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游戏资源开发(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1 19:41:04

点击下载

作者:孙霞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幼儿园音乐游戏资源开发

幼儿园音乐游戏资源开发试读:

前言

本书主要面向学前教育专业一线教师和未来的教师群体。作者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路编写了此书,希望为广大的学前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份更加具体化和通俗易懂的教学参考资料。

本书以新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基础进行编写,囊括了幼儿园音乐教学领域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对推行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具有积极意义。

本书分主要理论与实践两部分,其特点如下:

理论部分通俗易懂,富有针对性,对教师的实践具有实际指导意义。本书作者通过多年对幼儿园一线的实践研究,反复提炼,对教师们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进行了梳理,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理论指导。

实践部分收集了大量参与成都大学幼师国培置换项目的一线幼儿园教师设计和实施的实践创新活动案例。这些案例是一线幼儿园教师通过运用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得出的创新实践成果,对其他幼儿园教师教学具有模仿和参考学习的价值,这些活动案例不仅能丰富教师的教学素材,而且能更有效地帮助教师理解理论,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为解决许多教师找不到素材的困惑,本书在附录中为广大的教师建立了音乐素材库。其中投放了大量的原创音乐成果,收集、梳理了近年来广泛用于幼儿园音乐活动的音乐材料。

本书与其他同类书籍的不同之处在于理论部分浅显易懂、针对性强、实践性强,可以成为一线教师教学的得力帮手。如果对案例音乐有需求,请发送需求至sunxial@163.com。

在此特别感谢参与成都大学幼师国培置换项目的各个幼儿园,感谢成都市金牛区机关第三幼儿园、成都市金牛区机关第二幼儿园、成都市第四幼儿园、四川省直属机关红星幼儿园、成都军区机关第一幼儿园、成都军区机关第二幼儿园、成都军区空军直属机关幼儿园等园所的大力支持,为本书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案例。同时,还要感谢成都大学学前教育学院的陈星老师和代凌薇老师以及四川音乐学院的罗勤颖老师对本书提供的支持,陈星参与了本书的编写和修订工作,罗勤颖为本书创作了大量的原创儿童歌曲。再一次对所有参与本书编写的老师们致以感谢!孙霞2014年1月于成都大学理论部分第一篇幼儿园游戏化音乐教学活动的设计理念

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是幼儿园五大领域的艺术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是以音乐教育为载体,关注幼儿全面发展的一门课程。通过实践证明,音乐教育能有效促进儿童在身体、智力、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同时它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

正确理解和掌握幼儿园游戏化音乐教学活动的设计理念,能更好地帮助教师明确活动开展的价值取向,找准教学活动的目标,充分保障活动开展的有效性,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一、音乐与音乐教育

音乐是作曲家把从现实生活中的体验和感受,进一步加工成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是一门声音的艺术,通过音高、音值、音量、音色的变化,作用于人的耳朵,经过短暂的时间使人们产生与之共鸣的内心感受。所以,音乐也是一门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时间的艺术和情感的艺术。

音乐教育是以音乐活动为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达到特定影响为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英国音乐教育家荷西金斯根据音乐的价值特点和它的嫁接作用,把音乐教育分为三大类:一是音乐教育;二是音乐的教育;三是借助音乐的教育。音乐教育是指个体获得对音乐理解的一种途径,可能是正式的音乐课程,也可能是不正式的音乐学习。音乐的教育是指针对为培养专业音乐人才所开展的音乐教育,它对培养对象在音乐各项能力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借助音乐的教育是指利用音乐的辐射作用,把音乐作为一种教育的工具,重视音乐教育的过程,但培养的东西不一定都与音乐有关。例如,通过在集体舞活动中进行自由结伴,从而培养学生社会合作交往的能力。

当前我们幼儿园所开展的音乐教育,实际上就是荷西金斯所提到的音乐教育和借助音乐的教育。幼儿的音乐教育有些来自课堂集体教学,有些来自活动区的活动,有些来自幼儿园一日生活当中的其他内容,还有些来自幼儿的家庭和社会。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一部分是教师预设的活动,一部分是幼儿自发生成的活动。幼儿就是通过这样的多条渠道、多种方式来学习音乐的。幼儿园开展的音乐教学活动不仅是为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所开展的教学活动,而且是更加关注借助音乐的教育,让幼儿获得个性、情感、心理健康、社会性、学习品质和人格品质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二、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和知识技能教育(一)幼儿音乐教育与审美教育

音乐作为一种抽象的情感艺术,它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审美特性。音乐运用旋律、节奏、速度、力度和和声等来表现情绪和情感,这需要感受的个体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才能领会和理解。对生活中的感悟和各种情绪的体验,有助于人们审美能力的提升。审美能力是音乐创作和音乐表现的原动力。

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人的音乐审美能力,它是以培养人们感受音乐美、表现音乐美和创造音乐美的教育。通过审美教育,能增强受教育者对生活中美的敏感性,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及爱好,同时能促进人们提高自身表达和表现音乐美的能力。热爱是执着追求的动力,如一个歌唱爱好者,因为追求演唱出更美的声音,而不断学习。当人们在不断追求卓越的进程中,不会仅仅满足于对音乐美的模仿和再现,而是会有更高的要求,这就出现了创造。这也充分说明人的审美学习的过程,是人们不断要求进步、追求卓越、要求自我完善的过程。同时,审美教育也是一种“通过审美”的人格教育,它在塑造人的心灵、培养健康人格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提出了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目标:“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从以上的表述可以看出,音乐审美教育是当前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二)幼儿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与知识技能教育的关系

音乐的知识技能是指音乐学科的基础知识,以及演唱或演奏音乐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多年前,音乐的知识技能在学校教育中一直是备受重视的,被看成是学习音乐的重点。

随着当前教育改革的深入,无论中小学还是幼儿园,审美教育都被作为音乐教学的最终目标。在当前幼儿园教学中,有不少人认为,只要教学活动中提到了知识技能,那就是偏离了轨道,是绝对不应该的。这种想法是否正确呢?

其实,审美教育与知识技能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音乐的审美能力包括感受音乐美的能力、表现音乐美的能力和创造音乐美的能力。要达到以上各项能力,没有知识和技能是很难做到的。没有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会看不明白、听不明白别人的表演,更说不上感动了;没有一定的音乐表现技能,是没有办法对美进行再现和完善的,更谈不上进一步的加工和创造了。所以,知识技能是审美的必备基础,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有助于提升教育者对知识技能的追求和完善。

当前在幼儿园的教学当中,我们如何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如果采用高控制、单一机械似的模仿学习,很快就会让学生对你的教学失去兴趣,更谈不上审美的愉悦。在教学中,虽然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最终目标,但关键的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也必不可少。我们应当采用游戏化的方式,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积极表达、主动探索,在合作中发现并创造。必备的音乐知识技能,要运用潜移默化的方式传递给幼儿,但要注意度的把握,孩子们掌握它们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难在一节活动当中完全掌握全新的知识技能。三、音乐教育与幼儿的全面发展

儿童天生热爱音乐,听到音乐就会不自觉地跳舞,音乐与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也成了一项非常重要的课程。音乐教育不仅关注幼儿在音乐方面能力的培养,而且更关注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加德纳先生在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中,把人的智能分为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认知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存在智能。其中提出了要利用优势智能,促进其他各项智能发展的理论。这个理论被广泛运用于美国、中国台湾等多地的学前儿童音乐教学当中。在学前音乐教育活动中,很多专家提出在利用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音乐智能的同时,还要关注幼儿其他智能的发展。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费尔拉本德先生研究并提出了利用其他各项智能有效促进儿童音乐智能发展的教育理念。

为更好地实施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我们应首先了解音乐教育与幼儿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一)早期音乐教育能促进幼儿综合音乐能力的发展

幼儿的感知觉系统在早期发展迅速,许多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都在此时,人的音乐能力发展关键期在3~5岁。通过研究发现,如果错过关键期的刺激和影响,许多相关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发展缓慢。例如,大量实践或资料表明,3~6岁是儿童掌握固定音高概念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幼儿的听觉极为单纯与敏感,在乐器上反复演奏的每个音,他们都能记忆深刻,不需参照任何标准音,记忆与听辨这些音高对他们来讲都轻而易举;而没有经过关键期刺激的幼儿,在成人以后,无论花多少工夫学习,都对此望尘莫及。

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是以歌、乐、舞和戏剧表演为一体的形式开展的活动。良好的音乐环境和精心设计的音乐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对音乐的听辨力、音乐记忆力、节奏感和旋律感等音乐能力的全面发展。(二)早期音乐教育能促进幼儿身体健康的发展

早期音乐教育对人脑开发有很重要的作用。左脑被称为“意识脑”“学术脑”“语言脑”,主要管理逻辑思维、语言等。右脑被称为“艺术脑”“创造脑”,主要从事形象思维,是创造力的源泉,是艺术和经验学习的中枢。音乐属于右脑管理,所以早期音乐教育对开发右脑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音乐活动中,幼儿伴随音乐的律动和舞蹈,能促进幼儿大肌肉和小肌肉的运动能力的发展,促进身体的协调性和稳定性,起到开发小脑的作用。(三)早期音乐教育能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音乐能作用于人的情感,使人产生与之相符的内心感受。欢快的音乐能带给人快乐,舒缓的音乐能带给人平静和放松,雄壮的音乐能让人热血澎湃,悲伤的音乐能带给人伤感。

给幼儿提供的音乐多以欢快活泼的音乐为主,这比较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早期的音乐教育能增强幼儿对不同情绪和情感的体验,促进幼儿内心的情感发展。当一个11个月大的孩子,听妈妈演唱《泰迪熊》的歌曲,妈妈演唱速度较快,情绪欢快时,孩子会开心地笑,可是当妈妈突然放慢速度,演唱缓慢,情绪很低落时,孩子会立刻收住笑声,神情变得很凝重。这说明孩子已经能从妈妈的歌声当中,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四)早期音乐教育能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在幼儿园大量的歌唱教学当中,幼儿通过演唱歌曲的歌词,能接触到大量的词汇,经过教师的引导,能理解并掌握这些词汇,这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特别是婴小班的幼儿,讲话不清楚,发错音的情况很常见。通过歌唱活动中对教师和同伴的模仿,能有效地帮助孩子矫正错误的发音,更好地掌握对语言听说的能力。这一点在幼儿英语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幼儿英语教学中,大量采用英语儿童歌曲进行教学,增强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起到了很好地帮助幼儿学习语言的作用。(五)早期音乐教育能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首先,音乐教育能促进幼儿感知能力的发展。在音乐活动中,需要幼儿调动自身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通过感知觉提高对音乐的节奏、速度、旋律、强弱,乐句、乐段的组织形式等音乐要素的辨别力和感受力。音乐的学习伴随着歌唱、律动、舞蹈和乐器演奏以及表演活动,它可以帮助幼儿的眼睛、耳朵、肢体运动以及大脑的协调配合,共同作用,这对感知觉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音乐教育也能促进幼儿想象力、联想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音乐是一门较为抽象的艺术,是通过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和音色来表现不同的情感和情绪的艺术形式。要能很好地感受和理解音乐,需要人们具备一定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往往离不开想象,它是幼儿获取快乐的重要途径。幼儿往往在欣赏一段音乐时,会运用他对音乐的理解和想象,投身于情境当中,运用动作和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并陶醉其中。

思维能力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它主要在于分析并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思维能力包括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包括对事物的判断、分析、分类、概括、预期和推理等认知活动。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研究中,大量的案例证明,音乐教育能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大班歌唱活动《喂鸡》中,教师出示了部分歌词的图谱,还留有一些空白,需要幼儿通过反复倾听歌曲,充分理解图谱与歌词的关系后,把余下的图谱根据歌词的顺序填充进去。幼儿经过反复分析、分类、辨别、推理厘清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完成了填空游戏。

幼儿在音乐活动中,需要综合运用形象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才能全面表现音乐。快乐的学习形式有助于发展幼儿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和准确性,这些方面的能力会迁移到幼儿的其他学习领域之中。(六)早期音乐教育能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促进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

幼儿天生热爱音乐,对音乐抱有浓厚的兴趣。但这样的兴趣多是短暂的,不能帮助幼儿可持续发展成稳定的兴趣爱好。幼儿对事物的兴趣多是来自外部刺激所产生的,这种兴趣多是短暂的,但当这种刺激经过不断强化和累积,就会变成一种稳定的、持续的兴趣爱好。所以,丰富的音乐环境和参加大量的音乐活动,能帮助幼儿产生并维持对音乐的兴趣,形成对快乐的渴望,成为其终生喜爱和追求音乐的动力。

当前在我国教育不断的改革进程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们创造力的培养与发展。在国外大量的幼儿音乐教育研究当中,此项能力的培养也备受重视,它也是艺术教育当中最有魅力的一部分。即兴被看作幼儿最直接、最自然的表现性和创造性活动。在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理论中,非常强调人听到音乐后,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并用即兴的动作来表现。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更是强调教师应该运用“引导创作法”培养学生即兴演唱、即兴演奏、即兴表演和即兴合作的能力。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创造性表现体现在尝试运用嗓音、语言、动作、节奏、律动、舞蹈和乐器等,探索和使用它们对自己感知过的事物,进行创造性的重组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探索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幼儿园音乐活动作为一种综合的艺术课程形式,能很好地帮助幼儿进行创造性的表达,促进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七)早期音乐教育能促进幼儿社会性以及人格品质的发展

人的社会性是指人适应社会的能力,是与人交往、融入社会所需的特点和品质,是与人和平相处、解决问题和矛盾的技巧,也是驾驭和掌握公共资源的能力。人具备良好的社会性应具有自我认同的品质,即正确地认识自己,同时正确地认识他人。社会性培养的终极目标是培养既能适应当前社会,又能为实现理想社会而主动改造当前社会,为人类社会做出一定贡献并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人。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幼儿园对幼儿在社会性方面培养的目标:①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②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③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④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⑤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促进幼儿社会性以及人格品质的发展在幼儿教育工作中,音乐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满足人们交往的需要。例如,无论在中国的民间舞蹈还是国外的民间舞蹈中,音乐都起着促进人与人交往、增进交流的社会性作用。所以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幼儿自发地会有与同伴分享和合作的愿望,教师应该提供机会,让幼儿最大限度地互相接触与交往,增强幼儿与教师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具体表现在:①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促进幼儿对自我认知、自我情感的体验(包括开心、自信、成功感等)、自我控制与调节、自我管理等方面的不断完善;②在音乐活动中促进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除对自己行为的认知外,还有对音乐活动中他人行为方式的认知、对环境的认知、对活动规则的认知;③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对社会行为的发展,在活动中学会帮助、合作、共享和谦让等行为,学会与同伴很好地合作交往;④在音乐活动中促进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具体化为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与陌生人交往的适应能力、与同伴交往的适应能力,以及独立克服困难、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等;⑤在音乐活动中促进幼儿社会情绪、情感的发展,培养幼儿在对自身高兴、悲伤、愤怒等各种情绪的认识基础上,学会表达和控制各种情绪;⑥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幼儿人格品质的发展。在音乐活动中,我们都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存在一定的“秩序”感,通过活动使幼儿在一种愉快的、非强迫的形式中,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纪律的习惯,建立起自律意识。

良好的音乐教育能促使幼儿学会理解、关心、合作,学习接纳、欣赏别人,培养自控能力和合作交往能力,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人格品质。(八)早期音乐教育能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

学习品质是指儿童学习的倾向、态度、行为习惯、方法和活动方式等与学习相关的基本素质,是早期就开始发展的,是对儿童现在及将来的学习都具有重要影响的基本素质。它是儿童习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与学习相关的各种素质。它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学习品质的培养,是指以培养幼儿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生学习为目标。它的好坏,决定了学习者从现在到将来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当中,对幼儿学习的好奇心、好胜心、主动性、计划性、专注性、意志力和反思性的培养,都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在当前的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当中,教师为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都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降低幼儿的认知负担,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学习。音乐活动的内容,量的多少,以及难易程度设置上,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恰到好处,才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在游戏活动的设置上,做到循序渐进,富有挑战性,能促进幼儿好奇心和好胜心的培养。教师对教学活动环节的合理设置,有效的提问,能培养幼儿专注学习、积极思考、及时进行反思的习惯,增强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在早期音乐教育中,应更多地关注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

综上所述,幼儿园的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关注全人的教育,关注幼儿在教育中的全面发展。为幼儿创设一个充满关爱、和谐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在一个开放的教育体系中,尽可能地挖掘每个幼儿的潜力,以促进其生理、心理、智力全面健康成长。四、游戏化的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一)什么是游戏化教学

游戏一词,在《教育大辞典》中,被解释为“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通过模仿和想象,反应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它具有趣味性、具体性、虚构性、自愿性和社会性的特点。”

国外的教育研究,很早就开始关注游戏与人学习发展的关系。柏拉图很早就提出,教育包括游戏,游戏帮助教育。亚里士多德也提出游戏是教育的一种方法。杜威认为游戏是儿童天生的一种欲望,游戏与作业、工作相同,游戏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近现代研究者们又提出游戏化学习,又称为学习游戏化,是指在学习化观念的指导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在培养目标与发展、评价手段方面,依据学习者年龄心理特征与教学策略等因素,借鉴游戏,设计、选择适当的发展工具、评价方法和教学策略。西方教育家们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把游戏广泛运用到了整个教育当中,成为教师们常用的教育手段。

游戏的本质就是好玩,它是游戏的元功能,快乐体验是游戏真正的魅力所在,游戏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是为了满足游戏者身心愉悦的需求。音乐最初的本质也是好玩、快乐,人唱歌、跳舞也是为了自娱自乐,后来随着社会发展和分工,音乐才成为一种舞台艺术,但它也是先娱己、再娱人的。儿童天生就喜爱快乐,喜欢在音乐的伴随下快乐游戏,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幼儿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内容。音乐、游戏、儿童因快乐而紧密联系在一起,快乐是游戏的精神,也是音乐的精神,游戏音乐就是要用快乐的方式来学习音乐。

幼儿园游戏化音乐教学,就是指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设计中根据幼儿的心理特征,借鉴游戏中的教育功能,将游戏的趣味性、情境性、参与性等融入教学实践中,设计、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学习工具、评价方法等的一种教学模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因为具有享乐功能和发展的功能,所以当游戏渗透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以后,它能利用幼儿喜爱的游戏形式完成教学内容,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二)幼儿音乐教学活动游戏化的价值和意义

幼儿音乐教学活动游戏化,从形式上运用了多种游戏作为手段,这非常符合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学习能力发展特点。同时它能带给幼儿快乐的体验,获得情感的共鸣,享受成功、合作带来的愉悦。

幼儿音乐教学活动游戏化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1.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能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

游戏首先具有嬉戏、游乐和竞技的特点,它能通过逗乐、表演、竞赛等方式带给幼儿快乐的体验,促使幼儿乐于参与活动,感受学习的快乐。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常常能帮助教师在良好的情境氛围当中转换角色,降低集体教学活动的结构化,在情境中直接带领幼儿进入角色,消除紧张感,自然地融入教学当中,积极主动地发表意见和想法。同时,游戏中良好的竞争,能带给幼儿面对挑战,主动进取,获得成功的快乐。所以,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能使教学变得更加轻松愉快、富有挑战,能促进幼儿主动参与并享受成长的快乐。

2.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能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游戏是一种智力活动,它不仅能促进人的聚合性思维的发展,更能有效地促进发散性思维的发展。例如,在玩“小兔子乖乖”的游戏当中,幼儿模仿了教师创设的小兔子动作后,在教师的启发下,创作出了睡觉的小兔子、吃红萝卜的小兔子、走路的小兔子等不同形象。这充分说明想象游戏常常能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创造力的培养。

游戏化的音乐教学活动,因为常常带有竞赛的成分,会激起幼儿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吸引幼儿进一步探索和发现知识、规律,不断运用已有知识建构新的知识,解决问题,挑战自我。由此可以看出,游戏化的音乐教学活动能有效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3.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能促进幼儿人格品质和社会性的发展。

幼儿音乐教育活动的游戏化,给幼儿创造了大量自由表达、自由创作、自由结伴和自主合作的机会。在这样的活动氛围中,给予了幼儿表达自我情绪、探索自我的机会。本来幼儿期是人格品质发展的关键期,3岁是自尊的感觉期,4岁是自我扩张的感觉期,4~6岁是自我意向的感觉阶段。所以游戏为促进幼儿学习了解自我的需要、建立自我的兴趣、倾听接纳别人的反馈和及时调整自我的行为提供了保障。

同时游戏活动中需要大量地进行人际互动、师幼互动、幼幼互动、两人互动和团队互动等,需要幼儿学习如何与人交往、与人合作,学习遵守规则,消除自我中心。这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第二篇幼儿园游戏化音乐教学活动的形式与特点一、幼儿园游戏化音乐教学活动的分类及形式

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具备较强的音乐技能,这不是短期内就能做到的事情,需要在良好的音乐环境和教育的滋润下,对幼儿进行长期浸润式的培养。

幼儿园游戏化音乐教学活动根据活动的来源,可分为由教师发起的音乐活动和由幼儿发起的音乐活动。根据活动开展的时间安排,又可分为在专门时间开展的音乐活动和渗透在一日生活中的音乐活动。(一)专门时间开展的音乐活动(即游戏化的集体音乐教学活动)

利用专门时间开展的音乐活动,一般是指幼儿园每日开展的游戏化集体音乐教学活动,这类活动多是由教师发起带领幼儿开展的。所谓集体教学活动,是指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为幼儿解决一些共性问题的学习游戏活动,是幼儿一日学习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集体教学活动的时间大班为30分钟,中班为20~25分钟,小班为15分钟。集体教学活动要求教师重视活动的高效性,帮助幼儿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共性问题,为幼儿积极参与活动提供充分展示的舞台,确保每个幼儿获得最大的发展。这样的音乐活动,最多一周只能开展一次,但这对幼儿的发展来讲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需要渗透式的音乐活动作补充。

幼儿园游戏化的集体音乐教学活动,根据活动的形式,可分为歌唱活动、韵律活动、乐器演奏活动和欣赏活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这四种形式不能割裂开来,它们之间有着相互的联系。在歌唱活动的表演当中,可能会用到乐器进行伴奏;在韵律活动当中,幼儿会一边律动,一边歌唱;音乐欣赏活动与律动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乐器演奏活动常伴随着音乐欣赏进行。幼儿园的音乐活动其实是一种综合化的活动,它是集语言、音乐、律动、舞蹈、歌唱、乐器演奏和戏剧表演为一体的活动。在此所指出的形式上的分类,只是便于教师明确本节教学活动的目标,找准教学的重点和方法,以便更好地实施教学。

幼儿园游戏化的集体音乐教学活动有的是综合主题活动下的一部分,它在寻求音乐活动对幼儿发展价值的基础上,需要与整个主题活动保持共同的教育价值。有的集体音乐教学活动是独立存在的,是非综合主题下的活动,它是以本期本班幼儿发展为目标,进行规划和安排的活动。(二)渗透在一日生活中的音乐活动

渗透在一日生活中的音乐活动,一部分来源于教师的安排,一部分来源于幼儿自己。它们包括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音乐活动、其他领域活动中渗透的音乐活动、活动区里的音乐活动、节日里的音乐活动。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音乐活动,包括在晨间活动,户外活动,餐前活动,收拾物品,午睡前、离园前等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所开展的音乐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常常会提供各种背景音乐,来创设舒适的教学、生活环境。背景音乐常常会选择抒情、优美的音乐,有时也会放一些活泼欢快的歌曲或乐曲,有助于平缓幼儿的情绪,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加各个环节的生活活动。背景音乐不宜选择过于悲伤和过于激动的音乐,这与幼儿的身心发展不一致。同时播放时不宜声音过大,要在保障幼儿健康的听力范围内。有研究表明,在房间里播放音乐最适合的强度为40~60分贝,超过90分贝的音乐都会有损幼儿听力。晨间体育活动,常常在富于动感和时代感的音乐的伴奏下,教师带领幼儿精神抖擞有节奏地做律动早操,这可以提振幼儿的精神面貌,深受幼儿和家长的喜爱。在餐前活动、散步行径、离园等过程中,教师常常会带领幼儿一起演唱大家熟悉的歌曲,调整幼儿的情绪,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在春天散步活动中,大班的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一边走一边演唱《春天在哪里》,此情此景会加深幼儿对春天的进一步感受,由衷发起对春天的热爱。在餐前活动中,教师引导小班幼儿演唱《洗手歌》,帮助幼儿养成饭前洗手的好习惯。

其他领域活动中渗透的音乐活动,是指在除音乐教学活动以外的其他活动中运用音乐的手段,达成教学目标开展的音乐活动。例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让幼儿欣赏一段音乐,通过小组讨论后,让幼儿把自己的感受画出来。在许多集体教学活动的开始,教师会利用手指游戏,或者节奏游戏做好课前的准备等。

活动区里的音乐活动,多是指幼儿在活动区里自发的音乐活动。这类活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幼儿自己与同伴自发对生活中熟悉的音乐或表演的再现,另一种是幼儿通过与教师有意识投放在活动区里与材料发生互动所产生的活动。所以,活动区的材料投放,会对幼儿的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节日里的音乐活动,是指在特殊节日里幼儿园所开展的音乐活动,最常见的是“六一”儿童节的节目会演、幼儿园毕业典礼上的节目会演、元旦节的节目会演,以及家长开放日的音乐活动。在当前的幼儿园里,节日里的音乐活动是幼儿园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孩子们锻炼自己、表现自己的舞台。把节日表演活动与平时的课程很好地结合,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搭建起展示和表现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还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但是对待幼儿园节日里的表演活动,许多幼儿园普遍存在一定的误区。许多幼儿园为了招生入园率,宣传自己的幼儿园,充分利用节日里的表演活动迎合家长,停下幼儿园的所有活动,花大量的时间让幼儿做机械式、重复式的训练。所以,如何从促进幼儿的发展出发,把平时的课程与节日里的表演活动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是当前我们应该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幼儿园游戏化的音乐教育需要我们创设丰富的环境,运用多途径、多渠道不同的方式,给幼儿提供充分感受、表现和创造的机会,在环境和教育的浸润下全面促进幼儿的发展。二、幼儿园游戏化音乐教学活动的特点

幼儿园游戏化音乐教学活动的设计,需要遵循幼儿的发展特点,从幼儿的全面成长出发,以培养幼儿的主体性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性作为教育的终极教学目标。应从小培养幼儿学会处理好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三者间的关系,学会关爱生命,追求与他人、与生活的环境共同和谐可持续发展。

为实现这样的教育目标,在设计和实施活动中,我们应该关注幼儿音乐教学活动的两大特点。(一)教学活动的综合性

幼儿园的课程分为五大领域的活动,即健康、社会、科学与数学、艺术(美术、舞蹈)、语言。从表面上看它们是分科进行的,但其实在幼儿园课程中开展这五大领域的活动,是在相互渗透、相互整合的观念下,围绕着终极目标的达成而进行的。

幼儿园游戏化音乐教学活动的目标,不是单纯为培养幼儿的音乐方面的能力为目标的,它的终极目标是与其他领域课程一起共同建构培养幼儿主题性智慧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幼儿在音乐方面的关键经验和关键概念的形成,而且要关注作为全人教育中幼儿应具备的关键经验和关键概念的形成。所以近年来,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大家越来越关注幼儿学习品质和人格品质的培养。

幼儿园游戏化音乐教学活动的内容,除了音乐本身的知识和内容外,常常会整合健康、数学、美术、语言、科学和社会的内容。例如,在大班歌唱活动《小鸟小鸟》中,教师反复演唱歌曲,每一位小朋友在作画纸上,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春天,以此帮助孩子们理解并记忆歌词。在中班歌唱活动《五只猴子》中,唱到“又爬上来一只猴子,现在有几只”时,小朋友需要伸出手指头进行数数,学习从1叠加到5的数学加法活动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幼儿园游戏化音乐教学活动内容上的综合性。

音乐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形式,它常常需要人们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进行表现。原始人类表达情感时多用综合的音乐表现形式“歌、乐、舞一体”,这种表现形式与幼儿的年龄特点十分一致,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形式丰富、多样,常常在一节活动教学里,会用到多种方式帮助幼儿感受、表达和创造。所以,在活动中语言、歌唱、舞蹈、律动、器乐演奏和戏剧表演等形式,常常会综合在一起,打通幼儿多通道的感官,使其充分感受音乐的魅力,自由地进行表达和创造。(二)教学活动的游戏性

幼儿园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因为只有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才会快乐,而游戏就是最好的方式。《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了幼儿园教育工作“必须以游戏作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所以,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是以游戏化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的。

很多幼儿园教师对游戏化的把握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只要在活动中运用了游戏就行了。至于为什么是活动游戏化,游戏化的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如何开展游戏化的活动都不太清楚。于是在活动中,教师设计的游戏孩子们玩不起来,玩得一点也不开心,在活动后教师问幼儿:“你今天玩得开心吗?”幼儿为了迎合教师,无精打采地说:“开心!”这种现象的产生充分说明孩子们是“被快乐了”,而不是真正获得了快乐。

那么什么才是游戏化的音乐活动,怎样才能促成幼儿产生快乐体验呢?中国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指出:“幼儿音乐活动游戏化,就是用游戏化的方法来组织音乐活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

著名的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他认为这几个层次要按照次序实现,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他认为在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过程中,会产生出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的情感,这个时候是人处于最激荡人心的时刻,是人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这时的人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的感觉,这也是促成人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具体到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这种需要表现为对认知挑战、对审美感动、对人际合作的需要,以及通过自己的努力满足需要后,对进一步获得自我实现高峰体验的需要。这些需要可以促成幼儿的成长快乐,帮助幼儿主动参与学习,追求不断的自我完善。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对认知的挑战表现在:幼儿通过观察、模仿学习,快速准确地记忆和再现教师新教授的知识和技能,激发他们自发地探究和再创造,为满足自我的好奇心,进一步挑战自我。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的培养,进而获得自我实现的成长快乐。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对审美的感动来自于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音乐艺术本身具备的情感性,它能直接打动人心,唤醒幼儿对已有经验的再体验,从而引发的审美感动。其次是幼儿在熟练操作后,对活动的进一步加工和表现时,所感受的流畅体验。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对人际合作的需要表现在:幼儿在活动中对交往的需要,对合作的需要,对人际情感支持的需要,这是作为社会的人都需要的。一人玩游戏,没有两人、多人或者交换朋友玩游戏有意思。在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人玩游戏神情常常比较严肃,两人以上玩游戏,大家会因为出现了合作,立刻会爆发出笑声。所以,人际合作也可以作为游戏难度提升的一个纬度。

同时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还应引导幼儿学会自由选择、自主反思、自我掌控和自我挑战,给幼儿创设时间和空间,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自我完善、自我超越。只有这样的游戏活动,才能真正让幼儿收获成长快乐!

音乐游戏具有游戏性、音乐性、动作性三大特点。音乐活动的游戏性表现在情境性、挑战性、互动性和创新性,所以音乐游戏的设计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情境性的创设,需要通过故事、语言、动作、道具(偶尔加上)来促使幼儿进入情境,具有角色意识,在故事和角色扮演中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乐,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促成他们的审美感动,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表现和创造。情景性的创设并不需要大量的道具作为支撑,故事、动作、语言加上想象足矣,偶尔会使用简单的道具,这需要根据活动的具体情况来定,并非一定要人手一份。不少教师对此有所误解,活动前制作大量的道具,这可能不仅会影响活动的开展,同时还会造成人力和物力极大的浪费。

游戏的设计需要富有挑战性和互动性。活动需要培养幼儿观察、模仿学习,探究、创造学习,解决问题学习三项能力。游戏的难易程度应与幼儿当前能力水平相当,游戏设计要做到从简单到难,层层递进,给予儿童适宜的挑战,在不断地自我挑战、自我实现中收获成长快乐。在游戏中还需要关注活动的互动性,根据不同的年龄段的幼儿设计适宜的人际互动环节,可以是一对一,然后再交换朋友,也可以是多对多等形式,培养幼儿在分享、交往和合作中寻求成长快乐。

游戏活动的设计需要关注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在不断创新中感受自我超越与自我实现。在音乐活动中,教师经常会不给任何示范和方法,直接请幼儿用动作或声音进行创作,认为这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有效方法。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幼儿的认知水平尚处在初级阶段,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有限,这样的方法不能有效地提升幼儿创造力的水平,没有正确的指导方法,幼儿永远只能停留在较低的创造水平上。

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先生很早就提出了“引导创作法”,这种方法被广泛运用到世界各国的音乐教育当中,成为当今世界音乐教育培养人类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之一。“引导创作法”强调即兴创编与创造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给予一些材料、经验和方法,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即兴创作,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在高级榜样的带领下,创造力不断提升。这充分说明了创造需要一定的模仿和引导,幼儿创造能力的提升需要不断地打开思路,找到方法。所以,创造不可能是无中生有的,只可能是有中生有的。

幼儿园音乐活动中使用的游戏,包括音乐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和情境表演游戏等。下面我们把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常见的游戏归纳如下:

1.音乐游戏。

听力游戏:包括听辨音源游戏、听辨音色游戏、听辨强弱方向游戏等。

节奏游戏:包括传递游戏、身体接触游戏、看图拍手游戏、乐器演奏游戏等。

歌唱游戏:包括变化演唱方式的游戏、即兴创编游戏、控制游戏等。

律动、舞蹈游戏:包括变换队形游戏、即兴创编游戏等。

2.体育游戏。

输赢竞争游戏:包括追逃游戏、抢椅子游戏、抢东西游戏等。

3.智力游戏。

领袖模仿游戏、比大小游戏、猜谜游戏等。

4.情境表演游戏。

在一个活动中,可以只运用一个游戏,也可以同时使用多个游戏。这与游戏的难度以及幼儿现有的能力水平相关。活动中游戏的难易程度和加入游戏的个数,应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的能力相当。游戏太难,怎么学也学不会,幼儿没有参与的兴趣;游戏太简单,一下就学会了,幼儿玩一会儿就不想玩了。所以,富有挑战、难度适宜的游戏,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幼儿的主动学习兴趣,促成幼儿收获成长快乐!第三篇音乐活动中不同年龄阶段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情况

幼儿园的集体音乐教学活动是以音乐活动为载体,关注幼儿全面发展的课程。为更好地帮助幼儿各项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设计活动、选择目标时,应充分了解当前幼儿现阶段各项能力的发展情况,准确判断幼儿的最近发展区,选择难度适宜的教学材料,设置恰当的教学目标,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过程,保障课程实施的有效性,促使幼儿各项能力获得最大的发展。

幼儿的音乐能力是指幼儿先天遗传所具备,以及后天通过学习所获得的感知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的能力。它包含对音乐的感知辨别能力、对音乐关系的理解能力、对音乐各项技能的表现和创造性运用的能力。

音乐的感知能力包括感受音乐和辨别音乐的两种能力。这两种能力包括对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色、速度和力度等音乐元素的感知和辨别能力,也包括对音乐所表达和传递的情绪、情感的感知力和辨别能力。

音乐的理解能力更多地是指对各种要素构成的音乐所表达出的情感和情绪的内化和理解。

音乐的表现能力是人们在感受和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借助于歌唱、演奏和舞蹈等形式,表达内部情感的一种能力。音乐表现力一种是来自于对高级榜样的模仿,另一种是模仿后的进一步提升,进行的创造性表现。

为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学,我们把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在音乐活动中各项能力发展的情况进行了梳理,便于大家进行参考。以下是儿童在音乐活动中,各年龄阶段音乐能力发展的具体情况的梳理。我们从歌唱能力、韵律活动能力、乐器演奏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四方面来谈。一、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幼儿歌唱能力的发展情况(一)歌词

2~3岁的幼儿已经能够重复和再现歌词的片段,但由于理解能力有限,听辨和发音能力较弱,所以常常吐字、咬字不准确,发错音的情况较普遍。例如,“汽车”发成“qi te”, “城里”发成“疼里”等。

3~4岁的幼儿能够完整再现简短的歌词,对较长的歌曲能完整再现部分歌词。由于生活经历有限,理解能力虽有所加强,但仍然有一定的困难,吐字、咬字错误的情况也常常出现。例如,“伙计们”理解成“火鸡们”等。

4~6岁的幼儿理解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对简单的儿童歌曲的歌词内容基本能够理解。语言能力也有大幅度提升,能够完整再现简单歌曲的歌词,唱错歌词、发错音的情况大大减少。但对歌词较为复杂、篇幅较长的歌曲,在掌握上还是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教师的帮助。(二)音域

这里的音域是指幼儿歌唱所能发出的最低音到最高音之间的音高距离。在选材时,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音域,选择歌曲的旋律太高或太低,幼儿们在演唱时都会遇到困难,甚至引起声带水肿,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

3~4岁幼儿的音域大约在c1~a1的范围。一般可以唱出5~6个发音。个别幼儿的音域可能因为生理因素,可以更广一些。

4~6岁幼儿的音域大约在c1~c2的范围,音域有所扩展。但由于生理发展情况的不同,孩子的差异也会比较大。有的孩子高音可以唱到d2、e2或者f2,低音可以唱到a或者g,但有的孩子可能高音只能到a。(三)音准

音准是所有音乐能力中最难掌握的音乐技能,也是儿童发展最慢的一项音乐能力。要唱准音,首先必须具备很强的听觉能力,能准确辨别音的高低,同时发声器官能配合听觉器官,精密地调整到所听到的音高频率,发出相应的音高。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过程,与生理的先天遗传和胎教有一定关系,有的孩子天生这项能力发展得很好,音准很好,有的孩子则需要通过后天大量地学习才能获得,甚至有很多人成年以后此项能力依然发展很差。

当然要唱准一首歌曲与歌曲的难度有关,与节奏、音程、音域和调式等音乐要素有很大关系。节奏复杂,音程和谐度差,音程跨度太大,音域太宽,转调,或出现临时升降记号等都会影响演唱的音准。一般来说,在适宜的音域范围内,不出现临时升降符号的基础上,最容易掌握的是小三度音程和大二度音程,其次是大三度、纯四度、纯五度音程。大小六度音程因为跨度太大,对幼儿来讲比较难以唱准,小二度、大小七度、增四度和减五度音程,因为在听觉上很不和谐,所以更加难以掌握。一般来说,下行的音程比上行的音程更容易掌握,因此我们在选择歌曲时,要特别关注这些要素。

3岁前的幼儿,多数唱歌近似于“说歌”,没有旋律感。但有天分的幼儿在此时已经能够表现出一定的旋律感,就是大家讲的唱歌“不左”。

3~4岁的幼儿在听觉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多数幼儿在有伴奏或跟随教师一起演唱的情况下,能唱准部分歌曲的旋律。在没有伴奏的情况下,有时只能唱准一句中的几个音,有时能唱准片段,但“说歌”的现象也很严重。

4~6岁的幼儿,如果在良好的音乐环境中成长,音准会得到大幅提升。多数幼儿演唱难度适宜的歌曲,在有伴奏或跟随教师一起演唱的情况下,基本能找到调,唱准音高。但离开伴奏和教师,独立演唱时,还是会出现大量走音的情况。如果得不到良好音乐教育的孩子,成年以后,音准依然会非常差。

所以,良好的音乐教育和环境,能潜移默化地帮助一个人音乐能力的成长。(四)节奏

节奏被称为音乐的灵魂,也是音乐学习中最显现的一种音乐能力。在早期音乐教育中,它是幼儿最早发展起来的能力。

节奏感的发展是与幼儿的生理发展相关的。在日常生活中,走路、跑步、心跳和呼吸都是幼儿的生理活动,同时它们都具有稳定的节奏感。所以,幼儿学习与他们生理活动相符的节奏型,会比较容易掌握。

3~4岁的幼儿多数已经发展起来了此项能力,主要显现在语言节奏上。他们更容易掌握稳定匀速,与生理活动相适应的节奏,如二分、四分、八分音符构成的歌曲,速度适中,不快不慢。偶尔也可以出现一些附点、前十六或者后十六的节奏,但不能过多出现。幼儿适合多演唱2/4和4/4拍的歌曲。

4~5岁的幼儿多数能较好地掌握以上的节奏型,能控制好自己内心的速度与音乐协调一致,同时能够掌握带有十六分音符和切分音的节奏。

5~6岁的幼儿在良好的音乐教育下,能够演唱具有更加丰富节奏型的歌曲。可以出现少量的三连音、弱起等复杂节奏,也能演唱三拍子较慢的歌曲。(五)呼吸

呼吸是人们在歌唱时必备的重要技能。正确的呼吸方法,能有效增强演唱的效果,使演唱优美动听,更好地表情达意。

3~4岁的幼儿逐渐学会了运用较长的气息唱完一个乐句。但是还不能准确地做到在一个乐句唱完以后才换气,所以在句子中间换气的情况时常出现。

4~6岁的幼儿在良好的音乐教育影响下,能够逐步学会控制气息,能够保持气息在乐句结束时换气。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幼儿肺活量有限,所以句子太长、音乐速度太慢的歌曲,都不太适合他们。(六)独立演唱能力

3~4岁的幼儿在幼儿园通过经常与同伴一起歌唱的练习,基本养成了乐意与同伴集体歌唱的习惯。但是大部分幼儿没有表演意识,不习惯正式在别人面前单独歌唱。只有少数能力强的幼儿,愿意独立歌唱。

4~6岁的幼儿在良好的音乐教育影响下,多数幼儿在心理安全、宽松的氛围中,愿意单独演唱。(七)协调合作能力的发展情况

这里的协调合作能力,指的是在演唱时与同伴演唱合作的协调一致,包括演唱中与同伴同时开始、同时结束,在演唱的音量、速度和音色等方面与同伴协调一致,能够准确合上伴奏等。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