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研所主任医师教你“孩子生病、受伤怎么办”(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8 12:35:03

点击下载

作者:吴光驰

出版社: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儿研所主任医师教你“孩子生病、受伤怎么办”

儿研所主任医师教你“孩子生病、受伤怎么办”试读:

前言

愿每一位父母,都能成为孩子最好的家庭医生!

孩子生病是每个家庭最紧张的事,孩子生病的一大特点是病情变化快,往往弄得父母手足无措,筋疲力尽,还不得法。

从事临床工作,我最深的感触就是,很多时候,孩子的疾病本来不严重,但由于父母没有什么经验,一生病就着急,甚至要求医生输液,恨不能立刻就好。其实很多时候,只要精心护理,完全没必要打针吃药,孩子的自愈能力是很强的。有时本来病情不重,就医一路折腾,加上医院嘈杂的环境,孩子的症状反而会加重。

不少父母是病急乱投医,只要能缓解病痛,就管不了太多,先用上再说,这是比较危险的。病情的发展会有一个进程,治病也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未经检验的治病方法对孩子造成的潜在危害是不容估量的。

意外伤害也是父母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意外伤害已成为我国儿童的第一位死因,目前已被公认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很多人认为儿童意外伤害是不可预防的,实际上只要父母具有一定的安全养护意识,几乎所有的意外伤害都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但目前这方面知识的普及还远远不够。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家庭医生,一个称职的医生,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这本书里,我们选择了8大类40余种最常见的儿童疾病,以及38种常见意外伤害,逐一剖析解决,父母们既可速查速用,也可以作为一般的医学知识了解。

我们希望,这本书能够帮你在孩子生病和遭遇危险时将伤害降到最低;当然,更希望你能因为对这些知识的了解,而让孩子远离疾病和意外伤害。上篇孩子常见疾病防与治第一章孩子感冒发热,护理比治疗更重要

正如没有哪个孩子没得过感冒发热一样,也没有哪个父母天生就能淡定地处理这些情况。如果你是第一次做父母,遇到孩子感冒发热而手忙脚乱,家人意见出现分歧的情形,是可以理解的。惊慌和分歧都是因为你对疾病不了解,事实上,孩子感冒发热通常不会出现大问题,只要掌握一些疾病预防与护理的常识,你就能轻松应对。孩子发热期间怎么护理

发热是孩子最常见的不适症状,发热大多数是感冒引起的,由于感冒需要经历一个疾病的自然过程,所以发热通常也会持续2~5天不等。除了配合医生的治疗外,合理的家庭护理,不仅能帮助孩子尽快痊愈,也有助于缩短疾病的自然过程。吃对食物能帮助解热

孩子发热期间应以流质饮食为主,如米汤、牛奶、果汁、绿豆汤等;退热期间除牛奶外,可调配半流质食物,如肉末菜粥、鸡蛋羹、软烂面条等;退热后可以吃些稀饭、面条、新鲜蔬菜、馄饨等容易消化的食物,牛奶按照日常量饮用即可。

经历过孩子感冒发热的父母会发现,孩子感冒发热时很容易出现食欲降低、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症状,所以这个阶段的饮食护理非常重要,总体原则是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不要强求孩子进食,否则很容易加重孩子胃肠负担,对身体恢复不利。如果孩子食欲低下,什么也不想吃,那么可以多给他喝一些水果汁,如鲜榨的橙汁等。

可以少量多次地给孩子喝水,这样就能促进循环,增加出汗,从而有利于降低体温。休息好,才能恢复好

大人感冒了会觉得浑身没劲,就想躺着休息,孩子其实也一样。让孩子充分休息,待症状消失后再恢复活动,可以避免发热和咳嗽加重。孩子的耐受力要比成人强,有时候即使高热、咳嗽但依然会动个不停,看起来很有活力,这时更要注意让孩子保持安静和充分的休息。小贴士孩子感冒发热,千万不要捂汗。如果给孩子穿过厚的衣服、盖过厚的被褥,反而容易诱发高热惊厥。而且大量出汗极易引起脱水和虚脱,使抵抗力降低,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

安静的环境能保证孩子的睡眠,当然如果睡不着,或者是烦躁哭闹,也可以适当地轻声给他讲故事或让他听听舒缓的音乐,让孩子放松心情。

保持房间空气流通,有助于出汗及降温,但是应避免直接对着孩子吹风。

穿宽松的衣裤,有利于出汗和散热。服用退热药后,如出汗,要及时更换有汗的衣服。随时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定时给孩子量体温,防止高热发生惊厥。发热时先用物理降温,如果不起作用,才可适量服用退热药。对于有高热惊厥的孩子,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预防高热惊厥再度发生。高热不退的孩子,要及时送医院治疗。

孩子发热期间,若口腔内有疱疹或皮肤上出现皮疹,也须及时去看医生。发热不超过38.5℃,首选物理降温

孩子一发热,家长就会非常紧张。孩子发热多数是时高时低,间隔一般会在几个小时。然而,反复的发热,即使是低热,还是会让父母最终失去耐心,哪怕原本知道不必打针输液,但最终还是会寄希望于这种方式让孩子尽快退热。这可能就是大多数新手父母的真实写照。

其实孩子发热只是表象,它反映的是体内防御系统与病毒正在进行对抗。对于低热体温,也就是体温不超过38.5℃的孩子,只要进行适当的物理降温就行了,扛过去,反而会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抵抗力,以后少生病。

此外,即使是高热,在使用药物降温的同时,也要配合物理降温,效果更好。物理降温的方法

物理降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父母可以根据情况选用。

多喝温开水、青菜汁和水果汁

给孩子多喝水,补充体液,这是最基本的降温方法,而且非常有效和实用,适合所有发热的孩子。不过一定要是温水,千万不要想当然地给孩子喝冷水,因为孩子发热时经常伴随有胃肠道症状和咳嗽,喝冷水会加重这些伴随症状。

温水擦拭

用毛巾蘸温水擦拭全身,是一种很好的降温方法,也适合所有发热的孩子。水的温度在32~34℃比较适宜,也就是你手摸时感到微微低于体温。每次擦拭的时间可在10分钟以上。重点擦拭皮肤有皱褶的地方,如颈部、腋下、肘部、腹股沟处等。

发热时触碰皮肤会有不适感,所以一开始擦拭时孩子可能会不配合,这时可以先擦拭手心、足底,擦拭几下,孩子就会感到舒服点,然后再擦拭其他部位,孩子就能积极配合了。

温水浴

很多爸妈们认为孩子发热时不能洗澡,怕加重发热,其实,恰恰相反,给孩子洗个温水澡,可以帮孩子降温。温水浴也适合所有发热的孩子。温水浴的水温应当比患儿体温低3~4℃,也就是与温水擦拭的温度相当,每次5~10分钟。

低温室法

将室温调到约24℃,可以使孩子的体温缓慢下降。这个时候要少穿衣服,因为皮肤与外界空气更多接触,才能降温。这种方法适用于1个月以下的小婴儿,特别是夏天,只要把婴儿的衣服敞开,放在阴凉的地方,他的体温就会慢慢下降。小贴士如果孩子发热时伴随有畏寒、寒战,就不能使用低温室法。

退热贴

退热贴是近几年的新产品,很流行,其实退热效果一般,并不像广告上说的那样有效。在孩子的额头贴上一帖,孩子的头部会舒服一点,其实更多的是起到一种心理安慰的作用,孩子贴在额头上,就是向别人表明“我生病了”,大家会更关注他,感到被关注,也会让孩子好受些。不要用酒精擦浴酒精具有较强的挥发性,确实可以快速降温,但是,婴幼儿的皮肤很薄,酒精渗透性很强,可通过皮肤吸收入血。而且酒精擦浴也会刺激皮肤,引起毛细血管收缩,阻碍散热,所以切不可使用。问:孩子发热可以用冷敷吗答:传统上,人们发热往往会采用冷敷的方法,但是对于婴幼儿则不可用。因为冷敷可能会引起孩子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阻碍散热,特别是伴随畏寒、寒战的孩子,冷敷会带来极大的危险。测体温,得用正确的方式

孩子发热时,有的妈妈习惯用自己的额头、嘴唇或者手去贴孩子的额头,用感觉判断孩子是不是发热了。实际上这种“感觉热”是不准确的,如果认为孩子发热了,还是需要用体温计精确测量。

给孩子测体温,虽然看似简单,但要真正做到准确测量,还是需要掌握一些方法。体温计有哪些

首先需要先了解一下常见的体温计。目前市面上卖的体温计常见的有玻璃水银体温计、电子体温计以及耳温枪体温计。

玻璃水银体温计

玻璃水银体温计具有稳定性高、示值准确的优点,但测量需时稍长,使用和读数比较不便,且因为易破碎而存在水银污染的可能。

电子体温计

电子体温计具有读数和携带方便的优点,但示值准确度受电子元件及电池供电等因素影响,不如玻璃水银体温计准确。

耳温枪体温计

耳温枪体温计可以快速测量体温,非常适合急重病人、老人、婴幼儿等,但示值准确度不如玻璃水银体温计。●玻璃水银体温计●电子体温计●耳温枪体温计常用体温计的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小贴士

许多妈妈会在测出的温度上加一定数值来推算孩子“真正的体温”,实际是不需要的。只需要向医生说明测得的实际温度即可,例如可以告诉医生说“我用耳温枪,测得的耳温是38.5℃”,否则会影响医生的判断。高热惊厥,警惕造成脑损伤

小儿高热惊厥也就是俗称的小儿抽风,现在的父母对孩子发热很重视,就医也很方便,所以极少出现惊厥的状况,但也不是没有,接诊时也偶尔见到。

高热惊厥大多见于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引起的高热,一般发生在高热开始后的12小时内。绝大多数高热惊厥是单纯性的,惊厥后意识恢复快,不会出现神经系统的异常。但如果是反复高热惊厥,对脑的损伤就会比较严重,有可能导致智力低下、行为障碍等。小贴士高热惊厥有时发生在接种疫苗后,如接种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类毒素、麻疹、腮腺炎和风疹疫苗。因此接种疫苗后要停留观察15~30分钟后再离开,回家后也要留意观察孩子的表现。如果孩子发生过高热惊厥,在预防接种时一定要告知医生,由医生判断是否适合接种。孩子发热、抽搐,首先要想到高热惊厥

小儿惊厥通常发生在体温升高的初期,多数发生在体温升高的24小时内,特别是12小时内。

高热惊厥的典型症状是全身性的,多为突然发作,表现为头后仰,四肢抽动或呈强直状,意识丧失,双眼球固定、上翻或斜视,口角或面肌也可抽动。同时可有呼吸暂停、面色青紫或苍白的现象,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大小便失禁。

如果是短暂发作,一般在数10秒之内,严重的可达10~30分钟。发作后很快清醒,一般一次高热过程中,只出现一次惊厥。

高热惊厥以6月龄至3岁的孩子发病率最高,且男孩多于女孩。高热惊厥救护五步走

如果发现孩子出现高热惊厥情况,父母千万不能自乱阵脚,应该保持镇静。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急救与护理。

第一步:解

尽快将孩子的上衣松解,保持呼吸畅通,或者将孩子置于通风处,让孩子仰卧平躺,松开衣领,尽量减少衣物对身体的覆盖。

第二步:转

孩子高热惊厥时很有可能会出现呕吐,为防呕吐物呛入气道,可将孩子的头转向一边,及时清理嘴里、鼻子里的分泌物,防止吸入异物引起窒息。

第三步:塞

抽搐时孩子没有自我保护能力,容易引起自我伤害,比如撞到床、栏杆等,所以需要注意拿软垫或者靠垫放在孩子的周围。此外,孩子还可能出现舌咬伤,此时可以用婴儿牙胶或儿童安全饭勺塞在孩子的上、下牙之间,以免咬伤舌头,并保障呼吸道通畅。

第四步:掐

当孩子抽搐发作时,可以用拇指压按人中(鼻子下中间位置)以开窍醒神,直至抽搐缓解,但指甲不可太尖,也不可太用力,以免刺破孩子皮肤。

第五步:降

用温水给孩子擦拭降温,重点擦拭颈部、腋下、肘部、腹股沟等处。一般来说,体温降下来后高热惊厥就会停止,此时再送医院会比较安全。救治关键

1.孩子出现高热惊厥时,一定不能摇晃孩子,或者强行控制孩子的肢体抽动,也不能捂汗退热,否则会加重病情。

2.如果采取上述的急救方法后,孩子的抽搐仍然不能平息,甚至出现呼吸停止,则马上进行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并立即拨打120或送医院诊治,切勿延误。不要自行抱孩子奔跑,如果有气管内异物吸入,将会加重窒息程度。惊厥若不能在短期内控制住,会引起脑缺氧,造成脑水肿甚至脑损害,影响小儿智力,甚至导致死亡。

3.如果孩子之前有过高热惊厥,之后又反复出现抽搐,父母需要记录发作的次数、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并观察抽搐的部位、程度、诱发因素等,以便医生了解疾病过程及脑损伤程度。输液、吃药?还是硬抗

很多父母在孩子感冒发热时总是很焦急,生怕孩子热坏了,恨不得马上带孩子去医院打针输液。打针输液虽然退热快,但如果不对症,一发热就输液,也可能给孩子带来伤害,有时也可能是致命的伤害。

有时候孩子的病情其实没那么严重,反而是父母的反应过度了。在面对孩子生病的情况时,一定要理性地判断要不要给孩子输液,而不要盲目追求退热快。输液可能会带来不良反应

进行静脉输液时,药物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的,所以这种途径药效发挥得最快,但如果有药物不良反应,也会来得更快、更严重。极端的情况是,有的孩子在打针的过程中就发生了严重反应,甚至来不及抢救。

同时,输液本身的操作也可能导致各种输液反应,比如滴速过快、液体温度过低或存在不溶性微粒,都可能造成血液循环系统的问题。

输液还可能引发其他情况,如发生感染等。这些情况不必输液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合理用药的原则是“能口服的不肌内注射,能肌内注射的绝不静脉注射”。所以对于那些能够自愈的,或者通过雾化、口服用药能够治愈的,一定不要选择输液治疗。

1.病毒性感冒、细菌性感冒:一般不需要输液,按时吃药、多喝水、多休息,随时监测体温。

2.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天以内,体温38℃以下,孩子精神状态好。

3.腹泻:轻度脱水但可以口服补液的孩子。

4.毛细支气管炎:轻度喘息者。

5.手足口病或疱疹咽峡炎:孩子无发热、精神状态好。需要输液的情况

1.严重的细菌感染:如化脓性扁桃体炎、中耳炎、肺炎、脑膜炎、猩红热、阑尾炎等。

2.脱水比较严重:比如孩子肠胃不舒服,腹泻和呕吐都很严重,又吃不进去东西,为了避免脱水严重,这时候需要输液。

3.哮喘发作:孩子的哮喘发作情况比较紧急,如果不及时用药,有窒息的危险,此时可能需要立即向身体内注射一些平喘的药物。

4.较紧急的疾病:如喉炎,喉炎的发病比较急,需要尽快向身体内输入一些抗生素或者激素类的药物,以免病情恶化。

5.较严重的皮肤过敏:比较严重的皮肤过敏,会让人觉得全身奇痒,非常难受,这时候需要输液帮孩子立即缓解症状。

6.需要抢救的紧急状况:如昏迷或者伤情比较严重已经吃不了药,在入院时就会扎上输液的针头,这是注射药物或者营养的通道。如果自己不确定,要听从医生的意见

在非紧急病情的情况下,给孩子输液的风险很可能大于疾病本身的风险。特别是在感染较轻或者根本没有细菌感染时,还盲目选择输液治疗,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是很大的。本来使用抗生素就应当非常谨慎,通过输液这种方法输送抗生素就应更加慎重了。

即使是细菌感染,当医生征询是吃药还是输液时,就说明这次的细菌感染可以选择口服药或者输液两种方式,那么你就可以先选择吃药。如果医生没有问,父母不妨向医生询问一下,是否可以选择口服药,如果医生坚持要求输液,那么最好还是听医生的。

最后还要谨记一点,就是不要指导医生开药。退热药,不能随便用

发热了要退热,退热当然要吃退热药,这个逻辑看似正确,但要知道,引起发热的原因是很多的,如果是感冒发热,体温过高,吃点退热药没问题,但若是其他疾病引起的发热,吃退热药不仅不能缓解症状,反而会掩盖病情。发热首先要弄清病因

如果孩子只是发热,其他方面均很健康,不一定需要治疗。虽然退热药可以使孩子感到舒适,但不会改变感染的过程。事实上,发热是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的一个主要部分,可以帮助患儿抵抗感染。

如果已经明确了发热原因,孩子体温高于38.5℃,并有医生指导明确的用法用量,父母才可直接去药店购买非处方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布洛芬混悬剂等。医生会更倾向于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因为布洛芬会减少胃内前列腺素的保护作用,而且如果是长期使用,会导致胃炎。小贴士不要两种特热药物合用,那样很容易造成使用过量。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因为如果身体有某些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流感和水痘存在的话,使用阿司匹林会增加患雷尔综合征的风险。

一般孩子发热时口服给药是最常用的方法。如果孩子怕吃药、怕打针,又急需退热,那么选择退热栓塞肛也是很不错的。对那些惧怕吃药、又有高热惊厥病史的孩子,或已经高热担心惊厥再发生的孩子,还是应该尽快到医院诊治。不同年龄段,用药不一样

细心的父母会发现,对于同样的发热症状,不同的孩子,医生开的药也是不同的。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生理、心理特征不一样,所以退热药的剂型和给药途径也会不一样。

新生儿及婴儿

这一阶段的孩子静脉给药是吸收最快、疗效可靠的方法之一;医生有时也会根据所患疾病性质等选择透皮给药、直肠给药。小贴士退热药只是退热,并不能治疗疾病,用退热药期间,如出现以下症状,提示病情严重,需要及时就医治疗。1.用药期间出现食欲减退、易激惹、嗜睡以及哭闹特征发生改变(如持续时间、特征等)等。2.用药一段时间病情仍无法减轻。

婴幼儿

多选用颗粒剂、口服液、滴剂、糖浆剂等口服,不推荐片剂、胶囊剂等,尽量避免使用肌内注射的方式。

3岁以上儿童

较大的孩子一般选择口服药,可选择颗粒剂、口服液、片剂、胶囊剂等,必要时可以选择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

但要注意的是,无论什么年龄段、什么剂型,都要严格遵循使用说明服用药物,超剂量和超频率服用会带来难以估量的危害。每一次发热都有原因,有些疾病莫大意

很多父母只知道,孩子发热是因为感冒,但实际上,导致孩子发热的原因还有很多,而且比较复杂,低热与高热的原因不同,急性发热与长期发热的原因也不同。有些发热还可能是由隐匿性疾病所致,甚至连医生通常也很难一下就找出原因。

尽管如此,掌握一些常见的与发热相关的知识,对于父母来说还是很有必要的,这对判断孩子发热原因,及时做出正确处理,以及更好的护理都大有帮助。

导致孩子发热的原因,通常有以下两种。非疾病因素

孩子的体温调节系统尚不成熟,所以其体温就很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如气温过高、剧烈运动、穿衣太多、喝水太少等,都可能引起体温升高。这些并非疾病所致,所以不要误认为孩子发热而给他吃退热药,这些情况只要改变或脱离相关环境,体温即可恢复正常。

另外,有些孩子在注射疫苗后也会发生体温升高的现象,所以建议在注射疫苗后应观察半小时,看是否有过敏反应,1~2天内观察是否发热。疾病因素

疾病导致的发热更为常见,孩子发热以病毒、细菌、支原体、寄生虫等微生物侵入体内引起的感染最常见,如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脑膜感染等。

疾病导致的发热,除发热外,还会伴有其他症状。如呼吸道感染时可伴有流涕、咽痛、咳嗽;胃肠感染表现为腹痛、呕吐、腹泻;泌尿道感染时可能出现尿频、尿痛、腰痛的现象;脑膜感染时表现为头痛、呕吐、抽搐、烦躁、嗜睡。这些都可为父母判断是哪种发热提供依据。

当然,有些孩子发热时,各系统的症状不典型,比如得了肺炎并不一定咳嗽,可能只伴有厌食、吐奶、腹泻等现象,容易误诊为积食而耽误治疗。所以年龄越小的孩子发热时,越要及时看医生。稍大的孩子发热后,父母也应注意观察发热的规律和伴随症状,如在家不能缓解,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第二章孩子咳嗽,先找原因别忙止咳

伴随感冒发热而来的,通常还有咳嗽,但你或许不知道,咳嗽并不仅仅是感冒引起的,它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很多父母看到孩子一咳嗽就急着止咳,咳嗽平息了,同时也失去了发现隐匿疾病的最佳时机。所以,如果孩子咳嗽,一定要先找到原因,别急着止咳。急着止咳,会埋下隐患

咳嗽是身体不适的一种常见表现,很多疾病或因素都可能引发咳嗽。大多数的时候,咳嗽并不是生病的表现,而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射,是机体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比如被水、食物、风、空气中的粉尘呛到了,此时,咳嗽可以协助机体排出过多的分泌物及吸入的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再比如,在雾霾严重的天气下,咳嗽也会变多,这个时候,咳嗽可以将致病的颗粒物咳出体外,以保护身体健康。

有些父母,一听到孩子咳嗽,第一反应就是赶紧给孩子吃药止咳,心疼孩子“把肺咳坏了”。这种做法是很不恰当的。

咳嗽只是一个症状,如果在不清楚咳嗽原因的情况下立即镇咳,很容易用错药,进而会干扰人体功能的防御机制,影响身体正常的循环规律。乱用镇咳药,可能不但止不了咳,反而会掩盖病情。

孩子咳嗽如果不厉害,没有影响到日常饮食、睡眠,没有出现浑身乏力等症状,其实可以不用管,如果是感冒等疾病导致的,只需要积极治疗疾病就可以了。

对于感冒引起的咳嗽,咳嗽本身有清洁呼吸道使其保持通畅的作用,通过咳嗽,可将呼吸道内的病菌和痰液排出体外,减少呼吸道内病菌数量,对于疾病的痊愈也是有好处的。如果这个时候急着吃止咳药,很容易让情况变得更糟,炎症持续时间会更长。

当然,如果已经影响到孩子吃奶、进食、睡觉,可以及时用些镇咳药,以防剧烈咳嗽引发呕吐,或是睡不好。找到原因,从源头止住咳嗽

孩子咳嗽,常见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父母只要了解一下,在应对咳嗽时就不会那么紧张了。上呼吸道感染引发的咳嗽

当孩子发生上呼吸道受到感染时,鼻腔黏膜会出现发炎症状,呼吸时干燥的空气被吸入,鼻腔就会变得更为不适,甚至会加重咳嗽。

这种咳嗽,多为一声声的刺激性咳嗽,好似咽喉瘙痒,一般无痰;咳嗽不分白天黑夜,但不伴随气喘或急促的呼吸。

较小的孩子会有嗜睡、流鼻涕等症状,有时可伴随发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8℃;生病期间孩子精神差,食欲不振,出汗退热后,症状也随即消失,但咳嗽仍会持续3~5天才会痊愈。

应对方法:如果房间内太干燥,可以适当使用加湿器,或者在房间内挂湿毛巾,也可以用水拖地板或在房间里放一盆清水,这样能增加空气的湿度,减少干燥空气对孩子鼻腔黏膜的刺激。

如果孩子的咳嗽和鼻塞症状持续1周仍未见好转,应该尽快带他看医生。支气管炎引发的咳嗽

支气管炎导致的咳嗽,主要发生在1岁左右的孩子身上,春冬季节最为常见,通常在感冒后3~4天发生。

支气管炎最初会刺激上呼吸道,这个时候孩子会出现干咳,随之产生支气管分泌物,有痰,咳嗽程度也会加重。

这类咳嗽一般在夜间咳嗽次数较多,并发出喘声。在孩子入睡后的2个小时,或凌晨6点左右,咳嗽最为剧烈。还经常有发热的情况,也可伴有呕吐、腹泻,呕吐物中常有黏液。

应对方法:支气管炎引发的咳嗽,通常3周内就能缓解,若是超过3周咳嗽仍持续存在,应怀疑有继发感染,如肺炎。

如果孩子咳嗽长时间未能康复,应去医院治疗,服用医生开具的小儿止咳类药物。在此期间别让孩子吃太甜或太咸的食物,否则会加剧夜间咳嗽。

由于病原体多为病毒,一般不用抗生素。休息时要经常变换体位,多饮水,保持口腔和呼吸道湿润,以使呼吸道分泌物易于咳出。感冒引起的咳嗽

感冒除了会引发咳嗽,还会伴随流鼻涕、喉咙有痰等症状。这类咳嗽比较常见,如果是轻微咳嗽,多为轻度刺激性干咳,一般1~2周即可痊愈。

应对方法:这期间只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给孩子喝点温开水即可,不需要用镇咳药。可以给孩子适量喂些煮梨水,并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湿度和温度适宜。咽喉炎引起的咳嗽

如果咽部黏膜发生炎症,也会刺激孩子喉咙发痒而产生咳嗽。

这种咳嗽会比较剧烈,表现为声音嘶哑,有脓痰,咳出的少,多数被咽下。尚不会说话的孩子常表现为烦躁、拒哺,咳嗽时发出“空、空”的声音;较大的孩子则会总诉说咽喉疼痛。

如果是出现犬吠样咳嗽,并伴有声音嘶哑,甚至呼吸困难,很可能是急性咽喉炎,情况比较严重。

应对方法:要立即带孩子去医院治疗,不可拖延。如果盲目用镇咳药,会掩盖病情,对治疗非常不利。如果是不知情而用了止咳药,一定要向医生说明。吸入异物引发呛咳

如果孩子在先前并没有咳嗽、流涕、打喷嚏或发热等症状时,而突然出现了剧烈呛咳,同时呼吸困难,脸色发白,有可能是在大人不注意时将某种异物放进了嘴里,不小心误入咽喉或气管。这种情况在较小的孩子中比较容易发生。

应对方法:这类咳嗽突然而剧烈,但不能用镇咳药。父母要鼓励孩子咳嗽,可让孩子侧卧、低头,用手在其嘴里抠出剩余食物或异物,并立即送去医院及时取出异物。送医过程中要一定要注意保持呼吸道畅通,让孩子舒服点。环境不适引起的咳嗽

室温过低,被冷气、冷风吹着了,也会引起孩子咳嗽。

应对方法:此时要注意及时调节室内温度,室温以25℃左右为宜。如果空气太干,可以使用加湿器,让湿度保持在60%~65%。如果咳嗽剧烈,影响到了孩子睡眠,可适当用些镇咳药。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咳嗽

孩子身体发育还不完善,有的孩子可能会出现胃部顶端括约肌无力,这样胃酸就容易反流入食管,刺激咽喉,或进入肺中,引起咳嗽。

应对方法:如果确定有胃食管反流疾病,那么在给孩子喂奶时,要尽量竖抱,在喂奶过程中或喂奶后,要轻轻地给孩子拍嗝。也可以减少每次喂母乳或配方奶的奶量,通过增加喂奶次数来补偿。

添加辅食或断奶的孩子,不要给他食用有刺激性的食物,并且要按时喂养,睡觉前2个小时内不要喂食。喂食后应保持直立半个小时以上。其他原因

过敏性咳嗽(见本章第五节)。

哮喘(见本章第六节)。

肺炎(见本章第七节)。

百日咳(见本书第五章)。咳嗽声透露的“疾病密码”

不同的咳嗽声,反映了不同的疾病,下面的表格将有助于你快速判断孩子的致咳因素。小贴士孩子咳嗽期间,父母要鼓励孩子多休息,睡觉时头部和上身略垫高些,以防咽喉黏液滞留在喉咙内。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避免烟尘刺激。不要给孩子吃酸、辣、冷等刺激性食物。咳嗽时产生的急速气流会带走呼吸道黏膜上的水分,造成缺水,所以要注意给孩子多喝水,吃些水果,但要注意别太凉。咳嗽用药,别犯这5个错误

孩子咳嗽很常见,许多父母都觉得不是大病,常常自行买药治疗,但看似小问题的背后却可能隐藏着大问题。自行用药,药不对症或者用量没有把握好,很可能咳嗽没止住,反而吃出了别的问题。

以下是我在接诊过程中发现的,生活中父母最常犯的几种咳嗽用药误区,做父母的不可不察。误区一:用消炎药

消炎药只对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有效,因为它能抑制炎症,减轻炎症对呼吸道的刺激。然而不是所有的咳嗽都是由呼吸道感染出现炎症刺激引起的,像过敏、烟尘、异物刺激等也可引起(详见上一节内容),这时,服用消炎药对咳嗽是完全没有用的。误区二:一咳就用镇咳药

前面提到,咳嗽是机体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能够帮助身体排出分泌物或异物。一咳嗽就马上给予镇咳药,不利于痰液的排出,痰液长时间堵塞呼吸道,反会导致呼吸道和肺部感染。正确的做法是,先弄清咳嗽原因,如果有痰,应该先祛痰,痰液排除后咳嗽自然会减轻。误区三:使用成人止咳药

同样是咳嗽,大人孩子却不可用同样的药,因为孩子体重轻,生理也有些差别,特别是肝、肾等脏器发育不完善,一些成人能用的药物成分,孩子用后很容易发生不良反应。误区四:忽略了其他症状

孩子出现咳嗽的原因各不相同,常常还可能有腹胀、咽痛、大便干、便秘等内热症状,所以父母在选药的同时别忘了关注孩子的胃肠症状,不要以为止住了咳嗽就好了。误区五:不用管,咳一咳就会好

相对于一咳就用药,还有一类父母是坚持让孩子“扛过去”。其实多数咳嗽都是由疾病引起或是某些疾病的信号,如果一味地“扛”,不及时查出病因,很可能就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这几种情况必须就医

大多数情况下,孩子的咳嗽都会自愈,但有些隐匿性疾病导致的咳嗽,是很难通过止咳彻底治愈的,只有找到疾病源头,才能从根本上治愈。而这些只有通过医生检查才能作出判断。

若遇孩子咳嗽且出现以下症状,不可拖延,必须即刻就医

·夜间干咳不断,影响到了吃饭、喝水,说话也变得困难。

·咳嗽持续了1周,仍然没有好转,而且痰变多了,呼吸也比平时快了。

·咳嗽时伴随呼吸困难。

·一呼吸就咳嗽,且咳嗽声音异常,比如出现了“嘶嘶”的声音,呼吸也显得急促。

·嘴唇、脸色或舌头颜色变成暗紫色。

·出现高热,特别是小于3月龄的孩子。

·小于3月龄的孩子持续咳嗽了几个小时。

·孩子咳嗽后呼吸时出现喘声。

·咳嗽出血。

·咳嗽的同时脾气也变得很暴躁。孩子咳嗽老不好,要怀疑是不是过敏

如果孩子咳嗽持续多日不好,这时就需要警惕了,这种情况很可能不是由感染引发的,而是过敏所致,尤其是在春季,更要格外注意。

过敏性咳嗽,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性的剧烈咳嗽,其主要特点就是呈阵发性发作,夜间咳嗽比白天严重,晨起时咳嗽最为明显,活动或哭闹时则咳嗽加重,如果遇到冷空气,还会发生接连打喷嚏的情况。

但这种咳嗽痰很少,咳嗽时间却很长,通常会持续3个月,甚至是持续整个春季到夏初。

过敏性咳嗽的治疗很麻烦,首先是过敏原很难去除,比如对空气中的一些有害气体过敏,由于有害气体、细菌刺激了呼吸道黏膜,后期呼吸道黏膜的损伤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自我修复,这期间就会不断地咳嗽。

对于过敏引起的咳嗽,是不能使用抗生素治疗的,如果过敏严重,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过敏药,同时可以用些镇咳药,用镇咳药也需要医生指导,不能私自购买使用。

预防感冒、作息规律、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预防过敏的关键;同时饮食要清淡,避免太甜、太辣的食物;保持口腔清洁,从外面回来后要用淡盐水漱口,清理鼻腔,将鼻子、脸、手洗干净。户外污染严重时,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感冒后不去拥挤、通风不好的地方。容易过敏咳嗽的孩子,阴霾天、阴雨天要少出门,必须出门时一定要戴口罩。

另外,如果有家族遗传性哮喘,或者有其他过敏性病史的孩子,咳嗽时应格外注意,及早就医诊治,防止发展成哮喘。哮喘莫当感冒治,诱发因素要远离

哮喘虽然表现为咳喘,但并不像一般咳嗽那样会很快痊愈,容易被再次诱发,而且有时还会相当凶险。哮喘的常见症状

哮喘的常见症状是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少数还可能会有胸痛(孩子出现胸痛是很难表达清楚的,需要父母仔细观察)。这些症状经常在接触烟雾、香水、油漆、灰尘、宠物、花粉等刺激性气体或过敏原之后发作,夜间和(或)清晨症状也容易发生或加剧。别把哮喘当成感冒治

值得注意的是,小儿哮喘一开始会很像感冒咳嗽,所以容易被误当感冒来治。接诊的时候,经常见到有的孩子已经被反复咳嗽、气喘折磨了很久。问诊才知道,一开始,孩子就是感冒、咳嗽,家长也没在意,医生也是按照普通感冒、咳嗽治疗。每次打完消炎针,孩子的咳嗽症状就能缓解,可没过多久,就又反复发作。直到咳嗽、气喘得厉害,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结果诊断为哮喘。

这里我给一个数据,那就是我国儿童哮喘误诊、漏诊率高达20%,有诊断为气管炎的,还有诊断为肺炎的,等等。所以这里面父母的观察是非常重要的,及早发现,及时遏制,才不会发展严重。

上面说了,哮喘的早期症状也有流清涕、鼻痒、鼻塞、打喷嚏、咳嗽等,这的确与感冒症状很像,所以有些医生或家属就把它当成感冒治。怎么鉴别感冒和哮喘呢,有个很简单的方法:感冒一般还有发热、咽痛、乏力、精神差、嗜睡等症状,哮喘则无上述表现。过敏孩子要警惕哮喘

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两个: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遗传是导致小儿哮喘的重要因素,很多患有哮喘的孩子,问诊的时候都发现,他们近三代的亲人当中有相关病史,如患有哮喘,出现反复咳嗽、喘息等症状;或是有其他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等。

不过,大多数孩子哮喘还是环境因素所致。孩子属于过敏体质,本身可能伴有过敏性鼻炎和特应性皮炎;或者对常见的经空气传播的变应原过敏,如螨虫、花粉、宠物、霉菌等;或是对某些食物过敏,如坚果、牛奶、花生、海鲜类等;或是药物过敏。过敏食物必须远离

对于婴幼儿来说,食物引起的变应性哮喘,是最为常见的。一经确诊,应立即停用过敏食物,这是防治食物变应性哮喘的根本方法。但是严格忌口并不是说对所有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都要忌口,一般是孩子对什么过敏就忌什么。这就需要父母平时仔细观察,或让医生帮助通过过敏原检测来确定。

刺激性食物即使不过敏也应严格忌口

如果对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或冷饮、甜食、酸食、咸食等虽然不过敏,但不耐受,如吃了就咳嗽等,也应禁食。尤其在呼吸道感染时,忌口要更加严格些。

忌口的时间要视过敏食物的种类和过敏程度而定。除对鱼、虾、花生等过敏者需长期忌口外,其他过敏食物一般忌半年到1年即可,然后可少量试食,如仍过敏,再适当延长。

导致小儿哮喘的常见食物过敏原其他诱发哮喘的因素

除了食物,许多危险因素可引起哮喘加重,被称为“触发因素”,包括感冒病毒感染、变应原、环境因素、药物等。在诱发因素出现时,会造成肺部通气不畅,严重时如果不给予适当治疗,可致呼吸和心跳停止。所以有哮喘的孩子是一定要避免接触这类事物的。

运动也能诱发哮喘发生,尤其是在寒冷或干燥的环境中运动。此外,如果是吸入了刺激物,如空气污染物、吸烟、香水和清洁剂,以及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生气和激动兴奋等,也都会诱发哮喘。

另外,还有一点非常值得注意,那就是过敏性鼻炎常并发哮喘,需要重点监护。哮喘急性发作时的处理哮喘急性发作时,孩子会出现憋气、缺氧、有痰咳不出的情况,因而坐卧不宁,烦躁不安,这种情绪波动对也会加重症状。这时首先要安慰孩子,安定他的情绪。1.可以使孩子取坐位或半坐位,以减少胸部呼吸肌的阻力,从而使呼吸通畅。可在床上放一小桌,桌上垫软枕,让他伏在枕上休息或睡眠。2.仔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每分钟呼吸及脉搏的次数和节律,注意有无紫绀和出汗,随时准备送医院。3.室内要安静,空气要清新、温暖,保持一定的湿度。4.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宜,多吃水果,避免吃诱发哮喘发作的食物。按照药物剂量和方法及时服药。5.时常轻拍后背以协助排痰,保持呼吸道畅通,并及时清除鼻腔内分泌物。注意口腔卫生,因哮喘发作时常张口呼吸,故每隔5分钟应喂些温开水,保持口腔黏膜湿润。“四看一听”,孩子肺炎早发现

孩子发热、咳嗽时间一长,很多父母都会担心会咳出肺炎。其实肺炎不是咳出来的,也不是热出来的,咳嗽只是肺炎的一个症状,很多时候咳嗽仅仅是感冒而已,并非肺炎的表现,但如果出现某些特别的症状,则提示肺炎的可能性大,切不可当普通感冒来治。是感冒还是肺炎,“四看一听”能辨清

看体温

一般小儿肺炎时大多有发热症状,体温多在38℃以上,持续2~3天时间,退热药只能使体温暂时下降一会儿,很快又会上升。感冒虽然也会发热,但体温多数在38℃以下,持续时间较短,退热药的效果较明显。

孩子患肺炎时体温可能会很高,但也可能不发热,甚至体温低于正常,这一点不要忽视。

看咳嗽和呼吸症状

一般感冒和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喘多呈阵发性,不会出现呼吸困难。如果孩子咳喘较重,静止时呼吸频率也增快,两侧鼻翼一张一张的,口唇发青或发紫,提示病情严重,不可拖延。

如果是病毒性肺炎,往往起病急,先有感冒症状,会持续约3天,低热,体温在38℃左右,流清鼻涕水,咳嗽,2~3天后咳嗽会加重,呼吸快而浅,每分钟可达60~100次。最突出的症状是喘、憋、呼气延长,喘鸣音明显,孩子感觉非常痛苦。

看精神状态

如果孩子虽然发热、咳嗽、喘,但精神却很好,能玩、爱笑,那么得肺炎的可能性很小;如果精神状态差、烦躁、哭闹,甚至口唇青紫、昏睡、抽风、谵语,则提示肺炎的可能性较大。

需要注意的是,在患肺炎初期,孩子既可能精神无明显变化,也可能精神状态不佳,所以需要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看孩子吃饭情况

孩子得了肺炎,会不吃东西,或一吃奶就哭闹不安。如果确诊孩子已经得了肺炎后,应继续喂奶、喂食,多喝汤类食物,如果食欲减退,应少量多餐,哺乳孩子应增加每天的喂奶次数,以增加营养。

听胸部的声音

儿童胸壁薄,如果有肺炎,即使不用听诊器也能听到肺部的水泡音,可以在孩子安静或睡着时听听他的胸部。将耳朵轻轻地贴在孩子脊柱两侧的胸壁,仔细倾听。如果是肺炎,患儿在吸气时会听到“咕噜咕噜”的声音,这是肺部发炎的重要体征。

同时仔细观察有无胸凹陷(在吸气时,两侧肋骨边缘处内陷随呼吸起伏),如果出现此情况,需马上送去医院确诊以便及时治疗。小贴士虽然孩子的咳嗽声是判断肺炎非常重要的依据,但有的时候,咳嗽次数少了,也不要以为是好转了,有可能只是镇咳药生效了,而炎症实际上并没有控制住,如果是这种情况,病情往往可能爆发,且更难治。孩子得了肺炎怎么办

如果孩子的热度逐渐下降,精神好转,呼吸平稳,食欲增加,咳嗽减轻,面色好转,就说明肺炎在好转中;如果在治疗中突然出现剧烈的咳嗽、气急、口唇发绀、神情萎靡、高热、烦躁不安,则提示病情在恶化,须及时向医生反映。

患肺炎的婴儿如果吸乳不好、哭声低微、呼吸加快,均是病情加重的信号,应立即送医院救治。

若有严重喘憋或突然呼吸困难加重、烦躁不安,则提示痰液阻塞呼吸道,需要请医生采取救治措施,进行吸痰、吸氧等。

因为肺炎的治愈需要一段时间,如果是用了抗生素且有效,那就不可在热退后立即停药,也不可随意减量,否则病情会反复发作或出现并发症。做好护理,让孩子更快康复

1.保持空气流通,湿度合适,太闷太热会导致孩子咳嗽加重,呼吸更为困难。

2.注意孩子鼻腔内有无干痂,有干痂时可用棉签蘸水后轻轻取出,以解决因鼻腔阻塞而引起的呼吸不畅。

3.让孩子多喝水、吃富含营养及易消化的食物,加强营养,补充鱼肝油,适当到户外晒太阳。

4.孩子在患肺炎期间,抵抗力较差,更应注意居家的卫生条件,以免使病情加重。餐具要注意蒸煮消毒,门窗、地板及大件家具可使用消毒剂擦拭消毒,衣被、孩子用具及玩具等也都要做好消毒措施。问:免疫接种能预防肺炎吗?答:导致人患上肺炎的细菌多种多样,其中肺炎球菌(也叫肺炎链球菌)是最常见的一种,所以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对于预防肺炎球菌感染是安全有效的方法。肺炎球菌疫苗不同于流感疫苗,不必每年注射,接种一次的有效期为5年。第三章消化出问题,要注意调整饮食

腹泻、便秘、积食、呕吐……孩子消化系统发育还不完善,一旦饮食不节,很容易引起各种肠道问题,消化不好,孩子营养跟不上,就会出现体弱易生病、长不高等问题。腹泻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所以保护好孩子的肠胃是每个父母必做的功课,一些孩子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也要学会应对。孩子呕吐、腹泻怎么办

呕吐、腹泻,几乎每个孩子都会不止一次地出现过,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孩子。孩子呕吐、腹泻相比大人症状表现更为剧烈,每当这时,父母都会非常担心,恨不能代替孩子受罪,为了让孩子早日康复,很多父母一股脑儿地给服用各种药物。很多时候,服用了药物,孩子非但不见好,反而越来越止不住地泻,甚至拖得时间更长,孩子的生长发育也受到很大影响。

其实,呕吐和腹泻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能够把有毒的物质或者异物排出体外,对人体是有益的,但是过度的呕吐、腹泻则容易造成机体电解质平衡紊乱,如代谢性碱中毒,所以这个时候相比于止泻,做好护理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发生呕吐、腹泻的症状时,父母需要做好以下防护措施。及时补水防脱水

呕吐和腹泻时身体在短时间内丢失大量的体液,所以必须注意随时喂水、米汤、果汁,最好能补充口服补液盐。口服补液盐内含有葡萄糖、氯化钠、氯化钾、枸橼酸钠等成分,可补充因丢失的电解质及体液,调节人体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医院和药店均可买到口服补液盐。

口服补液盐服的用方法是:将一小袋口服补液盐溶于500毫升温开水中,在一天内分多次服用。服用量以“丢失多少,补充多少”为原则。如难以把握,可按下面标准进行补充:一般小于6月龄者50毫升,6月龄~2岁者100毫升,2~10岁者150毫升。10岁以上能喝多少给多少,或者按照50~70毫升/千克体重给予,并注意少量多次饮用,直至腹泻完全停止。饮食细碎易消化

呕吐和腹泻在丢失体液的同时,也会影响营养的摄取,而呕吐腹泻期间,孩子往往也没有胃口,所以吃的也会很少,很多孩子吐泻之后,体重会明显降低,脸色也会变差,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营养没跟上。

孩子腹泻期间,父母要注意调整饮食,让他吃得下去,消化得了。若是母乳喂养的孩子,要继续母乳喂养,非母乳喂养的,如果不是配方奶引起的吐泻,也不要骤然变换配方奶。6月龄以上的孩子可继续吃已习惯的平常饮食,如粥、面条、鸡蛋、蔬菜等。但要处理得更细碎,使之更容易消化,期间不要增加以前没有吃过的食物。

母乳喂养的孩子,妈妈饮食上要避免高脂、高糖、高盐的食物;能自己吃饭的孩子,也要避免此类食物。

鸡汤、果汁、运动饮料等并不能补水,还会加重脱水症状。消毒工作不可少

如果是感染性呕吐或腹泻,要做好消毒隔离,食具、水杯、水瓶等都要经常消毒。衣物要勤洗、勤晒。在为孩子处理完呕吐物或便便后,双手应反复清洗,然后再做其他事情。孩子的手也要注意清洁。

孩子每次大便后应及时更换尿布,并用温水冲洗肛门及周围,洗净后用柔软干净的棉布吸干水分。不要用力擦肛门,也不要使用消毒纸巾。如果已形成红屁股,可涂抹护臀霜或者鞣酸软膏、金霉素鱼肝油等。注意观察病情

护理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并记录大便次数、性状、颜色及量的变化,这样能为医生制定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如果孩子发生腹泻而没有脱水,或只是轻度脱水,哭时眼泪汪汪,口渴和尿量减少不明显,在家做好护理即可;如果孩子在家护理期间病情不见好转,出现大便次数频繁、口渴明显、双眼凹陷、尿量明显减少等脱水表现,以及高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保暖腹部

孩子腹泻时往往会因肠痉挛而引起腹痛,这时做好腹部保暖可以缓解肠痉挛,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可用热水袋热敷,或者喝些热饮料,也可将手搓热揉摸孩子腹部,既能温暖腹部,也能对孩子起到安抚作用。这些情况要就医

1.孩子月龄小于6个月,或体重小于8千克。

2.有早产史或慢性病。

3.小于3月龄的孩子体温大于38℃。

4.便中见血。

5.持续呕吐。

6.6个小时内无尿,哭时无泪。

7.口服补液盐补不进去或没有效果。

8.孩子的精神状态改变,如嗜睡等。

9.腹泻症状超过7天仍不见好转。肠道好不好,看“便便”就知道

大便,虽然“不雅”,是没什么价值的废物,但却能反映我们身体的健康状况,孩子的大便更是消化情况的晴雨表,而且不仅可以反应孩子消化吸收的功能,还可以提供孩子一些疾病方面的重要信息。爸爸妈妈只要留心观察孩子的大便状况,就能对孩子的健康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孩子处于发育时期,各阶段的饮食结构和喂养方法都有所不同,而且会受许多因素影响,因此,孩子的大便性状也是不尽相同。母乳喂养的孩子

母乳喂养的孩子,正常大便的外观呈黄色或金黄色,稠度均匀如膏状,有一股甜酸气味,但不臭,无明显的黏液,偶有颗粒样奶瓣或微带绿色。

大便每天3~5次,有时会有6~7次,但只要每次的量不太多,性状没什么异常,体重照常增加,就不属于病态,不需要任何处理。

但要注意,如果原来每天大便1~2次,突然变成5~6次或者更多,并且水分较多或含有不消化食物残渣,就要到医院去检查一下。人工喂养的孩子

人工喂养(吃配方奶)的孩子,大便一般呈淡黄色或土黄色,较硬,干燥成形,不粘污尿布。

如果配方奶中糖分较多则会变软,并略带腐败样臭味,而且每次排便量也较多。正常情况下每天排便1~2次或隔1~2天一次。

随着孩子月龄的增长,以及各种食物的增加,大便就逐渐与成人相同了。添加辅食的孩子

如果孩子除吃奶外,还添加了蔬菜等辅食,大便中可含有未消化的菜叶等,待孩子的胃肠功能逐渐适应了以后,该现象就会消失。如果辅食中有米粉、米汤等淀粉类食物,则大便量会较多,味较臭。这样的便便有问题蛋花汤样大便

每天大便5~10次,含有未消化的奶块,无黏液,表示消化不良,多见于喝牛奶或奶粉的孩子。绿色稀便

每天大便5~10次,多是因为天气变化着凉,或吃了难以消化的食物。水样便

多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秋季和冬季多见,大便每天10次以上,呈水样且量多。深棕色泡沫状便

一般是由于食物中淀粉类或糖过多所致,多见于人工喂养的孩子。油性便

粪便呈淡黄色,液状,量多,像油一样发亮,由食物中脂肪过多所致,多见于人工喂养的孩子。大便呈黄色黏液状、脓血状

提示孩子患有肠道细菌感染或痢疾;如为稀水样、蛋花样,且有酸臭味,则很可能是消化吸收不良或病毒性肠炎引起。大便呈果酱样或血水样

前者提示可能患有肠套叠,后者出血性肠炎的可能性大。这时孩子多有哭闹、腹胀及吐泻等情况。黑色便

如果排除了特殊食物或药物因素,通常意味着孩子有胃或小肠等消化道出血,且多为上消化道出血。常见于消化道溃疡、息肉和钩虫病等。灰白色大便

大便呈灰白色陶土样,提示可能患有肝胆疾病,如婴儿肝炎综合征、胆道闭锁等。孩子同时可伴黄疸、尿黄、腹胀和肝脾肿大等表现。正常大便表面附有鲜血

如大便较软,排便时孩子安静无痛苦,多见于直肠息肉;如大便干硬,排便时孩子较费力,且伴有肛周疼痛、难受哭闹,则很可能是肛裂所致。大便秘结

大便干硬,常呈颗粒状,且排便隔时较久,排解困难。便秘排除器质性病变,大多数是因为偏食和排便无规律性引起。秋季拉肚子,多是轮状病毒惹的祸

秋冬交替之际,气温变化较大,各种病毒和微生物也开始活跃,由于婴幼儿免疫力和消化系统的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很容易因感染细菌、病毒等而发生腹泻。所以每年一到秋冬季节,医院门诊的腹泻患儿数量就会猛增。秋季腹泻的原因

孩子秋季容易发生腹泻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1.消化系统不成熟: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酶的活性较差,但营养需要相对又高,肠道负担就会加重。如果喂养不当,淀粉类、脂肪类食物添加过多,或者一次进食过多等,都可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导致腹泻。

2.免疫功能不成熟:婴幼儿时期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以及肝、肾功能都还没成熟,调节功能较差,免疫功能也不够成熟,一旦有病原菌随受污染的食物进入体内后,很容易造成腹泻。

3.温差大:秋季气温变化大,忽冷忽热。气候变化引起感冒、腹部受凉以及各种感染也可导致腹泻。

4.其他疾病因素:婴儿感冒,或者有肺炎、脑膜炎、败血症等疾病时,也会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表现为腹泻症状。

5.轮状病毒感染:主要由于轮状病毒感染。传染源来自患者、隐性感染者及带病毒者。急性期患儿粪便中含有大量病毒,病后第3~4天排出的病毒量最多。轮状病毒传染性强,可通过密切接触途径传播或流行,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秋季腹泻,多是轮状病毒所致

秋季天气逐渐变凉,正适合轮状病毒滋生,轮状病毒经呼吸道进入身体,就会导致孩子腹泻,这也是导致小儿秋季腹泻最主要的原因。

孩子感染轮状病毒后,潜伏期为1~3天,接着就会发病,初期会有发热、流涕、轻微咳嗽等症状;随后1~2天常发生呕吐,出现腹泻。

腹泻可达到每天10次左右,大便稀薄,呈乳白色、黄色或绿色蛋花汤样,偶尔带少许黏液或脓血,无特殊腥臭味;腹泻的时间可持续3~5天或1周,少数可长达3周。

由于患儿频繁腹泻与呕吐,进食又少,严重者可出现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表现为口渴明显、尿量减少、烦躁不安、精神萎靡、嗜睡、神志不清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进而危及生命。小贴士秋季发生腹泻原因较多(如上页所述),不一定都是轮状病毒所致,因此,如果孩子腹泻症状严重,最好还是去医院做一个检查,以确定腹泻原因,才好对症治疗。

6~24个月的孩子最容易感染轮状病毒,特别是6~11月龄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和体弱多病的婴幼儿感染轮状病毒的概率更大,而且病情严重,病程也较长。

由于感染轮状病毒初期的症状和感冒很相似,很多父母在孩子出现腹泻之前容易混淆误以为是感冒,这一点要引起重视,一旦发热、流涕、轻微咳嗽而紧接着开始腹泻,那就要引起警惕了。腹泻脱水不可不重视

轮状病毒导致的腹泻,最大的危害就是呕吐以及腹泻后的脱水。脱水指的不仅仅是水分丢失,同时还有电解质丢失。严重脱水可造成大脑等器官损伤,甚至危及生命。所以一定要引起重视。

腹泻期间,家长应给孩子服用含有少量糖、盐的米汤或者苹果汁的混合液体。也可以从药房买到含有电解质的口服补液盐,液体中含有葡萄糖、钠和钾以及水分。使用时按照说明书上的稀释方法,少量多次喂服,既可预防脱水,又可治疗轻中度脱水。

另外,家庭治疗中,在尽可能进水的情况下,如果孩子4小时内仍没有排尿,甚至出现哭时少泪、口腔干燥等情况,应到医院就诊,通过静脉输液纠正脱水。如何预防

1.母乳喂养。医学调查发现,母乳喂养的孩子较少发病,这是人乳中含有各种免疫增强因子的缘故。

2.注意喂食卫生。孩子用的餐具、炊具在使用前,一定要注意消毒;冰箱内放置的食物必须加热后食用;在常温下放置的剩奶不能超过4个小时。

3.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每次给孩子换尿布后、喂奶或喂饭前,都要先用肥皂和流动的水认真洗手;避免让孩子养成喝生水,乱吃不洁净食物的习惯;家里不留卫生死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避免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和人群密集的地方玩。小心护理,保证液体摄入量

由于轮状病毒无特效药,所以,给孩子做好日常护理非常重要。

轮状病毒感染期间,由于急性胃肠损伤,造成进食受限。所以首先应保证液体(口服或静脉输液)摄入量,再有就是营养支持。对于较小的婴儿,要坚持母乳喂养。有的父母怕孩子腹泻期营养流失太多,千方百计地喂孩子牛奶、鸡蛋等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这样是不对的,反而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腹泻长时间不愈。

轮状病毒胃肠炎的自然病程在5~7天。有些婴儿腹泻时间长,应考虑是后期的乳糖不耐受所致。而且,轮状病毒感染后2~4周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乳糖不耐受问题。建议吃配方奶的婴儿换用无乳糖配方粉,母乳喂养的婴儿一般不需特别关注,若腹泻仍然严重,坚持母乳喂养的同时添加“乳糖酶”。

只要没有剧烈的呕吐,患儿大多不用禁食。严重呕吐的患儿,应禁食4~6个小时,缓解后继续喂养。可以适当减少喂奶次数,喂食糖盐水,减轻胃肠道负担。

有些腹泻的孩子不愿意喝水,精神也很差,有明显的脱水症状,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住院或输液治疗。

患儿恢复饮食时,可喂米汤或稀释的牛奶。等病情得到控制,开始恢复正常进食时,要注意先从流质至半流质,再到软饭的逐渐过渡。

保护臀部也是不可忽视的。每次便后都要为患儿清洗臀部,防止发生尿布皮炎,再涂些油脂类的药膏,以防被粪便尿液浸渍而出现“红屁股”。轮状病毒性胃肠炎别乱用药

轮状病毒自然病程一般在5~7天,目前没有什么特效药,平常孩子腹泻常用的妈咪爱、蒙脱石散等调整肠胃的药,对轮状病毒胃肠炎是没有任何效果的,所以如果确认是轮状病毒导致的腹泻,没必要急着用药。

腹泻、呕吐本身是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应,有利于排除毒素和不消化的食物,所以这时治疗的方法不是急着去止吐、止泻,而是应该补充因呕吐、腹泻引起的机体脱水和营养不足。所以,即便是止泻药也不能吃。

另外,也不要随便给孩子使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只针对细菌或一些特殊微生物感染有效果,对病毒是无效的。盲目使用抗生素,腹泻没治好,还会破坏孩子肠道内正常菌群,使肠道屏障完整性受到损害,将来更容易发生各种肠道疾病。问:疫苗能预防轮状病毒感染吗?答:目前虽有轮状病毒疫苗,但轮状病毒有很多型,就算服用了轮状病毒疫苗也不能保证不被感染,只是得病后症状会轻。而且轮状病毒属于口服减毒的活苗,也存在一定的因为服用疫苗而感染的风险。所以不可寄希望于疫苗。腹泻不止,防脱水是要务

许多父母见孩子腹泻不止,首先想到的是要加强营养,其实腹泻最大的威胁还不是营养流失的问题,而是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脱水严重会要命

发生腹泻时,消化道吸收水和矿物质的能力受损,同时,身体本来的水和矿物质还会从血液进入肠道,这就更加造成人体水分和矿物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