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生长养成记:解密青春不老的秘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9 11:41:19

点击下载

作者:陈梦,沈宇庭,张炳强

出版社:中医古籍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逆生长养成记:解密青春不老的秘密

逆生长养成记:解密青春不老的秘密试读:

前言

看历史记载,听民间传说,都会知道一些人类追求长寿甚至长生不老的故事与传奇。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自然想到摆脱生死、实现永生的事情,于是便开始了对“长生不老”孜孜不倦地探索。秦始皇的努力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人类追求不死或者长生的梦想,并没有随秦始皇的失败而停止。

中国的《山海经》中,记载了许多不死国、不死民、不死药的传说,让人看了不禁心驰神往。其实不仅中国人如此,世界各民族几乎都有关于长生不死的梦想与传说,这些都明确地说明了人类对于“生命最终将走向终结”这一命运的不甘心。

当然,人类能否实现长生不老,至今仍然没有一个确定乐观的答案。但是,随着科学技术以及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的平均寿命呈现出一个增长的趋势,这是一个不须争论的事实。人类已经由追求生存发展到了追求比较富裕的生活,由追求比较富裕的生活发展到了追求长寿,于是人类开始试图认识和掌握自身。虽然还不能将长生不老的目标提上议事日程,但是延长寿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逆生长,已经不是什么奢侈的梦想,而是变成了真真切切的现实,既可以看得见,也可以摸得到。

就像建设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一样,追求健康长寿也是既有地面以上的部分,也有地面以下的部分,而且地面以下的部分与地面以上的部分同等重要。就像社会建设大业需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管齐下、齐头并进一样,人类追求健康长寿的逆生长也是一个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都不可或缺的事业。而且精神层面涵盖着多种多样的具体方面与内容,物质层面也包括着各种各样的技术与手段。实现物质层面的各种技术与手段和精神层面的修养与调节虚实结合、综合治理,显然是实现逆生长的不二法门。

要真正实现健康长寿的逆生长,不仅需要对逆生长养成的各种各样的方法进行了解,更需要根据自身状况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针对性方式方法。希望本书能够起到这个作用。序言越活越年轻,我也慌了

记得是在2014年的春天,我在清华EMBA班授课,两天的课程,一天6个小时,我习惯全程站着与同学互动,到了下午汗流浃背,说话感觉提不上气来。陈梦博士对我说了一句:“你这份工作是不能生病的,生病在台上,也只有自己承受”这句话惊醒了我,我开始思考每天辛苦赚钱的意义。

我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认识许多中科院的生物医疗专家,借由中科院专家的推荐,我接受了瑞思德生物创始人陈梦女士和张炳强博士的建议,于2014年夏天,在青岛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存下了自体脂肪干细胞与免疫细胞。并定期做健康管理和健康维护,慢慢地神奇的事发生了……皮肤越来越好,脸上的皱纹慢慢淡去,白头发长出黑发,之前授课到了下午会喘到累得站不住,现在精气神就像个年轻小伙子,干什么都不觉得累,感觉像穿越了时空般,又重新找回了青春。

过去每年全国飞十几个城市,一年下来上80天左右的课,就感觉已是行程满满,累得不行。现在一年飞40个城市,150天左右全天站着授课,还精力旺盛,不知疲倦。当然这些奇迹不只发生在我身上,我看到50多岁女性怀孕生子,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痊愈,老人肝肾功能恢复,子宫卵巢与各类癌症等等,都通过现代生物医学手段获得康复或者极大改善,不得不承认现在生物医疗的进步,可以事先预防与治疗疾病,达到让人逆龄生长、越活越年轻的境界。

人为什么会老?因为人体细胞会老。那用自己的年轻细胞替换老细胞,不就减缓衰老了吗?让体内所有细胞器官变年轻,人就自然年轻,而不是打玻尿酸、水光针、拉皮埋线,那只是外表年轻,体内器官却还在衰老。同样的,人为什么会生病得癌症?因为免疫力下降。那有自己有活力的免疫细胞,不就可以预防疾病与治疗癌症了吗?得了癌症去医院吃药打针,化疗切除肿瘤,容易让自体的免疫力下降,反而可能使得癌细胞扩散蔓延。而现在最新的方法则是让自体的免疫细胞来对抗自体的癌细胞,只要人体免疫力强大了,癌症与疾病就容易消灭。2018年,中国已成功克隆了一对猴子。而借由3D生物打印技术,用干细胞复制自身的器官也已开始实验。可以想象,当未来我们身体器官都可以更新换旧,那将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因此,有人预言,在2020年,人体所有的基因都将会被破解。

我的爷爷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清朝时,我的老爷爷在山东潍坊得了盲肠炎,村里有人建议他去青岛德国医院,把肚子用刀破开,里面坏的盲肠取出来剪掉,再缝起盲肠与肚皮,就可以活了。但当时我的老爷爷打死都不信,坚决要用传统的治疗方式,结果30岁就过世了……可见,新的技术要让人们相信,是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而现在,最新的干细胞与免疫细胞技术也是如此。或许直到别人一直年轻地活到了150岁之后我们才相信,但就怕那时候我们已不存在了。但不管大家信或不信,生物医疗技术都将持续推进。在欧美各国,把孩子出生的脐带血存起来,把人自体的脂肪干细胞与健康的免疫细胞存起来,已成为常态。这比起国人热衷的存钱、攒房子、买车子、买奢侈品、收藏古玩字画等身外之物,将更有意义。

这几年我一直在瑞思德做健康管理和健康维护,果真越活越年轻。这反倒给我带来了一些小小的恐慌和麻烦:每次在这些平均年龄40多岁的总裁面前上台讲课,同学们一开始总是用充满了怀疑的眼神看着我,觉得这个看上去才30多岁的人,怎么有资格在EMBA班上讲资本融资上市?往往要等我讲过一个小时后,他们才会相信眼前这个老师是有实战背景的。下课后多会跑来问我年龄,等看过我身份证发现已是50岁年纪后,几乎都无一例外地张大嘴巴,于是都会要求我上课改讲如何养生,实现逆生长……

屈指算来,我在北大清华EMBA总裁班教授金融资本课程也有6年多的时间了,教过约5万名企业家。其间我出了许多投融资与资本上市的书,而唯独这本《逆生长养成记》,应该算是被同学们“逼”出来的作品。

一个个鲜活而沉重的例子告诉我们,赚再多的钱身体却不健康,甚至因此失去生命,那财富对自己而言都毫无意义。本书若能让一直以赚钱为重的企业家们开始懂得为自己做好疾病预防,为家庭与国家减少医疗负担,那么这也算是本书的价值所在了。

在预防医学和生物医疗时代,感谢能与陈梦、张炳强两位生物医学专家共同出版本书,仅作抛砖引玉之用,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预防医学书的出版,这是人们所乐见的,也是大家共同的福音。让我们一起期待预防医学和生物医疗的更好发展,以期让它们可以为更多人服务。2018年5月1日第一章人类寿命发展历程在整个人类的繁衍和发展过程中,人类的寿命也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但总体上,人类的平均寿命呈现出一个增长的趋势。第一节从人类的平均寿命说起

从170万年以前的元谋人,一直到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人类平均寿命在15岁左右。

进入新石器时代,从1万年前开始,到距今5,000多年,由于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人类的平均寿命增长到35岁左右,比夏朝之前的平均寿命延长了20岁。这个阶段持续了17,500多年。

从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和技术革命发生以后,到20世纪上半叶,人类平均寿命在此200年间大致增加10岁,延长到45岁左右。

具体说来,18世纪末,英国医生琴纳发明牛痘接种,使人类预防天花病毒成为可能。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明“青霉素”,使人类平均寿命增长了10年延长到45岁左右。这是人类平均寿命延长的第一次飞跃。

随后,成千种抗生素和上百种疫苗被不断发现和种植,人类进一步征服甚至消灭了细菌或病毒造成的感染性疾病。预防医学的第二次发展浪潮,带来了伟大的连续的科学成果。由于征服了感染性疾病,此后的40年间,主要国家的人类平均寿命激增到65岁,人类平均寿命又增加20岁。

有一个粗线条的说法,在原始社会,人类的平均寿命约为15岁。因为那时的人类力量弱小,无法抵抗自然灾害、疾病和野兽袭击;大约在两千年以前,人类的平均寿命约为20岁;18世纪,人类的平均寿命增长到30岁左右;19世纪末期,人类的平均寿命也还仅仅为40岁上下;1980年,人类的平均寿命已达61岁,发达国家为72岁,发展中国家为57岁:1985年,人类的平均寿命提高到62岁,发达国家为73岁,发展中国家为58岁。冰岛及日本为世界上人类平均寿命最高的国家,均为77岁。

世界人口的平均寿命,在欧洲资本主义兴起以前,世界各地区的人口平均寿命都很短。到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由此造成欧洲人口的平均寿命开始有了显著提高。到19世纪中叶,欧洲人口的平均寿命超过了40岁。20世纪后,随着工业社会化的发展,人类的平均寿命几乎翻了一倍。现在世界人口的平均寿命是72岁。

具体到中国人历代的平均寿命:夏商时期低于18岁,周秦时期约为20岁,两汉时期约为22岁,唐代时期约为27岁,宋代时期约为30岁,清代时期约为33岁,中华民国时期约为35岁,1957年约为57岁,1981年约为68岁,2005年约为71.8岁。

那么,古人的平均寿命为什么那么短呢?归纳起来,大约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夭折率高。主要因为感染抑或难产造成。在古代,孩子出生之时,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儿,其死亡的风险是非常高的。这是古今平均寿命差异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2)瘟疫抑或传染病的传播。这一点也是古人平均寿命低的极其重要的原因。比如曾在欧洲肆虐的黑死病,就夺走了2500万人的生命。(3)饥饿抑或营养不良。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于2017年5月13日公布的年度报告显示,近一半的世界饥饿人口(3.63亿人)生活在巴西、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这五个国家。常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的长期摄入不足造成的营养不良也很普遍。(4)战争等流血事件。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15亿人口卷入战争,最终伤亡6,500万左右,死亡1,000万左右;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大约有7,000万人死亡;中国著名的太平天国起义,从发生到覆灭,全国人口从起义前的4.3亿,减少到战后的2.3亿,损失人口多达2亿。(5)医疗条件。世界上许多人最终是因为得不到及时的医学治疗而死亡。

一般而言,人的平均寿命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的发展状况,它也表明社会的经济、文化和医学发展水平的发达程度。也就是说,人类寿命的长或短,是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速度,尤其是医学发展水平呈现正比的状态。

当然,讲到平均数,还要注意由此带来的一些认识误区。比如说:一个一文不名的人与马云的财富平均后,他也立马就成了亿万富翁;一个月工资千八百块的人与一个月收入10万块的人平均后,他也立马就成为月收入5万块的人;同样,一个早年夭折的人与一个百岁的人平均后,二人都有了知天命之寿——50岁。所以,我们不仅要看平均数,还要注意区别其中的具体情况。第二节古代就有长寿之人

上节说的,是一般而言的人类平均寿命的变化情况。但是,历史文献中还有着另外一种记载,那就是古人中也有不少长寿者。古本《黄帝内经》内页

据中医学最权威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记载:“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就说明,上古之人活上100岁,还是一个普遍现象。

据史书记载,被称为人文始祖的伏羲氏,位居三皇之首,传说即太昊,本姓风,教民渔猎畜牧,始画八卦,在位150年,享寿194岁;被称为神农氏的炎帝,曾经亲尝百草,是农耕和医药的发明者。他在位120年,享寿155岁;被称为人文初祖的黄帝,一说寿110岁,一说寿240岁;被人们传颂的唐尧寿100多岁,虞舜寿100岁。

以后的帝王中,长寿者也有不少人。

周文王(前1148—前1051):姬昌,商末诸侯之长,灭商的奠基者,享年96岁。

周武王:姬发,周文王之子,在牧野讨伐商纣,并建立周。生卒年不详,在位19年崩,传说享年93岁。

周穆王(约前1054年—前949年):姬满,喜道术,游天下。50岁继位,在位55年,享年105岁。

慕容德(326—405):十六国南燕创立者,辽宁义县人,鲜卑族,享年80岁。

萧衍(464—549):南朝梁武帝,常州人,笃信佛教,在南京拘禁而卒,享年86岁。

武则天(624—705):唐女皇,国号周,享年82岁。

钱镠(852—932):五代十国吴越国创立者,依靠尊崇中原王朝,尊其为正朔,享年81岁。

赵构(1107—1187):宋高宗,南宋皇帝,在杭州苟且偷安,享年81岁。

忽必烈(1215—1294):元世祖,成吉思汗之孙,病逝,享年80岁。

乾隆(1711—1799):清朝第六位皇帝,满族人,享年89岁。

中国历代文臣武将中,长寿者也有不少。

仓颉:黄帝左史官,汉字创造者,姓侯冈名颉,陕西白水县人,传说有双瞳四目,享年110岁。

伊尹(? —前1713):商初大臣,山东莘县人,助汤灭夏,世称贤相,约享年100岁。

姜太公:西周时期谋略家,辅佐周武王灭商。姜尚,字子牙,封于齐地成为齐国始祖,称姜太公,东海海滨人。80岁遇周文王,确切生卒年不可考。

管仲(前723—前645):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安徽颍上人,与鲍叔牙相交,关于他有“管鲍之交”的典故,享年81岁。

范蠡(前536—前448):前517年,春秋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儒商之鼻祖,南阳人,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功成身退,泛舟五湖,享年89岁。

孟子(前385? —前304):战国时期儒家代表,名轲,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人,据说享年84岁。

吕岱(161—256):三国时期东吴名将重臣,广陵郡海陵县东境(今如皋)人,封大司马,享年96岁。

苏颂(1020—1101):宋朝宰相,杰出的天文学家、医学家,著有《新仪象法要》《图经本草》,复制水运仪象台,享年82岁。

顾思远:据明朝谢肇浙在《五杂组》一书中记载,顾为散骑侍郎,钟离人,食兼于人,头有肉角,享年112岁。

吕坤(1536—1618):明朝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河南归德府宁陵人,万历“三大贤”之一,享年83岁。

纪晓岚(1724—1805):清朝乾隆时期任礼部尚书,《四库全书》总纂修官,河北献县人,终老京师,享年82岁。

张廷玉(1672—1755):清康熙时任刑部左侍郎,雍正帝时曾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终清一代,汉大臣配享太庙者惟其一人。”安徽桐城人,享年84岁。

另外,医家因为懂医理,会养生,所以长寿者屡屡多见。

扁鹊(前407—前310):战国时期医学家,名秦越人,号卢医,中医鼻祖,河北任丘人,著《内经》《外经》失佚,享年98岁。

华佗(145—208):汉末神医,安徽亳县人。《后汉书》中称其“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史书记载,华佗晚年被曹操下狱而死,享年64岁。

葛洪(283—363):东晋时期炼丹家和医学家,自号抱朴子,江苏句容人,在广州罗浮山病逝,享年81岁。

陶弘景(456—536):南朝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江苏镇江人,时称“山中宰相”,享年81岁。

孙思邈(581—682):唐朝医学家,陕西耀县人,尊为“药王”,著有《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享年102岁(又说生于541年,享年142岁)。

孟冼(621—713):唐代医学家,河南汝南人,撰有食疗《补养方》,享年93岁。

王冰(710—805):唐朝太仆令,擅运气学和辨证论治,据传著有《玄珠密语》,享年96岁。

杨济时(1522—1620):明朝医家,浙江衢县人,撰《针灸大成》,三朝御医,享年99岁。

薛生白(1681—1770):清朝医家,江苏吴县人,工画兰,善拳勇,享年90岁。

张士铎(1627—1707):清朝医学家,浙江绍兴人,著有《辨证录》,享年81岁。

叶天士(1666—1745):清医学家,温病学派代表,临床大家,江苏吴县人,享年80岁。(是一个医痴,后创建了北京同仁堂。)

曹慈山(约1699—1790):清乾隆间养生学家,浙江嘉善人,享年约92岁。

至于学者、文人及艺术家,遐龄高寿者也不少见。

窦公:《文心雕龙》云:“汉文帝得魏文侯乐人窦公,年百八十,两目盲。”著有《周礼•太司乐》章。

张苍(前256—前152):汉历算家,河南原阳人,封北平候,享年105岁。

洪迈(1123—1202):南宋翰林学士,江西鄱阳人,著《容斋随笔》,享年80岁。

陆游(1125—1210):南宋时期诗人,浙江绍兴人,一生力主抗金,在老家病逝,享年86岁。

郭守敬(1231—1316):元朝天文学家,河北邢台人,编制《授时历》,享年86岁。

周寿谊(1264—1380):《泾林续记》云,受朱元璋宴请赐酒馔,江苏昆山人,擅昆曲,享年160岁。

吴承恩(1500—1582? ):明朝小说家,《西游记》作者,江苏淮安人,故乡病逝,约83岁。

朱彝尊(1629—1709):清朝词人,浙江秀水(嘉兴市)人,纂修《明史》,享年81岁。

赵翼(1727—1814):清朝诗人和史学家,翰林院编修,江苏常州人,与袁枚、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享年88岁。

朱舜水(1600—1682):清朝经学家,浙江余姚人,四次东渡日本借兵以图复明均未成,接受郑成功邀请返国抗清,败后复流亡日本至病逝,享年83岁。

毛奇龄(1623—1716):清朝经学家,《明史》撰修官,浙江萧山人,享年94岁。

孙奇逢(1584—1675):明末清初理学家,河北容城人,与黄宗羲、李颙并称三大儒,享年92岁。

袁枚(1716—1797):清朝诗人,浙江杭州人,在南京建随园,病逝老家,享年82岁。

姚鼐(1731—1815):清朝桐城派散文大家,安徽桐城人,刘大櫆的学生,病逝老家,享年85岁。

方苞(1668—1749):清朝散文家,桐城派创始人,在南京病逝,享年82岁。

段玉裁(1735—1815):清朝经学和训诂学家,江苏金坛人,在苏州病逝,享年81岁。

沈德潜(1673—1769):清朝诗人,江苏苏州人,教书40余年,中进士已是67岁,享年97岁。

冒襄(1611—1693):清朝文学家,字辟疆,江苏如皋人,卒于老家,享年83岁。

黄宗羲(1610—1695):清朝大儒,浙江余姚人,反清战斗数年,病逝于老家,享年86岁。

王念孙(1744—1832):清朝音韵训诂学家,江苏高邮人,撰《广雅疏证》,享年89岁。

再至于平常百姓,有史记载高寿者也为数颇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第二章人类对寿命的认知与理解纵观大自然,任何一种生物的寿命都是有限的,必然有产生直至消亡的过程,如植物有萌生、茁壮、衰老、枯萎的过程,动物有生、老、病、死的过程,这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那么,谁又能够摆脱这个规律呢?古往今来,延缓衰老、延长寿命成为每一代人共同的生命追求,人类无不希望青春永驻、长命百岁。怎样从根本上延长人类的生命,一直是医学家们研究的课题。从20世纪40年代末起,开始了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航天空间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迅速扩展到西欧、日本和世界其他地区,涉及科学技术各个重要领域和国民经济的一切重要部门。医学上的新技术革命,包括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过程、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应运而生。而预防医学的第三次浪潮,也是人类寿命延长的第三次飞跃,科学的进步已经到了能够掌握人类自己命运的时代。医学上的新技术革命的核心,就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呵护人类的健康。第一节人类对长寿的愿望

中国有一本古籍叫《山海经》,其中记载了许多不死国、不死民、不死药的传说,让人看了不胜羡慕。世界上的其他民族也有类似的神话,例如,苏美尔时期的《吉尔伽美什》中记载有仙草,人吃了以后可以长生不死;苗族《榜香曲》中提到的豆楼仙果、纳西族《崇人抛鼎》中提到的延寿草、拉祜族《纳布娄斯》中提到的起死回生树等。

其实在人类历史的早期,世界几乎所有民族中都有关于长生的记载。美洲印第安人、非洲祖鲁人、巴干达族人都认为,人类本来不应该死,因为某种错误,后来神改变了设计,才有了生与死。所以人类一直梦想着能够找回神最初废弃的设计方案,使生命不要这样短暂。于是,世界各民族几乎都有关于长生不死的神话传说。

古代波斯帝国琐罗亚斯德教的创始人琐罗亚斯德曾说:当最后审判到来之际,“死去的人会复活,他们的躯体会恢复生命,他们会重新呼吸。”这一思想也几乎是全人类的。比如《圣经》中的末日审判就与此相似,古埃及也有相同的观点。印度《吠陀》中就有一篇“长生术”,专门探讨长生不老的方法,《大林间奥义书》中更有明确记载:“导我出死亡,以至于永生。”

但是,其他地区的任何一个民族的长生不老愿望,似乎都没有中国人强烈。比如说,除中国以外,世界任何宗教都在向人们推销美好的天堂。《圣经》中上帝曾经说过:你只要信我,我就让你入天堂。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即西方宗教主要研究人死以后的问题,他们是从死亡出发研究生的问题。而中国的民间方术根本不研究人死以后如何如何,而是从生的角度出发在努力研究人怎样才能不死!为了不死,中国人几乎把办法想尽了,炼金丹、求仙药、房中术、辟谷食气,甚至,连中国本土医学——中医,也是一种养生医学。即使一代又一代的人不可避免地走向死亡的事实,也没有削弱中国人想要寻求长生不死的愿望。

此外,全世界几乎都有术士存在的传说,而且不约而同的是,这些术士都在火炉旁烧炼些什么东西,希望能从红汞或白汞中得到长生不死的仙药。

公元前220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是何等的功业。望着这片大好的河山,秦始皇心里却很不是滋味,因为他想到了死。不论他多么伟大,生命还是要照样一点一滴随风而去。“死去元知万事空”,他的丰功伟绩带不到他死后的那个世界。秦始皇心想:我能灭六国一统天下,难道就不能摆脱生死的束缚,实现永生吗?于是,秦始皇开始了他对长生不老的追求。

据说,秦始皇曾坐船环绕山东半岛,在那里一直流连了三个月。因为他听说在渤海湾里有三座仙山,叫蓬莱、方丈、瀛洲。在这三座仙山上居住着三个仙人,手中有长生不老药。希望长生不老的秦始皇

告诉秦始皇这个神奇故事的人叫徐福,他是当地的一个方士,他说自己曾经亲眼看到过这三座仙山。秦始皇听后非常高兴,于是就派徐福带领千名童男童女入海寻找长生不老药。

徐福带领浩大的船队出发了,但他在海上漂流了好长时间也没有找到他所说的仙山,更不用说求长生不老药了。秦始皇是个暴君,徐福没有完成任务,回去后依照秦帝国的法律一定会被杀头,于是他就带着这千名童男童女顺水漂流到了日本。

徐福虽然一去不返,但秦始皇并没有死了那份求仙的心思。四年以后,秦始皇又找到一个叫卢生的燕国人,他是专门从事修仙养道的方士,秦始皇就派他去寻找古仙人。但最终,秦始皇还是没吃到长生不老药。

秦始皇的努力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中国人追求不死或者长生的梦想,并没有随秦始皇的失败而放弃。第二节古人关于人类寿命的认识

大家知道,当今世界的三大宗教包括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依照佛经的说法,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呈现抛物线的形状。平均寿命上升时,叫作“增劫”。平均寿命下降时,叫作“减劫”。增劫的时候,人类的平均寿命从最低的十岁算起,每过一百年各增加了一岁,一直增到八万四千岁为止。然后进入减劫,每过一百年,又各减了一岁,一直减到十岁为止。十岁以后,人的平均寿命又逐渐增加,宛如昼夜循环不已。

按照佛经的说法,释迦牟尼佛诞生在减劫时期的人类平均寿命为100岁的时候,所以周朝的成王和康王时期,超过100岁的人很多。例如周武王活了93岁,文王活了97岁。尧舜时代又比周朝早了1000多年,所以人类的平均寿命应当再增加十几岁,所以夏禹活了106岁,虞舜活了110岁,唐尧活了117岁。帝喾在位70年,他的长寿可以推理而知。颛顼在位78年,比起帝喾又增加了一些。少昊在位84年,又比颛顼增多。轩辕黄帝在位100年,又比少昊长了一些。炎帝在位140年,又比黄帝长了许多。

我们在前面曾经提到过中国中医学最权威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在其中的《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这样的说法:“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此处的“天年”,指天赋年寿,应该就是指上古时期人类的自然寿命。

据《尚书》记载:“一曰寿,百二十岁也。”可知人类的自然寿命数应该是120岁。《黄帝内经》认为只要掌握并正确运用养生之道,人类就有希望健康无病地活过100岁。

那么,上古之人为什么可以有100岁甚至120岁的寿命呢?因为他们“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具,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里“形与神具”的意思就是,身体是健康的,精神也得是健康的。如果光有寿命,而没有健康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那活着就等于遭罪了。第三节现代科学关于人类寿命的理解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关于自身寿命的研究也在与时俱进。

以前,科学家们认为人类生命的极限为120岁,无人能够超越这一界限。然而,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人类的最大寿命目前正在稳步地延长,而人类寿命正在延长的这个事实可以表明,人类的寿命可能是没有上限的。

因为瑞典有着完善的寿命记录,所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对瑞典在过去240年中人们的出生和死亡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人员发现,虽然瑞典是大家公认的典型的工业化国家,但是其仍然健在的最老寿星的年龄却呈现出一个不断上升的趋势。

例如,生于1756年卒于1857年的最老寿星年龄为101岁,而生于1884年卒于1993年的最老寿星年龄为109岁。在19世纪60年代最老的寿星卒于101岁,这一记录到20世纪60年代缓慢上升至105岁。但在此后的40年中,这一记录迅速上升,到20世纪90年代已上升至108岁。

加州大学教授威尔茅斯(Wearmouth)指出,环境卫生的改善、公共卫生质量的提高以及供水安全度的增高,对于延长人类的寿命起到了促进作用。他说,如今的老人在儿童时期不像上几代的儿童那样体弱多病,他们的长寿正是得益于此,而这一变化早在80 ~ 100年之前就已经出现了。

1970年以后,寿命延长的趋势开始加快。这与人类在某些医疗实践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成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人们对于心脏病和中风以及其他疾病的了解和治疗等。所以,我们自然而然会对人类的寿命延长有着更理想的期待。松鹤延年

关于人的自然寿命,现代科学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都取得了成果:(1)按照人体胚胎分裂规律计算。美国一位老年医学家对人体的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分裂与增殖规律进行研究发现:人体的胚胎有50亿个细胞,从胚胎开始共分裂50次,每次分裂周期2.4年,照此推算,人类的正常寿命应为50×2.4年=120年。(2)按照性成熟期推算法计算。生物的自然寿命为其性成熟期的8~10倍,而人类的性成熟期为14 ~ 15岁,按此法推算,人的自然寿命应是112 ~ 150岁。(3)按照生长期推算计算。哺乳动物的自然寿命为其生长期的5 ~ 7倍,人的生长期为20 ~ 25岁(以人的智齿长出时的年龄为准),按此法推算,人的自然寿命应是100 ~ 175岁。(4)按照细胞分裂和分裂周期计算。人体细胞在体外分裂传代50次即不能再分裂增殖,平均每次分裂周期为2.5 ~ 3.0年,按此法推算,人的自然寿命应是125 ~ 150岁。(5)按照地球生物钟理论计算。俄罗斯国家健康研究所节律研究室主任沃尔科夫提出了地球生物钟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的自然寿命为280岁。(6)按照孕期计算。有人认为,人的怀孕期为266天,以自然界在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或组织的变异时间推算,人的自然寿命应是167岁。

到目前为止,科学界虽然尚无精确推算人的自然寿命的方法,但是根据上述几种推算,人的自然寿命在百岁以上是确切无疑的。那么作为个体的人类生命而言,活到120岁、150岁甚至拥有更长的寿命,应该都在这个大规律之中了。

不仅如此,还有更好的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世界上已出现首位150岁高龄的老者,甚至更令人难以相信的是,生物医学老年病学家奥布里德·格雷伊(Aubrey De Grey)认为,世界首位年龄高达1000岁的人将于未来诞生。

格雷伊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非营利性组织微小衰老工程策略(SENS)基金会首席科学官,多年以来,他致力于长寿研究,尝试用各种方法来解决人体抗衰老问题。他认为这样将有助于消除各种疾病,并延长寿命。格雷伊说:“在未来25年内,我将使用一种决定性医疗控制法,它将起到50%的作用来有效延缓人体衰老。同时,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控制现今多数传染性疾病。”

他提出的医疗控制法指的就是定期医学保养,它包括: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刺激免疫系统治疗,以及一系列先进的医疗技术。这些技术不仅可以延寿,而且还能使人们保持较好的体形。第三章为人类寿命延长一直在努力通过前面章节的阐述,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活过100岁,甚至150岁,以至于更高寿命,都是完全可能的。包括最近的一些详尽的关于长寿方面的科学研究显示,我们可以把死神远远地拒之门外。当然,我们不可能奢望永生,但我们起码可以活得更科学、更健康,从而让我们的寿命更长一些,这肯定不是什么天方夜谭的奇谈怪论。应该说,人类的寿命大致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遗传基因,二是对身体的保养(含自身的保养和医疗条件的改进)。遗传基因是先天的,没有太多改造的可能性,而对身体的保养则需要我们后天不断地努力。而且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不少人的生命已经被挽救或者延长了。自身的保养要注意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均衡的饮食和比较规律的生活,二是具备一定的医学常识,例如对一些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如果这两方面都做得比较好,就可以有效地延长自身的寿命。第一节寄希望于科学与医学的进步

谷歌首席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很多人都认为他是我们数字时代先知一般的人物。作为领导谷歌这个将近40人团队的总工程师,库兹韦尔相信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医疗手段能够推动社会进步。库兹韦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享了他对技术的更多见解,以及技术将对人类寿命的巨大影响。

库兹韦尔大胆设想:如果阻止人体衰老并不足以令你吃惊,那么试着更进一步地讲,未来科学技术将完全停止人类老化,未来有一天人类将不再死亡。他反驳了“生命的目标是接受死亡”这一观点。伴随着死亡而来的是失去人们的才能、人际关系和一些潜在事物,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仍无法改变这一现状。

在库兹韦尔撰写的一本书《神奇旅程:长生不老》中,他指出随着医学技术的提高,人类正在逐步地扩展平均寿命。随着时间的推移,纳米技术将显著提高,有能力修复和存储人体的器官和肢体。而逐渐发展的生物技术不久将可能开启或者关闭生化酶。

当前医学技术已首次通过摧毁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HDL),用来阻止动脉硬化等多种疾病。基于逐步提升的科学技术,未来人类的寿命将会有显著增长。近年来,老年病医学家和科学家发现诸多延缓人体衰老的方法,库兹韦尔指出,纳米科技和纳米机器人将减缓人体衰老过程,纳米机器人能够进入血流,摧毁病原体,逆转衰老进程,并修改身体的DNA错误。《神奇旅程:长生不老》

而生物医学老年病学家奥布里德·格雷伊指出,相关长寿的每项治疗都取得显著突破之后,未来人类寿命的增长将超出当前预期。

格雷伊博士描述人体老龄化是由于遍布人体的各种分子和细胞一直受损并长期累积而造成的,这一观点鼓励人们接受老年病预防性治疗,使人体内的受损分子和细胞在达到致病程度之前便接受定期性修复。尽管目前对于一些关于人类寿命的问题,如未来人类寿命能延长至多少岁,多久能实现等,仍存在着一些质疑,但其长寿的趋势是十分明朗的。

格雷伊将人体老龄化导致的身体损害分成7大类,如果依据他的理论进行持续身体保养,从而实现人类长寿梦想的话,需要研制针对这7大类身体损害的新型技术。他强调对于一些身体损害类型,科学技术仍处于最初级阶段,而针对其他身体损害类型的技术方法已存在。

格雷伊说:“干细胞技术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其目的是恢复人体受损组织,也就是说当细胞死亡或者没有自动更新细胞生成时,使用临床干细胞技术便可解决这一问题。”当前干细胞技术用于脊椎损伤患者,他和其他医学专家认为,未来有一天该技术可用于替换疾病致损的大脑和心脏组织。

心血管疾病是世界上最大的与年龄有关的杀手疾病,导致心力衰竭、心脏病发作,该疾病给人体带来了“分子垃圾”——身体代谢过程的副产物,而人体却不能分解和排出它们,这些细胞分子中的“分子垃圾”残留在身体内并最终影响其他细胞的正常运行。

格雷伊博士和同事在美国发现其他物种体内的酶物质能够分解“分子垃圾”,并清洁细胞分子,如果我们将动脉壁细胞上积累的“分子垃圾”进行基因改良,那么就不会出现心血管疾病。这意味着基因疗法未来可应用于人体。第二节身心兼养,养神为先

其实,即使按照人类基因的本来特性,人类也应该有更长的寿命。而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无法活到基因“指定”的年龄。近几十年的研究表明,对大多数人来说,行为和生活方式对你寿命的影响远比基因要大得多。这是来自伦敦的罗森(Rosen)医生的见解,他是世界级的长寿权威人士。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影响健康和寿命

现代理论研究表明,每个人的健康和寿命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因素,10%是社会因素,8%是医疗条件,7%是气候地理因素。而在取决于个人的因素中,生活方式是主要方面。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影响健康和寿命,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不时御神,务快其心,怎么痛快怎么做,半百而衰,四五十岁就满身是病,甚至现在不少人30多岁就全身上下都是疾病,这都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的。

世界卫生组织将人体分为三个状态,健康、患病和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是指无器质性病变,但部分功能改变的状态,也称为“第三状态”。完全符合健康标准的人约占5%,已确定患病的患者占20%,而亚健康人群占75%。

相关部门对亚健康状态做了大量的调研,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可以称作过度疲劳综合征,表现为工作一天后特别疲劳、记忆力减退、用脑后疲劳、耐力下降、困倦、虚弱等;另外一类叫作压力紧张综合征,烦躁、焦虑、睡眠不好、易怒、不愉快、抑郁等。

对这两类人群进行研究,西医认为没有明显的疾病表象,中医则认为要调气,肝郁气滞。通过抽血做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人的血液和正常人都不一样,两者之间有差距。再进一步分析发现,前者出现了一些代谢前期的疾病,如果不加以调整,再往下发展,容易出现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所以针对亚健康的人群,如果引导他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以避免身体出现“三高”的隐患。

西方发达国家的慢性疾病发病率已经呈现下降趋势,而在中国,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这些都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

今天,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新概念,过去人们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现在健康强调的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二、我国传统养生理论

按照传统的中医理论,很多人之所以没有达到自然寿命,大部分原因都是由于不懂得养生、不重视保健,继而引发产生了一些影响寿命的因素。对于个人来说,养生活动是增进健康、减少疾病、延长寿命的重要保证。

在我国,经络的概念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了,两千多年来主要是研究经,很少有人研究络。久病入络,久痛入络,那些临床病程较长、疼痛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一类疾病归为络病。从古代文献来看包括胸痹、中风、瘀积、消渴、痿证等,并涵盖了现代医学的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神经疾病等重大疾病。

中医讲究通络,经络即气血流通,所以经络通则气血通,健康伴长生。道家讲究养精,把精、气、神称为人身三宝,医家汲取了道家的观念,又提出了肾精为人体生命的来源和动力。古人讲究动形,古代人们就建议运动了,五禽戏、太极拳就是古人运动的方法。此外,还有就是静神。

传统养生理论讲究形神兼顾,养神为先。形指形体,包括人体的皮肉、筋骨、脉络、脏腑及充盈其间的精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外壳。神指人本的精神思维活动,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内在主宰。

形神之间的关系:形是基础,神是主导;无神则形不可活,无形则神无所生。形体与精神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制约、互为依存的密切关系,所以养生包括养形和养神,二者必须兼顾,形神共养,不可偏废。只有形神统一,才是生命存在的首要保证;只有形神共养,才是防治疾病、增进健康的最佳手段。

主张形神共养,绝不意味着把形、神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事实上就总体而言,中国养生学从来都视养神为首务,正所谓“太上养神,其次养形”。换言之,养身需先养心。

鉴于传统中医学关于心神能统率五脏六腑、五官七窍、四肢百骸而为一身之主宰的生理观,所以古代养生家大多认为调养心神,不但能使心强脑健,有益于精神卫生,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养心调神还可以有助于调养整个形体。《灵枢·天年》中说:“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素问·上古天真论》也认为:“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神”在人的生命活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即“得神”“守神”,就能保持健康、去病延年;反之,神伤则病,无神则死。由此可见,形神兼顾、养神为先,确实是中国养生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第三节养神就是养心,养心犹如“养刀”

近现代留有文字记述的年寿最高者,即清代的李庆远,他生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卒于1935年,活了257岁。他认为自己健康长寿的原因有三:一是长期素食;二是内心保持平静、开朗;三是常年将荷叶、决明子、罗汉果、枸杞等煮水后泡花枝茶饮用。他始终认为保持一个平静安宁的心态和“三通”是长寿所必须的。“保持人体三通:血通、尿通、便通”这就是李庆远留给后人长寿的秘诀。

另外,李庆远还是一个气功习练者。闲时闭目静坐,两手置于膝上,昂首挺胸,几个小时一动也不动。那么,气功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修道,也有叫修行的,都是一个意思。

很多人都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就是讲修道,儒、释、道各家的实质都是讲修道,所以就有共通之处。而且,修道就能养生,甚至是更高级的养生。

大家都知道老子与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而庄子有一篇著名的文章叫《养生主》,可谓是讲养生的巅峰之作。我们耳熟能详的庖丁解牛的故事,就来自于《养生主》这篇文章中:

庖丁为文惠君宰牛,手接触的动作,肩膀倚靠的动作,脚踩踏的动作,膝盖抵住的动作,和牛的骨肉分离所发出的砉砉响声,以及解牛进刀时发出的哗啦啦的声音,无一不符合音乐的节奏,既合《桑林》舞的节拍,又合《经首》曲的韵律。文惠君赞叹道:“嗨呀!妙啊!技术怎么能到这个地步呢?”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道,只不过是把道运用到技术中而已。……到现在,我的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所宰杀的牛也有几千头了,而刀刃还好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的一样。那个骨节间是有间隙的,而刀刃这个地方却好像没有厚度,用好像没有厚度的刀刃运行在有厚度的空隙之间,宽裕的空间对于这个游走的刀刃肯定有着足够多余的地方。所以经过十九年时间,而刀刃却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的一样。”

文惠君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这一番话,从中得到了养生之道。”

为什么呢?

其实,“养刀”就是“养生”,养生的实质就是“养心”。养心的手段就是修道,修道的本质就是修心,修心的方法就是解除与外界的对立,即解除与人、事、物的对立。谈养生,为什么讲杀生呢?讲养心为什么讲“养刀”呢?表面上看来这个说法很奇怪。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平常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习惯,根本不是在养生,而是在杀生;根本不是在养心,而是在伤害心。我们的行为经常在与外界冲撞、争斗,因为我们的心已经养成了与外界为敌的习惯。要养生,就要放弃与外界冲撞、争斗的习惯;要养心,就要放弃与外界为敌的心理。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就像庖丁一样,以没有厚度的刀刃,运行在有厚度的空隙之间,肯定是游刃有余。所以十九年过去了,他的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的一样完好无损。对于我们的心而言,也是如此。争斗心、嫉妒心、虚荣心、仇恨心、骄傲心、自卑心……人的各种执著心实在是太多了,只有一点一点放下这些执著心,我们才能彻底解除与外界的对立。当然,即使我们放下一点点执著心,我们也是在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也是在一点一点地进步,这就是修心的过程。

当我们的心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也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化。比如前文提到的那位出奇长寿的李庆远,在一百五十多岁,也就是在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前单身一人来到开县陈家场上时,资料记载他则是:身材魁伟,体态肥胖,秃头无发,皮肤光滑无皱纹,肌肉结实,来时看上去五十有余岁年纪。也就是说,当我们的心灵出现逆生长时,那么我们的身体也会出现逆生长。大家不妨试一试。第四章传统抗衰老的方法人类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有着共同的结局,随着年龄不断地增长,身体也随之逐渐衰老。“生命中最确定的事情是,我们都会走向衰老;最不确定的则是,死亡将于何时降临。”这句古老的格言体现了人类悲壮的长寿梦想。这种追求本身,一方面显示了人类自身的气魄与胆识,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人类在抗衰老的路上必然会布满荆棘。但这并不意味着衰老是不可以防御的。对衰老的正确认识,学习传统的养生理论,采用传统的抗衰老方法,无疑都可以帮助人类减缓衰老。人类为了青春永驻、活力常在,从古至今,在抗衰老的研究和实践中总结出了一系列的方式方法。第一节运动养生

所谓运动养生,就是“运动”和“养生”两词的有机组合。即用活动身体的方式实现维护健康、增强体质、延缓衰老、延长寿命的养生方法。

运动养生中,运动是形式,养生是目的。运动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而且还可以自创,只要最终能够达到健身的目的即可。“生命在于运动”,这是人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显而易见,运动对人体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提升人们的免疫力,可以帮助人们释放压力,可以缓解人们身体的疼痛,可以提升人们的语言能力,可以舒展人们的身心,可以促进人们的良好睡眠,等等。具体而言,运动养生的功效主要有如下这些方面:(1)在生理上的功效。运动有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机能状况,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增强身体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运动是人们增强体质最积极、有效的手段之一,同时,运动可以减缓人体进入衰老的状态。另外,运动养生还能改善人体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人体活动时,神经系统需要对错综复杂的外界情况进行判断,并及时做出协调、准确、迅速的反应,使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保持肌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因此说,运动能使人们全身的机能更活跃。越是运动,身体对自然界的适应能力就越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就越大。有人报道,野兔平均寿命为15年,家兔只能活4 ~ 5年。象在野外可活到200岁,而驯养的象则活不到80岁。野生动物的寿命之所以能较长,是由于它们为了获取食物,避免敌害,奔驰在山野平原,过着经常运动的生活所致。运动养生(2)在心理上的功效。运动具有调节人体紧张情绪的作用,能改善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能使疲劳的身体得到积极的休息,使人精力充沛地重新投入到学习、工作中;还能舒展身心,有助于安眠以及消除外界事物或环境带来的压力。

经常采用运动养生的人,身体气血调和,百脉通畅,脏腑机能旺盛,肌肉丰满,关节灵活,精神愉悦,情绪舒畅。常常表现为:身体壮实有力,精力旺盛,思维敏捷,动作自如,反应灵活。所以说,运动养生能防止和减缓人体衰老的进程,减少疾病的发生,促进人们健康长寿。(3)对身心平衡的功效。运动养生讲究身心的统一锻炼,通过提高人体身心调控能力,逐步改善和增强内脏功能。运动养生运用主动调节方法激发人体自我修复能力,改变不良的体质状态,提高身体素质,从而使人们达到强身去病、延年益寿的效果。

人由身、心两部分组成,中医对人体的健康讲究平衡、守中。一般运动多为肢体的运动,而运动养生是运动和养生的结合,注重身体和心理的整体修炼,涉及人体各个方面的调控能力,比如人与环境的调摄、饮食营养的调摄、脾胃消化的调摄、心脑血管循环的调摄、代谢排泄系统的调摄、内分泌的调摄、行为习惯的调摄等,涉及运动、养生保健的方方面面。

运动养生的方法可以疏通经络,打开人体通道,促进气血循环,改善消化吸收、新陈代谢,促进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滋养五脏六腑,从整体来修复健康,所以说,运动养生是人体健康的催化剂。(4)对获得快乐心态的功效。生活中,长期的压力容易造成现代人对压力的反应迟钝。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如果发现有猛兽靠近的时候,精神就会高度紧张,心跳加快,呼吸急促,体温开始升高,身体也开始出汗。这是由于大脑对外界危险信号做出反应,人的体内神经系统高度兴奋,身体激素分泌开始旺盛,这些都是身体为搏斗或逃跑而做出的准备。但现代人面对的压力往往是长时间且一直持续的,比如工作压力、家庭压力、社会压力等,这些压力长期下去,会对身体造成损害。人们往往会产生失眠、精力不集中、长期疲倦等问题,更严重的会诱发癌症、溃疡、抑郁等疾病。

进行运动的时候,新陈代谢加快,适量出汗,运动结束之后往往会感到浑身轻松、心情舒畅,这是由于体内的神经系统和激素水平又回到正常状态。另外,身体在锻炼之后,会分泌一种叫啡呔的物质,使人减轻疼痛、感觉舒适。由于新陈代谢的提高,人在锻炼之后食欲会有所提高,睡眠质量也会得到改善,所有这些对缓解压力、增进心理健康都是大有益处的。

运动还可以改善我们的紧张生活。有多项研究证明,持续4周的规律锻炼可以大幅度降低抑郁症状。运动也可以帮助人们宣泄内心不良的情绪,比如愤怒。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激烈的竞争,使人们面对过度紧张的刺激时,情绪常常产生波动。要适应这种环境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就必须多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运动,使身心张弛适度,始终保持在一种比较稳定、积极的状态之中。

众所周知,运动养生的方法多种多样,既有传统方法,又可以自创方法。按照我们的理解,可以将运动养生大致划分为有氧运动、休闲运动和瑜伽,下面分别予以介绍。一、有氧运动

所谓有氧运动,就是指人体在氧气供应充分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即在运动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简单来说,有氧运动是指任何富于韵律性的运动,其运动时间较长(约15分钟或以上),运动强度在中等或中等以上的程度(最大心率值为60% ~ 80%)。有氧运动是一种恒常运动,是持续5分钟以上还有余力的运动。

是否属于“有氧运动”,其衡量的标准是心率。运动时的心率保持在150次/分钟的运动量即为有氧运动,因为此时血液可以供给心肌足够的氧气。因此,它的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持续时间较长。要求每次锻炼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周坚持3 ~ 5次。这种锻炼,氧气能充分燃烧(即氧化)体内的糖分,还可消耗体内脂肪,增强和改善心肺功能,预防骨质疏松,调节心理和精神状态,是健身的主要运动方式。所以说,如果体重超标,要想通过运动来达到减肥的目的,建议选择有氧运动,像慢跑、骑自行车等。

其实,有氧运动除了主要由氧气参与供应能量外,它还要求全身主要肌群参与,要求运动持续较长时间并且是有韵律的运动。有氧运动能锻炼心、肺,使心血管系统能更有效、更快速地把氧气传输到身体的每一个部位,所以经常通过有氧运动来进行锻炼的人,他的心脏会更加健康。反过来说,进行更高强度的有氧运动,人体运动后的状态恢复也更快。

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下面这些运动方式:步行、快走、慢跑、竞走、滑冰、长距离游泳、骑自行车、打太极拳、跳健身舞、跳绳、做韵律操,球类运动如篮球、足球,等等。

如果要做一个有氧运动排行榜的话,游泳、慢跑和自行车可以荣获状元、榜眼和探花,也可以称为No.1、No.2和No.3。(1)游泳

运动优点:游泳是克服水的阻力而不是克服重力,肌肉和关节不易受损,能有效保护膝关节;冷水环境下运动,热量消耗大,配合节食,属于减肥效果显著的运动。

适宜人群:膝关节受损、体重严重超标、减肥、增强体质的族群。

运动周期:每周3 ~ 4次,每次30 ~ 60分钟。

热量消耗:约650千卡/小时。游泳(2)慢跑

运动优点:①提高睡眠质量。通过跑步,大脑的供血、供氧量可以提升20%,这样夜晚的睡眠质量也会跟着提高。②“通风”作用。在跑步的过程中,肺部的容量平均从5.8升上升到6.2升,同时,血液中氧气的携带量也会大大增加。③保护心脏。心跳、血压和血管壁的弹性也会随着升高。④解压。慢跑可以缓解紧张和焦虑,释放让人快乐的物质。

适宜人群:想瘦身,需要缓解压力,改善亚健康状态以及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族群。

运动周期:每周3 ~ 4次,每次40 ~ 60分钟。

热量消耗:约650千卡/小时。慢跑(3)自行车

运动优点:预防大脑老化,提高神经系统的敏感度;提高心肺功能,锻炼下肢肌力和增强全身耐力。骑自行车对内脏器官的耐力锻炼效果与游泳和跑步相同。自行车还可以瘦身,是周期性的有氧运动,热量消耗较多,对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等有很好的康复效果。自行车运动

适宜人群:体重严重超标、颈椎病和腰间盘突出的族群。

运动周期:每周3 ~ 4次,每次40 ~ 60分钟。

热量消耗:约420千卡/小时。

关于有氧运动,还可借鉴库珀的健身观点。库珀可谓是美国知名的预防医学专家,他长期担任美国总统的私人医生,是“有氧健身运动”的首创者。他认为每个人生命的长短和质量完全取决于个人对疾病的预防,而不是医生和其他什么人所能左右得了的;与预防相比,任何挽救生命的医疗措施都显得为时已晚。库珀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向人们表明了自己对健身运动的观点。(1)适度锻炼。大运动量的健身运动有可能会慢慢损伤你的身体,比如,每周跑步超过15英里就有些过量了。建议每周锻炼4 ~ 5次,每次30分钟。库珀认为,只要适量运动,就可以有效降低患心血管病和癌症的危险。(2)疾走健身。库珀认为疾走(每英里12分钟)是一项不错的健身方式,它的效果不比慢跑(每英里9分钟)差,而且还免除了跑步对膝关节的损伤。(3)见缝插针。不一定非要在体育馆里锻炼30分钟,零散时间完全可以利用起来。比如,每天遛狗10分钟,洗车10分钟,做家务10分钟,一样有效果。(4)交替锻炼。比如今天骑自行车,明天慢跑,或者跑步时速度时快时慢,增强对心脏的锻炼。(5)不以体重论健康。锻炼通常能降低体重,但体重并不能说明什么。勤于健身的胖子比坐着不动的瘦子要健康得多。不要为体重超过标准而忧心忡忡。(6)多管齐下。健身是一个系统工程,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非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