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香词谱(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3 15:46:45

点击下载

作者:(清)舒梦兰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白香词谱

白香词谱试读:

序言:天香回望蓬莱曲

天香回望蓬莱曲词是配合燕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等,是形成于唐代的一种诗歌形式。词如同乐府诗一样,最初是来源于民间的。20世纪初发现和整理的敦煌曲子词,就是唐五代时期流行的民间燕乐词曲。王重民辑有《敦煌曲子词集》,收词161首。因为词是配合燕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词,故而内容多是写男女情爱的艳词,是宴饮之中用来助兴的。虽有李白最早填词的说法,但是这种说法并不为学术界所接受。中唐时期的白居易、刘禹锡等人从民间借用曲调,填写新词,这被认为是文人填词的开端。

到了唐末和五代时期,更多的文人开始从事词的创作,涌现了一批出色的词人,在形成词的语言风格和拓展词境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晚唐时期的温庭筠是第一位专力于填词的诗人,今存词60多首,词风婉丽,情致含蕴,辞藻浓艳,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五代时期的词坛形成了两个中心,一个是在蜀地,一个是在南唐。后蜀赵崇祚编《花间集》,除温庭筠之外,主要收录晚唐至五代时期蜀地词人的作品,其中以韦庄、牛峤等人的作品最为出色。在南唐的主要词人是李璟、李煜父子和冯延巳,其中李煜对于词的抒情个人化和拓展词境有重要的作用,是成就最大者。

北宋初期的词作继承了五代词风,多为短章小令,不过语言风格却逐渐从浮艳过渡到清丽,这其实是词的雅化过程。最早推动词的雅化取得重大进步的是晏殊。他的词工于造语,多以男欢女悦、别绪离情为内容,情致闲雅清婉,词风和婉明丽,风流蕴藉。继承晏殊而继续推动词雅化的是欧阳修和范仲淹,这两人均出自晏殊门下。与词的雅化同时,出现了一位大量创作俗词俚曲的词人——柳永。柳永经常出入于秦楼楚馆,因此创作了大量以歌伎爱情为主题的词,加之多用白描等手法,语言通俗轻松,故而一时流传甚广。在创作俗词俚曲的同时,柳永也写下了许多描写羁旅愁思、抒发个人感慨的词作,这被后世认为是柳永最杰出的作品。柳永对于宋词的发展的另一重大贡献,是创制了大量的长调慢词,极大地扩展了词的表现力。经过晏殊、欧阳修、范仲淹和柳永的努力之后,词已经由“伶工之词”变为“文人之词”,完成了抒情个人化的转换。继他们而起的是北宋两位备受后世推崇的词人——苏轼和周邦彦。苏轼的部分词作扩大了词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风格豪迈旷达,开创了与婉约词派相并立的豪放词派。周邦彦精通音律,善于自创曲调,所作之词音律韵脚相当和谐,另外词风较为多样,缜密典丽、浑厚沉雄和华美轻狂等都很擅长,因此他的词独步文坛二百年,为世人广为喜爱,他也被尊为“词人之冠”。同一时期的王安石词作仅20余首,虽不以词名世,但确有词中名篇。北宋后期的重要词人有秦观、贺铸等,前者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婉约清丽,情韵兼胜;后者刚柔兼济,风格多样,善于锤炼词句并且富于音乐美。由北宋入南宋的李清照是宋代词坛上一位重要的女词人,她在词论上强调音律的严谨与和谐,是对苏轼以诗入词的有力争鸣,创作上延续词学正统,对婉约词的境界有所开拓。她早期的词作描写自然风光,抒发离愁别思,风格清丽明快,后期词作抒发怀乡悼亡的情感,寄托着强烈的亡国之思,词风一转而变为凄凉悲痛。南宋词人大体上可以分成辛派和格律派:前者远承苏轼,近学辛弃疾,主要抒发爱国情感,词风慷慨豪放,主要有张孝祥、陆游、陈亮等词人;后者以周邦彦为宗,讲求音律严谨与和谐,注重写作技巧与表现手法,词的风格尚雅避俗,或追求清空,或追求密丽,具有唯美主义倾向,主要有姜夔、吴文英、史达祖、张炎、蒋捷等词人。辛弃疾和辛派词人的作品,优点是感情显露,晓畅自然,缺点主要集中在对音律和写作技巧的忽视上。格律词派的创作,优点是音律和谐,词句精美,缺点主要是抒情隐晦,不易理解。这两个词派的形成,其实是词在内容与形式两个维度自由发展的产物,是词成熟的标志。事实上,所有的诗歌形式都会经历浑然一体、两极并立、多元共存的过程,这是艺术发生发展的自然表现,也是词人施展才思、不断求索的可贵成果。

金、元本是北方外族,在其统治下,文化艺术遭到抑制,只有元好问、萨都剌等人写出了不错的词篇。有明一代,文人多提倡诗文,从事于诗文创作,出现了前后七子、公安派、竟陵派、唐宋派等等,可是词的创作却陷入混乱,大多数词作并不为后人所认可。到了明朝末期,填词之风又得以重振,最终使得词在清代得以中兴。词在清代的创作数量是空前的。根据已出的各代总集统计,唐代共有词人170余人、词作2500余首,宋代共有词人1430余人、词作20860余首,金代共有词人70余人、词作3570余首,元代共有词人210余人、词作3720余首,明代共有词人1860余人、词作25000余首。与此相比,清代词坛仅仅是在顺治、康熙两朝就有词人2500余人、词作60000余首。不仅如此,事实上清代词作的思想境界和艺术水平较前代都有提高,与宋词相比亦不逊色。明朝末年,陈子龙、李雯等人形成云间词派,流风所及,主宰顺治一朝。康熙年间,清代词坛出现阳羡词派和浙西词派双峰并立的局面:前者以陈维崧为领袖,宗法苏轼、辛弃疾,或悲慨激扬,或凄清萧瑟;后者以朱彝尊为代表,宗法姜夔、张炎,以醇雅、清空相标榜。与此同时,尚有云间词派流变的各个羽翼,如以陆圻等“西泠十子”为代表的西泠词派,以曹尔堪为代表的柳州词派等。嘉庆、道光年间,张惠言编选《词选》,创立了常州词派,强调词要有所寄托,该派理论后经周济发展完善,成为影响清代中后期的重要词学主张。除了诸多词派之外,纳兰性德、黄景仁等独立的词人也有很多。事实上,清代词坛中虽然号称诸多流派,如广陵词派、吴中词派、临桂词派等,其实词的创作已经渐趋个人化。正因为对词派的超越和以个人为主体的自觉创作,清代词坛风格更趋多样、成熟。

词大兴于两宋,其后长期衰微,直到四百年后的清代才得以中兴,为什么会是这样一个发展历程呢?金、元两朝为外族政权,其本身文化艺术的底蕴不够深厚,难以承继两宋尤其是南宋词学的精深高雅,因而致力于更为通俗的散曲和杂剧创作,这是一方面原因。另外一方面的原因是,词从产生的时候起就注定了它与音乐的密切关系,唐宋人填词都是要依照词谱,合于音律的。到了金元时候,由于战乱和语音流变,宋代的词谱很多已经散佚,因此填词也就没有了可供依凭的标准。明代依然面临这一状况,因为没有可依凭的词谱,只能是“依词填词”,局面便容易混乱,优秀的诗人也不会参与其中,也就不会有好的词作产生。

明代最早的词谱是张綖的《诗余图谱》,初刻于嘉靖十五年(1536年)。在《诗余图谱》的影响下,明朝末期又出现了徐师曾的《文体明辨》、程明善的《啸余谱》等词谱著作。不过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这一时期的词谱与唐宋时期的词谱有本质上的区别。唐宋时期的“词谱”指的是音乐谱,而此时的“词谱”指的是格律谱。格律谱是在分析研究唐宋大量同调词的基础上,从词的字声、句法、韵法等方面总结出的词体格律规范。它虽然与唐宋时期的音乐谱有着本质区别,但是对于已经演变为案头文学的词来说,也是恰当的。事实上,我们也看到了词谱对清词创作的指导意义。到了顺治、康熙时期,在清理总结明代词谱的基础上,出现了万树的《词律》和官方制作的《钦定词谱》。这两本词谱的出现,标志着明清词谱学已经走向成熟,奠定了词的格律知识的规范体系。清代中后期的词谱,都是在《词律》和《钦定词谱》的影响下发生发展的。一方面人们着力于补遗拾缺,校订错讹,另一方面人们致力于词谱的钞选重编,制作规模适中、较为实用的词谱。虽然这期间也曾出现了许宝善的《自怡轩词谱》和谢元淮的《碎金词谱》等,试图将格律谱与音乐谱结合起来,但是对词的创作没有形成影响,很快就分化了。

舒梦兰的《白香词谱》是一本实用的词谱,成为清代中后期应用最为广泛,也被后世最为推崇的词学入门书。舒梦兰,字香叔,一字白香,晚号天香居士,江西靖安人。他的《白香词谱》大约初刻于乾隆末年,嘉庆三年(1798年)重刻此书时附录了《晚翠轩词韵》,成为谱韵完璧,影响日益扩大。《白香词谱》规模不大,仅选一百调,每调一词一谱,颇为精省。另外,全书除去图谱的内容,就是一部风格化的词选。所选的词作,大多为思想性和艺术水平都比较高的名作,这也是它流行的另一重要原因。清人谢朝徵《白香词谱笺》,对词调和词人作了大量的考证研究。1918年,陈栩与其子陈小蝶编成《考正白香词谱》,根据通行词谱与词韵书籍,详考书中百调原委,并且厘正图谱,词后例注“考正”和“填词法”两项,使得《白香词谱》的内容更为丰富完善。

重新整理评订的这本《白香词谱》包括“题考”、“作法”、“词选”、“图谱”、“注释”和“评析”等六个部分。“题考”考证词调或词调名称的来源变化。“作法”主要对该词调填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句法、韵法等问题进行说明。“词选”和“图谱”部分合而为一,以图谱的符号标注于词选的文字之下。“注释”和“评析”部分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词作而添加的,希望对读者有益。以上部分的整理评订主要基于《考释作法白香词谱》、《白香词谱笺》和《考正白香词谱》三本书,同时也参考了《钦定词谱》、《词律》等前人著作。另外本书依重刻本例,附录了《晚翠轩词韵》。这样做是为了使图谱和词韵联璧,读者可以更方便地“倚声填词”。附录的“词学常用名词解释”和“词人简介”参考自多种资料,希望有助于读者对词学知识和本书收录的词作有更多的了解。

书中大多数内容都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整合梳理,非敢掠前人之美,故在此申明,以志无限敬意。书中部分地方对前人说法作了少量的订正,非敢妄篡旧籍,只是为了方便今天的读者阅读、使用罢了。另外,在整理本书和对词作进行评析的过程中,也对丁如明先生评订的版本多有借鉴,在此谨致谢意。由于个人知识和能力有限,书中一定有不少错讹疏漏之处,敬请方家与广大读者朋友批评指正。2010年8月于北京

忆江南·怀旧

南唐·李煜

题考:该词又名《望江南》。唐段安节所撰的《乐府杂录》中记载道:“《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镇浙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由此可见,此词最初为李德裕为谢秋娘所作,因此又名《谢秋娘》。后来白居易依据此调作三首词,因为第一首词的最后三个字是“忆江南”,因此后人称此词调为《忆江南》。此外刘禹锡也作有此词,首句为“春去也”,皇甫松作词,有“闲梦江南梅熟日”之句,因而此词调又名《春去也》、《梦江南》等。此外,还有《归塞北》、《梦江口》等名称。

作法:本词调共27字。首句为三字句。第二句为仄起平收的五言句,起韵,句法上要求上二下三。第三句为仄起仄收的七言句,第一、第三字平仄可不拘。第四句为平起平收尾字入韵的七言句。第五句句法与第二句相同,第一字可平可仄。另外,该词调第三、第四句多用对偶。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1】,车如流水马如龙【2】,花月正春风。

注释:【1】上苑:指古代帝王的园林,内植奇花宝树,并畜珍禽异兽,以供观赏游乐。【2】车如句:《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云:“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初唐文人苏颋《夜宴安乐公主新宅》亦有此句,形容车马众多的奢华场面。

评析:李煜是南唐的末代国主,亡国之前过着富贵奢华的宫廷生活。公元975年11月,南唐为宋朝所灭,后主李煜被俘入宋做了亡国君,受尽凌辱,过着终日以泪洗面的生活。亡国后的凄惨生活与之前富贵奢华的宫廷生活形成巨大反差,刺激词人创作出了许多真挚感人的优秀词作。

这首词开篇即唱出“多少恨”,起调甚高,震撼人心。次句承接而来,原来这些恨都是因为昨夜的一场梦。在昨夜的梦里,词人彷佛又回到了亡国之前那些绚烂的日子。就像之前驾临上林苑游玩一样,此时车马似流,嫔娥如云,更有春花盛开,暖风醉人,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只是过去美好生活的一个场景,也是昨夜梦魂的一个片段,词人在昨夜的梦里一定遇到了更多已经逝去的美好。可是这一切都已经成为梦幻泡影,怎能不引发当事人的无限伤感。这首词到“花月正春风”,已经把梦中的欢乐写到极致,此时突然煞尾,使得全词表现出更强的感染力。

捣练子·秋闺

南唐·李煜

题考:清徐釚的《词苑丛谈》中说:“李重光《深院静》小令一阕。升庵曰:‘词名《捣练子》,即咏捣练也;复有《云鬓乱》一篇,其词亦同。’”由此可见,该词调被命名为“捣练子”,是由李煜这首词开始的。该词又名《深院月》、《夜如年》、《捣练子令》等。

作法:本词调共27字,起首为三字对句,句法上均要求上二下一。第三、第四和第五句,与平起七绝诗的第二、第三和第四句相同,其中第一、第三和第五个字可平可仄。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1】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2】。

注释:【1】砧:捶打衣料的石板,即捣衣石。【2】帘栊:挂着帘子的格子窗。

评析:这首词一说为南唐冯延巳所作,见《尊前集》。这是一首写思妇的词,写得情词恳切,意味深长。在古代写思妇的诗词里面,大多都是选在了秋季的黄昏和夜晚。《诗经·豳风·七月》中有句子云:“九月授衣。”到九月天凉的时候,思妇很自然地就想到了远方戍边或者经商的丈夫,因而演绎出一段又一段痛断人肠的思妇故事。

这首词一开始就写出了一个秋季夜晚寂静空寥的环境。深深的宅院和前庭,都处在暗夜的一片寂静之中。在这寂静和寂寞的夜晚,思妇听到的是断断续续的捣衣声和萧萧而鸣的风声。李白《子夜吴歌》有诗句云:“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这捣衣的砧声最容易触发思妇伤情了。在这个寂寞和相思的夜晚,她又怎么能够睡得着呢。于是相思难眠,忍耐着凄清而漫长的寒夜,数着捣衣的砧声,不觉之间月亮已经来到了窗前。而月亮更是思念的意象,于是这安静寂寞的漫漫长夜中,又多了一重难挨的思念与感伤。

忆王孙·春闺

宋·李重元

题考:《招隐士》云:“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后来诗人多用“王孙”、“芳草”为感景怀人之词。唐杜甫有诗云:“短畦带碧草,怅望思王孙。”已经隐约含有了“忆念王孙”的意思。唐末赵光远诗,有“萋萋芳草忆王孙”句,此词或许就是从这里而来的。宋徽宗北狩时,谢克家作《忆君王》,就是使用的这一词调。该词又名《豆叶黄》、《阑干万里心》等。

作法:本词调共31字。第一、第二句是普通的平起七言诗句。第三句与第二句相同。第四句为三字句,必须是仄平平;第一个字最好为去声。最后一句也是七言诗句,与第二、第三句相同。第二、第三和第五句的第五个字虽然平仄不拘,但以平声为佳。

萋萋【1】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2】声声不忍闻。

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注释:【1】萋萋:草茂盛的样子。【2】杜宇:即杜鹃,又名子规。相传是古代蜀国望帝死后所化,叫声哀伤,常啼出血来;其叫声似说“不如归去”,多引起旅人的思乡之情。

评析:李重元有四首《忆王孙》,分别以春夏秋冬四季为题,这是其中的第一首。这首词借春景来写闺中女子触景生情、思念远方情人的伤感情怀。“萋萋芳草”借用《招隐士》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诗句,点明了时节。接下来一句交代了地点,在小楼中独居。正是春日,芳草萋萋、杨柳成荫,最能勾起怀春女子的感伤情怀。“空断魂”,既是孤寂的伤感,又是失望的哀叹。这就已经足够让这名女子心碎肠断的了,而此时杜鹃的啼叫送来了又一重深重的哀愁。这让人悲伤的杜鹃啼叫怎么能忍心继续听下去呢,于是这名女子回到房间之内。快要黄昏了,雨点打在梨花上,她却紧闭房门,独自哀愁。整首词虽然短小,但意象运用纯熟,抒情浓烈但有节制,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调笑令·宫词

唐·王建

题考:据宋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记载,中唐时期有“三台调笑”等六词(即所谓的《中唐六调》),本是六言乐府诗,后来演化为长短句。“调笑”,《钦定词谱》作“古调笑”,《韦江州集》作“调啸”。该词还有《宫中调笑》、《转应曲》、《三台令》等名称。胡适在《词选》中说:“调笑”之名,可见此调原本是一种游戏的歌词;“转应”之名,可见此词的转折,似是起于和答的歌词;“三台令”之名,可见此调是从六言的“三台”变出来的。”白居易诗有“打嫌调笑易”句,自己作注云:“调笑,曲名也。”由此可知,该词调大约产生于中唐时期。

作法:本词调共32字。开头两句为两字叠句。第三句为平起仄韵的六字句,第二、第三字可平可仄。第四句换平韵,为平起平收的六字句,第一、第三字也是可平可仄。第五句同样是六字句,仄起平收协平韵,其中第一个字可平可仄。第六、第七句则是第五句最后两个字颠倒之后的重复,换成仄韵。末句则与第五句略同,协仄声韵,其第三、第五个字也是可平可仄。这首词开头两句为重叠两字,第六、第七句为第五句末两个字的倒装,都是不可更改的。

团扇【1】,团扇,美人并来遮面【2】。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3】。

弦管,弦管,春草昭阳【4】路断。

注释:【1】团扇:又名宫扇、纨扇,一种圆形有柄的扇子。【2】并来遮面:一种舞蹈动作,演员用两把团扇交并,用来遮脸。有的版本此处的“并”字作“病”,则是另一种解释。【3】管弦:管乐和弦乐,泛指乐器和音乐。【4】昭阳:汉代宫殿名。汉成帝时,赵飞燕、赵合德姐妹曾居于此,装饰奢华,后来泛指嫔妃居住的宫殿。

评析:古代专制帝王穷奢极欲,其后宫之中往往妃嫔、昭仪、才人等成千上万。许多少女初入皇宫尚得宠幸,不几日则因皇帝另有新欢而遭冷落。由此,大批的宫女被幽禁深苑,葬送青春。宫女问题是皇权专制主义的一个社会毒瘤,宫怨也成为诗歌经常涉及的一个题材。

宫女看到团扇,想起自己曾经和它一起轻歌曼舞以悦君王,那是多么快乐的时候啊!可是不久君王就抛开了她,使她独自幽居宫中。“玉颜憔悴三年”,长期不见君王,再无人与之商量管弦。在幽宫深苑之中独居了三年,没有来过一个人,连宫门外的路也被春草遮没了。宫女睹扇而起回忆,再由回忆到现实,无限伤感哀愁皆蕴于昭阳宫外的一片春草。

古代宫怨题材又常常用于指君臣关系,表达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怨恨心情。屈原在《离骚》中即已开始以男女来喻君臣,以女子哀怨写失意知识分子抱负不得施展的伤怀。

如梦令·春景

宋·秦观

题考:后唐庄宗李存勖自度曲,有词云:“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于是乐府取“如梦”二字作为曲名。也有说法如是:“庄宗修内苑,掘土有绣花碧色,中得断碑,载此词。”该词调复加一叠,则名《如意令》。后唐庄宗李存勖制此词时,本名《忆仙姿》,据说苏轼以其词中有“如梦、如梦”叠句,因而改名为《如梦令》。由此可以推断,该词调创始于五代,而调名《如梦令》可能是宋代才有的。此外,该词调又名《宴桃源》、《比梅》等。

作法:本词调共33字。全词以六言句为主。第一、第二句的第一字可以平仄不拘,但是第三字以用仄声为佳,第五字则以用平声为佳。因为这两句要求对偶,所以平仄要格外注意,最好以一、三、五字平仄相对。第三句为仄起平收的五言句,无须用韵。第四句和最后一句,与第一、第二句相同,只是第一个字以用平声为佳。第五、第六句为两字叠句,协韵。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指冷玉笙寒【1】,吹彻小梅【2】春透。

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注释:【1】玉笙寒:玉笙是对笙的美称,笙吹久了,簧片会变得湿润,因此说“寒”,需要用微火烘干才能合律。【2】吹彻:彻,是大曲的最后一段;吹彻意为吹到最后一曲。小梅:乐曲名。唐《大角曲》里面有《大梅花》、《小梅花》等曲。

评析:该词作者一说为黄庭坚,元至正本《草堂诗餘》作无名氏词。这首词主要写一个吹笙人在春日中的寂寞心情。前两句描写美丽的春日风光:黄莺用嘴啄弄花瓣,使得花瓣静静滑落;轻灵的燕子用剪刀一般的尾翼轻点水面,使这片湖泛起层层绿波。这是一片轻柔美丽的春日风光,但是此词偏要用乐景来写哀情。这位吹笙人孤独地将《小梅花》曲从头到尾吹遍,直到笙的簧片都已经湿润,可是依然没有人来听。在这大好的春光之中,吹笙人还如从前一样寂寞哀愁。吹笙人究竟为何而愁,词中没有提到,读者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只是这位寂寞的吹笙人因为哀愁而憔悴,变得像那湖边的柳树一样消瘦了。

长相思·别情

唐·白居易

题考:《古诗十九首》中《孟冬寒气至》篇有“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句,《客从远方来》篇有“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句。“苏李诗”中李陵有诗句:“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苏武有诗句:“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由此可见,“长相思”已是古诗中的常见语,后来演化为乐府题名。《乐府诗集》将其收入“杂曲歌辞”部分。南朝梁时人张率最早把“长相思”三字放在句首,后人沿用此调,遂为一专门词牌。《长相思》还有其他名称,如《双红豆》、《山渐青》、《忆多娇》、《吴山青》等。

作法:本词调共36字,是最短的双调词牌。上下阕的头两句都是用叠韵,这是不可违背的。句法与平仄,上下两阕完全相同。上下阕起首为三字叠韵,第一字应为仄声,第二、第三字应为平声;第三句为七言句,第一字可平可仄;第四句为平起五言句,第一字应为仄声,第三字应为平声。白居易这首词的上阕平仄多有错用之处,应该以下阕平仄使用情况为标准。

汴水【1】流,泗水【2】流,流到瓜洲【3】古渡头,吴山【4】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注释:【1】汴水:古代河流名,又名汴渠、汴河,隋炀帝时开凿,西通河洛,南达江淮。【2】泗水:发源于山东泗水陪尾山,因为由四个源头汇合而成,故名泗水,又名泗河。流经山东曲阜、江苏徐州,在江苏淮阴注入淮河。【3】瓜洲:古代渡口名,在今江苏扬州邗江南。原系长江口沙碛,因形状如瓜而得名。【4】吴山:泛指吴地(今江南一带)的群山。

评析:这首词写的是一位女子黄昏时分登上高楼,倚栏眺望而引发的对远方良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词声韵和谐而用词精妙,将女子对良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得非常传神。俞陛云在《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中称此词:“通体虚明,不着迹象,而含情无际。”这是毫不过誉的。

这位女子于黄昏时分登楼远眺,看到汴水在静静地流着。汴水一直向南流去,汇入泗水,然后泗水又向南流去。泗水流入淮河,连通大运河,一直流到了长江的古渡口。再往南便是广阔的吴地,分布着点点山峦,也是这位女子的点点愁怨,大概她所思念的人就在那里吧。在我国古典诗词中,河流常常是阻隔爱情的一个意象,如“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女子的愁怨悠悠,因众河流的阻隔而生,也为吴地点点的山峦而生,大概只有等到良人归来的时候才能停息吧。她就这样在高楼之上眺望着,怨恨着,不知不觉间明月已经升起,照着她独自一人倚靠在栏杆上。

相见欢·秋闺

南唐·李煜

题考:《相见欢》原为唐教坊曲名,有人说李煜作此词时已在亡国之后,故宫禾黍,感事怀人,确实有不堪回首的悲凉,因此又名《忆真妃》。此词出后,该词调又得名称如《上西楼》、《西楼子》和《秋夜月》等,另外该调又名《乌夜啼》。

作法:本词调共36字,用两个韵。第一、第二、第三、第六和第七句为平声韵脚。第四和第五句押仄声韵。第一句为六字句,第一和第三字可平可仄。第三句为九字句,一般要求上四下五(如这首词),但也有上六下三的例子。第四、第五句换为仄声韵。第六句仍协平声韵,与词首相同。第七句也是九字句,一般也要求上四下五。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评析:有这样一种说法:南唐亡国之前,李煜的同母弟从善朝宋,被羁留不得南归。马令《南唐书·后主书》中记载:“自从善不还,四时宴会皆罢,登高赋文以见意曰……常怏怏以国蹙为忧。”由此学者多认为,此词为李煜因其弟从善被羁留不得南归而作。

正是清秋时节,作者独自登上西楼,心中的哀愁无法诉说。天空中的月,像银钩一样明亮,此时却让人倍增寂寞之感。再看那几棵梧桐树,锁在幽深的院子中,显得更加凄清悲凉。作者所看到的实如上述,而作者此时内心所感受到的,却是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的哀愁。这哀愁就是人生的悲欢离合,就是与弟弟的离别。这份心境和感受用语言也无法形容,只好把它放在心头。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感转变自然。最后一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则更是余韵深长,令人不禁掩面。

醉太平·闺情

宋·刘过

题考:曹操《对酒歌》有“对酒歌,太平时”之句。唐杜牧有“万国笙歌醉太平”的诗句。本词调的名称,大概来源于此。又名《醉思凡》、《四字令》等。

作法:本词调共38字,上下两阕完全相同。起首两句必须作平平仄平,而第三字的仄又必须作去声。第三句六字,虽然第一和第三两个字可平可仄,但是最好全句用仄平平仄平平。最后一句五字,句法上要求上一下四。

情高意真,眉长鬓青。小楼明月调筝【1】,写春风数声。

思君忆君,魂牵梦萦。翠绡【2】香暖云屏【3】,更那堪酒醒。

注释:【1】调筝:弹筝。筝是弹弦乐器,有十三弦。【2】翠绡:丝制的绿色帐子。【3】云屏:云母石屏风,也指绘有云纹图案的屏风。

评析:这是一首抒写闺情的小令。上片描写女子的深情、模样与状态,青鬓修眉,情真意远。她一个人在小楼上面弹筝,明月满窗,春风数声,这情韵无限的情景隐隐有几分遐思。下片写相思相忆之情。朝思暮想,魂牵梦萦,这位独守闺中的佳人,感到无限伤感,只好借酒浇愁,可是酒醒之后还有漫漫的长夜要独自挨过,想到这里真是让人不禁难过。整首词轻盈柔媚,曲折有致,是一首较有特色的小令。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题考:清人毛先舒的《填词名解》云:“查,古槎字;词名采海客事。”所谓的“海客事”,张华《博物志》记载为:“旧说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睹日月星辰,后忽忽不觉昼夜。至一处,遥望宫中多织妇,一丈夫牵牛饮之,因还。后至蜀,问严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此人到天河时也。”另外,词牌中的“生”字本可读“星”。《诗经·小雅》有:“不如友生。”《毛传》曰:“协桑经切,音星。”因此“生查”,就是“星槎”的意思。东晋王嘉《拾遗记》记载:“尧登位三十年,有巨查浮于西海,查上有光,夜明昼灭。……常浮绕四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复始,名曰贯月查,亦谓挂星槎。”可见星槎一词由来已久,后人常以之入诗,如李商隐的“海客乘槎上紫氛,星娥罢织一相闻”、刘禹锡的“星槎上汉杳难从”等。

作法:本词调共40字,其实是八个五言句。除上阕首句外,其他各句的第一个字均平仄不拘。全词共四处用仄韵。

去年元夜【1】时,花市【2】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注释:【1】元夜:即元夕,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2】花市:繁华热闹的街市。

评析:此词一说为女词人朱淑真所作,收在她的《断肠集》中,持此观点者有杨慎、毛晋等。不过清代王士祯、况周颐等人则认为是欧阳修所作,《四库全书》也认为该词为欧阳修所作。关于作者到底是谁的争论一直延续到今天,不过现在一般认为此词为欧阳修所作。这首词描写了一段纯真的爱情,从中引出了一种恒久深厚的感伤,让人备感悲凉惆怅。上片写去年元夕的繁华热闹和恋人的约会,以简单的文辞描述了令人心迷神往的约会情景。下片写今年元夕时的孤单,繁华热闹与去年相同,但是情人却不在了——或许这段爱情已经结束了吧——主人公只得黯然神伤,清泪潸然。这首词文辞简单,但是通过今昔对比,抒发感情淳朴自然,并且具有普遍意义,历来引得许多人的共鸣,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昭君怨·春怨

宋·万俟咏

题考:《昭君怨》本是琴曲名。宋僧居月《琴曲谱录》中称:“中古琴弄名有《昭君怨》,明妃制。”东汉蔡邕《琴操》称:“齐国王穰,以其女昭君,献之元帝,帝不之幸。后欲以一女赐单于,昭君请行。及至,单于大悦。昭君恨帝始不见遇,乃作怨思之歌。”因此李商隐诗有“又弹《明君怨》,一去怨不回”的句子。至隋唐由乐府而入长短句,于是成为了词曲名称。清毛先舒《填词名解》里说:“汉王昭君作怨诗,入琴操,乐府吟叹曲,有《王明君》,盖石崇拟作,以教绿珠;隋唐相沿有此曲。”由此可知,本词调确实来源于琴曲。

作法:本词调共40字,上下两阕完全相同。前三句与《如梦令》的句法基本相同,只是《如梦令》的第三句不用韵,这里却是换为平声韵。第四句三字,协平韵,平仄要求严格,必须是仄平平。

春到南楼【1】雪尽,惊动灯期花信【2】。小雨一番寒,倚阑干。

莫把阑干频倚,一望几重烟水。何处是京华,暮云遮。

注释:【1】南楼:古楼名,在今湖北鄂州市。《世说新语》记载,晋代庾亮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市)时,感秋夜景色宜人,于是与殷浩、王胡之等人登楼玩月,清谈吟咏。此处的南楼不一定是实指。【2】灯期:指正月十五上元灯节。花信:犹言花期,指开花的消息。

评析:这首词写的是春日倚栏望远,抒发的是对个人与家国的怅惘和忧虑。春天到来,南楼下面的积雪已经化尽了,正好迎来了热闹的上元佳节,也催动了花期。这时候一场细细的春雨下起来,使得天气乍暖还寒。作者独倚栏杆,凭高望远,看到的却是重重如烟的山水。这种情景怎不令作者万分怅惘伤怀呢?于是乎他发出了“莫把阑干频倚”的感慨。作者发出疑问“何处是京华”,可是向京华望去却是一片暮云遮蔽。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云:“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王安石《登飞来峰》云:“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由此,我们就可以推知,作者在此的“何处是京华,暮云遮”就不仅仅是描述一个景物,也不再是抒发个人的怅惘伤怀,而已经上升到对家国命运的忧虑。万俟咏经历过靖康之变,对国破家亡有更深的体会和忧虑。

点绛唇·闺情

元·曾允元

题考:清人毛先舒说:“江淹诗:‘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本词采以名。”该词是一首艳词,又名《点樱桃》、《南浦月》、《沙头雨》等。

作法:本词调共41字。首句为四字,无须用韵。第二句为七言句,起仄声韵。第三句也是四字句,协韵。第四句五字,协韵。下阕第一句与上阕首句相同。第二句与上阕第四句相同。第三句上二下一,必须作平平仄,协韵。第四、第五句与上阕第三、第四句相同。

一夜东风,枕边吹散愁多少。数声啼鸟,梦转纱窗晓。

来是春初,去是春将老。长亭[1]道,一般芳草,只有归时好。

注释:【1】长亭:古人在驿路边设亭供旅人休息,十里一亭,五里一短亭。后来“长亭”成为了送别地的代名词。

评析:这是一首以闺情为题的词作。少女怀春是古代诗歌中常出现的题材,如《诗经·召南·野有死麕》:“少女怀春,吉士诱之。”晋陆机《演连珠》:“幽居之女,非无怀春之情。”一夜东风将春天带来,也在少女的身侧吹散开怀春的哀愁与怅惘,它们像云和烟一样弥散在少女的情感世界中。伴随着几声春鸟的啼叫,纱窗之外已经天亮了。古人常以禽鸟衬托爱情,以梦抒写幽情,此处的“啼鸟”和“梦转”也是这个意思。怀春的哀愁与怅惘伴随着这位少女,从初春时节一直到春光消尽。长亭是分别之地。这里的“长亭”既可指怀春少女与自己所爱的人在暮春分别,也可以指少女与自己的怀春情绪在暮春时候分别,两者都可对应词最后的“只有归时好”。这首词虽然短小,但是用语清新婉丽,构思新奇巧妙,也是一首广为流传的词作。“一夜东风,枕边吹散愁多少”,将闺情之愁描写得形象而动感。下阕数句将闺情愁绪拟人化,其构思与手法之高妙,直追两宋,令人叹服。

菩萨蛮·闺情

唐·李白

题考:唐代苏鹗《杜阳杂编》云:“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璎珞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北宋钱易的《南部新书》与明代胡震亨的《唐音癸签》记载与此略同。另外,五代孙光宪的《北梦琐言》记载:“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令狐丞相假飞卿所撰密进之,戒以勿泄。”唐代俗称美女为菩萨,菩萨蛮大概是对西域蛮族女子的称谓。当时教坊,谱成曲词,遂以“菩萨蛮”为词名。明代杨慎改“蛮”为“鬘”,盖已失其本意。后代词人又名此词曰《重叠金》、《子夜歌》、《巫山一片云》等,不仅与词名来源无关,并且《子夜歌》另有正调,而《巫山一片云》又容易与另一词调《巫山一段云》相混淆,因而并不足取。

作法:本词调共44字,为词调中之最古者,以五、七言组成;通篇两句一韵,共用四韵,两平两仄。第一、第二句为七言仄句;第三句为仄起的五言句,换用平韵;第四句为五言拗句。后半第一句为平起仄韵的五言句,第二句为仄起仄韵的五言句,第三、第四句与前半第三、第四句相同。

平林【1】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注释:【1】平林:树林在远处,从高处望去树头似乎平整,故云“平林”。有注本曰“平地上的树林”,非也。

评析:这首词相传为李白所作,但学者多认为是晚唐词假托于李白名下。然而这首词情辞俱佳,有很高的艺术水准,丝毫不逊于李白的作品。

黄昏是一个人情感最为丰富的时候,也是最容易触景生情引发对良人思念的时候。这首词就描写了一名女子在傍晚思念远方良人的情景。全词开篇写到女子所见之景:远山前的树林在暮色之中如同被轻烟环绕;山岭的颜色变得黯淡,给人一种寒意;这多少让人觉得有些伤心。空气渐渐变暗,暮色从远方的山林进入到女子所在的高楼,而女子却在楼上哀愁。女子站在洁净的台阶上眺望远方,山岭和树林已经湮没于暮色,只有灰蓝色的天空有几只归鸟急速地飞过。鸟儿知道天晚归家,可是隔着许多山岭和树林的良人又在何方呢?词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作结,表明女子一点儿也不知道自己所思念的人现在哪里,正做什么,这更增添了几分哀愁。

全词由远景到近景,再到楼上仰望天空,直至思念推测远方良人的行踪,布局恰当合理,使哀愁和思念之情得到逐步深化。这一描写转移,又是配合暮色渐浓而展开的,很是自然贴切。

卜算子·别意

宋·王观

题考:清人万树的《词律》引毛先舒的话说:“骆义乌诗,用数名,人谓为卜算子,故牌名取之。”还说道:“按《山谷词》‘似扶着卖卜算’,盖取义以今卖卜算命之人也。”另外,因为秦观词有“极目烟中百尺楼”的句子,所以明代张綖《诗余图谱》中又将《卜算子》作《百尺楼》。

作法:本词调共44字,上下两阕完全相同,均是四句而两韵;每一句的第一个字均平仄不拘。第一、第二句,在句法上均要求上一下三,中间加一个衬字。第三句为七字,最后一句为五字,协仄韵。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是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评析:王观的词集《冠柳集》中在此词题下有“送鲍浩然之浙东”语。鲍浩然是诗人的朋友,生平不详。浙东,今天的浙江东南地区,宋代时属浙江东路。南朝人吴均在《与宋元思书》中描述这一带:“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可见这一带的风景是非常秀丽的。

这是一首很有特点的送别之词。我国古代形容美人的时候,常常称其为“眼似秋水,眉若春山”;在这首词的开头,作者却反过来说水如美人眼波流转、山似美人眉黛聚簇,让人感到非常新鲜。接下来作者写到所送之人欲归哪边,却是眉眼盈盈之处,更是让人觉得美丽而有趣。下片前两句点明送别友人的时间,最后不无风趣地嘱咐友人到了江南以后,一定要把那里的春色尽情欣赏。有一说法是词中所送的友人回浙东看望他美丽的小妾,这当然是可能的。由上片的“眉眼盈盈处”似乎也可推测得知。这样一来,整首词的美人眉眼和山水春色都成了相互交映的双关之语。美人与美景奇幻的组合,还有友人送别时的风趣调侃,使得这首小词平添出许多艺术魅力。

减字木兰花·春情

宋·王安国

题考:《岚斋录》中记载:“唐张搏自湖州刺史移苏州,于堂前大植木兰花,当盛开时,燕郡中诗客,即席赋之。陆龟蒙后至,张连酌浮白,龟蒙径醉,强执笔题两句云:‘洞庭波浪渺无津,日日征帆送远人。’颓然醉倒。搏命他客续之,皆莫能详其意。既而龟蒙稍醒,援笔卒其章曰:‘几度木兰船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遂为一时绝唱。”欧阳炯词有“今年却忆去年春,同在木兰花下醉”的句子,因而以《木兰花》为调名。“减字”,在词学中又称“偷声”,指在原词调基础上减去部分音节的做法。《减字木兰花》即是《木兰花》减字之后的词调。

作法:本词调共44字,上下两阕完全相同。首句以四字起仄韵,其中第一和第三字平仄可不拘。第二句为七字,协仄韵。第三句为四字,换用平韵。第四句为七字,协平韵。

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月破黄昏,帘里余香马上闻。

徘徊不语,今夜梦魂何处去。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1】。

注释:【1】洞房:幽深的房间。

评析:对于春天的热爱,对于爱情的敏感,几乎是所有诗人的共同气质。花落花开,聚散离合,总能引起他们内心的一番波澜。这首词写的是词人偶遇一位女子之后的春情思念,读来清新可人。

上片开始描写偶遇的场景:画一般的小桥流水;因为雨水沾湿了花瓣,使得东风也吹不起它们。月上柳梢头,词人骑着马踏着黄昏归来,偶遇一辆油壁香车。车的帘子里发出阵阵清香,这是车内美人的脂粉之香,也是青春少女的温柔体香。词人为之迷醉销魂,浮想联翩。“今夜梦魂何处去”,是因为词人的心魂已经被那位女子带走了,可是词人却不知道她要去哪里。或者说,词人为这位女子倾倒销魂,可是这位女子很快就消失了,留给词人的只是惆怅思念和无所适从。词人在这种惆怅中信马徘徊,默默无语,只是怨恨自己不能像杨花一样,因为杨花还可以随风飞到那位女子的闺房之中哀肠一诉衷情。整首词凄美迷离,结尾处的两句更是想象新奇。

采桑子·春暮

宋·朱藻

题考:清人万树的《词律》在《丑奴儿》注中说:“全唐诗作《采桑子》。此调为唐教坊大曲,一名《采桑》,一名《杨下采桑》;南卓《羯鼓录》作《凉下采桑》,属太簇角。冯正中词,名《罗敷艳歌》,李后主词,名《采桑子令》。宋初皆名《采桑子》,陈无己名《罗敷媚》,惟黄山谷名《丑奴儿》。”这里所说的黄庭坚的《丑奴儿》,即是“得意许多时”那首,共62字,与本首词区别较大,因而词调《采桑子》可能与《丑奴儿》并无关涉。

作法:本词调共46字,上下两阕完全相同。首句七字,无须用韵。第二、第三两句都是四字句,平仄句法相同,前者起韵,后者协韵。第四句是仄起平韵的七言句,协韵。

障泥油壁【1】人归后,满院花阴,楼影沉沉,中有伤春一片心。

闲穿绿树寻梅子,斜日笼明,团扇风轻,一径杨花不避人。

注释:【1】障泥:垂置于马腹两侧,用来遮挡尘土的障物。油壁:妇女所乘坐的装饰精美的轻便车。因车壁用油涂饰而得名。

评析:这是一首惜春之作,同时也包含着词人对一位女子的爱慕与惆怅。春意阑珊,这位女子乘着油壁香车回去了,原来喧闹的庭院便霎时间冷清起来了。花阴寂寂,楼影沉沉,只剩下词人独自伤心徘徊,却无人知。他信步穿过已成浓荫的树丛,寻找梅子。“寻梅子”表现了春末夏初的风景特点,同时可能又有其他含义。唐杜牧有一首《叹花》诗:“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本词的“寻梅子”或有词人担心那位女子已另属他人之意,然不能确定。这时候夕阳映照,使得树林也亮丽起来。词人想到那位女子曾经用美丽的团扇摇出轻柔的风,可是她归去的路上现在却落满了杨花。最后一句以景作结,将词人难言的爱慕与惆怅遮掩了起来,却让读者对其感受得更为深切了。

谒金门·春闺

南唐·冯延巳

题考:汉武帝时,学士待诏金马门,以备顾问。金马门省称为金门,用来比喻天子宫门。后来“金门”与“玉堂”并称,表示掇青拾紫、位列公卿的意思。扬雄《解嘲》里面也说:“今吾子幸得应金门,上玉堂有日矣。”本调为唐时词,调名为儒生朝谒天子的意思。清人毛先舒《填词名解》云:“唐乐名有《儒士谒金门》,词沿其名。”该词调又名《垂杨碧》、《花自落》等。

作法:本词调共45字,起首为三字句,句法上要求上一下二;第二字虽然可平可仄,但最好还是用仄声。第二句为六字句,第三句为仄起仄收的七言句。下阕第一句为六字句,其余均与上阕相同。

风乍【1】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芳径里,手挼【2】红杏蕊。

斗鸭【3】阑干独倚,碧玉搔头【4】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5】。

注释:【1】乍:突然。【2】挼:揉搓。【3】斗鸭:古代有斗鸭的游戏,鸭子在平时由栏杆围起来圈养。【4】碧玉搔头:碧玉簪。【5】闻鹊喜:古人认为听到喜鹊的叫声,表示有客人到来或者在外的亲人将要归来。

评析:微风突然吹起,使得一池春水荡起层层涟漪。有一位站在池塘边上的女子,此时正百无聊赖地用手揉搓着红杏,来引逗水面的鸳鸯。这时她连引逗鸳鸯也觉得了无意趣了,只得倚靠在栏杆上看鸭子戏水。她头上的簪子已经斜坠,这也难怪呀,因为自从心爱的人离开自己以后,这位女子就再也无心梳妆打扮了。她整天翘首企盼着心爱的人能早日归来,以解自己心头的相思和寂寞。刚抬起头,便听到了喜鹊的叫声,难道心爱的人真的要回来了?

这首词写思妇之情,简洁而动人,特别是第一句,更是体现了冯延巳词作的艺术水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全词以此为首,富于动感,引人注目。正是这一春日风景里的细节触动了思妇敏感的思念,在她的心间也荡起了层层涟漪。

诉衷情·眉意

宋·欧阳修

题考:该词调为温庭筠所创,因《离骚》中有“众不可户说兮,执云察余之中情”的句子,因而名之曰《诉衷情》。本来是单调33字。五代时期毛文锡有41字的《诉衷情》,首句为“桃花流水漾纵横”,因而又名《桃花水》。除此之外,还有宋代王益44字、张元干46字两种体式。赵长卿和欧阳修则都使用45字的一种体式,被后世词家奉为正宗。

作法:本词调共45字。上阕第一句为平起平韵的七言句。第二句为五字句,协平韵。第三句为六字句,不入韵。第四句也是六字句,但于第三个字后略有逗断,协平韵。下阕换头,三个三字句需用流水格。第四和第五句是四字句,要求对偶,不需用韵。最后一句也是四字句,协平韵。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1】。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2】。

思往事,惜流光,易成伤。未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注释:【1】呵手:朝手上哈热气。梅妆:即梅花妆,古代妇女的一种妆饰。《太平御览·时序部》引《杂五行书》记载,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她的额头上,成五出之花,拂之不去。宫女们纷纷效仿,因名之曰梅花妆。【2】远山:比喻眉毛。葛洪《西京杂记》记载:“(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

评析:关于这首词的主题意蕴,有人说是表现歌女的怨恨离愁,有人说这是常见的思妇主题。无论如何,我们看到,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通过女子的眉来传达她的情感。这是这首词艺术特色的体现,也是我们阅读欣赏的重点。

这是深秋的早晨,她卷起窗子上帘幕的时候,发现那上面已经结了一层薄薄的霜。因为天气寒冷,她要梳妆打扮就先用口中的热气将双手呵暖,然后才开始梳妆。呵手的这个细节,既照应了前面的轻霜,又暗示了这位女子的孤单。她把自己的眉线画得很长很长,那都是因为离恨的缘故呀。

上片写人的活动,下片开始转入对其内心情感的描写。梳妆完毕,可是“花容月貌为谁妍”,自己究竟是打扮给谁看呢?这位女子不禁想到过去的事情。那可能是一段缠绵伤感的爱情,也可能是毫无意义的琐碎生活。现在,时光流逝,一想到往事总让人那么惆怅伤感。可是总是这样惆怅伤感也没有用啊!她想唱一支歌来排解自己的寂寞伤感,于是敛起自己的满腹惆怅,想要让自己显出一点儿笑容,可是眉宇之间却仍然是挥之不去的哀愁。想要暂时忘却哀愁,故意躲避自己内心的伤痛,可是心头仍然痛,眉头依然愁,这才是最让人痛心断肠而不可释怀的。

好事近·初夏

宋·蒋元龙

题考:唐宋之时,民间所称的“好事”有两种意思。第一种“好”读去声,如喜好的“好”,如《孟子》:“好事者为之也。”杜甫诗:“旧来好事今能否?”白居易诗:“门以招贤盛,家因好事贫。”第二种意思是指慈善事业。《五代史·唐明宗纪》:“谷帛贱,民无疾疫,则欣然曰:‘吾何以堪之?当与公等作好事以报上天。’”唐杜光庭的《录异记》云:“嘉陵江侧,有妇人,自称十八姨,往来民家,不饮不食;每教谕于人,但作好事,莫违负神明。”本词调名称的本义,不知是使用的哪一种意思。至于“近”字,在词牌中与“今”、“引”、“慢”等相似,是表示曲类节奏的,与调名本义无关。后世称男女爱恋之事曰好事,又以“近”为远近的“近”,称此调名称为“佳期近矣”的意思。这种说法是不足取的。本调又名《钓船笛》。

作法:本词调共45字。首句为平收五言句,不起韵。第二句六字,起仄韵。第三句与第二句相同,但无须用韵。第四句五字,必须为仄平平平仄,并且句法上要求上一下四。下阕换头。首句为平起平收的七言句。第二句五字,协仄韵。后两句的要求,与上阕相同。

叶暗乳鸦【1】啼,风定老红犹落【2】。蝴蝶不随春去,入薰风【3】池阁。

休歌金缕劝金卮【4】,酒病煞【5】如昨。帘卷日长人静,任杨花飘泊。

注释:【1】乳鸦:小鸦。【2】风定句:《南史·谢贞传》载,谢贞八岁时作《春日闲居》诗有“风定花犹落”之句,为王筠所激赏。【3】薰风:南风。【4】金缕:曲调名,唐人无名氏《杂词》:“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金卮:酒杯的美称。【5】煞:很。

评析:这首词写春末夏初时的景物,抓住了那个季节的特点,写得丝丝入扣,形象动人。小鸦在树上啼叫,而此时的树头已经是“叶暗”,这正是初夏时节树头的情状。没有风吹过,但是已经衰败了的花却自动地脱落,这也是春天逝去后的特点。可是蝴蝶却没有跟随着春天一同离开,没有了鲜花,它们就在初夏时节飞入亭台池阁,似与游人相乐。下片作者开始写到人,写人的心思和活动:不要唱那劝人珍惜光阴的金缕曲,只管喝酒就是了,一定要喝得像昨天一样大醉一场。这可真是一个“困人天气日初长”的时候,酒醉之后,词中的人安静下来,卷起窗帘,只看到杨花四处飘落。杨花飘落也是春末夏初时景物的特点。另外,杨花在诗词中多比喻游子,该词在此处或有感慨自身漂泊之意。

忆秦娥·思秋

唐·李白

题考:朱彝尊《词综》收录此词,调名曰《桂殿秋》。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载《桂花曲》云:“仙女侍,董双成,桂殿夜凉吹玉笙。”这是《桂殿秋》一名的由来。《词综》引述吴曾的说法,认为此词为李白所作。而《词苑丛谈》则认为这是晚唐人之词作。然而此调与《菩萨蛮》确为词中最古者,南宋郑樵《通志》云:“二词为百代词曲之祖。”此调别名甚多,计有《玉交枝》、《碧云深》、《双荷叶》等,而《秦楼月》和《忆秦娥》这两个名字都来源于这首词的第二句。

作法:本词调共46字,“秦楼月”、“音尘绝”二句皆是对上句末三字的重复。“灞”“汉”二字必用仄声,而名家则多用去声,音调更为流畅。第一句为平平仄。次句为辘轳体,第一字必须用平,否则两秦字不能辘轳。第三句即上句之末三字,第四、第五句均四字,为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下片改首句为七字,句法与《菩萨蛮》首句相同,其余的句法与上阕无异。

箫声咽【1】,秦娥【2】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3】伤别。

乐游原【4】上清秋节,咸阳【5】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6】。

注释:【1】箫声咽:暗用萧史弄玉之典。据刘向《列仙传》记载,秦穆公有女名弄玉,爱听萧史吹箫。后来弄玉嫁给了萧史,日日学习吹箫,作凤鸣声。过了几年,萧史弄玉夫妇的箫声引来了凤凰,于是秦穆公筑凤台让两人居住。有一天,萧史弄玉夫妇随着凤凰一起仙去了。【2】秦娥:泛指秦地的美貌女子。娥,扬雄《方言》卷二云:“秦晋之间美貌谓之娥。”【3】灞陵: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因有汉文帝墓而闻名。附近有灞桥,是唐人折柳送别的地方。【4】乐游原:即乐游苑,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是唐代的游览胜地。【5】咸阳:大致为今陕西省咸阳市。汉、唐时期,从长安西去,咸阳为必经之地。【6】汉家陵阙:汉朝皇帝的陵墓都建在长安四周。阙,陵墓前类似宫门牌楼的建筑。

评析:两宋之交邵博的《邵氏闻见后录》称《忆秦娥》为李白所作,南宋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亦录于李白名下,但是《李太白全集》中并未收录此词。明代以来对此词为李白所作屡有质疑者,大多认为此词牌为晚唐宋初时期词人所创。俞平伯即认为这首词“盖中晚唐时人伤乱之作”。“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月亮是古典诗歌中表达思念的意象。秦娥的美梦破碎,如今只能将思念寄予明月,以呜咽的箫声来抒发心中的悲慨。楼外的明月圆缺相循,灞陵之上的柳色每年都会新绿,不知道送别了多少行人。如今在乐游原上,正是清秋时节,秦娥所思念的那个人、秦娥的梦却在咸阳古道之外,杳无音信。明月圆缺,柳色荣衰,时间就这样无情地流逝着,而秦娥站在秦楼之上举目望去:西风衰飒,红色的残阳浸染了汉代的大片陵墓。词到这里,所要表达的已不仅仅是思念之情,更是由清秋而引发的对历史的感怀和强烈的宇宙生命意识。这首词境界阔达,格调苍凉,极富感染力,特别是最后两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之曰:“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更漏子·本意

唐·温庭筠

题考:唐人称夜间为“更漏”,杜甫《江边新乐诗》有诗句云:“余光隐更漏,况乃露华浓。”许浑《韶州驿楼》亦有诗句曰:“主人不醉下楼去,月在南轩更漏长。”一般认为,此词调创制于晚唐时候,其创制者可能是温庭筠。宋代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中说:“庭筠工于造语,极为绮靡,《花间集》可见矣。《更漏子》一词尤佳。其词云:‘玉炉香,红蜡泪……’”清人毛先舒的《填词名解》中也说道:“唐温庭筠做《秋思词》,中咏‘更漏’,后以名词。”

作法:本词调共46字,为上下阕之双调词牌。起首两句为三字句对偶,因而平仄互异。第三句为六字句,第一、第三和第五字均为可平可仄。第四、第五句换为平声韵,也是三字句对偶。第六句为五字句,其中第一字为仄声,第三字为平声。下阕起首第一句即入韵,第二句则不要求对偶。然而本词调下阕第一句入韵的只有这一首词,宋代及以后人们填词均不入韵,因而对此不必要求过严。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