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秘密开关——找准一个穴· 减轻身体病痛(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9 15:02:38

点击下载

作者:赵宏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人体的秘密开关——找准一个穴· 减轻身体病痛

人体的秘密开关——找准一个穴· 减轻身体病痛试读: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人体的秘密开关:找准一个穴位 减轻身体病痛/赵宏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ISBN 978-7-117-27462-3

Ⅰ.①人… Ⅱ.①赵… Ⅲ.①穴位疗法-通俗读物 Ⅳ.①R245.9-4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210837号人卫智网 www.ipmph.com 医学教育、学术、考试、健康,购书智慧智能综合服务平台人卫官网 www.pmph.com 人卫官方资讯发布平台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人体的秘密开关——找准一个穴位 减轻身体病痛

主  编:赵 宏

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

邮  编:100021

E - mail:ipmph@pmph.com

制作单位: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排  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制作时间:2019年4月

版 本 号:V1.0

格  式:mobi

标准书号:ISBN 978-7-117-27462-3

策划编辑:任海霞

责任编辑:任海霞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59787491 E-mail:WQ @ pmph.com注:本电子书不包含增值服务内容,如需阅览,可购买正版纸质图书。内容提要

本书作者针对治疗中经常遇到的30多种病症,教授读者一些取穴简便、操作简单的穴位,这些穴位像我们身体的“开关”,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并且疗效确切,读者可以在家自己刺激按摩穴位,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部位的统称,既能反映身体状态,又能治疗疾病。腧穴是我们身体的“开关”,具有止咳平喘、镇静助眠、化痰祛湿、祛痘止痒、通便及止痛等多种功效。本书由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赵宏主任医师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针对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疾病和症状,提出简便可行的针灸腧穴保健治疗方法。全书以内科、外科、妇科及儿科病症进行分类,内容贴近生活,文字通俗易懂,方法简单易学,实用性强,常见、多发病症配有操作视频,适合广大针灸爱好者、关心健康的读者阅读参考。致读者的一封信

在从事中医针灸临床工作的20多年中,我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很多患者在我这儿治疗效果不错,回去后病情又反复,这时我们就会建议患者采取穴位刺激按摩的方法在家保健,但是患者反馈说自己取穴取不准,疗效没有专业治疗好。于是我萌生了写书的想法,我们针对治疗中经常遇到的30多种病症,教授读者一些取穴简便、操作简单的穴位,这些穴位像我们身体的“开关”,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并且疗效确切,读者可以在家自己刺激按摩穴位,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给患者诊治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触是,很多患者缺乏对疾病的了解,缺乏关于中医针灸的基本知识。如今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一些常见、多发的疾病和症状反复发作,为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不小的困扰。如何让患者掌握中医基本知识,在家中采用简便有效的针灸、按摩方法,进行自我保健和治疗,促进全民健康终极目标的实现。

针灸疗法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被大众普遍认可和接受。腧穴是针灸基础理论之一,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很早以前,我国古代医学家就知道人体表面有一些特殊的点,既能够反映疾病,同时也对一些疾病有特殊的治疗效果,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腧穴学的完整理论体系。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穴位是人体的“开关”,在这些“开关”上进行艾灸、放血、按摩等刺激,可以广泛应用于日常病症的防治。本书以内科、外科、妇科及儿科等常见病症进行分类,针对某一病症分别从具体应用场景、穴位的精准定位、不同证型穴位的不同操作方法及实例分享几方面介绍,尤其是关于穴位刺激操作方法方面,图文并茂,常见、多发病症配有操作视频,简单易学,很适合针灸爱好者和广大关心健康的读者使用。

本书旨在传统针灸理论的基础上,针对常见病症,提供一些在腧穴上简便易行的操作方法,从而让广大读者了解与实践腧穴养生保健的方法。

限于水平与时间,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 赵宏 主任医师2018年8月于北京第一讲 内科病症一 止咳的开关 孔最

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可以排出呼吸道分泌物或异物,保护呼吸道的清洁和通畅,因此,咳嗽一般是一种有益的动作,在一般情况下,对轻度而不频繁的咳嗽,只要将痰液或异物排出,就可以自然缓解,无须治疗。但是,对那些无痰而剧烈的干咳,或有痰而过于频繁的剧咳,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影响休息和睡眠,增加体力消耗,甚至促进病症的发展,产生其他并发症,对健康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

生活中很多人咳嗽了,都不懂得辨证自己的咳嗽类型,而且总是胡乱挑选并服用具有止咳化痰等功效的止咳药,结果不仅病情没有好转,咳嗽反而越来越厉害。中医认为,根据引起咳嗽的原因,可以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在具体辨证分型上,又有风寒袭肺、风热犯肺、风燥伤肺、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等几个证型。对于以上几种证型,人体的某些腧穴,例如孔最,具有很好的缓解咳嗽的效果,既可以止咳,又能够行气化痰。当然,对于不同的中医证型,所采用的的治疗方法以及操作细节会有所不同。取穴

孔最。腧穴定位

前臂掌面桡侧,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简便取穴

伸出前臂,于尺泽与太渊连线的中点向上1寸,当桡骨内侧缘处取穴。功效

清热止血,润肺理气。操作方法1直接灸:

将艾绒搓成底面直径约0.2厘米,高0.2厘米的圆锥体,进一步将艾绒捏实,放置在孔最穴处。如艾炷放置不稳,可以在局部皮肤处涂上蒜汁,便于将艾炷黏附。

用线香将艾炷点燃,待艾炷将要燃烧完,局部自觉灼痛时,可用小镊子将艾炷移开,放置第2个艾炷,继续施灸。

一般根据体质和疾病轻重选择施灸的艾炷数量,灸3~5壮即可。操作方法2悬灸:

选用一根艾条,在一端点燃,将点燃的一端置于孔最穴皮肤上方约1厘米处施灸。施灸过程中如自觉皮肤灼热疼痛,可将艾条适当远离皮肤表面,待灼痛感缓解后继续施灸。每次灸5~10分钟。疗  程• 每天1次,直至热汗出,咳嗽止。注意事项• 艾灸期间要时刻注意观察皮肤的变化,防止烫伤。• 灸后若出现口干等症状,表明施灸量过大,可以适当减少施灸的数量和次数。一语道破

孔最穴是手太阴肺经的郄穴,功善止血、止痛,有宣通肺气、开泄腠理、理气止血之功,可治疗外邪袭肺、肺脉壅遏所致的诸多症状及出血症。《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曰:“治热病汗不出,此穴可灸三壮即汗出;咳逆,臂厥痛,针三分,灸五壮。”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热病汗出不来,在孔最穴上灸3壮就可以出汗了;如果是咳嗽气逆、前臂疼痛等症状,可以在该穴处采用针刺的方法,针刺深度3分,艾孔最穴除了能够止咳外,平时按压或者艾灸该穴,还有宣肺理气的效果。灸5壮。一用就灵

患者女,55岁,平素身体较差,易感冒。此次受凉感冒后出现咳嗽症状1个月余,夜间、晨起时咳嗽加重,讲话、遇冷空气时加重,咳痰量少,痰色白,畏寒,自觉胸部憋闷,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辨证属风寒袭肺。在孔最穴处皮温较低,压痛明显。予孔最穴直接灸,灸后患者自觉热感向上肢传导至腋下。艾灸4壮后孔最穴处发热,全身汗出,咳嗽立止。复诊时患者诉,第2天晨起后,咳嗽未再发作。

感冒后,很多人会遗留有咳嗽症状,严重者持续1~2个月的时间,迁延不愈。在治疗这种时间较久的咳嗽时,应该针对咳嗽伴随的症状选择对应的治疗方法。若咳嗽气息急促,喉中有痰声,痰多黏稠或为黄痰,咳吐不爽,或咳吐血痰,口干口苦,舌苔薄黄腻者,多数为痰热壅肺,可以在孔最穴艾灸配合背俞穴拔罐治疗以清热化痰,孔最穴艾灸的时间和艾灸量要适当减少。若喉痒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咳痰不爽,或痰中带有血丝,咽喉干痛,唇鼻干燥,口干,手足心热,舌质红干而少津者,多为燥邪伤肺,可以配合口服养阴清肺丸治疗,孔最穴艾灸的量也要适当减少。此患者咳声重浊,咯痰稀薄色白,舌苔薄白等,辨证属风寒袭肺,采用孔最穴艾灸疗法疗效最佳,在孔最穴处艾灸可以起到宣散寒邪、止咳平喘的效果。二 平喘的开关 天突 定喘

喘即气喘、喘息,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气急,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喘常见于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以及其他慢性呼吸道疾患。患者在支气管过敏的情况下,只要受到一点刺激就会有反应。而支气管受到刺激后会引起收缩,支气管黏膜肿大并分泌黏液,经过一连串的作用后,支气管内径会变得狭窄。如此一来,只有极少数的空气可以通过,因而引起喘鸣及呼吸困难。喘证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和控制,则会有生命危险。

针灸在降气平喘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当患者出现喘证,来不及送医院急救时,可以在腧穴上采用针刺、指压、拔罐的方法治疗,具有较好的降气平喘效果。还有一种情况,患者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上以长期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为特征。这种情况适合在腧穴上采用穴位贴敷、艾灸、拔罐的方法治疗,除了能够平喘以外,还可以扶助正气,健脾益肾,具有预防复发的效果。取穴

天突、定喘。定位天突:

仰靠坐位,在颈部,当前正中线,胸骨上窝中央。定喘:

在背部,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简便取穴天突:

仰靠坐位,喉结之下可摸及一凹陷,即为本穴。定喘:

坐位低头,颈背交接处椎骨有一可随颈部左右摆动而转动的高突即为第7颈椎棘突,旁开半横指(拇指指间关节部位横径约为1寸),即为本穴。功效

宽胸理气,通利气管,降痰宣肺,定喘止哮。操作方法1针刺法:

选用1.5寸毫针,在天突穴先直刺0.2~0.3寸,然后将针尖转向下方,沿胸骨后壁刺入0.1~0.5寸。在定喘穴直刺入1.0寸,以患者有酸麻重胀针感为度。操作方法2指压法:

没有条件采用针刺方法治疗时,可采用指压法。用拇指在天突穴处用力点按,持续按压30秒后放松双手,休息10秒再进行点按。共点按10次,直至症状缓解。也可用示指(食指)或中指指腹点按定喘穴,点按方法同天突穴,直至症状缓解。操作方法3拔罐法:

选用大号玻璃罐或抽气罐,在定喘穴处拔罐,留罐10分钟后起罐。操作方法4穴位贴敷法:

将白芥子、甘遂、延胡索、细辛等药物共研细末,姜汁、蜂蜜适量调制成膏状,用胶布固定于定喘穴处2~4小时。疗  程• 灸法每日1次或隔日1次;穴位贴敷法每周1次或2次即可。注意事项• 针刺天突穴时要注意针尖的方向,避免刺伤局部组织。• 天突穴和定喘穴的针刺操作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熟练度,未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禁止在以上两个穴位处针刺。• 拔罐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局部皮肤起疱。• 穴位贴敷时间不宜过长,如出现发疱,应及时进行无菌处理,防止感染。一语道破

天突别名玉户,是气机出入的通道,就像胸腔开在外面的烟囱,此穴通利肺气,与呼吸密切相关。定喘为经外奇穴,现代常用来治疗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等,两穴配合应用,止咳定喘效果尤佳。一用就灵

患者,女,40岁,患过敏性鼻炎10余年,喘息性支气管炎病史10年。患者每于春季、秋季发作,症见呼吸困难、气喘、鼻塞、打喷嚏,发作时需要向口腔喷激素类药物,症状方可缓解。第1次就诊时呼吸困难较重,不能平卧,喘憋。采用口腔喷雾剂后症状无明显缓解。患者坐位,在天突穴、定喘穴处予以针刺治疗,患者自觉针感强烈,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气喘症状逐渐缓解,取针后患者可平卧。为求进一步治疗,缓解哮喘发作,患者坚持治疗近1年。发作期以止咳平喘为法,缓解期治疗以扶助正气、健脾益肺为法,并在三九天予以穴位贴敷治疗。治疗1年后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发作时症状减轻。

喘证的治疗应根据分期和疾病的虚实分别进行。在发作期以降气平喘为法,缓解期治疗以扶助正气为法。喘证的辨证还应当分清虚实。实喘者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气粗声高,伴有痰鸣咳嗽,脉数有力,病势多急;虚喘者呼吸短促难续,深吸为快,气怯声低,少有痰实鸣咳嗽,脉象微弱或浮大中空,病势徐缓,时轻时重,遇劳则甚。证以针刺、拔罐方法为主,虚证以艾灸、贴敷治疗为主。应根据以上喘证的虚、实证型,在腧穴上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才会取得很好的疗效。三 取暖的开关 大椎

怕冷是现代人比较常见的一个症状。现在不少人一到了冬天,就手脚冰凉,甚至钻被窝里躺半宿都暖和不过来,只能采用多穿厚衣服、每天泡脚的方法,也只能起到暂时的效果。还有一种情况,因受风受凉后治疗不得当,以至于寒邪留滞体内,加上身体阳气不足,出现常年畏寒、怕冷、怕风,在空调环境或者冬天,经常出现感冒、肩背疼痛等症状。

我们的身体上有一个小火炉,那就是大椎穴。大椎穴具有益气温阳的效果,无论是对于手脚冰凉,还是全身畏寒的情况,都有很好的保暖效果。取穴

大椎。定位

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简便取穴

坐位低头,颈背交接处椎骨有一处可随颈部左右摆动而转动的高突,即为第7颈椎棘突,棘突下有一凹陷即为本穴。功效

温阳行气,清热解表。操作方法1戴围巾法:

大椎穴在上背部,是阳气汇集的地方,也是身体最容易受寒邪侵袭的地方。当寒邪、风邪侵袭人体的时候,最容易进入身体的门户就是上背部。因此,采用围巾把大椎穴及上背部围住,既能够保证外邪不得入侵,同时又能顾护阳气,起到保暖的效果。戴围巾是最简单的取暖方法,尤其适合于老年及阳虚的人群。操作方法2吹风机法:

当感冒初起时,很多人会首先出现后头部和上背部的酸痛不适。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吹风机法。选用吹风机最小的风力档,热风模式,将吹风机对准大椎穴,距离大椎穴10厘米左右,持续吹5~10分钟,直到大椎穴处皮肤微微发红,或者上背部和头部微微汗出,就可以停止了。采用这样的方法,能够预防感冒进一步加重,同时有很好的温阳效果。当家里没有艾灸等材料时,可以采用吹风机法治疗。操作方法3悬灸:

选用一根艾条,在一端点燃,将点燃的一端置于大椎穴皮肤上方约1厘米处施灸。施灸过程中如自觉皮肤灼热疼痛,可将艾条适当远离皮肤表面,待灼痛感缓解后继续施灸。每次灸5~10分钟。疗  程• 吹风机法可以每天1次或隔日1次,直至症状缓解。悬灸法每天1次或隔日1次。注意事项• 以上方法均适用于寒证、虚证,若是表现为口干、咽喉疼痛等热证时,不能使用以上方法。• 采用吹风机法和悬灸法治疗后,有的人会出现咽喉发干、双眼分泌物增多、出汗过多等症状,应该是治疗过量的表现,可以适当减少治疗的时间和频次,直到症状消失。• 艾灸期间要时刻注意观察皮肤的变化,防止烫伤。一语道破

督脉为“阳脉之海”,总领一身之阳气,而大椎穴为“三阳、督刺激大椎穴就是打脉之会”,也就是说,全身的阳气都在大椎穴处交汇。开全身暖气的总开关,能达到调节全身阳气的目的。一用就灵

患者,男,43岁,全身怕冷伴关节疼痛10余年。患者年轻时在部队工作生活,长年驻扎在严寒之地,也曾多次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下进行重体力劳动。10余年前逐渐出现全身怕冷,自诉从骨头里往外透着冷,穿多厚的衣物都不能缓解,伴有关节疼痛,遇寒加重。曾采用多种方法治疗,症状无缓解,反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加重。我们在对患者进行诊治时,发现患者大椎穴处和神阙穴处皮肤的温度明显低于其他位置。因此,在针刺的基础上,我们采用大椎穴、风门穴处温针灸和隔姜灸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第1次后患者自诉觉得比以前更冷,后背部瘙痒,但大椎穴处的皮肤温度较以前略有升高。我们考虑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是艾灸后寒邪和阳气正邪交争的表现,嘱患者不要着急,继续治疗。在以后的治疗中,我们延长了每次艾灸治疗的时间,每次艾灸40分钟,同时加大了艾灸量,每次艾灸4壮。治疗2周后,患者怕冷的症状逐渐缓解,关节疼痛的程度也逐渐减轻。后经过3个月的治疗,症状逐渐消失。

此患者由于年轻时深处严寒之地,调摄失当,以至于寒邪侵袭于内。寒为阴邪,阴寒偏盛,阳气不仅不足以祛除寒邪,反为阴寒所侮,所以阳气受损,失去温煦的功能,因此,全身出现明显的怕冷症状。艾灸大椎穴具有很好的温煦阳气的效果。此患者因阴寒内生,阳气不足,艾灸治疗后阳气被鼓舞,正邪交争,治疗早期反而出现畏寒症状加重。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患者阳气日益充盛,驱寒邪外出,因此怕冷、关节疼痛等症状逐渐缓解。此外,该患者在治疗初期汗出较多,到了后期汗出逐渐减少,直至不再汗出,这是阳虚患者艾灸后比较常见的反应。在艾灸过程中应细细体会症状的变化,根据症状随时调整艾灸的治疗时间及灸量。四 止吐的开关 内关

呕吐是消化道疾病常见的症状,临床常与恶心合并出现。呕吐次数过多,会引起电解质紊乱、脱水、消瘦等问题,并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临床出现呕吐的原因较多,如进食过量所致的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胆道疾患、腹腔脏器急慢性炎症、神经官能症、妊娠反应等,应根据引起呕吐的原因进行对症治疗。刺激某些腧穴有一定的止吐效果,尤其适用于神经官能症、功能性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放化疗所致的呕吐,以及呕吐严重难以服药的患者。取穴

内关。定位

前臂掌侧,曲泽和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简便取穴

微曲握拳,手臂内侧可摸到两条明显的条索状筋,从腕横纹向上量两横指,两筋之间凹陷处,即是本穴。功效

益心安神,和胃降逆,宽胸理气,镇定止痛。操作方法1掐按内关穴:

用一个手的拇指指腹掐按住对侧上肢内关穴,持续按压1分钟,局部会出现酸麻重胀感。按压1分钟后将手指稍稍抬起,休息5秒钟,继续按压1分钟。如此反复操作,每次20~30分钟,直至呕吐停止。操作方法2隔姜灸:

把生姜切成约0.2厘米厚的薄片置于内关穴,将艾绒搓成底面直径约0.2厘米,高0.2厘米的圆锥体,进一步将艾绒捏实置于姜上,每穴20分钟。疗  程• 每日1次,或隔日1次。注意事项• 呕吐也是身体祛除有害物质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对因食积、药物中毒等引起的呕吐,可以暂时不予以治疗。对于顽固的呕吐,若治疗效果不佳,应进一步检查,明确是否有其他疾病的可能。• 用手指按压时切勿用力过度,损伤局部皮肤。• 隔姜灸用的姜应选用新鲜的老姜,宜现切现用,不可用干姜或嫩姜。• 施灸的量,宜根据病证的虚实寒热而定。呕吐属虚证者,表现为乏力消瘦,倦怠萎靡,神疲懒言;呕吐属寒证者,由过食寒凉之物引起,表现为上腹部冷痛,两者都可以适当增加艾灸的时间和灸量。一语道破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是心包经的络穴,有益心安神、和胃降逆、宽胸理气、镇定止痛的作用,是多种疾病按摩治疗时的首选穴。内关穴也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阴维脉联系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经并会于任脉,还与阳明经相合,以上经脉都循行于胸脘胁腹,故内关善治胸痛、胁痛、胃痛、心痛、结胸、反胃、胸脘满闷、胁下支满、腹中结块等胸腹部的疾病。一用就灵

患者,女,51岁,呕吐1周。患者因肺癌行化疗后出现呕吐,不想进食,进食饮水后即出现呕吐,伴恶心,体重减轻,精神萎靡,乏力。因患者身体较弱,不能来医院就诊,家属代替患者来医院咨询,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能止住呕吐?建议患者采用内关穴隔姜灸治疗,现场教会家属内关穴的取穴方法和隔姜灸的操作方法。1个月后患者在家属陪同下来医院就诊,诉在家中每天坚持艾灸治疗,呕吐症状逐渐缓解,进食量逐渐增加,乏力改善明显。因此,希望来医院进一步治疗。通过此病例,我们可以看到,对于肿瘤放化疗的患者,隔姜灸除了有降逆止呕的作用外,还有一定的扶正补益效果,对于全身症状的改善作用也很明显。五 通便的开关 天枢 上巨虚 下巨虚

便秘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主要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如超过6个月即为慢性便秘。由于现代人进食过于精细,久坐缺乏活动,便秘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普遍的症状。长期便秘的患者,经常有腹胀、肚子不舒服的感觉,严重的甚至得借助药物灌肠以辅助通便,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由于体内的代谢废物和毒素会被再次吸收,长期便秘还会出现皮肤痤疮、口臭、肥胖等问题。很多便秘的人都有用力排便的习惯,排便时用力,血压会比平常高,机体的耗氧量增加,老年人容易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卒中、猝死等意外。人体有一些行气通便的腧穴,刺激这些穴位,对于胃肠道有双向的改善作用,既能通便,也能止泻。取穴

天枢、上巨虚、下巨虚。定位天枢:

在腹中部,脐中旁开2寸。上巨虚: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下巨虚: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简便取穴天枢:

脐中旁开约两横指的位置,左右各一。上巨虚:

足三里下3寸。下巨虚:

上巨虚下3寸。功效

疏调脏腑,理气消滞。操作方法1按揉摩腹:

将手掌或掌根部放置在天枢穴上,向下用力,带动天枢穴处的皮肤和皮下组织,连续做点、按、揉的动作1分钟,使天枢穴处产生酸、麻、胀、重或者走窜等得气感觉,持续数秒后松开手掌,休息10秒,然后再重复以上动作用力按揉,每次治疗30分钟。操作方法2刮痧法:

取适量刮痧油,用刮痧板在小腿外侧涂抹均匀。患者仰卧位,使用刮痧板的边缘,采用直线刮法,由上至下刮拭小腿外侧足阳明胃经循行区域,从足三里处刮至下巨虚处,共刮5~10次,直至局部皮肤微红。在上巨虚穴、下巨虚穴处用刮痧板的棱角进行点按,每次点按3~5分钟。疗  程• 按揉摩腹法可每天操作1次,刮痧法1周2次或3次。注意事项• 采用刮痧法和按揉摩腹法治疗时,应把握操作时间,避免在过饱过饥状态下进行操作。• 刮痧时用力不宜过强,防止皮肤损伤。• 便秘的调理需要同时配合饮食结构的调整和生活习惯的改变,适当进食粗纤维的食物,适当运动。• 以上方法对于功能性便秘有效,对于出口梗阻型便秘及其他器质性疾病引起的便秘,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一语道破

天枢穴能沟通胸腹之气的运行,起疏通调理胃肠腑气的作用,治疗腹胀、腹泻、腹痛、便秘、消化不良等胃肠病症,并通过疏通调理胃肠腑气来补益脾胃,使气血生化,起到补虚培元的作用。《古法新解会元针灸学》这样解释天枢:“天是上部之气,枢是枢纽,负责转输,可以上通肺金转浊气出肠。谷门,是水谷消化津液出入之门,大肠与胃化阴通脏之募也。”《千金方》:“天枢,主冬月重感于寒则泄,当脐痛,肠胃间游气切痛。”上巨虚、下巨虚:上相对于下而言。巨,巨大;虚,空虚。本穴原名“巨虚上廉”,指本穴在胫骨、腓骨间之巨大空隙处,跷足抬脚,两穴在巨大空隙处之上方,故名。一用就灵

患者,男,65岁,便秘10余年,加重1年。患者因年轻时久坐,逐渐出现便秘症状,大便数日一行,每次排便费力,大便干燥,成羊屎球状。每周需定期使用灌肠剂,才能保证顺畅排出大便,伴腹胀、进食少、乏力等症状。患者曾口服中药,症状改善不明显。就诊时患者腹部紧张,按压腹部可在横结肠和降结肠体表投影位置处扪及多个粪块。在上巨虚处按压时,患者感觉到明显的酸痛、胀痛,于是在天枢、上巨虚、下巨虚等穴进行针刺治疗,起针后患者排气较多,诉第二天排出少量粪便。但因路途遥远,不能长期来医院就诊针灸治疗,于是询问按摩的方法。教给他按摩天枢穴和在上巨虚穴、下巨虚穴处刮痧的方法,操作一段时间后,便秘症状较之前改善,可以不用灌肠药物辅助排便。

便秘从中医辨证来讲,可以分为虚实两类,其中实证便秘包括热秘、气秘;虚证便秘包括气虚便秘、阴虚便秘和阳虚便秘三种类型。热秘主要表现为大便干结,腹中胀满,疼痛拒按,面赤身热,口干口臭,心烦口渴,渴欲饮冷,小便短赤,舌干、红,苔黄燥,脉数。气秘主要表现为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腹中胀痛,肠鸣矢气,嗳气频频,纳食减少,胸胁痞满胀痛,或经期乳胀,或呕吐上逆,舌苔白腻,脉弦紧。气虚便秘表现为大便并不干硬,或虽有便意,但临厕努挣而汗出气短,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语声低怯,舌淡嫩,苔薄白,脉细弱。阴虚便秘表现为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口燥咽干,渴不欲饮,头晕耳鸣,两颧红赤,手足心热,心烦少眠,潮热盗汗,形体消瘦,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阳虚便秘表现为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面色白,腹中冷痛,四肢不温,或腰膝酸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迟。

老年人的便秘以虚证为主,综合该患者的临床表现,为气虚兼阴虚便秘。在天枢穴、上巨虚、下巨虚穴位处进行按压或者刮痧,无论对于哪种证型的便秘,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热秘、阳虚便秘、阴虚便秘来说,配合中药治疗,疗效会更好。六 止泻的开关 神阙

肠道不适可引起两类明显症状:便秘和泄泻。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困难,或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多由大肠传导失常、气机不畅所致;而泄泻是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多由脾虚湿盛、肠道功能失司而发。二者都可由外邪、饮食、情志等因素引起,虽症状相反,但都以便次、便质、排便周期的改变为主要特点。泄泻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各个季节,明代《景岳全书》中提及“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婴幼儿“脾常不足”,中青年以脾肾阳虚居多,老年人身体功能逐渐衰退,脾胃功能欠佳,都可能会导致泄泻的出现,止泻的关键还是调理脾胃,巩固后天之本。取穴

神阙。定位

腹部,脐中央。功效

疏通经络,条达脏腑,扶正祛邪,调整阴阳。操作方法1悬灸、艾盒灸:

艾条点燃,悬置于神阙穴上方3厘米左右处,灸20分钟,至局部微红略有汗出;或将点燃的艾条放于艾盒中,将艾盒放置于穴位处,灸20分钟。操作方法2隔物灸(姜、盐、附子饼等):

在神阙穴上放置约0.1厘米厚生姜片(以针刺数个小孔)或附子饼,或在神阙穴中添满细盐再覆以生姜片,将艾绒搓成底面直径约0.2厘米、高0.2厘米的圆锥体,进一步将艾绒捏实置于姜上点燃,艾灸20分钟。操作方法3按摩揉腹:

平躺在床上,以掌根覆盖脐部,力度由轻到重缓慢揉动,带动局部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可适当点按天枢穴,按揉点按不超过20分钟,若出现局部发热或肠鸣音明显,均属于正常现象,不必担心。

腹部按揉一般可以选择晚上入睡前或者晨起的时候。揉腹前应该排空小便,不适合在过饱或者过于饥饿的情况下进行。操作方法4中药贴敷:

白术、白芍、蛇床子、延胡索、黄连、淫羊藿以2︰2︰2︰2︰1︰1研成细末,取上述药粉3克,加少量凡士林,填充于神阙穴,用胶布封贴,6~12小时为宜。疗  程• 灸法、贴敷每日1次或隔日1次,按摩揉腹每日多次。注意事项• 急性腹泻也是身体祛除有害物质的一种保护性反应,由于食积、饮食不当引起的腹泻,可以暂时不予以治疗。对于长期慢性腹泻,如果常规治疗效果不佳,应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 治疗期间,饮食宜清淡,禁牛奶、辛辣及油腻或不消化的食物。• 平时注意脐部的保暖,切勿贪凉,影响疗效。• 艾灸应以自身耐受为宜,如果有灼热感,可调高艾灸距离或变动位置,以免烫伤。• 隔姜灸容易烫伤,施灸前、施灸后都要涂少许跌打万花油预防烫伤。• 姜片的厚薄,宜根据部位和病症而定。一般而言,面部等较为敏感的部位,姜片可厚些;而急性或疼痛性病症,姜片可切得薄一些。• 按揉摩腹法治疗时,应把握操作时间,避免在过饱、过饥状态下进行操作。• 中药贴敷皮肤敏感者可缩短时间,皮肤耐受性好的人可适当延长,但最好不超过24小时,一般可连用2~7天。急性病变、体内有湿热、肚脐有炎症或皮肤严重过敏的人,不宜使用这种方法治疗。• 空腹或餐后也不宜马上实施中药敷脐。一语道破

神阙穴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窍,是人体的长寿大穴。神阙穴为任脉上的阳穴,命门为督脉上的阴穴,二穴前后相连,阴阳和合,是人体生命能源的所在地,所以,古代修炼者把二穴称为水火之宮。神阙穴与人体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我们知道,母体中的胎儿是靠胎盘来呼吸的,属先天真息状态。婴儿脱体后,脐带即被切断,先天呼吸中止,后天肺呼吸开始。而脐带、胎盘则紧连在脐中,没有神阙,生命将不复存在。神阙,是君主所居住的宫殿的门,“神阙”就是元神的门户。《会元针灸学》中写道:“上则天部,下则地部,中为人部,两旁有气穴、肓俞,上有水分、下脘,下有胞门、横户,脐居正中,如门之阙,神通先天。父母相交而成胎时,先生脐带如荷茎,系于母之命门,天一生水而生肾,状如未出水之莲花,顺五行以相生,赖母气以相转,十月满胎,则神注入脐中而成人,故名神阙。”

神阙穴隶属任脉,与冲脉相交会、与督脉相表里。任脉、督脉、冲脉为“一源三歧”,三脉经气相通。同时,任脉与督脉周循全身,分别总督阳脉与阴脉,内联五脏六腑,外连四肢百骸,内通外联,承上启下,在防治疾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用就灵

王执中在《针灸资生经》三卷中记载:自己患有经常腹痛的毛病,疼痛缓解后就会便溏不止,久久不能好转于是他选择灸脐中,即神阙穴,灸完就觉得好转,不再频繁如厕,并且他还进一步说明“脐中第一,三阴交等乃其次也”。也就是说,在治疗腹泻的时候,神阙穴是最重要的,三阴交等其他腧穴都是起到次要的治疗作用。

神阙穴为任脉之穴,本来就是先天的结缔、后天的气舍,乃真气所系之处,为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故具有疏通经络、调达脏腑、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之效。“阙”是正门、中门的意思,因为这个穴位内部连通着大肠和小肠,都是人体传导运转的关键部位,所以这个穴位对人体的意义十分艾灸神阙穴,能驱散中焦寒邪,通经化瘀,改善常年腹泻的症状。重大。神阙穴居人体正中,为任脉上的要穴,任脉为“阴脉之海”,通过督脉与一身阳气相通,且任脉与督、冲二脉同起于少腹,另有足阳明胃经夹脐,足太阴之筋结于脐,足少阴肾经与冲脉夹脐上行,足厥阴肝经上行入脐中,可谓一穴而系全身,故有“脐通百脉”之说。神阙穴具有培补元阳、回阳救逆、养生延年之效,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元阳不足,脏腑虚损的各种相关疾病,比如以下四类人群:❶身体虚弱者,这类人身体虚弱,容易生病,瘦弱体态,面色苍白或者萎黄,胃口差、消化不好,容易失眠和健忘;❷宫寒、痛经的女性,以及遗精、早泄、精冷和不育的男性;❸气虚不固者,多为呼吸短促、容易流鼻血、皮肤经常出现瘀血斑,女性则容易经血过多,自汗;❹脾运不足者,经常胃酸、胃胀、胃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呕吐、呃逆。七 消肿的开关 阴陵泉

组织间隙或体腔内过量的体液潴留称为水肿,通常所称的水肿指的是组织间隙内的体液增多,体腔内体液增多则称积液。水肿可表现为局部性或全身性,全身性水肿往往同时有浆膜腔积液,如腹水、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中医认为,水肿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以局部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水肿发病多由于肺失通调、脾失转运、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

根据引起水肿的原因不同,需要进行的治疗也不尽相同。对于血管神经性的水肿,或者已经明确诊断、经对症治疗效果欠佳的情况,以及下肢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出现的肿胀,这些时候可通过刺激“消肿穴”阴陵泉让气血顺利通行。取穴

阴陵泉。定位

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简便取穴

用拇指沿小腿内侧骨内缘由下向上推,在小腿内侧骨向上弯曲处可触及一凹陷,即为本穴。功效

清热利湿,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操作方法1按揉:

屈膝,用拇指按揉阴陵泉2~3分钟,松开休息5秒,再按揉2~3分钟,反复3~5次。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