的地区特色,概括党建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解决的思路和具体对策措施等。

在写作内涵和范围上,体现现实性。写作限定在四川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上,因为我们身处四川,对这一区域更加熟悉,更容易接近,更容易获得相关数据资料。

全书总计七章。舒永久教授负责撰写第一、二、三、七章,何宇讲师负责撰写第四、五、六章,并由舒永久教授统稿、整理和审定。写作期间,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赵浚淋、秦雍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李宗枝同学等负责收集和整理资料,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表示感谢。在课题调研过程中,四川省委组织部、雅安市委组织部、成都市委组织部、乐山市委组织部、资阳市委组织部、内江市委组织部、凉山州委组织部、成都市郫县县委组织部、阿坝州金川县委组织部和县直工委等单位以及调研所到区县、乡村的负责人对我们给予了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在此对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写作过程中,笔者参考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方面的诸多著作和论文,在此一并对原著述作者表示由衷的感谢。

本书尚嫌浅陋,有待深入探索。因此,如能蒙当今地方政府决策者和企业党建工作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者翻阅并有所启迪、有所裨益、有所共鸣,则知足矣。鉴于收集的资料数据时间跨度大和来源不同,可能出现数据上的偏误以及理解上的偏差,甚或因笔者水平限制之故,文中存在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读者和专家、学者不吝赐教,给予斧正。舒永久2014年初春于雨城雅安(说明:书中“党建”即指党的组织建设和工作开展,“非公”即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第一章导论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中国共产党基于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我国所有制结构经历了由新民主主义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到社会主义单一公有制的历史性转变。1953—1957年,随着我国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的不断加速,“一大二公”的所有制结构初步形成。此后,随着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左”的指导思想的不断加剧和对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的日益夸大,全国上下更是把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看成社会主义的异己物和不稳定因素,超越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及其发展的客观要求,盲目追求“一大二公三纯”的所有制形式。一方面,片面强调全民所有制的优越性;另一方面,完全排斥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在这种社会历史条件下,非公有制经济没有存在的空间,也就谈不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的问题。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进程明显加快,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不断涌现,其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不断扩大,成为吸纳就业的新渠道和重要领域,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成为我国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出现的一个全新课题。30多年的建设实践开拓,急需我们在理论上对这一课题进行全面的总结与提升,以更好地指导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工程。在深入研究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本书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意义,在整体上先理清基本概念,把握住方向、做好定位,同时也有助于理解本书的特色。一、研究的对象

任何一门学科或研究课题都有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不同特点。本书选题为“改革深化时期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比较研究——以四川省为例”。很明显,它的研究对象概括地讲是四川省非公党建问题。但是,这依然未能完全明确,主要是本书涉及的概念具有特殊历史背景和内容。“非公有制经济”这一问题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关于经济类型划分的暂行规定》,我国的经济类型被分为八种: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在公司法中,按照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企业类型主要有:国有独资、国有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又分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等。而依据所有制的划分可知,我国的非公有制企业属于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与公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融合的组成部分,对推动国民经济稳步增长、创造就业岗位、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按照经济类型标准,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而按照资本组织形式,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包括非国有资本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又分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等。相对而言,资本组织形式的标准更加具体而具有操作性。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确定,本书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四川省的非公有制经济控制的企业法人单位,即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合伙企业、独资企业等非国有企业的党建问题。二、研究的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本书研究的根本方法。它要求辩证地客观地认识与分析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现象,从四川省的历史背景条件出发考察,指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发展与党建工作的矛盾之处,揭示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开展党建的必要性和规律性。具体而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包括以下基本方法:①理论联系实际。即本书研究要紧密联系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实情与政治发展方向,尤其是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做到深入分析、切实把握、有力论证和有效做出具有建设性的结论。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研究任何组织的党建工作,都必须充分注意到它们所具有的特殊性,联系它们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特有性质进行,分析和理解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与党建的关系。

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根本方法的指导下,本书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采用比较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研法等。(1)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方法强调,通过对非公党建多视角、多维度的对比研究,最终在内容上创新,找出有价值的问题点和实践的未来指向。具体而言,主要包括:①时间纵向上,将四川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情况进行历史比较;②地域横向上,将四川省与全国具有可比性的省份或区域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的情况进行比较;将四川省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平原地区与丘陵地区、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的情况进行比较等。只有比较才能更充分地凸显问题,也只有比较研究才能使研究更加深入、全面。(2)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通过对大量资料的收集分析等,对某一课题进行全面的认识或理论铺垫,形成研究成果的理论部分。文献研究强调对已有资料内容的整理挖掘,了解各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的总体状况。尤其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有过大量精辟而深刻的论述,为本书的研究提供了大量宝贵的理论支撑。(3)实地调研法。实地研究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是一种既古老又新颖的方法,实质上是一种参与式的观察法。在数据收集方面,本书结合非结构性调查、抽样调查等社会学研究方法,深入雅安市、成都市、乐山市、内江市、资阳市、眉山市、凉山州、阿坝州等地的部分区县或乡镇,开展实地访谈和调研活动,使研究建立在现实数据之上,凸显了研究的科学性。三、研究的意义

在全面深化改革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状况进行研究,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的作用、经验、问题与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既符合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又有助于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理论意义

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工作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要求具备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都应建立党组织,都要在企业职工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因此,研究这一问题很有前景,意义也很重大。加强四川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建设,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坚强的政治保障、组织保障。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能不能有效开展活动,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生命力所在。十七大党章明确规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十七大党章的这一规定,是对多年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经验的科学总结,解决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如何定位、承担什么样的职责任务、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基本依据和根本指针。

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的研究,有利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具体内容。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出现的新经济形式。要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是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们没有遇到过的人类历史新课题,也是我国老一辈革命家从未面对过的民族发展新问题。对这一历史问题的探索,必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上的重头戏。非公党建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化、革命化和大众化的历史必然逻辑,实践性的理论品质也要求马克思主义在任何时期都要跟上时代步伐,走在实践的最前面,以更好地指导实践。对非公党建的研究进一步凸显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反作用原理,在理论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内容,在新时期继续检验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的研究,有利于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理论内容。我国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政党所代表的生产力性质和利益属性是政党存在的根据,是决定政党的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属性,政党的价值取向和功能属性则是制约和影响政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这两个方面的因素最终都必须通过政党所代表的生产力性质才能实现。因此,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宗旨的中国共产党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建,吸收、培养其中的先进分子,完善自身结构,才能不断扩大党在新时期执政的群众基础和阶级基础,进一步扩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群众基础。(二)实践意义

加强四川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从本质上讲是促进四川省生产力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实现四川省全面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党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广大员工联系、交流的桥梁,有利于巩固党在新形势下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为社会共识的当下,研究四川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现状,总结四川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探索建设的可行性途径,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的研究,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利于在实际工作中指导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依据法律和党章设立党组织,按照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的要求,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以及组织自身的生动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党的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保证党的政治领导的实现。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是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加强党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广大劳动职工群众联系的重要渠道,也是巩固党在新形势下执政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的需要,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

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的研究,有利于增强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有利于对企业主进行“团结、帮助、引导、教育”,确保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发展的正确方向;可以有效地发挥党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广大职工群众团结起来,形成合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我国是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世界第一大发展中国家,各方面的工作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难题,每个问题都牵涉到多方面因素。发展依然是我国当前的头等大事,而在当今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我国急需东、中、西三地区和谐并进,互为补充,共同发展。四川省在改革开放中也已取得重大发展,2013年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GDP总量达到26260.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2年增长10%,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425.61亿元,同比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3579.03亿元,同比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为9256.13亿元,同比增长9.9%。

客观来讲,四川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依然还有诸多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为发展中国家的特点决定了国家政权在实际社会建设中扮演着主导作用,我国也不例外。四川省的省情决定了要充分发挥出当地的后发优势,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必须提升建设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创新发展的观念、科学发展的观念、超越发展的观念。这就必须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和践行科学发展观以及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进一步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加快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

本书的研究就是要立足四川省省情,在比较中细致分析当前四川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情况和问题,为各地区具体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找到突破口和路径,加快党组织的有效建设,最终为四川省的快速、持续和健康发展做出贡献,为实现四川省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做出贡献,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做出贡献。第二章加强四川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的理论基础现代政治是政党政治。自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现代型政党形成开始,现代社会性力量想参与、主导政权都以成立政党或政党性组织团体为主要路径。随后,以夺取政权为中心的政党在各国相继成立,党建的问题成为各国政党必须关注的问题。依据一个政党生存的基础条件,党建工作可细分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先进的无产阶级分子,是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和指导而成立的现代型政党,传承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的建设都会面临不同的任务与时代课题。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下,非公有制经济控制的企业法人单位党建问题也就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大主题。因此,下面我们着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党建思想进行一个历史性认识,侧重梳理出对非公有经济组织党建具有指导意义的部分,以便更好地为非公有制经济控制的企业法人单位领域的党建提供可行的理论性指导。第一节经典作家的党建思想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党建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就是论证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新社会的创建者的世界历史作用。马克思以阶级分析的方法,着眼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提出了人类社会由简单向复杂、由低级向高级,依次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的发展规律,看到了现实社会的命运与前途,并找到了实现未来的社会力量即工人阶级。而工人阶级在全体被压迫者反对剥削者的革命斗争中的领导地位,决定了必须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党是工人阶级在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和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斗争中的主要武器。为此,马克思用辩证历史唯物主义批判了资产阶级的历史唯心主义,在《资本论》中严密细致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真实面孔,用科学共产主义指明了资本主义未来发展的前景,特别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受共产主义者同盟(1847—1852年)委托,共同为共产主义运动撰写了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这一切工作为党的建设奠定了根本性基础。“阶级”这一概念更多地属于政治、意识形态范畴,“阶层”则更多地属于经济、社会学范畴。在同一阶级中有不同的阶层,不同阶层中的个人都可以为了同一个阶级理想而奋斗。因此,看一个人属于哪个阶级,不取决于他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而主要看他的信仰和行动中的理想代表了哪个阶级的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的应有内容。这为当前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解决了“理不直、气不壮”的根本理论问题,即:在追求经济效益、生产效率和个体发展的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党建是可行的,企业发展与党建事业并不存在根本性矛盾,不仅企业员工可以成为党员,企业主也是可以成为党员的。

在思想建设上,马克思、恩格斯强调要保持党的纯洁性,“如果其他阶级中的这种人参加无产阶级运动,那么首先就要要求他们不要把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等等的偏见的任何残余带进来,而要无条件地掌握无产阶级世界观”。

另外,在党组织建设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提出了很多宝贵思想。首先,他们认为,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进的有组织的队伍,它的全部生活和活动是以科学共产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工人阶级革命政党必须有严格的组织和纪律,它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是紧密统一的。马克思强调说:“我们现在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其次,始终不渝地遵守民主集中制原则是保证无产阶级政党具有战斗力和实现自己领导作用的决定性条件。恩格斯在1885年分析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工作经验时写道,“同盟的组织是完全民主的,它的各委员会由选举产生并随时可以罢免。仅这一点就已堵塞了任何企图和尝试在同盟里建立独裁权力的密谋的道路”。最后,基于共产党的“解放全人类”的目的,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并论证了党建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的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议。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只有全世界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最终步入共产主义社会,这当然也包括非公有制经济控制的企业法人单位中的有觉悟的无产阶级分子。二、列宁的党建思想

基于第二国际(1889—1914年)后期出现的问题,以及帝国(资本)主义新的时代特征,列宁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立了新型的政党——布尔什维克党,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列宁在俄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其党建思想也有所不同,主要可分为:十月革命前、十月革命胜利后的执政党建设时期、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逝世前夕及其遗嘱。非公有制组织党建问题,列宁并未遇到过,但就相似的历史时代背景来看,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的执政党建设时期的一些党建思想还是对我国当前的非公有制组织党建有很大的启发意义。主要包括:

一是执政党要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列宁认为,工人阶级在夺取政权后,要不失时机地把党的首要任务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方面的需要。二是执政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列宁认为,坚持党的领导,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是由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也是俄国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三是执政党必须要求共产党员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业务管理知识。四是执政党要善于纯洁自己的队伍。因为革命成功后,“执政党的引诱力”使一些非无产者加入了党的队伍,党内明显地暴露出一种工团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倾向。为此,俄共(布)在1919年和1921年开展了两次清党工作。五是执政党要努力锻炼出一个好的作风。列宁认为,党处于执政地位,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容易使共产党人骄傲自大,被胜利冲昏头脑,尤其是夺取政权后,官僚主义在苏维埃国家机关中逐渐地产生和蔓延开来,党内有的人脱离了人民群众,这更需要端正党风,自觉地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第二节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党建思想一、毛泽东思想中的非公党建思想

中国共产党是在列宁领导的第三国际帮助下,以俄国共产党为榜样建立起来的,党一成立就是一个新型的革命的战斗性无产阶级政党,同时也带来了“中国化共产党”建设的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初期建设过程中,经过艰苦探索和巨大牺牲,总结出适合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党建思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建学说进行了继承与发展。

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面对的时代问题中依然没有非公有制组织党建问题,不过,在非工人阶级团体中发展党员和党组织方面,我们党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

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成立伊始,就面临着在无产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建设一个具有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问题。毛泽东提出了要使党成为“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成为团结统一、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工人阶级先锋队这一“伟大的工程”。在实践中,我们党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党建思想。

思想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灵魂。毛泽东一贯主张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在《古田会议决议》中,他强调着重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党,同时也注意从组织上进行建设。不断用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是思想建设的基本内容。毛泽东本人也不懈地努力争取时间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用中国人习惯的概念和逻辑进行宣讲,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中国化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党的建设与党的政治路线是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辩证关系。党的革命历史经验表明:党的政治路线正确,党就巩固、发展,革命事业就胜利;党的政治路线错了,党就要倒退,革命事业就要遭受挫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的不同时期,实事求是,做出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使中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艰难任务。

组织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基础和保证,是实现领导的重要途径。革命时期,我们党把民主集中制提到了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建设的基本规律的高度,科学地说明了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关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中的民主集中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而要求得团结统一、保证党的先进性,就得进行正确的党内斗争。遵义会议后共产党批评了以张国焘为首的部分党员以前在党内实行的宗派主义、分裂主义。毛泽东强调正确分析党内斗争性质,党内经常发生的矛盾和斗争,一般都是同志间在为共同目标而奋斗的过程中产生的思想认识上的分歧和矛盾,而不是根本的利害冲突,并以此提出了进行党内斗争的正确方针,即“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

作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的重要条件。把党的作风问题提到党的世界观和党性的高度加以分析和解决,是毛泽东建党学说的一个显著特点。在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风、紧密联系群众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他把优良作风视为我们党区别于其他党的显著标志。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基于中国共产党角色地位的改变,告诫全党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创造了一种解决党内矛盾、端正党的作风、教育全党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有效形式——整风运动。从此,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时期,根据实际需要,在党内都采用整风的方法,解决思想问题,实事求是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达到改造思想、整顿作风、改进工作、加强团结的目的。二、邓小平理论中的非公党建思想

在经过对新中国30年的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总结后,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基础上,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果断转变党在新时期的中心任务,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战略路线。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实行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控制的企业法人单位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新的经济组织领域建设党组织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党必须面对的问题。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重点要解决的是党的制度建设和党内民主建设问题,对非公有制组织党建没有太多直接涉及。不过,他的相关党建思想对非公有制组织党建也有启发意义。

邓小平同志从我们党干部队伍的现状和新时期对领导班子的要求,提出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必须遵循“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的“四化”方针。这一方针,体现了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德才兼备、又红又专”原则,又为新时期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提出了具体标准,增添了时代内容。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他反复强调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要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大力提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大胆提拔那些既有领导能力又有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进入各级领导班子。他在实践上进一步具体落实干部“四化”方针,提出了领导班子建设的指导原则,强调要选那些人民公认的既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又有政绩的人进入各级领导班子。这一指导原则创造性地把人民公认、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有政绩三者融为一体,从而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有机统一,为新时期干部队伍的建设制定了一条新的正确的路线。这些思想都对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发展党员与建设党组织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非公党建的开拓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是党的建设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在革命与战争年代,党的建设任务是把党建设成为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推翻反动阶级统治的战斗队伍。而在取得政权以后,则是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核心力量。在新时期,党面临着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提高拒腐防变、抵御风险能力的两大历史考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行了新的探索与部署。党的十四大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党所处的环境和肩负的任务有了很大变化,“我们一定要结合新的实际,遵循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努力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使我们这个久经考验的马克思主义的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我们建设党,根本上就是要把党建设成为能够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党。这是对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建设经验的总结,“三个代表”成为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江泽民同志指出:“推进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都应贯穿‘三个代表’的要求。”他把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建设和邓小平同志的制度建设统一于新时期的经济建设之中,开创了中国共产党建设的新境界。

江泽民指出,开展基层党建工作,“要切实有效地覆盖社会和市场发展的广泛领域”。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党建工作是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内容,是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而出现的全新的基层党建领域。长期以来,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党的建设普遍存在着党员分布散、组织覆盖率低、作用发挥难的问题,党建工作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较之于传统的以农村、集体企业和机关为工作重心的党建的热点领域,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处于基层党建工作的边缘地带。

在改革开放的行进之路上,江泽民同志对非公有制组织党建问题给予了特殊的重视与思考。江泽民认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基础,是党的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我们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联系群众,纪律严明,富有战斗力的坚强堡垒”。“要防止出现‘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现象。当务之急,最重要的是必须从根本上扭转一些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的状况”。“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江苏、浙江、上海党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要求全党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国社会已经和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加强党对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领导,切实把这些领域的群众团结和组织在党的周围”,明确指示“要抓紧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建设工作”。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是我们党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党同在非公有制企业劳动的广大职工群众的联系,巩固党在新形势下执政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的需要”。

江泽民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际,从两方面突破了长期以来制约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发展的理论桎梏:一是对六大新社会阶层正确定性,从政治上肯定了新社会阶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地位,为党建工作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奠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的工作基础;二是调整党员发展标准,鼓励从新社会阶层中吸纳优秀分子入党,解决了新社会阶层特别是民营企业主入党问题,保障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发展工作的开展。“他们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在一起,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以依靠和团结的对象。

在实际的工作方法方面,江泽民也提出了诸多方面的有启发性意义的指导思想。

江泽民指出:“现在的私营企业主,是在我们党的改革政策和带头致富号召下发展起来的,许多人本来就是劳动者。党组织要按照政策积极做好团结、教育、引导他们的工作,把他们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使他们支持在企业中建立党组织,拥护党的各项政策,依法经营企业,关心和保障职工权益,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企业主,要坚持团结、帮助、引导、教育的方针,既要鼓励支持,又要帮助教育,以利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具体说来,“要引导他们把自身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把个人富裕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结合起来,把遵循市场法则与发扬社会主义道德结合起来”。

江泽民认为在新社会阶层的政治评价体系中,“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成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江泽民进一步指出,阶层来源或者说成分问题并不是发展党员的主要标准,关键在于“能否自觉地为实现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是否符合党员条件”,认为“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的党员是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同时也应该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并通过党这个大熔炉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从而不断增强我们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工作职责主要是“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领导工会和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重点做到实事求是,因企制宜,灵活多样,讲求实效。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关键是要建立和健全保证基层组织健康发展的制度和机制”,特别是创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中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党员教育管理与服务机制、保障机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非公有制组织党建奠定了直接的思想基础,使得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发展党员和党组织成为可能,只要是优秀的中国公民和劳动者,都可成为党员发展对象。四、科学发展观对非公党建思想的全面展开

步入21世纪,中国的发展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中国已成为WTO成员,在经济全球化、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各种矛盾和问题更加尖锐,这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继续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党中央各届领导集体根据时代发展的具体情况,不断丰富和发展着党的建设思想。

胡锦涛同志系统地阐述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理论;第一次提出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党建命题,开创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把反腐倡廉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开始把反腐倡廉建设提升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开始形成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七大建设协调推进的党建总体布局,并在这个总体布局中,将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同时明确指出其他各大建设的重点,从而完整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方面,做出了很多细节上的创新。

在非公有制组织党建问题上,胡锦涛同志在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艰苦的探索。首先是对非公有制组织党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强调。

建立严密的组织体系,做到社会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是中国共产党的优势和特点。无论社会组织怎样分化,社会流动怎样加快,党的组织体系不能散,必须依据变化了的社会结构,探索组织资源新的生长空间和新架构,形成新的网络。2004年7月26日至29日,胡锦涛就加强党的建设等问题在上海深入调研时进一步强调:“要着眼于巩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特别是要抓好社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切实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

其次是对非公有制经济控制的企业法人单位中党组织地位问题给予了界定,为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

基于对非公有制企业运作模式、治理结构和资产关系的特殊性考虑,1998年12月11日,胡锦涛在全国各省、区、市党委组织部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各类新经济组织迅速发展,党在这些企业中的工作亟须在探索中加强。外商独资或控股企业中的党组织,应在中方员工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私营企业中的党组织,应在职工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再次是确立了非公有制组织党建的基本方针。

一方面,坚持党的组织活动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相统一,这是我们党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党组织要寓党建工作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之中,不能脱离生产经营活动就党建抓党建,更不能单纯地为搞党的活动而打乱生产经营活动。党组织应利用自身的各种资源优势,为企业服务,使企业主切实感受到党建工作带给企业的好处,从而更加自觉地接受并支持企业的党建工作。

另一方面,要把非公有制组织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2001年7月,胡锦涛在浙江温州召开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随着新经济组织党的建设的发展,我们要逐步使经济组织中的党建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这一讲话强调了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制定法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党建工作法规的制定提供了最直接的支持。随之,党的十六大通过的党章首次就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作了明确界定,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有了根本的法规依据,各项工作开始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2006年1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的新《公司法》第十九条规定:“在公司中,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设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公司应为党的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首次把公司制企业支持党建工作的要求,明确写入法律条文。这一规定,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走上了法治化的轨道。

最后是对非公有制组织党建的具体方法进行了探索。

1998年12月11日,胡锦涛在全国各省、区、市党委组织部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又提出:“这些企业(新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都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教育、管理好党员,围绕生产经营开展党的活动。”

2001年12月,胡锦涛在浙江考察时指出:“要加快党组织组建工作的步伐,凡具备条件和创造条件可以建立党组织的,都要抓紧建立。目前尚不具备独立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可采取联合、上挂、区域统筹等多种形式组建党支部。总之,要采取有效措施,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尽可能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增强影响力。”2006年7月,胡锦涛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要坚持充分尊重、广泛联系、加强团结、热情帮助、积极引导的方针。”

总之,要在新形势下正确理解、把握和贯彻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对非公有制企业主的工作方针,最根本的就是应把广大非公有制企业主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引导他们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主的作用,使之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五、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建工作的重要主张

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形势的新变化,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思想体系的基础上,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这是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又一次巨大的革命性步伐,必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得到体现。其中,中国共产党作为这一伟大事业的领导者,其自身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注重党自身的建设工作,在科学发展观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思想全面展开的基础上,对党建工作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期的重要性以及党建的各个方面做了强调。他在《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抓好六个方面工作》一文中指出,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一定要按照党的十八大的部署,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突出抓好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点任务,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积极发展党内民主,进一步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进一步搞好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严明党的纪律,加紧建立健全保证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体制机制,抓紧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新时期做好党自身各个方面的工作,是我们取得新成就,实现美好“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2013年6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党之所以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能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紧紧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投身到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来。要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使我们党更好地担负起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第三章加强四川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中国共产党是根据自己的纲领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将全体党员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十六大党章一开始就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性系统工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法宝。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等理论思想指导下,党的建设必须从当前时代、国情、省情出发,不断发展完善。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异军突起,发展迅猛。有关资料显示,2001年年底,我国私营企业达202.85万户,而截至2011年年底,私营企业已达344万户。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和从业人员党员数量的不断增长,绝大多数企业的决策层都有党员,管理层和生产一线中的党员更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组建率日渐提高,功能作用发挥日渐明显。具体体现在:能沟通协调、化解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矛盾,维护各方合法权益;开发企业人力资源,培养人才、集聚人才、推荐人才;领导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地位日益重要,这为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与挑战。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单位(包括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成立的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单位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刘少奇同志曾在党的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党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是依据党所处的内外环境和党的政治任务来决定的,必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如果环境变化,工作条件改变,党提出了新的政治任务,那么,党的组织形式与工作方法,也必须有所改变;否则,旧的组织形式与工作方法,就要阻碍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内容的发展与政治任务的执行。”我们在此以四川省为例,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进行探讨。第一节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一、市场竞争加剧,非公有制经济需要党强有力的领导和服务

改革开放之路,就是中国从政策性地域开放到体制性全面开放的过程。特别是在加入WTO之后,中国参与国际经济贸易规则制定和修改的信心更加坚定。与此同时,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也更加激烈,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要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与执政党保持紧密的联系,增强自身政治优势,使政治的服务与领导功能更好地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理应有党建的必要。如此,可以把政治的“外在”干预与“内在”领导结合起来,促进经济与政治的良性互动,共生共荣。

进入21世纪,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除了经济、社会、科技发展、能源与资源各领域的宏观发展战略外,最终都必须落实到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细胞的企业的发展模式的转变上,以增强竞争力。作为我国生产力先锋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也就必须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看成新的攻坚克难的领地,引导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进行大量而持续有效的党组织建设,深入第一线进行服务引导,最终目的也就是要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二、党建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更有政治优势

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与政治关系的原理,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统帅,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可能脱离政治而存在。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企业经营环境日益复杂化,影响企业经营的因素日趋多样化,特别是非经济因素滋长很快,纯粹的经济手段已经无法应付企业所面临的复杂局面。如市场交易相对方的需求目标不仅仅是经济性的了,大量非经济性主体介入市场活动,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日益加深等。因此,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急需重新认识定位,并提高与政治的合作关系,以求得在政治指导下取得竞争优势。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加强党的领导,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工作,有助于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从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同时,20世纪90年代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得很多企业致力于联盟经济战略。这虽然克服了企业彼此孤立的问题,微观经济系统得以优化,但企业之间的协调工作大量增加,企业联盟的动机也不能单纯地用经济因素说明,企业家更需要政治家的眼光与手段。

就我国国情而言,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现代新出现的代表比较先进生产力的经济形式,当前存在着“多、小、散、杂、变、流”的幼稚状态。“多”是指企业的数量庞大,“小”是指企业的经营规模不大,“散”是指企业的经营方式分散,“杂”是指企业的发展目标和经营内容较乱,“变”是指企业稳定性弱,“流”是指流动性很大。这些表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急需学习有效的发展方式与战略模式。在这一点上,在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已较成熟的党组织有丰富的经验。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进行党建无疑将带来对更多发展战略、方式的选择,使自身发展得更健康、更科学。这也可以说是中国特有的经济与政治的良性互动优势。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有利于我们吸取经验,为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

在现阶段,我国公有制经济处于主体地位,其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历史必然。但历史实践证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并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不符合多元化生产力的客观要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自身无法化解的问题,诸如国企垄断问题、国企利益分配问题,特别是效率与公平的矛盾使改革举步维艰。在这种情况下,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吸取成功的经验,开辟新的发展路径,无疑是很好的尝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发展表明,它拥有较强的市场快速反应、适应的优势。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可为广大党员提供深入了解、系统学习的有利条件,为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第二节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一、中国共产党党性的内在要求

政党就是阶级的组织。政党所代表的生产力性质和利益属性是政党存在的根据,是决定政党的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属性,政党的价值取向和功能属性则是制约和影响政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这两个方面的因素最终都必须通过政党所代表的生产力性质才能实现。因此,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宗旨的中国共产党必须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建,吸收、培养其中的先进分子,完善自身结构,以不断扩大党在新时期执政的群众基础和阶级基础。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代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理论指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支柱。作为中国唯一负责任的执政党,在社会新生力量——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加强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固有的内在任务。所有制本身没有阶级性,哪个阶级成为统治阶级,它就为哪个阶级服务。而要真正得到服务,前提就是要对相应的经济组织进行有力的积极领导。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组成部分,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前提下,它必然要为广大工人阶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做贡献。我党确立了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路线,而所谓“中国特色”就包括党的领导。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进行党建,就是为了更好地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只有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比较完善的党组织,才能确保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美好未来。党组织建设是党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它是党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实现思想建设、政治建设、作风建设的保证与基础。学者张燕敏认为:“非公有制经济是生产力发展的前沿阵地之一,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前列,就必须占领这块阵地,建立党组织。”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内在要求

加强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建工作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党一直就非常重视的时代课题。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