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创新 右手跟进(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9 13:54:43

点击下载

作者:李问渠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左手创新  右手跟进

左手创新 右手跟进试读:

前言

创新与跟进是商业竞争与快速致富的两大核心战略,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近年来,有关“自主知识产权”、“山寨”、“抄袭”等关键词已经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有关创新与跟进的争论在社会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市场上有关创新、跟进(模仿)的图书很多,但是将两者统一起来,有所创见的书籍还不多。书写者大都持着非此即彼的传统思维,选定自己的立场,或者全力主张创新贬低跟进,认为创新才能笑到最后,模仿不过是东施效颦,创新在胜利的同时获得更大程度的尊重;或者力主跟进才是当务之急,创新不过是锦上添花,跟进才是成功的捷径,虽然创新很美,但是没有跟进就是无源之水。

但分析具体的成功案例后,我们可以发现,创新成功与跟进成功的例子都非常多,而且更有趣的是它们往往水乳交融地汇在一处,极难分清。有的企业开始时选择跟进,但随着市场影响力变大、钱包鼓起来之后,就选择了走创新之路;有的企业开始时就入主市场空白点,打出特色牌,靠技术取胜。更有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就是,刚开始是创新的品牌,很快就落回同质化竞争的跟进局面;而有一些从跟进产品做起的企业,借着强大的技术优势把跟进的产品做成了一线品牌,后来居上地成为这个行业的领头羊,十分有趣。

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一些位居世界500强的公司,它们处处引领世界潮流,却被挖出跟进发家的老皇历,其中甚至包括微软、丰田汽车、当当网等。在创新与跟进两者之间,存在着大量质疑,这些问题不能不值得我们去深思和进行价值重估。比如,有些国外大公司,在用一些“跟进”的手段站稳脚跟之后,开始大谈起“技术道德”的问题,通过推行规范化的表象来为自己“洗底”,同时为后来者设置瓶颈,限制他们的成长速度。

本人编写这本书的初衷,并不是想为创新与跟进做一次PK性质的裁判。而是旨在提供一种多元化的趣味阅读材料,将大量的案例巧妙地组合起来,使读者产生出新鲜的阅读快感。

关于创新还是跟进,本书不做权威的判断,只是与读者进行智慧的交谈,希望能与读者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编著者2010年秋

左手创新

创新是光鲜艳丽的幸运女神,她的所到之处都能带来掌声和鲜花,她让老迈者健步如飞,让腐朽之木长出新芽。创新是一种心态,见于日常的点滴之中;创新从不等人,她只青睐有技巧的追求者。创新虽然只是一瞬间,却在以后的日子里让人念念不忘。第一章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江泽民同志曾说过:“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他又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些精辟论断,不仅阐明了创新的时代意义,也提出了创新的现实要求。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人类创新活动的历史。什么是创新——创造≠创新

与创造和发明相比,创新是更具社会性的东西,创新是把发明和创造整合到一种社会机制中去,完成一种社会实现。

在谈创新之前,我们首先要正确地理解创新这个概念。“创新”一词诞生于1912年,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来的。他的创新理论包括下列几种情况:

一、开发新产品或改造原来的产品;

二、运用新的生产方法,例如将手工生产变为机械生产;

三、发现新的市场;

四、发现新的原料或半成品;

五、创建新的产业结构。

说到创新,很多人把它与创造混为一谈,其实,创新与创造是有一定区别的。创造是从无到有,“造”是与“无”相对应的,而创新是从有到优,“新”是与“旧”相对应的。创新强调在已有了很多东西的基础上,求新求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创造是创新的原始摹本。

对于社会市场以及企业而言,创新的结果是新产品、新方法、新市场、新原料来源和新的组合。我们总是习惯于从科学技术出发去谈创新,整个认识仅局限于知识论和技能论,结果往往是言之无“物”,总是讲了许多创新,却不知创新产品和市场在哪里,也无法提供实际的服务。由此可见,创新是以市场化和社会化为前提的,必须把握创新思路的折返性特征来理解创新。

与创造和发明相比,创新是更具社会性的东西,创新是把发明和创造整合到一种社会机制中去,完成一种社会实现(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创新讲求组合与搭配。创新虽然依赖原创技术、自主产权的发明和基础理论的革新,但重点则在优化组合,突出组合功能。

总之,创新的特点在于它本身是一个完整的流程,而发明创造往往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

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创新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离普通人很遥远。其实创新是无处不在的。在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既复杂又棘手的难题。如果我们优柔寡断、犹豫不决,很可能就会延误时机,铸成大错。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开动脑筋,沉着应变,快刀斩乱麻,有破才能有立。就像哥伦布立鸡蛋一样——首先要有创新思维,打破常规思路。

1492年10月,探险家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1493年初,哥伦布回到西班牙,受到国民的热烈欢迎,国王在王宫里也设宴盛情款待他。可是,哥伦布所受到的关注以及他巨大的声望令一些王公大臣和贵族的心中产生了嫉妒之情。宴会上,有人对哥伦布说:“你发现了新大陆,可我看不出这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去发现,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

哥伦布听罢,并没有说什么,起身取来一个鸡蛋,对在座的人说:“先生们,你们当中有谁能够把这个鸡蛋立起来?”

在场的很多人都试图把鸡蛋立起来,可是他们谁也没能做到这一点。这时,哥伦布把鸡蛋接过来,轻轻一磕,于是鸡蛋就稳稳地竖立在餐桌上了。接着,他以极平静的语调说:“先生们,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了!任何人都可以做到——只是在有人做了以后。”

中国古代也有一个与之相类似的“快刀斩乱麻”的故事。

南北朝时,高欢任东魏孝静帝的丞相。有一次,他想试试自己的几个儿子谁更聪明。于是给每人各发乱麻一把,比赛看谁整得最快、最好。

几个儿子整理着乱麻,把乱麻一根根抽出来,然后又一根根理齐,想快也快不了,一个个急得手忙脚乱,大汗淋漓。这时,只见儿子高洋找来一把快刀,连砍数刀,将乱麻斩断,根本不理那些纠缠不清的乱疙瘩,然后第一个报告完成。

高欢问他为何如此整齐,他回答说:“乱者必斩!”高欢闻言大喜,认为此儿日后必将出人头地。果然不出所料,高洋后来篡夺了孝静帝的帝位,成为北齐文宣帝。

在上述哥伦布巧立鸡蛋和高洋“快刀斩乱麻”的故事中,哥伦布和高洋均利用了逆向思考的创新思维方法,从而有破有立,破旧立新,最终取得了成功。

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创新能力是必备的素质,一成不变是企业成长壮大最致命的绊脚石。成功的企业家都是头脑灵活、富于创新精神的人,他们接纳新思想,并且能够洞悉局势之先,及时调整自己的做法。在向市场推出一种新的产品或服务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开始致力于新的替代品开发了。当当网的女总裁俞渝在接受采访时说“企业家要有创新精神”,并对中国经济消费也提出了自己富有前瞻性的见解,她说:“我们的社会意识形态向消费形态转变,如一个普通的学生毕业后进入公司,在从学生到白领,再到普通小资的转变中,他们的消费推动了中国的内需,他们的消费使当当业绩获得了增长。中国的创业机会是良好的创业土壤,但有机会不一定所有的人都会成功。”

有人归纳说穷人与富人在本质上的区别在思维方法上,比如非常有名的《穷爸爸,富爸爸》这本书里就说,“富人不为钱工作”。此外,网上还充斥着大量的关于穷人与富人的真知灼见,如“穷人只看一寸;富人看一丈”,“富人允许自己的口袋空,但不允许自己的脑袋空;而穷人允许自己的脑袋空,而不允许自己的口袋空”等。都说明了一点,即财富青睐于那些有着独创思维、视野开阔的人。在这里讲个劝诫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富人见到邻居很穷,就起了善心,想帮他致富。富人送他一头牛,嘱他好好开荒,等春天播种,秋天就可以脱贫。没养几天,穷邻居就感到人要吃饭,牛还要吃草,日子更难了,不如把牛卖了买几只羊,先杀一只吃,剩下的还可以生小羊,等小羊长大了拿去卖,可以赚更多的钱。于是,这个穷邻居卖了牛买回几只羊,只是当吃了一只羊以后,小羊迟迟没有生下来,日子又艰难了,忍不住又吃了一只。穷人想:“这样下去不得了,不如把羊卖了买成鸡,鸡生蛋的速度要快一些,鸡蛋立刻可以赚钱,日子立刻可以好转。”但是日子依然没有改变,不久又艰难了,又忍不住杀鸡,终于杀到只剩一只鸡时,穷人的理想彻底崩溃了。他想:“致富是无望了,还不如把鸡卖了,打一壶酒。”很快春天来了,发善心的富人兴冲冲地送种子来,竟然发现穷邻居正吃着咸菜喝酒。富人明白为什么穷邻居一直贫穷了,于是就头也不回地走了。

可见,贫穷与富裕并不是天生注定的,而是思维上的差别。而创新性思维正是推进财富不断积累的加速器,当机会到来时不能像穷人一样守着只为吃饱穿暖,而要像那些优秀的企业家们一样,依靠创新精神为自己赢得成功。创新方可立于不败之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有大的发展,就必须去创新,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或许,在几十年前,我们还常常能够听说某个大腹便便,不学无术的人在“老天”的眷顾之下,没有经过多少努力就腰缠万贯成了暴发户。

在当今这个科技与知识引领的时代、公平竞争的时代,“天上掉馅饼”的机会恐怕越来越少了,有很多人想通过买彩票中大奖,但要知道中彩票发意外之财的机会也只是上百万上千万分之一,现实地来讲,我们绝大多数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光努力也还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创新,要具备别人不具备的本领,只有这样,成功才会敲响你的大门。

有一个年轻人非常聪明,大学毕业后他没去任何公司,而是决定自己创业,当时他没多少钱,况且都毕业了,更不好意思和家里伸手,算是白手起家。但他凭借着灵活的头脑,在短短几年内,就建成了自己的公司,而且发展稳定,运行良好。

他是怎样赚到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的呢?

在开始的那一年,他几乎都在马不停蹄地找商机,灵感源于汗水这句话一点儿也不错,他终于打听到一个刚成立的厂子,制造了一大批收银机,厂长正在因为市场销售问题烦恼,他马上找到那个厂长,对他说:“如果你愿意向我购买电子原料,我就订购你一批收银机。”老板一听,电子原料自己本身也用得上,而且自己正在为这一堆库存发愁呢,有人买,何乐而不为呢。

接着,他迅速跑到一家在不断建分店的超市,对一位部门经理说:“如果你愿意买我的收银机,我就长期和您订购饮料和矿泉水!”

部门经理一听,可以啊,反正自己新开的超市也必须得用收银机!这买卖好,于是这位部门经理订购了一大批收银机。年轻人又跑到一家大型电子原料供应厂,找到负责人说:“如果您能让我在这里销售饮料,我就向您订购一批电子原料。老板一听,让工厂里的人从外面买饮料改成到里面买饮料,用这个机会居然可以卖一批产品,这可真不错!”于是负责人点头答应了。

于是年轻人把电子原料卖给制造收银机的厂子,又把收银机卖到超市,垄断了电子原料厂的饮料零售市场。一箭多雕,不仅从几次“倒卖”中赚了一大笔钱,而且通过这次合作建立起了自己的事业根基。现在他的公司已经涉及电子产品、食品等,并且靠着不断的创新,公司业务也越来越多,从最初自己的单打独斗到现在手下已有一百多名员工。让人不得不佩服他那善于创新的头脑。

有句话说得好:“改变你的想法,才能改变你的世界。”跳出思维局限,天地才能宽广。只有这样善于、乐于又肯下工夫在平凡的小事中的冒出创新火花的人,才能在行业中取得出色的成绩和伟大的成功。

在1968年的墨西哥奥运会上,一位年轻的美国选手迪克·福斯贝利在跳高时采用的是背对跳杆的方式,而所有其他竞争者都采用的是一直以来的俯卧式跳高。迪克·福斯贝利的做法让很多人大为震惊。记者采访他的时候,他说,在接受训练的时候,他开始想一个问题:“跳高有更好的方式吗?我只能用俯卧式吗?”接下来,他开始做试验,寻找更好的跳高方式。最后,他找到了。在那一届奥运会上,他赢得了跳高的金牌,并改变了这项运动。迪克·福斯贝利对那时盛行的做法提出了疑问,从一个崭新的、横向的角度赢得了成功。

诗人江南春的创业之路总是被人津津乐道,这位靠着3厘米厚的液晶显示屏成为身价20亿元人民币的亿万富翁的传奇人物,正是靠着灵机一动的创新思维而发家的。

一次,江南春在等电梯的时候,注意到电梯门上贴着一张舒淇的海报,江南春非常喜欢舒淇,正想仔细地欣赏一下那张海报的时候,电梯来了。江南春不得不走进电梯,在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他突然迸发出一个灵感:有多少人像我一样,在这个封闭的空间里看不到自己想看的东西呢?这是人们不方便之处,可别人的麻烦就是我们的商机。而在等电梯的时候也是如此,大家都非常无聊,只能干瞪眼,这时候如果在电梯的壁上放个屏幕,播放点内容,肯定会有很高的“收视率”。

江南春没有迟疑,回到公司就开始动手操作,经过努力他成功地实践了自己当初的创意,在很多城市都可以看到江南春的楼宇电视广告,而江南春的公司现在也家喻户晓,成为传媒界的一朵奇葩,那就是分众传媒。

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意,对于等候电梯的人来说,楼宇广告使大家走出无聊;对于所投放的楼宇而言,能把地方充分利用起来,赚取不菲的收益;而对于广告客户而言,投放广告有针对性,而且因为“收视率”高,所以广告效应更好;对于江南春自己而言,他也得到了丰厚的利润回报。

不得不说的是在创业中给予江南春事业最大支持的软银(中国)前上海首席代表余蔚。在江南春最需要钱的时候,软银提供了1000万美元的投资,使之能将新媒体业务迅速从上海扩展到了四个城市。余蔚说:“很少有商业模型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开始赢利,这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一点,这个项目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它整个商业模型的独创性是其他人没有的,他有这样一个眼光和组织能力去发现这样一个平台,这是一个价值。所以我很快就有一个决定,我想投资这个项目。”他还说:“1999年加入软银(中国)以来,这是我第一次主动拿钱去追逐一个项目。”

因此我们可以说,江南春之所以走到今天的辉煌,靠的就是独创性。所以,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有大的发展,就必须去创新,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只有这样,才会立于不败之地。创新则生,守旧则死——好点子救活濒临倒闭的企业

如果你不能保持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创新,那么又何谈多元化经营,何谈国际化呢?没有创新,所有的想法都只能是空想。

创新不仅会对个人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更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统计,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寿命是40~50年,美国每年新生50万家企业,10年后仅剩4%,日本存活10年的企业比例也不超过18.3%,而中国大企业的平均寿命是8年左右,中小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还不到3年。

这是个很严酷的现实,没有哪个办企业的人愿意看到自己的企业只是昙花一现。但如果想让企业生存下去,就一定要把握住创新。

有的企业前期势头不错,刚发展到几千万元的资产,就要开始多元化经营,发展到几个亿,就想搞国际化,誓言几年之内进军500强。如果你不能保持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创新,那么又何谈多元化经营,何谈国际化呢?没有创新,所有的想法都只能是空想。

当企业遇到困难或危机的时候,创新是令企业渡过难关的最有效方法。

美国商人里力在经营口香糖的初期,生意清淡,顾客稀少,仅有少许的儿童顾客。口香糖是不是没有赚钱赢利的商机呢?肯定不是。里力决定用智慧来创造商机,于是他找来一本电话簿,按照簿上的地址,给每个家庭免费寄去四块口香糖,他一口气寄了150万户,花费掉了600万块口香糖。此举令其他商人大惑不解。几天之后,这一别出心裁的策略奏效了,孩子们吃完赠送的口香糖后,都吵着还要再吃,于是里力的生意果然就好转了起来。不过紧接着,里力又使出了第二招——回收糖纸免费换取口香糖。这样孩子们为了多收集糖纸,动员大人也来吃口香糖。这样,大人和孩子都成了口香糖的顾客,很多人都爱上了里力的口香糖,成为日常生活消遣的方式之一。很快,口香糖就成了市场畅销的产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就是财富”,机会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就看你有没有智慧去发掘它。开动脑筋开启创新式的经营之道能使企业转危为安,扭亏为盈。

上面的故事讲的是创业初期,对新生事物的经营拓展所采取的创新办法;下面这个故事讲的是在激烈的竞争之中,如何用创新使事业有特色、出财富的故事。

一家新成立的减肥中心,自从开张以来几乎是门可罗雀。主要原因是这个市场的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而且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之下,又不能像大型减肥美容公司大做电视报纸广告,因此知名度不够,上门的客人自然也就少了。

这可把减肥中心的老板急坏了,每天花费一大笔,钱却没赚多少,眼瞅着口袋里的钱就被这冷清清的生意给吞掉了,这可怎么办啊?这天,她站在门口,盯着来来往往的路人,痛苦地想着难道自己辛辛苦苦张罗起来的减肥中心就要关门大吉了吗?

忽然,一个念头跳进了她的大脑,她眼睛一亮,就开始忙碌起来。

隔了两个星期,这座城市的多家报纸都刊登了一则广告:美美减肥,“胖人进去,瘦人出来!速度快,效果明显!本店郑重承诺,在美美减肥店你看不到一个胖人出来,欢迎每天都来印证,如果有胖人从大门走出来,本减肥中心赠奖金5万元。”

当然,这个广告不仅被刊登在报纸上,还被印在传单上四处发。这个广告吸引了很多人,好奇的,真心想减肥的,“美美”一下子门庭若市。果然,每日由大门走出来的都是瘦人,见不到一个胖的。

有些想找茬的人特意找了几个胖人,想:“哼!让这些人进去,再马上走出来,看你怎么说!”但还是没有一个胖人出来,这是怎么回事呢,人们暗暗纳闷。

其实非常简单,玄机就在出口那里,聪明的女老板把大门改装成两个不同的出入口。在外面看,两个出入口大小形状都一样,但是在出口的内层,加装了两道粗钢管,如果你想要出去,就必须侧身从两道钢管中间穿过去,才能到达出口的大门。在两道钢管的中间只能容纳一个侧过身的瘦人穿过去,胖人如果不想成为“卡门”就要乖乖地从减肥中心后面的小门走出去。

美美减肥中心的生意火了,女老板美美地赚了一大笔,说到成功的原因,无外乎:一个是好奇的群众来助长了声势;二是人们在门口看不到胖人,就好奇地进到店里面,当他想出来时,能出来的瘦人自然是开心地出来了,那些不能出来的胖人再一次加深认识:我该减肥了,在这种情况下,宣传人员绘声绘色的解说显得就更有效果了。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女老板别出心裁的点子,据说这个新奇的点子引来了多家媒体报道,也给这个减肥中心做了免费的广告。

在这个商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各行业基本饱和的市场环境里,可以用一句老话解释这个时代是“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传统守旧的经营策略已经行不通了,正像这个减肥中心,如果它一味地因循守旧,而没有采用创新思路来宣传自己的话,很明显,它是无法生存和发展下去的。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其他任何一个中小企业也包括大企业,如果不能够保证企业持久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就很可能被淘汰。创新是企业的生存之本——3M公司允许员工“干私活”

企业创新的源泉是员工层面的创新。创建创新型企业需要调动起员工参与创新的积极性,企业在获得商业利润的同时,也能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及员工在工作中的成就感。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无论企业,还是国家,都需要有强大的凝聚力,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工作做好。而在新经济时代,创新更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对一个具体的企业而言,企业创新的源泉是员工层面的创新。在员工积极参与创新的同时,也能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员工在工作中的成就感。而要做到这一点,领导者、管理者就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充分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

3M公司营销数万种产品,从砂纸和胶黏剂到隐形眼镜,从心肺仪器到新兴的人造韧带,从反射路标到羊毛肥皂垫和几十种胶条,如创可贴、防护胶带、超级捆绑胶带,甚至还有一次性尿片、再扣紧胶带等。3M公司将创新看做其成长的动力,把新产品看做其生命的血液。3M公司的目标是:每年销售量的30%从前4年研制的产品中取得,这样的目标是很令人吃惊的。但是更令人吃惊的是,它通常都能够成功。每年,3M公司都要开发200多种新产品,而它的这种传奇般的注重革新的精神已使3M公司连续成为美国最让人羡慕的企业之一。

新产品并不是自然诞生的,那是因为3M公司努力去创造了一个有助于革新的环境。它通常要投资约7%的年销售额(这相当于一般公司的两倍),用于产品的研究和开发。

3M公司鼓励每一个人开发新产品,它有一个著名的“15%规则”,即允许每个技术人员最多可用15%的时间来“干私活”,即搞个人感兴趣的工作方案,而不管这些方案是否直接有利于公司。当一个有希望的构思产生时,3M公司就会组织一个由该构思的发起者以及来自生产、销售、营销和法律部门的志愿者组成的冒险队。该冒险队负责培育产品,并保护它免受公司苛刻的调查。队员始终开发产品,直到它成功或失败,然后回到原来各自的岗位上,继续从事新产品的开发。每年,3M公司都会把“进步奖”授予那些新产品开发后3年内在美国销售量达200万美元,或者在全世界销售达400万美元的冒险队。

3M公司深刻地领会到一点,那就是为了获得最大的成功,它必须尝试成千上万种新产品的构思。3M公司把错误和失败当做是创造和革新的正常组成部分。事实上,它的哲学似乎成了“如果你不犯错,你可能没在做任何事情”。正如后来的事实所表明的,许多“大错误”都成为3M公司最成功的一些产品。3M公司的老职员很爱讲一个化学家的故事。这个化学家偶尔把一种新的化学混合物溅到了网球鞋上。几天之后,她注意到溅上化学混合物的鞋面部分不会变脏。该化学混合物后来成为斯可佳牌织物保护剂。

有一个关于3M公司科学家斯宾赛·西尔维的故事。西尔维想开发一种超强胶黏剂,但是他研制出的胶黏剂却并不是很强。他把这种显然没什么用处的胶黏剂给其他的3M公司的科学家,看看他们能找到什么办法来使用它。可是几年时间过去了,一直没有进展。3M公司的另一个科学家阿瑟·弗赖伊是当地教堂的唱诗班成员,他发现在赞美诗集中做记号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因为他夹的小纸条经常掉出来。他在一张纸片上试着涂了点西尔维博士的胶黏剂。结果,这张纸条很好地粘上了,并且后来撕下时也没有弄坏赞美诗集。于是3M公司的可粘便条纸便诞生了,该产品现已成为全世界办公设备中的畅销产品之一了。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也就成了学习型组织的天然载体。而只有一个不断在创新的企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优质载体”。反之,就如同在贫瘠的土地上长不出茁壮的庄稼一样,企业只能成为一个供人学习的“自习室”。在沃尔沃汽车公司,首先强调工作学习化,即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实践、然后再学习,使自己不断进步;其次强调学习工作化,要像对待工作那样对待学习,使学习速度大于或等于变化速度,这样才能有创新。

微软公司就是一个以快速、有效地将员工的点子转化为价值的公司。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总裁唐骏,曾经以一名普通员工的身份在微软工作,那时他有了一个通过改变核心系统而让产品支持各国文字的创新的构思,于是写邮件给高管,高管很快反馈,并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小组从市场、资源、风险各个角度进行了评估。唐骏也在高层面前演示他的创新,认同该项创新的微软高层很快成立了一个项目组,由唐骏担任创新项目的负责人,对整个微软的研发系统进行“洗脑”,接受新产品可以全球同步发布的新观念。

唐骏坦言,微软有很好的员工创新土壤,他本人也是创新文化的受益者。微软鼓励员工创新的土壤中还包括的很重要的养分是允许失败。如果某位员工创新的点子经过审核后准予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该员工也尽心尽力,但由于各种不可控制的因素导致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这样的员工还是微软嘉奖的员工,而且微软也会花大力气帮助该员工寻求失败的真相。跳槽之后的唐骏,依然沿用微软的这套创新体制。正是对创新企业的深刻理解,让唐骏迈向了一个又一个事业的辉煌。

可见,不断创新是企业长盛不衰的法宝。每个成功的企业,都会把这种创新理念融入到企业的文化之中,像松下电器、IBM、英特尔、柯达等百年企业之所以生存至今,其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将创新精神像基因一样植入到企业的每个细胞——员工当中去。第二章做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也意味着创新型人才正在成为所有公司都亟需的宝贵财富。企业与员工在新形势下,都产生了新的定位。创新型员工与一般员工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没有陷入那种呆板、守旧的思维习惯,所以他们才能突破发展中的种种障碍,一路走向辉煌。金子到哪儿都发光——优秀人才不怕没工作

新时期,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员工不再是企业的附属,企业也不愿意养活那些“混日子”的懒虫。企业要生存需要创新型的文化,更需要创新型的人才。因此,具备创新能力的优秀员工,成了企业亟需的宝贵财富,他们永远不会有下岗之虞。

当下,社会处于一种被称为“人才需求饱和”的状态,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尤其是每年大量的毕业生涌入,求职市场显得特别拥挤。但据中华英才网五月发布的最新ChinaHR人才需求指数显示,能源、贸易/进出口、零售业、旅游酒店业的表现可圈可点,行业招聘指数不断攀升。此外,IT大户(如计算机、软件、通信技术)仍是招聘的旗帜行业之一。可见,人才市场并未达到人们所说的“公司的职位需求饱和”。从我们的实际经验中,可以发现无论什么环境有些人总是跳槽且步步高升,而有些人显得很倒霉,总是找不到工作。可见,决定能否找到工作的最终标准还是个人的能力。

毕竟,现在招聘的决定权还在于公司,因此我们在求职之前需要了解一下现代企业的主流观点。一般来说,往往有经验的人在求职中能更胜一筹。这无可厚非,一是因为企业招人当然要选择能创造更多价值的,另一点就是基础性需求下降,而高端人才尤其是具有独创性、开拓性的员工的需要逐年增加。

现代企业面对着残酷的市场竞争压力,也日渐了解到创新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守旧者死,创新者生”。而要全力打造创新型的企业文化,核心就是让每一位员工具备创新性的思维。企业员工的创新已经成为新时期下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新课题。

企业考虑的是如果每个员工都来动脑子、都来创新,这对企业来说是一笔非常大的财富。一些知名企业近年来之所以不断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重视员工的创新,把员工创新视为企业创新的主体。国内某企业确立了这样一则文化理念:“每个员工都是创新成员。”毫无疑问,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发展、要壮大,就必须大力创新,加速创新。这诚如某企业家所说:“创新,要不然就等死。”

海尔公司的管理创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海尔原来的开发模式是由上级下派任务,开发和设计产品也由领导来拍板,但之后的市场销量如何,从不考虑,所以开发人员被戏谑地称为“型号经理”。改制之后,开发人员需要自己寻找市场,提出方案并确定生产,而且利润分红与市场销量挂钩。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员工的创新积极性,间接地让他们参与了公司产品的整套动作,并从自己的产品开发中得到了商业利润,按劳分配,使他们越来越乐衷于开发市场、研制新产品,整个企业的生产效率、发展规模也有了很大提升,同时也加深了员工与公司的联系。

既然市场规律给企业提出了创新的要求,那么作为一个优秀的员工来讲,要做的就是主动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成为企业需要的员工,而不是需要企业的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使企业成为自己成功的平台,而不是企业发展的工具或是一个随时可以替换的螺丝钉。

亚历山大·山姆森是美国鲁特玻璃厂一位年轻的普通工人,负责生产玻璃瓶。显然,如果他只满足于当一名按图纸、按程序制作玻璃的工人,即使他每天24小时不吃不喝玩命地干,至死也不可能创造出多少财富来。

有一天,当他同女友约会时,发现女友穿着一套筒型连衣裙,显得臀部突出,腰部和腿部纤细,非常好看。约会结束后,他突发灵感,根据女友穿着这套裙子的形象设计出一种玻璃瓶,然后按“图案设计”进行了专利登记。

当时,可口可乐的决策者坎德勒在市场上看到了亚历山大·山姆森设计的玻璃瓶后,认为非常适合作为可口可乐的包装。于是他主动向亚历山大·山姆森提出购买这种设计的专利。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后可口可乐公司以600万美元的天价买下此专利。要知道在100多年前,600万美元可是一笔巨款。然而,实践证明可口可乐公司的这一决策是非常成功的。采用亚历山大·山姆森设计的玻璃瓶作为可口可乐的包装以后,可口可乐的销量飞速增长,在两年的时间内,销量翻了一倍。从此以后,采用“山姆森”玻璃瓶作为包装的可口可乐开始畅销美国,并迅速风靡世界。600万美元的投入,为可口可乐公司带来了数以亿计的回报。

这个故事是双赢的,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有价值,有非常活跃的创新思维,那他赤手空拳也能赚来百万财富。而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公司寻找的正是这样的人才,而且是不会为能带来巨额利润的员工吝惜金钱的。了解企业文化——创新有术,不做害群之马

在创新的过程当中,要随时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变化,尤其是企业文化中的灵魂部分,让自己的创新有的放矢。如果为得到一些物质的好处而忽略了公司制度上的底线,那么这种“创意”只能让你被当成害群之马而遭清除。

了解企业发展动向,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是员工创新的首要前提。创新不是空中楼阁,具备可行性创意的提出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淀。因此,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创新型员工,就要在工作实践的切磋琢磨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合理化解决办法,并且予以总结,以更好地指导自己。故很难期待一个职场新人提出掷地有声的见解,公司的发展和辉煌更多的是倚仗着经验丰富的老员工。

当然老马识途是对自然经验的观察和归纳,但未必是老员工就具备了创新的素质。虽然老员工在企业中工作多年,但并不意味着他对自己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就一定非常熟知,更不用说企业的经营战略和发展规划。由于企业的外界环境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企业的战略及规划也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如果老员工不及时地了解这些变化的信息,那么他就会慢慢地落后于公司的发展。

因此,如果一个员工想在自己的工作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的话,首先应该深入地了解自己的企业,弄清楚自己的企业需要的是什么,需要什么样的创新,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对未来的规划。当你了解了这些情况之后,你的创新性的建议和想象力才能有的放矢。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为企业的成功出力,甚至可以为你自己赚取想象不到的发展契机。

福建一家热电厂为了减员增效辞退了很多员工,其中包括工作勤勤恳恳半辈子的老康。老康上有老下有小,下岗对他来说无疑是“屋漏偏逢连阴雨”。但老康与其他员工不同,他是一个爱琢磨的人,在厂里原本也是技术骨干。早在下岗之前,他就发现热电厂发电过程中产生成吨成吨的煤灰废料,堆在厂里,为了处理掉它们厂里要花钱成车地往外运。

老康心想这垃圾就是放错地方的财富,便动起了煤灰的主意。变废为宝靠的是科技,于是老康拿着煤灰样品四处找专家鉴定,终于与一家生产砖机的技术部取得了联系,他们正需要这样的工业废料,将其粉碎之后通过调配、黏结等办法来加工“复合砖”。于是老康靠着厂里的关系,花了极少的钱,在别人为下岗而痛哭流涕时,用“垃圾”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机遇无所不在,围绕在你周围到处都是点子。与其挖空心思在外面找机遇,不如安下心来从自己身边的“一亩三分地”出发,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

而一家优秀的企业,则会尽可能地让自己的管理透明、迅速、有效,让部门与部门之间合作无间,让员工了解企业动态,上下一齐努力。

比利时某工厂的生产经理希望改进部门间的通信工作,投资5000美元为18名雇员添置了步话机,以使仓库工人可以和发货等部门直接联系,也可以让实验室主任直接呼叫生产一线的人员。不料,有两个工人使用的步话机出现了问题,从这两台步话机中能够听到各部门间的对话。

该经理得知这一情况后,并没有责成有关人员去修理这两台步话机,而是将所有的步话机都拿到生产厂家退换,换成系统功能更为低档的步话机,以便让每个人都能够听到别人的谈话。他这样做用意何在呢?原来,那两个工人由于听到了各部门间的对话,知道了很多起初并不了解的事情,并对其他部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许多有效的解决办法。

这一事例说明了,要想员工对企业发展提出更有建设性的创新意见,首先要让员工更有效地了解企业的问题,员工有着企业所不知道的创新激情和创新智慧。因此,让每个员工都了解企业,就成了推进企业创新、加速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反的,如果不了解企业的文化,就不能深入地理解整个企业的运作模式,一旦在工作中犯到公司不能容忍的错误,不要说是新员工,即使是劳苦功高的老员工也不能幸免。与众不同才能脱颖而出——买件红衣服穿

创新应该像刺破黑夜的第一缕阳光一样,光芒万丈、无与伦比。无论是做一名创新型人才,还是要成为一个创新型企业,首先都要学会推销自己,让别人发现你的与众不同。

如果一个企业不能招募和维持一个好的员工队伍,那么这个企业必将陷入困境。所有的企业管理者们都时刻准备着发现“千里马”,让他们为自己的事业添砖加瓦。美国管理之父德鲁克有一句名言说:“组织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平凡的人能够做出不平凡的事。”然而,对于企业决策者来说不可能对每个员工都了如指掌,所以机会往往只垂青那些有着鲜明特色的与众不同者。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小时候家里很穷。有一天,他放学回家时经过一个工地,看到一位穿着华丽、老板模样的人在那儿指挥工人工作。“请问你们在盖什么?”他走上前去问那位老板模样的人。“要盖个摩天大楼,给我的百货公司和其他公司使用。”那人说道。“我长大后要怎样做才能像你这样?”卡耐基以羡慕的口吻问道。“第一要勤奋工作……”“这我早知道了,老生常谈。那第二呢?”“买件红衣服穿!”

聪明的卡耐基满脸狐疑地问:“这……这和成功有关?”“有啊!”那人顺手指了指前面的工人说道:“你看,他们都是我手下的人,但都穿着清一色的蓝衣服,所以我一个也不认识……”

说完他又特别指向其中一位工人:“但你看那个穿红衬衫的工人,我长时间注意到他,他的身手和其他人差不多,但是我认识他,所以过几天我会请他做我的副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作为一个现代的职员,要学会推销自己。而推销自己其实就是一种创新思维。机遇青睐那些创新者,创新也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困难,也许就是“穿一件红衣裳”那么简单。

日本有一个叫佃光雄的人,曾把一种叫“抱娃”的玩具拿到百货公司去推销,并为此刊登了广告,做了一番宣传。遗憾的是,这种玩具并未因此而畅销,仍然无人问津。百货公司的店员对他说:“这种玩具卖不掉。”并要求佃光雄把这些玩具拿回去。佃光雄见此情形,也就只得从百货公司把这种黑皮肤的“抱娃”取回来,堆放在仓库里。

佃光雄的养子是一个爱动脑筋的青年。他注意到,百货公司里有一种身穿游泳衣的女模特模型,女模特模型都有一双雪白的手臂。他想:如果把这种黑色的“抱娃”放在女模特模型雪白的手腕上,那真是黑白分明,格外耀眼,通过这样的鲜明对比,说不定顾客会喜欢“抱娃”呢。于是佃光雄的养子决定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在做了一番说服工作之后,百货公司终于同意让女模特模型手持“抱娃”。“这个‘抱娃’真好看,哪儿有卖的?”原来无人问津的“抱娃”,一时间成了热门的抢手货。

后来,佃光雄的养子又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请了几位容貌漂亮、皮肤白皙的女青年,身着夏装,手中各拿一个“抱娃”,在东京繁华热闹的街道上“招摇过市”。这样一来,不仅大量的过往行人被吸引了过来,连新闻记者也纷纷前来采访。第二天,报纸上竞相刊登出照片和报道,东京竟因此而掀起了一股“抱娃”热!

有了好的创意还需要好的营销手段。现在的市场普遍是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市场商品丰富、货源充沛,消费者能够任意挑选商品。卖家之间在产品的花色、品种、服务、价格、促销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脱颖而出,依靠的不仅是货好,更在于有效的营销手段。就如佃光雄的养子,他有着创新型的营销头脑,通过一系列手段将滞销的“抱娃”从一大堆的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

7-ELEVEN就是一家运用创新思维,整合所有可能的资源,打造独有特点的便利店。

7-ELEVEN是一家大型的便利店连锁企业,在全世界的连锁店达24000家之多。从茶叶蛋到啤酒、水、面包,甚至手表等物品,在7-ELEVEN都可以买到。现在它又添加了新业务——帮客户代交电话费、为自来水公司代收水费、为电力公司代收电费、为煤气公司代收煤气费、为邮局代收邮件,甚至为网上商店代送商品等,结果不仅增加了利润,而且与社区居民的关系更为密切了。

为了与麦当劳抗衡,它还开始卖汉堡,宣称其优势有两个:一是价格比麦当劳便宜一半,二是消费者在全天24小时都能买到。最近7-ELEVEN又与星巴克合作,这意味着,如果想要喝星巴克咖啡,不再需要跑到很远的星巴克了,也许在附近的7-ELEVEN就可以喝到。

7-ELEVEN的成功在于采用了创新思维,与其他单纯的销售小商品的便利店不同,7-ELEVEN能够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问题,整合资源,将“便利”的原则发挥到极致,不仅为顾客提供食品、日用品,还提供了各种便民的交费业务等,成为社区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这个成功案例也告诉我们,只有做出与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做出差异和特色,才能够引起顾客的注意。

其实,做任何工作都是这样,如果别人做什么你也做什么,别人做多少,你也做多少,一味地随波逐流,步人后尘,是不能从众多员工中凸显出来的,只有努力创新,独具特色,才能备受关注。行行都能出状元——小面摊有大收益

俗话说:“行行出状元。”也许被大多数人看不起的职业,在独具慧眼的人眼中也是绝佳的创业之地。另外,没有任何一个行业从来都是稳赚不赔的,那些能笑到最后的,往往都有一套独具匠心的秘诀。

在某大报纸的生活版上,曾经报导过一则有趣的小新闻,那就是在台北市的泉州街头,靠近原美国文化中心的地方,有一位卖福州干面的小摊贩,他每天的营业时间很短,但是生意却非常兴隆。那么这个小摊贩有什么经营秘诀呢?

这个面摊不大,依墙而立,紧靠在一间破旧而且已被废弃的房舍的墙边,面摊看起来很陈旧,不过与斑驳陈旧的墙壁并列而放,倒有点复古的味道,也很协调。在面摊旁边只摆设了三张可折叠的小桌子,但是轻便的由铁管支掌的圆板椅子却有很多,在整体上来看,让人觉得这小面摊“麻雀虽小,却是五脏俱全”,它的特色也就是简单、轻便、朴实。

这个小面摊所卖的东西并不多,就是福州干面与两三种汤而已,因此让吃早餐的客人选择的就是只吃一些简单的面与汤。

小面摊除了老板以外,还有老板娘和另外一名妇女帮他的忙。

从老板所站的位置,与煮汤面所需用的锅、碗、面、蛋、汤品、调味料等摆设的位置来看,都还是很有学问的。能够使用的煮面汤的地方其面积不大也不多,可是每个用品所摆列的位子都恰当、顺手,连盛面汤的碗,都排列整齐甚至堆叠至两层高,以便量多时盛面汤之用,这些虽然都是小节,但是却可以让老板在煮面汤时的作业流程,更加顺畅、快速与方便。

这个面摊的许多特色,在别的地方是无法看到的,这也更加突显出面摊老板的逆向思维。譬如,他所卖的面汤式样简单(化繁为简);面汤价廉物美(物超所值);煮面的速度快,不用久等(高效率);站着端碗吃面的人要比坐着吃面的人多(不占空间);吃面的桌子少、圆板铁椅子多(因为营业场地有限),但圆板铁椅子不是用来坐的,它是给客人用来当做小桌子放面汤或吃面用的(善用资源);来吃面的客人三教九流都有,但是以计程车司机较多(口味大众化)。

老板在工作的时候非常认真专心,除了跟老板娘就客人所点的菜单进行确认与复诵之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默默地安排每次的面或汤的作业。工作台面不大,但是可以看得出来他的井然有序与善用空间,而快速与高效率让他在面对早晨一批又一批涌来的客人时,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让每一位客人都享用到热腾腾的早餐,而这正是小面摊客源广增的原因。

让我们粗略地给他算一笔账,这个小面摊大概每日可以卖出面及汤300多碗,因此每日应该约有1.5万台币的营业额,扣除各项成本的支出,每日最少应该约有7千台币的净利润,一个月平均若以20个工作日来计算,一个月下来有15万台币以上的收入。

可见,这个面摊仅用一日之中的几个小时,就获取了时间与经济上的最大收益和产值。当然,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面摊的老板必须要做一些需求与满足上的调整及突破,其所运用的方法具有许多创新性的思维,如由繁化简、布局与高效率的要求、善用有限资源、最佳的营业收益、最大的时间产值等,所以他的面摊才经营得如此成功。

现在我们试着将他成功的地方,从创新思维的角度来逐一分析与探讨:(1)他简化了餐点种类:他把自己的面摊定位在属于传统早餐中的中式面类速食站,以福州干面为主,少许汤类为辅。他为了要充分且有效地运用三个人的工作时间与分工合作的效率,因此在面摊上除了面和汤类之外,其他的小菜都不卖,以减少事先的准备工作量和在开市后客人点菜与计价上的麻烦。这种方式使每一位客户的用餐时间大大缩短,无形中提高了经营效率与客人的流量,有效地提升了时间的产值。(2)他突破了场地受限制的问题:为了要突破场地的限制,他不去增添桌子,而改用增添铁制圆形的椅子,让客人用来取代桌子少的不足,至于客人要把它当成椅子或是小桌子来看,那就让客人自己去动脑筋了。(3)他解决了对他不利的环境因素:独特的风格、求新与求变、突破场地的限制与缩短客人用餐等候的时间等,这才是让他得以解决种种不利因素、客源不断的原因。这家小面摊与众不同的独特性也让它逐渐有了名气。

生活中处处都有商机,即使司空见惯的小事情只要开动创新的脑筋也能取得大的收益。

比尔只是美国一个普通的货车司机,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他每天都自带午餐上班,到了中午时咖啡早已凉透,自备的三明治也变得干硬难以下咽。他还注意到其他的工人常常到街对面去喝咖啡,于是想到开一家公司专门供给咖啡、三明治等午餐。比尔开始创业的第一个星期就收入了500美元,此后比尔的业务蒸蒸日上甚至开办了自己的公司、自建了工厂。值得一提的是,他给送餐车设定了准确的时间与固定的路线,而且在沿线建立了储备站,这样,卡车不必送完货开回公司装,直接在路上装上热腾腾的食品就可以。正是凭着这种看似粗浅的办法,比尔开创了自己的“三明治帝国”,直至现在他的成功还被很多商人效仿。

无论是小面摊,还是三明治帝国,都是从非常普通的产品中发掘出的巨大财富。故事告诉我们,行行出状元,不要因为小而怠慢不起眼的工作。不论大小事情,只要善于创新,多层次进行思考,做任何事情都会成功。学会独立思考——不需要“传声筒”将军

人都存在惰性,容易放任自己依附于有能力的上司或者同事。你千万不要这样,因为人最重要的就是独立思考,如果丧失了这点,你就会被他人所控制,失去事业前进的航向。

在很多年前,一对住在偏僻乡村的父子,牵着一头驴子到集市上去买盐。走至半路,有人就笑他们太傻,骑着驴多省劲,却要牵着走。父亲觉得有道理,于是让儿子骑驴,自己步行。没走多远,路边又有人批评道:“儿子骑驴,父亲走路?这孩子真太不孝顺了。”孩子听了,赶忙下来,把父亲让到了驴背上。又行不多远,路边一个人批评说:“瞧,这当父亲的,也不知心疼自己的儿子,只顾着自己舒服。”于是,爷俩只好一齐都骑到驴背上。以为这下总可以了吧,结果又有人为驴子打抱不平了:“天下还有这样狠心的人,看驴子都快被压死了!”父子俩这下没辙了,牵着走不是,谁骑也不合适,这可怎么办才好呢?于是他们索性把驴子绑上,两人抬着驴子走,没想到过桥时,驴一挣扎,坠落河中淹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做人做事时不要盲从他人的看法,完全按照别人的好恶行事,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其实,在现实中有许多人常犯类似的错误:比如,当你提出一个想法或者想去实现一个梦想时,周围的人总是会提出不同的意见,有些是善意的、有些是恶意的、有些是经验之谈、有些纯粹是臆想,无论如何,这些观点都是他们从自身出发的。就像小时候学过的《小马过河》,老牛说河很浅只到脚踵可以过,小松鼠说过不得,有同伴淹死在里面。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我们不能独立思考,过多顾虑别人的看法和议论,犹豫不决,往往会错失良机。做人要能独立思考,不能随波逐流,在关键时刻坚持自己的想法。

美国汽车大王福特当初发明V8型发动机的时候,没一个人认为他会成功,都在等着看他的笑话。因为许多工程师经过一年的毫无结果的努力后也全都懈怠了。但是福特坚持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自己是对的。几年后,V8型发动机让福特车的销售量位居世界第一,这也成了汽车史上的佳话。

在职场中,不要想当然地认为领导只喜欢溜须拍马的“佞臣”,其实领导更喜欢那些有自己见解的员工,因为他们能给领导的思维提供更多的可行性。就像名侦探福尔摩斯的助手华生,他不断地提出一些错误的、愚蠢可笑的见解,可福尔摩斯不但不反感,还觉这是发现真相的必要手段。一位老板说:“我认为接到指令后就去执行的员工是不会有出息的,因为他们不知道‘思考’这两个字有多么重要。”公司需要的是能思考,并在工作中积极完善细节、有创新的人才,而不是死板的按指令行事的机器,不能考虑事情的发展方向和存在问题的员工是不受欢迎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一位将军,唯元帅马首是瞻。无论元帅的命令有多么荒唐,他都保持缄默。终于有一天,将军把他叫到营帐说:“你已经被罢免了。”“为什么?”“我不需要‘传声筒’将军。因为,这样的将军在战争中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会导致军队的败亡。”

一个优秀的职员在工作时都会习惯性地问自己:“怎样才能做得更好?”这种独立性让他们能切实主动地为公司解决问题。他们对待工作从不会应付差事,而会像为自己工作一样努力。

迈克在一家贸易公司工作了一年,对低下的职务很不满,愤愤地对朋友说:“我在公司的工资最低,老板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看着吧,早晚有一天我要跟他拍桌子,然后辞职不干了。”“你对那家贸易公司的业务都清楚吗?”他的朋友问。“不清楚!”“那我要劝你先把他们的一切贸易手段、商业文书和公司组织完全搞清楚了,再一走了之。将来去他们的对手公司,挤垮他们,不是更出气吗?”

迈克觉得朋友的话很对,于是一改往日拖拉散漫的习惯,认真研究起公司的业务了。

一年后,两人又偶然遇到了。朋友问:“你是不是要辞职了?”

迈克不好意思地说:“唉,老板对我刮目相看了,又加薪又升职,现在我已经是公司里的红人了!”

其实这个朋友早就料到当初之所以老板不重视他,是因为迈克始终没有认真地投入到工作中,天天混日子自然得不到老板的赏识。而后来,迈克为了离开公司而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不再为公司工作,成为一个有着自己目标的“好员工”,当然也就得到了老板的器重了。

懒于思考,不会思考,说话办事总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没有独立思考的人,往往一生也不会有多大的成就。但只要你能独立思考,往往很快便可以独当一面。人都存在惰性,容易放任自己依附于有能力的上司或者同事。你千万不要这样,因为人最重要的就是独立思考,如果丧失了这点,你就会被他人所控制,失去事业前进的航向。成功眷顾有胆量的人——天安门的第一广告

创新在于勇敢尝试,成功一向青睐有勇气的人。只有敢于破除前人的成见,不被旧思维束缚才有可能创新出新秩序、新事物,从而推动社会进步,不断取得更大的成功。

从众多的成功者的例子中,我们都能看到一个普遍存在的真理,那就是成功青睐那些勇敢的人,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去创新的人。投资界的传奇人物,国际著名投资大师罗杰斯给女儿的信中告诫说:“不要让别人影响你。假如周遭的人都劝你不要做某件事,甚至嘲笑你根本不该想是否去做,你就可以把这件事当做可能成功的目标。这个道理非常重要,你一定要了解:与众人反向而行需要勇气。事实是,这个世界上从不曾有哪个人是只靠‘从众’而成功的。”

他还以惠普公司为例,指出它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就是因为它的管理者做的是与众不同的事,惠普对新产品的开发总是抢在市场的前面,即使可能因此使一些产品卖不出去或报废,也勇于尝试新的机会。要做别人不敢做、不愿做的事,你得有热情与勇气,而成功永远降临在那些大胆冒险、敢走别人不敢走的路的人身上。这正是为什么惠普能成为一家重要的公司。

加拿大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是最具原创性的管理大师,也是经理角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说:“我总是对太流行或被广泛接受的东西表示怀疑。”事实上,很多时候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大多数人反而都由于同样的盲目从众而走向错误。例如,在股市中只有少数人能赚到大钱,在生意场也只有少数人能赚大钱,在工作中优秀的也只是少数……如果你随大流,你永远也成不了这些“少数人”。

北京天安门历来是备受瞩目的地方。1994年6月28日早上9点,“逛北京、爱北京、建北京”大型旅游文化活动在天安门广场正式开始,无数信鸽冲向蓝天。人们惊讶地发现,飘荡在蓝天上的12只巨大的气球拖着一道道长长的布幅,布幅上红艳艳的大字格外醒目——华懋双汇集团漯河肉联厂祝逛北京活动圆满成功!

当时的现场效应轰动,接着来的就是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漯河内陆特区报》、《河南日报》、河南广播电台、《人民日报》等均有报道。《中国青年报》写到:“能否在天安门广场做广告,这个话题争论了好久,如今却被来自河南的一家火腿肠厂定论了。”

看看这场盛大的广告的花费吧,说来也许难以置信,华懋双汇集团才花了12万元,这钱连人民日报半个广告版面都买不下来——据说当时相关负责人的想法是反正也要挂气球,何不节省点开支呢。到后来,再想有人进军天安门做广告时,掏几百万也拿不下了。

看看广告效果,华懋双汇集团在1991年产值、利税仅分别为1.7亿元人民币和463万元人民币,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自从双汇在1992年上马,1994年又成为人尽皆知的民族品牌后,华懋双汇集团的经济实力迅速膨胀,现今已是年产值15亿元人民币,利税1.2亿元人民币的国家大型一类企业了。

由于当时在天安门做广告是有风险的,所以这“第一广告”才引起了全国的轰动效应。但是我们又要看到,在天安门做广告,不是没人想到,而是没有人有胆量来做。所以,要想创新,取得更大的成功,就得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其实成功没有想象中那样难,只要你勇敢尝试。一位去美国读书的韩国学生,发现那些包含诺贝尔奖获得者,一些发明了经济神话的成功人士,都显得风趣幽默,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顺理成章。他怀疑在国内一些成功人士为了让别人知难而退,广泛地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张了,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阅历恫吓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他把《胜利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开创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威尔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以为这是个新发明,这种现象固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广泛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提出来并加以研讨。

无论是创业还是创新,贵在勇敢尝试,成功一向青睐有勇气的人。只有敢于破除前人的陈见,不被旧思维束缚才有可能创新出新秩序、新事物,从而推动社会进步,不断取得更大的成功。独特的创新眼光——换个地方打井“换个地方打井”告诉我们:要心胸开阔,脑筋灵活,不固执己见,不把死理当真理。转移思路,能够使许多原本看起来不能解决的问题被轻而易举地解决。只要我们灵活一些,学会“换个地方打井”,哪怕是一口很小的“井”,都可能让我们品尝到甘甜的成功之水。

一个人要在工作中有所创新,就必须学会开拓新的思路。只要你能换个思路,开拓脑筋,你就会发现成功正在不远处向你招手。善于“换个地方打井”的人,就是不固执己见,勇于拓宽思路和眼界的人,他们在解决问题时会找到更好的方法。而这就使他们更容易提高工作效率,更容易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换个地方打井”是“创新思维之父”、著名思维学家德·波诺提出的概念,用来形容他提出的平面思维法。德·波诺打比方说:“在一个地方打井,老打不出水来。具有纵向思考方式的人,只会嫌自己打得不够努力,而增加努力程度。而具有平面思维方式的人,则考虑很可能是选择井的地方不对,或者根本就没有水,所以与其在这样一个地方努力,不如另外寻找一个更容易出水的地方打井。”

小娟是一家青年报社的科学版的编辑,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都能很好地完成。然而,报社里人才济济,她发现即使再努力地工作,也难以取得更为突出的成绩而被领导赏识,于是很是苦恼。一天,在处理读者来信时,她发现有不少青年读者,当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了问题时,却没有地方表达和交流。于是她建议报社开办一条专门针对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