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第五立面形态设计研究(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6 16:31:37

点击下载

作者:刘福智,尚伟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城市第五立面形态设计研究

城市第五立面形态设计研究试读:

前言

人类在20世纪兴建了大量高层建筑、高架道路,城市海拔被不断抬高;同时,随着航空业的蓬勃发展与乘坐各种飞行器出行或娱乐人数的增多,城市第五立面不可避免地进入到了人们的视线之中。城市第五立面作为展示城市风貌、凸显城市特色、彰显城市性格的另一个重要途径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

我国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要落后于世界其他先进国家,并且也落后于实际的城市发展速度。因此,就城市第五立面的形态进行深入的探讨及研究,将有助于改善今后城市发展中城市第五立面形态发展状况。本专著以俯瞰视角下的城市第五立面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城市第五立面的发展演变过程、构成及影响因素,以及设计依据和原则、控制要素等方面的内容,对于完善城市第五立面形态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意义。

近几年来,我国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在高空俯瞰城市的机会和时间也越来越多,不同城市的第五立面形态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和体验。良好的有特色的城市第五立面形态不但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同时也是彰显城市魅力、体现城市品位的重要窗口之一。随着城市第五立面越来越多地被人关注与重视,无论是城市的管理者、经营者,还是城市规划设计者们都把城市第五立面形态设计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上来,从城市的开发规划到城市的建设管理各个环节都充分考虑到城市第五立面形态设计。因此本书的研究及探讨,将在如何使城市的形象更加鲜明,更加引人注目,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方面做出实际贡献。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国内外有关著作、论文,本书许多图例均摘自其中,并做了少量加工,但观点和体会则是编者的心得,未一一注明,敬请谅解。在此,谨向有关专家、学者、单位致谢,如有不妥之处也请原作者及专家、读者批评指正。刘福智2012年9月于青岛第1章 绪论人们为了生存而来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加美好而居留于城市。——亚里士多德(Aristotle)1.1 城市第五立面研究缘起1.1.1 研究背景“我要像鸟儿一样飞翔,我要像鸟儿一样俯瞰大地!”曾几何时,人们看到天空中翱翔的飞鸟时都会禁不住有这样的梦想:我也要像鸟儿般畅游天际,我也要像鸟儿般俯瞰大地。古人的这个梦一做就是成千上万年,直到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Wright Brothers)发明了飞机,人们才得以飞向天空,去俯瞰我们的大地与河流,去俯瞰我们的农田与房屋,去俯瞰我们的城市与建筑。

古人们的这个梦想随着飞机的发明已经为现代人所实现。随着航空航天业的发展,更多的人们有了直接或者间接俯瞰大地的机会,城市顶部风貌及其所处的周边环境毫无保留地进入到人们的视线中来,人们从空中领略到了在地面上未曾体验过的城市风光。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低空空域的逐渐开放,通用航空业的发展势头也同样迅猛。据《青岛晚报》2012年4月17日的最新报道,珠海在今年3月份建立了我国首家私人飞机4S店,而青岛也有一项私人飞机4S店的项目正在筹备之中,预计今年年底至明年年初试营业。随着通用航空业的大力发展,旅游观光、私人娱乐、公务飞行、航空摄影等航空活动将迅速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来。在这种情况之下,人们更多地获得了从空中俯瞰城市的机会,城市第五立面这一新的城市形态将会更多地被人们所关注,针对城市第五立面的研究也更具有意义与价值。作者所在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景观中心实验室根据目前通用航空领域的发展现状,针对所研究的城市第五立面这一课题,于2011年购入了一架某型无人遥控直升机(图1.1),及其配套搭载的照相机与摄像机,以及数据传输系统及地面控制系统。利用该套设备可进行航空摄影、航空遥感、航空巡查、空中放线等作业任务,并为作者进行城市第五立面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图1.1 某型无人遥控直升机(资料来源:自摄)

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各国城市竞相往立体化、综合化方向发展。在前几年,有的国家或地区甚至出现了竞相修建超高层建筑,努力争夺地区第一高楼甚至世界第一高楼的态势。如2011年在阿联酋的迪拜竣工的哈利法塔高度达到828米,其高度为目前世界第一;在中国台湾建成的台北101塔其高度为508米,目前排名世界第二位;在中国上海建成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高度为492米,等等。而且世界各地在建或筹建的超高层建筑也不在少数,如在上海浦东,紧邻着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和上海金茂大厦的上海中心,其设计高度为632米,预计2014年竣工;在深圳正在建设的深圳平安国际金融中心大厦,其设计高度为646米,预计2014年竣工;在中东地区,高度甚至超过千米的超高层建筑也在筹划之中……随着高层建筑乃至超高层建筑的竞相兴建,人们的生活环境逐渐向高空转移,越来越多的人们有了进入超高层建筑生活和工作的体验,也有了在超高层建筑内俯瞰城市环境的机会。

我们在高空俯瞰下的城市顶面及可视的侧面即为城市的第五立面,它从另一个角度体现着城市空间形态和城市特征,是城市特殊的表情,也反映着城市的特殊性格。在我们比较边远、落后的地区以及一些保护得比较好的古村、古镇中,仍保留着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的城市第五立面(图1.2)。例如浙江宏村、周庄、乌镇、云南丽江等众多水乡古镇,在清澈流水绿树荫映衬下的青黑小瓦两坡水屋面,让人感觉格外雅致;老北京层峦起伏的宫廷建筑群落,在斜阳烟柳中,那金黄色的重檐琉璃大屋顶显现出迷人韵味;平遥古城那古朴的青砖墙面和垂花院门在夕阳的余晖之中仿佛还能看到当年晋商们的繁荣场面;还有皖南民居码头墙青瓦屋面的古朴自然等,都给到过这里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地方已经成为中国历史古典建筑中的典型代表而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这些传统城市中那多样又统一的城市第五立面形态是我们需要寻找和赞叹的奇葩,我们不仅用物质空间来传递文化与历史,更应传递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的情趣与智慧。图1.2 保存较好的传统城市第五立面,图为云南丽江古城(资料来源:网络)

在中国,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城市的发展,我国城市化水平已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0.6%提升到2011年的50%多。随着各大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预计中国还将有大量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在未来10年之内,中国城市化水平将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目前,新技术、新科学、新理念的出现和发展为城市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与此同时,城市的种种无序扩张式的发展也产生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曾经有人提出:“城市是一个有机体,对它的整治与改造应顺应原有的城市肌理,创造适应今日的生活环境,千万不可粗暴地大拆大改,否则城市失去了史迹,犹如人失去了记忆,沦为丧失历史遗迹、没有历史文化积淀的城市,居民的心理不能不受到影响。”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指出,亚洲地区涌现出的人口达千万以上的大城市,正在成为无特色、无历史、无规划、无中心的“普通城市”。大师们的言辞不无激烈,但也恰恰指出中国城市发展所面临的症结:原本因地域环境的巨大差异而形成的各色城市肌理正渐渐失去它们鲜明的色彩,人们怀念和向往的生活环境也在记忆中渐行渐远。因此,城市第五立面这一个特殊的城市空间将作为城市的潜在发展空间需要进一步地合理开发与挖掘,城市第五立面这一特殊形态也将作为未来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新的着眼点与出发点得到进一步的重视。1.1.2 城市第五立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城市第五立面的形态逐渐脱去了各种风格的外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化趋势。同时,随着人们俯瞰城市视点的增多,城市第五立面形态逐渐被更多人所关注;同样,城市第五立面的诸多缺点与问题也暴露在人们眼前。现今国内诸多城市的第五立面设计与建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许多地区城市第五立面形态的杂乱不堪已经对城市的总体风貌构成很大程度的负面影响,产生了许多视觉污染。目前,我国部分城市第五立面形态欠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城市第五立面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过去人们可以俯瞰城市的机会并不多,只能是在城市周边地势比较高的地点(图1.3)或城市中个别较高的建筑物之上。随着近几年航空业的大力发展及高层建筑物的竞相建设,人们才有更多的机会看到城市第五立面。过去人们在从事城市设计、城市空间营造、建筑设计等相关城市建设的过程时,大多从普通的地面人视点出发,而很少考虑到从高空俯瞰时的效果。从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到建筑单体设计,从空间场所的营造到功能的确立,从材料材质的选择到色彩的使用,城市的顶面往往是设计师们、政府官员们和普通民众们所最容易忽视的地方,因此城市第五立面所存在的各项问题也就不难理解了。图1.3 在布达拉宫上俯瞰拉萨市(资料来源:自摄并后期拼接)(2)过分强调形体组合,忽略人的感受

凯文·林奇(Kevin Lynch)“城市形态设计是对城市的形态与空间环境所做的规划与设计”的观点,以及他提出的城市形态设计的五项要素,在业内已经得到广泛认同,并且在大量的项目实践中加以运用。但是应该看到,当前国内的城市形态设计对此存在着严重的误区:很多设计师片面理解凯文·林奇的理论,生搬硬套五项要素进行城市形态的设计,过分研究形体组合。事实上,凯文·林奇的理论特点在于最直接地考虑人的因素,他所强调的是对人的关怀。然而很多设计师对这个理论的核心思想却视而不见,造成在许多城市第五立面形态设计过程中忽略人的因素的现象。(3)“大手笔”的设计导致人性尺度缺失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城市第五立面形态设计中的尺度感也随着人们通行速度的增加而成倍增长。超大尺度的地块、看不到边界的广场、动辄数百米的道路红线宽度,这些所谓的“大手笔”或“形象工程”,其尺度感已经远远超出了人的视觉尺度及感知范围,人们无法在这种巨大的尺度下体会到场所的归属感和舒适性,更无法体验到人性化的尺度感受。这些“大手笔”的设计可能在图纸上会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但实际却对城市第五立面形态造成了很大影响,如同城市第五立面上的疤痕或创伤,并且无法形成易感知的人性空间,不能聚集旺盛的人气,也无法体现城市的活力。(4)城市形象趋同,风貌特色丧失

当今时代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全球化、信息化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城市正在传统风貌缺失、形象趋同、文化缺失、特色危机等一系列城市问题的阻挠之下艰难前行(图1.4)。“无论你走到哪个城市,目光所及之处,全是一色的高楼群、玻璃墙、霓虹灯、立交桥、宽马路、大广场。当城市的背景已被麦当劳、肯德基火红的标志点燃的时候,我们真的分不清自己是在北京、上海还是纽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城市设计的盲目跟风,对地方城市特色与风貌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对城市风貌的狭隘理解等。其外在表现就是城市第五立面形态缺乏地域感,不具识别性。同时,由于设计手段的局限,设计师们很难将风貌特色进行整体化的设计考虑,以致难以形成有规模的城市风貌形态,无法给人留下深刻的城市印象。当人们乘坐飞机飞抵目的地上空时,不具地方风貌特色的城市第五立面很难给乘客留下深刻印象,若不是手里的机票提醒,乘客们也许都忘记了自己的目的地。图1.4 城市形象趋同(资料来源:自摄并后期拼接)(5)城市第五立面的开发与利用不足

人们对城市第五立面的形态等方面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殊不知城市第五立面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价值与意义,对城市第五立面的开发及利用程度还远远不够。例如,城市第五立面可以作为展示空间的载体,用以广告宣传、城市宣传,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城市第五立面作为城市形象的窗口之一,是城市特色、城市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城市第五立面可带有一定地方性的、特色性的象征意义,是地方文化的体现,具有很高的文化效益。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高空俯瞰城市机会的增多,城市第五立面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并被重视,但国内外对这一新命题的研究还相对缺乏深度与系统性,但与之相关的城市发展与建设的理论已得到较为系统和全面的研究,这些理论研究和实践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城市历史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模式方面的研究;

②城市肌理、城市形态等方面的研究;

③建筑第五立面与城市第五立面的发展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1.2.1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1)城市历史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模式

国外对城市历史及城市发展变化做了深入的研究,详尽描述了城市形态的历史演化过程,并讨论了引起其变化的原因。斯乔伯格(G. Sjoberg,1960)建立了符合前工业化城市普遍特征的模型;芒福德(L. Mumlord,1961)从人文科学角度对西方城市起源与发展进行了研究;建筑史学家拉斯姆森(Steen Eiler Rasmussen,1964)在不同的时间切片与空间中对建筑形态进行了分析;培根(Baken,1976)在其《城市设计》中将历史实例与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相联系;吉尔德恩(Sigfried Giedion,1941,1948)建立了现代建筑的历史观;建筑历史学家科斯托夫(SpiroKonstantine Kostof,1991)通过《城市的形成:历史进程中的城市模式和城市意义》对城市发展历史的回顾试图探索城市建造的普遍现象。这些理论研究对于探索城市历史、研究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模式有着广泛的指导意义,是研究城市第五立面这一命题的理论基础。(2)城市肌理、城市形态等

卡米洛·席蒂在1889年出版的《以艺术原则为依据的城市规划》(又译为《城市的建造》)一书中运用艺术原则研究城市空间中的实体(主要是教堂)与空间(主要是广场、街道)的相互关系及形式美的规律,并据此提出了强调实体与空间整体性和注重它们内在关系和关联的“视觉艺术”准则。强调比例、人与环境的尺度以及多姿多彩的透视感和向自然学习的视觉美学法则。

自从1960年凯文·林奇(Kevin Lynch)提出其城市意象理论以来,城市设计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凯文·林奇提出城市肌理的三项基本要素:居住密度、纹理组织(grain)和交通模式。他认为,城市肌理是城市形态的基本要素,比城市形态的其他要素如城市规模、城市形状等更重要。凯文·林奇从人们的价值观、行为需求、心理知觉等方面出发展开研究,他所关心的是城市肌理的更为实质的问题,即城市肌理与人们的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凯文·林奇理解的城市肌理是人们的生活模式,同时也是城市建设的基本模式,是城市设计需要作出的基本决策。

凯文·林奇的理论对于我们研究城市第五立面的形态与肌理有很大帮助。在城市建造过程中,无论是旧城改造还是新区开发,都必须有一个理想的肌理模式,这个理想的肌理模式包括街道网的密度、街区尺度、建筑密度、建筑类型、纹理组织形态、街道形式、交通模式、环境空间等,这个肌理模式一方面能适应现代城市功能,反映现代城市生活,符合城市发展模式;另一方面还要延续城市传统的肌理形式,体现城市第五立面特色。(3)建筑第五立面与城市第五立面的发展与应用

1926年,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提出了著名的新建筑“五要素”,其中屋顶花园作为其中重要的要素之一被首次提出,并应用到其作品萨伏伊别墅之中。在此之后,屋顶花园及各类规模的屋顶绿化工程便相继出现在西方建筑屋顶,如在20世纪60年代建成的美国华盛顿水门饭店屋顶花园、英国爱尔兰人寿中心屋顶花园等。屋顶花园因其具有美化城市环境、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建筑热工性能、调节城市气候等作用,成为竞相研究的重要领域。日本特殊绿化共同研究社于1995年出版的《新绿化空间设计指南》,为都市空间的屋顶、壁面的绿化设计等提供了一套解决方案;日本东京明文规定新建筑占2地面积只要超过1km,屋顶的1/5必须为绿色植物所覆盖,否则开发商就得接受罚款(东京都绿化指导方针);盖尔(J. Gehl)的《交往与空间》,为第五立面景观设计如何处理空间与交往的关系提供了参考。1.2.2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1)城市发展与城市肌理、城市形态等

我国对城市的发展研究起步虽然较早,但研究进展缓慢,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进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对城市发展、城市形态、城市肌理等方面理论的研究才进一步增多。如武进的《中国城市形态:结构、特征及演变》(1990)、胡俊的《中国城市:模式与演进》(1995)、齐康的《城市环境规划设计与方法》(1997)、段进的《城市空间发展论》(1999),对中国城市形态演变的过程、特征、动因、问题等进行了总结性研究,并对城市形态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探讨。顾朝林的《论中国城市持续发展研究方向》(1994)从自然、历史、文化、社会、经济、交通、城市职能、城市结构等多角度对城市形态展开研究。王建国的《城市空间形态的分析方法》(1994)对城市形态研究的分析方法和计量方法方面的研究有较大进步。侯寰宇等的《城市中央商务区(CBD)空间形态浅析》(2003)针对某一特定城市,对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次上的城市形态研究逐步加强,等等。(2)建筑第五立面与城市第五立面的发展与应用

赵庆在《城市社区第五立面景观研究》(2010)中对社区第五立面景观进行解析,提出城市社区第五立面景观设计及评价方法;李莉在《城市多层住宅第五立面设计研究》(2007)中通过对城市多层住宅屋顶形式的研究,提出城市多层住宅第五立面设计策略;张允在《建筑的第五立面——现代建筑屋顶发展趋势探析》(2005)中对现代建筑屋顶对建筑功能和城市形象的影响、建筑屋顶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做了研究,并对我国建筑屋顶发展的两大思潮做了评价分析;田立在《当代建筑第五立面设计》(2008)中对当代建筑第五立面的发展因素做了总结归纳,分析总结出在第五立面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并从屋顶形态的设计中得到启示,分析建筑屋顶未来的发展趋势。1.2.3 综合分析

在与城市第五立面相关的研究领域,如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模式、城市肌理、城市形态等方面,国内外已进行大量相关研究,获得大量理论成果及著作,并在相关领域进行实践探索。这些理论与著作无疑是研究城市第五立面的重要理论基础与依据,但针对这一课题,国内外研究中虽有少量涉及,但均不够系统与全面,没有从俯瞰视角这一特殊视点,系统性地提出城市第五立面的概念与范畴,对城市第五立面的深入研究还存在较大欠缺。1.3 研究目的与意义1.3.1 研究目的(1)改善人居环境中的消极空间

在城市中,我们通常将整个城市中没有被利用到的,或者不能给居住者带来愉悦的心理感受造成人们生活不便的空间都称为消极空间。过去,人们仅仅是留意城市空间内那些没人使用或没有被利用到的空间,对处于高空中的空间讨论较少。随着高空俯瞰城市的机会增多,许多城市第五立面也被发现存在很多问题,城市第五立面也就成了形成消极空间的因素。这样的城市第五立面给可以看到它的人们带来了消极的感受。所以,积极利用和改善城市第五立面的消极空间,创造良好的城市第五立面形态在现今生活中就显得十分重要。(2)塑造城市的标记与象征

与很多地标性建筑物或构筑物一样,城市第五立面也可以作为城市的标记与象征。当一个人乘坐飞机到达一个新的城市时,未下飞机之前他就可以注意到该城市的第五立面形态,良好的具有特色的并且能够体现城市风貌的城市第五立面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成为城市的标记与象征。(3)城市第五立面营造城市景观

由于城市第五立面与城市空间环境互为图底关系,城市第五立面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城市第五立面已经和城市的美化绿化一样,对城市的景观营造起着重要的作用。(4)城市潜在空间的开发与利用

城市第五立面随着俯瞰视点的增多逐渐进入到人们的视线中来,而在过去人们往往忽视这一重要的城市空间。在城市发展、社会进步、环境压力等多重需求及压力下的当今城市,城市第五立面作为城市潜在的利用空间,其开发与利用无疑会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1.3.2 研究意义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为城市第五立面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提供了新的动力,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带来了诸多挑战。城市第五立面的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城市的总体风貌以及空间环境形态,同时也影响着城市的地域特色。本书以整个城市为背景,从整体的、综合的角度入手,以城市第五立面形态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城市第五立面的各类组成要素,从视觉传达角度出发,从而艺术地表现与体现,为今后的城市第五立面的发展提供可参考的依据,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理论意义

城市的发展使得城市第五立面较之前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我国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要落后于世界其他先进国家,并且也落后于实际的城市发展速度。因此,就城市第五立面的形态进行深入的探讨及研究,将有助于改善今后城市发展中城市第五立面形态发展状况。本书以俯瞰视角下的城市第五立面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城市第五立面的发展演变过程、构成及影响因素,以及设计依据和原则、控制要素等方面的内容,对于完善城市第五立面形态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意义。(2)实践意义

近几年来,我国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在高空俯瞰城市的机会与时间也越来越多,不同城市的第五立面形态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和体验。良好的有特色的城市第五立面形态不但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同时也是彰显城市魅力、体现城市品位的重要窗口之一。随着城市第五立面越来越多地被人关注与重视,无论是城市的管理者、经营者,还是城市规划设计者们都把城市第五立面形态设计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上来,从城市的开发规划到城市的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充分考虑到城市第五立面形态设计。因此本书的研究及探讨,将在如何使城市的形象更加鲜明,更加引人注目,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方面做出实际贡献。1.4 研究对象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城市的第五立面所形成的清晰的风貌和特色,往往成为一种城市的象征。本书以城市第五立面为研究对象,分析确定城市第五立面产生的背景、城市第五立面的类型、城市第五立面的构成要素及影响因素,以城市第五立面与城市肌理的关系,以及城市第五立面形态的视觉控制要素为研究范围。1.5 研究方法(1)文献整理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学术专著、期刊、文档文献、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等的阅读和整理,了解相关课题尤其是城市第五立面的研究现状,获取与课题有关的理论成果,通过对其整体的把握,对自己的研究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同时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途径对城市第五立面、城市形态、城市肌理等重要内容进行查阅,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分类和整理。(2)现场调查

通过对青岛市地区城市第五立面的现状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取证,收集相关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并通过摄影、手绘等手段获取相应的图形图像资料。(3)问卷调查法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本书研究内容及需要合理统一编排问卷,确定合理的调查方法,从而了解普通居民对城市第五立面的理解与看法(问卷详细内容参见附录)。(4)统计分析法

研究根据问卷调查所取得的数据,以百分比统计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大量的实景照片及其他所获信息对研究内容进行说明分析。(5)分析归纳

在对城市第五立面的提出,以及城市第五立面的构成因素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综合的分析之后,结合已取得的数据及资料,对城市第五立面与城市肌理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城市第五立面的视觉要素进行分析与归纳,对城市第五立面的利用与开发提出新的思考,最终获得有价值的结论。1.6 本书框架第2章 城市第五立面的提出与发展人的一生中总有两样东西是永远不会忘记的,这就是母亲的面孔和城市的面孔。——土耳其诗人纳乔姆希克梅

人类在20世纪兴建了大量高层建筑、高架道路,城市海拔被不断抬高,同时,随着航空业的蓬勃发展与乘坐各种飞行器出行或娱乐人数的增多,城市第五立面不可避免地进入到了人们的视线之中。城市第五立面作为展示城市风貌、凸显城市特色、彰显城市性格的另一个重要途径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2.1 人类视点从普通地面人视点到高空俯瞰视点的转变2.1.1 高架公路沿线等地势较高处视点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用地日益紧张,城市交通也日渐拥堵,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北京、广州、南京、青岛等,交通面临巨大压力,然而土地资源又相对匮乏,要解决交通问题,建造高架公路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高架公路是城市立体交通的一种,对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有着明显的作用。不同城市不同地段的高架公路其架设高度不尽相同,有的可离地面十几米甚至几十米,其高度会超过沿线许多建筑物。当车辆行经高架路时,两边所呈现的正是城市的第五立面(图2.1)。因此,高架公路上所看到的城市第五立面值得关注。图2.1 青岛杭鞍快速路沿线(资料来源:自摄)2.1.2 超高层建筑俯瞰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筑技术不断进步与更新,新型建筑材料也不断被应用到建设当中,建造高层甚至超高层建筑早已不是难事。尤其是近十几年来,世界各地掀起了一股兴建地标级超高层建筑的潮流,超高层建筑的高度纪录被不断地刷新。当人们登上超高层建筑后,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城市景象——城市第五立面,正以一种新式的全景式城市总体格局成为城市形象的代言人(图2.2—图2.5)。图2.2 超高层建筑内俯瞰纽约(资料来源:网络)图2.3 迪拜塔内俯瞰(资料来源:网络)图2.4 超高层建筑内俯瞰青岛开发区(资料来源:自摄)图2.5 超高层建筑内俯瞰上海(资料来源:自摄)

据不完全统计,在一些较发达的城市中,有超过75%的人有过进入到超过20层的高层建筑内俯瞰城市的体验,有超过20%的人生活、工作在高层建筑之中。作者在青岛市也针对高层建筑内所俯瞰到的城市第五立面这一问题做了问卷调查(详细内容见附录)。问卷调查的地点选择在青岛市市南区香港中路沿线,此地段人流量较大,人员构成也比较综合,具有较高的代表性,调查时间为2011年11月25日上午8时至10时,调查问卷数量为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7份。

对问卷调查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后我们发现,青岛市到达过高层建筑中超过20层位置的人数为72.2%(70人),在这之中有超过50%的人(37人)会经常到达城市中的高层建筑内,有80%(56人)的人会注意从高层建筑俯瞰城市第五立面,这些人中只有26%(18人)的人认为青岛的城市第五立面形态较好,能体现城市特色及城市风貌,其余的人则认为青岛的城市第五立面缺乏特色,甚至形态杂乱缺乏美感(问卷调查表一统计数据详见图2.6)。

青岛作为山东省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其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在全国也排在前列,该调查问卷的内容及调查结果相对于全国其他大型城市来说也具有普遍代表性。根据调查数据我们不难看出,大城市中的人们跟高层建筑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人们从高层建筑内俯瞰自己所生活的城市已经再平常不过了,但城市第五立面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却不尽如人意,因此,城市第五立面的形态非常值得我们关注。2.1.3 空中飞行器内的俯瞰视点

人们乘坐飞机穿梭于城市间对于当今社会来说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情,随着航空业的大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把空中交通方式作为自己的出行方式之一。当人们乘坐飞机进入到一座新的城市时,城市的第五立面将是留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图2.7、图2.8)。图2.6 问卷调查表一结果统计(资料来源:自绘)图2.7 飞机内俯瞰杭州西湖(资料来源:自摄)图2.8 飞机内俯瞰美国迈阿密(资料来源:网络)(1)民用航空

在我国,民用航空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日趋成熟与完善,从技术到规模已经排名世界前列,仅次于第一位的美国。据统计,2011年我国航空业全行业运输总量为574亿吨千米,运送旅客总量为2.9亿人次,比2010年分别上涨6.6%和8.2%,预计2012年运送旅客将突破3.2亿人次。

在乘坐普通民航航班时,人们可清楚地观察到城市第五立面形态。尤其在飞机起降过程中,在飞机飞行高度不高的情况下,更有利于观察整体性的城市第五立面形态,而城市范围内的上空为飞机的起降过程提供了空间。同时,各个方向的民航航班航线是相对固定的,飞机进出空港的航线也是相对固定的,因此,在这些航线所覆盖的区域内,其城市第五立面的形态显得尤为重要。作者根据青岛市空管站提供的资料,以及网络关于普通民航航线设置方法的资料,绘制了青岛流亭机场飞机起降航线简图(图2.9)及青岛以南方向航线简图(图2.10)。图2.9 青岛流亭机场飞机起降航线简图(资料来源:根据青岛市空管站资料自绘)图2.10 青岛以南方向航线简图(图片来源:根据青岛市空管站资料自绘)(2)通用航空

除民用航空之外,通用航空业的发展也会为人们提供许多高空俯瞰视点。通用航空是指除军事、警务、海关缉私飞行和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航空活动,其主要应用领域十分广泛(表2.1),如空中摄影、旅游观光、抢险救灾等。表2.1 通用航空应用领域(资料来源:根据民航局网站资料自绘)

与民用航空相同,通用航空近几年在我国发展也十分迅速。通用航空的飞行小时数由1999年的4万小时发展到2011年的14万小时,复合增长率达到12.5%;目前拥有航空飞行员2万多人,机场217个,通用飞行器达到1000多架。

在2011年,通用航空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11年10月27日,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公布“十二五”规划建议,空域管理改革赫然在列,通用航空被定为“十二五”期间我国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在刚刚过去的“两会”期间,来自航空业及其他行业的多位代表及委员们针对通用航空领域积极建言献策。全国政协委员、中航工业沈飞集团副总经理陈永满预计,通用航空在短期内将会出现一个巨大的增量市场,并提出“通航产业对航空的最大意义就在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把航空业做大做强的千载难逢的机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航工业科技委副主任冯培德指出“通用航空正广泛服务于短途运输、行政执法、农林作业、科学考察、空中救援、旅游观光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受到各种因素制约,中国通用航空市场还远未得到开发”;全国人大代表、中航工业科技委主任张洪飚提出“发展通用航空,最主要的是低空空域的开放,应抓好试点、统筹规划、稳步前进,做好通用航空先行先试”等。

通用航空在政策及需求的双重影响下必将得到大力发展,在不远的将来,人们乘坐通用航空器在低空领域飞行将变为现实,而且各类通用航空器的飞行高度在一定范围内可随意调整(表2.2),到那时,城市第五立面形态将更加直接、更加清晰地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来。表2.2 通用航空器类别及其主要作业内容、作业飞行高度(资料来源:根据民航局网站资料自绘)

作者针对人们乘坐航空飞行器,以及乘坐航空飞行器时对城市第五立面的感受与认识等问题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详细内容见附录)。问卷调查地点选择在青岛市市南区香港中路沿线,调查时间为2011年11月25日上午10时至12时,调查问卷数量为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0份。

对问卷调查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后我们发现,在调查地点随机挑选的100位青岛市民中有39%(39位)的人曾乘坐过航空飞行器,这39位中有6位曾乘坐过除普通民用航班以外的通用航空器,如直升机、固定翼飞机、热气球、动力伞等;有28人曾在飞机起降过程中观察过城市第五立面,并有19人认真观察比较过出发地与目的地城市第五立面形态的优劣,他们中有31人认为从空中俯瞰到的青岛市城市第五立面形态无明显特点,甚至局部杂乱,只有8人认为青岛城市第五立面形态较好,能体现青岛风貌特色(问卷调查表二统计数据详见图2.11。图2.11 问卷调查表二结果统计(资料来源:自绘)

目前,可以乘坐飞机或其他飞行工具在空中俯瞰城市的人越来越多,相信这一数字会不断增加,人们在欣赏风景与享受旅途的过程中也注意到了城市第五立面,城市第五立面作为城市设计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2.2 俯瞰视点

俯瞰是指从高处往下观看,人的中视线下俯,与地平线相交,使视线可充分延伸,给人以舒畅之感。观赏者居高临下,俯视景观时,其视角在人的视平线以下。

俯视近景时,其垂直方向的透视感特别强烈,给人以惊险之感,使观者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当观赏者与观赏对象相距较远时,则使观赏者有顶天立地之感,眼界开阔,并且它的观赏点越高,视野越宽。如人从山顶可以观赏到四个方向的景观,视野开阔。古诗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是这个意思。

在泰山顶上看下面的群山,便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在北京景山万春亭上看故宫,宏伟的宫殿建筑群便一览无余,其景象壮美之极,令人叹为观止。前人总结的观景经验,叫做“仰望峭壁,俯视水波”——仰望峭壁显得层层叠嶂,十分雄伟;俯视水面,水平如镜,游船飘荡,颇有诗意。

另外,俯视景观一般视线都比较通透,如果通视条件不好,或者所看到的景物并不理想,这种俯视的效果就不会达到预期的目的。

在山地城市,随着夜景旅游的迅速发展,许多城市一般都在城市某一制高点设有夜景旅游观景点,以俯视全城或部分区域的夜景观。如青岛中山公园北侧地势较高处的电视塔,是俯瞰青岛市区及滨海一线美景的绝好去处(图2.12),站在香港太平山顶的凌霄阁眺望台或狮子亭上,整个维多利亚港的夜色尽收眼底(图2.13)。图2.12 青岛电视塔内俯瞰青岛沿海(资料来源:自摄)图2.13 香港太平山顶俯瞰维多利亚湾(资料来源:网络)2.3 城市第五立面的提出

对于建筑而言,第五立面是指建筑的顶面,而对于整个城市而言,城市第五立面是人在高处俯瞰到的城市各个要素的顶面及可观察到的其他立面的综合形态肌理以及它们之间相互的关系。首先,俯瞰视角虽与城市第五立面无必然的直接联系,但从人的角度出发,只有在俯瞰视角之下才能较清晰全面地观察或研究城市第五立面,因此,俯瞰视角的存在是从城市第五立面的提出到研究的先决前提和必要条件;其次,城市第五立面范围不单纯指城市的顶面,而是在俯瞰视角下所能看到的整个城市形态,包括城市或建筑的顶面、可以看到的侧面或立面、城市道路、广场,还包括周围环境,如自然山体、水体、植被等的整个形态;最后,城市第五立面并不单纯指城市可见形态,它还包括颜色、材质、质感、肌理、空间组合、图底关系等其他视觉要素。

根据以上分析,作者对城市第五立面做出如下定义:城市第五立面是指人在高空俯瞰视点条件之下所能够观察到的建筑、道路、广场、景观、自然生态等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综合构成的城市形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城市第五立面由不同的构成元素,经过一系列自然的、人为的作用后有机地、综合地组合,形成具有一定形态的城市顶部的“表皮”,来诠释城市的历史与发展,记录着城市的发展脉络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同时又向人们透露着城市所特有的表情以及深藏于城市“表皮”之下的那纷繁复杂的城市性格。可以这样概括,通过城市第五立面表现的城市“表情”是城市第五立面研究的外延;通过城市第五立面所展现的城市“性格”是城市第五立面研究的内涵。2.4 不同层次的城市第五立面分类

过去,人们只能从地势较高的地方俯瞰城市,如今,人们可以到达很多过去人们到达不了的高度来俯瞰城市。比如说,人们可以登上上百米、上百层的超高层建筑来俯瞰周边环境;人们可以乘坐飞机在几千米、上万米的高空俯瞰城市;人们可以通过航空遥感技术在数万米的高空来俯瞰大地。随着海拔的升高,人们的视野随之扩大,但城市也在人们的视野中变得越来越模糊,人们在不同的水平高度上所俯瞰到的城市第五立面形态也有着较大差异。城市第五立面应根据不同的俯瞰视点高度来进行分类。根据这一特点进行分类有如下优点:

①便于不同类别的区分;

②便于分析、比较;

③研究结果更科学、合理,更具代表性。

根据不同的俯瞰视点高度,将不同的城市第五立面分为三个层次:微观、中观、宏观。(1)微观层次

微观层次的城市第五立面主要是指人站在地势或海拔较高的位置所俯瞰到的城市第五立面。这些位置主要包括城市周围地势较高的山峰或丘陵、城市内的高架道路、城市内的高层建筑内,这一层次的视点高度在50~500米。

由于视点固定,视野只能覆盖一定范围内的城市第五立面,但微观层次下的城市第五立面能较清晰地反映城市的微观形态,如建筑的尺度、建筑第五立面的形态、建筑群形态及肌理、一定区域内的城市结构、城市各要素间的关系等(图2.14、图2.15)。图2.14 上海某高层建筑内俯瞰(资料来源:自摄)图2.15 上海人民广场俯瞰(资料来源:自摄)(2)中观层次

中观层次的城市第五立面主要是指人在一些航空飞行器内俯瞰下的城市第五立面。它主要包括人们在乘坐民航航班的起降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城市第五立面,乘坐直升机、固定翼飞机、热气球、动力伞等通用航空飞行器进行旅游观光、航拍摄影、空中作业等活动时直接或间接被人们所看到的城市第五立面。

该层次下的城市第五立面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城市或地区的城市形态、城市结构、城市肌理等。

当人们乘坐民航航班飞行时,飞机飞行高度在2km以下时可较清楚地看到城市第五立面形态。通常情况下,民用航班的航线都是固定的,人的视野距离也是相对固定的,因此乘坐普通民航航班所能看到的城市第五立面区域也是相对固定的(图2.16、图2.17),而其他通用航空飞行器则在飞行范围、飞行高度等方面有较大的灵活性,所能观察到的城市第五立面也更为全面和清晰。图2.16 空中俯瞰美国迈阿密(资料来源:网络)图2.17 空中俯瞰西安(资料来源:网络)(3)宏观层次

宏观层次下的城市第五立面是指在高度超过2km,人们直接或间接地俯瞰到的城市第五立面。它主要包括人们乘坐航空飞行器达到该高度以上所直接俯瞰到的城市第五立面,也包括航空摄影、航空遥感等作业所得到的图片、影像资料等可以间接被人们看到的城市第五立面。

该层次下的城市第五立面能够比较宏观地反映整个城市或地区的城市总体构成、城市格局、环境特征等,其涵盖范围广,但清晰度较低(图2.18)。图2.18 空中俯瞰上海郊区(资料来源:自摄)2.5 本章小结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向高空化、立体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本章根据目前人类视点由普通人视点向高空俯瞰视点逐渐转变这一大背景,分析人们在城市高架路沿线、高层建筑物内、航空飞行器内等处俯瞰视点增多的原因,并根据俯瞰视角的特点,提出城市第五立面这一命题,并对其进行合理分类,为城市第五立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第3章 城市第五立面的构成要素及影响因素自然环境同城市文明的兴起和衰落、传统价值、政策的不断更迭结合在一起,记录着多年来人类的创造力同自然进程间的相互作用。——A. W. Spin

城市从产生到发展,无不受到自然环境和人工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影响。自然环境影响着城市的选址、形态、道路走向以及建筑朝向,从而决定了城市的大体结构和轮廓。中国古代在城郭的选址上讲究“象天法地”,里面包含顺应和利用自然条件、因地制宜的成分。《管子》云:“凡定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早,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城市在选址上,或临水源河流,方便城市居民生活生产用水和货物的交易、运输;或于平原广川,地理限制较小,在规划和自然生长的共同作用下,城市形态规则严整。

同时,城市是人类建造的城市,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作息、交易、生产等各种功能的城市,城市也为人们的各项活动提供了场所,城市受到人们的生活习俗、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的影响。从城市产生的那一刻起,如何让自然环境与人工活动和谐发展是城市里的居民以及城市建设者们的不懈追求。3.1 城市第五立面的构成要素

城市第五立面同城市一样,就其构成的要素来说可分为自然元素和人工元素两个方面。3.1.1 自然元素

从城市第五立面形态的塑造角度看,自然环境是上帝最珍贵的赐予,一定地域环境的自然特征往往是独特的、无法模仿的,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最大之处,是无法更改的背景特色,是城市第五立面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正如陈秉钊先生所说:“最能创造城市特色的是巧于利用上天赋予的大自然。”(1)山体

城市山体是城市宝贵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空间资源和经济资源,充分发挥和利用城市山体资源,可以对良好的城市第五立面形态的塑造产生积极的影响(图3.1),明确掌握山体要素的特质和功能有利于良好的城市第五立面形态的形成。

从高空俯瞰,耸立的山峰、隆起的山脊、曲折的山谷往往是城市山体最显著的标志,起伏的地形成为形式多样的城市第五立面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同体量的山体在城市第五立面中所处的地位也不相同。体量小的山体,在城市中并不抢眼,随着建筑依山而建,有的部分被遮挡。而体量大一点的山体,建筑一般建在其山脚下或山腰,此时山体成为建筑群的背景,也是城市第五立面的背景或底景(图3.2),有的山体甚至成为城市第五立面中的视觉中心。图3.1 坐落于群山之中的中国西部小城镇(资料来源:网络)图3.2 以群山为背景的城市第五立面(资料来源:自摄并后期拼接)(2)水体

此处水体是指在城市中与城市空间布局、组织结构、居民的日常生活等相关的水域,如河流、湖泊、海洋等。图3.3所示即为城市第五立面中的道路与水体。图3.3 荷兰港口城市阿姆斯特丹(资料来源:(荷)Thoth. 王莹,等,译. 荷兰城市规划)

水体在城市中的各种形态,是城市第五立面构成中的不同元素,可以构成许多优美的环境,衬托出宜人的气氛,水体在城市第五立面中的体现有点、线、面三种基本形态。点是一个相对概念。小块的水面等水体在城市空间中通常被看做是点的形式,处于绿化、广场及建筑物、街道的中心,形成视线或观赏的焦点,并以其多变的形象,使城市第五立面形态丰富多彩。处于城市空间中的点状的水体,以其自身来组织围绕着它的诸要素,构成空间的中心。江、河以线的形态在城镇街区及建筑物内穿越,使空间连成一线,形成以线的形式展开的水景环境。呈线状的水体起着引导作用,还具有联系统一和隔离划分的功能。呈面状的水体起着类似水平地面或垂直墙面的作用,当建筑物、建筑群体和城镇濒临湖、海,宽阔的水面作为整体背景,以水体的反射和流动虚实变化展现人工空间融合于自然之中的特点。图3.4所示为城市第五立面中的面状水体。图3.4 美国城市迈阿密(资料来源:网络)(3)植被

植被是自然的象征,是构成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基本元素,同时,也是构成城市第五立面的重要元素。图3.5所示为城市第五立面中的植被。

城市中的植被与其他自然元素一起,与人工元素如建筑物等相互穿插,营造了良好的城市环境。同时,植被也是优化城市第五立面形态的重要手段。植被通过一定的栽植设计与搭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住品质;并且通过不同植被有效地丰富城市第五立面的层次,美化城市第五立面形态。图3.6所示为城市第五立面中的建筑、水体、植被。图3.5 上海人民公园(图片来源:自摄)3.1.2 人工元素

城市是人类改造自然最剧烈、最彻底的地方,城市中的建筑物及构筑物,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最为突出的成果,是构成城市第五立面的基本人工元素。(1)建筑

不同形态、体量、风格的建筑物与城市自然景观一起构成了城市第五立面,建筑对城市第五立面形态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图3.7所示为主要由建筑物构成的城市第五立面。建筑物的突起打破了天与地的交接,形成了人工物与自然物交相辉映的景象。建筑是构成城市第五立面最重要的实体要素,它的形体与体量对城市第五立面有很大的影响。大体量的建筑可以引起视觉的注意,但体量过大或者与周围的建筑不相协调,就会造成对城市第五立面的破坏,并形成视觉上的压抑感。而由于某栋建筑形体的特殊,也可以使原本缺少特色与可识别性的城市第五立面变得让人难忘。图3.6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棕榈泉社区(资料来源:网络)图3.7 哥伦比亚某棚户区(资料来源:网络)(2)构筑物

城市中的某些构筑物也是城市第五立面的重要构成元素,某些构筑物带有标志性或识别性作用,可以使城市形态更加丰富,赋予城市第五立面以生机和特色,如青岛五月的风这类大型雕塑,已成为青岛的标识及象征(图3.8)。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