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命旅行(只有出发,一切才有可能)(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5 14:07:19

点击下载

作者:刘文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玩命旅行(只有出发,一切才有可能)

玩命旅行(只有出发,一切才有可能)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玩命旅行(只有出发,一切才有可能)作者:刘文排版:辛萌哒出版社:台海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10-01ISBN:9752369569841本书由北京紫云文心图书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代序怎么环游世界2006年骑行青藏线青藏公路的起点青海梦想

环球旅行大概是很多人的梦想。最初这个想法是怎么萌生的,也许每个人都有所不同。就我而言,这个梦想来自童年的记忆——《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法国作家凡尔纳的一本小说。我迄今都记得,那个阳光灿烂的下午,坐在暖暖的沙堆上,身心沉浸在主人公充满异国情调的冒险中。远方那么美好,年少的我那么向往。要是我也能像主人公一样去世界各地冒险,那该多好呀!大概我也不会想到20多年后,真的会踏上惊险旅程,而前行的力量,仅仅来自最初的那么一点点的渴望。

后来我常想,梦想的本质究竟是什么?难道仅仅是看一看世界吗?其实对现在而言,难度并没有那么高。当你被满足后,结果又是什么呢?这个貌似抽象,也许还有些无聊的问题,在旅行结束的那一刻,给了我答案。

当抵达非洲大陆旅行的最后一个国家南非时,我一出关口,就扔下车,对着夕阳,想大笑。而眼前的景色,是如此壮美。落日西沉,大地无垠。那些灌木,铺陈到天际,被染成一片金色。墨蓝色的天空下,只有我一个人。此时,担忧、恐惧、向往,一扫而空,而平静犹如泉水一般涌上心头,浸润着我那疲惫的身心。这时,我就想安静地坐着,迎着那华丽的落日,享受只有我知道的成功。

对呀,人的一生需要一次成功。不论这个目标是什么,只有去实现它,你才能放下它。许多年之后,当媒体采访我,问我梦想是什么?我微笑着说,没有梦想。那个人有些尴尬地看着我。而此时,我的心已经在路上,在那另外的一块大陆。我甚至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那一丝丝的微风。这就是所谓的阅历吧!

出发是来之不易的。然而,就如哲人说的那样,一旦上路,梦想也就成功了一半。事后想来这句话绝对是很有道理的。

现在想来,我是怎么上路的呢?首先,给自己找了一个充足的理由,以蓄积力量和现有的生活环境决裂。

其实,我行的,小时候就骑过长途。

那时,我初中刚毕业,没事干,就从邻居家借了一辆自行车。我从包头一口气骑到乌海,全程大约400公里。那时,我兜里只有30元人民币,路上走了一个星期。

当时,我没有任何骑行装备。当年也没有这个概念,就是骑。反正我整个初中都是骑车上学、放学,车技很好。路上渴了,就和卡车司机要点儿水喝。饿了也不担心,有几个馒头就行。当时,正值8月,沿路有的是瓜果,几分钱一斤。

头三四天比较舒服。天气很好,墨蓝色的阴山下,有一大片的向日葵和麦田从脚下铺向天边。虽然不是古人描述的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关外景象,但也有这个时代如歌一般的气质。

一路走一路玩儿,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应该是当时半大少年骑车的很多,否则,可能警察就来了。也不像后来在国外骑车,一身艳丽的着装,招来当地人的围观。

出了河套平原,进入西部沙漠,这一段路很辛苦。白天非常炎热干燥,一过了中午,还起风。整整两天,都是在热浪中顶风前行,口干舌燥,有点儿类似抵达肯尼亚蒙巴萨的近海公路。现在想来不可思议,茫茫的沙漠公路上,只有我这一个少年,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总之,我成功到家,脸上的红潮一个星期之后才褪掉。

骑车环球旅行,这个想法很伟大。这是朋友们的看法,和我灰色的人生相比,顿时也觉得自己高大了一些。

朋友问,走世界,钱从哪里来?

这个问题的确让我头大。当时想,那要花很多钱。具体多少钱,别人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反正就是很多很多。那么,只能寻求赞助。

文青的想法是,伟大和钱,本质上是对立的,但钱必须无偿地服务于伟大。在现实面前,天真肯定是要碰壁的。谈了一圈儿下来,喝彩声一片,钱却没有。

朋友建议,先要有个计划。于是,我跑到街头买了一幅世界地图,按大洲在上面画了一条线,距离不少于4万公里。可是有人问,如果遇到大海怎么办?我一时语塞,不知道怎么回答,脸红,心虚。我去图书馆,看了一本英国人写的自行车环球游记,翻译过来的书名是《发现之路》。我明白了,人家的环球旅行是坐飞机飞越大海。

国内除了报纸偶尔报道国人为了宣扬奥运等宏大的事业而骑行,具体情况,比如钱、签证等问题如何解决,当然是不会说的。好像只要你有了伟大的想法,世界就会向你敞开大门一样。这让我想起了一句咒语:芝麻,开门吧!结果却被压在石板底下。这是周星驰的电影情节。

我喊了一句:世界啊,冲我打开大门吧!

毫无动静。

老天啊,给点儿钱,让我环游世界吧!

毫无动静!

后来,老天烦了,说:世界的大门本来就是向你打开的,没有打开的是你的脑子。钱的事情,我不说了,自己想。

朋友又建议,只要媒体关注,钱就来了。那要先有一个新闻热点,结果花钱弄了一个出发仪式。媒体问,你走完中国了吗?没有。那你连中国都没走完,走什么世界?!又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2000年第一次骑车去拉萨骑行中尼线

人家都这么关照你的事情,晚上还要请大家吃饭。几瓶啤酒下肚,所有的人建议,先骑游中国?

我感觉,自己像是掉入了一个旋涡,事情的发展开始违背自己的初心,朝着无法把控的方向发展。

现在想来,这些事情都是没有必要的。想上路,就直接走人。就像我骑行青藏、走拉萨一样,没钱,不也一样完成了吗?而那次旅行,是幸福的。

那片天空,无限幽远。脚下的大地,如此辽阔。还有那些大山,那些熠熠生辉的雪峰,静默,亘古未变。就像海子的诗:生存无须洞察,大地自己呈现。我却从来没有注意过。

只有风,吹在脸上。我听到自己的喘息,汗液汇集,流过脸颊。此刻,距离昆仑山口,还有几百米。我努力推着车,一步一步,走向顶点。没有恐惧,只有行动。那一点点向上的力量,不是征服什么,而是渴望进入未知。

后来,我见到了猎猎经幡。凛冽的风,吹乱了头发,也把我心头的热情,带向了天际犬牙交错的雪峰。从此,我把灵魂交给大地,自己属于远方。这是阿弥陀佛的净土吧。路指引着我前进,我的心犹如这大地,结实得永无止境。那些活泼的青稞,还有油菜花,就扎营在旁边,呼吸着生命的气息。

在路上,爱情会降临,就如雨露滋润大地一样自然。

到拉萨后,我成功地拉到一位女伴,徒步走亚东。一路上,我握着那双柔滑、热乎乎的手,走向雪峰。无边的草甸子,仿佛一汪无尽的绿色,牦牛沐浴着夕阳,悠闲嬉戏,在山脚徜徉。小河潺潺,有鱼儿游过,伸手就能抓住。还有一片片白色的蘑菇,犹如天上洒落的一粒粒珍珠。扎营,吃方便面,一起等待银河挂满天际。想着,要是永远这样,永远在路上,该有多好!

2006年,我第二次骑行青藏线,想再次体验这些快乐,因为骑行世界可比这要复杂和辛苦得多。我和同伴从格尔木骑到西大滩,住在饭馆里。羊肉面片外加盖碗茶,吃饱喝足,第二天准备爬山口。但同伴突然宣布,家里有点儿事情,要放弃。

入夜,我们蹲在饭馆后面简陋的旱厕里,凛冽的风吹过已经冰凉的屁股,抬头,望见纯净的星空,浩瀚无垠。我劝同伴,这是你的第一次,一定要走下去。这既是初恋的感觉,人生只有一次,也是必须成功的。对于自我,犹如纷繁的世界中种下第一粒种子,最终会破土而出,长成大树。

他没听我的劝告。

如今的我,也不要听什么建议,直接上路。难与易,仅在一念之间。怎么环游世界

当时,我选择从越南出发,走东南亚。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正确的抉择。

想法很简单,听说东南亚办签证很容易,所以没从俄罗斯入欧洲。后者难度要大得多。俄罗斯和欧洲签证都很难办,且时效短,旅行距离却很长,几乎不可能骑完。再有,欧洲消费很高,没钱怎么办?有人说,可以打工,这是个事实。后来,我也这么干过,在英国刷了一个多月的盘子,赚了一万元。但在欧洲大陆就不好说了。依照我现在的经验,几乎不现实。还有朋友要和我搭档。背着吉他走世界,挺浪漫,可行性却很低。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会这么想。

其实,自行车环球旅行怎么走,各个大洲的线路怎么安排,从第一位自行车环球旅行的女性,美国人安妮·伦敦德瑞(Annie Londonderry)开始实践,经过近百年的探索,基本上已经确定了。

最初,她从欧洲出发,到埃及,然后走中东,坐船经过新加坡到日本,最后返回美国大陆。无独有偶,第二位杰出的骑行者也是女性,爱尔兰人戴福拉·墨菲(Dervla Murphy),1963年从欧洲出发,进入土耳其,最后到印度。10年后,受嬉皮士运动影响,跨国旅行才开始在西方年轻人中风行。至于大家所熟知的《孤独星球》创始人在20世纪80年代初出版的第一本攻略图书,目标直指《东南亚》。在英国中部乡野扎营

另外说一下,骑行者所热爱的潘德民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骑车、徒步走世界,他算是国内很早的一位旅行家,但并不是国内所宣扬的世界第一位。很遗憾,由于他没有留下游记,导致他的旅行成了被随意解读的传奇。

就国人而言,综合考虑签证的难度、政治现实,以及骑行的地理环境,还有国内几十位环球旅行先行者的实际经验,建议环球线路安排如下:

第一步,东南亚,从越南或者老挝出境,一直到泰国。

第二步,印度次大陆。由于跨海,多选择从泰国或者第三国飞过去。骑行线路可以从加尔各答到新德里横穿北印度,也可以沿着海岸绕行。新德里红堡,印度在此地宣布独立

第三步,从印度到巴基斯坦,经过伊朗到土耳其。从地理上讲,这条线路最顺畅,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并不太容易实现。多数选择从印度飞到中东的黎巴嫩或者约旦,再到埃及。

第四步,非洲大陆从埃及开始,沿着东非各个国家,一路畅通,一直到南非。这是目前骑行最能撒得开的地方。

第五步,到了这一段,应该是身心比较累,需要回国适当休息,整理资料。当然,也有牛人继续走的。

第六步,从南非申请美洲的阿根廷、智利签证,从最南端的乌斯怀亚一路向北,反走泛美公路。

第七步,也可以选择走欧洲,线路很多,比如莱茵河线、阿尔卑斯线等。虽然两个月时间很短,但走完一些线路却没有问题。当然,也可以从意大利、希腊到土耳其,就是时间非常仓促。

第八步,北美,最核心的是美国。等你走完了上面的路,搞定美国签证应该问题不大。线路可以安排国内熟悉的66号公路,也可以走所谓C2C(Coast to Coast),也就是海岸到海岸,横穿大陆。

关于钱,现在资讯很发达,大概不会出现以前那种几乎瞎猜的数目。旅行需要逐步进行,按照上面的线路安排,走完一步,万把块就能搞定。哪怕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好好打几个月的工,也能积攒下这么多。如果详细计算,除了欧洲、美洲开销大,其他线路每天平均100元人民币就够花。

签证,是路上最重要的事情。骑行安排由易到难,东南亚、中亚、印度、非洲容易,签证难易程度刚好相似。我遇到过一些热血青年,上来就要走欧美。好像世界上除了这些发达国家,其他地方都没什么价值一样。需要注意的是,走发达国家的风险,不仅仅是被拒签,而是交通方面的风险要比不发达国家高。中国台湾的女子骑行组合江心静(Vicky)、林存青(Pinky)在澳大利亚出车祸,重伤。轱辘思思夫妻横穿美国,连加州都没出,就在死亡谷被车撞成重伤。

相比国人恐惧的英语问题,其实在路上从熟悉到应用,这个过程很快,根本无须担心。

我觉得更应该重视心理问题,跨国骑行的压力远比国内大得多,包括:不熟悉的环境带来的不安全感、语言交流障碍、骑行带来的体力透支、长时间旅行的心理疲劳、孤单感等。这些都会让骑行者有放弃的想法。所以,这些心理状态不是个案,而是人人都会有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如果情绪低落,就多休息几天,多吃多睡,没有必要赶路,这样就会有利于身心状态的恢复。能否实现线路目标和办签证无把握,给人带来的压力也不小。但就我的经验而言,按照以上的线路安排,基本上都能成功。在英国古城惠特比

关于车,每个骑行者上路之前最看重的这个问题,事实上显得并不是那么重要。签证重要,关乎你是否能完成旅行目标,安全同样重要。但车,只要有一辆两三千元、好牌子的整车,一次骑行五千到一万公里,问题不大。包括我在内的长途骑行者,比如钟思维、马彪、陈桂权等均是如此,将省下来的钱用在路上,往往能多走几个国家。相比车可以沿途修理,货架和托包却相对难搞。坏了,一样导致无法前行,所以,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跨国骑行涉及的方面有很多,这里无法展开细说。如果需要,请翻阅我的《单车行者》,一本专为环球骑车旅行者写的攻略书,里面有详尽的解说。

环球旅行是对既定生活的背叛,是脱离社会结构制约最有利的行为。它会让你饱尝徘徊、痛苦、迷茫和压力,但也会把你带到更加广阔的世界面前。你的心会得到洗涤,你的视野最终会跳出既定思维的藩篱。虽然你依旧对前途充满了担忧,对自己的将来忐忑不安,但是,这些都将随着车轮的前进慢慢消解,自信犹如汩汩清泉,最终把你导向发现自我的征途。而这些,只有你自己知道。那么,现实的回馈是什么呢?能力的增长,还有才华的勃发,这才是人生最无价的宝藏。骑行中尼线即将到珠峰保护区

也许,这就是无数的热血青年魂牵梦绕的环球之旅的价值所在。

不管如何,我要上路了。| 第一章 |穿越东南亚越南北部喀斯特地貌出关

压力伴随着整个旅行,尤其刚出发时,怕危险、怕签证、怕出关,总之,就是担惊受怕。其中最让人焦虑的是出关。如果连边境都出不去,环游世界的宏图大志瞬间就会破灭。

这些担忧不是没有道理。

和现在成群的大妈大爷旅行观光团不同,当年能出国旅游的很少。至于骑车,我只听说过民国潘德明先生这么干过,所以无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天知道海关让不让你这么干。再者,2002年SARS病毒爆发,国内风声鹤唳,恨不得阻断所有的人口流动,何况出国。

所以当我拿着盖好出境章的护照,推着车上了红河大桥,激动得都扶不住车把。对岸就是越南,再有几百米,旅行就可以成功开启。三年的期待和想象,半年日思夜想的准备,就是为了这一刻。

和越狱的逃犯一样,心惊胆战的我拖着僵硬的腿往前挪。桥下红河水汹涌,浪声冲击着耳膜,更直接打击着我脆弱的神经。不敢回头,更怕后面的武警把我叫住,再把我拉回去。短短的几百米,成了我这辈子走过的最漫长的一座桥。

越方检查站极为简陋,几个岗亭外加铁皮房就算移民处,比起国内关口极其威严庄重的大门,的确感到进出边境是一件十分简单的事情。当时,我真的很羡慕那些边民,拿着边民证,可以自由地出入两个国家。这也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把祖国和外国做了活生生的对比。世界是不一样的,以后这个感受越来越明确。

盖章的窗口前不到十个人,却显得乱糟糟的。维持秩序的女警态度充满了不耐烦,越语夹杂着生硬的中国话。她用警棍敲着我的车,示意单人排队盖章。

很快拿到护照,越南签证的一角上多了一个蓝色章印,2003年9月23日。

已经到了旅行中的第一个国家越南。我站在老街上,环视四周的风景。这一天,成为我人生中一个最重要的日子,永远铭记在心。

虽然成功进入越南,但人还没来得及放松,眩晕感就像潮水扑面而来。因为置身于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一下子适应不过来,应该有的新鲜感却被紧张淹没。

关口是一处小广场,四周由商铺围起来。建筑很旧,黑漆漆的,牌匾有中文,但更多的是看不懂的字母。看惯了白瓷砖贴面的祖国建筑和统一的牌匾,觉得这里的商铺好像有些凌乱。环顾一圈儿,没发现有换钱的银行和住宿的旅馆,甚至都没个饭馆。

有点儿发慌,一切都和我预期的不太一样。

最让人崩溃的是,感觉很多人总盯着我看。他们的服饰那么奇怪,一身绿色的军装,居然戴着钢盔,表情奇怪地冲我笑,说的话我一句也听不懂。学会认识路牌

茫然四顾,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这个局面。汗不停地流下来,嘈杂声和话语声充斥着我的耳朵。人们围了过来。看到这个情形,我感到非常的不适,吃饭、换钱计划立刻放弃,必须马上离开。现在想来,我实在是太紧张了,没想到自己那么扎眼。一身荧光黄色的骑行服,崭新的旅行车上挂着新奇的装备,地处偏僻的边民哪里见过这个。他们仅仅是好奇。而我第一次被这么多陌生的外国人围观(以后在印度和非洲各国经常遇到),内心恐惧是必然的。关口一带鱼龙混杂,谁知道会不会被抢劫。而这是单车旅行者最需要避免的危险。

我要去的越南首都河内距此地280公里,但从哪条路去,我不知道。我只清楚自己要马上逃离这里。

我迅速跨上车,朝着前面飞速地冲去。

我慌不择路的结果是没骑出几百米,对面逆行过来一位老农。由于我的车速太快,没能躲开,直接把对方撞翻了。老农摔倒,车上载的草和花生散落了一马路。当时的场面很混乱。我打算去扶老人,他却十分敏捷地爬了起来,冲到马路中捡花生。我只能过去帮他,以免被过往的车辆压碎太多。

路开始堵塞了,行人围了过来。

如果平时在国内遇到这种事情,解释一下,道个歉,给点儿钱就搞定。可是在国外,语言不通,说不清楚。老人不依不饶,我却不知道他究竟要干什么。他其实没有受伤,仅仅是撒了一些花生。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老人因为受到损失而恼怒,我则手舞足蹈地想让他明白,钱可以给,但是多少合适呢?

气氛由此变得十分紧张。我被围在人群中不知所措,也预感到危险降临。一方面,如果有人煽动,事情会演变成“碰瓷”,这么多当地人没准会群起攻击我。再者,如果因此招来警察,发生什么事情更无法预期。这一点在随后的世界各地旅行中都得到了印证。

当然,有正义的读者会跳出来说,世界人民是善良的,当地人是淳朴的。

这一路上,每次遇到危险,总会有个穿白衬衣的中年人出来帮忙。在中越遇到小流氓,在印度濒临绝境,在非洲受伤均是如此,只是他们的长相、肤色不同而已。

上天会帮那些努力冲破现实的人。

穿白衬衣的中年人给我眼色,示意随意给一点儿,赶快走,否则,不安全。我立刻会意,掏出几美元(这是我出发前就在银行换好,为了应对意外状况用的),冲着众人一挥,说着:“Dollar(美元)!Dollar!”顺势塞到老人手里,冲出人群,上车逃离。奇遇

扎好帐篷,煮熟方便面,喝着热汤,终于有空欣赏一下四周的景色。

这里是一片开阔地,面对着公路,左手的尽头是来时的关口。路沿坡而上,斜着进入身后的山区。我猜想这是不是去往河内的公路。记得以前看资料,路应该是沿着红河一路下坡才对。但现在听不到任何水声,显然这里已经远离红河。问题是出镇好像只有一条公路。不管如何,天马上就要黑了,一切问题都要等到明天才能够解决。当务之急是要在野外安全地度过头一夜。

心刚踏实下来,猛然发现公路尽头的高坡上有人影晃动。仔细看,一辆摩托车停在那里,有人点火抽烟,貌似已经发现了我的帐篷。

警觉心顿起,火速收拾东西入帐,希望即将到来的夜色能够掩护我的帐篷,而不会被路过的人发现。

帐篷是双人的,空间不小,一侧放入六个包(前后四个托包、顶包、相机背包),另外一侧,卸下车前轮和车把,也能放入。这样,睡觉时就不用担心车丢失,一路上,没有发生意外。我后来逐渐摸索出的旅行原则是:所有的东西不离开自己的视线,比如护照和现金,睡觉时也缠在腰上。这么做有很多不便,但总比出问题强。单车旅行可不是度假。

等收拾好准备睡觉,却发现高坡上的人并没有消失,反而增加成了三个。我确定他们在朝这里观望。这是一个不好的兆头,入夜后被抢劫的可能性非常大。鉴于此状,我只有离开。饿就随时吃水果

火速收了帐篷,打好行李,重新上路。

走哪条路呢?沿着公路上坡,进入山区,或者返回老街。我开始犹豫,但选择了前者,继续前进,希望前面能够遇到村庄,可以向村民求助。

当时,我不相信往前走几公里会没有村庄。事实上,我错了。

走了两三公里的慢坡后,似乎看到远处有星星点点的灯光。但是,随着公路的转弯,远处的灯光彻底消失。继续往前,坡越发陡峭。只能推车,汗水很快浸透了衣服,身上凉飕飕的。更要命的是雾气逐渐弥漫了山间,既看不到路,又倍感冰冷。

越南的纬度和中国的海南差不多,地处热带,但北部横断山脉的褶皱带晚上却凉爽得很。所以,这一带成了越南唯一的避暑胜地,只是现在我无心享受了。壮丽的横断山脉

就这么推车走了一个小时,盘山公路变成了峭壁上的通道,越来越陡。一侧是直立的山体,另外一侧则是填满雾气的山谷。路很窄,我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真的好担心冲出一辆车撞到我。有读者会说,前面走不下去可以原路返回呀!的确,当时我不是没有考虑过,但回头依旧需要推车走,绝对不敢骑。而且回老街的路也不短,谁知道会不会迷路。再有,不断往前是因为偶尔会在对面山上看到星星点点的灯光,感觉不远,但总是到不了。当时,我处于进退两难的地步,扎营都没有地方。难道就在路边熬一夜吗?

这时,我既希望来车,又有点儿害怕,最好是汽车而不是摩托车。事实上,黑暗中就是出现了一辆摩托车!

一番手舞足蹈的沟通后,确定很安全。这位年轻人想用摩托车带我。不过,操作起来实在困难,怎么弄都没办法人车一起走,只能放弃。摩托车走了,我又形单影只地置身于异国的茫茫大山中。现在是晚上10点,只能原路返回了。

摸黑下行不久,发动机声再次从远处传来。比较幸运,路过一辆拉沙子的卡车。司机不懂英语。我利落地抽出1美元,然后做了个睡觉的动作,问题就解决了。半小时后,我被送到了山顶的一个村庄。这个地方叫沙巴(Sapa),越南著名的度假胜地,和去河内是两条路。

旅馆要5美元,我已经丧失了再次宿营的勇气。旅行的第一天在紧张慌乱中结束,可漫长的旅程却才蹒跚起步。

沙巴是个可爱的地方。青山环绕,满目苍翠。镇上鲜花绿树,环绕着历史留下的法式建筑。穿着艳丽的妇女们在老旧的门廊台阶上做着针线活儿。这里是值得享受的好地方,也是摄影的好地方。可是我心太急,要尽快赶往河内。这是既定的计划,为接下来南北全线骑行越南做准备。要买一些食品,出发时仅带了几包方便面。还要买当地出的地图,经过这一天的折腾我才知道这个的重要性。另外,要申请柬埔寨签证,为骑行下一个国家做准备。

以后,我在所有的国家骑行都是这样,买足够的食品、买当地出的地图、申请下一个国家的签证。事实证明,这个模式非常有效。

原路返回仅用了一个小时,一路下坡到老街,重返去往河内的路。

出发之前,我就认真想过,为了省钱,一定要自己做饭、野营。吃饭还好解决,有炉具和方便面。路上有水果摊,水果品种很多,甘蔗、香蕉、榴梿、橘子,价格都不贵。最麻烦的是住宿问题,公路两侧不是山就是河。即使有空闲的地方也都种满了庄稼,哪里能找到宿营地?

临近傍晚,我在一家路边的米线摊休息,考虑着晚上在这里宿营的可能性。这时进来一群修路工。在路上,我遇到过他们,他们还试图拦住我,不知道要干什么。现在我知道了,他们要找事。也许,开始他们仅仅是好奇,我也没太在意。大家各吃各的,我也知道他们在议论我。奇怪的车、夸张的穿着,保守的当地人可能会对此反感。

我越发小心,低头吃着米线,不理睬他们的喝酒、喧哗。看这里的情形,过夜不大可能。毕竟这里是饭馆,来往的人太多。而我则想找一个僻静的地方,尽量不和当地人接触。因为你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总是这样,你越担心什么,它就越来。

一个工人居然一屁股坐到我的桌前。这个人胡子拉碴、满脸通红,举着酒示意让我喝。凭着我有限的社会经验,这种时候,最好不要拒绝,那会显得不友好。虽然这是在国外,但是不知道这管不管用。我接过来,看了一眼杯中还带着泡沫的啤酒。就在这稍一迟疑的时刻,这个人顺势把他的盔式帽戴到我的头上,众人哄然大笑。

接下来的事情才让人哭笑不得。他们居然叫来米线摊老板的女儿充当翻译。在工人的撺掇下,女孩子郑重地掏出小学英文课本,开始问:“What's your name?”(你叫什么?)“What's this?”(这是什么?)女孩指着树问。

然后,又指着小狗问:“What’s that?”(那是什么?)

虽然陪小女孩玩是可以的,可目前我没这个心情。情况对我也不乐观。我不知道不友好的工人要干什么,也不知道今天住在哪里。鉴于昨天的经历,过夜的问题很让人焦虑。

工人们围着,急切地要她得出答案,我究竟是不是外国人。结论:我不是。

有人鄙夷,有人冲我吐口水。老板看情形不好,出来圆场,打发走女孩,然后劝众人离开。他们依旧不依不饶。我不理解究竟哪里招惹到他们。不过这已经不重要,老板直接把我带到了他的家里。

老板家就在竹林的后面,一间房子,两张床,屋里除了一幅胡志明像挂在中央,再没有其他任何陈设。

一会儿老板和一个中年女人回来。老板指着妇女,又指着自己,意思这是他妻子。我连忙低着头问好。

老板指着窗户下的一张竹床,意思是我睡在这里,他睡在屋角另外的一张双人床上。

这一晚真的好难熬,蚊子发疯一般叮咬着我,我却不敢发出响动。河内遇险

从老街到河内距离约280公里,出发后的第四天我到达河内,相比以后速度有点儿慢。接下来骑行基本上在山间,公路伴随着红河,一路青山绿水,景色不错,但沿途地区的经济很落后。到了第三天,山地转为平原,水田、村庄、红河冲积形成的富裕之地,越南首都河内已经在望。

放学的孩子们嬉笑着,好奇地随我骑上一段。他们的打扮和我们小时候一样,红领巾、白衬衣,唯一不同的是女孩头上多了个斗笠。村庄的瓦房都是旧式的,也和中国南方一模一样,被近海的潮湿腐蚀成黑色。身着粗布青衣的老太太悠闲地坐在门口,见到我经过都会惊讶地放下手中的烟袋。

走近河内,到处都是新气象。体育馆与新型工业区正在建设,东一片,西一片,热火朝天,能看到日企和中国台湾企业的标志。公路也是新修的,路边巨大的广告牌上面写着:热烈祝贺第14届国际海洋运动节。风格类似中国版画,充满了抽象的图案。

再往前,骑上了红河大桥。夕阳余晖中,河水金光粼粼,点缀着渔船剪影。站在桥头,远望美景,内心充满了自豪感。对一个蹒跚起步的旅行者而言,能走出第一步,就意味着天下的路没有什么走不通的。

摩托车的洪流带我进入了河内市区。在一个天主教会女学生(因为只有她讲英文,比我说得好,礼貌中带着骄傲)的帮助下,我找到了游客旅馆聚集地——还剑湖,河内的老城区。

旅馆单人间7美元,不含税,结账时变成了10美元。而且,越南还有一个规定,游客入住必须扣押护照,车也不让放入房间,没法不担心。这为随后再起冲突埋下缘由。

无论如何,人还是非常兴奋,骑车逛市区、看景点。

巴亭广场在越南相当于中国的天安门广场,有胡志明故居和陵墓,混杂了社会主义和欧洲建筑风格。还剑湖北面的老街区,则是中式庙宇、瓦房,拥挤在一起。

河内给人的印象比较混合,有新建的摩天玻璃建筑,也有可以追溯到阮朝的老瓦房,虽然破败,游客却喜欢。中间点缀着一些高高的椰子树,充满着热带情调。红河,伴随我走完越南行程

越南普通民众的住宅多为狭窄单薄的小楼。你可以把它看成别墅,却感觉小楼为了省建筑材料和空间而盖成了单墙,最终的效果就像一块立起来的砖头,一幢幢沿街拥挤在一起。为了显示阔气和不同,墙体会刷成明黄色,分外醒目。再配上华丽的铁艺,每一层的阳台都像展现主人成就的窗口。后来经过小城市时,这种面貌展现得更加强烈,风格装饰相同,楼会更高。这么单薄狭窄,要不是旁边楼墙顶着,估计台风来了会被吹倒吧。

在当地,人们富裕起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盖新楼。穷的依旧住瓦房。不过所有人的交通工具都是摩托车,那种轰鸣和躁动弥漫在街区。

10月的河内很热、很潮湿,我这个北方人着实受不了,白天只能躲在旅馆里。只有到了傍晚,这个城市才算苏醒过来了。游客出动,小贩开始叫卖。在那些隐秘纵横的小巷子中,一座座瓦房老宅,大门敞开,各色的商店开张。旅行社、工艺品商店、饭馆、酒吧、画廊很多,在灯光的映照下,情调十足。

我对吃喝更感兴趣,现制冰咖啡、鲜榨果汁、冰露,还有法式长面包(巴盖特)、夹着酸菜和肉馅儿的热狗,这些都是以前没有尝过的。

在河内最重要的任务是申请柬埔寨签证。

多数国家的申请表都大同小异,个人身份信息、前去国家的目的、住处,以及计划待多长时间。这些倒也没有多难,但对英语不好的我来说,有些问题就比较棘手。比如“Country of birth”什么意思?国家的生日?当时并不知道这是出生国的意思,而且也从来没有意识到可以在其他国家出生。职业一栏也需要小心填写,我曾因填写摄影师而被拒签,多数时候还是写公司职员、老师最好。信仰一栏对我来说也相当麻烦,一般就空下比较好。

三天以后骑车到柬埔寨大使馆,拿到了有效期限一个月的旅行签证,高兴死了。后来我在世界各地排队申请签证,身边排队的人个个愁眉苦脸,有的出来后兴高采烈,好像中了彩票一样。其实,拿到签证就像拿到了一把钥匙,它可以让你去往一个新的世界。

接下来很忙碌。我准备第二天出发,要先去银行取钱。这个事情给我造成很大的困扰,越南盾面值很大,几千盾也就喝瓶汽水,所以取钱动辄要几十万,实在算不过来。况且在ATM机(自动柜员机)提款也有些紧张,害怕被抢。拿到现金,急匆匆地先回旅馆。等我再次下楼准备骑车去买食品时,却发现放在楼道里的车不见了。

这下对我的惊吓可不小。这一路上,我对车的警戒心非常高。你想,车没了,还怎么玩儿。所以我一路上几乎不离开车,睡觉时车放在帐子内。骑行中休息、吃饭,哪怕在眼前,都会上锁,而且是和栅栏或者树锁在一起。

环球骑行者丢车的事例太多了。当年有日本骑行者在武汉丢车,还成了轰动事件。他的运气不错,最终在警察的帮助下找回来了,这是特例。多数时候你就得准备回国或者改成背包自助游了。

事情要怨老板,房间在三楼,旅馆老板不让抬车上去。我气冲冲地和他理论,他信誓旦旦地说放在楼道不会丢。这一带他是老大,即使放到街上,也没人敢偷。我不太喜欢这人的强势,更不相信他的许诺。在外面,你只能相信自己。

不过,这次我错了。

他的意思是我忘了骑回来。

我的理由是绝对不可能,这是他的推脱。

双方的对立情绪被激发,争论演变成争吵。

突然老板笑了,是一种明知对方错了的嘲讽,然后撂下一句话,他去找。

老板真是这一带的老大,转瞬就召集了七八个街头小青年。半个小时都没用,车被抬回来了,还上着锁。他们是在自动柜员机旁找到的。

老板没有动手,一个小混混上来揪住我,把我摔倒在地上。众人愤怒的情绪随时都会爆发,围殴必成现实。我看到一圈儿怒气冲冲的脸,再也没有反抗的能力,双手护头,等着挨打。

自己活该,取钱一紧张忘了车。这都是因为旅行开始的心理压力太大。经过这件事,我逐渐学会让自己放松。

虽然小混混们情绪激动,要在老大面前好好表现,但当街殴打一个外国人未必合适,事情闹大了,后果也很严重。老板还算有理智,制止了手下的群情激愤,让我退房走人,当然顺带多扣了50%的税。怪事连连

10月4日,我离开溽热的河内,开始了去往胡志明市的1300公里征程。我将沿着一号公路,从北到南穿越整个越南。

越南国土狭长,南北长大约1700公里,东西很窄,有些地方五六十公里就到了老挝边境,像根棒骨。我则是上面的一只小蚂蚁,要在热天爬完1300公里到达胡志明市。

越南的整体纬度比中国的海南岛还要靠南,处于热带季风气候。每年1月到3月是旱季,其他季节都多雨,每天都下,但炎热丝毫不减。太阳一出来,地面的水分就蒸发了,更加潮湿,空气黏稠得像在蒸笼里。别说骑车,就是坐着,喘气都困难。对我这个北方人来说,热不怕,怕的是炎热加潮湿。这还仅仅是第一道折磨。还有阳光那么强烈,到处白花花的,晒得人眩晕。炎热蒸发了皮肤上的汗,导致皮肤表面的盐分增大,腐蚀皮肤。在太阳的暴晒下皮肤火辣辣地痛痒难忍。几天下来,用手一摸脖子、胳膊,一层皮被揭了下来。

这样的天气,我要尽快离开尘土飞扬的河内城乡接合部。因为这一带地处越南的物流中转区域,卡车多,外加人力车、摩托车、班车,要上路的、要停车的,小贩叫嚷、汽车鸣笛,就是一个字“乱”。骑行者最害怕这样的区域,很容易出车祸,心理压力很大,所以心情就十分急切。更加麻烦的是,也没一幅当地的地图。当年可没现在手机里装着的电子地图导航,非常方便。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导航软件,旅行变得简单了,当然也就不会有什么事情。喝可乐是路上最大的享受

我要先去宁平,然后是清化。只有在这两个城市,才能享受骑行海岸公路的愉悦。但打听路很麻烦,语言不通,常会遇到让人崩溃的事情。这样的状况基本上持续了整个旅程。

在一溜儿汽修店的前面有一处果汁摊,我买了一杯冰柠檬汁。这是越南旅行的特色,到处都有果汁摊,也便宜。当然,和这位戴着斗笠的大妈打听路是徒劳,得到的只是人家的一脸笑,只能作罢。不过,旁边修眼镜摊的大爷倒是热心,居然用英文问我会不会法语。真是机会难得,总算把路搞清楚了。

进入红河的冲积平原,视野终于变得开阔起来。公路两侧,绿茵茵的水稻田延伸至天际。喀斯特地貌的石头山像盆景一般,静默地矗立在田间。水牛和头戴斗笠的农民在田间悠闲地休息。阡陌交通,田园如歌。村庄也和国内南方的类似,水田围着村落,芭蕉、椰林围着瓦房。经常会见到祠堂,高挑的屋檐,装饰着龙凤的吉祥图案,门上还贴有汉字写成的对联,就像河内市区某处文庙的文字那样:寻源访古此中无限风光,临水登山一路渐入佳境。非常有中国韵味。这是越南柔美的一面。越南姑娘的穿着打扮

但越南是混合的,就如它的历史,突兀、矛盾,确是现状,就如一望无垠的水田背景是墨蓝色的山形,会突然冒出一座孤零零的教堂,浓黄色,顶上的十字架高高耸立,就那么生硬地矗立在那里,好像被遗弃了。还有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刷成黄色呢?这可不是欧洲教堂的传统。不论法国,还是意大利,很多教堂都是石头原色,有白色的,即使砂石的黄,也是很浅的。

路过城镇,它展现出来的是另外一番风貌:远离公路的多是传统瓦房,路边则拥挤着“越南楼”,窄长,像一个三层带阳台的走廊,也刷成了黄色。不知道和教堂有什么关系,至少围栏的铁艺,非常有欧洲感。阳台上也少不了各种花草,灿烂的不比法国普罗旺斯差。就是这建筑比人家单薄了许多,仿佛为了观摩而临时搭建,所以要紧紧地挤在一起,否则,台风一来,哪能守得住。新建筑呈现了新兴的仿欧洲风格。

当然,还包括宣传牌上的各种波普画。内容其实我们应该熟悉,比如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保卫国家、建设祖国等。还有那些倾颓的传统院落、ISO9000标准牌、高压线架、小铺门上的越南文可乐广告、马路上轰鸣的雅马哈摩托车、嘎吱作响的自行车,背景则是点缀着无尽繁茂的绿色,一幅混杂却充满活力的景象,这些都见多了。

越南的头半段旅行,由于我缺乏经验,犯了不少错误。现在旅行已经展开,就要控制节奏,到点上路,到点吃饭、住宿。这一点其实并不容易完全做到。

下午4点左右开始尝试,如果有能扎营的地方最好。由于水田多、村镇多,并不容易实现。找当地人,多数会被我吓到,还没交流,就关上了大门,往往一直折腾到天色近黑。

终于找到一家不惊恐的,是一位老太太开的门。老太太不明白我的意思,又把老伴儿叫来。老伴儿也不明白我头侧着靠住手的意思。我只能反复地做,说英文。老夫妻则大眼瞪小眼,我急得原地打转,正在想怎么办。突然,陈先生(后来知道那位老人姓陈)好像明白了什么,给老伴儿一通解释。他妻子狐疑地从厨房端来一瓢水递给了他。“我不渴,我要……”还没等我明白过来,陈先生上来一把抓住我的手,压住肩头,摁我弯腰,然后一瓢凉水就浇到了我的头上。

这下我彻底蒙了。陈先生则搬来一个竹椅,让我坐下,安静待一会儿。他还自己用手捂住脸点头,表情严肃得像一个给人治病的大夫。

尴尬的时刻总算过去了,事情最终得到了解决。老天总是很帮我,重要时刻派来一个中学女教师,还是教英语的。我这才明白,陈先生以为我牙痛求助。幸亏当地没有把人捆起来拔牙的习俗,不然,牙没搞定人早就吓死了。

车被推到客厅的角落放下,人被请到屋里。打来水洗脸,陈先生的老伴儿去厨房忙活着做饭。接下来,大家的气氛十分欢愉。我向陈先生敬烟,这是中国人表示敬意的典型习惯。但我们吃饭却是按照越南的方式进行:地上铺一张席子,饭菜就摆在上面。晚饭有米饭、蔬菜汤和炒蔬菜。为了迎接我,他们还特地炸了小鱼。我们席地而坐。每次陈先生要我夹菜的时候,就用筷子敲敲盘子边。

陈先生家很穷,只有一间瓦房。冲着门的墙上悬挂着胡志明像,观音菩萨则让位在旁。神龛供着香火,下面是一个立柜,摆放着这个家里最有价值的财产——一台电视机。镶玻璃的柜子里摆着一套茶具。房间左手边上有一张双人床,摆在窗户下。晚上我就和他儿子睡在一起。他儿子是个话很少的年轻人,在水泥厂打工,回来的时候满身都是灰尘。

这一夜是我路上最美好的回忆。后来,每次遇到困难,我都会得到当地人的帮助。没有他们,我是断然无法完成这次旅行的。

第二天,我和陈先生合影留念。这时他显示出作为一家之长的威严,特意端坐在胡志明像下,表情严肃。老伴儿则安静地坐在丈夫身边。临走老人为我煮好了鸡蛋,用塑料袋包好,塞进车包,待我就像对待出远门的家人一般。陈先生夫妇再遇危险

终于适应了骑行生活。早上七点半准时醒来。早饭一定要吃饱,通常是加肉馅和酸菜的面包,法式三明治越南版。一口气要吃三个,外加两瓶汽水,才有斗志。

午饭简单,遇到村子就吃碗米线。如果没有,就在背人的地方煮方便面。顺便眯一会儿,养足精神,继续战斗。大概骑到下午四五点,开始解决住宿问题。晚上有条件,就写写日记。不过大多数时候,只要一躺下,立刻就进入了梦乡。越南路边小吃

旅行家简·莫里斯说过:“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旅行不是寻找新的世界,而是把旧世界抛弃在脑后。”现在,我也有这种感觉。过去的生活慢慢变得模糊起来,想不起来朋友们的名字,电话号码也全部忘记了。以前的生活犹如水中倒影,被骑行的节奏一一打散,最终变得朦胧,直至消失不见。感知力在增强,视力也变好了,反应也变得敏锐了,不再去思考那些恼人的问题。也不在乎自己会如何,仅仅解决眼前遇到的问题,旅行会让一切变得简单起来。

第八天,经过城镇富禄,路出现明显的转向,斜向东南。远处出现山头,路的坡度开始攀升。四周空旷,冰冷潮湿的风迎面吹来,有时候还夹杂着冰凉的雨点。数小时后,我在低矮的山丘中间做了上下左右的几个短暂变速热身活动,路再次向南来了一个大转弯。

三辆空调大客车迫使我停在路边,心情愉悦的游客隔着玻璃冲我挥手。他们一定在想距离胡志明市还有1000公里,开车要整整一晚上才能到。可对我来说还要走上十几天。但至少路越是难走,结果越是令人欢欣。辛苦地爬上那条大坡,一瞬间大海尽现面前。

这是一片无名海湾,两边被长满茂密的灌木和藤蔓植物的石崖包围着。海边的沙滩上没有一个人,安静得只有海浪声。踩着被太阳晒得暖暖的沙子,心情愉悦得无法形容。海在我心中是自由和开阔的象征。从计划旅行的那天,我就想象着在路上有一天遇到了大海,那应该是旅行中最激荡人心的时刻。

所以我像个疯子一样,冲入水中打滚儿,让海水洗去一身的污垢和风尘。这时的自己,蓄积了几个月的情绪,出发前的徘徊、路上的压力,这些都像某种屈辱,需要在这一刻得到尽情地释放。

我在海滩上疯狂地奔跑,然后冲着大海喊:“谁说不可以选择自己的道路?老子就这么干了。”好像我的环球旅行已经成功结束了一样,未来没有什么搞不定的。

对面就是祖国,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希望我的朋友们都能听见。

一口气骑过洞海市,找了一个路边靠近河水的地方休息。除了过往的车辆,没有什么人。我抽着烟,安静地待了一会儿。基本上每骑二三十公里,就会停下来小憩。就在我迷迷糊糊地享受着片刻宁静的时候,有三个人围了过来。我睁眼一看,三个初中生,也就没太在意,打了个招呼,想继续躺着休息。很快,我发现其中一个岁数稍大的不太友好,用很冷的眼神打量着我,另一个则走过去“研究”我的车,不安感顿起。

我起身,准备离开。三个少年却把我围了起来,其中一个居然冒出一句英文:“I want to smash your face(我想扇你).”

我并不怕。他们看上去就像从学校里逃课出来的混子。但是,如果这些孩子真要弄你,你一个外国人在这里和他们混战吗?另外,他们也未必敢真的直接上来动手,毕竟我是一米八的西北汉子。情形很尴尬,我想着怎么脱身。想起初中那些堵在校门口要烟的社会青年,我灵机一动,微笑着用英文问:“你们家在附近吗?怎么不去学校?”连着两句,对方没听懂。另外两个都看着那位个子高的,显然他领头。当然,他也不会回答。对方的嚣张气焰很快就收了。我立马掏出烟,递给他们,给他们点上。气氛缓和了下来。我一边说一边起身推车:“这是外国烟,你们喜欢吗?你们知道惠安怎么走吗?”然后上车迅速离开,省得他们反应过来再和我纠缠。

我一口气骑了20公里,已是下午4点多,在一处路口停下来,想着怎么解决今天的住宿。在远离岔路的地方倒是有一个村庄,能看到附近地里农忙的人们。这时一号公路上车流也不小。我想着和路人打听下,说不定直接就能被接待。

我的运气实在不太好,一定是出门没看皇历,居然又被当地人纠缠。

事情说来也奇怪,就在我想找个人问路的时候,来了一个醉汉,围着我转来转去,还去掀我的包,推我的车。这大概是我的忌讳吧,很反感别人动我的单车,所以也就不太客气地撵他走。

这时,两个骑车的女孩子路过,好奇地看着这一幕。醉汉和她们说了几句,回头朝我伸手要糖果,意思是要给女孩吃。我哪里来的糖果,气不打一处来。可他们没走的意思。醉汉趁着酒劲儿,要强行解开车包。我一把推开他,推车要走,但已经被对方抓住车把,折腾了几圈,就是没办法离开。

我索性把车支好,坐在一边抽烟,看他能如何。醉汉嚷嚷着,意思是没糖可以给钱。对了,这才是他的目的。这时,又有下工的农夫扛着锄头、镰刀围过来。

人越来越多。醉汉借势不依不饶,给众人呜里哇啦地说着什么,像是在做一场煽动民愤的演讲。内容大概是这个可憎的外国人跑到我们国家,不尊重我们,甚至都不给孩子糖果。开始人们仅仅是看热闹,到后来开始有了一些情绪。我能感觉到这些农夫冰冷的眼神。醉汉的煽动是有效果的,而且大家的情绪越来越激动。越南中部乡村路

事情的转向始料未及。如果开始给这个醉汉几支烟,完全可以打发他走,就像中午遇到的那几个少年。但我心情一不好,就起了对抗心理,现在却后悔死了。

怎么办?人越聚越多,现在醉汉推倒了车,指着我的鼻子。我也不敢有丝毫过激的反应,如果弄不好,会被群殴。唯一的办法只能火速离开这里,哪怕这个家伙拖着不让,也要往前。人群跟着,很快占住了主路。路过的司机在不耐烦地按着喇叭,公路上的交通开始堵塞。

其实,当时我并没有具体的对策,也不知道怎么脱身。只是想司机们总不至于像农民那样简单地被煽动起来。再者,堵车也许警察就会赶来,只能寄希望于此了。

说一件神奇的事,这一路上每次遇到危难关头,总是有个穿白衬衣的人过来解围。这是等这些事情过后我才意识到的。回想刚出关就把人撞了,不是有一个穿白衬衣的中年人冲我挤眼睛,提醒我赶快走吗?这次居然也是一个穿着白衬衣的,他骑着摩托车,直接冲进人群,三言两语地问清楚情况。他车都没下,就给了醉汉一记耳光,大声地呵斥让他马上滚蛋。醉汉还是不依不饶的,但已经没了嚣张气焰。醉汉看着我推车走,也就没再阻拦。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这位解围者那树脂镜片后严厉的眼神,示意我赶快走。之后,白衬衫还要出现,那已经是在另外一块大陆上了。夜宿惠安

本来想一天赶到古城惠安,好好休息一下。天天高强度骑行,天气炎热,路上事情又多,从心理到身体都很疲惫。结果中间走错路,绕到了15号公路,入城无望。不管怎样也要找个旅馆饱睡一觉。

旅馆的越南文看不懂,沿公路也看不到类似旅馆的地方。能用英文和当地人打听路,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要么是人家像见鬼一样逃之夭夭;要么是那种大妈冲你不停地乐,一点儿办法都没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天黑前找不到住的地方就会很麻烦。鉴于之前麻烦事不断,我可不愿意在这一带宿营。

在一家院门口遇到个男孩,看着应该已经上中学了,向他问哪里有Hotel (旅馆)。他不懂这个词,先拿来字典,然后又找来纸笔,给我画。这里是家,线的另一头是饭店,上面写着胡志明市。小孩说的是没错,很认真,只是这里距离胡志明市还有1000公里呢。

咬牙火速向前,没走几公里,灯火多了起来,好像快到一个市镇了。终于见到了久违的灯箱牌匾,红色的Hotel字在夜幕下分外妖娆,真是天不绝人。

5美元一晚,倒不贵。大厅灯光昏暗,还摆着八仙桌和太师椅。几个中年人在阴暗中喝茶。

前台伙计把我安排在后院子的简易房中,铁皮的会比较热。另外,床单和枕头都是大红色,真有点儿别扭。但现在也不在乎那么多了,只是留了个心眼儿,没让扣留护照。

推车进屋,迫不及待地剥下已经结板的背心,冲到厕所冲凉。

过了10点,院子里热闹起来。女人在笑,汽车进出,人们走动。开始我还竖着耳朵,但没几分钟整个人都沉入梦乡。睡前还叮嘱自己要小心点儿,但一觉就到了天亮。

收拾停当,我打算悄悄离开,没想到出门撞见警车,登时把自己吓住。

车上就一位便衣警察,年轻帅气,衣着光鲜。伙计迎上来,恭敬地接下他手里的钥匙。一看那架势,就是老板来了,年轻人根本都没看我一眼,直入大堂。

二话不说,推车逃之夭夭。

惠安很漂亮,香河穿城而过,旅馆建在河边。沿河漫步,绿树成荫,岸边铺了方砖。孩子们在玩闹。气氛闲适,有一种苏杭的感觉。很多饭馆都带有中文,挨个扫荡,吃着也有愉悦感。

有个米线馆写着一副对联:出名家烹调巧,用真材炮制精。横批看不懂:CAO LAU MI HUE。这家味道真不错。自从进了越南,米线没少吃,多数都是清汤线加两片猪肉,只有酸没有咸,很抓狂。这还不算最狠的。有一年,去马来西亚马六甲夜市上吃面,一口都没吃下去。味道可以这样形容,厨师从身旁的海里舀了一瓢海水,烧开,把面放里头,就给你端上来,恐怖。

顺化皇城在旅馆对面的河岸边上,格局四方形,模仿紫禁城建的。只是看着很古老,雕梁画栋,有热带的艳丽感,却少了一点儿厚重。其实历史才一两百年。

越南一个月的签证,到10月17日只有一个星期的有效期,所以必须搭车去胡志明市。那里距离下一个目的地柬埔寨很近。

搭车是嬉皮时代西方人免费旅行的方式,后来有不少人在国内效仿。我在2000年从日喀则去帕里也是这么干的,省钱还舒适。但此刻,在越南,也不是在美国,不知道结果如何。骑车到城外等了一个小时,没拦到私家车,却拦到了去胡志明市的长途汽车。

车是老式的。在我的记忆中,差不多是国内20世纪80年代的那种样子,斑驳的蓝色,顶上货架堆得和小山一样,各种东西都有,箱子、篓子,还有轻型摩托车,单自行车就不止一辆。车走村串户,招手就停。售票员像猴子一般灵巧地跳上跳下,吆喝着,把两只鸭子塞到座位下,把一桶鱼固定在走廊的扶手上。要不是这样,司机这种撵兔子式开车,早就让车厢成太空失重实验舱了。我获优待,被安排在副驾驶位置,全车最舒服的位置,不用和人们挤在一起。不过这些沿路上下的乘客都沉默寡言,忍受着这次颠簸的旅行。

而我也没什么心情欣赏沿路的风景,担心车被甩出去或者被压坏。担心车有问题,是一路上焦虑的主题之一。胡志明市

20小时后,车抵达这个国家最南端的城市。我神情恍惚、异常迟钝,一时还无法适应从自行车到汽车的节奏。

来了才知道,以前游客所熟知的西贡已经改称“胡志明市”。对游客来说,“西贡”这个名字才能体现出这座城市的魅力。

不管是过去的西贡,还是现在的胡志明市,街头所见,和其他城市没有区别。

饭店、酒楼、拥挤的交通、林立的跨国公司广告牌,都索然无趣。要说这个城市的特色,洪流一般的摩托车流算是一项,和国内自行车洪流有一拼。当然,弥漫的尾气混合着近海的鱼腥味,到处热烘烘的,就只想躲在范五老街的旅馆里。

旅馆是给日本游客开的,写着日文。不过2000年左右,走世界的背包旅行者很少。虽然国内旅行已经是热潮,但比起西方和日韩还是凤毛麟角,和现在不可同日而语。记得后来,2017年到墨西哥,摊贩都已经用“你好”和我打招呼了。祖国的进步可谓日新月异,作为游客当然体会最深。

比如范五老街是越南旅游业集中地,各种服务非常健全,订机票、上网、导游这些服务均有,纪念品商店林立,相比当时的国内,还显得发达些。

胡志明市没什么太久远的历史建筑。一处大教堂,1883年建造的,哥特式,尴尬地矗立在拥挤的市区中心,被精心装饰的草坪和玉兰环绕着,只供人参观。胡志明市邮政大楼倒是感觉不错,气势恢宏,巨大的拱顶绘有天使在风云突变的天空中飞翔。但下面一个个的格子亭,却气氛阴暗沉闷。排了很长时间队,才给国内邮寄了我的日记和一张明信片,花费5美元。等我骑完非洲回到国内,也没收到。胡志明市

胡志明市海鲜便宜,街角一盘煮蛤蜊也就折合人民币两三块,洒上柠檬汁,味道鲜美。再有西贡牌啤酒,可谓醉生梦死了。不过骑行者的享受永远都是短暂的,时间只有3天。准备上路的食品,方便面少不了。当然,这次也买了饼干和糖果,防止由于不给当地人礼物而发生冲突。毕竟,我对于在这个全然陌生的国家究竟会发生什么事情,一点儿概念都没有。

胡志明市距离柬埔寨口岸木牌只有几十公里。路是新修的,冲出尾气弥漫的市区,总算能呼吸到近海的新鲜空气了。心怀担忧,但同样勇猛向前。越南最后的记忆,大概是一路上有个孩子执拗地和我赛车,一直到关口,颇有不服这个外国人的架势。他大概和这一路上遇到的当地人一样,最有越南人的气质了。胡志明市游客区

炎热的午后,越方关口除了三个换币的小贩再无其他人影。刚修建的铁皮房中,打瞌睡的官员盖完章让我赶快走人,免得打搅他午休。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他一定觉得做这份工作是在浪费青春。

柬埔寨关口也十分简陋,一个铁皮棚,一张条桌,桌前坐着三位彪形大汉,光着膀子。看这情形,甚至怀疑这里是否真的是柬埔寨的入境处。瞧他们的眼神,像是要把我吃掉一样。

就在我填表时,又来了一位入境旅客,居然还是中国人。这让我稍有点儿安心了。我忘了那位先生的姓名,但记得他在柬埔寨投资铝业。盖完入境章,他掏出30美元,和一些瑞尔(Riel,柬埔寨货币)给我,算是对我骑行旅游的鼓励。这让那几位大汉看得目瞪口呆,笑着和我搭讪,询问究竟怎么回事。我得意地回一句“We are Chinese(我们都是中国人)”上车就跑。

出了检查站,后悔没搭中国人的车。面前土路一条,白花花的日光下除我以外别无他人。走了20公里,被迎面西下的太阳烤了个半死。没见到一个村庄,路两边全都是稀疏的灌木和荒草地,根本见不到农田的影子。没有地图,没办法预计下一个城镇的距离。

黄昏来临前,向西走了15公里。沿路更让人绝望,几间废弃的小屋,一辆生锈的推土机,显然是多年前搁置的。被烂路折磨已经不是个事儿(在柬埔寨就没骑过好路)。最麻烦的,是怎么解决住宿。这一带扎营倒是有条件。找个僻静的地方扎营,不是不可以。但我不敢推着车离开主路四处溜达,担心会有新的危险。贵宾

40公里后,已近黄昏。谢天谢地,前面终于出现了一户人家。

大院子,围着篱笆。我不敢进,怕有狗,只能大声地喊:“Hello!(您好!)”

半天没人回应,也许农忙去了,晚上必然回来。哪怕在院门口扎营,也安全。正在琢磨着,屋里出来一位妇女,冲我张望了下,很诧异,呆了呆。不过,她很快反应过来,光着脚就过来开门,脚上还沾着泥巴和植物。

推车进了院子。妇女安排我在游廊坐下。这是一座不小的房子,水泥结构,周围被鱼塘和果园包围着。显然这家的生活还不错。妇女岁数其实不大,应该不到三十,矮胖,赤红的脸是常年干活被阳光晒的。她也紧张,慌张地到屋里给我打了一盆水,意思让我洗洗。我有点儿不好意思,想着怎么沟通。妇女则局促地在围裙上擦着手上的泥。

突然,她好像想起来什么,也没说话,冲出院门就消失了。

几个孩子冒了出来,怯生生地躲在房门口看着我。一群鸡也非常不客气,在身边叫着,态度非常不好。还有一头老实的牛,草也不吃了,盯着我看,一副受了欺负的表情。总体评估他们的态度,我蓬头垢面,一身奇怪的装束让人家不爽吧。掏出香蕉、糖果分给孩子们,安定一下他们忐忑的心。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