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十大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丛书·吕广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2 05:35:15

点击下载

作者:高秀兰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十大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丛书·吕广振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十大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丛书·吕广振试读:

前言

今天的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1958年建校的山东省中医药学校升格而来的。回首远望,学校已有60年历史。

经过历代中医药人的艰苦奋斗,学校在办学理念、办学效益、核心竞争力、人才培养质量和示范引领作用等方面实现了新的跨越,探索出规范有效的管理模式,打造出鲜明亮丽的办学特色,成为省内外知名的高等中医药院校。

值此建校60周年之际,为了永记前人贡献,弘扬高尚精神,挖掘学术遗产,继承宝贵经验,展示深厚底蕴,打造学校名片,学校组织编写《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十大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丛书》。

丛书力求挖掘、整理、总结建校初期为学校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吕扶民、郭健秋、王吉甫、方甫、曲衍海、刘琛南、宋健民、马禹安、吕广振、刘明德等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集中展示他们的学术观点、临床特色、教学理念、成果贡献和道德风尚等,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注入历久弥新的生机和活力。

整套书由“校庆领导小组”领导编写。主编、副主编确定原则、组织协调支持、破解疑难问题、指导编写工作;执行工作团队起草框架、凝练提纲要点、牵头考察采访、推进编写工作;每本书编写组制定计划,查找收集资料、组合优化文稿、实施编写工作。

丛书编写得到了“十老”后人宋镇藤、王向元、吕昭岩、曲生健、孙雅娟、刘杰(龙口)、郭孝月、马凌波、刘学锋、吕孔帅以及校外有关专家和全校教职工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次挖掘整理的时间只有短短两个月。因为时间久远、老人已不在世等客观条件局限,相关资料收集相当困难。现在总结的“十老”学术思想成果,只是基于目前所掌握的材料而得来的,不一定能完整和全面反映其全貌。若有缺失,非常遗憾,只能在今后的岁月里继续挖掘,补充完善,敬请理解并谅解。

由于水平所限,书中肯定会有错漏贻误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丛书编委会2018年9月10日前言

值此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建校60周年之际,我校推选了建校之初为学校建设、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且在医疗、教学、科研方面有较深造诣的“十大名老中医”,吕广振先生是其中之一。

作为我校方剂学科的创始人,吕老一向主张规范管理,严谨治学,重视中药与方剂的实践应用,强化临床教学,同时深挖中医典籍,在理论联系实际的道路上不断带领方剂学教研室推进教案教材改革,建设规范化课程和流程。点校了临床药物学入门书籍《本草易读》;主编了全国中等中医药学校统编教材《中药学》;编写了适合我校教学的《中草药学讲义》《方剂学讲义》《山东省中草药验方选编》等。

全书是吕老几十年临床教学思想观点和经验做法的总结和凝练。内容主要包括“重视临床用药研究,主张方剂是中医的内核和关键”“强调脉诊的独特作用,临床坚持脉诊为主四诊合参”“注重养生保健研究”“精通中医临床各科,尤其擅长使用土单验方治疗各种疑难杂病”等。《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十大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丛书·吕广振》从生平事迹、学术观点、临床特色、教学理念、学术成果、医德和师德等方面展示了吕老的贡献。整部书由苏培庆、王慧婷、沈伟拟定框架提纲,凝练并设定要点和格式,高秀兰、沈伟、朱俊楠、王慧婷做了具体的编著工作。陶镇岗、王艳萍等审阅书稿。

因为时间久远,吕老已经不在了,加之挖掘整理工作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好多资料的收集很难做到完整和全面,导致这项工作受客观条件限制很多。目前挖掘、凝练、总结的吕老学术思想,只是基于目前所掌握的材料而得来的,未必一定反映吕老学术思想的全貌,非常遗憾。只能在今后的岁月里继续研究,补充挖掘,充实完善,请阅读者理解并谅解。

由于水平所限,对吕老医学理论和经验学习不透,领会不深,难免有遗误之处,敬希同道及广大读者指正。编著者2018年9月10日一 生平简介

吕广振,男,山东威海人,生于1923年,卒于1999年。吕老是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优秀教师,也是著名的名老中医。吕老18岁开始学习中医学,1946年入党。曾于1954年、1958年、1963年分别于山东医学院、烟台中医学校及山东中医学院进修学习,具有扎实的医学功底。吕老旧居

吕老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荣成县人民医院、荣成县卫生防疫站等单位从事临床与卫生防疫工作,曾任荣成县卫生防疫站代理站长。1958年8月至1959年4月在烟台专区中医学校(我校前身)中医师资进修班结业后留校任教,是建校初期的十大名老中医之一。1960~1961年,吕老在烟台中医学校(我校前身)附设中医院(今烟台市中医医院)任代理院长职务,还曾任山东省中医药学校中药方剂教研组组长、中医及中药学科主任等职。1983年受聘担任副主任医师,1988年晋升为主任医师。

吕老曾多次被评为各级各类先进工作者和模范标兵。1982年被评为省级模范教师。1987年,吕老被收录在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山东高级科技人员名录》中(第460页)。1990年离休。1994年,吕老被载入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中西名医大辞典》中。烟台专区中医学校中医师资5班结业留念(第三排左四为吕老)二 学术观点(一)重视临床用药研究,主张“方剂是中医内核与关键”

吕老一生大部分时间在中药方剂教研室工作,他常说,如果中医是枪的话,那么方药就是子弹。没有枪固然不行,没有子弹也肯定不行。所以,在中医学习和实践中,一定要注意临床方药的研究。吕老在临床方药方面研究颇深,造诣深厚,他主持点校的《本草易读》是卫生部中医古籍整理办公室第三批整理中医古籍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对濒临失传的中医古籍进行抢救性整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这项工作的顺利完成,集中体现出吕老丰富的中药学及方剂学知识、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以及科学严谨的学术素养。

吕老认为,方剂是中医学宝库的重要部分,方剂是中医最重要的、核心的组成部分,无论是伤寒派,还是温病派;无论是古典派,还是现代中西医结合派;无论是主张脏腑辨证,还是主张六经辨证,到最后交给病人的都是方剂,都是照方拿药,治疗疾病。方剂是中医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之间的桥梁和手段,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是根本不可离开的物质手段,由此可见方剂的重要性。为此,他系统总结凝练了“方剂是中医的内核和关键”这一学术观点。吕老工作照(二)强调脉诊独特作用,主张“脉诊是中医标志性诊法”

吕老注重实践,临证辨治精于脉法。吕老认为,脉诊是中医最具特色的诊断方法之一,且吕老多有深邃之见。

吕老于脉诊最为重视,也颇有研究。他在自己编写的《临床常见脉象经验介绍》一书中提出“诊脉八纲是以脉象所主的主要病机为依据”的新观点。其内容如下。

表脉:浮。

里脉:沉,牢。

寒脉:迟,缓,结,紧。

热脉:数,动,疾,促。

虚脉:弱,微,散,革,短,代。

实脉:实,长,滑。

气脉:洪,濡。

血脉:细,弦,涩,芤。

这种脉象分类方法以丰富的临床诊脉经验为基础,有利于从脉象分析病机,脉象一明,其病机便了然于胸中。

吕老强调详察相兼脉象。临床所见,一病一脉者殊少,绝大多数是几种脉象相兼出现,这就增加了诊脉的难度,所谓“在心易了,指下难明”。按传统,脉象有27种,诊脉又须分别寸、关、尺和浮、中、按、沉。组合起来何止千百种复合脉象。幸而脉象主病有一定之规律,浮、中、按、沉也各有所主,寸、关、尺则分属五脏六腑,这就为探讨复杂脉象提供了一定的根据。

吕老重视脉诊,凭脉辨证,以脉为辨证治疗的依据。他善于通过脉诊来判断病人的病情,并以脉诊的所得来推测诊断病人脏腑阴阳的情况,以之作为临床上治疗用药的依据,并根据治疗过程中脉象的变化来相应地变换治疗方法和治疗处方用药。(三)注重养生保健研究,主张预防为主解决肥胖问题

吕老推崇“治未病”思想,认为未病先防,防患未然,事半功倍,利国利民。他主张用中医理念养生保健。吕老晚年时正值改革开放之初,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肥胖症病人多发,针对这一新情况,他深入研究,寻找防治办法,并将中医常用减肥食谱辨证分为五类,效果显著,以下是吕老的研究成果。

健脾利水类:可用于肥胖症,脾虚湿甚者。

常用食谱有:薏米粥,赤小豆粥,茯苓粉粥,芦根粥,冬瓜粥,扁豆粥(桂枝,荷叶,山楂,炒麦芽)。

降脂消食类:可用于肥胖症,膏脂凝聚者。

常用食谱有:玉米须粥,玉米粥,莱菔子粥,山楂粥,荷叶粥,麦麸子粥,黑豆防风粥,丝瓜粥,泽泻糕,三仙饭(山楂,谷芽,麦芽)。

化痰祛脂类:有化痰祛脂作用,用于痰多及胆固醇、甘油三酯过高者。

常用食谱有:香陈薏米粥,芥菜饭,木耳汤,香橼粥,萝卜汤。

泻下通便类:可用于肥胖症,属便秘热结者。

常用食谱有:大黄饭,番泻叶粥。

益气温阳类:有温补脾肾作用,可用于肥胖症的气虚脉弱者。

常用食谱有:附片羊肉汤,生芪糕。三 临床特色(一)脉诊技术纯熟,坚持四诊合参

吕老注重脉诊,研究深透,水平较高。在临床上注意使用脉诊诊病,取得很好效果,受到患者肯定。吕老积累的两手寸、关、尺三部九候所见脉象和所主病证简述如下。

左寸如见洪脉(他部非也)多主头胀痛,见弦脉主头痛,弦而有力亦主头胀痛或兼见项不舒。在浮、中、沉分见之,一般是主病之新久。见微脉多主头昏晕。

左关如见弦或紧脉,多主身痛、关节痛。弦又主全身沉紧不舒。在浮、中、沉分见之,一般是主病的新久。沉在中取见动脉,多主惊悸。滑而弹指,易发癫狂症。

左尺如沉取见弦或紧脉,主腰痛。沉取见实脉或兼数,多主小便色黄,或兼尿道灼热或刺痛。如见微脉,记忆力减退,两腿多沉重或兼肿。如同时左右寸脉亦微,多两腿沉、气短、心悸。如沉迟而弱,女子多主白带多(得热则轻)。沉涩见数,多主白带多而有异臭。

右寸见微脉,多主气短。沉见弦或滑脉,多主痿症。中取弦而有力,多主胸痛。女子身无他病,独见此脉洪大,适在经后40~50日多主胎。

右关见弦脉,多有胃病。浮、中、沉分见之,多主病的新久,右寸右关同见洪大之脉,多见口渴(早晨睡起明显)、咽干或口臭。独关洪大,食后易上逆(但不吐饭,仅不饮食)。如见缓脉和涩脉、弦脉兼见右寸短脉、微脉,多为气郁,易见胃口饱满。如浮、中见洪脉、沉见弦脉,多主吞酸嘈杂。如两关弦甚或皆洪大,肝多肿大。

右尺见脉微,肾阳衰,多见畏寒肢冷。见涩脉,多见月经不调。沉见弦紧脉多主痛经及腹痛。动滑脉为胎(要问月经)。如浮、中取脉微沉取见实脉,或兼见数象,多有骨蒸(此为热入血分,非虚劳病之骨蒸)。男子右尺脉微兼见涩象,多主阳事衰退。

女子身无他疾,月经过后已40~50日,六脉洪大或滑利兼数,为怀胎并多伴有妊娠反应。

六脉俱虚,主气血两亏(特殊除外),动则气短、心悸,四肢常发麻木。

以上所述,仅在一般情况下如此,并非绝对。在诊断时必须四诊合参,全面诊察,方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与结论。(二)精通中医各科,擅长疑难杂症

吕老从医五十年,在临床过程中在内、外、妇、男、针灸等科及老年病方面都较擅长,均有较好的疗效。如在临床实践中对坐骨神经痛、传染性乙型肝炎的防治,对迁延性乙型肝炎、骨髓炎、脊髓灰白质炎后遗症、服痢特灵中毒引起的末梢神经炎、胆结石、冠心病等内科病症的治疗;妇科月经不调、女子不孕、堕胎后遗症、乳腺增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男子阳痿、男子不育症的治疗;外科疮疡、乳痈的治疗;皮肤科痤疮的治疗;老年病的治疗等。

对骨髓炎、口眼㖞斜(面神经麻痹)、中风偏瘫的治疗是吕老的独特技术,疗效卓著。其中对骨髓炎属热型和痰湿型有不同的煎服方,同时配合一种粉剂和外用方效果更好,大大解除了病人的痛苦。

针对挑治口眼㖞斜,吕老强调必须过急性期才可使用,挑治一次就有效果,一般3~4次痊愈。

1.治疗不孕症

医案1

姜某,女,29岁,莱阳吕格庄公社众水大队,汉族,已婚。

1982年2月11日初诊。

问诊:已婚3年未孕,来诊求孕,月经经期5日,月经周期32~38日,1982年2月9日末次月经,来经量多,有块,质稠,色有时紫,有时正常,经前一日常有乳房胀痛,有时无异常感觉,有时少腹经前坠胀。前次月经后30日,丈夫回家探视。停经4个月,于1982年2月9日来潮,有块,最大一块长两寸余,经仔细检查未受孕。食欲正常,二便正常,有畏寒感。

望诊:发育良好,营养尚可,神志清晰,四肢相称,目睛有神,行动自如,苔薄白。

闻诊:声音清晰,回答如流,呼吸音正常,无异味可闻。

切诊:脉沉弱涩。

辨证:患者婚后3年未孕,虽夫妻分居两地亦常往来。经水未行,并有畏寒感,为肝肾两虚,冲任虚弱;月经量多,为冲任虚弱,摄纳无权;常有畏寒感,月经后期,为下焦虚寒所致;月经有块,质稠,少腹坠胀,为寒凝血滞之象;经前乳房胀痛、少腹胀为肝气郁滞;苔薄白、脉沉弱为虚寒之征,脉涩为气滞血瘀之象。

诊为:肝肾两虚,冲任虚弱,下焦虚寒证。

治则:补肝肾,调冲任,暖下元。

方药:以少腹逐瘀汤加减。

处方:

①当归尾10g,川芎10g,肉桂6g,干姜10g,小茴香(炒打)10g,延胡索(冲)6g,赤芍15g,蒲黄(包煎)10g,五灵脂(包煎)15g,乳香9g,桂枝12g,淫羊藿10g,党参10g,香附12g。水煎服,6剂。每月经前服3剂,连服2个月。

②甲基睾丸素20片(分2个月服)

于经前10日起每日早晚各服1片,连服10片,下月再服10片。

1982年5月12日二诊:复查,服完药后乳房不胀,月经正常,经净后6天时丈夫回家住了3日。以往经后体温测验,每于经后13日或14日晨起体温高半度(排卵期)。按:丈夫回家时间未到排卵期为什么也能受孕?答曰:这可能与服药有关(因为吃药会影响排卵期)。

注意:服药期忌冷辣。

医案2

战某,男,26岁,莱阳沐浴店公社北泊子村,农民,汉族,已婚。

1982年9月3日初诊。

主诉已婚两年未育,求育。

自婚后即觉射精量少,初时不认为是病,仅为女方不孕。女方经多次妇科检查,子宫及附件皆正常,月经无其他感觉。医生建议检查精子,当时男方无精子供化验,后男女同到医院取精,亦无精可取,后用避孕套取精,同样无精液可供化验,因此临床大夫确诊为精液减少症。曾服西药无效,故来中医门诊求诊。精液减少无其他不适感,食欲正常,二便正常,无腰腿酸痛史,无潮热症,亦无畏寒之候。

望诊:发育良好,营养尚可,面色㿠白,身无畸形,舌质淡,苔薄白。

闻诊:声音清晰,语言流利,回答清楚,无异常气味可闻。

切诊:腹部柔软,肝脾未触及,腹无肿团,脉沉弱弦。

辨证:患者面色㿠白,舌质淡,脉沉弱弦,精液量少。面色㿠白,舌质淡为血虚不足之候;脉沉为在内,弱而弦为肝肾不足之征;精液量少是阴液亏损之由。虽无腰酸潮热,亦为阴血亏损之候。

治则:补肝肾,养精血,亦顾气阳。

方药:以增液汤、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

处方:熟地黄30g,玄参30g,麦冬12g,当归12g,白芍15g,车前子(包煎)12g,党参12g,仙茅12g,淫羊藿12g,何首乌30g。水煎服,5剂。

1982年9月18日二诊:药后显效,自觉性交精液增多,服上方后无不适感。继上方加枸杞子15g,5剂,并教予受孕的生理知识,以观疗效。

注意:药后忌食生冷。

2.治疗内科杂病(1)内科杂病用方

①肝炎方:菊花20g,蒲公英30g,鱼腥草30g,败酱草30g,半枝莲25g,金钱草30g,黄连6g,生地黄15g,牡丹皮15g,大枣10g。水煎服。

②急性肠胃炎(呕吐泄泻)方:鸡子1个,白矾0.5g(不发热的情况下用)。

用法:先将鸡子1个打碎,用筷子搅开,将白矾撒入碗内,搅匀,用井白凉水冲开(如用热水冲鸡蛋法同)顿服,即效(一般一次即可)。

③顽固性头痛(慢性)方:当归10g,生地黄12g,赤芍15g,桃仁10g,红花10g,僵蚕10g,全蝎5g,白芷5g,细辛3g。水煎服,3剂。

④风湿关节炎

止痛灵:五灵脂、川乌等量,威灵仙半量,一料为500g,打成水丸,每次服6g(4~10g均可),沿海一带患者使用效果好。

治风湿:追地风15g,千年健15g,老鹳草30g。水煎服。

蠲痹汤(治上肢):羌活12g,片姜黄15g,当归10g,黄芪30g,赤芍15g,防风15g,炙甘草10g,桂枝30g,威灵仙15g。首剂发汗,水煎服。如果是下肢痹,去桂枝,加牛膝30g。

独活寄生汤(治下肢):独活12g,桑寄生30g,炒杜仲15g,牛膝30g。水煎服。

⑤骨质增生性脊椎炎方

组成:麻黄10g,杜仲10g,川牛膝10g,木瓜10g,乌骨母鸡1只(鸡的舌头是黑的),黄酒2斤。

制法与用法:上药为细末,把鸡杀死去肠杂及毛把药用纱布包好放入鸡肚内,用麻皮缝好,放瓷盆内,加入黄酒1斤,隔水蒸熟吃之。鸡骨和药(去麻皮)晾干,碾为细末,分两份,每次服1份,用黄酒半斤送下,发大汗,连发汗两次(吃鸡不发汗)。

注:①发汗时要全身发汗,出至两足心皆有汗为度。②吃三只鸡为1个疗程,可每隔5~7日吃一只(因连续吃鸡发汗受不了),半个月后再开始第2个疗程。③一般1个疗程即可有效。(2)内科医案

医案1

孙某,38岁,莱阳县龙旺庄公社姜格庄人,汉族,已婚,农民。

1980年7月29日初诊。

主诉:两腿麻木,左腿恶寒,左足跟萎缩已10余年。

问诊:两腿麻木,左腿恶寒,左足跟萎缩已10余年。10年前于产后腹泻,患病逐渐左腿下肢略细,左足跟肌肉萎缩,不能远行,走路稍久即觉疼痛,左腿畏寒怕冷,曾服中西药无效后失去治疗信心,几年来未能参加劳动,仅能操一般家务劳动,现觉症状加重,腰麻疼痛,全足发热,怕冷,食欲正常,二便正常,月经前期3~4日,白带多,色黄,有异味。

望诊:发育良好,营养欠佳,面色㿠白,形体消瘦,颧骨部略红,苔薄白,舌面略燥,神志清楚。

闻诊:语音低细,声微,未闻及异味。

切诊:脉寸关有力,尺沉弱,足跟肌肉软,失去弹性,推至一侧不能自行复位。

辨证:患者发病于产后,非药物中毒所致,为肝肾两虚、筋骨失养所致,两腿麻木,足跟萎缩,产后血亏,不能营养筋脉。麻为气虚,木为血滞,气血两亏不能濡养筋脉,故足跟萎缩。畏寒为阳虚,舌面燥为津亏,脉沉弱,为气阳不足,寸关脉相对有力,为气阳虚浮之像。月经后期,阴血亏损,白带多色黄,为湿浊下注,瘀而化热。

诊为:偏枯证(肌肉萎缩)。

治则:补肝肾,益气血,舒筋活络。

方药:增液汤、独活寄生汤合右归饮加减。

处方:熟地黄60g,桑寄生30g,玄参30g,石斛15g,川续断15g,杜仲(炒)15g,枸杞子15g,木瓜15g,淫羊藿12g,附子(先煎)10g,玉竹20g,姜黄15g,木通6g。水煎服,3剂。

1980年8月6日二诊:药后自觉全身较前有力,恶寒轻,苔脉如前,继用上方加当归10g,党参12g。继服3剂。

1980年8月29日三诊:症状继续好转,可以连续行路2.5km,继用上方加狗脊9g,水煎服,3剂,外加羊骨1副。

1982年5月26日四诊:服羊骨4副,每副焙酥为细末,每次服1食匙,日2次,白水或黄酒送服,以巩固疗效。

1982年9月3日追访,症状大减,可以参加劳动,足根部肌肉有弹力。

注意:服药期间忌凉辣油腻。

医案2

孙某,女,48岁,莱阳龙王庄公社吴格庄,农民,汉族,已婚。

1982年8月28日初诊。

问诊:主诉头晕,全身无力1个月,现觉上症加重,食欲不振,胸中气短,有时胃口有气上冲,嗳气,四肢倦怠,畏寒。

望诊:发育一般,营养良好,精神萎靡,面色略有浮肿。苔薄白,舌有齿痕,肥胖体型。

闻诊:声音清晰,回答清楚,言语无力。气短,无异常气味可闻。

切诊:脉沉弱,血压70/110mmHg。

辨证:本证为素体湿盛阳虚,湿阻气机。头晕为湿阻气机,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全身无力,食欲不振,为湿阻气机,运化失职所致;胸中气短,为中阳下陷;有时胃气上逆,嗳气,为湿阻肝郁所致;四肢倦怠,恶寒,舌有齿印,浮肿,为阳虚,湿滞脾经。

诊断:胸阳下陷,脾肾阳虚,肝郁湿滞。

治则:升胸阳,温脾肾,疏肝化湿。

方药:升陷汤合四逆汤加味。

处方:黄芪30g,桔梗10g,柴胡10g,升麻8g,知母10g,薄荷6g,熟地黄20g,附子(先煎)10g,干姜10g,甘草9g,藿香10g,草豆蔻10g(打),水煎服,3剂。

1982年9月1日二诊:食欲增进,气力足,肢体轻松,两下肢无力,胃部略有不适。苔脉如前。继用上方去薄荷、藿香,加延胡索9g,杜仲15g,水煎服,3剂。

1982年9月5日三诊:诸症基本痊愈,现两腿仍觉无力,胃部时有慢性钝痛,苔薄白,脉沉弱,左寸洪。

处方:元胡止痛片1瓶,按说明服用,巩固疗效。

注意:忌冷辣及生气。

医案3

王某,女,66岁,莱阳师范。

1994年1月9日初诊:近来咽干,面肿,食欲尚可,睡眠尚可,今日有时咳嗽数声,大便不干不稀,腿活动无力,脉沉弦,舌有齿痕,无苔。

诊断:感冒初起。

处方:黄芪30g,防风15g,白术15g,薄荷9g,金银花20g,连翘20g,牛蒡子12g,天花粉30g,栀子仁15g,生石膏30g,知母15g,芦根30g,紫菀20g,当归15g。水煎服,3剂。

1994年1月16日二诊:药后有效,口不干,腿现轻松,面部肿见消,不咳嗽,大便可,苔薄白,脉沉略动,继按上方加玉竹30g,淫羊藿30g。继服3剂。

3.治疗妇科病(1)治妇女气虚性偏寒者白带多方(白带色白量多):鸡子1个,白矾0.3g。

治法与用法:先将鸡蛋打1个小孔,把白矾研末倒入鸡蛋中,再用湿纸把鸡蛋孔处密封,放锅内蒸熟吃之,每晨服1个,可连服5~10个。(2)妇女功能性子宫出血方:

1号方:苏木30g,红花30g,刘寄奴30g。水煎服,3剂。

2号方:黄芪30g,党参30g,炒五灵脂(包煎)15g,炒蒲黄(包煎)15g,炒地榆30g,乌梅炭15g,炒棕榈15g,小蓟30g,水煎服,3剂。(3)妇女痛经方:苏木30g,红花30g,山楂20g,水煎服,3剂。

4.治疗男科病

成人肾阳不足,阳事无力方:熟地黄30g,山茱萸15g,炒杜仲15g,山药30g,蛇床子15g,仙灵脾20g,炒小茴香12g,巴戟天12g。水煎服。

5.治疗外科病

急性下肢静脉曲张血栓形成方:大黄9g,桃仁9g,赤芍15g,水蛭9g,虻虫9g,三棱15g,莪术15g,地龙9g,牛膝9g,银藤30g,蒲公英30g,泽泻15g。若高热加生石膏;毒热重加黄柏、连翘;疼痛明显加延胡索、乳香、没药;肿胀明显加车前子、猪苓等。

6.治疗五官科疾病(1)扁桃腺炎方:白头翁15g(鲜的最好)为细屑,用猪油在铁勺内炒鸡蛋吃,每日一次,可连服3~5日。也适用于腮腺炎,用白头翁15g打成粉,用水冲服,效更佳。(2)牙痛方,上火就痛(慢性患者属阴虚火牙痛很有效):生地黄、熟地黄各15g,玄参15g,牛膝15g。水煎服,3剂。上症如兼有胃火者可加生石膏30g,白芷15g,荜茇10g,同煎服更效。(有胃火者指口干,口臭,大便干燥,小便黄,脉洪大。)

7.治疗老年病(1)老年人冬季哮喘方:麻黄10g,桂枝10g,干姜10g,白芍15g,甘草6g,细辛4g,半夏12g,五味子9g。水煎服,3剂。

注:①此方最好在立冬季节时服。②如无五味子可用乌梅6g(打)、诃子9g(煨打)代之。③如患者易感冒可与上方玉屏风散同用。(2)老年人冬季易发慢性支气管炎方:

①每年冬季加重方:黄芪30g,防风15g,白术15g,干姜12g,麻黄12g,桂枝12g,白芍15g,甘草10g,细辛6g,半夏15g,五味子9g。水煎服,3剂。

②逢冬发病兼感染方:上方加金银花20g,连翘20g。如兼咳者,加紫菀20g,白前12g。水煎服,3剂。(3)冠心汤(老年人患冠心病者):葛根60g,丹参30g,何首乌30g,地龙15g,山楂15g。水煎服,10~50剂。(4)健康益寿方:葛根60g,丹参30g,何首乌30g,玉竹30g,地龙15g,淫羊藿15g。水煎服。

其中冠心汤和健康益寿方曾于山东省老年人医学会上交流过。(三)善用土单验方,简便效廉治病

单方是指药味不多,取材便利,对某些病证具有独特疗效的方剂。单方治病在民间源远流长,享有盛誉,有“单方治大病”之说。验方是经验效方的简称。千方易得,一效难求,古今多少名医,毕其一生精力,在探求疾病的治疗中,反复尝试,反复验证,创造了一个个效验良方,此即验方。单验方切合实用,疗法简便,药物价廉,疗效可靠。

对于中药的功效应用,吕老推崇李时珍批判继承和调查研究中药的方法,即研究每味药,总是先参考诸家本草,考核诸家异同,用自己观察试验结果,加以参证。在甄别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发前人未到之处”,发明创造皂角刺为君药治疗坐骨神经痛,获得良效。

1.马齿苋(1)急性湿疹、过敏性皮炎、皮肤瘙痒:马齿苋500g,加水3000mL煎20分钟,去渣取汁,外洗患处,1次见效,每日1次,连洗4次,瘙痒全除。(2)各种疮毒:单味约20g水煎服,或以鲜草洗净捣烂外敷;或马齿苋、蒲公英各90g,煎汤熏洗。(3)急性菌痢:单味约20g水煎服,或同服大蒜1头。(4)肛门脓肿:单味约30g煎洗。(5)跌打损伤:马齿苋鲜品约100g,捣烂外敷。(6)荨麻疹:马齿苋全草200~300g,加水约1500mL,煎煮浓缩至1000mL,弃去药渣,将接近体温的药液频频涂抹患处,每日2次。

2.小蓟

鼻窦炎:抓一把新鲜的小蓟洗净,加三个带皮的鸡蛋,用两三碗水同煮,煎至剩一碗水时喝汤吃蛋,每天1次,直至痊愈。

3.玉屏风散新用途(粉制成丸)(1)肾炎:每次6~9g,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1个月1个疗程。(2)慢性荨麻疹:每次9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1周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好转或痊愈。(3)面神经麻痹:每次9g,一日3次,5日1个疗程。未愈可用第2个疗程,1~4个疗程后,有效率90.5%。(4)多发性疖肿:每次9g,每日3次,温水送服。15日1个疗程,1~2个疗程痊愈。(5)胃下垂:每次9g,每日3次,温水送服,7日1个疗程。连续服用即可收到明显效果,2~4个疗程后有效率98.8%。(6)梅尼埃病:每次9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7日1个疗程,一般3~5日可收明显效果,1~3个疗程有效率96.7%。(7)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每次9g,每日3次,半月为1个疗程,一般1~4个疗程好转或痊愈。(8)冬天用治气虚易感冒:黄芪30g,防风12g,白术12g。水煎服,3剂。(四)主张合理用药,反对滥用补药

吕老坚持合理用药,有利于治病才用,从不乱用药。吕老常说,中药是中医临床治病的主要工具,只有在中医基础理论及中药理论的指导下才能达到用药安全、合理和有效,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吕老认为,中医临床用药,首先将望、闻、问、切四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辨证,再据证而拟定治法,然后依法遣药组方,这是中医用药的基本思路。

吕老坚持准确辨证,并以此指导用药,病证需要补药贵药,那就用,该多用就多用,该少用就少用;病证不需补药贵药,既使病人强烈要求,也不能滥用,才能取得理想的疗效。同时还须在中药的药性理论(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指导下合理用药,治热病投寒药,治寒病投热药,根据病证的不同,选用具备相适应作用的味,并明辨升降浮沉、归经和有毒或无毒,只有这样合理用药,才能保证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吕老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看到滥用补药贵药危害之大,为此吕老写了《对常服人参做补药者谈点意见》一论文,以警示后人。吕老工作照

吕老认为人参服之不当,会造成各种恶果。如清代《余听鸿医案》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