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9 11:47:18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学习网

出版社:圣才教育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试读:

2012年河北工业大学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

2012年河北工业大学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共35分,每题5分。)

1.固定汇率制

答:固定汇率(fixed exchange rate)是在金本位制度下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通行的汇率制度,这种制度规定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维持一个固定比率,汇率波动只能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由官方干预来保证汇率的稳定。目前许多发展中国家仍然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其优点是有利于国家控制本国货币币值稳定,有利于外贸企业核算进出口商品的价格成本,并使外贸企业能够专心致力于经营活动。

2.区位优势

答:区位优势是指某一国外市场相对于企业母国市场在市场环境方面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有利程度,也就是东道国的投资环境因素中具有的优势条件,具体包括:当地的外资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市场规模、基础设施、资源禀赋、劳动力及其成本等。如果某一国外市场相对于企业母国市场在市场环境方面特别有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那么这一市场就会对企业的跨国经营产生非常大的吸引力。

邓宁认为,在企业具有了所有权特定优势和内部化优势这两个必要条件的前提下,又在某一东道国具有区位优势时,该企业就具备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对外直接投资就成为企业的最佳选择

3.转移定价

答:转移定价是指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与各国子公司之间,或各国子公司之间转移产品和劳务时所采用的定价方法。所执行的内部贸易价格即为国际转移价格,也称划拨价格、调拨价格或转让价格。

转移价格不受市场一般供求关系的影响,不是独立各方在公开市场上按“独立核算”的原则确定的价格,而是以跨国公司全球战略和谋求最大限度的利润为目标,由跨国公司总部最高管理人员在综合分析评估交易双方所在国的外汇政策、税收政策、利率水平、经济环境及政治气候等因素以及所属子公司盈利能力等之后确定的价格。

4.套汇交易

答:套汇交易(arbitrage transaction)是套利交易在外汇市场上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指套汇者利用不同地点、不同货币在汇率上的差异进行贱买贵卖,从中套取差价利润的一种外汇交易。由于空间的分割,不同的外汇市场对影响汇率诸因素的反应速度和反应程度不完全一样,因而在不同的外汇市场上,同种货币的汇率有时可能出现较大的差异,这就为异地套汇提供了条件。

5.自由贸易区

答:自由贸易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行政上独立的经济体之间通过达成协议,相互取消进口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而形成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自由贸易区的重要特征有:(1)在一体化组织参加者之间相互取消了商品贸易的障碍,成员经济体内的厂商可以将商品自由地输出和输入,从而真正实现了商品的自由贸易。(2)成员经济体之间没有共同的对外关税。各成员经济体之间的自由贸易,并不妨碍各成员经济体针对非自由贸易区成员国(或第三国)采取其他的贸易政策。(3)为区分来自非成员国和成员国的产品,以保持各国对外关税的有效性,通常采取“原产地原则”,即只有产自成员经济体内的商品才享有自由贸易或免进口税的待遇。一般来说,所谓的原产地产品是指成品价值的50%以上是在自由贸易区内各成员国生产的产品。

6.倾销

答:倾销指一国企业以低于国内市场的价格甚至低于商品生产成本的价格向国外大规模抛售商品并给国外竞争者带来严重影响的行为。根据倾销的具体目的和时间的不同,倾销分为偶然性倾销、间歇性或掠夺性倾销以及长期性倾销三种。

确定出口商是否倾销产品的标准是,该产品是否以低于本国国内市场价格或成本的价格在国外市场上销售。倾销的构成要素有:①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的价格销售;②这种低价销售的行为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包括实质性损害、实质性威胁和实质性阻碍;③损害是由低价销售造成的,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7.关税配额

答:关税配额亦称“关税限额”,是征收关税与进口配额结合运用的一种限制进口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即预先规定有关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口配额,在配额以内进口的实行优惠税率或给予免税待遇,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实行普通税率或征收进口附加税,这样就可限制进口。

关税配额可分为全球配额和国别配额。全球配额是指将某商品进口制定一个总额度,但没有具体的国家地区限制,可从全球进口,采取先来先得配额的办法,一旦配额申请完毕,就不再进口。国别配额则是在总配额下,又将配额分配给具体的国家或地区,当该国该地区配额用完,就不得进口。

二、简答题(共70分,每题10分。)

1.请说明货币对内贬值与对外贬值的关系?

答:货币对内贬值是货币趋势的一种现象,可简单理解成国内的通货膨胀,即物价上涨,购买国内同一件商品需要更多的货币数量。货币对外贬值是指本国货币和外币比起来,变得更不值钱了,那么每单位外币就可以换到更多的本币,本币汇率就表现为下降。

由购买力平价可知,货币对内贬值可以导致对外贬值。购买力平价是指在相对的效率市场(即存在很少的国际贸易壁垒的市场),“一篮子商品”的价格在各个国家是基本相同的。下面用符号来表示购买力平价理论,设为某种一篮子特定商品的美元价,为该一篮子商品的日元价。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美元兑日元的汇率应相当于:

购买力平价理论接下来的结论是,如果相对价格发生变动,汇率也将变动。若美元对内贬值,则“一篮子商品”的价格将会上涨,即上升,那么,也会上升,即美元兑日元的汇率上升,也就是一单位日元能够换得更多数量的美元,美元相对于日元贬值,即对外贬值。

2.影响汇率变动的经济因素有哪些?汇率变动会对经济产生哪些影响?

答:(1)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本质的原因是一国的经济状况。具体来讲,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财政经济状况。一国财政经济状况,即财政收支及经济发展状况较以前改善,该国货币就会趋于坚挺或升值,反之,就会贬值。

②国际收支状况。一国国际收支改善或出现顺差,外汇收入增加,该国货币必然趋于坚挺或升值,反之,则趋于贬值。

③利率政策与利率水平。一般来说,利率的高低,会使国家间短期资本发生流动,进而影响汇率。如果利率升高,资本流入增加,外汇供给亦增加,本币供给若保持不变,必然使本币升值,而外汇贬值。但长期来看,影响可能正好相反,即高利率货币在期汇市场上趋于贬值,而低利率货币在期汇市场上趋于升值。

④宏观经济政策。一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如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改善投资环境、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等都对该国货币从而对外汇汇率产生影响。

⑤市场预期。人们对市场预期的心理不同,直接导致外汇买卖方向的变化,或外汇投机的变化,从而使外汇的供求发生变化,这种外汇供求的变化直接导致汇率的变化。

⑥各国中央银行的直接干预。如收购或抛售外汇、冲销干预、采取紧缩或扩张的货币政策,这都直接影响外汇汇率的变化。

⑦重大的国际事件。一些重大的国际事件,如战争、动乱、政府更替或发生政变、突发性恐怖事件、重大自然灾害等都会对汇率产生影响。

总之,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有很多,而且错综复杂,有时各种因素会相互加强,有时则会相互抵消,有时只有个别因素起作用,有时则有很多因素同时起作用。(2)汇率变动会对一国的国际收支、国内经济、对外经济以及国际经济联系产生重大影响。下面以贬值为例。

①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a.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本币贬值,在满足马歇尔—勒纳等条件情形下,有利于扩大出口,抑制进口,从而改善贸易收支,进而改善国际收支。

b.对非贸易收支的影响。这与对贸易收支的影响类似,本币贬值,外汇的购买力相对上升,刺激外国购买本国的服务,外汇收入亦增加,从而改善国际收支。

c.对资本流动的影响。本币贬值,促使短期资本大量流出,即出现大量热钱外逃,从而使国际收支恶化,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典型的例证。

d.对官方储备的影响。在本币贬值时,从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来看,有利于改善国际收支,从而使官方储备增加;从对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来看,不利于国际收支改善,从而使官方储备减少。

e.对单方面转移收支的影响。本币贬值,不利于单方转移,例如侨汇,当本币贬值后,侨民只需汇回少于贬值前的外汇或外币,就能维持国内亲属的生活需要。

②贬值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a.对物价的影响。本币贬值,出口增加,国内商品供给相对下降,在需求的拉动下,促使物价上涨;同时进口价格上升,进口原料或成品的成本上升,也促使物价上涨。

b.对资源配置的影响。本币贬值,使贸易品部门的价格相对于非贸易品部门的价格上升,诱发生产资源从非贸易品部门流向贸易品部门,从而出现国内资源的重新配置。

c.对国民收入与就业的影响。本币贬值,有利于扩大出口,生产的扩大带来国民收入的增加和就业的增加。一般认为,商品出口是间接输出失业,也就是增加国内就业。

③对国际经济的影响

a.汇率的贬值或不稳定,加剧国家之间争夺销售市场的竞争,影响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

b.汇率不稳定,影响某些储备货币的地位和作用,促进国际储备多元化的形成。

c.汇率不稳定,加剧投机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同时又促进国际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

总之,汇率变动或不稳定,对国际经济活动及经济联系会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

3.20世纪60年代以后具有代表性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有哪些?

答:20世纪60年代以后,经济学家开始质疑用传统贸易理论来解释FDI和跨国公司的合理性,出现了用交易成本和内部化等因素来解释FDI和跨国公司的理论,并最终由邓宁综合成了集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内部化优势为一体的折中理论,成为目前较完整的FDI和跨国公司理论。(1)垄断优势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由海默提出来,又称所有权优势理论或公司特有优势理论,这是最早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独立理论。这一理论突破了国际资本流动中完全竞争的假定。海默认为,当时的市场竞争不再是完全竞争,而是不完全竞争。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不仅存在着价格竞争,而且存在着非价格竞争。跨国公司之所以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排除竞争;二是利用垄断优势。

海默认为,一个企业之所以要对外直接投资,是因为它有比东道国同类企业有利的垄断优势,从而在国外进行生产可以赚取更多的利润。这种垄断优势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包括生产技术、管理与组织技能及销售技能等一切无形资产在内的知识资产优势;一类是由于企业规模大而产生的规模经济优势。(2)区位优势理论

区位选择是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虽然理论界至今还未形成企业国际化区位选择的一般理论,但很多主流国际直接投资理论都包含了区位选择的思想。

①垄断优势与区位优势

虽然垄断优势理论没有正面涉及跨国投资的区位选择问题,但包含了跨国公司以竞争力为标准选择东道国的区位思想。尼克博克认为一家跨国公司在某海外市场投资后,其母国或第三国的竞争对手相继而来,将它们在母国或第三国的竞争格局传导给东道国。这种“战略跟随”现象多发生在寡占行业中,能很好地解释寡头公司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

②相对技术优势与产业区位转移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是生产条件、竞争条件等区位因素变化的结果,其过程是技术领先优势与区位优势相互结合的过程。随着新产品依次经历创新阶段、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对应的投资区位也依次从最发达国家向较发达国家,再到欠发达国家转移。对外直接投资通过跨国公司这种载体同时扩大母国的技术优势和东道国的区位优势。(3)内部化理论

内部化理论基本原理为:由于公司内部和市场机制在执行不同类型的交易时涉及不同的效率(当市场完善时,市场交易具有最高效率;当市场存在外部性或失灵时,在公司内部交易具有更高的效率),因此它们决定公司组织生产应采取的不同形式。当使用市场经济的成本(交易成本)大于在公司内部进行同样活动的成本时,公司会选择内部化的组织形式。

应用在跨国公司方面,如果内部化成本小于与出口有关的成本,公司会选择将其在外国的活动内部化,或者将其外国公司收购为己有,或者在外国直接设立子公司,从而形成跨国公司。这样的内部化过程也称为一体化过程。内部化的原因主要有:技术外部性、交易成本、市场垄断等。(4)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由邓宁提出,邓宁认为,公司要到国外进行投资,应当在三个方面具有优势,即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内部化优势。简单说来,跨国公司以其特有的所有权优势,寻找具有投资区位优势的东道国进行直接投资,并根据其内部化优势采用适当的组织形式。

总之,所有权优势能够解释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现实基础,区位优势能够解释企业为什么会到某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开展投资活动,内部化优势能够说明在跨国投资的过程中怎样来获得实际的经济收益。(5)边际产品扩张理论

边际产品扩张理论由小岛清提出,他将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分为资源导向型、市场导向型和生产要素导向型三种。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投资国)将陷入比较劣势的产业(可称为边际产业)依次进行,而这些产业是东道国具有明显或潜在比较优势的部门,但如果没有外来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东道国的这些优势又不能被利用。因此,投资国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充分利用东道国的比较优势。

4.简述与关税措施相比,非关税措施有那些明显的特点?

答:非关税壁垒指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外国商品进口的各种措施。相对于关税壁垒而言,非关税壁垒种类繁多,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隐蔽性和歧视性也更强,更有利于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非关税壁垒除了具有关税所具有的贸易壁垒的一些共性之外,还具有很多独特的性质与特点,主要有:(1)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一般来说,各国关税税率的制定必须通过严格的立法程序并办理必要的手续,并且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因此,关税制度在调整或更改时往往存在时滞,不能适应需要紧急限制进口的情况。同时,关税还要受到最惠国待遇条款的约束,从那些签有协议的国家进口商品时较难在税率方面进行灵活的调整。而非关税壁垒的制定和实施通常通过行政手续,制定过程较为迅速,手续也较为简便,能够随时针对某个国家的某种商品设置或更换相应的进口限制措施,从而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2)具有更强的隐蔽性和歧视性

一般来说,关税税率确定之后,往往以法律形式公布于众,并依法执行,出口商通常比较容易获取关税的相关信息。但非关税壁垒的信息往往不公开,或者规定较为繁琐复杂的标准或手续,使得出口商难以适应和应付。(3)具有更强更大的复杂性和广泛性

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非关税壁垒日益复杂,数目多达上千种。此外,非关税壁垒的使用范围也日益广泛,被限制进口的商品范围不仅包括汽车、钢铁等,还延伸到服务行业、软件等领域。(4)具有更明显的有效性

关税壁垒是通过征收高额关税,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和价格,削弱其竞争力,间接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但如果出口商宁愿多缴纳关税也要将商品出口,或者出口国采取补贴的形式支持该种商品的出口,或者出口商采取倾销形式,那么关税往往不能起到有效限制商品进口的作用。但诸如配额、自动出口限制、进口许可证等形式的非关税壁垒,由于它们一般直接规定进口商品的数量或金额,超过限额就禁止进口,这样能够有效保证限制进口作用的发挥。

5.简述需求相似理论。

答:(1)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的基本内容

需求偏好相似是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动因。产业内贸易是产业间重叠度很大的产业之间的贸易。需求偏好相似理论是瑞典经济学家林德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一种工业品是否出口,在于该产品是否属于国内代表性需求产品。所谓代表性需求产品,是指该产品在国内有旺盛需求,且有技术上的相对优势及生产上的规模经济。

根据需求偏好相似理论,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越接近(人均收入越接近),则需求重叠部分越大;两国的消费需求偏好越接近,一国产品在另一国市场就越有销路,因此发生贸易的可能性就越大,并且是产业内贸易。(2)对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的简要评价

林德将需求引入国际贸易理论,分析需求在国际贸易中的极其重要的地位,可谓独树一帜。同时,林德还认为,H-O理论只适用于初级产品的贸易,而不适用于工业制成品贸易。

这一理论的意义在于它部分地解释了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原因。传统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越接近,其开展国际贸易的可能性越小。需求偏好相似理论则相反,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越接近,越有扩大相互贸易的可能性,这可能更贴近国际贸易实际。因此,它是对比较利益理论的重要补充。

6.简述五种竞争力模型的五种竞争压力来源。

答:五种竞争力模型是由迈克尔·波特提出来的,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即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最后一点,来自目前在同一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1)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供方主要通过其提高投入要素价格与降低单位价值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产品竞争力。一般来说,满足如下条件的供方集团会具有比较强大的讨价还价力量:

①供方行业为一些具有比较稳固市场地位而不受市场剧烈竞争困挠的企业所控制,其产品的买主很多,以致于每一单个买主都不可能成为供方的重要客户。

②供方各企业的产品各具有一定特色,以致于买主难以转换或转换成本太高,或者很难找到可与供方企业产品相竞争的替代品。

③供方能够方便地实行前向联合或一体化,而买主难以进行后向联合或一体化。(2)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购买者主要通过其压价与要求提供较高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一般来说,满足如下条件的购买者可能具有较强的讨价还价力量:

①购买者的总数较少,而每个购买者的购买量较大,占了卖方销售量的很大比例;

②卖方行业由大量相对来说规模较小的企业所组成;

③购买者所购买的基本上是一种标准化产品,同时向多个卖主购买产品在经济上也完全可行;

④购买者有能力实现后向一体化,而卖主不可能前向一体化。(3)新进入者的威胁

新进入者在给行业带来新生产能力、新资源的同时,将希望在已被现有企业瓜分完毕的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这就有可能会与现有企业发生原材料与市场份额的竞争,最终导致行业中现有企业盈利水平降低,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危及这些企业的生存。竞争性进入威胁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这就是进入新领域的障碍大小与预期现有企业对于进入者的反应情况。(4)替代品的威胁

两个处于同行业或不同行业中的企业,可能会由于所生产的产品是互为替代品,从而在它们之间产生相互竞争行为,这种源自于替代品的竞争会以各种形式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竞争战略。首先,现有企业产品售价以及获利潜力的提高,将由于存在着能被用户方便接受的替代品而受到限制;第二,由于替代品生产者的侵入,使得现有企业必须提高产品质量、或者通过降低成本来降低售价、或者使其产品具有特色,否则其销量与利润增长的目标就有可能受挫;第三,源自替代品生产者的竞争强度,受产品买主转换成本高低的影响。(5)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

大部分行业中的企业,相互之间的利益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企业整体战略一部分的各企业竞争战略,其目标都在于使得自己的企业获得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所以,在实施中就必然会产生冲突与对抗现象,这些冲突与对抗就构成了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

一般来说,出现下述情况将意味着行业中现有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这就是:行业进入障碍较低,势均力敌竞争对手较多,竞争参与者范围广泛;市场趋于成熟,产品需求增长缓慢;竞争者企图采用降价等手段促销;竞争者提供几乎相同的产品或服务,用户转换成本很低;一个战略行动如果取得成功,其收入相当可观;行业外部实力强大的公司在接收了行业中实力薄弱企业后,发起进攻性行动,结果使得刚被接收的企业成为市场的主要竞争者;退出障碍较高,即退出竞争要比继续参与竞争代价更高。

7.贸易政策的主要工具有哪些?

答:贸易政策的主要工具有关税、非关税壁垒,包括直接性的非关税壁垒和间接性的非关税壁垒。(1)关税

关税的种类繁多,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

①按商品的流向分类,关税可分为进口税、出口税和过境税。

②按征收目的分类,关税可分为财政关税和保护关税。

③按差别待遇分类,关税可分为进口附加税、差价税、特惠税和普惠制税等。

④按征收方法分类,关税可分为从量税、从价税、复合税、选择税和滑准税。

⑤按关税保护的程度和有效性分类,关税可分为名义关税和有效关税。(2)直接性的非关税壁垒

直接性的非关税壁垒是指进口国直接对进口商品的数量或金额加以限制或迫使出口国“自动”对商品出口加以限制的非关税壁垒,主要包括进口配额、自愿出口限制或自愿出口配额、进口许可证等。

①进口配额,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配额以内的货物可以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