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第9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1 19:41:55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第9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第9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试读:

绪 论

0.1 复习笔记

一、中医学的学科属性表1 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表2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表3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1)魏晋隋唐时期(公元220~960年)表4 魏晋隋唐时期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2)宋金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表5 宋金元时期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表6 金元四大家对中医学的贡献(3)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

明清时期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如表7、表8所示。表7表8(4)近代与现代(公元1840年以后)

①继续整理和汇总前人的学术成果

代表:20世纪30年代曹炳章主编《中国医学大成》,是一部集古今中医学大成的巨著。

②中西汇通学派

a.代表人物:唐宗海、朱沛文、恽铁樵、张锡纯等。

b.观点:既要坚持中医学之所长,又要学习西医学先进之处,从理论到临床汇通中西医。

c.代表作:唐宗海著《中西汇通医经精义》、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1整体观念表9 整体观念

2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既强调辨证论治,又讲究辨证与辨病相结合。(1)病、证、症表10 病、证、症(2)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运用中医学理论辨析相关临床资料以明确病变本质并确立证,论证其治则治法方药并付诸实施的思维和实践过程。表11 辨证论治的概念、关系(3)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表12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0.2 考研真题详解

一、A型题

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暨南大学2019研]

A.隋唐时期

B.金元时期

C.战国至秦汉时期

D.春秋战国时期【答案】C【解析】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战国至两汉(或者说战国至秦汉)时期。《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学专著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2金元四大家中,被称为“攻下派”的医家是(  )。[暨南大学2019研]

A.刘完素

B.李杲

C.朱震亨

D.张从正【答案】D【解析】A项,刘完素为“寒凉派”。B项,李杲为“补土派”。C项,朱震亨为“滋阴派”(“养阴派”)。D项,张从正为“攻邪派”(“攻下派”)。

3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暨南大学2019研]

A.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B.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C.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D.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答案】C【解析】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①整体观念,是中医学认识人体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联系性和统一性的学术思想。②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并贯穿于预防与康复等医疗保健实践的过程。

4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确立奠定基础的书籍是(  )。[扬州大学2019研]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经》

D.《难经》

E.《针灸甲乙经》【答案】A【解析】《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也是中医学在理论与实践继续发展的基石。

5中医学中第一部成功运用辨证论治的专书是(  )。[暨南大学2018研]

A.《黄帝内经》

B.《难经》

C.《神农本草经》

D.《伤寒杂病论》【答案】D【解析】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提出“六经辨证”理论,创立了对外感、内伤疾病的辨证纲领和有效方剂,是中医学第一部辨证论治的专著,为“医方之祖”。

6金元四大家中,被称为“养阴派”的医家是(  )。[暨南大学2018研]

A.刘完素

B.李杲

C.朱震亨

D.张从正【答案】C【解析】A项,刘完素为“寒凉派”。B项,李杲为“补土派”。C项,朱震亨为“滋阴派”(“养阴派”)。D项,张从正为“攻邪派”。

7能反映疾病在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本质的是(  )。[河北大学2018研]

A.症

B.证

C.病

D.体征【答案】B【解析】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它包括了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以及邪正关系,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本质。

8金元四大家中,“寒凉派”的代表人物是(  )。[暨南大学2017研]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震亨【答案】A【解析】刘完素力倡火热论,主张“六气皆从火化”,六气化热化火是外感病的主要病机,而内伤病中“五志过极皆能生火”,故在治疗中多用寒凉药,后人称其为“寒凉派”。B项,李杲为“补土派”。C项,张从正为“攻邪派”。D项,朱震亨为“滋阴派”。

9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观点的医家是(  )。[统考2015研]

A.朱丹溪

B.刘完素

C.张从正

D.张元素【答案】A【解析】A项,朱震亨(朱丹溪)力倡相火论,主张“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治疗上善用“滋阴降火”,后人称其为“滋阴派”,代表作为《格致余论》。B项,刘完素力倡火热论,主张“六气皆从火化”,六气化热化火是外感病的主要病机,而内伤病中“五志过极皆能生火”,故在治疗中多用寒凉药,后人称其为“寒凉派”,代表作有《素问玄机原病式》。C项,张从正力倡攻邪论,主张“病由邪生”,邪去正自安,故在治疗中多用汗、吐、下三法,以攻邪为主,后人称其为“攻邪派”,代表作为《儒门事亲》。D项,张元素根据经络学说,创立“引经报使”理论。

10提出“三因学说”的医家是(  )。[统考2013研]

A.巢元方

B.张景岳

C.张仲景

D.陈无择【答案】D【解析】A项,隋代巢元方撰著的《诸病源候论》,是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系统的总结了隋代以前的医学成就,详细论述了各科疾病的病因和症状,对后世病证分类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B项,明代张景岳著《类经》《景岳全书》,为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C项,张仲景著的《伤寒杂病论》确立了中医临床医学的辨证论治体系,奠定了中医临床医学发展的基础。D项,宋代陈无择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提出了著名的“三因学说”,把复杂的病因分为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三类。

11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  )。[统考2009研]

A.形神合一的统一观

B.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

C.以五脏为中心的统一观

D.人体为整体,并与自然界统一【答案】D【解析】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整体观念的核心内容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指人体为一个整体,构成人体的各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具体又包括两个方面,即五脏一体观和形神一体观。二是指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地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的生命活动。AC两项,形神合一的统一观和以五脏为中心的统一观,不能包括整体观念的全部,而仅仅是它的一个局部,只是运用了整体观念去认识生命活动的功能特点,是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具体应用。B项,只提到了整体观的一个方面。

12天人相应,四时脉象的变化,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春日浮”,则可见(  )。[统考2008研]

A.如鱼之游在波

B.泛泛乎万物有余

C.蛰虫将去

D.蛰虫周密【答案】A【解析】A项,“如鱼之游在波”,是指春天的脉象,随春生之气逐渐向上的态势,像水中之鱼在水波中游动。B项,“泛泛乎万物有余”,是指夏天阳气隆盛,其脉象洪大浮现于皮表。C项,“蜇虫将去”,指秋天的脉象随逐渐内敛的阳气由表趋里。D项,“蜇虫周密”,指冬天的脉象随内藏的阳气而深伏于里,表现为沉伏之态。

13根据“人与天地相应”的观点,下列除哪项外,均对人体产生影响?(  )。[统考2006研]

A.季节气候变化

B.昼夜晨昏变化

C.地区方域不同

D.饮食偏嗜不同

E.阴居以避暑【答案】D【解析】人类生活于自然界中,自然界的变化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主要表现在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地区方域对人体的影响,以及主动改造自然与自然作斗争,如阴居以避暑等四方面。D项,饮食五味偏嗜,本是内伤病因饮食、劳逸中饮食不节的一个方面,主要指饮食偏寒、偏热和饮食五味偏嗜两方面。

14《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是因为(  )。[统考2005研]

A.人气始生,病气衰

B.人气长,长则胜邪

C.人气始衰,邪气始生

D.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

E.人气抗邪,卫气为固【答案】A【解析】《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因此一般疾病大多,白天病情轻,夜晚加重。

二、X型题

1下列各项中,符合中医学辨证论治的有(  )。[统考2013研]

A.对症治疗

B.同病异治

C.异病同治

D.因病选方【答案】BC【解析】辨证论治,又称辨证施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包括辨证和论治两个过程。症是指疾病的个别表面现象,证则反映了疾病某个阶段的本质变化,它将症状与疾病联系起来,从而揭示了症与病之间的内在联系,而病则反映了病理变化的全部过程。中医认为,同一疾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出现不同的证型;而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可能出现同样的证型。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就可以分别采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原则。“同病异治”是指对同一疾病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证型,采用不同的治法。“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性质相同的证型,因而可以采用同样的治疗方法。

2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医学整体观念内容的有(  )。[统考2012研]

A.形与神俱

B.因地制宜

C.同病异治

D.四时养生【答案】ABD【解析】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主要体现在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和人与自然的统一性两个方面。①人体自身的完整性主要表现在形与神俱,反映的是中医学的唯物观。②人与自然的统一性表现在:养生防病、要注意“法于四时”“四气调神”“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疾病防治要因时制宜和因地制宜。C项,同病异治体现的是辨证论治的思想。

三、名词解释

1同病异治[暨南大学2017、2019研;扬州大学2019研]

答: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域不同,或所处的疾病的阶段或类型不同,或患者的体质有异,故反映出的证不同,因而治疗也有异。例如感冒有风寒、风热之别,治法也有“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之分。

2辨证论治[扬州大学2018研]

答: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即通过分析四诊资料,辨别疾病某一阶段病变本质(证候),以指导治疗的方法。

3证[暨南大学2017研]

答:证,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证是病机的外在反映;病机是证的内在本质。

四、问答题

何谓整体观念?整体观念在中医学认识人体生理、病理和疾病的诊断、治疗等方面有何意义?[扬州大学2019研]

答:(1)整体观念是中医学认识人体自身的完整性以及人与环境之间联系性和统一性的学术思想,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2)整体观念在中医学认识人体生理、病理和疾病的诊断、治疗等方面的意义

①生理上的整体性。

a.五脏一体观:人体由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形体(筋、脉、肉、皮、骨)、官窍(目、舌、口、鼻、耳、前阴、后阴)等构成。各个脏腑组织器官在结构上彼此衔接、沟通。它们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的联络作用,构成了心、肝、脾、肺、肾五个生理系统。

b.形神一体观:形体与精神是生命的两大要素,二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②病理上的整体性。中医学在分析病证的病理机制时,着眼于整体,着眼于局部病变引起的整体性病理反映,把局部病理变化与整体病理反映统一起来。

③诊治(诊断和治疗)上的整体性。

a.诊断:可通过观察分析形体、官窍、色脉等外在的病理表现,推测内在脏腑的病理变化,从而作出正确诊断,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b.治疗:治疗应从整体出发,在探求局部病变与整体病变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确立适当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如“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

第1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1.1 复习笔记

一、精气学说

精气学说,是研究精气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及其发展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

1古代哲学精与气的基本概念(表1-1)表1-1

2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2)气的运动是万物变化的根源。

①气的运动(气机)

运动形式:升、降、聚、散。

②气化

气化是指气的运动产生宇宙各种变化的过程。凡在气的作用下或参与下,宇宙万物在形态、性能及表现方式上所出现的各种变化,皆是气化的结果。

③二者关系

气的运动是产生气化过程的前提和条件;气化过程中又寓有气的各种形式的运动。(3)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3精气学说对中医的影响

精气学说对中医的影响的主要表现:①影响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构建;②影响中医学整体观念的构建。

二、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解释宇宙万物万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是古人认识宇宙本原和阐释宇宙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1阴阳的概念(1)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或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属性的概括。阴阳具有绝对性与相对性。(2)事物的阴阳属性

阴阳划分:寒热、动静、明暗是阴阳的标志性属性。水与火是阴阳属性的标志性事物。表1-2 事物阴阳属性归类表表1-3 药物属性的阴阳属性分类

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表1-4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3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2)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3)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①分析病因的阴阳属性。

a.六淫属阳邪,饮食居处、情志失调等属阴邪。

b.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六淫之中,风邪、暑邪、火(热)邪属阳,寒邪、湿邪属阴。

②分析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阴阳失调是疾病的基本病机之一。例如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互损。(4)用于疾病的诊断表1-5 阴阳分析四诊资料表1-6 阴阳概括病证(5)用于疾病的防治

①指导养生:“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②确定治疗原则。

③分析和归纳药物的性能,如表1-3所示。

三、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行的概念、特性、生克制化乘侮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及相互关系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

1五行的含义、形成、特性及归类表1-7 五行的概述表1-8 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

2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生克五行模式,指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间具有对等的既递相资生又间相克制的关系。主要包括五行相生、五行相克、五行制化、五行胜复、五行相乘、五行相侮等几个方面。表1-9 生克五行表1-10 五行相乘与相侮的联系与区别

3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生克五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①说明五脏的生理机能及其相互关系。

②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③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a.确定治则治法。

图1-1 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治则和治法

图1-2 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治则和治法

b.指导针灸取穴(表1-11)表1-11

c.其他:指导脏腑用药,控制疾病的传变。

四、中医学的思维方式

包括天地人一体思维方式、形象思维方式、辩证思维方式和类推思维方式。

1.2 考研真题详解

一、A型题

1精气的概念源于(  )。[扬州大学2019研]

A.人阴阳说

B.五行说

C.水地说

D.元气说

E.云气说【答案】C【解析】精概念的产生,源于“水地说”。气的概念源于“云气说”。

2在情志相胜法的应用中,怒胜(  )。[扬州大学2019研]

A.喜

B.思

C.悲

D.恐

E.惊【答案】B【解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3称“阴中之阴”的脏是(  )。[扬州大学2018研;暨南大学2019研]

A.心

B.肺

C.脾

D.肾【答案】D【解析】五脏分阴阳:心肺居于膈上属阳,而心属火,位南方,通于夏,主温通,属阳中之阳;肺属金,位西方,通于秋,主肃降,属阳中之阴。肝、脾、肾居膈下属阴,而肝属木,位东方,通于春,主升发,属阴中之阳;肾属水,位北方,通于冬,主闭藏,属阴中之阴;脾属土,居中央,主四时,属阴中之至阴。

4在情志相胜法的应用中,悲胜(  )。[扬州大学2018研]

A.怒

B.喜

C.思

D.恐【答案】A【解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5阴阳是(  )。[扬州大学2018研]

A.古代的两点论

B.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

C.一个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D.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答案】D【解析】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6昼夜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  )。[河北大学2018研]

A.上午

B.上半夜

C.下半夜

D.下午【答案】C【解析】事物阴阳属性是无限可分的,阴阳之中可以再分阴阳。昼为阳,夜为阴,而白天的上午与下午相对而言,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夜晚的前半夜与后半夜相对而言,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下半夜)为阴中之阳。

7阴阳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基础是(  )。[河北大学2018研]

A.阴阳交感

B.阴阳互藏

C.阴阳平衡

D.阴阳自和【答案】B【解析】阴阳互藏是阴阳双方交感的动力根源,又是构筑阴阳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关系的基础和纽带。

8“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属于(  )。[暨南大学2018研]

A.阴阳的互根

B.阴阳的对立

C.阴阳的转化

D.阴阳的消长【答案】C【解析】《内经》以“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和“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来阐释阴阳转化的机理。

9属于阳的味是(  )。[扬州大学2018研]

A.酸

B.苦

C.咸

D.辛【答案】D【解析】辛、甘、淡味属阳,酸、苦、咸味属阴。

10按五行生克关系,肝为脾之(  )。[河北大学2018研]

A.母

B.子

C.所胜

D.所不胜【答案】D【解析】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故“我克”者为土,土为木之“所胜”;“克我”者为木,木是土之“所不胜”。因此肝为脾之“所不胜”。

11木的“所不胜”之“子”是(  )。[扬州大学2018研]

A.土

B.水

C.金

D.火【答案】B【解析】“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金克木,故木之“所不胜”为金。五行相生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在五行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和“我生”两方面的关系。《难经》将此关系比喻为母子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故金之“子”为水。

12“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是指(  )。[暨南大学2018研]

A.木乘土

B.木克土

C.土侮木

D.子病及母【答案】A【解析】《难经·七十七难》所说:“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肝气太过,或郁结或上逆,木亢则乘土,病将及脾胃。肝属木,脾属土,因此“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是指木乘土。

13“水气凌心”属于(  )。[扬州大学2018研]

A.母病及子

B.相乘

C.子病犯母

D.相侮【答案】B【解析】水气凌心是过度制约的异常变化,属于相乘传变。木火刑金是反向克制的异常变化,属于相侮传变。

14属于“金”的音是(  )。[扬州大学2018研]

A.商音

B.羽音

C.徽音

D.宫音【答案】A【解析】B项,羽音属“水”;C项,徽音属“火”;D项,宫音属“土”。此外,角音属“木”。

15“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所阐述的阴阳关系是(  )。[统考2012研]

A.相互转化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对立制约【答案】B【解析】原意为阳以阴为基,阴以阳为偶;阴为阳守持于内,阳为阴役使于外,阴阳相互为用,不可分离。即从阴阳互根互用的角度,高度概括了物质与物质之间、功能与功能之间、物质与功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16按照五行学说,属于“母病及子”的是(  )。[统考2012研]

A.土虚水侮

B.土壅木郁

C.水不涵木

D.木火刑金【答案】C【解析】“母病及子”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累及其子行,导致母子两行皆异常。ABD三项,土虚水侮、土壅木郁及木火刑金的变化都是相克的异常。A项,“土虚水侮”:脾土的虚衰不能制约肾水,从而出现水肿等症状。B项,“土壅木郁”:木本克土,若土气壅滞,或脾胃湿热或寒湿壅脾,不但不受木之所克,反而侮木,致使肝气不得疏达。D项,“木火刑金”:肝木太过旺盛,反侮肺金,出现咳嗽等症。

17下列选项中,反映阴阳对立制约关系的是(  )。[统考2011研]

A.寒极生热,重阴必阳

B.热极生寒,重阳必阴

C.阴在内,阳之守也

D.动极者,镇之以静【答案】D【解析】动静分阴阳,动为阳,静为阴,阴阳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故能以静制约动,说明了动与静、阴与阳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AB两项,《内经》以“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来阐释阴阳转化的机制。C项,指出阳以阴为基,阴以阳为偶;阴为阳守持于内,阳为阴役使于外,阴阳相互为用,不可分离,说明了阴阳互根互用的关系。

18抑木扶土法的理论基础是(  )。[统考2011研]

A.五行相乘

B.五行相侮

C.五行相克

D.五行相生【答案】C【解析】抑木扶土法指通过疏肝健脾或平肝和胃以治疗肝脾不和或肝气犯胃病证的治法,又称疏肝健脾法、调理肝脾法(或平肝和胃法)。肝属木,脾属土,木与土属于相克关系。

19下列选项中,反映阴阳消长平衡关系的是(  )。[统考2010研]

A.动极者,镇之以静

B.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C.善补阳者,阴中求阳

D.善补阴者,阳中求阴【答案】B【解析】阴阳消长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和消减的变化之中。阴阳双方在此消彼长的运动过程中保持着动态的平衡。A项,“动极者,镇之以静”,动与静为两种相反的属性,以静制动说明了阴与阳的对立制约关系。B项,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阴虚不能制约阳而致阳亢盛,体现了阴阳消长平衡变化规律。CD两项,善补阳者,阴中求阳;善补阴者,阳中求阴则体现了阴阳互根互用规律。

20子盗母气的理论基础是(  )。[统考2010研]

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答案】A【解析】由于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的关系,所以其中任何一行,都有“生我”和“我生”两个方面的联系。《难经》比喻为“母”与“子”的关系,即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故五脏间疾病的传变分为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子盗母气)两个方面。

21“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说明的阴阳关系是(  )。[统考2009研]

A.阴阳对立

B.阴阳互根

C.阴阳平衡

D.阴阳制约【答案】B【解析】《医贯砭·阴阳论》中云:“阴阳又各互为其根,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说明阴阳两者可分而不可离的相互依赖特性,强调了阴阳的互根互用关系。

22下列选项中,按五行相生次序排列的是(  )。[统考2009研]

A.角、徵、宫、商、羽

B.呼、歌、笑、哭、呻

C.筋、肉、脉、骨、皮毛

D.青、黄、赤、白、黑【答案】A【解析】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B项,指五声,呼、歌、笑、哭、呻分别对应的五行属性是木、土、火、金、水。C项,指形体,筋、肉、脉、骨、皮毛分别属于木、土、火、水、金。D项,指五色,青、黄、赤、白、黑分别对应木、土、火、金、水。

23确立“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理论依据是(  )。[统考2008研]

A.阴阳对立制约

B.阴阳互根互用

C.阴阳互为消长

D.阴阳相互转化【答案】B【解析】“阴中求阳”指在治疗阳偏衰时,在补阳药中适当佐以滋阴药,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阳中求阴”,是指在治疗阴偏衰时,在滋阴药中适当佐以补阳药,使“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以上治法根据阴阳互根互用的原理确立的。

24《素问·五运行大论》说:“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是指(  )。[统考2008研]

A.相生

B.相克

C.相侮

D.相乘【答案】D【解析】在五行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和“我克”两方面的关系,克我者为我“所不胜”,我克者为我“所胜”。如果克制过度就出现“相乘”的反常现象。“相乘”的形成有两种情况:①不及:五行中某一行过于虚弱,难以抵御其所不胜行正常限度的克制;②太过: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亢盛,对其所胜行进行超过正常限度的克制。“其不及”指“所胜”之行不足,即被乘者本身不足;“所不胜”,即乘者可乘虚而袭,产生过度克制,形成相乘。

25《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说明了(  )。[统考2007研]

A.阴阳消长平衡

B.阴阳对立制约

C.阴阳互根互用

D.阴阳相互转化【答案】B【解析】“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指的是夏至之后气候由炎热逐渐变寒凉,是“阴升阳降对立制约”的过程。

26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是指阴阳何种关系失常?(  )[统考2007研]

A.消长平衡

B.对立制约

C.交感互藏

D.互根互用【答案】D【解析】阴阳的互根互用,是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即阴、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一方的存在必须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和条件。“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指的是由于某些原因导致阴、阳之间的互根互用的关系遭到了破坏。

27《难经·经释》所说“脏气受制于我,则邪气不能深入,故为微邪”是指哪种疾病传变形式?(  )[统考2007研]

A.母病及子

B.子病犯母

C.相乘

D.相侮【答案】D【解析】“脏气受制于我,则邪气不能深入,故为微邪”,指的是由于相侮的双方(“我克”及“克我”)又同时存在正常的相克关系,“所胜”太过强盛对“所不胜”的影响较小,故病情轻浅。

28下列治法中,与相克规律无关的是(  )。[统考2007研]

A.抑木扶土

B.培土制水

C.滋水涵木

D.佐金平木【答案】C【解析】ABD三项,均为相克关系。C项,“滋水涵木”中的“水和木”是相生关系。

29“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是指(  )。[统考2006研]

A.阴阳对立制约

B.阴阳消长平衡

C.阴阳互根互用

D.阴阳交感互藏

E.阴阳相互转化【答案】C【解析】阴阳互根互用主要体现于物质之间、功能之间,以及功能与物质之间的互根互用。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医贯砭·阴阳论》:“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

30按五行规律传变,“受我之气者,其力方旺,还而相克,来势必甚”,是指(  )。[统考2006研]

A.母病及子

B.子病犯母

C.相乘传变

D.相侮传变

E.表里相传【答案】B【解析】《难经·经释》:“受我之力者,其力方旺,还而相克,来势必甚”,是指“子病犯母”的疾病传变,病情较为深重。

31下列选项中,与相生规律无关的治法是(  )。[统考2006研]

A.滋水涵木

B.益火补土

C.培土生金

D.金水相生

E.培土制水【答案】E【解析】培土制水是根据相克规律所制定的治疗方案。ABCD四项,滋水涵木、益火补土、培土生金、金水相生皆是根据相生规律所制定的治疗方案。

32《难经·经释》说:“邪扶生气而来,虽进而易退”,是指(  )。[统考2005研]

A.母病及子

B.子病犯母

C.相乘传变

D.相侮传变

E.表里传变【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母气能生养子气,故母子相传,有母气相生之气扶持,病情虽有发展,但邪势减弱,或病势减退,因而母病及子的病情较轻浅。

二、B型题

A.培土制水

B.抑木扶土

C.实则泻其子

D.虚则补其母

1肝火炽盛,有升无降的治法是(  )。[统考2010研]【答案】B【解析】“肝火炽盛,有升无降”病机是:肝属木,脾属土,肝火炽盛,木旺乘土,导致脾虚肝旺。应以疏肝和健脾相结合进行治疗,又称“抑木扶土法”。

2脾虚不运,水湿泛滥的治法是(  )。[统考2010研]【答案】A【解析】“脾虚不运,水湿泛滥”病机是:肾阳虚不能温煦脾阳,则肾不主水,脾不制水,水湿不化,即水反克土。治疗当温肾为主,兼顾健脾。培土制水是运用温脾阳或温肾健脾药以治疗水湿停聚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此证。

A.握

B.哕

C.栗

D.咳

3根据五行归类,肺之变动为(  )。[统考2010研]【答案】D

4根据五行归类,脾之变动为(  )。[统考2010研]【答案】B【解析】根据五脏属性的五行归类:肺之变动为咳,肝之变动为握,脾之变动为哕,肾之变动为栗,心之变动为忧。

三、X型题

1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表现为(  )。[统考2012研]

A.相互交感

B.无限可分

C.相互转化

D.互根互用【答案】BC【解析】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①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②阴阳属性的无限可分性,即阴阳的任何一方还可以再分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之中又有阴阳之分。③比较对象(参照系)不同,事物的阴阳属性也可以发生改变。

2“水曰润下”比类肾的功能,指的是(  )。[统考2009研]

A.藏精

B.主纳气

C.主水液

D.主生殖【答案】AC【解析】“水曰润下”是指五行中水的属性,引申为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属于水。A项,肾所藏的精,具备润养的作用,与水之特性相符。C项,肾主水液主要体现在代谢后的水液经过肾的气化,使清者重新输布周身,浊者下注膀胱生成尿液,排出体外。与水之润下特性相符。

3“土爰稼穑”所比喻的脾的生理功能有(  )。[统考2007研]

A.运化水谷

B.统血

C.运化水液

D.为气血生化之源【答案】ACD【解析】“土爰稼穑”是指凡是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五行属土。在中医学中,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与水湿,并输送水谷精微到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故脾五行属土。B项,“脾统血”,是指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之中流行,防止其逸出于脉外的功能,实际上是气的固摄作用。

4“木曰曲直”比喻肝的生理功能和特点是(  )。[统考2006研]

A.肝喜条达

B.肝恶抑郁

C.肝藏血,调节血量

D.肝主疏泄【答案】ABD【解析】木曰曲直,故肝气具有柔和与伸展畅达之能;肝气疏泄,畅达全身气机,性喜条达而恶抑郁。C项,属肝主藏血的功能,肝藏血而调节血量,血属阴而濡养周身。

5《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味过于苦”,则(  )。[统考2005研]

A.肝气以津

B.脾气不濡

C.心气喘满

D.胃气乃厚【答案】BD【解析】《素问·生气通天论》:“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四、判断题

事物阴阳两个方面的相互转化是绝对的。(  )[暨南大学2019研]【答案】错【解析】阴阳转化,指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属阳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阴的事物,属阴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阳的事物。因此事物阴阳两个方面的相互转化是有条件的。

五、填空题

1《素问·六徽旨大论》:“______,无器不有”[河北大学2019研]【答案】升降出入

2按照相克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是______。[暨南大学2019研]【答案】抑强扶弱【解析】按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基本治疗原则是抑强扶弱,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基本治疗原则是补母和泻子。

3______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暨南大学2019研]【答案】精【解析】精是指藏于脏腑中的液态精华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六、名词解释

1阴阳转化[扬州大学2019研]

答:阴阳转化是指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属阳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阴的事物,属阴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阳的事物。

2相生[暨南大学2019研]

答:相生即五行相生,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五行相生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3益火补土[扬州大学2019研]

答:益火补土是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是温肾阳以补脾阳的一种治法,又称温肾健脾法,温补脾肾法。适用于肾阳衰微而致脾阳不振之证。

4辨证论治[扬州大学2018研]

答: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即通过分析四诊资料,辨别疾病某一阶段病变本质(证候),以指导治疗的方法。

5阴阳互藏[扬州大学2018研]

答:阴阳互藏,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藏是阴阳双方交感的动力根源,又是构筑阴阳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关系的基础和纽带,还是阴阳消长与转化的内在根据。

6佐金平木[扬州大学2018研]

答:佐金平木是滋肺阴清肝火以治疗肝火犯肺病证的治法,也可称为“滋肺清肝法”。适用于肺阴不足,右降不及的肝火犯肺证。若属肝火亢盛,左升太过,上炎侮肺,耗伤肺阴的肝火犯肺证,当清肝平木为主,兼以滋肺阴以肃降肺气为治。

七、问答题

1何谓五行的相生相克?其规律如何?[暨南大学2018研]

答:相生相克是指五行间存在着动态有序的资生和制约的关系。(1)五行的相生及其规律

五行相生,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五行相生规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在五行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和“我生”两方面的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因此,五行相生,实际上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子行的资生、促进和助长。(2)五行的相克及其规律

五行相克,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五行相克规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和“我克”两方面的关系。“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因此,五行相克,实为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胜行的克制和制约。

2何谓“五行胜复”?其规律如何?请举例。[中山大学2017研]

答:(1)五行胜复指五行中一行亢盛(即胜气),则引起其所不胜(即复气)的报复性制约,从而使五行之间复归于协调和稳定。五行胜复,属五行之间按相克规律的自我调节。(2)规律:“有胜则复”。五行中一行亢盛(包括绝对亢盛或相对亢盛),则按相克次序克制,引起其所不胜(即复气)旺盛,以制约该行的亢盛,使之复归于常。(3)举例:木旺克土引起土衰,土衰则制水不及而致水盛,水盛克火而使火衰,火衰则制金不及而致金旺,金旺则克木,使木行亢盛得以平复。此处木行偏亢为胜气,而金行旺盛为复气,金行旺盛是对木行亢盛的报复。

第2章 精气血津液神

2.1 复习笔记

一、精表2-1 人体之精的概述表2-2 各脏腑之精的存在形式及生理功能

二、气

1人体之气的基本概念(1)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人体之气含阴气、阳气。(2)精与气在概念上的区别(表2-3)表2-3 精与气在概念上的区别

2人体之气的生成(1)生成之源(物质基础)

①先天之精所化生的先天之气(即元气);②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③自然界的清气,与水谷之气合称宗气。(2)相关脏腑功能

①肾为生气之根;②脾胃为生气之源;③肺为生气之主。

3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1)气机表2-4 气机(2)气化

①气化的概念

a.气化是指气的运动产生的各种变化。在中医学中,气化是指由人体之气的运动而引起的精气血津液等物质与能量的新陈代谢过程,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b.气化与气机的关系

第一,气化过程由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所产生和维持;

第二,气的运动是气化过程产生的前提和根本;

第三,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又在气化过程中得以体现。

②气化的形式:体内精气血津液各自的代谢及其相互转化。

4人体之气的功能表2-5 气的生理功能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