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2 10:39:01

点击下载

作者:丰子恺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小故事

小故事试读:

给小朋友讲小故事

丰子恺“有一个小囡囡——”

每逢我点着一支香烟,坐在藤椅里歇息的时候,孩子们望见风色,就围绕在我的膝前,用这样的一句话来勾引我讲故事。

顾均正先生的《风先生和雨太太》,徐调孚先生的《木偶奇遇记》,这等已经讲过几遍;又由我随意改作、变化,乱造出许多同类的故事,以应付他们的日常的要求。现在差不多已把我所晓得的一切格式的故事讲完,连乱造都不容易造出了。

我对孩子们讲故事的时候,常常觉得像《风先生和雨太太》《木偶奇遇记》,或别的童话,以及《西游记》中的故事等,对于七八九岁的孩子程度很适合,然对于四五岁的几个孩子似乎太深一点,讲与听都较为费力。创作幼儿故事,我又很不擅长。有时只得不顾较小的几个孩子理解与否,而以较大的几个孩子为本位而讲上述一类的故事。然而常常发现不妥当的结果:不但使他们兴味不深,有时又容易使他们误解,例如对于“国王”一类的名词,我家的四岁孩子还没有明确的概念。以至有一次他把“国王”当作“老虎”“狮子”一类的动物,后来又当作“鬼”“妖怪”一类的幽灵。突然地问我“国王有几只脚?”“国王会飞否?”

然而只管避去这种名称,将来他就永远不懂,也是不好的事。我的意思,需用故事来说明他们所不懂的名称。例如“有许多人,……其中有一个因为……后来大家称他为‘国王’”,类乎此的故事,先把“国王”的概念给了他们,后来就可正确地应用了。我早已实行这方法,觉得很有效果。为了要使四五岁的孩子听得懂《木偶奇遇记》,我曾经摘出许多他所不懂的名词来,为每一名词作一说明的故事,先把故事讲给他听了,然后讲《木偶奇遇记》,结果是大告成功的。

据研究者说,儿童期的故事兴味,分韵律时代、想象时代、英雄时代、传说时代这四个时期。我家的四岁的孩子还属于韵律时代,至多是想象时代的初期。这时期的故事,形式需带歌谣风的,或多含有规则的反复的性质的。至于内容,则想象时代的妖精、神鬼、怪物等还不曾出现,其主要人物需取幼儿所熟悉的小囡囡、父亲、母亲、玩具、人像(玩偶),以及小的家畜、植物,例如虫、鸟、猫、犬、鸡、猪、羊、牛、花、果等。那种英雄时代的题材,当然使他们难以理解而少有兴味。

世间的母亲想读些故事,讲给孩子们听,而往往苦于不易记住全文的次序。倘照书本来说,便死板而缺乏声色,不易讲得动听,因之孩子们的兴味也减少。但要记住全文,有一个法子,即先把故事分解,用图表式另记在纸上,就容易依图表次序而讲演了。

反转来,我们要自己造故事,可先定格式、材料,列一个这样的图表,然后把它描写成一个故事。简单的只要起腹稿,不列图表也行。其实困难的还在格式与材料。图表不过为记忆之一助而已。

讲到内容,这种故事原是大人瞎造的,但小孩却认真地倾听。这一点是世间的母亲所必须深信又留意的。切不可以为横是瞎造,不妨随便乱讲。例如可怕的事,或奖励残忍的事、不道德的事,均不宜取作材料。因为孩子是十分认真地相信故事中的事实的。在他们的世界中,狐狸、猫、鸡、炭、豆果真会说话;人与羊果真会粘着,病果真笑得好。往年我有一次因为缺乏新鲜材料,偶然取了一个纪实风的“骗子拐骗小孩”的故事。讲到“卖糖的骗子见母亲让小孩独自在门口,而自己进去拿铜板了,立刻张开他的破大衣,像大鸟的翅膀一般地扑住那小孩,挟了就走……”的时候,四岁的小孩犹如身上着了火,用发抖的声音叫喊着“不要讲了,不要讲了”,进而竟大哭起来。从此我不敢再开这种玩笑,怕的话可以使他们真的怕,进一步想想,善的话可以使他们真的善,美的话可以使他们真的美,同时恶的话可以使他们真的恶,丑的话可以使他们真的丑。从此我晓得对小孩说话真要郑重,做父母真不容易。但我有一个妙法可以告诉世间的母亲:世间的母亲!你们对孩子讲话的时候,必须得亲自走进孩子的世界中去,讲他们的世界中的话,即你们对孩子讲话的时候必须自己完全变成孩子。1929年新春写于缘缘堂软软的眠着的床旁边

猫头鹰

有一只猫头鹰碰到一只鸽子。鸽子问他:“你要到哪里去?”猫头鹰说:“我要迁居到东乡去。”鸽子说:“为甚么呢?”猫头鹰说:“这西乡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所以我要迁居到东乡去。”鸽子说:“你只要能够改变你的叫声,就好了。如果你不能改变你的叫声,迁居到东乡去,东乡里的人也会讨厌你的叫声。”出处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说苑》

楚王遗弓

楚共王出门打猎,遗失了他的弓。左右的人们要去找。共王说:“不要找了。楚人失掉了弓,楚人拾得了,何必去找呢?”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说得很好;不过可惜气度还欠大些。应该说‘人失掉了弓,人拾得了’,何必说‘楚人’呢?”出处

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说苑》

公明宣求学

公明宣在曾子那里求学,三年不读书。曾子说:“宣,你在我门下,三年不学习,是甚么道理?”公明宣说:“我哪里敢不学习!我看见夫子在家里,当父母亲面前,对狗马也不叱骂一声。我很钦佩,努力学习,但没有学会。我看见夫子应对宾客,恭敬谦虚而不怠慢。我很钦佩,努力学习,但没有学会。我看见夫子在朝廷上,对属下很严,然而并不毁伤他们。我很钦佩,努力学习,但没有学会。我钦佩这三件事,但都没有学会,我哪里敢不学习而住在夫子门下呢?”曾子站起身来向他道歉,说:“我的见解不及你,你就这样学习吧。”出处

明宣学于曾子,三年不读书。曾子曰:“宣,尔居参之门,三年不学,何也?”公明宣曰:“安敢不学?宣见夫子居庭,亲在,叱咤之声未尝至于犬马,宣悦之,学而未能;宣见夫子之应宾客,恭俭而不懈惰,宣悦之,学而未能;宣见夫子居朝廷,庄严临下而不毁伤,宣悦之,学而未能。宣说此三者,学而未能,宣安敢不学,而居夫子之门乎?”曾子避席谢之曰:“参不及宣,其学而已。”——《说苑》

师旷答晋平公

晋平公问师旷(是个盲音乐家):“我已经七十岁了,还想学习,恐怕太迟了吧?”师旷说:“为甚么不点蜡烛?”平公说:“做臣子的哪里可以同君王开玩笑?”师旷说:“盲臣哪里敢开玩笑!我听说:少年时候好学,好比太阳初出那样朝气蓬勃;壮年时候好学,好比日中那样光明;老年的时候好学,好像点蜡烛那样明亮。像点蜡烛那样明亮,不是比暗中走路要好得多么?”平公说:“善哉!”出处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说苑》

廉洁三则

孔子见齐景公。齐景公把廪丘地方送给孔子,作为供养。孔子不受。他出来对学生们说:“我听说,君子有功才可受禄。现在我劝告景公,景公没有照我所说的去做,却送我廪丘。可见他对我很不了解。”他就告辞而去。

曾子穿着褴褛的衣服耕田。鲁国的国王派人送他一个县份,对他说:“请拿这个来做些衣服。”曾子不受。国王再三送他,他坚决不受。派来的人说:“先生并没有求人家,人家自动送给先生,为甚么不受呢?”曾子说:“我听说,受人者怕人,送人者骄人。即使你不骄,我能够不怕么?”他终于不受。

子思住在卫国,穿的绵袍子很破烂,二十天只吃九餐饭。田子方听到了,派人送他一件狐皮袍子,恐怕他不受,对他说:“我把东西借给了人,就忘记;送给了人,就当作丢掉。”子思不受。子方说:“我有,你没有,你为甚么不受呢?”子思说:“我听说,无端送人东西,不如把东西丢在沟壑里。我虽然穷,却不忍把自己的身体当作沟壑。所以我不敢当。”出处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出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我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遂辞而行。曾子衣弊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封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子思居于卫,袍无表,二旬而九食,田子方闻之,使人遗狐白之裘,恐其不受,因谓之曰:“吾假人,遂忘之;吾与人也,如弃之。”子思辞而不受,子方曰:“我有子无,何故不受?”子思曰:“闻之,妄与不如弃物于沟壑,虽贫也,不忍以身为沟壑,是以不敢当也。”——《说苑》

闾丘先生不拜

齐宣王到社山打猎。社山地方有十三个老人来慰劳。宣王说:“老人家辛苦了。”就命令从者,免除这十三个老人的田租。老人都拜谢,只有闾丘先生不拜。宣王说:“老人家嫌少么?”又命令从者,免除他们的徭役。老人都拜谢,只有闾丘先生不拜。宣王说:“拜的人回去,不拜的人来。”对他说:“我今天到这里来,父老们慰劳我,所以我赐父老们免田租。别的老人都拜,先生独不拜。我以为太少,所以又赐父老们免徭役。别的老人都拜,先生又独不拜。是否我有过失?”闾丘先生回答说:“我听到大王来游,所以来慰劳,希望从大王得到寿,得到福,得到贵。”宣王说:“一个人生死有定,我不能给你寿;仓库虽然充实,要备灾荒,我不能给你富;大官没有空缺,小官太卑贱,我不能给你贵。”闾丘先生说:“这不是我所敢希望的。我希望:大王选有道德的人做官,公正无私,这样,我可以寿长些;每年在适当的时候差使百姓,不烦扰百姓,这样,我可以富足些;愿大王发命令,教少年人敬重长年人,长年人敬重老年人,这样,我可以尊贵些。现在大王赐我们免田租,这样,仓廪将虚空了;赐我们免徭役,这样,官府使不到人了。这实在不是我们所敢希望的。”宣王说:“好,我要请先生做宰相。”出处

齐宣王出猎于社山,社山父老十三人相与劳王,王曰:“父老苦矣!”谓左右曰:“赐父老田不租。”父老皆拜,闾丘先生独不拜。王曰:“父老以为少耶?”谓左右曰:“复赐父老无徭役。”父老皆拜,闾丘先生又不拜。王曰:“拜者去,不拜者前。”曰:“寡人今日来观,父老幸而劳之,故赐父老田不租,父老皆拜,先生独不拜,寡人自以为少,故赐父老无徭役。父老皆拜,先生又独不拜,寡人得无有过乎?”闾丘先生对曰:“惟闻大王来游,所以为劳大王。望得寿于大王,望得福于大王,望得贵于大王。”王曰:“夫杀生有时,非寡人所得与也,无以寿先生;仓廪虽实,以备灾害,无以富先生;大官无缺,小官卑贱,无以贵先生。”闾丘先生对曰:“此非人臣所敢望也。愿大王选良富家子有修行者以为吏,平其法度,如此,臣少可以得寿焉;春秋冬夏,振之以时,无烦扰百姓,如是,臣可少得以富焉;愿大王出令,令少者敬长,长者敬老,如是,臣可少得以贵焉。今大王幸赐臣田不租,然则仓廪将虚也;赐臣无徭役,然则官府无使焉。此固非人臣之所敢望也。”齐王曰:“善。愿请先生为相。”——《说苑》

晏子使荆

晏子是齐国的宰相,将要出使荆国。荆王对左右的人说:“晏子是个贤人,现在要来了。我想侮辱他一下,有甚么办法?”左右的人说:“他来的时候,我缚住了一个人,从大王面前拉过,如此如此……”后来晏子来了。荆王站着同他讲话。有一个人缚住了另一个人,从国王面前拉过。国王问这人是甚么人,那人回答说是齐国人。国王问他犯甚么罪,那人说犯偷盗罪。国王对晏子说:“你们齐国人是做贼的么?”晏子说:“江南有桔子,齐王使人去取来,种在江北,但生出来的不是桔子,而是枳。为甚么这样呢?这是土地使它这样的。齐人在齐国不做贼,到了荆国就做贼。恐怕也是土地使他这样的吧。”荆王说:“我想要侮辱你,反而侮辱了自己。”出处

晏子将使荆,荆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子,贤人也。今方来,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于是荆王与晏子立语。有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王曰:“齐人固盗乎?”晏子反顾之曰:“江南有桔,齐王使人取之而树之于江北,生不为桔乃为枳,何以然者?其土地使之然也。今齐人居齐不盗,来之荆而盗,得无土地使之然乎?”荆王曰:“吾欲伤子,而反自中也。”——《说苑》

高道穆破车

北魏时,高道穆为御史。庄帝的姊姊寿阳公主出门犯了路规,纠察卒喊她,不听。高道穆命令兵卒打破公主的车子。公主深以为恨,向庄帝哭诉。庄帝对公主说:“高御史是一个清廉正直的人,他所办的是公事,怎么可以为了私恨而责罚他?”后来高道穆见庄帝,庄帝说:“那天家姊行路犯了规,我很惭愧。”高道穆脱帽谢罪:“臣蒙陛下恩,守陛下法,不敢为了公主而损害朝廷典章,因而负陛下。”庄帝说:“我对你惭愧,你反而向我谢罪?”出处

以高道穆为御史中尉。帝姊寿阳公主行犯清路,赤棒卒呵之,不止,道穆令卒击破其车。公主泣诉于帝,帝曰:“高中尉清直之士,彼所行者公事,岂可以私责之也!”道穆见帝,帝曰:“家姊行路相犯,极以为愧。”道穆免冠谢,帝曰:“朕以愧卿,卿何谢也。”——《魏书》

陶侃重农

陶侃是晋朝人。小时候死了父亲,家里很穷,全靠母亲辅养成人。长后在县里当吏目。有一天,鄱阳孝廉范逵来访他。这时候他家里钱都用完了,无法招待客人。陶侃的母亲就把自己的头发剪下来,卖得些钱,买酒肴待客。客人畅饮尽欢,连仆役们也都满足。范逵辞去,陶侃送行百余里。范逵在途中问他:“你愿意到郡中做官么?”陶侃说:“愿意的,可惜没有机会。”范逵后来访晤庐江太守张夔,极口称赞陶侃。张夔就请他来当督邮,管领枞阳郡。陶侃做官很能干,名闻远近。陶侃有一天出门,看见一个人手里拿一把未熟的稻。陶侃问他这有甚么用处。那人说:“我路过稻田,偶然采一把而已。”陶侃大怒,骂道:“你自己不种田,却偷别人的稻,以为游戏?”就命令左右鞭打他。自此以后百姓都勤于农事,家给人足。出处

陶侃,字士行,本鄱阳人也。吴平,徙家庐江之寻阳。父丹,吴扬武将军。侃早孤贫,为县吏。鄱阳孝廉范逵尝过侃,时仓卒无以待宾,其母乃截发得双髲,以易酒肴,乐饮极欢,虽仆从亦过所望。及逵去,侃追送百余里。逵曰:“卿欲仕郡乎?”侃曰:“欲之,困于无津耳。”逵过庐江太守张夔,称美之。夔召为督邮,领枞阳令。有能名,迁主簿。……

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晋书》

周处除害

周处是晋初阳羡人,小时候就死了父亲。长大后气力极大,无人能敌。喜欢骑马打猎,横行不法。乡里的人都怨恨他。后来他自己知道受人怨恨,立志改过自新。地方上有一个父老看见了他,脸上显出不快之色,他就问:“现今天气好,年岁丰,父老为甚么不快?”父老叹口气说:“我们有三害未除,怎么能够快乐?”周处说:“怎么叫做三害?”父老说:“南山有一只白额猛虎,长桥下有一条蛟龙,连你在内,不是三害么?”周处说:“这三害我都能除。”父老说:“你如果能够除掉,这真是一乡的大庆了。”周处就到南山射杀了那只白额猛虎。又身入水中,和蛟龙搏斗。那蛟龙忽沉忽浮,走了数十里路,周处紧紧跟着它。过了三天三夜,人们以为周处已经死了,大家庆祝。岂知周处果然杀死了蛟龙回来了。他看见人们正在庆祝,才知道他们对他痛恨之极。从此他就励志好学,做了个好人。吴投降了晋之后,周处做了大官。后来战死。他的著作有《默语》三十篇,《风土记》,以及《吴书》,都有名于世。出处

周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人也。父鲂,吴鄱阳太守。处少孤,未弱冠,膂力绝人,好驰骋田猎,不修细行,纵情肆欲,州曲患之。处自知为人所恶,乃慨然有改励之志,谓父老曰:“今时和岁丰,何苦而不乐耶?”父老叹曰:“三害未除,何乐之有!”处曰:“何谓也?”答曰:“南山白额猛兽,长桥下蛟,并子为三矣。”处曰:“若此为患,吾能除之。”父老曰:“子若除之,则一郡之大庆,非徒去害而已。”处乃入山射杀猛兽,因投水搏蛟,蛟或沈或浮,行数十里,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人谓死,皆相庆贺。处果杀蛟而反,闻乡里相庆,始知人患己之甚,乃入吴寻二陆。时机不在,见云,具以情告,曰:“欲自修而年已蹉跎,恐将无及。”云曰:“古人贵朝闻夕改,君前涂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处遂励志好学,有文思,志存义烈,言必忠信克己。期年,州府交辟。仕吴为东观左丞。……

处著默语三十篇及风土记,并撰集《吴书》。——《晋书》

晋帝幼慧

晋惠帝时天下荒乱,百姓饿死。惠帝说:“何不食肉糜?”年四十一岁时,司马越在饼中置毒药,惠帝吃了饼就死。

晋明帝是元帝的长子,从小很聪明,元帝宠爱他。明帝幼年时常常坐在元帝膝上。有一天,长安有一个使者来见元帝。元帝就问这孩子:“你知道太阳和长安哪一个远?”明帝回答说:“长安近。因为不曾听说有人从日边来,便可知了。”元帝觉得这孩子很奇怪。明日,元帝宴群臣,又这样问他。他回答说:“太阳近。”元帝面孔变色了,说:“为甚么和昨天说的不同?”答曰:“举目只看见太阳,不看见长安,所以这样说。”从此元帝更加另眼看待他。出处

……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类也。后因食饼中毒而崩,或云司马越之鸩。

明皇帝讳绍,字道畿,元皇帝长子也。幼而聪哲,为元帝所宠异。年数岁,尝坐置膝前,属长安使来,因问帝曰:“汝谓日与长安孰远?”对曰:“长安近。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也。”元帝异之。明日,宴群僚,又问之。对曰:“日近。”元帝失色,曰:“何乃异间者之言乎?”对曰:“举目则见日,不见长安。”由是益奇之。——《晋书》

蔡邕知音

蔡邕遭逢汉朝末年的乱世,避居吴郡。有一天,那地方有一个人用桐木烧饭。蔡邕听见柴火的爆裂声,知道这是好木材,就向那人商请,要了这木材,把它制成一张琴,弹起来声音果然很好。然而琴的尾巴上还有焦痕,因此当时的人称这张琴为“焦尾琴”。

蔡邕深通音乐。他在陈留时,有一次他的邻人请他去喝酒。他走到的时候,他们已经喝得很酣畅,有一个客人正在弹琴了。蔡邕在门外偷听一下,想道:“唉,他们叫我来喝酒,而这音乐有杀气,是甚么道理?”他就回去。管门的人报告主人:“刚才蔡君来,在门外站一会就回去了。”当地的人都很敬仰蔡邕,主人听说他过门不入,就亲自去追他,问他原故。蔡邕老实告诉了他。两人都觉得不快,就去问弹琴的客人。客人说:“我弹琴的时候,看见一只螳螂想吃一只蝉;蝉将飞未飞,螳螂跃跃欲试。我提心吊胆,唯恐螳螂吃[不]了它。这难道就是杀气,而表现在琴声中么?”蔡邕莞尔而笑,说:“正是这原故了。”出处

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将命者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后汉书》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