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绽放,清风自来(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7 12:07:48

点击下载

作者:李黛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心若绽放,清风自来

心若绽放,清风自来试读:

自序

北京,又是一次筹备影视剧的行程,匆匆上路。

脚步沉重而率性,一半背负梦想,一半背负家人的恩情。

四月,在他乡,一半灵魂在路上,一半灵魂在文字里流浪。

一个人,若恰巧在柔弱外表下包裹着一颗驿动不安的心,那注定只有四处流浪。

人生的旅程,每一天都在寻觅,不只寻觅内心的那个真我小孩,还寻觅心灵与梦想可以绽放的空间,还有那个我们失落已久的“心家”。

生命里,每天会遇见很多人,不是每个人都一定会对你微笑,不是每个人都认同你的存在,但无须向人急于展示,也无须向人急于表白。我选择沉静地绽放,悠然地弥散馨香。

那些认同我的人,是我的贵人。

那些无视我的人,也是我的贵人。

顺则凡,逆则仙,何妨从另一个角度看待人生,天清地朗。

当人生没有抗拒时,内在的莲花才会绽放,此时只有当下的寂静与欢喜。

生命有时就像一株开花的树,无数人路过,能驻足观赏的人只有几个。

那些愿意为你停下脚步的人,是你的知音,也是你的贵人。

那些匆匆而过的人,虽不是你的知音,但也是你的贵人,他们为你点醒生命的无常。

因为你的存在,只为装点这个世界,不管有无人激赏,你依然存在。

你绽放过了,就是生命的意义。

总有一天你会发现,生命不在利己而在利他时,会更轻松释然。

古语云: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

俗语说: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

一直喜欢美而妥贴如棉布般的文字,读着温暖,咀嚼舌尖弥香。

一直喜欢做一个静莲般的女子,远观清雅,近闻淡而幽香。

一直喜欢过一种平淡而远离尘嚣的生活,虽处闹市,心里依然绽放莲花。

即使身处闹市,你的幽香不为尘世所挡,寂寞芳华,自有识香人。

就如在繁华闹市中绽放的梧桐花,好似那些人群中寂然绽放的笑脸。

穿越时光,穿越空间,不论身份,不必相识,依然能打动你的心。

这辈子,即使做一个人群中不起眼的平凡人,也依然绽放绝美的笑靥。

因为每时每刻,你都是春天的一道风景。

在这个世上生存,你可以无须美丽,但你一定要心思简单。

你可以无须智慧,但你一定要心存感恩。

你可以无须修行,但你一定要心怀良善。

以简单的方式,面对复杂的人生,是生命的清醒。

以良善的方式,面对险恶的人生,是生命的达观。

一直以来,我坚持写一些只给朋友看,只给自己看的心灵文字。

它们是我对生命修行的心得感悟,是我对自然中小花小草的爱意,是我对亲情的真实表达,是我对爱情的心髓觉悟,是我对行走的自然感怀。这些文字风格恬淡闲适,毫无功利之心,它只代表我当下最幸福与适然的状态。这种文字像珍珠,一颗颗从我的心间流淌而出,它不是为了名利,也不是为了出版而写的,因为它只代表文字最原始的表达欲望,那便是真诚表达的快感。

我将这种写作称之为幸福的灵性写作,现在我将它们像珍珠一样串联起来,送给喜爱品味心灵文字的朋友。2012年5月于北京

心莲初开

真心无尘自在无间于红尘中修行

修禅:真心无尘

其实,那些觉悟的文字千百年都在,就如自然宇宙的哲学一样,只是被圣贤发现而已,它是存在于宇宙万物虚空中的真理,你若与它相合,它便为你所用。不管任何时空的作家或思想家,不过是假借这个有情之身宣讲宇宙的自然规律而已。

真我非我

独自静默时,唯有心语,与真我面对,如坐镜前。

此时,与灵魂交语:我是谁?从何处来,往何处去?

人类对自我之思索从未间断,我亦不能免俗。

其实,我之身体非我,我之思想非我,我之色、声、香、味、触、法皆非我。

我究竟藏于何处?或于骨骼血脉中,或于五脏六腑中?那都只是肉身的表象,并非真我。

我究竟是何物?其实,我乃世间之称谓,人之肉身由地、火、水、风构成,地乃骨骼,火乃体温,水乃血脉,风乃人之呼吸,它们组成了人,但它只是人之躯壳,并非我。

人在无常的变化中,思想在变,肉身也在变化,每时每刻都在衰老,今日之我非昨日之我,明日之我也非今日之我,所以如果渴望永恒不变,渴望永远美丽,就会痛苦。

因为世间万物唯有无常是永恒的,所有的渴爱都会产生执著,执著就会苦。

但世间之人,却每日在为这个不存在的“我”而痛苦,在为这世间来去无踪的名利物欲而痛苦。

我为什么而工作,为什么而存在?我为什么忙碌不休?为什么得到很多,却依然不快乐?

我生存的价值是什么?为自己,为家人,为活着?还是有某种特殊的使命而存在?

我们常常将得不到健康的我视为苦命的我;将得不到幸福的我视为不幸的我;将侥幸赢得某个职位的我视为幸运的我;将终于功成名就的我视为成功的我。世间之芸芸众生,有的在痛苦中挣扎,有的在暂时的成功中忘乎所以;有的光鲜亮丽,却败絮其中;有的表面上快乐,内心却异常纠结;有的看起来无比智慧,内里却茫然无知。当我们,一日不停下为虚无飘渺的外物追逐的步履,我们就一日不会得到真正的清安。只因陷于物欲,红尘中的心早已被蒙蔽,看不到真实自我的需要。太多数时候,我们欲壑难填,我们因得不到而纠结,又因得到也不过如此而失落。

这个“我”胃口极大,永远得不到满足。

即使暂时得到瞬间满足,依然很快为另一个达不到的新目标而痛苦不堪。

这就是所谓的“我”,永远不知满足,永远不知幸福的真谛在哪里。

因为“我”永远都在寻找外在的满足感,寻找物欲上的快感,寻找所谓的爱情真谛,寻找所谓的终极幸福,却不知真正的快乐就在我们心里,就在我们身边,只有回归内心,找到心底那个无尘的真我,找到我们本具的慈悲心,才能真正地得到圆满自在的快乐与满足。

每天不急不缓地生活,细微体察每个当下,你是发自内心的快乐吗?如果心中还有妄想,还有欲望在挣扎,就不会全然地放下,就不会全然地快乐。因为每个妄想与欲望都会让我们焦虑不安,让我们生出攀比心,生出得不到与不满足的失望,这样,你的心全然被失望与焦虑占据,快乐便毫无生存空间。真正的放下是不执著,不再被其所拘,成为欲望的奴隶,即使拥有世间所有的财富和幸福,你都不执著于它,拥有时坦然,失去时淡然,这便是一种境界。

真名非我

某日,一出版社向我求购新书之电子版权,最后谈及确认身份之事,因我出版书从未用过真名,简介中也从未透露。于是对方就身份很难确认之事很是为难,提议我到版权局开个证明文件,当时我无奈一笑置之。

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何谓真我?何谓真实身份?你我皆是宇宙中一粒极微小之尘埃而已。如我之笔名,是李黛么?那只是我写作之时暂用名,我所用之笔名不只一个,即使有千万读者认识它,那也不能代表真我,这种暂时之虚名亦非恒定不变,因而为它烦恼,为它欣喜,终究亦归于虚无。或许它唯一的意义是,它传播之思想有多少人受益,有多少人在多年后还能记得你书中传播的思想,还能被你的文字感动,这是唯一之意义。

于我名字不过是一符号尔,别人唤我李黛,唤我若水或了尘,都只是名,而非真我。

于更亲密之人,可能还会唤我小名、爱称,那亦非真我。

世间之名均是暂时之假名,随时可更换。据说,“名”起始于氏族社会。《说文》中解释:“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意为黄昏后,天暗黑不能相认,便各以代号称,这便是名之由来。

世间之名正是如此,不过是便于相认的代号,并非真我之身份。

故而,所谓的“姓名”身份,并非真能证明我之真身,我是谁?无人知晓。

护照,身份证,户口簿,能证明我之真身么?非也。

那上面只不过有我的地址、名字而已,世间造假者比比皆是,身份亦能造假。

可见,它们并非“我”之真身。

那名片能证明我之真身么?那上面不过只有我的职位、公司名字,想印多少,即刻便能如愿,造假更容易。真真假假,谁真谁假?名利财色,来来去去,皆是云烟。

而为此虚名,有花巨资作大广告者,有腆着老脸造绯闻者,有为一夜爆红而甘愿裸奔者。

世间之人蝇营狗苟,不知廉耻者有之,不知其害者更有之。为名利奔波忙碌,美其名曰为梦想而血拼,实则受欲望之驱使,早沦为欲望之奴隶而不自知。

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当世之人被欲望所驱,不为名即为利,当然更渴望名利双收。

名为何物?即声誉、名誉、名声。被大家所熟知的人叫名人。

若说“名”乃浮云,有人会嗤之以鼻,会笑你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的确,如今娱乐媒体盛行选秀,盛行山鸡变凤凰,盛行草根变名人的把戏。

似乎全民娱乐的重心都在打造所谓的一夜成“名”,百万怀揣梦想的年轻人趋之若鹜。当争名夺利的选秀节目充斥各路媒体时,其负面的引导示范作用是无比强大的。这让无数青年学子从小即树立了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成名要趁早,学习优秀与否无关紧要,关键是有一技之长。

奇技淫巧,当所有人都在注重培养技能时,有多少人关注心灵的成长?

圣者说,得人身不易,这辈子我们的功课就只为追名逐利么?

其实,你见过娱乐圈真正的艺坛常青树么?历史上你见过盛名不衰的人么?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今日红遍天下,明日一个丑闻便让你大跌眼镜。

今日一夜成名,没几年便销声匿迹者也比比皆是。

你见过永远的千万富翁,见过不死的亿万富翁么?

若说以浮云比喻名利最为恰当不过,今日来,明日去,今日欢笑,明日黯然。

可见,如此浮名如风、雷、雨、电,来去无踪,名利于己终归会化作虚无。

百年后,你带走的有哪些?不过是一具冰冷的躯壳而已,死亡于凡人和名人皆是公平的。

多年前,我亦用过“东方古韵”的名字在某文学网站写作,也曾得到无数读者追捧,但那又如何?那些高达十几万的点击很快成为明日黄花,瞬间成为迷幻泡影,你若迷恋它就是愚痴。喧嚣之名声并不能让人得到真正的解脱与快乐,真正的快乐是自己的文字表达了什么,让多少人受益,让多少人在多年后还能记起?否则不过就是昙花一现而已,或者为文坛制造了更多负能量的文字垃圾,造作无数的恶业因果。

鄙人笔耕多年,多年前也曾被某人无礼要求冠上某人之名发表文章,或在小说后面加上某人之名,心里颇觉好笑,一个人的思想不是冠以何种名字就是它的作品,当你将它付诸文字时,它是与天地同在,与宇宙相连接的,是不是你的作品,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还有虚空中无数神圣的生命知道。所以,可以欺骗自己,却不能欺世盗名。

当然,实际上那些觉悟的文字千百年都在,就如自然宇宙的哲学一样,只是被圣贤发现而已,它是存在于宇宙万物虚空中的真理,你若与它相合,它便为你所用。不管任何时空的作家或思想家,不过是假借这个有情之身宣讲宇宙的自然规律而已。所以,真正的作家,并非在书写普通的文字,而是一种思想的布道者。如果没有使命之心,就很难成为真正的觉者。

随顺无常

坐在时光里,我们都不能避免无常,总有一天会老去,死去。

生命就那么长,但它的深度与广度却是无限的,你是选择走在短暂的生命里虚度每分每秒,还是在无限的深度与广博中去感受大自然,感受上天赐予的灵性,为自然万物为世界增添一份慈悲和大爱?

你的心走在哪个空间,你所感知的世界将全然不同。

这世间最珍贵的是我们的心,世间万物皆由心生。

每个人,无论贵贱,最初都具有一颗无染的真心,真心本无尘。

不管他是贵族抑或贫民,不管他是乞丐抑或千万富翁,真心的本性都无二别。

所谓的尘,是在我们出生后,慢慢被生活及物欲所浸染,财色名利,每一样的贪著,都是欲望,故而贪欲不除,烦恼不尽,因为它们的本性就是无常和痛苦。

而唯有最终的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自在安宁,当然很多人会说,我根本就未得到,如何放下?

当你执著于得到与得不到的痛苦时,真正拥有的已经离你远去,成功已被你抛在脑后。

当你因执著于得到某个目标而忽略身边的景,忽略身边的人,也会因此忽略来点化你的贵人。

最近我发现,许多学儒释道传统文化之人喜欢攀缘,特别是见到面善的人总爱执著于“我们前世是什么关系”。其实,不管是否真有来世,我们今生所遇见的人或遭遇的事都与造作的前因有关;但是我们却也往往忽略了每个当下都在造作因果,前一秒的因,决定了下一秒的果;今天的因,决定了明天的果,所以虔诚修行之人不要太执著于前世或来生,更应关注与珍惜每个当下。

若问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问后世果,今生做者是。

前世已然过去,来生还未到来,不管前世是何关系,在你身边的人才是最应当珍惜的。

这辈子,能够相遇的人都是有缘人,即使他在不断地折磨你,他也是在用另一种方式成就你。这一生,与你一见钟情的人,就是你最大的债主。因为生命里每个遇见,都是还债与索债前因与后果的关系。所以不要委屈,缘来,接受,并用诚心将它化解成顺缘。

因为,修行的今生只为了因了缘了凡尘。

一般来说,当你遇对了人,遇到了那个唯一与你灵魂契合的人,生命会全然地打开,心会变得无比柔软,很容易感动,很容易哭泣,很容易回首往事。你会变得很敏感,看见一朵花开会开心,看见一滴雨露心也会绽放。你遇对了那个生命里唯一的人了吗?有些人可能一生也遇不到,有些人遇见却又错过,有些人可能就在你身边,却从来没曾注意过。

当然,也不必过于执著是否真的遇见灵魂的伴侣,不用执著时,缘来即受,缘去亦无须挂碍。

当许多人在执著还未遇到真心伴侣时,可能真正的缘分早已和他擦肩而过。

其实,能不早不晚在你生命里遇见的人,都并非无缘无故。你不必怀疑你是否遇对了人,因为出现在你生命里的人都并非偶然,不论是他欠你,还是你欠他,只须诚心相待,下一世才不会再遇见纠缠,彼此的折磨只能让这份缘更卑微而已,所以当缘尽时适时的放手,未尝不是一种看破与放下。因为一切都是无常,没有恒定不变的人和感情。

随缘化境

为了真爱,有些人一生都在等待,而有些人一生都在寻找。

那个一生都在寻找的人,总会忽略一直在原地等待他的人。

这世上,能够在原地等你一生一世的人是珍贵的,有时一次别离就是天涯永隔,有时一个转身就是生死永别。所以,珍惜每个当下拥有的实实在在的爱,别让它有任何遗憾地落幕。

其实看透了,缘来缘去不过是一场无常的戏,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

而红尘之男女便在这所谓的顺缘孽缘中颠倒往复,在轮回中不断地往返却不自知。

有些人缘去时依然执著,不肯放下,因为心中的贪欲还在,占有的惯性或依赖的惯性仍在。

你为何迟迟放不下某人?因为你对他还有期待还有幻想,而这种幻想往往都是我们对爱情盲目的遐想。在这种幻想状态中,我们看不清对方,也看不清自己的真心,你爱他什么?你想得到什么?如果你是真爱他,他现在很幸福,那你可以现在就放手,因为真爱就是看着心爱的人幸福,而你已不再重要。

很多人在爱到尽头时还不愿撒手,心里想着既然我得不到幸福,就一定要看着对方受折磨。

当你心中只有“我”时,这种爱已经不是爱而是占有,而你现在只是在以爱的名义伤害对方而已。心中有占有私念的人永远不会明白,若真爱一个人,就让他以自己的方式自在地生活。爱不是占有,再相爱的两个人都会有自我的空间,这个空间没有他人,只有宁静与安详,或者他的某段珍贵的记忆。如果你试图突破所有防线,探知他的一切,那只能事与愿违,这只会让彼此的感情出现嫌隙。永远不要忘记,爱只是无偿的给予。

曾写过脍炙人口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曾说:“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源于将她以隐喻的形式,留在大脑诗化记忆的一刻。”故而,爱情能使一个无趣的人一夜间变成诗人。爱情的美妙在于不是你爱的人有多好,而是它能将一切不好变得无比美好。此时你看不到他的缺点,他的所有一切都是美妙的音符。而当你不再想写诗,他的缺点一览无余,他的一切都变得寡淡无味不再美好时,爱情也就同时消失了。

昆德拉也曾说过:“同女人做爱和同女人睡觉是两种互不相关的感情,岂止不同,简直对立。爱情不会使人产生性欲(即对无数女人的激望),却会引起同眠共寝的欲求(只限于对一个女人的欲求)。”他的说法也许是对的,真爱一个人,只想和她分享生命的每分每秒,甚至每一秒都想分裂成无数的瞬间,爱如流水般在心间温暖地淌过,而欲望却是其次的,甚至在性爱中也希望能将最美的感受留给他,全然没有了自己,这种无我状态下的情才是至真至纯的。

故而,看世间陷于爱欲中的红尘男女,都信奉只有“我”最快乐才是最大的幸福,这种爱还只是欲望层面的爱,他会因色衰而爱弛,他会因对方的某个缺点而生起嗔恨心,他会因为对方不再爱自己而即刻充满了怨恨,因为他的心中时刻都只有“我”,何时真正全身心地容纳过对方?

有圣贤曾说,一切缘起缘灭,皆是因缘和合,也是业力所牵。

我常常想,若世间的有缘人没有前面造作的因缘所牵,还会不经意地相遇,还会一见钟情,或爱得欲罢不能吗?其实,任何缘分都有缘起缘灭,和世间万物一样,缘起时心里萌生爱,缘灭时爱已然消失。

当我们唱《爱的代价》时或许会心痛,我们都曾为情所困,为爱痴狂。

我们不知世间之情爱捉摸不定,像雾像雨亦像风,我们常执著在那种如梦似幻的想象中。

所以,当我们沉浸在爱欲中时,便会自然地以无限的想象来美化那个爱的对象,而忽略了他的缺点,所以一旦梦醒,你会发现你痴迷的不过是对爱情的执著,那个爱的人不过是你的想象创造出来的幻影,一切唯心造。

所谓的缘不过是随风来去,势无定式,执著于此种飘渺的感情,只能徒生悲怨而已。

记得,若有一天不爱了,请学会洒脱地转身离去,不要将泪水流给不爱你的人,不要顾影自怜,不要寻死觅活,不要乞求施舍来的任何爱。哪怕在无人的地方将所有委屈都撕心裂肺地喊出来。女人,若不爱自己,还有谁会真心爱你?

境随心转

很多人问我,如何保持年轻的心?

我只能说一直信奉上善若水,保持知足常乐,不苛求,不奢求,不贪念。

世上最好的化妆品也抵不上你每天多起善念,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人的容貌也随心念而改变。当你时常在思维里修习慈念善法时,你所散发的也是善的正能量,日积月累,你的气质会变,你的容貌也会变。

很多人害怕失去,害怕一无所有,害怕无所依归。

其实放下不是让你放弃,而是看淡它,不再被其奴役。

当得失不再重要时,就不会被物所扰,被物所困,而能以心转境。

前些日看电视报道,一个袖珍妈妈,带着一个女儿和儿子艰难度日,每天起早贪黑折花一千朵才卖二十八块钱,每个月母女俩收入不到一千元,可他们依然乐观面对。如果换成悲观的人,他们会苦不堪言地抱怨,会怨天怨地地向人哭穷,结果他们的日子会更艰难。

有人说,和他们相比才发现自己很幸福,但其实幸福不是比出来的,而是用我们的心真诚感知生活中每个细微的当下并珍惜它,知足常乐,觉悟的心每个当下即是快乐。

很多时候,往往一件事若成功,不是朋友的人会问你得到了什么好处;朋友会祝贺你又实现了一个梦想;真正关心爱你的人却只是在乎你成功后快不快乐,幸不幸福。实际上,成功并不等同于得到快乐与幸福,只是证明自己在某一方面有过人之处,真正的快乐和幸福是在超越的同时找了自己,并真正感到释然与满足。只是世间之人被物欲所蒙蔽,又有几人能觉悟看透,能放下执著的情,能放下他们身上的名利光环,放下对财色的执著?

许多人以为释家讲的空是一无所有,其实非也,空是无常,是无我,是宇宙自然的本质规律,世间万物都来自于自然,最终也归于自然,谁也逃不了自然规律的牵绊。

无常是说世间万物都处于变化中,执著它们,就如执著来去无定的风一样。

风来来去去,忽南忽北,忽大忽小,来无影,去无踪,你追逐它就与追逐虚空无有分别。

无我,则是指世间没有固定不变的自我与意识,人的意识总在变化中,在没有彻底觉悟之前,我们具有的“我”只是不断变化中的假我,而真我是能看穿世界本质,具备无上智慧的生命。此时的“我”也非我,而是无人相,无寿者相,无众生相的圣贤。当然,能证得如此境界的并非常人,没有长期的静默修行就不能产生清静的定,没有清静的定则无法生起圆满的智慧,所以凡人只是在不断修行中无限地接近圣贤的境界,因为每个人都本具真心的本性,彻底地觉醒就是彻底的大智慧大圆满。

真心无尘,尘不乱心;心无尘嚣,万法清静。

法不在别处,就在万物当中。万物皆法,皆能为修行所用。

无我亦无有分别心,没有小我,心中对万物都无二别,世界本为一体,所以众生皆为一体,何来亲疏之别?当然,要做到毫无分别心极难,要理解它很容易,但处于世间之人,你会对身边的亲人有分别,与你亲近的人你当然会对他更亲近,与你疏离的人你当然会不愿照顾,这也是人之常情。虽然难以实施,但修行还是要常怀无我之心,常于世间做七种善施,即使你身无分文,也能做无财布施,何为无财善施?一位穷人曾问圣者:我为什么这么穷?圣者说:你没有学会给予别人。穷人:我一无所有如何给予?圣者说:一个人即使一无所有也可以给予别人七种东西——颜施:和蔼可亲,微笑待人;言施:多说鼓励赞美的话;心施:心怀诚恳,敞开心扉对人;眼施:善意的眼光给予别人,无贵贱之别;身施:以行动帮助别人;座施:谦让座位,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房施:有容人之心,提供住所为人方便。

命自我立

自幼,我们接受之正统教育,首先告知我们这是个物质世界,是一切唯物的社会,教导我们如何学习获得好工作,如何脱颖而出,如何功成名就,如何光宗耀祖。却未曾教导我们要回到自己的内心,检省每个起心动念。无人告知命运如何改变,无人告知我们心的力量有多强大,无人告知我们每个心念,每个行为都在造作因果,而我们终有一天会为此付出沉痛代价。

当我开始初涉修行时,才知道“相由心生,境随心转”,一切唯心造。

凡夫被境所转,圣人能以心转境,我们所能见的物质世界的一切呈现,无不是内心的投射。

我们自小被培育成要获得某种成就而存在的动物,这不仅是生存的需要,更是家族脸面的需要。古时候讲光宗耀祖,现在讲为父母争气,我们习惯外求获得想要的任何东西,习惯为名利物欲而争分夺秒,在疲累不堪时感叹命运不公,感叹之后依然故我,因为早已深陷其中,被物欲所驱。

于是,世间之人都不自觉间成为欲望之奴隶。

有的人迷信算命,企盼某些大师能为他改命,却不知能改的都是他命里原本有的,命里没有的,除了自己,没人能改。凡夫天天算命,但命却越算越薄,为何?其实,人世间,能真正改变命运的人凤毛麟角,能改命的人都并非凡人,至少他们有坚强的毅力,能摆脱惯有的习性,知道每个起心动念都在造作因果。顺则凡,逆则仙,知道从源头斩断操纵我们命运的锁链,只有挣脱命运锁链的人,才是真正觉悟的人。

其实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明朝袁了凡居士就以《了凡四训》教导子孙,命自我立,福自我求。当我们时时刻刻都记得在每个起心动念中断恶修善,播种善因,就会切断恶的种子,不让它有生根发芽的机缘。世间法中,一个极善之人即使不修行,他的行为也是在行菩萨道,他也在无形中摆脱了既定的命运轨迹,命拘不住他,他自己就可以改命修命。

如何保持觉知,时刻保持正念,隔离恶因的成长?

首先,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人为何要严于律己,少搬弄是非?因祸从口出,每个心念都在造作因果,更何况我们常常言语造作,无形中播下无数恶的种子。古时候,儒家倡导修身养性,克非为善去恶。而释家讲解脱,性静心空,如果时刻都在想着别人过错,又何谈解脱?

所谓累世因果,循环不失,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所以群居防口,独处防心。

修行最大的功课不是念多少经,叩拜多少次,那一切都是外化以增加我们修行正念的形式,而真正要做的是降伏我们的心,我们在礼拜时真正拜的是我们的本身具有的一颗真心。我们的心被物质世界的物欲名利所染,时时躁动不安,妄念横飞,而每一个妄念都将我们带入苦的漩涡中。

只要还有一丝妄念,我们就永远处在苦中无法自拔,更无法摆脱物欲的牵绊,我们也永远无法得到清静的圆满,无法获得清静的真心。

某次,一位烦恼丛生的朋友问我如何摆脱烦恼。我看他事业成功,爱情也如意,想必真正烦恼的是无法满足的欲望。我只能说,钱挣不完,名挣不完,爱和财富终究会失去,有啥好烦?世间的一切都是变幻的,去时带不走,所以何必那么辛苦?你一旦执著于它们,就会受其所累。

所以,世间每日奔波忙碌的人看似在为命运奋斗,实则却被命运牵着走!

当我们沉迷越久,身上的尘就越积越多,最终连本具的真心也被埋藏在厚厚的龟甲之下。

在尘世间浸染已久,到后来,我们常常忘记怎样做一个小孩,常常强迫自己的孩子学习各种技能,让他们迅速成长,长大要有本事,要找好工作。让他们过早失去孩子童真无邪的快乐,却不知这种拔苗助长的方式扼杀了多少可贵的天性。而相反,我们又允许放纵自己心里藏着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时而任性一下,这不是自相矛盾?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个长不大的孩子,但是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功课。

十岁前,你要有灿烂的童年,保持童真的心;二十岁前,你要有如梦的花季,保持澄澈的心;三十岁时,你要有勇气面对未来,保持憧憬的心;四十岁时,你要坦然面对生活的倦怠,保持释然的心;五十岁时,你要能放下事业回归自然,保持宽心;六十岁后,你要勇敢面对病痛和生死,保持无常心。当真我现显时,你能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欲望,而不被欲望所惑;你能清晰看到自己的缺点,而并不避讳地掩饰,你就是真实的存在,所有看见听见所思所想都真心的本来面目,即真如之妙用。2012年12月于北京雍和宫

生命本是一场红尘修行

生于世间,每日都会面对悲欢离合,生离死别,如果执著于它们,就会陷入无限的烦恼中。 其实,一切都是梦幻泡影,财、色、名、利,没有一样恒定不变。

你真正爱过谁

某日和外子聊天,他说:“昨日我去见初中喜欢过的女孩了。”

我没有追问,也没有任何吃醋的迹象。

外子有些奇怪,问我:“你就不怕我和她发生点什么啊?”

我莞尔一笑:“如果真发生了什么,我问了有何用?如果没发生什么,我为何又要多此一问?”

他接着说:“她看起来老得好快,笑起来眼角脸上都是鱼尾纹。”

我心里为她掠过一丝悲哀,男人的眼里永远都是以色相为先,却不知色是最经不起岁月摧残的,有一天我也会老去,那时候是否和她一样,被他视为奇丑无比的老妪?

那个叫“然”的女孩我是见过的,性格直爽,也不做作,感觉很亲切。若只以表相来论,或许我之外表要较之略胜几分,但那又如何,与时间比较,谁又能胜过时间?

就好似孙悟空能以火眼金睛看到美女的本质,再美若天仙的女子,到其终老也不过是一堆无用的白骨而已,谁也抗拒不了生老病死的无常。更别说那些建立在“色相”之上的所谓爱情,色衰而爱弛之先例比比皆是。尚有点伦理道德的男人在爱情消失时会以亲情替代,也有天良丧尽的男人抛弃糟糠之妻寻求新欢的。

世间之情若是建立在欲望之上,自然以欲望而结束。

世间许多所谓的爱,一旦遭遇到自身利益的损害,马上有了权衡,有了对比,有了你付出多少我付出多少的比较。实际上,大多数人真正爱的是自己,永远是以自我为中心。所以许多夫妻若有了纠纷,立即忘记曾经的海誓山盟,那些在相爱时说过的话不过是心血来潮时的游戏,一旦牵涉到自身利益马上变了脸。

不是我低估了世人,只须看那些离婚后便成为仇人的夫妻,你就会明白爱情是多么脆弱。

除了自己,你真正爱过谁?父母吗?有些人一生都在埋怨,父母在他小时候没有给他良好的教育,父母没有送他上最好的学校。长大结婚了,他还埋怨父母没有给他买房买车;临到父母去逝了,他还埋怨父母没有留给他多少财产。说到底,父母只是无偿给他创造财富供他花销的人。

以前听一些忤逆不孝的人不愿抚养父母,理由是父母抚养他时根本没有付出过什么。不孝之人总有不孝的理由,但他哪里知道父母给了他生命就是最大的功劳,父母没有在襁褓里把他掐死就是对他的爱。虎毒不食子,天下没有不爱子女的父母,但却有不愿抚养父母的不孝子。

许多人一生都在算计,都在权衡自己在爱里的得失。

我爱你有七分,你就应当报之以七分,一旦对方的爱没有达到心中的标准马上翻脸。

有一次我对一个朋友说:“如果你想得到对等的爱,你不可以毫无保留地去爱对方。因为那会宠坏对方,一旦你的爱少了一点,他会马上因得不到满足而对你施以颜色。”当然,这是我以世间人对情爱的看法来就事论事,若对方是个在爱中不计较得失的人,又另当别论。

所以世间之爱永远以满足自“我”为目的,他给你几分,便希望你还他几分。一旦他发现这种爱是不对等的,马上爆发或改换目标。

这也许就是世间之爱的特性,来得快,去得也快。因为它是以欲望为基础,是以满足自我情感需要为目的,所以在达不到自我满足时,当然会马上认清现实。因为欲望的沟壑是最难填平的,它每天都会有新的要求,牵手、拥抱、亲吻到亲密接触……再到分手,不过是经过开端、发展、高潮到消亡的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也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所以,世间之小情小爱,才会揪心揪肝,来来去去,如风云聚散。

但其实,真爱是不记回报的,真爱一个人就是全身心的付出,你爱他就希望他全然地快乐,哪怕他不那么关注你,哪怕他并不爱你,只有忘掉自“我”的爱才是真爱。

所以,当我们在慨叹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时,是否想过,你真正爱过对方吗?

无用亦是一种妙用

一日,十岁的女儿问我:“妈妈你是喜欢漂亮的生日礼物,还是实用的生日礼物?”

我当时愣了愣,没作他想,即答:“当然是实用的。”

我自以为,自修行后,对浮华之物已无太多欲望与要求,所以自然选择了实用。

如果有第二种答案,我会说既漂亮又实用的礼物当然是最好的。但没过一分钟我心里马上觉知,所谓漂亮或实用不过都是我们的分别心在作怪,毕竟漂亮的东西并不等同于无用。这个提问本身是存在问题的,无论选择哪个回答,都将漂亮与实用无形地作了对立的比较。

此处姑且不谈这个问题的对错,只说我们常人的心,从某种意义上我和常人一样,都将有用或无用作为衡量事物的标准,无形中我们的思想都受着主流的价值观导向,无用的是没有价值的,包括我们结交朋友,建立人脉圈,首先考虑的是这个人对我们是否有用?对自己无用之人连结识的欲望都没有,这是现代人普遍的想法。从小我们也被家人时常灌输“做有用的事,说有用的话”,无用在我们心里似乎是极端贬义的。

其实所谓有用与无用,都是现代人趋利思想的结晶,体现这个时代人心的浮躁与功利。

很多人都不会想,这个东西可能暂时对我无用,但对某些人是有用的,可以和需要的人分享。比如将自己穿旧的衣服布施给贫困需要的人,无用的衣服就立即变成有用的;又比如被我们扔掉的垃圾经过特殊处理可以变废为宝。

战国时的哲学大家庄子就曾以“无用之用”深刻地阐释了事物无用之妙用。

在庄子的《逍遥游》里,有一则关于他与惠子之间的辩论。

某日,惠子对庄子说:“我有一颗大树,人家都叫它为‘樗’。它的树干上木瘤盘结,不能合乎绳墨,它的小枝弯曲不合规矩。长在大路边连经过的木匠都不瞅它一眼。你的言论,大而无用,大家都不肯相从。”

庄子却笑着说:“你不曾看见过野猫和黄狼吗?它们伏着身子,等待捕捉出游的小动物,东西跳跃,不避高低,往往踏中捕兽的机关,死于网罟之中。再看那牦牛,庞大的身子好像天边的云彩,虽然不能捉老鼠,但它的功能可大极了。现在你有这么一颗大树还愁它无用,为何不把它种在渺无人烟的地方,广漠无边的旷野上,你可无所事事地徘徊在树旁,逍遥自在地躺在树下。这树就不会遭受斧头的砍伐,也没有东西会侵害它。无所可用,又会有什么祸害呢!”

可见,无用之木材不受砍伐之害,反而能自在生长,看似无用,其实为人遮荫乘凉亦是一种妙用,此无用之妙用,正合乎天道自然。庄子在无意中讲的话,实则是合乎天道的。天之道原本便是“以不争而善胜”,无用之树,看似无用,其实它长在那里,即使无人光顾,它涵养土地,调节气温,亦是大用。

所谓的有用与无用不过是换一个不同的角度而已。

自然万物无有恒常不变的:今日无用,明日可能成为大材;今日大才,明日可能成庸才。

几十年前,我父亲因为颇有才气,被当地村官留在了农村,永远失去了到城市谋差的机会。

十多年前,因为家境贫寒被女友抛弃的某男,今日在某上市公司担任高层,生活富足。

世间大才之人常招人嫉妒引来是非横祸,而那些看似无才大智若愚之人却能安然立世。可见有用与无用,不过是一种表象上的功用。

老庄思想倡导清静无为,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遵循天道,自然而为,于世间保持独立之人格,是“顺天之时,随地之性,因人之心”,而不要违反天时、地性、人心,凭主观愿望和想象行事。可见,无用乃是物之最大妙用。

欲望是烦恼的根源

某日,一位朋友说起他与一位多年前的老朋友见面的事,据说对方目前混得还不错,是一位企业的老总,工资虽然没他高,但名下却买了几套房产,于是他决定也多买几套房子放着防老。我听了他的话有些哑然,明知道当今之人都喜欢攀比,但没想到会如此夸张。

人的价值有时是通过比较才显现的,人的自豪感与虚荣心也是通过比较显现的。

他现在还不到四十,就算他活八十岁,那至少还有一半的人生,现在就在忧愁老年时的安居乐业,那未免也太长远了。人的烦恼总是受欲望控制,欲望得不到满足,烦恼就无穷无尽。

看这些深陷欲望之中的朋友,我实在不知应该说什么才好。

中国人喜欢安居乐业,所以没有工作没有房子他们没有安全感,所以一旦失业他们就变得不自信,即使再有才气的人都会在失业时变得患得患失,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没有房子会让他们感觉不到家的温暖,好似流离失所的感觉,所以他们拼死拼活攒钱都是为了买房,买那种踏踏实实拥有的感觉,哪怕吃着咸茶喝着粥也要坐在大房子里,否则心里没有丝毫的安全感。

当然,有钱的人就更不用说了,他们以买房子为乐,房子越多越有安全感。

于是,中国的房价涨得比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快,这是一种经济上不对称的畸形发展。

究其原因,是中国人可怜的安全感在作祟,而欲望却是这种畸形发展的帮凶。

现在许多城市在限制买楼,于是便滋生了许多可悲的买楼歪招。

有些人为了争取更多的买楼指标,先离婚再买房;有些人干脆连十八岁儿子的指标都不放过;还有外地人出具假的纳税证明抢购房的。为了满足物欲,他们千方百计借钱买房,贷款买房,超负荷地支取未来的收入。所以也难怪他们会慨叹生活很累,这种累不是别人造成的,而是自己的欲望造成的。

一切的根源还是在自己身上,生活的负累是我们自己强加给自己的。

其实,如果我们对物质少要求些,对生活的环境少要求些,我们的生活会相对更幸福。

知足常乐谁都明白,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间,想安然地生活在自己的空间里不为外物所扰,不修行很难断除欲望。而修行的开始,是要关注我们的心,是否被外物所奴役,只要我们的心一直还紧随着外物在转,就永远会不得安宁。

境随心转,如果心不改变,烦恼就永远存在。

圣者说:“‘我’是一切的根源。”其实我们所见到的所有人和事物,都是我们内心的投射,只要我们还有一丝欲望,就会被欲望牵扯生出无穷无尽的烦恼。而我们为了满足欲望而贪恋的外物,我们最终一件也带不走,无论是名利还是其他任何事物,都抵挡不了宇宙本质的自然规律,他们最终都会失去或自然地消亡。我们贪恋的房子几十年就会陈旧不堪,上百年就会自然更新换代,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在国外,据说某些拥有几百年古堡的千万富翁的后人,交不起高昂的房产税金或者出不起高昂的修缮费,也宁愿将价值连城的古堡捐给政府,没有一种房产是永恒属于一个人的。

连我们贪恋的肉身,也只是我们暂时的居所,还有什么是恒常不变的房子?

在无限的生命长河中,生命其实是一场漫长的修行。当我们断恶修善,明了自然宇宙的规律,便可能在大爱中修得大自在和大圆满;当我们行善道,便能最终得到心灵的解脱,这一切都是修行的结果。2013年1月于北京雍和宫

爱也是一种修行

《了凡因语》面市后,很多朋友问我关于如何修行的问题,我淡然一笑。其实,修行说难很难,说简单亦很简单。修行,最关键的是修我们这颗心。在红尘中,观照每个当下的起心动念,便是修行的开始。

当文字亦显苍白,情感却流淌心尖,此时只有回归内心,聆听心音,读一段心经。

人为何而来,为何而去,来世今生为了何缘?

独处时,常拷问自身,有多少世借由这无谓的躯壳,于滚滚红尘中造作恶业,累堕轮回,动经尘劫。多少世在情执里浮沉,迷悟不醒?当你即时醒悟时,便是心莲初绽时。

爱也是一种修行

有时,爱情像隔着水烟的美景,总是摸不到,看不透,却又想得到它。

远看时它总是很美,近看时它却不过如此。

就如李之仪的词 “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一般。

得不到时挠心挠肺,得到时却又感觉不过如此。

或许,我们迷上的不是爱情本身,而是一种惯性的依赖。

其实,世间的每个相遇都是因缘和合,缘聚缘散,都因曾经种下的因。

来时不必执著,去时亦不必感伤,缘了即是缘灭之时。

对于男人来说,自由可能比家更重要。但是要完整地得到一个爱的女人,却必须付出自由。

世间法中,家是一种责任,它是在磨炼我们出世的心。

能将家维持得很幸福,也需要大智慧。

对于某些人来说,爱上一个人,可能是瞬间的事;相守,却要用一辈子去承诺。

爱上一个人很容易,相处一辈子却很难。

激情是一瞬间的事,相濡以沫却是一辈子的事。春花秋月很唯美,花前月下很诗意,但能将春花秋月花前月下变成油盐柴米,亦能觉得明月清风般惬意,却是一种爱的智慧。

所以,爱是一种修行,居家生活也是一种修行。

其实,真正幸福的味道是你拥有钻石般的心,谁也偷不去;你拥有宝石般的家人,谁也替代不了;你拥有患难见真情的爱,谁也无法抹去。在恒久的世间生活中,以出世的心,细细地品味每个当下的幸福,嬉笑怒骂不存于心,这也是一种爱的修行。

幸福就在每个当下

生活中最累的一定是主动开屏取悦对方的那一个人。

真正幸福的婚姻,就如跳一支探戈,你退你进,都必须有对方相应的配合,否则就是孤芳自赏的独舞。生活中往往很多的不幸在于她在跳探戈,他在走正步;她在跳弗拉明戈,他在扭秧歌。和谐的婚姻是,即使跟不上对方的灵魂,也要跟上对方的步履。

当你跟不上对方的步履时,便要好好检讨自己,是否有心与他(她)白首不离?

其实,离亲人至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的相隔,而是相见亦默然的冷漠。

离幸福至远的距离不是天长地久的等待,而是身处其中却不知珍惜。

对爱人至深的伤害不是分离,而是在一起时,却早已行同陌路。

幸福不是一种等待,不是靠对方来施舍,而是用你的心与对方融合。

幸福有时就像桃花潭水,时间太久就会死气沉沉,但用力搅动一下,感情还在,而且比想象中还深。真正的幸福,不是长年累月的相敬如宾,而是夫妻之间不断发现的小情趣,在小恩小惠,小打小闹的细节中找到在一起的乐趣。永远看着别人的老婆更好,这样的心是无法看到幸福的。

你生活得幸福与否,和当下的感觉息息相关,幸福就在每个当下。

每天珍惜身边的人,在每个生活的细节里体味真正活着的意义,便是幸福。

每天少想一些为自己争名夺利的事,多想一些关怀他人的事,便是幸福。

每天在每个呼吸里感受生命的存在,感受阳光雨露的恩泽,感恩大自然的赐予,便是幸福。

每天多想自己为别人做了什么,少想别人为你做了什么,享受每次付出的快乐,便是幸福。

如果你生在幸福中,却时刻想着别人在觊觎你的幸福,有人会时刻偷走你的幸福,那总有一天幸福会如你所愿,离你而去。而有些人,即使生活在困苦中,依然能面带微笑,相信幸福就在前方等着你,那么,幸福早晚会属于你的。

维护你的钻石心

前些时,陪外子去买钻戒,第一次发现看上去差不多的石头,原来根据不同的颜色、净度、切工和重量还分了很多等级。而在外行人眼中,钻石大不大、闪不闪成了他们分别优劣的标准。

在经过几小时的比较与选择后,我的耐性第一次受到了挑战。

在我看来,戴一颗玻璃或水晶也许比钻石更闪亮,不明白为何世人会趋之若鹜,视钻石为宝。在我眼中,无论外在的装饰有多华丽,如果内在的心不闪亮,那又有何用?

难道就为了别人眼中你手上的“鸽子蛋”闪不闪,就必须花巨资将财富戴在手上炫耀?

世间有太多人,只重视外在的装饰,而忽略丰富内在的心。

而其实内在心才是我们最应当珍视的宝,我宁愿自己拥有一颗别人看不见的钻石心,也不要戴着闪亮的钻石让别人艳羡,那只能证明你有多少物质财富,并不能证明你的心有多纯净。

所以,世间人整日为名利财富奔波劳碌,累得不堪重负却不知为何事累?

当你做任何事都为了证明别人眼中的你,为了炫耀你获得的财富名利时,你如何不累?

想一想,长这么大,这么多年来,你有哪一天是为自己而活的吗?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颗如钻石般的心,即真心,它原本无尘无染,但在世间浸染久了,便有了各种贪恋习性,被各种名利物欲所桎梏,于是心中的钻石慢慢积尘,不再闪亮。

当我们回到自己的内心,不为他人的眼光而活,摆脱任何事都在向别人炫耀的名利心,那我们的身心会轻松释然许多。当彻底放下那些身外的物欲后,你会发现那些积聚的尘垢会慢慢褪去,你的内心会逐渐闪亮,你心中的钻石会日渐璀璨,这种璀璨别人看不到,但却在无形中感召贵人聚集在你身边来成就你,支持你。因为我们的钻石心与钻石一样,它具有相当强大的能量,会吸引与你相同能量的人向你靠近。

此时,你会发现,你不用炫耀你的财富,依然能活得光彩夺目。

你不用整日为了得到一件漂亮高贵的服饰而烦恼。

你也不用整日想着那颗得不到的大钻石而坐立不安。

你更不用为了向人炫耀你的大房子而活生生成为房奴,也不用为了炫耀你的大车而成为车奴。你独立而超然地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这个世界不因外界的繁华而改变。

所以,这世上能安然若素地活在自己内心世界里的人,往往都比活在物质世界里的人幸福。

当然,它并不是让我们脱离于社会,脱离于现实,它只是让我们在物质世界里,拥有一颗平凡的无常心。因为世间所有外在的物质,都是无常而转瞬即逝的,如风云聚散。你追逐它们,就如追逐风雨雷电一样毫无结果,最终因疲于奔命而不堪重负。

世间许多过劳死或英年早逝的精英们若泉下有知,你如果问他们此生为了什么而活,他们会慨叹,原来那些物欲名利在生死面前都显得无足轻重,如果还有来生,他们会放下那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他们会宁愿去郊外好好在享受一下阳光的明媚,享受一下空气的清新,享受一下活在当下的真实感。

摸一摸你的心,它是在为你而跳动,不是为别人。

当你找到你的那颗钻石心时,你便找到了自己。

回到内心来修行

多年前,他从一无所有开始奋斗,多年以后,他拥有了一套别墅,并满足了一段时间,但很快又开始夜不安寝,他想拥有更多。世间人总是这样欲壑难填,永远都在虚无缥缈中追逐,得不到时痛苦,得到后却更虚空,殊不知那些外在的物欲只能让他不能自拔,泥足深陷,而只有回到内心才能获得真正的平静。

我们的心有多重要?它好比我们的珍宝库,世间的财富来来去去终有尽时,而内心的财富却无穷无尽,它决定我们所感知的世界,是好或坏,是美或丑。

其实,所有物质世界的呈现,都是我们内心的折射。

当我们内心愉悦向善时,世界也如春暖花开,处处阳光明媚。

而当我们内心阴郁或忿忿不平时,所看到的世界也是处处阴霾,毫无晴天。

生活中时常见到一些伪修行人,名为修行,而名利财色却一样也抛不开。

他们的修行成了一种心灵的慰藉,成为一种表面的形式,而非内心真正的需要。

其实修行修什么?不是修理你的外在,不是修理你身边的人,而是修你的内心。

修行的开始,可时时观照散乱的心,每个念头生起时,知道它为何而来,从何而去。

如站于镜前,看赤裸的自己,欲望从何而来,名利心从何而来。当你明白地看清自己,便可以慢慢地放下。这个世界,充其量只是我们暂住的一个空间,最后的结局是,赤裸裸地来,赤裸裸地去,带不走一粒尘埃。

时常看到身边的修行人,他们依然烦忧不断,为何?

依然是看不开,放不下,剪不断,理还乱。

财、色、食、名、睡五欲,一样也放不下,你如何不烦恼?

身陷五欲六尘在红尘中翻滚的人们,被名利财色欲望牢牢地困住,并沉迷其中,这些欲望不断地膨胀,无有尽头,于是生出无穷无尽的烦恼来,他们并不知一切存在皆是无常,在不断变化之中,我们只要执著于“占有”,执著于“得到”,就永远不会得到自在与安乐,而真正的自在是舍掉一切欲望。

一女友近期烦恼不断,她问我如何解脱,我说:“你为何痛苦?因为你所追求的名利地位金钱一切都是无常的,稍纵即逝,你为这些过眼云烟痛苦,就如看天空中的风云聚散,倏忽而变,你不觉得可悲可叹么?”

你为何会痛苦?当你执著于一件事或一个人时,便会被牢牢困住,然后烦恼丛生。其实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于得不到的执著,或得到后也不过如此的失落。所谓的轮回,是在每个执著的念头里,都会生出一个根深蒂固的“我”来,然后依附于那件执著东西或那个人身上。你执著越多,痛苦也越多。

所以,回到修行的根本上来,最关键的是修心。

如果修行只是初一十五烧两炷香,吃几餐素食,那未免太简单。如果未有好好地检视自己的内心,到底放下了多少,到底看淡了多少,你就永远无法从红尘俗事中脱离出来,永远不得解脱。

五欲断不了,你时时刻刻都处在轮回中。

真正的轮回并不一定特指前世今生,它还指每个当下你所处的心境。

很多时候我们说身不由己,而我们的心却不愿屈从。

因为我们的肉体存于三维空间,而我们的心却常游于万仞之间,存在于四维五维甚至更高维度空间。所以当下你所选择的生活,就像一尾鱼儿,是游在狭小的鱼缸之内,还是游弋于江河湖海之中,你的视界将完全不同,而这在于你心念的选择而已。

当你处在愤怒中时,当下就是地狱;当你处在快乐中时,当下就是天堂。

当你兽性爆发,虐待父母妻儿时,你就处在畜生道中,将来也必堕恶道。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是真实的心境写照。

所以,我们所处的空间,完全是由我们当下的心决定的。

常听人说,多年后要隐居某处云云,我一笑置之。多年前曾有幸在优雅清静的乡村、桂林山水般的山村居住过,也在远离尘嚣的地方居住多年,时而也在喧嚣繁华的都市中暂居。真心的领悟,在何处居住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心保持怎样的纯度,如何保持一颗清静心,如婴儿般无尘。当身处闹市,亦能清安一隅,不妄念,不奢望,此是隐居之大境界。

其实,无论你身处何地,是在家,还是出家,修行的唯一道场只有我们这颗心。心中若妄念横飞,恶念不断,无论在哪里修行都不可能有丝毫成就。同样,如果不断除恶念,做任何功德都是无用的。修行最首要的是断恶修善,先断恶,后修善,方能成就正觉。2012年11月于北京雍和宫

风过无痕,生命清修

人活一生,不可能做事对得起良心而不负天下任何人,我们能做的,唯有让自己心安。而这个心安,想要做得滴水不漏,那也需要人生直达一个非凡的境界。

生命只是一粒微尘

从云南回来后,常常做稀奇古怪的梦。

那一晚,又跌进了暗黑的梦里,醒来,依稀可见挣扎的泪痕。

一夜不眠,秋风吹皱了湖面。刚绽放的花,瞬间失了颜色。梦里依稀的身影,湮没在雾霭之后。是错过了花季,还是错过了相约的来世,我无从知晓,在茫然中,走进水中央。

也许,在梦想枯萎时,你我都没来得及,回到彼此遥望的湖畔。

梦里的情景清晰得好似就在眼前,又好似前世发生的一切。

不管那是否是真的,那些梦都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但其实,写作的人天天都在做梦,只是不在梦里,在笔尖。

每天,我都会忍耐着一个人独处的寂静;每天,都要忍耐想念一个人的纠结,因为没有更多时间去挂念,却相处,去聊天,去卿卿我我。因为写作,每天,都要忍受与各位主角在纠缠中挣扎;每天,都要面对一大堆文字是删减还是增加的矛盾;每天,都在和心灵对话;每天,都在和自我争斗;每天,都在与世俗物欲争斗,争斗后血淋淋的结果,便成了一篇篇心灵文字。

其实,我早就知道,从一开始选择做一个书写文字的人,就等同选择了孤独。

生命中总会不断地挣扎与阵痛,才会看见一缕璀璨的阳光。

过去,在我的生命里,大多时间在寻找所谓的自由,所谓的幸福快乐,可是在经历了无数时光的打磨,走了无数的路,流了无数的泪后,才知道渴望或等待一个给你撑伞的人,还不如自己给自己一个艳阳的晴天。这世上能够给自己幸福和快乐的人,唯有自己,外在的所有快乐都很难长久,时常会随着时间的变迁而褪色。

以前,我常待在家里,享受一个人的孤单世界,我以为唯有这样,才能找到真实的自己。当我看到的蓝天越来越狭窄,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单一,我的心开始莫名地抗议。它需要有新的阳光照进来,它需要倾听更多人世的声音,走更多人世的路,领略更多人世的风景。于是,我一反常态,从家里走了出去,自广州到新疆,再到甘肃、青海、北京、浙江、云南,竟然兜了大半个中国,走了很多路,看了很多人,听了很多话,想了很多该想的和不该想的,好似生命重新来了一次过滤和检修,我将这三十多年走过的路梳理了一遍。

我发现,许多我们曾经千方百计想要拥有的名利地位,到头来也不过是过眼云烟;人生短短几十年,许多拼死拼活挣来的东西,到最后,眼一闭,却什么也带不走。人活一生,不可能做事对得起良心而不负天下任何人,我们能做的,唯有让自己心安而已。而这个心安,想要做得滴水不漏,那也需要人生直达一个非凡的境界。

圣者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几千年前,曹操在杀了吕伯奢一家后,却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历史如烟,曹操辛苦打下的江山,还不是被司马家族横刀夺去,天晓得谁负了谁?

与浩瀚的宇宙相比,人的生命只是一粒微尘。

与漫长的历史相比,人的生命只是一弹指尔。

几千年的历史,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里挥剑而过,多少帝王将相在历史的尘烟里崛起又殒落?谁能拥有万代的江山,谁能永世长生不老?似乎还没有人能做到。得到的总会失去,失去的也并非永远。能让后世百代记住的那些面孔,虽已不再,终究还是换得了另一种永恒的方式。

柏拉图说:“最先和最后的胜利是征服自我,只有科学地认识自我,正确地设计自我,严格地管理自我,才能站在历史的潮头去开创崭新的人生。”而很多人,活了一辈子,不仅没有认识自我,更无法征服自我,只有任凭世俗的左右,物欲的驱使,过着行尸走肉般的傀儡生活。但他们并不自知,他们活得比别人累,比别人辛苦一百倍,但却不知原因。一个丢失了自我的人,能够获得灵魂的解脱与快乐吗?当然不能。

太多时候,因为太在乎一个人,太想留住一些美好的东西,太想抓住某种名利或地位,反而失去了它原本的初衷。太想得到的幸福抓得越紧,它消失得就越快。与太想得到的爱人靠得越近,离得就越远。太想拥有的成功,因为太急功近利,最后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万物因果循环,成功失败皆幻象,春去秋来生命轮回不断。

但你可以珍惜的,唯有当下而已。

自在释放心的旅行

当我们走出心的樊篱,自在的释放,心是放空的,眼是清亮的,眼中的世界是毫无尘滓的。

当我从新疆飞往兰州,在高空中俯视云中飘渺而过的雪山,心里只是觉得顶礼膜拜的神圣。自我何其渺小,身在红尘何其纤微。当我们驱车路过敦煌,在月牙泉边,望着茫茫沙漠日渐将泉水的面积缩小,只能感慨生命的无常。我些许的无奈,那一汪泉水似乎和人一样执著,它是在与沙漠抗争?还是在与自己抗争?

哪怕有一天,它最终被无情地吞噬,但它的生命曾如此明艳过。

而有些人,一辈子昏昏沉沉、庸庸碌碌,依然还是活了一辈子。

人应该如何活着,才对得起来这世上的一遭?

当我们路过祁连山时,巍峨的雪山、蓝天白云、自在的羊群,那么圣洁地展现在我眼前。

这里虽然辽阔,虽然高远,但却质朴本真。

羊群在山坡上晒着太阳,啃着草;马儿在山坡上悠闲地走过;牦牛在公路上旁若无人地经过。这里的生命都好似来自另一个国度,他们虽是牲畜,最终也会难免被屠宰的命运,但在生命结束之前的那一刻,它们至少是自由地过着每一天。

而我们的心,即使没有人为的囚禁,却是将自己圈禁在城市的一抹蓝天下,只看到鳞次栉比的高楼,只看到乌烟瘴气的工业垃圾,只看到那排成长龙的车队,只为了一日三餐蝇营狗苟地生存着。

这样的生活,甚至还不如祁连山上的一只自在的牲畜。

那一刻,我突然顿悟,当生命化繁就简,回归本真时,才是最美的时刻。

在放下了所有物欲后,我们的灵魂是轻盈的、澄澈的。

在经历了许多生命的喧嚣后,一朵花开、一滴清水、一颗露珠、一缕阳光,都能让我微笑。这是发自内心的喜悦。在经历了无数的心灵挣扎后,爱与不爱,恨与不恨,都已云淡风轻。

世上没有永远的幸福,也没有永远牵着你走一辈子的人。

如果只能依靠别人的施舍才能幸福,那样的幸福比纸还要薄。

有时候,幸福就是听一首熟悉的歌,想起那些熟悉的人,和那些一起走过的日子。即使岁月的沙将现实磨砺得面目全非,即使经历过百转千回兜兜转转,依然还有“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心动感觉,那就是幸福。

此时,我感到生命由内而外的充实,这是在认识自我后的幡然醒悟。

我们都是来自于自然的人,我们也将毫无牵挂地归于尘土。没有什么物欲可以真正牵绊住我们的生命。如果可以,我一天只想喝着茶,听着音乐,穿着素朴的布衣,写一篇内心流溢而出的小文,做一件可以帮助别人的小事。即使有人笑我孤芳自赏,笑我怪模怪样,笑我遗世孤立又有何妨?如果不能走自己的路,不能过自己的生活,生于世间又有何用?

学会爱自己,学会自得其乐,不要渴望别人给你带来幸福和快乐,没有人是你的救世主。如果你自己无法从心底感到真正的愉悦,那外在的世界给你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总是短暂的,当它稍纵即逝时,你将一无所有。

人若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生命将毫无意义。

品茶如品人生

有段时间,我迷上了人参乌龙茶的味道。

喝人参乌龙,可以先将茶含在嘴里,先感受苦涩在舌尘缠绕,然后缓缓吞下,此时闭上眼,静静感受一丝丝的甜在舌尖氤氲升腾,颇有一种苦尽甘来的畅快。就如苦尽甘来的人生,在苦海中翻腾后,依然能慢慢体味出拼搏的一缕缕甘甜来。

所以,无论多乌龙的人生,在回味时都有一丝珍贵的甜。

年轻时不懂财富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当知道时,自己已经不再年轻。

曾经也为那虚无飘渺的东西奋斗过,但到头来却还是发现,得到的再多,生命依然是虚空的。我们的幸福和快乐没有因为财富的增加而增添一分一毫,反而,我们越是富有,心的距离却越是遥远。

此时,我开始茫然,开始思索,为何现实会和我的梦想背道而驰?

思来想去,我终于明白,活在这世上,你以为认识很多有用的人就能成功。但某天你也会发现,你认识财务部长但他不认识你,你认识乔布什但他不认识你;即使你认识许多名人,他们也认识你又能怎样?到头来陪你躺在地下的也不过一堆黄土。其实,认识世界上所有的人还不如认清自己,然后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

因为无论你如何富有,哪怕你富可敌国;到你走到生命尽头时,你依然会发现,这辈子,你只能住一间屋,吃一碗饭,走一条路,哪怕你走得兜兜转转;只有一个爱人让你刻骨铭心,只有一个人愿意毫无怨尤地包容你,只有一盏灯为你守候,只有一件事让你欲哭无泪,到死时也只能睡一口棺材。

在一无所有时,我不懂反璞归真,但我们正处于天然无尘的状态,却不自知。

那时,我们居住在一个远离尘嚣的小镇,楼下是一亩荷田。我们早上去逛街买菜,下午在屋里看书画画,晚上在星光下牵着手,在山间弥漫的夜雾中散步。那时并不知道,这一切,其实正是我们一直梦想的生活,清贫中却有着真实的快乐,那时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谁。

在拥有一切时,我懂得了反璞归真,却发现真正的质朴与本真早已被我们遗失在久远的年代。

此时,却仍想多年之后,能居住在一个素朴的小镇,院子里种着梅花,养着仙鹤伴我飞来飞去,早上去小镇里逛街买水果,然后上山弹首无调古琴;下午喝着茶看着书,聊着天,看醉阳西斜,晚间躺在凉席上数星星,然后枕着清风入眠。早上被鸟儿与清露惊醒,以为自己身在世外桃源。今生何求?

自由就是一种心灵被释放的感觉。即使当你孤单时,也不会感到郁闷,当你站在自由的天空下,眼里只有蓝天、白云,和被放飞的思想。

在荒漠中,能看到前人的足迹和标识牌,是让人欣喜若狂的事。而要走一片无人踏足的荒漠,是需要无比强大的心理承受力。而事实往往是,许多时候,我们的前面既没有标识牌,也没有足迹,我们只能摸索前进。当我站在屋檐下,迎着清风,遥望外面一望无垠的荒漠时,我才明白——富足与荒芜只是一线之隔,幸福于人是多么难能可贵。但有时一阵飓风吹过,我们的世界便会不复存在,富足和幸福有时是如此不堪一击。

现在终于明白了,真正的反璞归真是,吃粗茶淡饭和吃鱼翅燕窝是一样的味道;穿几千元的华衣和穿十块钱的地摊货是一样的自信;开豪华小车和骑单车走路是一样的自在;戴几十万元的珠宝和戴几块钱的玻璃是一样的满足;住豪华别墅和住茅草小屋是一样的心旷神怡。如果你能看透那些虚无飘渺的物欲,你便能看穿生命本质而反璞归真。

每一天,都重新审视自我,内心是否毫无尘滓,将心底的良善全部引领出来;每一天,都重新开始,给所有人一个微笑,给世间一个新鲜的自己。昨天的一页翻过去,就是过眼云烟。无须计较,无须愤懑,做个清明澄澈的人。2011年11月于凤凰城

清平乐·自在无间

只要一心向善,相信宇宙中最好的地方,我们瞬间就能飞升达到。我相信,真善的灵魂飞升的世界,只在我们心的转念之间!清平乐·了尘尘心似茧,一念如寒涧。了却尘嚣即彼岸,凡圣任由心看。梦随秋叶蹁跹,一花一叶随缘。笑看世间苦乐,今生自在无间。

一个梦境

元月,恍闻寒蝉幽鸣,想起某个午夜梦回的奇妙际遇。

梦中,亲切的人和事,仿佛就在眼前,就在身边,却像昙花一现,瞬间化为虚无。

于梦中亲见尘嚣舞乱的世间,清涩而甘甜的雨露,在心间淌过的瞬间,忽然显现智慧之光。

在阴寒湿冷的暗夜里,仿佛见到了光明,见到真如。

我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前世,今生,所有尘缘交错的瞬间,我忽尔不知所措。

冥冥中,有一种漩涡般的巨大引力,将我吸到这里,这个无尘无垢的地方。

清灵的山水,浅淡的花香,空气里弥散着檀香,丛林里古琴清鸣,铮铮作响。

一个道士或一个圣者,端坐于琴前,但模样却看不清。

我走过去,问:“能给我弹一首曲吗?”

他说:“可以,但我的曲子都是无曲无调,自然而为的。”

那么自然,淌于心间的话语,那一刻我感觉到什么是天然不二,天人合一。

那一刻,自在而庄严。虽只是个梦,却真实得让人汗毛直竖。

那一刻,睡梦中的自我有一种清明的觉知,他一定是我的师父。

一个解脱

多年了,我讨厌随着自己的习性走,我宁愿在爱的人面前咬着牙,将泪水吞进肚里,也不愿他看到我的脆弱。哪怕觉得委屈,哪怕实在心痛,也要强忍,我以为外表软弱已是大忌,不能再任凭自己软弱下去。很多时候,我宁愿将真心的话埋在肚里,以为对方能听到我心底的声音,但却不知没有说出来的话,永远都只是秘密。

多年了,我总活在矛盾的两个自我里。

一个率直的,面对知己无话不谈;一个冷漠高傲的,在人群里只会沉默。

我即使想挣脱生活的樊篱,但依然总会伪装得泰然自若,镇静自如。

很多时候,你们看到的表象,仿佛是平静的水面,而潭底却是激流暗涌。

真实的生活,永远容不得我们无间地自在,你必须看得淡然,必须学会放下。

因为我们都逃不开因果的法则,还有命运无形的锁链羁绊。

我有时分辩不清,哪一个才是真实的自己,是人群中淡然冷漠的自己,还是在知己面前的侃侃而谈、率性纯真的自己。忍得太久,我都忘了,我的心底其实还藏着一个很软弱的自己。

那天,师父的点拨突如其来。突然出现的幻象,我以为全是真实的。我原本想留下来问个明白,但是长久以来,习惯掩藏,习惯伪装得坚强的自我又开始跳出来,她不愿面对不堪的自尊被践踏的局面,所以她宁愿对着镜子抹去泪水,然后假装坚强地黯然逃遁。

以前,没有地方可以逃遁,只有逃回自己的内心,用龟甲将自己武装得毫无缝隙,然后在静谧中慢慢疗伤。而这次,我以为,家就是我可以逃遁的地方。但却不知,到底是世间那个物质的家,还是心灵那个精神的家,我当时蒙昧不知。

在那时,心慌意乱,所以才会相信谎言。

我怎么也不知道,原来我所看到的,听到的,一切都是幻象,这一切都是师父在点化我而已。

如果不能了却凡心,就永远走不出心魔的羁绊。永远无法将小爱转化为对世间众生的大爱。

师父说,做法布施,首先要将自己布施出去。

我明白,只有无我时,才能做到无私、大爱,才能让法布施真正圆满、自在、无间。

生活中,太多的表象都是伪装的,真实的内核永远只能用心去体悟。

我们每时每刻的起心动念,决定了我们所感知的世界是美是丑,是善是恶。

一念善即天堂,一念恶即地狱。

而那一刻,我将自己的心沉入了地狱,我让心魔占据了自己的心。

突然明白后,感觉自己有些无地自容。

过去,未来,当下。哪一个是你最珍贵的?哪一个是你最值得关注的?

关注当下,唯有关注当下的心性,时刻反省观照,看到内心真实的自我。

你为何要跟着自己的习性走?为何不能在心魔控制自己时,冷静地面对自己的赤子之心?

一个缘起

到武汉时,我有种回家的温暖感觉。

但离开武汉时,却让我有种落荒而逃的感觉,我甚至落寞地觉得,下一次不能再踏足这片土地了。在这里,我总是无法逃遁,显出真实的原形,我掩藏不了自己的情绪,掩藏不了自己的习性,这让我汗颜。这里似乎有一种宿命业力之牵引,让我不可逃遁地释放心底的欲望。

那一刻,我感到自己很虚空。在机场时,我一口气结缘了三本生命禅修的书。此时我心灵的空洞,需要一些能量来补充。翻看着净慧法师的《禅堂夜话》,我的心终于慢慢平静下来。我想,我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而现在我只是见到恒河沙的一粒而已。

也许这是一个缘起。师父说,以后我可以定位在生命灵修方面,我的写作重心早应该转向了。冥冥中,这个机缘让我想起去年六月份圆融居士对我说的,让我多看一些生命哲学类的书,也许对我的写作会有帮助。而与了凡师兄一起写完《了凡因语》后,我的确已深深地为此着迷。

生命的课题永远没有尽头。古往今来,连老子、庄子、孔子这些古圣先贤都离不开生命宇宙的话题,无数的后继者趋之若鹜,可依然有许多神秘而无法探知的秘密,它冥冥中左右着这个世间的万事万物。

有时,我觉得自己渺小得如宇宙的一粒微尘,无法掌控任何事。

有时,我又觉得自己的心能遨游于天地间,来去自在,广博而宏大。

人总是在矛盾的自我否定与自我肯定中成长着。

你是谁?你和万物一样,都依存于宇宙,依存于自然规律,循天道,尽人事,做一切符合自然规律的事,我们都是真正的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善良的自我,住着一个普度众生的圣者。

那一晚,宛儒问我:“你想成圣成贤,想飞升极乐世界吗?”

我说:“其实我觉得做人也很好。无论修佛还是修道,首先是学会做人,将自己修炼得圆满了,成圣还是成贤都自有天意。虽然我不能否定,圣者的境界一直是我们仰望的。但我真的害怕,成就大圆满也是我们心底的一种欲望。如果真心就住在我们心里,又何必去四处寻它呢?”

只要一心向善,相信宇宙中最好的地方,我们瞬间就能飞升达到。

我相信,真善的灵魂飞升的世界,只在我们心的转念之间!2012年1月于凤凰城

木兰香魂·善播菩提种

中国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卢作孚说过这么一段话,很值得当今之人深思借鉴。他说:“人生的快慰不在享受幸福,而在创造幸福;不在创造个人的幸福,供给个人享受,而在创造公众幸福,与公众一同享受。最快慰的是且创造,且欣赏,且看公众欣赏。”

知音勿论平生

每日我散步都会经过邻家小苑,芳邻爱美,花未开时,树枝上挂着小灯笼,远看似红柿。

木兰花开时,主人邀来中国影协的友人拍花,香茶待友,玉兰树下,茶伴琴音,清音袅袅,至美享受。其实,平时我们是互不往来的邻居,隔了两条街,尽管每日都路过,但老死不相往来,平常我是不善交际的。但只要见人都会微笑,所以,第一次见就很快会成为朋友。对我来说,知音是不分年龄、性别,不分空间、时间的,哪怕他是三岁小孩或百岁老人,只要能讲出芬芳的沁人心语,我便都能视他为知己。

有时,我很容易与人沟通;但有时,我又不擅言辞,让人感觉到疏离。

原本这两种性格基本是矛盾的,但明白的人都懂,对无缘分的人只须微笑而已;但对有缘分的人,我会无话不谈,这正是对待陌生人与知己的分别。也许,常人很容易走进我的心,却很难常久地住下,而一旦住下就很难离开。

所谓知音,不仅知心,还要性情相投,情趣相当,形神融合,哪怕一个眼神,都能明白彼此,默契如一人。说来,我对知音的要求还是很高。我很怕俩人相处时彼此互猜对方的心,那样会很累。

自然而然,不必刻意,便能知晓对方的一举一动,这应该是知音。

有时,我想有一两知己在傍,喝茶,弹琴,一卷古书,茶香萦绕,陋室生香。

这样的生活想必已是天堂了。

只是生活中哪有这般如意,知心的不在身边,在身边的不是知音。

所以,为了幸福,学会逢迎,能让身边的人幸福,即使委曲求全也是应当的。

这话听起来无奈,却并不无奈,我心甘情愿,为了幸福改变几分又有何妨?

要知道,能修成正果成为一生伴侣的人,都是经历了千百年的因缘合和而成。

无因不成果,也许前世你欠了他的情,也许他前世欠了你的债,今生的相遇相爱只为了缘。

连仓央嘉措这样的出世高僧都曾慨叹:“世间难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更何况是凡人,这世上完美的幸福是永远不存在的,生活的动人之处在于——所有缺憾都有种震慑人心的美。

我明白,所有在我生命中出现的人,他们都不是无缘无故的,都是因缘使然,我不抗拒,也不盲从。哪怕是恶缘都用善心感化他,慈悲地对待所有给我爱和伤害的人,他们爱我恨我都是为了成就一个与众不同的我。

善播菩提种

有时发现,放下物欲,不去想名利,不去想是否成功、失败,不去想挣多少钱时,只面对自然,心全然地放松,回归到婴儿时天真澄澈的状态,是件无比开怀的事。

这种心境,在红尘中奔忙的人是很难体会到的。

我庆幸,这么多年来,无论生活困顿不堪还是优越富足,都能保持这种单纯的心态。

很多人问我,为何一直活得那么自在悠然。其实保持人最自然的状态,不被物欲左右,这是我自在的秘诀。但真正要全然地放下,还是最近才真正体会到的,以前只是因为知觉迟钝,总是莫名地相信世间一切人事都是好的,受伤害后才会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很天真。但还是愿意相信,人心原本是一尘不染的,那些无意间伤害我的人,原非他们的本意。他们有的被物欲蒙蔽失了本心,有的则是根本未有觉知自己在伤害对方。

所以,没有嗔恨,没有怪责,也就不会有任何负累。有时会略有失望,但依然觉得如果诚心以待,对方一定能感觉到。这么多年就这么轻松地走过来了,所以在我眼里,相聚在身边的人都是贵人。他们给我麻烦,是为了成就坚强的我;他们给我方便,是为了成就善良的我。我并不为对我百依百顺的人感激涕零,因为那是在纵容我的任性与执著;也并不为处处给我责难的人心生愤恨,在我心里所有的折腾都是在成就一个不一样的我。

我所以生而为“我”,是因为有自身的使命,我在菩提树下种下了善的种子,并在菩提树前发愿,用文字传播善道,只要我生在这世上一天,或因众生所需,生生世世都用文字来普度众生。现在,我唯有做到对任何人不分别不执著,便能从容做我想做的任何事情。

孝德养身心

百善孝为先,很多人都懂,但能做到无怨无悔地孝敬家亲眷属的人恐怕很少。《二十四孝》中的第一个故事就是讲虞舜孝心感动上天,虽然有个狠毒的继母,想杀他的异母弟弟,但他却以德报怨,最后感动了尧帝将两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嫁给她,她们便是古代传说中有名的娥皇女英,最后尧也将帝位禅让于他。这是成大事者的孝心故事。

世上能像虞舜这样毫无怨言的仁孝之人可是凤毛麟角,而像花木兰一样能以女儿身代父从军的女子也找不出几个。古代良家女子未出阁前是足不出户的,还要学习织布绣花。花木兰当然也是织布的高手,但她可以舍弃小我,以奉献自己的心替父从军,这不是一般女子能做到的。

爱亲人,不是说说而已,爱是要付诸行动的。

半个世纪前,我的小外公经历过一场“替兄从军”的旧事。那时处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四处抓壮丁扩充兵力,小外公的兄弟也被抓了,那时小外公出于做兄弟的爱心与责任,他毅然挺身而出,代替兄弟走进了国军队伍。而他舍弃的是娇妻爱女,等到抗战胜利回到家时,爱妻已被另一兄长强占,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但是他的仁孝也足以感动天地,在内战期间,有一颗无情的子弹穿过了他的身体却未能要他的命,从此那颗子弹一直留在他的体内,直到九十年代初他去世时它还在,那颗子弹成了一个慈悲者仁孝的见证。

一个不孝的人,很难事业成功,很难得到真正的幸福,因为没有祖宗的根基,恍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很快会枯萎衰竭;因而做任何事都会底气不足,事倍功半,功败垂成。

有一天我和父亲聊天,他说,某次偶然遇见的一位道士看见他时不由大赞,说自己从未见过像我父亲这么好命的人,家中儿女非常孝顺。父亲说这话时很是自豪。是的,很庆幸,我们家中的三兄妹以及两个嫂子和女婿都对他们极好,没有一个忤逆不孝。

其实很简单,家中一直以来的教养不允许我们不孝。从小长辈的言传身教是关键,我父母就一直对我爷爷极孝顺。家里人也都很善良,像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闹饥荒时,也没人偷拿集体粮食。在我家人心里,即使饿死也不能做不义之人。对自己家中的人更是如此,可以自己受苦,但不能让长辈受苦,这是做人的原则。

我父亲以前在村里教过书,做过碾米工,为供销社开过二十多年的商店,也当过几年场长。他一生未坑过人,年年都被评为县里的优秀党员。后来在一个亲戚的公司里当场长,也帮忙做财务工作,但因为公司与其他公司的财务纠纷,我父亲被法院传唤作证人,当时他非常伤心,气得吃不下饭,躺在床上生闷气。我知道,对于他来说,要做违心的事太难为他了,可一边是法律,一边是亲戚的面子,他真的左右为难。后来我劝父亲,如果做得不开心就不要做了,父亲果然以到广州照顾我一家人为由辞掉了工作。

其实,要做一辈子善人太难了,但父亲却教会我们一定要做善良的人。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如果你想心安理得地过一辈子,不做坏事,是最好的方法。

这十年来,父母被我接到身边,但我还是很内疚,他们是闲不下来的人,整天忙碌,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我常想,他们是否过得开心?某次我开玩笑,说想请个保姆来做家务,父亲当时很恼怒,好像我们嫌他老朽了不会做事一般。那时我才终于明白,他们整日忙碌,只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还有点用,能为我们分担辛劳。对于亲人来说,有时候有用比无所事事要好很多,亲人表达爱的方式就是这样质朴直接,尽管亲情不是以有用与无用来分别的。

这世上最悲哀的事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在”。所以,当父母还健在时,好好地待他们比直接给他们金钱更重要。而教育子女孝顺最好的方式就是对自己的长辈孝顺,这是最好的言传身教。世上没有父母不爱子女的,与父母亲结怨的子女应多反省自身,不是父母不够爱你,而还是你要的太多,父母早已心力交瘁、给不了你。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是索取与被索取,而是心甘情愿的奉献。

一个人想要幸福,首先孝敬自己的家亲眷属。

一个人想要美丽,不是天天美容,而是孝顺双亲。

一个想事业成功万事顺心的人,只要回去好好待自己的家人,就可以改变运势。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