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掌乾坤的历代帝王(上)(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4 00:57:32

点击下载

作者:林之满,萧枫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独掌乾坤的历代帝王(上)

独掌乾坤的历代帝王(上)试读:

《话说中国》丛书编委会

主  编:林之满 萧 枫

副 主 编:魏茂峰 李亚辉 竭宝峰

编 委 会:(排名不分先后)

    何 莎 刘连旺 常志强 刘 俊 王 蓓

    刘海生 王艳芳 周艳云 李丽丽 刘 洋

    陈时雨 吴良克 刘一石 刘 永 宋春正

    崔文君 邵 军 石 怡 贺小刚 樊景良

    赵明明 于 洋 姚 志 严 鹏 王 军

    陈 凤 李 忠 陈 莹 付中天 杨坦然

    单而辉 孙德民 于 武 赵 明 童恩中

    杨迪穆 郝 纯 胡 凯 邓俊华 夏正言

    鲁正华 罗致平 王洪源 于 斌 曹成章

    黄 铸 白红艳 钟 涛 韩 磊 罗晓宇

编写说明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又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早就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前仆后继,绵延百代。著名科学史家贝尔纳曾说:“中国在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和科学的巨大中心之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曾创造了无数的文明奇迹。

中国的历史是一部生动的、博大精深的启迪心智的教科书。中国历史是独树一帜的东方文明史。承载中华文明的中国历史,在她形成发展的曲折而漫长的过程中,从未中断过。她虽然历经坎坷,备尝艰辛,却始终以昂首挺立的不屈姿态,耸立在亚洲的东方。即使从19世纪上半叶开始的对中华文明一个多世纪的强烈冲击和重重劫难,也没有使曾创造过辉煌的中华文明沉沦,反而更勃发了新的生机。《话说中国》丛书将中华民族的辉煌与挫折、统一与分裂、前进与倒退、战争与和平、正义与邪恶,放在对立统一的辩证过程中,逐一展现。《话说中国》丛书是一幅历史长卷,共分50卷100分册,具体内容如下:

第1卷 文明开放的天朝大国(上、下册);

第2卷 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上、下册);

第3卷 分分合合的朝代更替(上、下册);

第4卷 改变时局的历史事件(上、下册);

第5卷 独掌乾坤的历代帝王(上、下册);

第6卷 宠辱一身的历代皇后(上、下册);

第7卷 治国安邦的历代名臣(上、下册);

第8卷 一尘不染的历代廉吏(上、下册);

第9卷 尔虞我诈的宫廷政治(上、下册);

第10卷 源远流长的远古文明(上、下册);

第11卷 稳步发展的社会经济(上、下册);

第12卷 日趋活跃的商业贸易(上、下册);

第13卷 刀耕火种的古代农业(上、下册);

第14卷 穿越时空的天文历法(上、下册);

第15卷 独领风骚的古代医学(上、下册);

第16卷 独具一格的古代数学(上、下册);

第17卷 日新月异的古代物理(上、下册);

第18卷 领先世界的古代化学(上、下册);

第19卷 独树一帜的中国地理(上、下册);

第20卷 震惊世界的科技发明(上、下册);

第21卷 光耀世界的科技名家(上、下册);

第22卷 惊心动魄的经典战役(上、下册);

第23卷 智虑谋深的军事名家(上、下册);

第24卷 影响深远的军事思想(上、下册);

第25卷 精华荟萃的中国兵书(上、下册);

第26卷 严密精深的军事制度(上、下册);

第27卷 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学(上、下册);

第28卷 享誉世界的文学名著(上、下册);

第29卷 天马行空的神话传说(上、下册);

第30卷 绝唱天宇的中国诗歌(上、下册);

第31卷 脍炙人口的中国词赋(上、下册);

第32卷 千古流传的民间文学(上、下册);

第33卷 龙飞凤舞的中国书法(上、下册);

第34卷 绚丽多彩的中国绘画(上、下册);

第35卷 凝固不朽的中国雕塑(上、下册);

第36卷 蜚声中外的中国建筑(上、下册);

第37卷 低徊狂放的中国音乐(上、下册);

第38卷 摇曳多姿的中国舞蹈(上、下册);

第39卷 异彩纷呈的民间艺术(上、下册);

第40卷 美轮美奂的中国戏剧(上、下册);

第41卷 妙趣横生的艺坛典故(上、下册);

第42卷 彪炳史册的古代典籍(上、下册);

第43卷 震聋发聩的思想文化(上、下册);

第44卷 浑厚深沉的中国哲学(上、下册);

第45卷 定格历史的史学名著(上、下册);

第46卷 百花齐放的古代教育(上、下册);

第47卷 风格迥异的古代民族(上、下册);

第48卷 遐迩闻名的巨商名贾(上、下册);

第49卷 传诵千古的历史掌故(上、下册);

第50卷 扑朔迷离的千古奇案(上、下册)。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历史的经验是前人付出巨大的代价才总结出来的。历史经验包蕴着发人深思的哲理。要深刻地了解现实,理智地面对将来,就应当自觉地回顾历史。现代人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感受历史启迪现实的无穷魅力。惟有从历史经验这里感知杂乱纷纭的现实,才能体会历史智慧的美感与简洁感。

这种由历史引发的智慧、魅力与美感,对丰富一个人的生命内涵,提升一个人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人的素质的基本内涵应该是人文素质。一个人的人文素质是由他所属的民族几千年文化创造的基因,积淀在他的血液和灵魂中形成的。人文教育以文史哲为主体,对人的素质提高具有特别的价值,而中国历史恰恰正是文史哲三位一体的糅合和载体。只有了解了中国的历史,才能树立民族自信心,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才能以他们的不断传承和新的创造,继续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在共同的血脉上发展起来的13亿中国人和5000万在世界各地的华人,都应有这样的共识,都应当承担这样的责任。《话说中国》丛书把传统的教育和未来的展望有机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引导当代中国人顺应悠久古老的中华文明融注世界发展的现代潮流。

由于丛书篇幅宏大,编写时间又较为仓促,书中难免存在各种疏虞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话说中国》丛书编委会2008年2月

一、先秦帝王

中国第一位暴君夏桀

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桀即位之后,把国都迁到了太康住过的斟寻阝。这个桀天赋很高,就是不务正业。他只把聪明用在吃喝玩乐上。他很勇武,力气大得能把铜钩扳直,把鹿角折断,但他把劲头部用在游猎征战上。他当了夏王不久,就出兵去征讨有施氏(在今山东省滕州市)。小小的有施氏哪里抵挡得住夏王的大军,只好卑躬屈膝,请求投降。他们听说桀喜爱漂亮姑娘,就在国内挑选了一位叫妹喜的美女,献给桀。这妹喜生得本来就娇媚百态,再装饰上满身的珠玉珍宝,简直就像仙女下凡一般。桀见了妹喜,只觉得目眩神迷,魂灵都飞出了壳,二话没说,马上下令撤兵回国。

桀得了妹喜这个美女,把她看得像掌上明珠。他觉得原来的宫室太简陋了,就下令征调四方民夫要盖一座奢华无比的王宫。夏桀耗尽了民脂民膏,这宫殿总算造成了。巍峨的殿宇高得让人不敢仰视,好像快要倒下来似的,于是就起名叫“倾宫”。倾宫虽然不是用黄金白玉盖的,但里面有白玉雕的床榻,黄金做的器具,四处还装点着绫罗绸缎、珍珠宝贝,也算是金屋琼室了。

可是妹喜只是怀念自己的家乡、父母和自由自在的生活。这金屋琼室,在她看来不过是一个华贵的牢笼,所以她常常双眉紧蹙,面带愁容。为了讨取妹喜的一点儿欢颜,夏桀的“聪明才智”可有了用场。他见妹喜一听那叮叮咚咚的音乐声就心烦,便让宫女们搬来成匹的缯布,两人对扯,希望那“嘶啦嘶啦”的裂帛声能使妹喜开心。他见妹喜一看那长袖翩翩的舞姿就皱眉,就强令宫女和侏儒们跳些奇形怪状、不堪入目的舞蹈,希望让妹喜哈哈一笑。

这时有个掌记事兼天文,历法太守叫终古,他见夏桀这样荒淫奢侈,实在为夏朝的命运担心,就进宫边哭边劝道:“大王如果再这样下去,我们的国家就要亡了!”

夏桀听了嘿嘿一笑,道:“你说的是什么鬼话!我有天下,就好比天上有太阳一样。太阳能从天上消失吗?如果太阳能从天上消失,我也许会亡国的。”

这个大臣听了这种奇怪的道理,也不敢再多口罗嗦,出宫之后,带着家小就跑到商国去了。

说起商国,那是居住在黄河下游,早在夏朝中叶就开始兴盛起来的一个夷人部落。商人的始祖就是曾经在帝舜时期做过“司徒”的契。帝舜时期,商人还住在蕃(在今山东滕州市),契的孙子相土就迁到了商丘(今河南商丘南)。商人擅长畜牧,这时又发展了农业,农牧结合,国力立刻强盛起来。相土乘着太康失位,后羿、寒浞无暇东顾的机会,迅速扩大势力。上甲以后这一百来年,商国东征西伐,不断地壮大实力,虽然名义上还是夏的臣属,实际上已是严重威胁着夏朝的劲敌了。

可是昏庸的夏桀根本不把渐渐强盛起来的商国放在眼里,夏桀杀死了直言敢谏的关龙逄,别的大臣果然学乖了,正直的卷起舌头不哼不哈,一心想着升官发财的小人就拿出溜须拍马的本事,一面唱着赞歌,一面出些邪门歪道的主意,哄夏桀高兴。这样一来,夏朝的国势就越发不可收拾了。

夏桀这里是众叛亲离,东方的商国却在竭力收拢人心。此时商国的首领名叫汤。商汤见夏朝越来越不得人心,就打定了取而代之的主意。这人很有才能,也很有心机。他知道夏朝已经有了四百多年的天下,在诸国中还有不少党羽,所以不能轻举妄动,而要稳扎稳打,威德并用,逐步把诸国都拉过来或吞下去,最后再对付孤立无援的夏桀。

商汤首先打败了邻近的葛国,接着又征服了薛国、豕韦、顾国、昆吾。夏桀这时才着了慌,决定御驾亲征。可是夏桀享乐惯了,就是出征也不肯放弃享受,后宫美女、乐师舞伎、吃喝玩乐的东西恨不得全部带着,光准备这些就耽误了不少时间。另外,好马坚车先都让给了自己的随从宫女,战士们的器甲车马却是马马虎虎,弄得将士们也怒气满腹。夏军离开都城,东进到鸣条,商汤的大军早已杀到了。双方就在鸣条会战。夏桀的军队士气低落,刚一交锋,阵脚就动摇起来。商汤率领如狼似虎的大军直冲夏桀所在的中军。夏桀见势不妙,带着后宫美人就要撤。这一下,夏军便全线崩溃,不可收拾了。

夏桀带着少数残兵逃过了黄河,投奔一个叫三龙白(在今山东定陶东北)的小国。商汤步步进逼,又移兵征服了三龙白。夏桀在中原无处托身,只好往南逃窜。商汤兵分两路,一路南追夏桀,一路西取夏都斟寻阝。

夏桀身旁的卫士一边跑,一边溜,后面的追兵却是穷追不舍,夏桀一路上风声鹤唳,真的和丧家犬一样狼狈。等他选列南巢(在今安徽寿县东南)的时候,商汤看他已成了孤家寡人,而且身处蛮荒,不能再有什么作为了,这才停止追逐,只派了一部分士兵监视着他。

商汤的主力大军西进夏朝都城,毫不客气地把夏桀宫室中的美女珍宝、黄金美玉囊括一空,夏都的百姓,多数也成了商国的奴隶。

夏桀在南巢成了软禁的囚犯,没过几年,这个暴君就像只野狗一样,孤寂地病死在南巢。

历时四百多年的夏朝,终于被另一个奴隶制王朝——商朝取代了。

武丁用兵

武丁是盘庚的侄子、盘庚的小弟弟小乙的儿子。盘庚有两个弟弟,大的叫小辛,小的叫小乙。按照商朝的规矩,继承盘庚的是小辛,除非小辛死得早,才能轮得上小乙。所以小乙并没有做王的奢望,更不会想到自己的儿子武丁能够继承王位。

然而,事情就是这样巧,盘庚去世以后,他的大弟弟小辛继承了王位。过了三年,小辛就死了。这就轮到了武丁的父亲小乙。小乙在位10年,他死后,王位就传给了武丁。

武丁任用甘盘、傅说等人,在统治获得巩固的基础之上,利用发展起来的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对其周围的方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

当时商的四周都有不服从商的小国,它们被称为方国。东边被称为夷方,这是住在东部地区古夷人部落的总称,主要分布在今山东东部和江苏东北部一带。但古夷人又分为许多种,有“夷有九种”之说。商王朝建立后,“九夷”基本上臣服,未见有大的征伐。这与商族是出自古夷人部落有很大的关系。这里的人偶有反叛,规模也比较小。武丁对他们的政策也相对宽松。甲骨文的所有记载中,未发现一例把夷方俘虏用作牺牲进行活祭的。

武丁用兵的重点主要是西北方面的方、土方、鬼方和羌方。武丁曾多次亲自率兵征伐。甲骨文中有很多“王往伐方”的记载,足见战争激烈,规模较大。

随着战争的不断胜利,商王朝的势力在西、北、东、南急剧扩张,疆域达到史无前例的广大。《孟子》中说:“武丁朝诸侯,王天下,犹运之掌上。”武丁将商朝推向鼎盛,被后世誉为“圣贤之君”。但在继承权的问题上,出了乱子。

武丁娶妻60人,妇好最受宠幸。妇好是我国最早的女政治家和军事家。据甲骨卜辞记载,妇好曾多次主持各种类型和名目的祭祀和占卜活动,利用神权为商王朝统治服务此外,妇好还多次受武丁派遣带兵打仗,北讨土方族,东南攻伐夷国,西南打败巴军,为商王朝拓展疆土立下汗马功劳。

妇好生子祖庚、祖甲。高宗武丁偏爱幼子祖甲,谁知祖甲生性耿直,认为弃长立约有违礼法,到平民百姓中生活去了。

武丁死后,太子祖庚继承王位。祖庚即位10年左右病死。祖甲这才回到都城继承王位。

然而,祖甲好礼,却不用心治国,他在位33年。淫乱无度,对商朝内外加紧搜刮和奴役,使商朝西部方国部落不堪压榨,群起反抗,社会动荡,商朝自此走向没落。

商纣亡国

纣,名受辛。因受、纣二字古音相同,又被称为纣。庙号帝辛。为商朝的第30位王。武丁的第7代孙。聪勇过人,喜酒色,好淫乐,残暴成性。约公元前1066年商为周武王所灭,纣自焚而死。

纣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商朝600年的天下,便是在他手里葬送的。据说,纣身材高大,长得特别漂亮也很聪明,对复杂的事情能很快做出判断。他的力气大得惊人,能够徒手跟猛兽格斗,能把铁钩拉直,把铁条拧成麻花。有一次,王宫的一根顶梁柱糟朽了,木匠要搭一个架子,把房梁顶住,然后换上新柱子。纣王说:“你们别麻烦了,把柱子拿来,我用手托着房梁,你们换上就可以了。”

古书中的这种描写可能有些夸张,但纣王即位之初,确实表现出超凡脱俗的英雄气概。大破东夷便是其绝佳的表现。

实际上,商王朝传到纣王父亲帝乙时,国力已经相当衰落了。以西方周为首的各诸侯、方伯不听命令,不进行朝贡的事情时有发生。帝乙为了缓和矛盾,不得不把自己的亲妹妹嫁给了周侯西伯昌,然后发兵攻打东部反叛的诸侯。但依然没有改善多少诸侯不朝的局商纣王王叔比干像面。到了晚年,他把都城迁到朝歌(今河南汲县),企图东山再起。然而不久,他便带着满腹遗憾离开了人间,把一个摇摇欲坠的王朝留给了他的儿子纣。

几乎所有的史学家都认为,纣王在开发东南地区方面是有贡献的,东夷与中原民族的大融合即是在这一时刻。

纣王本就是个骄傲自大的人,对东夷的胜利,使他更加骄横自负,由于他才思过人,所以任何臣下的谏言都听不进去他,他目空一切,认为天下已定,便开始贪图享受,恣意挥霍。

有苏国献来的妲己把纣王哄得团团转,纣王对她百依百顺。妲己喜欢观看歌舞,纣便命乐师延创作了靡靡之乐,怪诞之舞。妲己喜欢饮酒嬉闹,他就在宫中挖了一个大池子,里面注满了酒。他们把120天当成一夜,在宫中狂呼滥饮。喝到高兴处,无数男男女女脱光了衣服在肉林酒池边互相追逐嬉戏。多的时候甚至3000人趴在酒池边喝酒,然后赶着马车狂跑,有的骑在马上烧肉吃,有的用绳子拴住奴隶的脖子,把他们拖到酒池里淹死。

纣王荒淫无度,必然引起正直的王公大臣们的不满,这些人就为纣王出谋划策,想尽残酷的办法折磨、迫害反对他们的人,许多刑罚令人发指。

炮烙之法是商纣王发明使用的残酷刑法之一,就是用青铜铸造一根中间空的铜柱,把人绑在柱上,下面烧火,将人活活烙死。

诸侯梅伯多次劝谏纣不要任意对臣牧野之战示意图民施加重刑。纣杀了他以后,还将他醢了,即剁成肉酱后分赏给诸侯们吃。九侯(封地在今河北临潼)有一女儿长得很美,被纣得知选入宫去,因看不惯妲己的淫荡而被纣杀死,并将九侯醢了分送诸侯。鄂侯(封地在今河南沁阳西北)为此而指责纣,被纣杀了以后制成干尸以示众。西伯姬昌(周文王)当时在商都,见两侯连遭杀害,甚是叹惜,只说了一句“太过分了”,不巧被崇侯虎听见,报告给纣王,纣王立即将其囚禁,准备杀死。周族的大臣们忙在莘国(今陕西合阳东南)选了有莘氏的一个美女,又选了些骏马和许多美玉、宝器、奇异玩物,通过费仲的手,向纣说情。纣见了有莘氏美女后,非常高兴地说:“此一物(指美女)足以释西伯,况其多乎?”姬昌这才死里逃生,幸免于难。

姬昌回到自己的部族后,开始发展势力,做推翻商朝的准备。

纣王等人花天酒地,天下百姓怨声载道,正直的大臣们一规劝,纣王就暴跳如雷,轻则鞭打,重则杀头。

纣王的叔叔比干刚直不阿,眼见国势日危,心急如焚,幻想通过直谏使纣王警醒。一天,纣王正在宫里饮酒取乐,比干又到纣王面前强谏,请他以商朝天下为重,不要再胡闹下去了。纣王听了,心下已十分不快,但还不好马上发作,只得敷衍说:“叔父不必多虑,眼下商朝国运方隆,凭着我东征西讨,诸侯谁敢不服?那些小民自然更翻不了天。请叔父放心回去,有事改日再议。”比干不走,而且历数纣王过错,“大王若不改过归正,恐怕祖先艰难经营得来的商朝600年天下就要亡在你的手里了!”纣王闻言勃然大怒:“你几次三番危言耸听,扰乱人心,我念你身为长辈,不与你计较。不料你胆大妄为,竟敢辱骂起我来。你说我是暴君,难道你是圣人?听说圣人心有七窍,我今天倒要看看你是不是圣人?”说罢,喝令左右将比干推出,剖心而观。

箕子闻此噩耗,悲愤地要进宫面谏,却被纣王拒之于宫外,还命令将他罚为奴隶,囚禁起来。箕子十分伤心,在囚所作了一首名为《箕子操》的歌曲,边弹边唱,以抒发心中的痛苦和愤慨。后来,他担心会被纣王杀死、就披头散发,胡言乱语,装成疯子,迷惑了纣王,逃脱了杀身之祸。

比干惨死、箕子装疯之后,不少大臣怕祸及自己,纷纷逃跑,太师疵和少师强看着实在呆不下去了,也就拿了象征王权的祭器跑到了周国,投奔了周。在当时,没有了祭器是非常不吉利的大事件。

这时,周已具备了伐商的实力,而纣王还在与妲己醉生梦死。

大约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率军攻商,一路过关斩将,于二月甲子日早晨到达距朝歌只有70里之遥的商郊牧野,庄严誓师。纣王闻讯,匆忙调集大军,开赴牧野,与武王对阵。纣王之师远远多于武王,但是因纣王暴虐已极,遗弃骨肉兄弟,任用奸人,残害百姓,纣王军队无心恋战,只盼望武王尽快打败纣王。双方一交战,纣军士兵就倒戈转向武王。武王乘势指挥军队冲入敌阵,纣军全线崩溃。

纣王逃回殷都,登上鹿台,用4000多块宝玉环绕周身,然后自焚。武王率大军进入朝歌,百姓们列队欢迎仁义之师。

武王对纣尸连射三箭,然后下车,用剑击之,再砍下纣的首级,悬于白旗上面示众。

从汤到纣,商王朝历17代30王至此灭亡。

周厉王防民如川

这又是一个荒唐残暴的昏王,他以“防民之口”引发“国人暴动”而著称于世,其结果是仓惶出逃至民间,连真名实姓都不敢用,凄凄惶惶地度过余生。中国历史上也因此而出现了少有的14年没有国王的重大事件。

公元前841年,我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开始,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而这个纪年记载的第一件事就是“国人暴动”。“国人”是指生活在城市中社会最底层的人民,迫使他们揭竿而起,为生存而斗争的是西周的第10位君王——周厉王姬胡。

周王朝在经过“成康(成王、康王)之治”后,日益衰落,到周厉王即位时,周朝王室的颓势更加不可遏止,诸侯、方国开始各自为政,对周天子刻意怠慢。西北戎狄东扩,时时威胁着周朝国都的安全。

像众多走向灭亡的朝代一样,国势越是衰微,当政者越是昏庸残暴,周厉王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古书记载,“厉王好利,而不知大难将至”。为了维持王室的穷奢极欲和不断对外用兵的费用,周厉王想方设法榨取民间的财富。《小雅·大东》中载:“小东大东,杼柚其空,纠纠葛屦,可以履霜”,东方的大国小国,织布机上的产品都被征敛而光,人民只好用葛草胡乱缠成鞋穿,踩在冰霜之上。织布的人穿不上衣,做鞋的人穿不上鞋,统治者的横征暴敛可见一斑。

有什么样的君王,就会有什么样的臣子,厉公好利,专擅谄媚的卿士荣夷公就是个“为王取利”的“好手”。他的最大本事便是在别人已经再也榨不出东西的地方榨取出钱财。

多少年来,山林川泽一直是公共财产,厉王染指山林川泽,实行专利,霸占为己有,不许人民随便采猎,触犯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其结果是“所怒甚多”。一方面,在守旧的贵族看来,这种做法背离了周室“王人”的传统,周厉王失掉了王室贵族和统治集团的支持。另一方面,对于广大平民和下层民众来说,在遭受着本来已经十分沉重的剥削的同时,又断绝了渔猎薪樵之源,达到了“民不堪命”的地步。

当时,在西周政治制度中,还保留着某些原始民主的传统,国人议政就是其中的一个表现。国君遇有大事,需要征询国人的意见。他们的向背往往可以起很大作用。国人们纷纷走上街头,议论纷纷,抨击厉王的暴政,发泄不满。厉王不想听到非议,便从卫国找来巫师,让他用巫术监视发表“谤言”的怨恨者,并告谕国中,有私议朝政者,杀无赦。卫巫假托神灵,肆意陷害无辜,不少人死于非命。于是,人们不敢再在公开场合言语,路途相见也只能以目示意。

召公(召公的后人,也称召公)曾对厉王说,“你这样做肯定要招致国人的诽谤”。厉王派人止谤后,自鸣得意地对召公说:“我消除了诽谤,现在人们都不敢议论了!”召公是个有头脑的政治家。他见厉王如此倒行逆施,执迷不悟,便又一次劝说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把水堵上,一旦溃决,伤人更多。堵住人民的嘴巴也是一样的道理。治水的办法是疏导水道让它流畅,治民的办法也应广开言路让人民说话。”但是厉王根本听不进这一套,继续一意孤行。

三年以后,终于忍无可忍的国人们互相串联起来举行了暴动。镐京内外的民众拿起了武器涌向王宫,他们发誓要把厉王这个昏君杀了。

周厉王吓坏了,从王宫的一个用来流水的墙洞跑了出去,一路向北逃过黄河,最后逃到了彘(今山西霍县)。

愤怒的人们没有抓到厉王,就要把太子靖杀了泄愤,可是王宫搜遍了也没有找到太子的身影。后来听说太子躲到了召公的家里,众人便把召公的家围了起来,让召公交出太子。

召公让自己的儿子冒充太子出去见民众,愤怒的民众顿时把这个假太子打死了。太子静隐姓埋名躲在召公家里,再也不敢露面了。

在这种情况下,朝中只好由召公(召穆公)、周公(周定公)共同执政处理国事,史称为“共和”(一说由诸侯共同摄行政事)。这一年被称为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司马迁作《十二诸侯年表》就从这一年开始,从此我国的历史就有了确切的纪年。

召公、周公二人的“共和”维持了14年,倒也取得了安定民心的效果,国家渐渐趋于稳定,国力也渐渐恢复了。这是中国历史上建立王朝以来,第一次出现这么长时间的没有国王的王朝。

周厉王到彘以后,隐姓埋名,再也不敢回到国都,又恬不知耻地活了14年,最后病死在那里。当时是公元前828年。

周幽王烽火戏诸候

公元前782年宣王死去,太子宫涅即位,他就是西周的亡国之君周幽王。早在公元前779年,周幽王便得到一位绝代佳人褒姒,对她十分宠信,以致弄得周幽王神魂颠倒,国破身亡。

幽王自褒姒进宫,爱不释手,共同在琼台寻欢作乐,从此申后那里变成了冷宫。

不久,褒姒生下一子,幽王十分高兴,取名伯服。遂有废嫡立庶之意,无奈没有什么理由,废立是国家大事,他也不敢随便提出,先放下待以后计议。

幽王暗暗心想,若想另立伯服为太子,必须先除掉太子宜臼。一天,宜臼正在花园里玩耍,幽王令人将笼子里的猛虎偷偷放出,打算让猛虎将宜臼咬死。突然猛虎窜上来,宜臼很有胆量,他迎着猛虎,冷不防大吼一声,吓得老虎吃了一惊,后退几步,大概是老虎被关已久,又吃饱喝足,便懒洋洋地伏在地上,宜臼乘机逃走。宜臼命不该绝,知是父亲所为,后来便同母亲躲避到外祖父申侯那里。

宜臼同母外逃,幽王也觉心静,不以为然,专宠褒姒为乐。但褒姒自进宫以来未曾展示过笑容,虽艳若桃李,但冷似冰霜。幽王心想褒姒若能一笑,定魅力无穷。于是他千方百计想博得美人展开笑容,可是终不能如愿,褒姒就是不笑。幽王心想:“爱妃一定是因废立之事未定,心事太重,笑不起来。”便谋求废立之事。废立有故,其他大臣不敢驳议,于是按议降旨。

幽王心想,褒姒已立为后,这回该开笑颜了,回宫调戏一番仍然不笑。幽王问道:“爱卿为何不笑?”褒姒答说:“妾生来不好笑。”幽王笑嘻嘻地说:“你不笑,我一定叫你一开笑口!”遂传令:“不拘宫内外,有能使褒后一笑者,赏赐千金。”

虢石父闻知,认为这乃是发财邀宠的好机会,便挖空心思,猛然想出妙计,上殿向幽王奏道:“先王过去因西戎势强,为防御京城,在骊山置墩火台多处,若有贼寇,放起狼烟,召诸侯发兵相救。今数年不用,我王若让王后启齿开颜,不妨同游骊山,夜举烽烟,诸侯援兵必到,那时王后必笑无疑。”幽王说:“此计甚妙!”传令指日而行。

一日,偕同褒后并驾往骊山。至晚设宴骊宫,传令举烽火。

当时郑伯友听说,非常吃惊,急忙赶来劝阻,说:“墩台先王所设,为备缓急,取信于诸侯。今无敌举火,是戏弄诸侯。他日果有敌情,诸侯必不信矣,将何物征兵以救急呢?”幽王托词:“烽火久不用,诸侯若来到,只一试而已,有何不可?”不听郑伯谏言,下令大举烽火。

只见大鼓雷鸣声中,烽火燃起,火光起处,烟气冲天。京城郊外远近诸侯,一见烽火,疑京中有变,如临大敌,披挂点兵,火速赶到骊山。到了骊山脚下,只听山上笙歌婉转,幽王同褒后在骊宫上饮酒作乐。幽王差人向诸侯谢说:“有劳你们了,幸无外敌。只是一试,请回吧!”诸侯面面相觑,个个垂头丧气,只好卷旗而归。

褒姒在楼上,依栏西望,见到诸侯匆匆而来,将士满山遍野,接着又败兴而归,旷野一扫而空,此景此情,不禁牵动芳心,微微开怀一笑。那幽王在侧,早已聚精会神关注美人颜容,只见褒姒一笑,百媚俱生,不胜欢喜,便朗声说道:“你终于笑了!此乃虢石父之功。”遂奖虢石父千金。

这就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千金买笑。幽王哪里想到已闯下大祸,那烽火台本是国防重要设备,如同后来的长城。此举失信于诸侯,自毁了长城。诸侯们受到枉骗,大为不满,怀愤而归。俗语说:“假作真对其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后来,申侯听说申后、太子被废,联络曾侯,借犬戎之兵,向镐京发兵。幽王闻讯急令举骊山烽火,诸侯见了烽火,又以为幽王取笑而已,不加理睬。申、曾与犬戎联军,兵强马壮,幽王守兵孤军不敌。虢石父领兵战死,幽王见势不妙,用小车载褒姒和伯服开后宫小门逃走,在郑伯护从下奔向骊山。郑伯再举烽火,烟透九霄,仍不见救兵到来。幽王心胆俱裂,同褒姒瘫作一团,战战兢兢,浑身发抖,往日国王盛气凌人的驾势丢得干干净净。

犬戎兵追逐骊山脚下,郑伯被乱箭射死,幽王被犬戎主一刀砍死在车上,接着刀杀伯服,褒姒被犬戎抢走。

就这样,西周从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建国,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亡国,历经近三百年。

二、秦汉帝王

秦二世祸国殃民

秦始皇极不情愿地闭上眼睛的时候,一定没有想到,自己千辛万苦创立起来的秦王朝,会被自己曾经那么疼爱的儿子秦二世,在短短几年中就弄得灰飞烟灭。秦二世胡亥在中国历史上开了“败家之子”的先河。

秦始皇的功过让人一目了然,而秦二世胡亥却没有留下什么值得让人称道的东西,相反的是,他的残暴却丝毫不亚于秦始皇,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他的残暴并不同于秦始皇,秦始皇统治残暴的根源比较复杂,既有统治思想方面的因素,也有个人经历方面的因素,总的说起来,其残暴还可以找到可以为之辩护的理由。而秦二世的残暴则不同,秦二世出生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开始时期,忙于政务的秦始皇没有太多的时间来管教这个小儿子,而胡亥年轻时代又处于秦始皇焚书坑儒、横征暴敛的残酷统治时期,耳濡目染,自然也继承了父亲性格中残暴的一面。况且,他的身边适时地出现了赵高这个中国历史上最早专权的宦官,使他的性格更多的以自我为中心,以“快乐为本”,成为历史上有名的“玩乐皇帝”。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建设,奠定了封建帝国的基础,同时也做了一些千古荒唐之事。不过,作为一代帝王,在关系到天下“传之万世”的帝位继承人选上,秦始皇还是比较明智的。

秦始皇诸公子中,公子扶苏是长子,但并不为他所喜欢。不过,为了秦王朝的基业,他还是着意培养扶苏。扶苏因在焚书坑儒的问题上与秦始皇的看法不一致,而被派往北部边疆与大将蒙恬带兵戍边,实质上是对他的考验和锻炼。

胡亥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物便是赵高,胡亥也可谓是“成也赵高,亡也赵高”。赵高本是一个宦官,他精通狱法,又能写一手好字,因而被秦始皇提拔为车府令,掌管皇帝的车马仪仗队。赵高教胡亥书法和判案,很快取得胡亥欢心。

秦始皇巡游天下的那年,胡亥年已20岁。可他玩性正盛,极力请求随行。秦始皇宠爱这个小儿子,便答应了他的请求。秦始皇巡游完毕回京时,没想到在路上一病不起。他深知自己来日不多,便及时留下了皇位继承的遗嘱。遗嘱命扶苏把兵事移交将军蒙恬,急赴咸阳主办丧事,并继承皇位。遗嘱加盖玉玺密封后,存在中车府令赵高处,但还没来得及送出,秦始皇便与世长辞了。

丞相李斯见秦始皇死在途中,恐怕咸阳诸公子争夺帝位,引起天下大乱,故密不发丧,只有胡亥、赵高和几个亲近宦官知道内情,对其他人一概严守机密。他把秦始皇的尸体载在车中继续前进。天气日益炎热,尸体臭味扑鼻,为了掩盖尸臭,李斯命令从官每车载一石鲍鱼。就这样,行舆大队浩浩荡荡,一路臭气熏天,急急忙忙向咸阳赶去。

路上,居心叵测的赵高乘机策动了一场篡改遗诏、扶立胡亥的政变。他偷偷地跟胡亥商量,准备传秦始皇的遗嘱,杀害扶苏,让胡亥继承皇位。胡亥哪有不愿当皇帝的道理,只是有所顾虑而已。

赵高知道要干这样的事,非跟李斯商量不可。在赵高一番威胁利诱和蛊惑煽动下,李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向赵高屈服,同意支持胡亥继承皇位。

于是,胡亥、赵高、李斯毁掉原来的遗嘱,立胡亥为太子,又伪造一封遗书给扶苏和蒙恬。这封假遗诏称扶苏和将军蒙恬率领几十万军队屯边十多年,不但不能开拓疆土,反而耗费巨大,没有功劳;又因为扶苏不能回京做太子,心生怨恨,而大将蒙恬不能劝谏安慰,使臣本分,因而两人都该自杀。

扶苏接到这封假诏书,哭泣着想自杀。蒙恬怀疑这封诏书是伪造的,要扶苏向秦始皇申诉。扶苏是个老实人,说:“既然父皇要我死,哪里还能再申诉?”就这样自杀了。

胡亥、赵高、李斯听说扶苏已死,急忙返回咸阳,发布秦始皇逝世的消息。接着,胡亥举行即位大典,是为秦二世。赵高升任郎中令,全面掌管宫中警卫,并成为二世宠臣。

胡亥虽然登上了帝位,但他心中明白自己名不正言不顺,若想随心所欲地玩乐,还必须剪除异己,方可高枕无忧。赵高更是清楚这一点,于是,他向秦二世献出了一套血腥味浓到极点的铁血政策,其内容是变换刑法,使法律更苛刻更严酷,让犯罪的人连坐受诛,乃至灭族,统统除掉始皇帝任命的大臣,换上二世的亲信。这条铁血政策得到了秦二世的认可,一场血腥屠杀随之展开。

赵高唆使二世大加杀戮,将秦始皇留下来的一些良臣强将以及二世的兄弟姐妹杀个精光。杀完大将杀朝臣,杀完朝臣杀地方官,使得秦朝这座大厦一夜之间就失去了统治的基石,能不倾乎?

赵高指鹿为马后,秦二世彻底成为赵高的傀儡,他听信了赵高,认为自己犯了迷惑病,又被赵高骗到了远离咸阳的行宫望夷宫去休养。正在此时,他所认为的“流寇盗贼”之一的陈胜农民起义军已经逼近咸阳,而其他农民起义军也在各地群起响应。这时的秦二世才明白自认为太平的天下并不太平,于是他采用少府章邯的对策,命其为统帅,率骊山刑徒出战迎敌。骊山刑徒常年吃苦,获赦以后,作战勇敢,加之兵器锋利,装备精良,所以刑徒军成了战斗力最强的秦朝主力队伍。章邯很快就击溃了入关的农民队伍,并出关东进一步镇压各部。二世又派长史司马欣等人率兵增援,章邯如虎添翼,先后在陈郡(今河南淮阳)打破陈胜部,在定陶(今属山东)战胜项梁部,在临济(今河南封丘东)消灭魏咎部,然后北渡黄河击赵,把赵歇包围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城中。二世三年(前207)年初,各支反秦武装向巨鹿汇集,为赵解围,从而形成了与秦军主力决战的形势。

这年夏天,项羽破釜沉舟,率领凶猛剽悍的楚军前来决战,章邯措手不及,连连失利。章邯派司马欣到咸阳请求援兵,赵高拒绝接见,不发一兵一卒。章邯在战场失利和朝廷不信任的双重压力下,率秦军投降项羽。于是,关东各路反秦武装纷纷向西而来。

章邯的投降对二世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终日闷闷不乐。想到赵高经常说“关东群盗成不了事”,现在却形成了天下背叛的混乱局面,不由地对赵高埋怨起来,于是便派使者去责问赵高。赵高本打算篡夺帝位,经二世这一责问,决定立即动手。赵高布置掌管宫廷警卫的郎中令弟弟赵成为内应,女婿咸阳令阎乐组织吏卒,诈称追捕盗贼,径闯望夷宫殿门,采取突然袭击的手段进行逼宫。

阎乐率领一千多吏卒奔至殿门,挥刀杀死卫士,然后带吏卒冲入殿中,到处射箭,见人就杀。二世急召左右护驾,然而左右早已四散而逃,其余惶恐失态,无人敢出来格斗。阎乐执刃逼近二世说:“你横暴凶残,国人痛愤,何去何从你自己拿个主意吧。”二世要求见一下丞相赵高。阎乐说:“不行!”二世表示愿意让出帝位,得到一郡为王。阎乐摇头拒绝。二世说:“那就当一个万户侯吧。”阎乐仍然没有允许。二世目光哀怜,绝望地乞求说:“我愿意和妻子去当平民百姓,这总可以了吧?”阎乐冷笑一声,说:“我奉丞相命令来杀你,你说的再多也是白费唇舌。”说完,指挥吏卒逼向二世。此时,这位昏庸的皇帝才明白,把他逼到这步境地的人,正是他的宠臣赵高。二世求生无路,悔恨莫及,只好拔剑自尽。

秦二世皇帝在位3年,终年23岁。死后照黔首(平民百姓)的身份和礼节葬于杜南(今陕西长安西南)的宜春苑中,没有庙号和谥号。

汉文帝知人善任

刘恒能当上皇帝,也要拜吕后所赐。刘邦有八子,但吕后只生了汉惠帝刘盈。刘盈死后,吕后为了掌权,对庶出的其余诸子大加迫害,有四人为其所害,只有老大刘肥善终。到吕后逝世时,刘邦的儿子中只剩下淮南王刘长和代王刘恒。待诸吕叛乱被平定后,大臣们在一番权衡之后,终于把名不见经传的刘恒扶上皇位。刘恒同他的父亲刘邦一样,在皇位来历不明时,总要找一个传说来说明皇帝本来就应该他做。于是刘邦临幸刘恒母亲薄夫人时,薄夫人就梦见了巨龙盘身,然后刘恒就出生了。但不管刘恒是怎么当上皇帝的,他毕竟是“文景之治”的建设者之一,也是西汉王朝的明君之一。之所以在刘恒和儿子刘启统治时期出现国泰民安的“文景之治”,首先要归功于刘邦和刘盈的苦心经营,但起决定性因素的,还是在于刘恒“贤智温良”的性格。正是他这种性格,才使得汉王朝无为而治的统治思想得以贯彻和延续,更进一步把老百姓从战乱中解放出来,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他和他的儿子刘启不遗余力的积累,为后来汉武帝建立伟大的功勋奠好了根基。

刘恒就是那种得了便宜就卖乖的小人,刚登上皇位后,他就下令全国大赦,并“赦天下,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厩,脯五日”。目的就是要营造一种新皇帝即位后的祥和气氛,要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他,刘恒,一个曾经落魄的皇子,现在已经成为呼风唤雨的帝国皇帝了。汉文帝像

在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后,刘恒开始把精力放在巩固自己的统治上来。他首先要做的,就是培植自己的亲信。“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刘恒当然不会忘记与他在边远小国共渡难关的随从们。他即位后,就把卫护皇宫的重担收交给随从宋昌和张武,保证了自己的安全,之后又对跟随他进京的随从封官晋爵,一时间,代国臣僚在刘恒的提拔下,逐渐风光起来。刘恒把亲信安插到各要害部门,逐渐排挤掉了不满他登基的大臣,使得来不易的政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刘恒还算是一个好皇帝,为了汉王朝的江山社稷,他并不是一味地倚重亲信,恣乱朝廷,而是知人善任,先后提拔了一批贤能之士。同时,刘恒又通过表彰、赏赐功臣的方法,将平叛有功的前朝重臣赏赐的赏赐,封爵的封爵,迅速地笼络了人心。之后,刘恒又恢复了刘氏宗族在吕后当政时期被削被夺的封地和其他利益,还给曾随从刘邦征战夺取天下的列侯、官吏提高待遇。“吃人家嘴软”,这些拿了刘恒钱财的臣僚国戚,自然就迅速地聚集到刘恒的周围,这样,以刘恒为中心的汉王朝统治集团就形成了。

公元前157年,刘恒卒于长安未央宫,享年45岁。

王莽篡汉自立

王莽(前45~23),汉元帝皇后的侄儿。他以外戚身份掌握政权,汉成帝时封新都侯。公元5年,毒死平帝,自称“假皇帝”。次年立年仅两岁的刘婴为太子,号“孺子”。公元8年称帝,改国号为“新”,年号“始建国”。他执政期间,由于法令苛细,赋役繁重,引发了全国性的民变。公元23年,新朝在赤眉兵、绿林兵等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下崩溃,王莽也在绿林兵攻入长安时被杀。

王莽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他的先世田安,当年被项羽封为济北王。田安失国之后,齐人称之为“王家”,因此就以“王”为姓。王莽的远祖王贺,武帝时为绣衣御史。祖父王禁,宣帝时任过廷尉史。他们都是汉廷的一般官员。直到王莽的姑母王政君,在元帝时被立为皇后,他的家族才再度勃兴。汉成帝即位后,王政君成了皇太后,王氏一族鸡犬升天。他们先后有10人封侯,朝廷公卿、大夫、侍中、诸曹、郡国守相、刺史,多出自王氏之门。王氏家族成为西汉末年最大的政治集团。

然而,王莽的父亲王曼,因为早死,来不及封侯,所以王莽自幼孤贫。他为人谦逊有礼,勤奋博学,在外广为结交有识之士,在家殷勤服侍诸位叔伯,颇有礼节。伯父大将军王凤患病,王莽在病榻旁服侍,亲口尝药,一连几个月衣不解带,王凤临死前,把他交托给太后王政君。王政君封王莽为新都侯,后又迁升光禄大夫。

又过了几年,他的叔叔、大司马骠骑将军王根年老退休,汉成帝拜王莽为司马大将军。汉哀帝即位后,他的祖母傅太后、母亲丁太后的娘家都是势力雄厚的王侯之家。王莽在与傅、丁两个外戚集团争权夺利的斗争中,暂时失势,丢掉官位,回到他南阳的封地过了3年的蛰居生活。

他怕遭人陷害,处处小心,一回,二儿子王获,打死了家中的奴婢,他怕因此事遭殃,逼王获自杀。在当时主人打死奴婢是要受到处罚的,但不犯死罪,可是王莽认为杀人就该偿命,他为此博得众人好感。当地官吏向朝廷上书,列举了他100多起好事。

公元前1年6月,汉哀帝25岁时因荒淫过度死于未央宫,太皇太后王政君终于等到打击傅太后、丁太后的机会,她立即到未央宫收取了代表权力的玉玺,又派使者召回王莽,他们一起扶立汉平帝。汉平帝当时年仅9岁,由太皇太后临朝听政,大司马王莽把持朝政。文武百官听命于王莽。

王莽辅政后,常以周公自比,四处笼络人心。他大力培养儒生,大量增加博士名额,在京城盖最高学府1万多间房子。王莽从这里选拔人才充实自己的门下,安排工作,这些人有了地位、名利之后,全都感谢王莽。

中原发生旱灾、蝗灾,王莽向太皇太后建议节约粮食和布匹。王莽一家带头吃素,他还一下子拿出100万钱、30顷地作赈灾费用。在他的影响下,王公大臣230人都捐献赈灾。老百姓也说王莽好。全国总共有487572人上书朝廷,对王莽歌功颂德,纷纷要求太皇太后对他进行加封。

元始五年(公元5),一批诸侯、王公在太皇太后跟前长跪不起,请求为王莽加“九锡”,九锡就是九种最尊贵的赏赐:一为最讲究的车马,二为像龙袍那样的冠服,三是置办宫廷乐器,四是可以刷朱红色的大门,五是可以修有屋檐的台阶,六是可以配300名卫兵,七是先斩后奏的刀斧,八是可以带表示征伐的弓箭,九是可以享有祭祀用的香酒。这样,王莽从外表到实质都已经接近了皇帝的气派。

王莽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地位,上书给太皇太后,建议排斥平帝外戚卫氏,以免重蹈哀帝尊显外戚丁、傅两家而排斥王家的覆辙。王莽的儿子王宇害怕日后遭祸,反对王莽排斥卫氏。王宇和老师吴章、内兄吕宽一超密谋,想通过制造怪异现象恐吓王莽,迫使他把政权移交给卫氏。王莽未被吓住,反而抓到他们的把柄,将吴章、吕宽和卫氏一家诛杀,王宇也被捕下狱。

公元前3年,王莽又通过精心的策划,让自己的女儿成了汉平帝的皇后,在他众多官衔之外,又加了国丈这一特殊关系,他的权力进一步得到了巩固。

汉平帝12岁那年,王昭君的女儿须卜·居次云来到长安。她长得非常漂亮,汉平帝见了,开始对她动心。于是,太皇太后下诏,选皇后。皇后的候选人名单有几十人,其中就有王莽的女儿。王莽假意给主办选后的大臣写信,并请转呈太皇太后:“我自己没有德行,我女儿又没有才貌,我请求把我女儿的名字从花名册中勾掉。”选美人员都非常感动。感动之余,有人说,安汉公的女儿若不够条件,谁家的还够?于是大伙同声附和。这样,王莽的女儿反而做了皇后。

王莽位高权重,野心也越来越膨胀,他不再满足做“假皇帝”,要直接坐上龙椅,当真天子,越来越长大懂事的汉平帝成为他的最大障碍。于是,他便在年终大祭时奉上椒酒,置毒酒中,毒死了14岁的平帝。平帝死后,王莽指使人上奏太皇太后说:“武功(今陕西县东)有人在打井时得一白石,上刻‘告安汉公莽为皇帝’”。王莽同党向太皇太后上书,要求让他代天子临朝,太皇太后无奈,只好顺从这一要求,由王莽摄政,称为“摄皇帝”。次年3月,王莽立年仅两岁的刘婴为皇太子。号称“孺子婴”,此后,关于王莽应代汉称帝的符命图谶频繁出现。

梓潼(今属四川)人哀章制作铜匮(柜),内藏“天帝行玺金匮图”与“赤帝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伪托高祖遗命,令王莽称帝,随后捧铜匮至高帝祠庙,交绐高庙仆射。仆射将此事报告了王莽。王莽便到高帝祠接受铜匮,然后戴上王冠进见太皇太后,继而在未央宫前殿,继天子位。定国号为“新”,西汉政权随之灭亡。

王莽建立自己的政权后,也想像历朝开国之君那样,励精图治,大展宏图。面对西汉政权多年积弊留下来的深重的社会危机,王莽登位伊始便大张旗鼓地进行了改革,因为他打着复古匡正的旗号,后世人将他的改革称为“托古改制”。

王莽为了给人以新人新气象的感觉,几乎对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变,可谓不厌其繁,乐此不疲。首先,他仿效古制,对职官制度作了较大改变,职官名称及秩名也都全部更改。

其次,他又将全国土地改为王田,奴婢改为私属,均不准买卖,还规定一家男子不超过8人而占田数额超过一井(900亩)的,应将多余的田分给九族乡邻中无田或少田的人。原没有土地的也按一夫一妇授田百亩的制度授与田地。

这个规定直接损害官僚贵族、豪强地主及商人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的反对,结果只推行三年即告废止。

随后,他又推行了一套工商市场管理政策,实行五均、赊货和六管法。五均是在长安和全国五大城市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设立“五均司市师”,各郡县设司市,平均物价,抑制商贾囤积居奇,收取赋税、赊贷,规定由政府办理,年利息为十分之一。六管是官卖盐、铁、酒,收取山泽出产税,官铸铜钱,五均赊贷。这个政策基本上是武帝实行过的办法,只是多了一个赊贷。其目的是抑制兼并,扶助贫弱,实际上反而成了地主和官僚商人掠夺人民财富的一种手段。

在对外关系上,王莽也动了不少脑筋,企图让周边民族都顺从地纳入到他的统治之下。他认为,这些民族乃是不开化的蛮族,汉朝给与他们“王”的称号太过。于是,将他们统统降级为“侯”,并派人前去收取西汉的印绶,送给他们新的印绶。

对于匈奴,除了改授新朝的印绶外,又加给一些侮辱性的称号,称匈奴单于为“降奴服于”,后来又改称为“恭奴善于”,使宣帝以来和好的汉匈关系遭到破坏,匈奴再度入塞劫掠吏民和畜产。

王莽改制是地主阶级在严重危机下的一次自救运动,企图通过改制,强迫大地主、大商人放弃一部分利益,限制土地兼并,使封建经济得到适当调整,缓和当时已经激化的阶级矛盾,以巩固新政权。但由于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的顽强反抗,而王莽又未能坚持到底,中途放弃改革;再加上王莽用人不当,贪官污吏利用改革之机“侵渔百姓”,造成社会经济更大混乱。

公元17年,终于酿成大规模的民变。荆州一带发生饥荒,新市(今湖北京山)人王匡、王凤兄弟为饥民排解纠纷,深得饥民爱戴,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