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效信息上:职场第一课·信息管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8 08:40:00

点击下载

作者:速溶综合研究所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效信息上:职场第一课·信息管理

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效信息上:职场第一课·信息管理试读:

总序

师北宸 / “写作训练营”创始人给你一整套职场通关地图

你可能还没进入职场,或者刚刚进入职场,我相信你曾经遇到这种情况:公司领导或学校老师交办你几件事,你一一做了记录,然后转头便开始干活。为了快点做完,你几乎顾不上跟领导或老师确认任务目标。在整个过程中,你也很少与别人沟通,更别说仔细思考怎么做才能更高效。

这样做的结果是,你好不容易赶在截止日期之前搞定了任务,但等着你的,很可能是领导或老师的不满—很少有人一次就能把工作做到位。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时间管理不行?工作方法不对?……

针对这个问题,这套书中的比基涅斯博士提出了一个简洁有效的“解决问题三步法”:提出问题(what)——分析问题(why)——解决问题(how)。

面对每一个问题时,如果你都可以运用这个三步法,绝大部分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这个解决问题三步法,是在训练你的逻辑思考力。按照这个三步法,你接到任务以后,首先该做的不是立刻执行,而是花些时间对任务进行解码和翻译。针对问题做解码和翻译花的时间,应该是在执行上花的时间的好几倍。

书中阐述的解决问题三步法,是这样操作的:

提出问题(what):对于他人交办的事情,你与对方沟通并确认了具体的任务目标是什么吗?

分析问题(why):你需要花多长时间完成任务?对于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你有时间管理的意识吗?完成任务需要动用什么资源?可以找哪些同事合作?你的人际协调能力和职场交涉能力过关吗?

解决问题(how):在扎实做好前两步的基础之上,再开始具体执行。

别小看上面这个过程,无论是对大项目还是小问题,这三步都行之有效。

职场比拼的永远是一个人的综合实力,光是单一技能过硬,还是不够的。“职场第一课”系列由5本独立的小册子组成,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挑某个章节读,也可以随意翻开某个章节读。

但是,我更推荐的阅读方式是,把5本书一口气看完。它们就像一副拼图,只有把这5项技能组合起来,才能拼出完整的职场通关地图,你才能汲取其中最精华的部分,才能体会到组合拳的威力。

所以,这是一套值得你反复阅读的好书。给你一套职场复盘的指南

一个人在职场中的时间大约为40年,考虑到现在人类寿命变得更长了,这个时间可能会增加到50年甚至60年。

有些人重复做一项工作10年都没有进步,有些人工作1年,比别人工作10年积累的经验还要多。

我喜欢总结与复盘。我每天会处理好几件事情,每处理完一件事情,我都会复盘反思,不断停下来审视自己的不足,并思考如何改进。很多时候我会写下来——写作有利于思考,有利于沉淀,有利于发现不足,更有利于逐渐找到答案。

在阅读“职场第一课”系列书稿期间,我正在创办写作训练营,也在打磨我的写作课程。由于是创业初期,我每天都会有非常多琐碎的事情需要处理,同时还有大量的客户和学员需要约见。

在这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我更加感受到了时间管理和信息管理的必要性,及良好的人际协调能力的重要性。这套书不仅对职场新人非常有帮助,对我这种工作了10多年的人也依然有很大帮助——尤其是,整套书还有图解示范,阅读起来更加轻松,也使我对职场类书籍有了新的认识,并不是所有的职场类书籍都过于干涩、难读。

事实上,每一次职场调动,或者每一次新挑战,都会让我们回到一个新的起点,再次成为职场新人。

我很喜欢这套书的编排方式。每个单元开头都是先由一位职场新人提问,然后比基涅斯博士会给出一个概括性的回答。紧接着,作者便开始介绍相关概念和理论,再用图解的方式将其具体解释清楚。整个过程非常生动,而且一目了然。

最精妙的设计是,在每个章节结尾部分,作者都会提供一项小测试,用来帮读者做“诊断”。

这个小测试的优势还在于,你有两种测试方法可以选择:第一种是前测,就是先测,找出问题,带着问题到书中找答案;第二种是后测,当你合上书本,实践一段时间回来复盘的时候再去测试,便可以知道自己是否真的掌握了这些技能。

如果你有兴趣,把两次的测试结果比较一下,一定会惊喜地看见自己的进步和成长。

从教到练,再到测试,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闭环。职场类的书,读完一定要用。不用,就不是你的;开始运用,它就会内化为你的能力。

这是一套值得你放在书桌上最显眼位置并且反复阅读的书。带你进入一个真实的职场

我喜欢这套书还有一个原因,它为读者再现了一个真实的职场,一次性呈现出了上百个常见的职场问题,并且都非常接地气,你学完就可以运用。比如:

为什么其他同事都能够打成一片,我却做不到?

在跟同事交往的过程中,我总是被牵着鼻子走,是我不够强大吗?

怎样才能让领导发现我是被埋没的金子呢?

……

如果我们把进入职场看作就读一所“大学”的开始,那么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毫无疑问是学习和成长。

上学的时候,你可以去听课、泡图书馆、跟室友讨论,到了职场中,几乎身边的每一个人,包括同级、上级,甚至你的客户、展会上认识的行业伙伴,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和指路人。

对于新入职员工的培养,日本的公司往往采用师徒制。如果你的公司也有这样的制度,那再好不过了;如果没有,那我强烈建议你主动给自己寻找一位导师,如果暂时还没有找到的话,你就先把比基涅斯博士当成你的导师吧。相信我,他真的非常睿智。

所以,这是一套适合你随时翻阅的书,它可以帮助你随时开启和比基涅斯博士的对话。

对了,我们还为你精心准备了一套价值99元的“知识星球·写作课程”,随书免费赠送,扫描二维码即可领取。如果说进入职场有三门必修课,那写作一定是其中之一。欢迎你在读书过程中,将你的读书笔记和书评与周围的同事和朋友分享,也欢迎你关注微信公众号“师北宸(beichenshi01)”,将你阅读这套书的感受告诉我。

快去阅读吧,书中还藏着非常多的小惊喜,等你慢慢去发现。

登场人物介绍

速溶综合研究所是一所由各方超级专家和研究员组成,专门研究职场、社会与经济等方面问题,并为有这方面困扰的人们提供解决方案的研究机构。

此次,一家蔬菜配送公司邀请了研究所的比基涅斯博士,来帮助员工解决工作中理解与传递信息时遇到的问题,以使他们获得更高效的信息管理能力。是什么问题困扰着那里的员工呢?比基涅斯博士和助手艾玛能否顺利解决所有问题?社会学者 性别:男 年龄:55岁

速溶综合研究所的研究员,主要研究社会学。常年带着助手到不同的地方考察,喜欢在随身携带的手账上记录各种细节。习惯一边吃早餐一边翻阅报刊。最近对社会人在职场中面临和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每周两次到蔬菜配送公司研究和解答相关课题。思考太过投入时会自言自语起来。比基涅斯博士比基涅斯博士助手 性别:女 年龄:25岁

比基涅斯博士的得力助手。曾经做过艾玛新闻记者,对事物都抱着“求真”的态度,凡事都亲力亲为。认真是艾玛最大的特点,很多时候她说话比较直,但是个内心非常淳朴、善良的女生。最近跟着博士出入蔬菜配送公司,负责记录员工们在进行信息处理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帮助大家提出解决方案。性别:男 年龄:24岁

蔬菜配送公司市场部的新入员工,性小洋格开朗、不拘小节、做事大大咧咧。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常因神经大条导致对人、对事考虑不周而犯错。对新鲜事物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虽然对比基涅斯博士的说教感到苦恼,但其实心里非常感激。为了感谢博士对自己的帮助,他想邀比基涅斯博士去看爵士现场秀。性别:女 年龄:23岁

和小洋同一时期入职蔬菜公司的客服人员,做事细心但性格腼腆。想象力丰富,对于蔬菜的各种知识感到无比好奇。由于比较内向,周末通常宅在家里。最近因为参与博士的信息处理课题,和艾玛成为好朋友,经常会向艾玛倾诉心中的烦恼。小米蔬菜君们 性别:不详 年龄:幼齿

小洋和小米所在蔬菜配送公司的事业部里,来往着许多蔬菜君。它们跟在业务员的身边,帮助他们进行蔬菜配送。可爱的蔬菜君们很调皮,偶尔会给业务员们制造一些小麻烦,但也常在关键时刻提出一些好点子。第    章1信息理解:必要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基础面对海量信息,你是“人云亦云”还是“不知所云”?离开静好的校园,置身快节奏的商业社会,每天面对包罗万象的信息,包括五花八门的资料和琳琅满目的书籍。你的“捕虫网”准备好了吗?你对自己的采集能力有信心吗? 你的逻辑思维能力处于什么水平1-1   职场第一课 · 信息管理了解自己面对信息时的战斗力,并从阅读开始磨炼吧!每周公司开例会我都非常积极地发言,把自己平时看到的、想到的分享出来。但是让我苦恼的是,每次我讲了很长时间,同事们却不太清楚我到底说的是什么,而主管帮我稍作解释后,大家就明白了。是不是我的表达能力太差了?表达能力差只是表象,根本原因在于你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即当你向他人较长时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不能准确且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造成对方对你所讲的内容产生“不知所云”的感觉。所以说,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我们有效接收和输出信息的前提与保障。什么是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又称抽象思维,是我们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类型反映事物本质与规律的思维方式。逻辑思维能力即运用逻辑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洋在工作会议中总是面临着“表达让人不知所云”的困境,而他的主管却常常能够从他混乱的表达中抓住要点并清晰地转述,这正是逻辑思维能力强弱不同的表现。

在面试时,我们可能经常会被问到“你在工作中遇到的最难处理的问题是什么?你是如何解决的?”等一类问题。这并非是在单纯地考察我们的工作能力,同时也是在考验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无论是面试时的考卷,还是面试官的提问,有关逻辑思维能力的测试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面试环节中。由于拥有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让我们在遇到问题时,迅速而准确地抓住本质,解决起问题来也就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因而,逻辑思维能力也越来越受职场人的重视。你了解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吗?

尽管职场新人大多来自不同的专业,但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强弱与他所学专业并无直接关联,比如理工科的毕业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一定就比文科专业毕业生强。看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如何,关键还是看他是否能够抓住问题的本质,解决问题时能否做到有条理。在日常的工作中,很多细节就能够反映出我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强弱,大家不妨来做个小测验。逻辑思维能力小测验:○ 常听见他人对自己说:“我听不懂你想说什么。”○ 上级安排完工作,总是需要向别人咨询才能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 向上级汇报工作,总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解释。○ 工作上遇到压力就很忙乱,处理起来一团糟。○ 面对多项工作,常常每件事都做一点,临近截止日期,大多数都未完成。○ 每次写工作总结,不知从哪儿写起、该如何写。○ 会议笔记杂乱,不能为缺席者提供信息参考。○ 对于客户的来电或来信,在向同事转达时需要多次解释。○ 查看信息以后,常常无法用一句话做出总结。○ 阅读一本书,常常看过以后就忘,或者根本没有看懂作者想说什么。科学处理信息的过程:通过有逻辑地阅读获取知识与能力,从而解决问题

以上都是职场人士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如果你回答“是”的情况越多,那么就越需要注重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了。如何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职场上,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实际上,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对大量信息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判断、推理的过程。这需要我们拥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亦即逻辑思维能力。在阅读时我们面临的信息是最丰富多彩的,因而,有逻辑地阅读是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的好方法,简单易行且成效显著。

无论是严谨的专业书,还是轻松的文学书,一本好书必定是有条有理的。它有着清晰的脉络,如同一棵枝繁叶茂的树,再多的叶子也不能完全遮掩它的枝与干。阅读一本书的过程正是逻辑思维发展的过程。比如在阅读时,我们可以先从书的书名、序言、目录开始。书的书名,能够表明作者写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而为什么会写这本书,会体现在序言里;书的目录则是用来揭示书的结构的。在阅读这些内容时,我们可以清晰地感知全书的框架,就如同走进一座大型超市,即使有再多的商品,在标牌的提示下,我们也能非常明确地知道各个品类所在的区域。很多人往往忽略了序言和目录的重要性,跨过它们直奔正文,结果就会出现阅读低效和不明所以的情况。我们会在后文进一步介绍更多、更详细的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的阅读方法。

动用逻辑思维来阅读,可以让我们有清晰的行动目标,知道自己为了获取哪些信息而读,而不是只做做阅读的样子。对于那些迫切想要了解的内容,我们需要精读,而其他的信息则可以选择泛读或略读。这样不仅可以提升阅读的速度,还能够让我们抓住信息的重点,提升阅读质量,不再不明所以。职场小路灯● 将信息有逻辑地消化处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采集知识的过程。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率地抓住要点,从而使自己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现在开始,从阅读中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吧! 理解信息排列的规则1–2   职场第一课 · 信息管理从信息排列之间寻找规律,抓取脉络。我发现日常碎片化的信息让我无法深入地思考,因而当想要阅读一些篇幅较长的文章时,我总是没有耐心读完。在时间有限,又没有序言、推荐辅助的情况下,如何阅读才能既可以掌握信息的重点,又不会消耗过多的时间呢?我们可以把文章看作字、词、句、段等信息的有序排列。它们排列的规则其实就是作者的写作思路,即文章的逻辑。如果我们能够理解并掌握这些信息排列的规则,那么就可以排除干扰,在短时间内抓住文章的要点。信息排列的规则一:顺序逻辑阅读时让人感觉内容清晰、层次分明的文章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架构的,我们称之为逻辑顺序。常见的逻辑顺序有时间顺序、结构顺序和程度顺序。

时间顺序:以时间为序的文章,有着明显的步骤和次序。它的内容往往是如何通过做出一系列的行为获得某个结果。在这类文章中,常常会有序数词出现,比如“首先”“其次”“第一”“第二”等。在序数词后,会紧跟概况性的句子,有时会以小标题的形式出现,后文往往是对这些标题的阐述与说明。阅读这类文章,我们可以先重点阅读带有序数词的语句,掌握文章的整体结构。阐述与说明部分则可稍后阅读。

结构顺序:是将整体分割为部分,或者将部分组成整体的一种表述形式。为了更好地阐述,有时作者会将信息进行重组,划分为相互独立的部分,而这些独立的部分组合在一起又构成了文章的全部。这种感觉就像是在向他人介绍公司的架构,每个独立的部分是各个职能部门,它们组合在一起构成了公司整体。阅读这种类型的文章,需要我们找出划分此结构的依据,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的主干。

程度顺序:又叫重要性顺序,即按照程度深浅,重要与次重要排列。对于以程度为顺序的文章,我们可以先精读重要的部分,泛读或略读次重要的部分。

虽然一篇文章有时会用到多种逻辑顺序,但是只要我们清楚信息的排列规则,就可以对信息的处理做到删繁就简,一目了然。信息排列的规则二:结构逻辑

对于想要速读的文章,我们可以从文章的结构入手。结构是文章的骨架,速读时只抓住骨架部分即可。常见的文章结构主要有4种:

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并重,无主次之分。

总分式:具有总述和分述两部分,总述在开头或结尾。

对照式:两部分内容进行对比,或者一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

递进式:几部分内容逐渐深入。理解规则,寻找规律,抓取脉络

在不需要速读时,我们也可以在阅读全文后,对文章进行结构划分。这种划分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认知框架,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核心要点,避免出现阅后即忘的情况,尤其是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非常适用。信息排列的规则三:表达逻辑

表达方式是人们在表述特定内容时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和手段。常见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说明、议论、描写和抒情。

记叙:将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场景的转换等过程叙述出来。叙述的顺序一般有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说明: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释清楚,可以是实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物。

议论:通过事实材料和逻辑推理,严谨地阐明自己的观点。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景物、心理等的状态具体描绘出来。

抒情:表达情思,抒发情感。

一篇文章往往会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熟悉这些表达方式的特点,掌握它们的规则,可以使我们在阅读时事半功倍。比如,想要关注事件的进展,则着重查看记叙部分;需要知道产品的参数,则重点查看说明部分;欲知作者的观点,则偏重查看议论部分。信息排列的规则四:关联逻辑

一个段落是由若干个句子构成的。句子与句子之间,也存在着逻辑关系。它们分别是:转折、假设、并列、递进、选择、因果、承接和条件。确定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不难,我们可以根据关联词来判断,例如:“虽然……但是……”“即使……也……”“一边……一边……”等。这些关联词能够帮助我们在精读时更加准确地理解信息。职场小路灯● 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信息,因而在某些情况下,不必逐字逐句阅读。文章其实就是字、词、句、段的有序排列,掌握它们的排列规则,可以让我们删繁就简,减少信息干扰,对文章中的要点一目了然。 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1–3   职场第一课 · 信息管理掌握在浅层阅读中抓住文章观点的基本法则。最近领导推荐了一篇讲解行业知识的文章要我们学习。我尝试着先对文章的逻辑进行梳理,但是文章太长,梳理的过程花费了我很多时间。而且文章中的信息量太大,感觉处处是重点,阅读后反而不清楚作者最想说什么了。梳理的过程花费太多时间,是因为平常阅读量太少,对信息排列的规则不熟悉。掌握文章的逻辑结构不只是知道了文章的框架,还要知道这些信息是如何布局的,去哪里找我们需要的信息。真正开始汲取信息是从有逻辑的思考开始的。阅读不思考如同吃饭不知味每一个初入职场的人,都带着对未来的满满期待。为了更快地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职场新人往往会购买大量的书刊来充实自己,认为书读得越多就能进步得越快。然而现实情况是,多数人只是满足于“阅读”这种形式,在阅读时有一种“自我陶醉”感,阅读后并没有什么长进,以致出现“读书并没有什么用”的想法。阅读流于形式,不进行任何思考,就如同机械地吃饭,无法感受到其中的美味,这样的饮食是无趣的,同理这样的阅读也是无效的。学而不思则罔。——《论语》

想要从阅读中有所收获,就要在阅读时进行思考。阅读流于形式,是在被动地接收信息,就好比一个人正在与我们说话,全程都是对方在说,而我们只是在心不在焉地听。长时间下来,我们常常就忘记了前面都讲了些什么。不思考的阅读亦是如此,即使记住了些内容也只是短时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依然会淡忘,甚至是完全不记得自己曾经读过什么,更谈不上对自己的工作有什么帮助了。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被动接收的信息,没有经过思考来帮忙消化,就无法实现知识的内化。我们应当把阅读视为一个交流的过程,作者在用文字与我们对话。当作者将他的观点或者他所知道的故事讲给我们听时,我们应当做出回应。这回应可以是认同、怀疑、反对和提出疑问。这个回应的过程即我们思考的过程。思考也有浅有深,对于初学信息管理技能的人,应当由浅开始,逐步深入。浅层阅读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出发,抓住作者观点面对大量的信息,第一个问题应当问什么?

专业性较强的文章,大多是为了阐述某个观点,然后围绕这个观点给出依据和证明。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思考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个观点在逻辑上是否成立?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方法,我们可以从是什么(论点)、为什么(论据)、怎么办(论证)这三个方面来拆解。

是什么(论点):即文中论述的观点是什么?我们把作者所持的观点称为论点。论点多位于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它是全文的中心,在文中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论点必须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并且要明确地表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而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

为什么(论据):即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观点?依据是什么?想要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必须要举出强有力的事实,或者正确的道理。这些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我们称之为论据。其中,事实论据包括具体的事例、概括的事实、统计的数字、可靠的史实、亲身的经历等,道理论据包括经典的著作、名言警句、谚语格言,以及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论据不仅要确凿还要典型,要能够与论点保持一致。

怎么办(论证):即如何来证明这个观点?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叫作论证。如果用的是“摆事实”的方法,那么就是事实论证;如果用的是“讲道理”的方法,那么就是道理论证。在文章的开篇提出怎样的观点,在结篇时应当归结到这一观点上,即论证的过程中不能离题。

思考文中的观点在逻辑上是否成立,其实就是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者之间的关系,即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这一条线是否言之有理,合乎逻辑。

这一点在职场工作中也同样适用,就像在本章第一小节中文章开篇的对话里小洋提出的疑惑那样:会议中自己的发言,为什么会让大家感到“不知所云”?如果小洋能够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在会议上表述自己的观点,就能将自己的想法顺利传达给身边的同事了。职场小路灯● 阅读是双向的,这需要我们的大脑对接收到的信息做出回应。阅读时的思考多是由浅入深,浅层阅读可以先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个方面来思考。用这样的逻辑思维来应对工作上的问题,更是一种工作能力的体现。 将信息置于横竖坐标轴上思考1–4   职场第一课 · 信息管理培养立体的思维模式,搭建全面的知识体系。面对同样的信息,为什么有的人能够产生独到的见解,让人感觉观点新颖、印象深刻呢?他们甚至能够从那些与工作无关的信息中想到一些好的点子,为工作上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这是因为他们拥有过人的智慧吗?面对同样的文字表达,人们获取的信息很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阅读的层级有高有低,低层的阅读指明白文字表面说的是什么,而高层的阅读指悟到文字背后的含义。这种差异不是由智力造成的,它与阅读的技巧和思考的程度有关。将平面的信息立体地阅读由字、词、句、段构成的文字表达,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平面。按我们日常的阅读习惯,无论是看纸质文件还是电子书刊,似乎都是在阅读平面化的信息。当我们将对信息的理解停留在“文字说的是什么”时,这就是一种浅层阅读的状态。而那些博闻强识、能举一反三的人,好像是因为比我们阅读了更多的信息、拥有超越常人的记忆力,其实并不尽然。关键在于,在他们的脑海中,所阅读到的信息是以立体的方式存在的,信息与信息之间有着横向、纵向的连接,最终形成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可能从来没有接触过某些领域的专业知识,却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它的基本原理和运作思路。这是将平面的信息进行立体的阅读,即深入思考的结果。将信息置于竖轴上思考:这是为什么?

深入思考需要刨根问底,需要反复地询问“这是为什么”。我们将所读到的信息置于竖轴上,可以帮助我们自上而下地进行深入思考。初次做这种思考方式的练习,我们可以从信息中已经给出的要点来进行梳理。在熟悉这种思考方式以后,再加入自己更多的思考内容。我们以前面的章节内容为例,看如何将信息置于竖轴进行梳理。

通过上面的演示图我们可以发现,置于竖轴上的那些要点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有着某种联系。整个竖轴是沿着同一个问题不断地思考而产生的一条思考线,由一个信息推导到下一个信息,信息之间步步关联没有跳跃。

运用这样的方式来阅读,可以培养我们工作中纵向思考的习惯。例如小洋想要在会议上主张“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这样的观点,可以先将要点列于竖轴上,然后依次阐述,就不会导致让别人觉得自己“不知所云”的尴尬情况了。

将信息置于竖轴上分析与思考,是我们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二次加工和整理,从而产生新的结果。这种思维方式具有很强的缜密性和严谨性,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最常见的情况就是思维固化,形成思维定式,不能从原有的思路里跳出来看到更多的可能。将信息置于横轴上思考:还有其他可能吗?

想要走出思维定式,需要我们多问问自己:“还有其他可能吗?”这些可能性是可以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不必有联系。将阅读到的信息置于横轴上排列,可以培养我们横向思考的能力。我们仍以本书的内容为例。

将信息置于横轴上分析与思考,可以帮助我们跳出原有的思维框架,为解决问题寻找更多的可能性。这样的思维方式,可以让我们灵活地应对各种各样的处境,做事不会出现教条主义。利用横向思维,有利于我们在工作中发现能够解决同一个问题的多种可能性。例如上述例子中小洋的想法通过如下的横向分析,可以得出多种解决方案。

将信息置于横轴上思考,可以让我们受到其他事物功能、特征的启发,从而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在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也有很多横向思考的实例,比如:司马光砸缸救落水儿童,人类通过观察鸟的飞行发明了飞机等。横竖轴的结合:全面与深入地思考

在面对信息时,有的人擅长将其放在横轴上分析,有的人则习惯将其置于竖轴上思考。其实这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横向的思考是一种全面性的思考,但是它对信息的理解会浮于表面;而纵向的思考是一种深入的思考,但是它具有局限性。我们在对信息进行解读的时候,有时候方向是错误的,或者答案是无解的,那么将信息置于竖轴上思考就等于做无用功;将信息置于横竖轴,以立体的思维方式进行深层阅读

有时候只需要我们再深入地剖析一下,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此时我们却已转向了别处。而只有将信息置于横竖轴上,此时我们才能得到全方位的、立体的思考。因此,在思考的时候,我们应当将信息同时置于横轴和竖轴上,既要考虑到问题的全面性,又要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将“这是为什么”和“还有其他可能吗?”结合起来。

放开思路去思考,我们还可以根据信息的属性,自己来划分和定义横竖轴的方向,继而进行延伸思考。比如阅读一篇关于蔬菜种植基地发展规划的文章,我们可以将竖轴设置为“科技”,横轴设置为“经济”,从“科技”的角度寻找“为什么”以获得更多合理的方法,从“经济”的角度寻求“可能性”以挖掘更多发展的途径。横竖轴还可以分别是“时间”与“地点”等,不拘于一格地提问并思考,才能不断全面地扩展自己的知识体系。职场小路灯● 深层次的阅读需要我们以立体的思维方式来进行思考,将信息置于横竖轴上做解读,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这种思维方式。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多问“为什么”和“还有其他可能吗”,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全面深入地获取信息。 推荐的逻辑思考方式

掌握方法,为大脑的思考储备更多解决问题的武器!身在职场,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信息,作为新人如果不能掌握信息处理技能往往会难以应对。拥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我们对信息进行深入、透彻的理解,进而更好地完成我们的工作。将这种能力与工作相结合,还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工作当中的沟通力、表达力和判断力等。在阅读信息的过程中有逻辑地思考,是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那么在这一节我们就来看看,有哪些行之有效的经典逻辑思维方式吧!“5W1H”分析法“5W1H”分析法是指对信息从what(什么事)、why(什么原因)、when(什么时候)、who(什么人)、where(什么地点)、how(什么方法)6个方面去提出问题。学习应当从提问开始,“5W1H”分析法连用6个问题来引导我们了解作者的主张。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易于理解,能够帮助我们轻松地简化信息并有效地抓住主干,进而启发我们进行全面的思考。

what:这则信息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why: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点?依据是什么?

when: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了这样的观点?(即产生的前提条件和环境)

who:发表观点的作者是谁?其背景是怎样的?

where:在哪里发表的这样的观点?公开场合还是私下交流?

how:作者是如何阐述其观点的?是否可考证?归纳法与演绎法

归纳,是根据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性质,推出这类事物的所有对象都具有这种性质的推理方法。

条件:

蔬菜配送公司

客服部的员工小米早上9点上班

市场部的员工小洋早上9点上班

结论:

蔬菜配送公司的员工早上9点上班

演绎,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即演绎),得出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的过程。通过演绎来推理的主要形式是“三段论”,即大前提(公理等)——小前提(具体事实)——结论(假说、推论)这样的公式。

条件:(大前提)蔬菜配送公司的新员工实习期规定是3个月(小前提)小洋是蔬菜配送公司的新员工

结论:(推论)小洋的实习期是3个月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先接触到个别事物,随着量的积累,会逐渐掌握这一类事物的整体特征,即推及一般,然后从一般的情况中对个别事物又有新的认识。这个过程是循环往复、步步深化的。从个别到一般的过程就是归纳,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则是演绎。归纳是演绎的基础,没有归纳就没有演绎。同时,演绎是归纳的前提,没有演绎也就没有归纳。综合法与分析法

综合法是指将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各个部分,包括其侧面、属性等联系起来考虑,将原本分散的部分整合在一起,从整体的角度把握事物的本质特点及其发展规律,从而获得新的知识、新的结论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

分析法是把复杂事物分解成各组成要素及其关系,并根据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研究,达到认识事物目的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经过综合分析得到的整体,与信息最初的整体是不同的,它是一个全新的认识。综合不是简单地将各个要素混合在一起,而是一种认知上的提高。分类法与比较法

分类法就是按照事物的性质、特点、用途等,将符合同一标准的事物分类,不同的则分开的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分类法可以使大量的繁杂信息变得条理化、系统化,从中发现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比较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法可以让我们认清事物的水平和差距、了解事物的发展过程和规律、判断事物的优劣真伪。掌握方法深入理解信息,提升思考能力逻辑树分析法

逻辑树又叫问题树、演绎树或分解树。这是全球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最常使用的方法。逻辑树是将问题的所有子问题分层罗列,从最高层开始,并逐步向下扩展。

我们在对信息进行思考时,可以将一个已知的要点当成树干,然后考虑哪些要点与它有关,有关的用树枝(分支)的形式在树干上画出来,并注明这个要点的内容。在一根树枝的基础上还可以继续延伸画出更多的小树枝(小分支)。依此类推,直至找出与信息相关的所有要点。最终呈现在眼前的即是一棵信息丰富而且层次分明的树。通过逻辑树来思考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分清层次,不做重复或无关的思考。反复训练,活化头脑

有意识地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能够让我们的头脑变得更加灵活,思维更加缜密,在工作中拥有更清晰、更开阔的思路。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接收信息、处理信息时,我们可以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并将多种方法巧妙结合,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量的积累,就会形成有逻辑的思考习惯。

另外,思考并不意味着仅仅依靠大脑独自运转,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来辅助大脑的思考,比如用纸笔写出来、画出来,用模型来演绎,用资料来佐证等。在工具的辅助下,我们的思考可以更加形象化、具体化,更有利于得出正确的结论。PRACTICE STARTS课后作业基本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有效地处理信息。在脑海中记住这些方法吧!活用找到最近接触的一则信息,尝试运用本章介绍的方法对其进行思考与分析吧。第    章2信息接收:可以带来产能的高效阅读方法百忙之中,也不要忘了阅读!工作太忙,回家只想躺着……且慢,除了给身体充电,别忘了也要给大脑充电。掌握方法让大脑接收新信息,思维才会更加活跃!培养聪明的阅读习惯,为你的工作锦上添花。接收的信息,对你的工作无效、有效,还是超效?面对种类繁多的资料,你都用一个“套路”阅读吗?你是否读着读着,由于不明所以而走神,或者由于枯燥无味半途而废?找到合适的阅读方法,即刻开始从信息中获取智慧产能吧! 高效阅读的基本方法2–1   职场第一课 · 信息管理从速度与质量上把握高效阅读的关键。有的人一年可以阅读上百本书,而我一本书要看上好几个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速度上的差异呢?就算是一字一句地仔细阅读,过段时间我还是会忘记书中的内容,过目不忘式的阅读方法究竟是怎样练成的?我们读书的目的在于获取知识为我所用,而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盲目地追求阅读的速度而忽视阅读后的效果是不可取的。高效地阅读需要我们做到不仅能够达到一定的阅读速度,还要把控好阅读的质量。提升阅读的速度有时候,我们想要阅读却不知应读什么书,或者随手拿起一本看了许久才发现兴趣全无。如此反复,时间都浪费在了选书上,速度自然无从提起。而有目标的阅读可以节约时间并提升我们的阅读量。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在选书之前先问问自己想要通过阅读获得哪些知识,带着具体的目的去寻找相关的书目。另外,在平时就养成随手记录他人推荐的书目的习惯,并将同一领域的书籍归类形成书单。在确定了目标以后,对书单里面的书进行筛选并通过网络查找大家对这些书的评价,再判断哪些书适合自己读,哪些书应当优先读。面对即将阅读的书,先不要急于看正文,而是浏览书的目录,以此来了解全书的逻辑。接下来浏览序言部分,再随手翻开书中的某几页,查看书的内容是否能够引起自己的兴趣,难易程度又是怎样的。在确定这些内容以后,再开始阅读,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读了开头就失去兴趣、难以再继续的情况发生。这些阅读前的准备工作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选书的时间,直奔主题,提升效率。

在阅读之初有主题目标,在阅读之末还应有时间目标。给自己设定一个阅读期限:在多长时间内读完这本书,这样可以增强我们的紧迫感,避免一再地拖延。集中时间阅读一本书能够很好地保持阅读的连贯性,对书中的内容可以有更好的理解,避免看了后文忘了前文。

保持阅读时的专注力是提升阅读速度的必要条件。找一个适宜的环境静下心来阅读。如果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可以边用手指滑过文字边阅读,让自己的注意力被手指牵引着前进。在阅读的过程中,要适时丢掉逐字阅读的习惯,不用担心因此影响自己对内容的理解,或是看到的内容会有所遗漏,我们的大脑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运转得快。在长期的阅读训练中,它会形成对信息进行快速分拣的超强能力。

一本书一定要读完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吸收可取的养分,而不是为了从形式上将全书从第一个字读到最后一个字。书籍是我们的工具,应当为我们所活用,而不是反过来,让自己成为书籍的奴隶。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才是明智之举。

另外,有深度的读物需要消耗更多的脑力,长时间的阅读可能会让我们的注意力无法集中,从而影响阅读速度。这个时候不妨休息一下,或者换一本轻松的读物,总之要做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提升阅读的质量

只顾阅读的速度,不管吸收的效果,是在做无用功,因而提升阅读的质量也很重要。好书当读三遍,这样既能有效地理解作者的主张,又能很好地消化吸收,在工作与生活中为己所用。

第一遍:通读,了解作者在说什么,欣赏作者的见识与文采。从书的序言和目录读起,思考对于每一个章节的话题自己目前的认知是怎样的,这样有利于在阅读正文时与作者的观点产生碰撞,从而引发更多的思考。接下来可将书的目录画成思维导图,在阅读时将文中的信息要点不断地补充到导图中去。这是将一本书读薄的过程。阅读时的任何想法都可以写在书上、纸上或者电子文档上,形成读书笔记。时刻与书做互动,而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笔记应当重内容轻形式,方便自己查看即可。提升速度、保证质量的基本阅读方法

第二遍:精读,此时不需要再看全书,只看思维导图和笔记就可以了,因为它们积聚了全书中可以为我们所用的精华。对于思维导图,重点查看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笔记则可以引发二次思考,因为阅读全文后再来看当初的问题可能会得到不同的见解,这个时候要随时在笔记中补充自己的新想法。遇到不甚理解或者读出新意的地方,可以再次返回原文处进行精读。

第三遍:侧读,通过讨论与写书评来验证自己的学习效果。根据作者所阐述的观点,我们可以立一个与之相关的选题,围绕这个选题写一篇文章或者与他人讨论,以加深印象和更好地消化。我们也可以写书评,并阅读他人的书评与之做对比,以此训练我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逻辑力。

当我们阅读完一本书后,可以根据书单上的书目继续阅读同类型的书。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以跳过重复的选书部分以节约时间,又可以对现有的知识不断地补充,从而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主题阅读是提升阅读速度与质量的有效方式。善用碎片化的时间

高效阅读还需要我们善用碎片化的时间。出门之前就安排好自己的阅读计划,最好是篇幅短小的轻松读物,即使被频繁地中断也不会影响对全书的理解。阅读的方式可以是纸质书、电子书,也可以是有声读物。这些时间还可以用来查证读书笔记中留下的一些疑问,比如个别字词的读音与含义、某个概念的定义与运用等。在碎片时间里集中处理阅读中遇到的知识障碍,也是高效阅读的诀窍之一。职场小路灯● 高效阅读的前提是要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书。在阅读时要从提升速度和质量两个方面着手,同时对碎片化的时间加以利用。进行主题式阅读可以帮助我们节约时间并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新闻的阅读方法2–2   职场第一课 · 信息管理快速抓住重点,深度解读信息!为了跟上信息社会的节奏,我每天都会阅读新闻。虽然新闻看了不少,但是阅读能力却并没有得到明显提升。而且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媒体有时说法也不一。怎样阅读才能把握住新闻背后的真相呢?事实上,对于包罗万象的新闻,我们应当有选择地去阅读。新闻虽短小但涵盖的信息量可以很大,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可以增强我们的分析力,迅速抓住新闻背后的真相也就变得容易得多。阅读新闻前先认识“新闻”我们日常所说的新闻是指社会上新近发生的事,一般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介传播。通过阅读新闻,我们既可以与世界发生连接,又可以挖掘其中的价值为己所用。

新闻并不是客观事实本身,它是报道者对客观事实进行主观反映之后的产物,包含了事实和意见两部分。对于事实,不同的报道者会有不同的描述,关注的重点也可能截然不同。而意见是人们对事物所产生的看法或想法,再客观的意见也会有主观的成分。传播者会人为地对信息进行删减甚至篡改处理,或是因为载体容量限制,比如报纸版面太小、节目时长有限;也可能是带有某种目的,比如博人眼球、迎合读者、引导舆论……这些人为的因素显然会影响我们对新闻的判断。以上都是在同一事件下我们会看到不同版本的新闻的原因。信息大爆炸下新闻的基本读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我们对信息的接收已经出现了“严重超载”。我们阅读新闻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比如丰富谈资用以增加社交黏性,增长见识提升个人魅力,收集信息指导生活与工作等。带着目的去看新闻,可以让我们快速地筛选信息、处理信息。

面对整版或满屏的信息,我们应该先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栏目,然后从浏览标题开始。对于与自己关系不大的新闻可以只阅读标题,想要深入了解的再进入正文阅读。正式阅读之前,最好关注一下新闻发布的时间及发布的媒体。这有利于判断该新闻的价值,尤其是在我们因工作或学习的需要而主动查找新闻的时候。当然,过去的新闻不代表毫无用处,非权威的媒体也不一定就含金量低,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运用多种逻辑思维方法综合来看。

新闻一般由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束语组成。我们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阅读,比如扫读、跳读、通读、精读等。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只读导语,它出现在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包含了新闻最重要的信息。探索新闻真相的多种解读方法

当我们希望通过新闻来获得更多信息为工作或学习所用时,首先要明确的是,要“研究”新闻而不是“消费”新闻。研究是主动的,是带有逻辑思考的;消费是被动的,是缺乏怀疑精神的。单纯地增加阅读新闻的数量,并不能为我们带来大量的知识或者提升各种能力。如同小洋一样被动地接收新闻,不做任何的信息处理,就无法将信息中的价值提炼出来为己所用。“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是很多在工作及生活中缺乏成就感的人的真实写照,其根源就在于:被动接收信息、缺乏主动思考。而从多个角度来解读新闻可以培养这种主动的思考力。● 比较性地阅读。由于掌握的资料不同,个人的立场不同,同样的事件经不同的媒体报道出来很可能传达出不同的信息。对于自己想深入了解的新闻,比较多家媒体对同一事件的报道,可以让我们更大程度地了解事件的真相及各方的观点。● 客观性地阅读。我们在阅读新闻时会不自觉地将信息中与自己最接近的地方产生联系,比如说事发地刚好是我们的家乡,当事人身份与我们一样同是职场新人等。这些因素会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并将自己的情感代入,从而忽略了其他的可能更重要的信息,以致得出主观、片面的结论。在一则关于某企业招聘会的新闻中,报道了被录取的男性与女性的人数。面对明显男多女少的情况,再联想到自己在过去的面试中曾遭受过的性别歧视,小米想当然地认为该企业也有同样的问题。而实情是这是一家建筑工程类公司,招聘的岗位也多与重体力劳动有关。抓住新闻重点,深度解读信息● 宏观或微观地阅读。花了大量篇幅且在各处登载的新闻不一定是对自己相当重要的新闻,而轻描淡写一笔带过的新闻也不见得是与自己无关的小事件。试着将“大新闻”缩小了看,将“小新闻”放大了看,可以看到新闻的不同层面。例如某公司近期频繁地出现在新闻当中,看似越来越强大,其实把整个事情缩小了看,这很可能只是企业的一种宣传手段而已。● 多方代入地阅读。通俗地讲就是尊重事实,从信息中涉及的几方角度去看待问题,而不是根据个人主观想法先判断是非再去给自己的观点寻找依据。做到这一点,往往需要我们把自己代入事件当中的多个人物中去,思考当时的情境是怎样的,换作自己会做出什么样的行为等。避免仅从某一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造成分析信息时的不完整性。● 倾听声音地阅读。互联网的发展,使我们越来越方便了解他人的观点。在阅读完新闻以后先进行独立的思考,然后再参看一下众人的评论。倾听他人的声音,重点不在查看有多少人与自己观点相同,也不在与他人争辩对错,而是思考“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意见?”“这个意见是否成立?”等,以此来拓展思维,提升逻辑思考能力。职场小路灯● 信息爆炸时代需要我们有选择性地、智慧地去阅读新闻、接收信息。了解新闻的特性,掌握基本的日常浏览方法,再试着从多个角度去深度解读新闻,如此可以提升我们对信息的洞察力以及逻辑思考能力。 统计资料的阅读方法2–3   职场第一课 · 信息管理从术语、数据再到逻辑分析,一步步接近事情的真相!公司准备开发新项目,发放了很多统计资料给我们,以征求大家的意见。对于含有大量数据的统计资料,我的理解力常常停留在数字表面无法深入思考。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需要深入地补习数学或统计学的相关知识,才能读懂统计资料吗?统计资料中的数据虽与数学、统计学密切相关,但我们阅读资料时只是借助数据了解事实真相,所以掌握其相关基础知识就可以了。想要看懂统计资料,需要我们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再通过逻辑思考看透数据,从中了解更多的信息、把握事物的本质。统计资料的基础阅读法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所取得的各项数字资料及文字资料,它包括刚刚调查取得的原始资料和经过一定程度整理加工的二手资料。统计资料分析的对象不是个体,而是群体规律。

在阅读统计资料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相关的专业术语。它可能来自于统计学,例如概率、样本、变量、平均数、中位数、同比、环比等;也可能源于某个行业,例如转化率、利润率、投入产出比、回访周期等。专业术语数量虽然庞大,但并不需要我们一一掌握。与统计相关的,我们只需要了解常用术语;与行业相关的,以我们工作领域的为主就可以了。偶有新的术语出现影响了对资料的理解,当场查明即可。适当地了解一定的专业术语是我们读懂统计资料的前提。

虽然统计资料可以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但是它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准确、及时、全面是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因素都会导致统计结果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真实与客观,比如没有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数据记录错误、被调查者隐瞒实情等。因此,我们需要对统计资料进行审读,剔除存疑内容,明辨资料所反映的真实信息。对于资料的审读,我们先从来源开始看。一般来说,当事人优于局外人,文字记载优于坊间传闻,权威机构优于微小企业。接下来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常识对资料内容进行判断,也可以分析其前后逻辑是否成立。如果拥有多份关于同一主题的统计资料,将它们对比参照着看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统计资料从基本到深入的阅读法

在对统计资料进行审读以后我们应当思考:我们想要通过这份资料来了解哪一方面的内容?每一份统计资料都有自己的研究对象,也会涵盖非常丰富的信息,但这些并不一定都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我们并不需要全盘接收,选择性地阅读其中能够帮助自己的部分就可以了。统计资料的深入阅读法

统计资料有三要素:正确的方法、有效的数据、规范的解释与结果表达。数据在其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如同行进路上的路标,为我们指明最终的方向。然而和小米一样看不懂路标,不明白路标的真正含义的也大有人在。这使得阅读统计资料时往往不能深入。数据本身是没有生命的,只有经过分析的数据才有意义。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做出判断和决策。

小米所在的蔬菜配送公司,上个月第一次尝试在线投放广告,花费2000元带来了10 000元的收入。本月增加了投放渠道,广告费用增加至3000元,带来收入12 000元。表面上看随着广告费用的增加,带来的收入也在增加。但是如果不优化投放方案,继续增加广告费用,在后期很有可能出现亏损的情况。因为经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上个月的投入产出比是1∶5,而本月的是1∶4。也就是说,同样是投入1元的广告费,本月所带来的收入比上月有所减少。

数据分析能力并不能速成,而是在不断的练习中一点点提升的。在日常训练中可以多看一些与工作相关的行业报告,向他人学习如何分析数据。

在对数据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以后,我们还要对全文进行逻辑分析,从零散的信息中找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许会发现自己的结论与资料中的结论并不相同。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思考统计资料与自己想法的“相似与相违”来进一步接近事实真相。自己的推理与统计资料有哪些一致的观点,又有哪些不一致的观点;为什么会存在相违之处;导致双方观点不一致的主客观原因是什么……如此思考下来,就能越来越接近事实真相,找到问题的客观根源所在。

我们还可以试着去了解统计资料制作者的意图。明白了资料制作者的意图,也就能明白统计资料到底需要反映什么样的事实主题。对于最终的结论,我们可以借助更多的相关资料加以分析来寻求真相。结论应当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同时也要符合逻辑。最后,我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反复深入地验证结论的正确性,让结论更好地指导工作,明确方向。职场小路灯● 统计资料能够为我们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但是它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阅读时要有求实精神,同时运用自己的逻辑分析来判断。统计资料服务于我们的工作,阅读时应当有所侧重,而不必全盘接收。 图表的阅读方法2–4   职场第一课 · 信息管理从图表的要素、构成、类型与特点出发,逐步深入理解。每个月的月度会议上,公司都会将经营数据绘制成不同的图表公布出来,让大家做运营分析。图表中除了大量的数据就是各种各样的图形,看似并没有太多的信息,感觉不太好理解。为什么不直接采用文字来阐述呢?图表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一张简单的图表也可以包含相当丰富的信息,这是文字难以用几句话表现出来的。通过阅读图表中的数据和图形并加以逻辑分析,可以让我们透过数据表象看清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为工作提供更加理性的决策依据。了解图表的基本要素图表是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形式。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规律表达得更加清楚,人们通常会采用绘制图表的方式将其直观展示,使人一目了然。图表不仅可以展现原始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关系,还能够简洁、明了地反映出事物的变化规律。如果用文字来阐述这些信息,尤其是关于时间、空间及抽象概念方面的,不仅在表达上需要大量的笔墨,读者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可以说,图表与文字在传递信息方面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不同的图表有不同的构成要素,最常见的有标题、坐标轴标签、图例、数据标签等。了解图表的结构是我们看懂图表的前提。图表的标题一般在图表顶部居中的位置,它简明扼要地指出了该图表所展示的内容。坐标轴标签是用来说明水平轴或垂直轴上所列数据的具体含义,一般带有单位,如时间(月)、金额(元)等。图例通常集中于图表的一角或一侧,用不同的符号或者颜色代表不同的内容,帮助我们区分图表中的同类信息。在图表中显示的数据被称为数据标签,它代表着当前图示的具体数值,方便我们对数据进行比较。

对于日常工作中的图表理解,不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了解基本概念足矣。在阅读图表时,要抓住全文的中心思想,弄清楚作者想要通过该图表说明什么样的问题。

对于镶嵌在正文中的图表,作者的意图一般会在图表的标题、文中的数据分析及最终的结论处表明。如果是比较复杂的图表,我们需要结合上下文对照着看。在阅读文字的同时对照着图表,找出文中所指的数据,根据作者的分析查看图表中的数据变化,分析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逻辑关系。

图表是加工后的数据,即使是公开发表过的图表也可能存在问题。原始数据采集错误、绘图方式不够科学、逻辑推理不够客观等,都有可能导致图表信息出现差错。在工作中如果需要借用图表做更为严谨的分析,需要我们对图表更进一层地阅读。从宏观的角度考虑这个图表是如何得来的,制图过程是否科学,作者的推论是否符合逻辑等。也可以从微观角度分析各项数据、坐标标签等各项要素是否合理。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思路,对图表中的数据进行演算和分析。另外,对于难以理解或判断的图表,向制作者或者更专业的人士请教,是快速、准确理解图表的最佳途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