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全鉴(珍藏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9 13:09:12

点击下载

作者:东篱子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三国志全鉴(珍藏版)

三国志全鉴(珍藏版)试读:

前言

三国(公元220~280年)是指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这一时代是一个“卷起千层浪,淘尽万世良”的英雄四起的时代,是一个群雄逐鹿、波澜壮阔的时代。在这段错综复杂的历史中,杰出人物风起云涌、事件众多,因《三国演义》的广泛影响,许多三国故事早已家喻户晓。《三国演义》虽以历史为题材,但它毕竟是一本文学作品而非史书,很多故事与正史有不符之处。《三国志》则不同,是作者陈寿尊重史实而编写的一部史学巨著。作者用简练、优美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三国人物肖像图,人物刻画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三国志》与《史记》(司马迁)、《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并称前四史。《三国志》最早以《魏志》、《蜀志》、《吴志》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公元1003年)三书已合为一书。这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的纪传体史书,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这六十年间的历史。《三国志》全书六十五卷,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陈寿是晋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三国志》为曹操写了本纪,而《蜀书》和《吴书》则记刘备为《先主传》,记孙权称《吴主传》,均只有传,没有纪。陈寿虽然在名义上是尊魏为正统,实际上却是以魏、蜀、吴三国各自成书,如实地记录了三国鼎立的局势,表明了它们各自为政,互不统属,地位是相同的。就记事的方法来说,《先主传》和《吴主传》,也都是年经事纬,与本纪完全相同,只是不称纪而已。陈寿这样处理,是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的,这足见他的卓识和创见,也体现了《三国志》的特点。《三国志》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更是一部文学巨著。由于善于叙事、文笔简洁、剪裁得当,所以在当时就受到了很大的赞许。与陈寿同时代的夏侯湛写作《魏书》,当看到《三国志》时,认为已没有另写新史的必要,就毁弃了自己本来的著作。后人更是推崇备至,认为在记载三国历史的一些史书中,独有陈寿的《三国志》可以同《史记》、《汉书》等相媲美。因此,其他各家的三国史相继泯灭无闻,只有《三国志》还一直流传到今天。由此,足见该书的巨大价值。

鉴于《三国志》涉及人物众多,在此,我们限于篇幅,很难在一本书中收录《三国志》的所有文字,也很难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为此,我们浓缩了其精华内容,分别对每卷中的主要人物作了生动的解析,使读者能“览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本书各卷由原典、释译、人物解读、世人对其评价四部分组成,愿读者在了解历史的同时更好地享受文学带来的美感与启示。

本书平装本自出版以来,广受读者欢迎和喜爱。为满足大家的收藏、馈赠需要,现特以精装形式推出,敬请品鉴。解译者2017年2月魏书

东汉末年,地方豪强势力迅速增强,各地豪强纷纷起兵割据自立,一时间全国再次陷入内战混乱之中。曹操初据有兖州,复收编了青州黄巾军三十万,势力渐强。他又将洛阳的献帝迎至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取得了优势。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展开决战,曹操大败袁绍,成为北方最强的军事集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又率军南下,占荆州,与在长江中下游的孙权对垒。曹操封魏公,迁都邺,后又进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死,其子曹丕取代汉献帝,建国号魏。刘备也起兵欲兴汉室,率荆州的残余势力与江东的孙权结合。孙、曹大军在赤壁会战。曹操大败,退回北方,刘备得以占据荆州,后入成都。从此,曹、孙、刘三大势力成鼎足之势。卷一武帝纪第一·曹操曹操【原典】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

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久之,征还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乡里。顷之,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谋废灵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芬等遂败。

金城边章、韩遂杀刺史郡守以叛,众十余万,天下骚动。征太祖为典军校尉。会灵帝崩,太子即位,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未至而进见杀。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卓遂杀太后及弘农王。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冬十二月,始起兵于己吾,是岁中平六年也。

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同时俱起兵,众各数万,推绍为盟主。太祖行奋武将军。【释译】

太祖武皇帝,是沛国谯县人,姓曹,名操,字孟德,是汉代相国曹参的后代。东汉桓帝的时候,曹腾担任中常侍大长秋一职,爵封费亭侯。曹腾死后,其养子曹嵩承袭爵位,官做到太尉,但没有人知道曹嵩过继前的身世底细。曹嵩是太祖曹操的生父。

太祖从小机警而聪明,且非常有谋略,又善于随机应变,喜结交和帮助朋友,不受拘束,不喜修养操行从事学业,所以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不认为他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只有梁国人桥玄、南阳人何颙认为他不一般。桥玄对太祖曹操说:“天下就要大乱,没有治国安邦才能的人是不能力挽狂澜的,能拯救乱世力挽狂澜的人,大概就是您了!”太祖二十岁的时候,因举孝廉任郎官,并被任命为洛阳北部都尉,又升迁为顿丘县令,后被召入朝中任议郎。

灵帝光和末年,黄巾军起义爆发。太祖曹操被任为骑都尉,负责征讨颍川黄巾军;后被升迁为济南国相。济南国有十多个县,各县的长官大多都讨好依附权贵,贪赃受贿,名声不好,于是,太祖上奏朝廷罢免了八个县的长官;又在国内禁止不合规定的祭祀活动,使得违法乱纪的人纷纷逃窜,国内的秩序得到安定。过了一段时间,太祖被征召为东郡太守;他没有接受任命,以养病为由回乡闲居静养。不久,冀州刺史王芬、南阳人许攸、沛国人周旌等人联络各方豪杰,图谋废掉灵帝,另立合肥侯为新帝,并且把这个计划告诉了太祖曹操,曹操拒绝了。王芬等人终以失败告终。

金城郡人边章、韩遂杀害刺史和太守,起兵叛乱,聚集了十多万人,天下动荡不安,朝廷征召太祖曹操为典军校尉。恰逢这时灵帝去世,太子即位,何太后临朝主政。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划诛杀宦官,何太后不同意。何进便征召董卓进京,想以此来胁迫何太后同意,达到诛杀宦官的目的。但董卓还没到,何进已被杀害了。董卓一到京城,废少帝,并封其为弘农王而另立献帝,京城大乱。董卓上表推荐太祖曹操为骁骑校尉,想和他共同商议大事。太祖便改名换姓,从小路向东逃回家乡。出了虎牢关,路过中牟县的时候,被亭长所怀疑,将他捉送到县里,县中有人暗中认出了他,为其求情将他释放。就在这时,董卓杀掉何太后和弘农王。太祖曹操到了陈留郡,分散家财,聚集义兵,准备以此诛讨董卓。冬季十二月,开始在己吾县起兵。这一年是汉灵帝中平六年(公元189年)。

献帝初平元年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亻由、兖州刺史刘岱、河内郡太守王匡、勃海郡太守袁绍、陈留郡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郡太守袁遗、济北国相鲍信纷纷起兵,他们各自领兵数万,推举袁绍为盟主。太祖曹操以代理奋武将军的身份而入盟。【人物解读】

曹操(公元155~220年),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诗人。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著作有《魏武帝集》。此外,他的《蒿里行》、《观沧海》等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整洁。他还精通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曹操在北方,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曹操在乱世中积极追求个人抱负的实现和自我的不断超越,以最终获得完全的“优越感”。由此,曹操一生以“安民定天下”为己任,以齐桓公、晋文公为榜样,追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境界。曹操去世后被葬于高陵(据说为今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南)。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世人对其评价】

陈寿《三国志》:“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王沈:“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孙盛:“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唐太宗:“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钟嵘:“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王安石:“青山为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八九丘。蝼蚁往还空垄亩,麒麟埋没几春秋。功名盖世知谁是,气力回天到此休。何必地中馀故物,魏公诸子分衣裘。”

刘知几:“罪百田常,祸于王莽。”

鲁迅:“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毛泽东:“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卷二文帝纪第二·曹丕曹丕【原典】

文皇帝讳丕,字子桓,武帝太子也。中平四年冬,生于谯。建安十六年,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太祖崩,嗣位为丞相、魏王。尊王后曰王太后。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

元年二月壬戌,以大中大夫贾诩为太尉,御史大夫华歆为相国,大理王朗为御史大夫。置散骑常侍、侍郎各四人,其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为金策著令,藏之石室。

初,汉熹平五年,黄龙见谯,光禄大夫桥玄问太史令单飏:“此何祥也?”飏曰:“其国后当有王者兴,不及五十年,亦当复见。天事恒象,此其应也。”内黄殷登默而记之。至四十五年,登尚在。三月,黄龙见谯,登闻之曰:“单飏之言,其验兹乎!”

己卯,以前将军夏侯惇为大将军。冫岁貊、扶余单于、焉耆、于阗王皆各遣使奉献。

夏四月丁巳,饶安县言白雉见。庚午,大将军夏侯惇薨。

五月戊寅,天子命王追尊皇祖太尉曰太王,夫人丁氏曰太王后,封王子叡为武德侯。是月,冯翊山贼郑甘、王照率众降,皆封列侯。酒泉黄华、张掖张进等各执太守以叛。金城太守苏则讨进,斩之。华降。

六月辛亥,治兵于东郊,庚午,遂南征。

秋七月庚辰,令曰:“轩辕有明台之议,放勋有衢室之问,皆所以广询于下也。百官有司,其务以职尽规谏,将率陈军法,朝士明制度,牧守申政事,缙绅考六艺,吾将兼览焉。”

孙权遣使奉献。蜀将孟达率众降。武都氐王杨仆率种人内附,居汉阳郡。

甲午,军次于谯,大飨六军及谯父老百姓于邑东。八月,石邑县言凤凰集。

冬十月癸卯,令曰:“诸将征伐,士卒死亡者或未收敛,吾甚哀之;其告郡国给槥椟殡敛,送致其家,官为设祭。”丙午,行至曲蠡。

汉帝以众望在魏,乃召群公卿士,告祠高庙。使兼御史大夫张音持节奉玺绶禅位,册曰:“咨尔魏王:昔者帝尧禅位于虞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于常,惟归有德。汉道陵迟,世失其序,降及朕躬,大乱兹昏,群凶肆逆,宇内颠覆。赖武王神武,拯兹难于四方,惟清区夏,以保绥我宗庙,岂予一人获乂,俾九服实受其赐。今王钦承前绪,光于乃德,恢文武之大业,昭尔考之弘烈。皇灵降瑞,人神告征,诞惟亮采,师锡朕命,佥曰尔度克协于虞舜,用率我唐典,敬逊尔位。於戏!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天禄永终;君其祗顺大礼,飨兹万国,以肃承天命。乃为坛于繁阳。庚午,王升坛即阼,百官陪位。事讫,降坛,视燎成礼而反。改延康为黄初,大赦。【释译】

文帝曹丕,字子桓,是武帝曹操的太子。东汉灵帝中平四年冬出生在谯县。建安十六年,任五官中郎将、副丞相。二十二年,立为魏国太子。太祖去世后,继位为丞相、魏王,尊奉王后卞氏为王太后,改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

延康元年二月十六日,任命大中大夫贾诩为太尉,御史大夫华歆为相国,大理王朗为御史大夫。设置散骑常侍、侍郎各四人;规定宦官的官位最高不能超过少府下属各署令官职。把诏书制成金册,收藏在石室中。

当初,东汉熹平五年,有黄龙出现在谯县。光禄大夫桥玄问太史令单飏:“这是什么征兆?”单飏说:“那个地方以后会有帝王兴起,不到五十年,黄龙还会再度出现。上天所安排的事总会有具体的现象在人间预示,这就是一个证明。”当时内黄县人殷登暗自把这件事记录下来。四十五年以后,殷登还健在。这年三月,黄龙又出现在谯县,殷登听说后说:“单飏的话,要在这时应验了吧!”

三月初三日,魏王任命前将军夏侯惇为大将军。氵岁貊、扶余单于、焉耆、于阗国王都各自派遣使节朝贡奉献。

夏季四月十二日,饶安县报告说有白雉出现。二十五日,大将军夏侯惇去世。

五月初三日,天子献帝诏命魏王追尊祖父太尉曹嵩曰太王,曹嵩的夫人丁氏曰王太后,封王子曹叡为武德侯。当月,冯翊山区的叛乱者郑甘、王照率领部众投降,都被封为列侯。酒泉郡黄华、张掖郡张进等人各自拘捕了本郡的太守造反,金城郡太守苏则讨伐张进,将他斩首。黄华投降。

六月初七日,曹丕在邺城东郊训练军队。二十六日庚午,率大兵南征。

秋七月初六日,曹丕下令说:“轩辕黄帝曾设有议政的明台,唐尧也曾设有问政的衢室,这都是用来广泛征求下面的意见。各级官员,一定要根据本职情况尽量给我提出规劝;将领要陈说军队法规,朝廷大臣要阐明政治制度,州牧和郡太守要报告行政事务,讨论政事的人要从儒家的六经中考求治国之道,我将广为阅览。”

孙权派遣使者前来进贡。刘备的部将孟达率人马投降。武都郡的氐族首领杨仆率领本部落的人进入内地归附朝廷,被安置在汉阳郡。

七月二十日,曹丕统帅大军抵达故乡谯县,在东郊为随行军队及谯县的父老乡亲举行盛宴。八月,石邑县上书报告,说有凤凰聚集。

冬,十月初一日,曹丕下令说:“诸位将领在进行征伐时,战死的士兵有的还没有被埋葬,对此我非常伤心;命令各郡、国预备棺材,把战死士兵装殓,送回他们的家中,由官府为他们安排祭礼。”初四,曹丕率军抵达曲蠡。

汉献帝看到人心归魏,便召集公卿百官,到高祖庙祭祀,禀告自己禅让帝位的决定。又派兼任御史大夫的张音手持符节送上皇帝的印绶给曹丕。策文上说:“啊!魏王:过去唐尧禅位给虞舜,虞舜也用这种方法让位给夏禹,上天的旨意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把帝位交给有德的人。汉朝的命运已经衰颓,社会失去秩序。到了我在位时,动乱更加严重。群凶肆意为乱,国家翻天覆地。依靠魏武王神奇的军事才能,拯救了四方危难,华夏得到清静,汉室宗庙也得到了保护获得安宁;岂止我一个人获得安宁,实在是使全国都得到了他的恩赐。现在魏王您恭敬地继承了先人的事业,发扬光大您的美德,拓展文治武功的大业,光大您父亲的丰功伟绩。神灵降下祥瑞,人神全都告知吉祥的征兆,我慎重地考虑了禅位的事情,并让众人讨论了我的决定。他们都说这个决定能够使您和虞舜一样。因此我遵循唐尧制定的典章制度,恭恭敬敬地把帝位让给您。啊!按照上天规定的帝王相继的顺序该轮到您了。我实实在在地抱着正确的处事态度,知道了上天赐给我的禄位永远终结了。您要恭顺大礼,领受朝拜,享有全国,严肃地承受天命。”随后,在繁阳建立受禅台。本月二十八日,魏王登台即帝位,百官都参加了即位的仪式。仪式完毕后,魏王走下受禅台,观看燎祭之礼后返回。之后,文帝改延康年的年号为黄初,大赦天下。【人物解读】

曹丕(公元187~226年),三国时代第一位皇帝,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统治。他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是建安文学代表者之一。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很高,是三国时代杰出的伟大诗人,其《燕歌行》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七言诗;他的五言和乐府清绮动人;他所著的《典论·论文》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题论文,所论的“文”是广义上的文章,也包括文学作品在内,涉及了文学批评中几个很重要的问题,虽说其中不免会有些粗略,可在文学批评史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曹丕的一些措施体现了他在政治上的才能,他军事上的才华却远不如其父曹操,几次率百万大军南下伐吴均无功而返。曹丕在位期间坚守防御性战略,击退东吴入侵。后期则向北方开拓疆域,征服北方鲜卑、高句丽等部落,使得疆域远达蒙古高原,此应该算得上曹丕在军事上唯一重要的成就了。【世人对其评价】

陈寿《三国志》:“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卷三明帝纪第三·曹叡曹叡【原典】

明皇帝讳叡,字元仲,文帝太子也。生而太祖爱之,常令在左右。年十五,封武德侯,黄初二年为齐公,三年为平原王。以其母诛,故未建为嗣。七年夏五月,帝病笃,乃立为皇太子。丁巳,即皇帝位,大赦。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诸臣封爵各有差。癸未,追谥母甄夫人曰文昭皇后。壬辰,立皇弟蕤为阳平王。

八月,孙权攻江夏郡,太守文聘坚守。朝议欲发兵救之,帝曰:“权习水战,所以敢下船陆攻者,几掩不备也。今已与聘相持,夫攻守势倍,终不敢久也。”先时遣治书侍御史荀禹慰劳边方,禹到,于江夏发所经县兵及所从步骑千人乘山举火,权退走。辛巳,立皇子冏为清河王。吴将诸葛瑾、张霸等寇襄阳,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讨破之,斩霸,征东大将军曹休又破其别将于寻阳。论功行赏各有差。冬十月,清河王冏薨。十二月,以太尉钟繇为太傅,征东大将军曹休为大司马,中军大将军曹真为大将军,司徒华歆为太尉,司空王朗为司徒,镇军大将军陈群为司空,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为骠骑大将军。

太和元年春正月,郊祀武皇帝以配天,宗祀文皇帝于明堂以配上帝。分江夏南部,置江夏南部都尉。西平麴英反,杀临羌令、西都长,遣将军郝昭、鹿磐讨斩之。二月辛未,帝耕于籍田。辛巳,立文昭皇后寝庙于邺。丁亥,朝日于东郊。夏四月乙亥,行五铢钱。甲申,初营宗庙。秋八月,夕月于西郊。冬十月丙寅,治兵于东郊。焉耆王遣子入侍。十一月,立皇后毛氏。赐天下男子爵人二级,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赐谷。十二月,封后父毛嘉为列侯。新城太守孟达反,诏骠骑将军司马宣王讨之。

二年春正月,宣王攻破新城,斩达,传其首。分新城之上庸、武陵、巫县为上庸郡,锡县为锡郡。蜀大将诸葛亮寇边,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吏民叛应亮。遣大将军曹真都督关右,并进兵。右将军张郃击亮于街亭,大破之。亮败走,三郡平。丁未,行幸长安。夏四月丁酉,还洛阳宫。赦系囚非殊死以下。乙巳,论讨亮功,封爵增邑各有差。五月,大旱。六月,诏曰:“尊儒贵学,王教之本也。自顷儒官或非其人,将何以宣明圣道?其高选博士,才任侍中、常侍者。申敕郡国,贡士以经学为先。”秋九月,曹休率诸军至皖,与吴将陆议战于石亭,败绩。乙酉,立皇子穆为繁阳王。庚子,大司马曹休薨。冬十月,诏公卿近臣举良将各一人。十一月,司徒王朗薨。十二月,诸葛亮围陈仓,曹真遣将军费曜等拒之。辽东太守公孙恭兄子渊,劫夺恭位,遂以渊领辽东太守。【释译】

明皇帝名叡,字元仲,是魏文帝曹丕的太子。他生来就深受太祖的喜爱,曹操经常把他带在身边。十五岁被封为武德侯,文帝黄初二年升为齐王,次年进封平原王。由于生母甄皇后被赐死的缘故,他一直未被册立为太子。黄初七年夏五月十六日,文帝病危,才正式立他为太子。十七日文帝驾崩,曹叡即皇帝位,大赦天下。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文帝郭皇后为皇太后。朝中公卿大臣晋爵加俸各有等级。六月十四日,追谥生母甄夫人为文昭皇后。二十三日,封其弟曹蕤为阳平王。

八月,孙权进攻江夏郡,太守文聘坚守城池。朝中群臣商议发兵救援。明帝说:“孙权的军队长于水战,这次他们所以敢离开战船转到陆地上作战,不过是想趁我们不备打一个措手不及。可眼下文聘已和他们形成相持之势,进攻要以加倍的力量,所以他不敢相持太久的。”在这之前,明帝曾派遣治书侍御史荀禹慰劳戍边将士,闻知吴军进犯的消息,荀禹便在所经江夏诸县召集兵马及随从卫士共得步骑兵千余人。荀禹指挥军队借山势举火虚张声势,孙权就率兵退走。

八月十二日,封其皇子曹冏为清河王。东吴将领诸葛瑾、张霸等人率兵侵犯襄阳,抚军大将军司马懿打败了他们,斩杀了张霸,征东大将军曹休又在浔阳打败了东吴另外一支军队。论功行赏,各自给予奖励。冬季十月,清河王曹冏去世。十二月,任命太尉钟繇为太傅,征东大将军曹休为大司马,中军大将军曹真为大将军,司徒华歆为太尉,司空王朗为司徒,镇军大将军陈群为司空,抚军大将军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

太和元年春正月,明帝在京郊祭祀武皇帝与天配享,在明堂祭祀文皇帝与五方上帝配享。划出江夏郡南部,设置江夏南部都尉。西平郡麴英反叛,杀死临羌县令、西都县县长,朝廷派遣将军郝昭、鹿磐讨伐并斩杀了他。二月初五日,明帝在籍田耕种。十五日,在邺城修建文昭皇后的寝庙。二十一日,在东郊祭祀太阳。夏四月初十日,发行使用五铢钱。十九日,开始营建宗庙。秋八月,在西郊祭祀月亮。冬十月初四日,在东郊训练军队。西域焉耆王送自己的儿子入朝侍奉。十一月,立毛氏为皇后。赏赐天下男子爵位每人二级,对鳏寡孤独不能自己谋生的赐给粮食。十二月,封皇后的父亲毛嘉为列侯。新城太守孟达反叛,下诏命令骠骑将军司马宣王去讨伐他。

太和二年春正月,司马宣王攻克新城郡,斩杀了孟达,把他的首级传送到京都。划分新城郡的上庸、武陵、巫县为上庸郡,改锡县为锡郡。

蜀汉大将诸葛亮侵犯边境,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官吏和百姓叛魏响应诸葛亮。朝廷派大将军曹真督统关右各路军马,一起进兵。右将军张郃在街亭进攻诸葛亮,大破蜀军。诸葛亮败走,三郡平定。二月十七日,明帝到达长安。夏四月初八日,明帝回到洛阳宫,赦免被囚禁的不是死罪的犯人。十六日,评定讨伐诸葛亮的战功,封爵、扩大封地各有差别。五月,大旱。六月,明帝下诏说:“尊儒学,重教育,是实行王教的根本。近来,负责儒学教育的官员有的不称职,这样怎么能宣扬光大圣人之道?要用高标准选拔博士,他们的才能要能胜任侍中、常侍的职务。告诫各个郡国,向朝廷举荐人才要以是否通经学为首要标准。”秋九月,曹休率各路军到达皖县,与吴将陆议在石亭大战,被打败。二十九日,封皇子曹穆为繁阳王。十月十四日,大司马曹休去世。冬十月,下诏公卿和近臣每人举荐一名优秀将领。十一月,司徒王朗去世。十二月,诸葛亮围攻陈仓,曹真派遣将军费曜等进行抵御。辽东太守公孙恭的侄子公孙渊,篡夺了公孙恭的职位,于是,朝廷任命公孙渊兼任辽东太守。【人物解读】

曹叡(公元205~239年),即魏明帝,曹操之孙,曹丕之子,能诗文,与曹操、曹丕并称魏之“三祖”,但在文学成就上不及操、丕。

曹叡奢淫过度,大修洛阳宫室,起昭阳、太极殿,筑总章观,高十余丈,使百姓“力役不已,农桑失业”。高堂隆和张茂等人进谏,曹叡对之不加诛贬,亦不采纳其言,仍然大兴土木,致使国用匮乏,人民疾苦,为日后曹魏政权被司马氏所取代埋下了伏笔。曹叡在辅政大臣方面的任用同样也有重大的失误。【世人对其评价】

陈寿《三国志》:“明帝沉毅断识,任心而行,盖有君人之至概焉。于时百姓雕弊,四海分崩,不先聿修显祖,阐拓洪基,而遽追秦皇、汉武,宫馆是营,格之远猷,其殆疾乎!”卷四三少帝纪第四·曹芳·曹髦曹芳【原典】

齐王讳芳,字兰卿。明帝无子,养王及秦王询;宫省事秘,莫有知其所由来者。青龙三年,立为齐王。景初三年正月丁亥朔,帝病甚,乃立为皇太子。是日,即皇帝位,大赦。尊皇后曰皇太后。大将军曹爽、太尉司马宣王辅政。诏曰:“朕以眇身,继承鸿业,茕茕在疚,靡所控告。大将军、太尉奉受末命,夹辅朕躬,司徒、司空、冢宰、元辅总率百寮,以宁社稷,其与群卿大夫勉勗乃心,称朕意焉。诸所兴作宫室之役,皆以遗诏罢之。官奴婢六十已上,免为良人。”二月,西域重译献火浣布,诏大将军、太尉临试以示百寮。

丁丑诏曰:“太尉体道正直,尽忠三世,南擒孟达,西破蜀虏,东灭公孙渊,功盖海内。昔周成建保傅之官,近汉显宗崇宠邓禹,所以优隆隽乂,必有尊也。其以太尉为太傅,持节统兵都督诸军事如故。”三月,以征东将军满宠为太尉。夏六月,以辽东东沓县吏民渡海居齐郡界,以故纵城为新沓县以居徙民。秋七月,上始亲临朝,听公卿奏事。八月,大赦。冬十月,以镇南将军黄权为车骑将军。

十二月,诏曰:“烈祖明皇帝以正月弃背天下,臣子永惟忌日之哀,其复用夏正;虽违先帝通三统之义,斯亦礼制所由变改也。又夏正于数为得天正,其以建寅之月为正始元年正月,以建丑月为后十二月。”【释译】

齐王曹芳,字兰卿。明帝没有儿子,收养了齐王及秦王曹询;宫廷里的事都保密,没有人知道他们的来历。青龙三年,曹芳被封为齐王。景初三年正月初一,明帝病情危重,于是立曹芳为皇太子。当天,登皇帝位,大赦天下。尊皇后郭氏为皇太后。大将军曹爽、太尉司马懿辅佐政事。曹芳下诏书说:“我以一个微不足道的人,继承大业,内心孤苦忧虑且沉浸在丧事的悲痛中,没有地方可以诉说。大将军、太尉接受先帝临终时的遗命,辅佐我左右。司徒、司空、冢宰、元辅统率百官,使国家安定。望群卿大夫们相互勉励,忠于王室,使我称心满意。各处修筑宫殿的工程,都根据遗诏全部停止。官府奴婢年龄在六十岁以上的,宽免为平民。”二月,西域派译使进献火浣布,下诏令大将军、太尉当面演示给百官看。

二十一日,下诏说:“太尉履行正直之道,为本朝三代君主尽忠,南擒孟达,西破蜀军,东灭公孙渊,功勋海内第一。从前周成王建立太保太傅这样的官职,近代的汉明帝优宠邓禹,是因为要优待才能出众的人,必然要给以尊崇职位。现在任命太尉司马懿为太傅,仍像以前那样持符节统帅都督诸军事。”三月,任命征东将军满宠为太尉。夏六月,因为辽东郡东沓县的官吏民众渡海居住到齐郡界内,把原来的纵城改为新沓县安置迁徙的民众。秋七月,皇帝开始亲自临朝,听取公卿百官上奏政事。八月,宣布大赦。冬十月,任命镇南将军黄权为车骑将军。

十二月,皇帝下诏说:“烈祖明皇帝在正月弃天下而去,作为臣子要永远记着先皇忌日的哀痛。现在恢复使用夏历,这虽然违背先帝通行三统的意思,然而,这是由于礼制的原因所决定的。还有夏历在历数上与天时季苗的变化正相符,现改为以夏历的正月为正始元年正月,以夏历的十二月为后十二月。”【人物解读】

曹芳(公元232~274年),是魏明帝的养子,即位后由大将军曹爽、太尉司马懿共同辅政。后来司马懿罢废了曹芳,自己独掌军国大权。在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把持朝政。后曹芳被司马师以失德为由废去帝号,贬为齐王,另立曹髦为帝。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掌权。【世人对其评价】

陈寿《三国志》:“古者以天下为公,唯贤是与。后代世位,立子以适;若适嗣不继,则宜取旁亲明德,若汉之文、宣者,斯不易之常准也。明帝既不能然,情系私爱,抚养婴孩,传以大器,托付不专,必参枝族,终于曹爽诛夷,齐王替位。”曹髦【原典】

高贵乡公讳髦,字彦士,文帝孙,东海定王霖子也。正始五年,封郯县高贵乡公。少好学,夙成。齐王废,公卿议迎立公。十月己丑,公至于玄武馆,群臣奏请舍前殿,公以先帝旧处,避止西厢;群臣又请以法驾迎,公不听。庚寅,公入于洛阳,群臣迎拜西掖门南,公下舆将答拜,傧者请曰:“仪不拜。”公曰:“吾人臣也。”遂答拜。至止车门下舆。左右曰:“旧乘舆入。”公曰:“吾被皇太后征,未知所为。”遂步至太极东堂,见于太后。其日即皇帝位于太极前殿,百僚陪位者欣欣焉。诏曰:“昔三祖神武圣德,应天受祚。齐王嗣位,肆行非度,颠覆厥德。皇太后深惟社稷之重,延纳宰辅之谋,用替厥位,集大命于余一人。以眇眇之身,托于王公之上,夙夜祗畏,惧不能嗣守祖宗之大训,恢中兴之弘业,战战兢兢,如临于谷。今群公卿士股肱之辅,四方征镇宣力之佐,皆积德累功,忠勤帝室;庶凭先祖先父有德之臣,左右小子,用保乂皇家,俾朕蒙暗,垂拱而治。盖闻人君之道,德厚侔天地,润泽施四海,先之以慈爱,示之以好恶,然后教化行于上,兆民听于下。朕虽不德,昧于大道,思与宇内共臻兹路。《书》不云乎:‘安民则惠,黎民怀之。’”大赦,改元。减乘舆服御,后宫用度,及罢尚方御府百工技巧靡丽无益之物。【释译】

高贵乡公名曹髦,字彦士,是文帝的孙子,东海定王曹霖的儿子。正始五年,封爵郯县高贵乡公。自幼好学,早年就有成人的智慧。齐王曹芳被废,公卿商议迎立高贵乡公。十月初四日,高贵乡公到达玄武馆,群臣上奏请他住在前殿。高贵乡公认为那是先帝住过的地方,就回避到西厢房;群臣又请求用皇帝的礼仪专车进城,高贵乡公不让。初五日,高贵乡公进入洛阳,群臣在西掖门跪拜迎接他。他要下车拜答,礼宾司仪说:“按照礼仪不必回拜。”高贵乡公说:“我也是臣子呀。”便下车答拜。到止车门下车要步行。左右侍从说:“按照以往的制度皇帝不下车。”高贵乡公说:“我受皇太后征召,还不知道要干什么。”就步行到达太极殿东堂,参见太后。当天便在太极前殿即皇帝位,参加仪式的百官们无不欣慰和喜悦。皇帝下诏说:“过去太祖、高祖、烈祖兼有非凡的武功和圣明的美德,应天受命。齐王即位,任意胡为无视法度,败坏道德。皇太后深知江山社稷的重要,采纳辅臣的意见,替换了他的皇位,把重大的责任交给了我。我这微小的人,居于王公之上,日夜敬畏,害怕不能恪守祖宗的重大训诫,光大中兴的大事业,战战兢兢,像站在深渊边上。现在在朝廷辅佐的公卿大臣,在地方镇守的得力将领,全都积累了功德,忠于王朝;我希望先祖先父的有德之臣辅佐我,以保护安定大魏皇室,使我这个蒙昧无知的人,能够垂衣拱手治理天下。我听说做君主的,应该具有天地一般高尚、深厚的美德,使所有的人都得到恩惠;给他们慈爱,告诉他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这样就会朝廷实行教化,百姓俯首听命。我虽然没有美德,不懂得治国大道,但却想和天下人一起达到这样的目标。《尚书》说:‘使百姓安定就是恩惠,百姓就会怀念。’”于是实行大赦,改换年号。减少所用车辆、服饰和后宫的开销,停止尚方府工匠生产华丽精巧却没有用处的东西。【人物解读】

曹髦(公元241~260年),是三国时期曹魏的第四任皇帝。其擅长写诗文,此外他的绘画技艺也很不错,是一个精通琴棋书画的才子。曹髦对司马氏兄弟的专横跋扈十分不满,在公元260年召见王沈、王经、王业等人,对他们愤慨说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率领宫人讨伐司马昭。但王沈与王业却先行向司马昭通风报信,司马昭立刻派兵入宫镇压。在司马昭谋士贾充的指使下,曹髦被武士成济所杀,年仅20岁。就此曹魏的实权就彻彻底底地落入了司马氏的手中。【世人对其评价】

陈寿《三国志》:“高贵公才慧夙成,好问尚辞,盖亦文帝之风流也;然轻躁忿肆,自蹈大祸。”

钟会:“才同陈思,武类太祖。”卷五后妃传第五·武宣卞皇后·文昭甄皇后武宣卞皇后【原典】

武宣卞皇后,琅邪开阳人,文帝母也。本倡家,年二十,太祖于谯纳后为妾。后随太祖至洛。及董卓为乱,太祖微服东出避难。袁术传太祖凶问,时太祖左右至洛者皆欲归,后止之曰:“曹君吉凶未可知,今日还家,明日若在,何面目复相见也?正使祸至,共死何苦!”遂从后言。太祖闻而善之。建安初,丁夫人废,遂以后为继室。诸子无母者,太祖皆令后养之。文帝为太子,左右长御贺后曰:“将军拜太子,天下莫不欢喜,后当倾府藏赏赐。”后曰:“王自以丕年大,故用为嗣,我但当以免无教导之过为幸耳,亦何为当重赐遗乎!”长御还,具以语太祖。太祖悦曰:“怒不变容,喜不失节,故是最为难。”

二十四年,拜为王后,策曰:“夫人卞氏,抚养诸子,有母仪之德。今进位王后,太子诸侯陪位,群卿上寿,减国内死罪一等。”二十五年,太祖崩,文帝即王位,尊后曰王太后,及践阼,尊后曰皇太后,称永寿宫。明帝即位,尊太后曰太皇太后。

黄初中,文帝欲追封太后父母,尚书陈群奏曰:“陛下以圣德应运受命,创业革制,当永为后式。案典籍之文,无妇人分土命爵之制。在礼典,妇因夫爵。秦违古法,汉氏因之,非先王之令典也。”帝曰:“此议是也,其勿施行。以作著诏下藏之台阁,永为后式。”至太和四年春,明帝乃迫谥太后祖父广曰开阳恭侯,父远曰敬侯,祖母周封阳都君及敬侯夫人,皆赠印绶。其年五月,后崩。七月,合葬高陵。【释译】

武宣卞皇后,琅琊郡开阳县人,是文帝的母亲。卞皇后出身艺人家庭,二十岁时,太祖在谯县纳她为妾。后来随太祖到了洛阳。董卓作乱的时候,太祖东出避难。后来袁术传来太祖的死讯,当初随太祖到洛阳的一些随从都想回去,卞后制止说:“曹君是凶是吉,还不知道,现在我们回去,如果曹君还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再相见呢?即使真的有大祸到来,和他一同死去又有什么可怕的呢?”大家听从了卞后的话。太祖听说后觉得卞后很好。建安初年,原配丁夫人被废,以卞后为继室。儿子中有些没了母亲的,太祖都要卞后抚养他们。文帝被立为太子时,左右女官都向卞后祝贺说:“将军被立为太子,天下人都欢喜,王后应当把府库的财宝都拿出来进行赏赐。”卞后说:“魏王只因曹丕年纪最大,所以决定他做继承人,我只应该庆幸自己没有教导无方的过失,有什么理由去重赏呢?”女官回来,把这些话详细告诉了太祖。太祖听了很高兴地说:“生气时不改神色,高兴时不失去节度,是最难得的。”

建安二十四年,太祖策命卞后为王后,策书说:“卞氏夫人,尽心抚养儿子们,有做天下母亲们表率的德行。现在特进位为王后,太子、诸侯陪同,众官也纷纷表示祝颂,减免死刑犯人的罪刑一等。”二十五年,太祖去世,文帝继承王位,尊卞后为王太后,到文帝当了皇帝以后,尊卞后为皇太后,称永寿宫。明帝继承皇位以后,尊卞后为太皇太后。

黄初年间,文帝想追封卞太后的父母,尚书陈群上奏说:“陛下因为有圣德而应运做了皇帝,现在正是创新业、革旧制的时候,当永远成为后世奉行的榜样。考察典籍条文,还没有妇女分封受爵的制度。依照礼仪典规,妇女只能享受丈夫爵位的待遇。秦朝违背古代法规,汉代又沿袭了下来,但这不是上古先王的好制度。”文帝说:“这个建议很对,这件事就不要施行了。把今天的奏议记录下来,写成诏令藏在尚书台,永远为后世遵守。”直到太和四年春天,明帝才追谥卞太后的祖父卞广为开阳恭侯,父亲卞远为敬侯,祖母周氏被封为阳都君及敬侯夫人,都颁赐了官印绶带。这年五月,卞后去世。七月,与太祖合葬于高陵。【人物解读】

武宣卞皇后(公元160~230年),是曹操的妻子,也是任城威王、陈思王、萧怀王的母亲。出生于汉代专门从事音乐歌舞的乐人家庭,后来与曹操成婚。

曹操是一个推崇节俭的人。在这方面,卞皇后夫唱妇随。她的服装无文绣,饰物无珠玉,居室内的家具都不用彩漆绘画,一色素黑而已。在卞皇后的以身作则之下,开创之初的曹魏后宫,朴素节俭成风。曹操的后妃们均不穿锦缎绣品,宫室中的帷帐若有损坏之处也很少更换,缝补一下照样使用,被褥之类也只是能取暖就好,做工如何从来都不在意。所有得来的战利奢侈品,均分给攻城略地的有功之臣。曹丕继位后尊其为皇太后,曹叡继位后尊其为太皇太后。【世人对其评价】

陈寿《三国志》:“夫人卞氏,抚养诸子,有母仪之德。”《魏书》:“太祖(即曹操)常得名珰数具,命后自选一具,后取其中者。取其上者为贪,取其下者为伪,故取其中者。”文昭甄皇后【原典】

文昭甄皇后,中山无极人,明帝母,汉太保甄邯后也,世吏二千石。父逸,上蔡令。后三岁失父。后天下兵乱,加以饥馑,百姓皆卖金银珠玉宝物,时后家大有储谷,颇以买之。后年十余岁,白母曰:“今世乱而多买宝物,匹夫无罪,怀璧为罪。又左右皆饥乏,不如以谷振给亲族邻里,广为恩惠也。”举家称善,即从后言。

建安中,袁绍为中子熙纳之。熙出为幽州,后留养姑。及冀州平,文帝纳后于邺,有宠,生明帝及东乡公主。延康元年正月,文帝即王位。六月,南征,后留邺。黄初元年十月,帝践阼。践阼之后,山阳公奉二女以嫔于魏,郭后、李、阴贵人并爱幸。后愈失意,有怨言。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赐死,葬于邺。

明帝即位,有司奏请追谥。使司空王朗持节奉策以太牢告祠于陵,又别立寝庙。太和元年三月,以中山魏昌之安城乡户千,追封逸,谥曰敬侯;適孙像袭爵。四月,初营宗庙,掘地得玉玺,方一寸九分,其文曰“天子羡思慈亲”,明帝为之改容,以太牢告庙。又尝梦见后,于是差次舅氏亲疏高下,叙用各有差,赏赐累巨万;以像为虎贲中郎将。是月,后母薨,帝制缌服临丧,百僚陪位。四年十一月,以后旧陵庳下,使像兼太尉,持节诣邺,昭告后土。十二月,改葬朝阳陵。像还,迁散骑常侍。青龙二年春,追谥后兄俨曰安城乡穆侯。夏,吴贼寇扬州,以像为伏波将军,持节监诸将东征。还,复为射声校尉。三年薨,追赠卫将军,改封魏昌县,谥曰贞侯;子畅嗣。又封畅弟温、革韦、艳皆为列侯。四年,改逸、俨本封皆曰魏昌侯,谥因故。封俨世妇刘为东乡君,又追封逸世妇张为安喜君。【释译】

文昭甄皇后,是中山国无极县人,明帝的母亲,汉太保甄邯的后代,世代任郡国首相一类的官职。她的父亲甄逸,任上蔡县令。文昭皇后三岁时失去父亲。后来天下兵荒马乱,又加上饥荒,百姓们全都出卖金银珠宝,当时甄后家储藏了很多谷物,用谷物买了很多珠宝。当时甄后才十几岁,对母亲说:“当今世道混乱,我们却买了很多宝物,匹夫无罪,怀璧之罪。何况我们的邻舍全都饥饿乏粮,不如用粮谷救济亲族邻里,广施恩惠。”全家都称好,当即听从了她的话。

建安年间,袁绍为次子袁熙娶了甄氏。袁熙出为幽州刺史,甄氏留下来侍奉婆婆。冀州被平定后,文帝在邺城纳甄氏为妇,受到宠爱,生明帝和东乡公主。延康元年正月,文帝即魏王位。六月,文帝南征,甄后留在邺城。黄初元年十月,文帝登帝位。登位之后,山阳公刘协把两个女儿嫁给魏帝,与郭后、李贵人、阴贵人一起受到宠爱。甄后非常失意,有怨恨之言。文帝大怒,黄初二年六月,派遣使臣将甄后赐死,埋葬在邺域。

明帝即位,有关官员上奏请求追谥甄后。明帝派司空王朗持符节带追谥文书用太牢礼作祭品到甄后的陵基祭祀,又另外为甄后修建了寝庙。太和元年三月,明帝把中山国魏昌县安城乡的一千户,追封给甄后的父亲甄逸,加谥号为敬侯;让甄逸的嫡孙甄像承袭爵位。四月,开始营建宗庙。挖地时得到一枚玉玺,一寸九分见方,上边的文字是“天子羡思慈亲”,明帝见后大为感动,用牛羊豕三牲作祭品到宗庙中祭祀祷告。又曾在梦中见到甄后,于是排列舅舅家族成员的亲疏,分别加以任用,各有差等,赏赐财物成千上万;又任甄像为虎贲中郎将。这一月,甄后的母亲去世,明帝身穿丧服亲自出席葬礼,文武百官相陪。太和四年十一月,因为甄后的陵墓过于低矮,派甄像兼太尉持符节到邺城,祭告土神。十二月,将甄后改葬在朝阳陵。甄像回来以后,升为散骑常侍。青龙二年春,明帝追谥甄后兄甄俨为安城乡穆侯。夏天,孙吴进犯扬州,任甄像为伏波将军,持节监督各军东征。回来后,升任射声校尉。青龙三年甄像去世,追赠卫将军,改封魏昌贞侯;由儿子甄畅承袭爵位。又封甄畅弟弟甄温、甄革韦、甄艳为列侯。青龙四年,改甄逸、甄俨的封号全都为魏昌侯,谥号依旧。封甄俨的夫人刘氏为东乡君,又追封甄逸的夫人张氏为安喜君。【人物解读】

文昭甄皇后(公元182~221年),即甄宓,又名甄洛,世称甄夫人或甄妃,是三国时期魏文帝的正室,魏明帝曹叡之母。是中国历史上极贤的美女之一,懂得诗文,相貌艳丽。相传她曾创设“灵蛇髻”,对古代妇女发式颇有研究。据说,在甄洛还是一个婴儿的时候,每次入睡之时,家人总是仿佛看见半空中有人将玉衣盖在她的身上,举家为此惊奇不已。后来有个著名的相士刘良为甄家子女看相,刘良看到甄洛的时候,大惊失色,指着尚是幼儿的甄洛道:“这个小姑娘日后贵不可言。”除了富于见识,甄洛也天性慈孝,对长辈家人极重孝悌友爱之情。后因被郭后所谮而被曹丕赐死,死后谥曰文昭皇后。

相传曹植的千古名篇《洛神赋》里的主人公就是她,即民间传说中的洛神。曹植在《洛神赋》里描述其:“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象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世人对其评价】

时人语曰:“江南有二乔,河北甄氏俏”。卷六董二袁刘传第六·董卓·袁绍董卓【原典】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也。少好侠,尝游羌中,尽与诸豪帅相结。后归耕于野,而豪帅有来从之者,卓与俱还,杀耕牛与相宴乐。诸豪帅感其意,归相敛,得杂畜千余头以赠卓。汉桓帝末,以六郡良家子为羽林郎。卓有才武,旅力少比,双带两鞬,左右驰射。为军司马,从中郎将张奂征并州有功,拜郎中,赐缣九千匹,卓悉以分与吏士。迁广武令,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免。征拜并州刺史、河东太守,迁中郎将,讨黄巾,军败抵罪。韩遂等起凉州,复为中郎将,西拒遂。于望垣硖北,为羌、胡数万人所围,粮食乏绝。卓伪欲捕鱼,堰其还道当所渡水为池,使水渟满数十里,默从堰下过其军而决堰。比羌、胡闻知追逐,水已深,不得渡。时六军上陇西,五军败绩,卓独全众而还,屯住扶风。拜前将军,封斄乡侯,征为并州牧。

灵帝崩,少帝即位。大将军何进与司隶校尉袁绍谋诛诸阉官,太后不从。进乃召卓使将兵诣京师,并密令上书曰:“中常侍张让等窃幸乘宠,浊乱海内。昔赵鞅兴晋阳之甲,以逐君侧之恶。臣辄鸣钟鼓如洛阳,即讨让等。”欲以胁迫太后。卓未至,进败。中常侍段珪等劫帝走小平津,卓遂将其众迎帝于北芒,还宫。时进弟车骑将军苗为进众所杀,进、苗部曲无所属,皆诣卓。卓又使吕布杀执金吾丁原,并其众,故京都兵权唯在卓。【释译】

董卓,字仲颖,是陇西临洮人。从小崇尚武侠,曾到羌人聚集的地方游历,与他们所有的首领全都相识。后来回乡耕种,羌人首领来看望他,董卓和他们一起回到家里,把耕牛杀掉请他们一起宴饮享乐。羌族首领们被他的诚意感动,回去之后搜获各种牲畜一千多头送给董卓。汉桓帝末年,董卓以六郡良家子弟身份被选拔为羽林郎。董卓有武艺,力大无人可比,携带双弓,在飞驰的马背上左右开弓。因此被任命为中郎将张奂的军司马,跟随征讨并州有功,拜为郎中,赐给九千匹缣,董卓把这些全都分给了手下的官兵。后又被升迁为广武县令,蜀郡北部都尉,在西域戊己校尉职上被免职。不久又被任命为并州刺史、河东郡太守,升迁为中郎将,讨伐黄巾军,因战败被撤职。韩遂等人在凉州起兵,董卓又被任中郎将,西征韩遂。在望垣硖北面,被羌、胡数万人包围,粮食都吃完了。董卓假装要捕鱼,在其撤军要渡过的河上筑坝截流,数十里河道的水全都蓄满。董卓率军悄然自坝下通过,然后决开堤坝。等到羌、胡人马知道后追来,河水已深,没法渡过了。当时有六军出兵陇西,五支军队打了败仗,只有董卓一支完好无损地回来,屯驻在扶风郡。朝廷拜其为前将军,封爵斄乡侯,又调任并州牧。

灵帝死后,少帝继承皇位。大将军何进和司隶校尉袁绍策划要杀掉宦官,何太后坚决反对。何进就派人找董卓让他带兵进京城,并秘密指使他向皇帝上书说:“中常侍张让等人恃宠专横,把国家搞得污浊混乱。从前赵鞅率领晋阳的军队,来驱除皇帝身边的坏人。现在臣率领部队鸣钟击鼓来洛阳,就是要讨伐张让等人,以清君侧。”想以此来胁迫太后。董卓还没有到京城,何进就失败了。中常侍段珪等人劫持皇帝逃到小平津,董卓便带其军于北芒迎接皇帝,回到宫中。这时何进的弟弟车骑将军何苗被何进的士兵所杀,其部队没有归属,都到了董卓那里。董卓又叫吕布杀了执金吾丁原,吞了他的队伍,所以京都的兵权都掌握在董卓一人手中。【人物解读】

董卓(?~公元192年),东汉末年权臣,凉州军阀。其在灵帝末年的时候受召率军进京,旋即掌控朝中大权。他为人残忍嗜杀,倒行逆施。董卓率军初次进兵洛阳时,他的士兵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妇女,劫掠物资,整个洛阳城被闹得鸡犬不宁,怨声载道。东汉年间民间广泛流传着一首:“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其中歌词里的“千里草”、“十日卜”合起来便是董卓的名字,“何青青”、“不得生”充分地表达了当时广大老百姓对误国害民权臣董卓的极度痛恨,迫切希望他早日死去。这首民谣是东汉人民对董卓整个人生最基本的评价。

董卓入朝乱政,“性残忍不仁,遂以严刑协众,睚眦之隙必扳,人不自保”。董卓的残暴本性与政治野心相结合,便直接导致了他对东汉政权和社会的巨大破坏。他的恶行招致群雄联合讨伐,但联合军在董卓迁都不久后就瓦解了。后来王允使用连环计,董卓被其亲信所杀。董卓被杀的那一天,满朝文武和所有士兵都高呼万岁。长安老百姓高兴得在大街小巷载歌载舞,共庆祝奸贼被诛。据说董卓死后,被暴尸东市,守尸吏把点燃的捻子插入董卓的肚脐眼中,点起天灯来。因为董卓肥胖脂厚,“光明达曙,如是积日”。

董卓其一生粗暴残忍,充满私欲和野心。他从陇西发迹到率军进京操纵中央政权,始终考虑和盘算的是如何满足私欲和野心。为了达到他的目的,董卓不择手段地玩弄权术,践踏国家法律,破坏社会经济,残害平民百姓,他的种种倒行逆施,造成了东汉末年政权的极度混乱,给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东汉政权日趋衰败、最终倾覆,虽然是由很多复杂因素所致,但是,董卓无疑加速了东汉政权的衰败。董卓最终遭受群起而攻之的被杀下场,是他应得的报应,他将永世遭到人们的唾骂。【世人对其评价】

陈寿《三国志》:“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

苏轼:“衣中甲厚行何惧,坞里金多退足凭。毕竟英雄谁得似,脐脂自照不须灯。”袁绍【原典】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人也。高祖父安,为汉司徒。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势倾天下。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太祖少与交焉。以大将军掾为侍御史,稍迁中军校尉,至司隶。

灵帝崩,太后兄大将军何进与绍谋诛诸阉官,太后不从。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常侍、黄门闻之,皆诣进谢,唯所错置。时绍劝进便可于此决之,至于再三,而进不许。令绍使洛阳方略武吏检司诸宦者。又令绍弟虎贲中郎将术选温厚虎贲二百人,当入禁中,代持兵黄门陛守门户。中常侍段珪等矫太后命,召进入议,遂杀之,宫中乱。术将虎贲烧南宫嘉德殿青琐门,欲以迫出珪等。珪等不出,劫帝及帝弟陈留王走小平津。绍既斩宦者所署司隶校尉许相,遂勒兵捕诸阉人,无少长皆杀之。或有无须而误死者,至自发露形体而后得免。宦者或有行善自守而犹见及。其滥如此。死者二千余人。急迫珪等,珪等悉赴河死。帝得还宫。【释译】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人。高祖父袁安,任汉司徒。自袁安以下四代人都居三公之位,势力震动天下。袁绍外貌英俊而威严,能够降低自己,尊重士人,很多士人都依附他,曹操也从少年时代就与他交往。袁绍从大将军的属官升任侍御史,逐渐升到中军校尉,一直到司隶校尉。

灵帝死后,大将军何进与袁绍密谋诛除宦官,何太后不愿。何进便召董卓进京,想以此威逼太后。中常侍、黄门等宦官听说后,都到何进处谢罪,愿意由他处置。袁绍劝何进趁机解决宦官问题,劝了两三次,何进都没有听从。何进只是命袁绍让洛阳县派一些有谋略且配备了卫士的监察人员监视宦官;又令袁绍之弟、虎贲中郎将袁术选拔温和忠厚的虎贲二百人,入宫当值,代替手持兵器的宦官站在殿阶上把守宫门。中常侍段珪等假借皇太后的命令,召何进进宫议事,乘机杀掉何进,宫中大乱。袁术率虎贲军焚烧了南宫嘉德殿的青琐门,想以此逼使段珪等人出来。段珪等人不出,并劫持献帝及陈留王逃到小平津。袁绍斩杀了宦官任命的司隶校尉许相后,又指挥士兵搜捕宦官,无论老少全都杀掉。有的人因为没有胡须而被误作宦官杀死,以至于有的人不得不脱掉衣服露出形体才得以幸免。宦官中那些行善守法的人也被殃及,被杀死的有两千多人。袁绍就是这样滥杀。又率兵急追段珪等人,段珪等人跳黄河自杀了。献帝回到皇宫。【人物解读】

袁绍(?~公元202年),东汉末年群雄之一。他出生于东汉后期一个势倾天下的官宦世家,自其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弟则称仲家皇帝,袁氏一族可谓“五世三公一帝王”。袁绍生得英俊威武,父亲袁逢、叔父袁隗对他特别喜爱。凭借世资,年少为郎,不到二十岁已出任濮阳县长。

袁绍礼贤下士,“四世三公,门多故吏;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