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庆的致富秘诀(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4 04:29:14

点击下载

作者:蔡郎与

出版社:现代教育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王永庆的致富秘诀

王永庆的致富秘诀试读:

前言

有的工薪族放弃优越的工作,摆个路边摊,发了财,但很多人想着舒适的办公室,鄙夷地走开;有的工薪族转战股票市场,一夜暴富,但很多人想着稳定的收入,带着些许遗憾避开;有的工薪族创办一个网站进行电子商务,带来滚滚财源,很多人摸摸自己的脑袋,失落地放弃。

所以,世界上的富人少,穷人多!《富爸爸穷爸爸》一书的作者罗伯特·清崎曾说:“打工不可能使你富有,它只能确保你得到工资。”

在现代社会中,为别人打工,不如为自己打工。但是,创业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并非所有创业的人都能成为富翁。在没有雄厚资金,没有强大背景的情况下,创业就只能靠自己的大脑,靠个人的毅力和耐心。

在全球华人富豪榜上,就有这样一个以200元起家,最终问鼎台湾首富的人。

他就是台湾的塑料大王,到海外办跨国公司的第一人——王永庆!

王永庆被誉为台湾的“经营之神”,他的创业故事成为家喻户晓的传奇。他那种追根究底,誓不甘休的做事态度;那种凡事只求根本,不问结果的务实精神;那种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的毅力和决心……都感染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创业者。

成功,没有快捷方式,但有可以更容易走近成功的方法!本书在深刻透视王永庆创业经历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他之所以成功的经验之道,希望能给那些准备创业或正在创业路上的朋友们带来一些启示,让大家能有所感,有所悟,少走弯路,让成功变得更轻松!第一章态度决定命运忠告01:胸怀大目标+实现小目标

发展是一步步来的。——王永庆

亚里士多德说过:“明白自己一生所追求的目标是什么非常重要,因为那就像弓箭手瞄准了靶子,我们会更有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一个人想要成功就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可仅有目标还不够。在生活中,很多人做事都半途而废。究其原因,往往不是因为事情本身难度太大,而是由于他们心里觉得距离目标太遥远。他们不是因为失败而放弃,而是因为长时间无法达到那个宏伟的目标最后倦怠了。可是,如果我们能在胸怀大志的同时将目标逐一细化,然后按部就班的各个击破,那么成功就会变得容易许多。

王永庆出生于台北新店镇直潭,他的祖父是位读书人,在当地开了间私塾,很受人尊敬。私塾教师这一身份尽管给家中增添了不少书香气息,但对家庭生活的改善却没有多大帮助。王永庆的父亲王长庚是一位穷苦的茶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都在这片土地上勤劳的耕耘着。可是由于茶树生长周期的原因,一年只有春季到秋季大约半年时间才有生意可做,其余时间父亲就只能赋闲在家,因此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十分清苦。

王永庆十岁那年的一个傍晚,祖父将他搂在怀里,语重心长的说:“孩子,你知道吗?为了让茶树发育良好,周围的杂草都要除掉。可是我们这里常年多雨,经过长时间的冲刷,加上又没有植被的保护,土壤会大面积流失,这片茶山迟早会变成废山。所以,靠茶为业是没有出路的。你父亲辛苦了一辈子也没能让你们过上好日子。你一定不要困在这山里,只有走出去才有希望啊。”这话当时就在小王永庆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1931年,15岁的王永庆告别了家乡,独自踏上去嘉义的路,开始了他人生新的征程。日据时代的嘉义是台湾的商业重镇,更是米谷的集散地。王永庆在亲戚的介绍下,很快就找到了一份勉强可以填饱肚子的工作——在一家米店做小工。王永庆觉得非常幸运,他想:能有个工作不饿肚子就好了。他暗自对自己说:“现在我的第一个目标实现了”。王永庆对这份每月仅赚40元的工作倍加珍惜,每天都早出晚归,尽心尽力做工,深受老板的喜爱。可是颇有心计的王永庆却没有安于现状。他一边暗中观察老板经营米店的诀窍,一边省吃俭用筹措资金。一年之后,王永庆借来了200元作为本钱,在嘉义开了一家小米店,成了小老板,这是他人生一个最重要的转折点……

王永庆就这样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几年之后他又开始经营木材,成为了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木材商人。50年代初,台湾“工业局”推出了很多工业发展的投资项目,王永庆大胆的接手了一个当时无人看好的项目——生产聚氯乙烯,成立了台湾塑料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后来又把发展的触角伸向海外。50年后今天的“台塑”已是全台湾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了。资产总额高达1.5万亿新台币,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庞大“帝国”。“发展是一步步来的。”王永庆经常这样告诫自己。而作为创业者最应该明白的也是这一点,一定要将宏伟的目标细化,脚踏实地的各个击破。联想集团柳传志最初创办联想的目标就只有两个:其一,能够养活自己;其二,由于当时在中科院没事干,找个能干事的地方就可以了。”而现在,联想的企业目标也早已超越了这个基本目标。同样,鲁冠球在创立万向集团的时候,想法也很简单,唯一的目标就是想改变一辈子当农民的命运。而二十年后,万向早已做大做强。因此,创业的目标应该随着自己的成长和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任何事都没有一步就能到位的。任何成功的企业家都不会在创业之初就奢望打造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也不会指望一夜暴富。那些一开始就想一口气吃一个“大馒头”的人通常都会被打败。

第一章 态度决定命运

(2)

忠告02:做人要上进,做事要上心

无论是企业家、政客、学生还是家庭主妇,如果不努力,都不可能获得他们想要的成功。台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我认为与这四十八年间我们永不停息的努力并由此形成的信誉分不开。——王永庆

美国有一句名言:“If you can dream it, you can do it.”这句话翻译成中文意思就是说:如果你想得到,你就一定能做得到。一个想要成功的人可以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没有庞大的关系网,但是唯独不能没有的就是上进心。只要有上进心,踏踏实实的努力走好每一步,那么成功就离你不远了。

王永庆最初没有足够的资金,所以只能将米店开在一个偏僻的巷子里。刚开始的时候,顾客很少,生意也冷冷清清的,王永庆就想尽办法招揽顾客。他想:我一定要做出自己的特色。那时台湾当地还没有普及电话,买米就一定要上门来买。可是很多顾客只有到了煮饭的时候才发现自家米缸是空的,于是就随意到任何一家米店买点米用着。对顾客而言,长期这样“临时抱佛脚”很不方便;对于米店而言,没有固定客户,只有等到顾客上门才有生意做也非常被动。王永庆观察到这一点后就立刻开始想办法了。

当有顾客再到王永庆那里买米的时候他就问:“您要买的米,我帮你送到家里怎么样啊?”顾客看到这样的诚意当然是满心欢喜的答应了。等王永庆把米扛到顾客家之后,并不马上离开,而是亲自为顾客把米倒入缸中。他害怕新米和陈米混在一起会生虫变质,所以每次倒米之前他总会有意的往缸里看看,如果缸里还有陈米,就先将其倒出,然后将米缸擦得透亮,把新米倒进去,最后再把陈米放上。王永庆这样用心替他人考虑的举动很多顾客都颇受感动,也因为这样他赢得了更多的顾客。

做完这一切之后,王永庆还没有离开。他把早已准备好的小本从怀中掏出来,记下了这户人家米缸的容量,然后对顾客说:“下次就不用您大老远跑一趟了,不等您吃完我会自动把米送来。”顾客很是纳闷,问道:“你怎么知道我什么时候需要米呢?”王永庆笑笑说:“这个请您一定放心,我到时肯定给您送来。”接着,他又询问了一些细节问题,比如,这户人家一共几口人,有多少个大人,多少个孩子,每个人大致吃多少。由此,王永庆就算出这家顾客米的用量。估算到快要吃完之前他就主动把米送到顾客家里了。这样一来,凡是他的顾客再也没有出现没米下锅的情况了,也因为这样他又多了不少固定顾客。王永庆上心、务实的服务,被人们一传十、十传百,最后整个嘉义镇都知道王永庆的米店了。

很多世界著名的企业家都是凭借自身的激情和奋斗成就了一番事业。美国著名的乡村音乐公司创始人——威尼·易卜生也是靠自己一颗上进的心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刚开始的时候易卜生的日子过得非常艰难,他每天足不出户的就在那不足十平方米的录音间里专门录制美国内战时期的乡村音乐。尽管各种设备都很简陋,但是易卜生却耕耘不止。终于,一年之后,他生产出了高质量的音乐作品,每年的CD销售量都在20万美元以上。

看看那些“全球名人榜”上的伟人,哪一个没有经受过打击身处逆境,遭遇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灰意冷,丧失激情。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轻言放弃,不要转头走开,再加把劲儿,再动动脑子,成功就在前方。

第一章 态度决定命运(3)

忠告03:一勤天下无难事

天下的事情没有轻轻松松、舒舒服服能让你获得的,凡事一定要经过苦心的追求、经历才能真正明了其中的奥妙而有所收获。——王永庆

世界上大多数人的智力都相差无几,但是为何有人收获成功,有人遭遇失败呢?最关键的因素不在于先天的智力水平而在于后天努力的程度。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舒舒服服就能成功的人,凡事都有因果联系,如果你下苦功夫,那么自然会有好结果。

一九七五年一月九日,王永庆这个只有国小学历的人在美国圣若望大学接受了荣誉博士的称号。在赠与典礼上,他走上台去说了一段感人肺腑的话。他说:“我幼时无力进学,长大时必须做工谋生,也没有机会接受正式教育,像我这样一个身无专长的人,永远都感觉只有刻苦耐劳才能弥补不足。而且我出生在一个近乎赤贫的家中,如果不能刻苦耐劳简直就无法生存下去。直到今天,我还常常想到由于生活中受过的煎熬,才产生了我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幼年生活的困苦,也许是上帝赐予我的福音。”勤奋刻苦不但是他成长的座右铭,也是促使他成功的主要动力。

王永庆一生都很勤奋,七岁的时候他就帮助母亲上山拣柴,料理家务;十五岁便外出到米店打工,十六岁就自己开始开米店,整日辛劳,靠一斤米赚一分钱,维持店面生意……到最后登上台湾首富的宝座。虽然事业越做越大,但他从来都没有倦怠。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有一位记者向他提问道:“您认为您能有今天的成功,哪一项因素最重要?是靠运气吗?”王永庆回答说:“运气可能对成功有作用,但是今天可以靠运气,明天呢?后天呢?成功最重要的因素还在于勤奋。”

王永庆要求台塑公司的员工也是这样。他把公司的资产分成有形和无形的两大类。有形的资产是可见的,可计算的。而无形资产就是整个企业的灵魂和文化。无形资产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员工是否勤劳肯干,气势高昂。在王永庆看来,无形的资源远比有形的资源重要得多,一个公司只要能够算出来损失了多少就不是很严重的损失;如果一个公司的员工工作不努力、做事不勤奋,这个损失就很严重了。

成功不是偶然,有些看来只是偶然的成功,只是一种表像,而不是事实的本质。成功需要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很多年前,一位退伍的军人找到拿破仑·希尔,说他想要找一份能够养活自己的工作,拿破仑·希尔看到他不像是一个鼠目寸光的人,从谈话中了解到他原来在部队不但练就了一身好功夫,而且还有一手好厨艺。于是拿破仑·希尔就问他:“你是否愿意这样平庸的生活?”这位年轻人说:“不,我希望自己有所成就。”拿破仑·希尔说:“好,那你就得好好受些苦,把你在部队练就的厨艺本领用起来,不久就可以成为百万富翁了。”年轻人将信将疑地说:“可是,我现在还只是一个退伍军人,给人煮饭就可以成为百万富翁吗?”拿破仑·希尔笑笑说:“只要你肯努力。”于是,这位年轻人在拿破仑·希尔的指引下,每天都努力的工作,十年之后,他成为了一家高级餐厅的拥有者。

有的人会说成功是件很难的事,只有天才才能成功。其实,只要勤奋,每个人都能成功。古语说得好“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天道酬勤”。命运和机会都蕴藏在勤奋之中,当机会降临的时候,就看你是让机会偷偷溜走,还是用自己更加勤奋的工作,牢牢抓住机会,铸就一番伟业。

第一章 态度决定命运(4)

忠告04:贫苦也是一种福

贫寒的家境,以及在恶劣条件下的创业经验,使我年轻时就深刻体会到,先天环境的好坏不足喜亦不足忧,成功的关键完全在于一己的努力。——王永庆

很多创业者总是羡慕有的人一出生就有良好的家境、雄厚的资金、丰富的人脉,而自己却一无所有,只能白手起家。他们总是抱怨命运的不公,整天郁郁寡欢。确实,生活总是不公平的。有的人一出生就可以住洋房、开靓车,而有的人花上一辈子功夫也不见得能得到这一切。面对这样的现实,没必要去抱怨、去懊恼。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接受。要知道,换一种角度看,贫苦也是一种福。正因为贫苦,才更有斗志;正因为贫困,成功的心才更迫切;正因为贫困,才能吃得苦中苦。斗志、成果欲望和吃苦精神正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重要素养。

王永庆出生的村子里住着上百户人家,绝大多数都没文化,只能靠做苦力为生,因此全村都很穷,王永庆家也不例外。而且,王永庆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两个弟弟,四个妹妹。八兄妹对这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来说简直就是雪上加霜。家里为了节约粮食,一日三餐喝稀饭是常事。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一点猪肉和白饭,年一过完就又开始吃稀饭了。王永庆的母亲非常贤慧,她知道炒青菜不放油是很难入口的,因此每次炒菜的时候总会放一点,可是放多了又负担不起,所以每次都只放一滴半滴。用这么一点油炒出来的菜的味道很不好吃,可就是这样,每次吃剩下的菜,王永庆的母亲都还舍不得倒掉,总要留到下一顿再吃。由于王永庆父亲体弱多病,王永庆的母亲就承担了家里一切的家务。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母亲忙里忙外,很是辛苦。王永庆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所以从他懂事开始,就经常和母亲一起到他家附近的台道上捡木材贴补家用,他们把成形的大块木材拿到市场上去卖,把不成形的小块木材捡回家生火煮饭。

家中虽然贫困,可是对王永庆的教育依然非常重视。王永庆七岁的时候就被父母送到新国民国小上学。因为学校离家很远,所以王永庆每天总是很早起来,先到附近的井里提水,把家里的水缸填满之后再徒步十几公里去上学。每次放学回家,王永庆还要扛一袋五十台斤的饲料回家喂猪。他在台塑集团庆典上回忆道:“每天最痛苦的就是放学回家还要带五十台斤的饲料。”

王永庆上国小三年级的时候,也就是他九岁那年,是家里最困难的时候。父亲病倒了,全家的生计全都落在了母亲一个人身上。母亲在原有的工作之外,又求得他人允许,租种了一片菜地,贴补家用。王永庆身为长子,为了解决家庭困难,就开始半工半读。他找了一份替人看牛的工作,一个月赚五毛钱贴补家用。家庭的贫困让他很小的时候就懂得了:人必须得靠自己。于是,王永庆在国小毕业之后就走出家门开始闯天下。在日后的打拼中,只要他一想起自己童年的困苦生活,再大的困难咬咬牙也挺过来了。回忆往事的时候,他总说:“贫寒的家境,以及在恶劣条件下的创业经验,使我年轻时就深刻体会到,先天环境的好坏不足喜亦不足忧,成功的关键完全在于一己的努力。”

无独有偶,香港巨富霍英东也是这样。1928年,年仅6岁的霍英东就失去了父亲,第二年他的姐姐和哥哥又纷纷落海而亡,从此他就成了孤儿。小小的年纪就遭受了这般打击,开始了贫苦的生活。后来他自己回忆说:“我从小就很受苦,那时真的很穷,我一心就只想发财,就连走路都想如何才能捡到钱。日本人来了之后我的日子就更苦了,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到机场替他们打工,结果却失掉了一根手指。后来听说在柏拉斯小岛上有一种药材能卖到钱就跟人去了,结果上岛不到6个月,不但没有赚到钱反而得了一身的病……”可正因为这样,霍英东磨练了自己,练就了一身的本领。1954年他终于捕捉到了商机,毅然投资房地产,将财富迅速发展到10亿。从此他的财富之球就越滚越大。

贫困是锻炼人生意志最好的学校,对于创业者来说更是这样。贫困,在不屈不挠的人们面前,会丢掉狰狞的面容,变成含泪的天使。因为贫困,所以奋斗,最终成功!

第一章 态度决定命运(5)

忠告05:懂得付出才懂得收获

当初创业的时候就只是为了生计,也没想到发展成一个什么样的规模。——王永庆

现代很多年轻的创业者都幻想能一夜暴富、一夜成名。殊不知从贫困到富有,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要懂得量力而行、稳步发展,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要想收获,先得付出。管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80/20定律”。讲的就是世界上只有20%的人是最优秀的,在他们的手上却掌握了世界上80%的好机会;而且这20%的人也掌握了世界上80%的财富。那么这20%的人是怎样做的呢?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不会急于求成,在创业初期不急于见到利润,而只是默默的比别人多付出5%。

王永庆早年做生意就是这样。当时的米价非常便宜,一斗米十二斤半,本钱是五毛钱。他只卖五毛一分,也就是说卖一斗米他只能赚到一分钱。即便是这样他仍然坚持在质量和服务上下功夫,做到质量第一、服务第一、信誉第一。

有一天夜里两点过了,整个镇子都进入了梦乡。王永庆也早已关门休息了。可是突然听到外面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于是,他披上衣服打开门一看,原来是嘉义火车站旁边的旅店厨工,说是半夜有人住店,等着要吃饭,可是恰巧店里的米不够了,让王永庆马上送一斗米过去。当时正值台湾的雨季,外面下着倾盆大雨,如果换一个人遇到这样的情况,不是假装睡熟了没听见,就是赶走敲门的人。可是王永庆并没有那样做,而是马上准备好米,用油布包好,披上麻衣,带上斗笠,迅速把米送到了旅店。

可是这样的经营利润确实太薄了,于是王永庆决定转向投资粮食加工厂。很快他就买了一大批碾米用的设备,建起了碾米厂。碾米厂最初的运营非常不顺,因为在他的对门就有另一家碾米厂。这家碾米厂是一个叫福岛正夫的日本人开的。当时台湾正值日本政府统治,中国人和日本人受到的待遇简直是天壤之别。中国人做生意不但得不到政府的丝毫帮助,而且还常常受阻。他们两家工厂相隔不到50米,可是经营状况却大相径庭,福岛正夫工厂每天的顾客常常比王永庆多几倍。可就是这样,王永庆也没有放弃,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战胜日本人。他清楚的知道:要想战胜日本人唯一的办法就是比他们多付出,比他们更加努力的工作。福岛正夫的碾米厂每天下午六点半就关门停业了,可王永庆却一直坚持做到十点半,每天都比日本人多工作四个半小时。这样一来,晚间的市场就被打开了。一方面争取了很多晚间要货的客户,另一方面由于在晚间运营,也不会和日本人的加工有太大冲突,因此能够继续生存下来。

经过几年时间的积累,在嘉义的二十六家碾米厂中,王永庆排名第三,而福岛正夫排名第四。在日本政府的统治下能有这样的成绩全靠他那种“比别人多付出一点”的信念。这个信念在以后漫长的岁月中,一直影响着他,让他一次又一次的度过难关,超越自我。

世界上绝大多数著名企业都是从默默无闻的奋斗中发展起来的:丰田汽车从生产织布机开始发家,宝马从生产三轮车开始发迹,万科从捣腾电器开始创业,全球最大微波炉生产商格兰仕从生产鸭绒产品开始……这都说明了要想获得成功首先就要付出。

第一章 态度决定命运(6)

忠告06:舒适和快乐是要付出代价的

做生意就像求道一样,要尝尽了苦头,求得那份慧心,才能够悟道。——王永庆

现代的年轻人大都向往过一种舒适享乐的生活,幻想可以轻而易举就一步登天。每天只花一点时间和精力就可以获得创业成功。但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不劳而获的事永远不切实际。如果想要喝水,首先就得用力打水。在你得到东西之前,也必须要付出某种东西。不幸的是,许多人只会对着桌子说:“上帝啊,请给我一桌丰盛的晚餐,然后我再去买米。”这怎么可能呢?

王永庆经常给员工讲述这个平凡的道理。要想成功,要想创业,要想过舒适的生活,就先要为这一切付出代价。王永庆在一次职工总结会上讲道:“没有什么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东西。这个道理虽然简单,但是真正能理解并加以实践的人并不多,普通人的弱点就在这里。”举个例子来说,夫人为丈夫做好了一大桌子饭菜,可丈夫却抱怨这不好那不好,不是嫌味淡了就是不够鲜美。试想一下,如果是他自己辛辛苦苦做的一桌菜,恐怕再难吃都会觉得津津有味。

人人都希望星期天能够好好休息,尽情的放松玩耍,但是如果这个星期的工作没有完成或是成天都无所事事,周末再休息恐怕不但会觉得不舒服,甚至还会感到难受。

王永庆认为享乐是工作的附带品,只有工作好了,用心做事,多吃苦,才能真正享受生活。就像是肚子饿了吃饭才会特别香,运动到大汗淋漓之后才觉得特别舒服。那种忽略工作,而一味只追求享乐的人,其最终结果是不能享受真正的快乐。

第一章 态度决定命运(7)

忠告07:先苦才知后来甜

要想达到最高处,就必须从最低处开始。——王永庆

王永庆说:“对事物的感觉我们可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差别,最主要的关键就在于你是否对这些事物下过一定的苦功夫。人无论如何都只有先经过一番苦心的追求,才会真正尝到收获的甘甜。”王永庆不仅自己有这样的认识,而且也用这样的信念来教育子女。

王永庆最出色的三女儿王雪红就承袭了父亲这种能吃苦的精神。她不靠父亲的帮助,自己一个人在外打拼14年,现位居台湾女企业家富豪榜首。创业八年之后,她创办的“威盛”市值已经超过了他父亲亲手创办的台塑。在这男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她闯出了自己的王国,拥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虽说不是靠父亲资金的资助,但是父亲对她的教育却是让她成功的根本原因。

王永庆担心子女因为家庭条件很好,养成骄奢的不良恶习,所以每一个小孩国中或是更小的时候,王永庆就把他们送到英国、美国读书。王家三姐弟回忆他们童年时光时总说:“被父亲送到美国念书,老实说我们的童年并不十分快乐,但是我们要感谢父亲,让我们去历练,去自己面对很多事情。”当时的王永庆虽然已经十分富有,但是他给儿女们提供的学费、生活费都算得很精确。如同他管理企业一般,什么都做到“刚好合适”。没有给子女一点闲钱和机会去享乐。他和儿女们的交流都是靠书信联系,从来都不会打电话。“因为国际长途太贵了”。每次写信,父亲都会要求他们说明用钱得去向,就连买支牙膏的钱也必须说明。

即便现在对孙子辈,王永庆也十分严格。在美国念大学的长外孙(他长女的儿子),利用暑假空闲的时间回到台湾,到台塑实习。王永庆并没有安排一个舒适安稳的工作给他,而是让他直接下到生产在线实习。并且王永庆要求他每天、每周都要写工作报告,总结这周有何收获。王永庆总认为,人在年轻的时候就该多吃点苦头,如果不能吃下人家所吃的苦,那么前途就很难乐观。

对于创业者来说,起点低并不可怕,一无所有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一种勇于吃苦的精神。无论哪个获得成功的人,在他们功成名就之前都早已默默无闻的努力了很长一段时间了,这就是所谓的厚积薄发。

所以,王永庆严肃的告诫众多创业者:年轻人要创业就不要怕辛苦,怕辛苦就不要选择创业。他总说:“别人那么辛苦都不在乎,我难道就不能和别人一样辛苦的工作吗?别人做得来,我也一定做得来。”王永庆也很看不惯那些轻易退缩,轻易说辛苦的人。有一次他参加了一个大型的聚会,聚会结束的时候,一位很有名气的妇人走下台来,台下的丈夫马上伸手过去连声说:“夫人,辛苦了,您真是辛苦了。”王永庆当时就在他们身旁,听到这番话之后非常诧异,气愤的说:“真不明白有什么好辛苦的,她不就是坐在台上看吗?这种夫妻之间的礼貌也太周到了吧。难道是妻子太娇弱了,坐着也辛苦吗?坐了一会就满口‘辛苦辛苦’去劝慰是要不得的。”

王永庆每天4点就会起来去台北高尔夫球场打球。偶尔在高尔夫球场会遇到一些认识王永庆的人,他们都用讨好的口气说:“王董事长,您真是辛苦啊,既要管理好公司,每天早晨风雨无阻,这么早还要出来运动,真是太不简单了。”王永庆听后只是客气的说声谢谢,但是心里却想:这也算辛苦吗?别人那些做鲜花和海鲜生意的人为了打理生意,每天早晨2点就必须起来进货。即便再冷的天也不例外。别人为的是什么?还不是早些起来,可以拿到更加便宜的货源,然后用尽心思去争取十几元的差价。每天刚算计完当天的所得又得开始新一天的生意。我来打高尔夫,需要花大约一百美元,如果不是会员还要花二百美元,这是在享受。那些每天为了自己的生计,整日忙碌的人都没有说辛苦。我有什么值得说辛苦的。

台塑在进军海外市场之后,王永庆就经常对员工说:“我们有很多不利的因素存在,对手拥有比我们更强大的政府支持、更先进的技术设备、更快的物流支持,如果不努力很快就可能输给对方。我们能依靠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勤劳能吃苦的美德,倘若这一点再失去了,那么一切都会输给别人。因此,我们不能忘本,先苦才有后来甜。”

第一章 态度决定命运(8)

忠告08:罗马不是一天建成

人生就像在跑步一样,要每天不断的加以练习,如果你要想比别人跑得快,那就必须加倍努力。——王永庆

奥德森·斯维特·马镫说过:“坚持是一种天分。它能战胜所有的对手。它让人自信,它能克服所有的障碍。每个人都信任意志坚定的人。大家知道如果他能承担一件工作,战斗就已经赢得了一半了,因为他的原则就是不论做什么,他都要做到。”任何一个成功的人都有着惊人的毅力。

王永庆就是这样一个非常有毅力的人。这从他每天坚持锻炼就可以看出来。以前他每天早晨都会起来打高尔夫球,从一九七八年八月开始他就开始晨跑。不管工作再忙再累,不管天气再冷再差,他始终坚持,一天也没有间断过。台塑集团管理处总经理室主任说:“董事长的毅力确实惊人,每天早上这样晨跑,二十年来,一天都没有间断过,我们年轻人都坚持不了。”王永庆对那些一下雨就停止跑步的人很不屑,他说:“有很多早晨练晨跑的人一到下雨天就停止了。其实,即便是淋着雨,只要不是倾盆大雨,刮台风,还是可以跑步的。跑步之后很自然会出一身大汗,这和被雨水打湿有什么区别吗?所以,千万不要给自己找任何借口。任何借口都只是放纵自己的工具。”

在每个借口背后,都有一些潜台词我们不好说出来。借口就意味着我们逃避责任和困难,或许一时间我们真的可以得到某种心灵的慰藉,但是这种慰藉的代价却是无比的高昂。

上世纪90年代末,因特网发展的如火如荼,联想抓住时机冲了进去,全心打造出了自己的“FM365”网站。可是由于2000年,因特网遭遇了残酷的寒冬,这个本来最具实力支撑到2002年因特网“春天”的网站,却没有坚持。大家都明白未来一定是因特网和线下服务的天下,但很多人不知道这个未来到底要等多久,于是就放弃了。结果却让当时没有什么实力和资金的丁磊、张朝阳等到了2003年,大赚了一笔。

在各大商学院MBA经典案例中有这样一个事例:当年在麦当劳兄弟手里买下特许经营权的人不仅仅只有克洛克,还有一个荷兰人。这个荷兰人也非常积极,他除了投资麦当劳之外,还开办了农用加工厂、养殖场等,而克洛克则看似比较笨,只专注于经营麦当劳。三十年之后,麦当劳成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快餐品牌,各大连锁遍布全球。而当年的那位荷兰人却还在一所农场里,投资极其分散。

作为一个创业者、一个企业家,就更应该具备坚韧的质量。只有这样,你才能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奋勇向前。美国苹果计算机的董事长乔布斯说过:“我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坚持。”苹果经历了太多的风雨,最后取得了成功,乔布斯也成为了苹果的精神旗帜。

坚持不仅仅是一种高尚的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一种财富。很多时候不是我们距离成功太遥远,而是我们在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放弃了。水只有加热到一百度的时候才会沸腾,可很多时候,我们在已经加热到九十九度的时候却放弃了。成功与失败就像自行车的两个轮子,永远不会分离。你坚持下来了,就成功了;放弃了,就失败了。

第一章 态度决定命运(9)

忠告09:机遇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人的一生当中,也常常会遭遇运气的影响,可是我们无法制造好的运气或者排除不好的运气。因此,我认为要紧的还是自己的实力。只怕没有好实力,不怕没有好运气!——王永庆

很多人总是抱怨成功与自己擦肩而过,抱怨自己没有赶上好时机,总是用“如果”两字来为自己失败找理由。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成功?成功与运气的关系到底怎样?有的人认为成功就是靠运气,在他们看来,成功是偶然的,运气好就可以了,所以他们只是在一旁静静等候,可结果什么也没等到。

运气确实对成功有不小的作用,古语说得好:“时势造英雄”。但如果我们扪心自问一下:生长在“英雄”同一环境下有那么多人,那么为什么时势只造就他,而没造就其它人呢?

有一次,王永庆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被问到了这个问题。王永庆回答说:“我的运气确实不错。抛开成功与失败不谈,好运确实常伴我左右。我以前也认为成功和运气有着必然的联系,可是现在我不这样说了。失败的人只会说自己运气不好,而不及时检讨反省,加油努力,运气是不会对这些人招手的。同样,成功的人也是这样,如果仅仅把成功归结于运气,那么也不会再去努力奋发,做好管理了,那他的运气又变坏了。”

当遭遇厄运、失败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把这些看作命运在和我们开玩笑,如果始终充满斗志,那么一个人不会永远没有机会,怕就怕在根本没发现机会来了就让它悄悄的溜走了。

纵观世界上的著名企业家,每一个企业的成功都来自于他们领航人充分的准备:无论是百年老店福特汽车的创始人亨利·福特还是微软掌门人比尔·盖茨,或是世界头号零售大王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在他们成功的背后都是有充足的准备做支撑的。

成功虽然有运气的成分,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自身的奋斗,只要自己能吃苦,善为人,有志气就能抓住机遇。反之,即便有好运气也会变成厄运的。偶尔一次两次运气说明不了问题,成功仅靠一次运气是远远不够。成功需要的是持续的“好运气”,而这些持续的“好运气”就是自己积极主动去准备所带来的。

第一章 态度决定命运(10)

忠告10:挑战决定人生

我决不相信“日本第一”,只要肯脚踏实地充分发挥勤劳朴实的精神力量,我们中国人应该是第一的。——王永庆

人生需要挑战,需要用激情创造未来。作为创业者更是这样,选择创业就是选择了挑战。人生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中不断成长。

古滋·维塔这个不起眼的古巴人40年前怀揣着40美元和100张可口可乐的股票跟随父母来到美国,可他就是利用这微薄的资金挑战自我,40年后竟然成为了可口可乐公司的总裁,而且让可口可乐成为了全球知名的品牌,可口可乐的股票市值比过去增长了30倍。他在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一个人遇到困难一定要不断的挑战,只要你抱有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就还有成功的机会。”

王永庆在经营台塑的时候不仅经常挑战自我,而且也常告诫员工要积极参与挑战。当时台湾每年对日本都有三十多亿美元的贸易逆差。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来平衡逆差可都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因为台湾的产品在日本市场没有竞争力,加上日本为了保护自己本国的经济,经常使用贸易封锁,让台湾的产品更难进入市场。在这样的情况下,王永庆仍然大力推进台塑的对外贸易,台塑生产的PVC粉每月都保证外销三千吨到日本。他经常在会议上鼓励员工,要想把产品销售到日本,除开优良的质量和优惠的价格之外,还要采取适当的战略技术,就是说要选择好时机,绕开他们的严密封锁。无论多困难,都必须去挑战。

事实证明,王永庆并没有错,他在没有任何政府保护的情况下,投入资金和设备,开始生产,最后把所有的产品外销出去,由于恰到好处的使用了新技术,在和日本做正面冲突时,他没有一项输给了日本。

人生也正是在这一次次挑战中徐徐前行。不去挑战高山,怎能在登上峰顶的一霎那体验到那份崇高与激动;不去挑战海洋,怎能在惊涛骇浪中体验那份说不尽的精彩与刺激;同样,不去挑战自我,怎能体会到那份惊心动魄。人生如果不去挑战,就体会不到开创事业的那份艰辛,同样也就不能体验那种沁心的喜悦。

第一章 态度决定命运(11)

忠告11:“富不过三代”的警觉

虽是一分钱的东西也要捡起来加以利用,这不是小气,是一种精神,一种警觉,一种良好的习惯。——王永庆

人们常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如果说创业需要更多的激情和胆识,那么守业就更需要一份智慧和克制。守业是创业的另一种延续。守业更加需要的是一种理性思维的控制。对于创业者而言,在漫长的奋斗和渴求中,真正可以激起他们斗志的因素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对成功的渴望。所以,当成功真的降临之后,很多人就开始变得浮躁起来,再也没有了昔日的静定和从容。这也就是为什么“富不过三代”的原因了。

王永庆成为公认的台湾首富之后,不但生活俭朴,而且还经常在各大媒体呼吁台湾没有浪费的本钱。告诫国人一定要保持勤俭的美德,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在公司,他也是这样要求他的下属。有一次,台塑公司正和外商商谈一个大项目,这个项目由外务部主管亲自参与负责。等客人来了之后,主管就马上张罗了一顿饭。一顿西餐下来,就花了二万台币。这件事被王永庆知道之后,他不但把办事的主管狠狠的训斥了一番,还专门召开公司大会,重申纪律。

王永庆不但在公事上如此,对自己的私事应酬也颇为节俭。他的应酬大都安排在台塑大楼顶楼的招待所里进行。招待所里专门配备了中西餐点厨师、女侍,很是专业。在这里设宴非常方便,不仅环境优雅,食物可口而且价格也非常便宜。曾经在这里用过餐的客人都说,招待所里的菜非常精致,最大的特色就是分量安排的恰到好处,不多也不少,刚刚够用而没有浪费。其它菜馆的菜总是过于铺张浪费,以致很多时候都是吃一小部分,倒一大部分。这与王永庆的主张密切相关。

此外,王永庆还要求采用“中菜西吃”的方法,让大家围坐在一张桌子上,每个人将盘子放在自己面前,然后由女侍个别分菜,一人一份,不够再添。王永庆规定员工在食堂吃饭是不受限制的,根据自己的饭量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但是如果有人贪多,将舀到自己餐盘后的菜倒掉或是剩下,就会受到严厉的处罚。而在别的工厂,这样的情形是非常罕见的。由于台塑伙食团很少有浪费的情况,在同等预算下,他们伙食团办的就比别人都好。王永庆空闲的时候还常常到食堂厨房查看,他经常提醒厨师要节约能源,做事一定要认真。他说:“如果水烧开了,就应该立刻把火关掉,温度达到一百度之后再继续烧就是浪费能源。”

说到吃,王永庆认为,一种食物好不好吃不在于菜的好坏,更不在于价格的高低,而在于肚子是否饿了。他认为,吃东西不一定要吃最好的,不一定要吃大餐,整天大鱼大肉的,粗茶淡饭也能津津有味。他时常回忆自己小时候放学回家,肚子饿了,就自己把饭用油炒炒,然后拌一点酱油就觉得是绝世美味了。

王永庆常告诫那些小有成就就立刻盲目自大的创业者:富不过三代,成功之后仍需要保持勤俭的习惯,哪怕是一分钱的东西也要捡起来加以利用,这不是小气,是一种精神,一种警觉,一种良好的习惯。

香港首富李嘉诚也有类似的观念。有一次,李嘉诚在取车钥匙的时候,一不小心就将一枚2元的硬币掉到车底。当时如果车子一开动,那枚硬币就会掉入下水道。于是李嘉诚及时蹲下身子想捡那枚硬币。旁边的人立刻帮他捡起。李嘉诚收回硬币之后,就给了那人100元的酬谢。那人很是纳闷,李嘉诚解释到:“如果不捡起那枚硬币,让它滚到下水道里去,这枚硬币就从世界上消失了,这是极大的浪费。而将这100元给你,你就可以发挥它的价值。我认为钱可以用,但绝不可浪费。”这些例子均可以说明在创业功成名就之后也要保持节约的习惯,更要学会理财。

第一章 态度决定命运(12)

忠告12:勤俭节约才能生存

你们戴的工作手套,如果一个掌心磨穿了,不妨翻过来,换戴在另一只手上再用,这便是节约资源。——王永庆

放弃安稳的工作,开始创业是一种风险投资行为。很多创业者还都没来得及做好创业的心理准备就贸然踏上了这条艰险之路。也正由于前期准备的不充分,所以,每当遇到挫折的时候很多人就放弃了。他们成为了无声的牺牲者。而更多的情况是,创业者在企业刚刚起步发展的时候还具有比较强的进取精神,也

善于吃苦,精打细算每一分成本。但是等到创业到了一定的程度,有一点小的成就之后,很多人小富即安、贪图享受的心理就开始作祟了,有的甚至被暂时的胜利冲昏了脑袋,变得忘乎所以,变得奢靡不堪。这时才是真正的危机时刻。

王永庆经常提醒台塑的员工:别看台塑现在红火,其实时刻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只有勤俭节约每一份资源,才能生存。

一般的大公司为了企业的形象,给每一位高管都配备了汽车,而台塑却始终以节约为由,不但处长级别的没有配备轿车,就连经理级的也没有。可是公司上下,没有谁有过一句怨言。那是因为他们的老总王永庆向来就以勤俭来要求自己。前些年,无论是到哪个国家,王永庆搭飞机的时候都只坐经济舱。在他看来,既然用相同的时间可以达到相同的目的地,只要不是太挤,就没必要花钱去坐头等舱。后来,时间久了,有一次就被机上的空姐发现了,空姐考虑到这是一名非常重要的客人而且年岁已高便执意要他坐到头等舱。改签头等舱之后,为了不浪费这部分花销,他就开始改变自己以往的习惯,开始在飞机上睡觉以便一下飞机就可以立马投入工作。

王永庆为了避免工作人员出差乱报差旅费,除了规定七千元以上必须当面申请之外,还设立了严格的审查制度。并且在各地厂区都设立了招待所,这样就可以用最俭省的方式解决员工在外的吃住问题。由于台塑有很多和美国的业务,所以,员工们有很多到美国出差的机会。他就把自己在新泽西州的一栋高级住宅贡献出来让员工居住,又为公司节省一笔住宿费。

王永庆指出,国人的浪费从给小费这件小事就可以看出来。他说:“以前,在美国住旅馆付一元美金小费的时候台湾只付台币十元。因为当时国人知道如果付一美元小费就太浪费了;而现在在美国住旅店需付二元美金的小费;台湾一次付二百台币也决不希罕了。这说明什么?只能说明我们国民现在的奢靡和浪费。”

为什么很多民营企业的寿命都不长,有的三五年就倒闭了,王永庆这样总结问题的根源:因为他们忘了过苦日子的时候,忘了勤俭才是立身之本。所以,作为一个创业者,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危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勤俭和进取。

把一些看似简单的小事做到了极致也就能成就一番事业了。四十年前,沃尔玛还只是美国堪萨斯州的一个小镇上的一家夫妻杂货店,而现在它已经是世界零售巨人。2001年,沃尔玛在世界500强企业中位居榜首。沃尔顿家族的总财产高达931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而“沃尔玛”成功的秘诀就是“节俭”。2001年,沃尔玛在中国大连开了一家店。他们首先打出的旗号就是:在沃尔玛,人们可以享受市场最低价买到家庭所需的各种物品,小到纽扣针线大到家用电器。沃尔玛要让大连人民花最少的钱享受最优质的服务。事实证明他们确实做到了,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原来沃尔玛把“节约”作为公司经营的理念。他们管理层的办公室十分简陋,没有任何装饰。办公室里的打印纸也是双面使用的,而且在沃尔玛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一旦商场进入销售旺季,办公室里从经理开始到所有的行政管理人员全都要到了销售卖场一线,与销售人员一起协作。

  在创造财富的道路上,有很多理念,但王永庆和沃尔玛的成功却用节俭之道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它告诉那些创业者们,创造财富有时只需要最初那点朴实的想法,很简单!

第一章 态度决定命运(13)

忠告13:创业要的是实力

钱是最没用的,钱人家可以从你手中抢走,只要有足够的力量你就会成功,而且,无论如何力量是人家抢不走的,培养自己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王永庆

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学历,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但是很多大学生获得文凭走出校门之后就错误的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于是就产生了盲目自满的情绪。他们大都不愿从基层干起,认为自己干一个主管都绰绰有余了。有的人还错误的认为有一个工商管理的博士学位,读了一些管理的书籍就可以到企业做管理,就可以直接进入企业高层,指点江山管理企业了。实际上,理论和实践还有很大的距离,一旦理论脱离了实际,就会变得毫无价值。就算是拿到了硕士、博士学位,也不能说就是人才了。因此,不能用学历的高低去衡量一个人,一定要培养自身的能力。那么实力从哪里来呢?实力只有从实际工作中来。王永庆说:“我是一个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人,有今天的成就,可以说全凭自己,为了生存,我在一切条件都不利的情况下搞起。”

王永庆曾经对他创办的明志工专的毕业生强调实际经验非常重要。他认为,有许多人,学问固然高深,但是因为没有实际工作经验,他的学问就没法表现出来。学问如果不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贡献为成果,那么再大的学问也只能停留在学问上面。这样的学问是没用的。必须把学问放在实际工作中验证、肚子里的学问才会越做越好,工作才能越做越好。

作实业需要实际的工作经验,在美国,公司主管大部分都有四到七年的实战经验。他们每个人对于自己的工作范围都相当清楚,都有独立作战的能力。远东纺织公司总经理徐旭冬曾经拜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为师,念了一年半的书。徐旭冬以为有许多经营上的实际难题就可以求教杜拉克。但是,杜拉克说:“我只教书,而不参与实际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由此,实际的事务必须靠自己亲身去体验,去积累。汽车大王福特说:“任何人只要做一点有用的事,总会有一点报酬,这种报酬就是经验,这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东西,也是人家抢不走的东西。”

一九六七年,台塑公司曾经聘请了国内外的著名学者到台塑讲演,各级主管部门的领导都听得很认真,学习的场面也很热闹,但是后来,经过讨论发现:学者们所讲的内容,不一定适应实际事务方面的内容。这就是理论和实践的差距。

王永庆也说:“钱是最没用的,钱人家可以从你手中抢走,只要有足够的力量你就会成功,而且,无论如何实力是人家抢不走的,培养自己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没有实力,你拿什么去跟人家竞争呢?”

第一章 态度决定命运(14)

忠告14:只要开始什么时候都不晚

不要等到一切都准备好了再行动,要学会边行动边准备。——王永庆

过去流行一种说法“创业要趁早”,要想成功就要赶在青春的有效期之内开始创业。否则,你就会被贴上“过期”的标签。哈佛商学院也针对全球创业成功者做过一个调查,最后统计显示:创立高潜力企业的创业者的平均年龄都在35岁左右。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很多想创业的人都止步了,然而,实际上,事实显然并非如此。

创业成功的关键在于——远见、创意、执行,而不是年龄的限制。只要决定开始了,并用心去做,什么时候都不晚。王永庆因塑料而发迹,但是这位赫赫有名的塑料大王在从事这个行业之初,连关于“塑料”最基本的常识也不知道。他不知道塑料的基本成分是什么,不知道用什么原料可以制成塑料。但是这一切都不可怕,王永庆说:“不要等到一切都准备好了再行动,要学会边行动边准备。凡事只要学起来就不晚。”

四十年代的台湾,由于战争的破坏,百废待兴。于是台湾当局展开了第一期四年经济建设计划。一九五三年就成立了“经济安全委员会”,由尹仲容出任召集人,拟定了玻璃、纺织、人造纤维、塑料原料、水泥、电力等各项建设计划。其中塑料原料工业,台湾当局希望能由有化工经验的永丰工业的老板何义负责。何义当时也答应投资建厂,但是这一计划一拖再拖,接近两年都没有着落。在此期间,何义亲自前往日本、美国、欧洲考察,发现塑料原料厂一般的规模都在50亿吨以上,而台湾的计划产量却只有4吨。这和国外比起来差异实在是太大了。由于台湾市场狭小,必然就会引起竞争,面对这样没有优势的局面,何义不愿意接手,他还是作他的老本行,考察之后就放弃了。

当时台湾当局大费周折的争取到了美国援助,不做实在是太可惜了。因而,尹仲容找到本来想申请做轮胎的王永庆。可是王永庆对塑料完全是外行。他手里就只有一点资料,他算了一笔帐。根据日本当时月产三千吨,而台湾人口当时只是日本的十分之一,这样算,生产一百吨就已经可以保本了。所以,王永庆决定开始从塑料入手开始创业。据当年和王永庆一起创业的伙伴赵延箴回忆,当他们两人去拜会当时台湾化工组主任要求投资塑料工业的时候,由于两人都不懂塑料,结果,被别人冷眼相看。两人只好羞愧的离去。可是,不到一年的时间,王永庆再次见到化工主席的时候,他对塑料的性能、制作、生产、加工、用途等多个环节都了如指掌。王永庆接下这个无人看好的项目之后,经过自己的努力,在塑料领域大获成功,先后建立了南亚塑料厂等一大批企业,最终建立了无人能敌的“塑料王国”。

第一章 态度决定命运(15)

忠告15:读书必须认清目的

书是为了将来能够“致用”而读的。——王永庆《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的作者斯宾塞·约翰逊说过:“做任何事,都不可能在漫无目的地忙碌中成功。人生是我们每个人一次艰苦的长途跋涉,不绘制好未来的蓝图。没有一个清晰的目标。谁都无法登上山的顶峰。”追求,是人生的一种力量,但是追求什么,就一定要慎重。读书,也是这样,多学知识当然是好事,但是一定不能忘了学了要有所用,这才最根本的。

王永庆指出,读书必须认清目的。只有认清目的之后,读书的态度、认真程度、选择参考书、自学进修这些都才会有一个新的角度,才会更有针对性。但是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一般人都忘了读书的目的。把读书变成了为了一纸文凭、为了虚荣、为了升学去读。结果,文凭确实拿到了,但是宝贵的时间也被浪费掉了。

王永庆在回忆他国小读书的情形时,感叹道:“那个时候如果我再认真一点,说不定就还可以念国中,这样的话,进步也就比今天大多了。但是那时我实在对念书没有兴趣,也从来没有认真过,在校的成绩每次都在最后十名内。当时的学校和现在一样,暑假大约也是两个月,每十天就要返校一次,而每次我都是在返校之前一天才把作业赶完。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就是不知道读书的意义何在。”如果不知道意义何在,做什么事情都会觉得辛苦。在这种情况下,能逃避就会尽量选择逃避,逃避不了也就马马虎虎的应付一下就算了。

因此,读书的时候就一定要认清目的。要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可以分成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人的处事方式就取决于他们怎样安排和计划自己。很多人尽管很有上进心,每天也在学习,也有一些收获。但是这样被动的读书要说什么具体收获也是没有的。就像跳高一样,如果没有选择合适高度的标竿,毫无目的的乱跳,就没有积极性,也就不会体验到征服过后的喜悦了。

学习的目的不在于看了多少东西,也不在于记住了多少东西,而是看能用它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因此,在学习之前就想清楚到底为什么学习,究竟要学习什么东西,就比盲目的学要有效得多。特别是创业的年轻人,最输不起的就是时间,因此心中一定要树立起这个观念!

第一章 态度决定命运(16)

忠告16:环境自然塑造人

有钱人的子女已经有了资本,但是还是做不好,偶尔有几个做的很好的,但是现在又有几家呢?——王永庆

王永庆在接受《天下杂志》访问的时候,曾经语重心长的说过:“子女其实不是我教的,是上天的安排——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有他们自己去耕耘,才有结果。”

很多企业家自己在创业的时候都很辛苦,所以在对子女的教育上就很放宽,钱任他们花,事情由着他们做,读完书后,就把财产分给他,或者让他当家族企业的管理者,结果这样的孩子往往奢侈骄横,等他们离去,子女接手的时候企业就垮了。日本三菱、三井的创办人的后代,到现在连股东的名字也没有了,有成就的就更少了。

环境自然会造就人,如果子女生在条件相当好的家庭,让他们去住贫民窟也不现实,即便是他去了。他心里也会想:我知道我妈妈爸爸是让我来吃苦的,总有一天我还是会有钱。因此,依赖性还是很大。所以,王永庆的生活也非常简朴。他对衣服穿着的要求是大方整洁、从不追求新的款式。他的子女似乎并没有感到他们的父亲是一个富翁。

王永庆的子女很多,其中长子王文洋是他最器重的一个。王文洋生于1951年,毕业于英国伦敦帝国大学物理系,1975年就取得了企业管理硕士和化学博士双学位学位。王永庆为了培养儿子吃苦的精神,并没有像其它企业家那样一开始就委以重任,而是让他从南亚塑料公司的基层作起,并在车间接受锻炼。王文洋在南亚公司一干就是几年,然后再一步步的走向公司高层,经过十年的磨练,一九九四年生为经理,逐渐成为公司管理专才。

二女儿王雪龄也是靠自己白手起家。她早年留学美国,在伯克莱大学获得统计学硕士学位。后来嫁给同校博士简明仁之后就回台湾开始创业。他们没有靠王永庆帮忙自己拿出他们仅有的100万元资金,成立大众计算机公司。现在,大众计算机公司已经上市,经营业绩非常优异。

王永庆最出色的三女儿王雪红完全继承了父亲创业的精神,自己打天下。她不靠父亲的任何帮助,独自在外打拼14年,成为台湾的第一女富豪。2000年她创办的威盛市值已经超过其父经营的台塑。

第一章 态度决定命运(17)

忠告17:钱实在没有什么用

我追求成功从来不是为了获得金钱和荣誉。我追求的是成功所需要的才能和激情。——王永庆

挑战和财富无关,创业最需要的就是挑战精神,成功的创业者总是那些能够把财富看成实现梦想的附带品的人。如果创业之初就只关注于财富,把财富看成衡量成功的标准,那么创业就很可能遭遇失败。

王永庆曾说:假如一天钱赚够了,你就会觉得钱实在没什么用。我追求成功从来不是为了获得金钱和荣誉。我追求的是成功所带来的激情。

一般人在赚到钱之后,几乎很少有例外,就把钱花在洋房、靓车、服饰等物质享受上而忽略了精神,渐渐的就倦怠了。到头来还是得不到满足和快乐,只有空虚。

王永庆认为一个人幸福不幸福,心才是最要紧的。钱是附带的。钱太多了,还不一定是好事,如果没有好好利用,反而还是负担。因此,他在创业成功之后提倡回报社会。只有秉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理念,才会有收获。台塑集团已经提出了很多捐赠计划,金额高达三十亿人民币。其中计划在大陆捐建一万所国小。现在全国三十一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已有几百所学校已经建成。同时,他还决定捐赠一万四千多套“电子耳”,帮助大陆聋哑儿童开口说话,仅此项捐赠就高达十五亿人民币。

创造财富在他看来,已经不是只满足口腹之欲,也不再是为了证明自己个人的人生价值,而是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命的乐趣。他知道钱财都是身外之物,任何财富都最终将回归社会。他认为,对于白手起家的创业者来说,赚第一个十万最难,因为那是从零开始的积累。而到了后期就要容易得多,这时就应该要有回报社会的想法了。创业要想获得财富,其实并不难,但是要想成为“不朽”,让企业基业长青,就需要花大功夫了。第二章人脉决定高度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