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如初见:唯美古风人像摄影教程(全彩)(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9 10:12:03

点击下载

作者:摄影师小欣欣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只如初见:唯美古风人像摄影教程(全彩)

只如初见:唯美古风人像摄影教程(全彩)试读:

前言

我从金钗之年到花信年华,一直沉迷于江湖的侠骨柔情中。茫茫人生路,任君逍遥游,这一世既然做不了侠女,那就变成一个记录者吧。

流纱裙飞,娇波暗涌。鬓蝉靓妆,晓莺春柳。临鸾萧娘,却画不尽一世红妆。散落的青丝随风纠缠,深邃的眼眸黯然如殇,杳踏一曲尘寰乐章,于月光下低吟浅唱摇曳生姿。

很多姑娘都有盛唐之梦,穿越之想。故着罗衣,梦回九重天!温一壶酒,将此娇羞,伴随着寂寞,绵长入口。所以就有了听雪抚琴思君来的惆怅,就有了泸沽寻梦小舟旁的期许,就有了倚楼听风雨的情调……

这一丝丝的画面,都被我定格在这个时空里。多年以后我们终是一抔黄土,但是这还未被岁月摧残的惊艳容颜都被记录在这最好的芳华时代,这是一种幸运。

竹叶笛声戎马归来,血染指尖等到一个未来。这种豪迈气概,对我而言有着致命的吸引。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这种岁月静好,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毒药。但是最打动我的,还是做个凡夫俗子也超然的态度。

太多的美好,太多的才华,不仅仅是一两张照片可以说明的。更远的未来,更多的可能,还需要我们一起去创造。第一章 初识唯美古风人像摄影这是一个千年前的梦,它来自开满野花的古战场,来自她微微翘起的指尖,来自她眼底那一抹柔光,恰似一曲抚人心肠的清音小调。一颦,一笑,一回眸,皆醉人心肠。古风人像能让女孩仿佛古代女子一般唯美飘逸,韵味十足,并且带有浓郁的中国古典文化风格。古风人像摄影不仅要有古典的画面,还需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情感细腻,意境深远。

一、古风人像的特点

古风人像是摄影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

任何一门艺术都需要一个根基,那就是传统文化,不是穿上古装戏服就拥有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每个民族都有其特色鲜明的服饰文化。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

所以我大多选择汉服进行古风作品拍摄。汉服古风人像对着装和造型的搭配,以遵循历史为原则,各方面的细节都非常考究。在中国的传统艺术中有诗词、绘画等艺术表现形式,这类写景造景的艺术技巧,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的相互结合很好地表现了中国传统艺术。就好比古人在吟诗作对时,需要很好的意境给予作者闪现的灵感,这些表现手法和意境也同样可以应用到古风摄影中,借古人的诗和画通过摄影的方法来表达和捕捉古韵。

二、古风人像如何选择汉服

泱泱华夏,礼仪之邦,几千年来一直是我们华夏民族美的名片。汉服,承载了“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由来,更承载了华夏民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传统美学。穿上汉服可以体现华夏礼仪文化的精髓,完美展现典雅端庄的东方美学,凸显中国人特有的气质!

汉服不分朝代,只分形制,在拍摄主题上不会有太大的限制。这里介绍常用来拍摄的几种。齐胸襦裙

齐胸襦裙是对隋唐五代时期特有的一种女子襦裙装的称呼。齐胸襦裙是汉民族传统服饰的一种,汉晋以来裙子的裙腰束于腰上,而隋唐五代时期裙子的裙腰束得更高,很多都在胸上,一些服装史上多称为高腰襦裙。根据现在人们对它的考证,一般改称为齐胸襦裙。

齐胸襦裙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对襟齐胸襦裙,一种是交领齐胸襦裙,一般来说对襟齐胸襦裙的使用范围更广一点。常见窄袖、直袖和广袖上襦,也可搭配大袖衫。裙分为一片式和两片式,穿法不同。齐腰襦裙

裙腰与腰部平齐,故名。同齐胸襦裙相比,齐腰襦裙更为常见。按上襦分,可分为交领齐腰襦裙、直领齐腰襦裙(对襟齐腰襦裙)。按穿着对象分,可分为女式齐腰襦裙、男式齐腰襦裙。

与其他服装形制相比,襦裙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上衣短,下裙长,上下比例体现了黄金分割的要求,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平面裁剪,多缘边,绸带系结;上襦变化主要在领型及门襟上,下裙长至鞋面。大凡衣短则裙长,衣长则裙阔。襦裙忌讳上下平分秋色,会显得呆板少变化。褙子

褙子,又名背子、绰子、绣䘿,是汉民族传统服饰的一种。其样式以直领对襟为主,腋下开胯,腰间用勒帛系束,下长过膝,逐渐成为后世女子的一种常礼服。

宽袖褙子,只在衣襟上,以花边做装饰,并且领子一直通到下摆。窄袖褙子,则袖口及领子都有装饰花边,领子花边仅到胸部。

褙子是一种由半臂或中单演变而成的上衣。形如中单,但腋下两裾离异不连。宋代盛行多为直领对襟,不施袗钮,腋下开胯,腰间用勒帛系束,下长过膝。男女均可穿,多罩在其他衣服外面穿着。后世多有沿革。男子一般把褙子当作便服或衬在礼服里面的衣服来穿,而妇女则可以当作常服(公服)及次于大礼服的常礼服来穿。

褙子一般作为女装,但实际上男女皆可服之,因使用和时间的不同,其形制变化甚多。宋代男子从皇帝、官吏、士人、商贾到仪卫等都穿,妇女从后、妃子、公主到一般妇女都穿。圆领袍

圆领袍最早出现在商代,汉代随着服饰逐渐统一,圆领袍主要作为内衣穿着,魏晋南北朝后,鲜卑人建立的北魏开始作为正装穿着于外,流行于隋唐至明末。由军用以至民服,历史悠长,变化复杂。圆领亦称团领,实为无领型领式。衣领形似圆形,内覆硬衬,领口钉有纽扣。

圆领的方便、舒适不言而喻,于今也一样流行。圆领袍衫也称“袍衫”“上领袍”,袍为夹衣,衫则为单衣,后来被统称为袍。这种袍服的左右襟在胸前交叠掩合后,以衣带或纽扣将衣襟上提至颈部,固定在颈一侧,配合适当的裁剪形成一个圆形领口,这种闭合方式与前代汉服的“交领右衽”迥异,将人体包裹得更为严密,增强了对风沙的抵御作用。圆领袍最初为直袖或者箭袖,并且作为常服穿着。到了宋明,则发展成了礼服,官员也穿着较多。形制也发展成了大袖,并有补子或者各种蟒、麒麟等纹样。袒领半臂襦裙

袒领,又称U 领,汉服半臂中的一种,是从魏晋以来上襦发展出的一种短外衣。由于胡文化在当时的唐代各阶层间的广泛流行,使得唐代女性穿小袖衣成为一种风尚。流行于隋代宫廷内,先为宫中内官、女史所服,唐代传至民间,历久不衰。唐初女子衣衫小袖窄衣,外加半臂,肩绕披帛,紧身长裙上束至胸,风格简约;盛唐时,衣裙渐宽,裙腰下移,服色艳丽。袄裙

袄裙,是对中国古代女子上身穿袄,下身穿裙的统称。裙袄着装,从唐代开始就有衣物疏记录,一直到民国。现代一般谈论袄裙时指的是明代的裙袄着装。有人对于袄裙定义为上衣穿裙子外为袄裙,实际上是比较错误模糊的定义。因为有明一代,衫子也照样外穿,东晋十六国陶俑也显示此时代襦是穿于裙外的。所以不能以是否外穿定义袄裙,而应该以上身穿袄,下身穿裙的基本语境来定义袄裙一词。

汉服中的“袄裙”一般指的是明制袄裙。因清代袄裙逐渐满化,汉服体系不包括清代袄裙。

袄,有衬里的上衣。袄从唐代开始大量出现在衣物疏内,替代襦成为日常的冬季御寒衣物,从后世宋明清等时代来看,袄的制作上一般保持长袖通裁开衩的特征,而开衩处多在两侧,唐代到金代有单独开衩在身后的,则另称开后袄子,而相对的开衩在两侧称缺胯袄子,两侧后面都开的也有壁画显示存在。而女子用之与裙子搭配的多是两侧开衩的袄子。大袖衫

说到大袖衫,就不能不提《簪花仕女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美人着裸肩长裙,上身直披一件大袖纱罗衫,轻掩双乳。由于画家手法写实,既如实地描摹出唐代细腻透明的衣料,又逼真地描绘出女子那柔润的肩和手臂。实际上大袖衫一直沿用至明末,配霞帔,又称大袖、大衫。

以纱罗做女服的衣料是唐代服饰的一个特色,尤其是不穿内衣,仅以轻纱蔽体的装束更是创举。敦煌莫高窟壁画女供养人的服装,袖宽往往四尺以上,高腰长裙、半臂、披帛、高髻等。多在重要场合穿着,穿着这种礼服,发上还簪有金翠花钿,所以又称“花钗大袖”。对襟襦裙

其上襦为直领,衣襟呈对称状,故称对襟襦裙。披风

披风是一种衣服的形制,为披用的外衣,大多直领对襟,颈部系带,有二长袖,两腋下开衩。清代《舜水朱氏谈绮》三卷中描述的披风为对襟直领,制衿,左右开衩。

披风流行于明代。一般既可以在室外穿着也可以在室内穿着。

披风,穿在身上的对襟大袖的外衣。与斗篷不同,斗篷常穿于室外,披风室内外均可穿。披风盛行于明清时期,从许多画像以及笔记资料上看,披风是明代比较流行的一种服饰,在明末的《云间据目抄》里面就提到了“披风便服”,清朝入关之后,由于“男从女不从”,所以披风仍然流行了一段时间,在《红楼梦》中也反复出现披风这种衣物。值得注意的是,红楼梦中既有披风又有斗篷,说明这二者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斗篷

又名“莲蓬衣”“一口钟”“一裹圆”。用以防风御寒。短者曾称帔,长者又称斗篷。其通常无袖,有袖外披一般为明制大袖褙子。

斗篷,据传是从蓑衣演变而来,最初用棕麻编成,以御雨雪,名谓“斗袯”。到明清时,才多用丝织物制作,并不限于雨雪天使用,当时叫作大衣,是一种御寒的服饰,有长式和短式,有高领和低领。凡冬天外出,不论男女官庶,都喜披裹斗篷,但有个规矩,不能穿着这种服饰行礼,不然被视为不敬。清代中叶以后,妇女穿着斗篷很普遍,制作日益精巧,一般都用鲜艳的绸缎制作,上绣花纹,讲究的在里面衬以皮毛。

为了让画面看上去仙气十足,并且凸显服装的质感,建议选择优质的汉服。优质的汉服与网上廉价的汉服相比,在配色和刺绣上会好很多。

三、古风人像最美妆容

在古风人像摄影中模特的妆容和发型也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根据模特服装去搭配相对应的妆容和发型,在拍摄传统的古风人像时模特不能披头散发,很多时候都需要进行盘发。为的是让模特看起来比较端庄儒雅。而模特面部妆容的重点在于对眼部的晕染,中国古代女子喜用胭脂,可以用胭脂对眼部进行上色。无论穿什么颜色的汉服,胭脂色总是最能表现古典美的颜色。不建议用假睫毛,因为眼睛所传递的情绪是温婉恬静的,而假睫毛的使用会打破这种自然。眉毛弯弯可以凸显女子的娇柔,不要画所谓的韩式一字眉,那样太过刚毅,如果是拍魏晋风则可以。额间点花钿,长发盘起,戴上适宜的发髻,古代女子清丽柔美的感觉就出来了。古风妆容之眉毛

眉毛我偏爱远山眉黛,是细长、淡漠的。汉代刘歆所著的《西京杂记》中形容卓文君眉若远山、脸若芙蓉,远山也是一种汉代常见的眉式,汉成帝妃赵合德就是这样的远山黛。远山是一种淡远、细长的眉毛画法,宛如水墨画里一泓秋水后面遥远的连山。花钿

花钿是古时妇女脸上的一种花饰。花钿有红、绿、黄三种颜色,以红色为最多,以金、银制成花形,蔽于脸上,是唐代比较流行的一种首饰。花钿的形状除梅花状外,还有各式小鸟、小鱼、小鸭等,十分美妙新颖。在古风摄影作品中常用于额头装饰,可以根据被摄者的脸型和气质来选择。

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为了表现剧中女性角色高贵、神秘或者脱俗的气质,常常使用花钿妆饰,这在唐朝宫廷题材、武侠题材及神魔题材的影视作品中体现较多。花钿不仅使人物角色更美丽动人、更富有吸引力,也暗示了角色之间的权力较量。唇妆

唇妆是妆容中最点睛的一笔。从魏晋、唐宋再到明清,唇妆也随之不断变化,画法很多。

在诗词中,古人常用“点绛唇”来描写好的唇妆。所谓点,就是不将上下唇全部涂满,而是在下唇中间部位涂成一个大的圆点,上唇中央不凹陷而是朝上尖凸,基本上就是上小下大近乎三角形的唇妆式样,嘴角其余部分则用妆粉遮起来。说到开放的唐代在画唇妆时也是百般花样,唐代妇女以粉涂面时往往将双唇也涂成白色,点唇时便可以任意点出各种各样的式样,其中尤以娇小浓艳的樱桃小口备受青睐。

应根据拍摄主题选择唇妆,点唇比较适合大气华丽的妆容,嘴唇很薄的女生就不推荐尝试了。古风妆容与服装主题的搭配

妆容是人物情绪、性格的表达,而造型主要交待的是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另外服装元素也能起到强调特性的作用。服装结合更多的历史参考制式,以及时下流行的色彩和面料,可令人物性格特征更加鲜明和突出。

可以通过使用不同明度、饱和度色彩的服装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比如活泼青春型的人物可使用鲜亮的粉色,成熟优雅型的则推荐明度较低的玫红色,妩媚动人型的可选用大地色系来点缀。

也要根据拍摄主题、场景、服装和被摄者的气质来选择合适的妆容。如果是比较质朴的场景,例如绿竹林、茶园,服装以浅色为主,妆容尽量清淡一些。如果是宫廷仕女图、武侠风,就比较古典、艳丽、大气一些。

四、古风人像发饰搭配

我们最常见的古装盘发方式,就是挽髻。发髻挽成之后,就要设法将其固定,最常用的绾髻之具是发簪,这是东方特有的绾髻物。将长发盘起,再插上一枚发簪,性格再外放的女子也可以成为让人眼前一亮的古典美人。

簪子的本名叫“笄”。古代的女人们喜欢将头发挽成髻鬟,还要以簪钗贯连固定,以免髻鬟松散坠落,也就有了用簪的习惯。在古代,女子插“笄”,被视为标志成年的人生大事,还需要举行仪式,称为“笄礼”。

虽然发钗的作用与发簪一样,都用来插发,但发簪做成一股,发钗则做成双股,它们的造型也有所区别。钗不仅是一种饰物,它还是一种寄情的物品。古时候的恋人或夫妻在分别的时候,女子会把头上的发钗一分为二,男女双方各持一半,等到再见面时合在一起。

在发钗上装缀一个可以活动的花枝,并在花枝上垂以珠玉等饰物,这就成了另一种首饰,名为“步摇”。取其行步则动摇,故名。步摇最初用于贵族礼服。

在汉代,女性佩戴步摇与地位有关。《续汉书·舆服志》叙述了当时贵族的服制,只有皇后和长公主有戴步摇的记述,其他人如皇太后、贵人、公主等都没有佩戴步摇的记述。可见步摇在当时是一种高级饰品,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