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代理体制突破与服务创新对策研究(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5 01:12:18

点击下载

作者:陈建西

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会计代理体制突破与服务创新对策研究

会计代理体制突破与服务创新对策研究试读:

作者简介

陈建西,女,教授、高级会计师、硕士生导师;省财政内控标准咨询专家库专家,某高校教授委员会委员;历任高校计材处长、商业银行独立董事、外部监事,从事财会、审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科研工作30年;主持完成省科技规划项目、省社科规划项目多项;先后出版专著、教材多部,发表论文数篇。一绪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巨大成就的取得,会计行业功不可没!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会计行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对资本市场的培育发展和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对优化投资环境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对保障经济信息质量和增强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等,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会计行业自身也通过不断改革创新,取得了可喜的发展成绩。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成了以会计审计准则、内部控制规范和会计信息化标准为基础的多维度会计技术标准体系,以高端领军人才培养、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评价和会计从业人员管理为主体的多层次会计人才培养体系,以道德诚信建设、内部治理机制建设和执业质量监管为核心的多方位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体系。中国会计行业正加快融入世界并在国际会计审计舞台增强中国声音、展现中国魅力。作为中国会计行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中小企业代理记账伴随着我国民营经济、小微经济的发展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也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内经济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小企业代理记账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行业改革与发展任重道远。传统意义的会计代理通常指代理记账。所谓代理记账,是指会计咨询、服务机构及其他组织等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接受独立核算单位的委托,代替其办理记账、算账、报账业务的一种社会性会计服务活动。代理记账的主体是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包括会计师事务所、代理记账公司及其他具有代理记账资格的其他中介机构;代理记账的委托人是指委托代理记账机构办理会计业务的单位;代理记账的内容主要是代替独立核算单位办理记账、算账、报账等业务;从性质上说它是一种社会性会计服务活动,是会计工作社会化、专门化的表现;代理记账在法律上的表现则是通过签订委托合同的方式来明确和规范委托及受托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近年来,我国小微企业数量迅猛增长,代理记账业务需求日益扩大,会计代理记账作为中介服务型朝阳行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在服务小微企业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代理记账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如:代理记账机构规模普遍较小,发展良莠不齐,代理业务范围不宽;代理记账业务收费标准较低,许多代理记账机构处于微利经营状态;代理记账从业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普遍较低,执业质量不高;存在大量未办理营业执照和代理记账许可证的地下代理记账机构和个人兼职会计,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监管。(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中小企业会计代理行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会计代理是规范中小企业会计核算、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促进中小企业科学决策、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但多年的中小企业会计代理社会实践证明,中小企业会计代理推进十分缓慢、效用非常有限。因此,对中小企业会计代理进行深入研究,从会计管理体制的视角探索中小企业会计代理的体制突破对策,从中小企业会计代理机构的视角,探索中小企业会计代理服务改进和服务创新对策,从而推进中小企业会计代理的发展,丰富中小企业会计代理的服务内容、创新中小企业会计服务的模式,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会计服务的社会、经济效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2年2月,财政部在全国会计管理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到2020年或稍后一些时间,使我国从会计大国迈向会计强国行列”的宏伟目标。“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会计管理工作是实现会计强国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证。加强和改进基层会计管理工作,规范基层经济组织会计工作,提高基层会计人员素质,营造会计服务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会计改革提供有力保障。中小企业会计代理直接服务于基层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工作,对中小企业会计代理的管理必然成为我国基层会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会计代理服务的管理一是有利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动建设服务型会计管理机构。2013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要求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治理能力,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效能,建设现代政府。为此,《财政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会计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加强和改进基层会计管理工作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中心,主动适应基层经济发展要求,积极探索管理新思路,转变工作方式,从行政监管向市场监管转变,从管理角色向服务角色转变,增强服务意识和能力,创新服务手段和途径,更好地为基层财政工作、基层经济组织、基层会计人员服务。

加强会计代理服务的管理二是有利于健全基层会计管理机构和职能,更好地发挥地方优势和作用。我国会计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基层各市、县、区会计管理工作是全国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是贯彻实施国家财政会计政策、规范基层会计工作的重要力量。目前,一些地区的会计管理工作存在机构不健全、职能不明确、人员不稳定、制度不完善、服务不到位、管理不严格、干部素质不高等问题,基层会计管理工作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指导意见》提出,坚持加强基层会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科学设置基层会计管理机构,配备和优化基层会计管理队伍,要求各市、县、区财政部门对会计管理机构、专业人员配备、专项经费保障等给予支持,充分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发挥地方会计管理机构的优势,推动地方更方便有效地管理基层会计工作。

财政部部长助理余蔚平2013年8月在贵州“会计服务业与资本市场论坛”上指出,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成了以会计审计准则、内部控制规范和会计信息化标准为基础的多维度会计技术标准体系,以高端领军人才培养、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评价和会计从业人员管理为主体的多层次会计人才培养体系,以道德诚信建设、内部治理机制建设和执业质量监管为核心的多方位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体系”。但在中小企业会计代理管理方面,财政部按“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及“抓大放小”的会计管理原则,将中小企业会计代理的管理工作“重心下移”“权力下放”,交由各级地方政府管理。受省、地、州级财政巨大工作压力的制约,各省、地、州级财政对中小企业会计代理的管理权限最终下放至各市、区、县级财政部门,对代理记账的管理,也仅仅流于形式,处于“虚无”状态,仅存代理记账机构设立的前置审批、年度报备两个环节。随着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代理记账机构设立的前置审批也将弱化,管理重心将向事中、事后监管转移,代理记账的体制突破迫在眉睫。(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会计代理研究情况

为充分了解国外会计代理研究现状,项目在国外研究文献检索中以会计外包(accounting outsourcing)、财务外包(financial outsourcing)、财务会计外包(FAO)、在线会计(online accounting)等词为关键词,Elsevier、Google学术、sciencedirect、ASCE、Emerald等数据库,共收集到外国文献28篇,其中期刊论文26篇、专利1篇、专著1篇。提及所研究地区的文献有25篇,其中发达国家的为20篇,占所搜集文献的80%,主要集中于美国、英国等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为5篇,占所搜集文献的20%,主要集中于马来西亚和伊朗。发表时间方面,十年之内文献有12篇,占所搜集文献的43%,十年以上的文献有16篇,占所搜集文献的57%。研究成果主要有:(1)财务外包业务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Henrik、Dennis等(2016)以芬兰1386家小型企业样本为基础,以应记利润质量为衡量财务报表质量的标准,对财务会计外包对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进行了正式的测试。该研究发现从外部服务供应商购买外包会计服务,例如准备会计报表等业务的小型企业的财务报告质量,相对于在内部自行完成会计核算的小型企业来说具有更高的报告质量。该研究认为导致此类现象的原因大致有三个:一是外部会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外部监督的作用,从而减少公司内部的机会主义行为;二是提供外包服务的会计相比起公司内部会计有更高的专业知识水平,更加熟悉最新的会计方面的法规制度;三是外包企业有更多的专家资源,能更好地解决企业财务问题。该研究同时认为报告质量与企业的外包服务期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较短的外包业务关系,比如6年以下的外包,并不能明显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但是,该研究也指出部分额外任务的会计业务外包,例如工资处理,并不会给公司的财务报告带来更高的质量,因为这些业务和其衡量财务报告质量的标准并不直接相关。此外,通过研究所搜集到的企业数据可看出,高新技术产业、通信行业、服务业、金融保险业、教育产业等行业里采用服务外包的企业占比最大,而农业、电气等行业的企业采取服务外包的比例较小。

Mohd Azian Husin(2014)等研究了中小企业对马来西亚国民经济的重要程度,认为中小企业在经济危机中需要更加专业的财务支持,以帮助其提高绩效,渡过难关;同时,为了研究财务会计外包的意义,他们提出了一种基于服务质量差异模型、资源理论(RBT)和委托代理理论的框架,用以衡量中小企业内部会计的服务质量:服务质量差异模型中提出了五种因素用以衡量服务质量,他们是:预期、管理理念、行为规范、信息传递体系以及洞察力;在中小型企业环境中,RBT对会计职能外包的研究有很重要的作用,该研究提供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因素以用来预测企业是否会进行财务外包,其中的因素包括:企业所有者能力、企业技术能力、企业规模;并在此模型中引入委托代理理论,以代理成本来衡量会计的服务质量。

Holger, Aoife等(2004)将外包业务分为材料外包与服务外包,试图分析这两种外包业务与企业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以215家爱尔兰电子行业企业的财务数据为样本,并利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分析数据,发现盈利与外包的关系受企业各方面特性影响较大,尤其是企业规模的大小影响更甚,规模越大的企业从材料外包业务中获得的效益越大,规模较小的企业,外包业务对其盈利能力的提升作用不太明显。对此种现象,文章尚不能说明其原因。不过由于研究数据涵盖时间有限,外包对盈利能力的长期影响未能得到充分研究。

Prahalad和Hamel(1990)指出,企业的竞争能力从短期来看,来源于现有产品的价格与绩效,而从长期看,则源自比竞争对手能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构建未来产品的核心能力。研究表明,会计代理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通常,中小企业缺乏完成会计职能所必需的技能和资源,而通过会计代理可以获得专业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通过对比利时126家中小型企业的问卷调查,Everaert等(2010)发现,资产专用性与会计非日常工作的外包显著正相关,因为非日常会计工作需要会计人员具有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更强的判断力,决策是非标准化的,资产专用性越强,企业越倾向于借助外部会计人员完成工作。在挪威,由于很多小企业的所有者、经理人缺乏财务技能及有助于决策的财务控制系统知识,2/3的小企业雇佣外部授权会计师作为服务提供商(Gooderham et al,2004)。Scott和Irwin(2009)使用电话调查的方式,对400家属于英国巴克莱银行客户的中小型企业进行了访谈,结果显示38%的企业使用外部会计师提供的会计服务。

Carey等(2006)对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上市的99家公司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有45家公司将其部分或全部内部审计职责外包,大多数公司表示,外包为公司提供了更大的价值,提高了工作效率。逻辑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内部审计外包与感知的成本节约和外部提供商的技术能力相关。Quinn和Hilmer(1994)也强调,管理人员用四种方法利用公司的资源。第一,通过将投资和能源集中于公司最擅长的活动,使内部资源的回报最大化。第二,核心能力为现有和未来的竞争对手提供了无法逾越的障碍,促进和保护了公司的战略优势。第三,对于公司无力投资和拥有的专业技能,尽可能地利用外部供应商的投资、创新和专业人员的能力。第四,利用战略联盟降低风险、缩短周期、减少投资,以及提高对顾客需求的响应性。

Peter Barrar、Douglas Wood等(2002)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比内部财务活动与财务活动外包之间的效率,研究发现财务外包对于中小型企业的管理效率的提升相比起内部核算有着明显的优势,并且由于技术配套较为完善,外包业务承包商将有机会获得巨大的规模效益。同时,文章提出通过外包业务,过去的固定成本转变成了可变成本,中小企业有可能将以前难以管理的活动转变为能有效提升企业效率的活动。

David Lei等(1995)讨论了战略重组及外包业务对构建公司技能和能力的影响,并研究了企业重组与外包服务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之间的关键增值业务外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概念模型用以表示企业收购、杠杆收购和服务外包之间的关系。该文章提出,虽然收购和lbo通常被认为是对重组活动的不同类型,但是对外包的影响是相似的。重组过程可以作为一种催化剂,使外包成为新的技术和能力的内部投资的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替代选择。同时,高水平的并购和收购活动,以及杠杆收购所带来的高昂成本,尤其是通过收购和杠杆收购的债务融资,预计将会减少其组织学习和技术开发的资源基础。反之,对外包的持续、过度依赖可能会“困住”公司,使其难以参与未来的技术革新和新行业的发展,而管理层区分核心与商品(或非核心)的技能或产品的能力,在减少债务或短期投资回报方面是次要的。

Neil Marriott, Pru Marriott等(2000)对会计师事务所为小公司提供管理会计服务的潜力进行了定性研究。该研究旨在确定业主经理的管理信息需求、信息的类型和频率,以及事务所的会计师为这些需求做出贡献的能力,15家小公司的老板们被请求参加半结构化的面试,在面试中,调查人员提供了一系列的管理信息,包括法定的最终账户、临时账户、现金结算、比率以及月度周转数据的图形对比,以评估他们的财务信息技能和需求。分析了会计师为不同规模企业提供管理会计服务所带来的不同效益与阻碍,以及使用信息技术与标准形式管理账户对中小企业提高管理会计程度的用处,发现会计师们似乎有很大的潜力将他们提供给小公司的管理会计服务范围扩大,尤其是在信息以比率或图表的方式呈现,并伴有适当的叙述解释的情况下,这还将增加客户的财务技能,并导致对管理会计服务的需求增加。

K. Matthew Gilley、Abdul Rasheed等(2000)利用实证研究法分析了业务外包对于企业财务、非财务表现的影响,发现业务外包在企业追求成本领先以及创新差异化策略方面能够发挥其最大功效。(2)现代网络技术与财务外包

Elzbieta(2015)提出技术不是在市场真空中发展起来的,而是与经济现实密切相关,并提供解决方案以满足特定需求,讨论了在线计算机会计程序应该满足的需求,即以正确、可靠的方式运行这些会计核算软件,介绍了波兰中小企业对会计事务所服务质量和范围的调查结果,以及企业家对在线会计事务所进行会计核算的兴趣。同时,文章认为将财务和会计管理外包作为一种战略,对于各类大小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保持其经营效益的增长,并且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执行任务的复杂性也在增加,因此使用外包的可能性更大,而与此决策相关的潜在收益也更大,文章也提出了企业外包会计业务所带来的五点优势:一是减少固定成本从而带来更大的财务灵活性;二是有利于企业管理者更加关注于重要业务;三是实现员工雇佣管理上更大的灵活性;四是提升会计信息的使用质量;五是减少企业运营成本。

另外,在办公室和客户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地发生在使用Web邮件的情况下,会计师事务所服务与现代的互联网会计系统相结合,是波兰会计服务市场的一个新趋势。由于开发了用于获取和读取数据的软件,发票和其他文档的电子版本也有机会远程提交给会计办公室。在会计服务外包中使用云计算是另一种在这个领域中脱颖而出的方法。所有这些因素都提高了会计信息功能的使用效率。文中提到在线会计师事务所是最快、最有效的合作方式,它保证了与办公室的所有客户数据的完整性,客户可以获得公司财务数据的永久访问权,通过特殊的软件应用程序或电子邮件可以使用因特网快速而直接地交换会计文件。

Antonio等(2003)设计了一个通过互联网进行会计业务外包的系统,系统地结合了银行账户与会计记录,并整合了公司的财务各个功能,包括会计、数据处理、工资管理、审计、税务、经营管理信息处理系统(MIS)、银行报告、邮件沟通、软硬件更新等。降低了管理层的管理、培训等成本,避免了重复工作,提高了效率。

Aiko、Ron等(2001)分析了互联网会计体系构建、费用的各种理论问题,并讨论了欧盟资助的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和IRTF(互联网研究工作小组)中的会计相关工作的现状,以及一些研究项目。文章提出关于理解在线会计的两个重要问题,即“为什么付费”和“付费给谁”,针对第一个问题,依据支付对象的不同可将互联网会计分为传输会计(Transport Accounting)、内容会计(Content Accounting),运输会计的目标是向用户收取互联网上的数据包或字节的传输费用,内容会计的目标是向用户收取互联网上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的费用;第二个问题可根据费用收取方将互联网会计区分为基于提供者和基于服务器的会计。由于涉及大量的资金,基于提供者的会计将会成为网络提供商的关注点。因此,基于提供者的会计体系结构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如果这样的体系结构允许客户端和服务器连接到不同的Internet提供者。但文章说到的在线会计模型只涉及数据的安全传输与收费标准,而忽略了政府在这一过程中的监管作用。

CB Staff(2008)提到面对新的经济形势,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找到新的方法来增加销售,降低成本,提高生产力。然而,由于有限的时间和资源,企业经营者常常发现自己参与过多管理业务的管理细节,而不是关注公司的更核心的问题。而针对这个问题,业务的外包是值得采纳的一个解决方法,文章随即介绍了互联网代理记账机构XACCT. biz,提供了构建互联网会计服务平台的大致思路,即:利用保密、安全性建设云会计平台,服务机构与被服务企业可以同时处理、查看、企业财务数据的三角形业务结构。

Tsalgatidou等(2002)认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企业的经营方式。全球各大公司正将他们的主要业务转移到网络上,以获得更多的自动化、高效的业务流程和全球可见性,互联网为企业商务带来了一种经济上的变革,它提供了一种可以低成本、有效的方式,将公司与其合作伙伴以及客户联系起来。然而,有一些问题会降低互联网的盈利能力:比如无法使用彼此服务的封闭环境;不兼容的应用程序和不能互相操作或相互构建完善的服务框架;交换业务数据的困难等。文章介绍了Web服务模型,Web服务是电子商务的一种新范式,它有望改变业务应用程序的开发和互操作方式。Web服务是一种自描述的、自包含的、模块化的应用程序,可以通过Web访问。它公开一个XML接口,它是注册的,并且可以通过一个Web服务注册表来定位。它通过标准Web协议使用XML消息与其他服务进行通信,并对现有标准进行了概述。然后,它概述了Web服务生命周期,讨论了相关的技术挑战,以及如何通过当前的标准、商业产品和研究工作来解决这些问题。最后,对Web服务的艺术状态进行了一些总结。他总结了五大活动,它们构成了Web服务范式的基础,被业务用户使用,从而为他们带来了预期的好处,包括:一是对用户需求的分析和描述;二是在概念级别上适当地描述Web服务的功能;三是根据其功能对Web服务进行分类;四是匹配用户需要提供的服务;五是现有服务的组合用来满足用户需求。其研究较详细分析了无线终端、无线网络技术、用户使用环境等的特性及其对未来移动互联网商务可能的影响。(3)财务外包业务过程中各类理论实践问题

Ruhanita, Aini等(2012)探讨了马来西亚地区中小企业的会计外包实践过程中的决策及风险控制,通过对51家公司的财务总监和财务部门负责人的问卷调查发现,大约47.1%的被调查者参与了会计外包业务,其中大部分企业和从业者来自于金融业。调查结果显示,在马来西亚,无论规模大小,组织都采用会计外包,最常见的外包活动是财务报告和审计外包,而外包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提升服务质量、核心竞争力和规模经济。外包会计服务的决定与公司的行业和决策者的专业知识有关,此外由于会计工作是由特定的遵从性和程序来管理的,所以客户在外包他们的会计职能时,主要关心的是确保会计数据的机密性和安全性。并且小公司对风险的控制更为敏感,对会计数据的保密更为在意,这一发现与Reddy & Ramachandran(2008)的研究一致。在管理风险方面,企业更多地依赖于正式合同,并经常协商合同,以控制会计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研究者提出管理会计准则(MAG)可以成为会计外包战略驱动的更好的商业工具,并提供尽职调查流程,以确保会计服务的成功外包。在决定外包的时候,公司应该识别战略驱动因素,考虑和评估各类选择,评估自身能力,从而确定合适的外包业务范围和程序。公司应适当地管理选择供应商和谈判合同的过程,并对外包绩效进行定期评估。最后,企业应识别与会计外包相关的风险,并确定适当的控制以减轻风险,并且企业应提出未来关于会计外包的研究可以集中于会计外包在决策制定、管理流程和降低风险方面面临的挑战。

Brian Nicholson等(2006年)运用交易成本与管理控制理论框架讨论了对公司选择境外会计外包服务决定的影响因素,采访、调研了英国的客户提供的案例分析,讨论了全资母公司、境外分公司和第三方外包服务商三方间的关系,界定了潜在的交易成本控制的问题,认为在连续的外包服务关系阶段,外包服务是跨时间、跨领域的,伴随很高的不确定性和潜在的投机风险;分析了会计外包实践在降低成本、辅助实现更广泛的境外外包服务中所起的作用。运用案例分析、田野调查和实证研究法,采访了印度会计外包服务商(OPI及Inaltus)及其客户公司,总结了外包服务交易发生在三个阶段:第一个是前期接触阶段,下一个是签订合同阶段,最后一个是控制阶段,在每个阶段客户和外包商都面临不同的成本——在前期接触阶段,客户会产生搜索成本,外包商会产生市场成本;签订合同阶段双方订立合同和执行合同都会产生相应成本,TCE(交易成本理论)模型提供一个工具可以检测这些成本。至于控制阶段成本,主要运用2001年的Spekle管理会计控制理论。另外他也总结了客户购买会计外包服务的机制与控制境外交易成本间的关系;运用TCE模型和管理控制理论,提出了理性控制案例问题的对策;运用实证研究法对会计外包合同签订及外包服务供给各环节的成本控制最小化;在签订合同阶段提供多种可选服务供客户选择;设定了会计外包的外部标准、合同条款及独一无二的激励方案;在控制阶段,对比分析了作者2001年提出的控制模型及案例的控制执行。案例研究发现会计外包的服务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敏感信息和商业机密保护、税收、按揭贷款及其他贷款业务、信用卡支付、租赁服务;公司开发出了一套机制来减少潜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界定了会计外包的安全控制、标准设定、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客户激励政策的重要性;研究认为会计外包应强调前期管理控制和外包服务中明确双方权利及责任关系的重要性。

Yahya、Susela(2011)对现有的管理会计外包文献进行了研究,基于TCE和RBV(资源基础理论)的研究角度,结合658份调查问卷的数据探讨了影响伊朗中小企业选择管理会计外包服务的因素,研究发现,资产的专用性(指用于特定用途后被锁定很难再用作其他性质的资产,若改作他用则价值会降低,甚至可能变成毫无价值的资产)、行为的不确定性(指的是会计外包服务提供者是否按照合同义务履行职能,尽自己所能为企业提供服务)、对外部专业会计的信任、技术能力差距(自身财会部门与外部会计之间的技术能力方面的差距)和行业竞争程度,与管理会计职能的外包密切相关:管理会计职能的资产专用性越低、管理会计职能的行为不确定性越低、企业管理者对专业会计的信任程度越高、外部专业会计比内部会计具有更强的技术能力、外部竞争程度越激烈,管理会计职能就越有可能被外包出去,其中,行为不确定性在管理会计实务外包决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然而,环境的不确定性与管理会计外包并没有显著的关联。

此外,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专业会计师要把他们的服务扩展到中小企业,他们就应该加强他们的多学科技能和专业知识,从传统角色转变为专业人士。

Graham Ray(2009)讨论了澳大利亚会计服务提供商和小企业之间的认知差距,该研究的基本原理是在审查外包(特别是财务和会计外包)的决策、效益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进行的。

研究者认为外包决策的影响因素有:核心业务活动、时间管理和协调能力、服务提供商的标准、积极决策因素、消极决策因素;外包效益的决策因素有:风险控制程度、工作量减少的程度、成本减少、效益的重要性;外包业务的影响因素有:空闲职位利用的能力、提高公司运作效能的能力、履行合同义务的能力、可替代的其他服务提供商、小企业的效益表现、其他积极影响。这些因素从外包安排中涉及服务与被服务两方从各自的角度来确定预期差异,而心理预期的差异被证明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影响了小企业的期望,以及外包服务提供商如何满足外包安排中的小企业的需求。因此这些发现为会计服务提供者(作为第一线的实践者)拓展市场业务提供了思路,强调他们在处理财务和会计活动时应该积极地与小企业客户进行合作和沟通,尽量减小心理预期差异。其对财务和会计外包的研究,以及影响决策过程的因素的比较,对理论建设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和实用价值,这些发现不仅提高了文献的价值,而且也为现实世界的实践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基准,因为小型企业需要在日益开放和国际化的商业环境中生存下去。

Patricia(2008年)运用TCE交易成本经济模型对比利时中小企业会计外包选择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设计了CEO年龄、大学教育水平、经济收入、公司成立年限、规模、业务内容、对外部审计会计的信任程度、环境不确定性、行为不确定性、使用会计外包的频率、资本规模及其他等12个变量,将中小企业的会计业务分为日常会计业务和非日常会计业务。该研究认为日常会计业务选择会计外包的频率较高,而生产经营复杂、会计业务量大以及涉及企业发展战略或重大决策的非日常会计业务会计外包水平较低;CEO的教育背景和水平、职业能力及其对外部会计的信任程度与会计外包密切相关,非经济相关专业背景者多在日常会计业务中选择外包、无大学学历者多在非日常会计业务中选择外包;环境及行为的不确定性对会计外包选择的影响不相关;研究认为人力资源、IT技术、法律知识等方面对会计外包的选择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只对符合此模型的中小企业进行了研究,该研究未对每一变量对会计外包的影响进行独立研究分析。

Graham RAY、Philip A NECK等(2007)基于对文献资料的吸收,研究业务流程重组(BPR),业务流程外包(BPO)以及财务会计外包(FAO)等的含义及其与小企业之间的关系。

研究者认为BPR侧重于组织的运作或业务过程,它包含一个革命性的观点,因为它关注的是为什么中间某个过程是必要的,而不是关注它的结果是如何实现的。

对于外包,研究者视其为一种安排,在这种安排中,一个组织为另一个组织提供服务,而不选择在内部执行这些业务。

业务流程外包(BPO)是业务职能的外包,通常由白领和文职人员在内部执行,以实现各种各样的优势,比如节约成本、提高质量和专注于核心竞争力。BPO是专业化的服务,每个服务组织都专注于他们最擅长的事情,这是他们的核心业务流程。BPO涉及的外包流程不是组织的核心,但对于组织的有效运作是必不可少的。在BPO下,该组织将特定非核心流程的全部责任转移到提供某些服务质量标准的外包服务提供者。BPO主要处理组织的非核心流程,可能包括管理支持、文档流程、财务和会计外包。

此外,研究者认为BPO中间的FAO(财务会计外包)的决定纯粹是出于财务考虑,并考虑到雇佣内部人员或外包这些活动谁更有成本优势,同时将小企业的财务和会计职能外包给被视为会计专家的组织,可以减轻人们在税法和会计法规频繁变动方面的负担,并提供更高层次的信息透明度、控制的可见性和问责的清晰性。并且提到随后的研究如果更加注重于外包服务提供商和中小企业之前的关系,将会给财会业务外包实践提供更加有利的指导。

Robert W. McGee(2005)认为会计行业利用外包来提供中小公司内部无法提供的专业知识,并降低提供各种会计和税务服务的成本的做法引发了一些关于诚信、客观性、披露和客户机密性的道德问题。基于此,研究者探讨了美国会计师协会(AICPA)职业道德执行委员会2005年出台的会计道德准则对会计外包实务所产生的影响,此准则从会计业务的完整性、客观性、遵从标准和客户信息保密四个方面对会计外包业务进行了一定指导。此外,对于外包破坏就业的说法,他认为外包只不过是劳动分工的延伸,这是自然经济过程的一部分,市场在提高效率的过程中试图找到更好、更有效、成本更低的方法来做事,外包只是公司有时用来削减成本和提高效率的一种技术。并且研究者提出对于外包过程中的过失,其后果应该由谁来承担这一有待解决的问题。

Stewart McKie(1999)简述了ASP(应用程序服务提供商)模式下程序外包业务的发展历史,同时详细介绍了ASP的含义以及其在外包业务使用中的优缺点:ASP提供公司管理软件程序,从工资或人力资源模块到完整的企业资源计划(ERP)套件,除了托管Web页面和电子邮件之外,ASPs还使用连接到Internet的服务器来托管企业的应用程序,ASP客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Web浏览器软件与远程管理的应用程序或模块进行交互。ASP有很多好处,可以应用于任何类型和规模的业务,消除了企业购买、维护和升级内部硬件的需求,操作简便、降低成本,不过ASP模式仍然存在着数据安全隐患等问题。(4)其他

Sofiah、Aini等(2013)提出会计外包是将公司的部分或全部会计职能外包给公司以保持业务运作的一种商业策略。并将外包分为三种形式:一是大企业通过设立子公司来进行业务外包;二是选择国内业务外包公司;三是直接选择外国离岸公司进行业务外包。

同时,研究者研究了作为全球离岸会计外包服务目的地之一的马来西亚在会计外包服务的现状,发现外包会计服务的本地企业主要集中于金融业,且以小规模企业为主。

文章对会计服务外包企业内部的管理控制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认为外包涉及长期的客户关系,外包关系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比单一公司运作更加强调人际关系。此外,关于财务外包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控制,文中提到了有两种形式的控制,即正式和非正式的控制:对正式的控制,学者们将其区分为行为和输出控制,行为控制直接监控管理者的行为,以形成理想的产出;输出控制激励经理们实现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这些控制包括设定目标、计划和预算报告和控制。当行为控制直接集中于控制员工的行为时,输出控制可以让员工采取任何他们认为最能产生期望结果的行动。而非正式控制可以认为是社会或家族控制,该类与共同的规范、价值观和信仰有关,并且可能依赖于实现目标的内在化,它们本质上是建立在诱导自我调节的机制上的。

J. B. Quinn(1988)揭示了服务业对于经济和生产力增长的重要意义,认为在服务活动中应用的技术将会极大地改变商品和服务行业的国内和全球竞争格局。2.国内会计代理研究情况

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对会计代理开展了多角度的研究。尽管代理记账的优势明显,但同时我国的代理记账行业目前发展极不平衡,部分地区的代理记账机构数量较少,且有限的机构还存在招揽不到代理记账业务或业务有限的情况。因此,研究人员从以下几方面对中小企业会计代理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其研究涉及以下方面:(1)中小企业会计代理的问题研究

代理机构设立和从业人员问题。研究发现,由于监管不力,一些代理记账机构不具备合法资格,存在为数过多的不合法中介代理记账机构和个人;部分代理记账机构的从业人员水平不高,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较差,个别从业者的不良表现不但影响了自身的发展,还直接影响客户对代理记账的认知程度。

会计代理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有力的管理监控。研究认为财政部颁布的《代理记账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代理记账机构应具备的条件、履行的义务等,但对会计人员、代理记账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登记警告制度、会计违法违纪个人责任追究制度、业务质量稽查制度等都没有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对代理记账业务的法定性问题进行的研究认为,代理记账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这种关系是委托人与代理机构双方在相互协商的基础上,以书面合同的形式确定下来的。在代理记账法律关系中,应该说受托人的法律地位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争议很大。

关于会计代理的工作范围问题。研究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对会计代理的业务范围进行了研究,有的学者指出:面对低廉服务费的恶性竞争,代理记账机构不得不接受超出法律规定代理会计业务范围的事项,诸如管理发票、出纳业务,设账外账等,导致会计代理责权不分,工作范围过于宽泛;导致委托企业内控失衡,过多依赖代理机构,造成管理上的漏洞,容易出现法律纠纷。

关于会计代理业务范围问题,大部分会计代理机构仅局限于单纯的会计核算,也有部分延伸到代理纳税申报,但真正能提供受托单位会计核算、税收筹划、纳税申报、内部审计、工商税务注册年检、财税咨询等全方位会计服务的机构很少,会计代理业务范围狭窄且同质性较高,造成该行业选择交易对象、决定交易价格以及确定交易标准等主动权掌握在委托方,这样的买方市场导致的会计代理收费标准混乱、甚至恶性压低收费、满足委托方不合理记账要求的竞争,极大地降低了行业服务质量。

此外,研究认为我国代理记账机构存在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甚至根本没有系统的规章制度,内部管理混乱导致的业务操作不规范;代理记账机构与潜在客户之间缺乏沟通和联系,市场开拓不够,有待进一步改善。(2)中小企业会计代理的风险研究

代理记账风险是指代理记账人因未能完成代理事项和履行代理职责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研究认为:会计代理面临来自委托企业的风险;来自代理记账机构内部环境的风险;来自外部环境的风险。来自委托企业的风险指由于委托人实行代理记账的目的、代理记账双方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引起的被代理方逆向选择行为使代理业务遭受失败的风险(如来自假账假报表的风险、税务危险、企业违法经营风险及会计代理业务“事后核算模式”的风险)。来自代理记账机构内部环境的风险主要是由于代理记账机构自身内部质量控制制度、代理记账人员素质、风险意识等原因而使代理记账业务面临失败的风险。来自外部环境的风险主要是经济、政治、法律等一些代理记账机构无法控制的外部环境变化导致代理记账遭受失败的风险。(3)中小企业会计代理改进对策研究

研究者多从政府管理改进和代理记账机构自身建设两方面提出改进意见(建议),包括:

加强政府引导、扶持和重视。研究认为,政府应积极引导代理记账业务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进一步完善会计代理记账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法律法规对代理记账业务的规范。政府部门应该加大立法的惩罚力度,削弱会计代理双方的利益依附关系,加强防范造假的效果。研究认为,尽快成立会计代理行业协会,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对代理记账机构服务的内容、收费标准、收费计算方式做出明确的规定,并对质量低下、低价招揽客户的机构采取停业整顿、撤销资格等措施,实现代理记账机构的优胜劣汰。

研究认为,应注重通过以下制度化措施加强管理力度:①规范代理记账单位的资质条件;②明确记账单位与被代理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代理记账过程中受托人的法律地位和责任,尤其要规范两者在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会计档案传递、保管方面的职责;③制定代理记账应遵循的一些程序和规则;④制定代理记账单位在执业过程中违法违规的处罚处理规定,以加强代理记账机构管理,达到提高代理机构执业水平、规范代理记账的良性循环。

加强政府综合监管。针对中小企业会计代理市场“私人代理”等不规范状况,研究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认为应建立、健全财政、税务、工商部门齐抓共管中小企业会计管理体制:财政部门要切实履行《会计法》赋予其主管会计业务的职能,严格查处“私代”行为;税务部门应利用同小规模单位组织和个体工商户联系紧密的工作特点,督促其委托合法的代理记账机构代理会计业务;工商部门应利用年检的条件协助财政部门把好关,凡委托代理记账的单位组织与个体工商户必须提供委托合同、委托机构名称,以核查受托机构是否经财政部门批准领取许可证,是否有工商机关颁发的营业执照,凡是委托未经批准的代理记账机构的单位,工商部门年检不予通过,同时将信息反馈给财政部门,以便及时查处。

有研究者认为除了有关部门和单位大力宣传以外,应当由税务部门牵头推动代理记账的实施。一是税务部门同规模较小的单位组织,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小的经营组织和个体工商户联系紧密,推广工作力度大;二是税务部门本身有这方面的经验,一方面,税务部门在建制建账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另一方面,前几年税务部门曾进行过组织、督促小型经济组织及个体工商户建制建账工作,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坚持下来;三是现有的税务师事务所可以马上开展这项业务。当然,代理记账仅仅靠税务部门一家是不够的,其他符合法律要求的中介组织和机构也应当积极开展这方面的业务,为代理记账创造必要的条件。

会计代理机构控制制度建设对策。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完善国家和社会的外部控制制度和体制,会计代理机构应完善会计代理记账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做到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全部到位;应制定全面、具体的业务操作规范,不断完善会计代理工作程序,并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严把质量关,执行严格的复核检查制度,明确经济责任,以减少会计的差错,保证对委托单位的及时服务。

会计代理的内部管理模式改进对策。研究人员指出:代理记账机构要根据自身的规模和业务情况选择合适的内部管理模式,比较合理的有“小组式”和“树形结构模式”。“小组式”即两人或三人组成一个小组,同时负责多家企业的日常账务处理。这种方式下在小组内可以进行工作复核及调剂,避免因某个员工不能正常工作导致账务处理的中断。“树形结构”适用规模较大的代理记账机构,这种方式下,代理机构设置一个以上的主办会计,且每一级别员工的工作均由上级负责审核,可以减轻主办会计的工作压力。

强化服务意识对策。研究指出,代理记账公司要强化服务意识,深入企业内部了解其生产经营和内部控制的真实情况,负责任地为企业做好账务处理和纳税申报工作,真正发挥会计核算的监督职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

现代技术运用对策。研究认为,代理记账公司应充分运用会计电算化、网上报税等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提高工作效率。有学者针对中小企业的共同特点,提出了ASP模式下的会计代理解决方案:将一定范围内(如地区、行业、企业集团)纳入ASP模式下的会计代理中,在共同签署的会计外包协议或合同的基础上,中小企业将其部分或全部与业务流程相关的数据处理,委托给会计代理服务商,通过服务商来进行会计核对、核算、分析、报告,保证这些业务的平稳运作。研究认为,该模型的运作可对中小型企业提供便捷、廉价的服务,可操作性强,且国家监督部门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方便、及时地对中小型企业财税等进行监督,同时对会计代理公司及软件公司也可进行相应指导、监督。

目前,已有的会计代理研究虽然涉及会计代理的政府引导与支持、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会计代理的法律地位及职责权限,会计代理机构的设立审批及从业人员素质分析、会计代理的业务范围、内部控制制度和业务规范建设、会计代理的风险等多方面,但现有的研究未从中小企业会计管理体制的角度,深入研究会计代理发展缓慢、效率不高的原因,提出中小企业会计体制突破的对策和措施;未能建立切实可行的会计代理法律、法规、制度及业务规范,未从会计代理服务创新的角度,提出满足中小企业会计服务社会需要的创新模式,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三)本项目研究的方法与框架

研究视角和内容创新:本项目从中小企业会计管理体制的角度,深入研究会计代理发展缓慢、效率不高的原因,探索中小企业会计管理体制突破、管理模式创新的对策和措施;本项目从代理记账的社会供给与社会需求角度进行了研究,揭示了中小企业会计代理社会供给与社会需求的差异,为会计代理的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提供了参照;本项目从中小企业会计代理管理规范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探索构建了我国会计代理行业自律管理制度框架、中小企业会计代理机构内部控制制度构架、中小企业会计代理业务流程及业务规范构架和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框架。

研究方法创新:项目运用文献研究法、理论分析法、实证研究、问卷调查、入户访谈等方法,对中小企业代理记账的“苏州模式”、深圳模式、上海模式和本土的四川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从“面”上反映了我国中小企业代理记账的会计管理体制产生发展历程,分析了经济发达地区中小企业代理记账的会计管理体制的优势与创新情况,对成都市中小物流企业、代理记账机构及深圳代理记账机构的调研,从“点”上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中小企业代理记账的社会需求、社会评价情况,较深入地了揭示了中小企业会计代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四)概念界定1.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促进创新、活跃地方经济,还能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走在市场化改革的前沿。中小企业的概念起源于1980年末的“small business”。对于中小企业的界定,从现有规定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国际上对中小企业的定义主要以欧盟为代表。欧盟规定微型企业员工在10人以下,且营业额小于等于200万欧元,或者利润小于等于200万欧元;小型企业员工在50人以下,且营业额小于等于1000万欧元或者利润小于等于10万欧元;中型企业员工在250人以下,且营业额小于等于5000万欧元或者利润小于等于4300万欧元。中国香港对中小企业的界定较为简单。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的规定,中小企业是指任何从事制造业而在本港雇佣少于100人的企业或非制造业而在香港雇佣少于50人的企业。中国台湾经济部则从实收资本和员工人数两个角度对中小企业给出了界定。

根据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我国把国民经济分为了16个行业,包括农林、工业、建筑、零售、交通运输等类型。并根据不同的行业收入标准进行划分。我国中小企业有1000多万户,从业人员1亿多人,注册资本金16万亿元。当前,中小企业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针对各个行业从营业收入和从业人数角度作出了中小企业具体的规定。相比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更为具体,指导意义也更大。

可以发现,国际上对中小企业的界定主要从规模、雇佣人数和营业额角度作出了界定。基于此,本书认为,中小企业是指经济规模较小、雇佣人数与营业额皆不大的企业。此类企业通常由少数人提供资金组成,在经营上主要采用的是家族式的管理方式。2.代理记账

代理记账是指会计咨询、服务机构及其他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接受独立核算单位的委托,代替其办理记账、算账、报账业务的一种社会性会计服务活动。

代理记账的主体是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包括会计师事务所、代理记账公司及其他具有代理记账资格的其他中介机构。

代理记账的客体是不具备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专职会计人员的独立核算单位,如小型经济组织、应当建账的个体工商户等。

代理记账的性质是一种社会性会计服务活动,是会计工作社会化、专门化的表现,代理记账业务的主要内容是代替独立核算单位办理记账、算账、报账等业务。3.会计代理/会计外包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的细化、中小企业对财务管理要求的提升、代理记账的业务内容也随之不断丰富和发展,在传统代理记账业务的基础上,发展了税务服务、财会建账建制、财务改善服务、财务顾问服务、管理会计服务等业务,从而产生了一种新的会计服务—会计代理。

会计代理通常指会计咨询、会计服务机构及其他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代理工作的人员及其机构利用自身的会计专长,以代理的名义,完成其他个人、单位或经济组织委托的有关会计事项的一种社会性会计服务活动。会计代理是代理记账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代理记账的高级形式,其服务内容包括并不限于代理记账,服务对象也不限于中小微企业。在国外,会计代理被称为会计外包。

会计外包(Financial Outsourcing)是近年来在西方国家发展较快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会计外包是指企业将财务会计职能中的部分或全部流程委托给外部专业机构来完成,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战略管理模式。财务会计外包的主要内容包括应付账(包括出差与开支)、应收账、记账、总分类账、税务管理、金库与现金管理、管理会计、电子支付(比如信用卡或自动票据交换所)、“暂记”账户余额的核对、收益分析、预备资产清单、风险分析,以及其他财务与会计的外包。4.兼职会计与“私人代理”

兼职会计是指在其他企业正式任职,但是出于增加收入或其他原因,在闲散时间中帮助其他企业(一般是小规模企业)进行会计核算业务的会计。

而私人代理是指没有固定工作,同时帮助多个企业完成会计核算、报税纳税等业务的个人。

由于人的精力有限,其只有利用业余时间做账,可能会出现自顾不暇的情况和考虑不周全的地方;由于其涉及的行业有限,不一定熟悉其他行业;若出现申报错误或者失误,最终还得由企业买单;由于其大部分时间是在自己的单位工作,不可能及时了解兼职行业相关的财税政策、优惠税收信息等。

我国《会计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不具备设置条件的,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代理记账的中介机构代理记账。

从《会计法》可以看出会计工作有三种形式可以选择:第一,设置会计机构,比如独立的财务部门;第二,不单独设立会计机构的,也可以在其他部门中配备专人负责会计工作;第三,委托批准设立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代理记账。

在这三条中,没有包括个人可以兼职会计,因此,根据《会计法》相关政策规定,个人不得从事代理记账业务。5.会计管理体制

国家会计工作管理体制是指国家管理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和基本制度,包括管理机构的设置、职责范围的确定和管理职权的划分,是国家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方针、政策得以贯彻落实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会计管理体制是一定的国家或地区在判断自身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基础上作出的选择,其核心问题都是如何干预、干涉、控制会计活动,它具有动态性,可以根据社会经济环境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改革。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无一例外地运用一定的方式对会计活动进行干预、干涉或控制。也就是说:各国实际上都存在会计管理体制的问题。会计管理体制形成的原因,也就是国家对会计活动进行干预的原因在于:它能满足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能协调多种社会经济利益间的关系、能稳定资本市场。

综观世界各国会计管理体制,从管理制度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集中与立法管理型,另一种是自我管理型。集中与立法管理,是指政府积极参与会计活动的管理,这种管理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来进行,而会计职业团体在会计活动的管理中不占主导地位,只起着协助政府管理会计活动的作用。自我管理型:自我管理,是指政府对会计活动的干预较少,除某些必要的立法外,对会计活动的管理完全交给会计职业团体自行管理。二我国代理记账的发展现状会计外包是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较快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美国是最早进行会计外包服务的国家。主要是将整个财务管理活动根据企业的需要分解成若干模块,如总账核算、往来账款管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报表、纳税申报等模块,将这些模块中企业不擅长管理或不具有比较优势的部分外包给那些在该方面居于行业领先水准的专业机构处理,如将财务资金管理外包给银行等金融机构管理、将应收账款外包给收账公司去管理等。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会计外包领域开始不断地拓展,不仅限于交易管理,还包括了财务分析、风险管理等,逐渐成为增强企业活力的方式和进行业务转变的战略武器。世界上第一个会计外包业务是英国石油公司(BP)与承包商埃森哲签订的第一份外包合同,至今,多数大型企业也采用会计外包业务,如联合利华、宝洁、强生、吉列,等等。在20世纪90年代,世界500强中许多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建立了一个数据共享服务中心,这个中心也已经转为外包。全球服务外包市场虽然容易受到金融危机、经济低迷的冲击,但持续发展的根本趋势没有改变。从中长期看,业务流程外包(BPO)仍将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特别是会计外包市场,在2008年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会计外包市场仍然保持近20%的增长速度,成为全球BPO市场的一大亮点。追溯财务会计外包在全球范围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财务会计外包的雏形财务会计外包的雏形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主要存在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这时期,还没有财务会计外包这一确切的概念,只是存在于一些服务领域的外包业务案例中。国际财务会计外包市场中,美国是最早开始进行会计外包服务的,包括薪水管理、票据处理外包,等等。在这一阶段,开展外包活动的企业的动因在于节约成本,外包业务类型比较简单,发展缓慢。

2.现代意义的财务会计外包现代意义的财务会计外包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1年,埃森哲咨询公司与英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