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女书记们(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3 15:35:24

点击下载

作者:姚玉芹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大学女书记们

大学女书记们试读:

前言

在中国传媒大学工作近五十年,其中有三十多年在学校领导我岗位上任职。这些经历让我有更多的机会体悟、思考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女性走向领导岗位的不易。

早在1996年,我即萌生组织世界各国为数不多的大学女校长进行交流合作的想法,但当时忙于学校的学科建设和转型,这一想法被搁置下来。直到2001年,在诸多同事的帮助下,我才将这一构想变成现实,召开了大学女校长“新世纪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国际论坛”。此后论坛每隔两至三年举办一次。2006年,论坛挂靠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组建了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组委会,负责论坛的筹划、组织工作;2009年,在江苏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成立了江苏中外大学女校长教育发展基金会,为论坛筹集资金。迄今,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已在中国北京、南京、厦门举办五届,并在新西兰、日本、美国、土耳其、津巴布韦和墨西哥等地召开六次分论坛,吸引了79个国家的800余人次大学女校长。

十年来,在与各国大学女校长的交流互动中,我深刻地感受到,女性在高等教育领域作为决策者和领军者可谓凤毛麟角,其人生历练和办学实践值得浓墨重书。翻阅每位女校长的简历、细读她们给论坛提交的论文,总能激起我发自内心的共鸣,赞佩她们的治校理念、管理智慧和人格魅力。每一位女校长都拥有鲜为人知的心路历程、卓尔不凡的领导能力与永载史册的辉煌业绩。

我的一位好友、著名女性传记作家赵凤翔教授曾说:“女人要写女人。”这给了我很大启发——女校长要研究女校长。追溯大学女校长成长、成才、成功的道路,总结女性领导力的形成规律和独特优势,开展大学女校长及女性领导力研究,出版相关研究成果,就成为“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活动的自然延伸。

2010年,我们筹划设立了“完善中国现代大学制度视域中世界女子高等教育及大学女校长研究”课题,组织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等单位80余人的研究团队,选定34个国家80余位大学女校长,进行个案研究和群像描绘;对23个国家的女子大学进行历史梳理与全面考察。2011年,这一课题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委托项目立项;2013年,由该课题主要研究成果结集而成的“世界大学女校长·女子大学”丛书,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这套丛书由四个系列组成,具有三个鲜明特点。四个系列:女子高等教育系列、中外大学女校长个案研究系列、女校长群体研究系列和“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图文集锦系列。三个特点:一是全景式描述。丛书对世界范围内大学女校长及女子高等教育,首次进行比较全面的观照和挖掘。女校长研究既有共性的揭示与比较,又有个性的剖析与呈现;女子高等教育研究既有全球视野的巡礼,又有具体国别的探究。二是人物传记式的写作方法。丛书以访谈当事人、发掘第一手资料为基础,研究和写作的过程力求再现传主的人生轨迹、突出其办学理念和治校业绩。三是可读性强。传主的真知和作者的匠心历历可见,读者能够在图文并茂中感受到智慧和灵感的融会。

这套丛书是对女性通过教育追求真善美、通过自身努力彰显智仁勇的真实颂扬。著名女作家冰心曾说:这个世界如果没有女人,就会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女性不仅是真善美的化身,也应是智仁勇的写照。阅读这套丛书,我们可以了解到,女性如何通过交流互鉴,凝聚智慧、取得共识;体认困境,直面现实、自立自强;付诸行动,同心同力、坚持不懈。

这套丛书是对“女性是改造世界的温柔力量”的生动诠释。置身于男性居主导地位的社会管理体系中,女性要取得成功,需要充分展现女性特质,发挥女性优势,要以女性特有的视角观察、思考、解决问题。阅读这套丛书,我们可以看到女校长们如何在战略决策上,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引领未来;在具体工作中,体贴入微、心系师生,用愿景激励师生,用行动示范师生,用厚德包容之心协理校务;在领导风格上,追求完美和精致,重视以人为本,在管理中实现个人的发展与事业发展的契合。

这套丛书是对高等教育及大学女校长社会价值的全面展示。众所周知,高等教育是形塑社会结构及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大学校长是具有社会象征、示范和引导意义的特殊群体。女性接受高等教育、女性担任大学校长,在改变高等教育生态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结构变迁、家庭角色分工、社会责任担当、时代价值导向。阅读这套丛书,我们可以看到女子高等教育和大学女校长的发展历程,正是社会不断进步、两性趋于平等的见证,而她们成长的艰辛和不易,也呼吁现代社会迈向更加平等、公正、和谐的完善之路。

丛书已然油墨飘香,感激的话语也充溢心头。感谢江苏中外大学女校长教育发展基金会为项目提供启动经费,感谢教育部将此课题列为人文社科重大委托项目,感谢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提供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特别感谢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十届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女士担任项目和丛书的总顾问,并欣然作序。

感谢这套丛书的传主、作者和编审们。他们在繁忙的本职工作之余见缝插针,千方百计,保证了任务圆满完成。传主们倾力支持、积极配合;作者们夜以继日,数易其稿;编审们孜孜不倦,精益求精。这种认真负责的精神,令人感叹。课题跨越四载,屡遭挫折,历尽艰辛,常常使我们困扰于“山重水复疑无路”,而殚精竭虑之后的新意迭出,又使我们惊喜于“柳暗花明又一村”。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作者之中定会有著名的传记作家、女性研究专家脱颖而出。

感谢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处、出版社,为项目的完成和丛书的出版提供了有力保障。丛书煌煌五十本,从策划、组织、申报、撰写到编辑、装帧,学校教师及出版社职工都是主力军,都是可靠、堪用、高效的突击队。如今项目和丛书按期完成、保质保量出版,我要向他们衷心致谢!

任何一项事业,都是“一人启其端,百人扬其华”。我只是一个组织者、牵线者,项目得以完结、丛书得以问世,应归功于各位热心的支持者、参与者。让每一位年轻的女性都能自由地筑梦、勇敢地追梦、幸福地圆梦,是我最乐意为之奔忙的事业。我们期待,有更多的有识之士能参与到这一有意义的工作中来。刘继南2014年7月于北京写在前面的话“世界女子高等教育及大学女校长研究”课题,是对世界范围内大学女校长及女子高等教育,首次进行比较全面的梳理和挖掘,既有世界女子高等教育的普遍观照,也有具体国别的深入研究。在对中国大学女校长群体展开研究时,丛书的总主编刘继南校长一再叮嘱,一定不要遗漏一个重要的群体,即国内高等教育界另一支女性精英群体——大学女书记们。由于国内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一所高校,作为决策者或领军人物的不仅是校长,还有党委书记。与廖若晨星的大学女校长一样,女党委书记在这一岗位中也是屈指可数。如果该项课题遗漏了对女书记们这一群体的领导能力、管理经验、心路历程等内容的梳理与挖掘,整个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不完整,更谈不上完美。

承蒙刘继南校长的厚爱与信任,将这一艰巨任务大胆地交给了我。当时我正在为赴冰岛之行采访克里斯汀校长做各种准备,这项新增任务使我既深感荣幸也备感压力。2013年春季,我有幸参加了北京地区部分高校女校长、女书记江南行考察活动。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如此众多的女领导们。烟花三月,正是江南最美好的时节。就我个人而言,并没有把这次活动当成只是欣赏美景,我把它当成这个项目工作的开始。在这难得的与多位领导朝夕相处的短暂时间里,我要熟悉她们,阅读她们,了解她们,在领略她们别样风采的同时,慢慢走近她们的内心,为后续的专访做铺垫和准备。

借助江南行所建立的对领导们的感性认识基础上,回京后我开始启动对写作对象的深入访谈。由于领导们业务繁忙,在任领导工作任务艰巨,日程满满,离任领导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活动很多,访谈很难按照预期进行,基本上是根据领导们的时间见缝插针。因此,第一位与最后一位的访谈时间相隔将近一年。

随着访谈对象的增多和对每一位领导了解程度的加深,我在被她们生命取向之高、生命体验之深、生命能量之强所感动与震撼之余,也越来越体会到一句话含义之深刻:成功的花,人们只看到了它现时的娇艳,却不知它当初的嫩芽经历了怎样的风吹雨打。也正如一首歌所唱: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越是对对领导们了解,越是对她们钦佩不已,也就越有工作的动力。以至于随着工作的推进,我越来越不把正在进行的事情当作一项工作,而是当作一种责任,一种不吐不快、让书记们身上所蕴含的正能量得以广泛传播的责任。

随着对书记们了解程度的加深,我越来越发现,虽然书记们各自有着不同的成长轨迹、人生体悟、治校方略、办学理念、领导风格,但她们的相似之处也有很多:都是高等学府政治领导核心团队——党委领导班子的班长,带领团队在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保证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在大学得以贯彻落实,保证学校重大问题决策的正确性,保证各级领导班子的建设和党的组织建设,保证学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领导艺术与人格魅力方面,她们都兼具创新型领导者的睿智、资深女人的优雅与柔性治校的情怀,呈现出细腻的处事、公关、用人与管理艺术。她们与以行政和管理运行为主的校长密切配合,共同在高等学府的舞台上,展示出女性领导的生命华彩。正如在一篇采访原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也是女书记研究群体中重要研究对象之一的王路江的文章中所言,“她们的成功皆来源于选择,动力来源于梦想,成长来源于学习,强大来源于合作,收获来源于付出,管理来源于人格。她们懂得用快乐带动心情,用观念导航人生,用执著追求事业,用真诚对待下属,用平淡面对磨砺,用努力追求成功,用感恩回馈生活”。

对于群体研究,深入挖掘探讨群体的共性是研究的价值所在。但与此同时,也对写作提出了挑战。如何避免根据采访提纲写出千篇一律的访谈录,具体展示每一位女书记琴心剑胆的独特风采,是我在获取资料后一直苦苦思考的问题。由于对每一位女书记的感觉不同,最后的行文方式也完全不同。就文章题目而言,比如,在采访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雪之后,回来的途中,我情不自禁地哼起电视纪录片《百年恩来》的主题曲:“把所有的心装进你心里,在你的胸前写下,你是这样的人;把所有的爱握在你手中,用你的眼睛诉说,你是这样的人;把所有的伤痛藏在你身上,用你的微笑回答,你是这样的人……”哼唱过程中,我突然有了灵感,感觉这首歌的歌词,也是对张雪书记的所作所为最恰如其分的表达。于是,文章的结构很快就在脑子里成形了。而中央音乐学院郭淑兰书记在访谈6个小时之后,以至于文章结构已经搭建好,甚至全文完成以后我才突然有了灵感,想到一个理想的题目《谱曲乐之音 谐弦外之声》。就写作方式而言,也不尽相同。首都医科大学前党委书记、校长杜金香,是研究对象中唯一一位担任过两种职务的领导。为了将她担任不同职务期间的作为进行区隔,我采取了倒叙的写作方式,将最后担任两年校长期间的内容放在最前面,然后再回述她的成长历程和17年党委书记的所为。对于文中的标题,也不拘一格,既有长长的情感化的诗句,也有短短的六字或四字成语,还有最简练的一字概括,比如北京邮电大学原党委书记王德宠的采访稿《谋定而后动 知止而有得》的每一个标题只有一个字。

由于对女书记的群体研究属于历时研究,会陆续有研究成果问世。作为这一群体研究的开端,本书选择了五位在任和离任的女党委书记为研究对象。两位在任的党委书记是:全国唯一进入“211工程”行列的艺术院校——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郭淑兰,曾经被北京地区两所高校“争夺”的党委书记张雪;三位已经离任的党委书记是:北京语言大学原党委书记王路江、北京邮电大学原党委书记王德宠和首都医科大学原党委书记杜金香。

回顾从江南行酝酿如何进行深访,到最后书稿的完成,不知不觉已是一年有余。以前每次完成一个人物传记,传主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从今以后我们是朋友了,你是最了解我的人。对于我个人而言,最大的收获是能走近如此众多优秀的人,有机会分享她们成功的人生阅历,有机会吸收她们身上所蕴藏的正能量,让自己的人生得以升华。尤其是每次与领导们面对面聊天,总是兴致勃勃,意犹未尽,就算是在雾霾笼罩的天气,心里也装着太阳,令人容光焕发,信心倍增,时刻感受到人性的光辉和社会的美好。

非常感谢领导们对课题的支持,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我的访谈,感谢你们对稿件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更感谢你们对我的信任与鼓励。姚玉芹2014年7月10日被两所高校争相挽留的好书记

——记原中国音乐学院、现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雪

把所有的心装进你心里,在你的胸前写下,你是这样的人。

把所有的爱握在你手中,用你的眼睛诉说,你是这样的人。

把所有的伤痛藏在你身上,用你的微笑回答,你是这样的人。

走出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雪的办公室,我情不自禁地想起电视纪录片《百年恩来》的主题曲。这首歌的歌词,是对敬爱的周总理一生光辉形象的生动写照,但也是我在采访张雪书记后所能找到的最恰如其分表达内心感受的语句。

被中国音乐学院和首都师范大学两校师生亲切地称呼为“雪书记”、“雪妈妈”的张雪,之所以能折服两所校园,是因为这位有着30年党龄的党务工作者,始终秉持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服务的理念,着力解决广大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心实意地为广大师生办实事、办好事,时刻奔走在广大师生最需要的地方,是真正行走于两校师生中的党代表。你的到来,使每一个期待的黎明都孕育着希望的呼吸

2003年12月,已经在母校首都师范大学工作了近20年的张雪,从党委副书记岗位上调离,到中国音乐学院任党委书记。对于北京市委及教工委的决定,很多人大惑不解。中国音乐学院的专业性很强,应该选派懂专业的内行,学师范教育出身的外行张雪怎么就成了选派对象,就连张雪本人最初也不明白其中的缘由。由于某种原因,当时中国音乐学院党委书记的职位一直没有合适人选。市教委之所以选定张雪,就是希望已经在首师大党委副书记岗位上主抓干部及统战工作9年、非常了解知识分子、会做知识分子工作的她,去中国音乐学院充当一条红线,把散落的人心凝聚起来,把颇有个性和才气的艺术家们汇聚起来,形成合力。因此,与专业相比,凝聚人心的领导力更重要。

直面质疑

从9月份确定任命,到12月份正式宣布赴任,此间,张雪听到很多不同的声音。“专业不对口,外行如何领导得了内行?”“艺术家成堆、问题成堆、矛盾突出的高校,工作不好做!”“明哲保身,那里不适合你!”

对于挑战和质疑,一向爱笑的张雪既没流露出胆怯,也没进行过多的争辩。作为党员,她觉得不应该强调自己的困难而不顾大局,要服从组织安排。就这样,她在看了许多资料,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后,开始走马上任。

张雪履新之际,中国音乐学院正处于艰难和困境中:作为国内著名音乐高等学府,没有专业的音乐排练场所,没有一个博士学位授予点。更突出的问题是人心涣散,近乎一盘散沙。无论是党政班子,还是中层干部或者教师之间,都矛盾重重,群众对党员的满意率不足50%。究其原因,有些矛盾源于历史上的积怨,由于没能及时化解,堆积成重;有些则是因为学术方面的不同见解而逐渐演变成一种人格的对立。对于张雪来说,她要扮演的角色就是中和酸甜苦辣咸的那一瓢调味水,既要充分调动艺术家们的创作激情,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又要让大家和睦相处,团结起来共创辉煌。

对于张雪的到来,中国音乐学院的教职员工们并不持欢迎的态度。多年来,这所院校从来没有一个不懂专业的人到如此重要的岗位任职。张雪的到来,开创了外行领导内行的先河。而且,她当时又比较年轻,只有46岁。面对这样一所积怨很深、关系复杂的学校,张雪是否有能力化解矛盾,促进学校的发展,对她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在宣布任职大会上,张雪诚恳地表示,作为外行,尽管做了很多准备,但当她真正来到这里时,心里还是有些忐忑,甚至感觉如履薄冰。为此,她会虚心向大家、向老同志学习,为学校的发展尽一份力。张雪的这个表态,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有人甚至脱口而出:“背得倒是挺溜的!”

对于各种质疑,张雪并不感觉意外,也丝毫没有退缩之意。当时正值年底,学校马上要放寒假。为了彻底摸清中国音乐学院的状况,找出阻碍学校发展的病症,她决定在假期里深入走访,细致调研。在她看来,刚刚上任,一定得摆好自己的位置,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对事情指手画脚,没有人会接受一个外来人这样的说法和做法。春节后新学期干部会上的讲话一定要建立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因为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

深入调研

整整一个寒假,张雪没有休息一天。她奔走于不同的人群,在中层干部和普通教职工之间广泛听取意见。无论是离退休老教授,还是中青年教师,都是她拜访、谈心的对象。整个假期,她访谈了一百多人。每一个人的意见和建议,她都认真地倾听记录。为了博得访谈对象的信任,她偶尔会带着个别干部,但绝大多数时候都是自己一人前往。一个假期下来,光是记录本就摞起一大摞。

都说艺术家们很有个性,真是不接触不知道。从约访到见面,张雪听到过各种声音,见到过各种脸色。有些人干脆直接给她下马威,不客气地说:“什么调研?不过是做样子,走过场,把我的话原封不动地转达,我不欢迎她!”“我没有时间!”

尽管不受欢迎,张雪还是坚持。吃了闭门羹,她就一次、两次地去。她觉得大家有怨气,她要了解的就是产生怨气的根源。而且,她相信,真诚感人,真心暖人,真情动人。只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就一定能换取真情,赢得信任。因此,对于以时间不便为理由拒绝的,她就让对方定时间;要求她必须在某一个时间点到达,早了不行、晚了不见的,她一定卡着点准时出现;即使见面后不正眼看她一眼,就直接像机关枪喷射子弹一样历数对学校的不满的,她也认真地倾听,微笑着记录,诚恳地表态。

其实,艺术家们是最直率、最真诚的一群人。看到张雪的诚意后,原本只给1个小时的谈话时间,一谈就是3个多小时。没正眼看她一眼的,把抱怨和委屈一股脑倾泻完之后,也诚恳地奉劝她说:“你还这么年轻,别来趟这个浑水,你干不了,也干不好,还是哪来回哪去,别在这儿毁了你自己。”“不是说我想回去就能回去,我现在没有退路。我尽力去做,我也需要您的帮助。”

大量走访谈话后,张雪开始整理访谈资料。让她难以理解的是,一本本密密麻麻的记录中,大多是对学校的抱怨。这让她一时难以下手,不知道怎么去梳理。当时的情况是没有人能指点她该怎么做,只能自己判断。毕竟在首都师范大学做了9年的党委副书记,凭借积累的经验,张雪决定从各种是非矛盾中跳出来,从学校发展的前景入手。在反复研究、认真思考后,她梳理出阻碍中国音乐学院发展的症结。

八点共识

2004年新学期开学,张雪在全校中层干部会议上作了讲话。她首先肯定了中国音乐学院有着很好的传统优势,然后分析了全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指出作为全国知名的专业性院校,中国音乐学院要想跟上发展形势,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就必须正视自身存在的不足。比如,在院级领导班子的建设、办学定位和总体目标、师资与人才队伍建设、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学科建设与教学质量、教学管理与科研水平、建章立制与依法治校、管理水平、人事制度改革、工程建设、全校上下凝聚力方面都存在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完的,有些问题的解决还需要经过科学的论证和充分的调研。张雪特别指出,中国音乐学院如果能在以上十个方面的问题上有所改变、有所进展、有所突破、有所完善,就一定会为学校跨越性的发展奠定扎实良好的基础。

提出问题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关键。为此,张雪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八点建议,希望能够和广大干部师生达成共识。

第一,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一切工作都应围绕学校发展而展开。不论工作中有什么矛盾,都不能干扰“发展”这一主题,都应当为发展让路,要通过发展来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为了发展,大家要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第二,树立自觉维护中国音乐学院品牌的理念。每个人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都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希望大家要敬业、爱校,要珍惜、维护学校的品牌。学校的工作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希望大家在学校内部可以充分地提意见、提建议,在对外的公开场合,一定要自觉地维护中国音乐学院的声誉和形象。

第三,树立开放办学的理念。广大干部的眼界、思路、胸怀要开阔,要把学校的发展放到北京、全国和世界的大范围、大背景中去思考。同时,还要学习借鉴其他兄弟院校的经验,进一步加大国际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加强学校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继续扩大留学生的规模。

第四,树立人才强校的理念。人才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关键。院系领导要有海纳百川的开阔胸怀,加大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和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要站在学校发展的全局和高度来认识引进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第五,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办学理念。学校当前重要的是要搞好内功,重质量、重效益、重管理,走内涵发展的道路。遵循艺术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

第六,树立团结凝聚、相互包容的理念。作为一所高等艺术院校,艺术家们出成绩需要张扬个性,但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还是要讲团结凝聚、相互包容。对隔阂和矛盾应化解,不应结怨;应疏导不应对立;应沟通不应猜忌;应换位思考不应相互排斥。提倡求同存异,退一步海阔天空,要团结起来共同干事业、谋发展。

第七,树立合理配置学校资源,实现人力、物力资源共享的理念。

第八,树立行政人员为教师、学生服务的理念。

最后,张雪提出当年特别是上半年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

新书记的讲话情真意切,不但一语点出关键问题,而且在如何解决问题方面提出清晰的思路。这让一直持质疑、观望态度的艺术家们不敢再小觑这位新来的不懂专业的“外行”书记。而且,他们也感觉到新来的书记不是摆花架子,而是真心想干事、能做事的人。于是,张雪与干部之间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人心开始逐渐凝聚。

建国音堂

张雪在调研中,很多人提出中国音乐学院没有一座自己的现代化综合音乐厅。虽然是音乐的外行,张雪却深知演出场地的重要性。尤其是作为北京市和全国对外开放、展示我国悠久的民族音乐文化传统的重要窗口,音乐厅的建立不仅是中国音乐学院教学所急需,也是北京市和国家民族音乐文化事业建设的重要项目。抓住国家“新北京、新奥运”的发展战略,以人文奥运为切入点,使音乐厅的建设既成为一个北京文化设施的亮点,也是圆中国音乐学院广大师生的一个心愿。于是,张雪就决定从大家最希望的事情做起。

实际上,中国音乐学院建立国音堂的想法一直就存在,而且也有了规划,只是某些原因所致,规划了十年的项目始终没建起来。在启动这项工作时,张雪列出一个时间表:千方百计争取上半年完成立项申请,下半年完成各种手续,年底或明年初必须开工。

春节过后的大年初八,学校还没开学,政府部门刚刚上班,张雪就把北京市发改委的领导请到中国音乐学院,希望领导支持国音堂的立项。张雪深知,立项很关键,如果这项工作不开展好,就无法从后续工作中得到政府的支持。前车之鉴,一直拖了十年没建起来的国音堂也正是卡在这个环节上。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张雪带着学校相关部门人员开始不停地跑北京市发改委、规划委和建委等部门,请求给予支持。拿下北京市发改委一个7000万的立项后,国音堂建设的资金终于有了着落。接下来就要解决项目用地。原规划是在行政办公楼处建国音堂,于是,所有的行政办公就只能临时搬到学生宿舍。尤其是为了在进入冬季前抢施工进度,使各项工作稳中求进,张雪不知道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尽管每一项工作都难度很大,但在张雪的积极努力下,搁浅十年之久的国音堂终于在两年左右的时间里建立起来了。至此,期盼了多年的中国音乐学院的广大师生终于心愿圆满,有了自己的音乐厅。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

傲然挺立的国音堂,总面积13900平方米,拥有音乐厅、歌剧厅、排练厅3个大厅,座位总数970个。国音堂音乐厅采用了最先进的声学原理进行装修,演奏可以不用音响。国音堂工程的顺利完工,是张雪上任后为中国音乐学院广大师生办的第一件大事。

成功“申博”

作为较早拥有硕士点的中国音乐学院,成立40年来,人才辈出,但在申请博士点方面却连续多年未能成功。一所国家级的专业院校,没有博士点,意味着办学层次不高。2005年,申请博士点的机会已经不多,张雪决定背水一战,启动这项工作,实现零的突破。作为音乐的外行,想完成一个内行都轻易完不成的任务,对于张雪来说,挑战不小。

当时有三个院校同时申请博士授予单位。张雪虽然不懂专业,但她知道哪些人懂这个事,让懂的人去做他最擅长的事,正是一个管理者的高明之处。于是,她组织相关专家写申报材料,同时带领部分人员奔赴京内外相关单位去做宣传工作。当时外界对中国音乐学院了解得不多,经常把它与中央音乐学院混为一谈。另外,当时音乐学不是作为一级学科博士点,而是艺术学下面的二级学科,要与美术、戏剧、新闻等专业混在一起进行评估,专家涉及面很广泛。因此,学院的宣传工作显得尤为必要。于是,张雪带领团队分成三路,分别奔赴上海、南京、杭州、西安、武汉、成都等地的艺术院校和综合院校,在走访调研的同时,积极宣传介绍中国音乐学院,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音乐学院在民族音乐传承方面所承担的重任,希望得到更多校外专家的认可与支持。为了在短时间内做好宣传工作,张雪带领的一队人员马不停蹄,五天跑了六个城市。由于车票紧张,买不到坐票就买站票,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七月的江南天气炎热,车厢里更是密不透风,她却没有任何一句抱怨。”申博成员林大熊回忆说。

调研中,张雪得知,在提交的资料中,中国音乐学院与某大学报重了一个教授。原因是那位教授是从某大学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又统分到中国音乐学院,但是关系还一直在某大学。因此,某大学在申报博士点时就把他的材料报上去了。根据评审惯例,如果两个申报单位的梯队里同时报一个人,就是一票否决,彻底没有了希望。为了争取机会,张雪找到学位办,学位办建议她去找另一个申报单位,说服对方放弃。张雪知道,这可是一个大难题。一是关乎对方院校的核心利益,再者说那位教授的关系确实在那儿,合情合理。但是,为了实现中国音乐学院更高层次的发展,张雪带着万分的诚意,找到那所院校的多位领导,历陈音乐学博士点对于中国音乐学院的重要性。“对于你们已经有博士点的院校,再增加这一个,只是数量的多少。但是对于我们中国音乐学院就不一样,是一个从无到有,是零的突破。这对整个学校的未来发展影响非常大,甚至可以说关乎我们的生死攸关。”

看到对方没有完全拒绝,张雪感到有破冰的可能。于是,她进一步诚恳地表示:“如果两所学校都坚持申报,可能谁都申报不成,损害的是两所学校的利益。能不能采取一个办法实现共赢?就音乐而言,我们学校可能更有实力,而且我们会举全校之力发展音乐学科。如果有机会让我们先申报,我们可以把你们符合条件的教授请来做我们的博导,共同开展教师培训,实现共赢。而且,我们会再帮助你们申请下一次的机会。”

张雪的诚意让对方深受感动。对方认为,她并不是一个只考虑自己而不考虑别人的人。最终,她的双赢的想法使对方将机会让出。

答辩之前,张雪亲自写答辩材料。答辩当天,她和音乐研究所所长各自分工:音乐专业性的问题,由所长回答;综合性的问题,张雪来回答。答辩通常并不完全要求对某个专业问题进行陈述,而更多的是综合性问题,比如,只有中国音乐学院才能够承担起民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这一理由的陈述便显得相当重要。有一个评委问张雪:博士是一个综合性人才,一个专业性的院校怎么能完成这个任务?张雪回答说,北京有众多的综合性大学,可以借用这些优势资源进行联合培养。

面对专业评委,张雪这个音乐外行陈述得体、对答如流。中国音乐学院也等来了好消息,“申博”成功,实现博士单位和博士点零的突破!一时之间,士气大振,大家开始服了自己的党委书记。

凝聚人心

中国音乐学院有很好的品牌,也人才济济,但就是缺少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而凝聚力和向心力又是人心所向,谁都希望在一个团结稳定、和睦相融的氛围中心情舒畅地干事业,而不是在一个互相防范、互存戒心的环境中彼此消耗。实际上,人心的凝聚并不亚于盖一座音乐厅或成功申请一个博士点。这项“凝聚力工程”的实施,张雪决定从院级领导班子抓起。

在抓院级领导班子建设方面,主要是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建设为重点。思想政治方面,尤其强调的是作为院级领导班子,应当按照为民、务实、清廉、团结、公道的目标加强自身建设,形成整体合力,成为政治坚定、公道正派、团结务实、勤政廉洁、群众信任的领导集体。具体的建设工作从以下方面展开:一是抓学习,班子要想大事、议大事、抓大事,对学校发展有整体思考和清晰的思路。二是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增进领导班子的团结统一。凡是“三重一大”的问题都要集体讨论。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坚持走群众路线。三是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强调求真务实,把工作落到实处。四是心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真正为基层和教职工排忧解难。五是保持清正廉洁。为了将这项工作在制度上得以确立,学校先后制定了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党风廉政建设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加大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力度。

由于学校的总体工作目标和思路要靠中层干部去贯彻落实,为了使中间环节畅通,保证公平公正的原则,中国音乐学院开始调整中层领导,一批愿干事、能干事、素质好、能力强的中青年教师被选拔到中层领导岗位。同时,以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群众对党员的“满意率”由不足50%上升到近96.7%。《光明日报》曾以“满意率的回归”为题,报道了中国音乐学院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情况。

为了加强全校师生的凝聚力,学院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实效性、深入人心的举措。这些举措包括:以校庆为契机,开展爱校和师德教育;各支部以校庆为主题,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制定了中国音乐学院师德规范;高度重视统战工作和老干部工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改造校园的硬件环境,营造团结和谐的软环境,使广大师生更加爱校。

凝聚人心需要实际行动。好干部是通过身体力行做实事来赢得群众认可的。作为党委书记,张雪自从上任以后,一直行走在广大师生中间。她从来没有按时回家,每一天,她办公室的灯都是亮到后半夜。每一个来找她倾诉或者求助的人,她都耐心接待,把他们的问题一一记下,解决完的事情就划掉,暂时解决不了的,想办法尽快解决。由于总是后半夜回家,张雪不忍心打扰司机休息,就自己打车。长时间下来,很多出租车司机都知道中国音乐学院有一位老师总是后半夜用车,就自动到学校门口趴活。有时候忙起工作来,张雪顾不上去食堂吃饭,老师们心疼她,就给她把饭打回来。

工作期间,张雪的胳膊曾遭遇粉碎性骨折,手术后刚出院,打着17根钢钉、挂着绷带,就马上回到校园坚持工作。因为受伤的是右臂,没办法写字,为了布置工作,张雪就想了一个办法,她先对着录音机把想说的话录下来,然后把录音资料给办公室,让他们整理成文字,她再拿着去布置工作。

难舍难留

2006年下半年,首师大原党委书记调任新岗位,首师大校长向市委教工委强烈要求将张雪调回任党委书记。首师大的许多中层干部、教师和老同志也联名写信,请求组织将张雪调回,首师大特别需要她。得知消息后,中国音乐学院的百余名干部、教师和老同志也联名写信,请求北京市教委把她留下。中国音乐学院和首都师范大学出现两校“争抢”一个书记的现象,给上级部门出了个大难题。得知消息后的张雪也很纠结,进退两难。一方面,她为中国音乐学院的发展付出那么多心血,学校正处于发展的好势头,她想把承诺的事情继续进行下去;另一方面,首师大是自己学习工作了20多年的母校,情深意长。在恋恋不舍、全力挽留与翘首等待、期盼回归之间,她唯一能做的决定就是服从组织安排。

张雪要调离的消息传出后,她的手机就不停地收到短信,更多的信息是深情挽留。在几乎所有教师、教授联名写信要求留任张雪时,只有退休教授李文珍没有签名:“我不挽留她。看着她我真心疼,她太累了,该歇歇了!”

其中有一位老教授,短信中这样写道:“从解放后到改革开放,我见过不少干得好的干部,您是这些好干部中之最。虽然您离开了中国音乐学院,我还是愿意跟您成为朋友,愿意为您两肋插刀。”有一位著名艺术家,发自肺腑地说:“一千人从我身边走过,我能清楚地听出你的脚步声,因为你是我真正的朋友,你的脚步走在我的心里。”

在宣布张雪调离中国音乐学院的大会上,教工委领导刚说出感谢张雪三年多为学校作出的贡献,全场立即掌声响起,持续不息,以至于张雪含泪数次鞠躬,仍难以“谢幕”。台下,许多老师流下了不舍的热泪。台上,金铁霖院长发言时,担心控制不住自己,就把全部带感情色彩的词语都去掉。尽管这样,他还是想起与张雪共事的日日夜夜,想起张雪胳膊骨折、打着钢钉继续工作的情景,以至于情绪失控,没说两句就进行不下去了。

张雪离开时,金铁霖院长眼含热泪。他感慨地说,当时最没看好、不欢迎的人,却是合作最好的搭档。张雪当书记的三年,是他工作心情最舒畅、最能发挥作用的三年。

而首师大的就职会上,同样掌声不断,所有与会者喜笑颜开。时任北京市委常委、教工委书记的朱善璐颇有感慨:“我送了这么多高校干部到任,第一次,看见大家一直笑,从会议开始笑到结束!”

由于是突然调离,为了工作交接顺利以及照顾两校师生的情感,在半年左右的时间里,张雪同时兼任中国音乐学院和首都师范大学两所高校的党委书记。那期间,张雪两边跑,经常是这边忙完了赶紧去那边。有时候是白天在这边,晚上到那边,或者晚上忙完这边的工作,再赶过去继续解决那边急待解决的问题。面对不同的办学定位,工作任务也不同,张雪要随时调整工作思路,在不同的学校面对不同的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中国音乐学院赶上教学评估,工作量很大。而首师大要进行新校区建设,中层干部也要大范围轮岗交流。用生命工作的张雪,只能连续熬夜,把一天当作两天来用。

时至今日,中国音乐学院的很多老师遇到烦恼和困难时,仍会找张雪倾诉,有了新作品,也总是希望和她分享。其中青年教师林大雄夫妇还专门给张雪创作了一首歌曲——《祝福你的美丽》,在张雪的生日当天亲自送到首师大。“我们开始创作这首歌时是为了赞美世上的一些美好事物,后来在创作中越来越发现,这首歌特别符合张雪书记的形象。”林大雄说。于是他和妻子把这首写给张雪的歌进一步完善,填词谱曲:“因为你的到来,每一个期待的黎明都孕育着希望的呼吸。”张雪书记灿烂的笑容,使每一个期待的黎明都孕育着希望的呼吸雪夜里主楼灯光依旧,书写您不平凡的坚守“雪夜里主楼灯光依旧,书写您不平凡的坚守,记忆中,桃花为了来年甘做春泥,李树静静守候下自成蹊,满是艰难险阻您数十年不辍,天鬓青丝已然白发,下终成精神沃土让希望萌发。”这是在2011年教师节,首都师范大学的1200多名学生送给张雪的一首藏头诗——“雪书记桃李满天下”。

夙夜在公

重回首师大的张雪,刚到学校就面临学校急待发展和关系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各种难题:干部队伍急需换届调整;由于土地征用和资金筹措等一系列复杂矛盾,导致新校区建设一度陷入停滞;年轻教师长期没有住房,已经严重影响教师队伍建设;几十年遗留下来的校内平房区改造工程依旧停滞;引进人才和稳住人才工作压力重重等。这一道道难题,如果不超限投入,很难得到解决。于是,约谈干部、处理校务、接待来访,张雪的办公室从此成了首师大人流量最大、熄灯时间最晚的地方。

短短两个多月,张雪与被调整干部进行了上百人次谈话,完成了80多名处级干部的调整、交流和竞聘。一位深夜谈话出来的干部,以为自己是最后一位被约谈者,没想到门外还有两名干部等着与张雪交谈。

干部队伍调整后,张雪迎难而上,开始“啃”良乡新校区建设工作这块硬骨头,使一度因土地征用、资金筹措等一系列棘手问题导致搁浅的项目再次运作起来。为此,她带领各路人马亲自上阵,往返奔波,数次召开专题会和现场会,与各方坦诚沟通协调,终于使良乡校区在2 010年9月按计划顺利迎来第一批本科新生的报到。

为了给青年教师解决住房难的问题,张雪奔走于政府各个部门之间,多次与北京市规划委等部门协调,终于使平房区改造和3万平方米公租房建设项目顺利通过。“公租房一旦建成,会有多少年轻教师受益啊!”

张雪的办公室里,最多的东西是笔记本,成摞成堆。每一个本子上都密密麻麻地记录着需要解决的问题。她每天的忙碌,既有党建、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学生培养等学校发展的“大事儿”,也有学生食堂饭菜质量、教职工子女上学的“小事儿”。为了这些难题能尽早得到解决,无论是校园偶遇交谈,还是办公室正式会面,每一件来自师生的求助,张雪都会认真地记在记事本上。每办完一件,就划去一件。而且,张雪在处理记载的事件时从不分大小,对当事人也不分远近。对于老教授、退休职工,张雪依然很关心,经常去看望他们,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难题。退休职工肖玉环曾致信张雪反映生活补助的发放问题,2008年,按照相关规定,一些老年教师能够拿到一定的生活补贴。但是,肖玉环却发现,生活补贴的数目依据教师职称的不同而变化,那些在退休前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评职称的老教师,得到的生活补贴很少,只有90元。原本没抱多大希望的肖玉环没想到张雪收到信后会立即给她打电话,并迅速将这件事反映到北京市政府,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张雪认为,老同志是学校发展的宝贵财富,尊重他们就是尊重历史,要让他们的晚年生活过得有质量、有尊严。张雪的厚德与真诚给肖玉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充满感慨地说:“在首师大工作几十年,张雪是第一个给我们这些退休工人打电话和到家中慰问的校领导。她的嘘寒问暖和关心就像是一个女儿对待自己的老母亲。从她的身上,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关爱和温暖。”

为此,许多离退休老教师把张雪当作亲人。路上相遇,他们会拉住张雪的手,道家常,问冷暖。逢年过节,他们知道,不管张雪多忙多累,都会去家里看望他们。

那段时间,张雪长期熬夜,每天的平均睡眠时间大概也只有3个小时。有时候工作忙起来,她就一直在办公室工作到凌晨,回家洗漱后再赶回学校主持早晨的会议。这种工作状态,张雪持续了多年。医学资料显示,长期熬夜,尤其是晚上12点以后在白炽灯下长时间工作,身体得不到休息,会造成机能紊乱,导致无法正常地进行新陈代谢。一般持续劳累工作多年的人,患癌症的几率要比正常休息的人高出很多。2009年底的一次体检中,张雪的多项检验指标都指向癌症。当时医生建议张雪尽快去大医院确诊,结果显示,她确实患了癌症。

把所有的工作和太多的人都装在心里的张雪,唯独没有装着她自己,拿到住院通知单后,她决定向学校和家人隐瞒病情。那时候正值期末,就业会、教学工作会、人才会、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活动总结等一系列重要工作让她放心不下。她担心如果病情透露出去,家人会阻止她继续工作,影响全校一系列工作的进度和安排。“所以当时就在想,做完这些工作再去解决个人的问题吧。转眼间又到了春节,我特别怕因为自己的病让家人在节中过度担心,所以就想等开学后,把所有工作都部署完了,再安心去治疗。”于是,当张雪再次拿出入院通知单时,都已经毛了边儿。

住院后,张雪还惦记着学校的工作。10天之内两次大手术,她在手术期间竟然还瞒着家人,带着未拆线的伤口回到学校,连续3天主持新学期务虚会。出院后,她又没有遵循休养三个月的医嘱,三天后就再次投入到工作中。在多次化疗期间,张雪的头发、眼睫毛和眉毛都掉光了,而且全身水肿,尤其是腿和脚最严重,她的丈夫特意给她买了两双软底皮鞋,结果皮鞋被撑得像拖鞋一样,已经没法再穿。即便这样,她仍然很少顾及自己,带着假发去主持会议。一般情况下,她每周五进行一次化疗,周末休息,周一照常去上班。有一段时间,她一度无法再进行化疗,因为白细胞数量过低。化疗注射药物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果白细胞数量不够还继续化疗,就会有生命危险。即便如此,她还是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用生命工作的人,我只见过这一个。她是在用燃烧自己的方法为首师大充电。长期下去,我们怕失去她。”两鬓斑白的老教授心疼地说。“事后很多人对我说,当时的工作和生活一如既往,怎么没看出来我心里承受着这些。其实,当时整天忙于工作,早忘了生病的事情。”张雪微笑着说。

科学领导

担任中国音乐学院和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的11年来,张雪与几任校长配合默契,充分发挥党委作用,保障了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推动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首都师范大学之所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师资队伍建设和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了学校发展史上25项新的突破,进入建校60年来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完全得益于党政领导班子的团结一致和共同奋斗。

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体制下,如何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张雪认为,首师大党委很重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在学校的发展建设中,校级领导班子建设非常重要。一个团结奋进、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且能赢得群众信任的领导班子是学校发展的前提。在领导班子建设中,要着重突出几个“注重”:

1.注重抓好思想理论建设

积极开展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把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勇于创新作为领导班子成员丰富和完善自我的硬任务。不断增强战略思维、理论思维、辩证思维,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并学以致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发展的能力和动力。

2.注重抓好制度建设

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并将议事规则、作风建设、党风廉政责任制以制度化方式确立下来,在制度的执行力上下功夫。

3.注重抓好调查研究

作为决策层面,一定要重视调查研究,不但要深入本校的实际,还要到兄弟院校走访调研,借鉴学习;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出阻碍学校发展的难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攻坚克难。

4.注重抓好能力建设

高校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对学校领导班子的治校理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通过压担子、交任务,形势判断、难题破解、案例分析,建立责任、协同、总结反思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领导班子驾驭全局、善抓机遇、务实创新、处理复杂矛盾、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5.注重抓好作风建设

领导班子的工作作风决定着学校的凝聚力,班子成员一定要牢记宗旨、以人为本、重视民意、心系师生,多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同时,要重视“沟通工程”,学校的重大问题都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使广大教职员工知校情、参校事、议校政,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推进学校民主决策。

第二是抓大事,谋大事。党委要在宏观上把握好学校发展的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比如,在“十一五”时期,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提出13个影响学校科学发展的难题;“十二五”期间,继续提出需要破解的15个难题,在攻坚破难中推动学校发展。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深入推进学校的综合改革,从问题出发,以问题倒逼的方式,在大量的调研后,进行改革创新,解决学校发展中的难题。

第三是抓基层,打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为了做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学校党委开展了一系列组织活动,包括“心系群众,情满师生”的主题实践,老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一加一的老少携手共建和谐,高年级党支部与低年级党支部一加一的共同进步,与街道、农村党支部联合创新,以及对于在校担任党支部书记的学术骨干予以鼓励和关怀等。

第四是坚持党管人才,实现人才强校。结合高校实际,首师大党委不断创新党管人才的实现途径和工作机制,紧密围绕高层次人才和青年教师培养两个重点,制定了人才队伍建设文件,出台了14项人才发展计划;并通过改革管理模式,完善工作格局,营造出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氛围,使学校初步形成了以学科带头人为中坚、教学科研骨干为主体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第五是加强大学校园的文化建设。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营造“敬畏学术,追求卓越”的校园气氛,为广大师生创造和谐、团结、包容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具体体现在加强工会和教代会的作用,加强对离退休老干部的关怀,以十八大提出的24字方针为核心,加强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正是由于党委重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定位,充分发挥优势服务基础教育,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扎实推进宣传思想工作,以及重视统战、离退休干部和群团工作,2010年,首师大获得“北京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的称号,是5个获评单位中唯一的一所市属市管高校。

担任学校党委书记的工作多年,张雪深深体会到,在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中,不仅要以身作则,非权力化的因素在开展工作时也很重要。一次,《中国教育报》邀请五位高校主要领导谈带班子的体会,作为唯一的女性,张雪提出了眼界、心胸、品德、修养、责任在履职中的重要性。

作为学校发展的领军人,一定要思维开阔,具有前瞻性的眼光;既要了解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又要深入理解教育部和北京市委的相关政策,善于把中央和市委的精神与本单位的实际结合起来。在思考问题时,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作为领导,尤其是一把手,心胸很重要,一定要大气、大度,在工作中多沟通、多交流,让大家把看法和观点都讲出来,择善从流,遵循“不求说了算,但求说得对”的工作原则。同时,要以宽容的心胸包容班子里的每一位成员,换位思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说到品德,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工作中做到公道正派,与人为善,敢于担当。尤其是对副职的工作要理解,面对成绩时谦虚谨慎,肯定他人在工作中作出的努力。对于出现的问题,不能乱加指责,要勇于面对,敢于承担失误与不足,要做到推功揽过。另外,作为领导,一定要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长处,在工作中不分亲疏远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谈到修养,实际上与个人的品德和境界息息相关。就党性修养而言,并不是随着工作经验和党龄的积累而自然提高,而是要通过加强党性锻炼来得以提升;至于责任,就是要勤勉敬业,尽职尽责,做到对工作热爱,对同志关爱,对群众厚爱。

大爱无声

真诚感人,真心暖人,真情动人。

张雪在两校留口碑,深得师生的信任与厚爱,是因为她真正把师生放在心里,真诚为他们解难题,真心为他们办实事。世间有着万般情意,唯有真爱让人无法忘记。

教师们眼里的“雪书记”,在学生眼里就是“雪妈妈”。在“雪妈妈”的积极推动下,学校每年拨款用于提高博士研究生的生活待遇,出资设立医疗救助基金,为特殊困难学生提供帮助。甚至党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学代会、团代会提案工作已成为日常机制,学子们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都能得到及时采纳和回复。面对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张雪亲自联系就业单位,为学生就业搭建平台。

在“雪妈妈”的心里,对于那些来京参加培训的未就业的新疆少数民族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是格外关照。自2011年3月开始,首师大先后分批接收新疆少数民族普通高校毕业生赴京培养工作,分别进行为期2年的广播文化专业和双语教师专业学习培训。首师大党委高度重视学员培养工作,倾力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的“科学援疆、全面援疆、真情援疆”以及首善标准要求。每当新疆学员进出北京,张雪和其他校领导都要亲自赶到车站接送。为了让没有见过大海的新疆学生感受一下海的宽广博大,2012年“五一”假期,张雪带领学员们去了一趟北戴河,参观了天下第一关。从凌晨5点出发,到晚上9点才返回,光坐车就得8个小时。就连年轻的学员们都感觉到疲劳,但癌症仍未康复的张雪依然坚持着,一路上和学员们拉家常。张雪启发同学们,希望他们以大海一样宽广的胸怀来增进维汉之间的团结,做民族团结、民族融合的模范。在海滨,学员们依偎着“雪妈妈”照相,在她的怀里撒娇、嬉闹。假期回家,学校为学生们准备了水果等食品。在送行的广场,第一批全体学员向张雪宣读了感谢信:“我们在首师大学习的4个多月里,您从吃住、学习、业余活动等各个方面,每时每刻都细心照顾着我们,用母亲般的关爱呵护着我们。看到您就像看到了自己的母亲,好温暖。”上车之前,学生们与“雪妈妈”一一拥抱,相约在家里等待“雪妈妈”。“雪妈妈”和毕业生们在一起“雪妈妈”和新疆学生在一起

为进一步增强京疆地区的相互交流,加深与学员的感情沟通,有针对性地做好学员的培养工作,务求取得实效,张雪甚至亲自带领首师大领导在假期前往新疆和田地区开展调研工作,走进学员家里进行深入访问。

调研期间,张雪与其他校领导分成两个组,深入到和田市、和田县、墨玉县、洛浦县的30名学员家中,看望了近百名学员。他们不仅为学生及其家属送去了慰问品,还对特别贫困家庭的学员发放了慰问金。在学员家中,张雪和其他校领导受到热情接待,学员及其家属纷纷表示感谢首都师范大学领导的关心。张雪书记还关切地询问学员暑假期间见习实习的情况,学员的奶奶拉着张雪书记的手激动地说:“感谢学校对我的孩子这么好,如果我还年轻,我也想去北京上大学。感谢党的恩情!”

首师大对于新疆学员可谓是因材施教,量身育人。由于党委的高度重视,以及张雪如此用心用情、事必躬亲,使得校内上下无不受到感染。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亲自动手拟定培训班的教学方案。“和田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人才。我们不能脱离实际,好高骛远。”并在实地调研后立即修改了教学方案,将以专业理论为主改为以操作和实践为主,大量增加了计算机课和汉语言课。一年之后,每一位学员都可以用汉语进行交流、读书、写文章。学员去一个乡文化站实习,站长看到培训后的学员既会汉语,又能熟练操作计算机,还会画画,就对他说,“等你学成回来,站长就让你来当。”

离开首师大之前,新疆学员班的每一位同学都送给雪妈妈一张照片,并在照片背面写下肺腑之言。阿布都拉则在照片前后两面都写了字,在与雪妈妈合影处写着“妈妈我永远爱你”。在照片的背面,他这样写道:雪书记您是我们永远的好妈妈和好领导。请您放心,我们一定会做一个有用的人,用实际行动回报您。新疆学生离京前与“雪妈妈”热情拥抱,相约在家里等待“雪妈妈”张雪带领新疆学生到上海参观世博园新疆学生亲切地挽着张雪妈妈的手

也许是顾忌字写得不够漂亮,西日买买提买买托合提则把打印好的文字签名后贴在照片的后面:“雪书记,您的品质就像天山上的雪莲花,圣洁而高尚。雪妈妈,您就像巨大的磁铁,让群众紧密地凝聚在您的周围。祝您身体健康!”

阿斯穆·麦麦提敏认为在首师大培训过程中对她影响最深刻的老师就是雪妈妈,雪妈妈是她心中最可爱、最善良、最伟大的女人。“我永远想念您,祝您一辈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平安快乐。谢谢您的付出”阿卜来提·如则托合提的照片留言很有代表性:“两年的时间转瞬飞逝,我们曾经有过彷徨、快乐、感动、失败和成功;在这里,我们学会了做人、做事和做学问;在这里。我们度过了人生当中最重要的年华。感谢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首师大我爱你!雪书记我爱您!”“感恩祖国、感恩党的好政策、感谢付出心血的首师大、感谢让我们永远难忘的雪妈妈。”这是所有新疆学员的心声。

只为付出,不图回报,这是张雪一贯的作为。2011年教师节,张雪收到了首师大学生送的礼物:一束鲜花、一幅裱好的“雪书记桃李满天下”的藏头诗、学生们亲手叠的千纸鹤和一册留言簿。留言簿里,记载着1200多名学生对她的祝福。望着这些礼物,一向爱静静微笑的张雪禁不住流下眼泪。

张雪的桌子上放着一个瓷盘,上面印着一张报纸上刊登过的她的照片,那是一个学生做好后送给她的。当年,这位学生的父亲给张雪写过一封信,说他的孩子研究生考试分数很高,正在被调剂到首师大。他是一名保安,妻子是一个临时工,对孩子寄予的希望很大,希望学校的老师们能够给予他女儿一个机会。张雪特意去了解了一下这个调剂生,发现她的确很出色,按照学校的招生政策,这个学生被顺利录取。

即便是一份心意,张雪都会感到不安。

硕果累累

2009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到首师大调研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在了解到首师大改革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后,他欣慰地指出:“首都师大是一所很好的学校,是一所很有分量的学校!特别是在基础教育方面,功不可没,培养了大量人才。整个学校状态很好,基础很好,前景也很好。”

作为北京市属综合性大学,近年来,首师大始终坚持内涵发展、质量立校、特色兴校、服务社会的发展思路,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师资队伍建设和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正在进入建校60年来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

成绩的取得是首师大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奋斗的结果。从2006年重新回到学校,张雪任党委书记8年以来,首师大在教学、科研、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历史上25项“零的突破”。从2007年起,每一年都涌现的新突破正是首师大领导班子团结奋进、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生动写照。而每一项突破,都让身为领导班子班长的张雪感到欣慰、自豪。

2007年,也就是张雪回到首师大的第二年,首师大便实现5项“零的突破”:一是世界史、中国古代文学、基础数学、植物学四门学科获批国家重点学科,美术学获批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实现了国家重点学科零的突破;二是新增国内地理学领域首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三是新增空间信息技术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是“小学教育”、“西班牙语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三个专业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五是“21世纪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司法矫正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在2007年丰硕成果的基础上,2008年首师大锐不可当,接连又取得多项令人振奋的佳绩,如获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奖等国家级奖项,获得“国家级教学团队”称号,以及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等。此后,首师大又创纪录地实现了学校历史上独立培养“长江学者”的开端,成为全国引进“千人计划”人才的为数不多的地方性大学之一。2009年,在国家和市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首师大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市级教学成果奖24项,所获奖项的层次与数量均为历年之最。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获奖范围达到75%,获奖成果数量超过历年之和。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是我国社会科学领域层次最高、资助力度最大、权威性最强的项目。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首次设立重大基础招标项目,当年,首师大申报的“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和“中华吟诵的抢救整理与研究”获得立项批准,填补了首师大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的立项空白,实现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重大突破。

2011年,首师大教师获得第六届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师名师奖”,教师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2012年,学校自主培养出第一个文科方面的长江学者。2013年,四位中青年学者首次入选“长城学者”,同时,作为第一技术支撑单位,首次参与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项目,获得批准成立科技部“电子系统可靠性与数理交叉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实现国家级国际合作基地零的突破。2014年,首师大获批为教育、北京市共建大学。

此外,首师大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领导班子牵头组成课题组,在校内外大量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梳理出影响学校科学发展的难题,并逐个进行破解。“十二五”期间的发展难题正在攻坚克难,积极推进。你就是这样的人

心中无我

2014年是首师大60年校庆。《师院春秋·流芳》编辑部在全校师生中征集植物与个人的小故事文稿时,收到来自政法学院的学生写的这样一篇短文:紫薇木槿花残,斜阳却照栏杆。首师大办公楼窗外,夕阳西下,枝繁叶茂的木槿,翠绿而又密实,朵朵淡紫的花朵温婉地点缀在如同绿色屏风的灌木丛中,宛如灵秀的女子,恬淡地立于这稍显寂寞的黄昏后,静静地散发着独特而又脱俗的气息。办公室内,一位有如木槿一般温柔却又不失坚韧的女子正在伏案工作,她就是“雪书记”。她就是这样一个总爱静静微笑、外表如名字一样柔美的女同志。她受人敬仰,是因为她的坚韧和毅力。她兢兢业业,办公室的灯,经常一直亮着直到深夜。还会有谁知道,她在为学校的发展奔波的时候,她的身体也正在遭受着癌症的侵袭。这一次,她用坚韧与毅力战胜了病魔,身上所散发出来的坚韧让人敬佩。在“雪书记”身上,我们看到了温和与坚韧的并存。

政法学院的学生撰文表达了对张雪的深情厚谊。张雪不仅关心身边的师生,甚至学校的清洁工也得到过她的帮助。在校庆时有位清洁人员想看表演,张雪就找到一件相当于入场券的T恤送给她,帮助她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还帮她大学毕业的女儿找到了就业岗位。“真的猛士,敢于直面复杂的矛盾,也敢于直面无情的病魔;拥有大智慧,也肯放下身段一点一点做事。小事积累起来,就是一位党委书记的卓越成绩单。”这是一位曾经的下属对张雪的评价。张雪作为第29届奥运会火炬手

文学院教授张燕瑾说,“张雪书记是一位用生命工作、用人性工作的人。她无私的付出,为学校营造了一种家的感觉,她是首师大的黏合剂、亲合剂。她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给周边的人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虽然很少有人能达到她的境界,但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心向往之。”“在报纸上、书本中、电视里,曾见过很多优秀共产党员,但没想到这么一位实实在在的好党员就在我们身边。”曾与张雪共事过的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校长沈诚由衷地感叹。首师大校办副主任王晓素也不止一次为“雪书记”感到心疼。她记得在争取学校平房区改造项目期间,一天,她陪着张雪去广安门中医院求医,好不容易挂上一位有名的老中医专家号,可是,排队时张雪接到一个电话,说市里想要了解首师大平房区改造的事情并研究对策。张雪放下电话就要赶去市里,王晓素怎么拽都拽不住。她说自己以前只在课本里和电影里见过这种一心只为他人、不顾自己的典型人物,现在这样一个人物出现在自己的身边,却丝毫没有喜悦,只是抑制不住地心疼。

2008年汶川地震,张雪带领首师大师生向灾区捐款1000万元,并且3次亲赴北川中学,作出了“首都师大将与北川中学风雨同舟,心手相连,直到永远”的承诺。北川中学校长刘亚春说:“雪书记是一个全心全意投入教育,并按照教育规律办学的实干家。”他现在还记得很清楚:第一次见到张雪,是他到北京作汶川地震英模报告,会后被接到首都师范大学,书记、校长当面把援助北川中学的200万元支票交到他手里。第一次见面的张雪书记,脸上始终挂着微笑,言语不多,让人心里安静。

如今的张雪,身体已经康复,她还是一如既往地忙碌在她热爱的校园和师生中,为她钟爱的事业,为首师大“十二五”规划中确定的15个亟须破解的难题而日夜奔波忙碌着。每当大家心疼地劝她善待自己,不要过于劳累时,她总是说:“付出是一种责任。为大家服务,是一种幸福。只有多为大家工作,我才能心安。”

把工作当成是为大家的一种付出,把为他人服务看作一种幸福,与其说这是张雪的境界,不如说是她天生的性格。“其实有很多东西是骨子里的,并不是刻意而为之。比如说价值取向,比如说在付出与得到之间,我感觉付出与被别人需要都是一种幸福。”看到张雪的微笑,就知道她的幸福来自于心底。

谈到性格,在政法学院教授安云凤的印象中,30年前的张雪就是现在这样,心里始终装着别人。“她读大学时的一天夜里,宿舍同学突发急病,张雪背着她走了几里路送到医院。”安云凤回忆说,张雪的品质似乎与生俱来,从不做作掩饰。即便是在张雪生病期间,一位中国音乐学院的老教授从台湾给她带来了能有效提升白血球的抗癌药物,她竟然给了一位同样患癌症正在化疗的同事。而她自己做化疗和进行手术时,白细胞则太低,已经降到1600以下。

张雪在首师大工作的20多年里,学校先后修建了17栋住宅楼,张雪不仅没为自己争取过特殊待遇,还主动让出了多次改善住房的机会。有不少老师在1994年就住上了南北通透的新房子,张雪直到2001年才分到一套位于西四环不足80平方米、顶层不朝阳的两居室住房。首师大青年教育艺术研究所所长郭海燕不禁感叹:“她从来就是一个吃苦不诉苦的人!”

为师生做了这么多,但在收到学生送来的礼物后,张雪却感动得掉下了眼泪。她在一条发给学生的短信中写道:“想起来为同学们做得太少,却得到了同学们太多的关爱,真是无以回报!想当面向同学们鞠躬致谢……我爱你,爱同学们!愿意为你们的成长、成才付出一切!”“无论是作为学生,作为教师,作为领导,我们都能从雪书记身上得到启发与反思。如果人人都像她这样,那么还有什么问题解决不掉?我们学校的未来必定是一条充满希望的坦途。”采访中,对于心里始终装着工作和别人的张雪,很多首师大人都表达着这样的想法。

凡人凡事

作为首师大党委书记,张雪高尚的道德情操、勤勉敬业的工作精神和平易近人的作风,不仅感动了校内许多教职员工和学生,作为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她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的不平凡的成绩,也是广大党员学习的榜样。2011年11月,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转发了《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教工委关于开展向张雪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的通知。11月14日下午,中央媒体采访张雪先进事迹座谈会在首师大主楼201召开。《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齐聚首师大,对张雪的先进事迹进行集中采访。这也是继2011年10月中旬北京多家媒体、网站集中报道张雪的先进事迹后,中央媒体的再一次集中报道。相继,《人民日报》刊发了《你的脚步走在我们心里》、《光明日报》刊发了《我们的“雪书记”》、《中国青年报》刊发了《她的笑容从未失去光彩》、中国广播网刊登了《首都师范大学的“亲和剂”张雪书记》、新华网刊登了《好干部“雪书记”》的专题报道,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播发了《时代先锋——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雪折服校园》的报道。

面对媒体的采访和报道,张雪内心感到非常不安和惶恐。“我就是一个基层的党务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儿,其实还有很多方面的工作没有做好。媒体宣传让我心里非常不安和惶恐,就是一个平凡的人做普通的事。”谈到成绩,张雪总说做得还不够。在师生眼里如此忘我的张雪,却只给自己打70分,甚至谦虚地说:“算称职吧。”

双轨并行

都说家庭环境影响人的选择,张雪却有些例外。父母都是外交官的她,却对外交工作并不感兴趣,她喜欢的职业是教师,并希望进入一所中学当老师,而且很自信能成为一名好的班主任。考大学时,尽管父母都希望她报考外国语大学,张雪却根据自己的意愿报考了北京地区的两所师范类院校,即北京师范大学和首都师范学院。

说起与当年的首都师范学院结缘,张雪还经历了一段坎坷。1976年,她高中毕业,去了通州的觅子店农村插队。插队期间,张雪得了急性黄疸性肝炎,因住院治疗后一度在家休养,因此没被分配工作。“文革”结束恢复统一高考以后,张雪开始步入考试大军。由于基础不错,张雪考的成绩还不错,比报考的第一志愿——北京师范大学的分数线高出一大截。就在她期待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圆教师梦的时候,令她没想到的是,她的录取出了问题。原来她在填报志愿时,在既往病史一栏,如实做了填写。因此,北京师范大学要求张雪提交完全病愈的证明,否则不予录取。在当时那个年代,做检查出一份化验单要几天时间。当张雪拿到化验单时,北京师范大学的录取工作已经结束。

第一志愿没被录取,张雪就开始等待第二志愿的录取通知,结果是等了很久都没有消息。在父亲的陪伴下,张雪来到北京师范学院录取点。他们先去查阅病退学生的名单,发现没有自己的名字。这让张雪父女有了一线希望。事实果然如此,政法学院慧眼识珠,把张雪招进来了,不但圆了她的教育梦,也成就了她日后辉煌的职业发展。

为广大师生忙碌奔波的张雪,在献身事业的同时,对家庭同样是尽职尽责。在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关系方面,她一直在努力。在她看来,人生没有单行道,事业和家庭相互平衡才是最理想的生活。张雪曾经和公公婆婆一起生活了16年,给公公婆婆做了16年饭,从没红过脸,邻里都知道张家有一位好儿媳妇。身为外交官的女儿,张雪从小就很独立,这也养成了她料理家务的能力。有了自己的小家之后,洗衣服、做饭等各种家务都成为她在家里的日常工作,他们家连续被评为“五好家庭”。面对记者,她的公公婆婆一再表达对儿媳的称赞。即便是病中的张雪,也不忘长假时回到公婆家尽孝。婆婆悄悄地对她说:“你爸爸从没有像今天这样高兴!”作者与张雪书记进行深入交谈

作者心语

自从采访张雪书记以后,总是忘不了她那双真诚、笑成一弯月牙的眼睛,总是禁不住把“普通”、“柔美”、“威严”、“美丽”、“亲切”、“温暖”以及“完美”等字眼全部用在她身上,或者说,她就是把这些字眼近乎完美地融合在自己身上的一个人。即便是这样的一个女人,在访谈开始时却显得有些羞涩和局促不安。但一谈到工作,雪书记马上就进入状态,虽然还是柔声细语,却充满智慧与坚定。

与雪书记交谈三个多小时之后,我开始有些坐立不安。当时已经是晚上7点左右,她却丝毫没有下班之意,她还要处理很多事情,包括去医院看望住院的病人。

送我出门时,雪书记感觉我的双手有点凉。她顺势攥起我的手,一股暖流从手指传遍全身。从二楼走到一楼后,雪书记还要坚持送我出主楼,一边走一边还劝说我去食堂吃晚饭。一想到她也没吃饭,还要去医院看望病人,还惦记着我,感动之余,更不忍心再多占用她的时间。在我的一再坚持下,她终于在主楼门外的台阶上留步。

走下台阶即将出校门的我,总觉得雪书记还站在台阶上,在远远的目送。我禁不住回头,验证了自己的感觉,她确实站在那里,温柔地笑着冲我摆手。那一刻,空间位置上,我是在仰视她。就我的内心来说,也确实如此。我立即想起一位学生说过的话:“有一次去‘雪妈妈’办公室谈话,下楼后无意间回头望了一眼她办公室的窗户,意外地看到‘雪妈妈’正站在窗前。她竟然站在那里目送我,看见我看见她了,还笑着跟我挥手。”

回到家后,已经9点多。睡前,我收到雪书记的信息,她问我是否安全到家,说我今天很辛苦,还要挤地铁,后悔没安排车送我,这让她感到不安。

这就是雪书记,把付出当作责任,把为别人服务看作幸福,而一旦给别人增加一点麻烦,就会深感不安,并真诚致谢——不用多想,不用多问,张雪,就是这样的人。谱曲乐之音 谐弦外之声——记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郭淑兰《礼记·乐记》中写道:“声音之道,与政通矣。”治声如治政。在中央音乐学院担任了18年党委书记的郭淑兰,谱写了两篇乐章:一篇在诗内,真情流露;一篇在诗外,感人肺腑。

中央音乐学院,作为一所公认的最能代表中国专业音乐最高水平的高等音乐学府,是中国艺术院校中唯一的一所国家重点大学和“211工程”建设院校。在中央音乐学院迅速发展壮大的近20年里,郭淑兰有18年相随左右,在学院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郭淑兰与中央音乐学院18年的相濡以沫,不仅只是工作,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是一种责任和使命。采访中,我很少看到客观淡定的郭书记流露出强烈的个人情感。但是,当她说“我非常喜欢中央音乐学院”这句话时,流露出的眼神,饱含着对学院的深情厚谊。也许正是出于这样一种情感,才使得她对中央音乐学院70多年的荣誉和历史分外看重,才能让她用火一样的热情点燃自己,照亮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培养了我,历练了我,也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这里就像我的家,我面对工作上的事就像做自己的事一样。”

1996年,41岁的郭淑兰离开曾经工作了17年的文化部教育司,来到中央音乐学院担任党委副书记。对于这不惑之年的转变,郭淑兰的想法很简单:在文化部从事了多年的高校宏观管理工作,很希望有机会真正深入一所高校,把管理工作做得更加专一和深入。尽管这项工作很有挑战性,郭淑兰却欣然接受。她深知,一个人永远无法用相同的自己得到不同的未来。当时文化部下属9所大学、7所中专,加上全国各地的30所独立建制的高校、140多所中专,总共近200所院校,郭淑兰几乎全都跑遍了,她对这些院校的情况非常了解。而她之所以对中央音乐学院情有独钟,主要是因为这座音乐圣殿是中国音乐艺术界的珠穆朗玛峰,是全国艺术类高校中唯一的一所重点大学,是文化部所属院校中的排头兵。按照郭淑兰自己的说法,她非常喜欢它,并因喜欢而生爱。尤其是,自建校以来,中央音乐学院一直发展势头良好,人才辈出,名声享誉海内外。但由于某种原因,在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期,在向新千年迈进的途中,却出现了脚步放慢的趋势。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改变是一种进步。郭淑兰自己需要改变,中央音乐学院也需要改变。

由于专业特色明显,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央音乐学院的领导干部几乎没有从外面“请进来”的先例,都是从学院内部选举产生。对于这样一所声名显赫、人才济济、大腕云集的院校,一般人也只是仰望,没有勇气敢轻易踏进。而郭淑兰,这位吉林大学中文系毕业、搞政策制定和宏观管理的音乐门外汉,以她特有的坚毅和自信,从容淡定地走向了中央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的领导岗位。“怎样把这样一所学校办好确实很有挑战性,我自己也有压力,主要是因为我不是学音乐出身,我的专业是中文,从专业的角度来说,确实有它的难度。好在我当时年轻,我可以学习,中文又是基础学科,和音乐也会产生必然的联系。我不一定要当音乐专家,我的目标是要努力成为音乐教育管理的行家。既然自己给自己设置了挑战,就要坚持,去迎接这个挑战。”世纪之交的最强音——申请“211工程”

如果单纯从字面上把最高音、最强音与“郭淑兰”这么一个温婉平和的女性名字联系在一起,或许很难。但是,当走进中央音乐学院,走近郭淑兰书记之后,却发现这种连接是那么恰到好处。作为艺术类院校中唯一一所国家重点高校和“211工程”建设院校,最高音和最强音是中央音乐学院在中国艺术界和音乐界的定位,它要用最高、最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让自己成为音乐界的翘楚,成为这一曲国乐的最强音。“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高、精、尖,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音乐人才。”郭淑兰认为,即便在教育大发展、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时代,中央音乐学院依然要坚持最强音的定位,坚持走高端人才培养之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打破过去中央音乐学院历史上自产阵容的新任领导班子,决定进一步提升学院的办学层次,进军“211工程”。“211工程”是教育部实施的一项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重点建设工程,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这项工程对于参与高校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提高,在高等教育改革特别是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有明显进展,成为立足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基地。

其实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中央音乐学院就进入了全国30多所重点大学的行列。但是,要想长久保持重点大学的地位,使学校名副其实,一定要进一步提高办学层次。而进入“211工程”行列,是提高办学层次的最好契机。由于当时的“211工程”院校,全国没有一所艺术院校身在其中,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学院新任领导班子在申报“211工程”院校的道路上,咬定目标不放松,坚持不懈地努力着。实际上,对于一所艺术院校来说,成功申请“211工程”并不是一件容易之举,其中经历了许多艰难和曲折。一开始申报,由于时任文化部长对“211工程”项目有不同意见,他一直压着不向教育部申报,一直等到文化部新任部长孙家正上任,郭淑兰和王次炤院长第一时间来到孙家正部长的办公室,向他充分介绍了学院的情况和实力,并再次向部里递上申请报告。孙部长非常重视教育工作,很快就批复同意向教育部申请中央音乐学院进入“211工程”院校。当学院把申请报告送到教育部时,申报时间已经过了,说是“关门了”。郭淑兰和王次炤院长当时真是心急如焚,一次次找教育部相关职能部门和部领导说明情况。当时主管“211工程”工作的韦珏副部长非常理解学校的难处,可是“关门”的时间是中央规定的,教育部也不能自己打开。于是,郭淑兰和王次炤院长找到当时主管此项工作的中央领导李岚清同志。他特别重视音乐教育,作为特事特办,批示同意教育部请专家对中央音乐学院进行申报论证工作,专家们听取了王次炤院长的申请报告陈述并查看了申报材料,中央音乐学院以高分顺利通过了“211工程”院校的申报。郭淑兰作为新任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的小字辈,清楚地看到了“211工程”的地位与学校的学术定位和未来发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