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形象素质教育与升级方案(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5 20:13:18

点击下载

作者:学生素质教育指导小组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学生的形象素质教育与升级方案(下)

学生的形象素质教育与升级方案(下)试读:

前言

素质教育主要着眼于广大学生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是以注重培养广大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与素质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的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教育。有什么样的素质,就应有与之相对应的素质教育。人的素质可大致分为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与之相对应,则有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教育。若详细划分,人的素质可分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文化科学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等,与此相对应,则有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和劳动技能素质教育等。素质具有整体性,人的诸方面素质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制约、相互依存的整体。素质教育必须遵循人的素质整体结构的规律,从人的整体素质结构出发,使素质教育与人的素质结构相适应,养成人的整体素质。现代素质教育不仅深入到素质的生理与心理层面,而且扩展到社会文化层面,成为个体性、群体性和民族性的统一。这就要求既重视个体的各种素质的教育,又重视群体素质的完善,还要致力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提倡素质教育,有利于遏制当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着的“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落到实处。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这是我们基础教育时代的主题和任务。

多年来,我国实行的“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严重偏离了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导致了学生素质的整体下降。为了提高学生素质,普及学校素质教育,我们特地编辑了这套“学生素质教育与全面升级”图书,分为《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与升级方案》、《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与升级方案》、《学生的观念素质教育与升级方案》、《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与升级方案》、《学生的形象素质教育与升级方案》、《学生的智力素质教育与升级方案》、《学生的美育素质教育与升级方案》、《学生的科学素质教育与升级方案》、《学生的创造素质教育与升级方案》、《学生的成功素质教育与升级方案》10册,本套书详述了培养学生内在素质即他们对世界、环境、人生的看法,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和外在素质即学生的能力、行为和成就等方面的培养等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实践性和指导性,可供各级学校领导、教师以及有关人员长期阅读和参考,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陈列和收藏。

第一章 学生的形象素质教育与升级理论指导

1.加强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礼仪是人类社会为了维系社会正常的生活秩序,所需要共同遵循的那些符合“礼”的精神的行为规范、准则和仪式的总和。它是个人道德修养的一种反映,组织维系的一种纽带,是我们整个民族素质的体现,是人类进步的一种标志。当代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优秀群体,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言行文明,知书达礼,是他们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因而,加强学生礼仪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古代中国,礼仪是作为一种政治制度而存在的,是“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的根本,能够区分“君臣、上下、父子、兄弟、内外、大小”。在我国古代,礼仪被视为区分社会尊卑贵贱的标志,并制订一系列繁琐的、无所不在的礼教规范,是为奴隶主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服务的,是束缚人民的枷锁。

在当今社会,伴随着社会价值观的根本改变,礼仪也被赋予了全新的现代意义。如果说传统意义上的礼是一种涵盖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话,今天的所谓礼仪则仅仅是对礼貌和相关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而言的,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

对于学生来讲,他们即将步入新的人生轨迹,在新的人生上,他们要作为独立的个体融入社会,所以学生必须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学生应该懂得如何称呼、介绍和问候;懂得如何着装、怎样待客、得体地对待赞美与批评;还应该懂得如何同各种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在不断变化的场所游刃有余,充满自信地与人交往。

加强学生礼仪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体现,是当代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是学生成才成功的内在要求,也是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因此,对学生加强礼仪教育无论是对国家、社会、集体、个人均具有重要意义。

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体现

道德规范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礼仪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它的实行主要是体现在“礼”的行为上,通过仪态、语言、动作和活动表现出来。由于礼仪规范可以在人的外部行为中进行准确的描述和规定,可以在社会交往中进行标准化的操作,因而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礼仪规范所具有的操作性强的特点,正是我们对学生加强道德教育的优势。如果我们善于利用这种约束性、操作性强的优势,通过礼仪教育,加强对学生行为的道德约束,帮助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道德教育操作性不够强的弱点,从而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礼仪的可操作性,使学生更能接受同时也有利于自我约束和监督,真正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明白“不学礼,无以立”这个道理。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真正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质的现代文明人。从而加强学生的礼仪教育,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新的抓手和有效载体。

是当代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加强礼仪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心理氛围,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礼仪,而且人类越进步,社会生活越社会化,人们也就越需要礼仪来调节社会生活。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交际生活的钥匙。

实践表明,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和自尊,降低挫折感,缓解内心的冲突和苦闷,宣泄愤怒、压抑和痛苦,减少孤独、寂寞和空虚等。这些都十分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且也会使学生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即使产生了不良情绪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排遣。同时,社交礼仪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他们就能凭借它去顺利地开启各种交际活动的大门和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所以,加强学生礼仪教育不仅是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的主要途径,而且对于学生个体来说,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

是学生成才成功的内在要求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发展,国际交往的日益广泛,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礼尚往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礼仪已经成为人际交往乃至事业成功的桥梁和纽带。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也包含有这个道理。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面试时都在礼仪方面进行考察。考察学生的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往往还在学生不经意处设置礼仪考题,考核学生的礼仪修养。

金利来公司的曾宪梓先生在招聘员工进行面试时,看其能否将放在门口地上的扫帚捡起来放好。组织中极简单的礼节所起的作用是相当不简单的。戴尔卡耐基的《成功之路》及吉米·道南与约翰·麦克斯韦尔合著的《成功的策略》都导出同一条公式:个人成功=15%的专业技能+85%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可见,丰富的人际关系和正确的处世技巧对于渴望成功的大学生是多么重要。

对学生加强礼仪教育,使学生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不仅满足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学生社会化;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心理承受力和社会竞争力,更好地体现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程度,从而使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得到社会更加充分的认可和尊重,礼仪教育就可以帮助学毕业生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为自己争取机会进而取得成功。

是弘扬精神文明的有效途径

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讲文明、讲礼貌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最具体表现。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都能反映出他的思想修养、文明素质教育程度和精神面貌,不仅关系到个人形象,也会影响到其所在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

通过礼仪教育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礼仪修养,培养应对酬答的交际能力,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具备基本的文明教养。如果人人讲礼仪,文明之花将遍地开放,社会将充满和谐与温馨。礼仪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要教育、引导全体公民自觉遵循社会主义礼貌道德规范以及相应的礼仪形式,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养成文明行为的良好习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从而推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2.加强学生礼仪教育的意义与途径

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长期以来被人们作为衡量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之一,也是体现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自古称“华夏”,取“服章之美是为华,礼仪之大是为夏”之意,正所谓“礼仪之邦,衣冠上国”。在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礼仪是个人良好形象的表现,是高素质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它作为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并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全面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礼仪的学习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交往、沟通和求职等各方面的能力,帮助他们提升个人价值、提高综合素质、树立良好形象。

学生礼仪现状及原因(1)学生礼仪现状

学生群体是一个崇尚时尚、追求潮流、注重自身形象的群体,他们本应该懂得文明礼仪在现实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应该懂得去主动学习和运用礼仪文化,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然而,现实中的学生群体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他们更多地在于注意自身外在的形象或过于去追求所谓的时尚、潮流而忽视了最基本的礼仪常识,在他们之间,不文明、不注重礼仪礼节的现象随处可见,给“学生”这个本应充满文明、应该树立礼仪标杆的群体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上课不注重仪容整洁和衣着得体。有的学生夏天穿着背心、四角裤头、拖鞋进教室;上课迟到不在门口喊“报告”,没有经过老师允许擅自进入教室,无故自行早退离开教室。上课提前到达教室,上课铃声响后,有的学生仍各做自己的事情,说话、吃早餐、接打电话等,全然不顾教师在讲台上准备讲课。在上课过程中,有的学生睡觉、听MP3、发短信、用手机上QQ,甚至中途接打电话,严重影响课堂秩序。有些同学上课坐没坐像,东倒西歪,老师提问不站起来回答问题。下课铃声响时,老师还没有宣布下课,部分学生就擅自走出教室。一些男女生之间甚至在课堂上谈情说爱,举止不雅,影响其他学生的听课。

师生见面,学生不能主动打招呼问候老师,如礼貌性地说“老师好”、“您好”等。同学之间见面也较少相互打招呼,总是“冷脸”相对。进入办公室不敲门。离开办公室不跟老师说“再见”。

有些学生不自觉遵守宿舍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服从管理、不配合有关人员的宿舍卫生检查。如非本公寓学生未经楼管允许就擅自进入,未经允许、登记进入异性宿舍楼,自律会或其他部门进行宿舍卫生检查时不开门、不礼貌甚至说风凉话等。

有的学生在宿舍生活中缺乏集体荣誉感,相互之间缺少沟通,相邻宿舍的学生相处不融洽。有些学生不遵守作息时间,沉迷于电脑游戏,在宿舍内通宵上网,有的甚至将电脑音响开得很大或高声唱歌,影响其他同学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同学之间在生活中遇到小纠纷不能心平气和地解决,以致时有打骂现象发生。

宿舍卫生不讲究,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床后不能及时叠好被子,物品乱摆放,垃圾不能及时清倒,有的甚至直接从窗外扔出去。有些学生在宿舍里不注意语言美,满口脏话、粗话,有时因此造成同学之间矛盾的产生。更有甚者,在领导、老师走访学生宿舍时,有些学生不闻不问,各干各的事,连站起来跟领导、老师问好都没有。

有些学生就餐时不自觉排队,随意插队,造成食堂拥挤、无序。遇到教师,不会主动给教师让位,而是视而不见。就餐不文明。有的同学就餐时坐像不雅、高谈阔论、指手画脚,就完餐时不把餐具收回规定位置,个别同学存在浪费粮食的现象。

有些学生参加会议不提前、不准时,经常迟到甚至无故缺席。有些同学在开会时不能认真听讲、做好笔记,不尊重发言者及在场的听众,有的打磕睡、听MP3、发短信、用手机上QQ,甚至中途接打电话,全然不顾会场秩序。(2)学生礼仪失范的原因

对以上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应该认清现状并分析其产生的根源,进而更好地尝试去解决这些问题。造成学生礼仪缺失的原因,首先是礼仪修养素质的缺乏,这既有当前社会风气的影响,又有学校和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不足,而内因决定发展,其根本原因还是个人问题,即学生自身对礼仪的认识不够,缺乏礼仪意识和礼仪修养素质。其次是学校教育的缺乏与不足,学校没有注重礼仪方面的教育、忽视大学生的礼仪培养。

学生时期是一个人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阶段,也是一个人塑造良好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的黄金时期,因而这时期间,学校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学生礼仪素质不高在一定的程度上是由于学校对这方面教育的忽视导致的。再次是家庭教育的问题,家庭教育是决定一个人素质高低,特别是礼仪素质高低的第一因素,是一个人的第一所礼仪课堂,家庭成员的言行、家庭环境的好坏都会影响一个人礼仪的养成,所以大学生礼仪素质的缺乏很大程度上与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有关。此外,影响礼仪素质发展的还有社会环境等因素。

加强学生礼仪教育的意义(1)礼仪教育有助于塑造学生的良好形象

礼仪教育可以引导学生讲究礼貌,塑造学生良好形象。通过穿着得体、文明友善的言行展现当代学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通过活泼、典雅、朴素、大方的表现,全面塑造知书识礼的学生形象,使学校这块教育圣地显得更加神圣和纯洁。“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如果能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注重自己的礼仪规范,就能够展现出自己良好的形象,赢得别人的尊重。(2)礼仪教育有助于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人人都有友爱和受人尊重的需要,无论是在家庭关系还是社会关系或是学校的同学、师生关系中都是如此。你要别人尊重你,你必须先尊重别人。人们希望自己受到公正、平等的对待,而这种公正、平等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的。通过学校的礼仪规范教育能使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完善自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形成良好的交际新风尚,拉近老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促进学校的和谐与发展。礼仪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技巧,“礼仪是所有规范中最小但却是最稳定的规范”,学生在学习与践行礼仪的时候要以自律为主,以敬人为先。(3)礼仪教育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现素质。”一个人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使他人将其与他的个人素质联系起来。如果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礼仪规范得体,谈吐幽默大方,往往会获得他人良好的评价,赢得他人的尊重,能在众人当中脱颖而出。所以学生要加强礼仪学习并将其应用于平时的学习、生活当中,塑造自我完美形象,提高个人综合素质。(4)礼仪教育有助于学校加强校风、学风建设

礼仪教育有助于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提高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促进校风、学风建设,规范学生日常行为。礼仪教育不仅有助于促进良好风气的形成,而且有利于青年学生优良品德的培养。一所学校的基础在学生、根本在教育,学校扎实的礼仪教育、学生良好的言行举止都是反映一所学校好坏的重要参数。加强学生文明教育、引导学生注重礼仪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课程之一。

加强学生礼仪教育的途径(1)确立学习和宣传传统文化的教育理念

新时期造成学生礼仪修养缺失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在教学中主动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特别是在个人修养上的精辟见解,是非常值得当代学生学习和借鉴的。如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告诫人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要求人们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做“文质彬彬”的君子。孟子继承和发展孔子的“仁学”思想,主张“民贵君轻”、“以德服人”,认为要达到“礼”的标准,要讲究“修身”,培养“浩然正气”。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现代礼仪的精神源头,将会让大学生在学习现代礼仪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所以,学校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特别是要加强礼仪教育,以培养学生了解礼仪、掌握礼仪、运用礼仪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多角度、多层次的讲座为平台,以生动的传授为载体,让学生将礼仪学习化为自觉行动,全面培养学生规范礼仪,倡导学生的文明礼仪。学校领导、教师带头践行礼仪标准,带头弘扬礼仪文化,起好榜样作用,真正让同学们在做中学、在学中做。(2)培养礼仪观念和学习礼仪规范

学生时代是礼仪理性的升华阶段,学生都有强烈的社交意识和自尊意识,迫切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尊重,但是在与别人交往时,经常发现彼此之间的交往效果不如人意,造成学生特有的困惑和苦恼。对此,学校应将礼仪教育纳入教学体系,将培养学生的交往意识和交际技巧、指导学生掌握礼仪修养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规范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帮助学生做到知礼、重礼,并通过各种场合不断练习,养成习礼、守礼的良好习惯。

定期安排礼仪知识讲座,讲授礼仪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礼仪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礼仪、运用礼仪的意识。开设礼仪教育课程,系统讲授礼仪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提高学生对礼仪的认知。礼仪课程要重视礼仪教学与礼仪实践的关系,结合礼仪理论和知识指导学生进行礼仪实践,让学生按照礼仪规范反复练习,如站姿、坐姿、握手、传递名片、自我介绍和介绍他人等,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和运用礼仪的原则和技巧,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3)校园文化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礼仪素养

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学生规范自身行为,克服不良习惯,逐步提高自身的礼仪素养是十分必要的。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养成礼仪习惯。

如在举办讲座、模特比赛、舞蹈大赛、主持人大赛、演讲比赛、美容知识讲座、主题班会、海报书法展、职业生涯规划等活动时,明确礼仪规范,提出礼仪要求,既提高活动的文化层次,又培养学生的礼仪素质。学校也可以成立有助于提高礼仪素养的协会,如交际舞蹈协会、音乐协会、手语协会、吉他协会等,在业余时间开展活动。

为学生提供人际交往机会,让更多学生参予到活动中来,使学生在实践中懂得如何与人交往,在实践中学会做人、学会处世,不断提高自身的礼仪素养;学校还可以通过对校园内不懂礼、不讲礼的丑陋现象进行披露和批评教育,如对经常旷课、迟到和带早餐进教室、在食堂不文明用餐的学生进行通报批评,对不文明现象进行拍照展出,对个别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使学生认清美丑,引起共鸣,增强讲文明、讲礼仪的意识,养成讲究礼仪的习惯。

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礼仪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加强学生礼仪教育,开设大学生礼仪课程,多角度、多层次地去培养大学生的礼仪规范,已经成为加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环节。讲究礼仪是个人良好形象的表现,也是人类优秀文化底蕴的再现,礼仪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功用,对一个民族文明的兴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学生对礼仪认识的多少,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更是成为衡量一所学校实力的重要参考。加强学生礼仪规范建设,重点在引导,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教育、开展活动。应从教师带头做起,形成一种学习氛围,以领导老师带动学生干部、以学生干部带动广大同学,全校上下形成合力,形成氛围,促进学生自觉遵守礼仪,自觉践行礼仪,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3.学校形象与学生素质教育

学校形象的内涵就是社会公众对学校进行综合评价后形成的总体印象。学校形象的外延很宽泛,概括起来大致有学校的人员形象、工作形象、环境形象和标志形象。

学校形象的内涵和外延

学校形象的建设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话题,形象是一笔无形的资产,它是学校财富的聚敛器,是学校财富的挖掘机。我们常常听到群众们说这所学校好,那所学校差,他们的标准是什么呢?应该从中体会到什么呢?那就是学校形象使他们产生的一种心理倾向。这个形象由谁来反映,应该是我们的领导、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学生、我们的校园,归根结底要落脚到管理这个问题上。

反思学校管理的现实

谈到管理,因校而异。现实告诉我们,小部分学校的管理还应该说是不错的,多数学校的管理由于“威权主义”和“经验主义”的作梗,还存在着很大的漏洞。概括起来有以下两种情况:(1)粗放型管理

这种类型,在农业上叫浅耕粗作。在我们的学校中,实施这一类型的管理,造成职权不清,形成“事情无人管、责任无人负”的混沌局面,可谓“糊涂管理”。计划性不强,实施运作困难,不推不动,漏洞百出,主要表现有:

首先,敬业意识不强。学校领导、教师做好工作,为学生负责,靠的是对所从事工作的一种精神追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敬业意识。

我们的部分领导、教师把每天所做的工作当作周而复始任务,缺乏更高层次的追求。领导或高高在上,或你好我好大家好,不深入实际,不学习研究,拉帮接派,工作松散;教师晚来早走,言行落后,比吃比穿,工作懈怠,悠闲享受过度,紧张研究不足等等,都能够证明“松、散、懒”。没有把我们现在的工作当成是内心里的一件乐事。

其次,校风混乱。由于整个校园缺乏研究氛围、学习氛围和想发展、要提高的氛围,学校的面貌可想而知。领导和教师的工作状态、一言一行传递给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孩子们怎能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和研究中呢?校园里、社会上打架骂人的现象严重,学校的事故频频发生,违法乱纪的事情屡禁不止,校风差,学风低。而这时,我们的领导和教师又常常在责备学生如何如何,从不检查自己。这样的形象带到社会又怎样呢?

再次,环境恶劣。来到一所学校,首先看到的是脏乱的校门口、破损的飘扬着的国旗,进到校园到处是废纸、包装袋、杂草丛生,进教室、办公室物放杂乱、满目灰尘、环境布置简单、不和谐,我们说这样的一所学校能被群众接受吗?它的形象也就可想而知了。

最后,教学质量不高。学生的形象是我们教育的成果。质量是立校的根源,是学校办学的生命线。学校对抓教学质量没有行之有效的策略,没有强有力的监督和保障机制。等到考试结束,质量低了就要一味的找试题的原因、学生的原因,从来不反思我们的教师主观原因,从来看不到我们教师的工作状态、敬业意识,看不到我们的教师平时做的都是什么,说的都是什么。不管怎样讲,学生在一所学校学习,大多数人考试都不能及格,群众只能认为是在这样的学校学习是误人子弟,学校的形象有会怎样呢?(2)集约型管理

集约是精耕细作,从理论角度讲应该是一件好事。但在学校,这种管理受“威权主义”的影响,有时候也会发生扭曲,造成工作想当然,领导和教师的工作作风是我行我素,工作缺乏整体性和人文关怀。

首先,领导对教师。领导对教师牵制太死,凡事不听取群众意见,不走群众路线,不讲民主,官僚思想严重,教师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领导者的意图和想法,来不得半点“不”,缺乏人文关怀,学校没有生气,这样的学校发展也令人堪忧。

其次,教师对学生。教师对学生的“权威”思想固化,不尊重学生的需要,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独特体验,学生必须按照教师画好的轨迹一步一个脚印的来走。这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是极其恶化的,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也违背了人才的培养思想。

这样的管理,我们怎么不担心学校给我们群众、社会的形象呢?我们真的是要宁可损失有形的资源,也不要破坏自身的形象啊。

对学校形象建设的想法

在现代社会,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的组织,才能获得公众的认可,才能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学校作为社会组织也不例外。

有什么样的管理就有什么样的形象,形象建设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那些急功近利的做法只能是短暂的,缺乏生命力的,它需要一个过程。正如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说到的:“任何科学工作都是通过长期的考虑、忍耐和勤奋得来的。”我们的教育又何尝不是呢?我觉得建设良好的学校形象应该是实施具有人文关怀的、弹性的“精细化管理”。在这个过程中,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学校领导应该是引领观念的带头人

学校管理反映一所学校的办学思想,是学校文化的见证,学校管理的成功与否要看全校师生是否对学校认可。学校领导应该是学习先进理念的第一人,这样才能带动全体教师,促进学校良性持续发展。

引领正确的教育观。正确的教育观直接反映学校的办学思想,作为学校领导应把握正确的理念,面向全体,“一个都不能少”,加快学生学习社会化的进程,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以人为本,牢记“放弃了人的本性的教育是口号性的教育,是教育的失败。”

引领正确的质量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差异,承认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引领正确的学习观。学习是“自我超越”,是发展的前提,是“第一要务”的。作为领导者,尤其是校长,应该作为学习的示范者。

引领正确的学生观。允许我们的学生犯错误,要认识到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正在成长中的人,是独特的个体。孩子们犯错误了,从另一个角度讲,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某些问题。(2)学校领导应该是制定战略的指挥家

一所学校朝着什么方向发展,怎么发展,发展的预期目标怎样,关键是要看学校领导者的深谋远虑,战略制定的恰当与否。战略制定后,实施战略的步骤怎样,需要匹配那些相关的制度作保障,日常的管理需要怎样的理念,这些内容都需要作为领导的精心谋划。事无巨细,学校领导要在整个战略实施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洞察力、判断力和决策能力,真正实施全员的目标管理,做到“事事有人管、责任有人负”。这样的话,学校才会沿着一个正确的航向迎风破浪。(3)学校领导应该是文化建设的躬行者

学校的文化建设是一种默契,一种全员都认可的价值观体系,它是学校内隐和外显的文化底蕴的集中体现,反应出学校鲜明的个性。

建设强大影响力的校长文化。有什么样的校长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文化。校长文化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是中流砥柱,切不可忽视。可以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创建良好的学校环境。环境有外显的物质、精神环境,也有内隐的人文关怀。学校环境的布置应该体现积极向上的思想,不管是条幅、字画、标语、口号,还是校训、班训等,都要为办学思想服务,不是想当然,要与办学思想相融合,相匹配,浑然一体。另外,注重学校和谐人际关系的达成,实施人文关怀,充分发扬民主作风,创建和谐校园。

抓好个体文化建设。这里的个体,既包括教师,又包括学生。我们在校园内倡导的是一种积极意义的思想,教师和学生在学校都能用这样的思想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围绕着学校的办学思想,各自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美好的追求,这是可喜的一面。令人堪忧的一面是,我们作领导的对于教师和学生离开校园后,了解多少呢?应该是关注个体的活动与精神面貌,不能只管门里,不看门外。教师和学生接触社会后带来的负面影响直接制约着学校文化建设的进程与质量。(4)学校领导应该是特色办学的开拓者

有特色,才会有优势;有特色,才会让社会接纳;有特色,学校才会发展。学校特色的建设,领导应该是关键,特别是校长。校长的理念、个性、追求和工作精神决定学校特色的形成。领导要看清每位教师的特点与优势,扬长避短,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特长,这是特色形成的前提。有了特色的校长、特色的教师还不够,还需要厚实的学校文化作基础,也就是看学校有没有凝聚力,校园和谐与否。如果校园中缺乏这种向心力,没有发展的共同愿景,学校的特色也不可能形成。(5)学校领导应该是人才使用的主人公

学校中,教师无所谓好与坏,关键要看校长怎么用,怎样才能做到各尽其才。我们的校长要善于洞察,扬长避短,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使教师的搭配达到最优化,发挥出最大的工作效益。

围绕着学校形象建设谈到了上面的几方面内容,归根结底就是管理的问题。管理的范畴很大、很宽,值得我们探索和研究的空间很广。我们怎样的管理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呢?这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话题。

4.教师形象对学生的教育效应

形象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直观认识,所谓教师的形象是指教师所具有的道德品质、文化修养、个性特点、身体机能与形态、专业能力给人们的直接反映。教师形象如何,将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是教师进行教书育人、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多年来,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和社会偏见,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受到挫伤,体育教师的形象受到损害。所以,树立体育教师的良好形象,明确学校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及它在全民健身中的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师形象能够产生榜样效应

教师是学生直接接触和模仿的对象。教学中,教师不仅对学生进行技术的示范和技能的传授,而且教师的神态举止、行为习惯、个人爱好、仪表与体魄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首先,学生具有希望找到具体的、值得尊敬的模范人物去学习和效仿的心理,以达到完善自身的目的。其次,教师的良好形象是高素质的具体表现。他们不但能以丰富的专业知识教诲学生,而且能以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高尚的道德文化修养对学生加以影响。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行为,都能直接地、潜移默化地产生强有力的教育效应。

体育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活动,是师生以教材内容为中介在身体的活动过程中共同完成的,他们之间的相互依赖和联系性较之于其他学科更加突出,教师对学生产生的感染力更加显着。体育教师健美的体魄与身姿、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幽默洒脱的气质、高水平的教学能力,都会成为学生崇敬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学生中会产生良好的影响,从而使教师成为广大学生效仿的榜样。

教师形象能产生威信效应

威信效应是指教师由于享有较高的声望、掌握较熟练的运动技能,使自己的教学在学生心理和行为上产生良好的影响效果。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对他人的认知往往受自己情感因素的影响。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同样的教学内容,由威信不同、素质不同的教师上课,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学生往往会对威信高的教师更加信任和接受。这证明了学生对教学信息的取舍与他们对教师的态度有直接关系。教师的威信应来源于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其教学手段和内容产生认同感,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形象能改变社会上的传统认识

以往体育教师职业不被人们真正重视,其中既有社会的偏见,也有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问题。一些体育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教学工作中不注意自身修养,对待学生的态度简单粗暴,忽略了体育课中“育人”的关键性任务。另外,一些体育教师缺乏事业心,自暴自弃,没有责任心,工作不认真,损害了体育教师的形象,扭曲了人们对体育课的认识。要改变这种状况,除增加人们对体育的了解和认识外,更重要的是体育教师自身要树立起良好的形象,真正认识职业责任感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体育的认识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大家都认识到体育是力与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的竞争机理与需要拼搏的精神在培养学生具备自强、自立、奋发向上的优良品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学校体育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和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应明白自己职业的神圣和责任的重大,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以自身勤奋努力所取得的成果,促使社会和人们真正认识体育、了解体育,真正理解体育教师给予社会的重要贡献。

体育教师树立良好形象的方法(1)提高政治素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体育教师首先应是一名教育者,要使自己的工作任务与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总目标一致。在培养社会主义“四有”人才的过程中,要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崇高的思想境界去影响学生,只有具备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才能做到为人师表,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要把爱党、爱国的热情投入到体育教学中,用自己的热情去激发学生的激情,使学生对体育课和体育教师更加了解和热爱。(2)提高理论水平、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

随着学生更多地了解和参与体育活动,他们对体育的技术和理论知识也有了更多的需求。体育教师要不断地更新知识,钻研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体育教师应该既是体育理论知识上的权威,又是指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专家。(3)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知识水平

从体育自身的发展来看,体育也在向综合性学科发展、浸透,它是介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博览群书、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不但能提高体育教师的文化修养,也会给体育教学融入新的内容,使教学更加生动,更加具有实际意义。(4)关心、爱护、尊重学生

教学活动的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又是高校和教师育人的过程。所以,必须重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对体育教学工作的影响,将政治思想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关心、爱护、尊重和帮助,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综上所述,体育教师只有认真研究树立体育教师形象的方法,树立起良好形象,才能产生良好的效应,才能够赢得广大学生对体育教师的尊重。

5.形象训练对学生整体形象的改变

教育身心健康塑造体形

我国素质教育的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形体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素质教育和学校美育,走进了我们的校园,这不仅对学生塑造完美体形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陶冶了美的情操。

从学生就业形势来看,社会对人体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要想使自己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得到社会、同行以及周围人的重视,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同时还需要拥有一个具备高雅的气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的健康健美的形体。

形体训练正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匀称和谐地发展人体,塑造体形,培养正确优美的姿态和动作,促进人体形态更加健美的一种运动。因此,我们应该抓住机遇积极地把自己装扮成不仅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有高雅的气质的高素质的人才而努力,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学生参加训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学生参加形体训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学校培养学生意识的提高,要求开设形体训练。学校沐浴着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基础教育在率先实现现代化的背景下,学校领导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前瞻性的办学思想,紧抓时代机遇,开设形体训练课,来全面培养学生,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不仅有较硬的专业知识,而且具有良好的外部形象,以满足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从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来讲:通过形体训练,不仅使学生在音乐和动作的节奏中,实现对肌肉、神经、意志、感觉和情绪的自我控制,增强关节的灵活性,肌肉的弹性和自如的反应能力,而且为塑造健美的形体打好基础。

在愉快的乐曲中,使学生逐步感悟到自己在集体活动中的角色和作用,增强集体意识,潜移默化的接受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教育,营造生动活泼、充满浓郁文化艺术气息的校园环境,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

同时,展示自己塑造美的仪表和健康挺拔的体态,给予学生认识、鉴赏、再现、创造形体运动美的实践,培养审美意识,提高审美素质,发展学生的艺术兴趣,既缓解了学习的压力,也使学生找到了展示自我的空间。

学校与学生开展形象训练的共识性

社会影响下,学校与学生达成共识要求必须开展形体训练,学校从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形体艺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结合教学过程与方法,作为培养学生的基础内容。

现在的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也对社会发展的要求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他们自身认为要想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努力的全面武装自己,也就是说不仅要掌握多方面先进的文化知识,也应该具有良好的外部形象,更何况对从事不同职业的人有不同的形象要求。

随着社会精神文明程度地不断提高,各行各业的人们对姿态美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学校为了使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踏入社会处于不败之地,因此不仅要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同时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良好的风度、性格、品德,陶冶美的情操。

形体训练正是以人体科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各种训练手段来改善形体的状态,提高人体良好形态的控制能力和表现能力等的基本素质训练。

形象训练也是综合能力提高的过程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展个性。而形体训练是具有这一核心所需要的可贵的环境和发展的土壤。

因此,形体训练不仅仅是身体素质的训练,也是精神文明教育和美育教育,也就是它在全面调理学生身体形态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精神素养。

良好的外部形象是学生立足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形体训练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身体发育、心理发育等有重要意义,现在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全方面知识的人才。

尤其对刚从学校走出来的当代大学生要求更高,不仅要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具有良好的外部形象。

我们可以通过形体训练来培养和引导他们,让他们对审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矫正自身存在的问题,使自己变成社会需要的具有全方面知识的有用的人才。

形体训练着眼于学生的审美情趣、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运用、体验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

注重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激发学习兴趣,拓展表达自我、发展个性和塑造形体美,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每个学生在塑造形体美的同时,也发展了心理和生理。

实现高校形体训练必须引起重视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料,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制定合理的考核方式、评分标准等等。

形体训练教学大纲的制定要根据教学计划中的教学目的、任务,选定教学资料中的主要内容作为参考,设计一些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好接受的动作组合,在音乐的伴奏下,带领学生集体活动,多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制定。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制定合理的考核方式及评分标准,争取使大部分的学生都能顺利通过考核,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提高了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顺利完成教学计划。

训练课通过训练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形体训练课的效果通过形体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形体与气质美感,提高学生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灵活,并及时改变学生自身有的“端肩”、“抠胸”、“驼背”等不良习惯,及时提醒他们注意改变这些不良习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对纠正体形能起到明显效果的动作。

如:走姿训练、脊椎的伸缩、正确的站姿等等组合,通过一段时间组合动作的训练,他们的不良习惯一定会被有效地纠正。

受过形体训练的学生都有仪表、举止端庄得体的特点,这种形体特点会使学生感觉自我提升,充满了自信乐观。

通过形体训练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学生能在动作、节奏、娱乐中提高个人的模仿能力,形体动作是无声的语言,学生往往要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和对事物的感悟去表现动作的内涵。

这些动作又能发展他们的思维,充实他们的想象力,开拓创造性思路。通过形体训练培养学生们的形象思维能力,使他们的感知、联想、想象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从而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发展。

同时,形体教学又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克服了他们胆小害羞的缺点,培养他们活泼的性格,使其成为优秀的学生。

因此在高校开设形体训练课是必要的,通过形体训练可以使学生全面地发展,健美地成长,从而适应社会迅速发展的需要,成为有用的人才。

第二章 学生的形象素质教育与升级故事推荐

1.周恩来信守誓言

周恩来一生以革命事业为己任,从小就树立起强国富民的思想,和甘做“人民公仆”的远大志向,坚持品德修养和锻炼,奉行“言必信、行必果”的做人准则,致诚守信,“言行一致”。他不但希望别人这样做,自己身体力行,直到生命结束也高风峻节,保持着这种宝贵品质。

周恩来九岁那年,母亲病逝、家道贫困,不得不随伯父在奉天(沈阳)、天津等地求学。12岁那年,他入了奉天关东模范学校读书,当时的国蔽民凋的情景激发了他爱国热忱。一次,校长与他谈话,问他学习目的,他坚定明确地回答:“我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他在《学校纪念日感言》中说:要成为“国家人才”,就要“重实际”,“除嚣张浮躁”的风气,不能“浅尝辄止”。主张实实在在,志向专一。15岁那年,他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当时很有名的天津南开中学。

在南开读书时,开始就给自己订了一个“五不虚度”的规定,即“读书不虚度、学业不虚度、习师不虚度、交友不虚度,光阴不虚度。”自那以后,说到做到,绝不食言。晚上同学们都入睡了,唯独他住的西斋35号宿舍的灯还亮着。他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与同学共同组织了《敬业乐群》会,先是担任智育部长,后任副会长、会长,亲自主办了《敬业》校刊,一面亲自撰稿,一面辅导低年级会员。在他的努力下,会员们进步很快,《敬业》也成为校刊中的佼佼者。在广泛地社会交际中,诚实守信的思想在他心中又得到进一步升华。一次,全校作文比赛,班级推他为代表参加,他做的题目是《诚能动物论》。文章强调在社会生活中,必须守诚信,弃伪诈,“以一人手欲掩天下睹,以诈为利,以伪为真,卒至自覆自败。”这篇文章获得第一名。

他在南开学习4年,因为他一贯精志笃学,敦修品行,团结同学,而深受同学和老师爱戴。南开《第十次毕业同学录》对他是这样记载的:“君性温和诚实,最富于情感,挚于友谊,凡朋友及公益事,无不尽力”;“于全校文试夺得首席,习字比赛、复列其名,长于数学,捷算赛速,两列前茅”。毕业时,他为同学写了“志在四方”,“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的赠言共勉,并且付诸行动,靠同学资助,东渡日本,后赴法国巴黎,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很快由一个挚诚的爱国者,变为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

周恩来一生风风雨雨,但对革命事业,对人民始终忠贞不渝。晚年,他又发出最后誓言,使他的宝贵品质达到了最高境界。1973年底,一位外宾在获息他患了癌症时,问他还可以工作吗?他答覆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那段极其困难的日子里,顶着“四人帮”的压力,忍受着病魔的折磨,仍日夜工作,直到逝世。

1975年9月,罗马尼亚党政代表团来中国访问,很希望能看到他。当时,周恩来,连走四分钟的力气都没有,但为了不让客人失望,他还是走到医院的门口,迎接来访客人。客人们十分激动、高兴。原规定只是见见面,可他又约客人一起合影留念,之后又把客人请到会客室,做了长时间谈话。谈了他访罗时留下的美好回忆,谈了中罗两国的友谊,谈了中国国内形势,他要客人转告本国领导人相信,具有50年光荣历史,用毛泽东思想哺育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人,是有能力把国家治理好的。当客人问到他的身体,他坦然地说:“马克思的请贴,我已经收到了。这没什么,……自然法则嘛。”这是他最后一次接见外国代表团。

1975年春天,他的侄女秉建从内蒙回到北京。得知这一消息,他从病床上挣扎起来,用发抖的手拿着电话筒对秉建说:“你要到基层工作的决心我们支持。”并鼓励周秉建要好好学习蒙语,更好地向群众学习。这年秋天,秉建来北京看望他。这时听他讲话只能贴在嘴上。邓颖超对秉建说:“你伯父最遵守纪律了,他不会同意你到医院的,有什么话我传达你吧。”在医院里,邓颖超问周恩来有什么话要告诉秉建,他艰难地说了三个字:“还要看。”邓颖超回来对秉建说:“伯伯的话是,你过去的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不能代表现在和将来。伯伯对你寄托了无限地希望。”后来,秉建带着伯父的深切希望,又回到了锡林郭勒大草原,为蒙古族人民继续服务。这是他最后向自己的亲人做嘱咐。

1975年的冬天,他在重病中刚刚有点精神,又接见了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一届妇产科学会全体代表,并做了一个多小时的谈话。他勉励妇产科工作者要胸怀世界,眼观全国,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要象春蚕一样,把最后一根丝吐出来献给国家。”与代表合影时,代表要他坐在中间,他不肯,对林巧稚说:“你是学会的主任委员,当仁不让么。”结果,他坐在旁边,留下了难忘的纪念。后来听说林巧稚的医院坐车困难,他立即指示拨给林巧稚他们一辆专车。林巧稚被感动地说:“总理对知识分子这样关心周到,可是他心中却唯独没有自己。”

1975年底,他的病极度恶化,经常处于昏迷状态。12月20日早七点,他醒来就催秘书打电话,要罗青长来见他。罗青长立即赶到医院,急忙走进病房。他正发着38.7℃的高烧,体质相当虚弱,但为了安慰罗青长,他紧紧地握着罗青长的手,强忍病痛,声音微弱地说:“青长同志,想不到我一病,病成这个样子,今天还能见到你……”随后抓紧时间跟罗青长谈台湾情况,关心台湾的同胞和朋友。谈着谈着声音低下去,眼睛刚刚渐渐合上,又顽强地挣扎起来,喝了几口水,又谈下去,直到说不出话来,才疲倦地闭上眼睛。稍停片刻,睁开眼说:“我休息十分钟,你等等,我们再继续谈。”听到这,罗青长再也禁不住自己泪水了。罗青长静静地守在他的身旁,直到下午一点多钟,他慢慢醒过来,在文件材料上,认真做了批示,用颤抖的手,一笔不苟地署上“周恩来”的名字和年月日。

1976年1月,他与世长辞。他留下的遗嘱是:死后,要把骨灰撒到祖国的江河湖海。他真正实践了自己立下的誓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死震动了全国人民。人们说:“他生不争名,死不争地,他活着的时候,不让人们为他立碑树传,可是他那光辉形象永远留在人们心中,树起了永不磨灭的丰碑。”

2.邹鲁山不负重托

邹鲁山是抗日时期在陈毅同志引导下,由爱国民主人士成长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一个典型人物。

邹鲁山是苏北阜宁县人。他聪明好学,仗义轻财,能诗善文,工于书法,精于围棋,亦好京剧。1927年毕业于南京国立东南大学。获文学学土学位。凭邹鲁山年少英俊、才华横溢,加上其长兄、内弟又在政府、军队任要职,有这诸多社会关系,谋求官职,那时并不是难事。但是邹鲁山嫉恶如仇,洁身自好,憎恶当时社会黑暗,不愿踏入仕途,愿以教育救国,甘在上海一所中学任教。后来深感教育并不能救国,便谢职返回故里。当时,他家乡一带土匪如毛,危害甚烈。邹鲁山便挺身而出,联合地方自卫队,主动多次击溃土匪,保得一方安宁。抗战爆发后,深为祖国命运忧虑,常常慷慨悲歌岳飞的《满江红》唱得声泪俱下,又疾书“还我河山”四个大字悬于中堂,以示一片爱国的赤诚。也曾冒死组织地方武装,袭击过日寇兵船。然而空有一腔热忱,却找不到抗日的前途,常常陷入彷徨苦闷的状态之中。

这时陈毅同志率新四军军部转移到苏北阜宁县西北的停翅港。开始对邹鲁山这位抗日爱国人士引起高度重视,便与军部敌工部长刘贯一商量如何接触邹鲁山的问题。不久,刘部长便派敌工部干事张剑秋,带着陈军长的亲笔信找到了邹鲁山。邹鲁山欣然接见,喜阅来书,几行潇洒苍劲的行书跃入眼帘。“鲁山先生雅鉴:闻君有围棋,若此情属实,能否借给我一用。如方便,请至我处一叙。”署名陈毅。邹鲁山异常激动,当即回答:“陈军长军务繁忙,赐书一介布衣,邀乡间野士至虎帐一叙……”稍有思考,又说:“哦,我想陈军长与我素不相识,从何叙起?一定有抗日大事相议,我当尽早去拜会。”张剑秋同志当即补充说:“邹先生真是大才,很快领会了陈军长的意图。”

一个月后,邹鲁山便随张剑秋来到了军部。陈毅同志闻讯出迎,邀请入室。鲁山见陈军长的豪爽气度顿生敬意,忙谦逊地说:鲁山乡野之人,有辱大驾屈就。呈上一副较好的围棋,聊供将军消遣。陈毅见他过于拘谨,便哈哈一笑说:“邹先生出生于书香门第,定是高手。来,咱们先干一仗!”爽朗的笑声,坦诚的态度,好似故友重逢,一下子缩短了许多距离。

晚饭后,陈毅便与邹鲁山促膝长谈。从当前国难谈到将来美好前景;从毛泽东的持久战的战略思想到实行减租减息的当务之急。邹鲁山听得非常入神,连声称赞:“全面精辟,前无古人,治了我的急性病。”两人越谈越投机,直到深夜方息。

1942年4月21日,于大顾庄正式成立射阳县。同年10月,陈毅同志根据邹鲁山的一贯表现和工作能力,推荐他为首届参议长,士绅们一致赞同。邹鲁山从此工作更加积极,他家几乎成了接待站,经常有人住在他家,短则一两天,长则两三个月。由于开支过大,不几年就将田产卖去了大半,生活趋于拮据,但对来往同志依旧十分热情。

1942年冬末,陈毅率军部向盱眙县黄花塘转移。临行之前,陈毅与张茜商量如何安置出生四五个月的小男孩的问题。随军转移吧,一路上多有不便;找当地老乡抚养吧,谁肯承担麻烦,冒此风险?想来想去,想到了邹鲁山。于是陈毅便向他坦率地说出自己的想法。邹鲁山毫不犹豫,当即表态说:“军长及夫人敢将爱子托付,这是对我高度信任,就是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张茜收拾好孩子衣物,用包被裹好孩子,流着惜别的眼泪送给邹鲁山。邹鲁山轻轻接过孩子,说:“请放心,只要我在,一定保证孩子安全。”

第二天上午,邹鲁山把孩子(当时小名小虎、又称小绔子,即今陈昊苏同志)抱回家。邹母知道了很不高兴,责备鲁山说:“你有好多侄子,随便过继一个都可以嘛,何必抱人家的?”鲁山说:“何必过继伤了他们的感情。我特地抱个婴儿,养大了也是一样啊。”就这样,他瞒过了亲人及邻里,到了晚上夜深人静时才将真情告诉了他妻子。她听了忧虑地说:“这担子比泰山还重呀,孩子有个三长两短,如何向陈军长夫妇交待?”鲁山说:“不要怕,只有我们两个人知道,绝对保密。你得为我多负担繁重的抚养任务。”他妻子点头承诺。从此,为掩人耳目起名“小压子”。鲁山借口孩子胆小,发现有鬼子扫荡立即报信。为避开敌人扫荡,他不顾自家孩子,先将“小压子”藏到芦沟、坟场。一有感冒脑热,鲁山夫妇日夜守护,请医喂药。“小压子”患过猩红热病。鲁山夫妇更是备加照顾,到处求医买药,花了许多财物,终于治好,鲁山夫妇俩为此喜不自胜。

1943年端阳节前一天,陈毅派人将小虎从鲁山家接回黄花塘。临行时鲁山夫妇依依不舍。鲁山的三个女儿忽然不见相处很亲热的“小弟弟”,与父母缠蛮数日,直到得知孩子安全到达,才将真相告诉三姐妹。

1979年9月,当年的“小压子”陈昊苏同志还从北京专程来阜宁看望了两位老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