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与操作指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8 09:19:33

点击下载

作者:韩杰 席淑新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与操作指南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与操作指南试读:

前言

护理学是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为人民群众健康提供服务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谱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医学科学不断向前发展,护理学也伴随着医学整体的发展而逐步完善起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不断深入,需求越来越细、标准越来越高,对生存质量和生命的价值也更加重视,因而对临床护理人员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

众所周知,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在临床护理专业技术标准规范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我国在眼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专业上没有统一的规范版本,从而使专业护理水平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医疗单位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化,临床护理质量无法同质化,不利于专业护理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全国临床护理工作者非常盼望能够有集眼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护理理论、疾病护理、技术操作的标准和指南,能够对各专科临床护理实践及技能予以指导和参考,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因此,我们组织全国护理界的众多专家共同编写了“中华护理学会眼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科护士指导用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与操作指南》分册,本书的编写以循证护理为基础,充分考虑到各地区差异,结合国内外专业学科发展新理念、新技术,重点强化了可操作性。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系统地阐述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科疾病的护理知识和技术操作规范,并根据临床实践需要分为疾病护理篇和专业技术操作篇。

本书作为全国指导性用书,可作为相关专业护士的培养教材,既可以提高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士临床实践技能及专业素养,又可以为从事临床护理教学和护理研究的工作者提供指导。

本书图文并茂,兼顾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从策划、构思、撰写到出版,无一不是专家们辛勤劳动的成果,他们在总结多年临床护理经验和参考大量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学科发展及护理专业技能规范认真编写。谨此,特向各位专家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书中不当之处,恳请读者指正!2019年2月第一章 耳科病人护理指南第一节 先天性耳病病人的护理一、先天性耳前瘘管病人的护理

先天性耳前瘘管(congenital preauricular fistula)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为第1、2鳃弓的耳郭原基在发育过程中融合不全所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该病发病率为1.2%,男女比例为1:1.7,单侧与双侧发病之比为4:1,较少合并其他耳部畸形。瘘管的开口很小,多位于耳轮角前,少数可在耳郭的三角窝或者耳甲腔,平时可无症状,甚至一生无感染或自觉症状,不以为疾。如出现感染,方引起注意和接受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为一狭窄的盲管(窦道),深浅长短不一,可呈分支状,长度从1mm到3mm,可穿过耳轮角或耳郭部软骨,深至外耳道软骨与骨部交界处或乳突表面。管壁被覆复层鳞状上皮,具有毛囊、汗腺、皮脂腺等组织,管腔内常有脱落上皮、细菌等混合而成的鳞屑或豆渣样物,有臭味。管腔可膨大成囊状,如发生化脓性感染,可形成局部脓肿。【临床表现】

一般无症状。按压时可有少许稀薄黏液或乳白色皮脂样物自瘘口溢出,微臭,局部微感瘙痒不适。如发生感染,则局部及其周围组织发生红肿、疼痛,而形成脓肿,脓肿穿破后溢脓,可如此反复发作形成瘢痕。感染时间长时,瘘管口附近皮肤可发生溃烂、肉芽,或形成数个溢脓小孔。瘘管较长、伸展较远者,如深部发生感染,可在远离瘘口处发生脓肿。【评估要点】

1.健康史(1)评估病人有无上呼吸道感染史。(2)评估耳轮脚与耳屏皮肤间有无红肿、疼痛,压之有无疼痛,触之有无波动感。(3)评估病人有无糖尿病病史。

2.身体状况

观察病人有无体温升高,既往有无反复感染。

3.心理-社会状况

评估病人和家属心理状况,了解病人发病及治疗经过,评估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的病人对疾病认知程度及对疾病预后的期望值。【护理问题】

1.有感染的危险

与瘘口反复感染有关。

2.疼痛

与瘘口继发感染有关。

3.焦虑

与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4.知识缺乏:

缺乏耳前瘘管术术后护理的相关知识。【护理措施】

1.脓肿切开的护理(1)感染形成脓肿时,可在体表有明显波动感,且皮肤非常薄,甚至可以看见皮下白色的脓液,此时可行脓肿切开。(2)切开后将脓腔内的脓血清除,并以2%过氧化氢溶液反复冲洗后,以油纱条填充,以达到对空腔压迫止血的作用。(3)换药时保证无菌操作,并观察脓腔大小,瘘管周围皮肤有无溢脓小孔形成,观察脓液的颜色、量。

2.用药护理

遵医嘱给予全身应用抗生素。

3.行手术切除的护理(1)局部加压包扎以达到止血的目的,观察敷料是否清洁、干燥,若渗血较多,请示医生,协助查明出血原因,排除手术原因导致的出血,可采用局部加压止血。(2)密切观察有无淤血、肿胀、外耳道出血、听力下降或面部肌肉运动障碍等面神经损害症状。(3)术后1~2d体温可能会升高,为外科术后吸收热,但一般不超过38.5℃,不需要特殊处理。若术后3d体温持续升高甚至高热,应观察切口有无感染,遵医嘱加大抗生素用量。(4)术后24h内若伤口疼痛明显,可适当应用镇静、镇痛等药物,并向病人及家属解释疼痛产生的原因及持续时间,次日疼痛逐渐减轻。(5)解除绷带后要观察有无继发性皮下出血及感染现象,如发现病人耳前皮下有波动感,压痛明显,应及时报告医生。

4.饮食指导

鼓励病人尽早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食物温度不宜过高,加强食物营养搭配,少量多餐,多饮水,促进伤口愈合。糖尿病病人要注意控制血糖。

5.心理护理

先天性耳前瘘管病人一般病程较长,且反复感染,术前要充分了解病人所担忧的问题,并说明手术的必要性。介绍手术的优点、手术过程、麻醉方式、手术效果及预后,以解除顾虑,树立合理的期望值,保持良好心态。

6.生活护理

做好基础护理,促进病人舒适。【健康指导】

1.生活指导(1)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加强营养,饮食应多样化,不挑食、偏食。多参加锻炼,增强抵抗力。(2)避免用力抓耳郭等不良习惯。

2.疾病知识指导(1)注意观察伤口有无红、肿、痛、渗液等,保持伤口清洁、干燥。(2)避免挖耳,防止外伤,避免碰撞伤口。(3)糖尿病病人要注意控制血糖。(4)遵医嘱复诊。(侯军华)二、先天性外耳畸形病人的护理

先天性外耳畸形(congenital malformation of auricula)多指先天性耳郭畸形,又称耳郭发育不全。耳郭在胚胎第3周开始由第1、2鳃弓发生,第6周初具雏形。由于耳郭的各个部分如耳屏、耳垂、对耳轮、对耳屏等是从两个鳃弓上六个分离的小丘状结节为中心衍生发育而成,所以其外形可以有很大的变异。可表现在耳郭的大小、位置和形状三个方面的异常。单侧畸形较多见,为双侧的3~6倍,男性比女性多发。由于小耳畸形一般均伴外耳道闭锁,所以Ⅱ度第一期小耳的耳郭成形术大多与外耳道及中耳成形术同期或分期进行。耳郭成形术可以病人自体游离的肋软骨作为支架,经过雕刻和整形后植入皮下,一期或分期再造新耳郭。另外也可佩戴假体。【临床表现】

一般无全身症状,临床中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1.隐耳(masked ear)

耳郭部分或全部隐藏于颞侧皮下,触诊时于局部皮肤的下面可能触及隐藏耳郭的软骨支架。

2.移位耳(displaced ear)

耳郭向下或向前等各个方向移位,形态基本正常或有轻微畸形。

3.招风耳(ptotruding ears)

耳郭向前倾斜,颅耳角增大达150°或150°以上,对耳轮和三角窝消失,舟状窝失去正常形态,耳郭上部扁平,而耳垂和耳屏的位置正常。

4.杯状耳(cup ear)

对耳轮和三角窝明显内陷,耳轮向前过度弯曲,耳郭形如杯状。

5.猿耳(macacus ear)

耳郭上缘与后缘交界处出现一向后的三角形突起,如猿耳之耳尖,故得此名。

6.大耳(macrotia)

耳郭的某一部分过度发育。全耳郭肥大少见。

7.副耳(accessory auricle)

耳屏前方或颊部或颈部有一个或数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肉赘样突起,突起内可能有软骨。

8.小耳(microtia)

按Marx分类法,可将小耳分为3度。

Ⅰ度:耳郭各部均已发育,但耳郭较小,上半部可向下卷曲。

Ⅱ度:耳郭仅为一由皮肤包裹软骨构成的不规则条形突起,有正常耳郭的1/2或1/3大,附着于颞颌关节后方或后下方,耳屏可正常。

Ⅲ度:耳郭处仅有零星而不规则的软组织突起,部分软组织突起内有软骨,位置可前移或下移。

Ⅳ度:无耳,无任何耳郭结构,颞侧平滑,罕见。【评估要点】

1.健康史(1)评估病人小耳畸形程度,结合检查评估病人有无合并外耳道闭锁。(2)评估病人有无上呼吸道感染等。

2.身体状况

评估病人既往身体状况,有无其他基础疾病。

3.心理-社会状况

评估病人和家属心理状况、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及手术的期望值。【护理问题】

1.有感染的危险

与外科手术有关。

2.疼痛

与取自体游离肋软骨有关。

3.自我形象紊乱

与先天性外耳畸形有关。

4.焦虑

与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5.知识缺乏:

缺乏小耳畸形整复术术后相关护理知识。

6.潜在并发症:

皮瓣坏死、胸部切口血肿、肺不张等。【护理措施】

1.耳郭皮瓣的观察及护理(1)皮瓣坏死是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应加强皮瓣的观察与护理,注意观察皮瓣的色泽、温度及毛细血管的充盈反应,早期发现皮瓣血供障碍,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2)如局部皮瓣苍白、充盈反应不明显或皮温低,表明皮瓣供血不足。如皮瓣青紫肿胀,表明有静脉回流障碍,可给予烤灯照射保暖,保持舒适体位,防止皮瓣受压。(3)观察术区有无渗血,如有出血现象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对症处理。

2.局部压迫止血

做耳部软骨支架,一般取右胸部第Ⅶ~Ⅷ肋软骨。切除软骨后,局部遗留较大的腔隙,易引起出血形成血肿。因此术后应给予胸带加压包扎。

3.负压引流管的护理(1)良好的负压可以使术区渗血得到充分引流,耳支架与皮瓣之间吸附紧贴保持塑形,也避免积血引起感染。由于耳科手术术腔小,所以引流管较细,引流量较少。术后应高度重视切口负压引流的护理,密切观察并记录引流装置负压情况及引流液的色、质、量,防止引流管扭曲、脱落、堵塞。胶布交叉妥善固定引流管,保证负压球不漏气呈负压吸引状态。(2)Ⅰ期手术病人患耳两根负压管4h一次用注射器连接引流管进行抽吸,观察管内血液的移动直至吸出,以判断引流管是否阻塞,保证负压引流通畅。如发现管内血液较黏稠或有血块,则改为2h一次抽吸。每小时询问病人术耳有无闻及“丝丝”漏气声,若有声响,提示负压管漏气,可暂时夹闭引流管20min(时间不可过长,以免堵塞),再放开继续密切观察。术后可请病人主动参与,一旦听见漏气声及时告知护士。若反复漏气夹管无效,须报告医生,必要时打开敷料,检查缝合口,可疑处涂以金霉素药膏。(3)Ⅰ期手术术后第1d引流量一般为10~30ml的血性液体,之后逐日递减,色泽变浅,3~6d后引流液少于1ml,可拔除引流管。Ⅱ期手术术后引流量少,病人携带引流管出院。(4)如发现引流量逐日增加,持续鲜红、量多,病人疼痛剧烈,应及时报告医生检查处理。

4.疼痛护理

病人术后出现术区和供区疼痛,尤其胸部疼痛比较明显,应及时给予镇痛药物。若伤口疼痛不减轻,且为持续性胀痛,则提示皮瓣有可能发生血供障碍,应及时通知医生,防止皮瓣坏死。

5.体位护理

病人全麻清醒后予半卧位或健侧卧位。(1)Ⅰ期手术取肋软骨者术后腹带加压包扎以限制胸部活动度及减轻腹部切口疼痛。术后24h内鼓励病人轻按压腹部伤口在床上活动,48h后可协助其下床适当活动。禁止剧烈运动,预防继发性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2)Ⅱ期手术术后病人鼓励早期下床活动。

6.用药护理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早期采用瘢痕抑制药物。

7.饮食指导

避免进行辛辣刺激及过硬饮食。

8.预防并发症(1)肺不张:

术后24h最易发生。若病人出现胸闷、气急、呼吸困难、SPO下2降、一侧呼吸音减弱等表现,应立即通知医生,予以床旁胸片及早明确诊断并处理。(2)血肿:

Ⅰ期手术病人由于切取软骨后,局部遗留较大的腔隙,容易引起出血形成血肿,故术后注意观察病人胸部敷料包扎区有无隆起、瘀斑,或触之有波动感,如发现有立即通知医生。(3)感染:

正确合理应用抗生素,密切观察术耳皮瓣的颜色及温度,防止皮瓣感染及坏死。Ⅰ期手术取肋软骨者,术后鼓励病人咳嗽、咳痰、做深呼吸,如果痰液黏稠可使用稀释痰液药物或雾化吸入,同时应勤翻身,预防肺部感染。(4)再造耳皮瓣坏死:

是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应加强皮瓣的观察与护理。观察术区有无渗血,如有出血现象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对症处理。注意观察皮瓣的色泽、温度及毛细血管的充盈反应,早期发现皮瓣血供障碍,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如局部皮瓣苍白、充盈反应不明显或皮温低,表明皮瓣供血不足。如皮瓣青紫肿胀,表明有静脉回流障碍,可给予烤灯照射保暖,保持舒适体位,防止皮瓣受压。再造耳皮瓣坏死:Ⅰ期、Ⅱ期术后必须保持负压引流管的通畅和密闭,如术后出现再造耳皮瓣远端发暗,提示皮瓣静脉回流不良,可遵医嘱行高压氧治疗。

9.心理护理

针对不同心理状态的病人给予对应的护理干预,积极疏导情绪障碍。指导病人及家属认知和评估小耳畸形的治疗效果,树立积极的人格和社会应对能力。【健康指导】

1.再造耳郭感觉不敏感,要注意终身保护,切勿碰撞、挤压,即使完全恢复后也要尽量睡向健侧,选用松软枕头,减少对再造耳的压迫。遇寒冷季节时一定要注意保暖,谨防冻伤。避免日光直接照射再造耳及周围伤口。

2.向Ⅰ期手术病人及其家属说明再造耳成活过程,并告知再造耳术后3个月内会有组织肿胀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肿胀逐渐吸收消退,出院后可行高压氧舱治疗以促进肿胀的吸收,6个月后软骨成活后,可行Ⅱ期手术。

3.教会病人正确的打喷嚏、咳嗽和擤鼻涕的方法,以免鼻腔内分泌物自咽鼓管进入术耳腔,造成术耳感染。

4.通常Ⅱ期手术术后住院时间较短,可能会出现病人患耳加压包扎,携带引流管出院情况,应教会病人及家属引流管的护理,防止引流管扭曲、脱落、堵塞。嘱病人出院后不可随意拉松患耳敷料,以免引起出血。

5.外耳道成形术可与Ⅰ期耳郭再造术同时进行,也可单独进行。病人术后3~6d第一次门诊换药,4~5d拔管,3~4周抽出耳内纱条。嘱病人待术后拆线并将纱条全部抽出后方能洗头。洗头前将清洁干棉球塞于外耳道口,以免污水进入耳内引起感染。告知病人注意耳道内是否有异味,如有及时就诊。术后半年内不能坐飞机,以免影响术后鼓膜愈合。植皮者每天用酒精棉球擦拭植皮区。耳道内纱条抽出后每天用挤干的酒精棉球塞紧外耳道防止耳道缩小。

6.Ⅱ期行立耳术者,于术后3~4d拔除引流管,8d后打开敷料,随后一个月,三个月定期门诊复查。敷料打开后,每天用酒精棉球进行局部擦拭消毒,勿碰水。

7.如患耳皮肤发黑,红、肿、热、痛,局部皮肤出现水疱,瘘口渗液等情况需及时就诊。(侯军华)第二节 耳外伤病人的护理一、化脓性软骨膜炎病人的护理

化脓性软骨膜炎(suppurative perichondritis of auricle)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外耳疾病,多由耳郭外伤、手术、耳郭血肿等继发感染所致,也可为邻近组织感染扩散所引起,如外耳道疖、外耳道炎及外耳湿疹、皮炎的继发感染,由于炎症渗出液压迫可使软骨缺血,细菌毒素侵入引起坏死,病情发展较快,可致耳郭瘢痕挛缩畸形,影响外观和外耳生理功能。常见致病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主要病变为软骨膜感染,在软骨膜与软骨间形成脓液,进而引起软骨的缺血缺氧坏死,愈后引起耳郭畸形。【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

病人可有烦躁,坐卧不安,喜用手护耳部唯恐被触及,可伴有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等全身中毒症状。

2.局部症状

起病初觉耳郭肿胀及灼热感。检查时可见耳郭红肿、增厚、坚实,弹性消失,触痛明显。继之红肿加重,持续性剧烈疼痛不断加剧。耳郭表面呈暗红色,有脓肿形成者可见局限性隆起,触之有波动感,皮肤溃破后,溃破处有脓液溢出。【评估要点】

1.健康史(1)评估病人耳部有无手术、外伤病史。(2)评估耳郭邻近组织有无感染并扩散,如外耳道疖、外耳道炎及外耳湿疹、皮炎等。(3)评估病人有无糖尿病病史。

2.身体状况

观察病人耳郭局部有无红肿、增厚,触之有无疼痛,有无脓肿形成。既往身体状况、类似情况的发病史。

3.心理-社会状况

评估病人和家属心理状况,评估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的病人对疾病认知程度。【护理问题】

1.疼痛

与化脓性软骨膜炎感染有关。

2.组织完整性受损

与软骨的缺血、缺氧、坏死有关。

3.体温过高

与化脓性软骨膜炎炎症反应有关。

4.知识缺乏:

缺乏有关本疾病相关的预防和保健知识。

5.自我形象紊乱

与可能导致耳郭畸形有关。

6.焦虑

与担心疾病预后有关。【护理措施】

1.控制感染(1)协助医生每日换药,先用过氧化氢及生理盐水冲洗术腔,再用0.5%碘伏溶液冲洗,最后用庆大霉素冲洗术腔。脓液黏稠者在行庆大霉素冲洗前可加用糜蛋白酶冲洗,耳郭前后垫无菌纱布稍加压包扎。(2)脓肿形成后,位置局限者行切开引流,局部放置引流管,此方法可以防止术腔闭合且脓液可顺利通过管腔引流。

2.用药护理

遵医嘱做脓液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全身静脉应用足量敏感抗生素,观察感染部位有无好转。如培养为真菌感染,则需抗真菌治疗;如为结核杆菌,则需抗结核治疗。

3.病情观察(1)疼痛护理:

病人炎症主要表现为疼痛,应按规定对病人进行疼痛评估,并及时报告医生,给予相应处理,疼痛严重者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治疗。(2)观察病人体温变化:

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保持空气流通,体温升高时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或根据医嘱使用药物降温。及时发现和处理高热,多饮水,增加液体摄入,维持体液平衡。

4.饮食指导

指导病人进食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食物不宜过硬、过辣,以免用力咀嚼动作引起炎症部位疼痛加重。

5.心理护理

由于化脓性软骨膜炎导致耳郭发生不同程度的外观改变,严重者可致耳郭畸形,因此病人心理压力较大,易产生焦虑情绪,应提高病人换药的依从性,鼓励病人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保持情绪稳定,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6.生活护理

做好病人基础护理,因疼痛影响病人生活时应给予相应帮助。【健康指导】

1.生活指导

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劳逸结合,建议病人戒烟酒,预防感冒,疼痛剧烈时适当应用镇痛药,保证良好睡眠,避免精神紧张或过度疲劳,保持心情舒畅。加强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

2.疾病知识指导(1)积极治疗外耳感染性疾病,控制感染。保持外耳郭清洁,定期复查,提高病人换药的依从性。如出现炎症反应加重应及时就诊。(2)出院后遵医嘱继续应用口服抗生素治疗。(3)糖尿病病人要注意控制血糖。(左海威)二、脑脊液耳漏病人的护理

脑脊液耳漏(cerebrospinal otorrhea)是各种原因使脑脊液循环系统,特别是蛛网膜下腔与中耳相通,造成脑脊液流入中耳。脑脊液大多经外耳道流出,少数经咽鼓管流至鼻咽部,并经前鼻孔流出,故又称为脑脊液耳鼻漏。脑脊液耳漏的原因多为颅底骨折,尤其是颞骨纵行骨折,合并硬脑膜撕裂者,少数颅前窝或颅后窝骨折而骨折线向岩部延伸,并撕裂硬脑膜时,亦可发生本病。也见于手术外伤,如内淋巴囊手术、听神经瘤切除术以及面神经减压术等,如手术不慎,误伤硬脑膜,均可发生本病。如病人有内耳的先天畸形,如先天性前庭水管扩大、Mondini畸形等,或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特别是胆脂瘤,破坏、侵蚀中耳骨壁,以及其他颞骨的破坏性病变等,也会出现脑脊液耳漏。【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 病人脑脊液流失过多时,可出现颅内低压综合征。此时头痛多为钝痛性质,可为全头痛,平卧时减轻。少数可伴有恶心、呕吐,但无脑膜刺激征。

2.局部症状(1)耳内流水:从外耳道流出的液体,典型者为无色、清亮、无任何黏性的液体,无臭味。耳内溢液的量多少不等,大多为持续性,间断性加重。如漏口被血块或膨出的脑组织所堵塞,耳溢液可减少或停止,而当咳嗽、低头、喷嚏、大便时耳内流水增多,或又复现。如发生于伴有颅内感染者,液体中常混有絮状物,此时须与浅表的脑脓肿或硬脑膜下脓肿相鉴别,因为后者病期较长时,脓肿沉淀后也可出现类似现象。(2)耳鸣、听力下降、耳内闭塞感等:如鼓膜完整,脑脊液不能立即从咽鼓管排出而聚集于鼓室时,可产生耳鸣、耳内闭塞感、听力下降及自听增强等症状,少数可出现眩晕,平衡失调,易误诊为分泌性中耳炎。(3)颅内感染:颅内继发感染时,可出现或反复出现化脓性脑膜炎。

3.鼻咽部检查疑为脑脊液耳鼻漏者,可用纤维鼻咽镜或鼻窦内镜检查鼻咽部,如见咽鼓管咽口有清澈的液体流出,可收集标本送实验室检查。

4.脑脊液定性检查 如实验室检查所收集的标本中含糖,则为脑脊液。但应注意所送标本应新鲜,不含泪液等含糖液体。

5.颅脑CT 颅脑高分辨率CT(含轴位和冠状位)可显示颅骨缺损的位置、大小。CT脑池造影可显示漏口位置。头部X线检查中尚可见空气。【评估要点】

1.健康史(1)评估病人有无先天性畸形、外伤、炎症、肿瘤等。(2)评估病人有无耳闷、耳道或前鼻孔间断流出清亮液体,有无反复发作性化脓性脑膜炎病史。(3)评估病人生命体征、瞳孔、意识及四肢活动情况,有无头痛、呕吐、颈项强直、意识淡漠、尿量减少等。(4)评估病人有无高血压病史。

2.身体状况

观察病人有无经口鼻内流出清亮液体,且低头、用力时加重,夜间睡眠时有无液体流入咽部引起咳嗽及呛咳。

3.心理-社会状况

评估病人和家属心理状况,评估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的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护理问题】

1.有感染的危险

与颅内通过耳鼻与外界相通有关。

2.体温过高

与并发颅内感染有关。

3.疼痛

与颅内压过高或过低引起头痛有关。

4.知识缺乏:

缺乏与脑脊液漏相关疾病知识。

5.恐惧

与不了解疾病临床表现有关。【护理措施】

1.保持合理体位

脑脊液漏病人可借助重力作用使脑组织移向颅底,贴敷于硬脑膜漏孔区,促使漏出液减轻或自行封闭而愈合。应指导病人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特定体位,减少脑脊液漏出。清醒病人取半坐卧位或坐位;昏迷病人抬高床头15°~30°,头偏向患侧,避免脑脊液逆流,特定体位一般持续至脑脊液漏停止后3~4d。

2.预防颅内感染(1)保持头面部、鼻腔与外耳道清洁、通畅,严禁用纱条、棉球填塞耳、鼻部,及时用生理盐水棉球轻轻擦洗血渍,用碘伏消毒周围皮肤,以防引起颅内逆行性感染。(2)清洁消毒后,头部垫无菌小巾或棉垫,鼻前庭或外耳道口放置无菌干棉球,以吸附漏出液,应注意棉球浸湿后及时更换。(3)严禁从鼻腔吸痰或留置胃管,禁止耳、鼻滴药和冲洗。(4)禁做腰椎穿刺,防止颅内压降低使污染的脑脊液逆流,引起颅内感染。(5)嘱病人勿挖耳、抠鼻,勿用力排便、咳嗽、擤鼻或打喷嚏,以免鼻窦或乳突气房内空气被压入或吸入颅内,导致气颅和感染。

3.用药护理

遵医嘱采用抗生素治疗,并观察病人有无体温升高及脑脊液浑浊等现象。

4.病情观察(1)当大量脑脊液外漏时,可导致低颅压,病人表现为意识淡漠、头痛、头晕、视物模糊、尿量减少等症状。当发生低颅压时,应取平卧位,以减少脑脊液漏流失,同时静脉补液。(2)注意观察病人体温变化,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保持空气流通,以防发生颅内感染。

5.饮食指导

饮食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为宜,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防止便秘,必要时应用开塞露。

6.心理护理

病人发现耳道内有脑脊液流出时,易处于紧张、恐惧状态,病人及其家属恐惧感加重,迫切要求救治。护士应积极主动参与治疗,向病人说明头痛、呕吐及脑脊液漏发生的原因、持续时间及预后,稳定病人及家属情绪。积极协助医生进行各种处置,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进行每项处置前简要地向病人说明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操作中注意动作准确、轻柔,做好生活护理,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7.生活护理

口腔护理每日2次,操作时要注意观察口腔黏膜是否完整,舌苔情况以及有无口臭。头部下方垫无菌治疗巾,并定期给予更换。纠正病人不良生活习惯,防止掏耳或抠鼻引起感染。【健康指导】

1.生活指导(1)合理安排日常生活,戒烟酒。预防感冒,保证良好睡眠。勿做剧烈运动,勿做用力咳嗽、打喷嚏、提举重物等易引起脑脊液漏的动作,保持大便通畅。(2)避免挖耳、抠鼻等,保持口腔清洁。(3)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

2.疾病知识指导(1)注意观察是否仍有脑脊液经鼻流出,平卧时是否有液体流至咽部,如再次发生脑脊液漏应尽量卧床,床头抬高,避免过多活动,保持大便通畅。(2)如发生脑脊液漏注意观察脑脊液的颜色、性质及量,注意监测体温,有颅内感染征兆时应及时就诊。(左海威)第三节 外耳疾病病人的护理一、外耳道炎及疖病人的护理

外耳道炎(otitis externa)是外耳道皮肤或皮下组织广泛的急、慢性炎症。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根据病程可将外耳道炎分为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6周)和慢性外耳道炎(﹥3个月)。外耳道炎的致病菌因地区不同而异,温带地区以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热带地区以铜绿假单胞菌最多。外耳道疖(furuncle of external acoustic meatus)是外耳道皮肤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致病菌绝大多数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1)疼痛:

外耳道炎发病初期耳内有灼热感,随病情发展,耳内胀痛,疼痛逐渐加剧,咀嚼或说话时加重。外耳道疖多为单个,亦可多发,有剧烈疼痛,如疖在外耳道前壁,咀嚼或说话时,疼痛加重。若疖肿较大阻塞外耳道时可有听力减退,疖肿破溃则症状减轻。疖的部位不同可引起耳前或耳后淋巴结肿痛。(2)分泌物:

外耳道炎随病情的发展,外耳道有分泌物流出,并逐渐增多。初期为稀薄的分泌物,逐渐变稠成脓性。外耳道疖破溃时,有稠脓流出,可混有血液。(3)慢性外耳道炎:

常使病人感耳痒不适,有少量分泌物流出。(4)坏死性外耳道炎:

发病多为单耳,表现为持续耳剧痛伴流脓,病变呈进行性加重,晚期常因颅内静脉血栓形成、脑血管意外、脑膜炎、脑脓肿等死亡。

2.全身症状

外耳道炎及疖严重者体温升高,全身不适。

3.体征(1)急性外耳道炎:

有耳屏压痛和耳郭牵引痛,外耳道弥漫性充血、肿胀、潮湿,有时可见小脓疱;外耳道内有分泌物,早期为稀薄的浆液性分泌物,晚期为稠或脓性分泌物;如外耳道肿胀不严重,耳镜可看到鼓膜呈粉红色,或大致正常。如肿胀严重,看不到鼓膜,或不能窥其全貌;如病情严重,耳郭周围可见水肿,耳周淋巴结肿胀或压痛。(2)外耳道疖:

有明显的耳屏压痛和耳郭牵引痛。外耳道软骨部有单个或多个局限性红肿隆起,或在肿胀的中央有白色脓头,疖形成后探针触之有波动感。如在外耳道后壁,皮肤肿胀可蔓延到耳后,使耳后沟消失,耳郭耸立。(3)慢性外耳道炎:

外耳道皮肤多增厚,有痂皮附着,撕脱后外耳道皮肤呈渗血状。可有少量稠厚的分泌物,或潮湿、有白色豆渣状分泌物堆积在外耳道深部。(4)坏死性外耳道炎:

可见外耳道肿胀,充满脓性分泌物。外耳道峡部底壁有感染性肉芽组织,此为特征性体征。

4.实验室检查

可有白细胞数升高。【评估要点】

1.健康史(1)评估病人有无挖耳习惯,是否有挖耳或其他原因导致外耳道皮肤损伤。(2)评估病人近期有无游泳、洗头、洗澡,是否有脏水进入外耳道。(3)评估病人有无中耳炎、糖尿病、慢性肾炎等慢性病史。(4)评估病人是否生活在气温高、空气湿度过大的环境。

2.身体状况

观察病人局部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是否伴有分泌物流出。

3.心理-社会状况

评估病人和家属心理状况,评估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的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护理问题】

1.疼痛

与外耳道炎症有关。

2.舒适改变

与外耳道有分泌物流出有关。

3.焦虑

与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4.知识缺乏:

缺乏有关本疾病相关的预防和保健知识。【护理措施】

1.保持外耳及周围皮肤清洁、干燥;耳道有分泌物流出时,及时拭去,动作应轻柔;卧床休息时,患耳宜在下侧,但不能使其受压。

2.外耳道疖肿避免用力挤压。疖的早期可局部热敷、理疗,促进炎症消散;未成熟的疖禁忌切开,防止炎症扩散;如疖的顶端有白色脓头时,可轻轻刺破脓头,用棉签将脓头压出。如疖已成熟、有明显的波动,可在局麻下行切开引流;如疖已经破溃,用3%过氧化氢溶液将脓液清洗干净,保持引流通畅。

3.按医嘱用药(1)急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红肿时,可予10%鱼石脂甘油、抗生素软膏单独或与醋酸氢化可的松软膏联合外用;亦可用2%~3%的酚甘油、氧氟沙星滴耳液、环丙沙星滴耳液滴耳,可起到消炎镇痛的作用。严重的急性外耳道炎需全身应用敏感的抗生素。耳痛剧烈者给予镇静、镇痛药物。慢性外耳道炎可联合应用抗生素和可的松类药物。坏死性外耳道炎早期全身给予大剂量有效抗生素,调节血糖水平。(2)严重的外耳道疖肿需口服抗生素,外耳道疖大多数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故首选青霉素、大环内酯类敏感的或广谱抗生素。(3)积极治疗慢性全身性疾病。

4.观察病人外耳道内红肿、疼痛、分泌物情况;注意监测体温,若有发热及时处理;观察治疗效果。

5.饮食指导 指导病人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软食,避免辛辣、刺激性及粗糙坚硬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

6.心理护理 注意倾听病人主诉,解释疼痛不适原因,消除紧张、焦虑等负面心理,鼓励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健康指导】

1.改变不良的挖耳习惯,避免损伤外耳道皮肤引起感染。

2.勿在不洁的水中游泳,游泳时用耳塞,洗头、洗澡时避免水进入外耳道内,若耳内有进水可用吹风机干燥耳道。

3.有中耳炎或糖尿病、慢性肾炎、营养不良等全身性疾病时,要规范治疗。

4.日常生活注意劳逸结合,平衡营养,充足睡眠,以增强机体抵抗力。(薛亚琼)二、外耳道异物病人的护理

外耳道异物(foreign body in external auditory meatus)是指体积小的物体或虫类等进入外耳道。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在玩耍时将异物塞入外耳道。通常分为植物性异物、动物性异物和非生物性异物三种。植物性异物如谷物和种子、棉花、爆米花、纸等;动物性异物如蟑螂、飞虫等昆虫爬入或飞入耳道内;非生物性异物多见于珠子、纽扣、塑料玩具、橡皮、糖果、蜡笔、纽扣电池、蓝牙设备、小石子等。【临床表现】

因异物种类大小和部位而异,小而无刺激的异物,可长期存留无任何明显症状,较大异物或植物性异物可遇水膨胀易引起患耳胀痛或感染,异物接近鼓膜可压迫鼓膜致耳鸣、眩晕。动物性异物因其在外耳道内爬行、扑动可致病人奇痒难忍、耳内轰鸣,也可因其刺激鼓膜或外耳道后壁迷走神经耳支,引起耳痛和反射性咳嗽。坚硬锐利的异物可损伤鼓膜,疼痛明显。耳镜检查可见异物。【评估要点】

1.健康史(1)评估病人的年龄。(2)是否有将异物塞入耳内史,评估异物的种类。(3)有无挖耳习惯或耳外伤史。(4)评估病人生活环境是否有飞虫等动物。

2.身体状况(1)评估病人有无耳闷胀感、耳痛和反射性咳嗽等症状。(2)评估病人有无外耳道剧烈疼痛、耳内奇痒难忍或轰鸣声。(3)评估患儿是否有不停抓挠患耳、哭闹不止等。(4)评估病人耳道有无肿胀、畸形等。

3.心理-社会状况

评估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病人对本病的认知程度。小儿病人常因耳内异物致疼痛不适而哭闹不安,令病人家属担心、焦虑,应评估病人和家属心理状况。【护理问题】

1.急性疼痛

与外耳道异物刺激或感染有关。

2.有鼓膜损伤的危险

与异物性质或操作不当有关。

3.知识缺乏

缺乏外耳道异物的预防和处理的相关知识。

4.恐惧

与耳内疼痛不适有关。【护理措施】

1.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避免耳内进水。

2.观察病人临床症状,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外耳道感染。

3.配合医生,根据异物的种类、大小和形状,选择合适的器械和正确的方法及时取出外耳道内异物。(1)植物性及非生物性异物:用耳钩或耳镊取出;对已泡涨的豆类异物,先用95%酒精滴入,使其脱水缩小后再行取出;对较硬的或圆球形异物,如小石子、玻璃球等,可沿外耳道与异物之间缝隙轻轻将耳钩伸入异物内侧,边松动边向外拨动取出异物,如异物较为锐利,取出的过程中应注意使其尖部避开外耳道皮肤;对较软的异物,可将耳钩直接刺入其中轻轻拉出。(2)动物性异物:先用植物油或酒精、乙醚等滴入耳内,待虫死后,再用镊子取出或用冲洗法冲出。(3)如异物嵌入外耳道皮下或骨质中,可考虑在麻醉状态下手术取出。对躁动不合作、异物较难取出的小儿,需在全麻下进行。

4.饮食指导 进软食,避免坚硬、粗糙食物咀嚼牵拉导致耳部疼痛。

5.心理护理 关心体贴病人,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健康指导】

1.教育儿童勿将小玩物塞入耳内;成人应改掉用棉签棒、火柴棍等物挖耳的习惯,以防异物残留耳内。

2.卧室内消灭蟑螂,尽量不要放置土栽植物等。野外露宿时要加强防护,防止昆虫进入耳内。

3.告知病人一旦异物入耳,应及时就医,切勿盲目自行取异物,以免将异物推入耳道深部,甚至损伤鼓膜。(薛亚琼)三、外耳道癌病人的护理

外耳道癌是发生于外耳道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鳞状细胞癌、腺样囊性癌、耵聍腺癌、基底细胞癌等。外耳道癌的发病率不高,约为头颈部肿瘤的0.2%。早期外耳道癌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多无特异性表现,与外耳道炎和中耳炎的症状和体征相似,因此临床上外耳道癌易被漏诊和误诊。【临床表现】

1.鳞状细胞癌

是耳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一般发生于60~70岁,主要发生于耳郭,其次发生于外耳道,本病起初多无自觉症状,可有瘙痒和疼痛,侵及软骨膜时疼痛较明显。早期常被诊为慢性外耳道炎或外耳道胆脂瘤,病人常有血性耳漏。检查可见外耳道局部皮肤糜烂,有肉芽样组织生长,取组织送检,常可明确诊断。

2.腺样囊性癌

是来源于外耳道耵聍腺导管上皮或肌上皮的一种恶性肿瘤,生长非常缓慢,就诊前病史可长达数年,早期常有间歇性耳痛,晚期可转为持续性剧痛,并向颞部、颈部、枕部等放射。剧烈的耳痛是腺样囊性癌显著的临床特征。肿瘤堵塞外耳道可引起耳鸣、传导性听力减退,病程较长者,可伴有继发感染及耳漏,如伴发外耳道炎、中耳炎等。

3.基底细胞癌

多发生于颜面部、鼻、颧、颞及眼睑附近,也可见于四肢、手背,通常单发。临床可分为结节型、色素型、纤维型、浅表型等。初起时为米粒大或扁豆大,黄红色有蜡样光泽,坚硬结节,表面有褐色或灰暗痂皮,下为癌性组织,病变扩大,倾向破溃,形成溃疡,周边皮肤无炎症,病程缓慢。【评估要点】

1.健康史

评估病人既往是否有慢性疾病如结核性狼疮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等病史,近期耳痛是否加重,是否出现耳流脓、流血等症状。

2.临床表现

外耳道癌早期通常不易被发现,耳痛是其主要症状,起初表现为间歇性钝痛或刺痛,后转为持续性剧烈痛且向同侧颞、颈、肩放射。早期出现外耳道肿块,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听力减退、耳漏等症状。

3.辅助检查

术前行纯音测听、颞骨CT或MRI检查。

4.心理-社会状况

因本病耳痛剧烈,且预后差,病人已出现烦躁、恐惧、甚至悲观情绪,注意评估病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特点、应对方式、家庭形态、功能和经济状况等。

5.治疗要点

手术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强调早期诊断、首次手术的根治性切除,特别强调切缘阴性,切除不完全是造成局部复发的主要原因,术后应接受放射治疗。【护理问题】

1.疼痛

与术前病变破坏耳道组织有关,术后与机械性损伤有关。

2.恐惧

与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3.潜在并发症:

术后出血、术后外耳道狭窄。

4.知识缺乏:

缺乏本病治疗与防护的相关知识。【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多关心、安慰病人,合理运用沟通技巧,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讲解本病相关知识,说明配合治疗的重要意义。向病人介绍手术名称及简单过程、术前准备,使病人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解除顾虑,消除紧张情绪,增强信心。同时鼓励病人坚持治疗,力争取得病人及家属的配合,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外貌有改变的病人,应配合医生向病人及家属讲明,使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2.疼痛护理

耳痛剧烈者遵医嘱使用镇静、镇痛药物,并告知病人一些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减轻病人疼痛,同时给予病人提供一个舒适的病房环境,减少噪声等。

3.术前准备

同耳鼻喉科常规全麻术前准备,根据手术范围必要时给予备血。

4.术后护理(1)体位护理:

病人安返病房后,病房护士与麻醉护士严格交班,了解病人的麻醉方式、术中病情变化、生命体征、出血量、意识恢复状态及皮肤完整性。(2)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如生命体征、意识、呼吸道通畅情况;观察伤口疼痛、渗血、渗液情况及渗出物的颜色、性质和量:如有渗血,应观察渗血的颜色、性质和量;少量陈旧性渗血,嘱病人勿紧张,同时观察渗血面积是否扩大;如持续扩大且为新鲜渗血应立即通知医生给予处理。了解病人术后疼痛情况,可让病人听音乐、聊天等转移注意力;疼痛不可耐受时,通知医生根据病情使用镇痛药物或镇痛泵。(3)并发症的观察:

根据病人手术切除范围大小评估病人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观察病人有无面瘫、眩晕、出血、感染、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的发生。(4)饮食指导:

术后给予病人软食,避免过酸、过硬及刺激性强的食物。病人需加强营养,保证维生素、蛋白质、纤维素、果汁及水果的摄入,以增强抵抗力,利于伤口愈合;保证病人的饮水量,保持大便通畅,注意饮食温度,以防烫伤。【健康指导】

1.耳部指导

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术后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嘱病人注意保暖,避免挤压、碰撞耳部,改掉挖耳的不良习惯;告知病人耳道内填塞物不要自行取出,复查时手术医生根据情况取出。

2.定期复查

鼓励病人及家属出院后坚持随访、按时复查(一般出院一周后到门诊复查,以后根据恢复情况由医生告知复查时间),以便医生了解术腔恢复情况,并及时对术腔进行处置。如出现耳部不适应及时就诊。

3.饮食与活动

注意合理饮食、休息,生活有规律,提高生存质量。

4.心理护理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情绪激动,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并告知病人疼痛也是肿瘤复发的早期症状,应提高警惕,出现异常及时就诊。(宋彩霞)第四节 中耳疾病病人的护理一、分泌性中耳炎病人的护理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是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冬春季多发,是儿童和成人常见的听力下降原因之一。中耳积液可为浆液性分泌液或渗出性分泌液,亦可为黏液。本病的命名除分泌性中耳炎外,曾称非化脓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中耳积液、胶耳(glue ear)等。本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病程延续8周,若8周后未愈者即可称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多由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迁延转化而来,亦可缓慢起病而没有急性中耳炎经历。【临床表现】

1.症状(1)听力减退:

听力下降、自听增强。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因积液离开蜗窗,听力可暂时改善(变位性听力改善)。积液黏稠时,听力可不因头位变动而改变。小儿常因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而就医。如一耳患病,另一耳听力正常,可长期不被察觉,而于体检时始被发现。(2)耳痛:

急性者可有轻微耳痛,常为病人的第一症状,可为持续性,亦可为抽痛。慢性者耳痛不明显。(3)耳鸣:

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噼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哈欠、捏鼻鼓气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4)耳闷:

患耳周围皮肤可有阻塞感、耳内闭塞或闷胀感,反复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

2.检查(1)鼓膜:

急性者松弛部或全鼓膜充血、内陷,表现为光锥缩短、变形或消失,锥骨柄向后上移位,锥骨短突明显外突。鼓室积液时鼓膜失去正常光泽,呈淡黄、橙红油亮或琥珀色。慢性者可呈灰蓝或乳白色,鼓膜紧张部有扩张的微血管,短突显白垩色,锥骨柄呈浮雕状。若液体未充满鼓室,可透过鼓膜见到液平面。此液面状如弧形发丝,称为发状线,凹面向上,头位变动时,其与地面平行的关系不变。透过鼓膜有时尚可见到气泡,咽鼓管吹张后气泡可增多。(2)鼓气耳镜检查:

鼓膜活动受限。(3)听力检查:

音叉试验及纯音听阈测试结果示传导性聋。听力损失程度不一,重者可达40dB左右。因积液量常有变化,故听阈可有一定波动。听力损失一般以低频为主,但由于中耳传声结构及两窗的阻抗变化,高频气导及骨导听力亦可下降,积液排出后听力即改善。声导抗图对诊断有重要价值,平坦型(B型)为分泌性中耳炎的典型曲线;负压型(C型)示咽鼓管功能不良,部分有鼓室积液。(4)CT扫描:

可见中耳气腔有不同程度密度增高影,CT值大多为40Hz以下。【评估要点】

1.健康史

询问病人发病前是否有感冒、腺样体肥大、鼻炎、鼻窦炎、中耳感染等情况。

2.身体状况

评估病人是否存在听力减退、耳痛、耳鸣、耳内闭塞感等症状。

3.心理-社会状况

小儿如一耳患病,另耳听力正常,可长期不被察觉,而于体检时被发现。或者小儿常因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前来就医。症状明显者因耳痛、耳鸣与听力下降而产生焦虑心理。慢性病人因病程长、病情易反复而产生焦躁不安和失望情绪。【护理问题】

1.感知改变

与中耳负压及积液引起听力下降有关。

2.舒适改变

与咽鼓管阻塞、鼓室积液引起的耳鸣、耳痛、耳闷塞感有关。

3.知识缺乏:

缺乏与本病有关的治疗和护理知识。【护理措施】

1.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本病的原因和治疗原则,以积极配合治疗。

2.鼓膜置管术后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及疼痛的改变,如有异常及时通知手术医生。

3.遵医嘱给予抗生素类药物控制感染,并给予类固醇激素类药物,以减轻炎性渗出和机化。

4.指导病人正确的滴鼻和擤鼻方法,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畅。

5.根据医嘱行鼓膜穿刺抽液,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行鼓膜切开或中耳置管的病人,术前护士应向病人解释目的及注意事项,以利配合。

6.鼓膜切开或置管的病人术后自由体位。术后2d偶有伤口疼痛或短暂抽痛,耳内有脉搏跳动感、水流声或耳鸣加剧,及轻微头晕、恶心属正常现象,护士做好必要的沟通与解释。

7.术后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健康指导】

1.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防止感冒。高空飞行上升或下降时,可做吞咽或张口伸舌动作,使咽鼓管两端压力平衡。

2.嘱病人积极治疗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发疾病。

3.可告知患儿家长定期带患儿行筛选性声导抗检测。婴幼儿喂奶时应注意头部不要太低。

4.已行鼓膜切开或置中耳通气管的病人,暂停一切水上活动。洗头和沐浴时可用干棉球或耳塞塞住外耳道,避免耳内进水,以防中耳感染。

5.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避免接触烟雾等不良气体刺激呼吸道,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

6.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疾病,避免接触变应原。饮食上应避免引发个体过敏的食物,如海鲜食品等。

7.擤鼻涕时勿双手同时捏紧前鼻孔用力擤鼻涕,应按压一侧鼻孔,轻轻清理分泌物。术后不可使用棉花棒挖耳,以免耳膜损坏。(瞿颖华)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人的护理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症病程超过6~8周时,病变侵及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造成不可逆损伤,常合并存在慢性乳突炎,称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耳科常见病之一,以反复耳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特点,严重者可引起颅内、外并发症。【临床表现】

1.耳部流脓

常为间歇性或持续性。急性感染时流脓发作或脓液增多,可伴有耳痛。脓液性质为黏液性或黏脓性,长期不清理可有臭味。炎症急性发作期或肉芽、息肉等受到外伤时可有血性分泌物。

2.听力下降

患耳可有不同程度的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听力下降的程度和性质与鼓膜穿孔的大小、位置、听骨链的连续程度、迷路破坏与否有关。

3.耳鸣

部分病人有耳鸣,多与内耳受损有关。部分病人的耳鸣与鼓膜穿孔有关,行鼓膜修补后耳鸣可消失。

4.眩晕

一般慢性中耳炎病人较少出现眩晕症状,当慢性中耳炎急性发作,出现迷路破坏时,病人可出现剧烈眩晕。【评估要点】

1.健康史

仔细评估病人是否曾患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否有鼻咽部慢性疾患,是否有免疫功能低下等情况。

2.身体状况

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分三型:单纯型、骨疡型、胆脂瘤型。(1)单纯型:

间歇性耳流脓,量多少不等。分泌物为黏液脓性,或稀薄或黏稠,一般不臭,鼓膜常呈中央性穿孔。听觉损伤为轻度传导性聋。(2)骨疡型:

耳持续性流黏稠脓性分泌物,常有臭味,可有血丝或耳内出血。鼓膜边缘性穿孔、紧张部大穿孔或完全缺失。病人多有较重的传导性聋。(3)胆脂瘤型:

长期耳流脓,量多少不等,有特殊恶臭。鼓膜松弛部穿孔或紧张部后上方有边缘性穿孔。听觉检查一般有不同程度的传导性聋。(4)颅内并发症:

病人可出现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表明炎症已由骨质破坏处向颅内扩散。胆脂瘤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最容易产生颅内并发症。

3.辅助检查(1)耳镜检查:

鼓膜穿孔大小不等,可分为中央性和边缘性两种。如穿孔四周均有残余鼓膜环绕,无论其位于鼓膜的中央或周边,皆称中央性穿孔;如穿孔的边缘有部分或全部已达鼓沟,该处无残余鼓膜,则名为边缘性穿孔。从穿孔处可见鼓室内壁黏膜充血、肿胀,或增厚、高低不平,或有肉芽、息肉;大的肉芽或息肉可循穿孔伸展于外耳道,穿孔被遮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