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生存法则(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4 14:32:54

点击下载

作者:舒天, 孙思忠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巧妙生存法则

巧妙生存法则试读:

前言

追求卓越是生命中最炽热的的因子,渴望成功是人生最活跃的本能。因为,成功意味着生命的富足与健康,成功代表着人生的幸福与快乐。尽管生活从来不会让我们尽如人意,人生始终都是竞赛般的艰辛,但成功的梦想,从人生开始的那一刻,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热得滚烫。

实现人生的成功,可以有无数种选择,可以有无数条路径,但都离不开人生的智慧。你可以勇敢地去追求,若是缺少了智慧,就只能是在空幻中作不切实际的劳作。你也可以不停地奋斗,若是没有智慧的支撑,就只能在无休止的烦恼中埋葬最初的热情。

人生的智慧在于对生命的思考,而成功的人生在于让智慧闪光。

成功人生的大智慧,是生活的哲理,是处世的艺术,是立身的学问,是生存的技巧,更是一把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人生是个万花筒,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表现出独具个性的色彩与姿态。如果缺少了智慧,就会使自己的人生暗然失色。也许我们一次不理智的拖延,却错过了春天的季节;也许我们一次不留神的冲动,却夭折了未成熟的果实;也许我们一次不聪明的放弃,却失去了与成功牵手的机会。因此,感悟成功人生的经验,激活自我的智慧能量,可以使我们的人生少走些弯路,少犯些错误,更快些与阳光拥抱,与成功交汇。

人生的智慧丰富多彩,成功的方法许许多多。如果你想把握住未来的人生,那末,善于学习、善于思索,就会裨益多多。这套《人生高起点:卓越人生素质培养文库》,将精彩的人生哲理、实用的人生途径、最有说服力的人生经验,尽收囊中,送给广大读者,目的就是启迪读者对人生的思索,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感悟,让读者在智慧的海洋中,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

青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人生高起点:卓越人生素质培养文库》,是专为青年读者量身订制的。它集中展示了当代成功人生智慧的精华,浓缩了专家学者近年来对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的主要研究成果,逐一介绍了适合青年读者的人生奋斗方向,概括了鲜活灵动的人生成功要义,创新地总结了卓越人生的成功方法。可以说是一部极具启迪意义和极富可读性的成功励志读物。编写这套文库的目的只有一个:希望每个人的生活有品味、高质量,希望每个人的人生如花儿般的幸福,如诗一样美丽。

人生不可缺少智慧,智慧创造新的人生。

愿以此书与广大青年读者朋友共勉。一、巧沟通:生存第一能力1.热情是年轻的不老药

热情是什么?热情就是年轻的生命。只要你热情不衰,你年轻的生命便会青春长驻。

是什么让你在少年时就立下了坚定的决心?是什么让你为了一个目标而废寝忘食?又是什么总是在用未来美好的事物召唤着你?答案就是:那是你心中不熄的热情。

人衰老的特征之一就是雄心壮志的冷却。当它在你内心猛烈燃烧的时候,你感觉自己很年轻,充满了激情和活力,会竭尽全力地做好每一件事。此时的你就不会衰老。虽说岁月不饶人,但是只要一个人在憧憬未来,只要他还渴望进步,只要他以精益求精、更上层楼的决心来做事,他就永远不会衰老。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大部分人越来越避重就轻。我们不再愿意拼命去争取那些年轻时吸引我们的东西。这时,我们面临的最大危险就是进取心的减弱,和人生目标的降低。

许多人在上了一定年纪以后,就不像年轻时那么认真了。他们不太去在意服装和形象,也不太愿意去思考,生活过得也很简单。他们还总是说这样的话:“没关系,我又不是年轻人。”

随着岁月的流逝,对一般人来说最困难的一件事,就是保持进取心不减当年,就是一如既往地坚持当年的理想,就是保持对工作的新鲜感。

维持进取心不衰竭、不减弱的奥秘就在于保持兴趣。一个热爱工作的艺术家,无论年纪多大,都不会失掉自己的热情。年老时,他会带着年轻时一样高涨的热情和兴趣一头扎进绘画当中。

许多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懒惰和颓废。他们生活得不完整,他们不愿意为保持年轻的心态付出代价,也不愿意以当年的雄心为今日的生活目标。

一些人可能认为,一个人的雄心是生命中永恒的东西。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衰老的标志之一,就是一个人的雄心壮志在悄无声息地消退,这也是他工作能力退化的标志。永不枯竭的进取心是我们生命中最需要细心培养的一种品质,尤其是当我们年纪大了的时候。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很容易变得畏惧困难,不愿意承担那些艰苦并需要付出长时间努力的工作。

无论我们年轻时怀有怎样的雄心壮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目标都可能降低。我们一旦不再进取,不再以年轻时代的梦想来审视自己,我们就开始退化了。大多数人都倾向于选择最顺畅、最简单的路走。而竞争的本能与追求轻松舒适的本能其实是格格不入的。即使最高贵的人其天性中也存在着求胜利和求安稳两种倾向的激烈斗争,竞争的本能要求人不畏艰难地把比赛进行下去,而求安稳的本能使人过上懈怠懒惰的生活。

世界上最可怜的人就是那些完全没有进取心的人,他无数次地拒绝内心那个激励他奋发努力的声音,他的理想火焰因为缺乏燃料而熄灭。一个人无论目前的处境多么困难,只要还有东山再起的决心,那他就还有希望。而一旦进取心消失了,那么推动他去行动的最大动力也就消失了。

保持雄心勃勃的状态需要很多条件。除非一个人的进取心本来就极其坚定,否则,它就必须由持之以恒的意志力、果敢的决断力、强健的体魄和坚强的忍耐力特别是旺盛的热情来加以支撑。

如果一个人不想让进取心衰退的话,就要经常注意培育自己的进取心,而且要使之保持活力。任何事情都要依靠人的进取心。

如果我们能更加科学地生活和思考,我们就不会在年老之时降低人生的标准,放弃少年时代的梦想和努力。

无论我们有怎样的雄心壮志,都没有比生命力更宝贵的东西。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完美的人生,每个正常人都不愿看到自己脸上岁月的痕迹和衰老的症状,每个人都想尽可能地保持充沛的精力和强健的体魄。但是,大多数人并没有采取可行的措施来留住他们的青春活力。他们违反健康和长寿的原则,在愚蠢错误的生活习惯中白白地消耗着他们的生命。

有种看法认为,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后,体力和精力一定会下降,而热情的火焰也会熄灭。这种看法不仅错误,而且非常有害。我们可以看到,其实我们完全能够达到自己定的标准,也可以做出本来认为无力做到的事情。

当一个人对生活失去了兴趣,当他失去生命的精气,当他的心变得冷酷无情的时候,他就真的衰老了。只要他不远离生活,就不会在精神上衰老,而与年龄无关。但只要他远离了年轻人,偏离了少年时代的梦想,落后于时代的潮流,只要他停止了进步和对自己的完善,他就真的衰老了。

许多伟大人物在他们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保持了年轻人的激情状态。马歇尔·菲尔德的思想到了老年也丝毫没有衰老的迹象。在年老之时,他依然认真而仔细,依然雄心勃勃,依然严格要求自己,依然在追求美好的未来。另外,我们都知道,格莱斯顿的思想在80岁高龄时仍然是最敏锐的。

许多人在退出商界的时候就立下了遗嘱。对于许多人来说,从工作上退下来,就意味着从现实生活中退下来,甚至从生命的舞台上退下来,因为他们觉得无事可做了。他们没有为自己退休以后的生活做好准备。他们失去了许多由于生意往来而结交的朋友,也改变了原来的生活方式。他们从未培养过自己的社交才能,或者是对艺术、音乐、读书的热爱。以前,他们的整个生活只有工作这样一个频道,而一旦走出来,他们就在外面的世界里迷失了。

如果没有了热情,生活就会变得毫无意义,人生的目标就逐渐消失了,人就不是在生活了,而仅仅是在生存。热情之火同崇高的目标都可以催人奋进,使人努力改善健康状况,延长自己的寿命。怀有旺盛热情的人往往能够享有更长的生命。热情是一种永恒的激励,可以激发出人所有的潜力,可以使你活力四射,永葆青春。2.好人缘是你最大的资产

好人缘是一张最有效的通行证,不仅到处受到欢迎,而且事事能够办得顺利。如人缘是人生中的一笔重要的无形资产,我们应当好好保护并使其增值。

现实生活中,谁都想有一个好人缘,有一个好人缘,到哪儿都受欢迎;有一个好人缘,办事都会省去许多麻烦;有一个好人缘,生活就充满了七彩阳光……

人缘,人缘,说到底是个人与众人的关系。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免不了要跟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无论身处偏僻的山村,还是安身于繁华的都市,无论是在工厂、企业、公司,还是学校、医院、商店,都是活生生的人来人往的世界,这个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又是千奇百怪、千差万别的。处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的人也是各种各样的,他们性格不一,志趣相异,他们或者由于工作需要,或者为了某种目的,发生着或大或小、或亲或疏的关系,由此形成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群体、组织、团体等。当你孤身一人首次来到一个陌生的都市,在川流不息的街道上,看着一个个擦肩而过的匆匆过客,你是否会为如何在此生存而迷惘?当你学成毕业或者工作调动,来到一个新的机关、单位、工厂、公司工作时,面对领导、上司、同事的一张张新的面孔,你也许会为能不能跟这些人和好相处而惆怅。当你刚进校园,渴望找到一些同性或异性的知心朋友时,怎么办?当你无意间说错了话伤了别人时,你会怎么办?当你初次与恋人约会,是否紧张、羞怯,甚至支支吾吾,话都说不出来?当你发现与某人格格不入时,怎样调整自己?……这一个个小问题,我们都曾遇到过。不过,不必害怕、不必担心、不必忧愁,生活就是这样,五光十色而又充满矛盾,也许正因为这样,才有了生活的酸甜苦辣,才有了人生百味,也许只尝到生活甘甜而未知其苦咸的人生,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生,所以就有了品味孤独,享受寂寞。“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做人最怕的不是有太多的烦恼,而是不能及时摆脱烦恼。

多一份人缘,少一份烦恼。生活是个大舞台,你我他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又不停地变换着角色,各个角色之间时刻进行着各式各样的人际交往。一个好的人缘就是一张广大而伸缩自如的关系网,用这张网你可以活得轻松自在,潇洒自如,塑造一个完美的人生。

莫洛是美国摩根银行股东兼总经理,当时的年薪高达一百万美元,忽然有一天,他放弃了这个人人钦羡的职务,而改任墨西哥大使,并因此震惊了全美国。

这位莫洛先生,最初不过是一个法院的书记,后来缘何有如此惊人的成就呢?

莫洛一生中最大的转折点,就是他被摩根银行的董事们相中,一跃而成为全国商业巨子,登上摩根银行总经理的宝座,据说摩根银行的董事们选择莫洛担当此重任,不仅因为他在企业界享有盛名,而实在是因为他具有极佳的人缘。“人缘”这真是一个奇妙的名词啊!

凡特立伯任纽约市银行总裁时,他在雇用任何一位高级职员时,第一步要探听的便是这人是否有为人称道的人缘。

吉福特本是一个小小的店员,后来任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总经理,他常常对人说,他认为人缘是成功的主要因素,人缘在一切事业里均极其重要。

有些人生来具有过人的人缘,他们无论对人对己,都非常自然并不费力地便能获得他人的注意和真爱。而我们大部分人,就要为建立一个好人缘而付出努力。

不要忘了,人缘是你最大的资产。3.巧妙地与他人套近乎

学会套近乎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本领,它通过有效的沟通方式和对方拉近距离,形成共同语言,从而为交际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进而得到支持与合作。

套近乎是交际中与陌生人、尊长、上司等沟通情感的有效方式。套近乎的技巧就是在交际双方的经历、志趣、追求、爱好等方面寻找共同点,诱发共同语言,为交际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进而赢得对方的支持与合作。

外交史上有一则通过套近乎而顺利达成谈判目的的轶事:

一位日本议员去见埃及总统纳赛尔,由于两人的性格、经历、生活情趣、政治抱负相距甚远,总统对这位日本议员不大感兴趣。日本议员为了不辱使命,搞好与埃及当局的关系,会见前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最后决定以套近乎的方式打动纳赛尔,达到会谈的目的。下面是双方的谈话:

议员:阁下,尼罗河与纳赛尔,在我们日本是妇孺皆知的。我与其称阁下为总统,不如称您为上校吧,因为我也曾是军人,也和您一样,跟英国人打过仗。

纳赛尔:唔……

议员:英国人骂您是“尼罗河的希特勒”,他们也骂我是“马来西亚之虎”,我读过阁下的《革命哲学》,曾把它同希特勒《我的奋斗》作比较,发现希特勒是实力至上的,而阁下则充满幽默感。

纳赛尔:(十分兴奋)呵,我所写的那本书,是革命之后,三个月匆匆写成的。你说得对,我除了实力之外,还注重人情味。

议员:对呀!我们军人也需要人情。我在马来西亚作战时,一把短刀从不离身,目的不在杀人,而是保卫自己。阿拉伯人现在为独立而战,也正是为了防卫,如同我那时的短刀一样。

纳赛尔:(大喜)阁下说得真好,以后欢迎你每年来一次。

此时,日本议员顺势转入正题,开始谈两国的关系与贸易,并愉快地合影留念。

日本人的套近乎策略终于产生了奇效。

在这段会谈的一开始,日本人就把总统称做上校,降了对方不少级别;挨过英国人的骂,按说也不是什么光彩事,但对于军人出身,崇尚武力,并获得自由独立战争胜利的纳赛尔听来,却颇有荣耀感;没有希特勒的实力与手腕,没有幽默感与人情味,自己又何以能从上校到总统呢?接下来,日本人又以读过他的《革命哲学》,称赞他的实力与人情味,并进一步称赞了阿拉伯战争的正义性。这不但准确地刺激了纳赛尔的“兴奋点”,而且百分之百地迎合了他的口味,使日本人的话收到了预想的奇效。日本议员先后五处运用寻找共同点的办法使纳赛尔从“不感兴趣”到“十分兴奋”而至“大喜”,可见日本人套近乎的功夫不浅。

这位日本议员的成功,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就是不能打无准备之仗,有备而来,才能套得近乎,并且套得结实,套得牢靠。4.没话也会找话说

不善言谈在交际场中很容易陷入尴尬局面。要想成为求人办事的高手,首先必须掌握善于没话找话的诀窍。

有人说:“交谈中要学会没话找话说的本领。”这在求人办事的说话过程中相当重要。没话找话说的关键是要善于找话题,或者根据某事引出话题。因为话题是初步交谈的媒介,是深入细谈的基础,是纵情畅谈的开端。没有话题,谈话是很难顺利进行下去的。

在办事过程中,谈话就是要善于寻找话题。写文章,有了个好题目,往往会文思泉涌,一挥而就;交谈,有了好话题,就能使谈话融洽自如。好话题,是初步交谈的媒介,深入细谈的基础,纵情畅谈的开端。好话题的标准是:至少有一方熟悉,能谈;大家感兴趣,爱谈;有展开探讨的余地,好谈。

那么,怎么找到话题呢?(1)中心开花

面对众多的陌生人,要选择众人关心的事件为话题,把话题对准大家的兴奋中心。这类话题是大家想谈、爱谈、又能谈的,人人有话,自然能说个不停了,以致引起许多人的议论和发言,导致“语花”飞溅。(2)即兴引人

巧妙地借用彼时、彼地、彼人的某些材料为题,借此引发交谈。有人善于借助对方的姓名、籍贯、年龄、服饰、居室等,即兴引出话题,常常收到好的效果。“即兴引入”法的优点是灵活自然,就地取材,其关键是要思维敏捷,能作由此及彼的联想。(3)投石问路

向河水中投块石子,探明水的深浅再前进,就能有把握地过河;与陌生人交谈,先提一些“投石”式的问题,在略有了解后再有目的地交谈,便能谈得更为自如。如“老兄在哪儿发财?”“您孩子多大了?”等。(4)循趣入题

问明陌生人的兴趣,循趣发问,能顺利地进入话题。如对方喜爱足球,便可以此为话题,谈最近的精彩赛事,某球星在场上的表现,以及中国队与外国队的差距等,都可以作为话题而引起对方的谈兴。引发话题,类似“抽线头”、“插路标”,重点在引,目的在导出对方的话茬儿。(5)变“生”为“故”

孔子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只有志同道合,才能谈得拢。我国有许多“一见如故”的美谈。陌生人要能谈得投机,要在“故”字上做文章,变“生”为“故”。下面是变“生”为“故”的几个方法:

①适时切入

看准情势,不放过应当说话的机会,适时插入交谈,适时地“自我表现”,能让对方充分了解自己。

交谈是双边活动,光了解对方,不让对方了解自己,同样难以深谈。陌生人如能从你“切入”式的谈话中获取教益,双方会更亲近。适时切入,能把你的知识主动有效地献给对方,实际上符合“互补”原则,奠定了“情投意合”的基础。

②借用媒介

寻找自己与陌生人之间的媒介物,以此找出共同语言,缩短双方距离。如见一位陌生人手里拿着一件什么东西,可问:“这是什么?……看来你在这方面一定是个行家。正巧我有个问题想向你请教。”对别人的一切显出浓厚兴趣,通过媒介物引发表露自我,交谈也会顺利进行。

③留有余地

留些空缺让对方接口,使对方感到双方的心是相通的,交谈是和谐的,进而缩短距离。因此,和陌生人交谈,千万不要把话讲完,把自己的观点讲死,而应是虚怀若谷,欢迎探讨。5.讲究赞美他人的艺术

善于赞美、巧于恭维,既是人际交往中的一门技巧,又是一种为人的艺术。可谓是人际关系上至高无上的润滑剂,于人于己均有利而无害。

在现实生活中,赞美与恭维不仅仅是一种现象,还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艺术。赞美与恭维之辞可以起到起死回生之效,也可以有还老返童之奇迹。现实生活中,不管是伟人还是普通老百姓,不管是老人还是年轻人,所有的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与恭维。马克·吐温曾经说过:“一句精彩的赞辞可以代替我十天的口粮。”

赞美别人,恭维别人,其实是一种智慧、一种策略,是人际关系至高无上的“润滑剂”,而且这种美丽的言词又是免费供应;如此“于人有利、于己无损而有利”的事,又何乐而不为呢!

赞美他人和巧于恭维是一种博取好感和维系好感最有效的方法。

美国前任军事部长贝柯,曾经在法庭上用过这种方法。他向一位外国法官陈述案情时,故意地说了一句似若偶然而很动听的关于并非美国公民的话,那位敏锐的律师和另外几位出席法庭的人,都注意到这句话,因此贝柯便很顺利地得到这位法官的好感。

美国前总统威尔逊在竞选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时候,也应用赞美他人和巧于恭维的这种方法:有人发布威尔逊多年以前所写的一封信,在那封信里,他表示要将某议员打得一塌糊涂。在信件发布不久以后,在华盛顿的某一场宴会中,那位议员也在座,威尔逊在他的演说辞里,对那位议员的品格和他所以博得名誉的缘由,赞誉倍至。过了不久,威尔逊又和该议员碰面了,那位议员与原来判若二人,对威尔逊十分热情客气并在竞选中支持了威尔逊。

可以说赞美他人、巧于恭维是博得他人好感、获得他人赞同的一把金钥匙。把赞扬送给别人,就像把食物施给饥饿的乞丐。在许多时候,它就像维生素,是一种最有效果的食物。

无论如何,人总是喜欢别人奉承的。有时,即使明知对方讲的是奉承话,心中还是免不了会沾沾自喜,这是人性的弱点。换句话说,一个人受到别人的夸赞,绝不会觉得厌恶,除非对方说得太离谱了。

因此,这种驭人术,既是一种至高的技巧,也是增进人们之间情感的重要桥梁,它必将对你的事业走上成功之路,以及提高个人生活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6.人生决不能唱独角戏

在人际交往中,交谈不是演说。它往往是双方之间轻松的交流和探讨。为此单方面的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是不可取的,适宜的是少唱一些“独角戏”,多来一些“二人转”比较好。

交谈,就是互相交替谈话,而不是一方发表演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谈话效果,从而达到求人办事的目的。

现实生活中,有人很健谈,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没有对方插嘴说话的机会。这样的习惯是很不友好的。既然是交谈,就不能一个人唱独角戏,只管自己说得痛快,让别人插不上嘴。相反,当自己谈了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时,就要有意地“打住话头”,请对方谈谈有什么想法。这既是为了使谈话更为深入,也是对对方的尊重。

在与陌生人交谈时,别以为自己必须一直说下去,要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对方。学会倾听,让对方多讲话,反而有助益于自己。

有一位在报社任职多年的记者,后来成了一家大企业的部门主任,薪水上涨了几倍。认识这位记者的人都知道,他身材矮小,口才一般,又没有任何耀人的学历。这样的人何以在数十个应征者中脱颖而出呢?

原来他在接到面谈通知时,立刻去图书馆查资料,知道了这家企业创办人的生平背景。

从背景资料中他发现这位企业负责人,早年进过牢狱,这些不足为人道的事,这位记者暗记在心。同时他知道这个大老板在出狱后,从一个路边的水果零售店做起,后来涉足建筑业,最后才有了现在的大企业。

这位记者在面谈时,说“我很希望在这样组织健全的大企业效力,听说您当年只身南下闯天下,由一个小小的水果摊开始,到今日领导万人以上的企业……”

那个大老板有段不堪回首的牢狱生涯,所以从不愿提起过去。不料这个记者能避开那不光彩的一面,直接把出狱后的创业和他南下闯天下连起来。这样他就名正言顺地说起了他的成功史,说得超过面谈时间了,大老板还是意犹未尽。

最奇怪的是,原本面谈应该是应聘的听,招聘的说,而这位记者几乎不用说任何与将来有关的计划,甚至连自己那毫不傲人的学历也不用提到,只要当听众就行了。

如果这个记者滔滔不绝地介绍自己,说自己如何如何,把自己夸耀一番,肯定会出现另一种结局。

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对方,让对方多说话,是交谈的一项绝招。7.善于制造余韵无穷的话题

擅长谈话技巧的人,能够利用言语使对方产生好感。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眼界放得远些,谈话内容不妨从大事着手,注意速度的平顺流畅,使对方不由自主地受到吸引。

初次的会面如果让对方回味无穷,自然就盼望有第二次的见面,这就是人际交往的最高境界。然而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最重要的就是善于制造余韵无穷的谈话,让对方在离去后仍旧不断咀嚼这次谈话。

一般来说,谈话的话题应该视对方的情形而定,再好的话题,若不能符合对方的需要,就无法引起对方的兴趣。最好是想办法引出两人都感兴趣的话题,才能聊得投机,然后再设法慢慢地把话题引进自己所要谈论的范围内。

1986年10月15日,《北京日报》报道了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会见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她的丈夫爱丁堡公爵菲科普亲王的消息:

在亲切友好的会见中,邓小平谈笑风生。他说:“这几天北京的天气很好,这也是对贵宾的欢迎。当然,北京的天气比较干燥,要是能‘借’一点儿伦敦的雾,就更好了。我小时候就听说伦敦有雾,在巴黎时,听说登上巴黎铁塔,就可以望得见伦敦的雾。我曾登上过两次,可是很不巧,天气都不好,没有看到伦敦的雾。”

爱丁堡公爵说:“伦敦的雾是工业革命时的产物,现在没有了。”

邓小平风趣地说:“那么,‘借’你们的雾就更困难了。”

公爵说:“可以‘借’点儿雨给你们,雨比雾好。你们可以‘借’点儿阳光给我们。”

在这段对话中,双方都在谈“天气”,谈“雾”,谈“雨”,谈“阳光”,这是极标准的“寒暄”了吧?但是从这寒暄之中,双方已开始联络感情,为进一步会谈打下良好的基础。爱丁堡公爵说“伦敦的雾是工业革命时的产物,现在没有了”,言语间流露出英国工业历史悠久而且环境治理成效显著的自豪感,而“借”雾、“借”雨、“借”阳光之类的言辞,也委婉而巧妙地传达着双方有着互助互利、友好合作的诚意。要这样聊天,谁能说不值得回味呢?

要让谈话留有余韵,必须使用优美的言词,假如为了加强印象,故意讲些粗鲁的话,则反而会增加对方的不愉快,弄巧成拙。所以为了使对方对你产生好感,必须言语和善,讲话前先斟酌思量,不要脱口说出伤人的话,破坏周围的人际关系。

对有些人来说,谈话的艺术就在于毫无艺术可言,犹如穿衣,宽松舒适即可,这种情形常见于朋友闲谈;而在更为高雅一点的氛围内,交谈就变得深奥,时时会流露出人们的真知灼见。若想成功地进行交谈,必须调整自己,以求和对方达成默契,不要对他人的修辞表达过分挑,否则交谈会不欢而散。8.在人际交往中让情境说话

聪明人在交往中,不一定非用语言表达意思不可,暗示、行动、情境都可以成为最佳的意思表达方式。

人的交际活动,总是在一定的场合中进行的。有些交际场合,一经人的着意选择与设计,便形成了特定的情境。一景、一物、一支歌、一幅画等,便能渗透着交际者的意图,具有鲜明的情境意义,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人的交际活动,为交际的主体服务。

情境在交际中虽然表达的是一种弦外音、画外意,但其表义功能还是十分鲜明的,并且具有多方面的用途,无论是政治、军事方面,还是商贸或日常生活方面,用得好,常能收到奇效。

初次交往,对对方的思想、秉性、交往目的不甚明了,利用交际情境,制造友好的氛围,开辟一条情感通道,便可实现温馨和谐的交流。1942年黄炎培任国民参政员时,为推动国共团结商谈,从重庆飞赴延安访问。毛泽东在当时的中央所在地杨家岭大会堂会客室接见了他。室内光线充足,四壁挂着几幅画。其中一幅画有一把酒壶、几只杯子,上写“茅台”,并有黄炎培题词:“喧传有客过茅台,酿酒池中洗脚来。是真是假我不管,天寒且饮两三杯。”这幅画是沈钧儒次子叔羊在国民党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中,为父亲“画以娱之”的。在请黄题词时,他想起谣传红军在茅台酒池里洗脚,题为讽喻,没想到竟会挂在中共领袖会客的客厅里。因此他抬眼望去,备感亲切,知遇之情顿涌心底,敞开心扉与毛泽东进行了促膝长谈,并造成了他人生历程的重大转折。这里,由中央大会堂会客室及其中的画就构成了特定的交际情境,微妙地向对方传递出真诚、友好、理解的思想意义,为交际活动起了铺垫作用,因而使交际大获成功。

有时出于军事的或商贸的需要,有的意思不宜明确表达,巧设交际情境,施计用谋,便可出奇制胜,实现目的。“空城计”的情节是人们熟知的,这种情境的妙用,虽系“不得已而用之”,却产生了奇效。

人的交际活动中,有时候某个意思不便详说,也没有必要详说,只要恰当设计并突出某种交际情境,便会意义全出,实现交际的意图。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偕夫人在国务卿罗杰斯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陪同下,乘专机抵达北京,首次访华。下飞机时,他特意让警卫把守着机舱口,不准随行人员跟随下飞机。尼克松只身走下舷梯,就急忙伸出手主动同周恩来长时间握手,在场摄影记者赶紧拍下这一珍贵的历史镜头。时间,1972年;地点,北京机场;加上中美两国领导人紧紧握在一起的两只大手,这就构成了具有特殊意义的情境。既让人意会到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杜勒斯不同周恩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成员握手造成的心理鸿沟,由尼克松填平了;又让人意识到中美两国的交往,“一个时代结束了”,一个时代开始了。这里交际情境的运用,适切、典型、具表义作用,胜过若干的言语。

对对方失当的言行,不当面表达自己的不满,而是等到以后,选择或设置一个适当的情景,向对方做出与之相似的言行,然后再稍加点拨,使对方明白自己的意图。如:妻子坐在缝纫机旁做活,丈夫在一旁不停地发表意见:“慢点……小心点……你的针已经断了,把布向左拉……停一下……”

妻子生气地说:“你干吗要妨碍我,我会缝!”“你当然会,亲爱的,我只是想让你体验一下你教导我怎么擦地板时我的那种感觉。”

在这里,丈夫采用的就是设置情景的技巧。当他擦地板时,妻子在一旁指指点点、吆五喝六,俨然一副总指挥的架势。也许是不愿当即拂妻子的面子,丈夫没有表达自己的不满,而是在这之后抓住妻子做缝纫活的机会,设置一个与当时相似的情景,让妻子也体验一下受人驱使、听人吆喝的感觉,巧妙地表达了对妻子好为人师的不满。

需要说明的是,交际情境并非都由自我选择与设计,如果对方选择与设计,就要注意交际的情境意义,做到准确理解,灵活应变,防止交际的被动与失误。

情景是一种无声的交流,是一种意境的熏染,是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中绝不可少的帮衬与烘托。想想看:“东边日出西边雨,此时无声胜有声”。“酒不醉人人自醉,醉乎山水之间”,这样的情景,你若置身其中,你若善于利用,与人交往沟通岂不是一件再美妙不过的事吗?二、会择业:职场胜出必备1.摆正择业心态,正确选择职业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必将面临职业的抉择,因为这是我们走向社会的第一步。第一步能否走好,关键在于我们的择业心态。

择业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大事之一,它可能对你的一生命运都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将面临着职业的抉择,因为这是我们走向人生走向自立的第一步。这第一步怎么走,如何顺利地找到工作及至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是应当慎重考虑的,我们认为,首先应摆正我们自己的择业心理。(1)树立正确的择业理想

每个人对未来的生活都有自己的理想,而职业理想常常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职业理想就是对未来职业的一种奋斗目标,它与职业的选择息息相关。

据有关部门对北京城乡803名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有93%的青少年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有职业理想,它像金石一般叩击着孩子们的心扉,而且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有不同的理想。调查表明:小学生的职业理想天真烂漫,他们之中,有的想做一名宇航员,“驾驶宇宙飞船遨游太空”;有的想当一名军用武器设计师,“为保卫祖国显本领”;有的想成为一名昆虫学家,“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然而,从调查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小学生的职业理想具有明显的浅近性、易变性和模仿性特征。

到了中学时代,孩子们的职业理想有了新的发展,由于对职业的社会意义、职业种类、职业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因而职业理想开始具有深刻性、稳定性和自主性等内涵。

到了青年时代,职业理想就比较牢固地形成了,它更为现实和融进生活。

求职者成功的起点是理想的确定。人们必须首先确定自己想干什么,然后努力奋斗,才能达到自己预定的目标。下面几位名人的故事更能让人体会到理想对成功的意义。

南丁格尔生于意大利一个富有的英国人家庭,29岁前她都在庸庸碌碌中度过。1849年,29岁的她去埃及旅行,途中她在亚历山大参观医院,看到护士们工作情景,痛感正规护士教育的重要性,并以此视为自己的天职。于是她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投身于被世俗认为低贱的护士工作。她创办了护理学校,成为各国护士学校的样板;她编写的《为了护理》一书成为护理法、护士培养的理论基础;而她本人也成为各国护士学习的楷模。在这里,树立职业理想对南丁格尔表现得尤为重要,职业理想可谓她的成功之舵。如果她一直没有找到自己人生的坐标,很可能碌碌无为一生。

美国著名歌星格伦·坎贝尔也是一位懂得确立自己职业理想的人。他4岁时,叔叔送给他一把吉他,这是花了5美元从旧货摊上买来的。不过这把吉他使他第一次萌发了要成为最好的歌手的愿望,这也是他最早确立的目标。

他长大了,开始在俱乐部和街上弹吉他,通常是没有报酬的,后来他到电台音乐伴奏,可他觉得自己还是鲜为人知。“没有一个我为之伴奉过的歌星知道我的名字。”他说:“我只是个在角落里拨弄吉他的小东西。”

在电台当音乐伴奏可以赚不少钱,可这不是他的理想目标,因此他放弃了电台的工作开始自己举办演唱会。虽然这很冒险,但为了成为优秀歌手,他甘愿冒险。

他录制的“我心中的温柔”和“我到凤凰池去的时候”两张唱片很受欢迎。最后,格伦·坎贝尔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成了一名著名的歌星。他并非像报上所说的那样是“一鸣惊人”的人,他为自己的目标奋斗了二十五年。“我有过很困难的时候”,他承认,“不过我一直很清楚自己想要做到的是什么。这也是你想要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所必须具有的品质。”

树立理想目标的最大价值在于可以避免浪费时间,避免漫无目的地瞎干,从而使你能集中精力去达到理想的目标。

在你求职之前,你最好扪心自问:我的人生最大需求是什么?什么对我来说至关重要?如何才能使我快乐?有的人以不断创造、无私奉献为人生最大追求;有的人以拼命获取钱财、求得物质生活享受为人生最大快乐;有的人则以清心寡欲、自由自在为人生最大幸福……不同的人,对问题的不同回答,事实上反映了他们不同的理想境界。(2)做好择业的心理准备

每个人要想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都必须做好心理准备,择业也是如此。要想得到自己理想的职业,自信是必不可少的,自信意味着你具有尊敬自己的明智——认识到自己是伟大人类中的一员。

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杰出的指挥官,声名显赫,战功卓著。当有人问他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时,他回答说:“总的说来,最重要的是要自尊。”“自尊”就是认识到自己和世界上的其他人一样具有潜力。一个心理素质强的应聘者应该有足够的耐受力面对挫折,足够的勇气迎接挑战。有了这些,当你站在主考官面前的时候就会临阵不乱,应对如流。而且这种“不乱”和“如流”,应当以人格的自尊和深刻的自省为前提,而不是盲目自信或者刻意逢迎。你应该有主见、有原则,不以别人的好恶为自己行事的标准,即使面对主考官铁青的脸也应该这样,你应该记住:“人必自爱而后人爱之;人必自助而后人助之”的道理。即使面对向往已久的理想工作也不可“卑躬屈节”、“垂涎三尺”。你应该在人生艰苦的磨砺中,锤炼出一个堂堂正正的自我,理直气壮地赢得你应有的职位。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时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形:许多人在应聘前准备充分,可真正进入角色时却神情紧张,态度生硬,答非所问,最后扫兴而归,究其原因,与其自信心不足有关。实际上,每个人都有其不足,更有其优点,关键在于自己如何正确把握。

缺乏自信心或自信心不足的人常表现为:

①过分自责。不管自己行不行,成功的喜悦总是很少能在心头涌现,常常会因为一点小小的挫折而过分自悲,从而把失败或挫折归咎于自己不行,因而自责。如我真差劲,我怎么尽说废话,我的表现实在太糟糕等。

②羡慕别人。这里所谓羡慕,并非自信心不足的人时刻注意别人,是在他们与别人作比较时,常常因比较的方法不当或者过分贬低自己而导致的一种心态。常常拿自己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由于自责又同时贬低自己的长处,或者从根本上忽略自己的长处,导致的结果是已不如人的自我印象。

③自尊心太强。置身于陌生人中不知所措,对别人的无关言行举止反应敏感,以消极方式如远离他人、为自己找借口等来回避问题现实。这都是自尊心太强的表现,而这种表现的根源实质上是一种己不如人的自卑心态。

以上所列的几个方面,并不是每个人都如此,完全没有自信心的人毕竟极少,更多的则是表现在某种特殊的场合或面对特殊事情时自信心不足。对求职者来说,自信心强者更易战胜自信心不高者,而“自我推荐恐惧症”往往使许多求职者纷纷落马,为了增强应聘的自信心,在此之前你不妨用以下几种方式训练自己:

①对着镜子交谈。把镜中的“我”看做是主试人,以自问自答的方式,用平时与人谈话的声音和语调说话。

②有意识地接触陌生人,主动与他们交谈。交谈过程中,应敢于与对方对视,主动向对方提问,并不时地发表自己对某事的不同看法。

③回忆近期自己所作所为,选出某件使人最满意的事情,分析你所成功的原因,多从个人的那些可变性因素着想。

④向有经历或有经验者求救。有过求职经历的人,只要他认真地准备过,都能谈出一大堆有关应聘的趣闻轶事。从他的经历中,你可以分析他的所作所为,从中了解一些应聘的有关知识,使自己在面试之前做到有备无患,这样就更利于增强你的自信心。

当然,自信心并非无缘无故的自信,它必须建立在个人的知识、能力、特长之上,夜郎自大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的作法。2.通过测试确定择业方向

择业实际上是一件并不麻烦的事,关键在于你对自己各科能力的自我测试。当了解了自己之后,你所选择的职业方向,就会成为你走向成功的方向。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公共关系专家劳伦斯先生曾对正在择业的中青年人出了一些题目,然后他根据择业咨询者们各自不同的答案给他们定出大致的择业方向。我们认为劳伦斯先生的测验题有一定的科学性。这些题目如下:

[1]根据迄今已有的经历,你真正喜欢从事的工作是什么?

[2]你是重视质量,还是数量?

[3]你喜欢与人共事吗?

[4]你喜欢在工作时使用计算机吗?

[5]你喜欢写作吗?

[6]在创造和销售中,你更喜欢哪一种工作?

[7]你愿助运气不佳的人一臂之力吗?

[8]你喜欢旅游还是原地不动?

[9]你愿到别的地区工作吗?

[10]户内工作和户外工作,你更喜欢哪一种?

[11]你喜欢为别人的艰苦尝试提供指导吗?

[12]什么对你更加重要,是挣钱的多少,还是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13]为了获得自己所期待的用独特方式挣得的钱,你准备如何努力去工作?

[14]为了改善自己的职能,你准备在家庭和个人利益方面作什么样的牺牲?

[15]对你来说,空闲时间有多大的重要性?

在回答上述及其类似的问题之后,你再仔细地检查一遍答案。看一看,想一想:何谓你所重视,什么情况下你才能遇到这些问题。你会发现,为了更加接近你的目标,你必须做出选择和妥协,因为你的一些价值观可能会与你的期望产生矛盾。例如,刘先生希望自己在五年内当上相当中级管理人员的贸易经理,可他又不想承担责任,只想每天完成8小时工作即罢,显然,对刘先生来说,选择当贸易经理不如选择当一般公务员。又如,何小姐有当导游的条件——外貌与口才,但在回答“你喜欢旅游还是原地不动”时她选择了后者,那么,何小姐当导游就不如当宾馆服务员更合适。3.选择理想职业的首要条件

怎样才能谋得理想的职业?首要的条件当然在于你自己的素质,只要你有了“金刚钻”便不怕没有“瓷器活”。

选择理想职业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你的综合能力素质。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这就是说,你必须带着“金刚钻”进入劳动力市场。所谓素质,是一个外延很广的概念。狭义的素质是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征。这种素质只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它的发育与成熟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它的某些缺陷是可以通过“补偿作用”而不断完善起来的。广而言之,人的学识、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组织和管理才能、工作经历、出色的成绩、求胜心等都可用“素质”概括它。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学历和学业成就

现代社会中,学历的高低已经成为求职的一个必备条件。翻阅报刊上的招聘广告,走进公司招聘处,无不要求学识程度。在一些地方,小到普通玩具厂、大到电子仪器公司等应聘合同工,都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要求应聘者必须具有高中学历。在某些大城市,明文规定硕士以上学历者调入该市工作,可以免收几千元的工作调动费,博士甚至可以额外解决家属就业问题。所以如此,是因为学历可以衡量一个人的学识程度,可以初步判断一个人的素质,这就是体现人们接受教育的重要意义的一个方面。

学业成就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工作和薪金。学业成就不仅包括一个人学习期间的各种成绩,还包括一个人的知识面、科研成果、参加学习、学术活动、技能培训的机会与成果,以及某种学习或工作潜能的挖掘。当一个雇主看到你的毕业证书上各门功课很少达到良好以上时,你的面试表现再好恐怕也很难打动他。当被问及专业相关的一些知识,你只能环顾左右而言他时,主考官眼神一定会告诉你某些不好的兆头。当被问及的问题被你回答的像背书一样时,招聘者可能只会佩服你的记忆力。在目前人才云集、职位甚少的竞争环境里,学业成就的好坏或高低直接关系到你的前途。(2)口头和书面交际能力

据调查,人们发现在就业与工作中卓有成绩和受到提拔的重要因素中,口头和书面的交际能力位居榜首。

无论在工作岗位,还是在校就读,交际能力的确有待提高,着手这些技能的开发、培养和磨炼是刻不容缓的。如果你的文笔粗浅,表达呆滞,句子结构松散,语法错误不断;或在众目睽睽之下难以表达自己的见解,那么,你最好为此作些努力。逃避是没有用的,丑媳妇早晚要见公婆!你的这些弱点或早或迟总要显露出来。或许有一天,你被邀作一次演讲或参加一次分组讨论。因此,你就应该作好充分准备,要使你的口才同你的能力一样,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不要因此削弱了你的形象。

如果你的书面表达能力不强,你的雇主或同事可能会一边读着你起草的东西一边想:“某某是个人才,也是名好雇员,可他(她)写的东西一文不值。”努力改正这些缺点,不要让它成为毁灭你前程的病根。

在求职过程中,如你在这一领域缺乏能力,也将很快地表现出来。行笔粗糙的求职信中,表述不清的个人简历和质劣的申请表述都是写作技巧的实际体现。同样地,面试也为检验口头表达能力提供了机会。“亡羊补牢,未为晚也。”目前在社会上已有一些口头交际、公开讲演、书面表达之类的培训班。如果你的表达能力达不到一般水平,参加这一类培训班是极其必要的。报名参加了这类课程(即使是被迫的)并自觉练习这件事本身就反映了这些人的成熟和积极进取。而那些明知需要得到帮助却缺乏远见和决心,且懒惰、怕窘以至于无所作为的人们,肯定在将来——并且是不久的将来——再度陷入困境。(3)电脑技术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新信息、新知识、新技术在以几何级数字增长。无论你主修课程是商业、工程学,无论你学的是理科还是文科,电脑在你个人和职业的未来中,都将起着愈来愈大的作用。要明智地利用你的选修课程,首先要明了你的领域是以电脑知识作为职业工具,还是仅仅需要了解个皮毛。然后,报告参加所需的必要课程,为未来作好充分地准备。

要铭记,今天所学的基本知识都是明日工作市场的竞争性因素。高科技条件下,许多人将像过去使用笔和纸一样使用电脑。由于先进、思路敏捷的电子游戏、家庭和学校电脑的运用,年轻一代将成为思想敏锐的一代。你将发现竞争越加激烈,雇主们越来越把电脑知识作为一门举足轻重的课程对待。随着电脑知识的介入,你在未来的求职路上必须对此有一个适当的学习。(4)社会活动能力

社会活动体现了参与意识和为共同的目标一起工作时与别人共处的应付能力。担任公职则进一步表明了领导和组织能力。作为小组或团体的成员加强社会活动的能力的培养,对于增进联系也是有帮助的,而后者又是求职的一个有利因素。同时,这种集体活动还可使你成为一个八面玲珑的人物。如果你目前尚无工作,不妨到社会上找个兼职干干,目的是使你懂得如何有创见性地利用业余时间。如果学习和工作占用了你全部的时间,那么,这种参与是不可能的。可是,如果有时间,你应该有些积极的行动,这些活动将使主考官对你有个全面的认识。另外,这些活动还可以开发你的潜能,增进你的洞察能力。(5)就业经历

有无某种工作经历,是否具备工作经验,关系到你择业的成败。再聪明,再有天赋的人,对他从未做过或经历过的事情或工作也要比曾经经历过的人稍逊一筹——至少在接受这一事情或工作之初是这样。工作经历和经验,无论在工厂、在宾馆酒店、在学校、在机关,都是招聘者必然要求的又一个条件。工作经历表明了一种乐于承担责任的意向,由此你就会知道工作究竟是怎么回事。主考官知道,对一些学生来说,工作仅仅局限于暑假就业和打零工。不过,能够参予上述工作本身就标志着积极地利用时间。所以,即使你说你曾在“儿童游乐场”或“快餐店”打过工,也不必难为情。即使是打零工的记录,也反映出你曾熟悉过某一领域内的工作。

任何就业都优于没有工作经历,你应该设法找到一份专职或兼职的工作,这样对你的未来有好处。工作有好有坏,那怕“仅是个业务兼职”,它至少可以有如下好处:

①可以帮助你更多地对你感兴趣的领域加深了解。

②为你提供表现才能和接受所需技能培训的机会,这种技能包括设计管理、周密协调、制订计划、控制局势、组织安排、指导行为或进行研究等。

③有可能在日后找到就业机会。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无论你的工作经历是长是短你都应当获得一份令人满意的工作记录——质量优秀、没有缺勤、上班准时,并乐于按要求做一切事情。只有这样,你的工作经历才能在以后发挥出最佳的效果。4.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职业

兴趣是一种动力,把兴趣和职业结合起来,更容易使你做出成绩。

你的理想目标和人生态度的确立,是你择业成功的起点。

罗素说过,他的人生目标就是使“我之所爱为我天职”。也就是说,他要把生活中最感兴趣的作为其终身职业。这的确是个值得效仿的好榜样。

要确定你的终生奋斗目标,首先要问问你自己的兴趣所在。所谓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我喜欢做什么?”“我最擅长什么?”一个人如果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事业的目标,他的主动性将会得到充分发挥。即使十分疲倦和辛劳,也总是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即使困难重重也绝不灰心丧气,而能想尽办法,百折不挠地去克服它;甚至废寝忘食,如醉如痴。爱迪生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几乎每天都在实验室里辛苦工作十几个小时,在那里吃饭、睡觉,但他丝毫不以为苦,“我一生中从未做过一天工作。”他宣称:“我每天其乐无穷。”难怪他会成功。

很多人往往一时很难弄清楚自己的兴趣所在,或擅长什么,这就需要你在实践中善于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不断地了解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如此才能取之所长,避它之短,而取得成功。作家斯贝克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会成为作家,曾几次改行。开始,因为他身高一米九多,爱上了篮球运动,成为市男子篮球队员。因为球技一般,年龄渐长,又改行当了专业画家。他的画技也无过人之处,当他给报刊绘画时,偶尔也写点短文,终于发现自己的写作才能,从此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发现和准确判断自己的兴趣所在,可以通过对自己经历的回顾。在此基础上,将自己的兴趣归于某种兴趣类型,并与相应的职业对比,可以帮助你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的职业。

对于兴趣和各种职业之间的关系,国内学者根据《加拿大职业分类词典》作了如下分类:

兴趣类型A:愿与事物打交道——喜欢同具体事物打交道,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相应的职业诸如制图、地质勘探、建筑设计、机械制造、计算机操作、会计、出纳等。

兴趣类型B:愿与人接触——喜欢同人交往,结交朋友,对销售、公共关系、采访、信息传递一类活动感兴趣。相应的职业如推销员、公关人员、记者、咨询人员、教师、导游、服务员等。

兴趣类型C:愿干规律性工作——喜欢常规性、重复的、有规则的活动,习惯在预先安排好的程序下工作。相应的职业如图书管理员、文秘、统计、打字、公务员、邮递员、档案管理等。

兴趣类型D:喜欢从事帮助人的工作——乐于助人,试图改善他人状况,帮助他人排忧解难,相应的职业如福利工作、慈善事业、医生、律师、保险业、护士、警察等。

兴趣类型E:愿做领导和组织工作——喜欢掌管一些事情,希望受人尊敬并获得声望,在活动中时常起骨干作用。相应的职业如政治家、企业家、社会活动家、行政管理、学校辅导员等。

兴趣类型F:喜欢研究人的行为——对人的行为举止和心理状态感兴趣,喜欢谈论人的问题,相应的职业如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组织行为学、教育学、政治学等方面的研究和调查分析。

兴趣类型G:喜欢钻研科学技术——对分析的、推理的、测试的活动感兴趣,长于理论分析,喜欢独立工作并解决问题,也喜欢通过试验做出新发现。相应的职业如气象学、生物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等研究和实验。

兴趣类型H:喜欢抽象的和创造性工作——对需要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工作感兴趣,喜欢独立工作,乐于解决抽象问题,具有探索精神,相应的职业如哲学研究、科技发明、经济分析、文学创作、数理研究等。

兴趣类型I:喜欢操作机器——对运用一定技术、操作各种机械去创造产品或完成任务感兴趣。喜欢使用工具,尤其是大型的马力强的先进机械。相应的职业如飞机、火车、轮船、汽车的驾驶,机械装卸、建筑施工、石油、煤炭的开采等。

兴趣类型J:喜欢具体的工作——希望能很快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愿从事制作有形产品的工作。相应的职业如室内装饰、时装设计、摄影师、雕刻家、画家、美容美发、烹饪、机械维修、手工制作、证券经纪人等。

兴趣类型K:喜欢表现和变化的工作——对表演、运动、惊险、刺激的事情感兴趣,喜欢经常变动、无规律的但具挑战性的工作。相应的职业如演员、运动员、作曲家、旅行家、探险家、特技人、海员、职业军人、警察等。

求职者在了解了兴趣与各种职业之间的关系之后,如何完成对自己兴趣的估价是十分重要的。有条件的话,你不妨参加一次标准化兴趣测试,以此准确把握你的兴趣所在,寻找一份可以满足你已查明兴趣的工作,千万不可迁就随便的一份工作!5.根据自己的气质选择职业

人的气质与某些职业是有对应关系的,如果把这种对应关系结合起来,两者都会得到有益的张扬。

气质对人的职业有一定的影响。正确认识与对待气质,发挥每种气质的积极作用,避免其消极作用,有助于求职者择业成功。

通常人们所说的“性情”、“脾气”就是心理学说的气质。心理学认为气质是人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气质主要表现在情绪体验中的强度(强、弱)、速度(快、慢),表现的显隐、动作的灵敏或迟钝、语言的速度和节奏等。气质仿佛给人的整个心理活动的表现涂上了个人的独特色彩。

人的气质可分为四个基本类型,即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与抑郁质。纯属单一的类型的人是少数的,大多数的人属于混合型。

每种气质类型都各有自己的特点。

胆汁质的人精力旺盛、态度直率、激动暴躁、热忱。这种类型的人由于神经活动具有很高的兴奋性,因此在行为上表现出不平衡性。

胆汁质的人工作特点带有周期性,他们能够以极大的热情去工作,克服前进中的困难。但如果对工作失去信心,情绪便顿时转为沮丧。这种周期性与他们的神经活动过程的不平衡性有关。巴甫洛夫曾说:“如果强型的人没有这种均衡,那么,只要他迷恋上了任何事业,便会将自己的资财和精力挥霍无度,乃至最后,他竭尽所能,消耗过度,而一直到真正感到忍无可忍之前不会善罢干休……”

胆汁质的人喜欢热闹,喜欢工作或活动的不断变化,演说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推销员、导游、节目主持人、记者、演员等工作特别适合他们。

巴甫洛夫把多血质类型的代表称为热忱和具有显著工作效率的活动家。但他的持久兴奋只是停留在感兴趣的事业上,如果没有这种事业,他就感到无聊。在与他的兴趣不符的耐心细致、艰苦紧张的工作中,他的热情可能很快消失。

多血质的人,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善于交际,容易适应新的环境。多血质的人在集体中容易处事,朝气蓬勃。

多血质的人由于容易形成和改变神经活动的暂时联系以及神经活动的高度灵活性,往往智慧灵敏。很多多血质的人机智敏锐,对新鲜事物敏感,他们在从事多样化和多变的工作时,成绩卓著。他们很适合做反应迅速而敏捷的工作。如外交官、军人、警察、律师、运动员、探险家、新闻记者、诗人、侦探、服务员等。

巴甫洛夫称粘液质的人是安详的,始终是平稳、坚定和顽强的实际劳动者。粘液质的人其神经过程的稳定性和一定的惰性,使自己具有较强的自我克制的能力,埋头苦干,不被无关的事所分心,但不够灵活,有明显的惰性。由于不够灵活,他集中注意和转移注意到别的事物上都需要时间。惰性也可能使他不善革新,有着因循守旧的倾向。

粘液质的人工作范围较广,具备自制、镇定、不急躁等品质,适合于从事医生、企业管理、科学研究、会计、出纳、保育员、教师、调度员、机械制造和驾驶等工作。

抑郁质的人孤僻、敏感、多愁善感,犹豫不决、优柔寡断是其缺点。细心、谨慎、感受能力强是其优点。公务员、雕刻家、园艺家、手工艺师、电脑操作员、校对员、打字员、排版员、检验员、化验员、机要秘书等是他们适合的职业。

每个人的气质都有其所长,也有其所短,因此每个求职者都要善于了解自己的气质特点,在择业过程中,努力发挥自己气质的优点,克服和限制自己气质的不良方面。同时,还要充分认识到不同气质都有容易培养的良好品质。例如,多血质易培养活泼的特性,胆汁质的人易培养动作迅速的特性,粘液质的人易培养安静和耐性的特点,抑郁质的人易培养情感稳定和深刻的特性。同时要防止或克服每一种气质易产生的不良倾向。例如,多血质易产生“精力分散”的倾向,胆汁质易产生急躁,粘液质的人可能产生冷淡的情绪,抑郁质的人可能形成沉沦于个人体验的倾向和过度的沉默。

气质本身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才方向和成就高低。气质使人的心理活动染上了某种独特的色彩,但它不能决定智力发展水平。气质相同的人可以发展成为人才,对社会作出贡献,也可能庸庸碌碌、一事无成。气质不同的人也可以成为某一领域的杰出代表。据研究认为,赫尔岑具有多血质的特点,普希金具有胆汁质的特征,克雷洛夫具有粘液质的特征,果戈理具有抑郁质特征,但是他们都成为俄国杰出的文学家,在文学领域内做出卓越的贡献。

职业活动对人的心理动力特点提出一定的要求。例如在自动系统操纵台的操作人员,要求具有迅速感受操纵台上的各种变化,并当机立断地做出正确的反应。

在一般的职业(例如教师、服务员)中对人的气质也提出某些要求,但是如果某人达不到这些要求,一般是可以依靠他的其他特性及工作方法来补偿的。但是在一些特殊职业(例如飞行员、宇航员、运动员等职业)中,需要经受高度的身心紧张,因此对他们的心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气质的特性也提出严格的要求,在这类职业中,气质的特点将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人是否适合从事该种职业。因此在选拔这种职业人员时,必须进行气质测定,这成为该种职业选择的依据之一。6.根据自己的性格选择职业

选择适合自己性格的职业,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选择了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

我们常听到朋友这样说:“我这个火爆脾气,跟人打交道的职业干不了。”

在这里针对这位朋友的话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人们的性格与职业选择有关吗?

回答是肯定的。

什么叫性格呢?它是人对现实的一种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它不仅表现在对人、对自己的态度上,同时也表现在对职业的选择和态度上。开朗、活泼、热情、温和的性格,一般较适合从事演艺工作、新闻系统、服务行业以及其他同社会与人群交往较多的行业;多疑、好问、深沉、严谨的性格,比较适合于从事科研、教学方面的职业活动;做事马马虎虎、大大咧咧的人,显然不适合做需要特别细心的外科医生;若想当一名职业军人,除了要树立牢固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外,勇敢、沉着、果断与坚定是必不可少的性格。试想,如果让性格柔弱、温和的“林黛玉”去做武将,会有什么后果?让性格暴烈如火的“张飞”去卖货,那也一定不堪设想。生活如此绮丽而又奥妙,难怪许多人选择职业目标时,常常会顾及自己的性格特征,这是可以理解的。

心理学家们从不同角度对性格还进行了分类:一种分类法是按照理智、意志、情绪三者哪个占优势划分稳定性格类型。属于理智型的人以理智来衡量一切并支配行动;属于情绪型的人,情绪体验深刻,行为举止受情绪左右;属于意志型的人具有较明确的目标,行动主动。这种分类由于按着某种心理机能占优势而划分性格类型,被称为机能类型学说。

另一种是普遍的分类,它是按个体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或倾向于内部来划分的。心理活动倾向于外的为外倾型;心理活动倾向于内的为内倾型。外倾型的特点是,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开朗、活跃、善于交际。内倾型的人与此相反,心理活动倾向于内部,一般表现为沉静、反应缓慢、顺应困难。

此外,也有按个体独立性的程度划分类型的,分为顺从型和独立型。属于顺从型的人,独立性差,易受暗示,容易不加批判地接受别人的意见,照别人的意见办事,在紧急情况下表现张皇失措;而属于独立型的人,善于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易为次要因素所干扰,在紧张情况下不慌张,易于发挥自己的力量。

职业与性格密切相关。一个人在选择职业时,必须选择符合自己性格特征的职业,因为每种职业都有对性格品质的特殊要求。如从事机械操作,就必须果断、有耐力、自制力强、冷静,那些性情暴躁、盲目、冲动、慌张、缺乏毅力的人显然不适于从事此类职业。所以,如果你对某项职业兴趣较大,而又梦想成为该行业的成功者,那么你或者慢慢培养自己适合这项职业的性格特征,或者改变你的理想,调整自己的兴趣方向。

对自己性格了解的方式很多,可以平时多留心自己的一言一行,也可以听取别人对你的评价,尤其注意自己在不同场合、不同情景下所表现出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具有很大一致性的心理特征。如通过心理测试和对专家们的咨询,则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你自己。7.做一个时时能找到工作的人

时时都能找到工作,这不仅取决于你的能耐,更重要的是,你要学会找工作的技巧。

有时,一个人找不到工作并不是因为他的能力不够,而是因为他寻找工作的态度出了问题。如果你有一个正确的求职态度,那么,任何一家公司的大门你都可以扣开,并且能够留在那里得到长足的发展。

美国成功学家马登先生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好多年前,有一个年轻人跑到美国西部,想当一名新闻记者,但因刚到西部人生地不熟,感到无从着手,只好写信去请教报界名人塞缪尔·克莱门斯先生(即马克·吐温)。不久克莱门斯先生给他回信,信中说:“如果你能按照我的话去做,我可以在报界为你谋得一席之地。现在请告诉我:你想进哪一家报社?这家报社在什么地方?”

年轻人接到克莱门斯先生的回信后,当然异常兴奋,连忙再写一封信,说明他所向往的报社名称及其地址,同时一再向克莱门斯先生诚恳表态,愿意听从他的指示。不久之后,他就接到了克莱门斯先生的第二封回信,信中说:“只要你肯暂时只做工作不拿薪水,无论你到哪一家报社,人家都不会拒绝你;至于薪水问题,你不必着急。你可以对报社的人说,你近来觉得不工作实在很无聊,现在极想找一份职业来充实生活,但可先不要报酬。这样一来,无论对方报社现在是否迫切需要人员,总不好一口回绝。”“等你获得工作的机会后,就要主动做事,等到同事们慢慢感到确实需要你时,你再到各方面去采访新闻,把写成的稿件给编辑部;如果你所写的稿件的确符合他们的需要,编辑自然会陆续发表你的新闻稿。如此这番,长此以往,你就会慢慢晋升到正式外派记者或编辑的职位上,大家也会渐渐重视你。到了这一步,你就不必担心没有薪水了。而同事和朋友们也必定会把你的名字和工作业绩传出去,这样,你迟早会获得一份薪水颇丰的工作。”“不久,其他报社也会争相来聘用你,你可以拿了聘书给主编先生看,告诉主编先生,其他报社要给你多少月薪。如果这里也愿意出同样的月薪,你仍然会留在这里做下去。到了那时,也许其他报社还会给你提高薪水,但如果数目与这里相差不多,你最好还是继续在老地方做。”

读完信后,这位青年一开始对克莱门斯先生的方法有些怀疑,但他仍然照着去做。不久,他果然进了一家有名报社的编辑部;又不出一个月,他接到了另外一家报社的聘书,答应每月给他多少薪水;原先的报社知道了后,就答应照对方出的薪水数目加倍给他,于是他仍然在原来的报社里做事。这样,他在那里继续做了四年,在这四年当中,又两次收到其他报社的聘书,他也因此涨了两次薪水。现在,他已是那家报社的主编了。

除了这位青年外,另有五位青年去请教克莱门斯先生,也获得了同样的指示,因而都找到了他们所向往的工作。如今美国有家名望极大的日报主编就是当年那五位青年中的一位。那位主编先生在20年前不过是一个很平常的青年,用了克莱门斯的方法进了那家报社后,他的地位就日渐上升,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昌希·迪普先生这样说:“一个年轻人只要办事谨慎,对自己有信心,那么无论到哪里都不难找到工作。有了工作之后,就不难迅速晋升。”

昌希·迪普告诉我们一个很好的例子,有一位名叫詹姆斯·路特的年轻人,家住伊里铁路附近。最初,他在铁路局里找到一个管理货物的小职员的职位,不久,上司看出他有足够的工作能力,于是就把他晋升为一个车站运货部主管。上任之后,路特立刻对那个车站的货运事务大加整改,车站从此一改过去管理混乱的情形,一切工作都进行得有条不紊。这使铁路部门认识路特的人都对他赞不绝口。于是,他又再次高升,被任命为伊里铁路货运管理处主任。当时伊里铁路的总负责人是凡德尔比特,他看出路特这位年轻人具有无限的才能,就特地邀请他去中央铁路局做货运部主任,年薪达15 000美元,这在当时是极高的薪水。

有一天,路特因自己工作过程中遇到几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去向凡德尔比特请教。但是,凡德尔比特却对路特说:“你凭什么每年拿15 000美元的薪水呢?”“因为我负责管理运货事宜。”路特答道。凡德尔比特又毫不客气地说:“这么说来,你是不是想把这笔薪水让给我呢?”

路特顿时感到羞愧难当,急忙回身就走,随后他终于用自己的力量把那些以前无法克服的难题一一加以解决。后来,由于路特自己的不断努力,被任命为中央铁路局副局长,不久凡德尔比特因年迈退休,路特就接过了中央铁路局局长的权柄。

昌希·迪普先生说:“如果路特当初不全力以赴地去解决自己碰到的各种难题,恐怕现在他的职位早已是别人的了。”

我们看过这篇文章能得到什么启示呢?

首先,自身要有过硬的知识和能力。古人云:“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具备了过人的才智,天下总有你的用武之地。

其次,用不要报酬作为手段,以自身的实力为后盾,这是一个屡试不爽的求职窍门。

最后,不要怕自己的才智、工作得不到相应的报偿,要在不求之中求之。只要你展现了自己的才能,自然会受到赏识,那时该你得到的报酬自然归你。8.求职面试的应对技巧

跨进门槛的第一步必须要有一张门票,如果说这张门票就是你的宣传广告的话,那就看你的广告词能否精彩绝妙了。

求职面试对你一生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或许,就因为你这次成功的面试,而成为你人生的转折点。

所以,虽然说求职面试这种情况是不常有的,但它却是很值得重视的。在众多的应征考试中,面试通常已是最后一关,如不通过这一关,休想获得及格。

据说从前有一位皇帝,生平喜欢新奇事物,某日召集一群画家,说:“你们尽量画些最恐怖的魔怪给朕看看。”

结果怎样呢?人的当时的想像力到底是有限的,这群画家奉到御旨,只得凭他们所能想象得到的,画了大批“怪物”,例如单眼小孩子啦,头上长了角的人啦,无头怪物啦,无脚牲畜啦等等,以博圣上一笑。

其实,面试并不是十分难以应付的,原因是问题总是有限,正如画家们奉命画怪物一样,画来画去,不出想象力之内。因此,面试所提出的问题,也不会太多。而且,它还受时间的控制,根本就不会向你提出很多问题。

照美国拉嘉斯大学调查统计,凡是应征者获接见者所碰到提问的问题,比较常见的不过是十几条左右,只要你能好好的准备一下,对你的面试必有很大的帮助。

这十几条较笼统性的问题就是:

[1]给我们谈谈你个人的一些情况;

[2]在此之前,你在什么地方做过事?

[3]你为什么喜欢做我们这种工作,以前有做过这种工作的经验吗?

[4]为什么你离开以前的工作?

[5]你打算把这种职业做终身职业吗?

[6]除此之外,你还喜欢什么工作?

[7]在经济上你有什么要求?

[8]你能刻苦耐劳吗?

[9]除了你现在应征的工作之外,你还愿意做些其他零碎的事情么?

[10]你来工作,是为了赚薪水,还是学些经验?

[11]你有信心信任这个工作吗?

[12]你对此处所经营的事业,过去有所认识么?

[13]你来应征前到别处应征过吗?

[14]你想找一份什么样的职位?

[15]你的弱点或者不足是什么?

[16]你知道我们的竞争对手是那一家公司吗?

[17]你认为自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吗?

[18]你内心对这家公司的印象如何?

[19]你喜欢这个环境吗?

要留意,凡是负责接见求职者的人,你要假定他们都有锐利的眼光,正确的判断,他们会一眼就看出你有没有交际的经验。大多数善于交际的人,都有掩饰其本身弱点的习惯,这并不为对方所喜,因为对方接见你,就是想了解你的真相,所以你说的话一定要让他深信不疑。

面试时,大家都抱着很大的成功希望,害怕失败,这种心态会导致患得患失,斤斤计较。遇到不顺利或出现错误,就容易气馁或造成过度紧张,而不能发挥正常水平。最好的办法是不要过分有非得到不可的态度,这样遇事反而就容易坦然处之。

有这么一个笑谈:某公司招请雇员,面试时,主试者问某应征者:“你初恋过多少次?”

应征者答:“三次”。

他答得很“可爱”,引得主试者哈哈大笑起来,因为初恋只能有一次。这就是应征者由于情绪紧张造成的。

除了上述笼统性的询问之处,你还要“应酬”其他的问题,包括有:关于你应征的公司或机构的事情,关于你的待遇和日常生活的事情,关于你的性格和健康的事情,关于你的思想和趣味的事情,关于结婚和家庭的事情,关于家庭和学业的事情等。

依照许多位主试者的见解,他们对于来应征的人谈到机构本身的事时“茫然不知”,心里极不愉快。

例如,某汽水厂招聘职员,一定问及“你以前有喝过我们的汽水吗?”之类的事情,答以“喝过”是不够的,因为他还会问你“觉得我们的汽水与别的汽水有什么不同之处”等等。

有人在问及待遇问题时,大都会答以“只求录用,薪金不论”,或者“金钱对于我不那么重要——机遇才是我最关注的”,这也不是最好的答复。

金钱的重要不仅在于说明它如何来支配生活,而且在于表明这份工作和工作职位的重要。在事前你需要掂量一下“一般情况下,他们对这样的职位会付给多少”,你可根据这项工作的性质、难度和你本人的素质,提个不高不低的范围。提少了,对方怀疑你是否有真本事,要求太高,对方会认为你太挑剔太讲究。

记住,薪水的问题不是你提出多少他们就会给你多少的,他们或许在事前就已定了下来。只要是个有前途的职位,不必现在就计较得失。

在此基础上巧妙地表达出你的意愿,要注意说得实在。主试者一般不会对你产生误会的。因为活在这个世上的每一个人都明白: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却是万万不能的。

至少,你还可以这样表示:“最好能够有较佳的待遇,”或“希望录用之后,待遇会逐步提高。”这样才是真实而受到对方信任的讲法,因为人的本性是“往上爬”的。

有些主试者喜欢应征者和他有同一嗜好,比如他喜欢看文艺名著,他可能问你有没有看过某名家所写的新书。但要当心,如果你真的没有看过,你要坦白承认“还没有看过”,但可补充说,“在报纸上常常见到这本书的介绍文章”之类,也是一样叫他听了高兴的。

答复“你为什么离开以前的职业,外谋新职?”时,多数人答以“嫌薪水少,工作时间长”等都是不好的,对方听了会不舒服,因为总有一天你会以同样的理由嫌他的。

主试者十分注意考察你是否因为在工作中没有起色而被终止工作、免职或者辞退,更确切地说,面试人注重的是你与人相处的能力。对此,最好是如实回答,不过方式是不要损害到自己。

你可向面试人提供一个可以让人接受的完美解释。例如,你离职是由于公司不景气,没有发展潜力等等。

如果你被炒了鱿鱼,千万不要说:“我不能使上司满意。”而应这这样答:“我认为那份工作不能让我充分施展我的才能。”其实,最好的说法如何,应因人而异,我以前听见一个应征者答得较妥,他说:“我总觉得能来贵行工作比以前更好。”

被问及“你喜欢怎样的上司?”时,你就应该清楚主试者这样问是看你是否爱顶撞上司,是否与本单位的上司合作得好。

如果该单位的主管大致是属不保守的一类,你可以说:“我喜欢那些有进取精神,有胆有识的领导者,这样的上司可以给我发挥才能的机会。”

如果他可能是不开明、不易相处的一类,你可以说:“只要我服从领导,而在他的领导下我又可以干好工作的,我都喜欢。”

谈到“你的不足是什么”时,试图回避或不提自己的缺点,不是一个好策略,既要做到有话可说,说得出来,又不必贬低自己。

可谈1到2项不足之处,谈时要把缺点、不足说得不会对自己造成什么危害,是一些易于弥补的缺点。

当对方要你谈谈个人的情况时,主试者最忌讳对方像记“流水账”一样无边无际,又忌你毫无根据地自夸和捏造事实。针对所求职位的性质特点,你应简洁,有用,重点地谈及你的文化程度、所受教育或培训情况、应聘前的工作经历、工作经验、专长、兴趣。

然后“正因为这些,促使我今天到这儿来谋职”,接着再谈一下为什么你适合这个职务。

关于家庭方面的询问,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为家庭对个人的性格、行为、习惯有很大的影响。

一个不健全的家庭可能会使人性情孤僻、行为放纵等。因此,主试者一旦知道你来自有问题的家庭,会对你是爽朗还是孤僻,是任性还是自制,是轻浮还是稳重等性格和行为习惯多加注视和考察,故你的言行举止都要注意,以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还有,许多大机构的主事者都私下表示我们不愿雇用家境太贫穷或太富有的人,这见解虽然不一定合理,但事实如此,应该在回答时注意,我们即使不说慌,也不该对于家庭的贫富过分夸张。9.干工作要有一种敬业精神

敬业,是一种工作态度,是一种责任心。他反映的不是一个人的能力的大小,而是一个道德素质的高低。

敬业精神是欲有所成就的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之一。

敬业精神对于成功的重要性在于,一个人的成功需要大的机遇,需要一定的功底和才华,需要强烈的信念,也需要把这一切付诸实施的精神和做法,这种实践性就是敬业精神的表现。我们必须造就自己的敬业精神与素质。

在现在这个商业社会发育初期,人们的普遍心态是急功近利,缺乏把一件事精雕细刻的耐心,缺乏十年磨一剑的意识,缺乏为自己设立一个高标准,并长期朝着这个高标准不懈地努力的精神,这也就是缺乏敬业精神。

而在这个时候,敬业精神就显得格外宝贵。

创造了经济高速增长奇迹的日本人有这样一句名言,叫做:世上无难事,只怕工作狂。形象地阐明了敬业和成功之间的关系。

从长远来看,一个具有较强敬业素质的人或许会丧失某些短期利益,但敬业素质给人带来的个人信誉和产品信誉定能使他获得更大更长久的成功。

敬业,往往意味着对事业的全身心的投入,意味着承受常人所不能承受的苦痛,意味着长时间的艰苦劳动,意味着可以接受前进中任何障碍的挑战。

要做到这一切,则必须有一个强健的身体,充沛的精力,这些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不同的锻炼方式获得的,有了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就有了敬业的前提,成功的保障。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充满了各种艰难险阻,它既是对人心理素质的一种磨炼,又是对人的生理素质的一种考验,良好的体质、充沛的精力,是你运用自己的智力资源的基本保证。

敬业,还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事业中去,只有那些热爱自己事业,对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全身心地进行投入的人,才会获得人生的成功。

一个志在大有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情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有敬业精神的人必须专注于一事,而不可分散其他精力于多方面。黑格尔如是说,也正是靠着这一思想的指导,黑格尔既博览群书,又学有所专,终于成为一位伟大的哲学家。

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那你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马克·吐温如此说的,也是如此做的。他一生执笔不辍,他的小说成为世界小说史上不可逾越的一章。

敬业精神,在一个成功者的身上,表现得尤其突出,他(她)们几乎个个都是工作狂,不是他们(她们)不热爱多彩的生活,也不是他(她)们没有其他的人生梦想,而是因为事业之火在他(她)们心中燃烧,为此他(她)们愿意奉献自己的全部热情和精力,他(她)们已将自己和事业融为一体。

著名的女指挥家张培豫就是这样一位为了音乐可以去死的成功者。然而,也正是敬业的精神和素质才造就了她本身。

张培豫是一位世界驰名的著名指挥家。在西方乐坛上,指挥这一行业是男士的世袭领地。张培豫却靠着超凡的实力打入欧洲乐坛,并出任德国卡塞尔歌剧院的首席指挥。

世界著名指挥家祖宾·梅塔称张培豫为“与生俱来的指挥家”。他说:“我认为她在音乐上有无限量的才华和能力,并有足够的音乐经验足以领导一个高水准的乐团。”指挥家小征泽尔·马泽尔·罗林也极其称赞她很有才华。

张培豫极其敬业,她的敬业精神是出了名的,她曾创下一个月内指挥三场高水平的音乐会的记录,也曾在不到半年内指挥过八场演出。《人民音乐》杂志的一篇文章形容她:像一架上满发条的钟,在不停地转着、走着。

张培豫对乐队要求以严格而闻名,但她最苛刻的还是自己。她有一种为了艺术可以不顾一切的精神。

青年时代的张培豫只是台湾省的一名乡村女教师,她因调教有方,率团三次夺取台湾中部小学合唱比赛冠军而小有名气。一次演出前,她摔伤了,医生嘱咐她必须静养,她却坚持打着石膏参加了排练和演出。一位观看演出的台湾教育奖学金评委目睹此景,深为感动,极力为她申请赴奥地利留学的奖学金,使她实现了到音乐之国求学的夙愿。

张培豫的敬业精神,不仅为她赢得了走向音乐事业的重要机遇,也是她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

在北京指挥贝多芬专场音乐会之前,她突然生病了,大家都担心她是否会推迟演出,熟悉她性格的大提琴家司徒志文却说:“只要不倒下,她会不顾一切地坚持演出。”

果真,她最后如期而至,并且执棒的曲目还是力度最大的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交响曲)。

一个月后,在指挥另一场演出时,上台前她一直头疼,吃了几片止痛药,她就又出现在指挥台上。她说:“本来我可以节省点儿力气,但我对音乐一向是全力以赴。”

张培豫曾对记者说过这样一段话:“音乐与我的心结合在一起,它是从我的心里流出来的,是我的肺腑之言。……当我把音乐作好,我就得到了最大的满足,这是我生活的目标,也是我从事指挥的意义所在。”“我热爱音乐,太热爱了!没有任何其他的事情可以超越它,也没有任何其他的事情能够让我如此投入。哪怕我走得再艰辛,我也不会放弃。”

这一番肺腑之言的确能引起我们的沉思。

张培豫的敬业精神使她从一个普通的乡村女教师登上了德国卡塞尔歌剧院首席指挥家的宝座。这其中,对音乐的忘我精神,和音乐融为一体,并为了音乐可以牺牲自我的精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是她的全部,她的一生就是一场接着一场的精彩的音乐会。在张培豫的人生当中,成功的素质便是敬业精神。三、勇追求:生命在于奋斗1.多一分努力,就多一分机会

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只有多努力一点,多付出一点,才会为自己创造成功的资本,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争取到更多的机会。

在美国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两个同龄的年轻人同时受雇于一家超级市场,开始时拿同样的薪水。后来叫阿诺德的小伙子青云直上,薪水自然提高了不少,而那个叫布鲁诺的小伙子却仍在原地踏步。布鲁诺很不满意总经理的不公正待遇。

终于有一天,他到总经理那儿发牢骚了。总经理一边耐心地听着他的抱怨,一边在心里盘算着怎样向他解释清楚他和阿诺德之间的差距。“布鲁诺先生,”总经理开口说话了,“您今早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卖的。”

布鲁诺从集市上回来向总经理汇报说,今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有多少?”总经理问。

布鲁诺赶快戴上帽子又跑到集上,然后回来告诉总经理一共有40口袋土豆。“价格是多少?”

布鲁诺又第三次跑到集上问来了价钱。“好吧,”总经理对他说,“现在请您坐到这把椅子上,一句话也不要说,看看别人怎么说。”

阿诺德很快就从集市上回来了,并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40口袋,价格是多少多少。土豆质量很不错,他带回来一个让总经理看看。这个农民一个钟头以后还弄来几箱西红柿,据他看价格非常公道。昨天他们超市里的西红柿卖得很快,库存已经不多了。他想这么便宜的西红柿总经理肯定要进一些的,所以他不仅带回了一个西红柿做样品,而且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

此时总经理转向了布鲁诺,说:“现在您肯定知道为什么阿诺德的薪水比您高了吧?”

布鲁诺的脸红了。

阿诺德之所以会取得好的业绩,获得成功,是因为他做事努力,头脑灵活,尽量追求精确与完美。事实往往证明:谁比别人多一些努力,谁就会拥有更多成功的机会。

还有一个类似的故事:

小王和小罗同在一家公司工作,可是他们的差距却非常大,小王已经从一个普通的小职员升为科长,而小罗在原来的岗位上依然业绩平平,甚至在走下坡路,这是什么原因呢?

他们两个人当年同时到这家公司应聘做业务员,工作之初,他们都体会到了推销的艰难,曾经都一度打过退堂鼓,没有了信心,可是又一想,如果不做这份工作,暂时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出路,于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小王想,既然做了这一行,就要好好做,否则就失去了做这份工作的意义。于是,他十分努力,起早贪黑,只要有一线希望的地方,他都要努力去尝试。有时,即使自己费尽口舌,产品也一件推销不出去。每当他拖着疲惫的双腿走回家的时候,在路上看见那些蹬三轮车的人那么辛苦地蹬车的样子,他就想,如果自己不努力,将来有一天自己连蹬三轮车的人都不如,他想,只要自己多努力一些,早晚有一天能干出点成绩来的。

于是,小王给自己做了一套完整的推销计划书,每天不管有多累,都要绞尽脑汁想第二天要去拜访的客户的名单。他想,首先要从亲朋好友那里打开突破口,然后逐渐再找陌生的客户,这样做会容易一些。

计划书做好了,每天他都按照这个计划书去执行,果然有了很大的起色。慢慢地,他的推销经验越来越丰富了,因为建立了长期的稳定客户,他的业绩十分平稳,而且稳中有升。不久,他的业绩列为公司的榜首,荣登推销状元的宝座。领导非常赏识他,把他提拔为推销科长。由于不断努力,他的事业如今蒸蒸日上,终于踏上了成功之路。

而小罗在工作上却十分消极,他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毫无热情可言,只要能推销出去一点东西,能够维持自己的生活他就知足了,他不想那么努力,那么拼命。

他常说:“我可吃不了那个苦,多累呀!何必要做拼命三郎呢?”正是由于他的这种懒惰思想,在工作上他从不努力。他也羡慕人家升官发财,可是自己又做了多少呢?只有他自己心里知道,所以只能甘心落在人家的后面,毫无怨言。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命运。差异在哪里呢?在自己手上,在于自己是否多努力一点。2.勤奋是成功的不二法宝

勤和惰的分别,从远古时代就存在了。勤奋,就如同原始人的钻木取火,用一根木头猛钻木板,人们告诉你,这样可以产生火种,但谁也说不出要钻多久才能发出火来。有的原始人耐不住了,可能扔下木头,吃生肉去了,最终仍为兽。有的原始人坚持不懈,于是木头终于起火,带来了火的文明,勤劳者吃上熟食,最终进化为人。

勤,总是同“苦”字联系在一起的。而甘于吃苦,一辈子勤奋努力,如果没有一点韧性,是很难做到的。在我们勤奋工作的时候,尽管还没得到成功的报答,却已先磨练了自己的意志,培养了自己的坚韧,这难道不是一种收获吗?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每天都早起,怕睡过头,他给自己做了一个圆木的枕头,枕这种枕头睡觉,只要稍微动一下,枕头就滚开,头就落在木床上,人就惊醒。司马光把这个枕头叫做“警枕”,意在警策自己,不可松懈懒惰。

以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闻名于世的法国的圣西门,年轻时爱睡懒觉。为了克服这个坏习惯,他让仆人每天早上向他喊道:“起来吧,伟大的事业在等待你!”听见这庄严的喊声,再想赖床也只好起来了。

18世纪法国哲学家布丰,25岁时定居巴黎。他也有晚起的惰性,想克服,终未见效。后来他请了一个慓悍的仆人来监督自己。他和仆人讲明:不管他晚上多迟才睡下,每天早上5点必定把他叫醒,叫不醒可以拖他起床,他要是发脾气,仆人可以动武,如果仆人没有做到要受罚。这位仆人忠于职守,终于使布丰每日清晨即起,看书、运动。

当然,勤奋可以取得成功,但勤奋并不等于事业肯定能够取得成功。在科学发达的现代社会里,如果不使自己的努力摆脱盲目性,增加科学性,那么,尽管你勤奋,仍然不能获得很大的成就。现代人勤要勤在思维上,这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既要保持自己勤苦不懈的好作风,又要研究生活中的新事物,勤于寻找巧干的门路,勤于选择一个最佳的突破口,使成功早日来临。

但是要警惕,成功也可能成为勤奋的坟墓。如果不是抱有远大的目标,勤奋就很难持之以恒。不是因挫折而怠惰,就是因成功而松懈。难怪萧伯纳要说:“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这两种悲剧,都会导致勤奋努力的中止。

有自知之明的人总是对成功的美酒淡然处之,生怕妨碍了自己继续前进,因此,不要让自己的生活太安逸,以保持勤奋进取的精神境界。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奖之后,照样钻进实验室里埋头苦干,而把代表荣誉与成功的奖章丢给小女儿当玩具。实际上,她和许多著名科学家都有同感:人生最美妙的时刻是在勤奋努力和艰苦探索之中,而不是在摆庆功宴席的豪华大厅里。

从这个角度来看,勤奋的努力如同一杯浓茶,比成功的美酒更于人有益。一个人,如果毕生能坚持勤奋努力,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功,它使一个人精神上焕发出来的光彩,绝非胸前的一排奖章所能比拟。3.持之以恒才能不断接近成功

你在人生每一阶段的每一次成功,都是把握住你的意向的收获。如果没有想要达到某一目标的意向,人就不会努力下去,也就不会有成功的一天。

持之以恒能使一个平庸的生命变得伟大,也能使一双笨拙的手变得灵活有用,更能使一副普通的头脑变得聪明不凡。有了它,就会生气勃勃,充满活力,永远不会感到疲乏和厌倦,而成功的人生,自然就在你的掌握中。

即使你所定下的目标因为受外在的不利因素影响,不能圆满实现,但是在你奋斗的过程中,你却有着精神的胜利与舒畅、内心的充实和快乐。

比尔·盖茨曾指出:成功之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努力工作。倘若你想投机取巧,等待你的只是一生的平庸。

不要介意别人的讥讽和不解,即便有人说你的努力是得不偿失也没关系。付出的少,得到的必定也少。

千万不要灰心丧气。尽力去干吧,现在播下的种子,日后定会开花结果。

持之以恒意味着要有耐心,人生在世,越有耐心,越得益。伟大的成就无一不是耐劳和等待的结晶。

生活不是速度竞赛。只要你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前进,没有哪条路是走不通的。要像避瘟疫一样避开追名逐利的念头。

耐劳是苦涩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能够耐劳就能摆脱一切厄运,战胜一切困难;能够耐劳就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达到自己的目的。

持之以恒是一种力量,用它来磨练心志、陶冶性情、抑制火气、消除嫉妒、防止骄傲,只要你能持之以恒,定会达到成功的彼岸。4.永不放弃前进的脚步

乌龟和兔子赛跑的故事就告诉过我们:别让自己停下来,尤其在顺利的环境下。

不要因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停步不前。要始终给予自己一定的压力,不断提出新的目标,新的要求。

人的一生总是处在一种变化中,这种变化从时间上来说没有顺境和逆境的不同。顺是一种趋势,把握好这种趋势就能一路风顺,如果因风顺而志得意满,一着失手,或许会踉跄落地。顺境对人的命运来说,是一种随时会变化的因素,越是在顺利的环境之下,我们越应加倍注意。否则,由顺转逆,会一下子把我们送入绝境。

人们常常只看到逆境对人们前进的阻碍,都企求顺境,却不知道顺境对人的腐蚀有时比逆境对人的压迫危害更大。因为在困境面前,困难和痛苦对人的压迫是明显的,使人感觉强烈;而在条件顺利时,种种满足享乐的思想便腐蚀着人的头脑。因此,一个人处在小有成就时,则是更需要警惕的时刻,需要更好地锻炼自己,使自己更具耐力和毅力。

有人感觉自己总是很顺利,一点意思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惟一的法子就是经常往自己眼里揉沙子,别让自己活得太舒服,也别让自己停在原地。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人体运动学教授摩尔豪斯博士曾做过一个实验,他让10个学生坐在柔软的沙发椅上读书,让另外10个学生坐很不舒服的硬椅子。

结果是很有趣的。那些坐硬椅子的学生,因为不舒服而不断调整坐姿。看起来虽然好像毛躁不安,学习的成绩却比坐沙发的学生好得多。为此,摩尔豪斯解释为:一个坐沙发得B等的学生,坐硬椅子往往可以得A等,因为后者使脑部得到更多氧和糖的供应。至于维持一定坐姿的前者,只要几分钟不动,血液循环减缓,脑部得到的血液和营养减少,读书效果就差了。

读书是如此,生活同样也是这样。因为成功、因为舒适,我们便不再想到奋斗和拼搏,而这时,也是心灵最不能承受打击的时刻。然而,每一次成功都只是暂时的,也许下一刻失败就会到来。在人生的道路上,千万不能仅满足于眼前的小小成就。成大事需要一系列的奋斗,需要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因此在平时多做点艰难的事情,来锻炼我们的毅力是很有用的。这样,将来的不顺利就会在每日的努力中化解了。

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庞德,在年已九十之时,每天仍到他的办公室去工作八小时。他的秘书说:“他很衰弱,但是每天自己从住的地方走过两个街口到办公室来,这段路要走1小时,他却一定要走,因为这使他自己觉得有成就感。”

人类的头脑在强行使用之下,常会有极优良的成果。它能造出贝多芬的奏鸣曲。

一个新闻系的学生问专栏作家亚当斯:“你签订合同,要每星期写五篇专栏文章时,你怎能有把握每星期想出五个新思想?”

亚当斯回答说:“如果容易到有把握的程度,这份工作就没有兴趣了。正因为我每天早晨要苦心去思考,才能使我认为我没有停留在原地。”

学生追问下去:“如果想不出主意呢?”

亚当斯说:“我就坐下来强迫自己动笔。”“不让自己停留在原地”,不仅对亚当斯有用,也对我们每一个人有用。记住别让自己过得太舒服了。不舒服,我们才能时时想到人生路上的许多困难,才能永远保持旺盛的斗志,才能使自己永远地走下去。5.先做最重要的事情

做事情应该分清轻重缓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就像写文章,如果抓不住重点,只在在细枝末节上下功夫,那就会离题万里。

在现实生活中,各种事情每日里纷至沓来,令我们应接不暇。但是请记住,不论事情有多少,永远先做最重要的事情,坚持下去,你会在不知不觉中接近人生的成功。

美国伯利恒钢铁公司总裁查理斯·舒瓦普向效率专家艾维·利请教“如何更好地执行计划”的方法。

艾维·利声称可以在10分钟内就给舒瓦普一样东西,这东西能把他公司的业绩提高50%,然后他递给舒瓦普一张空白纸,说:“请在这张纸上写下你明天要做的6件最重要的事。”

舒瓦普用了5分钟写完。

艾维·利接着说:“现在用数字标明每件事情对于你和你的公司的重要性次序。”

这又花了5分钟。

艾维·利说:“好了,把这张纸放进口袋,明天早上第一件事是把纸条拿出来,做第一项最重要的。不要看其他的,只是第一项。着手办第一件事,直至完成为止。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对待第2项、第3项……直到你下班为止。如果只做完第一件事,那不要紧,你总是在做最重要的事情。”

艾维·利最后说:“每一天都要这样做——您刚才看见了,只用10分钟时间——你对这种方法的价值深信不疑之后,叫你公司的人也这样干。这个试验你爱做多久就做多久,然后给我寄支票来,你认为值多少就给我多少。”

一个月之后,舒瓦普给艾维·利寄去一张2.5万美元的支票,还有一封信。信上说,那是他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一课。

5年之后,这个当年不为人知的小钢铁厂一跃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独立钢铁厂。人们普遍认为,艾维·利提出的方法对小钢铁厂的崛起功不可没。

人们总是根据事情的紧迫感,而不是事情的优先程度来安排先后顺序,这样的做法是被动而非主动的,成功人士一般不会这样工作。

时间管理的精髓即在于:分清轻重缓急,设定优先顺序。

成功人士都是以分清主次的办法来统筹时间,把时间用在最有“生产力”的地方的。

面对每天大大小小、纷繁复杂的事情,如何分清主次,把时间用在最有生产力的地方,有三个判断标准:(1)你必须做什么

这有两层意思:是否必须做,是否必须由我做。非做不可,但并非一定要你亲自做的事情,可以委派别人去做,自己只负责督促。(2)什么能给你最高回报

应该用80%的时间做能带来最高回报的事情,而用20%的时间做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