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罗伦萨之夜(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8 12:15:43

点击下载

作者:亨利希·海涅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佛罗伦萨之夜

佛罗伦萨之夜试读:

译本序

亨利希·海涅(Heinrich Heine,1797.12.13—1856.2.17),德国十九世纪罕有的文学天才:1817年才20岁就发表诗作,18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而小有名气,1823年26岁时又出版诗集《抒情插曲》(同时还出了两部悲剧作品:《阿曼索》和《拉特克列夫》,这两部剧作的水平虽然还不能与同时代的大剧作家相比,但也是初露锋芒,显露了他的潜力,得到了相当多文学批评家的肯定和赞赏),到29岁出版散文集《游记》,1827年30岁出版诗集《诗歌集》时,已经是个名噪一时的抒情诗人和游记作家了。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后,他离开祖国移居巴黎,又开始展露另一个熠熠闪光的亮点:杰出的报人和目光敏锐的政论家!他为德国报纸写通讯,向德国人民介绍法国,在法国报刊上撰文向法国人民介绍德国,积极促进德法文化交流,功不可没。他那些文笔犀利的针砭时弊、鼓吹民主、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投枪炸弹式的文字,自然不为德国当时的封建统治者所容,于是1833年他的作品在普鲁士遭禁,两年后又在全德被禁。1843年他返回故国,结识了马克思,参与左翼进步报纸《前进报》的工作,1845年在汉堡出版政治讽刺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不幸的是1848年以后便长期卧病在床,然而“褥垫墓穴”却也并未能摧折他的斗志,这位集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史学家、政论家、革命战士于一身的文豪,就在这些年里仍未中辍他的创作,而是顽强地继续为人类文化做出了一个又一个卓越的贡献!

海涅的作品中译本已有很多种,包括单行本、全集和选集,研究、诠释其作品的论著数量也十分可观,我国许多著名翻译家、知名的文学研究者以及专家学者,对于海涅著作在我国的介绍和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没有必要再对他作过多的介绍和评论,这里只想粗略地浅谈几点。

海涅首先是个光焰四射的大诗人,是世界诗坛上为数不多的重量级人物。谈论海涅作品的中译本,诗歌是绕不过去的,这里就讲几句吧。

我国早在二十世纪初年就开始有了海涅诗作的译介,20年代这一译介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首先是他的几十首抒情诗让中国读者产生的第一印象是:好一位才华横溢的浪漫抒情诗人!到了30、40年代,在抗战大环境的影响下,翻译家们又译介了海涅的许多政治讽刺诗,从而人们对海涅的认识又多了一个层面:他不仅是抒情诗人,同时还是一位具有火一般战斗激情的“革命”诗人;至于他的散文作品,解放前除冯至译的《哈尔茨山游记》外几乎没有多少被译成中文;解放后,尤其在1956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将海涅定为“世界文化名人”之后,我国出版的海涅作品翻译量逐渐增多,又特别是到了改革开放后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译介海涅达到了新的高潮,不仅他的大量诗作,包括青年时期的抒情诗和晚些时候的政治讽刺诗悉数被我国的作家、翻译家译介过来,他的散文作品,包括小说、剧作、政论、时评、杂文、回忆录等也被大量地送到了我国读者面前,于是海涅,这位世界文化名人的形象,在国人心目中又多了一个层面而益形丰满、更为光彩照人了:他不仅是伟大的诗人,同时又是一位笔锋犀利的政论家、思想深邃的人文学者、见解独到的思想家、文笔流畅意境优美的小说家和散文家!对海涅作品的研究也相应地不断深入,1987年(海涅诞生190周年)和1997年(海涅诞生200周年)北京相继召开了国际海涅学术讨论会,产生了许多有价值的论著。

海涅的抒情诗感情真挚,想象丰富,充满浪漫情怀,许多诗汲取融合了民歌清新朴素的风格,韵律极其优美,吟咏起来朗朗上口,因而被许多作曲家谱成歌曲,有人统计其数量已达五千多首,在世界作品被谱曲的诗人中堪称首屈一指,其中一些脍炙人口的,如《乘着歌声的翅膀》、《罗雷莱》等,多年来都是在全世界音乐会上极受欢迎的保留节目,为广大人群所喜爱、欣赏和咏唱。译者上世纪50年代作为一名年少无知的学子步入德语语言文学殿堂时的启蒙恩师和领路人、学贯中西的学者冯至教授,青年时期就酷爱海涅的诗,他于上世纪20年代中迅速成为一位知名的青年抒情诗人,受海涅的影响相当大很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难怪1935年,一直非常推崇海涅的鲁迅先生,对冯至先生有极高的评价,在当时中国诗坛已经涌现出不少优秀的中青年诗人的情况下仍称他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冯至先生说:“海涅的抒情诗,音调和谐,色彩鲜明,语言生动,意境深远,同时其有独特的嘲讽的风格。……在后期诗作中,作者的政治热情,艺术造诣达到了完美结合的地步”。

译者在此衷心希望我国的读者特别是80后、90后的青年读者,能多读读海涅的诗,多读他的抒情诗以陶冶我们的性情,丰富我们的审美情操;多读他的政治讽喻诗以感受他的幽默、机敏和睿智,学习他爱憎分明的人格:对民主自由、对普通老百姓充满爱,对虚伪、奸诈、残害人民的人充满恨。

如前所说,诗人海涅同时又是一位出色的散文作家,他的大量散文作品,如小说、游记、政论、回忆录等,都以其深邃的思想、犀利的笔法、幽默的风格、优美的语言而令人叹服,充分表明我们遇到的是一位难得的天才,一个文豪,“世界文化名人”这一称号,他完全是当之无愧的。读海涅的游记、小说、杂文和其他散文,同样能陶冶我们的情操,净化我们的心灵。读者从这本小书里的几篇作品中当可窥见一斑。

这本集子里收录的,是海涅不同时期创作的几部散文(本文中“散文”指广义的散文,即与作为“韵文”的诗歌相对的一切文学作品均称为“散文”)作品:三篇小说(《

巴赫拉赫的拉比

》、《佛罗伦萨之夜》、《冯·施纳贝莱沃普斯基先生回忆录》)和一个舞剧脚本《浮士德博士》,以及《关于芭蕾舞剧〈浮士德博士〉的说明》(又名《关于魔鬼、魔女及文学创作之若干珍闻奇谈》)。

三篇小说大体上都写于十九世纪20年代中至30年代末。《巴赫拉赫的拉比》原本打算写成一部长篇,开始写于1824年,1826年完成

第一章

后,作者又断断续续地写了

第二章

第三章

的一部分,但直至1840年发表时也没有写完,最终成为一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

佛罗伦萨之夜

》酝酿于1825年,1828年写出一部分,1831年去巴黎之前已经完成

第一夜

,到1835年底完成

第二夜

,1836年发表。《

冯·施纳贝莱沃普斯基先生回忆录

》则写于1832年,次年发表。

舞剧脚本《浮士德博士》则是1846年应伦敦“女王陛下剧院”经理伦利先生之约写的,1851年连同作者的长篇“说明”一起发表。

下面对这几篇作品作一简略的介绍:《巴赫拉赫的拉比》:

1819年德国爆发大规模排犹事件,促使柏林的一些犹太知识分子和柏林大学黑格尔的学生们发起成立了“犹太人文化科学协会”,海涅1822年加入了这个组织并成为其一个积极的成员。在与协会友人的交往中他产生了写一部反映犹太人命运的小说的念头,接着他就悉心研读犹太史,协会的挚友也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史料,1824年夏天他着手写这部小说。海涅的创作态度认真刻苦,用“演义”手法写,既不能违背历史又不能拘泥于史实而毫无艺术创造,因而写作进展比较缓慢,而海涅则在给协会朋友的信中自谦地把原因归结为他“缺乏叙述才能”。遗憾的是,到1826年,这部小说只写了第三章的一部分之后便中辍了。文学评论家们只能揣测:尔后的情节发展,将可能是拉比夫妇长年累月在西班牙颠沛流离的故事。小说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犹太人民生活的同情和对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的鞭挞;对犹太传统节日“逾越节”,小说中也作了生动的描写。《佛罗伦萨之夜》:

1835年末《第二夜》已经写完,这一年12月初德国政府发布禁令,禁止海涅和青年德意志派作家的作品在德国出版发行。原计划1836年引进《沙龙第三卷》一并出版被迫取消。后来直到1837年7月才得以出版。这篇小说海涅原本也想再写《第三夜》,终于因为政治形势的变化而放弃。小说中糅进了作者旅行所至在英国、意大利及波茨坦、汉堡、巴黎的个人印象和经历。被重点描写的爱情主题,同样包含着海涅自己的爱情经历和体验。对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细致入微的描写,很可能是作者以1830年帕格尼尼在汉堡举办的一次音乐会的实况为主要素材加工而成。作者在小说中对社会丑恶现象也作了批判(采取的是较为隐蔽的方式以对付严格的书报审查):如那个怪诞的、具有讽刺意味的侏儒形象实际上是在抨击法国那帮梦想复辟的流亡贵族;对巴黎的描述让人似乎看到海涅心目中的革命圣地,而伦敦则像被新兴的实业家们变成了纯粹的机器。小说中反复出现的大理石雕像则让人联想起不朽的古希腊神像,暗含对占统治地位的教会禁欲主义的抗议。《冯·施纳贝莱沃普斯基先生回忆录》:

一个年轻的波兰贵族讲述他从出生到上大学的故事,有点类似德国的流浪汉小说。这部小说有着较强的自传性质。1822年海涅游览波兰,参观过格涅兹诺大教堂;1831年波兰人民起义曾令他欢欣鼓舞;施纳贝莱沃普斯基青年时代经历的一些事情则让人想到海涅在杜塞尔多夫的时日。此外,1827年海涅于英国之行返国途中游览过荷兰,对这个国家的情况有了一些了解,写荷兰那一章中不少细节也让人联想到海涅的大学生时代。在巴黎同圣西门主义的接触,还有对德国哲学的思考,都反映在那些关于神学的辩论中。第五、第七和第十四章中插入的情节,素材来源有几处。古代丹麦民谣来自威廉·格林从丹麦文译成德语于1811年出版的《古代丹麦英雄歌谣、叙事民谣和童话集》,飘泊的荷兰人情节则来自一个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古老传说。第十四章中的《圣经》引文出自《旧约》中的“士师记”。《浮士德博士》:

1846年11月海涅与伦利谈妥写舞剧脚本一事之后,很快在当月就将剧本写完了。伦利看过手抄本后立即请海涅写《说明》,海涅便于1846年12月至1847年2月完成了这项工作。这部舞剧原定1847年在伦敦上演,海涅期待着演出圆满成功,可惜由于艺术和技术方面的困难,演出计划被迫取消。1850年,海涅的友人劳伯争取在维也纳和柏林上演此剧的努力,最终也归于失败。剧本后来于1851年10月底才出版发行。

浮士德的故事,这个德国的古老民间传说从十六世纪末起就有德国、英国的作家多次用该题材写小说或戏剧,歌德的诗剧《浮士德》继承和发展了这些前人的作品,使这一努力达到了顶峰,取得了最为完满的成果。歌德的长篇诗剧《浮士德》是这位文学巨匠花费毕生精力呕心沥血完成的一部宏大的、光辉的不朽巨著。而海涅的《浮士德博士》,无论从结构布局上还是从语言描述上都充分显示了作者的出众才华。如果说歌德的《浮士德》可以比作一座装满了各色奇珍异宝令人目不暇接的宝库,那么,海涅的《浮士德博士》可以说是一颗令人爱不释手的、光耀夺目的璀璨明珠吧。

最后,我想引用一段当代德国著名文学评论家、有“文学教皇”之称的马塞尔·赖希拉尼茨基的话,来作为本文的结语:

海涅的一生始于犹太中世纪而终于欧洲近代。海涅的作品从德国浪漫主义一直延伸到德国的现代派。他,唯有他成功地完成了歌德和席勒、克莱斯特和荷尔德林的时代之后急需完成的事业:彻底革除德国文学中过分夸张的情绪化特点。他把德国文学从崇高和威严,从赞美诗式和庄严式,同时也从晦暗朦胧中解放了出来。他赋予德国文学以崭新的、德国文学此前多半没有给过德国读者的东西:轻快和妩媚、魅力和优雅、调侃和风趣、理性和文雅,自然有时也给了一些轻浮。歌唱和思想不必相互排斥,这一点人们知道在海涅之前早已有之,别的一些作家已经证明了:即便在德国,一个文学家同时也仍然可以是一个思想家。但到了海涅,才将文艺创作同智力活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同时却并未用大堆哲理重压在抒情诗歌上而这最后一点在过去的德国是司空见惯的。……海涅比与他同时代的作家对当代的影响强大得多……他那贴近生活的态度,他的反讽,他提出的一些问题,一切都与我们十分亲近。……海涅对德国文学的民主化做出了意义深远的贡献。赵蓉恒2014年12月于北京大学中关园

谨将[1]

关于巴赫拉赫的拉比的传奇

敬献给亲爱的朋友亨利希·劳伯

并愉快地向他致以

亲切的问候——海涅

[1] 拉比(Rabbi),犹太教经师、法师(犹太教教授宗教和法律的教师)的荣誉头衔,也指拥有这一头衔的人。第一章

莱茵河流域下游,在大河两岸失去了它的笑颜,重重山峦和险象丛生的古堡废墟展露出桀骜不驯的姿态,人们眼前升腾起一派更为粗犷和严峻的美景之处,就是那个晦暗的、古老的城镇巴赫拉赫——像一个远古时代流传下来的恐怖传说——的所在地。这里的那些城墙,以往并非一直像现在这样破败不堪,它们的雉堞已经没有了明显的锯齿形状,上面的多座瞭望塔——狂风呼啸着穿过一扇扇小窗,麻雀在窗孔里做窝——也只是样子货而已;从坍塌的城门往里看去,可以窥见一条条狭窄的小巷和它们两旁一间间穷酸丑陋的土坯房,以往,在这些房子里并不总是像现在这样,除去时不时被孩子们的喊叫、女人们的破口大骂和奶牛的嗥叫声打破之外就一直是一片荒凉沉寂。这些城墙过去一度是骄傲和强大的,在这些街巷里也曾经充满了鲜活的、自由的生机,活动着权势和繁华,有着欢乐和痛苦,上演着许多爱和许多恨的戏剧。巴赫拉赫曾是古罗马人统治莱茵河流域时建造起来的那些赫赫有名的城市之一,虽然建城之后经历了风云变[1]幻的诸多朝代,虽然尔后沦为霍恩施陶芬王朝、最后又沦为威特斯[2]巴赫家族的臣民,但它的居民仍然能够追随其他莱茵河流域城市的榜样,保持了一种相当自由的城市治理模式。这就是各个不同的社会组织联合管理城市,这些组织中,古老的城市贵族组织为一方,行会组织(这里又按照不同的行业细分为若干较小的组织)为另一方,双方都在争取独自的城市治理权,以致他们对外能够团结一致,保卫本市抵御邻近强盗贵族的侵袭,而对内则由于各个组织之间相互矛盾的利益冲突而经常陷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因此,在这些组织之间很少有和谐共处之时,而有的则是不信任,甚至往往演变成剧烈的暴力对抗。统治本市的总督坐镇在名叫萨莱克的那座高高的城堡中,人们呼叫他时,他会像他的老鹰一样从上面飞下来,偶尔也不请自来。僧侣们则是通过对精神的掩饰在暗中统治着。一个最孤立的、逐渐被排斥在公民权之外的弱势团体,就是小小的犹太人群体,他们还在古罗马时期就在这里定居下来,尔后在大肆迫害犹太人的浪潮中,又收留了多批逃难至此的具有相同信仰的弟兄。

大规模迫害犹太人的运动开始于十字军东征时期,而在十四世纪中叶前后,即在鼠疫蔓延肆虐的末期达到了最为剧烈的程度,那时这种瘟疫像任何一种公害一样都被说成是因犹太人而起,人们说,是他们的诅咒激怒了上帝,是他们在麻风病人的帮助下弄脏了井水。被这[3]种宣传激怒了的暴徒们,特别是大群大群的鞭笞派的半身赤裸的男男女女,为求赎罪一面鞭打自己一面高唱圣母颂歌走遍莱茵河流域和其余南德地区,这伙人杀害了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另一些犹太人则遭到酷刑拷打或者强行受洗。另外一种对他们的指责,从过去很早的时代就开始,经整个中世纪一直延续到上世纪初,使他们承受着恐惧流淌了许多鲜血的,就是那个荒唐可笑的、在编年史书和各种传奇故事中被重复到令人恶心程度的神话,即犹太人偷走了净化的圣饼,用刀子把这圣体戳得鲜血直流,又说他们在他们的逾越节杀害了一些基督徒的孩子,把这些孩子的血用作他们晚祷的祭品。犹太人因为他们的信仰、财富和债权承受了足够多的仇恨,他们在那个节日里完全处于他们敌人的掌控之中,这些敌人要是一散布这个杀害儿童的谣言,便可以轻而易举地灭掉犹太人,他们甚至将一具沾满鲜血的童尸悄悄地放进一个恶名昭彰的犹太人家中,半夜三更突然袭击那家正在作祷告的犹太人家庭,然后在那里杀人、抢劫,强行施洗,直至出现大的奇迹:发现被杀死的孩子的尸体,这个死去的孩子甚至最后被基督教会[4]封为圣人。圣维尔纳就是这样的一位圣人,为纪念他,富人捐资在奥伯维塞尔建起了一座壮观的修道院,现在成了莱茵河畔最美的文化遗址之一,当我们在一个山坡绿油油的晴朗夏日驱车从它身旁经过而并不知道它的缘起时,它那些长长的尖顶窗户和傲然挺立的廊柱彰显着哥特式建筑的美妙,看着真是令我们欣喜无比。为了纪念这位圣徒,在莱茵河畔还建立了另外三座教堂,同时无数犹太人被杀死或者遭受虐待折磨。这些事发生在公元1287年。巴赫拉赫也建立了一座这样的圣维尔纳教堂,当时犹太人也是蒙受了许多的困苦和灾难。但是自那以后两个世纪他们就幸免于这样的平民愤怒的袭击,尽管在这段时间里他们仍然受着够多的敌视和威吓。

然而,对于巴赫拉赫的犹太人,来自外部的仇恨越是威逼他们,他们的家庭生活便越加亲密无间,越加团结温馨,他们对上帝的虔诚和敬畏也越加深沉,越加根深蒂固。一种符合上帝要求的生活方式的典范,要数那里的经师、人称拉比的亚伯拉罕,这还是个年轻人,却已经由于他的博学而远近闻名了。他出生在这个城市,他父亲也曾是那里的经师,他在遗嘱中要求儿子继承他从事的同样职务,要他除非有生命危险永远也别离开巴赫拉赫。这项父命,再加上一个放着若干珍本书籍的柜子,就是他,这位满腹经纶、贫穷一生的犹太教学者留给儿子的全部遗产。但尽管如此,亚伯拉罕仍是个非常富有的人;他和他那位曾经营珠宝生意的已故叔父的独生女儿结了婚,从而继承了叔父的一大笔财产。镇上一些狡猾的男人暗示,似乎拉比是为了钱才娶了他的妻子。然而所有的女人都反对这种说法,她们会讲述一些老故事:拉比是怎样在他去西班牙之前就已经爱上了萨拉——其实人们总管她叫美丽的萨拉,而萨拉又是怎样苦等了七年,等到拉比从西班牙回来,他又怎样违反她父亲的意愿,甚至也违反她本人的意愿送了她一枚订婚戒指,然后娶了她。原来,任何一个犹太男子,只要他能将一枚戒指戴到一个犹太姑娘手上,同时说出下面的话:“我按照摩西和以色列的习俗娶你为妻!”就都可以把她娶为合法的妻子了。在提到西班牙时,狡猾的男人们脸上常常露出十分独特的微笑,这大概是源于那个隐约的传言,即说亚伯拉罕在托莱多的高级学校里虽然刻苦努力学习上帝之法,但也同那些当时有着极高教养的西班牙犹太人一样,模仿过基督教习俗,并且把独立思考的思维方式深深地吸收到自己头脑中。可是在内心深处这些狡猾的男人几乎不相信这一传言的真实性。因为自拉比从西班牙回来后,他的生活方式是极其纯正、虔诚和严肃的,哪怕最细小最不起眼的犹太教教规习俗,他也是兢兢业业地身体力行,每星期一和星期四他都斋戒,仅在安息日或其他节假日才吃肉喝酒,他的每一天都在祈祷和学习中度过,白天,他向仰慕他盛名从外地来巴赫拉赫学习的学生们讲授上帝的法规,夜间他仔细观看天上的星斗或者美丽的萨拉的眼睛。拉比婚后无子女;尽管如此,他身边却不缺少勃勃生机和活跃气氛。他的住宅就在犹太会堂旁边,这所房子的大厅完全向全体市民开放;人们在这里毫不费事地进进出出,作快速祷告或是听取新闻,或者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开会商定对策;休息日早晨,孩子们在这里玩耍,而大人们则在旁边的教堂里听人宣读每周的经书章节;人们在这里举行婚丧礼仪,在这里争吵,而后又和解;在这里,受冻的人能找到温暖的火炉,挨饿的人能吃上一顿饱饭。除此以外,在拉比周围还活动着一大批亲戚,这里有兄弟姐妹们和他们各自的妻子夫君儿女,还有他和他妻子两人共同的七姑八姨叔伯娘舅等,一个庞大的家族,这些人全都视拉比为自己的家长,一天早晚都在他家同他来往,每逢大的节日又全体在他家用餐。在经师家里,这样的全家大聚餐特别是在每年的逾越节举行。逾越节是一个极为古老的美好的节日,直到今天,全世界的犹太人都还在尼森月[5]第十四天的前夕庆祝这个节日,以表达他们对从埃及的奴隶枷锁中解放出来那件大事的永恒纪念。他们是这样来庆祝这一节日的:

夜幕降临,家庭主妇便点起了灯,在饭桌上铺上桌布,从未发酵的扁圆面包中拿出三个放到桌子正中央,用一块餐巾把它们盖上,又在这隆起处放上六只小碗,碗中盛放着一些象征性的食物,即一个鸡蛋、一点生菜、一些辣根、一根羊羔骨和一种由葡萄干加肉桂和坚果混合而成的褐色食物。在这张餐桌落座的,是一家之长和他所有的亲戚及合作伙伴。席间,家长要为在座者朗读一本书名为《阿伽德》的奇书中的章节,内容包括祖先的传说、埃及的志异故事、趣闻、争端、祷文和节日歌曲等。一顿丰盛的晚餐穿插在庆祝活动中,甚至就在朗读的过程中人们也时不时品尝一下那象征性的菜肴,接着也吃一点餐桌上那几块未发酵的面包,喝几杯红葡萄酒。这场晚间聚会的特色是既伤感又欢快,既严肃又轻松,既奇妙又神秘的。家长朗读《阿伽德》时使用的那种传统的吟咏声调(间或听众齐声跟读时也随着他用同样声调),听起来是那么使人感到贴心,那么像慈母对摇篮中孩子哼唱的催眠曲,同时却又那么像力图叫醒沉睡者的急切呼唤,以至于就连那些早已背弃了自己祖先的信仰而去追求别人享受的欢乐、别人得到的荣誉的犹太人,当那些古老的、耳熟能详的逾越节曲调闯入他们的耳鼓时,也深深地受到震撼。

当年,在自己住宅的大厅里,拉比亚伯拉罕同他的亲戚们、学生们和其他宾客们就这样坐在一起举办晚会欢度逾越节。大厅里一切都比平日更加光彩夺目;餐桌上铺着彩色丝绣大台布,它的金黄色流苏一直悬垂到地面,盛放象征性食品的盘碟,还有斟满葡萄酒的那几只高脚酒杯,都闪烁着温馨的光,杯边作为装饰绘上的全是《圣经》中的劳工故事;男人们身穿黑色大衣,头戴黑色平顶帽,白色衣领高高地耸立着;女人们身上穿着伦巴底衣料做的奇妙地熠熠闪光的衣裳,头上、脖颈上戴着金首饰和珍珠饰品,安息日使用的银色吊灯,将它那充满了节日气氛的光辉,洒落在大厅里老老少少一张张虔诚而愉快的脸上。在一张比其余的圈手椅略高一些的安乐椅里,紫红色的绒布坐垫上坐着拉比亚伯拉罕,而且是按习俗的要求脊背紧靠着椅背,他在朗读、吟诵《阿伽德》,男女老少齐声跟读,或者在需要的地方作出回应。拉比本人也穿着黑色的节日服装,他那高贵的、稍显严肃的面容比平时要柔和些,嘴唇在周围褐色的胡须当中微笑开来,仿佛它们就要讲述许多亲切温馨的故事,而他的眼睛好像朦胧地闪现着幸福的回忆和预感。美丽的萨拉也坐在一张稍微高一些的安乐椅里,作为女主人,她没有佩戴任何珠宝首饰,只是穿着一件很合身的白色亚麻布衣裳,尽显她那苗条的身材和虔诚的面庞。这张脸美丽动人,正如总的说来犹太女人的美都颇为独特那样,是一种楚楚可人的美;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亲戚朋友生活在深重的贫困、苦涩的屈辱和险象丛生的环境中,这种忧患意识在她们美丽的面容上平添了一种受难者的真切深沉和对爱的审慎防范,而这两者,都颇为奇异地令我们怦然心动。今天,美丽的萨拉就是这样坐在这里,不断地看着丈夫的眼睛;时不时也看上一眼放在自己面前的《阿伽德》,这本用绒布烫金装帧起来的漂亮的羊皮书,这本古老的传家宝,上面还沾有她祖父时代留下来的陈年酒渍,书里有那么多豪放的彩色图画,她还是个小姑娘时就曾经爱不释手地在逾越节晚上一张张细看这些图画,它们画的是各种各样的《圣经》故事,比如:亚伯拉罕怎样用大锤将他父亲的石头偶像[6]砸碎,天使们怎样来到他那里,摩西怎样打死了米孜里,法老怎样气派地端坐在宝座上,那些青蛙怎样连他吃饭时也不饶他,他怎样——感谢上帝!——喝得酩酊大醉,以色列的儿女怎样小心翼翼地过了红海,他们怎样惊喜得张开大嘴带着他们的羊群、奶牛和阉牛站在西奈山脚下,还有就是:虔诚的国王大卫怎样弹奏竖琴,最后,耶路撒冷怎样同它的圣庙的许多高塔和城墙一起,在灿烂的阳光中展示辉煌!

酒至二巡,每一张脸庞更加明亮,每一个声音更加高亢。这时,拉比伸手拿起一块未发酵的复活节面包并将它高高举起,容光焕发地向众人致以节日的问候,然后便朗诵《阿伽德》中下面的这些话:“看吧!这就是我们的祖先在埃及享用的食粮!不管是谁,只要肚子饿了就都来享用吧!不管是谁,只要忧愁就来分享我们的节日快乐吧!今年我们在这里庆祝节日,但明年我们就要到以色列去庆贺!今年我们还是当着奴隶庆祝节日,但明年我们就要作为自由的儿子庆祝节日了!”

这时大厅门开了,走进来两个面色苍白的高个子男人,穿着非常宽松的外套,其中一个开口说道:“愿你们享受和平!我们是同你们有共同信仰的云游客,希望同你们一道庆祝逾越节。”拉比立即和蔼地回答道:“愿你们享受和平!请在我的近处落座吧。”两个外来人于是在餐桌入座,拉比又继续朗读。有时,众人还在跟读中,他会向他的妻子说两句爱抚的话,为了让她联想到那个古老的玩笑,即说一个犹太人家长在这个晚上会把自己当成国王,他对她说:“高高兴兴的吧,我的王后!”可是她却忧伤地微笑着回答:“可是我们没有王子啊!”她这话意思是,按《阿伽德》书中一处文字的要求,他们的儿子应在这个场合用规定的话语向父亲询问这一节日的意义。拉比也不作答,而只是用手指指了一下《阿伽德》书中刚刚翻开的一幅图画,这画优美匀称地绘出了这样的场景:三位天使来到亚伯拉罕面前,向他宣告他的妻子萨拉即将为他生下一个儿子,而此时萨拉正一副小女人撒娇使性的样子调皮地躲在帐篷门后偷听他们的谈话。这个小小的点拨,使得这个美丽的女人双颊泛起了三重红晕,她羞涩地垂下眼皮,然后又亲切地抬眼看着他的丈夫,听他继续朗诵这个美好的故事:拉比约书亚、拉比埃利塞、拉比阿萨里亚、拉比阿齐巴和拉比塔尔芬斜靠在躺椅上整夜交谈以色列儿女出埃及的故事,一直谈到他们的门徒们来叫他们,说天亮了,犹太会堂里已经开始大晨祷了。

在美丽的萨拉聚精会神地倾听着、久久地注视着自己的丈夫的过程中,她注意到,他的脸突然可怕地扭曲了一下便僵滞在那里,血液也一下子从他的面颊和嘴唇上消遁,眼珠像冰柱一样鼓了出来;——但是几乎在同一时间她却看到他的面容立刻恢复了先前那安详而愉快的神态,嘴唇和面颊又红润了,眼珠子也很有精神地转动起来,唔,甚至一种以往他从来不曾有过的过分活泼直至忘乎所以的情绪,现在也一下子攫获了他的整个身心。美丽的萨拉被吓坏了,她活到现在还从未受过这么大的惊吓,于是她从内心深处升腾起一股令她全身发凉的恐惧,这倒不是由于她一瞬间在丈夫脸上看到了那种被吓成呆滞的神情,而更多的是由于他现在表现出来的那种十分快活的模样,这种情绪又渐渐地演变为欢呼雀跃、恣肆无忌的行为了。他将他戴的教士帽从左耳到右耳来回推着玩,又不断地揪胡子、卷胡子逗人发笑,用街头流行小调的曲调唱《阿伽德》书中的词句,另外在他列举那些在埃及经受过的苦难时,人们多次将食指泡进斟满了酒的杯子里,然后使劲把手指上沾着的葡萄酒滴甩到地下,拉比则将红酒甩到少女们身上,这个行动招来一片高声抱怨:皱领被弄坏了!抱怨声紧接着一阵哈哈大笑。眼见丈夫现在这种抽风似的接二连三的逗乐搞笑,美丽的萨拉越来越觉得心里发毛,她被莫名的恐惧弄得心烦意乱,焦急地看着这群嘴里哼着小曲、全身被灯光照得五色杂陈的熙熙攘攘的客人,他们非常惬意地摇摆着身子,嘴里啃着薄薄的逾越节面包,有的在从杯子里不断地呷葡萄酒,有的在胡聊闲扯,有的在大声歌唱,真是热闹非凡,折腾得不亦乐乎。

这样闹腾了一阵后,众人重新落座,是到了进晚餐的时候了。于是全体起立,准备洗手,美丽的萨拉去拿来了那个雕满镀金图案的大银洗脸盆,端到每位客人面前接水,这时水便从上头浇到这位客人手上。当她也对拉比做这项服务时,这一位向她意味深长地挤了挤眼,接着便从门口溜了出去。美丽的萨拉紧随其后也快步走了出去;到了门外拉比一下子抓住妻子的手,拉着她急急忙忙地大步走过了巴赫拉赫夜幕下黑沉沉的大街小巷,从城门出了城来到了那条沿莱茵河一直通往宾根的马路上。

这是一个春天的夜晚,像这样的夜晚在春天会有一些,它们虽然暖意融融,漫天繁星,但同时却也使人心里产生一种奇怪的恐怖感。花香中夹杂着一些腐臭气味;小鸟的啼鸣听来像幸灾乐祸,又像是被自己吓着了而发出的鸣叫;月亮险恶地将它昏黄的光洒向沉郁地喃喃细语的莱茵河面;河岸上高峻的悬崖峭壁,看上去像是一些吓人的摇摇欲坠的巨人头颅;施特拉莱克古堡的塔楼守卫在吹奏一首忧郁的曲调,穿插其间的是圣维尔纳教堂那刺耳的报丧钟声。美丽的萨拉右手托着银洗脸盆,左手一直被拉比紧紧抓住,她觉出他的手指冰凉,手臂在颤抖;但她还是一声不响地默默跟着他,也许是因为她从来就习惯了对丈夫不问究竟地一味盲从,或许还因为她的双唇这时被内心的恐惧封锁了。

在索耐克古堡下方,罗尔西对面,大致在今天下莱茵巴赫拉赫村所在之处,矗立着一片板状岩石,呈弓形从莱茵河岸向河面上方延伸出去。拉比亚伯拉罕同他的妻子登上了这块岩石,他朝四周环视了一遍,然后抬头紧盯着天上的星星。美丽的萨拉站在他身边,由于极度的恐惧而浑身颤抖,她细看他那张苍白的脸,在昏暗的月光照射下越加惨白可怕,而且面部的肌肉在左右来回抽搐,像是疼痛,像是害怕,又像是静心祈祷,甚或震怒。但是当拉比突然把银洗脸盆从她手中一把夺走并将它唰啦啦扔到下面莱茵河中去时,她再也克制不住心中那可怕至极的恐惧感,大叫一声:“大慈大悲的上天啊!”同时扑倒在她丈夫脚下,哀求他赶快揭开这个晦涩的谜团。

拉比呢,已经无力说话,多次翕动嘴唇,却毫无声音,最后终于叫道:“你看见死神派来的使者了吗?他在那下面,在巴赫拉赫的上空游荡着!我们两个是逃脱了他的利剑了。让我们赞美上帝吧!”接着,他用他那还心有余悸而颤抖着的声音讲述事情的经过:在他背靠椅背端坐着,高高兴兴、满怀信心地吟诵《阿伽德》的奇书时,曾偶然向桌子底下看了一眼,竟看见在自己脚边横着一具血淋淋的童尸。“我于是想到,”讲到这里拉比补充说,“那两个晚到的客人并不是我们以色列儿女,而是从那些不信神的人那里来的,他们集会商定,悄悄地把那具尸体弄到我们家里,以便指控我们杀死儿童,煽动民众起来抢劫杀害我们。我不能让人察觉我已经识破了这一阴谋伎俩;那样只会加速我的毁灭,只是刚才使用的这个计策拯救了我们两个。让我们赞美上帝吧!你别害怕,美丽的萨拉;我们的朋友和亲戚也都会得救的。那些丧尽天良的人只是急于要喝我的血;我已经逃脱了,他们得了我的金子银子也就勉强知足了。来,美丽的萨拉,跟我一起到另一个国度去,我们要把这不幸抛在身后,而为了这不幸不再追踪我们,我又把我最后的财产即那个银盆扔掉,以便求得和解。我们祖先信奉的上帝不会离开我们。——下来吧,你太累了;那个安静的威廉站在下面他的小船旁边;我们乘他的船沿莱茵河往上游方向去。”

美丽的萨拉好像骨头散了架,默默无言地瘫倒在拉比的怀里。他抱起她,缓步走下岩石向河岸走去。安静的威廉就在这里站着,这是一个聋哑但却长得异常俊美的男孩。他为了养活年老的养母——拉比的邻居——靠捕鱼为业,他的船就停泊在这里。这孩子似乎猜出了拉比的意图,甚至好像就是在等着拉比,在他那闭着的嘴唇边翕动着最可爱的同情心,他那一双蓝色的大眼睛意味深长地注视着美丽的萨拉。拉比小心翼翼地将她抱到了船上。

聋哑男孩的目光使美丽的萨拉从麻醉状态下清醒了过来,她突然觉得丈夫对她讲的一切都不纯粹是梦,痛苦的泪水有如泉水般夺眶涌出,流满了她那此时白得同她的衣裳一样的双颊。现在,她坐在船的正中,像一尊流泪的大理石雕像;她旁边坐着的是她的丈夫和安静的威廉,两人在起劲地用桨划着船。

是由于那船桨击水发出的单调声响呢,还是船只那摇摇晃晃的节奏,或者是河岸山坡上长着的那些令人心花怒放的花草的香味的作用使然,总之,如果在春天的夜晚乘坐一只轻巧的小船,泛舟于可爱的、清澈的莱茵河上,那么情况总会是这样:即使是集千愁于一身的人,也会奇异地得到慰藉而一展愁眉。是啊,千真万确:莱茵河,这位心地善良的老父亲,他不能容忍他的孩子们总在哭泣;他用至诚的双臂怀抱着他们,轻轻地摇晃着让他们别流泪,同时给他们讲述最美丽动听的童话,答应将他收着的那些金光灿灿的宝藏,甚至也包括那洪荒时代就已经沉没河底的尼伯龙根宝藏,统统都给他们。现在,美丽的萨拉的泪水也流得越来越少了,她心中那些撕心裂肺的痛苦,被河水波浪那温暖的低声细语冲刷尽净。黑夜失去了它那漆黑吓人的一面,故乡的山峦在向他们说出最温柔的道别言语。特别是她最喜爱的山,凯德里希山,与她道别时言语亲切,而月光的照耀又令它显出了奇异的效果:似乎山上又站着一位怯生生地伸出双臂的小姐,似乎那些身手敏捷的小矮人又前呼后拥地从他们藏身的岩石缝隙中爬了出来,又似乎有一位骑士纵马疾驰飞奔上了山;美丽的萨拉觉得自己似乎又变成了一个小姑娘,又坐在罗尔西来的姨妈怀里,姨妈在讲那个非常好听的故事给她听,就是关于那位拯救被矮人劫持的可怜小姐的勇武骑士的故事,姨妈还给她讲了不少别的真实故事,比如离这里稍远些的那个奇妙至极的“悄悄话山谷”,在那里,小鸟会有条有理地说人话,还有那个只有听话的乖孩子可以去的“风味糕点国”,还有那些被咒骂的公主,会唱歌的树,用玻璃盖的宫殿,用黄金架设的桥,哈哈大笑的女水怪……但是,穿插在所有这些非常好听的绘声绘色的童话中间的,美丽的萨拉听到的却是她父亲的声音,父亲在气呼呼地责骂可怜的姨妈,责怪她不该唠唠叨叨往孩子脑袋瓜里塞那么多蠢话!接着,她觉得好像她被抱到她父亲坐的绒面圈手椅前的小凳子上,父亲穿着他那件宽大的蓝绸逾越节睡袍,用他柔软的手抚摸她的长发,乐呵呵地笑眯了眼,舒适地在安乐椅里来回摆动身子……那天肯定是逾越节,因为桌上已经铺上了印花台布,房间里的所有器皿都擦得锃亮耀眼,教区福利执事就坐在父亲旁边,嘴里一边嚼着葡萄干一边讲着希伯来语,小亚伯拉罕也从外面进来了,他手里捧着一本又厚又重的大书,请求叔父准许他讲解一段《圣经》,他说这是为了让叔父亲自确认他在过去的一周里学到了很多东西,应该受到大大的夸奖,得到多多的糕点……好了,现在小家伙把书放在圈手椅里宽阔的扶手上,讲解起雅各和拉合的故事来,讲雅各第一次看见他的小表妹拉合时怎样放声大哭,他在井边多么亲热地跟她说话,为了拉合,他去打了七年工,这几年很快就过去了,他同拉合结了婚,一直非常爱她……想到这里,美丽的萨拉也忽然记起她父亲当年这时候用调侃的语调对小亚伯拉罕叫道:“你不是也要娶你的小堂姐萨拉为妻吗?”之后小亚伯拉罕一本正经地回答道:“我要!她也要等七年。”这一幕幕场景蒙蒙眬眬地在美丽的萨拉的眼前穿梭而过,她看见她和她的小堂弟——他现在长成了高个子、成了自己的丈夫——两人幼稚可笑地在爬满了常春藤叶的棚屋里稚气十足地玩耍,在那里面兴高采烈地细看那一张张五彩的墙纸、一朵朵鲜花、一面面镜子和一个个镀金苹果,她看见小亚伯拉罕怎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她越来越充满温情,直到他渐渐长大变得经常情绪不佳,最后完全长成大人,性情也变得乖戾起来……终于,一个星期六的晚上,她独自一人坐在家中自己的闺房里,皎洁的月光从窗户照射进来,突然,房门砰的一声开了,她的堂弟亚伯拉罕急急忙忙冲了进来,他一身旅行装束,面如死灰,一把抓起了她的手,将一枚金戒指戴到她的手指上,隆重地说道:“这样一来,我就已经遵照摩西和以色列的法律娶了你做我的妻子了,可是,”他颤抖着补充道,“现在我必须马上到西班牙去。别了,你要等我七年!”说完他便大步流星地走出屋子跑了,美丽的萨拉痛哭着将这一切告诉了父亲……父亲听后暴跳如雷,怒吼道:“快把你的头发剪掉,因为你已经是个已婚女人了!”他想要骑马去追赶亚伯拉罕,逼他写休书;——可是那一位这时早已翻山越岭、不知跑到多远的地方去了。父亲默默无言地回到家里,美丽的萨拉帮着他脱掉马靴,安慰父亲说,亚伯拉罕七年后就会回来的,这时父亲咒骂起来:“七年后你们两个去讨饭吧!”不久后,他去世了。

就这样,这些陈年的旧事像快速放映的皮影戏一样一幕幕、一场场在美丽的萨拉的心中掠过;而这些场景又奇异地互相混杂在一起,不时出现似曾相识却又完全陌生的满脸胡须的面孔和枝叶繁茂的大朵大朵的鲜花。她还觉得似乎莱茵河也在低声吟唱《阿伽德》的曲调,而经文中的图画一幅幅从河中升腾起来,图像和真人真物一般大小,但却是扭曲了的,是些稀奇无比的画面:那是先祖亚伯拉罕,他心存惧怕地砸碎那些偶像,但碎片总是不断地自行重新组合又恢复原状;那里是米孜里,他拼死命反抗怒不可遏的摩西;西奈山火光一闪,熊熊燃烧起来;法老在红海里游泳,嘴里用牙紧紧咬住含着锯齿金王冠;一群人面青蛙紧跟在他身后游着,浪花四溅,涛声震天,一只黑乎乎的巨人大手令人恐惧地从浪中伸了出来。[7]

这就是哈托的鼠塔,小船这时正飞快地驶过宾根城的莱茵河急流。美丽的萨拉被这样的速度从她的梦幻中稍稍震醒了一点,于是她放眼向岸上的山峦看去,山顶上,古堡的灯光眨眼闪烁,山脚下,月光照耀下夜雾弥漫。但她突然觉得好像看见自己的朋友和亲戚们,他们面如死灰,身穿白寿衣,惊恐万状、慌慌张张地从她面前跑过去,沿着莱茵河边猛跑……她眼前一阵发黑,一股冰流注入了她的心灵,她似在睡梦中一般,只是隐约听到拉比在对她念夜间祈祷的祷文,怯怯地缓慢地念着,像对病入膏肓临终时的人那样,她这时只能意态蒙眬、结结巴巴地说出这样的话:“右边一万人,左边一万人;保卫国[8]王免受夜间惊恐……”

突然间,所有这一切窒压人的黑暗势力和可怕形象一下子烟消云散,阴暗的幕布被刷的一下从天上扯开,空中出现了圣城耶路撒冷,城中座座高塔和扇扇城门清晰可见;圣殿金碧辉煌;在殿堂的前庭里,美丽的萨拉看见了她的父亲,他穿着金黄色的逾越节睡袍,乐呵呵地笑眯了眼;她的朋友和亲戚们也全都兴高采烈地从庙中一个个圆形窗户中向她致意;在圣殿的至尊堂里,虔诚的国王大卫身穿紫色皇袍、头戴金光闪闪的王冠在跪拜至高无上的神,他动听的歌声和琴声飘入了她的耳鼓。——美丽的萨拉在这样的氛围中幸福地微笑着睡着了。

[1] 霍恩施陶芬(Hohenstaufen)王朝,德国中世纪时的王朝,统治时期为公元1139—1254年。

[2] 威特斯巴赫家族(WittelsbacherHaus),德国最古老的贵族世家之一,主要统治领域为巴伐利亚。

[3] 鞭笞派(Flagellanten),中世纪教派,主张并力行以残酷地鞭打自己的方法求得上帝对罪孽的宽恕。

[4] 圣维尔纳(Sankt Werner,1271—1287),历史上也叫奥伯维塞尔的维尔纳(Werner von Oberwesel),少年维尔纳出身贫民,稍长即在莱茵河畔小镇奥伯维塞尔一个葡萄种植农家打短工。1287年濯足节,仅16岁的维尔纳被发现被人打死。据说他是被犹太人摧残致死而后被扔进莱茵河,而他的血则被犹太人用来在他们过逾越节时祭祀。

[5] 尼森月(MonatNissen,亦作 Nisan),犹太历法中每年的第一个月,相当于公历3月中至4月中的30天。

[6] 米孜里(Mitzri),古埃及法老。

[7] 哈托的鼠塔(Hattos Mäuseturm),哈托,公元9世纪美因茨大主教;鼠塔在莱茵河流经离美因茨约半小时车程的小城宾根(属美因茨主教区)处河中一个小岛上,为公元前8年罗马元帅路德维希建造的关税塔,后因传说中有老鼠涌入而得现名。

[8] 《圣经·旧约·诗篇》91.7:“虽有千人扑倒在你旁边,万人扑倒在你右边,这灾却不得邻近你。”萨拉在迷茫中未能准确背诵。第二章

当美丽的萨拉睁开眼睛时,她几乎被耀眼的阳光晃了眼。一座大城市的数座高塔在她眼前巍然矗立,哑少年威廉手持篙子直立船头,撑船穿过一艘艘插着五颜六色的小旗、横七竖八、拥挤不堪地停泊在那里的大船,船上的水手们有的懒洋洋地垂眼朝下观看这只从他们旁边经过的小船,有的七手八脚地在卸大批木箱、包裹、木桶,这些货物都先卸到一些比较小的船上,然后再运到陆地上去。和装卸过程相伴的,是一片震耳欲聋的嘈杂声、接二连三的小船船夫和与他们熟识的水手们打招呼时的呼叫声,从岸上传过来的售货摊摊主直着嗓子声嘶力竭的叫卖声,白净面皮、身穿红色制服上装、手执白色细棍的关税职员在各艘船只之间跳来蹦去,真是热闹非常。“是啊,美丽的萨拉,”拉比高兴地微笑着,对他妻子说道,“这里,这就是世界闻名的帝国贸易城市、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而我们现在坐船经过的正是这条美因河。那边,在一群绿色山丘环抱中的那[1]些漂亮的房子,就是萨克森豪森区,当年住棚节期间,瘸腿的古姆茨从那里为我们取来了没药。这里你还可以看见有十三个桥孔的美因河大桥,有好多好多人,车水马龙,从桥上经过,桥中央就是那所小房子,小姨陶布欣给我们讲过,那房子里住着一个受过洗礼的犹太人,这人给每个给他送来一只死老鼠的人付六个铜板,犹太教区每年需向市议会提供五千根老鼠尾巴!”

听了这个法兰克福犹太人不得不同老鼠作战的故事,美丽的萨拉止不住笑起来;明媚的阳光和眼前这个新奇的五彩缤纷的世界,把昨夜一切惊怵和恐惧全部从她的心中一扫而空了,当她被丈夫和哑威廉从靠岸的船上抱上岸去时,她感觉自己浑身好像充满了欢快的自信。而哑威廉呢,这时用他那双美丽的深蓝色眼睛带着半是喜悦半是痛苦的神情久久地注视着她,接着他又朝拉比投去意味深长的一瞥,然后跳回到他的小船里,不多会儿就连人带船一起消失了。“哑威廉真是很像很像我死去的弟弟啊——”美丽的萨拉说。“天使们个个都很像,”拉比随口回应道,接着,他牵起了妻子的手,带着她在沿岸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穿行,因为现在正值复活节弥撒期,这里又新搭建了一大批木结构的杂货店。当他们两人从美因河城门进入城区时,看到城里的交通同外面一样繁忙、喧闹。在一条狭窄的街道两旁,一家店铺紧挨着一家,房子同法兰克福其他各处一样,都是完全按商家营业的要求盖起来的:底层没有窗户,而一律采用敞开着的拱形门,这样一来人们可以一眼看到屋内深处,每一个过路的人都能清楚地观看陈列出来的商品。美丽的萨拉看到这么多贵重的东西,眼见那些自己从未见过的令人眼花缭乱的千姿百态,她惊喜得瞪大了眼睛!瞧,那里站着的是一些威尼斯人,他们在展销东方和意大利的所有奢侈品。美丽的萨拉看着这层层叠叠排放起来的化妆品和首饰、五颜六色的帽子和胸衣、黄金手镯和黄金项圈,还有那所有的金光闪闪的廉价装饰品,这些女人喜欢观赏,更喜欢自己穿戴的东西,她简直就被迷得动弹不得了。那些饰有丰富的刺绣图案的丝绒和绸缎衣料,似乎想和美丽的萨拉说话,它们似乎想把一切奇妙美好的东西一股脑儿唤回到她的记忆中来,她的确是感觉到好像自己又回到了孩提时代,回到从前一个小姑娘的时代,小姨陶布欣实践了她的诺言,把她带到了法兰克福的集市上,而现在她实实在在地就站在这些小姨给她讲了不知多少次的漂亮衣裳面前了。这时她已经暗暗高兴地在考虑着要带些什么东西回巴赫拉赫去,她的两个小表妹哪一个最喜欢那条蓝绸腰带呢,是小花,还是小鸟?还有,那几条绿色的小短裤小高察克穿上合适不合适呢?——可是一转念,她突然又对自己说:“哎呀,我的天!他们现在都已经长大了,而且昨天已经都被打死了呀!”想到这里,她不由得惊愕万状,昨夜的种种情景,那些恐惧的场面硬是又要在她心中死灰复燃了;然而,那些绣着金色丝线的衣服好像在用一千只眼睛调皮地对她挤眉弄眼,它们像是在对她喃喃细语,一时间把她心中所有的晦暗情绪一扫而光,而当她抬眼看她丈夫的脸时,看到他神色开朗,面部表情还是他往常那样严肃中带着宽容。“把眼睛闭上吧,美丽的萨拉,”拉比说,随即又带领他的妻子继续在拥挤的人群中走下去。

真是非常热闹啊!这里大多数是买卖人,他们在相互高声讨价还价,还有一些人在掰着手指头自言自语地算账,另外一些人则让一些市场帮工背着或扛着大件货物跟在他们身后一路小跑将购进的货送到仓库去。还有一些人,从他们的脸部表情就可以看出是好奇心驱使他们到这里来看热闹的。那位穿着红大衣、戴着金项链的,人们认出是市长先生。那位穿着黑色的、殷实人家才有的柔软蓬松上衣的,透露出他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自豪的老公民。头戴尖顶铁头盔、身穿黄色皮上衣、足踏铮铮作响的马刺的,告诉人们他是个全副武装的马弁。一顶黑色的、帽尖盖住了部分前额的小绒帽下面藏着的,是一张红扑扑的少女脸,而一大帮小伙子,像一群嗅觉灵敏的猎犬似的,蹦蹦跳跳紧跟在她身后,这伙人,从他们头戴插满了羽毛——插出各种奇形怪状——的贝雷帽、脚上穿着咣当作响的尖头鞋和他们身上穿的两色绸缎衣服——即右边绿左边红,或者一边是彩虹样的长条纹而另一边是杂色的小方块图案,这样的打扮使这帮浑小子看上去仿佛从身体正中裂成了两半,可以看出是一伙不折不扣的花花公子。拉比和他妻子被拥挤的人流裹挟着,不觉来到了罗马人广场。这是城内最大的广场,四周全是高大的山墙建筑物,它得名于一幢巨大的、叫做“罗马人”的房子,被市政府收购后,它被隆重地定为市政厅大楼。德国的皇帝们就在这座楼房里被选举出来,而在他前面的空场上经常演出高贵的骑士剧。马克西米连国王特别迷恋这类演出,上演时他就驾临法兰克福。在演出前夕,为了表示对他的欢迎,会在广场上举行一次[2]盛大的骑术决赛。在那些现在正被木匠们拆卸掉的木头围栏旁边,这时还站着许多游手好闲的人,他们在那里讲述着:昨天不伦瑞克公爵和勃兰登堡侯爵如何在锣鼓和号角声中向对方冲去,无赖瓦尔特怎样重重地把熊骑士击落马下,以致长矛碎片呼呼飞向天空,身材高大的金发马克西米连国王在宫廷侍从护卫中站在阳台上,他是如何兴高采烈地不断直搓双手。金黄色布料做的一块块台布,现在还搭在市政厅阳台扶手和一扇扇哥特式窗户的窗棂上。集市广场周围的其余房子也都还保留着节日的盛装,门面还有家族纹章装点着。特别是林堡家族的那所房子,它的旗帜上画了一个手托老鹰的少女,她面前有一只猴子举着镜子给她照。在这家的阳台上站着许多骑士和女士,他(她)们都俯首看着下面三五成群地拉手起舞的百姓。啊,有多少各个等级和年龄段的休闲游客为了满足他们的观赏兴趣拥挤在这里啊!人们在这里欢笑、在这里啜泣、在这里偷盗、在这里打趣、在这里欢呼!其间,响起了那位身穿红大衣的医生震耳欲聋的小号声,这位大夫同他的马戏丑角和几只猴子一起站在一个高高的脚手架上,将他的艺术技能充分地“吹”出来,又大肆夸耀他的药酒和神膏的疗效,或者一脸认真的神情细看某个老太太举在他面前的尿管,再或者就是着手去为一个可怜的农夫拔臼齿。那边是两个彩带迎风飞舞的击剑手,他们挥舞着手中的宝剑,做出在这里偶然相遇的样子,然后假装怒气冲冲地向对方刺去;经过一段长时间的拼搏较量之后,两人各自宣布自己是不可战胜的,于是向观众收取几个硬币。现在,新成立的射手行会会员在吹鼓手的伴奏下排队走过。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一群云游妇女,她们由一个举着红旗的带头人作前导,从维茨堡的名叫“驴屋”的怨妇收容院来到这里,要到罗森塔尔去,在那里,爱民如子的当局在弥撒期间给她们分配了住所。“把眼睛闭上吧,美丽的萨拉!”拉比说。原来,那些穿着奇装异服而且暴露得太多的女人——其中有几个非常漂亮——动作特别淫荡下流,她们把自己雪白的大乳房放肆地露出来,说些恬不知耻的话挑逗过路行人,一边挥舞着她们的漫游长手杖,而当她们像骑木马一样骑着手杖从圣凯瑟林教堂大门经过时,便直着嗓子用刺耳的声音唱出魔女之歌:

公山羊,那地狱的守卫,它在什么地方?

公山羊在什么地方?要是没有公山羊,

我们就要骑上,我们就要骑上,

我们就要骑上木头拐杖!

这种在远处都能听见的怪腔怪调的吼叫,最终消失在一队渐次走近的游行队伍那唱诗班似的吟唱声中。这是一队由秃头赤足的修士组成的忧伤的游行队伍,其中有的举着点燃的蜡烛,有的举着绘有圣徒画像的旗帜,有的举着巨大的银制基督受难十字架。在队首行进的,是一些身穿白色或红色上衣的男孩,他们手上都捧着青烟袅袅的香炉。队伍中段,人们看到在一顶富丽堂皇的华盖下一些穿着白色圣衣——有的饰有昂贵的花边,有的披着彩绸长披肩——的僧侣,其中一位手捧一只太阳般金光闪闪的杯子,在他到达集市一角的一个圣像壁龛时,便将金杯高高举起,口中半喊半唱地诵念着拉丁文语句……同时,一个小铃铛叮叮当当响了起来,于是四周所有的人一齐鸦雀无声,双膝跪地,在胸前划着十字。但是拉比却对他的妻子说:“闭上你的眼睛吧,美丽的萨拉!”接着他便把她从这里拽开,将她先拉到一条很窄的偏僻小巷里,然后又穿过迷宫一般弯弯曲曲的狭窄街道,最后来到了一个无人居住的、又脏又乱的空场上,这一片场地将新的犹太人居住区与城市其余部分分开了。

在那以前,犹太人是住在市内主教堂和美因河大桥之间的地方,[3][4]即从大桥到贫民泉、从梅尔瓦格到圣巴尔多禄茂大教堂。但是天主教的教士们获得了一项教皇的敕令,其中禁止犹太人在离主教教堂[5]这么近的地方居住,于是市政府给了他们排水沟的一块地,他们便在这个地方建立起了自己的住宅区。这一住宅区四周筑起围墙,几道大门前还拦有铁链以防捣乱分子进入。因为,在这里犹太人也同样生活在压力下和恐惧中,比他们今天回忆中所受的苦难更甚。公元1240年,情绪失控的平民对他们来了一次血腥的大屠杀,这被叫做[6]第一次排犹大战,而在公元1349年,当自虐派经过这一地区放火焚城,而后指控犹太人纵火时,犹太人大部分被受煽动的平民杀死,或者在他们自己的房子里被活活烧死,这被称为第二次排犹大战。在这两次屠戮之后人们便经常用这一类战役威吓犹太人,而在法兰克福发生内乱时,特别是在那次市议会和各行会的纠纷中,基督教乱民动不动就去冲击犹太人居住区。这个居住区有两道大门,遇天主教节日从外面锁上,遇犹太教节日则从里面锁上,每一道门前都设有一个岗亭,由城市士兵把守。

当拉比和他的妻子来到犹太人居住区大门前时,从开着的窗户可以看见守卫的雇佣兵躺在岗亭里的简易卧榻上,而在外面,鼓手坐在明亮的阳光下抱着他的大鼓随意敲击几个鼓点子。这是一个体态沉甸甸的胖子,上衣和裤子都是火黄色布料做的,袖子和腰身胀鼓鼓的,衣装从上到下密密麻麻地缝上了一条条红色的棱子,就像好多好多条人舌头从衣服里面伸出来似的;他前胸和后背都有料子面的护垫,大鼓就挎在那上面;头上戴着一顶黑色的扁平圆帽;脸形也同样又扁又圆,脸色橙黄,而且满脸的红疙瘩,他咧着嘴,整张脸扭曲成一副打哈欠似的似笑非笑的模样。这家伙就这样坐在那里,一边敲着鼓点一边哼唱自虐派当年打排犹战时唱的那支歌的曲调,用他那沙哑的啤酒嗓子咕噜出下面的几句话来:“我们的圣母,

她清晨行走,遍地朝露,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