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饮一江水:湄公河科考纪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4 01:30:36

点击下载

作者:陶宝祥 主编 孙丹平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同饮一江水:湄公河科考纪行

同饮一江水:湄公河科考纪行试读:

前言

青藏高原这座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是除极地冰盖以外全球第二大的冰川聚集地,孕育了多条亚洲的重要河流,因此被称为“亚洲水塔”。这些河流都流向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其中澜沧江一路奔腾横贯西藏东南部,在藏东南遭遇南北走向、岭高谷深的横断山脉拦截,汹涌着折向南流。澜沧江流经青海、西藏和云南三地,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流出国境,而后改称湄公河(Mekong River)。湄公河穿越大半个中南半岛,流经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五国,于越南胡志明市流入南海。澜沧江-湄公河是亚洲最重要的国际河流。

澜沧江-湄公河流经6个国家,地跨纬度25度。地域跨度如此之大的河流,在全世界也实属不多。澜沧江-湄公河跨越了寒带、亚热带、热带,生物资源极其丰富,是全球生态最具多样性的河流之一。流域内拥有20000多种植物以及7000多种动物。

中国科学院在2009年组织了湄公河科学考察队,前往中南半岛考察这条富有特色的跨国大河。我有幸成为随队记者,跟随科考队从西双版纳的景洪市出发,沿澜沧江-湄公河而下,穿过中南半岛五国,直至越南胡志明市的湄公河入海口。中南半岛五国处于热带,气候湿热,植被繁茂。这次科考真可谓一趟“绿色之旅”,树木葱茏,满眼绿色,非常养眼。一路上见到的珍稀植物种类和数量都极多。

澜沧江-湄公河从青藏高原流下,源头至入海口的高度差达5000多米,是落差极大的河流;很多河段处于山区,主干流上有不少险滩和瀑布,不能通航。科考队无法一直乘船沿河行走,更多时间是乘车沿公路追踪湄公河,而公路要借山川地势之便,经常会离开湄公河。所以读者可能会觉得我们对湄公河的考察有些“碎片化”,这主要是受地理环境所限,但这次科考活动还是基本上包括了湄公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生态区域。

从地形地貌来看,中南半岛五国的主要山脉与河流皆从中国延伸而来,所以人们用“山同脉、水同源”来形容中国与中南半岛五国的地理联系。对此,开国元帅、前外交部长陈毅也有“山山皆北向,条条南流水”的描绘。中南半岛在地理上北高南低,北部多山地、高原、深谷,向南逐渐转化为低缓的山地、缓坡丘陵,并演化为柬埔寨中南部平原,最后在沿海和湄公河三角洲附近成为一马平川、富庶丰产的泽国水乡。

水润万物而不争。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面积81万平方千米,有90多个民族依河而居,他们与澜沧江-湄公河相伴而生,获取食物、维持生计,把澜沧江-湄公河视为“母亲河”。一江通六国,山水相连,澜沧江-湄公河是沿岸民众世代繁衍生息的摇篮,孕育了6个国家各具特色而又相亲相近的文化,形成了各国间历史悠久、深厚广泛的经济与人文联系。

尽管横断山脉地区地势险要,交通不畅,却并非“不与秦塞通人烟”。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这片崇山峻岭中就存在着一条由中国通向南亚次大陆(又称印度半岛)及中南半岛的民间贸易商道,被称为“蜀身毒道”(印度古称“身毒”),即由四川经横断山脉通往缅甸、泰国和印度进而连接欧洲的通道,其时代早于由西域通往欧洲的“丝绸之路”,这是国内到海外最早的一条通道,至今还保存有不少驿站旧址。大致同时代,在南边还有一条从海上由中国东南部经越南、泰国、缅甸沿海直至印度半岛的海上商贾之路(南越道)。这两条通道后来都被官方拓展为官道,《史记》《汉书》等古籍中对此都有记载。

所以在历史上,中南半岛五国一直是中国的邻居,它们与中国的经济往来、文化交流贯穿了2000多年的历史。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文化2000多年的地域影响。近代中国和中南半岛五国更是有很相似的历史,都有被侵略、被奴役的经历。澜沧江-湄公河连接起中南半岛五国与中国千丝万缕的联系。科考队沿湄公河行经中南半岛五国,到处都能看到各种熟悉的文化元素和传统,以及战争遗留的痕迹,很容易唤起我们的共情,我们似乎随时都在历史长河中反观、温习着自己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而相似的文化环境和习俗,也使我们更加了解和理解我们的国家,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1 序篇 追踪果宗木查雪山下的溪流飞往彩云之南“澜沧江-湄公河是一条大河,它流经6个国家——中国、老挝、缅甸、柬埔寨、泰国、越南,干流全长4909千米。这条大河在中国境内有2161千米长,我们叫它澜沧江,流出中国进入中南半岛后,它改名叫湄公河,在越南胡志明市附近这条大河流入南海,汇进太平洋。”

这是我跟随湄公河科考队登上飞机出发前对湄公河的一点大致了解。由于在科考队出发前我在外地摔伤了膝盖,治疗、休养花费了不少时间,再加上准备事务繁多,所以没来得及做充足的“功课”。

2009年11月26日,2009天士力湄公河科学考察队开始了对湄公河为期20天的科考活动。科考队一行共16人,包括来自中国科学院(简称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简称地理所)、昆明植物研究所、水生生物研究所、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的专家们及随队记者。澜沧江-湄公河是一条大河

上午,15名队员在首都机场集合。经过安检后,我们沿着长长的通道走向候机厅。科考队队长陶宝祥是中科院地理所的高级工程师,2002年北极科考队的副队长。我也参加了那次北极科考活动,我们一起在北极圈内的斯瓦尔巴德群岛考察了45天,彼此已经很熟悉了。尽管7年过去了,陶老师已经65岁,仍然强健精干。对于此次的科考活动,我从他兴奋的神情中还能看出几分满足。

此次考察活动,我们将从西双版纳的景洪市出发,沿澜沧江-湄公河而下,穿过中南半岛五国,直至越南胡志明市的澜沧江-湄公河入海口。

飞机起飞了。华北平原、秦岭山脉、四川盆地、西南大山……从机翼下一一闪过。这样的风景我已见过不知多少次,因而有点审美疲劳,再加上这两天忙着收拾东西,早晨又起得太早,所以决定还是抓紧时间睡一会儿,但又怎么都睡不着。刚才陪着陶老师去候机厅时,我借机向他了解了一些情况。陶老师说,河流对人类的生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澜沧江-湄公河又是东南亚第一大河,世界第七大河流,流域面积约81万平方千米。一江通六国,各国山水相连,有90多个民族依河而居,因而澜沧江-湄公河是一条很重要的国际河流。20世纪90年代,中科院组织了3次探寻澜沧江-湄公河源头的科学考察活动,查明了位于青海省杂多县的扎阿曲河为澜沧江-湄公河的源头,河流的发源地在扎阿曲河的最顶端、海拔5224米的果宗木查雪山脚下。湄公河流经中南半岛五国“现在,我们要去考察湄公河了!”陶老师很兴奋地说道。

我的思绪仍然集中在湄公河上,那是我们正在前往的地方,是我们此次科考的目标和任务。澜沧江流出国境后,流经的5个国家中的缅甸、老挝、越南都与我国接壤;另外两个不接壤的国家——泰国和柬埔寨也都与我国有着丝丝缕缕割不断的联系,风俗习惯也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所以,此次国际科考跟北极那次不一样,这次是在相邻的国家进行科考活动,我想我们应该不会有太多的不适应。湄公河

虽然都是与我国相邻的国家,但我一个也没去过,对它们并不是很了解。它们在古代都叫什么来着?真腊、扶南国、安南、暹罗?好像还叫寮国、高棉、南掌国、交趾?具体哪个名字和现在的哪个国家对应,我的脑中一片混乱。湄公河沿岸诸国都是我们的邻居河流切开群山

科考队在昆明转机,换乘小飞机飞往西双版纳。从飞机上向下望去,漫漫云海,苍翠森林,红土梯田,如同五彩缤纷的巨大调色板。河流在群山中切割出一道道深沟,我心想,这其中就有澜沧江吧?是哪一条呢?我打量着机翼下的群山。横断山脉的余脉如巨龙般向东南方蜿蜒着,莽莽苍苍,海浪般层层叠叠。美丽的云南,彩云之南。又见武素功老师——我心中的不老传奇

飞机抵达了西双版纳。这里很是潮热,让从气候寒冷的北京来的我们有些许不适。在这里,有一名科考队员——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武素功老师——正在等着我们。

武老师是我心中一个不老的传奇。他也参加了2002年的北极科考,是我的队友。他当时67岁,每天在野外采集植物标本,跋山涉水,健步如飞,让我佩服不已。1990年,武老师曾任我国第一次可可西里无人区考察活动的科考队队长。他高大、瘦削,全身没有一点赘肉,在拥挤的人群中格外显眼,这是长期在野外跋山涉水练就的体格。他有着挺直的腰板,豌豆角似的总是带着笑的眼睛。武老师对周遭的人和事总是显露出漫不经心的眼神,但只要一看到植物,他就立刻变得全神贯注。植物学家武素功老师

这次见武老师,他应该是74岁了。岁月留痕,此次见面,武老师的脸庞看起来略为圆润了一点(不是胖,他这样长年在野外奔走的人是不可能胖的,这是地心引力作用的结果),当年花白而浓密的头发现在已经雪白而且稀疏了,腰板也不再像原来那样硬朗地挺直。但令人很欣慰的是,他仍然精神矍铄,面色红润,仍然有笑眯眯的眼睛,仍然行走利落,并不像年逾古稀的老人。但与我见面时,他礼节性的握手和一瞥而过的眼神让我意识到,武老师已然不记得我了!

现在,所有队员集结完毕。当晚全体队员一起吃晚饭,菜肴丰盛。席间有一道鱼,体形短胖,肉厚刺少,我还从没见过这样的鱼。队友告诉我,这是罗非鱼,是东南亚一带很常见的鱼。这是我第一次吃到罗非鱼。在后来的行程中,罗非鱼是我们每天饭桌上的“保留菜”。武老师和陶队长在研究热带植物

从今晚开始的20天里,我们16人会同行、同住、同吃饭。

晚饭时我一直找机会和武老师搭讪,并在交谈间加入了一些提示性的问话,终于,他想起来了:“你是孙丹平吧?”“对呀,武老师!咱们一起去斯瓦尔巴德群岛的呀!这次又是队友了!”

交谈中我得知,从斯瓦尔巴德群岛回来后的7年中,武老师仍然步履不停地奔走在科考路上。2004年武老师去了长江源头格拉丹东冰川,2008年率领《中国国家地理》藏东南冰川摄影考察队进入藏东南地区。这些年,他还做了一个大的科学考察项目——中南半岛的植物调查,特别是蕨类植物的调查。他在2003年、2004年和2006年3次率队去越南,完成了对越南植物多样性的考察;在2007年、2008年他又两次去老挝,完成了对老挝植物多样性的野外考察。现在,他正计划去柬埔寨进行植物调查。“柬埔寨不容易去,我还没找到渠道。”他这样说。他这次加入湄公河科考队的初衷之一,就是想寻找去柬埔寨考察的渠道。

晚饭后大家返回住处。这里的气温与北京相比差别很大——北京的11月底已寒风凛冽,出发时大家都穿着防寒服,到昆明就脱掉了一半;现在到了西双版纳只需穿单衣,早晚再加外套即可。听陶老师讲澜沧江-湄公河源头科考

回到饭店后,我抓紧时间又去找陶老师,想多了解一些此次国际科考活动的背景和湄公河的情况。奔波一天后,陶老师显得有些疲惫,但一说到此次科考活动,他的话匣子就马上打开了,兴奋得甚至有点迫不及待。

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的青藏高原,中国科学家一直很重视对澜沧江-湄公河的考察。陶老师说,这事说起来可就话长了。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青藏高原

澜沧江-湄公河是东南亚第一大河,也是亚洲最重要的国际河流。什么是国际河流?就是指流经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河流,简而言之,即国家之间的河流。澜沧江-湄公河共流经6个国家,这样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它发源于何地却一直众说纷纭。在20世纪90年代初,据陶老师他们收集到的资料,有好几种说法,大都认为澜沧江-湄公河的源头在青海省杂多县北部的雪山之中。然而,澜沧江-湄公河源头区支流众多,连长江、黄河都望尘莫及,到底哪座雪山下的小溪才是澜沧江-湄公河的正源呢?另外,源头地区高寒缺氧,地形复杂,气候多变,还有野兽出没,是名副其实的无人区,以致对这样一条重要国际河流源头的确定,成了国际地理学界的难题。多年来,美国、法国、日本等国都努力寻找过澜沧江-湄公河的源头,但历经10多次考察都未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源头地区高寒缺氧,环境恶劣

这个难题理应由中国科学家来解决。为了考察出澜沧江-湄公河的正源,从1994年开始,中科院组织了3次探寻澜沧江-湄公河源头的大型科考活动,陶老师都参加了。在1994年、1995年的两次科考活动中,他都任队长,队员们在平均海拔为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历尽各种艰险。

1994年,他们从云南昆明出发,沿澜沧江下游向上走,经云南北部进入西藏东南部,逐渐接近上游。那一次,他们考察时乘坐的是一辆没有四轮驱动的面包车,单车独行,穿越了地质环境脆弱、山高路险的横断山脉。那个年代,路边的加油站和修理厂都非常少。进入澜沧江河谷后,在悬崖峭壁上开凿的滇藏公路既窄又陡,队员们不时下来推着汽车,翻过一座座雪坡,越过一道道雪沟,曾差点滑入几十米深的悬崖,也曾差点被滑落的巨大山体砸中……

经过1994年、1995年的两次科考活动,中国科学家逐渐逼近真相:澜沧江在流经西藏昌都之前分为两个大的支流——西支为昂曲,东支为扎曲;扎曲的流速、流量、流域面积都比昂曲大,因此把扎曲定为澜沧江-湄公河的正源。扎曲的上游又分为两支,一支为扎阿曲,一支为扎那曲;科学家们根据实地测量,认为扎阿曲是澜沧江-湄公河的正源。但扎阿曲支流的数量之多、河网之密(共有近400条大大小小的支流)远远超过同是世界大江大河的长江与黄河。

1999年,中科院再次组织了探寻澜沧江-湄公河源头科学考察活动,陶老师任第一副队长,再次带领23名科考队员进入海拔4500米以上的三江源地区。科考队克服了高寒缺氧等重重艰险,跋涉40天——其中18天是骑马,在42匹牦牛的帮助下攀登到了海拔为5224米的果宗木查雪山,查明了青海省杂多县的扎阿曲河为澜沧江-湄公河这一国际河流的源头——其位于东经94度41分,北纬33度44分——并于1999年7月19日在扎阿曲的最顶端、海拔5224米的果宗木查雪山脚下安放了刻有“澜沧江源”字样的巨型石碑。当晚7点,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向全世界播报了这一重大地理发现。源头地区河流众多“今天,我们此行的科考队里还有两名当年参加考察的队员——从事水文地质研究的周长进研究员和从事水生生物研究的何德奎副研究员。”陶老师说。周长进老师还是1994年和1995年两次探寻澜沧江-湄公河源头科考活动的副队长。

历经10年的多次考察,中国科学家终于实现了一个重大的心愿:揭开了澜沧江-湄公河源头的神秘面纱。此后,陶老师又有了一个心愿,就是要亲自带队去考察澜沧江-湄公河的下游——湄公河。

10年过去了,祖国日新月异,变化天翻地覆。现在,陶老师的这个心愿就要实现了,我们要去探索湄公河流域的情况,从而完成澜沧江-湄公河从源头到入海口的科学考察。

注:本书介绍的这几次探寻澜沧江-湄公河源头的科考活动都是在20世纪90年代进行的。而国际大河源头的确定会受到源头水源地(如冰川)的位置变化和测量方法的影响,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甚至更改了多次。为了避免争议,现在的地理教材往往不再列出大河源头的准确位置和精确长度,只写明源头的大致位置和长度约数。澜沧江-湄公河是怎样的一条河流

告别陶老师,回到房间后,我抓紧时间做了一些“功课”。赠缅甸友人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川流永不息,彼此共甘美。……山山皆北向,条条南流水。陈毅1957年12月14日

澜沧江-湄公河流经中南半岛。中南半岛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五国以及马来西亚西部、中国云南南部,是世界上涵盖国家第二多的半岛。中南半岛(不含我国云南南部)的主要河流及山脉与中国“山同脉、水同源”,所以陈毅元帅在《赠缅甸友人》一诗中也将此描绘为“山山皆北向,条条南流水”。中南半岛历史悠久,有90多个民族在此生息。

与别的国际河流不同,澜沧江-湄公河有个特点:上下游的名称不一样,这在世界上也独一无二。上游澜沧江,藏语为“拉楚”,意思为“獐子河”。下游湄公河,正式名称为Mekong,源于泰语Mae Nam Khong的缩写。Mae Nam直译为“母亲河”,Khong则由Krom或Khom一词演变而来,是古代泰人(即生活在今泰国和老挝的傣泰民族)对居住于该河流域的高棉人(更准确地说是孟高棉语族诸族)的称呼,因此湄公河是泰人对这条河的称呼,原意为“母亲之河”。后来缅甸语、高棉语都借用了“湄公河”这一称呼。中南半岛(不含我国云南南部)与中国“山同脉、水同源”

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流经西藏自治区与云南省,此后成为缅甸与老挝之间,以及老挝与泰国之间的部分国界,还流经老挝、柬埔寨与越南境内,最后在胡志明市(即原西贡市)南面注入南海,汇进太平洋,所以澜沧江-湄公河属于太平洋水系。

神秘的湄公河是全球最具生态多样性的河流之一,流域内拥有20000多种植物以及7000多种动物。近几年,在湄公河流域又陆续有超过1000种动植物被首次发现,这其中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物种,弄清楚它们正是科学家们的任务。

就如同长江、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湄公河对其流经的5个国家的人民也很重要。他们依靠湄公河获取食物和维持生计,把湄公河奉为生命之河。湄公河从北方地区携带来的大量养分和沉积物在这5个国家形成了肥沃的土地,所以东南亚国家有高产的水稻田和其他农作物田。湄公河流域地区是世界水稻的主要产区之一,年均水稻产量可维系3亿人口的生存需要。湄公河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产量最高的内陆渔业区,目前可以确定,在这条河中生活着约850种鱼类,食用这些鱼是这一地区的人们获取蛋白质的主要途径。神秘而美丽的湄公河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涉及的国家除中国和缅甸外,其他均为湄公河委员会成员国。湄公河流经的国家经济大都欠发达,其中缅甸、老挝和柬埔寨为最不发达国家。

湄公河的年径流量为4750亿立方米,居东南亚各河首位;主要水源为流域内的降水和雪山融水,其中降水占河流径流量的1/2以上,雪山融水占1/6左右。湄公河的主要支流有南塔河、南乌江、南康河、南俄河、南屯河、邦非河、色邦亨河、蒙河、桑河、洞里萨河等。最大的支流是泰国境内的蒙河,河流全长550千米;第二大支流是洞里萨河,全长400千米。湄公河流经的诸国经济较不发达湄公河上多激流险滩

中南半岛属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旱、雨两季,全年高温,降水集中分布在夏季。在这里,6~10月为雨季,降水充沛;11月至次年5月为旱季,干燥少雨。湄公河在旱季和雨季的流量有极大变化,而且很多河段处于山区,主干流上有不少险滩和瀑布,所以湄公河各河段的航运能力很不均衡,一些河段无法通航或者不能全年通航,目前只有下游550千米的河段可全年通航。湄公河也是我国与东南亚各国通航最便捷的黄金水道。

科考队这次要在20天内考察5个国家,行程比较密集。现在已是11月,进入中南半岛的旱季了,天气炎热,路上不会泥泞,行车会比较顺利,但湄公河的水量会比较少,河面就不那么壮观了。

我心想,这次考察活动肯定丰富多彩:热带的中南半岛,滔滔的湄公河,神秘的热带雨林,众多的民族文化,历史悠久的古国……想到这些,我有点兴奋过度,得收一收心早点睡觉了,明天还要出境去湄公河。登船出发,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野外移动信息作业系统”亮相

11月26日,科考队来到景洪港的海关办理了出境手续,正式出发。景洪港是国家一类对外口岸,下设景洪港中心码头、橄榄坝码头、关累码头。2001年6月,景洪港对外国籍船舶开放,并于6月26日实现了中、老、缅、泰四国商船通航。但此时是旱季,湄公河在景洪段的水位较低,景洪港中心码头无法通行较大的船只,于是我们又乘车到了下游25千米处的橄榄坝码头。我受伤的膝盖还未完全恢复,不能灵活地弯曲,上下车有些不便,但能跟上队伍。乘坐“金三角8号”出发

此时,橄榄坝码头正在进行一期建设工程,老码头处停着一艘白色的小游船,船身上赫然印有“金三角8号”几个大字。“金三角”?我猛然想起出发前陶老师曾对我说:“这次我们要去大其力。”当时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得知大其力是缅甸的一个贩毒重镇,我由此意识到我们此行将经过国际贩毒重地——“金三角”。“金三角”、大其力这些地名使我的心情在忐忑中又有一种莫名的兴奋。

而现在,“金三角”近在咫尺了。“金三角”是世界著名的毒品产地之一,是著名的毒窟、罪恶之地,由大毒枭们掌控着,传闻这里没有法律的约束,人们只服从枪支弹药。“金三角”,一个充满了危险也充满了刺激的地方。不过我们只是普通人,多加小心就是了,而且我们还是一支团队呢。再仔细看那小游船,在船身上的“金三角8号”下面还印有“金三角跨国游”几个小字——原来那一带还是旅游区,想来前去的人不会少。仔细想想也对,在茫茫人海中,毒贩毕竟是极少数人。劈波斩浪驶向下游

中、老、缅、泰四国的定期客运是从2006年才开始的,从中国的景洪港至泰国的清盛港的对开客运航班皆为朝发夕至。上了游船后,我们看见舱内有几十个座位,在这里乘客无须对号入座,可各自随意坐。除了我们,游船上还有一群中老年女性,她们的长相与我们差不多,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衣着也类似,只是说话我们听不懂。我们推测她们应该是泰国人,可能刚从中国旅行回来。

开船了,游船劈开河面向下游驶去,船尾在江面上带起两道波涛,翻滚着呈“八”字形漫向两侧。

这时,中科院地理所的副研究员吕宁手持一部外观特别的“手机”,站到了船头上。“手机”发出“这里是东经100度81分、北纬21度99分的景洪港橄榄坝码头,即刻开始卫星遥感信息比对……”的人声;然后,他手中的仪器上便实时显示出了当前地点的高精度卫星影像。大家都围上去看他手中的仪器。原来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野外移动信息作业系统”,将它用在本次湄公河科考活动中,科学家们便如虎添翼,可以更为快捷地采集信息,进行野外遥测、遥感作业。

这一最新的“野外移动信息作业系统”看起来就像一部普通手机,但它的本事大得很,可以说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它具有GPS卫星定位、高精度卫星影像地图下载、超高像素实景拍照、卫星地图与实景照片电子比对、高速数据传输等功能,可谓一机在手,地理资源类科考的一系列工作统统搞定。它还具备防震、防水、防尘的性能,同时能耐高、低温,可以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下实时、翔实地记录湄公河沿岸的生态情况。吕宁很自豪地说:“以前我们到野外考察,总得背着大包小包的测距仪器。这次科考我们就不必那么劳累了,你们看,这台仪器才300克重,装在兜里就可以了。它的效率还高,就是因为它的帮助,刚才我看到的湄公河流域经济林分布的最新信息,现在已经被传送到在北京的中科院的终端数据库中了。”挂起四国国旗,穿越绿水青山

现在,船的左边是中国,右边是缅甸,河道中心就是国境线。这一带河面开阔;水流平缓,流速不快;河水中夹杂着澜沧江流经中国云贵高原时带走的泥沙,呈黄绿色;两岸都是缓坡丘陵。这里属于热带,植被生长得较好,一片片绿色向远处延展着。游船行驶不久,目之所及的地貌便起了变化,河两岸布满了黑色的嶙峋怪石,河道变窄,水流也变得湍急起来,但两岸的山上仍是一片葱茏。

游船上的那一群外国妇女一直在开心地说说笑笑,甚是热闹,现在又唱起歌来。开始是一两个人小声哼哼,后来歌声逐渐变得高亢起来,继而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去,最后形成大合唱。每唱完一曲,大家就一起大笑着鼓掌。她们的喜悦之情很有感染力,我便拿出卡片相机为她们拍照。这下她们更开心了,很配合地对我微笑,比“剪刀手”的手势,有一位妇女还站出来指挥,这下歌声更加欢快了。

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我远远地看到了关累码头(即关累港)。关累码头位于中、缅、老三国接合部,是澜沧江在中国的最后一站,也是东南亚诸国经湄公河进入我国的第一码头,是这些国家之间直接进行经贸交往的重要水路通道。“关累”是傣语,意思为“追赶金鹿的地方”。游船在关累码头停靠下来,接受边防、海关等部门的联合检查,然后再次启航。

关累码头与缅甸隔江相望。游船再顺江而下20多千米,就到达中、老、缅三国交界的244号国界桩。这里绿水青山,原始森林茂密,被世人称为“绿三角”。从这里开始,澜沧江-湄公河就要进入湄公河河段了,它将穿越中南半岛的群山和平原,一路向南奔腾,直达大海。

从现在的位置开始,河的左边是老挝,右边是缅甸,船尾挂起了中、缅、老、泰四国的国旗。除我们的国旗是红与黄的色彩,其他三国的国旗都是由红色、蓝色、白色组合而成的(缅甸在2011年启用新国旗,新国旗为黄、红、绿、白四色),只是图案不同。四面国旗齐刷刷地随风飘展,真是很特别的画面。“金三角8号”的设施不错,沿途的风景也很美。但进入湄公河河段之后,两岸的植被类型与之前在我国境内的有很大不同。在我国境内,漫山遍野是整齐的经济林木——大部分是橡胶林。20世纪50年代末,云南这一带的人就开始在热带雨林中开垦土地,种植中国急需的橡胶;60年代末又有来自北京、上海、重庆等地的知青相继到来,他们砍坝烧荒种橡胶,所以现在这里几乎看不到天然林。

而在老挝和缅甸境内,一眼望去都是繁盛生长的原生态热带植物。岸边有丛丛修竹高挑摇曳,其间有热带望天树高高兀立;也有孤零零的大榕树亭亭如盖,枝叶恣意伸展,藤蔓密密麻麻地缠绕其上,又随意垂落,很是飘逸妩媚。远处,浓绿的天然林漫向天际;偶尔有规划整齐的经济林,但地块不大,数量也不多。河畔的东南亚孩子

丽日晴空,蓝天通透,白云铺展在热带雨林之上,湄公河静静地滋润着两岸的土地。船行了很久,两岸都看不到人,不似国内村镇密集。游船冲出一个小峡谷后,左边老挝境内出现了一小片沙滩,一大群孩子正在那里玩耍,后面的树丛中露出零星的茅草屋屋顶。见有船只经过,孩子们都跑到河边,远远地望着。对于山村中的孩子来说,这条大河以及河上来往的船只就是每天他们窗外的风景,也是他们了解外部世界的渠道。在河边,有几个成年男子正在用竹篓洗一些绿色植物,看上去不像是蔬菜。船开得很快,走了很远之后,我回过头来还能看见孩子们仍然在那里。岸边的植被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东南亚的小孩。他们的长相与我国两广地区的人们类似,健康的黄皮肤,黑发浓密,穿的衣服也与我们一样,也许就是“中国制造”的,只有一两个女孩穿着他们自己民族的筒裙。孩子们穿的衣服都比较旧,大都不太合身,有的明显小了,有的又很大,可能是哥哥姐姐穿过的或者是父母有意买了大号的,以便能多穿几年省点钱。但是这些孩子里没有一个小胖墩!除了这个村庄的孩子,一路上我们再也没有见到别的人。偶尔有村寨竹楼隐没于河两岸的树林深处,如诗如画,宛若世外桃源。

山坡上时有烧荒的痕迹,地面有遗留的黑色草木灰烬,裸露的黄土似乎在等待着农民播种。老挝和缅甸都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现在我们真实地看到了这里的人们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式。不过,这似乎也说明他们的人口压力不太大,烧荒轮作的耕作方式就能养活现有人口;不像我国有将近14亿人,以至于“四海无闲田”,将土地利用到了极致。

乘坐“金三角8号”从中国的关累码头到泰国的清盛港,全程达260余千米,因而我们逐渐感到审美疲劳;在船上吃过午饭,大家都眯了一会儿。下午,狭窄的河道中险滩不断,水流冲击着船体,溅起高高的水花,船身颠簸不已。看船上的资料介绍,从中国关累港到泰国清盛港的河道中,共有险滩、浅滩100多处。

行船过程中,来自中科院地理所的研究员、水资源专家周长进教授不时地在奔腾的激流中提取水样,吕宁不断到甲板上用他的宝贝“手机”观察两岸的环境状况。科考队还有两位“鱼专家”——水生生物组的陈毅峰研究员和何德奎副研究员,由于今天在行驶的游船上无法进行科考作业,他们都坐在船内养精蓄锐。天津《今晚报》的两位记者急于往国内的报社发稿,在甲板上架起了卫星电话,在船体的剧烈颠簸中竭尽全力保持着平衡,终于将稿件发了出去。

终于,游船冲过了那段崎岖的峡谷,在傍晚进入泰国,到达清盛港。在夜灯的照耀下,只见一排排凤尾竹轻轻摇曳,浓郁的东南亚风情扑面而来。队友们排队办理了入境手续,晚饭后入住酒店,各自休息。

明天,科考队将正式开始湄公河科考活动。到达泰国2 泰国篇 走近“金三角”清盛,静静的清晨

清晨,东方的霞光早早就映红了窗户——这里与国内只有一小时的时差。我翻身起床,走到窗前,只见酒店对面有几棵热带大树,高大的树影在霞光的映衬下,黑黝黝地占去了一多半的天际线。树影里隐现几间茅草屋屋顶的轮廓,还有缠绕其间的从树上一丝丝倾落的植物,上面点缀着米黄色的花朵。街边房屋前面的廊下有几家小商店,其中一家的柱子旁生长着一株蓬蓬勃勃的藤蔓,一大簇一大簇的紫色小花正竞相怒放。

这真是一座充满了热带风情的东南亚小城。充满热带风情的小城一景

清盛位于泰、缅、老三国交界点的泰国一侧,是湄公河流经泰国河段中最重要的港口,也是泰国北部一座很有历史底蕴的城市。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659年,曾经很富强,是湄公河边的一个独立小国,后来被缅甸入侵并统治了250年之久,但最终被泰国收回。

湄公河并不流经泰国内陆,但有两段河流为泰国和老挝的界河,共长976.3千米。泰国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原名“暹罗”,有着700多年的历史。泰国曾是东南亚很有影响力的国家。公元1238年素可泰王朝建立,开始形成较为统一的国家。据历史记载,素可泰王朝时期的泰国繁荣昌盛,疆域远远超过现有版图。在后来的几个世纪里,暹罗先后经历了素可泰王朝、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和曼谷王朝。1949年5月11日,泰国人用自己民族的名称,把国名“暹罗”改为“泰”,意思为“自由”。现今,泰国总人口约7000万,共有30多个民族;泰族为主要民族,占人口总数的40%,其余为佬族、华族、马来族、高棉族,以及苗、瑶、桂、汶、克伦、掸、塞芒、沙盖等山地民族。泰语为国语。泰国90%以上的民众信仰佛教。在泰国的华人不少,占泰国人口的14%,是除泰族之外最大的族群。

由于历史的变迁,清盛小城的古迹众多,现在仍留存有旧城墙的废墟和许多历史遗迹;还有许多具有当地特色的佛塔和寺院,传说在最盛时期有150多座。近年来,得益于湄公河航运的快速发展,大量货物在清盛集散,宁静的小城现在已经成为澜沧江-湄公河上中泰贸易的重要通道之一。

据说,我们入住的江山宾馆是清盛唯一的星级酒店,这是一座4层高的小楼,有20多个房间。酒店并不豪华,但很干净,大堂和房间内都点缀着许多具有泰国情调的小摆设,让人觉得清新舒适。

早餐后,我抓紧出发前的一点时间,在酒店周围走了走看了看。酒店旁有三五所泰式民居,是典型的中南半岛高脚屋风格。它们被粗大的水泥柱或木柱从地面架起,配有楼梯上到二楼。这里属于热带,雨季气候潮热,所以一楼被架空,有利于空气流通。一楼的空间多用于堆放杂物、晾晒衣物、饲养牲畜,或闲时纳凉,用木板搭建的二楼才是人们居住的地方;这些木屋宽敞、朴素又雅致。民居之间以鲜花点缀,周围草木茂密,但没有防盗门、防盗栏杆,看起来似乎有点不设防。街边的小哥俩

再看路对面,那些小商店也是被花草簇拥着,门前都放置着桌椅,房檐下挂着许多盆开花植物和一些小挂件,透着当地人浓郁的生活情趣。

其中一家小商店前放了两套石桌凳,桌面和凳面都精心地镶嵌着小花砖,显得比其他商店富足些,商店旁边的树上挂了一个意思为“洗衣店”的标志。一个穿着橘红色圆领衫的大男孩正坐在石凳上,胖乎乎的脸上笑意盈盈,他的手里妥帖地紧抱着一个小男孩。小孩子大约1岁,正吸着一支棒冰。这小哥俩在一起的温馨画面让我禁不住上前去和他们打招呼。大男孩表示,他在学校学过一点点英语,但交流仍不顺畅,我只听懂他有13岁了。我拿出从国内带来的小礼品——一个镶有景泰蓝脸谱的小勺——送给他,他露出惊喜的表情,然后举着那小勺,耐心地让我拍照。

此时科考队要出发了,陶老师在叫大家,我赶紧跟他们道了再见,跑上车去。清盛码头旁的鸦片博物馆

清盛在过去是一个罂粟集散地,来自“金三角”的各种毒品就是从这里南下泰国,然后被运往世界各地的。自20世纪泰国禁毒成功以来,宁静的清盛一直是一派祥和的景象。

早饭后,正式的考察活动开始了。科考队来到湄公河边的清盛码头。一到河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型龙船建筑,上面坐落着一尊巨大的佛像,有三四层楼高,通体漆金。这是“金三角”的地标性建筑,号称“泰国第一大佛”,在阳光下格外耀眼。经过泰国政府的大力禁毒,“金三角”地区泰国境内的贩毒问题大致禁绝,因此人们在清盛建造了这座大金佛以作纪念。如今,大金佛的周边已经成为旅游的热点区域。湄公河畔的大金佛

不久,阳光耀眼,我们已经能体会到一点热带气候的威力了。我们先去参观鸦片博物馆。从港口旁的一条路走上小山,不一会儿就到了鸦片博物馆。博物馆并不大,被茂密的丛林包围着,大门附近有一棵硕大的三叶梅,开得繁花似锦。这是全世界独此一家的鸦片博物馆,建筑的外形很别致,有泰国建筑的清雅之风;而且馆内的设计,从风格、资料查询、展品陈列到多媒体应用等方面都很有水平。这里展示了罂粟怎样从地中海传到“金三角”,以及在“金三角”地区被广泛种植,直至后来的大规模毒品贸易的全过程。鸦片博物馆

博物馆以图片的形式介绍了罂粟如何生长、如何收割,并展出了很多割罂粟果的刀具。还介绍了毒枭和当时称鸦片的工具,鸦片对人类的医疗作用和毒品化,反毒品斗争的成果等。这里陈列了各种烟枪、各种各样用来称量鸦片的秤,游客还可以闻到老式烟枪上遗留的鸦片余味,很有震撼力。

泰北的“金三角”竟然有这样一个博物馆,真令人意想不到。这就要回溯到1988年,泰国皇太后诗纳卡琳(Srinagarindra,一位美丽、优雅,富有智慧、魄力的女性。2000年在她百岁诞辰之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年度《世界名人录》,并评价她“在促进教育、应用科学、发展人文、解决社会问题和保护环境等方面有非常大的成就”)在“金三角”地区创立的“雷东(Doi Tung)计划”。这是一个替代种植计划,旨在帮助种植罂粟的农民改种其他作物,杜绝罂粟的种植。此后几年中,罂粟的种植在泰国几乎消失殆尽。这家鸦片博物馆就是展览这个计划成果的场所。

据说在清盛,凡入住稍微好一点的酒店的游客,都会获赠鸦片博物馆的门票,可以去参观。发现巨魾——接近灭绝边缘的珍稀鱼种

水生生物组的陈毅峰研究员、何德奎副研究员是队里最活跃的两个人。湄公河是渔产大河,生物多样性极高,他们二人铆足了劲要好好地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多带些鱼标本回国。但与科考队随行不可能有时间到处去钓鱼,于是他们就想了个简单易行的办法——每天清早都去逛当地的市场,市场上会有大量当天捕捞的新鲜鱼,他们一发现有价值的鱼种,就购买回来做标本。

每天清晨5点多,他们就起床走了;我们准备出发时,他们两人才拎着两袋鱼急急忙忙地跑回来,原来这两袋鱼就是他们搜寻来的“新”鱼种。

我们从鸦片博物馆返回清盛码头后,看到河边就有集市,有渔民在卖鱼,“鱼专家”陈毅峰、何德奎又钻进市场去了。很快,他们就“淘”到了一种我们从未见过的鱼,并把鱼放进装了清水的塑料袋中带到码头。3条小鱼在塑料袋里活蹦乱跳。陈毅峰很兴奋地对我说:“鱼是河流的生命,没有鱼,河流就是死水。今天我们收获不小,湄公河真是令人惊喜!”“鱼专家”发现“新”鱼种

下游的岸边停泊着许多渔船,“鱼专家”们兴致盎然地向那里走去,其他人也跟了过去。突然,下面河边传来一阵喧闹声,只见陈毅峰兴冲冲地跑到一艘小渔船旁,从竹排旁的竹篓中拎出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鱼。我们都围了过去,这条鱼皮色青黄,有锋利的尖牙,更特别的是鳃边长着几条长长的“胡须”。“大家看,这条鱼是巨魾!巨魾!”何德奎冲着大家大喊。

陈毅峰很兴奋地说:“我国科学家在这之前还从没有在湄公河流域找到过巨魾呢。”原来,巨魾是一种热带淡水鱼,分布于中国的澜沧江及下游的湄公河、印度的恒河等流域。这种鱼属肉食类鱼,体形巨大,外貌奇特,性情凶猛。巨魾是著名的跨国洄游鱼,每年春季,它们会沿湄公河逆流而上,最远可到我国云南省保山市附近的澜沧江水域,在那里产卵繁殖。待小鱼苗孵化出来,它们又会带着小鱼沿澜沧江而下,游回湄公河去“长大成鱼”。这种鱼很长寿,寿命可达40~50年,体长最长可达2米,质量会超过200千克,所以被叫作“巨魾”。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条刚刚成年的巨魾,虽然与其他鱼类比较起来,它的个头已经不小,质量有2~2.5千克,但它在家族中仍属“小字辈”。

这么大的鱼,要做成标本带走可不容易,陈毅峰他们这次带来的标本箱也装不下它。于是陈毅峰、何德奎与渔民商量后,从这条鱼身上提取了分子样本,准备带回国去。“我们要根据提取的分子样本,与先前在云南澜沧江流域提取的巨魾的DNA做对比,再综合评估它们之间的差异性,这样就能更精确地确定它们的排卵水域。”陈毅峰说。“这样做有什么用处吗?”我们问道。“对排卵水域定位后,我们就可以采取保护措施,杜绝人类活动对它们的干扰,进一步保护巨魾种群的繁衍。”陈教授这样解释。发现巨魾,“鱼专家”们欣喜若狂

陈毅峰向我们介绍,富含多种养分的澜沧江-湄公河是与亚马孙河齐名的“生物天堂”,非常适合鱼类繁衍生息。但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捞和栖息地的萎缩,巨魾种群的数量逐年锐减。科学家预测,目前全世界成年巨魾的数量已不足千条,接近灭绝边缘。这次能见到巨魾,对我们来说真是意外之喜。走过“10·5”案发生的地方

清盛港是2003年修建的,但在2009年时这里只有两个12米×50米的泊位,仅能停靠4艘船只。2006年,中、老、缅、泰四国开通了云南景洪港至泰国清盛港的定期客运航班,国内外的游客都可以乘船一日游四国,清盛也就成了著名的国际旅游区。但我们有任务在身,无暇去游玩,从鸦片博物馆出来就直接去了湄公河岸边的码头。

来到港口码头上,长长的台阶通向湄公河岸边。这一段的湄公河水面极开阔,水流较缓,两岸风景如画。我们分乘两艘小船,向湄公河的上游行驶,来到了湄公河与美塞河交界处的三角洲。从这里往下游的湄公河河段就不属于缅甸了,而是成为泰国与老挝的界河。河岸的老挝一侧有一些极为简陋、狭小的“高脚屋”,这是当地渔民的居所,看起来相当破旧。

我们的水专家周长进在湄公河与美塞河交界处的上游和下游分别提取了水样,保存起来,准备带回国去进行化验分析。“鱼专家”陈毅峰、何德奎则两眼紧盯河面,希望能搜寻到新的鱼种。

小船继续向上游行驶,很快就来到缅甸与老挝交界的河段。这时,我们看到缅甸一侧的河岸上有一排极其华丽恢宏的建筑,与东南亚各国的王宫类似,这是酒店吧?但周围空荡荡的没有民居,因而这排建筑显得很突兀。我们在泰国的向导小张告诉我们,这是一座大赌场,在这一带很有名,生意极火。

在湄公河的老挝一侧,有一座有着金碧辉煌的大拱顶的建筑,下面的岸边是一片用水泥铺成的坡岸,上面写着一排大大的汉字——“金三角经济特区欢迎你”。后来我们得知,这个“金色大拱顶”是老挝“金三角”经济特区的国际口岸。老挝“金三角”经济特区的开发者是一个中国商人。此特区也是世界上首个由企业在境外设立的国家级特区。这个特区是经老挝政府批准,于2009年9月9日正式设立的,首期期限为99年,总开发面积为100平方千米。这是一个正规的国家级特区,依法纳税,受老挝政府保护。“金三角”经济特区大规模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公路与水运交通的建设。特区富有浓郁的中国风,中心区有老中友谊街和唐人街,湄公河边还有国际口岸和海关。按照“金三角”经济特区的发展计划,未来特区将成为可容纳20万人的大城市。缅甸境内的大赌场

至于缅甸一侧的那座极尽奢华的赌场,我们后来听说了一个中国人很熟悉的名字——大毒枭糯康。据说他在经营这家赌场,而他的背后有更大的贩毒集团和毒枭。

我们科考队经过这里后不到两年,即2011年10月5日,清盛港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