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人密码1·七星聚会(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6 07:12:09

点击下载

作者:周茂全 著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巴人密码1·七星聚会

巴人密码1·七星聚会试读: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巴人密码·一, 七星聚会 / 周茂全著 . -重庆 : 重庆出版社 ,2018.12  

ISBN 978-7-229-13555-3

Ⅰ。 ①巴… Ⅱ。 ①周… Ⅲ。 ①长篇小说-中国-当代Ⅳ。 ①I247.5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数据核字 (2018)第 209141号

巴人密码1·七星聚会

BAREN MIMA 1 QIXING JUHUI

周茂全 著

责任编辑:周北川 赵光明

责任校对:刘小燕

封面设计:张合涛

版式设计:王平辉

重庆出版集团出版

重庆出版社

重庆市南岸区南滨路162号1幢 邮政编码:400061

http://www.cqph.com

重庆豪森印务有限公司印刷

重庆出版集团图书发行有限公司发行

E-MAIL:fxchu@cqph.com

邮购电话:023-61520646

全国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710mm×1000mm 1/16 印张:17 字数:260千

2018年12月第1版 2018年12月第1次印刷

ISBN 978-7-229-13555-3

定价:39.00元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向本集团图书发行有限公司调换:023-61520678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五只刻有神秘图符的石雕虎形器,相继出现并落入五位年轻人手中。与此同时,他们各自受到来历不明的跟踪和拦劫,又莫名其妙地化险为夷。最后,素不相识的五个年轻人阴差阳错聚到七星山上,经一神秘老人的指引,他们得知自己竟是神秘消失了 2000多年的巴人后裔,曾经显赫一时的虎族的子孙,此次相聚,竟是为了破解石虎上的神秘图语,并按图语的指引去完成 2000多年前就预设好的一项神秘使命。

神秘老人到底是谁?

石虎图符能否破译?

虎族子孙的使命又是什么?

楔 子

神秘的北纬 30度!埃及金字塔的法老魔咒、北美神秘的玛雅文化、巴比伦空中花园、死亡百慕大,以及种种奇异的超自然现象……这一切,都发生在北纬 30度线上。在中国,这个纬度线上有神秘的三峡。在三峡,最神秘的莫过于“巴人之谜”。大约四千多年前,在现在的重庆、湖北、四川境内曾经生活着一个远古族系,他们被称做巴人。古代巴人在长江流域创造了灿烂辉煌、可与中原文化媲美的古老文明。起源于华夏大地的神秘巫教,就直接源出于巴人。公元前 316年,巴国被强秦所灭。从此,这个古老的民族便从历史的长河里神秘失踪了,仅留下残缺零星的文献记载和种种神话传说。巴人历史就像一团云掩雾锁的谜,2000多年来一直淡忘在人们的文化视野之外。

在三峡地区,一直秘密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失踪的巴人曾经留下五只石雕虎形器,那上面隐藏着神秘信息。谁能将五只石虎聚齐,并破译那些神秘信息,谁就能得到巴王的黄金权杖,解开巴人失踪之谜。

公元 1997年 9月,著名考古学家童恩正教授在美国逝世前夕,曾得到一幅神秘的“巴人图语”,隐约发现巴人失踪的蛛丝马迹。公元 2006年 8月,在中央电视台著名的鉴宝节目演播现场,惊现一只巴人石雕虎形器,从此引出一个个疑团,最终揭开巴人失踪的惊天之谜。而这一切,恰与三峡工程迫在眉睫的蓄水日期密切相关。01

1997年 9月 20日上午 9时。美国康涅狄克州 Middletown医院。中国著名考古学家、科幻小说家、巴人研究权威童恩正教授,因换肝手术失败猝然离世,享年 62岁。 —这是当时国内外媒体众口一词的标准报道。然而,童恩正教授的弟子,当时正在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作访问学者的郑若愚教授,却知道这里面隐藏着一段十分离奇的遭遇,让童教授的去世成为一桩神秘疑案。前一天,即 9月 19日中午,郑若愚接到了导师从医院打来的紧急电话。

满怀疑虑的他,从波士顿的剑桥城急匆匆地赶到医院时,已是傍晚。郑若愚在病房里和导师密谈了两个小时。这也是他和导师在一起的最后两个小时。一见面,导师就从贴身的衣袋里取出一张纸片。郑若愚接过,小心展开一看,只见上面画有两排似字非字、似图非图的神秘符号,心中不由微微一惊。他立即认出,这就是号称“天书”的“巴人图语”。这些符号线条流畅生动,充满原始的古朴美。

郑若愚不知道导师是从哪里得来的这张图符,为什么此时此地还要藏在贴身的口袋里,并屏退他人,秘示给自己。作为一个考古学家,尤其是作为童恩正的得意弟子,郑若愚对“巴人图语”的形象是非常熟悉的,但对其中所蕴含的意义,仍是望而生叹。

他惊异地发现,纸片上有几个字符还是第一次见到。

导师问:“认得吗?”

郑若愚苦笑着摇摇头。

原来,童恩正教授自七年前赴美国教学以来,在繁忙的学术活动空隙,一直潜心研究“巴人图语”。近来忽获灵感,对一些字的释读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他并没有急于公布自己的发现,他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两天前,忽然有一个自称是澳洲籍的青年华人拿来了这张纸片,想请童教授弄清其中含义。当时,那年轻人彬彬有礼地走进办公室,教授莫名其妙地感受到一种阴冷的气氛,心中不由得多了几分戒备。及至见了那纸片图符展示的内容,又暗暗心惊。

但他未动声色。整件事情来得太突兀,还有几分神秘诡异。童教授决定,必须弄清事情背景以后,才能确定内容能否透露,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他对来人说:“能否告诉我这些符号的出处?”来人吞吞吐吐地说:“这是我家祖传的一本古籍里夹着的一张纸片,上面画着这些符号。也不知是什么年代由何人放入的,一直没人懂得这些符号是什么意思,原本以为不过是一些毫无意义的随手涂鸦。传到我手里后,出于好奇,我查阅了不少资料,反复揣摩,觉得和考古界正在研究的‘巴人图语’有些相像。我了解到,您是这方面的顶级专家,所以专程越洋而来,想请您看看,能不能解出它的意义。”

教授说:“‘巴人图语’至今仍属‘千古之谜’,在考古界争议颇多,目前尚无人能解读。本人虽然倾注大量心血,试着解读了几个符号,也是半属猜测性质,未成定论。纸上这 20来个符号中,大部分都在一些出土的巴国文物上出现过,应该是‘巴人图语’无疑。但其中有不少我也是第一次见到,从线条风格看,活泼生动又不失严谨,应属同一符号系列。不过,仓促之间,也不便就下结论。”

来人说:“那么,有劳您了。我明天再来见您?”“好吧,我试试看。”

第二天,那人如约而来。

童教授拿出一张纸,先画出那些符号,然后对应着写出几个字来—二三二二,洪水……虎……眼睛?

写完看了看,递给来人,摇摇头说:“只能这样了。你看,这些具体的数字、实物图像,就像看图说话,望文生义,比较好懂。但要连成句子,还需要动词、形容词、连接词,而现已发现的符号中恰恰缺少这类词语。我想,这些符号或许是某位古人随意临摹的。如果有什么意义的话,有可能是古人为纪念某次洪水而写下的。”那人小心地提示道:“它会不会是某种谜语?”“谜语?”02“我是说,在这些符号表面的意思上,会不会隐藏着其他意义?”“这我倒没想到。问题是,这些符号的表面意义现在都没完全弄清楚哩!”“您看,要是将这些符号全部译出,会要多长时间?”“全部译出?”“报酬没问题,您可以开一个数。”“不是这个意思。严格地说,目前‘巴人图语’还是一种‘死亡文字’,还没有找到解读的关键钥匙。而我个人试着读出的那几个字,其实是一种很简单的望文生义法,那主要还得益于我本身是一个考古学家,对于刚刚从地下挖出来的那点有限的巴人历史比较清楚。至于解读的正确性,更需要进一步的验证。所以,短时间内我本人确实无能为力。”

最后,那人留下一笔不菲的润资,谢过教授,客客气气地离开了。

当天晚上,饭后不久,童教授坐在沙发上刚刚端起一杯茶,忽然感到一阵眩晕,像是被人抽去了魂儿似的,茶杯从手中滑落,“砰”的一声摔得粉碎。然后,浑身便如虚脱一般,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

就在家人惊慌失措之际,他又慢慢喘过气来,渐渐恢复如常。但在童教授心中,一直有种莫名其妙的惴惴不安,似乎将有大祸临头。

到了半夜,腹部绞痛起来。开始他以为是胃病发作,吃了几片胃痛药,毫无效果。家人连忙将他送进医院,初步诊断的结果,是急性肝炎。但有医生发现疑点,第二天上午又作了进一步的检查。复查的结论是:肝脏已经全部坏死!

于是医院征得童教授本人及其家属同意,紧急寻找肝源,准备换肝手术。作为一名考古学家,童教授常年在野外工作,身体一直十分健康。就在不久前,他还购买了几种新式枪械,参加射击训练,为创作自己特别喜爱的惊险小说作体验。一年一度的身体检查,也从来没有发现肝上有过什么毛病。怎么突然之间会肝脏坏死?!童教授想起那个神秘来访的澳洲华人。刚见面时他给人那种阴冷的感觉,还有他离开时脸上一闪而过的那个诡秘的笑容,让童教授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于是,他拨通了郑若愚的电话。望着眼前这位在考古学界声誉日隆的得意弟子,虽比自己年轻九岁,却已是两鬓挂霜了,童教授爱怜地说:“一定要注意身体啊!可不要像我这样,病来如山倒!”“恩师,我一直都羡慕您有一副好身体嘞!您不会有事的,手术过后会很快康复。”“不会有好结果的。我怀疑,这—很可能是中了人家的巫蛊!”“什么?!”郑若愚闻言大吃一惊,随即摇头说,“……不,这不可能!

您是一个光明磊落、与世无争的学者,从未与人积怨结仇,谁会下此毒手?”童教授惨淡一笑,无力地说:“你知道,我这人直觉一向是很敏锐的。这也是我在学术和创作上能够取得一些成绩的一种关键因素。”

于是,童教授将前两天那位自称是澳籍华人请他破译一张神秘字符的事情,向郑若愚作了一番介绍。然后说:“那人一来,我就感受到了一种阴森森让人压抑的气氛。直觉告诉我:这人并非善类。所以,有关图语的内容,我并没有告诉他真相。我猜测这人,可能是会一些巫术的,而且言谈之中,他对远古巴人的历史表现出一种异乎寻常的热情。不知他是从何处得到那些字符的,显然下过相当的工夫进行研究。倘若他知道那些字符的来源和背景,很容易猜测到那里面隐藏着与巴人有关的重大秘密。他后来……下蛊害我,大概是为了灭口。”“您说这些秘符是……与巴人有关的重大秘密?”“这是我的猜测,但极有可能!我叫你来,就是想让你接过这桩悬案,想办法解开它!为师现在是无能为力了,我已经听到了死神的召唤。”“不,恩师,你……”童教授摆摆手,轻声说:“不,你不必说了!你还不知道,近来我的研究工作颇有进展,我找到了一把解开‘巴人图语’的关键钥匙。”

郑若愚心中一惊,但看着导师发黄的面容,他耐心地劝导说:“恩师,现在我们不说学术上的事情,那太费神。咱们先治病,待你康复以后,我再来请教。”

童教授说:“你我一生都在和古人打交道,还忌讳死亡么!我相信自己的直觉,也没有心存侥幸, —不会有什么康复了!现在不说,我的这点发现就会被带进坟墓去了,我这眼睛会闭不上的, —那将是终生的遗憾啊!”“……好吧,您慢慢说。”03

童教授接过郑若愚递过的一杯开水,喝了一口,理了理思路,缓缓说道:“我刚才所说,解开‘巴人图语’的关键钥匙,就是纳西族的东巴文!这是目前仍在使用的一种象形文字,被称为远古文字的活化石。我发现,在东巴文中,有 20个图符与‘巴人图语’是相同的。经过长时间的对比研究,我认为,这就是解读‘巴人图语’的关键钥匙。”

这话让郑若愚惊异得心跳不已。东巴文他是熟悉的,偶尔有个把字符与“巴人图语”相似,他也知道,但从未对此作过系统的对比研究。他不由惭愧地想到:这就是导师与学生的区别吧,自己或许永远也达不到导师那种天马行空的思维境界。

只听导师继续说道:“……此外,甲骨文也是一条重要线索。我一直认为,甲骨文是由“巴人图语”脱胎而出的,虽然两者距离较大,但总有蛛丝马迹可循。文字最早起源于古代巫部落,是记录占卜内容的一种原始符号,是由巫师创造的。也是由巫师世代相承,加以发展的。巴人‘俱事鬼神’与‘殷人尚鬼’同出一辙,而巴人是巫文化的创始者。后来,这些记录符号随巫文化一起传入中原,经过不断的发展改进,便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甲骨文字。在巴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这些符号由祭祀记录逐渐发展到铭文、印章。同时,巴人盐业的大规模生产导致商业的兴盛,又使其进一步发展成为用于交流的文字。就像欧洲文字的最早发明者腓力基人一样,繁荣的贸易促使他们发明了文字。所以,我们说的‘巴人图语’,不但是一套成熟完整的远古文字系统,而且是今人能够解读的。我们现在缺少的,就是一把打开这套神秘文字之门的关键钥匙。”

说到这里,童教授已是气喘吁吁了。

郑若愚连忙递上水来,童教授啜了一口,又轻声说道:“……上面说的这些,只是我刚刚建立起来的一个思路,还没来得及搜集更多的资料去展开研究。我不能让它跟着我进坟墓,未竟事业,就由弟子去完成吧!”

郑若愚听导师条分缕析地说出自己的思路,感到心中一片亮堂,仿佛看到一把若隐若现的钥匙,悬挂在“巴人图语”那道闪耀着青铜光芒的神秘大门前,似乎伸手可摘。但导师最后的话却让他心中一阵悲怆,他轻轻喊道:“导师!……”

童教授用手势阻止了他,继续说:“现在,让我把纸片上这几句话告诉你,你一定记住了。你看,开头是一组数字,‘二三二二’吧,照图符直译,这是比较明确的。这里,是‘洪水’的意思。这是‘虎’,巴人自称虎族,在特定情况下,虎族还专指王族。再结合后面的符号,你看,这是‘洞穴’,这是‘宫殿’,如果两个组合在一起,会是什么意思?……好了,现在我们没时间讨论这个了!留待你回去再慢慢研究吧。直觉告诉我,这幅图语,很可能是从某件出土文物上临摹下来的,你回去后,一定要设法找到这件文物,它本身所携带的背景信息会帮助你解开这些图符的真正含义。我认为,这些图符透露出的信息,一定与两千多年前神秘消失的巴人族群有关,它极有可能揭示了巴国王族的最后归宿。你若能解开这道谜语,那一定是史学界石破天惊的重大发现!等你哪一天揭开巴人失踪之谜,可别忘了祭告九泉之下的为师我啊!”“恩师……”“还要告诉你一件事情。三十多年前,我在三峡地区曾经听到过一个神秘的传说,是从一个土家族老人口中说出来的。说是当年巴王族在失踪前,曾秘密留下了五只石雕虎形器,虎形器上刻有神秘的图符。谁能找到虎形器并破译那些图符,谁就能得到巴人王族的黄金权杖。现在我想,这个传说也许并非空穴来风,这幅图语,或许就是刻在某只虎形器上的秘符。如果真是这样,破解巴人失踪之谜就有具体的线索可寻了!你青春鼎盛,正是大展宏图之时,一定要抓住这个线索。记住:‘巴人图语’是了解和挖掘远古巴人文明的关键钥匙。一定要把它当做你一生最重要的事业去做!”

导师去世后不久,郑若愚回到他所在的重庆大学。

他将学术的重点锁定在巴蜀文化的研究上,并组建了由自己领衔主研的“重庆大学西南民族考古研究所”,多次承担国家重点研究课题,硕果累累。近几年由于三峡水库建设,对三峡地区藏量丰富的地下文物进行了大规模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出土了数十万件与巴人有关的文物和标本。郑教授欣喜地发现,在山险水恶、神秘莫测的三峡地区,往往揭开一层厚厚的泥土,就能感受到数千年前的历史余温。尤其是被称为“巴人图语”的大量神秘图符的出现,为郑教授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大量鲜活的第一手资料。

远古的场景开始浮现,迷雾般的史实依稀凸显。

近些年来,在巴人文化的研究方面,郑若愚隐然已成一方泰斗。让他颇为自慰的是,总算不负当年导师的重托,通过长年艰苦细致的研究工作,他终于在“巴人图语”的破译工作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然而,当年导师交给他的一项最重要的任务, —通过对那幅神秘图语的破译揭开巴人失踪之谜,至今仍然毫无头绪。图语的字面意义是解读了,但无论他如何殚精竭虑,对其隐藏的谜底却始终是一无所知。

几年前,他在三峡地区进行出土文物的现场研究时,再一次听到了有关五只石雕虎形器的古老传说。

他直觉地认为,当年童恩正教授给他的那幅图语,就是刻在某只石雕虎形器上的神秘信息。但他寻遍所有出土的巴人文物资料,都没发现有关石雕虎形器的任何记录。

郑若愚教授工作之余,常常一个人忧心忡忡地想:拿什么去告慰九泉之下的导师?倘若他老人家在天有灵,他会满意自己这些年的工作么?

第一章 机场邂逅

01

2006年 8月 26日上午 9时。

广州白云机场。

夏日的阳光炙烤着一切。飞机、车辆、建筑物,都在烈焰之中扭曲着轮廓,欲融欲化。宽阔的候机大厅里,却显得凉爽宜人。里面人声嘈杂,各色人等,行色匆匆,来来往往。喇叭里,报告航班消息的声音在空旷的大厅里回荡着。

李虎穿过一拨拨人流,匆匆查看着电子显示屏上红色的滚动字幕,发现当天广州至重庆航班的票已全部售罄。

早晨,他在去办公室的路上,接到姐姐的电话,说父亲早上在卫生间摔了一跤,引发心肌梗塞,现已入院抢救,时昏时醒,情况危急,让他尽快赶回家去。还告诉他说,老爷子清醒时反复念叨的一句话就是“虎子!快叫虎子来!”

李虎心急如焚,—无论如何,今天必须得赶回家里!

他想起在机场工作的一个熟人老杨,由于业务关系曾在一起吃过两次饭。酒席上老杨曾经说过,以后购机票如有困难,可以帮忙。李虎这人热情开朗,很容易与人拉近距离,却不是一个轻易就请人帮忙的人。但是此时,已不容他多想了,于是拨通了老杨的电话。

老杨说,机票几天前就卖完了,目前还没有退票的记录,只有去候机厅等着,如有晚点乘客,可临时补缺,但这把握不大。另外就是半小时后有一架私人包机去重庆,人不多,看能否通融捎带一个。

李虎没办法,想先试试搭乘包机,实在不行再去等候补缺。

两人在候机厅外见了面,老杨领着他向一号贵宾室走去。李虎问包机的是什么人,老杨也说不清楚,只听说是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神秘大佬。

两人走到贵宾室外,正要进门,忽然被两个身穿黑色 T恤的年轻人挡住去路。李虎由于走路速度较快,拦他的年轻人一下撞到他的胸上,李虎在猝不及防中体内自然生出一股反弹力,将那年轻人一下摔进了门内。

年轻人长得十分彪悍,刚一触地便反弹而起,嘴里惊讶地“咦”了一声,一只拳头已挟着劲风向李虎面门袭来。李虎脚下错开一步,闪身躲过迎面一击,同时伸手握住对方拳头。年轻人挟浑身劲力挥出的拳头,被李虎轻描淡写地握在空中,居然进退不得,不禁勃然大怒,另一只拳头立即向李虎肋下击去,企图解开被握拳头之围。不想被李虎伸出另一只手齐腕捉住,一时双手被捉,动弹不得。

这一切只发生在电光石火间。

老杨被这突起的变故吓得目瞪口呆,两腿打着颤,赶紧退到一边。拦住老杨的年轻人立即转向李虎,拳脚并施。李虎背靠墙壁,如玩木偶一般,举着手中的年轻人左支右挡,让进攻者一时奈何不得。

正不可开交,忽听一阵爽朗的笑声,门口出现一个魁梧的身影。

那人笑着说:“年轻人好身手!听老朽一言,大家罢手如何?”

李虎原本是来求人帮忙,不想变起仓促,被迫出手,心中正不知如何收场,听到此言,便即放手,无言退过一边。

那被捉了双手的年轻人大概从未吃过如此大亏,感觉屈辱难当,站在一旁交替揉着自己的掌腕,对李虎怒目而视。

李虎细看立在门口那人,倒背双手,两腿八字而立,身着一件中式对襟黑衫。一颗硕大的头颅披着长而卷的黑发,隐然透出一股狮王般的霸气。一副宽大的墨镜架在鼻梁上,遮住了半个脸颊。虽然让人看不出真实面目,却仍能感受到从墨镜后面射出的两道锐利的目光。李虎迎着那目光望过去,忽觉一股凉气穿过脊髓,心中陡然一寒。但这莫名其妙的感觉很快就过去了。再看那老人,只见面容朗阔,似一中年人,听声音却略显苍老。

李虎一米八零的个子,立在那里,如铁塔一般,却生着一张清朗俊雅的书生面孔。但他目光宁定,浑身透出一股凛然正气。

那人透过墨镜,对李虎凝望有顷,开口说道:“你们前来,必有事情!请进来坐吧。”

老杨面色苍白,迟疑着不知道是不是该进去。李虎望了他一眼,也不说话,从容迈进门去,在一张沙发上稳稳坐下。

偌大一间贵宾室里,就只有神秘老人和他的三个随从。除刚才门口见到的两个保镖外,还有一个十分漂亮的年轻女郎,不知是女儿还是秘书,正坐在贵宾室的电脑前“啪啪”地敲着键盘。见来了客人,连忙起身,带着一脸迷人的微笑,款款扭动腰肢,殷勤地为李虎和老杨奉上热茶。

李虎看着对面那面含微笑的老人,也大大方方爽然一笑,诚恳地说:“刚才事起仓促,迫不得已,实出无心,还望海涵!”说罢起身,向老人略一抱拳,复又坐下。一直在认真看着李虎的老人,将身子往后一靠,呵呵笑道:“我喜欢爽快的年轻人!小小误会,就不要再提了。说吧,找我有什么事?”李虎说:“老父病危,急欲回家探视,无奈没有买到机票,想搭乘您的包机去重庆,不知方便不方便?”“嗯?”老人说,“这是孝道嘛,岂有不帮之理!这个顺水人情我做了!”李虎一块石头落下心来,欠下身说:“太感谢了!不知先生如何称呼?”02

老人笑着说:“你我萍水相逢,也算有缘。你就叫我老谢吧!”“岂敢!”李虎说,“谢先生如此厚爱,实在无以为报。我叫李虎,在广州开了一家小小的广告公司,以后如有需要,一定鼎力相助!”

说罢取出一张名片,双手递了过去。年轻女郎接过名片,送到老人手上。老人认真地看了一眼,哈哈大笑,说:“好好好!你叫李虎,公司又名飞虎,我们真是有缘!你知道么?我对虎也是一向情有独钟呢!”

李虎笑着说:“也不是刻意要以虎为名。大概因为我属相是虎,父亲便为我取了这么个名字。至于公司名称,是因为合伙人名中有一‘飞’字,注册时我们各取一字,组合而成。”

老人说:“哦,如此说来,这‘飞虎’之名实乃妙韵天成,或许这就是天意!”

老人口中陡然吐出这“天意”二字,在李虎听来,似乎触动了他意识深处的某个刻意回避的痛点,感觉特别刺耳,先前那股莫名其妙的寒意又从他心间悄然掠过。

老人指指身边两个年轻人,笑着又说:“这两个小伙子,都是身负武功的。虽然学艺不精,寻常三五人也近身不得,刚才却被你轻描淡写就制住了!看你年纪不大,身手不凡,应是出自名师吧?”

李虎歉然说:“当时为求自保,不假思索就全力应付了。我其实并没有练过什么拳脚功夫,只是小时候跟人学过几天气功,养成习惯,这些年一直没有放下,仓促之间能使出几分力气罢了!刚才得罪之处,希望两位老兄不要见怪。”

老人又是一阵爽朗大笑,说:“早说过嘛!小小误会,还提它干吗?”

虽然老人对李虎十分友好,他那两位保镖却一直心存芥蒂。登机后,一路上始终对李虎冷眉冷眼,不理不睬。

他们乘坐的是一架庞巴迪挑战者 850型喷气式商务客机。仅有 20来个舱位,但另有酒吧、会议室等设施。老人一上飞机就径直钻进了一间大概是卧室的密舱。女秘书邀请李虎去酒吧坐坐,李虎笑笑谢绝了,独自坐在中舱临窗坐位上。两位保镖坐在另一边稍后点的位置,一言不发,似乎在监视着李虎。

面前摆着几本杂志,还有当天的报纸,李虎也无心翻看。窗外,透过偶尔飘过的几朵白云,是一片多姿多彩的锦绣大地。经过夏日葱茏的植被装点,无论是高山平原,还是大江小河,都在明媚的阳光下尽情展示着一年之中最绚丽的景色。

李虎不由自主地闭上了双眼,他又进入一种恍惚状态。

他感觉自己身轻如燕,朵朵白云从身边飘过。他在蓝天上飞翔着,在太空中遨游着,直向金色的太阳而去。灿烂的阳光照得他全身暖烘烘、懒洋洋的,欲融欲化。他听到了爷爷的喘息声,回过头去,看见爷爷就跟在身后,却总也赶他不上。他禁不住发出开心的笑声,大声叫道:“爷爷,你快点!”“啊!”爷爷喘着气说,“我追不上你了。”“嘻嘻嘻嘻……”李虎快活极了。

渐渐地,他又感觉自己是在宽阔无边的大海之中,如羽毛一般浮在水面上,时而被抛上浪尖,时而又跌入浪底,如晕如醉……可是,爷爷呢?他为什么没跟上来?正着急时,他看见爷爷从前面的水中探出头来,笑着说:“虎子,快来追我。”

哦,又一个大浪腾来,虎子随之被抛向前去……

每次坐飞机,他都会随着飞机在空中的起伏颠簸,不由自主地进入这样的恍惚状态。这是他童年经常出现的梦境,美妙无比,终生难忘。

然而,此刻,他却强迫自己从这样的梦境中警醒过来。圆瞪双眼,目睹着窗外的景色,反复出现在他心中的,却是父亲那张威严冷峻的面容。

在他三十二年的人生旅程中,与父亲相处的日子并不多。童年的记忆里,最亲近的人就是爷爷了。在故乡小镇那个古朴陈旧的小院里,他和爷爷一起生活了十年,那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父亲在城里工作,一年难得回家几次,在镇政府工作的母亲又总是下乡,经常不在家里。比他大六岁的姐姐,自他开始记事的时候,就去城里上中学了。所以,是年迈的爷爷一直陪伴他走过了整个童年时光。在童年的记忆里,父亲只是一个让人有些害怕的陌生形象。

父亲一生忠厚老实,勤勤恳恳,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工作上了。现在想来,竟记不起和父亲有过什么印象深刻的交流。读中学的那几年,虽然天天见面,印象中的父亲不是在看文件就是在看电视。由于成绩一直很好,父亲很少管过自己学习。所以,父子间平日连说话都很少。等到父亲退休,自己又工作在外,很少回家了。

李虎大学毕业后,曾在一所中学当过几年教师。尽管深受领导器重和学生爱戴,但教育环境的现状,却让他感到既无所适从,又无力改变,日子过得十分苦恼。尤其是眼看着那些生龙活虎的花季少年,在大考小考的深渊之中,苦苦挣扎,鲜活的天性被沉重的学习负担消磨殆尽,几多天资聪颖的少年因为不适应单一的灌输式学习方法,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三重打击,自尊自信惨遭摧残,稚嫩的生命就像花儿一样,还没来得及绽放,就迅速地凋谢、枯萎了。而自己,被裹胁在这样的环境里,更是让他痛苦不堪。

后来,他的一位同学在广州办起一家广告公司,独力难撑,邀他过去一起创业,他欣然接受了。 这一去,就是六年。03

六年间,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

头三年,公司发展处于最关键的时期,正如逆水行舟,半点也松懈不得,竟是一次也没有回去过。后来,经过几年艰苦打拼,公司进入稳定发展时期,业务做得风生水起,各项管理工作也走上正轨,人就相对轻松多了。即便这样,也只是每年春节回家几天。

如今父亲大限在即,自己竟没有尽到一个做儿子应尽的人伦之责,心中真是五味杂陈。

庞巴迪喷气式商务机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着陆时,已经快 12点了。

走出航站楼,李虎谢过谢先生一行,见他们钻进一辆早就候在一边的黑色奔驰一溜烟走了。李虎站在停车场外,四下搜寻,竟然没有见到一辆出租车。

正在焦急之时,一辆绿色都市贝贝“吱”的一声停在他的身边。车窗里伸出一张漂亮的脸蛋,向他展开一朵灿烂的笑容,问候道:“嗨,你好!”

李虎意外地看去,觉得那张姣好的面容非常熟悉,一时又想不起是在哪里见过。但那明媚的笑容颇具感染力,李虎也情不自禁地笑了,点头说:“你好。”“是要进城去?”“是的。”

那姑娘指指驾驶座旁的空位,说:“上车吧!”

李虎想也没想,绕过车头,打开车门就钻了进去。私家车顺路带客人赚点油钱的事情,李虎见得多了,所以,上车就问:“到汽车北站,多少钱?”

那姑娘笑着说:“我看你一脸焦急东张西望,大概是要急着赶路,一时动了恻隐之心,顺带一程,不收钱!今天你别想等到出租车了,他们今天集体罢市,连市政府都惊动了!”“原来如此。出租车为什么要罢市?”“大概是和出租车公司为利益闹矛盾吧,看看今天的报纸就知道了。”

李虎从后视镜里发现后座上还有一人,扭过头去望了望。那是一位白发萧萧的红脸老人,满面书卷气透出高贵的学者气质。李虎不禁肃然起敬,冲那老人点了点头。

姑娘介绍说:“这是我父亲。”

李虎连忙问候道:“您好!”

老人露出和蔼的微笑,点头说:“你好。”

李虎笑着对身边的姑娘说:“真不好意思,让你动了恻隐之心!不过,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你?”“是吗?”姑娘说,“我也觉得你有些面熟呢!你叫什么名字?在哪工作?”“李虎,在广州一家广告公司工作。你呢?”“我叫郑雯。我还真想不起来我们曾在哪里见过面。”李虎凝神想了想,说:“我也记不起来。”说罢,两人同时发出一阵开心的笑声,觉得这事挺有意思。郑雯爽快地说:“管他呢!现在不就认识了?”李虎感慨道:“今天我真是交了大运,净遇上好心人!”“是吗?你还遇上了谁?”“从广州过来,没有买到机票,我是搭乘一架私人包机过来的。”“哦,私人包机!一定是某位显赫的大款了。是谁?”“不知道。一个戴墨镜留长发的老者,连真实面目都看不清楚,只说自己姓谢,显得很神秘。”“有钱人故作神秘,也不奇怪!看你急匆匆的样子,一定是有紧要事了!

去汽车北站乘长途车?要往哪走?”“云阳。”“你是云阳人?”“土生土长。”“云阳是个好地方。”“你去过云阳?”白发老人一直坐在后面,静静听着两位年轻人的一问一答。此时开口说道:“云阳的确是个好地方。尤其是新县城,非常漂亮!”听老人赞美自己的家乡,李虎十分高兴。他扭过头,问道:“这么说,您是去过云阳了?”郑雯抢着说:“不只他去过,我也去过呢!我们还去过云阳的故陵、高阳……”“等等!”李虎说,“我猜猜,去故陵、高阳……嗯,你不是记者就是考古的。后面这位老伯,肯定就是一位考古学家了!”老人呵呵笑了起来。郑雯说:“聪明!我在市考古队工作。后面这位,可是鼎鼎大名的考古学家郑若愚教授。”李虎心中一惊,马上从座位上转过身去,伸手握住老人的一双大手,诚挚地说:“您是巴人研究权威!早听说过您的大名,认识您非常荣幸!”老人笑呵呵地说:“在巴人研究方面,现在还没人敢称权威哩!我只不过是比别人多费了些工夫而已。看来,你对你的家乡很熟悉啊!”“我从小就是在故陵长大的。”李虎说,“听说,那个小镇的历史比我们的老县城朐忍还要悠久,是这样吗?”“是的。”老人说,“它曾是巴人进入长江流域后建起的第一个都邑,屈指算来,不会少于四千年的历史。”李虎惊诧得张大了嘴,喃喃说道:“我的天!看来我对故乡的认识是太肤浅了,对故乡的历史缺少应有的敬意。”说话间,北站已到。李虎下车,谢过父女俩,说了句“再会”,便向站门走去。走了几步,忽然想起,电话都没留一个,怎么再会呢?他立住脚步,回过身,看见那辆充满朝气与活力的绿色都市贝贝还停在那里,郑雯坐在车内,正笑盈盈地望着他。

李虎嘴唇动了动,却终究说不出口来,只好笑了笑,朝她挥挥手,然后转过身大踏步走了。

第二章 央视鉴宝

01

8月26日下午3时。重庆市解放碑,某宾馆多功能厅。经过一番布置,这里成了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的临时演播室。著名考古学家郑若愚教授端坐在专家席上。满头浓密银发,两条粗壮白眉,衬着一张古铜色的国字脸,再加上一袭紫色对襟短袖衫,让这位年过花甲的学者显得仪态高贵,超凡脱俗。

他刚去北京参加了一个学术会议,中午才回到重庆。节目组曾派车去机场接他,但他坚持让女儿送他去宾馆。昨天,专家小组已对入围文物进行了真假鉴定,他没能参加,只在电话上听人家简略地介绍过那个国宝级的神秘文物。

此刻,主持人已经说完开场白,第一位持宝人款款走上台来。郑教授发现自己的手心在发热冒汗,心跳明显加快,呼吸也急促起来。他紧张地看着年轻人怀里抱着的那个黑色匣子。年轻人中等身材,长得结实精悍,走在台上,步态从容,气定神闲,棱角分明的脸上带着一副冷峻的神色,让人不敢亲近。

当年轻人打开匣子,从里面捧出一具黑色的石器时,郑教授感到自己内心深处某个坚硬的壳被打开了,他甚至能听到那清晰的碎裂之声。那是一个虎形器!

—它终于出现了!自从美国回来,郑若愚教授就一直把对巴人历史、巴人文化的研究作为自己的学术重点,尤其是对“巴人图语”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十分重大的突破。但他寻遍所有出土的巴人文物,都没发现有石雕虎形器。传说没有得到证实! 而眼前这只,是否就是他所期待的那个虎形器呢?那上面是否如童教授猜测的那样刻有神秘图符?

听到主持人叫出自己的名字,郑教授定了定神,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走到台上。他首先注意到那个形状颇为怪异的木匣。拱形盖,平底,外形像是一具棺材。匣子是由一段原木一剖两开,内空竟是比着石虎挖成,上下两瓣,各有一个恰到好处的虎形凹槽,合在一起,正好是一个石虎的内空。非常精致的漆工,外黑内红,正是远古时期典型的红黑两色。匣子侧面一个不起眼的凹痕引起了他的注意,仔细一看,不禁大吃一惊:那是一个圆形的印章,某个远古显赫家族的族徽,这在出土的巴国文物上曾经出现过多次。

仅这只匣子,就已经是一个价值连城的上古文物了!然后,他才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捧起那个沉甸甸的石虎。他期待这是一件浑身暗藏神秘信息的信符,是他多年来魂牵梦绕的巴人圣物!

此时,躺在他手上的,是一个二十多厘米长的石制虎形器,整体呈长方形,虎头和四腿微微凸出,腰部略略下陷。咧开的阔嘴,两边是森森虎牙,正中却凿了一个深深的圆洞,内大外小。虎尾雕成一个贴着屁股的圆圈,像个 e字,圆圈外围刻有细细的毛纹。眼、耳、嘴均以单阴线刻饰,细致灵动;虎身则用流畅的卷云纹象征虎斑。做工精致,造型大方。虎身凸出部分大概由于摩挲把玩所致,颜色沁黑,黑里透出明光;而凹进部分则呈青灰色,尤其是那些生动细致的曲线,被青灰色衬显得玲珑剔透,动感十足。

翻过身,老虎的腹部是一面平板,上面正如他所期待那样,刻有两排似图非图、似字非字的符号,图形生动夸张,线条简洁流畅。乍一看到这些符号,教授只觉脑袋“嗡”的一声,随即一阵眩晕,感到面部有些发麻,明显缺血。“巴人图语”—来自巴人先祖的手笔!

郑教授稍稍回过神来,仔细看去,这并不是童恩正教授给他的那幅,图语内容完全不同。但他可以肯定,如果传说是真,这就是那五只石虎之一,而两幅图语的内容应该是相互关联的。

漂亮的主持人露出精致的笑容,在一旁轻声提示。“郑教授?”“啊?”

郑教授觉察到自己的忘情失态,立即舒出一口气,缓缓说道:“不错!这是一尊虎形器,应该是出自远古巴国,2300年以上的历史了。虎形器是由非常坚硬的黑色玄武石精雕而成,气韵生动,浑然天趣,品相尤其高贵。真是不可多得的远古石雕艺术珍品。”“是么?”主持人兴奋地说,“请您给出一个市场参考价吧!”

郑教授摇摇头,缓缓说道:“真是抱歉,我没法提出一个具体的价格,因为它是无价的。据我所知,目前出土的巴国石雕艺术品十分稀少,而达到如此精美高贵的,可以说这是目前唯一仅见的。不仅如此,巴人号称虎族,虎是巴人的图腾物,这里面还含有十分丰富的宗教与文化内涵。在当年,这大概是巴国王族祭坛上供奉的圣物。”

郑教授一席话,让台下观众听得目瞪口呆。过了好一阵,才如梦初醒地响起热烈的掌声。

郑雯从机场接到父亲,就直接来到宾馆。此刻,她也坐在观众席上。由于父亲的影响,加上自己本身也是一个考古工作者,郑雯对巴国文物有一种近乎天性的爱好和天才般的鉴赏力。就连父亲,也是很尊重她的意见的。这也就是她今天要亲自送父亲到鉴宝会现场的原因。远远地见到石雕虎形器,再加上父亲的一番鉴定意见,她已是怦然心动了。

对于内行来说,听到台上郑教授的一番话语,简直就是如雷贯耳。但在前面一排的中间位置上,有几个人在那里不时交头接耳。这让她极为反感,同时也引起了她的注意。02

坐正中的是一个披长发、戴墨镜的大个子,由于看不见脸,判断不出有多大年纪。左边两个黑衫青年,右边一个时髦女郎,不时将头凑到大个子跟前,小声嘀咕着什么。她忽然想起李虎说过私人包机的事情,前面那人披长发、戴墨镜,身边还有两男一女三个随从,不正像李虎说的神秘老人吗?如果真是,他们从广州包机过来,难道是专程为了这场鉴宝会?此时,那位时髦女郎用悦耳的声音大声说道:“据说,这虎形器上刻有巴人图符,能请郑教授为我们解读一下吗?”郑雯闻言,心中一惊:“他们果然已经探知了有关石虎的信息!看来,这伙神秘人物是冲着巴人失踪之谜而来的。”

台上,郑教授也惊异地向这边望过来。不知为什么,他忽略了发出声音的那张姣好面孔,映入眼帘的是一颗狮子般的头颅和一副醒目的墨镜。他感受到,那墨镜后面有两道锐利的目光如青铜剑一般直刺过来,让人不寒而栗。

主持人立刻走过来,小心地从教授手中拿过石虎,翻转过底座,看见那一串串图符,向教授问道:“上面这些符号就是‘巴人图语’么?”教授点头说:“是的。”“据我所知,”主持人拿起麦克风,面向观众说,“郑教授多年来一直是巴人历史和考古方面的权威学者,尤其是近年来对‘巴人图语’的破译工作,更是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我看到,在这尊石雕的腹部,刻有一些符号,您刚才已经确认,这就是‘巴人图语’。您能为大家解读一下吗?”

站在一旁的持宝人也满怀期待地望着教授。

郑教授再次翻转过石虎,认真地看了一会儿,面露难色,缓缓说道:“我早就注意到了。这的确就是‘巴人图语’,有几个字我也认出了。但对‘巴人图语’的破译,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学界还有不同见解。就我的一家之见,要将这些图符全部读出,还需要查阅一些资料,作进一步的研究。”

主持人卖弄地说:“大家知道,‘巴人图语’是我国现已发现的八种有待破解的神秘原始文字之一,因为无人能解,被形象地称作‘天书’。难得郑教授今天来到我们节目现场,正好石雕上又有几个认识的图符,大家要不要请他为我们讲讲?”

现场立即响起热烈的掌声。郑教授只好在荧屏上画出几个图符,然后向大家解释它们的含义。最后说:“这些,只是我个人的研究心得,尚未形成学界共识,仅供大家参考。”教授刚说完,郑雯前面那位姑娘又发话了。她说:“据报道,郑教授近年来对‘巴人图语’的研究已经取得重大突破,这是学界有目共睹的。既是这样,识读虎形器上的这几个图符,应该不是问题吧!但教授一再自谦,说只是一家之见,未成学界共识什么的,刚才又只对个别图符作出单个解读,不知是在卖关子还是有意搪塞隐藏?!虎形器既然已经现身在这鉴宝会上,让大家一睹风采,我们只想知道两千多年前的巴人究竟想通过它告诉我们什么。所以,不管是一家之见也好,学界共识也好,恳请郑教授不吝赐教,告诉我们那些图符到底是什么意思!”

郑教授尴尬地站在台上,脸都涨红了,不知如何回答。

郑雯心里明白,父亲是能够识读这些图符的。但他既然不愿当众说出来,一定是有他的用意的。她敏锐地想到,那些图符极有可能与那个神秘传说有关,隐藏着巴人失踪之谜的惊人信息。

郑雯知道,前面这姑娘如此咄咄逼人,为难父亲,不过是想要窥探有关巴人失踪的神秘信息!

看着父亲难堪,郑雯心里难受极了。她气愤地站起身来,大声说:“刚才教授已经告诉我们,需要查阅相关资料才能全部译出!你如此无礼相逼,到底是何用意?!如对虎形器真有兴趣,何不买回家去,慢慢赏玩?!”

姑娘回过头来,笑容可掬地望着郑雯,用同样大的声音说道:“这位姐姐,你别说,我还真有此意!”

然后,那姑娘又回过头对台上说道:“只是不知道,台上那位持宝大哥愿不愿意出手?”

郑雯轻蔑地说:“那要看你出不出得起价!”“只要持宝大哥开得出,”姑娘以财大气粗的口吻,一口一个“大哥”亲切地说,“我就出得起!”

此时,台上持宝人走近不知所措的教授,向他耳语几句。教授点点头,又扭头对持宝人说了句什么。然后,持宝人退到一边,稳稳地站在那里,不动声色,对两位姑娘的口舌之争恍若未闻。

台下观众都被两位姑娘的争执吸引了注意力,纷纷扭头看热闹。台上两人的耳语原本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动作,却被台下一人清清晰晰地听进了耳里。宽大墨镜下紧抿着的嘴唇,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眼看秩序就要乱了起来,主持人连忙出来维持。她避重就轻地忽略了台下的纷争,用十分亲切的态度对郑教授说:“非常感谢郑教授为我们提供了十分专业的鉴定意见,同时也为大家展示了‘巴人图语’的神奇魅力。您辛苦了,再次感谢!您请这边就座!”

说罢,她挽着郑教授的手臂,送回专家席上坐定。然后走回台上,对尚站在那里的持宝人说:“我要恭喜你了!你的宝物得到郑教授的肯定,很有可能要夺得今天的冠军哦!现在,请给大家说说你的得宝经过吧。”

年轻人接过话筒,虽有几分腼腆,举手投足却显得干净利索,训练有素。他只简单地告诉大家说:“没有什么得宝经过!这只石虎,不过是我家祖传之物。”“那么,”主持人说,“你能不能向大家做个自我介绍?”

年轻人略一迟疑,含糊说道:“大家好!我叫沈立,是重庆市黔江人。”

第三章 临终遗言

01

云阳,位于重庆东北部的崇山峻岭间,长江横贯其中。

由于三峡水库建设,处于淹没线下的原云阳旧县城加上云安、双江两个千年古镇,组合搬迁到渝东著名的古代军事要塞 —磐石城下,由汤溪河口迁到了彭溪河口,成为三峡库区一座独具地域特色的移民新城。这块自古以岩盐著称的巴国故地,正处于三峡水库 —这个即将出现的人造地中海的腹心。碧水蓝天,两岸翠屏,山、水、城、林,浑然一体,风光旖旎多姿,是名副其实的“库区明珠”。

李虎赶到云阳人民医院时,已是下午 5点。

正匆匆走在医院走廊上,迎面一人劈头叫道:“虎子!”

李虎定睛一看,原来是身穿淡蓝色手术服的姐夫,一脸疲惫,显然是刚从手术室出来。姐夫姓胡,是医院的外科权威,一把手术刀被他玩得出神入化,因而人们送他一个颇具侠气的外号:“胡一刀”。姐姐也在这家医院工作,是一名内科医生。两人原是中学同学,又一同考入医科大学,只是在选报专业时,一个学了外科,一个学了内科,后来又一起分配到这家医院工作,成了这家医院的两根梁柱。这两夫妇珠联璧合,倒是印证了一句传统的俗语:男主外,女主内。

李虎见到姐夫,也来不及寒暄,开口就问:“父亲怎么样了?”

姐夫转过身说:“跟我来。”“胡一刀”领着李虎走进一间病房,一家人全在这里守着。李虎不及招呼,径奔床头,看见父亲身上插着各种管子,嘴上还套着氧气罩。父亲那张颇具威严的国字脸已经消瘦许多,面色苍白,双目紧闭。李虎蹲下去,在他耳边轻声叫道:“爸爸……爸爸,我是虎子,虎子回来看你了。”母亲坐在床沿上,一手抚着虎子浓密的头发,泣声说:“中午还在念叨你呢,后来就一直昏迷着。”姐夫摸摸父亲的额头,又探探颈上的脉搏,安慰说:“目前情况还算稳定,他会醒过来的。等着吧,不要去刺激他。”刚上初一的小侄女阳阳削了一只梨子递过来,叫道:“老舅,给!”李虎接过梨子,看着眼前已经长高的阳阳,故作惊讶地说:“哎哟,半年不见,阳阳都快长成大姑娘了!”阳阳皮着脸在李虎肩上擂了一拳,说:“给我带什么礼物了?”“走得太匆忙,什么都没带。你喜欢啥?明天上街买去!”“这里买的有什么意思?不要了!”“阳阳别闹了!”姐姐俯在床头说,“刚才爸爸的眼睛动了一下,好像要醒过来了。”李虎又蹲到床头。父亲的眼睛慢慢睁开了,浑浊的眼珠转了转,最后停在李虎脸上不动了。李虎握住父亲的手,笑着说:“爸爸,你醒了。”父亲动了动嘴唇,忽然感到氧气罩有些碍事,伸手便要拔去。李虎连忙挡住,说:“你千万不要动,有什么事慢慢说。”姐姐说:“给他拿掉吧,不碍事的。不然,他会更着急。”说着伸手摘去了氧气罩。父亲胸口起伏着,眼睛变得有神了,脸上泛出红潮。姐夫“胡一刀”一旁看见,严厉地说:“快,氧气!”姐姐神情慌乱地拿过氧气罩,又往父亲嘴上套去。父亲伸手挡住,清晰地说:“不要。让我说几句话。”父亲望着李虎,大口喘着,好不容易调匀气息,费力说道:“家里有一个黑色的木匣子,是祖传下来的,传了好多……好多代了……你爷爷当年去世前交给我,要我临终前再交给你。他说……他说这东西就……就着落在虎子身上了。让虎子打开匣子,拿着里面的东西去找……去找……”父亲一口气上不来,脸色憋得通红。姐姐忙套上氧气罩,父亲吸了几口氧气,脸色渐渐平静下来,似乎又要进入昏迷状态,久久没有动静。李虎望望姐姐,姐姐无可奈何地摇摇头,摸摸父亲脉搏,感觉还在正常跳动。李虎听了父亲未说完的话,心中着急,忍不住又轻声叫道:“爸爸,爸爸。”

父亲缓缓睁开眼睛,看见李虎,动了动嘴,又伸手扒开氧气罩,艰难地喘息说:“你爷爷说,那东西从远祖……传下来,已经有了……几百年了。它关系……关系到我们……我们家族的……一桩……一桩使命!他说,……让虎子打开……打开匣子,拿出……拿出里面的东西去找,去找七星……七星老人。”“里面是什么东西?”“不……不知道。谁也没有……打开过。”

李虎越发感到莫名其妙,心中涌出一连串的疑问:“谁是七星老人?他住在哪里?怎么去找?”

父亲一双眼睛定定地望着李虎,喃喃说道:“我去了,不要……为我耽误时间。你要快……快去找……七星……七星……”

接着,父亲的舌头似乎已经无力动弹,脸色由红变紫,嘴里“唔唔”两声,划向空中的一只手无力地垂下。

姐姐惊呼一声:“爸—”

父亲瞳孔慢慢散开,胸口不再起伏。李虎叫了两声不应,探探鼻息,发现父亲已经停止了呼吸。“老头子,”母亲俯身抚摸着父亲的脸,耳语般地说,“你就忍心丢下我,自己先走了?……嗯?你就不愿意再陪陪我?你让我今后……一个人怎么过?”说到最后,已经泣不成声,扑到父亲身上嚎啕大哭。

姐姐和阳阳也扑到床边,不停地叫着“爸爸”、“外公”,一时房内哭声大作。

李虎仍然握着父亲的一只手,他感觉到在父亲咽气的那一刻,自己的手被父亲反握了一下,力道很强,他的手掌甚至感到了一丝疼痛。此刻,父亲那散开的瞳孔仍在望着自己,里面似乎留有无限的遗憾和不舍。父亲弥留之际,到底还有多少话没有说出来?李虎心中留下很多疑问。但此刻他无暇多想,抽出仍被父亲握住的手,轻轻为父亲合上双眼。这样,父亲的面容便显得安详多了。

听着母亲和姐姐的哀哀哭泣,李虎的眼睛有些发潮。看着父亲那张苍白而平静的面孔,他发现自己并没感觉特别悲伤,他觉得这一切都像呼吸一般自然。就像在家里,父亲从一个房间走进了另一个房间,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他记起爷爷临终前的一句话:“我只是住进了另外一个世界,并没有离开你们。”

他长长地叹出一口气,从病床边站起身来。

这时,姐夫“胡一刀”正站在病房的窗口边,对着手机大声说话,以他那外科医生训练有素的冷静性格,有条不紊地安排着一件件后事。李虎站在那里,心里被父亲临终前留下的一个个悬念淤塞着,一时感到无所适从。

病房墙上的石英挂钟,正好指向六点。

第四章 神秘跟踪

01

下午 6点,鉴宝节目结束后,沈立小心翼翼地提着一只皮包,和陪同他的一个朋友随着尚在兴奋议论的观众人流,一起走出演播室大门。走廊上,一个年轻人忽然伸过一只话筒来,连珠似问道:“沈先生你好,我是《重庆晚报》记者,你能谈谈你家祖传宝物的经过情况吗?”

不待回答,另一位刚赶上来的记者又问:“石雕虎形器的出现,对揭开巴人失踪的谜团显然是极有帮助的。作为罕见的国家级文物,你打算捐献给国家吗?”

沈立耐心地听完,然后冷冷地说:“本人无意接受任何采访,请让开一下!”说完扒开记者,大步向前走去。两位记者不屈不挠,又赶上来,意欲强行拦住采访。沈立剑眉一竖,眼里露出两道寒光,说句“请自重”,脚步并不稍停,从两人间撞了过去。两位记者被一股大力撞来,各自一个趔趄。好不容易站稳了,悻悻地立在那里,嘴里不禁咕哝出几句脏话,却再也不敢追了。沈立匆匆走到了电梯口,他碰见先前在观众席上说话的那位漂亮小姐,笑吟吟地拦住他说:“沈先生,能借一步说话么?”沈立说:“对不起,我还有事。”“就一句话。”“那好,就这里说吧。”姑娘朝左右看看,略一迟疑,小声说道:“我们老板是一位古文物收藏家,对你这石雕虎形器挺感兴趣。你能……开个价吗?”“实在抱歉,这是祖传之物,我不能卖。”

姑娘似乎并不感到失望,电梯刚打开,她又递上一张名片,用十分悦耳的声音说:“请沈先生再考虑考虑,我随时等候您电话。”

沈立礼貌地接过名片,面无表情地说:“你永远不会等到我的电话的,我不愿让人家叫我败家子!”

朋友长得比沈立高大,走在旁边,形如保镖。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那只是一个徒具身坯的白大筒,中看不中用。在那张被酒色侵蚀过的脸上,一双眼睛虽然能够装饰出漂亮的热情,却难掩空洞和倦色,与沈立的清朗精悍形成鲜明对比。

两人走出电梯,穿过宾馆大厅时,沈立忽然感到有一股阴森森的气流从后面奔涌而来,贴着脊背如影随形,驱之不去。他下意识地朝后面望望,刚刚关上的电梯门外并没有什么人。他警惕地看了看手中的皮包,然后用目光在宽阔的大厅里搜索,除进进出出的行人外,吧台前站有几个人,正在登记或者结账。休闲区的沙发上坐着几个人,有两人正在专心地交谈着,另几个则把头埋在手中的报纸上。并没发现可疑的人,那令人背心发凉的阴森之气似乎也消失了。

从宾馆旋转大门出来,迎面碰上两个三十来岁的年轻人,都穿一样的黑色 T恤,高的瘦、矮的胖,相映成趣。沈立一瞥之下,发现两人虽然体形各具特色,眉眼却有几分相似。两人正向大门走去,擦肩而过时,沈立忽觉手中皮包一紧,左边瘦子“咦”了一声,停下来惊诧地望向沈立。

沈立以为是手中皮包不小心撞了他,忙说声“对不起”,与朋友一起快步向自己的车子走去。

朋友与沈立是战友,刚满服役期就退伍了。沈立在部队比他整整多待了十年。一年前,沈立退伍后在重庆再见到他时,惊讶地发现他已经是一个拥有千万资产的大老板了。朋友笑着说:“像我这样的,重庆街上一抓一大把,算什么大老板!”

朋友是一家知名建筑管材的重庆总代理,自己又开了两家餐馆。但朋友为人低调,天性好玩,几年打拼下来,有了一些积累,生意上的事情就不怎么上心了。整天东游西逛,沉湎酒色,据说还在外面偷偷养了小蜜。沈立的出现,让他如获至宝,千方百计将他拉进公司,立即就把总经理的位置让给他了,自己乐得做一个清闲的跷脚老板,坐享其成。但他不是让沈立给他打工,而是分给他一些干股,时下的流行叫法是“期权”,让沈立从每年的经营收益中分取一部分红利。

这是商业上的游戏规则,沈立一时没有其他事情可做,也就不客气地接受了。沈立当了十多年特种兵,原本是可以去公安系统或国家安全部门任职的,但他更喜欢自由自在的平民生活。一年下来,沈立将公司打理得井井有条,业务稳步发展,经营效益更是同比翻番。朋友笑得合不拢嘴,在外玩得更有底气了。

月初,沈立接到一个电话,回了黔江老家一趟。

几天以后,他带着一个毫不起眼的木匣子到了重庆,似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朋友听说他经常盯着木匣子发呆,对公司业务也疏于管理了,不禁有些担忧。几次向他打听木匣子的事,他总是淡淡地说:“没什么,只是一件祖传的古董。”

朋友不过是担心公司的生意,对古董什么的倒无兴趣。看见匣子里躺着一只黑不溜秋的石虎,也见不出有什么宝贝之处。今天听说沈立报名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鉴宝节目,一时好奇,便上了沈立的车子,跟来看看。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按照专家的说法,沈立匣子里那个黑不溜秋的什么石虎可就是一个价值连城的国宝了!

此时,他们钻进一辆黑色雅阁轿车,沈立启动引擎,缓缓驶出停车场,很快汇入解放碑拥挤的车流之中。02

这车原是朋友送给沈立的。

公司效益好了,朋友换了一辆四个圈的新奥迪A6,以前用过的这辆雅阁便给了沈立。这车买来不到两年,尚有七八成新,用起来十分称手。

上了车,沈立对朋友说:“你去哪?我先送你。”“送我?”朋友笑着说,“这么大的喜事儿,不请我喝一杯?”“改日吧!今天我还有事。”“是与石虎有关的事吗?你真的不打算卖掉?”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