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史研究(第三辑)(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3 16:03:00

点击下载

作者:李庆新,郑德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海洋史研究(第三辑)

海洋史研究(第三辑)试读:

前言

近年来,研究中国南海贸易的一些学者将中国外销陶瓷史发展为东南亚研究中的独立学科。然而,陶瓷往往缺乏附属文字的佐证,与之相较,铜铁等金属文物常伴有长短不一的铭文,披露产地、年代、[2]捐者、来路及用途。此类文物包括梵钟、云板和香炉,为数众多,历史悠久,背景迥异。

本文专论梵钟,因其传世最久,资料充足。汉朝年间,释流中土,梵钟随即问世。此后,梵钟便与中国的寺庙和宗教活动结下不解之缘。小梵钟通常悬于僧侣念经礼佛的大殿。大梵钟则与寺鼓分置大殿前之钟鼓楼。道观采用梵钟,仅在装饰纹样上略作变更。钟亦用于宫廷仪式。报更守夜示警的钟楼和军事瞭望的碉楼也备有钟。已知最早的中[3]国梵钟,铸于575年,现存日本(图1)。在中国及其邻国,梵钟长盛不衰,直至清末民初。最好的梵钟,由皇帝、贵戚、达官贵人订造,青铜质地,工艺上乘;平民铸钟,多为铁质,质量等而下之,明清时期,尤其如此。北京大钟寺(即大钟寺古钟博物馆)所陈诸钟,足示[4]权贵富豪如何不吝重金,铸钟献佛,以昭虔笃。

迄今,有关东南亚华人对宗教需求及与之相辅的经济贸易网之研究仍寥若晨星。对东南亚中国梵钟的了解,主要得益于20世纪末出版的有关新、马、泰、印(尼)铭文的汇集、编纂中有关越南铭文的

[5]专集以及些许历史文献。本文将先调查仍存世且分属三个时期的东南亚中国梵钟;其次,据其铭文,研究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联系;最后,笔者将探讨闽粤铸钟业的历史发展以及铸坊与南洋客户的中介商。一 东南亚的早期中国梵钟(8世纪末至17世纪初)

在已知最早的东南亚中国梵钟中,三座发掘于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两座分别发现于印尼苏门答腊和泰国南部(见地图1)。其中,有通过不同途径南传的,亦有谙熟华南铸钟工艺的工人铸造于当地的。最早的北越古钟(798年铸造)

1986年,河内以南约40公里处出土一座青铜钟,现存河西省博物馆(图2)。该钟由钟底至双龙头钟钮高60厘米,钟口直径39厘米,钟文刻于唐贞元十四年(798年),计1542字,纪念仿效中国佛教组织而成立的首家越南佛教会社,兼录243名捐助者姓名,并载钟重。[6]该钟为郡县时代交州仅存的“唐越钟”。钟文未载产地、铸者。依[7]钟形推断,该钟当属孙机文中所列中国梵钟四大家系的首个系列。该系列曾流行于长江以南,东渐闽粤,西迄川滇,北及浙江。明季以后,中国已罕产此系梵钟,然越南仍铸之(图3)。该系列原型,即前文提及的铸于575年的六朝古钟(图1)。比较图1和图2,不难察觉,两钟虽微有差异,但几近雷同。唐越钟钟钮较曲,上缀日后越南钟常沿用的宝珠装饰,钟顶平缓,钟身分12层而非8层。钟月较大然内敛,钟口平滑,外沿稍突。地图1 东南亚的早期中国梵钟(公元8世纪末至17世纪初)

六朝以降,佛教势力南渐,结庐交州的华僧日增。最初的唐越钟,可能非安南都护府土产,然其现身,标志佛教和中原文化已浸铜鼓之乡。8世纪末,红河三角洲的铜鼓文化与公元初的三个世纪比较,已[8][9]雄风不再。师承华南工匠的铸钟工艺,尽管南播途径仍待勘明,此时显然已根植越南。疑是南汉文物的日早村古钟(948年铸造)

1987年,越南考古学者在河内市慈廉县日早村发掘的另一古钟(图4)。是钟含钟钮高32厘米,钟口直径17厘米,风格近似前钟。唯工艺更精湛,铭文字体更雅正。文中敘记某一以“社”冠名的宗教团体如何祭祀铸钟,并附上祷文,祈求神明,广施恩泽,慈悲为怀。铭文以南汉年号(乾和六年,即948年)纪年。南汉建都广州,与号称统治红河中下游流域的吴氏政权频繁交战。日早古钟的发掘却显示,敌对双方仍有文化交流。该钟铭文未告产地,但可推断,该钟或产于铸造工艺已臻至善的南汉,或由习艺南汉的工匠到当地铸造。南汉古钟,存世无几,另一已知的南汉钟属广东韶关南华寺,铸于964年。[10]海南佛寺的南汉钟,铸于951年,吴兰修(卒于1854年)撰《南汉金石志》时,该钟已佚。吴氏在岭南还发现其他南汉钟,为数不多,[11]现状如何,无从得知。三佛齐宋钟(1003年铸造)《宋史》记载,三佛齐王思离咮囉无尼佛麻来华,可能纳其华人[12]扈从之议,为宋真宗修一长生寺,以图增进与中国的关系。1003年,三佛齐王遣二使携贡品往开封,觐见宋真宗,请题寺名,并赐梵[13]钟。宋真宗乃从所请。据笔者所知,正史记载中,中国赠钟南洋,仅此一回。此事足证,中国对三佛齐之重视及华裔扈从之影响力。此钟尚待发现,但其存在,无可置疑。值得注意的是,1982年,占卑附近一寺院曾于两座古建筑间发掘一铜锣,上有汉字刻记。该锣铸于宋绍定二年(1231年)。11世纪末,占卑取代巨港为三佛齐国都。[14]白鹤通圣观铜钟(1324年铸造)

白鹤通圣观铜钟乃合中越信徒的人力财力而铸成。铸钟发起人系一闽籍道士,曾与其他南宋遗民一起参加1285年越南军民的抗元斗争,此后定居越南。数年后,他首倡重修白鹤通圣观。白鹤观原建于唐代,位于河内以西的永福省。该道士亦建议为道观铸一新钟,并为之撰一长铭文,记叙抗元史实、道教源流和修观经过。越南独立后,古钟遗失,从遗留的铭文拓片研判,该钟亦属孙机所述的中国梵钟四大家系的首个系列。神秘的明钟

明朝300年,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密切,对此,中国文字史料有充分记载,但文物实证,如墓碑、木匾、金属器皿等,却残留无几。泰国春武里佛寺有一钟,据称“大明宣德年间造”(1426~1435年),[15]但明显是清或民国仿制品。故此,东南亚就只余两座明钟,一存苏门答腊北部,铸于明成化五年(1469年或1470年),另一存泰国南部猜耶,铸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两钟皆有难解之惑。苏门答腊钟有中文及阿拉伯字母的铭文,但后者模糊不清,无法辩读。猜耶钟文,唯铸造年代可识,余皆陨阙。两钟均铁铸,标志着东南亚钟史的新纪元,此后,铁钟便为东南亚梵钟主流。但在中国,特别是明朝,工艺精美的铜钟仍大行其道。

苏门答腊明钟现存班达亚齐博物馆,高1.25米,钟口略呈喇叭形,直径0.75米,体积冠东南亚梵钟之首(图5)。中文钟铭曰:“成化五年冬月吉旦造”。钟形类似中国同期铸钟,似属孙机所述四大家系最末系。是系发轫于元,明清流行广东,尤其佛山,可视为第一系列之改进型。若将该钟对照佛山博物馆一座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16]的本地产铜钟,不难推论,前者亦产于佛山。该钟铭文未载钟之[17]献受双方。1524年,亚齐国败八昔(今罗苏),掠该钟为战利品。彼时,伊斯兰国家视钟为舶来珍品。该钟乃悬亚齐王宫。至今围绕该钟,仍有诸多传说。有曰:其为中国天子赠品。此诚无可能。天子赠品,需有匹配铭文,制作工艺也当上乘。该钟似属苏门答腊八昔外商,彼负港口管理之责,钟为报警之用。1508年或1509年,一未具名葡商访马六甲,记载该城近海处有一“中国大钟”。对此,他有如斯奇[18]评:“中国国王置钟海滨为碑,犹如葡王竖石以界势力范围。”该钟已不复存在。

泰南明钟,铸于1578年,发掘于猜耶市郊,现存当地博物馆(图6),发现背景未考。猜耶系一小城,北距素叻他尼市约40公里,与苏梅岛对望。16~19世纪时,猜耶为中泰贸易重镇,然少见诸文字资料。1827年,该城据载约两千华人,主要从事与福建的大米贸[19][20]易。广东肇庆一钟,铸于1627年,与泰南明钟形似。后者铭文,仅存一行:“万历六年吉旦立”。该钟似由猜耶华商购入而供当地之用。二 清初和清中叶的梵钟

17世纪下半叶和18世纪之梵钟存世已罕,残留者均与越、暹、印尼华人相关。清初行海禁,海外华人迫改商道,遂见日本风格的梵钟于南洋。1684年后,广东铸钟再现,表明海外华商与广东的联系迅速恢复。梵钟刻有铸坊行号,揭示铸钟已不再是坊主专门从事的生产。18世纪中叶,中国东南部铸钟也开始现身东南亚(地图2)。具有日本风格的中国梵钟(铸于1677年)

明亡之后动乱,时间颇长,东南亚罕见中国铁铸器皿。唯越南中部会安例外,受惠于阮氏政权优待政策,当地亡明遗民迅速恢复海外[21]贸易。据陈荆和教授的研究,彼时往返广南长崎华商以越南芦[22]荟、蔗糖、鲨皮、苏木交易日本金、银、铜。会安历史博物馆有[23]一日本风格铜钟,铸于1677年(图7),揭示会安亡明遗民与日本(可能是长崎)华商的往来。钟铭如下:

大明神将军马侯座前

永治二年

明历丁巳岁五月吉日铸

铸匠朱福

铭文同时以大明历(丁巳岁)和后黎朝年号(永治二年)纪年(图8)。该钟原置占城岛一寺庙。该岛与会安隔海相望,华商航海,常泊舟登岸谒庙,祭祀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公元前14年~公元49年)。地图2 清初和清中叶的梵钟传至东南亚最早铸刻作坊行号的东南亚佛山梵钟

1684年,清废海禁,南海贸易旋归活跃。此前,南洋水域曾为台湾郑氏政权商人一统天下,现在,取而代之的是蜂拥而来的大陆官商船舶。会安历史博物馆有一铁钟,铸于1688年(图9)和一铁香炉,铸于1689年(图25),可为此期的文物实证。铁钟铭文如下(图10):

风调雨顺

广东广州督粮厅加一十二级

戴口口仝妻信奶陈氏

[虔]口洪钟一口重二百余,供奉

广安寺佛前

佛山汾水万名炉铸造

康熙二十七年岁次戊辰吉旦

国泰民安

会安寺已毁。献钟官员仅姓可辨,其官衔大抵是捐来的,属虚职。[24]该钟刻有作坊行号(万名炉)和产地(汾水),系东南亚首例。中[25]国大陆现存最早万名炉铸钟也要比该钟晚四年。泰南猜耶城也曾发掘此期梵钟,形态与此钟类似,铸于1696年(图11)。然其铭文模糊,未知载否作坊行号。18世纪佛山铸钟,东南亚计发现两座,一在坤甸,铸于1795年,似由海南船行捐献当地寺庙(图12);另一在西贡,铸于1798年,由粤商赠其会馆(图13)。此二钟,与较早时佛山“隆盛炉”出品的两铸钟,风格一致。隆盛炉铸钟分存香港历史博物馆和巴黎国外教会总部(图14),各铸于1701年和1722年。嗣后两世纪,东南亚流行的佛山铸钟,均以此四钟为原型。可能产于中国东南省份的梵钟

东南亚另有两座亦铸于18世纪,刻有年份,但无作坊行号的梵钟。钟呈喇叭形,钟口略显波状,风格异于广东铸钟,确实产地难定。[26]两钟分置新加坡和泰南宋卡。18世纪末,宋卡即为泰国重要港口。两钟铸造年代相隔约40年,但风格雷同。新加坡钟铸于乾隆十[27]年(1745年),悬于天后宫(图15),以年代论,新加坡显非原主,似由马六甲得之。钟文未载原赠何庙。宋卡钟,笔者仅见其底部图片。铭文载嘉庆三年(1798年),宋卡统治者吴文辉(1745~1811年)献钟予吴王庙(图16)。吴文辉享“昭丕雅”头衔。

两钟风格相同,可能皆属闽籍移民所有,而闽籍移民可能购之于福建、浙江或江苏同一产地。18世纪时,浙江宁波和江苏苏州均有[28]侨居闽籍商人。惜缺上述省份彼时铸造业情况的有关资料。吉隆[29]坡一寺庙里有一宁波钟,铸于1923年,风格类似上述两钟。18世纪中国东南诸省与南洋的经贸来往,此二钟可能便是实证。19世纪下半叶,此联系更显彰著,几与佛山南洋关系比肩。三 交易鼎盛期的梵钟(19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

此期,对中国梵钟的需求旺盛。年代不明的梵钟不计,资料不全的越南亦不计,仅计印、马、泰三国,迄今发现的中国梵钟即达166座,其中印尼73座,马来西亚67座,泰国26座。此三国新添众多华人移民,华人社区迅速发展,寺庙大量兴建,梵钟需求因之倍增。然所处环境不同,与母国纽带强弱参差,各地华人之铸钟需求也因地而异。地图3 交易鼎盛期的梵钟(19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印尼各地的不同需求

印尼中国梵钟的地理分布很不均衡,计爪哇和巴厘岛25座,苏门答腊、邦加岛、勿里洞37座,加里曼丹和苏拉威西11座(表1)。19世纪前30年,印尼群岛动荡不安,先是英荷争霸,继之爪哇战争(1825~1830年)。华人虽未直接卷入冲突,但亦深受影响,未建多少寺庙。此期,除巴厘岛最老寺庙置一英国钟外,就只有两座中国梵钟,铸于19世纪20年代初。英国钟铸于1800年,来龙去脉不明。

两中国钟,一铸于1821年,一购于1825年。前者尤引人注目,钟腰长且层隔为四长矩,似为福州莲宅铸厂最早产品(图17)。后者为雅加达最大寺庙所购。铸于1835~1850年间的中国梵钟,全印尼5座,除一座外,均产佛山。

19世纪60年代后,各地对梵钟的需求剧增,以苏岛棉兰为最,盖该地为荷印种植园中心,19世纪末,中国移民蜂至。迄今发现于此的梵钟不下13座,铸造时间约在1878~1955年。至于西加里曼丹,梵钟则集中于矿工聚居之金矿产区。

梵钟及与之相辅的经贸网络显示,19世纪前半期,如同以往,梵钟大部为广东,尤其是佛山作坊的产品。19世纪60年代后,福建,尤其是福州莲宅作坊的产品显著增多。马来西亚港口城市和矿区对梵钟的强烈需求

马来西亚中国梵钟主要分布于港口城市和矿区。港口城市马六甲有6座,槟城13座。霹雳州、雪兰莪州、森美兰州的锡矿地区以及沙捞越州的金矿地区,也有相当数量的梵钟(见表2)。

梵钟中属于19世纪前半期的仅3座,两座在新加坡,分铸于1837年和1838年,第三座在罕见梵钟的马来半岛东岸。对梵钟的强烈需求出现于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上半叶,与此期英属殖民地的发展相一致。

马来西亚梵钟大部分产于广东,由于经济联系,也出现了中国大陆其他地区的产品。1857年,槟城一寺庙从江苏苏州购一梵钟,除却钟口边缘显得光滑外,该钟形态似属孙机所述中国梵钟四大家系的[30]第二系列。来自福州的梵钟似与福州鼓山涌泉寺有关。该寺僧人在马来半岛兴建诸多分寺,包括建于1891年的槟榔屿极乐寺。1879~1909年间,福州莲宅铸厂为槟榔屿、新加坡和太平的寺庙铸了约八座大型梵钟。

此期,也出现了当地自铸的梵钟,首例为新加坡铸造于1856年的梵钟。20世纪前30年,随着对外经济联系的扩展,对梵钟的需求亦出现了新变化。1906年,新加坡福建籍侨民聚居区自大坂为其值落亚逸街庙宇购置了两座日本风格的梵钟。约20年后,吉隆坡华人[31]开始偏好浙江宁波铸造的钟,宁波钟就形体而言,当属孙机中国梵钟四大家系的第三系列。20世纪20年代末,槟榔屿华人购置了融合中泰风格的梵钟,到了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他们则开始自铸铜钟。泰国的中国梵钟和自铸钟

泰国较少中国梵钟,盖因其华人并不排斥自铸铜钟。一些自铸钟[32]高度兼具中泰风格,譬如钟钮以泰龙点缀,钟铭则以中历记年。现存二十余座梵钟中,8座自铸,9座佛山产品,7座产于广东其他地方(表3)。

泰国华人购置地产钟的漫长历史可与其融合当地社会的悠久传统比驱(图18、图19)。已知最早一座兼具中泰风格的梵钟铸于1825年,[33]今悬于华富里市泰庙或泰华寺庙。华福里是历史古城,惜缺乏有关该城华人的资料。自1792年起,曼谷即为泰都。该市拥有最多梵钟,计11座,3座自铸,余皆输自广东。四 广东和福建的铸钟业[34]

铁矿富有的广东,铸造作坊星罗棋布。佛山,19世纪钟铭中亦称“禅山”或“禅镇”,无疑是当时铜铁铸造业的最大中心。广东铸坊生产祭器、农具、铁枪、铸炮以及享誉海内外的铁锅及铁镬。中国历史学者对佛山的经济发展,特别是明清铸铁和武器制造业,作了[35]大量研究。但对于梵钟的生产及其国内外交易则少有触及。本文将简略地讨论这一被忽略的领域,重点则是佛山和福州莲宅的铸钟业。佛山铸坊

学者罗一星将佛山铸造业的历史划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368~1521年,为铸坊开办阶段;第二阶段,1522~1795年,为鼎盛时期;第三阶段,1796年至清朝终结,为没落阶段。其没落既缘[36]于西方工业品的竞争,也缘于本地最好的一些矿脉已竭。

第一阶段主要产品为炊具,兼产铸铁铜钟和其他祭皿,用铜来自云南。若干15世纪下半叶的佛山产品仍存世。中国最早佛山铁钟,[37]可能产于1463年,现存广东连县。海外最早佛山梵钟,铸于1469年或1470年,现存亚齐。佛山博物馆还保存着一口铸于1486年的铜

[38]钟。第二阶段的显著特征是铸坊数目的增长和外地富商到佛山设厂。明亡之后(1644年),平南王尚可喜父子统治广东,佛山尤在其控制之下,铁器生产乃被垄断,此局面延续至1680年,清削三藩,[39]平定广东。有意思的是,已知最早刻有铸坊行号的梵钟,现存于海外的越南会安历史博物馆。该钟为“万名炉”产品,铸于1688年。在中国大陆,最早刻有“万名炉”行号的产品,铸于1692年,[40]现存于广东省罗定县。笔者希望,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或能确立南洋梵钟上有名号的铸坊与广东经营铸钟业的大家族间的关系。这些家族的族谱仍存广东,可为研究其历史提供线索。根据罗一星的研究,临近19世纪末,佛山铸坊逐渐减少。1876年,佛山尚有约40家作坊,时至1882年,即减至30家左右。总的来说,每家都只限量生产某专门产品。

通过钟铭,笔者确定,从1688年至1940年,约19家佛山铸坊从事梵钟生产和海外交易(表4)。其中“隆盛号”,产钟239年(1701~1940年),不改行号。另一家“信昌号”,开办稍晚些,直到20世纪30年代,仍出产品。大多数铸坊约在清末民初时歇业。福州莲宅铸坊

福州林则徐纪念馆馆长关桂铢言,莲宅铸坊未留文字资料。莲宅位于福州城西南的水部门(水关),笔者曾在关馆长陪同下到该地考察。该处有一小运河,通闽江,铸坊借其运输原料产品。莲宅铸坊均在20世纪50年代关闭,原址变民居,住户为诸坊主后裔,皆林姓[41]。2001年,笔者访是地,恰遇一昔年铸匠,据言,其先祖原籍南京,明末迁榕,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始建铸坊,生产铸钟、铸像、祭皿。如同佛山铸坊,莲宅亦一度铸造武器,尤其铁炮。林则徐纪念馆存有3门莲宅铁炮,一铸于1842年,余皆铸于1852年。铁矿来源未考。铸坊为家庭产业,其中8或9家坚持至20世纪50年代方歇业。福州周围寺庙,仍可见莲宅梵钟,有铸于19世纪70年代[42](图20),亦有铸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图21)。据说,有莲宅林姓铸工,赴香港为胡文虎兄弟之虎豹园铸钟(笔者访香港,恰虎豹园关门,未能考实)。依所存莲宅梵钟判断,印尼当为其产品之最佳销处(地图4)。中爪哇梭罗一寺庙里曾悬有一钟,铸于1821年,铭文未载铸坊行号,然据形态推断,似为莲宅产品(图17)。若然,该钟则为最早莲宅铸钟。可惜,去年笔者重诣该寺,此钟已失窃。苏岛靠近棉兰的民礼市有一寺,内有一钟,铸于1893年,铭文曰:“福州莲宅铸匠林后银造。”此系已知最早刻有莲宅行号的铸钟。最晚的印尼莲宅梵钟,铸于1927年,现存棉兰一寺庙(图22、图23,表5)。地图4 分布于各地的福州莲宅梵钟铸坊和客户间的中介商

中文史料少有商业活动记载,因此客户与铸坊如何交易便成难解之题。在中国大陆,行商可承担中介人角色。铸于1463年的一梵钟[43]铭记,粤北连县乡民,曾集资托一赣商往佛山购钟。在南洋,此角色多由闽籍海商扮演。一些闽商赴南洋途中,特地取道佛山,采购铁锅等铁制产品,亦可代定梵钟。更有闽商迁粤,由彼出发作海外贸[44]易。17世纪60年代,据传许多著名粤商原籍闽省。越南会安历史博物馆一香炉之铭文可佐证此传。该香炉铸于1689年,是已知最早的东南亚香炉,由原籍福建两粤商购自佛山“粤胜炉”,敬献越南中部占城岛的伏波将军马援庙(图24)。铭文如下:

广东洋船客原福建福泉所人氏

伏波将军案前。

祈求出外平安,永远供奉

康熙二十八岁次己巳孟春吉旦立

佛山粤胜炉

宝鼎口口口口

中介者可能也包括会馆。佛山闽北会馆和海南会馆便由两地从事[45]南洋贸易之海商组成。财权俱足的施主,则有其私人采购渠道,西苏门答腊巴东华社首领,即如是人物,1894年,他献该城寺庙一钟。20世纪初,一女施主捐钟苏岛棉兰寺庙,据钟文载,某佛山商[46]行为经手人。

上文提及之莲宅老铸工曾言,有顾客亲抵莲宅购钟,莲宅铸匠亦应邀,赴受捐寺庙,就近铸钟。此举古已有之,越南、日本碑铭均有[47][48]邀匠铸钟记载,日本寺庙左近亦有铸钟遗迹发现。印尼乏铁矿,似无就地铸钟之说。槟榔屿一些寺庙,主持为原福州鼓山涌泉寺僧人,从钟铭看,福州僧人似为莲宅购钟之中介。五 结论

综上而言,除亚齐和马六甲两明钟,其主人似为当地华裔或非华裔军政领袖,余者皆为宗教信仰而置。直到20世纪初,海外华人对梵钟的需求经久不衰。一些国家,如越南、泰国,因需求而催生当地铸钟业,而开创人多为铸匠移民,此诚如陶工移民,于海外传艺授技而开创了当地陶瓷业。但即便有当地产品,来自中国的梵钟仍广受欢迎。以越南各地为例。北越铸钟业诞生颇早,产品继承中国梵钟首系列之风格。越南中部和南部亦有当地铸钟业,但直到清末,华人仍从佛山输入梵钟。中泰铸钟工艺如何融于一体,颇值学者深入研究,1825年前,似无兼具中泰风格的梵钟。

一些国家,如印尼,从未间断进口陶器铸钟。直到清末民初,先是新加坡,然后槟榔屿,始建窑产陶器,自铸少量梵钟。

东南亚梵钟主要来自广东,尤其佛山。18世纪末,福建和其他东南省份,也开始出口少量梵钟。但总而言之,从15世纪至20世纪,即便有战乱和其他干扰,广东梵钟始终占主导地位。闽商在梵钟贸易中的角色亦值得注意。尽管近代福建商人更致力于扩展省内的梵钟交易,他们仍是闽、粤、南洋三角贸易中的重要角色。

研究东南亚梵钟铭文意义重大,有助于学者从新的角度探讨中国铸钟史的许多问题。譬如,17世纪末,佛山铸坊即开始刻行号于其产品,多年后,福州莲宅也如是标钟,但从北京大钟寺所陈梵钟看,此南方成规并未被北方采纳,原因何在?表1 分布于印尼各地的中国梵钟年表续表续表表2 分布于新加坡、马来西亚各地的中国梵钟年表续表续表表3 分布于泰国各地的中国梵钟年表表4 分布于东南亚各地的佛山作坊梵钟续表续表表5 分布于东南亚各地的福州莲宅作坊梵钟图1 已知最早的中国青铜梵钟(575年),参见《日本の美术》,1995年,第12期(总355号)《梵钟特刊》图2 北越河西省博物馆的青铜梵钟(798年)

苏尔梦摄图3 北越庯宪(Phô Hiên)天后宫的青铜梵钟(1891年),该钟铸于越南

丁克顺摄图4 北越慈廉县日早村陈圣庙的青铜梵钟(948年)

苏尔梦摄图5 印尼班达亚齐的铁铸梵钟(1469或1470年)

傅吾康摄图6 发掘于泰国猜耶市附近的铁铸梵钟(1578年)

何翠媚摄图7 越南中部会安历史博物馆藏中国青铜梵钟(1677年)全貌,该钟具有日本风格

苏尔梦摄图8 会安历史博物馆具有日本风格的中国青铜梵钟(1677年)局部

苏尔梦摄图9 会安历史博物馆所藏四座中国梵钟,左一座为佛山万名炉产品(1688年)

苏尔梦摄图10 会安历史博物馆所藏佛山万名炉铁铸梵钟(1688年)铭文细部

苏尔梦摄图11 发掘于泰国猜耶的铁铸梵钟(1696年)

傅吾康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